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生求职信
Hello!
Thank you for sparing the time to put themselves forward through my materials, I am a xxxx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graduates in economics in XX. I have long known慕贵company, well aware of the strength of your company, active in the work atmosphere, strict working attitude, highly energetic. Can use my knowledg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your company will be the glory, I have not yet. I hope that my wish to apply to your company for my humble contributions. Four years in college, I seriously and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economic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focusing on learning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staff management, dynamic Hotel participated in staff training and other units, to write the “staff motivation” , “inspired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use of” and other paper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 tried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the basics of course, the efforts to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of their skills, fine deep-drilling research, and to seek its inherent laws,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has won a scholarship. Chongqing as an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oduction Assistant during the production-oriented enterprises are familiar with the mode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Social practice in a rich cast of my strong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advance the spirit of the quality of their good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but also accumulated a great deal of valuable experience. Xxxx when the University of librarians during the term of office, in addition to active service for the students outside, also learned a lot of inside knowledge,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I think that only the wisdom of a person applied to work in practice, service to society, is good for the community so tha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o prove himself in order to truly embody the value of their own!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road is out of step by step. Only down-to-earth, hard work to achieve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people to make even better results and achieve the greatest value in life! “Devices will test the Prophet its利钝, Ma Liang will be inferior horse riding and then know.” I am sure: if I find a fulcrum, the entire planet will be able to撬起, give me a piece of soil as long as I am going to cloud the lives of young workers, the you can not only see my success, but also throughout the autumn harvest. This is my commitment to self-confidence and ability. Jian-ming setting, the period to the sound. I look forward to this kind grass-inch heart, deep feelings with absolute sincerity that you share a common f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leadership, I will use action to prove himself. Finally, I sincerely wish your company well-developed business and bright future.
Sincerely,
Salute!
一、引言
基于舒尔曼的PCK (学科教学知识) 框架, Mishra和Koehler在2006年引入了技术这个概念并整合提出了“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TPACK) 这一知识框架。TPACK框架包含三种基本知识:CK (Content Knowledge) 、PK (Pedagogica Knowledge) 、TK (Technology Knowledge) , 以及四种由基本知识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四种复合知识: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 edge) 、TCK (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 edge) 、TPK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和TPACK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 Content Knowledge) 。Mishra&Koehler (2006认为, TPACK是使用技术进行优质教学的基础, 是教师创造性地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种关键知识整合起来而超越三者的新兴知识形态。英语教育专业是一种培养英语师资的教育, 为使其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 能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 (TPACK) 显得尤为重要。同样, 为了使中学一线英语教师更能有效地教学, 各种在职教师培训项目也应致力于提高一线教师的TPACK。
二、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鉴于TPACK对于英语教师的重要性, 本研究将围绕TPACK的七种知识形态调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以及一线英语教师掌握TPACK的情况, 对两个群体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比较两者对七种知识掌握的差异, 并通过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 分析其原因, 为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 访谈为辅。调查选取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重庆地区某师范大学的英语教育专业大四师范生 (该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大都在重点中学或以外语为特色的中学教学) 和重庆主城区三所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 笔者根据Sahin提出的测量TPACK的指标, 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设计了一套针对英语教师和师范生的TPACK现状调查问卷。该TPACK调查问卷包括构成TPACK内涵的七个量表, 共41个调查项目。该量表按Liker 5点式评分, 即“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经过在修订和试测后, 问卷的总体ɑ信度系数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904, 说明该问卷是有效的。接着, 笔者针对问卷分析的结果的差异性对两大群体中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根据被访谈者的陈述分析得出导致差异的原因。
考虑到被试群体为大四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和中学一线教师, 不容易将他们集中, 因而采取网络投放的形式。笔者首先将问卷做成了网络版的形式, 然后通过电话和邮件的形式将链接的地址传给他们指导他们填写网络版的问卷。其中师范生的调查人数52人, 回收有效问卷49份, 有效率为94.23%;中学英语教师人数为3人, 回收有效问卷30份, 有效率为93.75%。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析的工具选用的是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17.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TPACK七个方面的成绩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从数据上看, 重庆地区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的TPACK现状的各个方面差异显著性不一样。其中在TK、TCK、TPK和TPACK四个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 而在PK、CK、PCK三个方面差异不显著。详细请见表1:
从表中, 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地区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的TPACK现状的各个方面差异显著显著性不一样。其中在TK、TCK、TPK和TPACK四个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 而在PK、CK、PCK三个方面差异不显著。下面笔者将从TK、TCK、TPK和TPACK四个方面来分析导致差异显著的原因。
(一) TK (技术知识)
在TK因素中, P (sig) =0.027<0.05, 说明英语师范生和英语教师在技术知识方面差异是显著的。从均值上来看, 英语师范生要比英语教师的技术知识的均值要高约23.53%。从问卷的选项上来看, 1、2、4、6题的P值均小于0.05, 都达到了差异非常显著。这四个题目分别从对于计算机的硬件和功能, 常用办公教学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最新的前沿动态方面来考察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对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从数据上反映, 英语师范生相比英语教师要掌握得更好。笔者通过访谈得知, 英语教育专业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师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 较多地使用到计算机, 经常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喜欢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而一线教师对技术的热忱度则明显低于师范生, 有教师甚至明确表示自己对新技术有抵触情绪, 认为自己已有的技术知识已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一些公开发表的调查结果表明广大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还很薄弱 (蔡文华2009) 。笔者认为这是师范生相对教师来说, 对技术的使用与前沿了解更多的原因。
(二) TCK (技术内容知识)
在因素TCK中, P (sig) =0.010<0.05, 说明英语师范生和英语教师在技术内容知识方面差异是显著的。从均值上来看, 英语教师要比英语师范生的技术内容知识的均值要高约14.40%。从问卷的选项上来看, 2、4题的P值均小于0.05, 都达到了差异非常显著。这两个题目分别从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达成具体的英语学习的教学目标和能在丰富的技术环境中开展教学的自信度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从数据上来看, 英语教师比英语师范生这两方面表现要好, 笔者认为这与英语教师常年在一线教学中长期进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相关。在对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访谈中, 部分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对辅助教学的技术很了解,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技术与内容有效地整合, 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相反, 一线的教学经历使得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熟悉了技术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 另外还能够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支持自己的教学, 从而使得技术与学科内容知识达到良好的结合。
(三) TPK (技术教学法知识)
在因素TPK中, P (sig) =0.018<0.05, 说明英语师范生和英语教师在技术内容知识方面差异是显著的。从均值上来看, 英语教师要比英语师范生的技术内容知识的均值要高约16.83%。从问卷的选项上来看, 1、2题的P值均小于0.01, 都达到了差异非常非常显著。这两个题目分别从使用技术支持自己的教学服务和选择恰当技术设备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两个方面来考察。从数据上来看, 英语教师比英语师范生这两方面要表现好。潘登、吴芳芳 (2009) 指出, CALL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关键, 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文兰 (2006) 认为,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者的特点有选择地、恰当地使用技术。由此, 笔者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英语教师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 熟悉英语教学基本教学方式, 从而能够恰当的选择技术支持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相反, 师范生由于在正式的师范生教育中, 只是接受了微格教学 (Microteaching) 和师范生实习等短暂的教学技术培训, 从而对于如何将技术与恰当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表现不及一线的英语教师好。
(四) TPACK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
在TPCK因素中, P (sig) =0.000<0.01, 说明英语师范生和英语教师在技术内容知识方面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从均值上来看, 英语教师要比英语师范生的技术内容知识的均值要高约22.35%。从问卷的选项上来看, 1、3题的P值均小于0.05, 都达到了差异显著。这两个题目分别从能根据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 从而采用适当教学方法和技术来支持教学, 以及能将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英语教学的自信度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从数据上来看, 英语教师要比英语师范生的表现要很多。赵勇、雷静 (2005) 认为, 教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来认识新的技术, 找出它与教学的结合点, 然后不断地试验完善使用的方法和场景。由此, 笔者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英语教师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 通过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从而使得有信心能够将这三种知识进行整合, 做出恰当的教学设计,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问卷从TK、CK、PK、TPK、TCK、PCK、TPCK七个方面来考察英语教师与英语师范生的TPACK的要素的差异。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 笔者发现在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TK、TCK、TPK和TPCK四个方面差异显著, 其中除了TK方面英语师范生表现较好以外, 英语教师在与学科知识与技术的整合、学科教学法与技术整合以及知识、教学法和技术三者的整合等方面要表现更好一些。这说明教师在整合知识方面相比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恰恰也与一线的英语教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 对于学科内容的定位、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有着较好的把握。当然这些也说明了当前该大学的英语师范生教育中要努力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这些有关整合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得英语师范生在毕业后, 能尽快地缩短新手的适应期, 增强师范生对一线岗位的适应性。同时也为当前师范生培养指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目标。
四、TPACK视阈下的英语师范生培养的建议
通过前面的问卷调查, 笔者发现, 英语师范生在TK方面优于英语教师, 而在PK、CK和PCK方面差异不显著, 但是在均值上显示英语师范生的水平低于英语教师的水平。在TCK、TPK、和TPCK三个方面, 英语师范生与英语教师的水平差异显著, 且均值显示英语师范生的水平低于英语教师的水平。结合当前的调查现状和目前的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各个方面提升英语师范生的TPACK知识。
(一) 重视微格教学课, 开展微格课例研究
英国微格教学专家布朗说:“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 减少失误, 并使师范生尽快地建立信心。”杨玮 (2010) 认为: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或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善无缺的教师, 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由此可见微格教学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TPK、TCK和TPCK三方面知识的获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卢强、郑立坤 (2010) 认为, 为拓展师范生的TPACK, 培养优秀的英语职前教师, 学校应该重视微格教学课, 完善微格教学课程内容, 保障微格教学课程质量, 开展微格教学与课例研究有机结合的微格课例研究, 为英语师范生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 拓展他们的TPACK中TPK、TCK等整合性与实践性知识。
(二) 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完善教育实习制度
TPACK知识的获取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和教师亲身参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因而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是师范生获取TPACK的有效途径。师范院校在相应增加实习时间的同时, 还要保证实习的质量, 完善教育实习的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科学地安排实习的时间, 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保障实习带队教师队伍的师资, 采用多样化的实习形式, 严格实习合格的鉴定要求等措施来保障实习的质量。
(三) 注重各课程内容的融合, 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TPACK
由TAPCK理论可知, 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 而且应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情境知识和关于学习者的知识, 同时还应有效地融合它们, 以形成师范生自身的TAPCK (卢强&郑立坤2010) 。因而在平时课程的学习中应将教学法知识、情景知识、技术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中, 相应地在教育课程、技术课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科内容相结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日常课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TPACK, 使各种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四) 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大量研究表明, 目前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没有与英语学科相结合, 内容广而泛, 没有针对性没有处理好理论部分与实际的部分的关系, 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等问题。而TPACK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 通过这种课程方式, 能让学生获得TK, 但是对TPK和TCK知识的获得却帮助不大, 更说不上TPACK知识的获得了。针对这些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课程进行改善。首先, 明确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也要让学生学习现代化的技术, 因而, 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的时候要明确规定理论与实践的并重, 并努力为实践部分提供条件。其次, 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庞杂, 而开课的时间有限, 因而开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专业的特点, 选取重要有代表性的内容, 与英语学科相结合,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得技术知识, 发展TPACK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五、结语
TAPCK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知识形态, 虽然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刚开始起步, 但是TPACK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英语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普通中学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各类中学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师范生进行有关TPACK的调查及研究将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下转53页)
参考文献
蔡文华.2009.大理市民族中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卢强.2010.郑立坤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院报, (1) :69-73.
潘登, 吴芳芳.2009.现代CALL研究与外语课程教学整合的思考[J].咸阳学院学报, (4) :92-94.
杨玮.2010.微格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及其可行性模式[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7) :153-155.
张文兰.2006.信息技术与小学外语教学整合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12) :36-40.
赵勇, 雷静.2005.国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 (225) :11-15.
关键词: 英语教育改革 英语师范生 教学实践能力 学习建议就业建议
一、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动态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外语等学科将开展一年多考的社会化考试改革[1]。这一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部及各省市相关政府部门更加重视高考英语改革,社会化考试成为改革的重点。自从1978年外语列入高考以来,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主要体现为外语在高考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上。1978年外语只作为参考分,此后,外语占高考成绩的比重逐年增加,直到1983年增至100%。这一变动标志着外语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第二次调整体现在中小学外语课程开设时间的提前上。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指导意见》[2],该文件决定从2001年9月起逐步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推进英语课程。由于这一政策的出台,社会对外语教师数量的需求明显增加,国民对外语教育的花费时间长度也随之延长。近两三年来的教育部英语课程改革,预示着我国政府外语教育政策将要经历第三次重大调整。自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英语课程标准》先后有以下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200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3],这个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明确提出了从小学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并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第二个版本是2003年出版的只涉及高中阶段内容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4],它是在第一个标准的基础上完成的。第三个版本是201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5],这一新课标,从英语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以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要。
面对英语教育改革的压力,要胜任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工作,不仅对在职的英语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英语师范生——未来的英语教师而言,无疑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英语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
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教师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英语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师范生作为未来英语新课改的执行者,所面临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面对英语教育改革的压力,要胜任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工作,英语师范生更应该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然而,这种能力融入了个人的教学信息、价值观、生活经验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性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所以,英语师范生应该重视职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尽早培养教学实践意识,自觉主动观摩学习他人的教学,争取机会参与和体验教学实践。
在英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少专家和学者对英语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英语师范生在职前教学实践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知识面较窄,对新课标缺乏透彻理解;教学基本功欠佳,教学设计不合理,脱离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方法不恰当,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缺乏创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笔者通过深入访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发现他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教育实习中,部分英语师范生并未将自我定位为“未来英语教师”,不重视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因此,一些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较差,进入教育实习阶段后就表现出不适应;参加工作后便表现出不会教、不善教、不能圆满完成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任务。大部分英语师范生反映,虽然在校期间学校开设了“普通话”、“教师口语”、“书法”、“板书设计”等课程严格训练他们的教师技能,同时注重培养他们“三能三会”(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的艺术专长,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锻炼教学实践技能,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的环节中,所以他们不是不会教,而是不知道怎么教。其实,实践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练”出来的,个人的亲自实践体验才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师范生的实践参与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其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可以帮助师范生亲自实践和运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教育实习能力,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的自信心。因此,提高职前教育实践能力,除了在学校开设的教师技能课程中加强锻炼,更应该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教育实习实践机会,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和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精美实用的教具辅助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就英语师范生的职前教学实践能力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英语师范生不能正确职业定位,缺乏应有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知识面过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足,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整合英语知识体系、更深层次地用英语讲解和扩宽学生英语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不能满足英语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英语师范生本科阶段应该如何正确自我定位,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教育专业化水平,把自己打造成新课程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毕业后能直接走上讲台、站稳讲台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英语教育改革对他们将产生何种影响是值得探究的。
三、英语教育改革对英语师范生的影响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英语师范生受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并了解他们采取的应对方法,笔者从湖南省各大高校英语师范生(主要研究对象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在校本科英语师范生)中随机抽取四年制本科英语师范生和六年制本科英语师范生各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六年制本科英语师范生主要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收回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60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英语师范生受英语改革的影响并了解他们采取的应对方法,给在读的英语师范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具备可行性的建议。
表1 英语师范生对高考英语改革政策的了解状况分析
表2 英语改革背景下,英语师范生的职业规划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四年制本科英语师范生,还是定向培养的六年制本科英语师范生,大部分都不关注英语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四年制本科英语师范生能够紧密关注高考英语改革发展动态的约占调查总量的三分之一,六年制的相对来说还没有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大部分本科英语师范生没有重视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虽然目前关于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政策和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但是英语教育改革的任何一项决定,都将会给学生、教师、课程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提出一定的要求。英语师范生时刻关注英语教育改革,对英语教育改革可能带来的利好和机遇,以及今后的学习与就业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客观和深入分析,有利于清楚地认识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培养等关系,适应英语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将来就业的形势。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面临择业的时候,大部分英语师范生仍然会选择英语方向,六年制定向免费英语师范生将来毕业后没有特殊情况下都是从事英语教育事业的。在英语教育改革背景下,被调查的对象中,约有41.2%的非定向英语师范生选择了考研,其中能够坚持考英语方向研究生的仅占考研人数的23.7%,也有毕业后不当英语教师而选择进企业工作的,但仅约占调查对象的4.9%。当然,少数英语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对自己将来就业是否依然选择英语方向不够明确,四年制非定向本科师范生居多。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提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英语教育改革政策的影响下,英语师范生毕业面临的就业形势是所有英语师范生值得密切关注的。英语师范生受到社会上诸如“英语一年多考”、“降低高考英语分数”、“取消或推迟小学英语课”、“英语课时减少”、“英语退出高考”、“取消考研中的外语测试”等热议影响而担忧将来的就业问题,就是因为对政策不了解及对英语新课标解读不全面。英语师范生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展意向和就业倾向出发,提前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或进一步考研深造的学习目标。
项目组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职业技能等情况,访谈结果表明,不同学制的师范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相同点:四年制和六年制的师范生在大学期间都有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大部分学生课余都担任家教、助教等兼职,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不同点:四年制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只有一次,而六年制的有两次。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四年制英语师范生受中小学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削弱了对新的教育理念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缺乏对创新教学模式的了解。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依然采用相对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六年制英语师范生受应试教育影响相对较少,在校期间学校开设“普通话”、“教师口语”、“书法”、“板书设计”等课程严格训练他们的教师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师范生“三能三会”(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的艺术专长。在教育实习中,他们能够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和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精美实用的教具辅助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氛围比较活跃,特别受中小学生欢迎。同时,在学院举办的教师基本技能系列大赛(中英文粉笔字、钢笔字大赛、毛笔字大赛、中小学生英语歌曲表演、英语教师口语大赛、中小学生英语微型课大赛等)的初赛、决赛中,六年制英语师范生比四年制英语师范生表现更突出。但是,六年制英语师范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相对四年制英语师范生来说底子比较薄,课堂驾驭能力相对来说不及四年制英语师范生强,但他们乐于接受新理念、新模式,教学能力容易提高。在学科研究方面,四年制英语师范生学科研究意识相对较强,取得的成果要比六年制英语师范生突出。
由此可见,英语师范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四年制英语师范生和六年制英语师范生应该优势互补,四年制英语师范生要提高教具设计能力和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六年制英语师范生应该向四年制英语师范生一样有意识地关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动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目标,以适应英语新课程革的需要。总之,英语师范生都应该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四、给英语师范生的建议
事实表明,不论英语教育如何改革,英语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英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从自己的专业发展意向和就业倾向出发,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和专业目标,是一个摆在英语师范生——未来的英语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师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外语教育观念。
“语言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语言是打开沟通理解之门的钥匙;语言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语言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语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6]。英语是公认的国际性语言,是国际上通行的“普通话”,因此掌握英语这一国际性的语言,是我们了解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的前提。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这一个总目标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同时,表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再是简单赋予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和用外语交际的能力,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师范生作为未来的英语教师,只有自觉了解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关注英语教育改革的动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外语教育观念,才能为基础阶段英语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
2.研读新课标,用课标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材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英语师范生——未来的英语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标需要怎样的英语师资,或者说新课标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走上英语教师岗位。
3.培养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输入信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英语课程应该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5]。这不仅是对在职英语教师的要求,更是给在读的英语师范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英语师范生不仅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放眼社会时事,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思考学生所思考的,而且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自觉培养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4.熟练运用PPT、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技能。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PPT等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课件的首选。PPT等多媒体课件,以新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帮助学生思考认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更高的效率和更活泼的氛围,极大地强化了教学效果。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已经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英语课程提供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中小学教学设备已经越来越现代化。因此,作为英语师范生,其掌握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在未来教学中利用校内外等课程资源、开发英语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重要保证。
5.关注教育新闻时事,认清教育发展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7]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既延续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又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英语师范生——未来的英语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理解教育发展新形势,培养教书育人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不断提高素养。
6.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在真实课堂锻炼教师能力。
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需要英语师范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并争取在真实课堂锻炼教学能力,不断自我提升铸成。英语师范生要在本科学习阶段就掌握胜任未来工作的教学本领,不仅要认真对待学校课程学习,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技能培养课程(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战技能课程等)训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要积极争取机会参加教育实习、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深入中小学课堂观摩听课,向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取经,走进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参加微型授课大赛等,通过亲自参与组织真实课堂和体验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7.开拓知识领域,寻求教育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8]及新课程“五大目标”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开拓知识领域,寻求教育创新。当前英语教学已经普遍由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转变为“多元互动”模式。“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她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才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主要的来讲”[9],因此,英语师范生必须具备语言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语言学及外语教学法知识、跨学科知识、文化背景的知识等,才能实现新课标下“多元、交叉、立体”的语言课程目标。
8.学会总结反思学习与实践生活。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英语师范生在学习及实践的阶段应当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在新课标下,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细微的过程,英语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的能力,才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决策,更加主动发展自己,以适应英语新课程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五、结语
2015年6月,高考改革方案已经正式颁布,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因此,社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英语师范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加强英语教学技能训练,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力争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Z].2013.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指导意见[Z].200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刘延东.在世界语言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R].2014年6月5日于苏州.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十二[N].中国教育报,2012-11-30.
[8]王蔷,主编.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29-30.
[9]赖新元,主编.教师必读的外国教育名著导读[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本论文属于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论文之一。
项目名称:高考英语权重下降对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412034002
项目指导老师:吴青茹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和个人简历。
我是广州师范学校的20xx年应届毕业生,怀着对贵校的尊重与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向您展示一个完全真实与自信的我,希望贵校能接纳我成为其中的一员。本人最大的优势是:沉着冷静、条理清楚、立场坚定、顽强向上、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适应能力和幽默感、乐观和友爱。
从小我就十分崇拜教师这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我更萌发了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历了三年的幼师生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坚定了自信、自强、勤奋、谦虚的人生信条。
我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每个学期都以较好的成绩完成规定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良好的教师素质,具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自然、大方、的教态,并在教学中善于创新,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对专业课的一些练习,我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步入21世纪的中国,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大批优秀人才的需要,是教师面临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有志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教师战线上的新生活,更愿意在教育领域奉献一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在老一辈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下,也许我不一定会成为最好的,但我一定会是最努力的。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请您相信,您的选择不会错,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让我成为贵校的一员。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面临求职找工作的挑战,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写求职信了。求职信怎样写才能让人满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范生求职信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范生求职信 篇1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给予我关注,当你翻开这份求职材料的时候,你已经为我打开通往机遇与成功的大门,希望它能给你一份怦然的惊喜。我相信它能够有助于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寻找到综合性的合格人才。
我叫林XX,是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20xx届毕业生。教育技术学是个新兴蓬勃发展的专业,属于教育学分支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教育技术专业定位为理学专业,强调学生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的设计、开发、运用能力。
积极、上进的我,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在校学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圆满完成大学的全部课程多次获得奖学金并顺利地通过了计算机二级C、英语四级等等级考试。课余时间在深透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多种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和运用,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解决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问题师范生求职信师范生求职信。通过4年的专业学习,学有所成,正在寻求一片发展空间。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已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理论水平。在技术应用方面,可以使用所学软件制作基本的教育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作品,软硬件的使用与维护,具备基本的摄像和摄影技能;在计算机网络方面,可以熟练应用时下流行的网页编辑工具进行网页制作,局域网的简单配置和管理,具备一定的建站和网站管理维护能力;在专业理论方面,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我为人作风严谨、待人真诚热情,而且注重团队精神,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想,这些都将成为我不断取得进步的阶梯。
再回首,一切都属于过去;向前望,机遇与挑战并存。敢于挑战,因为我有自信,敢于面对,因为我有实力!我渴望人尽其才,怀着自信的我向您推荐自己。真切的希望与贵单位携手共进,共同扬起希望的风帆,创造人生事业的辉煌!
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一份惊喜。
再一次感谢您阅读我的自荐信,祝愿贵单位不断发展前进!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师范生求职信 篇2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收阅我的自荐材料!
我叫***,是**大学**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主修**(师范方向),辅修**(师范方向),慕名自荐,应聘**教师一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作稳定,更有助于充分地展现我的个人才能,我由衷地热爱这份职业。因此,在大学四年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各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思想方面,我大三已光荣地加入党组织,政治觉悟高;在学习方面,我曾六次获得各类学习奖学金(其中包括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基础扎实;在学生工作方面,因出色的表现曾多次获得校级、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也为以后的班级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教育实践方面,我利用大一大二的暑假,就已经通过自己联系学校进行教育见习,大四又争取到**中学的实习机会,作为地理实习老师和实习班主任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参加了PHE科研,担任过暑假培训班全职老师,并皆有不错成绩。
大学四年的努力让我对这次自荐信心满满,但我也不会停留在过去的流光溢彩中,以后我更会加倍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每一件事,把握每一次机会!
最后再次感谢您浏览我的自荐材料,并诚心希望能在您空暇时间前往面试。作为应届生的我,虽然没有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我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强、积极进取、思维活跃,相信我一定能够令贵校满意!
祝愿贵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再创佳绩!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求职人:xx
20xx年4月12日
师范生求职信 篇3尊敬的领导:
您好!
很抱歉占用您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简历,但同时我深感荣幸。
出生于教师世家的我,由于深受家庭氛围及亲友的影响,一直梦想着能成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报考了长江师范学院,使我的这一梦想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
如今,我已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在过去的几年大学生涯里,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中、小学数学及中学数学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平时的自我练习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我已具备了出色的教师素质,具有良好的`教学语音,自然大方的教态,并能在教学中大胆努力地创新,在教育实习期间也曾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课余时间,有着广泛学习兴趣的我,涉猎了大量的课外书籍,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室常用操作软件系统。热心服务同学的我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等多种职务,学会了不少学生管理的方法和开展学生活动的本领,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每学期的社会实践都完成得非常出色,锻炼了自己,同时也增长了阅历,特别是通过组织、参加师范生素质大赛和担任新生班主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成长中经历的挫折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勤奋努力的作风,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勇气。我热爱贵单位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盼能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辉的事业添砖加瓦。
剑鸣厘中,期之以声。勤奋的我将以不怕输的韧劲融入社会。愿借您的慧眼,开拓我人生旅程!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XXX
尊敬的贵校领导:
您好!
我叫XX,来自XX盛XX市,是XX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XX应届毕业生,最近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贵校对于数学教师需求的信息,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毛遂自荐,向贵校呈上这封自荐信。
从选择这个专业就读之后,我就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我喜爱教师这份职业并为其投入了很高的精力和热情。四年来,我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去拓宽自己的知识。我在校期间常常去学校图书馆翻看一些教育类的书,例如《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谈语文教学》,《学生实用学习法》,《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兵法》等书籍。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三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试讲活动,练习黑板字,加入学校的家教队,为数名高中与初中生进行数学补习,在这期间我累积了一些初步的教学经验。之后又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数学教育实习工作。
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自信、诚恳务实,待人热情、真诚。为了锻炼我在待人接物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大学四年的暑假里我去到商场担任一名导购,到餐馆但一名服务生,甚至到一家连锁的学生补习机构打工学习。对于贵校的这份工作我怀着十分渴望的心情。因此我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够得到贵校这次的面试机会。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在百忙之中联系我。我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X,邮箱是XXXXXXX。
感谢您阅读完我的求职信,祝您工作顺利.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XX
2010年11月17日
个人求职简历
姓名:XX 性别: 年龄: 出生年月: 民族:汉 籍贯: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中学数学教师求职类型:全职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学历:本科
获得学位: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四级)普通话:二级甲等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日期:
所属行业:教育事业 担任职务:数学教师
工作描述:听课,讲课,批改作业,备课,辅导学生。离职原因:实习完毕
自我评价
性格直爽,办事果断,有耐性,年轻有活力,有较强适应能力,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学习。
工作能力
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担任舍长一职;在部门负责书写活动策划书,多次扶着活动的组织及宣传;四年间为书名中学生进行数学补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技能竞赛;因此我善于交流与沟通,有较强的策划思维和组织能力,做事认真,尽善尽美。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等省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以来, 先后已有15个省份进入教师资格“国考”。按教育部要求, 自2015年起我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 从教不再是师范生的专利, 师范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看, 考生通过率不足三成。自2015年实行全面“国考”以来, 笔者所在学校已有2012级、2013级两届英语师范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据不完全统计, 英语专业 (师范) 学生笔试、口试的一次性通过率不足70%。
究其原因, 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就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而言, 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为24学分, 占总学分的15%, 实践教学课程为6学分, 只占总学分的5%。再加上大部分为理论课程, 实行大班授课, 学生很少有真正参与教学的机会。大四教育实习的教学实践仅仅为6周, 且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编队实习, 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据近几年实习学校反馈, 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授课技巧、教学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 职前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加大了教学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 中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不仅以笔试形式考查英语教学能力, 而且以面试形式考查学科教学能力。最新的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6)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也明确提出英语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当前师范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现状及要求
(一) 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从中国知网“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 (1997~2015年外语类期刊10篇) 中发现, 学者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
1.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课程改革, 以吴宗杰 (1997) 、韩刚 (2005) 、罗晓杰 (2011) 等人为代表。韩刚以海南师范大学自2000年以来实施的“3DR”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础, 重点讨论该方案中“描述课堂观察”“设计课堂任务”“演示教学实践”等专业实践活动对促进师范生综合专业素质发展和使之适应英语教师持续发展的作用。
2.英语专业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 (PCK) 及其养成研究, 以邹为诚 (2009) 、郑志恋、叶志雄 (2013) 等为代表。郑志恋以校本创设的《教育体验》课程为实践基础, 提出了体现任务型、探究型和动态型的PCK的“3DT”模式, 以此促进职前英语教师PCK的养成。
3.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研究, 以洪明 (2013) 、张威、孙永波 (2012) 等为代表, 探讨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师范院校对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 教学能力要求
通过对2011年颁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以下简称《考试标准》) 的分析可以发现, 关于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能力这三个方面, 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二、以实践为导向, 构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本研究根据《考试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6) 之《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对于“教学能力”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标准, 明确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英语课堂设计, 尝试构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此次研究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 (师范) 2014级本科145班 (27人, 男生2人, 女生25人) 和146班 (26人, 男生2人, 女生24人) 。两个班级为平行班, 这两个班的学生均是国家线第一批录取的, 就业基本面向浙江省中小学。研究方法为定性实证研究, 研究工具为课堂观察、微课课件、教案、自我反思、同伴互评、问卷、访谈等。本研究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 历时一年。
(一) 教学理念
以《考试标准》对教学能力定义的三个方面为理论依据, 在韩刚 (2005) 提出的“3DR” (Description, Design, Demonstration, Reflection) 师范生课程改革方案基础上提出新“3DR” (Design, Demonstration, Discussion, Reflection) 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以教学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 依托基础英语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融教学能力培养于语言技能教学, 全面夯实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教师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 与学生共享开放式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利用相关教学材料, 把对英语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真正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2.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强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
教师应构建多媒体环境下的立体教学体系, 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加强教学实践, 开放教学过程,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 注重课堂呈现、师生互动、反思评价等教学环节。教师除了承担知识讲授的责任外, 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督促者和评价者。
课堂活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课堂报告:课前演讲、名人名言评论、美文赏析、英语时事新闻播报和评论、各种微课、教材文本解读和讨论等。课外活动主要为每周热点新闻评论、课堂活动自我反思、微课反思和自评等书面报告。
本研究提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3DR” (Design, Demonstration, Discussion, Reflection) , 由教学设计、教学展示、课内讨论与评价、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构成。以下以各种课型的微课教学为例进行论证、说明。
微课教学从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英语) 面试环节教学试讲的考核目标出发, 从听力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等十多种常考课型入手,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1~4册为例, 让学生设计并讲授一堂10~15分钟的微型课, 整个过程在师范技能实训中心完成并同步录像。活动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课前解读文本、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课堂以微课授课和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为主;课后就整个微课教学过程进行个人自评和学生互评。这三个步骤形成一个循环, 鼓励学生尝试各种课型的教学实践, 以巩固其英语学科知识, 夯实其英语实践教学能力, 让其能更好地应对教师资格考试,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 创新改革评估体系, 实现教学能力的多元评价
本研究将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方式, 建立电子学习档案, 实现学习过程记录与学习资源共享, 运用过程性评估体制, 实现以评促学, 并引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机制, 实现评估模式的多维化。
除传统的期末考试外, 学生可以采取个人或小组课堂报告、课后反思评论、学习档案 (portfolio) 等多种形式培养教学能力。学习档案收入的内容包括文本材料、课件、教案、教学反思、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教学小论文等。此外,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能力评价标准, 根据《考试标准》制订教学设计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各方面细则。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将教学能力培养引入基础英语课堂,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 融教学能力于语言技能训练, 能大大激发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其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反思评价能力。
(一)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基于对教材的综合性理解进行的再创造 (朱红梅2014) 。《考试标准》对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备课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及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能力等方面 (周华2013) 。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6.5%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能基本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活动设置有一定的梯度, 突出互动”。正如145班的Lan在微课反思中写道: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美学校课堂结构和教室文化差异, 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教学重点是读中的完成任务环节, 教学难点是读后的讨论与写作环节。在教学设计上, 我主要抓住Classmates→Twist+Feature+Contrast+Arrangement→Relationship这一条线。纵观整堂课的设计, 我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理想的状态应该是, 教师给出适当引导, 学生能像教师一样对文本进行分析, 主动发展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但到底要怎么做, 对我而言还是个问题。” (Lan, 145)
Lan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活动设计层次分明。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虽然能基本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 但节奏过快, 留给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较少, 学生主体性有待加强。文本的合理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并结合自身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 是更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活动设计上, 我们现在基本能做到关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但很难做到活动设计突出文本的特点和重点。课堂活动应该是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的, 而不是用看似丰富的活动去拼凑一个课堂。主线的选择要基于教师对文本内容、主题和特色的深度分析和把握。另外, 活动设计的目标不仅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Monica, 145)
Monica是学院卓越教师养成班学员, 与其他师范专业学生相比, 她拥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她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基于有效的文本解读, 所有的活动应围绕文本主线展开。她对教学活动设计目标超越了文本理解的范畴, 上升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高度。通过一轮全班范围的微课教学实践, 英语专业师范生从阅读文本走向了思考文本、超越文本, 创新设计的过程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二) 增强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对课堂中各种要素进行调整,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 是教学能力的核心, 主要表现为创设最佳课堂情境的能力、教学过程的引导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 (周华2013) 。在这一轮微课教学中, 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后进行了自我反思, 92.5%的学生在反思中都提到了微课教学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
“微课让我们真正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上课, 而不是简单地传达信息, 同时主动把控课堂, 积极引导学生, 完成预定目标。微课的价值是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良好过渡。” (Ellen, 146)
“通过微课实践, 我对教师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台下和台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上课比我想的要难很多。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课堂时间的分配和师生互动。我对课堂时间的分配还不够合理, 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调整时间;在师生互动上, 有时学生的答案很新奇, 我只能勉强反馈。因此, 如何让师生之间的反馈更加自然、有效, 并与课堂融为一体, 对我来说有一定难度。” (Cathy, 145)
通过切身实践, 英语专业师范生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 如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活动组织以及师生互动、教师解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思。学生认识到自身教学技能的不足, 并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 试图寻找解决和提升的方法。
“作为英语专业师范生, 却鲜有机会锻炼专业技能, 微课虽然只有15分钟, 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这是一个真正将课堂知识融入实践的过程。大家通过选取文本、解读文本、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真实上课等, 基本熟悉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我从观察、分析、总结他人的课堂教学中也学到了很多, 这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July, 146)
July在卓越班接受过指导并多次在见习互动中给高中生上课, 对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在本次微课教学中, 她的文本解读全面透彻, 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新颖独特, 课堂教学主线分明、活动环环相扣, 师生互动充分, 课堂用语规范, 教态亲切自然,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生动有效。她在微课反思中总结:“微课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实践, 也是有意义的实践。教师不是学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只有实战过, 才能真正领悟教师的责任。”由此可见, 实践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加强实践教学, 可以使师范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成长。
(三)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反思评价能力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它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能力的自我评估, 即个体对自己完成某种活动的自信程度 (洪秀敏2008) 。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将英语新闻播报、各种微课等教学活动引入基础英语课堂, 为英语专业师范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机会,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93.6%的学生在学期反思中对微课给予了正面评价。
“收获最大的是对自身认知的改变。我一直以来上台讲话就不自信, 但通过课堂上的各种展示活动, 后来上台没那么紧张了, 声音变得响亮了, 表达变得清晰了, 举止也更自然了。那天的微课结束后, 同学说我很有气场, 很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我实在是太开心了, 瞬间自信心爆棚, 对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只要一步一个脚印, 以后肯定能做一位好老师!” (Apple, 146)
“通过全班范围的微课教学, 我明确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水平, 知道了哪些值得学习,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特色, 从出彩的板书设计、巧妙的教学思路到灵活的临场反应, 这些都让我找到了奋斗目标。课后, 同学们真诚的评价让我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 (Amy, 145)
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专业成长的动力, 为其后的教学效能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个体的亲身体验、同伴的成功体验以及他人的评价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 (洪秀敏2008) 。本研究发现,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英语专业师范生拓宽了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途径, 增加了学生参与真实教学实践的机会, 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自信心。与此同时, 在实践中对师范生加强反思训练, 鼓励他们进行课内外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 使他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微课活动中大家的参与度很高, 通过对每一堂课的反思和不断改进, 后面的课越上越好, 所以这次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 理解了不是完成授课一切就结束了, 真正的提高和进步是从反思中得来的。” (Zoe, 145)
《考试标准》对教学评价能力的要求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评价这两点上 (周华2013) , 但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往往被忽视。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评价观, 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上, 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只有通过有效的反思才能真正促进职前教师对自身的认识, 促进其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和反思自我, 促进其专业发展。
结束语
职前教育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在师范生接受职前培养的四年中, 教学能力培养的意识应贯穿于始终。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漫长的, 学生要改变观念, 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敢于创新和尝试, 加强实践教学,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 从而拓宽获取教学经验的途径,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韩刚.2005.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3DR”课程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洪明.2013.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1) .
洪秀敏.2008.关注与促进教师的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论的重要启示[J].教育科学, (3) .
罗晓杰.2011.职前教师教育研习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3) .
吴宗杰.1997.英语师资教育课程发展---师范院校本科英语专业课改革思考[J].外语界, (2) .
张威, 孙永波.2012.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职前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 (1) .
郑志恋, 叶志雄.2013.职前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养成途径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 (1) .
周华.2013.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Hz师范大学师范类英语专业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
朱红梅.2014.英语师范专科生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教学改革, (27) .
1.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让学生乐于去阅读的第一步。同时,还要重视兴趣的保持,让学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让阅读形成一种常态化。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种类上花功夫,还要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常见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中创设情景对白等。同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在进行了“广播”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广播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然后形成一定的报告手册。此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定的英语阅读比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赛的范围不一定设定于整个学校,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进行.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准备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即可。
2.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尽量将阅读练习设计得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所选材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也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同时,因五年制师范生还不完全具备对英语课外书籍的选择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要帮助学生选择并利用好这些课外书籍。在英语课堂阅读书籍推荐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学生得到书籍后的阅读指导;其次是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自我理解;最后要发挥好合作的作用,在班级中,可以通过交换阅读的方式来整合彼此的书籍,让最少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教师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自然增强了阅读兴趣。
3.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注重自我评价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除快速阅读外,还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课上课下的阅读应构成统一整体,而非各自独立。课下阅读应为课堂服务,为课堂知识再现提供模拟场景,同时又丰富课堂内容。课外阅读更多时间是在课外进行,学生需要在一定的课外阅读阶段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我评价的意义,评价不仅能找到自己的优点,更能让自己找到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内容。自我评价主要是在阅读习惯上进行,阅读习惯则主要表现在对阅读时间的安排上,看能否按自我计划完成阅读时间;二是要在效度上进行检查,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来评价自己。学生也可以通过小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利用同伴来进行互评,最后需要将评价结果报告给教师,请教师作出指导。
4. 扩充背景知识,增强阅读的敏锐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而我们教科书上的材料显得相对老化。因此,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甚至一些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中文报刊,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只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他们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提高快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需要从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指导。首先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包括语言障碍疏通和文化背景分析等。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不理解的单词意思,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如果是因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英语用法的不同,就需要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进行积累。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则主要有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快速泛读是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快速地对文本进行阅读,所要掌握的不一定是文本中所有的信息,只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即可。计时阅读则通常在几个同学或小组内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自我优势而进行快速有效地阅读。略读则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大致的浏览,一般是标题式或是重点式阅读,略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高学生抓住重点的习惯。查读又被称为寻读,即通过材料后的相关问题或相关材料来对阅读材料进行快速的阅读,查读是快速获取信息的有效阅读方法,对阅读理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英语师范生求职信】推荐阅读:
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02-23
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09-14
师范生面试英语口语自我介绍07-15
师范生英语教学实习工作总结10-02
师范英语中文简历02-03
英语师范实习报告10-24
英语师范专业自荐信07-24
师范毕业生英语专业自荐信02-03
师范生求职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