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精选11篇)
一、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主基调,成为企业文化中不可复制的内容,影响和决定着其他文化内容的形成,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
创新对于社会国家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将创新落实到实处、转换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并非易事。例如很多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早已经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诸多困难:如创新投入资金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社会服务措施不到位等,使企业面临不搞技术创新是在“等死”,而投入大量人财物去搞创新又是“找死”的尴尬境地。但笔者认为,以上所列原因决不是阻碍创新的根本性的原因。其与创新活动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统一的,从归因角度分析它只能算作是阻碍自主创新的外部原因,它只是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程度及速度。而影响自主创新的根本性原因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创新行为的内因,它激发着创新的愿望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曾因战败导致经济一蹶不振,虽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外在条件,但是由于以松下、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凭借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开创了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独特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新之路。海尔曾是亏损百万元以上的街道小厂时,就引进了德国先进的生产线,生产中十分注重优秀文化的培育,张瑞敏一把大锤砸出了海尔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自此“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扎根于海尔人的心中,落实到了行动中。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如果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二、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自身在组织特有的内外环境下,自觉地长期积淀的结果,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此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抓住创新型企业文化生长的契机。
企业具有文化主体的资格,有了自由选择文化要素构成的权利和自由。但要使文化扎根于企业,成为企业员工自觉地行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契机。契机来源是多方面、多时段的,但多发生在企业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为我国企业培育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提供了不容错过的政策契机。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
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家是企业文化主旨的设计者;是企业文化的塑造总结者;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是企业文化更新和转换的积极推动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的综合反映。从企业文化创新过程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企业高层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强化员工的认同。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一旦创新文化被企业家所认同,同时又具有了传播文化的良好契机,就应该将此文化通过一定的强化灌输方法使其深入人心,强化员工认同,使企业、员工及社会在文化认同上共同协调发展,才能产生自主创新的协同效应。
具体做法:
(1)更新员工价值观念,使之认识到创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2)与新闻媒体密切合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文化,使之家喻户晓,以创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3)注重宣传形式。只有员工普遍认同和接纳了创新价值观后,才能产生自主创新行为。所以宣传时要结合受传者的特点采用大家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方式。
(4)沟通渠道顺畅。创新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
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怎样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
4.企业内部的制度保证。
企业制度属于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和企业核心文化二者在实际运用中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只有文化没有制度是不行的,无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去行事。
5.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保障体系。
在八十年代, 组织文化大师霍夫斯坦德预言, 企业文化必将从一种“时尚”发展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而今这一预言正在被中国的有为企业认同且践行, 企业文化管理也正在成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
由此说到文化与管理的关系。从广义上讲, 管理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就狭义而言, 管理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总是被一定的社会文化所影响, 社会文化是管理的母体, 它不断地为管理活动注入生命的因素;同时, 就企业这样一个组织来说, 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又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息息相关。也就是说, 把企业文化看作一种管理思想, 以此来统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就会促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得以提升。
那么如何做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如何让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工具, 发挥它的企业价值提升呢?
通过学习认识到, 二者的融合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清晰企业的核心价值驱动要素。就是对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成功要素的凝练和提升, 即回答企业凭什么发展到今天的问题。二是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管理在这方面的工作很简单, 就是界定和细化的工作。三是要提取企业管理各方面的价值关键要素。就是把核心价值观分解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进行价值关键要素的落实, 只有这样才会让职工深刻体会企业的价值观导向, 并以此为职工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
笔者认为, 我们在以秦港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上,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应以企业文化管理作为切入点, 抓职工的价值观形成, 规范职工的从业行为。企业需要管理, 这是共识。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 则见仁见智。通过学习, 笔者认为, 企业需要的是文化管理。因为企业文化管理是以价值观管理为核心, 涉及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品牌等各方面, 又与企业上至领导下至职工关系紧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管理。一方面价值观是个“方向盘”。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发展目标制定。集团公司提出的秦港价值观是“为国家尽责任、为股东创效益、为职工谋利益”, 把“对人的关心”和“对成果的关心”一致起来, 从而不仅使企业精神得到升华, 而且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市场竞争力和顾客价值得到有力提升, 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跃升。这说明价值观是文化管理的“魂”, “魂”在而神生。另一方面行为准则是个“风向仪”。企业职工的行为, 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尽管每名职工的经历有异, 其行为也有其自然前提, 但基本上是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制约的。在企业内部, 更是受公司规章制度制约的。我们秦港精神是“爱我港口、建我港口、团结奋进、敢创一流”, 这其中体现了秦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也为全港职工确立了如何做和怎样做的依据。由此可见, 完善的文化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提升企业对外的影响力。
二是建立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 就应有制度, 有管理, 即科学的战略、正确的决策、严密的组织、优秀的团队、良好的协调与控制, 这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没有科学管理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科学决策和执行力。一个企业的管理是由最高管理者的决策、中级管理者的执行与贯彻、一线职工的规范操作和按标准自查以及科学的监督机制来实现的。如果没有企业领导者的战略规划、决策、领导、控制, 企业的管理就会缺少精神;如果没有中级管理者的贯彻和执行, 企业的管理就会成为作坊式的落后管理;没有一线职工的规范操作和按标准自查以及科学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管理就会成为一种无奈的管理。一方面抓执行力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管理程序, 有了科学的工作流程, 企业的各个层面就会依据程序各负其责, 相互沟通, 科学运作, 制度就会得到落实, 执行力就会得到保障, 企业的决策才会一步步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是要靠人来落实的, 特别是要靠高素质的人来落实。因此, 要把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职工的综合素质越高, 企业的制度和程序就会落实得越到位, 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就会执行得越到位。
在近几年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强化和提升了职工的工作动力, 企业凝聚力显著提高。但笔者认为, 这仅仅是个开始, 企业与职工的持续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道德”“绩效”的标准, 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里契约, 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 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 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同时, 一旦将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 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 它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 如, 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 不做什么;在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追求什么, 放弃什么。但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企业文化的新一轮热潮掀起, 相当多的单位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着“重理念”、“轻深植”的现象, 只重视企业理念的创新, 求新奇、求美感、求震撼, 而忽视了理念背后的管理支撑。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立足于所在单位的工作实际, 提出了在工作实际中二者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业管理,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企业经理人网
[2]秦港集团公司2007年颁布《秦皇岛港理念识别系统文本》
[3]《高级企业文化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教材)
创新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体现“能力提升”?红岭煤矿以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为核心的能力提升作为突破口,突出以创新工作引领企业的未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三步曲”就是很好的例证。
加强体系建设搭建创新平台为核心能力提升打基础
(一)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三大”体系。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由五大生产科室人员组成的推进小组,统一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形成了科技创新工作横向到职能部门,纵向到区队、班组的创新组织体系;形成了由技术信息中心牵头,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成果研发体系;加强了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科研与革新”、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体系。
(二)进一步努力搭建科技平台,成立了学习工作室。工作室以科技之星、专利大户薛国顺命名,发挥本矿生产、机电、通风各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优势,组织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及实习指导工作。针对工作中正在解决或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攻关;对生产过程中已经解决的典型工程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
“以人为本”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能力提升充实力量
(一)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成立培训中心,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兴企战略,以“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为抓手,以培训全覆盖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做好员工各项培训工作,既“遍地开花”又“突出重点”。形成了以技术信息中心为依托,以学习工作室为平台的科技创新培训机构。
(二)强化培训力度。培训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灵活授课方式: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外聘教授授课及实际操作培训;针对中层管理人员采用分散培训方式,根据工作性质制定培训课程,使工作、培训互不影响;利用班前例会,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问、每月一考”培训教育方式。
(三)细化培训内容。科技创新培训内容分阶段由培训中心和技术中心根据年度、季度培训计划,分主次、分层次,针对采掘技术、一通三防、防治水、支护技术、机电技术、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培训。
优化管控模式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一)项目立项申请、审批实行分级管理。技术人员根据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结合《红岭煤矿科技发展五年规划》主动申请选题立项。
各类成果具体上报流程如下:
各单位、个人上报创新项目——本单位验收(签署意见、盖章)——工程类、机电类、通防类专业组验收(落实、签署意见)——分管副总工程师签字确认——分管副矿长签字确认——总工程师审核——技术信息中心(汇总、整理、组织评审)——创新管理委员会(评审、收购、兑现奖罚)——进行宣传——各单位推广使用
(二)细化项目组人员职责严格任务目标实施落实。
项目组长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权负责制。项目组长有人员选用、任务分工、经费使用和提成分配的权利。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长充分利用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将项目的任务分工、目标、提交成果分解落实,根据项目成员承担任务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与其得到的项目提成挂钩,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任务目标、成果的有效落实。
(三)严控资金监督落实。
针对以往影响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资金提取、使用存在的问题,红岭矿下发了《红岭煤矿科技经费提取管理办法》、《红岭煤矿科技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红岭煤矿科技项目效能监察制度》。通过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规范和保证了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经费已能够按照规定的使用流程和批准的预算正常使用,这是本矿在科研项目管理上的重要突破,对于项目的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四)项目验收动态化,项目评比公开化。
1、项目管理由“静”变“动”。项目制管理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项目年初立项、年末结题的模式,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实行了动态管理。前景好的项目、重要项目可以随时申请立项,得到批准后就可按进度要求开展工作。项目总体完成后可以随时申请验收。
2、项目成果评定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化。鉴定评比科技成果时,由技术信息中心召集生产、机电、通风等各部室技术主管和技术人员,客观、公正地从材料编制、技术先进性、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五大方面综合评定。
综上所述,红岭煤矿以思想大解放为出发点,秉承“审势而谋、顺势而行、乘势而上”要义,以自主创新促进“核心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打造创新文化,建设了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效率技术研发团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使红岭矿一跃而起,成为了豫北地区效益最好、利税最高、安全最佳的企业。
(作者单位:安阳鑫龙煤业集团红岭煤矿)
中办国办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广大国有企业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支撑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融入中心工作,精心培育企业精神,积极凝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企业共同价值追求;注重先进典型引领,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动员干部职工投身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火热实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为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全会《决定》和李长春同志作的说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特别是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下功夫、见成效。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五个坚持”的重要方针,涵盖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根本动力,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独特属性和文化工作的特殊原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重要结晶。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并在实践中创造性贯彻。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等战略任务,紧扣影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问题,涵盖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领
域,是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工作。
国有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创造财富的经济责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责任、增进民生福祉的社会责任,而且承担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行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国有企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对外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挖掘自身精神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令人感奋的企业精神,开展愉悦身心的人文教育,锻造凝魂聚气的核心价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理性的文化自信和成熟的文化担当,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责任。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各类企业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必须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感紧迫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指针。面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落实好“稳中求快”的总要求,广大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的提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和灵魂工程全力加以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企业发展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熔铸着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主张,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和奋斗目标,凝炼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和伦理规范,反映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精神追求,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中国思想精神上的光辉旗帜。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非公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以其显著的引领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和永续动力,使企业发展的主旨和目的更加明确、利益分配和价值导向更加统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各领域,体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使命、基本理念和具体举措,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转化为企业奋力开拓新局面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动力。要着力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职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员干部的坚定信仰,成为全体职工的思想指南。要着力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宣传教育,把共同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个人愿望追求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干部职工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要着力深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宣传教育,激发职工创造热情、焕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职工爱国情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要着力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职工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辱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我国所有企业的共同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超越了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了阶层、行业、职业和利益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企业是基本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的主体。广大职工是工人阶级的基本组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企业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作为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自觉遵循的价值规范,引导全体职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各类企业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熔铸于企业精神的生成培育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来建构富有特色的企业精神;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完善职业道德内容,加强职业观念、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教育,规范职业行为、行业行为;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管理工作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标准、岗位规则和行为守则,体现到企业奖惩、人才培养、干部任用的制度上,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质量观、安全观、品牌观,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统筹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弥合价值冲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也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在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牢固的精神纽带维系社会和谐,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增进社会和谐,以共同的价值遵循巩固社会和谐。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支撑。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关键。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的深入推进,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深刻变化,企业制度改革创新和用工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农民工和劳务派遣人员等新型群体大量涌现,职工群众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愈益明显,诱发劳动关系矛盾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劳动关系矛盾敏感性、关联性增强,因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遵循,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要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依靠职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保障职工在企业重大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以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为代表的国家、职工、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要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经营和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帮助困难职工、特殊群体解决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难题,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职工思想解惑、发展解困、生活解难。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特别是在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在重大事故、意外事件的处理中,在外派人员及家属、农民工等群体中,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沟通、心理调适和精神抚慰工作,引导职工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统领。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有效整合和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内在吸引力和感召力,彰显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建设。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在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只有在灌注了高尚精神、赋予了主流价值,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发展资源,灌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之中。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弘扬当代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企业铸魂、育人、塑形。要适应职工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政策宣讲、文明创建、典型示范、实践体验、文体娱乐等活动,用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舒缓压力、平衡心理,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怡情养志、益德益智。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保障,不断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国有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奋发有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努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
摆上重要位置,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认真负起领导责任,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力有序推进。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的大政工格局,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纳入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壮大工作队伍,提升能力素质。要深入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坚持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在稳定党务、工会、共青团等专职政工人员的基础上,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骨干、生产经营标兵,以及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和志愿者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科技进步的新要求、企业发展的新任务、职工群众思想的新动态,加大对企业政工人员的培训轮训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政工人员在市场经济深入推进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企业改制重组矛盾聚合凸显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职工群众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纷繁多样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新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要健全企业政工人员职务晋升、职级评定、收入待遇、评优评先、轮岗交流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推广先进经验,加强示范带动。这些年来,广大国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对本领域和其他企业发挥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少非公企业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要深入总结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有益做法,挖掘特色亮点,加强宣传推广,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要注意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在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各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大力宣
传先进模范的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培育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劳模文化,激励干部职工比学赶超,争当一流员工,争创一流业绩。
专业论文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油田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油田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企业文化以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油田;企业文化;建设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推动油田企业创建和谐文化不偏离方向,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对企业工作的需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和谐发展上狠下功夫。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和时代意义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企业环境的需要。人的思想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环境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企业不是一个真空世界,尤其是油田企业,因和地方接触机会频繁,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很容易钻进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地吸收和排斥当地周围环境中的不同文化要素,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氛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创造一个构建石化职工精神支柱,体现当代石油工人崇高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的形成势必引导干部职工按照一定的文化内容进行人格塑造,对体现石油工人本色,代表企业干部职工形象的思想及行为予以认可,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方式的需要。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多强调单方面的思想灌输,用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简单说教来规范和改变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心理情绪以及价值观念。这样硬灌输往往会给干部职工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引发逆反心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素质建设,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它在引导管理者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说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企业文化以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长期以来,有些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还在唱老调子,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上。形成企业文化氛围不浓、甚至得不到落实。为何会出现此种现象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文化氛围不浓,没有充分认识企业企业企业文化的作用。油田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部分基层单位只重视岗位工作及各种培训考核,忽视了企业文化软件建设,怕过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影响主体工作,不是报着陶冶干部职工情操的态度,而是将它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只是在重大节假日或文艺比赛时大张旗鼓,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能,反而导致干部职工对文化活动的厌倦,产生抵触心理。
(二)时代感不强,形式单一陈旧,发展思路窄。现今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新文化、新思潮不断涌现,加之职工成分、知识机构的变化,也使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生活的需求从形式、内容上发生新的变化。部分干部职工反映企业的企业文化生活缺乏生活色彩不够新鲜,无情趣,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没有针对新世纪新阶段企业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现实需求,及时吸取现代社会的文化内容,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三)缺乏对文艺骨干的培养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当前企业文艺骨干人才极其匮乏,具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干部文艺骨干更是少之有少,往往是兼职,难以组织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同时,由于企业油气生产任务繁重,培训多,再加上企业活动不断增多,致使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而出现了应付检查考核的不良局面,使企业文化生活始终在低层次徘徊,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赋予企业文化鲜明的时代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色。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火热的企业生活,紧跟时代的节拍,才具有更鲜活的内容。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高擎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用艺术的手段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先进典型,用鲜明的政治导向引导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塑造优良作风,使企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工作斗志。要用干部职工喜爱看、容易学、好理解的艺术手法再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追求,不断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限制什么,时时处处以企业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和衡量自己的言行,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队伍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要找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各项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精神动力的作用。文化,其实就是“人化”和“化人”,人类就是在“人化”和“化人”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始终注意发挥其精神激励作用。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不仅仅成为满足干部职工求知、审美、娱乐、健身、成才的有效途径,而且要使企业文化成为改造干部职工世界观、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前沿阵地。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建设,要围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企业生产力来抓建设,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把企业文化大舞台构建成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大平台”。要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来规范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测试来检验企业文化的成绩。依此推动基层单位加强企业文化构建文化平台的工作精神,营造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的企业环境,在活跃企业士气的同时培养造就人才,提高企业生产力。
------------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是什么?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也辐射到企业的外部。因此,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只有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永利汇价值观是什么?
→“共同拼搏、共同努力,共同成就,共同分享”
顾客的需求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员工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样迫切。在实现共同愿景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共同拼搏;在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共同努力;成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我们共同分享不断进取和胜利的喜悦。
◎员工个人价值观
员工个人价值观是企业整体价值观的基础。如何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发挥自己才能、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从而愿意把个人价值融进企业整体价值当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的动态平衡,是当代企业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企业里,大多数员工都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同事力求实现自我价值。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目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企业对关系以及对金钱、职位、荣誉的态度,对自主性的看法等。
→学习与发展共进,追求与梦想同行,努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一、目标一致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提
员工只有在奋斗过程中与企业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具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这一共同奉献精神,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是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基本前提。
二、加强学习是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员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永利汇茶具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强调“学习+激励”,抓好职工培训,把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引向深入,以典型示范、定期表彰等形式深入推进先进经验和先进技能,并建立与学习型企业相适应的学习机制,提高职工学习的能力,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1 以卓越绩效模式推进企业挖潜增效
把先进理念与企业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打造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此助推企业管理进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使新钢集团不断通过自我评价,认清现状,找出不足,持续改进,进而使企业管理逐步达到了改善的目的。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新钢集团倡导管理者走出新钢看新钢,把企业置身于行业竞争的大视野中相比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以胸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使命去直面危机、寻找差距,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实践,深入探索了新钢特色的管理之路。
一是成功推行了高效化管理。
近年来,新钢集团对所有二级单位实行定编管理,压缩定员人数4%以上,将二级单位内设机构精减20.65%、管理人员精减29.5%,班组精减超30%,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解决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确保了企业在不新增人员的情况下,完成了江西钢铁工业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公司300万吨薄板工程(三期技改工程)建设,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按期投产和达产达标提供了强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公司重新核定机关各处室定编人数,按7%的比例实行机关人员跨部门、单位流动机制,着力解决了企业机关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竞争乏力的问题。
二是启动实施了“全员提素创星”工程。
公司从创建学习型企业入手,借助实施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工程、班组建设两个平台,以争创星级“标杆班组”和争当星级“五好员工”活动为基本内容,引导员工持续提升素质能力。通过强化员工技能培训,举办员工技能大赛暨青技赛,鼓励员工创造和积极推广先进操作法,目前公司有15人获得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有1 19人获得省认可的高级技师称号,有1013人获得省认可的技师称号,2446人获得公司认定内部技师,6656人具备高级工资格,彻底改变了主要工序工种无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的局面,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完善了企业综合管理体系。
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关键是让这套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梳理企业内部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最终使企业实现无缝隙的科学管理。新钢集团建立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计量检测四合一综合管理体系,依据四个先进的管理标准进行符合性自我评价,它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系理念推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既是一个将多种管理系统整合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又是一种全面均衡、统合综效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以卓越绩效模式推进管理文化创新
绩效是企业文化的结果,卓越绩效需要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演进的,卓越是无止境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则通过管理体系表现自己的部分内容。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导新钢集团用科学的方法不断追索卓越绩效,建立卓越的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的素质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
近年来,新钢集团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丰富和完善了以“创新、奉献、超越”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新钢精神),确立了“打造钢铁精品基地,提供一流服务”的企业使命,以及“打造绿色精品基地,成为基业长青,共享繁荣钢铁强企”的企业愿景等等。新钢的企业文化体系不仅体现了企业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也适应了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是全体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之魂。在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公司的文化创新中,新钢集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把企业绩效管理逐步升华为绩效文化。
企业的绩效底蕴是企业得以超越对手的根本文化特征和理念。新钢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奉献、超越”,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上就会体现出这种价值导向,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功能。如何让考核成为文化?新钢集团在推进绩效管理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员工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民主化信息交流体系,并营造了一种建立在企业班组、员工之间挑战自我的竞争环境,以此在员工中牢固树立与公司愿景相一致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能力、超越自我。这样,通过适应变革积淀形成的绩效管理文化,不仅使企业管理中的双方(管理者和员工)是互相面对,而且是共同面对一种规则和理念。而绩效文化最终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是在文化建设中贯穿持续改进的绩效理念。
随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导入,新钢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这样一个命题:企业文化如何在管理模式的演变中发挥好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中注入持续改进的基因。持续改进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实践行为,构建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正是新钢和谐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可靠保障。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创新过程中,新钢集团注重增强员工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强调固化企业管理成效,不唯条件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新钢文化中持续改进的基因有效激励引导了企业提升团队学习的能力,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增强了员工吸收、消化、创新新知识和新理念的能力指数,进而推动了企业重视多种形式的产品、技术创新以及管理、文化、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是在追求卓越中进一步增强全员认同。
企业管理的进步,从文化的层面来分析,源自企业环境与员工之间一种双向互动、双向适应、双向契合的机制和理念,即企业为激发员工而不断优化环境,员工为企业目标而不断积极进取。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造人企和谐的氛围。作为一个发展条件欠缺、历史包袱沉重、生存压力巨大的企业,新钢集团在企业文化创新进程中,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为根本,不断拓展思路,积极创造条件,注重以人为本抓好员工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环境面貌、社会保障,促进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和谐统一,使员工在认同企业的同时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真切关系,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人气”,形成了共克时艰、共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3 以卓越绩效模式推进企业精品文化
2002年,新钢针对产业布局缺乏资源和地利优势的特点,审时度势实施了精品战略,积极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时值今日,从最初的“建成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到“建成系列板管精品基地”“建成千万吨级钢铁企业、打造船用钢、电工钢、金属制品三大精品基地”,再到“打造绿色精品基地,成为基业长青、共享繁荣钢铁强企”,一次次战略定位的调整,清晰地描绘了新钢集团精品文化的成长轨迹。当前,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新钢精品文化的深植,成为新钢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追求质量、品种、效益同步提高的根本途径。
(1)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增强精品意识。
精品意识是打造精品的前提。卓越绩效模式实质上是对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在该模式下,精品意识使员工把求精的观念贯穿于每个工作细节,以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精益生产成就精品。公司把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作为员工践行精品战略第一要素,并高度重视“质量、品种、市场突破”攻关,推动了技术、管理、服务全面上水平。
(2)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打造精品优势。
质量是“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造精品优势,新钢集团一方面以优秀企业为标杆,充分利用能源管控中心平台提高系统运行功效、优化工艺流程,在卓越绩效模式下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的高效配置,严格过程控制和工艺监督,全面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另一方面,以调整品种结构为重点,全力打通高新、精品、建材、特钢4条工艺路线,依靠创新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逐步树立了市场竞争优势。
(3)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强化精品开发。
公司把培育产品研发能力作为延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精品开发理念,加快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新钢集团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船用钢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实施首席工程师领衔主管重点产品的研发机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成功开发了容器板、高强度结构板、核电用钢、电工钢等41个新产品,热卷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并逐步清晰,高档次新品开发取得突破,深冲钢、合金结构钢、汽车用钢等钢种比例达到21%。
(4)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开拓精品市场。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式,能够为顾客提供不断改进的价值,从而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因此,新钢集团在开拓精品市场中,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营销策略,注重从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入手,增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灵活性,实行按订单组织生产,缩短产品交货期,提高合同兑现率。同时,坚持发挥好名牌产品的品牌优势,通过调整主体产品销售方案,试行直供用户代理制,大力实施出口地区全球化、出口结构多元化、出口效益精细化战略,进一步提升了高等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摘要:如何使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提高,这不仅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企业在竞争中进位赶超赢得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项目,也是工科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通信专业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型教学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内容,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通信技术 教学改革 工程实训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通信人才,要求高校构建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美国的创新战略与再工业化战略,欧洲的创新欧洲以及工业4.0战略,日本的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战略等都指向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能在新的情况下取得先机,“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二、 大数据云时代,信息的高质量及时传播对通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信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信息社会中,通信是一个发展迅速而又庞大的行业,它应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如光纤和卫星通信,光电子和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计算技术等。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的发展,通信的概念已经大大扩展了。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产生,传播和交换迅速膨胀对通信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现行的培养通信工程师的大学专业教学计划由于各种因素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状况。
三、构建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3.1在教学中增加实验和实训的课时比例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课上讲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的知识灌输到学生那里,除了晦涩难懂之外还造成学生不能抓住原理的本质,从而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甚至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丧失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纵观以往通信专业的课程安排方案,实验和工程实训的课时所占比例并不高。学生在参加实验和工程实习的质量也参差不一,也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3.2鼓励同学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提高综合能力
对比一些参加过相关专业竞赛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力要比仅仅通过课本来接收知识的学生要好的多。参与比赛不仅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使得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的全面,在应用的时候更加的得心应手。因此在教改中建议多举办相关的学科竞赛和设计类的比赛,通过实践来提高知识吸收的质量,使得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更加高效实用。
3.3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意意识
随着“众创浪潮”的兴起,涌现出一大批有创业激情有创意的年轻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开启。通过创建校企平台合作战略,通信工程专业与企业,相关的行业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明确培养目标,共同研究设计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成果。校企合作可以激发和促进相关行业的变革,不仅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也使得年轻的大学生有更好的平台学以致用而有所成。
四、结语
推行“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巨大革新,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企业和广大教师学子一起积极开展有益的探索实践,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对于通信人才的培养方案一直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需要用时间检验成果。
参 考 文 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2011(4):47-55
[2]李庚,张长森,吴君,高线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
[3]王亚飞,杨曙辉,李学华.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5(4):121-122
简述企业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行为方式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导个体价值观向上发展,从而帮助企业发挥最大的组织协同效能、帮助个人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作出的选择,是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艰苦努力的结果,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
一、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柱和基石
价值观是所有企业目标的先驱,是一切企业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企业要获得发展,取决于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在企业战略实施中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战略分析,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价值观指引着企业通过战略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企业价值观管理,那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迷失方向,偏离目标。
对于企业中的每个成员来说,要想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必须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目标)?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行为方式)?什么事情是对自己有意义的?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只要这样,才能摆脱那种混日子、碌碌无为的工作境地。只有在工作中变成为了实现目标而工作时,个体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自己不断进步,从而也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二、价值观是产生强大自驱力的源泉
对于组织而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基本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独立于环境变化、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之外。是保证企业始终如一朝着目标前进的有力保证,保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不变,同时又使目标、战略和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更新,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根本原因,任市场环境不断变幻,只要企业核心价值观不变,都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采用适当方式引领企业朝着目标一如既往的前行。是企业管理层乃至全体员工持之以恒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愿景式驱动管理的源泉。
对个人而言,在工作中其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是否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而态度源于价值观,又表达价值观,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确立了良好的价值观,明确了什么对自己是有意义的,什么是自己符合自己职业目标的,将会使个人产生强大的自驱力,驱
动自己自觉的朝着目标前进,对于不符合目标的行为方式会自动抛弃,会努力克服精神生活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明确生活的价值目标和意义所在,能自如的应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工作-[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中、生活中都抱有坚定的信念。一旦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趋同时,当个体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作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就将获得企业和个人双赢的局面。
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支撑了企业的发展,文化是企业的“道”。企业文化包含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理念层,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第二个层面是制度层,包含有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以及企业风俗;第三个层面是物质层,包含有企业名称、标识、企业外貌,建筑风格等。因此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到一起的精神纽带;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价值观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灵魂,保证员工向统一目标前进。通过群体氛围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使企业员工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
企业价值观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整体合力作用的结果。企业合力越强,所引发的活力越强。而要激发个体潜能,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而价值观在打造和谐团队、激发团队效能、促进信息良性沟通方面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在价值观统领下的思想意识上的统一,企业内部能形成融洽、共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才能忧患与共,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形成和谐共生的团队。
核心价值观提炼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具有时代特色、行业特色,更要求带有企业特色和群体的个性,因而它不能从书本上抄来,只能从企业自己的实践、从广大员工群体的实践中提炼。
一、提炼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原则:
●核心层共同参与
●确保价值理念反映公司长远目标
●注重价值观对变革的关键驱动因素
●价值理念应该激励人心和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确保企业价值观的各要素能明白无误地转换成行为在二、提炼核心价值观的常用方法
一是经验荟萃法。即对本企业历史和现实企业文化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取其中精华的经验
上升为企业文化理念,提炼形成公司核心价值观。
二是特征归纳法。即对本企业在各个活动领域中文化判断、文化评价和文化选择的特征,加以归纳、总结而形成核心价值观理念。
三是传统梳理法。即以企业发展历史以线索,对一步步遗传下来的优良思想、作风加以整理、概括,提出核心价值观理念。
四是典型分析法。即对本企业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团体和事件进行重点剖析,从中发现、提炼出那些适用于整个企业的、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理念。
五是目标导向法。即围绕企业的远大目标,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提出企业文化方面的决策,把这种决策作为核心价值观理念。
三、核心价值观的释义
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为研究对像,从价值的分析方法出发,找出价值观、道德观、科学观、人才观、管理观、发展观的联系,揭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找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
1、构建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这些年企业中讨论的最热门的词就是“核心竞争力”,对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战略、细节、组织结构、技术、资金、员工、团队精神、管理风格......到底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用著名的组织管理7一S框架,描述出影响企业成功的七个方面,即组织结构、战略、体系、技能、管理风格、员工、核心价值。他们认为:这七个变量中的核心是组织核心价值观。
石油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石油企业的核心价值,而石油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石油文化的主题和核心。正是这种企业精神,使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
石油工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且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其中包括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在长期的石油物质文明的建设内容勘探开发建设中石油企业文化也从粗犷文化到管理文化、现代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这种文化是全体石油人所认同,所遵循的带有石油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行为准则、企业精神、是浸透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比如铁人精神、大庆精神、胜利精神。在企业员工灵魂之中的一种井深力量,驱动着人们的行动,发挥着导向凝聚和激励的功能和作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它所体现的企业战略目标、行为规范、团结精神、职工精神素质等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二者的目的是共同的----加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使每个职工都能充分了解当前的形势增强职工的群体意识,就能更容易使思想政治工作深深植根于本企业的土壤中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分配出现的问题,适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文化建设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找出了新路子。
加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重组改制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以及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强,国际间竞争也日益激烈。石油企业也不例外,如石油巨头壳牌公司等到国内扩张建加油站等。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国家对石油石化企业进行了重组改制而分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其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石油企业的文化则是其结合点而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科学的新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个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中胜利和成功,避免在竞争中失败,就必须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且代表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从而构造完善的企业制度,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怎样建构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对企业文化的内容是繁杂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将企业文化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研究,研究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各要素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其内涵、体系的构成、实现方式等问题,对现代企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说:“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这个文化”实际上就是“核心价值观”。—个企业在长期共同实践活动中,必然需要有其独特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对企业整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潜移默化的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主要是对每个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整个企业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统领整个价值体系全局的企业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是独一无二的,是偷不走、仿不成、买不到的,表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的价值取向。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高度提炼的,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分解,可以形成对职能层、业务层和亚文化具有指导作用的价值观体系,这就是核心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是价值观、道德观、科学观、人才观、管理观、发展观的综合体。价值观是最高的最核心的道德观按照价值观来形成意识层面的规范,科学观是生产发展的前提人才观是企业生产的基础。管理观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实现方式,发展观是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中,价值观、道德观、科学现、人才观、管理观、发展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关系。价值观决定道德观、科学观、人才观、管理观、发展观;同时,道德观、科学观、人才观、管理观、发展观也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第一,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员工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群体行为,涉及群体运作的各个领域。企业的价值观是支撑员工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每—位员工行为的取向,决定着员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因而它对于员工的行为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第二,企业的道德观是规范,是企业员工行为的不成文的规则。道德观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不是铁的教条,而且没有成文的条律来规范它。它—般是通过舆论或者意识形态宣传来对人们的生活构成某种秩序,起约束作用。它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道德是企业员工的共识,道德观在一定时期和—定范围内是稳定的,道德观,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基础。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体现为企业对社会、对自然、对竞争对手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第三,企业的科学观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在诸如什么是科学,如何认识科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利用科学为企业提高效益等问题七所持的态度。第四,人才观是企业生产的基础,是对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育才聚才用才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观念和态度。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企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第五,管理观是企业文化的实现方式。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所持的观点。管理观包括对企业产权、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其中,管理,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六,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伴随企业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完善的。
3、构建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
3.1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健康的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现代石油企业不断发展的航灯。构建仓业文化的核心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据调查.现在国际上成功的大企业小再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的目标,而是有着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也就是说。“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石油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构建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体系,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包括以顾客为本;以员工为本。
3.2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关注职校生成长关键期的德育教育
何谓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极为敏感, 因此人们也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中专 (15、16岁至18、19岁) 阶段, 正值青春期, 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期。有人曾提出过“青春期危机”论, 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意味着人尚处于混沌初开的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的任其发展则可能成长为与社会期待相符合、健康而有作为的人, 也可能成长为与社会期待相偏离、身心不健康甚至与社会相对立而被社会所淘汰的人, 青春期是造就这两类人的关键期。抓好中专阶段这一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德育教育,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平稳、健康地度过这一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 使其成长为与社会期待相符合、健康而有作为的人, 这关系到学生一辈子的成长和幸福。为此, 我们要倍加关注这一关键期的德育教育。
二、职校生的品行现状
近年来, 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中学阶段的学生主体, 生源急剧减少, 加上受普高热影响, 最后来到职校学习的学生出现了数量少、质量差的普遍现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 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忧心, 特别是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基本做人行为规范,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
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目的性, 无远大理想和目标, 志向水平偏低, 不清楚“为何而学”、“为谁而学”。据调查有47%的学生认为上学是被父母叫来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目标, 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是既可躲避劳动, 又可理直气壮找父母要钱花。现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当前困扰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
2. 言行不一, 缺乏忠诚老实的态度。
言行脱节, 表里不一的坏作风正在成为部分学生身上的一大弱点, 他们不愿对家长、对老师说实话、说真心话。做了错事, 犯了错误没有勇气承认和改正, 而是千方百计地隐瞒、掩盖, 当掩盖不住时就表面承认, 事后坚决不改。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似乎什么道理都明白, 说起来头头是道, 做起来却是另回事。如有的明知乱丢纸屑不好, 但仍会习惯性的乱丢;有的明知上网吧不好, 但总是偷偷的去, 所有这些都是言行不一, 知行脱节的表现。
3. 行为习惯失范。
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分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聊天, 甚至浏览黄色网站、参与网上赌博, 有的沾染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恶习, 他们的行为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距甚远, 有的早已背离, 行为习惯严重失范。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 只能听表扬, 不能听批评, 甚至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
三、对行为习惯养成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举措
据有关统计显示, 人的行为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 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一旦拥有它, 就会终身受益。我们要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强迫”养成习惯。
面对一群学习被动、偷懒贪玩的学生, 要他们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显然是不现实的。采取简单易行的惩罚手段进行处理, 如罚抄、留学补课等等, 结果也纯属徒劳, 学生照玩不误, 被动、偷懒贪玩的一如既往。对此, 我们可以采取“强迫”的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先从勉强服从到习惯遵守。当然, 这需要我们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来完成, 并且要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2.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 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要把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将学习习惯培养集中在“书写、表达、做事”等方面, 如:语文学科着重进行写字、阅读、表达三大习惯的培养;德育学科则注重做人做事习惯的培养;专业课则侧重实践规范操作习惯的培养等。
3. 强化讲文明礼貌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 讲文明、懂礼貌既是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好习惯之一, 也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要对文明礼貌行为加以肯定, 对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说“不”。当文明礼貌行为在学生的身上显现时, 要及时肯定表扬, 当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学生身上露头时, 一定要给予坚决制止, 及时批评、矫正。其次教师要善于从学校日常生活中捕捉具体事实,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当学生没有向教师主动问好时, 教师可以先行问候, 启发学生应该对师长有礼貌等。再次还可通过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分别从“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 让学生了解礼仪规范, 按不同要求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
4. 教师要坚持做好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时时处处给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教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 立下规矩之后就应坚持让学生按要求做, 并做好示范和督导, 良好习惯需要我们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形成。
摘要:当前,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 把德育放在首位已成为职教同仁们的共识, 但对如何把德育首位落实到位, 做出实效还缺乏良策, 本文拟从职校生成长的关键期、品行现状及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教育之重
参考文献
[1]何晓黎.德育要进学生的心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6) .
[2]陈桂华.浅析职业中专的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7) .
[3]邓巧元.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16) .
【浅谈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浅谈以现代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11-28
创新文化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06-26
浅谈企业计量管理的创新10-30
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10-24
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12-29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11-20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创新12-31
浅谈如何深化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09-09
培育创新文化,构建创新型企业(烟草)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