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精选9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

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明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节为第二课时,知识内容分三部分: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本节内容紧承接前面对中国地势的学习,与后面“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共同组成对中国地形的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是主要山脉极其地理位置,学习本节,构建骨架,才能较好的把握其他类型的地形分布,进而形成中国整体地形分布特征。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是零碎、杂乱的,需要系统化。必须交给认知方法和思维模式。

2.克服学生的惰性,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地图找、填、画。

3.引导学生对方法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复杂多样地形 2.读图熟悉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3.理解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培养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描绘地理事物,绘制简单分布图的能力。

5、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内容《地形和地势》, 本节内容与中国的气候、河流、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联系紧密。

本节内容分为“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两部分。第一课时完成“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部分教学。该部分教材以地图、景观图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编写顺序是先介绍地形区, 再在活动题中介绍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教材编写顺序和学生的认识顺序存在差异, 在教学中笔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加以调整。

学生分析:

南京属于平原地区, 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其他地形, 对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缺少感性认识。平时课堂练习以习题为主, 交互式的练习少, 而恰是交互性的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补充了青藏高原景观视频和山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视频, 并制作了交互式的Flash动画练习, 现场进行课堂反馈。

二、整合方式及分析

1.调整知识呈现顺序, 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在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教学环节, 笔者调整了教材内容顺序, 先介绍主要山脉, 再介绍主要地形区。学生先认识构成地形的骨架山脉, 在反馈练习中能根据山脉位置准确定位地形区。在之前的教学中, 笔者也是按照教材顺序, 先介绍地形区再介绍山脉。发现学生在反馈中不能准确找到地形区的位置, 也不能把地形区和山脉联系在一起来识记。学生的认知顺序是从线 (山脉) 到面 (地形区) , 通过边界山脉定位地形区的分布, 而教材的编排顺序却是地形区到山脉,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加以调整。

教材有些章、节内容就是一些有规律性和联系性的知识, 它们通常要借助对后续知识的分析和归纳得出;如果按教材原有顺序实施教学, 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会挫伤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将这些内容后移,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新知。

2.补充影音资料, 填补学生认知空缺

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补充: (1) 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了由英国BBC和中视传媒合作制作《美丽中国》中介绍青藏高原的片断。让学生比较视频反映地区景色与南京有什么不同。 (2) 讨论山区发展经济利弊环节, 教师补充视频《美丽中国》中介绍山区发展的视频剪辑。

南京地处平原地区, 学生对其他地形缺少直观深刻的认识, 即便旅游中有接触过也是短暂的。本节课要介绍五种地形和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和特征, 并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于这部分知识, 教学过程中要做好铺垫, 让学生有直观的体会, 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而教材中仅提供了图片和文字介绍, 缺少生动性。因此, 笔者补充了《美丽中国》中的视频, 视频生动展示了其他地形的特点, 揭示了山区发展经济的利弊, 而且视频清晰度高, 景色优美,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制作交互式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制作Flash反馈动画练习题, 完成重点内容———地形区的判读反馈。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所采取的课堂反馈模式往往是PPT展示题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 或者是学生做练习册、教师讲解的模式。这样的模式缺少学生和教学软件之间的交互, PPT教学软件本身缺少交互性。笔者尝试利用第三方制作软件———Flash制作课堂反馈练习。Flash软件的优势有:首先, 便于制作交互式练习, 而且可以生成相应的互动练习动画插入PPT中;其次, 利用Flash软件的添加图层功能, 便于制作地理填图题, 而地理填图恰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笔者发现, 用交互式的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完成练习者和班级其他同学都把精力集中到填图练习中来。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篇3

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其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他章节的基础。通过学习该内容,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也为西部大开发积蓄力量。

二、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我力争做到三个统一(即:课标与教材相统一;方法与手段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和三个注重(即:挖掘教材,注重深度;丰富教材,注重广度;提炼教材,注重高度)。

三、三维目标

为了贯彻课标中有关“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充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结合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势和地形的特征,了解地势和地形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初步运用诗词和地形剖面图来说明我国的地势特点。

方法与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地理思维,并从诗词歌赋中分析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和自然景观,使学生了解我国壮丽的山河、多样的地形,为发展农、林、牧、副、矿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地势、地形的特点及地势产生的影响和地形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地势的特点及影响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1.教学方法:引入诗词歌赋,运用以图导文法和讨论法。我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在讲解地势的特点和影响时,采用诗词歌赋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然后再通过景观图片来启发学生学习地形及其利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用祖国壮丽的景观图像、动画、音乐来增加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亲身感受我国地大物博、景象万千、地势多变的豪迈气概,学生以生长在这块土地上而感到骄傲,激发了学生建设祖国的愿望。

六、说学法

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各大洲的地势特点,然而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制定如下学法指导:

1.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学习的驱动以兴趣为主。先通过相关诗词歌赋的分析,使学生对我国的地势特征有基本的了解;再通过剖面图和景观图,加深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理性认识。

2.通过读图、析图等各种方法,提高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学重点,运用讨论法突破难点。

3.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我在课后设计了“接力问答”和“能力迁移”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69中学)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4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本节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在知识结构上层层递进;本节知识点众多,需了解的地名、特征很多,要多指导学生读图,根据学生以前学习掌握的方法从中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地势和地形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及其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地理统计图标的分析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本节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分析各地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5

A.阿尔泰山B.太行山C.秦岭D.昆仑山

2、我国最西面的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祁连山—横断山

C.台湾山脉D.长白山—武夷山

3、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4、“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5、第二级阶梯上,但没有绿洲分布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6、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A.山脉B.高原C.丘陵D.盆地

7、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是()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6

教案示例2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课前准备】

1.教师为每一学生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

2.实物投影仪

3.学生准备水彩笔、尺子、铅笔

4.有关地质灾害的录像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学生:计算后很快绘制出饼状图(如图示)

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学生:(118.2º;+93.6º;+36º;)/360º;≈2/3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2: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一组:

第二组: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录像,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4: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组内讨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1组:在图上画出山区和平原区的界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第2组:在图上画出林区农耕区的界线,你是怎样判断的?

两组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1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等高线数值和疏密情况;因此东南部为山区,西北部为平原。

第2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分布;因此东南部为林区,西北部为农耕区。

共同讨论问题: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课后反思】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上午好!

我是包头市和平中学青年教师贺智敏,能参加这次教学比赛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识记各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名称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记忆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教学难点:是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 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

(1)讲学稿授课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四、教学方法、手段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五、教学过程(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1、提前准备,熟悉教材

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授课时,先用多媒体链接展示“中国各大地形区”视频,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入中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3、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在认识中国地形特点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中国地形特点。为避免学生找不到入手点,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因为山脉构成的我国地形的“骨架”,这部分我主要是应用了白板绘图功能和拉幕功能,利用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主要的山脉以及山脉的走向,达到认识我国地形“骨架”的目的。然后利用白板的拖拽等功能进一步认识在山脉中镶嵌着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用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图表。请几名同学在白 板上标出我国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准确位置。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填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六大组进行讨论问题,同时利用白板展示相关图片(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分组回答,同时其他小组进行继续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总结回答(突破难点)。

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形类型非常单一,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利于我国发展多样化经济)

最后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地理教案: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篇8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教学过程 〉

(板书)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板书设计)第二节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教学过程 〉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板书)七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组织)调整学生座位,分成七个组,围绕课桌做好(分工)每组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某个大洲的轮廓图。七大洲有七个小组承包。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15分钟完成。(教师指导)1)去各小组指导模型的制作、加工把握地形特点,识别不同的单元。

2)指导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按各大洲的位位置拼合成全世界地形模型。(板书)

发给每一组一面小旗,上面分别写着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东欧平原、刚果盆地。

(教师讲评)从世界地形图上看,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有的地区海拔高,有的地区海拔低;有的地区地面崎岖,有的地面平坦;在更大的区域,还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如有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的地区地形单调。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说的。按洲来说,欧洲、和非洲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别在大陆周围地区。今天我们做出了全世界的地形模型,很不简单。借助这个模型,对七大洲的地形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设计)三、七大洲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活动内容和步骤: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 步骤一:

(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步骤二:

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 布比例。 2、 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 理解我国地形地 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 分界线【教学用 具】 我国地势剖面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一单元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 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 板书:一、地形 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总结:我国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读23页表格,完成扇形图,说明我国地形的构成。 讲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狭小 。有利于发展旅游,开矿等,不利于 发展交通,农业。 读24页图,体会我国山地对于发展经济的利弊。 (转承)观察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读24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 梯上主 要的地形和海拔 高度的不同。 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 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 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 观察地形剖面图,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 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一、二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分析讨论,第一阶梯号称世界屋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海拔1000米-xx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作业设计】 描画地形剖面图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下一篇:电视机前的一家子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