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工作规范(共8篇)
编辑部工作规范是编辑部内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编辑工作提高质量,有效运转的基础。因此特制订如下规范请大家遵照执行。
一、对编辑人员素养的要求
1·1政治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熟悉党和政府对水环境治理和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条例。对作者一视同仁,秉公无私;对工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得玩忽职守;对部门成员谦虚谨慎,团结合作。
1·2有一定的编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要求有计划地阅读书刊,对重要课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基本著作,不断提高编辑业务把关和识别能力。
1·3部门例会时,成员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建言献策。
1·4部门任务需按时按质完成,不得拖延、敷衍。
二、选题的原则
2·1认真研究历年院刊内容,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保正院刊高质量。
2·2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述要准确无误;涉外关系问题,不应存在贬低其他国家及把自已的政治观点强加于人、国名写错等问题;确保无剽窃他人成果、抄袭别人著作等情况。
2·3院刊各个模块分派各干事完成,交予副部审核,无误后由副部交予部长确认通过。2·4卷首语与团委絮语部分部门干事每人完成一篇规定日期前交予副部选择修改。
三、征稿的原则
3·1每学期期中向学院征稿,并一周内收回每班规定数量稿件;部门内部人员不得投稿,如最后审核通过稿件不满足要求,则部门内部补完,需匿名。
3·2征稿内容形式不限,主题需健康向上,不得出现违背法律法规,反党反国言论,不得出现淫秽色情内容。
3·3收录的稿件需及时向作者告知并发放稿费。
四、审稿的原则
4·1部门成员统一审稿,每篇稿子部门成员都必须仔细阅读后打分表决是否通过本次审核。
4·2审稿要全身心投入,确认稿子是否原创,摘抄有无著明出处,是否抄袭等。
4·3分为初审、二审、三审,三审合格稿件交予各干事进行纠错修改,并在规定时间交予副部审核。
图书是承载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工具, 尤其科技类图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对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起着科学技术的传承、推广作用。科技类图书也是图书出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图书编辑, 多年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 接触过不少科技类的图书。深感要做好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保证图书质量, 必须掌握科技类图书的编辑规范。科技类图书的编辑规范有很多, 笔者仅结合日常具体工作, 就科技图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探讨科技类图书的编辑规范。
1 数字用法规范
数字的使用在科技类图书中非常普遍, 能否正确使用数字是衡量图书编排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评价图书编排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995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对数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 在平时的工作中, 遇有数字用法应参照《规定》,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具体如何使用, 《规定》里找不到依据, 如曾在书稿中见到这样的表述: (1)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就已经开始了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工作。 (2) 当盾构切口靠近盾构工作井围护壁约两、三米时……
这时就应当参照《编辑校对实用手册》, 对广大编校人员来说, 《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一本既权威而又实用的工具书。它根据《规定》的精神, 对数字的用法作了补充和细化:“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或约数, 必须使用汉字, 连用的2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因此 (1) 中“二、三十年代”之间的顿号是多余的、不合规范的, 应当删去, 规范的表示应为“二三十年代”。同样地, (2) 中的“两、三米”应表示为“两三米”。
对年份的使用规定, 可以通过下面的这个例子来说明:“太平洋第一条海底电缆是〇二年由英国铺设的, 〇五年美国在太平洋也铺设了海底电缆。”
对年份的使用要求说得很清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由此可见, 上例中的“〇二年”和“〇五年”都是不规范用法, 一是因为没使用阿拉伯数字;二是表达不完整, 正确的表示应将“〇二年”改成“1902年”, “〇五年”改成“1905年”, 这样才是规范的用法, 才不会让读者误以为是其他的年代。
2 计量单位规范
早在20世纪80年代, 国家就颁布了《中华人名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以法令形式对计量单位作了规定, 结束了几种单位制 (米制、市制、英美制、国际单位制) 同时并用的混乱局面, 以便使人人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计量单位。
在书稿中常常见到“公尺”“公分”“公厘”等“公字号”单位的用法, 这些都是已经淘汰的、非法定计量单位, 是不规范用法。正确的用法是:用“米”代替“公尺”, 因为一公尺等于一米, 在书稿编加工辑过程中, 遇到“公尺”直接改成“米”即可。同样地, “公分”改作“厘米”, “公厘”改作“毫米”。对于“公字号”单位, 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 其他的如公升、公吨、公方等都应停止使用。但“公斤”和“公里”一般也不用于教材中, 如果在教材中遇到需要用“公斤”和“公里”的情况, 则分别改用法定单位“千克 (kg) ”和“千米 (km) ”。
在编辑翻译书稿时, 有时为了尊重原著而确需使用英美制单位的, 则采用括注的形式, 比如20英寸 (50厘米) 。
单位名称不完整也是不规范的, 应加以避免。如: (1) 在泥浆槽里预备足够施工所需的浆液, 第一次造浆量为900立方。 (2) 将北外立面的露天门厅的部分找平, 三层就多出来近500平米, 再将西门门厅的挑空层分割, 又多出近100平方的面积。
上面 (1) 中“900立方”应完整表述为“900立方米”; (2) 中“500平米”和“100平方”都是不规范用法, 应分别表述为“50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
书稿中常需要用两个数字来表示一定的范围。如: (1) 大西洋深4000~5000米的海底广泛分布着锰结核, 总储量约1万亿吨, 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 (2)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冬寒夏热, 四季分明。冬季结冰, 冰厚20~25cm。
前一例中“4000~5000米”想要表达的是4000米到5000米的范围, 4000后面若不加单位名称则不科学规范, 读者不知道会不会是厘米或者分米什么的, 因此应该规范地表示为“4000米~5000米”。同样第二例中“20~25cm”应表示为“20cm~25cm”。
上面两例均出自一本有关海洋知识的科普书稿, 同一本书稿中既用到单位“米”, 又用到单位“cm”, 这就违背了“同一本书中计量单位需统一, 要么全用汉字表示, 要么全用字母表示”的规定。那么上面两例据此统一即可。
在书稿中用数字表示一定的范围, 除了上面的例子, 还有这种情况:“有脑动脉硬化的人, 不一定都中风, 只有当动脉管径狭窄到80~90%以上时, 才会引起脑缺血中风。”
“80~90%”是不规范的用法, 容易产生歧义, 这里的百分号前后数字都要加上, 表示为“80%~90%”。
前后符号均不能省的还有表示温度的“℃”这个符号, 如:“黑潮是北太平洋的一支西边界流, 它较邻近的黄海高7~10℃, 冬季更可高于20℃。”其中“7~10℃”也是不规范用法, 应表示为“7℃~10℃”。
用数字表示范围, 人们都知道是前小后大的顺序,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会忽略这个细节。如:“盐水温度为-25℃~-30℃;蒸发温度为-33℃~-38℃。”如果数字前面没有负号, 这样的顺序没有问题, 但这里数字前面均有负号, 显然前后大小的顺序颠倒了, 应改为“盐水温度为-30℃~-25℃;蒸发温度为-38℃~-33℃。”
3 语言文字规范
“语言文字工作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基础事业,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政策性, 必须高度集中统一, 不能各行其是。”稿件的文字加工是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基本功之一, 每一个编辑都应树立规范化意识, 作好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工作。
3.1 掌握新旧概念和词语
规范图书的语言文字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一些旧的概念和词语也在不断更新。编辑工作要与时俱进, 了解这些概念和词语的更迭, 在书稿中正确使用。
曾经在一本科普书稿中见到这样的描述:“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它们分别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其实“太阳系九大行星”是以前流行的一种的说法, 2006年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的第五号决议中, 已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 因此现在应当说“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有一本养生书稿中这样说道:“维他命和必需的矿质元素为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
“维他命”是维生素的旧称, 现在已不再使用“维他命”这个说法, 而用“维生素”。
类似的, 还有以前说的“格林威治”, 现在应为“格林尼治”等等。
上面说的是一些新旧词语和概念的误用。还有一种现象是概念混用, 如:“心肌梗塞的严重性取决于被阻塞的冠状动脉大小和是否是主要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是医学上的规范用语, 血管才能用梗塞 (如冠状动脉前降枝血管梗塞引起心肌梗死) , 但平时不少人把“梗塞”“梗死”混为一谈, 常用“心肌梗塞”来表示“心肌梗死”, 这是应当加以避免的。因此这句话中的“心肌梗塞”应改为“心肌梗死”。
3.2 人名和地名的统一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 翻译书稿日渐增多, 特别是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稿多为翻译书稿, 对于翻译书稿中的人名、地名, 《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人名、地名译法要加以统一规范。”
人名应采用国内通用的译法, 可参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译名手册》或《新英汉词典》后面所附外国人名译照表;无通用译法者, 可按“名从主人”的原则译出。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Bentham, 如果是指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那么只能译作“边沁”, 而不能译作“本瑟姆”。
翻译书稿中的地名可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世界地图集》, 并参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如果在书稿中遇到地名不仔细查核, 就会把“威斯康星州”错成“威斯康辛州”, “俄克拉何马州”错成“俄克拉荷马州”, “密歇根州”错成“密西根州”等等。
3.3 名词术语的统一
针对翻译书稿, 除了人名、地名的统一外, 名词术语的统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从事过翻译书稿编辑工作的编辑都知道, 统一名词术语是一项最考验编辑的责任心和耐力的工作。记得曾经编的第一本翻译书稿是一套精品教材译丛中的一本。它主要介绍了美国中学的社会科学教学。书稿中涉及很多名词术语, 也许是由于书稿由几位译者合作翻译的缘故, 同一个名词术语被译得五花八门, 如单单一个sample unit plan就被译成“单元教学计划范例”“课堂案例”“教学案例”“案例分析”“教学计划范例”以及“课堂教学范例”等多种。身为编辑, 面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沉下心来, 一处一处地核对原著, 仔细查找修改, 保证通篇书稿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
4 结语
科技类图书的编辑规范还包括篇章体例、图表、标点、引文等等规范,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 只有平时加强学习, 加强规范意识,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把握好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才能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图书。
参考文献
[1]李延沛.编辑出版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2]广东省教育厅教材编审室.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手册[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
[3]黎洪波.编辑校对实用手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图书出版管理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5]邵益文, 周蔚华.普通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版面阅读中的注意品质指的是受众心理活动中对一定编辑符号、稿件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受众进入“阅览室”的大门。只有进入大门,受众才能接触刊物,才能产生阅读行为。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受众展开报纸后,通常会对版面整体扫视一番,此时尚处于无意注意阶段,如果某一版面符号给受众视觉以特殊刺激,视觉会在此停留,此时倘或标题所揭示的合乎受众的口味,受众便进入阅读,这时无意注意就转化为有意注意了。假如受众怀有特定的兴趣,有意注意版面上的某一稿件,但由于版面符号的结构混乱,受众寻不到或阅读时由于中断兴趣,转移目标,浏览版面上的其余部分。如此,有意注意丧失,变成无意注意。版面符号及结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一种讯号手段,吸引受众的无意注意,保持受众的有意注意。注意与版面编辑关系密切,版面编辑的追求之一,就是引起受众注意,进而进入阅读过程,从而实现版面编辑的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注意对版面编辑的规范。
一、注意的吸引力
版面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取决于版面符号的刺激强度,版面符号的刺激强度大,会引起受众更大的注意。从版面整个构成看,强化视觉中心比无中心或视觉中心不强烈的版面更抢眼。就标题而言,长题比短题、彩色较深比彩色较淡的视觉刺激强。图片、套色、装饰等强化性编辑符号的运用,正由于刺激强度大,成为视觉追寻的目标。重要稿件以强刺激符号来处理,原因正在此。刚上市不久的《南国都市报》已有走俏的势头,头版采用了大标题、大图片以及导读栏目的设计,能吸引受众的眼眸,刺激受众的阅读欲望。
但是,符号的刺激强度是相对的,强弱只是在比较中产生。版面符号并不强求绝对刺激强度,只要在比较中符号的相对强度足以表现稿件特质和编辑意图即可,一味地大图片、大标题、大字号往往是令人讨厌的。当今视觉文化的日益兴盛和繁荣,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也在滋生。以报纸版面为例,报纸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是影响报纸视觉效果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张报纸是否可读、是否易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眼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而时下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是版面形式多且杂,版面色彩重而乱,在色彩使用上不加节制,这些看似“抢眼”的做法实际上影响了版面秩序,违背了人的正常视觉心理,增加了受众的不和谐感。
符号对比如黑白颜色对比、标题厚薄对比,也是引起视觉注意的一种手段,对比愈明显,则愈易引人注意,如通常来说,字号越小在版面越容易被忽略。但是如果版面上所有内文字号都比较大,而独有一则内文的字号特小,那么这字号小的则反而使它从众多符号的对比背景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会很惹眼,鸡处鹤群同样也能抓视线。
从版面的局部来看,视觉中心的营造和强化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视觉中心即具有突出特征,能够左右受众对报纸版面认识的核心元素。不论何种编排方式的版面,通常会有一个编辑符号或符号集群,刺激强度最大而成为受众最先注目的视觉冲击中心。有了视觉中心,版面各个部分的特征就能轻而易举呈现出来,既能吸引受众注意,又能体现编辑意图,同时又可以协调版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少报纸的新闻版,有时只重点处理一篇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稿件,将其配以大幅照片,加框,其余小稿单独组栏,占用较小版面,这种主次分明的版面具有明确的中心指向性,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除依仗新闻自身“抢眼”外,版面设计者还往往采取改变字体,加大字号,竖排版,配图片,组合报道,添加线条、底纹、底色,选取不规则板块外形,留白等手法,让受众被版面上的一点所吸引。视觉中心并不一定固定在报纸的头条或报眼处。在传统版面上这中心多半固定在左上角,现代版式经常变动,可以在左上角,也可以在右上角,甚至可以在中部或下半版的某个区域。
二、注意的维持
受众对版面及稿件的注意有一定的持续过程,这就是注意的维持。怎样才能使受众的注意更为持久,首先取决于版面的内容。刺激强度的版面符号就像漂亮热情的导游小姐,它能轻易地把游客带到目的地,但目的地能否留得住游客,那就要看那里有没有东西可看了。在版面上可观赏的东西就是版面的信息内容了。也就是说,报纸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功能从根本上决定了报纸版面优化的方向。这就意味着报纸的版面上要以新闻报道的质与量取胜。离开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稿件内容,要想在一定时间里保持受众注意的稳定那是行不通的。所以无论版面形式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传播信息本身,受众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信息。自2004年以来,中国报业出现一系列跨地域的媒体大合作,诞生了包括《东方早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等报纸。这些报纸的版面设计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值得报界高度关注。这4张报纸在版面设计上,都显得沉稳、典雅,不事张扬,决不故弄玄虚,花头花脑,一扫前几年流行的“浓眉大眼”,它们更注重报纸的新闻内容。只有把新闻本体做好了,报纸才有生命力。这也是《参考消息》这样的报纸为什么版面设计得老土,受众却爱不释手的根本原因。
版面编辑还要遵循受众的视觉规律。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的视觉广度是5~9个字。但是,视读还与断句、停顿、回视以及其他内外的因素有关,以11~14个字来排一行的长度,从视读规律看是有利于发挥视读广度的作用的,这就是报刊每栏宽度的参考数字。如果离这个参数过长或过短就不利视读的断句、停顿、回视,使受众产生视觉混乱或疲劳,从而影响了注意的维持。研究还表明,受众对每段的字数容忍限度是10~15行,对报刊出版物,其限度为15~20行左右;每段文字数量相等的或相近的排在一起,亦不宜超过2~3段,否则会让受众产生无趣单调之感。
就版面而言,版面符号既不能单调,也不能混乱或过于复杂,单调符号所产生的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混乱或过于复杂的视觉干扰,受众寻不到或阅读时由于中断兴趣,转移目标,都会使受众的注意力分散,浏览版面上的其余部分。如此,有意注意丧失,变成无意注意阅读过程,又不得不重新启动。
三、注意范围的扩大
受众的注意范围大小决定着阅读速度和广度,只有注意范围的扩大,版面价值和阅读效果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受众的注意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受到编排手段,如版式及符号之间的联系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版式常常将一些内文竖向编排,这不但与受众横向阅读习惯相违背,同时视觉纵向注意范围远远小于横向注意范围,并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所以,现代版面多以横排文为主,竖排文几乎濒临绝迹。
形的组合按照版面设计的组合规律,如果两个视觉元素相似,或在空间中彼此接近,就容易被看作是同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对版面视觉元素进行组合的目的在于,为受众预先设置最佳的阅读板块和路径,尽量减轻受众阅读时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版面设计者常使用的方法是“模块式排版,相似性组合”,也就是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这样,受众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无须像不规则的穿插式那样,在读完一栏文字后还要搜寻下一栏,难以锁定视线,而且模块式编排能够产生一种简洁而规整的美感。
除了形的组合之外,色的组合同样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利用类似的组合规律,我们可以运用色彩做内容联系的手段,比如当文章、照片、图表等元素形成组合报道时,在其后用带色底纹形成一种背景色,表示这些元素是有关联的一组。彩色的运用不能毫无章法。如果一幅构图的所有色彩要成为相互关联的,它们就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组合起来。但是,我们也必须反对那种僵化的色彩和谐,因为版面上不能缺少重心和主色调,否则极易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
四、注意的转移
受众在阅读版面时,会及时地将注意力从一个注意对象移到另一个注意对象。注意移动与阅读习惯、符号刺激强度的层递及符号关联等编排手段有关。
阅读习惯,是人们在长期阅读行为中,基于轻便、易得、舒服而养成的一种视觉移动定式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我国大多数报纸版面,就是根据这种阅读习惯进行编排的,稿件据价值大小依次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区间顺序排列。这种编排方式的版面优点在于受众由于版面安排习惯,视觉运行轻车熟路,节省寻找时间。但由于价值大的稿件在版面上一般具有较强刺激的符号形式,这通常会导致版面左上重右下轻,失之均衡,而每日固定不变,版面流于呆板重复。现代报纸设计者已开始有意识地放弃或减弱传统位置观念在版面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巧妙运用版式平衡的规律,充分调动版面张力,平中求险,比如在重心即将失衡的临界点上追求均衡和平衡。传统编排,以位置为主,而且位置优劣与符号刺激强弱层递的顺序是一致的。现代编排以符号刺激为主,并且打破了位置优劣与符号刺激强弱层递的刻板一致,但位置优劣仍然存在,并起一定作用。
美国报纸的导读设计理论认为,好的报纸应当像一幅地图,受众能够轻易找到他需要阅读的新闻在什么位置。在厚报时代,受众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样逐个版面逐篇文章地阅读,而是在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他们的目光焦点总是先落在某一些内容上,所以这个时候导读最为重要。突出导读,力推“读点”,现在已成为版面编辑的重要策略,绝大多数报纸都在一版显要位置安排《新闻点睛》、《今日视窗》等导读性栏目。把关注度高的新闻予以强势突出,为受众的选择提供路标。《杭州都市快报》在右边“热线电话”下抽出一长条,顶天立地,一格提示各版重要内容,如同一级一级“新闻台阶”,吸引受众步入佳境。《武汉晨报》充分利用一版的有限空间,采取“头条纵深”的办法与内版相“链接”,受众的选择有了宽阔的景深。不少报纸干脆以图片做导读,一图一景,更加形象和具体,同时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注释:
①刘文峰:《编辑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吴飞:《新闻编辑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州学院校报)
一、选稿要求
1.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与党和政府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不得选用与中央宣传口径不一致、中伤我国、不利于祖国统一、攻击党、政府和国家领导人、违反民族宗教外交及其它政策,以及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和明显失实、泄密的稿件,选稿时要通读全文,绝对保证无上述内容。严格禁止出现政治性差错。2.转载新闻要紧扣网站名称和行业特点,体现网站特色,选用健康向上、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的环保行业稿件,不遗漏用户关心的重要新闻,不断充实网页内容。
3.拒绝发布虚假新闻。
4.坚决不发布对客户不利的新闻,包括攻击、诋毁客户的新闻。
5.同行业网络竞争对手的原创稿件不用;但可以就其新闻主题编辑整理类似稿件。
6.鼓励和提倡信息内容的再加工和处理,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拷贝,杜绝不良倾向。
7.摸准媒体更新规律,及时捕捉新闻,提倡“抢新闻”和适时发布,缩短与事件发生和信息源的时差。
8.对热点新闻注意从不同角度选稿,多方面报道,连续报道,深度分析,形成气候,但内容相同的只选一篇。
9.保证网站所有新闻页面的时效性,对各页面中过旧新闻及板块要及时进行更新。
10.发布前要对每一条新闻进行浏览,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避免知识性、文字性差错。
11.对于一些需要客户审核的新闻稿和专访,需经客户审核后才能发布。
12.发布的新闻应保证布局合理、美观,段落之间错落有序,重、次内容及小标题分明清晰。
13.当日发布的行业重要新闻,要设置其中的突出强调权限,以在首页重要位置突出显示。
14.尽量不要发布政治性强、负面、和社会性质较强的新闻。
二、标题规范
1.新闻标题应依倾向于行业进行编辑,使之合理、概括、新奇、引人注意。
2.标题句型完整,主谓宾齐全,行文通顺,言之有物,简要点明事实,避免出现同样词语,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仔细判断文章含义,避免因题目理解问题造成法律纠纷和政治错误。
3.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
4.所有新闻标题长短基本一致,不能折行,不能过长或过短。
5.标题严禁出现错别字。
6.标题涉及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敏感人物等)时,其职务要标注准确,可以参考以前发过的新华社文章。
7.标题中的中国地名应避免使用简称,如蓉、豫等;市、县地名应考虑网友是否知晓,前面加上省或自治区的名称,避免采用不为人知的地名、人名。涉及国家名尽量写名,约定俗成的可用简称,比如美、英、俄;容易混淆的不可用简称,如巴(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阿(阿富汗、阿根廷)等。
8.非新闻事实类文章可在标题中注明类型,如评论、观点、报告、分析等,在类型后加冒号。
9.标题中不得出现非标准式缩写和港台式写法。例如:“星加坡”(港台称法)统一写成为“新加坡”,“纽西兰”写成为“新西兰”,“单车”改成“自行车”等。
10.有图片的新闻在标题后注明“图”。
11.重点媒体的文章,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媒体出处,如欲表明文章权威、敏感或有争议性等,可以在标题前标注媒体名称。
12.标题中提及的人名如果不为网友所熟知,应在不折行的条件下注明职务
或头衔。
13.如标题链接为专题,则应标注“专题”二字。
14.标题中尽可能不使用英文。
15.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标题为两三个并列的短句,中间用半角空格较好,一般不用逗号、顿号。
三、新闻来源
1.转载新闻一定要注明信息来源(即便是网友原创也要注明),保证不牵扯版权问题。
2.尽量注明原出处,找不到原出处,则以最后出处为信息源。
3.转载文章时不得遗漏作者姓名。
4.台湾报纸或通讯社改为“台湾消息”、“台北消息”或“台湾媒体报道”。
四、新闻正文 1.所有正文应没有错别字和英文的错误拼写,无明显汉字标点符号错误。
2.文中或署名不应出现“本报”“本网”或其他媒体字样,应删去;文中出现的繁体字一律改成简体,标点用横排符号,文尾“完”字删去。3.文章开头“本报讯”、“本报某日电”后和正文、记者删除。每行段首缩进两个字节(中文全角状态下)。
4.正文文章如果出现作者署名,必须予以保留。作者名字可以放在文章的末尾(最后一段句号后)。
5.提倡缩编、精编,从报纸转成网络文稿,常常形成完全或基本雷同的两段文字,应删去雷同部分。
6.文中“今天”、“昨天”应改成具体日期。
7.正文中不要出现同一文章拷贝两遍、分段不清,小标题和正文联在一起等问题。
8.文章中的小标题一定要单独一行,并加粗。
9.不得出现“中华民国”、“民国”,不得将台产说成国产。对于台湾的一些内容必须引用的,要加引号,如台湾“国防部”。
10.正文中的所有标点为中文标点,所有数字和英文一律采用半角,如123(全角)应改为123(半角)。
11、稿件中的汉字、标点符号变成“?”、“囗”或空格的,应据原稿改正。12.港澳台和国外报纸译名与大陆译法不同,应改成规范译名,译名中的“·”不得写成“.”。13.正文中不得出现英文单词间无空格。
14.杜绝错字、别字和自造字,注意平时积累,避免符号代替的情况:例如:“朱镕基” 用“朱(金加容旁)基”代替。
15.部分网站的文章每段末尾有乱码,注意去掉。16.如果原文出现明显错误或者解释不清的情况,可以注意适当加注解修正。
17.重点文章须加超链接,主要是专题,与事件直接相关的报道等。
18.处理重点文章或重要事件的后续报道时,文章中提到的以前报道过的事件要加超链接指向此前相关报道。
19.文章中原则上不要出现网址、E-mail地址,或其他网站的超链接。
20.所有原创稿件必须认真较对、审核,尤其是采访和聊天实录。
五、图片处理
1.除充分利用现成的图文稿件外,可将分别报道的图片新闻与文字新闻加以组合,以利网民阅读。
2.所选取图片一定要注意版权,使用与原文出处不同的图片要注明该图片出处。
3.图片选择的主要标准是:清晰、明亮、信息量大。
4.用压缩技术提高显示速度。
5保证图片不变形。
6.图形文件扩展名必须为“JPG”。
7.所有图片必须有图片说明,其中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8.图片说明中所有主要人物必须注明姓名和职位;严禁以单独一张图片(没有任何其它代码)为新闻最终页的表现形式。
10.图片要尽可能注明摄影者。
一、标题规范
1、标题应概括全文的最主要思想。
3、文章标题应该简洁明了,以不超过15个汉字为宜,最长不得超过20个汉字,两个英文字符算一个汉字。
4、由两部分组成的标题,中间可以用空格隔开。
二、内容规范
1、文章需要分段,每段开头空两个全角空格。段与段之间空一行。
2、文章的首段通常为介绍性文字,尾段为总结性文字,每篇文章须包含首段和尾段。
3、多个自然段,需要增加黑体的副标题。
4、文内标点符号为全角符号。
5、每天发布的内容最多不超过两篇,超过两篇,则顺延到下一天发布。
三、图片规范
1、所有上传的图片都应该加上ALT属性,并且ALT属性必须符合图片本身的内容。
2、每副图片下都应该配有适当的文字说明,并且文字说明中要包含页面关键词。
3、图片需要居中显示,图片下的说明也需要居中显示。
4、对于含有文本的文章来说,不要在文章开头就显示图片,在文章开头三百个汉字之后再增加图片。
5、图片文件扩展名必须为JPG格式。
6、正文中图片使用缩略图,点击后链接到大图,正文中图片的最大宽度为500像素,点击后的大图最大宽度为1280像素,
7、图片大小不超过200K字节。正文中缩略图大小单个文件不超过50K字节。
8、上传的图片统一放在同一个目录下,例如UPLOAD目录。
9、使用第三方图片要注明该图片出处。
四、标签规范
1、每篇文章有且仅有一个标签(Tag)。
2、标签为英文,不得使用中文字符。
3、每个标签均有一副此标签的LOGO图片,图片格式为GIF格式,图片名放在标签的备注中,通常为该标签的英文小写,图片统一放在logo目录下。
五、翻译规范
1、新闻类外文翻译,需在文章第一句注明媒体出处和超级链接地址,格式为“据某某媒体报道”,其中“报道”两字添加出处的超级链接地址。
2、教程类外文翻译,需在文章的结尾处以固定格式注明:英文原文(英文标题加原文链接地址),中文翻译(翻译人名称),中文译文(翻译后的名称和链接地址)。
六、新闻评论规范
1、需在文章首段引用原始新闻,首段结尾处在括号内注明时间和媒体出处,格式为(4月16日《南方都市报》)。
2、从第二段起开始对于该新闻的评论。
大致就是这样了,对于这个规范,大家看看有什么好补充的。。
本文自月光博客 [ www.williamlong.info/ ]
延伸阅读:
专访龙威廉:探秘月光博客如何成为IT名博
SEO案例分析:月光博客(williamlong.info)
一、方针原则
1、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
2、按照“三贴近”的原则,以网民需要为出发点,不遗漏用户关心的重要新闻,同时不断充实网页内容,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3、坚决杜绝政治性差错,尽力避免知识性、文字性差错。
4、鼓励和提倡信息内容的再加工和处理,避免简单重复和拷贝。
二、流程及要求
1、选稿
(1)新闻类稿件注意时效性、准确性和连续性。资讯信 1
息类稿件选稿范围可以更为宽泛,尽量多地选用可读性强,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稿件。甘肃新闻资讯稿件主要来源于新华网甘肃频道、中新社甘肃分社网站、每日甘肃网等网站。陇南新闻资讯稿件主要来源于陇南公众信息网和中国陇南网等市内网站。西和新闻资讯稿件主要来源于西和公众信息网等县内网站。
(2)新闻类稿件不遗漏重大新闻事件,资讯信息类稿件注意内容的健康、积极向上和信息量。尽量避免为单纯追求点击率而集中报道暴力、凶杀、色情类或哗众取宠的事件。
(3)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统一采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的稿件。省市县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按照省市县委、政府的统一口径报道,没有专门要求的,按照各级政府网站的稿件来发。
2、更新及编排
(1)新闻稿件的编排有科学的规律,应根据时效性、重要性和关联性的原则进行稿件编排。要充分重视首页各版块新闻的编排。新闻编排要努力参照新浪、腾讯、网易等网站的编排方式。
(2)编排标题时注意标题的长度,避免太长或太短的标题。标题长度尽量达到页面规定的长度,以保持页面整齐。避免为凑字数而在标题上添加无谓或多余的文字。
(3)更新的节奏要适合网民的阅读时间段和习惯(其中正常值班期间,省内新闻要在上午10点钟前完成首页更
新,然后根据当天新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调整)。
(4)新闻类稿件的更新要做到持续性。工作时间不遗漏重大、突发新闻。
3、标题制作
(1)标题力求简洁、醒目、准确、易懂且句型完整,尽量使用陈述句型和规范语句,重要位置标题不能折行。
(2)标题必须准确表达文章内容,不要出现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不得给人以模棱两可之感。仔细审读文章含义,避免因题目曲解内容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或政治性差错。
(3)文章中带图片的可在标题后加注“图”、“多图”、“组图”。
(4)标题涉及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敏感人物等)时,其称谓可以参考以前发过的新华社文章,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相关部门负责人。
(5)标题的颜色尽量按照网站要求进行搭配。西和新闻自采稿件添加兰色,不得擅自改动颜色以保证页面风格统一。
4、正文
(1)段落:段落起首空两个字,与传统媒体格式保持一致。段与段之间空一行,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易看。段落小标题加粗醒目显示。段落有误的要及时更正过来。
(2)电头及原作者:转载的新闻类稿件请在文章前加“……×月×日报道”规范电头。文章开头或末尾要注明作
者。本网站自己采写的新闻,电头注明“西和县洛峪镇人民政府网站×月×日讯”“西和县洛峪镇人民政府网站快讯”等。
(3)稿源:每篇稿件都要清晰注明文章最初来源,无法找到最初来源的,稿源以使用前最后一次转载的媒体为准。综合新闻或实在找不到稿源的,注明“本网综合。
(4)正文:正文中的汉字、标点符号变成“?”、“囗”或空格的,应据原稿改正。正文中避免出现错别字。国名翻译、标点符号要准确。原文中的繁体字要改为简体字。正文中的数字和英文一律采用半角,英文单词之间需留空格。正文中的网址、E-MAIL尽量作成活链接。正文中重要的人物、事件有链接的需加上链接。正文中的乱码需去除。
5、图片
(1)选取图片时要注意版权问题,使用其他网站图片要注明出处,图片有作者的一定要注明,有注明请勿转载的图片原则上不能转载。
(2)原新闻稿中带图片的,尽量连图片一起转载,以保持稿件的完整。
(3)首页、新闻中心首页图片均需处理成合适大小以保证网页整洁。首页小图容量不要超过3K。在降低图片大小的同时也要注意清晰度,同时要保证图片不变形。
(4)置于首页的图片上不能带其他网站的标志。
(5)在信息页里使用的图片宽度不能将信息页撑开。
每一张图片下都要有说明。图片说明需尽量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6)图片选择的主要标准是:优美、清晰、明亮、信息量大。不选择那些内容可能引起受众不快的图片,如血腥、暴力、色情的场面。不选择那些有政治问题或可能引发宗教问题的图片。
7、新闻采编及审稿
(1)本网站编辑人员写稿时要求用通稿的需用通稿。没有要求的尽量做到有独特视角、传递的信息量大,尽量多用相关材料和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若亮点很多则分成几条新闻来写。
(2)本网站工作人员拍摄的图片,必须加盖西和县洛峪镇人民政府网站字样,每一张图片下都需附说明。文章不能以单独一张图片结束。
(3)新闻稿有规定要送审的,应按要求送审。本网站工作人员所写新闻稿,需由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发布。
(4)不希望其他网站转载使用的图片或文字,应注明“严禁转载”或“严禁包括合作伙伴在内的任何媒体转载”字样。
西和县洛峪镇人民政府网站管理办公室
电视是声画相结合的艺术, 是视觉和听觉共同组成的符号系统, 而屏幕文字作为视觉与听觉的表现与记录, 是游离于视听符号系统间的特殊符号。而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对于屏幕文字恰到好处地运用不仅可以给电视节目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会观众带来可接受度更高的信息传递。
1 屏幕文字在电视节目中表现功能
根据屏幕文字的使用类型、表现形式、表现作用把屏幕文字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类:
说明类:说明类文字主要用来说明电视节目的要求和收看电视节目所达到的目的, 内容可多可少, 往往根据节目需要放在开篇部分或每个需要说明的地方。
介绍类:介绍类字幕主要用于介绍电视节目的名称、节目内容、情节时间、过程、地点等, 通常放在电视节目的开篇部分, 也有放在片中和结尾的。
转场类:转场类屏幕文字主要用于电视节目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提示类:提示类文字主要是提示节目中的重点内容、画面的重要部分, 这类文字一般内容不长, 但为了加强观众记忆力显示时间较长。
不同类型的屏幕文字对于电视节目的表现功能也是不同的, 下面针对四种屏幕文字类型具体分析它们在电视节目中的相关作用。
1.1 补充说明画面, 增强信息传播量
画面是电视节目传达信息的第一语言, 电视节目仅依靠画面是无法达到电视表现的要求, 观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度也会受到局限, 而文字的表意功能可以对画面进行补充说明, 将画面造型上和语言上无法表达的信息通过文字进行展现。在弥补第一语言表现弱点的同时增加信息传播量, 提高电视节目传播效果。
1.2 对电视节目的情节和内容进行介绍
屏幕文字的介绍可以让观众直接简单地了解电视情节和内容, 可以在电视开头和结尾处引导观众思路, 可以协助电视节目内容的深度展开和延伸, 可以给观众留下思索的时间和空间。
1.3 便于电视节目的场景转换和画面组接
早期的无声影片中大多以屏幕文字进行场景转换。在现在的电视节目中, 运用屏幕文字转换场景的例子也是有的, 无论是时间的流逝还是空间的转换上, 都可以用文字表述实现。
1.4 提示重点的作用
在电视节目中需要提示重点和引起注意的地方, 除了用大景别来增强视觉效果外, 往往还会采用文字与相应特技的结合来体现重点, 引起注意, 从而加强观众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2 在屏幕文字的编辑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2.1 字体选择适当
对于电视屏幕文字的字体运用要根据节目内容和观众视觉进行决定。我国的汉字字体繁多, 既有古代的各种书法字体, 又有现代的各种艺术字体, 而不同的字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也是有差异的。例如:行书行笔劲速、节奏轻快, 楷书笔画平直、丰满秀丽, 草书行云流水、笔画奔放。因此在对于字体的选择性上要考虑整体可观性和观众的视觉接受性。
2.2 文字的修饰作用
对于文字的大小、形状、阴影、亮度等都可以进行调整, 大小要求较为灵活,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过大则失去字体的灵气, 过小又显得太单薄。因此电视编辑中屏幕文字的修饰要以节目的定位为方向, 用适当的文字修饰加强屏幕文字的表达效果。
2.3 文字色彩选择
屏幕文字的色彩选择与运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选择色彩时一定要适当, 否则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文字的色彩三要素主要是红、绿、蓝, 在编辑过程中需要以三原色为基础调制其他颜色, 以达到屏幕文字的不同效果和作用。在制作过程中背景要使用清晰的画面, 这样才能提高文字的可辨认度, 但是屏幕文字没有和背景完美融合, 又会造成视觉冲突, 影响观众注意力。
2.4 避免错笔字、漏字、多字
电视的信息传播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因此要避免错笔字、漏字、多字情况的出现。广电局曾多次提出:“广播、电影、电视使用语言文字应做到规范, 对社会起积极示范作用。”
2.5 屏幕文字时间把握恰当
文字的出入时机、出入速度和停留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到字幕的整体效果, 对于屏幕文字的时间把握要结合观众的视觉感知进行制作, 避免出现过快观众无法仔细辨别的情况, 也不能出现过慢造成观众心理的厌烦。
2.6 字幕与节目整体格局相一致
屏幕文字与整体格局相一致, 这就要求屏幕文字在电视节目中要具有排版的科学性, 要避免由于文字特技的不恰当使用造成与节目画面的不和谐。对于电视节目文字的编辑要从节目本身的要求、长度、表现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合理安排, 以适应电视节目内容上和情节上的需要。
3 屏幕文字编辑遵循的要求
3.1 文字通俗简洁
电视文字稍纵即逝, 保留性差, 因此在文字编辑时不要面面俱到, 内容繁琐, 应该抓住中心内容, 表明主题。
3.2 文字用词规范科学
电视节目的画面具有流动性, 视觉刺激度短, 而屏幕文字相对固定, 视觉刺激时间长, 因此, 屏幕文字对于观众的影响度较高。由于电视节目对于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强, 在文字编辑时必须力求科学规范。文字的科学规范主要表现在屏幕文字的内容符合节目规范要求, 和画面内容相一致, 还要在用词上准确合理, 避免观众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3.3 屏幕文字直观醒目
屏幕文字的直观与醒目主要是指文字能够直观介绍内容、提示重点, 还要保证文字的实际效果, 即视觉重点、文字颜色、清晰度等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性效果和可读性效果。
4 结论
屏幕文字作为一种可见符号, 已经从单纯的可读性转变为更为丰富多彩和表形式多样的节目表现功能, 屏幕文字的编辑质量不仅影响电视节目的效果和信息传达, 还会影响观众对于信息的选择和接收。因此要全面认识屏幕文字编辑的规范性操作意义, 把屏幕文字, 电视画面, 电视声音完美融合, 才能使节目创作更加成功。
摘要:随着影视行业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 屏幕文字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视编辑中对于屏幕文字的要求不再只是文字的可读性功能, 而是屏幕文字对于电视节目的表现功能。
关键词:屏幕文字,电视画面,编辑,规范运用
参考文献
[1]范喆.屏幕文字在电视画面编辑中的规范性运用[J].编辑之友, 2012, 10:59-61, 66.
[2]许丹.屏幕文字在电视画面编辑中的规范性运用[J].新闻传播, 2014, 5:327.
[3]魏莹.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D].郑州大学, 2006.
[4]王甫.视觉传播基本元素与电视编辑创新[C]//中国认知传播学会、赣南师范学院,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认知传播学会、赣南师范学院, 2015:11.
英语为表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为表意文字,属于汉藏语系,两者无论是在书写形式还是语法表达上都差别较大。我们在英语图书的编辑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英文标点问题
中英文标点的形式和功能大体上类似,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在正式的出版物中,中文标点占一个汉字字符,英文标点则占半个汉字字符。
中文标点和英文标点的功能和用法大多相似,但也并非完全对等,如句号、逗号、引号等10种标点符号是中文和英文都有的,而且用法也基本相同,但同时也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中英文中存在差别的标点主要有:
(1)在书写上存在差异的,如句号、省略号、连接号等。
中文句号和英文句号的用法大致类似,可用于陈述句、间接疑问句和舒缓的命令句的末尾。在书写形式上,中文的句号除在科技文献应用“.”之外,大多使用“。”表示句子的结束。而英文中的句号则只有一种形式,即“.”。
(2)省略号。中文省略号的格式是上下居中的六个圆点 (……),而英文的省略号则为位置居下的三个连续的句点(...)。在中英文混排的出版物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将两者混淆。
(3)连接号和连字号。中文连接号的形式有三种,即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连接号,如在相关的数目之间,表示起止范围用浪纹线。而在英文中,“—”为破折号,起连接作用的标点只有连字符“-”,其主要功能主要是连接合成词、派生词,以及区分音节。在中英文混合排版的出版物中,英文的连字符也比较容易被误用。如“$ 5- $ 10”或“5-10 dollars”,但不要写成“5~10 dollars”。
(4)中文中的顿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在英文标点体系中没有对应的标点。在英文中,这些标点符号的功能用其他标点符号或显著字体代替。
英文中常用斜体字表示强调,其功能相当于中文的着重号。中文里的书名、刊名等要加书名号,而在英文中则一般用斜体字表示,没有专门的标点符号。中文的顿号用于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之间,表示分隔;而在英语里,句子内部并列的词语之间则用逗号分隔。
此外,中文中还存在竖排文稿的标点变体,这是中文特有的形式,竖排时,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下偏右,引号采用变体形式,双引号为“﹃”“﹄”,单引号为“﹁”“﹂”。
(5)撇号(’)是英文中特有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于表示:①英文中的所有格,表示“某人(或某物等)的”,如:the teacher’s office。而中文中的所有格是用文字而不是标点表示。②表示省略,如is not可以缩写为isn,t。
英文标点和中文标点一样,在书写时都是紧跟在文字后,但需要与其后的文字之间空一个字母位置。所不同的还有,中文标点除间隔号、分隔号之外,大都是占一个汉字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是占两个汉字的位置;而英文标点则比中文标点略小,相当于一个英文字母即半个汉字的位置。
在编辑加工英语教材、教辅和考试用书时,经常遇到对英文进行注释、解释、说明的句子或者段落,其中既有中文又有英文,应该使用哪种标点符号往往难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比较可行的判断方法是:该句或者段落是以哪种语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就按哪种语言的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即如果中文是叙述语言,中间引用英文词汇或者短语,则应使用中文标点,反之则使用英文标点。
标点符号虽小,其作用和规范不可小视,在图书出版尤其是涉及英语图书出版中,要考虑到两种语言的使用规范,进行合理运用。
英语首字母大写问题
英语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首字母大写。
(1)句子的第一个词、诗歌每一行的第一个词、作品的标题需要首字母大写。例如:
Something beautiful is vanished,
And we sigh for it in vain;
We behold it everywhere,
On the earth, and in the air,
But it never comes again!
(2)书信开头的称呼及末尾的套语需要首字母大写。例如,“Dear sir”“My dearest friend”“Yours sincerely”“Respectfully yours”等。
(3)人名、神的名称、某一动物的专名、人格化动物及事物的名称须首字母大写。例如,“Alexander the Great”“the Holy Ghost”“the Monkey”等。
(4)地名。如“Pearl Harbour”“Guangdong Province”“the North Pole”等。
(5)组织机构名称。如“the House of Lords”“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等。
(6)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如“the Cold War”“the Middle Ages”等。
(7)某些缩写词。如“V.I.P.”“B.C.”“A.D.”等。
转行问题
转行也是英语图书编辑中的常见问题。英语为字母拼写,排版时所占位置不像汉字那样整齐,遇到单词的字母较多一行排不下时,就需要在行末使用连字号(-),转到下一行接排。转行的问题看似简单,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不是随意地转行。比如单音节词、缩写词、人名就不能拆分移行等。
(1)复合词应尽量在词的组成部分的接合处拆分,如果本身就带连字符的复合词,则在连字符处拆分。如:news-paper,bed-room,leader-ship,up-to-date等。
(2)缩写词不可拆分,有些缩写词还必须与连用的数词排在同一行。如:U.N.,ISBN,221 B.C.等。
(3)转行时不能把单个字母留在行末或行首,因此有些双音节词的其中一个音节为单个字母时,则不能转行。如:alone,again,enough,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a,a,e都不能处于上一行的行末。
语法问题
除引进版图书之外,我国英语图书的作者大多为本土作者,因此也难免会犯一些英语表达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图书编辑对此要特别留意,例如名词单复数、句子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介词搭配、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等问题。此外,也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单词拼写错误以及英美拼写习惯的区别等。关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一般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同一种书中尽量采用其中一种,使全书前后一致。
小结
我国对中文出版物有一整套明确的编辑出版规范,但对于出版物中的英文,并没有制订专门的规范,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依据英语语法、权威的英语词典等来进行统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不同的语法书和词典中的用法并不尽相同,尤其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规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虽然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不算错误,但也要尽量在同一种书中使用统一的标准。不论中文还是英文的文字规范,都只有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点滴积累,方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作者单位系广东教育出版社)
【编辑部工作规范】推荐阅读:
编辑标准规范07-16
广播站编辑部工作总结10-22
如何做好编辑工作?11-20
编辑工作职责12-03
实习编辑工作总结05-27
编辑工作述职报告10-12
网络编辑工作计划11-21
网编编辑工作计划05-24
编辑职业个人工作总结05-27
新媒体编辑工作总结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