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通用2篇)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篇1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周长滨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031)

【摘要】目的 试图查明该起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深入分析,以期找到控制麻疹疫情的较佳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起麻疹疫情的暴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截止6月20日,共发生麻疹病例16例,其中10~13岁大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最高,为7.18%。结论 麻疹疫苗漏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是造成这起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出现疫情后尽早实施应急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麻疹

疫情

流行病学

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6月3日接到二道区远达小学电话报告,该校发生麻疹疫情。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该校进行调查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校位于远达大街东顺路9号,共有教职员工27人,共7个班,学生375名。截止到6月20日,共发生出疹样病例19例。1 发病情况

1.1临床诊断麻疹病例16例

1.1.1首发病例1例

杨子健,男,10岁,远达小学四年一班学生,籍贯安徽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56号。该病例无明确的接触史,于2006年5月28日出现发热,体温39℃,热程6天,伴有咳嗽、眼结膜炎等卡他症状,全身红色斑丘疹,持续4天,发疹顺序为耳后—颜面—颈—躯干—四肢,颊粘膜有柯氏斑,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麻苗接种史不详。1.1.2末发病例1例

魏佳,女,12岁,远达小学六年一班学生,籍贯浙江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47号。于2006年6月15日出现发热,体温38.5℃,热程4天,颊粘膜有柯氏斑,全身红色斑丘疹,持续3天。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自述接种过一次麻苗疫苗。

1.2疑似风疹病例3例

症状:发热一天以内出疹,3日内疹退,无色素沉着。无咳嗽等卡他症状,经二道区二院临床诊断为风疹。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时间分布:首例麻疹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28日,后发病例依次发病时间为6月1日—6月15日。

2.2地区分布:呈集中性,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校园内。

2.3年龄分布:可见麻疹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0周岁(四年级)以上学生中。

2.4患者居住和学习环境:首发病例居住地位于远达大街56号。后发生病例均居住在附近,与首发病例患家相距500米以内。发病患者家庭卫生环境均较差。附近人口密度大,多为外地来长打工人员。学习地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附近有建筑工地,校园周围垃圾、废

物较多,卫生条件很差,校舍卫生条件也不好。

2.5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经调查,该校小学一年级时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数为192人,接种率为51.2%。远低于全区2005年七岁儿童麻疹接种率78.94%。16名麻疹病人中,免疫史不清者10人,占62.5%,未全程接种者5人,占31.25%,全程接种者1人,仅占6.25%。

表1

不同年龄组麻疹罹患率比较(Different age groups measles deeloping rate compared)年龄组(岁)7~ 8~ 9~ 10~13 合计 发病人数 0 1 1 14 16

未发病人数 57 60 61 181 359

学生总人数 57 61 62 195 375

罹患率(%)0 1.64 1.61 7.18 4.27 3 结果

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罹患率比较,表1显示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范围在0~7.18%。其中10~13岁儿童组麻疹罹患率最高,为7.18%。其中7~8岁与10~13岁儿童麻疹罹患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麻疹罹患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计算结果如下: 7~8岁与8~9岁(X2=0.94,P>0.05)7~8岁与9~10岁(X2=0.93,P>0.05)7~8岁与10~13岁(X2=4.33,P<0.05)8~9岁与9~10岁(X2=0.00013,P>0.05)8~9岁与10~13岁(X2=2.59,P>0.05)9~10岁与10~13岁(X2=2.65,P>0.05)讨论

4.1 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没有明显的外来传染源,该校的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存在免疫空白的儿童。虽然近年来我区的麻疹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但是该起疫情所有患者的居住地和所在学校是我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差,流动人口多,外地长期居住儿童多,接种免疫史多不详,很可能存在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现象,成为易感人群。

(2)原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从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来看,目前我国的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成功率一般只能达到90%左右。另外由于疫苗保存和使用不规范,母传抗体干扰,其他病毒感染的影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原发性免疫失败。一般原发性免疫失败人群可达5%~10%。这类人群如果复种不及时或漏种就会成为易感人群。

(3)继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由于近年来麻疹发病率下降,缺乏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再免疫的机会,而现行的麻疹免疫程序规定8月龄初种,1.5~2岁复种第一针,7岁复种第二针,两次复种针次相隔时间长。如果上小学一年级时复种不及时,就会造成抗体衰退到保护水平以下,致使大年龄组易感人群增加,容易造成麻疹在局部范围内暴发。表1的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以上三方面应是该起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4.2控制疫情暴发的策略

(1)巩固和加强免疫规划成果,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初免成功率和复种及时率。(2)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逐步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同样达到较高水平。

(3)加强麻疹疫情监测,进一步提高疑似麻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积极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为补救可能存在的麻疹疫苗漏种现象,全面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易感人群的积累,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建议在2~5岁儿童中进行强化免疫。

(5)为防止由于7周岁时复种不及时和漏种情况造成的大年龄组儿童易感者的积累,可考虑在9周岁以上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6)一旦发现麻疹疫情,应以最快的速度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隔离患者,消毒通风,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以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 王恩元.计划免疫时期一起罕见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49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邮编130031 电子邮箱:zcbtom@sina.com 出生日期:1973年2月24日 籍贯:长春市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篇2

1 发病情况

1.1 临床诊断麻疹病例16例

1.1.1 首发病例1例

杨子健, 男, 10岁, 远达小学四年一班学生, 籍贯安徽省, 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56号。该病例无明确的接触史, 于2006年5月28日出现发热, 体温39℃, 热程6天, 伴有咳嗽、眼结膜炎等卡他症状, 全身红色斑丘疹, 持续4天, 发疹顺序为耳后-颜面-颈-躯干-四肢, 颊粘膜有柯氏斑, 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麻苗接种史不详。

1.1.2 末发病例1例

魏佳, 女, 12岁, 远达小学六年一班学生, 籍贯浙江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47号。于2006年6月15日出现发热, 体温38.5℃, 热程4天, 颊粘膜有柯氏斑, 全身红色斑丘疹, 持续3天。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自述接种过一次麻苗疫苗。

1.2 疑似风疹病例3例

症状:发热一天以内出疹, 3日内疹退, 无色素沉着。无咳嗽等卡他症状, 经二道区二院临床诊断为风疹。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时间分布

首例麻疹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28日, 后发病例依次发病时间为6月1日-6月15日。

2.2 地区分布

呈集中性, 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校园内。

2.3 年龄分布

可见麻疹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0周岁 (四年级) 以上学生中。

2.4 患者居住和学习环境

首发病例居住地位于远达大街56号。后发生病例均居住在附近, 与首发病例患家相距500米以内。发病患者家庭卫生环境均较差。附近人口密度大, 多为外地来长打工人员。学习地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 附近有建筑工地, 校园周围垃圾、废物较多, 卫生条件很差, 校舍卫生条件也不好。

2.5 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

经调查, 该校小学一年级时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数为192人, 接种率为51.2%。远低于全区2005年七岁儿童麻疹接种率78.94%。16名麻疹病人中, 免疫史不清者10人, 占62.5%, 未全程接种者5人, 占31.25%, 全程接种者1人, 仅占6.25%。

3 结果

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罹患率比较, 附表显示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范围在0~7.18%。其中10~13岁儿童组麻疹罹患率最高, 为7.18%。其中7~8岁与10~13岁儿童麻疹罹患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其余各组之间麻疹罹患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计算结果如下:

7~8岁与8~9岁 (x2=0.94, P>0.05)

7~8岁与9~10岁 (x2=0.93, P>0.05)

7~8岁与10~13岁 (x2=4.33, P<0.05)

8~9岁与9~10岁 (x2=0.00013, P>0.05)

8~9岁与10~13岁 (x2=2.59, P>0.05)

9~10岁与10~13岁 (x2=2.65, P>0.05)

4 讨论

4.1 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没有明显的外来传染源, 该校的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可能存在免疫空白的儿童。虽然近年来我区的麻疹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 但是该起疫情所有患者的居住地和所在学校是我区城乡结合部, 环境卫生状况差, 流动人口多, 外地长期居住儿童多, 接种免疫史多不详, 很可能存在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现象, 成为易感人群。

(2) 原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从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来看, 目前我国的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成功率一般只能达到90%左右。另外由于疫苗保存和使用不规范, 母传抗体干扰, 其他病毒感染的影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原发性免疫失败。一般原发性免疫失败人群可达5%~10%。这类人群如果复种不及时或漏种就会成为易感人群。

(3) 继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由于近年来麻疹发病率下降, 缺乏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再免疫的机会, 而现行的麻疹免疫程序规定8月龄初种, 1.5~2岁复种第一针, 7岁复种第二针, 两次复种针次相隔时间长。如果上小学一年级时复种不及时, 就会造成抗体衰退到保护水平以下, 致使大年龄组易感人群增加, 容易造成麻疹在局部范围内暴发。附表的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以上三方面应是该起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4.2 控制疫情暴发的策略

(1) 巩固和加强免疫规划成果, 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 提高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初免成功率和复种及时率。

(2) 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逐步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确保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同样达到较高水平。

(3) 加强麻疹疫情监测, 进一步提高疑似麻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积极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为补救可能存在的麻疹疫苗漏种现象, 全面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 降低易感人群的积累, 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建议在2~5岁儿童中进行强化免疫。

(5) 为防止由于7周岁时复种不及时和漏种情况造成的大年龄组儿童易感者的积累, 可考虑在9周岁以上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6) 一旦发现麻疹疫情, 应以最快的速度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患者, 消毒通风,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 以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推荐阅读:

上一篇:短文习题下一篇:六年级写人作文除夕4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