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美文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敬畏之心美文(精选12篇)

敬畏之心美文 篇1

我们敬畏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生命又非常脆弱。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乌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其实,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我们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的是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明码实价、信誉至上是企业经营的商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公正执法、不徇私情是司法机关秉承的法律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我们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抚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的一种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人类相同的生命体系对待、建立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

敬畏之心美文 篇2

敬畏市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国有企业正在努力向市场化转型, 通过市场化的改革, 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如果企业在发展中没有了市场,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 一些企业之所以盲目扩张、盲目投资, 造成了巨大损失, 就与企业领导心中无市场有很大的关系。不敬畏市场, 就不会认真调查市场发展状况, 更不会自觉尊重市场发展规律, 反而会急功近利、胡乱决策, 大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而且错失了宝贵的机遇。因此, 国企领导要常怀敬畏市场之心, 牢记“两个务必”, 牢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不断强化市场意识, 不断提高研判市场形势的能力, 进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策略, 创新营销方式, 努力增强企业对接市场的实效性。只有这样, 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上为企业不断开辟新天地。

敬畏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敬畏自然, 就是要自觉保护环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当前, 国企领导要深刻认识清洁生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能力, 使国有企业成为保护环境的表率。

敬畏员工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创造者、推动者。国企领导敬畏员工, 就是要敬畏包括全体干部在内的所有员工。要尊重员工的人格, 尊重员工的权利, 尊重员工的利益, 尊重员工的意愿, 真诚为员工服务。领导干部作为员工的带头人, 要多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支持和信赖。要开展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掌握员工思想动态, 畅通沟通渠道, 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要切实关注并大力支持员工的成长发展, 创造条件使员工不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 搭建舞台使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开辟通道使员工的职业生涯顺畅发展。敬畏员工, 还要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想一想员工怎么看, 员工怎么想, 这样做是否公平公正, 是否经得住员工和实践的检验。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员工中, 关心员工冷暖, 急员工所急, 忧员工所忧。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近期与长远、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 保持企业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国企各级领导班子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广大员工的主心骨, 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完善能力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和价值取向。因此,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也应心怀敬畏之心,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团结, 形成合力。班子主要领导要开阔胸襟, 与大家平等相待、互助共勉。要善于了解班子成员的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 多给他们出主意、解难题。要多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 主动征求并虚心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当然, 班子成员相互敬畏, 也不是要求大家“一团和气”, 而是要做到原则问题不松手, 相互协调做帮手, 各负其责不插手, 困难面前不袖手。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努力形成不骄不躁、不贪不占、不哀不怨、积极进取的团队作风, 增强班子对于广大员工的领导力。

敬畏法纪

敬畏法纪, 是国企领导干部基本的政治素质。法律、纪律是每个公民做人做事的底线, 领导干部决不能因自己的地位特殊而将法纪置之度外。当前, 一些领导干部无视党纪国法,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 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份子。众多案例已经证明:无视法纪必将受到法纪的惩罚。对此, 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觉增强遵法守纪意识, 认真学习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切实做到依法经营。要学习好、落实好中央的八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 认真检查、深刻反思、及时整改。要做到自律、自尊和自爱, 规范工作圈, 净化社交圈, 慎权、慎欲、慎独、慎交。要努力践行“三严”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三实”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 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到情趣高雅, 品行端正, 情操高尚, 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友善, 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传播者和倡导者。

常怀敬畏之心 篇3

我们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的是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則,明码实价、信誉至上是企业经营的商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公正执法、不徇私情是司法机关秉承的法律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我们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抚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的一种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人类相同的生命体系对待、建立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

教师当常怀敬畏之心 篇4

“敬”,《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做事严肃认真,不苟且”,“恭敬尊重”,“敬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既尊重又害怕”。作为一个正常人,都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父母,敬畏人生,敬畏历史,敬畏自然„„这是做人的标杆,是修养的体现,更是人生不懈追求进取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当怀四种敬畏之心,敬畏学生,敬畏家长,敬畏工作,敬畏同事。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民族的栋梁。孔子尚能感喟“后生可畏”,我们更没道理小觑他们。今日的懵懂,顽皮甚至有些捣蛋,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成为明天的专家学者、领导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时,我们可能都“廉颇老矣”,而他们正大显身手,各领风骚,不由我们不敬畏他们,唯让我们自豪的是他们是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当爱护他们,善待他们,以尊重平等之心教育他们,并不断发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闪光之点、专业特长加以培养光大。这是为师职责之所在,否则就与师德背道而驰了。

为师者,也必为人父人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将心比心,我们也当对家长怀敬畏之心,不管其是达官贵人,商贾巨富还是世代贫农,帮人打工甚至食不果腹,但他们对子女的心一样真诚,对子女的情同样深厚,对子女的期望同样殷切。他们把子女送给我们,就把他们的心、情、期望一起托付给了我们。这是多么沉重的托付啊。不由我们疏忽大意,掉以轻心,更何况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唯一的唯一,想想吧,我们该怎样接受重托,不愧对家长焦急的目光?

当今社会,找个工作不易,找个旱涝保收的工作更不易,我们为拥有教师这份工作而庆幸,既能养家糊口,更能被人尊重。尽管工作辛苦,但投入的时间精力,才智,回报的是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赞誉及自己心情的喜悦。正如一则短息所说“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不论到哪,总被学生“老师长老师短”的称呼着,那种自豪是不言而喻,“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多么神圣,多么荣耀,想到这,我们就不敢轻蔑自己,不敢懈怠消极,不敢马虎从事,误人子弟。激扬精神,奋力进取,做合格教师,做优秀教师吧,我们太要敬畏教师这份工作了。

教师的工作既要教师个体的独领风骚,更要教师群体的通力协作。散兵游勇,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诸多兵种立体作战,方能高奏凯歌。学生心智的启迪,知识的传输,特长的发展无不凝聚着各学科教师的心血和汗水,没有哪一学科是次要的,没有哪科教师是次等的。大家都是同事,同事即是共同从事,“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都是木桶上的一块木板,你这块再长也增加不了容量,反过来,你这块短了,只会减少容量,让大家的辛苦白付。人人都重要,科科都关键,才能火更炎船更高,万紫千红,硕果累累。所以应当怀敬畏之心,尊重同事,团结同事,而不是唯我独大,唯我独能。要时刻想想自己有何德何绩去贬损他人,否则,就是师德的缺失,也是一种自我戕害,收获的只会是孤立和寂寞。

敬畏之心800字优秀 篇5

哲学家康德所敬畏的,正是刻在他墓碑上的“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心中的道德律。”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星空探索的热情有增无减,心中的道德律却似乎越来越少,心中残存的那一点敬畏也奄奄一息。是现实中神圣的事物少了,还是我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了? 人,不可以不心存敬畏,没有了敬畏,也就没有了底线。近年来,社会上从个人到企业,从官员到政府,各种丑恶腐败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如今的国人,除了对钱眼热、对权畏惧,还把什么放在眼里?

人,要敬畏艺术。日本的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应邀到北京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乐团演奏了中国名曲《二泉映月》。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他真的跪了下来。就这样,他一直跪到曲终。演奏完后,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女生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再演奏它的。”小泽征尔真诚地下跪,就因为其内心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动,还有灵魂深处的敬畏。而他对于音乐的敬畏的精神,也正应该是我们所敬畏的。这或许就能体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对艺术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关怀。 人,要敬畏文学。如今,人们对于古典文学改编为电视剧有很大争议。读书,在古人那里,曾经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古人每品妙文,甚至沐浴熏香。这些“虔诚”的礼节现在看来是迂腐,今人读书甚是随意。不过,随意归随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却总还得心存敬畏。这份敬畏不是对某个人的,也不是对某本书的。而是对于人类的文明,以及那文明的传承方式和传承载体,却应该有恭敬之心。只有敬畏文学的人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只有敬畏文学的社会,才可能用文学来净化尘垢,赢得安详。

常怀敬畏之心的作文 篇6

生活因敬畏而变得美好。

苏轼的一句小诗十分有趣:“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纵是老鼠这类害虫,苏轼也能做到和它们处出一种温暖而又和谐的关系,这也是因为他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着自然中一切平等的生命。然而,在经济大潮中人们却丧失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象牙筷子下是一头头大象在血泊中的惨象;时尚的貂皮大衣下是一只只貂在刀下尖叫;昂贵的皮包中包含的是一只只被褪下皮的动物……因为丧失了敬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冷漠,生命与生命间也失去了平等。其实,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若每人都有一颗敬畏之心,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那怎会有对自然的肆意侵犯和掠夺?

我国著名的弘一法师常去一位居士家做客。每次在落座竹椅前总会轻轻晃动竹椅并慢慢坐下,随行的弟子和居士都感到十分奇怪,弘一法师便解释说:“这竹椅中常有小虫蛰居,我轻轻晃动并慢慢坐下是为了让它们有时间躲避而不至于被压死。”修禅之人讲究的境界是对生命的超脱,但通过弘一法师的行为我认为对生命的超脱并不是最高的禅法,一颗真正的禅心是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的。

正如郑板桥对徐青藤的敬畏,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也正因为郑板桥对前人的敬畏才使他获得了向上的力量并不断打造自己超越前人。

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文艺工作会谈的时候曾谈到:“低速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快乐不代表精神上的快乐。”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让文化市场良莠不齐,看似繁荣,实为匮乏,因为文艺工作者对文艺工作失去了敬畏之心,才出现了粗俗无味的三俗作品;只有文艺工作者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才能真正的做到对艺术的体验,才能真正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真正繁荣。

契诃夫敬畏列夫托尔斯泰,说:“只有他才写出来安娜在黑暗中看到自己发光的眼睛。”于是契诃夫凭着自己的敬畏努力,也成为一代享誉世界的文豪。这不也是同郑板桥对徐青藤的敬畏相同吗?

纵观历史,联系现在,我们的敬畏之心是否应该重新拾起,自然的警告就在身边:地震,火山爆发,动物对人的袭击……如此触目惊心的现实警示我们:该是我们重拾敬畏的时候了。

敬畏之心:教师必备的职业情愫 篇7

一、敬畏崇高的事业

教育事业是崇高的。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大业,事关千家万户的兴衰荣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承担着庄严而神圣的育人使命,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举足轻重,必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才可能干好自己的事业,才可能不辜负光荣的使命与重托。

教师的职业,是事关学生的生命和心灵健康成长的职业,事关学生未来的成才、成功和成就的职业,事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职业,事关中华民族振兴与繁荣的职业,事关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职业,事关家庭幸福、和谐和希望的职业。

教育是船,育人是舵,教书是桨。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必须心怀敬畏之心。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和成功的大门;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启明星,引领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教师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将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呵护着祖国的幼苗健康成长;教师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面对如此崇高的教育事业,教师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二、敬畏高尚的道德

才智是人的力量,德行是人的灵魂。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德行是航标灯,是护卫舰,没有好的德行,对自己对社会都将是一个重大损失。教师要树立崇高的教育信念,确立高尚的道德准则。教师无小节,时时处处都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要用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就学生。教师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应有敬畏之心。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教师为人师表,要不断修炼道德情操,完善人格魅力。首先,崇尚道德。教师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追求仁爱和谐,讲求谦虚礼让,欣赏自强不息,力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经得住误解。其次,完善人格。教师要健全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心地善良,尊重他人,学会包容,自尊自重,自省自励,自律自制,乐观开朗,豁达刚毅,稳重坚强,求索创新。然后,爱岗敬业。教师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高昂的拼搏热情,秉持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谱写教育教学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教师。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因材施教。教师要有宽容之心。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应总是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亮点,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学生的缺点。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时是会犯错误的。教师不能歧视学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三、敬畏珍贵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人人应当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只有敬畏学生的生命,学校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生命是宝贵的,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幸福和欢乐的源泉,是个人劳动、创造、享受、快乐的前提。教师理当珍惜学生的生命,认可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的生命是独特的,他们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教师理当小心珍爱,承认生命的差异,宽容生命的多元,呵护生命的独特,培育生命的智慧,开发生命的潜能,绽放生命的光芒。教师要因材施教,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生命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容易遭遇侵蚀,容易遭受磨难,教师理当精心呵护,呵护身体的健康,呵护心理的健康,呵护思想的健康,呵护精神的健康。学生是多愁善感的,他们有喜悦、有悲伤,有高兴、有烦恼,有欢乐、有痛苦,教师理当用心关爱,关爱他们的喜怒哀乐,关爱他们的理想心愿,关爱他们的精神生活。学生的生命是有尊严的,他们渴望尊重,渴望肯定,渴望赞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教师理当尽量满足,维护生命的尊严,满足生命的需要,促进生命的成长,培育生命的完美。可见,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学生是家庭的宝贝,是祖国的未来。怀揣敬畏之心的教师,面对学生的生命,应该像艺术爱好者欣赏和爱护珍爱的艺术品一样,对学生另眼相看,恭敬对待,细心呵护。学生的精力是充沛的,情感是丰富的,信息是灵通的,思维是敏捷的,思想是活跃的,青春是光彩四射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能不敬畏吗?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学校的理想,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哪有理由不敬畏?

四、敬畏神圣的课堂

“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课堂是教书育人的殿堂。面对神圣的课堂,教师应该怀有敬畏之心。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回母校———南京师大附中为学生上课,为了三天的课程,钱教授准备了一个多月,写了七天的教案。问何故如此,钱教授坦言:“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钱教授敬畏课堂之心可见一斑。教师应该怎样敬畏课堂?

教室是神圣的课堂。怀揣敬畏之心的教师,踏进教室如同朝圣者踏进教堂一般,心中满怀着敬仰、庄重、虔诚、肃穆。教室不是自由市场,拒绝自由散漫、拖拖拉拉;教室不是游戏场所,拒绝嬉皮笑脸,拒绝调侃,拒绝粗俗;教室不是发泄室,拒绝情绪失控,拒绝讽刺挖苦,拒绝怒发冲冠,拒绝打骂体罚。

教学是神圣的事业。怀揣敬畏之心的教师,面对教学工作,好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一丝不苟。教师应该精益求精地备课———深钻教材,把握特点,读透学生,突破难点;一心一意地上课———聚精会神,张弛有度,关注学情,注重生成;绘声绘色地讲授———深情并茂,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突出重点;诲人不倦地引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画龙点睛,授人以渔;恰如其分地评价———一语中的,表扬优点,指出缺点,加油鼓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氛围是否融洽?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手段是否实用?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然后,知识是科学的。全国著名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王金战说过“我教书的时间越长越感到害怕,因为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是因为王老师满怀对教学的敬畏之心,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知识是无穷的力量。敬畏知识,必须热爱知识,崇拜知识,向往知识,拥有知识,创造知识;敬畏知识,必须治学严谨,传授知识要科学准确,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以理服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五、敬畏威严的法规

法规是明镜,要以此为鉴;法规是底线,要以此为界。无论是谁都要敬畏法规,遵守法规。敬畏法规才能活得坦然。依法执教,保障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必须修炼敬畏法规的心。法律规章,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国家的纲领性文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它们对教师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约。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敬畏法规是教师依照法规从事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主动学习法规。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规范、制度,必须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自觉用法规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从业言行举动。

守住师者底线。教师要坚守立德正己、立德树人的底线。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等政策文件,已经对师德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红线”。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为镜,切实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提升自己敬业乐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境界,努力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近年来,常有教师侮辱、打骂、体罚、性侵学生的恶劣事件见诸媒体,这些都是法律规范乃至公序良俗绝对不能容忍的胡作非为,都是不敬畏法规的恶劣行径。

增强服从意识。任何人都要服从法规,服从组织,服从领导。作为教师,要服从学校管理,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应当多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当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以学校利益为重,有一种舍自己为他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上) 篇8

笔者近五年来一直潜心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故此,就阅读所及,具体分析两本与拉康思想有关的译著,读者可以借此检验一下上述言论是否可信。

首先来看收录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中的《拉康的想象界与符号界:主体的位置与精神分析批评的问题》一文,此文译者是张旭东,文章标题其实应当译为《拉康的想象和象征: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批评与主体问题》。本文作者弗雷德里希·杰姆逊(张译本为詹明信)绝对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学术大家,但我们目前要说的这个译本翻译得怎么样呢?

例句一:

原文:For the moment,however,we must retain,not Freud’s solution,butrather his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in terms of a dialectic between individualdesire and fantasy and the collectiv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reception.(p342)

张译:在此我们必须坚持的不是弗洛伊德的结论,而是他通过一种个体欲望和幻想与语言和接受的集体性质之间的辩证法而对问题进行详细阐发的方式。(第199页)

试译为:但是,我们现在必须保留的不是弗洛伊德的解决方案,而是他根据个人性的欲望与幻想和集体性的语言与接受之间的辩证法对这个问题所作的明确阐述。

张译将solution(解决方案)翻译为“结论”,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于张译最后的“方式”更是译者自作主张加上去的,原文说得很清楚,要保留的是对“这个问题的明确阐述”,而不是什么“阐发的方式”。另外也没有突出原文对欲望与幻想的个人性和语言与接受的集体性之间的对比。

例句二:

原文:rather, it has tended to remain locked within the categories of theindividual and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psychoanalyzing,as Holland puts it,ei—ther the character,or the author,or the public)…(p342)

张译:相反,它封闭了个体或个体经验的范畴(如霍兰德指出,对人物、作者或公众都统统进行精神分析)……(第199页)

试译为:毋宁说,它倾向于把自己封闭在个体和个体经验的一些范畴之中(如霍兰德指出的那样,对人物,或者作者,或者公众,进行精神分析)……

原文说得很清楚,不是它(正统的弗洛伊德主义文学批评)“封闭了个体或个体经验的范畴”,而是它倾向于把自己封闭在这些范畴之中;另外,在主句中是个体“和”个体经验,不是个体“或”个体经验,在括号中,人物、作者、公众之间的关系是“或”而不是“和”,张译在这两处恰好都理解错了。另外将rather翻译成“相反”也是不准确的。

例句三:

原文:the conventional opposition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theunconscious and the conscious,the personal or unknowable and the universaland comprehensible…(p342)

张译:私人的与公众的、无意识的与有意识的、熟悉的和未知的、普遍的与可理解的之间的习惯性对立……(第199页)

试译为:私人的与公众的,无意识的与有意识的,个人的或不可知的与普遍的、可理解的之间的传统对立……

第三组并列的关系也不复杂,“个人的或不可知的与普遍的、可理解的”,但张译把这个并列硬是分成两个并列,“熟悉的和未知的、普遍的与可理解的”,真是令人费解;至于把personal翻译为“熟悉的”,则更加让人莫名其妙了,顺便提一下,他还把unknowable(不可知的)翻译为“未知的”,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页之中出现三处严重的错误,而且每处中不止一个错误,这是非常惊人的。下面再来看另一处错误比较集中的地方。

例句四:

原文:it iS at least clear that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s to be blamed forthe absence,in both Marxism and psychoanalysis,until very recently,of a con-cept of language which would permit the proper answer to the objection.(p386)

张译:显然,无论在马克思主义还是精神分析中,十九世纪都要因为它的不在场而受到责难,直到出现一种语言概念能够允许对这种反驳作出回答。(第249~250页)

试译为:显然,不管是在马克思主义还是精神分析中,十九世纪甚至直到最近一段时期都要因为它缺乏语言概念而受到谴责,后者对恰当地回答这种反对提供了可能。

在这个例句中,张译可以说错得令人匪夷所思:十九世纪为何要为它的不在场受到责难?十九世纪如何可能不在场?这个句子的结构很简单,作者的本意其实也非常清楚:因为在十九世纪现代语言学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所以不能回答上文提到的责难。另外,张译将permit生硬地译为“允许”,其实它在这里的意思是“为某人某事提供机会或者可能性”。

例句五:

原文:For model-building and language-oriented philosophers,indeed…-foran intellectual climate dominated,in other words,by the conviction that the re-

alities which we confront or experience come before us pre-formed and pre-or-dered,not so much by the human“mind”…,as rather by the various modes inwhich human language can work——it is clear tha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un-acceptable about this affirmation of the persistence,behind our representations,“that indestructible nucleus of what Lacan calls the Real…(p387)

张译:对于构造模型或指向语言的哲学家流派说来……——我们的思想气候被这样一种信念支配着,即在我们面前出现的那种预先形成、预先决定了的、为我们所遭遇或经验的现实并非一定是由人类心灵决定的……,不如说,是由语言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各种各样的模式决定的——很显然,在那种关于隐藏在我们的表象后面的残留物的断言之中有许多无法接受的东西,拉康把这种无法破坏的内核称为实在之物……(第250页)

试译为:的确,对那些热心于建构模型的哲学和具有语言导向的哲学家来说……,或者换句话说,对一种知识气候来说(在这种气候下,人们深信我们遭遇和经验的各种现实,与其说是被人类的“心灵”……不如说被语言能够运作于其中的各种模式预先形成、预先定制后,才来到我们面前的),很显然,关于那种断言,断言在我们的表象背后残存着拉康所说的实在这种不可毁灭的内核,必定具有某种令人难以接受的东西。

这个句子的前两个for引导的部分是一种并列关系,虽然第二个for之前有一个破折号,张译歪曲了这种并列关系。it is clear引导的句子中的affirmation,不是关于“隐藏在我们的表象后面的残留物的断言”,而是“断言在我们的表象背后残存着拉康所说的实在这种不可毁灭的内核”,这一层意思必须说透。

例句六:

原文:the Lacanian notion of an“asymptotic”approach to the Real,more-over,maps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action of this “absent cause” can be un·demtood as a term limit,as that which can be both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Symbolic(or the lmaginary)and also independent of it.(p387)

张译:拉康对“实在之物”进行一种“无症候”研究,这一概念给出了它的实际境况的地形图,在这一境况中,这种“不在场的原因”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词语限制,它既与符号性的东西(或幻想性的东西)无从分辨,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第251页)

试译为:“渐近地”接近实在,这种拉康式的想法描绘出了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这种“缺席的原因”的作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词语局限,理解为一种既与象征(或想象)难以区分又独立于它的东西。

张译望文生义地将asymptotic理解为asymptomatic,从而将其翻译为“无症候”,令人莫名其妙。Asymptotic的意思是“渐近的”,即向某种事物、某个点、线无限趋近,但永远不能到达。拉康用这个词语是因为他认为实在是永远都不可能到达的,因为实在抗拒任何象征化,它是语言无法消化克服的东西。这里理解为“无症候”显然不通,而且我们很快在第252页又发现这个“无症候”,这说明译者的作风很不严谨。

还有对一个词语的翻译问题值得指出,这个问题涉及对拉康的镜子阶段的理论,这个词语就是valorization,它在原著第355、357页出现了两次:

1.the affective valorization of these objects ultimately denves from the pri-macy of human imago in the mirror stage.

2.both Nietzsche and Satre have exhaustively explored the genealogy of ethics as the latter emerges from just such an archaic valorization of space.

译者是这样翻译的:1.对这些对象的感情补贴最终来源于人类在镜子阶段的形象第一性。2.尼采和萨特两人都在这种伦理的谱系从这么一种古老的空间补贴中出现时对之进行了穷形尽相的探讨。

不管是“感情补贴”还是“空间补贴”,相信读者读到这里都会不知所云。Valorization是动词valorize的名词形式,后者来自于value(价值),作为动词,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规定价格、稳定物价”,其名词形式的意思也是如此。其实杰姆逊已经阐明了理解这个词语的语境:在镜子阶段先行出来的“我”是一种想象认同的结果,其基本特征就是自恋与侵凌,基于这种原始的情感动力,“我”便对空间作出了偏执的价值规定,与我的位置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好的,与我的相似者也是竞争者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坏的:在此可以发现人类伦理的最深根源。因此,这个词其实可以直接翻译为“定价”,所以不妨将上面两个句子翻译为:

1.对这些对象的情感定价最终来源于在镜子阶段中(产生的)人类意象的第一性。

2.尼采和萨特穷形尽相地探索了道德伦理的谱系,因为后者就是从这种古老的空间定价中出现的。

顺便指出,张译将as翻译为“当……时候”是错误的,其意思是“因为”。

常怀着敬畏之心初三作文 篇9

爬山虎开花了。

我站在那面“墙”前,双眼中充溢着满满的绿色。那绿意无限地蔓延着,渗入了每一个斑驳的裂纹里,老屋的小院,无声间竟已成了绿色的海洋。那爬山虎笑着,嫩叶在空中欢快地飘舞;而那一簇簇淡黄的小花,从重重枝蔓间探头探脑地向外看着,数也数不清,点缀在绿色之间。

印象里,这个不速之客不知何时来到这里。或许是一个寂寞的雨夜,它便乘着风扎根在这个角落里,不过三四年光景,已成了这般模样。往日里抬头,也不过是墙上的“杂草”,而心中或许还在思虑着,这么多,若清理又要费多少精力罢了。

无意间,爬山虎竟然开花了。

我站在院子里,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从未想过,一片“杂草”也能这么美。大片大片的小花都开好了,站在这一墙的绿色间,不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那深沉的绿意沉默而不张扬,带着荒古时的潮湿之气扑面而来。心中最后一份随意与轻视也终于消逝在绿色里。走上前去,爬山虎的脉络是如此清晰,仿佛有水在枝叶中流动似的,一瞬间,院墙仿佛活了过来,在初夏的微风里泛着层层涟漪。我伸出手去,是一簇簇的小花灿烂的微笑着,拨开另一片,竟又是一丛丛烂漫的绽放。它们一齐探出头来,迷乱了我的双眼;而这究竟是繁星点缀于夜空,还是无尽生命的尽情盛放?

我摘下一朵小花,用充满敬畏的眼神注视着它。不过是一朵再也普通不过的小花,花开六瓣,柔黄的花蕊在风中俏立着,花瓣几近透明,水晶般光泽流转。可正是这一朵朵普通的小花,却组成了这如此震撼的风景。生命的`壮观也不过如此了吧。看着眼前这无数柔弱的生命在这个小院里默默地绽放着,心中顿时有了一阵愧疚:为自己对生命的随意以及忽视了那一份久违的精神上的崇高。

它们在这个角落里绽放,不为喝彩,不为路人的伫足流连,它们只是在绽放,从绿意间脱颖而出,为了生命而展现最美的笑颜,这样的生命,不应该以最纯净,最敬畏的姿态在心中欢欣鼓掌吗?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使命,无论高贵,无论卑微,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常怀一颗敬畏的心,便不会漠视身边小小的美好;常怀一颗敬畏的心,自身便也因此而升华,在生命中感悟一切的真谛。或许,这便是古时的文人墨客,于枯叶落花中黯然神伤的真正原因吧。

生活感悟随笔600字:敬畏之心 篇10

说起敬畏之心,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心路之旅。我十几岁时,随家走“五七”在农村生活。一次,和几个同伴一起到二十多里外的山上打柴,为了能背回更多、更粗的干柴,我不自觉地独自觅向树林深处,待我满载干柴,准备回走时,已经找不见路,于是不敢移动,独自待了许久,才盼到同伴找过来而峰回路转,着实领教了一次大自然的教训。还有一次,我独自一人跑到海边租了条小船,很快学会了使浆,高兴得不管不顾划了起来,猛抬头,才发现四周天海茫茫,不知向何方才能划回岸边,望着远处即将落下的夕阳,哪敢再划,不知所措之中只能听任海浪的拍打,过了好长时间,才影影绰绰的看到一个方向有人影晃动,又渐渐看到了连绵的海岸,于是,赶紧划了过去,拍向岸边的海浪使我绝处逢生。一年夏天,在路途中偶遇瓢泼大雨,我连忙跑到附近一农户的柴屋躲雨,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我很兴奋,不禁走出观看,刚刚离开,在我身后的柴屋就塌了下来,刚刚站过的地方,落下了柴屋的房梁,神灵助我又一次化险为夷。

打柴本应见好就收,可我不知敬畏,追求完美,险些酿成大错;划船本应适可而止,可我无所畏惧,最后只能把自己交给海浪发落;在一个新环境避雨,本应仔细观察是否会有危险,可我无敬畏之心,若不是神灵相助,恐早天人两隔。这些教科书般的经历,教我在以后,敬畏自然,张弛有度,做事顺应规律。敬畏生命,善待自己,更关爱他人。敬畏神灵,人在做天在看,离地三尺有神仙。

心存敬畏,方可行有所止。怀敬畏之心,可安身立命永年。

我想你懂得敬畏之心 篇11

我隐隐有些担心,那哥们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吃着没有污染的食物,看着干净到极致的美景,开着从不堵车的大奔,要是哪一天回国了,他恐怕已经抵御不了雾霾、重金属、垃圾、尾气,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化学原料了。

有时我会开玩笑说,祖国欢迎你,归来吧,游子。

他就故作文艺腔调仰天长啸,那是我的家啊,我的家啊,我一定会回去。

可就是没见他回来。有一次看一纪录片,说是一美国乡下的小伙子,从未坐过火车地铁,每天开着一辆车跑四十分钟土路去买东西,去过最大的城市是芝加哥,然后就窝在那个小乡村里一年又一年。终于有一天,应一中国男生的邀约,在暑假一起到中国待了二十多天。第十五天的时候,这美国小伙第一次哭了,他想家了,非常非常想,恨不得下一秒就回去。

因为他一点也不适应中国,非常不习惯,从未见过那么多人,从未见过那么多车,虽然第一次看到异乡的风景和人文也丝毫感受不到热切的喜欢。唯有在看中国功夫表演的时候,才开心地笑了。

中国男生老问他此时此刻什么感受,他通常答“我不知道”,但估计他内心非常不安,说多一点的时候,他会说,很多事情人们似乎完全不在乎。

他说,人们随地扔垃圾,在标明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开车却不遵守交通规则,有很多很多的“aloof”。

中国男生问他,什么是aloof。他说,就是毫不在乎。

我后来查了下这个词,意思是疏离的、冷漠的。心里顿时感到一丝悲凉和慌张。

片子里有很多在我看来很美丽的景色,悠远磅礴的建筑和雄壮的山岳,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习惯了这个家,可也在很多时候在伤害着它。某些行为,其实反应的是我们内心的无所谓。

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旁边就是垃圾桶,却偏偏要扔在一步之遥的地方。为什么写着禁用闪光灯,却并不在意。2013年的国庆黄金周过去不久,某水族馆里的上百条热带鱼非正常死亡,原因是它们生活在幽暗的海底,闪光灯会使它们受到惊吓,撞到珊瑚时就会受伤发炎最终死掉。

我想我们的不在意不在乎,还会杀死很多东西。

甚至还有国人在埃及古文物上刻某某到此一游。这种不安和惊诧越发深刻,人应有敬畏之心,对自然,对环境,对周围的一草一木,有规则,有进退,才有自由和安宁。

纪录片里的美国小伙后来回家了,外面的世界千般繁华,大概也不如自己的家宁静整洁。而今年年底,我那位新西兰朋友也打算启程回家,他知道异乡的美好从未泯灭归家的心。

请多一份对家的热忱吧,不要让aloof的心境控制我们,而我们永远不要置身事外。

拥有敬畏之心的高二作文800字 篇12

常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恒。

从古至今,无数国内外文人用自己的笔书写着自己对自然的最高敬畏,当然也包括了艺术家。他们将生命扎根于自然,追求灵魂艺术与自然的永恒结合。“扑向自然的画家”梵高,将毕生倾注于在大自然中作画。他喜欢到田间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他不断地观察身边的花草、鱼虫、稻田,逐渐被自然的强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达的敬畏,灿烂的向日葵是他对自然热烈的爱。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进了大自然的轨道里,他的画作也被世人视为“永恒”。

但愚昧的人类还在肆意践踏自然的尊严,他们还没有看见自然的怒容。砍树、填海、捕杀动物……人类的傲气凌驾于、自然之上,没有尊敬,没有畏惧。结果,换来天灾不断,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走向末日的时钟一下子拨前了三分钟。人们这才明白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才有永恒的基石。

常怀对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懂得珍惜。

刚刚离世的传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庆有一句名言:节省一块钱就是多赚一块钱。他这句话被国内外许多商界人士奉为“经典”,除了因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点是它参透了人生的本质――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从一个米店学徒到全球知名商人;从贫穷困窘到富可敌国,王永庆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节俭。几十年来,他坚持让子女记账用钱,哪怕是买支牙膏也要记录下来。但对于慈善事业,他毫不吝啬,捐钱建医院和希望小学。人们问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说:“财富是上天给的,它并不真正属于我们。”他懂得生活来之不易,因此王永庆用一生保持对人生的敬畏之心。这让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这让他懂得了该如何去珍惜。

常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赢得尊敬。

国内著名史学家、法学家瞿同祖在中国的史学和法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一生只出了四本书,这些书却对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人们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却以其中两本书没有准确再现历史为由婉拒了。这表现了一位九十多岁老人对历史始终怀有的敬畏之心。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学界获得了更大的声誉。

敬畏之心其实就在人们心中它并不陌生,只是被掩盖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它才会变得熟悉,内化为人生的精华。

上一篇:体系试运行报告下一篇:大庆油田物业管理走进信息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