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性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性(共8篇)

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性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详细]

会计审计实务要尊重职业判断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审计人员习惯于逐句逐段地对照会计审计准则条文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其中,如果出现会计审计准则没有涉及的问题;或者,虽然有所涉及,但如果没有交代明确,会计审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详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心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问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心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根据国家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对职责范围内的会计业务事项(含财务会计报告)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所进行的理性选择、判断和认定。[详细]

汇丰控股被指打会计职业判断“擦边球”

近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因债券公允价值下跌被计入利润而导致业绩扭曲一事引起业内热议。有专家质疑汇丰控股存在会计操控的嫌疑,

而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爱群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会计职业判断而产生的“擦边球”。[详细]

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扩大了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 断的范围。为保证新企业会计 准则的经济作用.必须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当前我国会计判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判断结 果不理想,不能较好地提供 公允会计信息.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详细]

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扩大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范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因此,在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环境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详细]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观及微观研究的缺陷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主要在三个维度展开:(1)宏观维度,从制度层面探讨职业判断与会计管制(准则)的互动;(2)中观维度,运用组织理论分析企业层面群体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比如复杂系统效应;(3)微观维度,通过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个体职业判断的影响要素。[详细]

浅探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挑战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新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入手,分析、论证了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出了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相应措施。[详细]

试论公允价值运用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性 篇2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税务职业判断,概念,关系

一、引言

判断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 也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一个选择、决策并导致行动的过程, 是为不确定性的事项寻找结论的行为。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职业都存在职业判断, 对判断的运用是一个行业成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标志,会计职业和税务职业也不例外。

会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从会计成为一种职业以来, 判断就成为这个职业内的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技能。税收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相应地产生了履行税收职能的国家机构,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种专司税收行政职能的职业, 这个职业内的从业人员同样必须具备职业判断的技能或素质。

自从产生之日起, 无论作为两种经济管理活动还是作为两种职业,会计和税收就相依相伴、密不可分,会计提供的信息一直是计算和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 20 世纪中叶以来,会计活动和税收活动都日益法制化。 由于实际经济活动复杂多变, 又由于人的预见性有限, 导致法规不可能穷尽天下所有的经济活动, 从而会计法规和税收法规都充斥着大量的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 需要履行会计职能的人员和履行税务行政职能的人员不仅要恰当地做出本职业领域内的判断,还要理解并熟悉对方职业领域内的判断,这样才有利于消除歧见,建立融洽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2006 年2 月15 日我国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 自2007 年1 月1 日起逐步实施,后几经修改和完善,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原则导向,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运用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自1994 年以来,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的税收法规几经增删和修订,其中既有数量庞大的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的内容,也有大量的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致的内容。无论这些存在差异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内容,都大量涉及判断的运用。在我国当前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对于税收征纳双方相互理解、消除分歧、避免分歧、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拟以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来探讨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

自20 世纪40 年代初起, 会计职业判断日益引起世界会计职业界的关注, 我国会计界对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深入研究则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国内外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 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规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做出的判断性估计和选择。

观点二, 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 制度的基础上凭借其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对有关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方法的使用以及新的会计问题的处理等做出的甄选和决断。

观点三, 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及其他相关人员(例如注册会计师、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 根据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结合事件的性质、特点和经济实质等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认为, 以上观点都有合理之处和可取之处,但也有欠缺。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本文把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如下:会计职业判断是指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包括会计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管理层或治理层)在职业规则的框架内对会计交易和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做出的权衡、选择和决策行为。

(二)税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

和会计职业判断相比,人们对税务职业判断所开展的研究极其稀少,目前未见有关于税务职业判断的系统、深入、完整的研究,即使概念也是如此。结合本文所讨论的主题,并借鉴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本文提出以下概念:税务职业判断是指税务行政人员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涉税事项做出的权衡、选择和决策行为。

上述概念中,“税务行政人员”是做出税务职业判断行为的主体, 在我国是指各级税务机关中处理涉税事项的工作人员。

三、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

会计职业判断是由行为主体在会计领域做出的职业判断, 税务职业判断是由行为主体在税收领域做出的职业判断。 会计的目标和税收的目标不同, 这导致了会计领域和税收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进而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各有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会计和税收之间存在相依相伴、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各有自己的判断对象

关于会计的目标, 会计学界的观点不尽一致,比较主流的观点有“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融合观”。例如,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

而税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保证国家取得财政收入,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有助于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维护国家权益,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管理。会计的目标和税法的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各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对象。

例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的上述规定,企业对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由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层或治理层做出会计职业判断,以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却不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为出租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 个月的房屋、 建筑物属于上述“固定资产”的范围。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上述规定,税务人员不需要判断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确定的公允价值的数值是否恰当、准确,也就是说,税务行政人员做出的税务职业判断不包括此项内容。 在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对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而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税务行政人员直接全额作纳税调整即可。

关于税务职业判断的判断对象,主要是因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税务行政机关和税务行政人员某些特定的权力而产生。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此处的“合理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对于上述规定中的 “独立交易原则”“合理方法” 的类型和选择都需要税务行政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确定或选择。 这些税务职业判断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赋予税务行政机关和税务行政人员的, 其他部门或人员不得享有, 因而也就不是会计职业判断所包括的内容。

(二)在某些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具有共同的判断对象

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具有共同的判断对象。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可见,税务行政人员确定企业在所得税前计算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的金额是否正确时, 需要判断 “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是否恰当或正确。 而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层、治理层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本企业的年度会计利润时需要做出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 例如商品销售收入是否满足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率等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等等。这导致会计人员等判断主体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行政人员做出的税务职业判断指向了共同的判断对象———企业的年度会计利润。 与该例子相似的还有按照间接法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又如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由以上规定可见, 当企业采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人员等判断主体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行政人员做出的税务职业判断指向了共同的判断对象———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三)在具有共同的判断对象的情况下, 税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税务行政人员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对纳税人依法进行税收征管。 税务行政机关征收税款的方式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以及其他方式,对于账目健全的纳税人,税务行政机关按法律的规定应当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 查账征收是指税务行政机关对账目健全的纳税人, 依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 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的纳税资料计算应纳税款的征收方式。 在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下, 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资料是税务行政人员确定纳税人申报的税款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纳税人报送的上述会计核算资料所反映的数据中包含有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 例如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折旧费用的计算、会计利润的确定等, 这些会计职业判断由纳税人单位的会计人员及其管理层或治理层做出。 税务行政人员为了确定纳税人申报的税款是否正确,需要验证纳税人做出的上述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合法、合理、可信,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决定了税务行政人员验证纳税人做出的上述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既是税务行政人员的权力, 也是税务行政人员的义务, 是一种事后的审查行为,也是一种事后的监管行为,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

参考文献

[1]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职业判断框架——适用于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师、监管部门以及准则制定机构的国际指南[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4).

[2]王清刚.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3]刘金星.英美会计职业判断比较与借鉴[J].财会月刊(理论),2006,(11).

[4]张炜.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会计实务;会计职业判断;应用

在会计方法和企业工作基本流程上,会计职业判断得以普遍运用。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社会各界没有重视起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展开状况,不但导致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有限,而且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也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会计工作者自身能力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加强研究和探讨会计职业判断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会计政策中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

会计政策的选择作为会计职业判断的重点,同时会计职业判断又是会计政策优化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对待。由于在选择会计政策过程中,不单单会涉及到会计制度的执行状况以及遵守会计基本原则,同时也涉及到企业的利润、成本、投资人的利益、关系方的利益等等。比如,在选择存货计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后进先出方式,还是采用先進先出方式,或者是其他方法,只要是其相关制度允许都能运用到其中,因为这与企业生产成本、生产利益、税收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再比如,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不管是采纳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方式,还是采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不单单会涉及到企业利润、当前成本,而且还应该与税务筹划相联系,最终全方面考虑。我们可以这样讲,在选择会计政策中,不得不讲这是一项很复杂的业务,既需要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企业当前财务状况,也需要掌握当前财务状况,在综合判断分析后,可遵守企业收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另外,在机遇来临时管理会计必须抓住机遇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价值;面对挑战也要积极迎接,战胜挑战,取得长远的发展。

二、会计计量中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

在计量会计过程中,会计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经济状况,在会计要素确认其具体类型之后,然后在对计量属性进行确认,可按照计量单位以及计量手段,在计量会计要素最终实际价值之后,而确定计量属性过程中,需要运用会计职业加以判断。比如在交换非货币资产过程中,需要对所需对换的资产计量属性,既可以选择公允价值,也可以选择历史成本,但是在采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需要满足非货币性交换应具备商业价值以及公允价值可进行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如若这两个条件只能满足一个或者都不能满足,那么换入资产需要以账面资产的换出价值最终确入到入账价值。在资产计量属性选择过程中,还需要判断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否具备价值公允性或者是否具备商业价值,同时还需要判断交易双方是否存在真正的交易关系。这既可以提高企业中会计工作者研究信息的工作效率,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使价值能够充分发挥。

三、报告环节中会计职业能力的运用

在记录会计这环节中,每一项会计要素是否按照其要素性质进行了准确的分类称之为会计职业判断,然后在进行登记到指定的账户体系中。在报告这一环节中,会计判断不单单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内容,还需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形式,选择一些说明信息或者披露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会计报告人员能够在相关信息的提示下,可掌握可靠、准确的信息。比如,在《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的要求,也就是需要在会计核算中,掌握交易事项重要程度,采纳不同形式的核算方式,对损益、负债、资产等有着一定影响的会计事项,应该按照相关程序加以解决。同时既需要保证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影响,也需要保证财务会计相关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报告,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可以简化进行处理。在会计实务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判断出每一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定量及定性这两个方面。另外,企业也需要对会计员工展开培训,定期展开交流活动或者竞赛活动,可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从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而言,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相关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将内部审计进行外包。通过独立审计部门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完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会计人员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素质的差异,采纳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但企业应该允许会计人员出现一些小小的差错。但也不能单单将职业判断作为利润操纵的主要方式,所以企业也需要考虑运用其他措施,进一步保障会计职业判断的可靠性、准确性,防止因为不合理的职业判断,为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既需要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也需要加强外部监督以及法制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玉梅.浅析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05).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篇4

(一)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二)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性 篇5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准则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职业判断能力;思考;新准则问题的提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

在学习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体会到:在原来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下,习惯于按章操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会计准则改革的现实。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

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分析:

首先,是会计法律、法规及其制度的影响。

(1)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发展,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会计人员应转变理念、思维方式,改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一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整体全面素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会计主体管理层的影响。新准则体系的原则导向属性,为会计信息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空间,这对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挑

战。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分析:

第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经验的影响。同一会计业务,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实务操作。对复杂的会计业务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是综合素质的反映。第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理论联系实践,重视案例剖析。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第四,学习和掌握相关经济法律知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方式

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明智的选择、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合理的估计。

4.1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光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4.2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我国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的力度,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4.3 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持续、终身的学习,培养起职业判断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4 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积累从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在充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断提升的。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才能提升会计执行能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6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经济活动较为简单, 企业只是一个生产主体, 完成国家计划是唯一的目标, 很少有财务决策自主权, 相应地对会计的要求也不高, 根本谈不上会计的确认、计量。企业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报告, 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作出详细的限制性规定, 会计制度只是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 并参照会计制度的现成模式进行记录, 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含的经济实质、会计观念和可选择的方法, 会计成了僵化的教条和固定的模式, 在这种会计环境中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一) 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真实性的信息及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固然重要, 但是除非能够与判断的开发和培训同步进行, 否则它们的价值将被埋没。解决商业问题不仅仅要求有条理地掌握事实的秩序, 同样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进行细致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形成和得出有效的结论, 并且进行恰当的判断。

(二) 激烈的行业竞争必须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 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市场竞争中, 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 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 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 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 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 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 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 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 有效地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 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方法

(一) 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 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 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 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 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 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更新思维方式, 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二) 丰富会计知识和相关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加强实践。

在会计核算业务中, 存在着大量准则和制度不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要做到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不仅需要会计人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如会计理论、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国际会计、税务和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以及与会计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财政、金融、税收、贸易、外汇等知识外, 还需要对会计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及对会计环境有敏锐的感知。此外, 不同的会计信息带来的经济后果是不同的, 它不但对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 而且也会对他们的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因此,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 应考虑权衡性, 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能纯粹从会计技术角度出发, 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在各利益主体中进行平衡, 满足“共同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对财会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核算与管理兼顾, 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从一堆分散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归类、分析和判断以解决新问题。

(三)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会计职业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会计政策的执行。在当前市场经济情况下, 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部分会计人员道德意志薄弱, 他们为了个人或少数集团利益, 故意违背职业道德, 虚增资产和利润, 粉饰会计报表, 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也危及会计职业的信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绳, 它不仅约束和调整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而且约束和调整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目前, 我国有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等, 会计人员要经常自觉地进行学习, 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自律意识, 牢固树立“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 保证会计政策的选择、经济事项的判断客观公正, 不偏不倚。

(四) 重视会计实践活动。

每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定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 反复权衡和选择。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 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现实, 运用会计基本原理解决新问题。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会计工作中逐渐培养、积累起来的。可以说,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经验判断, 需要会计人员有若干年的从业经验和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更切合企业的实际, 不仅要在准确把握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 而且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下反复权衡和选择。通过会计实践活动, 才能将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优良的道德品质、优化的知识结构、规范和系统的会计实务操作等潜在的行为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能力, 只有经过实践,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五) 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准入制度, 实现全面发展。

从本地经济、社会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出发, 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 改以制度为本的专业培训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 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 既要注意教育内容调整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的衔接, 更要注重会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目前本地经济发展需要, 立足于发挥会计继续教育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整合作用, 更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教育经验, 培养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专业和技能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解析会计职业判断 篇7

[关键词] 会计 职业判断 支撑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内生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再详尽的会计准则也无法替代职业判断,而合理的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态度:一分为二地评价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引导会计人员规范进行职业判断。本文从会计人员判断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和方法及支撑环境来阐述如何保证其合理进行。

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人员要灵活运用职业判断,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转变观念,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已逐步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会计传统,这是由于过去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即使有也可能会因经营者的不合作甚至抵制而难以实施。从而,会计人员丧失了独立判断的积极性,遇到业务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不越雷池半步。我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与国际接轨,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而准则一般来说会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会处理准则中做了明确规定的业务,还要能对规定不明或没有规定的业务做出合理判断。

2.不断丰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首先,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我国长期以来在会计学习中重实践、轻理论,造成会计人员只会记账,失去对新业务的判断能力,而基础理论可指导新程序的开拓,增强判断能力。其次,在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逐步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外汇等相关知识,当然也要熟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最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新政策、新法规、新准则制度不断出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认真领会政策、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开展职业判断的利器。

3.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恩格斯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适应复杂多变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会计实践中不断训练积累起来的,为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会计岗位终身制,实行岗位轮换制,甚至让会计人员深入生产销售、采购、仓储等部门了解业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改善职业判断。

二、會计职业判断的原则和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它是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按下列原则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判断:

1.以遵守职业道德为前提。会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是一种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的必备条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虚假误导的基本前提。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会计信息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品质。而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公允揭示会计信息。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利益驱动,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的现象十分严重,损害会计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要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粉饰报表,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净化会计人员心灵,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其对决策的有用性。

2.以会计法规制度为限制。根据《会计法》第八条的规定,我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进行职业判断,除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根据财政部的设计,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发布。守法经营是企业作为法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也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法律依据和底线。在中国,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精神实质。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否则,是违法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受到法律制裁。例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必须按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如果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没有按照五级分类法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据此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就是虚假的。其行为违反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其性质是会计造假,属于违法行为,应按照《会计法》第六章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3.以公允反映为准则。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定期提供有助于决策的通用信息,其应当是真实而公允的。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使企业的所有者通常也可能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两权分离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投资者对企业的影响力被日益削弱,“经理控制型”的公司明显增多,甚至成为企业决策类型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允揭示,即: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有权得到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公允性成为会计职业判断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职业判断不能做到公允就会影响其魅力。

4.以适用性为指导。会计职业判断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有其一定的适用性。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是完成企业目标、贯彻经营思想、确保企业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强调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必须本着务实谨慎的精神,对具体会计政策的判断和选择,要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理财环境、内部管理、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诸多因素;二是正确评估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合理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并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到稳健;三是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政策要做出重新选择,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适用性。

三、构筑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支撑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犹如一把双刃剑,可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也可能提高其相关性。可靠性与相关性是评价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标准,但遗憾的是两者常处于冲突的状态,而职业判断恰恰是协调二者的基本程序,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后果:在不牺牲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因此,我们不应该攻击职业判断本身,而是通过构筑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支撑环境,保障会计职业判断合理进行,以推动会计改革,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健全职业判断的内外约束机制。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管理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健全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舞弊,敦促职业判断公允。我国正在推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就是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将监督机制引入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则是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及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发表意见。就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例来看,从最早的琼民源到新近的银广夏,注册会计师不是串通舞弊,也是重大失职。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低下,其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缺乏高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市场需求和支撑环境,因此改革的重点在于培育规范的审计服务市场。

2.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增进市场的透明度。除了市场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大大降低信息的透明度,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均属于此,这些都可能成为管理层滥用职业判断的诱因。要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增进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三种方法是可行的,一是小的投资者联合起来形成机构,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提升获得内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消除“搭便车”的心理,增强集体的力量;二是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搜集私有信息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业绩,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三是培育和发展经理人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由大量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经理来执掌公司时,专业技能和声誉机制都将促使经理人员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同时竞争的压力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风险意识,约束其滥用判断牟取私利的行为。

3.构建证券市场法规及诉讼机制,协同治理市场中的败德行为。由于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法律对理性人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在其他办法不能凑效时,诉诸法律就能解决纠纷。经营权与所有权愈分离,代理人权限就愈膨胀,最终要靠健全的法律诉讼机制均衡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对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产生威慑作用,使市场不至于失灵。这也是美国实务界能够控制会计主观性及其灵活性的关键之处。在机会主义被压缩到极低的程度时,会计标准才能发挥规范效果,职业判断作为一项技术性的会计程序才能真正起到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作用。

4.健全會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机制,及时遏制职业判断的滥用行为。为适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走向国际化。财政部2006年2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订并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会计选择的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职业判断更大的空间,让管理人员披露出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屡屡出现以职业判断为借口的盈余操纵行为,这一点再次说明,以会计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健全的职业判断执行机制。

会计准则终究不能替代职业判断,为了使制定的准则能更好地发挥预期效用,有必要成立一个会计标准释疑委员会,其职责是建议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运用会计准则,否则,管理人员往往会置身于判断空间而无所适从。每当特殊情况出现,由委员会收集判断存疑的事项和反映交易经济实质的证据,通过集体判断来解释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委员会的工作不仅可以反映现行准则的价值,而且还可以促进其不断完善,尤其当下列情况出现时,委员会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一是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在职业判断领域发生重大的分歧时,委员会的努力可能会增加双方的效用;二是证监会与上市公司各种行为资格的批准部门意见不一致时,可能会显露出引致错误判断的许多因素,这将由委员会进行呈述并给改革提供方向;最后,当委员会感受到准则的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并且矛盾不可调和时,可以向财政部发出修订准则的信号。

参考文献:

[1]CPA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2]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研究,2003(4)

[3]杨家亲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

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性 篇8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一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答案:×

2、教育目的制约着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方法的选择。()答案:√

3、各级各类学校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答案:√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答案:×

5、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测。()答案:×

6、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答案:√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答案:√

8、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答案:√

9、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德国的康德等。()答案:×

10、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萨特,德国的康德等。()答案:√

11、目的与目标实际上是一回事,都可以测量。()答案:×

1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是根据一般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答案:×

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答案:√

1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称为教学目标。()答案:×

1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答案:√

16、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答案:×

17、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答案:√

18、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答案:√

19、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实质上都是强调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答案:×

20、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答案:×

21、教育方针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答案:×

22、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答案:√

23、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不需要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答案:×

24、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答案:×

上一篇:品牌联盟活动指引下一篇:医院领导优秀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