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推荐11篇)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体味语言,强化文言阅读,重视文化传承,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欣赏力、表达力和体味语言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必修(3)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是通过开展 “感悟自然”的语文综合活动,学习科学小品、小说、古典诗歌及相关的表达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了解科学小品、小说、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并通过语文综合活动,进行游记、科学小品、短篇小说、对联等文体的写作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本校高一学生的语文能力较低,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较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难有自己的心得,基础知识不扎实,迁移能力弱,作文内容比较空洞,题材陈旧,立意不高。
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
课文解读
独辟蹊径 别具特色
《黄山记》是一篇独出心裁的游记文章,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这能使“绝处已经逢生”,能让“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伟大时代,激起人们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黄山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语言优美,构思谋篇独具匠心,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笔绘景,突出景物特点。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一个时代的精神标识
——谈《巩乃斯的马》
周涛的《巩乃斯的马》是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后关于十年“文革”的的一份深刻的叙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他个人关于“文革”岁月的记忆和感受。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标识。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一篇文笔优美流畅、风格清新朴素的的散文。梭罗笔下瓦尔登湖是大自然的精灵,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颜色奇幻,无限生机。因此,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生活栖息的场所,而且是他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故乡,更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园。确实,在现代文明的逼迫之下,人们离纯朴恬静的大自然已经越来越远,一些古朴的令人神往的原始生活已经褪化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是嘈杂、焦灼、浮躁和不安。人毕竟又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向往自然之心难泯,这或许是《瓦尔登湖》更受当下读者喜爱和青睐的原因吧。
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
②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能力目标:①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②领略华美如诗的语言及联想和想象。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②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教学难点: 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确有不同其它山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黄山的游记,领略黄山的美景。
(展示黄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黄山有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徐迟,当代著名作家,地质学家。他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有着十分丰富的阅历,对生活的激情历久不衰,喜游好动(人称”满天飞")具有广博的见闻,其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的猜想》热情洋溢,引起国人心灵的震动,激励人们去攀登科学的高峰。本文更是激情澎湃,引导人们去探究,去思索。
三.检查预习
预习思考题:认真阅读《黄山记》,写出每部分的内容大意,运用工具书解决词语的问题。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生字词:
煞费苦心(sha fei ku xin):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wan):安徽的别称。
悭吝(qianlin):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u):干粮。
卓越(zhuoyu):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狭仄(xia ze):狭窄。
诡奇(gui qi):奇异。
摺(折)皱(zhouzhe):折缝。
载(zai)(沉载浮):又。
本单元的话题是“Women of Achievement” (取得成就的优秀女性) , 通过介绍几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理想与追求、不同经历的杰出女性, 探讨女性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和贡献, 展示女性的风采和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单元结构包括: Warming-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 L e a r n i n g a b o u t L a n g u a g e , U s i n g L a n g u a g e , Summing up, Learning Tip, Reading for Fun.
词汇的教学不应该只是意思的展示或用法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使用。只有通过运用, 学生才能掌握所学到的词汇。本节课的整体思路, 就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 不断地认识新词汇, 运用新词汇。笔者特别设计了几个小环节, 包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单词, 系统地、反复地学习单词, 最后的小作文写作设计等等。所有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所学的词汇, 真正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人抽取的是本单元的黑体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离开了词汇, 学生就无法正确地表达思想。黑体词汇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 是教学重点。黑体词汇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不理解和掌握这部分词汇, 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本单元的两篇阅读话题, 所以黑体词汇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精确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词汇, 是提高本单元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
学生情况分析: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普通高中, 虽然是年级的重点班, 但是班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不扎实。主要表现为:学生词汇量不丰富, 不能准确地记住单词并灵活运用, 许多学生对学英语的热情很高, 但是不愿意下功夫花时间去记单词。本节课是词汇课,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单词, 但在词汇的运用和表达方面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预期在学完本节课后, 学生不仅能正确的读准单词, 记住单词, 还能将单词正确地应用到具体的场景里。
三、教学目标分析
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大部分学生能记住所有单词, 会在具体情景下运用这些单词和短语, 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能运用这些词汇写小短文。教学指导:将知识直观呈现, 从易入手, 使学生容易理解, 容易掌握;通过看图片说词汇、头脑风暴等游戏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合作能力;通过设计梯度练习,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这里可以用学过的单词替换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 也可以为了引出新单词的讲解, 用本单元所学新单词去替换旧单词。同时注意该词在句中的用法, 让学生反复用所学词汇造句、模仿, 记住单词;让学生小组合作, 编句子写短文。这样一来, 学生既掌握了单词又学会了应用, 词汇的运用能力比过去有所提高, 一举两得。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认读, 拼读, 逐渐掌握本单元的黑体词汇, 并能在特定的句型下, 准确地选择这些黑体词汇。
look down upon, come across, refer to, deliver, behave, observe, intend, argue…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而灵活地运用这些黑体词汇, 并用这些词汇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 Leading-in. (2mins)
T: Show a famous beautiful woman’s picture andask who she is?
Ss: Answer the question; “She is a famousactress: Audrey Hepburn.”
T: Introduce Audrey Hepburn’ famous works, andlead in the class: “We are going to know other greatwomen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is unit. At first, let uslearn about new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奥黛丽赫本的图片导入课文, 激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Step 2: First impression on the new words. (10mins)
首先让学生给所学的词汇分类, 然后再进行以下活动 :
Classify the words into groups.
n: human being
n&v: campaign, shade, respect, crowd, support
v: behave, observe, argue, intend, deliver
phrases: move off, lead a ..life, refer to, lookdown upon/on, by chance, come across
Activity 1: Guess the meaning of each picture.
T : S h o w s t u d e n t s s o m e p i c t u r e s a n d a s kstudents what it is or what they are doing to lead tothe new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直观形象地引出新单词:human being, crowd, shade, campaign, respect, argue, observe,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ctivity 2: Brainstorming. (系统记忆法)
Dialogue 1:
T: Can you express “respect” using another wordor phrase?
Ss: Look up to.
T: Good, and what is its opposite meaning?
S: Look down upon/on.
T: Well done, can you think of other phrases withthe verb “look”?
Ss: Look at, look for, look into, look through, lookout…
Dialogue 2:
T: I came across Zhang Xue in the street yesterday.That means that I met her unplanned. Do you knowthe meaning of “come across” in this sentence?
Ss: It means“偶然遇见”.
T: Great! You are very clever! Can you think ofmore phrases about “come”?
Ss: come out, come in, come up with, come into, come by…
设计意图:通过已知词汇“respect”, 引出其近义词“look up to”, 又引出新单词“look down upon”。这个动词, 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所有关于这个动词的搭配, 既学了新短语, 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短语, 扩充了词汇量。
Activity 3: Give the word correct meaning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情境记忆法)
根据语境猜词义:
1. A. 投递, 运送B. 发表 ( 演讲等 ) C. 宣布, 助产, 接生
(1) The mailman delivers the mail twice a day inthis area. ( )
(2) She delivered a healthy baby. ( )
(3) She will deliver a speech about how to studyEnglish tomorrow. ( )
2. A. 参考, 参阅B. 把……称作C. 指…而言
(1) Complete the exercise without referring toyour notes. ( )
(2) When I said someone is stupid I wasn'treferring to you. ( )
(3) Don't refer to your sister as a silly cow.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下灵活运用词汇, 注意一词多义。
Activity 4: Filling in the blanks. (6mins) (重复记忆法)
(1) 过着幸福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2) 过着简朴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3) 过着艰苦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4) 过着凄惨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5) 过着舒适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设计意图:不同的句子, 相同的短语。通过更改短语前的修辞, 不断地重复, 让学生掌握“lead a…life”这一短语的用法。
Activity 5: Replace the words or phrasesusing new words. (以旧带新法)
(1) The guard waved the f lag and the train got away.
(move off)
(2) It happened quite by accident.
(by chance)
(3) She is in favor of the president’s opinion.
(support)
设计意图:以旧带新, 通过近义词帮助学生学会新单词。既复习旧单词, 又掌握新单词及短语。
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5mins)
T: Play the tape and make students pay attention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it to read in awhisper.
Ss: Read for each other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in pronunciation.
设计意图:学生对单词已经有了初步印象, 再放单词录音, 学生更印象深刻。让学生跟着录音读, 同伴互读, 从根本上纠正发音。掌握标准的发音是学习词汇的关键。
Step 4: Some usages of the key words:behave, observe, argue, intend. (8mins)
Group work: Make students look up the usage ofthe following words by referring to their dictionaries.Then ask a speaker of each group to explain a wordto other students. (Each group chose one word toexplain) , students have right to ask questions.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讲解单词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小组合作精神, 激发其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注意力更加集中。有不到位的地方, 老师再加以完善和补充。
Step 5: Have a competition. (5mins)
Activity 1: Filling in the blanks.
(1) They were observed _____ (enter) the bank, so someone dialed 110.
(2) We are always arguing _____ each other_____ money.
(3) The book is intende ____ advanced learners.
(4) No matter what you have achieved, you haveno reasons to look down ____ others in your fi led.
(6) The lecturer move ____ before the audiencecould raise any questions to him.
Activity 2: Translate the phrases in English.
(1) 我知道在学校如何 ( 守规矩 ) 。
I knows how to ______________ in school.
(2) 你可以 ( 在字典里查 ) 这个单词的意思。
You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find themeaning of this word.
(3) We s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常尊敬 ) our English teacher.
(4) You’re to ___________________ ( 把这些花送到 ) before 10.
(5) 我昨天偶然碰到了一个老朋友。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sterday.
(6) 我出生的时候, 我的祖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When I was born, my grandpa ______________.
(7) In the old days, his father was not able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______ ( 支撑 ) his family.
设计意图:竞赛的练习题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帮助学生重复记忆所学词汇, 印象更深刻。
Step6: Try to make a short story using thewords we learnt today. (at least 8 words shouldbe included) (10mins)
T: First make students in groups to write one ortwo even more sentences including the words welearnt in the class. Then try to connect the sentencesusing conjunctions.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的翻译、写句子、写短文, 逐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单词的印象, 逐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词汇的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和胜利的自豪感。
范文展示: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 小组词汇竞赛
2. 小组合作写出的小作文
评价方法:
1、会根据偏旁写字,会填量词。会选字、词填空。
2、会看拼音写词语,会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3、会写反义词,会选字、词填空。。
复习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gfǎnguānbìhuáibàoyìyuàn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寸()吕()闭()问()
守()宫()闲()间()
三、写反义词
美--()()--硬粗--()()--静
四、选词填空
温暖温和
1、老师对我们的亲切关怀,使我们感到特别()。
2、他对我的态度很()。
欢快欢笑
1、清清的溪水()地向前流去。
2、游乐园里处处充满了()。
五、选字组词
忆亿弟第
回()记()小()()一
十()()万徒()()十
六、在偏旁边加字组词
宀()()亻()()钅()()氵()()
七、我来填
一()老爷爷一()神笔一()鱼一()骏马
一()小鸟一()梯子一()花一()树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 七年级下册数学免费教案泸科版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生命交响曲》教案
【作文题目】
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命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观点、材料力求新鲜。
提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文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
近两年来,内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中学校园“托福”热升温,兴起了中学生出国留学热。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占所有出国人员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中学生出国留学热何以兴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每年支付孩子十万元到二十万元人民币的留学费用已不成问题。二是国内升学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中学生要面对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相当多的家长担心孩子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会导致考不上好大学,最终影响就业和前途。三是教育市场国际化,外国学校看好中国市场。
据北京市教委有关部门证实,去年北京有五千多名公民办理了出国留学手续,其中以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学生居多;其次是高中生,他们倾向于去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士、新西兰、爱尔兰、德国、芬兰以及澳大利亚。在过去的三年里,申请在英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数量增长了近十倍,成为全球申请英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初中生则倾向于去韩国、日本等国家。
王瑶出国前在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三,成绩处于上游,但考上重点高中还得使很大的劲。对于自己的未来,她想得不多,“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公司,即便考不上大学,将来的出路也没什么问题,日子照样会过得挺舒服。所以父母帮我联系到英国读书时,我真觉得无所谓,让去就去呗。直到我到了伦敦,开始了独自一个人在外语学校学习的生活,才发现离家后的日子有多难。我是通过一所中介公司出去的,满以为会被安排得好好的,结果与事先说好的有很大出入,住宿和学习条件都不理想。那时,我每天醒来都大哭一场,也吵着要回家。后来妈妈反覆跟中介交涉,给我换了一所学校,又亲自来看我。折腾了几个月,我也就不再想回国的事了,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争取能考上大学。”
对女儿的现状,王瑶的母亲有些无奈:女儿刚走那阵子,一来电话就是她在那边哭,我在这边哭,想想孩子小小年纪事事都得靠自己就心疼。当初说服自己狠下心来让女儿出去,主要是考虑她出生时正遇上生育高峰,将来就业势必也会遇上高峰,如何让她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呢?读名牌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以其当时的学习成绩,与其在国内花钱读个一般大学,索性不如走出国门去镀层金。像王瑶这样稀里胡涂出国的人不少,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当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才发现独立生活原来是这样艰难。
不少人向往国外宽松、灵活、务实的基础教育,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即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无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最亲切的环境,过早送孩子出国学习,使孩子相当长时间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父母的支持、监督与帮助,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
此外,家长还要考虑文化环境的问题。十四五岁的孩子头脑中的许多观念还不成熟,较容易融入异域文化中,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一旦到了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学习、生活,势必会面临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的一系列冲突,而这时家长又不在身边,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意志薄弱,有可能误入歧途。果真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
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的过程。这时候,哪怕有一丁点的风雨,都可能让这泓清泉泛起涟漪。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便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这是本组教材的立意所在。
“识字6”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
这一组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指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本组教材以“真情关爱”为专题,可以先不点出专题,让学生通读教材,去体察并发现这一专题。在本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广泛搜集材料,再通过说见闻、讲故事、唱歌、绘画、情境表演等,进行交流,使本组教学的专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恨、漠”等52个生字,会写“丑、永”等3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本单元的课文,背诵《假如》、《古诗两首》。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识字6
教学目标
1、认识“恨、漠”等9个生字。会写“丑、永”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课文重点 识字、写字
课文难点 暖的写法,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学难点:学习生字。
课前准备:爱的奉献歌曲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由反义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反义词了,那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反义词呢?(生交流)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就与反义词有关。(导入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音,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小组的伙伴听。(2)朗读展示:学生愿意读哪节就读哪节。引导学生正音把课文读流畅(3)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和反义词的特点。2.再读入情。
(1)找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讲讲身边的助人为乐的人和事。(3)朗读品味课题前面的那段话。
三、指导认字
1.出示词语:真诚、冷漠、虚假、索取奉献、永远、雪中送炭、助人为乐。学生自读正音,注意带点的字。2.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生字。
3.交流识字的经验,发现识字的方法。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诵读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难点:暖的写法。
课前准备 :卡片,田字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2.开火车读词语。
3.抽认词语中未出现的生字:恨、贫、富、饥。4.用要求会认字组词。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同桌对读,可以自由选择伙伴,读给伙伴听,也可以自己小声读,边读边品味课文的思想和韵律。三.指导写字。
1.结合范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
永:该字可用来反复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运笔的方法。丑:注意第三笔是横。
饥、饱:左窄右宽,注意“饣”的写法。暖:右边不要写成爱。
贫: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贝不是见。
富:宝盖儿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部件,口要写得扁一点。2.学生先书空,然后再描红,临写。3.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引导评议、提高。四.拓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教学难点:
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写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气球几个。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气球除了可以用来玩以外,还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多角度说。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如:气球为什么跑到窗前了?窗前的气球是什么样的?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新出现的词语,多读几遍。同桌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读准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检查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1)检查认读情况。凭借卡片,抽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字词。(2)巩固认读字词。
用找朋友的方法在,认读生字“科、始、猜、拴。” 用扩词的方法认读“亚、呆、逗”。通过认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认读。(3)引导点拨识记生字。
鼓励学生自我选择识记的对象、方法,识记部分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全班交流,及时评价。如,“呆”可用猜謎法识字:加个人就有保证了。3.初步朗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注意先把长句子读通顺,把不好读的句子读顺畅。(2)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3)范读全文,思考:课文讲得气球是一只什么样的气球?(4)全班齐读。三. 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并口头扩词 2.重点指导,练习书写。老师范写“周、床、病”。
学生自己观察其余的五个字,书空,试写、描红练写。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字词,朗读感悟。教学重点: 巩固字词,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检查、复习要求会写的八个字的认读情况。2.听写词语,同位检查。
二、朗读感悟
1.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重读“病,住进、传染病、谁、不能”等词语,体现出科利亚的特殊处境。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心情的变化。抓住“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和一个问句,读出“真没意思”的感情。出示挂图,想像科利亚看到气球后的心情。抓住“摇摇摆摆、一上一下、可爱的、叽叽喳喳”等词语和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之深。
3.朗读第五自然段,结合上下文理解本段的意思。4.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有困难的同学或他人?
三、完成课后练习
先读“读读写写”中的两个句子,再用“可爱的”“高兴”两个词口头说句子。要鼓励学生说不同内容的句子老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最后练习写句子。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教学反思:今天,我上完《窗前的气球》一课后,感觉比较塌实。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了科利亚没意思、孤独、伤心最后高兴地笑了这一情感变化为线索,着重让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这节课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一、以读为主
语文课上就该书声朗朗。同桌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到了气球带给科利亚的快乐。从“真没意思”到“高兴地笑了”,学生体会到位,读得很好。在课堂上我注意把学生朗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得朗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二、以角色体验来解读文本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科利亚的孤独和烦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心情。由于这些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说了很多,有的说很难过,有的说不去上学呆在家里很无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铺垫,学生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利亚孤独、伤心。当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了情感共鸣之后,学生读起课文来就声情并茂了。假如
课文目标
1、学习“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课文重点、难点
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
2、学习“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老师简单讲讲《神笔马良》的故事。揭示课题。二.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和新出现的词语,多读几遍,并从中找出要认识的字。2.认读生字。
(1)先读词语,再认读生字。
(2)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巩固认读:先扩词认读,再玩游戏“找朋友”巩固认读。3.引导点拨,识记生字。
(1)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启发。(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4.初读课文(1)把生字、新词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2)范读,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3)学生模仿范读,自由试读。(4)同桌互读、互评。(5)全班齐读。(6)读后说说体会。三. 指导写字
1.指名认读要写的8个字,并口头组词。2.指导观察,总结规律。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字词。朗读感悟。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巩固字词
1.检查复习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2.听写词语,评议,反馈。二. 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小节,要求读通顺。(1)指名试读,进行评价。
(2)听老师范读,注意语气、语调。(3)学生模仿读。
(4)师生一起边读边讨论,怎样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再次练读。(5)说说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试读,自悟。(2)朗读指导 三. 积累运用 1.感悟句子。
朗读课后“读读说说”里的句子,并作拓展说句练习。2.举行朗读比赛。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四. 拓展活动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为其中的一节诗配上一幅画
发挥想像,依照课文写一节诗。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树,让学生去体验小树很冷,并直接与“小树”对话,“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你在叹息什么?”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当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树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朗读就水道渠成了。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第二节时,我先播放出了鸟的叫声,学生们听了鸟的叫声后,我问:听到了这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小鸟。于是,我引导学生看图,一棵大树,树上有鸟巢,巢里有小鸟,小鸟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先听到鸟叫,再看到树上的小鸟,情趣高极了。接着我说: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学生很高兴的读起课文来。学习第三小节时,我问: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答:想。我说:那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学生说:好。这时,我便动情地给他们讲起了故事:有一个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快活的游戏,突然,有一天,她摔伤了……我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我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点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西西很可怜,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小节,让学生感受西西孤单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回答我想帮助西西……我又问:那你们打算怎样帮助西西呢?学生畅所欲言,都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展示了孩子们善良的内心。日记两则
课文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课文重点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课文难点 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记录下来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些什么。
二.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把字音读正确,用自制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2.开火车读词语,检查学生学习字词的情况。3.分组再读课文,练读形式由各组自己定。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再全班齐读。5.说说两则日记分别写了什么事。三. 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用这些字分别组词。2.分别指导,练习书写。
(1)老师先在田字格里范写“姑、娘、妹”三个字。提醒注意点。学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2)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份、粉”2个字,注意左右比例。学生先书空后在书上描红。
(3)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昨、晴2个字,学生先书空后在书上描红。(4)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读”字。(5)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临写两遍。四. 课后作业
练习写一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2、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课前准备 日记格式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用多种方法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二. 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2.学生自由读。3.分小组体会读。(1)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你发现了日记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指名汇报交流。
(3)日记要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4.学生细读。
(1)小组讨论:这两则日记分别写了什么事?(2)指定小组汇报。
(3)小结:日记是对自己说的话,必须真实。有些小秘密,都可以记录在里面。
5.学生精读。
(1)学生读两则日记。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2)比较这两则日记的不同,指名回答。(3)小结:日记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写日记要写一天里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三. 拓展活动
1.展示日记。指名上台读日记,评出写得好的贴在光荣榜上。2.当小医生修改日记。
(1)老师出示几则日记。说:这些日记生病了,你能给他们治病吗? 指名上台修改日记。学生评议。古诗两首
课文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课文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赠汪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说说自己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三.朗读感悟
1.听老师示范朗读课文,说说自己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2.自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读出诗的意味。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4.展示读课文,相互挑战。
5.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四.迁移学习赠汪伦。
1.按照上面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赠汪伦,先自读自悟,再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2.全班交流。
(1)展示朗读或背诵。
(2)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3)背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欣赏。
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教学过程:
一. 吟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吟诵比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两首古诗,可以单个吟诵,也可集体吟诵,还可配乐或表演。二. 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2.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并有重点地正音。3.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三. 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2.用这些字组词。
3.示范书写,逐个指导。
4.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5.评议写字的情况。四. 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语文园地六
课文目标
1.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2.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3.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知道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5、积极参加与展示交流活动,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知道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积极参加与展示交流活动,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兴 课文难点:
1、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2、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2、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卡片。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两个字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新字。(1)出示教材中的字词,学生自由认读。(2)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
(3)书上的小女孩发现了“历”字是由两个认识的字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出示:历、贡、肯、扇、确、愁。
(5)各小组玩拼字游戏,把“厂、力、工、贝、止、月、户、羽、石、角、秋、心”等字卡发放各组,让他们拼成新字:如,厂和力组成历,日历的历。(6)指名读,检查是否人人会读。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具有一字多音的特点。(1)读句子,看拼音填汉字。
(2)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填完空以后发现了什么?(要填的字一样,读音不一样。)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出示六组短语。(2)小组同学互相读。(3)学生自愿上台领读。(4)口头扩展练习。如:()的天空()的教室 2.我会填
(1)出示例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2)学生自读其他句子,并填上标点符号。(3)扩展练习。3.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诗歌。(2)同桌互读欣赏。(3)开火车分节读(4)齐读。(5)展示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知道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积极参加与展示交流活动,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知道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
教学难点: 知道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课前准备: 有关帮助残疾人的文章,歌曲《爱的奉献》。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十分方便,我们多么幸福啊!但是,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生活不方便,他们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啊!现在我们来谈谈遇到残疾人时该怎么办,看谁最有爱心,说的办法最好。2.读一读
老师读有关帮助残疾人的文章,学生听后谈谈感想,或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来讨论。3.说一说
你认识或者见过残疾人吗?说说他们有什么缺陷,他们有什么不便。小结: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啊,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照顾他们,他们会很高兴。我们能帮助他们也会觉得很快乐。4.议一议
遇到下列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一个盲人要去买东西,一个盲人家里没有水,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腿脚不灵便的人要外出。5.演一演
学生自由组合自愿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的情景,可以让演员,观众说说各自的感受。
6.拓展活动
帮助残疾人做一件事,把感受写在日记中。二.展示台
1.谈话引入,同时播放《爱的奉献》。小朋友,又到了我们展示才华的时候了。2.出示《爱的奉献》的歌词,学生自读。
3.在读歌词中,你又认识了哪些新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把新识的字贴在教室里。
4.唱唱这首歌。
5.谁会像第24课中的小朋友一样能写日记呀?(1)指名上台读日记,教师鼓励。
(2)在小组内交流,朗读自己写的日记。(3)展出优秀者。
铁锋二校
李丽戈
教学内容:教材91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能珍惜时间。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解决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时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玩一玩。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一是让学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二是为学生学会自己能画出时间做铺垫。
通过自己动手拨时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特别是几时半 教具、学具 : 钟,教学用钟面模型,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 : 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课件出示表盘)
1、看钟面填数(1)钟面上有()个数字。(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3)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4)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5)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6)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时。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5小格)反复走2-3遍 让学生独立读出时间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5分。分针走两大格的时间是10分........2、在自己的学具上边读边钟面上的时间(学生动手操作记忆更深刻)
3、在认读4:05是强调几时零几分的写法
4、在认识4:45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在4和5之间,看起来指向5,但还不到5时,是差15分到5时,也就是4时45分
5、在学生们读到4:30时强调它的两种读法和写法
6、书写时间
①将我们看到的这些时间记在纸上。记得以前学习时间时还有一种表示方法,是哪种?(电子表的形式)你能把另一种方法补完整吗? 实物投影,谁想把他记的时间展示给大家看,你们对哪一个时间表示方法有疑问啊?那该怎么办啊?
②也就是说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现在你们会写了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7、重点强调小精灵的话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师拨钟,学生说时间。1)12时10分 2)12时30分 问:12时30分还可以怎么说?(12时半)为什么?(分针正好走了半圈。)
2、生生互动:你说时间,我来拨
3、数学书93页2连线,3拨时间
4、数学书95页7、8、10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胶体
●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认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学会鉴别及净化胶体的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的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教育。●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教学难点 胶体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动画、课件;
蒸馏水、NaCl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淀粉溶液、碘水;
酒精灯、铁架台、烧杯(3个)、小试管(2支)、半透膜袋、激光教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首先制取一种液体。
[演示]实验2—1,取烧杯盛约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 mL~2 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液体。
[展示]NaCl溶液、CuSO4溶液、新制红褐色液体。
[学生活动]请大家观察三种液体并进行对比。[提问]三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相异性?
[回答]宏观上皆为均一透明的液体,仅颜色不同而已。[追问]那么,新制红褐色液体也是一种溶液吗? [回答]甲:是。乙:不是。
[引导]究竟是与否,请看一种现象。
[演示]实验2—2,将分别盛有红褐色液体和CuSO4溶液的烧杯并排于桌上,然后用激光教鞭从一边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光束通过红褐色液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无此现象。
[继续演示]将上述CuSO4溶液换成NaCl溶液,进行同样操作,观察。[现象]同上。
[设问]观此实验,你有何思考?
[讲述]该实验说明,外观相似的两液体,在性质上有区别。当强光照射而产生光亮通路的现象,自然界也存在。请看课本P15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具备这种性质的物质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胶体。
[板书]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胶体
[展示]泥水悬浊液、油水的乳浊液、NaCl溶液,请仔细观察、辨认。[提问]三种混合液的宏观特征是什么?
[回答]浊液不均
一、不稳定、不透明,而溶液是均
一、稳定、透明的液体。[设问]三者又有何相似之处呢?
[学生阅读]课本P16第四自然段,了解相关概念。[板书]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思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分析]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呈分子或离子状态,肉眼直接看不到。而悬浊液和乳浊液中分散质是由巨大数目粒子聚集成的肉眼可直观的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显然,其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正于此,使不同分散系的宏观特征和性质产生了较大差异。溶液呈高度均
一、稳定、透明态;浊液不均
一、不稳定、不透明,悬浊液静置产生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设疑]现有一混有泥土的食盐水,采用何简单操作可将不溶性泥土颗粒除去?
[答]过滤即可。
[讲]过滤可达目的,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而分子或离子可畅通无阻。[转引]胶体是一种分散系,那么,胶体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滤纸呢?
[演示]将少量混有泥土的淀粉胶体进行过滤,并往滤液中滴加碘水,观察。[现象与结论]滤液遇碘水变蓝,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可透过滤纸。[设疑]那么,胶体与溶液相比,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鸡蛋壳内膜——半透膜的一种。
[讲述]半透膜具有非常细小的微孔,其孔直径大小约为10 m即1 nm,比滤纸还小,可选择蛋壳膜,动物膀胱膜等。
[投影演示]实验2—3,把少量淀粉胶体与NaCl溶液的混合液注入半透膜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少量,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观察:
[现象]在加入AgNO3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未发生变化。
[设问]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Na、Cl能透过半透膜,而淀粉胶体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讲述]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可知不同分散系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投影小结]1.分子、离子、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而浊液分散质粒子不可。
2.分子、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分散质粒子不可。3.浊液分散质粒子>胶体分散质粒子>溶液分散质粒子。
[讲述]“胶体”一词,早在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哈姆首次提出。他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易透过半透膜,这种液体是溶液;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在水中扩散慢,且不能透过半透膜,格雷哈姆称它们为胶体。由此可见,胶体、溶液、浊液是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划分的。
[指导阅读]课本P17第二、三自然段,从分散质粒子大小定义浊液、溶液、胶体。
[板书]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思考]本课开始之前所制备的红褐色液体是何胶体,其制备原理是什么?
[讲述]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制得的红褐色液体是Fe(OH)3胶体,它是通过FeCl3的水解反应而制得的。其中分散质粒子是许多Fe(OH)大小在1 nm~3分子的聚集体,-9
nm之间。
[板书]2.Fe(OH)3胶体的制备:水解法。
[提问]请大家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与课本对照寻找问题。[质疑]1.书写制取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
”。
2.Fe(OH)3为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方程式时不写“↓”。[讲述]制备Fe(OH)在加热条件下可促使FeCl3近于完全水解。3胶体采取水解方法,因此方程式书写用“===”,而不用“
”,在此实验条件和操作下,所得为透明胶体,并未产生Fe(OH)3沉淀,因此方程式中不写“↓”。
[板书]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说明]1.Fe(OH)3在水中分散既能成为胶体,也能形成沉淀而得浊液。因此,胶体不是物质结构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
2.有些物质的分子直径很大,达胶体粒子大小,因此溶于水时也形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3.制备胶体除可用水解法外,还可通过控制分散质粒子大小采用聚集或分散等多种方法制得。同学有兴趣可查阅相关资料。
[转引]无论用何种方法制得的胶体,常常含有一些杂质,因此,需对胶体作净化处理,请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的特点,思考净化方法。
[设疑]淀粉胶体中混有少量NaCl溶液,应怎样提纯和精制淀粉胶体?请设计操作方案,并说明分离原理。
[学生活动后投影小结]1.操作:
(1)在一个50 mL的小烧杯内盛适量的蒸馏水,保证浸没半透膜袋而不溢出。(2)取少量含NaCl溶液的淀粉胶体于半透膜袋中,将其置于小烧杯里。
(3)1 min后取出半透膜,用AgNO3溶液检验烧杯中的液体,AgNO3溶液变浑浊。(4)将(3)中半透膜袋再浸入另一盛蒸馏水的小烧杯中。1 min后取出,用AgNO3溶液检验烧杯中的液体。重复(3)(4)操作,直至检验不出Cl-存在为止。
+-2.原理:Na、Cl直径较小能透过半透膜,而淀粉大分子不能透过此膜,通过以上操作可将两者分开。
[讲述]利用溶液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大小的区别,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并浸入溶剂中,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去,这样的操作叫做渗析。可用于胶体的净化、精制。
[板书]3.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法
[动画模拟]渗析过程。
○—黄球 直径>100 nm的粒子
○—红球 1 nm<直径<100 nm的粒子
—蓝球 直径<1 nm的粒子
图2—1
[讲述]黄色小球不能通过微孔直径约100 nm的滤纸,为浊液分散质粒子,红色小球不能通过“微孔”直径约1 nm的半透膜,为胶体分散质粒子,蓝色小球能通过半透膜,为溶液分散质粒子,可见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采用渗析可以精制某些胶体。
[投影练习]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设疑]以上涉及到的胶体有Fe(OH)3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血液等。胶体的种类很多,有些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胶体呢?
[学生阅读]P17最后一自然段,了解胶体分散系的分类。
[板书]4.胶体的分类
[讲述]胶体种类很多,按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具体列表如下,以作了解。
[投影]胶体的分类
[引导]本节我们主要用对比和实验验证的方法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讨论了胶体,下面对三种分散系进行小结。请完成下表:
[投影]先不给结论。
[总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的形成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分散系,由于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而在性质上也表现出差异。可见,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关。
[布置作业]1.课本一、二。
2.如何鉴别外观相似的溶液和胶体。●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胶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2.Fe(OH)3胶体的制备:水解法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法 4.胶体的分类 [投影练习]
1.首次提出“胶体”概念的科学家是
A.汤姆逊
B.道尔顿 C.阿伏加德罗
D.格雷哈姆 [答案]D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粒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渗析
[解析]要明确四种分离物质方法的本质。其中渗析:是利用半透膜将混入胶体中的分子或离子除去而提纯胶体,这里是利用分子或离子的直径小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符合题意。而萃取,重结晶,沉降都是利用溶解度的性质分离的,与粒子大小无关。
[答案]D 3.将淀粉碘化钾混合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A.加入碘水变蓝色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溴水变蓝色
[解析]羊皮纸是一种半透膜,淀粉胶粒无法透过半透膜,使I-、K+能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A中加碘水变蓝色,说明其中有淀粉,可证明羊皮纸袋有破损。D中加入Br2水变蓝色,是Br2与KI反应生成了I2,I2使淀粉变蓝色,也能证明羊皮纸袋有破损。B、C则不能。
[答案]AD ●综合能力训练题
-9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 nm~100 nm,1 nm=10 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9
-7
D.乳浊液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0 m~10 m即1 nm~100 nm,知道分散质粒子直径,即可判断题目中所指的纳米粒子即为胶粒大小。
[答案]C 2.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的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
,然后
。[答案]萃取
渗析
过滤
盐析
过滤 ●教学说明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正如朱熹先生所说的那样,转眼间便飞逝而去。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在我眼中就是财富,没有时间,便没有一切。因此,我们一定要视时间如财富,不让它白白“溜”走,不让我们的一生一事无成。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便是我们珍惜时间的楷模。他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但要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要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合理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所以,他总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更喜欢写作,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情能做吗?”鲁迅先生是我们珍惜时间的楷模,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就是财富。
“日子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是啊,时间流逝的飞快,就像一个小朋友转眼间便长大成人。时间往往对不珍惜的人很残忍,让他一生一事无成,对珍惜时间的人却无比的疼爱,让他成就功名。同学们,让我们视时间如财富,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从今天开始吧!因为,时间就是财富。
最新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三册(7―8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1、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五课 雷雨(第二幕) 2、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六课 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 3、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七课 茶馆 4、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八课 沙家浜(第四场 智斗) 5、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九课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节选) 第八单元 1、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课 寡人之于国也 2、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一课 过秦论 3、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二课 促织 4、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三课 赤壁之战 5、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四课 左忠毅公逸事
刚一到夫子庙正北面就看到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南京夫子庙”五个大字,牌匾下面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使得牌匾上的字变得更加灿烂耀眼。我们沿着牌坊下的道路跟着蜂涌的人潮边走边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绚丽多彩的花灯。
来到正中间孔子庙门口,只见大成殿发出万紫千红的光,好奇的我便走了进去。一进门,我就看见正中央放了一个用青铜做的孔子塑像。只见他两手放在身前,左手搭在右手上凝视着前方,神态庄重。再往里走两庑廊环抱,这就是当年孔子的七十二贤人牌位。那儿的笔墨纸砚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在博物馆中我又发现了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只见他右手拿着书,左手握拳放在身后,好像在一边读一边在思考着什么?让我也感受的圣人知识渊博。
看完孔子的故事和庙中各种各样的花灯,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只见从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文德桥上欣赏夜幕下的秦淮河,有的在拍照,有的正在欣赏和对岸墙壁是栩栩如生的而龙戏珠,还有的排着队等待登游船。
接着我来到了孔子庙的东侧这里是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之一孜“江南贡院”拱形的门,门两边还有两位魁梧的将士站在门口。仔细端祥它们个个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在它们上面还写有“为国求贤,明经取士”八个大字。里面一张张整齐的桌子排列着,最上面是主考官的位子,他瞪大双眼,环顾四周,生怕有人作弊。
接受是获得幸福的初级方式。一个被赠与糖果的还子是幸福的,应为他接受了礼物,拥有了糖果。我们的生活记忆手他人的影响。东我们能够接受他人的好意,我们就会觉得幸福。
然而,我们并不能实施都感到幸福。发现和体悟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才会更丰富,更持久。著名做家史铁生青年时候双节残疾,有一段时间他欧美那个苦不已。慢慢的,他试着去关注社会,吧生活的所示用文字记录。他写道:在最平常最琐碎的日子里感悟生活。使得,幸福可以从感悟生活中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点滴滋润着我们,干涉它,感受幸福。
“人只有一种最确凿无疑的幸福——为别人而生活。”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种说法似乎有写不近人情,但却说明了一点:只有通过付出获得的幸福才是最高尚最永久的。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射。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这太阳欢乐的光芒。太阳和海都是在奉献中获得了幸福。
人类只有2种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幸福是精神生活的追求。只有完成了有接受到付出的蜕变,才会拥有精神生活的最高奖赏——幸福。“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杜甫是幸福的,应为它心系国家,在为国家付出。高咏“我自横刀向天笑,却流感胆量昆仑”时,谭嗣同是幸福的,应为它在为革命献身,为人民付出!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这是新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接受了,我们就融入了暖暖的关怀:感悟了,我们铭记感动;付出了,我们在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最幸福!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12-25
葡萄牙之行高中第三册四单元作文07-08
高中第三册四单元作文:石林揽胜-500字10-27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训练系列06-21
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作文感受美好06-28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1-13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粤教版必修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