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生产线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
2010年转瞬即逝,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在这一年里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加强电气的技
术知识学习,加强了车间的现场管理,把好质量关,尽自已最大的努
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在这一年里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强化检修,确保生产”为主要工作目标,从基础工作入手,扎实整改、检修,确
保全厂电气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
电工是个特殊工作,相对危险系数比较高,在2010的工作
中,高度重视装置的安全工作,充分利用班前会,向员工进行安全教
育,使员工清楚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
同时加大了自检自查,有效地避免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在电气运行和
设备维护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电气规程和制度,通过我们扎
实细致的安全工作,确保了车间装置、设备安全生产无电气事故。
二、加强基础工作,科学严细管理。
基础工作是电气安全运行的前提。根据车间工作计划,认真安排
好电气设备大中小修(例如蒸发器,减速机),并按要求完成了技改工作
(例如冷却塔控制等)。设备管理上,我们继续加强了三级巡视检查
制度。每班安排俩人对全公司的电器巡检,一年在巡检中发现解决了
10kv 1号主变压器出口母线发热变色、锅炉2号给水泵电机轴承故障、深井泵电机故障等问题,为保护设备的重大安全工作做出了贡献。
三、努力为生产服务,提高服务意识。
今年初,在电工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提高服务意识,改
善工作质量作为车间对班组、对个人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大家为生
产服务的态度明显改进。
四、以人为本,搞好职工队伍建设。
1、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
2、合理搭配人员分配工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点。
3、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科学化,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互助。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
上一层楼。
一、坚持保护地生产这个主导产业不动摇
做为农业乡镇, 只有在农业上做文章, 否则没有其它路径可走。周边乡镇和本镇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保护地生产是实现农业高产、高值、高效的首选项目。因此, 在十年的过程中, 几任镇党委领导班子都把保护地生产做为造福一方的工作目标来抓。计划为之所谋, 资金为之所用, 效益为之所图。全体镇村两级干部从春到冬的工作就是抓保护地生产, 为保护地建设服务, 从而使保护地生产发展在这个镇里没有“杂音”。, 形成了干群一心谋发展, 齐心协力搞建设的工作局面。
二、坚持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到位不放松
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农民发展保护地不是没有积极性, 他们怕的是配不上电, 供不上水, 难的是没有启动资金。为此, 该镇把配水配电和贴息贷款几个环节当做发展保护地的关键来抓, 将县委、县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全力解决棚户的后顾之忧。特别是2010年以来, 该镇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为每个3000延长米以上的小区每延长米新建大棚补助100元, 直补到户, 提高了农民建棚的积极性。全镇把保护地生产列为全年工作第一要务, 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包村包小区包棚包户, 一包到底。同时与各村签订责任状, 明确责任, 落实任务, 使保护地产业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 政府服务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在解决调地难的问题上, 该镇在坚持国家土地政策30年不变的前提下, 一是充分利用集体5%的机动地建小区;二是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把承包地包给建棚户, 达到集中连片建设保护地的目的;三是以组为单位, 协调农户之间采取自愿和利益互补的办法调整地块。
三、坚持栽植以色列番茄主打品种不动摇
该镇2002年建设的第一个保护地小区, 栽植的就是从大连长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以色列189番茄。从此, 该镇的群众就认准了产量高、口感好、耐储藏、易运输的以色列189番茄品种。2006年, 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 该镇的番茄成功打入了俄罗斯市场, 成为全县第一个大批量销往国外的农产品。近几年来, 尽管波罗赤镇的番茄已经引进了欧盾、红罗丹、752、水果番茄等十几个品种, 但以色列番茄依然占据主导位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镇、村两极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 建棚户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掌握了番茄生产各个环节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领, 对番茄生产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搞起来得心应手。
四、坚持混垛墙的保护地建棚模式不动摇
分布在全镇600多个保护地小区, 全部是泥垛墙大棚。镇、村干部总结泥垛墙有两点好处:一是投资少。建一个大棚, 包括棚膜、骨架 (竹木) 、帘子、人工在内就1万多元, 政府稍加扶持, 一般农户都建得起;二是保温性能好。土墙白天吸热慢, 晚上散热也慢, 对生产番茄等果菜类植物非常有益。多年来, 该镇的保护地大棚从来没有出现冻棚现象。坚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也是波罗赤镇保护地生产得以长期发展的一重要因素。
五、坚持做到“四统一”不动摇
1.1 试验材料
1.1.1 番茄果实:黑龙江省桦南县有机种植的新鲜番茄。
1.1.2 紫苏籽油:桦南仙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紫苏籽油。
1.2 方法
1.2.1 提取番茄红素
将番茄剥去表皮切碎,用碱洗,加入乙酸乙酯按体积料液比为1∶2,2 h 恒温水浴温度为35℃,置于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原体积的1/8,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番茄红素粉末。
1.2.2 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的生产工艺
1.2.2.1 配料
由于番茄红素是粉末固体,因此首先将番茄红素粉末过100~200目筛,再与紫苏籽油混合均匀,经胶体磨研匀,制成极细腻、均匀的悬浮液,加入适量助悬剂蜂蜡,防止出现分层现象,造成装量不准确。
1.2.2.2 滴制和成丸
将紫苏籽油加入料斗中,再将明胶浆加入胶浆斗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盛软胶囊器中放入液体石蜡,根据每一胶丸内含药量多少,调节好出料口和出胶口,胶浆、油料先后以不同的速度从同心管滴出,明胶在外层,药液从中心滴出后制得软胶囊。
1.2.2.3 吹干和干燥
将制得的胶丸在室温(20℃~30℃)冷风干燥,再经石油醚洗涤两次,在经过95%乙醇洗涤后于30℃~35℃烘干,直到水分合格后为止,即得软胶囊。
1.2.3 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包埋率的计算
乙酸乙酯为空白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472nm测定番茄红素提取液和350nm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吸光度,样品中番茄红素和α-亚麻酸的含量的计算是通过稀释倍数的折算。
取100μL番茄红素和紫苏籽油的内容物,按照滴制法制成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冷却,吹干并干燥。
再将制成的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溶解于蒸馏水和石油醚中,用分液漏斗振荡,保留油相;再往水相加入适量石油醚,合并油相定容至10 mL,用分光光度计在472 nm和350nm测定吸光度。
包埋率(%) = (W2-m2)/W2×100%
制备软胶囊时内容物的原始添加量为W2,残余内容物的量为m2
1.2.4 保存率计算将待测番茄红素提取液、紫苏籽油和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酸碱处理和加热处理后,分别测定处理前后其吸光度值。
保存率(%)=(处理后番茄红素的含量/处理前总番茄红素的含量)×100
2 结果
2.1 番茄t素紫苏籽油软胶囊生产工艺的正交试验
由表1可知,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胶液温度>增塑剂的用量>水与明胶的比例,以滴制法生产软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C1A2B2,即明胶∶甘油∶水为1∶0.4∶1、胶液温度65℃。
正交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最佳条件下,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的包埋率可达42.1%。
2.2 重复性试验
以最佳组合C1A2B2进行3次重复验证试验,番茄红素紫苏籽油软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42.3%、41.6%和42.2%,相对标准偏差0.95%。
可知,该工艺条件重现性好。
3 讨论
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6]。
试验结果表明:以明胶、甘油和水为壁材,将其制成软胶囊具有可行性,包埋率稳定(平均包埋率为40%)。
但甘油作为增塑剂是否为最佳选择,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丽萍,王进,薛琳.番茄红素的研究概述[J].农业与技术,2006,26(1):72-74.
[2] 惠铂利,李京,裴凌鹏.我国食品工业中类胡萝卜素的生产与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3):130-135.
[3] Krinsky N I,Johnson E J.Carotenoid a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health and disease[J].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2005,26:459-516.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2】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
抗癌作用,并且还是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其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目前提取番茄红素主要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番茄红素 提取方法
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1]。
1873年Hartse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L.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
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在分子结构上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
在类胡萝卜素中,它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
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它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2]。
长期以来,番茄红素一直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色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近年的研究证实,番茄红素不仅分布在番茄中,还存在于西瓜、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片及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等的根部。
番茄及其制品的番茄红素是西方膳食
中的类胡萝卜素最主要的来源,人体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占总摄入量的80%以上。
番茄红素在人体中主要分布在血清以及组织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当它在血液中循环时能阻止自由基损害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能消除过氧化自由基,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对预防癌症有显著效果[3]。
因而,番茄红素在食品、化妆品以及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测定是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4]。
1、番茄红素提取方法
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可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酶辅助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来提取。
1.1 有机溶剂浸提法
根据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苯等有机溶剂的性质,可利用亲油性有机溶剂来提取番茄红素。
现在常用的提取剂有丙酮、氯仿、正己烷、乙酸乙酯。
根据马卡迪[3]研究表明,1,2- 二氯乙烷作为提取剂,溶解色素能力强,其自身性质与其它溶剂相比也较稳定,同时其含氯量也较其它溶剂低。
据邓书平[5]研究表明:乙酸乙酯可作为新鲜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的最佳提取剂。
1.2 酶辅助提取法
番茄红素是成熟番茄果实的主要色素物质,番茄果实组织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果皮部分的色素细胞中,胶质部分的色素细胞主要含β- 胡萝卜素。
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成分从在叶绿体中占主导地位的链孢红素、胡萝卜素变成在有色体中占主导地位的番茄红素,导致果实色泽由绿转红。
据沈莲清等[6]报道,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番茄红素,其得率分别提高了160%和120%,说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都能极大的提高番茄红素的产率。
1.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番茄红素现在主要的提取方法仍然是有机溶剂提取法,但是有机溶剂的毒性大, 提取率低且耗时长是这种方法最突出的问题。
据何晗等人[7]报道,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结合超声波和提取促效剂A的共同作用,建立了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新工艺, 具有毒性较小、提取率高、溶剂使用量少等优点, 并大大缩短操作时间。
1.4 微波提取法
据许庆陵等[8]报道,微波提取法与溶剂浸提法相比,不仅有较高的提取率,同时具有时间短、试剂少、污染小等优点。
主要由于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有机溶剂不易渗透穿过物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采用经典的有机溶剂浸提法难以很好地将提取物从细胞器中溶出;微波提取法有利于有机溶剂渗透穿过物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较好将提取物从细胞器中溶出,从而能获得较高提取率。
它与超临界CO2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投资少,提取率高等优点,可以说,微波提取在天然色素的提取工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超临界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优良溶解与传质特点进行分离的一项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相比,其工艺简单,耗能低,萃取剂便宜,无毒,易回收,它是低温处理,适于提取番茄红素等热敏性成分。
杨万正等人[9]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从番茄粉中提取番茄红素,在萃取压力35 MPa ,萃取温度55 ℃,解析温度35 ℃,以投料量20 % 的正己烷为夹带剂萃取2 h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可达93.98%。
2、提取番茄红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番茄红素在提取过程中, 无论是利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 还是利用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提取, 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要更好解决在提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控制环境因素。
番茄红素对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45 ℃以内不会发生变性,在100 ℃以下加热损失率不大;对光十分敏感,尤其是日光直射下一天即可全部损失,对紫外光也较敏感,在暗处保存效果较好。
酸对番茄红素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而碱对其影响并不大[10]。
番茄红素对氧化剂、还原剂较稳定。
因此在提取过程中要避免光的直射。
另外,在提取过程中也可以加入抗氧化剂(如BHT和VE)。
其次,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制备番茄红素。
3、展望
近年来, 番茄红素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迅猛发展。
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番茄酱生产的副产品, 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番茄红素,将会大大提高番茄种植的.经济效益。
另外,番茄红素作为非常有前途的食品添加剂发挥着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的作用,正在不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的番茄产量达1 000 多万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以新鲜番茄和番茄副产品为原料,再将传统工艺进行优化选择出合适的提取方法生产出纯度高、成本低的番茄红素产品。
由此可见,在我国开发番茄红素及其产品将会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成坚,曾庆孝.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发酵工业,2000,26(2):75-79
[2]Ma Horvitz.Lycopene and β-canrotene are bioavailable from lycopene red’ carrots in human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4,58(10):803-811
[3] 马卡迪, 陆维敏. 浸提法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3, 29(11): 72- 74.
[4] Anocha K T, Gwyn P J, Mark L W, et al. Evaluation of 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carotenoid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J].Food Chemistry, 1998, 63: 577- 584.
[5]邓书平.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51-152
[6]沈莲清,等.番茄红素的酶法辅助提取研究.中国调味品.2007,4:66-68
[7]何晗,王群.超声波提取番茄红素新工艺研究.食品科技.2007,5:191-193
[8]许庆陵,等.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比较.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86-90
[9]杨万正,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番茄红素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2(6):114-116
[10] Anguelova T, Warthesen J. Lycopene stability in tomato powder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0, 1(65): 67- 70.
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3】
摘要:采用浸提法从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中提取番茄红素,建立番茄红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提取条件。
结果表明,以苏丹Ⅰ色素代替番茄红素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合实验室常规定量测定番茄红素含量。
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氯仿作提取溶剂、料液比1∶7(m番茄浆∶V提取溶剂,g/mL)、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35 ℃,此条件下番茄红素提取率为0.483%。
关键词:番茄红素;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提取;优化
番茄红素是植物和微生物合成的一种天然色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
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番茄红素具有预防癌症、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防止和减轻紫外线照射、保护皮肤、预防白内障等功用[1]。
当前从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和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方法很多,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易行、适合农业种植中心使用、常规实验室可行、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番茄红素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番茄红素提供科学根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提取番茄红素的原料为取自南宁市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内塑料大棚温室种植的金丹Ⅰ番茄。
主要试剂包括苏丹Ⅰ、乙醇、丙酮、氯仿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仪器包括800B型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CR-10小型色差计,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VIS-722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A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多功能食品搅拌机,任发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流程 番茄→水洗后打浆→准确称取番茄浆3 g→无水乙醇预处理→加入有机溶剂在一定温度下避光浸提→测定提取液体积→取提取液1 mL定容至10 mL→测定番茄红素提取率。
1.2.2 番茄红素的吸收光谱 取坚熟期金丹Ⅰ番茄样品8个,洗净打浆,准确称取3 g番茄浆,用2 mL无水乙醇处理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沉淀中加入20 mL丙酮—石油醚提取2 h,水洗除去丙酮,取上层有机相1 mL用石油醚定容至10 mL,在波长400~700 nm范围内进行吸收光谱扫描。
1.2.3 番茄红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纯番茄红素标准品极不稳定,且价格极其昂贵[2],而苏丹Ⅰ色素稳定,价格便宜,其乙醇溶液与番茄红素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似,因此本试验参照文献[3]、[4]的测定方法,采用苏丹Ⅰ代替纯番茄红素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番茄红素提取率。
称取0.025 0 g精制苏丹Ⅰ,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后定容至50 mL,得苏丹Ⅰ标准液。
准确吸取0.26、0.52、0.78、1.04、1.30 mL苏丹Ⅰ标准液,用无水乙醇稀释并定容至50 mL,所得苏丹Ⅰ系列工作液分别相当于0.5、1.0、1.5、2.0、2.5 μg/mL的番茄红素标准液。
以蒸馏水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苏丹Ⅰ系列工作液在“1.2.2”测得的番茄红素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以吸光度y为纵坐标、苏丹Ⅰ工作液所相当的番茄红素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同法测定番茄红素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液中番茄红素浓度和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番茄红素提取率=提取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提取液体积/番茄浆质量×100%
1.2.4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设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条件。
①提取溶剂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3 g番茄浆5份于小烧杯中,用2 mL乙醇处理后于3 000 r/min离心脱水10 min,弃去上清液,分别加入20 mL氯仿、丙酮、石油醚、丙酮—石油醚(体积比1∶1,下同)、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于35 ℃下避光提取2 h,其中以丙酮—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先水洗除去丙酮,测定番茄红素提取率。
②料液比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3 g番茄浆5份,用2 mL乙醇处理后于3 000 r/min离心脱水10 min,弃去上清液,分别加入12、15、18、21、24 mL丙酮—石油醚,即料液比(m番茄浆∶V提取溶剂,g/mL,下同)分别为1∶4、1∶5、1∶6、1∶7、1∶8,于35 ℃下避光提取2 h,测定番茄红素提取率。
③提取时间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3 g番茄浆5份,加入20 mL丙酮—石油醚,于35 ℃下避光提取,提取时间分别为0.5、1.0、1.5、2.0、2.5 h,测定番茄红素提取率。
④提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3 g番茄浆5份,加入20 mL丙酮—石油醚,分别于25、35、45、55、65 ℃下避光提取2 h,测定番茄红素提取率。
⑤正交试验。
选取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以番茄红素提取率为指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1.2.5 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 ①精密度试验。
准确称取3 g金丹Ⅰ番茄浆,按优化的提取方法提取番茄红素,精确吸取2 份提取液各1 mL,分别用石油醚定容至10 mL;分别精确吸取苏丹Ⅰ标准溶液0.78、1.04 mL,用无水乙醇定容至50mL(相当于番茄红素标准溶液1.5、2.0 μg/mL),分别测定上述4份溶液的吸光度,重复5次。
计算RSD,评价试验方法的精密度。
②重复性试验。
准确称取5份金丹Ⅰ番茄浆,按优化的提取方法提取番茄红素,分别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番茄红素提取率,并计算RSD,评价试验方法的重复性。
③加样回收率试验。
准确称取已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番茄浆1.5 g 5份,各加入1 mL无水乙醇预处理后再准确加入0.58 mL苏丹Ⅰ标准溶液(相当于55.77 μg番茄红素标准品),再次测定番茄红素含量,计算回收率及RSD,评价试验方法的准确度。
1.2.6 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准确称取3 g金丹Ⅰ番茄浆,按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番茄红素,精确吸取提取液1 mL,用石油醚定容至10 mL,加盖后于自然光条件下放置0、1、2、4、6 h后测定溶液吸光度,考察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红素的吸收光谱
金丹Ⅰ番茄红素提取液稀释后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样品提取液在444、472、502 nm处各有一个吸收峰,其中最大吸收波长为472 nm,与文献报道的番茄红素标准品的吸收特性[2]完全一致,说明提取液中含有番茄红素。
经分析,番茄红素提取液在502 nm处的吸光度为472 nm处吸光度的84.40%,此时β-胡萝卜素等杂质的干扰较小[4],因此本试验选择测定波长为502 nm。
2.2 番茄红素标准曲线
以价格便宜、性质稳定的苏丹Ⅰ色素代替番茄红素作为标准品,测定系列标准液在502 nm处的吸光度,得到番茄红素浓度x对吸光度y的标准曲线见图2,回归方程为y=0.266x+0.005,R2=0.999,线性关系较好,适用于实验室常规定量测定番茄红素含量。
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2.3.1 提取溶剂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分别以氯仿、丙酮、石油醚、丙酮—石油醚、无水乙醇作提取溶剂提取番茄红素,所得番茄红素提取率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不同提取溶剂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不同,其中氯仿作提取溶剂番茄红素提取率最高,其次是丙酮—石油醚,番茄红素提取率为以氯仿作提取溶剂时的93.1%;石油醚与无水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差,与沈连清等[5]、俞健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试验过程中发现加入石油醚或无水乙醇后,经脱水的番茄浆以团状存在,不能分散,与溶剂不能充分接触,导致提取效果差,而加入其他3种提取溶剂后番茄浆能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因此提取效果较好。
考虑到氯仿毒性较大,后续试验选择丙酮—石油醚作提取溶剂。
2.3.2 料液比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以丙酮—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分别在料液比1∶4、1∶5、1∶6、1∶7、1∶8的条件下提取番茄浆中的番茄红素,所得番茄红素提取率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先随提取溶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较快,料液比达1∶6后,再增加提取溶剂用量,提取率升高的幅度很小,提取效果基本稳定。
2.3.3 提取时间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时间分别为0.5、1.0、1.5、2.0、2.5 h,所得番茄红素提取率结果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番茄红素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先迅速升高,提取时间超过1.0 h后升高速度较慢,提取时间为2.0 h时的提取率是提取时间为2.5 h时提取率的99.3%,说明2.0 h时番茄红素的提取已基本完成。
2.3.4 提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提取温度由25 ℃升高到35 ℃,番茄红素的提取率略有升高,提取温度进一步升高,番茄红素提取率逐渐降低,表明番茄红素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容易分解,从而造成提取率降低。
2.4 正交试验结果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均对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有一定影响,选取这4个因素及其对应的3个较优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中对番茄红素提取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溶剂,其次是提取温度,再次是料液比,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
最佳工艺组合为A1B2C3D2,即氯仿作提取溶剂、料液比1∶7、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35 ℃。
由于提取时间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很小,提取时间为2.0 h或2.5 h时提取率相差不大,从简化操作、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提取时间选择2.0 h,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0.483%,高于其他正交试验组合的结果。
考虑到氯仿与丙酮—石油醚作提取溶剂提取率相差不大,且氯仿有毒,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建议采用丙酮—石油醚作提取溶剂。
2.5 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结果
2.5.1 精密度试验结果 分别取番茄红素提取液和苏丹Ⅰ标准溶液各2份,测定其在502 nm处的吸光度,用于表征番茄红素的含量,重复5次,进行精密度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使用本测定方法精密度较高,RSD均小于1.60%。
2.5.2 重复性试验结果 取5份番茄红素提取液,分别测定各提取液吸光度A502 nm,计算番茄红素提取率,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采用优化的方法提取番茄红素,重复性较好,平均提取率为0.782%,RSD为2.22%。
2.5.3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准确称取已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提取液,进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5,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6.43%,RSD为3.57%,方法准确度较好。
2.6 番茄红素稳定性试验结果
将番茄红素提取液用石油醚定容后加盖,在自然光条件下放置0、1、2、4、6 h,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结果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提取液中番茄红素的吸光度在6 h内随测定时间延长而升高,可能是由于石油醚溶液挥发而导致提取液浓度增大。
但2 h内吸光度变化较小,比0 h仅增加了0.02倍。
因此在试验过程中提取液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应在2 h内完成。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以金丹Ⅰ为原料采用热浸提法提取番茄红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因素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进行探讨,优化提取条件。
并建立简化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氯仿作提取溶剂、料液比1∶7、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35 ℃,番茄红素提取率为0.483%。
考虑到氯仿有毒,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以丙酮—石油醚作提取溶剂。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适合农业种植中心使用。
此外,在提取条件相同时,番茄红素的提取率还与番茄原料的成熟度有关,番茄果实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提取率越高[7]。
因此,为了提高番茄红素提取率,应尽量采用成熟度高的番茄果实作原料。
参考文献:
[1] 曲瑞芳,梁 燕,巩振辉,等.番茄不同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3):121-123.
[2] 侯纯明,何 美.番茄红素测定方法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6,20(4):248-250.
[3] GB/T 14215-93番茄酱罐头[S].
[4] 张连富,丁霄霖.番茄红素简便测定方法的建立[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3):51-55.
[5] 沈莲清,许明峰,王向阳.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8):190-192.
[6] 俞 健,虢国成,何新益. 番茄下脚料番茄红素的提取[J]. 食品与机械,2008,24(1):72-74.
一、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1、主要从事各种金属配件的车削加工,拥有数控车床14台,普车10台,目前共有员工32名,班长为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设立3个小组,设立一名班组安全员。
2、加工一班能够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班长与车间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班长与每一名员工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附图表1),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双责,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
3、加工一班实行安全互保制度,互保对象明确,并有书面确认记录(附图表2)。班组成员在生产中会自觉遵守,做好、做到四个互相,对互保、联保对子实行同奖同罚;
(1)、互相提醒:发现对方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中要呼唤应答。
(2)、互相照顾:工作中要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3)、互相监督:工作中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有关制度。
(4)、互相保证:保证对方安全生产(施工)作业,不发生人身事故。
4、加工一班建立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奖惩机制。班组对于提醒、罚款的后,仍然没有做好的员工,严格考核,在季度评分时扣分处罚。如班组员工苟腾飞同志,三季度时,三次发生在设备运转时未佩戴防护眼镜,扣出三季度绩效分3分。并连带互保人叶震同志罚款。
二、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
制度既是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统一行动的准绳。进一步细化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1、加工一班每天召开班前会,每天讲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回顾前一天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整改措施。班前会每天有记录。实行班组长跟班制度,并建有值班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更正。
2、班组针对每个岗位,建立《标准流程》,划定区域、指定负责人)。
3、企业对于危险性大的,临时外来施工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书面申请,审批后方可进行,并有专人监督。
4、班组建有安全管理台账、标准)。
5、班组每个岗位悬挂目视化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点检。
三、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加工一班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加工一班要求每位员工主观上重视,行动上支持。每位员工都参加了安全的培训,了解现场安全管理作用和与目的,将现场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效结合统一了思想,实现班组现场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四不伤害”:自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监督别人不被伤害。
1、班组实现安全警示标准化。作业区、设备、设施上危害告知和安全警示标志、标识醒目、齐全、整洁、规范统一,。
2、实现作业环境标准化。设备清洁完好,无跑、冒、
滴、漏;作业环境文明整洁,无垃圾、无油渣、无杂物,物料工具堆放整齐,安全通道畅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上墙。
3、实现劳动防护标准化。上岗前应按规定穿戴好符合国家标准、统一规范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实现生产作业标准化。每个岗位制定有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一步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每个员工应熟练掌握生产工序内每项操作,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无冒险蛮干,无违规操作,无违章指挥等现象,杜绝疲劳作业。
5、特种工种持证上岗率达100%,32名员工,有23人持有天车操作证,绝对不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
6、严格落实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坚持“一班三检”(班前、班中、班后)和班前危险预知制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处理。班前会结合当天工作任务,做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交待注意事项;班后会总结讲评当班工作和安全情况并做好记录。(5分)
7、加工一班定期每周一次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整改情况应记入档案,无能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我镇曾是烤烟种植大乡镇,XX年底乡镇撤并,我镇划出了4500亩的烤烟种植面积,去年全镇烤烟种植面积为2507亩,但烤烟生产在我镇特别是红路、邓子、岩脚三个烤烟种植村,烤烟产业仍然是其他产业无法代替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好区政府下达我镇3000亩择优布局任务,强化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三个烤烟种植村挂钩领导、烟站站长、国土所、农科站、财政所负责人和三个种烟村的支书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
二、激励措施
人多地少是制约我镇烤烟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创新烤烟生产组织方式,提高户均种植规模,积极支持土地流转,鼓励烤烟生产向种植专业户和种植大户发展,促进连片种植和确保择优布局工作顺利开展,我镇出台了四项激励措施:一是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政府安排XX元工作经费用了我镇择优布局工作;二是对择优布局规划的地块,合同签订后按每亩补助1元钱给村组作出工作经费和奖励;三是对50亩以上的连片,签订合同后按每亩1元钱奖给村上作工作经费;四是连片地块内通过土地流转,以户为单位,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包含50亩)按每亩100元奖给种植户,鼓励烤烟生产向大户、种烟能手发展。
三、择优布局情况
1 种植基地选择与品种选择
基地选择:为了增加绿色环保番茄的生产量, 首先应该选择含有丰富有机质、土壤肥沃的种植基地。同时, 还应该确保种植基地具有较强的保水和保肥的能力, 透气性较强, 灌排水方便。
品种选择:尽量选择高产、优质, 并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番茄品种。
2 播种育苗
在播种育苗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堆制床土。一般情况下, 应该在种植番茄头年的6月份, 取出本田土的30%—40%, 并在这部分土壤中根据50kg营养土掺杂0.5kg的磷酸钙和0.25kg的硫酸钾, 然后再将这些土壤弄成堆, 使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 让其发酵。
种子处理:在番茄种植之前需要使用温汤泡种, 其温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50~55℃。泡种的时间应该保持在20—30min, 然后再使用捞布吸干种子上的水, 最后进行播种。
播种方法:应该在充满阳光的温室中, 铺设地热线, 并添加小拱棚;再采用塑料育苗盘或者在自制木箱内培育原苗;再向育苗盘中添加5—10cm厚的床土, 将床头整平压实, 浇灌一定量的水;待播种之后覆盖上一锄厚的细筛筛好的床土。同时, 再将育苗盘放在25~28℃。
3 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待番茄播种之后, 应该将苗床的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温度也不应该低于20℃。当番茄种子出苗之后便及时揭开覆盖的地膜, 白天将小拱棚放风降温, 让种苗生产环境的温度维持在22-25℃。在番茄生长过程中, 当番茄种苗缓苗之后再适当降温, 以防止番茄种苗徒长;当番茄种苗展开4片真叶之后, 便需要让番茄种苗生长环境的温度高于8℃。
光照管理:应该将番茄的育苗盘安放在温室内阳光非常充足的地方, 并且应该经常清扫透明覆盖物上的杂物, 有效提高覆盖物的透光率。
水分管理:在番茄种苗期间, 应该尽量做到保持田间不旱不浇的状态, 坚持以控水为主;在天气寒冷的季节, 如果幼苗出现缺水的现象, 可以在中午使用水壶喷洒水, 但严禁浇灌大水[1]。
4 定植
在番茄种苗需要定植时, 首先应该采取整地和施肥的措施。在整地的过程中, 主要是将土地进行左右翻耕, 并且每亩土地施加8000kg的农家肥料和20kg的硫酸钾。
作畦:一般在种植番茄的过程中采用平畦或高畦。当种植番茄的光照充足时, 为了尽量提高地温, 便可以采用高畦。通常在作畦的过程中, 先做成高15cm, 底宽1.2m, 畦面宽0.9的小高畦, 然后再在高畦的中部开挖15cm宽、8cm深的小沟。同时, 在畦面铺设地膜, 再定植双行番茄。
定植密度:在番茄种植过程中, 定植的密度应该根据番茄的品种特性、整枝方式、栽培技术等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同时, 在光照充足的温室中种植时, 其番茄栽培的密度应该较小, 并且有效防止番茄植株出现相互遮阴的效果, 以避免番茄植株出现不利于通风和透光, 而发生徒长的现象[2]。
5 田间管理
在番茄结果前期的湿度管理:在番茄植株定植之后, 到第一颗番茄果实长大的期间, 其主要应该防止出现冻苗的现象, 尽量保护植株生长。如果种植番茄的大棚内温室定植的温度较低时, 其浇灌的水量应该较小, 并且在定植之后的3—5天之内不采取放风的措施, 以促进番茄植株更快缓苗。一般在番茄田间管理过程中, 其植株种植的白天温度应该保持在30℃, 夜间保持在17~15℃。待番茄植株缓苗之后, 应该将温室内白天的温度保持在25℃, 夜间保持在13—15℃。
植株调整:为了更好的改善番茄植株生长的通风透光条件, 尽量减少番茄植株的占地面积, 有效提高番茄植株的生产产量和质量, 还应该对番茄的植株进行搭架。一般将架形搭成人字架, 并且还应该在所搭架上绑上相应的藤蔓。这样有利于番茄植株将枝叶固定在番茄架子上。当生长的番茄果实数量达到预想时, 便需要在番茄植株果实生长的上方留下两片叶子, 然后再将其掐尖。
保花坐果措施:应该将每株番茄植株留3—4个果穗, 每个果穗留下4—5个果实, 其余的应该全部摘除。同时, 还应该在番茄植株最上面的果穗上留下2片叶子后摘除顶尖, 但需要注意应该在番茄植株顶部的叶片生长到充分展开之后再摘除番茄植株的顶尖[3]。
后期管理:当番茄的果实由青转白的过程中, 应该每隔5——6天浇一次水。同时, 应该让番茄生长的温室棚内的温度不能够超过35℃。合理增加番茄植株生长环境的通风量, 但是棚内的通风面积不能够低于整个棚内面积的20%。如果当外界温度不低于15℃时, 便可以采取昼夜通风的措施。
6 病虫害防治
6.1 番茄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
在番茄种植过程中, 一般苗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焠倒病、立枯病、早疫病和蚜虫;在番茄田间发生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和早疫病、青枯病等。
6.2 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在番茄种植过程中, 对病虫害防治主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并且绿色环保番茄生产过程中, 还应该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6.2.1 农业防治措施
为了更好的达到农业防治番茄病虫害的目的, 首先应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番茄品种;在番茄栽培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培养适龄壮苗, 有效提升番茄植株的抗逆性;控制好番茄种植环境的温度和空气湿度, 尽量控制好番茄生长土地中的肥水, 确保番茄生长过程中保持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根据番茄生长的具体情况, 合理调节番茄生长过程中的温度, 尽量避免番茄植株受低温和高温的影响。针对深沟高畦的种植地, 应该尽量防止出现积水的现象, 确保番茄种植地的清洁, 以促进番茄植株更好的生长发育, 避免番茄植株和果实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在种植番茄的田间采取轮作制度, 以3年为一个期限与非茄料生长作物进行轮流耕作。对于有条件的种植地区, 可以实行水旱轮作和夏季灌排水闷棚。
6.2.2 科学施肥
应该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 测试土壤中肥料的含量, 适当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 从而防止番茄的土壤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
6.3 物理防治
在种植番茄田间的大型设施处安排防虫网进行封闭。其中, 一般在夏季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 对番茄植株进行避雨、遮阳和防虫栽培, 最大限度减少番茄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现象。为了避免番茄种植中出现蚜虫, 可以在地面铺设银灰膜或者条膜进行覆盖, 或者将银灰色的膜剪成10cm—15cm宽的膜条再将其绑在番茄植株种植的骨架上;为了避免番茄种植出现阻虫, 可以在种植番茄的温室和大棚的通风口使用30—40筛目尼龙纱网进行密封, 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等病虫进入。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 还可以在番茄植株的上部吊挂黄板, 让其高出番茄植株顶部的20cm—50cm, 每亩番茄地挂出黄板30块。一旦当黄枯板沾满病虫体时, 便需要及时更换, 或者在除去虫体的时候再涂上一层10号机油。
6.4 生物防治
这里提及的生物防治, 主要是根据番茄生长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的病虫害, 利用其天敌进行防治。
6.5 化学防治
在绿色环保番茄生产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一些满足NY/T393-2013的相关规定的农药防治番茄种植中的病虫害, 如春雷霉素液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能够有效防治叶霉病和早疫病。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 种植绿色蔬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 本文笔者就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生产技术,绿色环保,番茄
参考文献
[1]魏国平, 唐于银, 张晓青.苏北地区设施番茄春提早无公害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 (5) :176-178.
[2]魏青.加工番茄滴灌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科技;2013 (11) :63-64.
【番茄生产线个人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番茄太阳11-04
番茄煮牛肉01-01
番茄太阳教学实录07-02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07-28
学做番茄炒蛋02-06
保健食品的新贵——番茄05-29
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01-01
番茄小学生作文400字06-08
番茄炒鸡蛋小学生作文11-06
三年级周记:学做番茄炒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