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1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www。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 +Cu
B、Zn+2AgNO3=2Ag+Zn( NO3 )2
C、3CO+Fe2O3 === 2Fe+3CO2
D、2AI+6HCI=2AICI3+3H2↑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的反应,二是与酸的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2HCl=MgCl2+H↑
锌
Zn+2HCl==ZnCl+H2↑
铁
Fe+2HCl==FeCl2+H2↑
铜
不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H2SO4=MgSO4+H↑
锌
Zn+H2SO4=ZnSO4+ H2↑
铁
Fe+H2SO4=FeSO4+H2↑
铜
不反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2MgO 2Al+3O2=2Al2O3
2Cu+O22CuO 3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置换反应:
1、概念:
2、用符号表示:A+BC→AC+B
5分钟检测题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 B、铂 C、铁 D、铜
2、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X﹥Z﹥Y C、Z﹥X﹥Y D、Y﹥Z﹥X
3、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4、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小
5、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3=2Ag+Fe(NO3)2, 这个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理念,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能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 学习科学方法, 在“做科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1]
然而传统教学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训练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脱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 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过程。[2]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 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 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3]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 探究式教学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式教学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科学探究的训练, 体验到了探究真理的乐趣, 形成和发展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获得了自由、充分、和谐发展, 彰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4]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以《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为例, 谈谈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1. 创设情境,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提出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对于中学生来说, 能否发现、提出问题主要取决于教学中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 但一定要从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出发,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经验,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 我通过设计一些与金属的性质有关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先让学生说说铁、铝等金属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再由用途联系性质来展开教学。通过提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学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有追根溯源的欲望。
2. 猜想与假设,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应尽量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不断产生假设, 并围绕假设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断知识、素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装组合, 从中发现内在的联系, 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授本课题的两大重点问题“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照方抓药, 依据给出的实验方案逐步验证, 缺乏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式教学则不然, 它不仅强调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包括猜想与假设能力。在本课题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我先让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 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案, 讨论验证猜想的方法。学习“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再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猜想:若所给金属与酸反应, 应观察到什么现象?不能反应, 又应观察到什么现象?怎样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再提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药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并推测若能反应, 应观察到什么现象, 若不能反应, 又应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 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 进行实验, 培养实验技能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验证是学生确立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验证的方法一般以实验为主, 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相符时, 学生可再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 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并适当增加知识素材, 指导学生重新假设验证。
本课题中, 在猜想和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进行实验时, 教师充当向导, 引导学生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4. 解释与结论, 培养信息处理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活动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在这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中,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 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交往与合作中得到发展。
本课题中, 当学生实验完毕后, 我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以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交流, 阐释实验现象, 论证实验结果。在表述实验结果时同组成员之间可互为补充, 不同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质疑, 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有些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有些金属则不能;有些金属能将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有些则不能”的实验结论。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 少部分学生还能够根据上述两个结论提出新的问题:“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需要什么条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又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解决问题”的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
又引导学生分析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中, Mg、Zn、Fe、Cu、H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 得出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分析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中, Cu、Al、Ag、Fe在表中的位置, 得出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5. 学以致用, 培养科学应用能力。
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社会实际, 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知识的实际意义, 体会到学科知识不是书本的教学, 而是广泛渗透和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之中, 学会“学以致用”。
在本课题教学即将结束时, 我又结合生活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假“银元”骗取钱财的事实, 出示假“银元” (实际为铝) ,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辨出真伪。通过讨论, 学生得出多种方法, 如利用密度、硬度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动手实验, 验证他们的方法是否正确, 通过“思”与“做”, 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实际应用能力, 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
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上,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讨论热烈, 表现出对化学的强烈兴趣。探究性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志伟等编.中学科学教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3]戢守志编译.[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1、知道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
2、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学 能力目标
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目
2、初步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标 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目标
1、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研钵、试管 药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盐酸 用品;紫甘蓝、红心萝卜、红色康乃馨、胡萝卜、纱布等。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1 认识常见的含有酸和碱的物质 【新课导入】展示山楂、苹果、桔子、柠檬等。【提问】同学们对这些水果熟悉吧,在品尝时它们有个共同的味道是什么? 【学生】酸味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有酸味的物质? 【学生】食醋、汽水、酸奶、酸菜、泡菜、葡萄等。【教师】如果我们将肥皂水、石灰水的稀溶液滴到手上,并用手指轻轻搓捻溶液,会感到这些溶液有滑腻感。【讲述】有酸味的溶液中一般都含有一种叫酸的物质,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食醋中含有醋酸,汽水中含有碳酸,胃液里含有盐酸,雪碧含有柠檬酸,酸菜汁含乳酸,水果中含各种果酸,洁厕灵含盐酸;有滑腻感的溶液中大都含有一种叫碱的物质,如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等。酸和碱这两类化合物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板书】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学生】写出盐酸、硫酸、碳酸三种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碱的化学式,认识它们都属于化合物。【教师】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接触或品尝一些含有酸或碱的物质,但在学习和研究中从不用品尝或接触的方法来确定某种物质是不是酸或碱。【教师】如何区分酸碱两类化合物? 1
【教师】不加任何化学药品使石蕊变红,有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小心地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分析】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紫色石蕊遇碳酸变红)。“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吗?”“碱又能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呢?” 【教师】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即可验证你的设想的正确与否? 教学环节2 认识酸碱指示剂 【实验探究1】见课本实验10-1.【实验与交流】同学们以实验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根据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等物质溶液的酸碱性,概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交流】白醋和苹果汁是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补充实验】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无色酚酞溶液的变色情况。【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指示范围:不仅能指示酸溶液和碱溶液,还能指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结】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板书】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教师】根据上面的实验,试分析这4种物质,哪些是酸溶液,哪些是碱溶液。【学生】回答 【教师】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总结】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2
【板书】
3、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大家知道酸碱指示剂有着这样神奇的变化是谁发现的吗?他是如何发现的呢? 【教师】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的花瓣上,他发现植物的色素可以检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请大家阅读课本51页的资料卡片。教学环节3 自制酸碱指示剂 【过渡】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但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日常生活中的指示剂处处可见,同学们也可以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探究2】自制指示剂,并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见课本51页)【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 【结论】紫甘蓝、红心萝卜、红色康乃馨可做指示剂。这些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发生变色,利用指示剂的这一性质,可判断某种物质的酸碱性。【布置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3、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3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析特色
一、再现人物形象,回味语言特色
1.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小说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征?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待。
2.学生小结,上节课你学到的小说语言具有什么特色?
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语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二、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古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四、拓展迁移
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
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说唱艺术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叫得山响传奇色彩大闹运河滩威震古北口民间口语俗语: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水浒》
《三国演义》
《说岳全传》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50多种。2.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无机盐
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有C、H、O、N)常量元素(主要有Ca、P、K)—含量超过0.01% 微量元素(主要有Fe、Zn、Se、I)—含量不超过0.01%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Ca。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钙、钠、钾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2、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 非必需元素 有害元素
★课件设计:见PowerPoint课件。★ 课堂评价练习:
1、见幻灯片 2.用元素符号填空。
(1)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摄人量过高、过低会引起贫血。
(3)能防止龋齿,缺乏易产生龋齿。
(4)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过量不会引起中毒。(5)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摄人量不合理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I。
3、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钾(C6H5K3O7·H2O)。下列有关果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每个分子中含25个原子 B、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7︰3︰8
5、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40g铁元素,服用的药物中应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A.3.80g B.6.95g C.10.00g D.3.18g 6.某种钙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下.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500g 1
成份表:氯化钠≥88%
钙(以Ca计)(0.5-1.3)% 碘(以I计)(20-50)mg/Kg
(1)包装标签上钙含量是指_______(填单质钙、碳酸钙、钙元素中的一种)。(2)为了检验钙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在家庭厨房里可选用的物质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
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
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
{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引导学生看书)
(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可以不同。(此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并参照《拓展视野》进行说明。
[学生计算]根据三种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请你计算出甲烷、乙醇、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
[引入]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相差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可以达到几万至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大。这些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查找并说]厨房中有哪些有机物?请找一找,并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回答]白酒、食醋、糖、面包、牛奶、水果、大米……
[交流与讨论]结合书本图8-3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
[学生填空]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 ,食用油中含有________,鱼、肉、牛奶中含有 ,青菜、水果中含有 ,青菜中还含有 。
[学生讨论]对人体而言,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
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回忆,能回答出六种基本的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补充:多吃水果有利于健康,其原因之一是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它能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1)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请你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角度谈谈该化学式所包含的信息: 、 。
{课后反思1}
厨房中有哪些有机物?请找一找,并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能够回答很多种)但学生会回答到食盐,教师应及时引导。
{课后反思2}对人体而言,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
年 月 日
课 题 找规律(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
1.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6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第7题。
1) 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 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9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10题。
1) 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 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
3)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 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1题。
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教学目的: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3、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二、创设情景,过渡进入新课。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把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讨论: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学生讨论: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三、实践活动。
每组选四名售货员来卖课前准备的物品,学生自由下位买,要求互相谦让,不争抢,做文明的售货员和顾客。师到各组巡视、指导。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
二、练习
1、练习十六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大门--(向北走2格)熊猫馆--(向西北走1格)百鸟园--(向东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馆}
(3)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
(5)展示交流
2、练习十六第4题:
(1)读题后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
3、练习十六第5题:
(1)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在填空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4、练习十六第6题:
(1)观察图片理清题意。
(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你用的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十六第7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你从第3幅图开始倒过来说一说题意吗?编一道应用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订正。
6、练习十六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方法。
7、练习十六第9题。
(1)看表理解:说说收支情况。
(2)学生估计第一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第二问,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8、练习十六第10题。
(1)游戏:拿出牌来,根据题意玩一玩、想一想。
(2)同桌玩,你还能根据第10题想出别的玩法吗?
9、思考题:
读一读,整理题意,再想一想。
三、总结:
“倒过来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决策略,其实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策略,遇到问题时,如果你也能倒过来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场上想想,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
第十单元圆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找圆,感知“圆是曲线图形”。
1、出现一组圆形图片,学生欣赏。
2、摸圆:把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让学生摸出圆形,并说说你怎么会这么准确地摸到圆?
3、找圆:
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吗图片。)
4、画圆: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线、图钉、圆形物体等工具,组织学生选择其中的工具画圆,边画边思考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交流:圆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圆是曲线图形。
(3)学生展示自己是借助什么工具怎样画圆的?
注意最后请用钉子和绳子画圆和用圆规画的同学介绍。
(4)师:刚才,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
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二、动手实践--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认识圆规,介绍构成。
2、学生自主尝试用圆规画圆。
3、评一评,议一议。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快。下面请同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作品放在一起,比一比,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同桌画的圆,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讨论: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
师: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圆的注意点。媒体演示画圆的方法。
5、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师:请你想不想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圆?但老师又一个要求:你能想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6、师:你能想办法测量一下你的同桌画出的圆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课本中还介绍了相关的一些概念,请打开课本到94页,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7、学生汇报。
师:从课本中你学到了什么?
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8、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
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注意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合作交流--议圆,进一步探索圆的特征。
1、出示研究的要求和问题:
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由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先独立活动,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注意选择代表性的发现。
2、学生汇报。
3、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回顾总结,点拨学法--引发再思考。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圆。通过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在研究圆时,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让学生先回顾学习的过程,再交流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1、教师: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引发思考: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旅客方便,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比如车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课后思考,我们下节课研究。
课时 》 说课稿 新人教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兴华中学的于静。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虑等操作技能。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2)了解前人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4、教学难点
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二、教法分析:
联系实际、启发讲述、多媒体教学等。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法分析: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启发思考 列举一些常见的化学式,由学生判断分类,师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明确盐类的特点。温故而知新,由此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在这部分我通过对实验重要性的小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对食盐的重要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环节:组织活动 学习新课 食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盐都有哪些?对食盐有怎样的了解。再简单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进而重点介绍氯化钠,介绍主要通过氯化钠的物理性质、组成、用途、分布、制法及粗盐的提纯几个方面让学生深刻的认识氯化钠。
在本部分我搜集了大量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第四环节:形成知网、盘点收获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我再以提问的方式补充没有说到的知识重点,并通过一段视频小结本课,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氯化钠相关知识的了解。
第四环节: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通过具体练习,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以上是我对《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的设计,还很不成熟,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
1.化学式及俗名: 2.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3.氯化钠的用途: 4.氯化钠的分布: 5.氯化钠的制法: 6.粗盐的提纯: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教案07-18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07-0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0.1 常见的酸 教案11-09
七年级下册《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10-06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12-21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教案第三课时06-04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春笋第二课时教案07-15
范进中举 导学案 第二课时八年级下册07-06
九年级下册乡愁的教学设计12-21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