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资助工作计划(精选7篇)
为扎实稳妥地做好本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本资助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生失学”为忠旨,积极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段学生资助保障长效机制,以县教育局资助中心文件为指导思想,探索一套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重点做好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金发放工作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学”,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全面摸清贫困生底子,切实掌握特情学生(单亲、孤儿、残疾学生)情况,救助到位,让他们充分得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2、认真落实好上级的资助政策。切实做好贫困学生家庭的走访核实工作,做到先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确保无一例救助而上访的事件发生。
3、拓宽救助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我校的贫困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争取爱心捐赠,扶贫助学。
4、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贫困生信息统计、上报、文字资料收集、救助金发放等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力度,认真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橱窗等方式,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学校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具体的实施办法。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了解贫困学生认定办法。同时,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大力宣传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及工作动态,并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接受师生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通过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师生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要紧紧抓住学生资助的贫困认定环节,规范认定程序,坚持班主任初审认定、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复审,校内、镇内公示,确定贫困的认定程序。加强认定过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做好学生资助的审核、认定、发放工作
学校召开救助工作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贫困学生向班主任上交户籍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低保证等证明材料,并上交《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班主任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对本班提出申请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逐个走访了解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核实后,报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审查,学生资助管理
办公室逐班进行复审后,张榜公示。严格按照县资助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审核,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及资助资金。按要求及时上报,做到不少报、多报、错报一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要举行隆重的发放仪式,借此进一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同时要倾听家长呼声,进一步改进工作。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至七月份:调查摸清三至六年级贫困生的底子,存入贫困生信息库;
九月上旬:做好新三年级学生贫困生的摸底调查。九月中、下旬:做好贫困生的申请、登记、走访核实工作。十月上、中旬:做好贫困生名单的公示、信息填报工作。十二月份:做好贫困生救助金的发放工作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它关系到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的关爱,坚决做到不遗漏一个贫困生。
花桥中心小学
2012年3月篇二:2014年霸王小学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东津镇霸王小学2014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好省、市、区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领会各级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学生资助工作。
二、目标任务
以建立健全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为中心,利用上级财政拨款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做好我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及家长心中,为构建和谐、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
三、严格管理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成立学生资助领导小组。
2、班主任做好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上报政教处建好贫困学生数据库,确保资助信息准确。
3、做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4.对于申请资助的学生,做到认真审核,规范管理、专帐核算,做到“按时发放、监护人签名”,各项发放记录及资金凭证妥善存档备查,有关信息及时公示、上报。5.开辟绿色通道,并以“爱心基金”申请、发放等途径,想方设法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解决一部分实际困难。
6、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工具、家校联系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我校资助政策的宣传。
7、严格执行资助的公示制度,资助名单要进行班级和校内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周。
东津镇霸王小学
2014年9月
东津镇霸王小学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落实好上级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成立霸王小学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史锋 副组长:程俊 陈明
成员:刘利 邓青松各班主任
姚军 郭安全
詹新如
霸王小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职责
1、在镇中心学校及上级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区、镇中心学校关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方针、政策。
2、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任务、对象界定、资助标准、工作程序、申请办法、工作责任等。
3、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4、收集和掌握学校贫困生有关信息,建立好文件档案、贫困生档案、受助学生档案。
5、资助资金拨付到校后,设立固定公示牌,每发放一笔资金都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及时将资金发给享受对象。
6、对资助项目和受助学生情况登记汇总,并建立相关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
7、建立永久性的救助台账,做到收入和支出分明。
8、完成镇中心学校等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9、负责学校资助对象资助管理的各类报表,按时向上级报告各类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资助情况。
10、负责做好资助经费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资金发放中的问题发生。
东津镇霸王小学
2014年9月篇三:2013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张畈中心小学2013—2014学
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中央、省有关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拓展工作思路,强化组织实施,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力推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和措施 1.加强资助宣传
提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学生资助政策和工作的知晓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资助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抓住重要时点,标语、黑板报。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2.规范资助行为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儿童受助对象评审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义务教育学校住校生生活补助受助贫困生资格确认是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重要环节,坚持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做法,确保资助工作达到国家、省规定要求。规范资助行为,确保资助人数准确真实,严禁虚报冒领。严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上报、审核与资金发放监管工作。规范资助金的发放使用,确保资助金都能
按标准及时准确发放到学生和家长手中。3.完善资助体系
邀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面向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关心、资助贫困学生和儿童,奖励优秀学生,搭建特殊困难学生和儿童的救助网络平台。规范资金使用项目,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发放校内资助资金,确保校内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专款专用。4.妥善处理投诉
严肃查处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适时通报各班级、投诉率,并将咨询、投诉数量和投诉办理情况作为对各班主任考核的重点之一。5.形成感恩氛围
组织并指导3—4年级开展教师“情系孤困”征文活动,受助学生“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形成教师人人开恩、施恩,学生个个知恩、感恩的良好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励志成才。组织召开资助工作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开拓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6.强化档案建设
要建立学生资助档案,《曾都区政府学生资助经费申请表》(包括经验核的有关贫困证明材料的原件复印件)、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捐资助学统计表》、学生资助
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要装入档案。以备检查备查
张畈中心小学
2013年9月28日篇四:2014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官垌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14年,我校在全面总结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好上级关于资助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好相关资助任务,紧紧围绕教育局关于资助工作的具体安排,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实现各项工作责任目标。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是认真细致做好2014年我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在总结2013年发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前做今年暑期助学贷款发放前期准备工作,为贷款学生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全面、足额、按时回收2014年全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贷款回收率力争达到100%。
二是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幼儿资助的审核、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是着力寄宿制学校伙食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寄宿生资助的审核、发放与管理工作。
四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资助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完成本各项工作。
(一)、完善机制,确保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了保证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在总结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制度的指导性,确保资助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今年,我校继续完善机制建设。
1、完善政策宣传机制
为了让老百姓了解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今年继续完善资助政策的宣传机制。实施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首先继续做到“四个一”,即在当地公众处制作一幅永久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栏,向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宣传资料,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在每个交通醒目处悬挂一条宣传横幅标语;各学校普遍做到“四有”,即有墙报、有横幅、有标语、有贴画;各学校组织开展资助“政策助我成长”为主题的感恩活动,收集典型事例。
2、完善制度管理机制
依据国家资助政策,根据我校实际,继续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各
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按照上级学生资助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继续坚持“逐级认定、分段审核、分批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在各校建立完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具体负责各校的资助工作。认真总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工作经验,研究对策,理顺工作关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今年我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对各项资助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不规范操作现象。一是加强对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审核工作,严格按照学生本人申请,并出具村委会贫困证明,班级和学校共同把关的审核申报程序。二是定期对资助经费的发放进行检查,确保资助资金落实到学生身上,确保资助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三是加强对全镇小学(幼儿园)伙食资金的审计检查,把伙食资金全部用到学生的生活上,提高伙食质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4、建立上下一致机制,如期完成2013年贷款回收任务
为认真落实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19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文件精神,各校要制定好本贷款学生的归集汇总回收奖励办法,做好本辖区内贷款学生的本息回收上缴任务。
(二)、善于思考,把握资助工作规律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如何保证资助资金的正确使用,如何保证生源地信用助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如何确保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助经费有序发放,如何构筑顺畅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如何对贫困学生既进行资金物质方面的资助,又要加强诚信教育,提供道德精神资助等等,都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注重总结自身的典型经验,注重学习其他地区的好的做法,注重听取学校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办理程序和相关政策,研究学生资助经费的发放机制,研究探索将资助工作进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等。做到政策清楚、道理明白、方法得当,并且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三)、不断学习,提高资助工作和水平
本,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
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提高管理水平,打开工作局面的有效方法。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加对政策的把握,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更好地做好资助工作。
(四)、2014年学生资助月工作安排 2-3月份
1)制订2014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做好2014年春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学生异动确认工作; 3)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部分学生的提前还款工作; 4)三月份深入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 4-7月份
1)对2013年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对寄宿制学生伙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 3)完成2014年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困难家庭幼儿学生补助发放工作; 4)做好2014年春期资助工作总结,整理资料归档入盒。9-10月份 1)做好2014-2015学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幼儿学生资助的宣传教育、申请认定、审批发放等工作;
2)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部分学生的提前还款工作; 3)完成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 11-12月份
1)完成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的本金、利息回收工作; 2)做好2014年秋季学期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整理资料归档入盒。
浦北县官垌中心小学
2014年2月17日篇五:2010年下学期城关二完小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城关二完小2010年下学期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好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教育基金会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领会是级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学生资助工作。
二、目标任务
以建立健全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为中心,利用上级财政拨款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县资助中心的学生资助工作,以社会捐款为补充,做好我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及家长心中,为构建和谐桂东、办桂东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
三、严格管理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成立学生资助领导小组。
2、班主任做好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上报政教处建好贫困学生数据库,确保资助信息准确。
3、做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4.对于申请资助的学生,做到认真审核,规范管理、专帐核算,做到“按月发放、监护人签名”,各项发放记录及资金凭证妥善存档备查,有关信息及时公示、上报。5.开辟绿色通道,并以“爱心基金”申请、发放等途径,想方设法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解决一部分实际困难。
6、充分利用校园网和校务工公栏、家校联系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我校资助政策的宣传。
7、严格执行资助的公示制度,资助名单要进行班级和校内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周。
桂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
2010年9月
城关二完小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落实好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教育基金会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成立城关二完小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庆河
副组长:郭建东 张卫平
成员:李海峰 李志波
各班主任 桂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 2010年9月 2009年下学期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城关二完小
“施惠毋念,受恩莫忘”是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最基本的原则。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的生活环境大多比较优越。但是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留守儿童的增多,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差很大,贫困学生依然存在。这些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牵动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心,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贫困学生入学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我校将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们也教育所有受助学生要学会感恩,要把感恩的心化为成长的动力。
一、完善机构,加强管理,规范学生资助工作
1、完善机构,明确责任。学校成立了“城关二完小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使我校的助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贫困学生切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一期来我校所有学生均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贫困学生5人次。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学校规定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程序:一班主任老师要在两周内利用家访、调查等形式,摸清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帮扶建议(审请社会救助、结对帮扶、减免学杂费、减免教科书)填写贫困学生调查表,上报政教处;二政教处对全校待资助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三是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研究确定学生的资助,并在班级和全校公示。
二、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1、结对帮扶,救困暖心。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我校的贫困学生主要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的离异不仅造成了家庭的贫困,更重要的是造成心灵的伤害。这部分学生内心缺泛安全感,自卑自闭,外在表现或者是沉默内向,或者是纪律差、学习差、卫生差的问题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仅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是远
远不够的,还必须给予精神上的援助。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主要采取校内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法,在救困的同时,给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关爱。
2、减免教科书。
3、争取社会和上级捐助。
三、受恩莫忘,自立成长。
1、学会感恩。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何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我们教育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觉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主动与同学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诚信生活。
( 一) 资助工作以育人为本
国家资助政策的制定、资助体系的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资助工作的开展等,都是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各项经济资助,让他们拥有成才的物质保障。但经济资助不是高等教育的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有利于人类整个素质的提高。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就资助和育人的关系来说,资助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缺乏育人的资助仅是无价值创造的政策执行,是无意义无灵魂的资助。因此,资助工作必须强化育人的理念,做到育人为本。
( 二) 我国资助政策体系所包含的育人功能
1. 从国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目的来看,此体系的设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资助工作的开展表示着国家、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帮助,表达着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国、爱党、努力学习,早日成才的希望。因此,从资助体系设立的目的来看,它包含着育人的思想,具有育人的功能。
2. 从资助体系包含的资助项目来看,第一,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激励优秀,树立榜样。这两项奖学金的设立都要求学生“爱国拥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德优良、勤奋学习,成绩优秀、生活简朴”,根据此评选标准,评定出的受资助者均学习优秀,积极上进,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第二,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学生临时困难补助———表达关爱,鼓励帮助。“助、减、免、补”的无偿资助项目的设立,并在评定的条件中对学习成绩没有过高的要求,这些都表达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传递着鼓励他们要不怕困难,努力成才的教育思想。第三,勤工助学、助学贷款———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是资助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获得的资助可以缴纳学费并获取一些生活费,他们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并树立了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意识。第四,学费代偿———鼓励学生服务基层,成长成才。从2006年起,国家相继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等,鼓励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代偿资助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中西部引进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表达着激励学生回报社会,服务国家基层建设,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的教育思想。因此,从国家设立的资助项目来看,均包含着育人的思想,并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但国家教育部门、高校资助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还不够,特别是高校资助部门对此宣传欠缺。在每年进行资助工作时,高校资助部门往往重视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轻视资助工作前的政策宣传,这使得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缺乏了解和认识,特别是针对国家助学金这类的无偿资助,存在“不要白不要”的认识误区。
( 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存在难点和缺陷
1. 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材料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主要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来进行。其一,《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主要是由学生所在的乡镇及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证明,但乡镇及街道部门有时缺乏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准确了解,有时是碍于情面,因此,所开具的证明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其二,学生在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时,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资助,弄虚作假,给认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 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程序来看。每学年的开学时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此认定工作由学生申请—班级民主评议—院系评定—学校评审的程序进行,但在评定的过程中,从事具体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有时缺乏对学生的真实的了解,加上部分学生表现出的虚假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班级的民主评议和院系的评议工作; 此外,每学年的复评工作虽然能对学生的贫困程度及贫困状况做一定的调整,但往往受限于实际情况而出现偏差。
( 三) 资助项目的设立及资助比例的设定有待完善
从国家资助体系的设立及其各个项目在资助体系所占的比例来看: 一是奖学金、助学金比例失调。奖学金类的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两种,但所占比例过小;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学生临时困难补助等属于助学金项目,比例过大。二是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比例失调。有偿资助有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两项,但所占比例较小,特别是勤工助学的岗位及岗位报酬较少; 国家奖学金等均属于无偿资助,而且比例过大。资助体系中奖助学金、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比例的失调,在学生中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和思想: 一是“等、靠、要”的思想的普遍存在; 二是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是贫困生争拿无偿资助,不愿贷款和勤工助学的现象也存在; 四是奖得少,助得多,有些家庭经济困难觉得奖学金很难获得,助学金评定条件宽泛,容易获得,就出现坐等助学金的不良现象。资助工作也因此没有达到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成长成才的初衷。
三、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途径
( 一) 强化资助政策的宣传
对国家资助政策及资助目的缺乏了解、认识和认同是资助工作中很多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首先,国家教育部门、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 其次,高校也应在每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开始之前对国家的资助政策进行及时而广泛的宣传,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让学生了解资助的目的,在安心享受国家、社会、学校对自己关爱的同时,能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毅力,通过努力使自己成长成才,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二)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要做得准确并科学,需要地方民政部门、高校资助部门共同配合和努力。首先,乡镇及街道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所辖区居民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对自己开具的证明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其次,高校的资助部门以及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要高度负责,对自己所负责的年级、班级学生的经济情况细心观察,深入了解,以促使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真实地填写贫困认定申请的材料。
( 三) 进一步推进资助体系的科学化设立
改变“免费午餐”资助方式,形成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为主,助学金为辅的资助体系,逐步缩减无偿资助,变经济资助为能力提升。高校“免费午餐”的资助方式,既不利于大学生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制观念,也滋生了大学生占有“公共产品”的思想,因此,必须完善资助体系。国家应加大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投资的力度,适当缩减助学金的资助力度。这样在享受资助权利的同时,大学生也承担着一定责任甚至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非贫困大学生是不会承担这种责任与义务的,只有贫困大学生才可能申请资助,这样有利于节约贫困生的认定成本与准确认定贫困生。同时加大奖学金的设立和严格助学金的考核条件,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 四) 重视并完善助后教育体系
1. 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加强思想引导与教育。
( 1) 强化诚信教育。诚信缺失现象在高等学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着,因此,强化诚信教育是助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诚信教育,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受助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是减少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道德缺失及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的有效手段。
高等学校抓好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一是积极开展诚信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以达到思想上的认同和深化。二是树典型、立榜样。树立诚信的典型,积极予以表彰,以在学生中营造“讲诚信、勇担当、懂感恩、知回报”的良好氛围。
( 2) 强化责任和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所熟知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意识,传承了千年,也感染熏陶了我们千年。强化责任和感恩教育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 有助于受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增进学生在校的幸福感; 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要做好责任和感恩教育,需要强化学生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一是强化认知教育。使受助学生善于理解、感知他人之恩,懂得为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和学会感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和责任观。二是强化情感教育。对个体而言,其道德知识能否形成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情感的投入程度。对于受助学生道德观和责任观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等的教育,他们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受助大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是最好的感恩和责任教育; 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等政工干部队伍要积极参与到与学生平等互动,聆听学生心声的交流中来,主动关心、帮助受助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和责任观; 通过表率作用和情感投入,身体力行地感化受助学生,让他们自觉体味、领悟国家、社会对他们的恩情,树立感恩意识,逐渐升华为一种责任意识。
( 3)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益得到社会及高校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助后教育本有之意。加强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为受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强化受助学生心理问题过程管理,通过入学普查,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其心理档案; 受助期间通过加强跟随调查,不断完善受助学生的心理档案,以期更准确地了解受助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因材施教,做好心理咨询,以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受助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三是形成关心、关爱受助学生的温暖氛围。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积极鼓励他们,与受助学生成为朋友,充分了解受助学生的需求,做好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 4) 强化励志教育。励志教育是受助学生助后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受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勇于拼搏的信心。一是要举办相关的讲座、报告会,提升受助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提升自我价值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要树立受助学生成才的楷模,引领正确的贫困观。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对受助学生的自我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贫困,摒弃“等、靠、要”心理,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2. 构建助后教育载体,完善社会实践教育及管理体系。
( 1) 义务服务队教育。组建义务服务队教育平台。各高校需要成立由受助学生组建的义务服务队。一是建立完善的义务服务队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现象。二是义务服务队要积极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等帮助老人、残疾人等。三是严格义务服务队队员考核、激励措施,使受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从中明白责任与义务,学会感恩。
( 2) 勤工助学教育。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建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已经成为助后教育的重要内容。勤工助学既可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也可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可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因此,高校可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的树立,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受助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在个人付出与收获中,使他们理解父母、国家、社会的恩情,并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成才。
贫困生;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
贫困生问题是高校和社会各方面一直关注的问题,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以后,全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其中还包括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措施。我院是一所以水利行业为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小城镇或农村,贫困生的问题更显得突出。尽管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是,就目前所形成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俭学为辅的多元助学体系来看,这种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的传统贫困生资助模式随着扶困助学的进一步开展,该资助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出来,直接影响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助学工作的大局。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个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问题,而是要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经济资助、心理扶持和能力提升相结合。近几年来,我在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中强烈感到贫困生的问题不只是“金钱”可以解决的。
1.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滞后,资助对象不准确
在每年的助学工作当中,我们对于学生经济情况的掌握,还仅仅一方面限于学生入学时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或者生源地一些部门的一纸证明,另一方面则只能依靠各班级的辅导员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判断。在评定执行过程当中,我们对于什么样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定为贫困的概念较为模糊,如何评定贫困等级的标准也不统一,仅凭传统经验来主观判断。目前,我们认定的程序也不是很规范,主要以“自我诉说——学生意见——班级意见——辅导员意见——名额限度”为模式,辅导员很少有精力集中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者仅靠辅导员和班委干部学生的观察分析,其本身的主观性会造成许多的漏洞。除此之外,一方面学生对其人均家庭收入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在填报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时产生误差,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的可靠性不一,为申请者的材料造假提供了机会。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科学确定贫困生,系统规范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准确确定贫困生,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要认定贫困生,就一定要明确认定标准,做到认定标准一致,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为确保最重要资助给予最困难的学生,要对贫困生进行分级管理,分成三级:第一级别为A类(特困生),第二级别为B类(比较贫困),第三级别为C类(一般贫困),二要完善认定程序,为了避名民主评议流于形式,辅导员应对认定全程跟踪指导和有效监督。同时为贫困生建立灵活的档案,一部分为贫困生的认定审批表(包括贫困生的基本情况、生源地、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收入来源、贫困证明、受助情况)另一部分是贫困生考核管理表(包括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诚信记录、消费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及考核结果)以便对其实施动态管理,防止出现贫困生一定终身,长期享受补助的现象发生。要对家庭突发困难的“新”贫困生及时帮助和关心。建立贫困生的追究制度,辅导员通过抽查暗访了解有关学生的信息,落实学生获得资助金的实际用途,对于以弄虚作假方式取得资金或把资金用于奢侈生活、挥霍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每年要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复议调整一次,对建立贫困档案的学生等级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提高档次、降低档次、撤档三种情况。
2.商业性质的国家助学贷款条件苛刻,很难成为助学资金的主要来源
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大大缓解了高校助学方面的压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由于目前开展生源地贷款试点面不宽,再加上宣传不够,很多能够在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到学校后才知道有这种的贷款,但是却已经错过这种贷款的时间。而商业性质的贷款本身门槛过高,由于控制风险的原因,银行会制定很严格的审查过程,要确保贷出资金的安全。因此申请贷款的时间较长、程序繁琐。在国家助学贷款审批发放过程中,银行所依据的评估材料并不是銀行直接掌握和了解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其家乡的困难证明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可信度,银行自身没有办法进行评估和判断,银行要求学校对学生贷款风险进行担保,由于近年来,贫困生的诚信问题也日益突出,学校和相关部门承担风险大,因此多方面造成贷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为此,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使助学贷款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在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改变我国助学贷款由银行直接面向学生发放、学生自觉还贷、银行和学校承担还贷风险的一贯做法,有利于发挥银行贷款潜力。设置灵活的还款方式和标准、还款计划,还款期限最长为10年,延长还款计划最长为20年或者30年,直到还清为止,建立发达的个人资信系统,对拖欠者实施有效的惩罚,这种系统全国联网,设有逃税和助学贷款两个违约记录,这个记录终身相伴,以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不会向有污点信用的人提供任何金融及信贷支持,对于违约者来说有很强的震摄力。国家税务机关可以以所得税形式回收学生助学贷款,此种回收方式执行力度大,使学生还贷有保证。
3.重经济资助轻思想教育,心理问题突出,感恩意识淡薄
在近几年的资助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贫困生越来越缺乏自强自立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意识差,贷款到期不还。实际上,有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往往不愿意申请困难补助,反而有些学生贫困程度并不十分严重,却夸大事实,心安理得的享受各方面的资助。特别是,像评定助学金这类无偿资助,只要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认为不要白不要。还有些“贫困生”花钱大手大脚,配置高档电脑、请吃请喝。而少数爱面子的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资助,几年的资助下来,部分学生逐渐产生了“坐、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样扭曲的心理。这种无偿的资金资助,很容易使得受助学生出现这种依赖思想,将一系列的资助措施认为是整个社会对其个人的补偿,普遍缺乏感恩意识。这种不良情绪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其长期发展相当有害。
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让贫困生自信自立,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古话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贫困生发展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因此,进一步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多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有利于从重“物质”资助转变为“物质精神”并重,从重“他救”转到重“自救”。从单一的福利性资助向鼓励性资助相结合转变。
4.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方式
我们要在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的传统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资助渠道。勤工助学应作为高校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自我解困、自我资助,同时还能学到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过程。学校应拿出更多的资金和岗位投入到勤工助学中去,使贫困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的去获取报酬,实行自我解救。从而达到既解决实际困难,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要使勤工助学与成长成才有效结合起来,在劳务型的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大力开辟知识型、技术型的岗位,利用高职院校特有的行业办学背景以及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专业特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到真正的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毕业后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缩短“学校——职场”这一转变过程,尽快实现脱贫脱困。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来源渠道。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广泛联系,帮助学生寻找需要临时用工的单位,帮助学生联系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
总之,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矛盾、问题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形成一个符合目前资助工作实际的制度;其次,细化资助和贫困生标准,使评定者在评定过程中有操作性;再次,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助格局,使贫困生真正得到资助,同时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1]龚映彬.推行助学贷款难在哪儿[J]中国高等教育.2001.17
[2]方 雷,张立鼎.关于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思考[J]2009.03
总结材料
赵庄小学在校学生328人。2015年,全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区中心校、村委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贫困生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求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5名贫困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而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党和国家惠农惠学之政得到了衷心拥戴。现将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统筹安排
2015年秋,按照上级要求,为了公平、公正地高效开展该项工作,我们成立了赵庄小学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村干部和学校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了国家对学生资助的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到位。
二、广泛宣传,全面摸排
为使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家喻户晓,学校通过张贴标语,校务公示栏公示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国家的惠家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八项工作程序,即指标下达、个人申请、信息采集、审核评定、名单公示、资料上报、资金发放、网上公开,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
生的良好氛围。在这次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对象重新认定工作中,学校通过全校学生集会,讲清要求,为了防止有贫困寄宿生漏报,要求所有寄宿生人人参与申报,分班落实。周末学生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贫困程度量化评估表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对自己家庭贫困程度进行自评,并提供造成贫困原因的相关证明材料,周日返校时与自评表一同上交班主任,由各班主任统一上报学校。
三、强化责任,四级会审。
在资助评审工作开展中,由学校校长、村干部和班主任组成评审小组,并量化评分。然后,评审小组集中逐人审核,确认该生家庭贫困状况,评分无误后三方签字盖章。对有争议的贫困家庭,由学校与村组干部到学生家中实地核查。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依据区下达的指标数,按量化得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拟定受助学生名单,严把公示公告关,在各村村务公示栏和校务公示栏张贴公示一周,设立咨询举报电话。在评审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好评审会议记录,严把个人申请关、资助条件关、信息录入关、审核签字关,凡评审人员一一签字,对评审的结果予以负责认同。评审工作的层层审核,层层把关,阳光下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运作,加之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评审人员的求真负责态度,使整过资助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防范了投诉、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监管,感恩成长。
为使资助款项无截留无挪用情况发生,学校把好资金管理关,做到专款专用,给受助学生建立个人专用账户,并指导学生周月计划
消费额度。要求班主任协管到位,叮嘱监护人接管到位,节源长流,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为使资助工作规范严密,促进资助工作健康开展,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拟定资助系列材料建档目录,按文件、基本情况申报表、评审公示、资助表卡册、总结等分门别类,科学建档,规范装订,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同时,我们引导受助学生牢记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求各处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资助学生的谈心、自强自立、感恩奉献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爱和感恩不仅要存在心里,而且要说出来,更重要地是落实在行动上,自尊自强自立,健康成长,才是最好地感党恩,在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有能力感恩中不断成长。
六、资助金发放情况:
2015年秋:资助5人,金额:1000元,合计5000元。总之,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由于我校所辖服务范围相对较大,贫困人口尚多,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也较多。资助名额的相对有限,贫困学生标准的不易界定,实施时间的急促,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今后我们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加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把贫困生资助工作做细做实。
赵庄小学
为进一步总结我单元校学生资助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首先安排了对单元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钟校长亲自动员部署安排工作,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认真进行自查,其次对有关处室的资助具体工作进行了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单元校的自查情况报告。
一、资助工作政策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1、宣传资助政策。
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
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中层领导干部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小学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3、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小学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家庭被镇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3、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教育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和镇政府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教育资助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4、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二、举报投诉电话的设置和举报投诉的处理。我校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公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0532-86362088,设立了校长邮箱和校长热线,对学生举报投诉的事情保证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积极调查和妥善处理,确保整个资助评审、公示发放程序的公平、公开、公正,保证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三、“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关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所有的专业会议和统一培训,我们都派专人进行学习,目前系统运行应用情况正常。由于学区及教学区的指导工作没有跟上,前段时间系统完善有点迟缓,现在所有有关学生资助工作的统计报表及情况我们都能做到及时准确上报。
四、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004年,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 至今已整整十年。
十年风雨兼程,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 在学生资助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曲折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逐渐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十年春华秋实, 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 河南省资助水平快速提升, 有效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十年耕耘, 十年收获。据统计, 从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到2013年全省资助经费的总投入超过300亿元。仅2013年, 河南省资助经费总投入就达到68.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3倍, 资助学生1017.万人次, 比2006年增加了4.2倍。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赢得了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赞誉。
2014年, 是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 正是在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的背景下, 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十年来, 河南省按该模式累计发放贷款47.6亿元, 不仅实现了“应贷尽贷”, 而且回收状况良好。而今, “河南模式”实现了良性运行, 为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十年不短,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已经响彻全国,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 财政投入日益加大, 惠及数千万学子十年不长, 河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刚刚起步, 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诸多新情况, 完全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可谓, 发展还在路上, 同志仍需努力。所以, 十年, 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
(一)不合理的公投
有学生私下议论:“敢说、会说、能说的,得票就多;内向、不会说,说的少的得票就少”。还有一名学生向辅导员揭发:“李某因为在宿舍拉选票才获得的资助,他承诺得到助学金后就请大家吃饭”。
在国家助学金评定中,有些辅导员害怕麻烦,没有拿出具体的评定细则和量化指标,鉴于贫困生名额有限,于是采取全班学生投票选举的方式,从而出现拉选票的问题,这让助学金政策变了味,成为了人气与关系的比拼。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有一位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但自尊心较强的女生因为在台上不愿“暴露”自己家庭情况而落选,结果导致能否获资助不是以家庭实际困难为依据,而是取决于台上陈述是否“悲壮”,表现是否“精彩”。
有些辅导员为了体现助学金评选的“公开、透明”,规定申请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必须在众人面前详细阐述家庭贫困状况,本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比较自卑、内向且自尊心强,这时如果强迫他们在同学面前“自我暴露”,无异于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从而导致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由于“爱面子”而忍痛放弃申请助学金的机会,而不太贫困却能说会道的学生再稍加悲情演绎则有可能博得同情。
(三)“贫困”的贵族
令人想不到是,助学金发下去没几天,其中两名获资助的学生就在饭店请客吃饭,其中一个还换了一部新款手机,班里其它学生发现后,议论纷纷,愤懑不平,辅导员知道后非常恼火,但为时已晚,钱已经发了下去。
很多辅导员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些学生家庭确实困难,按政策也理应得到资助,但是获资助后不是心怀感恩,刻苦学习,而是拿着资助的钱进行奢侈性消费,穿名牌,买电脑,大吃大喝等,这严重违背了助学政策的初衷,同时也会引起其它学生议论和不满。
(四)我贫故我得,舍我其谁
一名女生课下到办公室找辅导员,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认为评选不公平,我家比张某家还困难,凭什么她得3000元,我才2000元?”
有些辅导员经常抱怨:“个别学生虽然家庭贫困,但不思进取,旷课迟到早退一样都不少,资助吧,于心不忍!如果不资助,也确实困难!更可气的是有个别学生还理直气壮:‘我家贫困,凭什么没有我的?’最让人不解的是有些学生虽然得到了资助,但是嫌资助太少,大有助学金非我莫属的气概。”
(五)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白不要
看到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得到了高额助学金,有些没有得到或没有参评的学生心里极不平衡,因此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和谐团结。有些学生甚至发话:“明年我也开证明申请,反正是不要白不要”。
据相关调查,很多高校大二学生比大一新生入学时申请助学金的人数多几倍。不可否认,一方面是学校资助工作宣传力度加大,但更重要的是资助金额大,门坎比较低,学生只要持有生源地所在乡镇、居委会(村)以及当地民政局等部门出具的困难证明,就符合申请条件。再加上出于乡土人情,缺少监督管理机制,有些地方部门出具的证明常常信息失真,因此导致了一部分本不贫困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开出了证明,加入到了“伪贫困生”的行列,这给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增加了认定上的困难。所以各级相关部门应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责,严格把关,从源头上确保公正、真实。
(六)助学金与学校奖学金的博弈
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各自特点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难怪有些学生私下议论:“学习成绩好有什么用,考个第一名奖学金也就800元,你看张某某学习一般,就是家里穷,助学金就得了3000元,助学金比奖学金强多了。”这种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在高额助学金的诱惑下原本用来激励刻苦学习的奖学金却越来越被边缘化,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生均2000元提高到了3000元,惠及450万名家庭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20%左右。由于条件低,限制少,资助金额大,每年评定前期必然会引起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各类学校自设奖学金条件相对比较高。奖学金是为了奖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相对助学金来说各级各类学院奖学金具有门槛高、条件硬、名额少、竞争激励等特点,但奖励金额却没有助学金多,如何平衡助学金与奖学金之间的关系并凸显对学生进行精神鼓舞和人文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科学认定,创新措施,公平公正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一)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细化标准国家助学金是政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专门设立的,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好事。高校辅导员是这项惠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所以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助学金的初衷是助困促学,辅导员应该以国家资助政策为标准,不怕麻烦,以贫困事实为根据,不怕得罪学生,切实规范评定程序,制订科学合理的评定细则,再通过我们平时观察、查阅档案、个人谈话、电话访问以及学生咨询等多种调查方式,使真正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资助。
(二)建立贫困助学基金,探索“分批多次按月发放”的模式,实行“长期跟踪监督及随时退出”制度
高校应成立贫困生助学基金会,由学生工作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全院的助学金,实行分批多次按月发放,长期跟踪监督,一旦有不符合政策条件,违规违纪的学生,可以立刻停发,随时退出,从而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避免以往一次或两次发完,对受资助学生无法有效监管的局面。
(三)打破以班级、系部为单位的资助名额分配制度,宁缺毋滥,实行“按需分配”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打破班级、系部界限,不应等量平均分配名额。实行按需分配,只有真正符合资助条件的才可以申请,宁缺毋滥,剩余名额由高校贫困生助学基金会统一管理,循环使用。
(四)将助学金发放与勤工助学相结合,变“无偿资助”为“有偿使用”,消除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
高额无偿助学金滋生了部分贫困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学校应将助学金发放与勤工助学岗位相结合,比如让家庭困难学生清理校园公共卫生;课余时间兼做图书馆、宿舍楼、实验室助理员等工作。变无偿资助为有偿使用,这样通过自己劳动获取资助,会更加踏实和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
(五)坚持物质资助的同时要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需要物质资助,更需要精神关怀。辅导员在物质助困的同时,要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隐私,减轻物质贫困带给他们的压力,鼓舞他们生活学习的勇气。
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注意事项
(一)不患寡而患“不公”
中国有句古语叫“不患寡而患不公”,意思是说不怕东西少,就怕分配不公平。所以在做资助工作时,只要辅导员坚持公平公正,宁缺毋滥,使资助真正用于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其它学生是不会有意见的。
(二)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辅导员要始终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坚持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坚持资助与承担义务责任相结合;坚持资助与自立自强精神培养相结合。
(三)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关怀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物质匮乏不是最主要的,精神绝望才最致命,一定要多关注贫困生的精神及心理健康,引导他们自信、自立、自强,使他们内心充满阳光和希望,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四高校学生资助相关政策解读
(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二)困难学生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三)政策实施范围
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也可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
参考文献
[1]杨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2]张沂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研究与优化思考[J].科技信息,2011(16).
[3]孙兵.试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3).
【小学资助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学生资助年度工作计划05-24
学生资助工作核查报告07-12
学生资助工作心得感悟09-30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10-18
幼儿园幼儿资助计划06-28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10-1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材料10-10
家庭贫困生资助工作认定办法05-25
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工作总结06-11
学前教育资助工作的实施方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