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推荐9篇)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1

下文是关于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篇:《善用导学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善用导学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将探讨如何运用导学案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生能够借助于这种方案,通过教师的指导,在预习阶段和课上自主学习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工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导学案的组成及主要作用

导学案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课前的预习阶段,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学法

指导;二是课堂探究阶段,进行课堂讨论,归纳总结等;三是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课后的练习以及能力的拓展训练。首先,导学案实现了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的目标,导学案充分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探究、回顾总结、课后训练等步骤和内容。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分梯度练习,同时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数学课需要严谨的抽象思维,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正确应用导学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数学的逆反心理,并逐步培养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对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数学成绩。最后,导学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利用导学案促进学

第四篇:《浅析如何使用导学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龙源期刊网.cn

浅析如何使用导学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刘燕玲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5期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逐渐挖掘出来,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不断重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案应运而生。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效课堂得以构建呢?主要对此作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引导;小结反思;作业布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和思维观念被开发和研究出来,导学案是在提倡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过程中出现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没有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情况,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有效性得不到发挥。

在此情况下,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学习为主,共同推动教学发展的导学案得到了推行。那么,什么是导学案呢?

一、导学案的定义及意义

导学案是指教师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主测评、学习反思等环节。通过导学案,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说来,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导学案能够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在预习中学到知识的动力和没有弄懂知识的动力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导学案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能够实现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学案被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让学生自主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对其中的疑难点做出了标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和互动等,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提高了交流和合作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并对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阶段加以重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县初中八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县初中八年级数学学案

主备人: 何云

时间 2013、11、27

课题: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2、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5ab2a2b3ab1 =

.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如: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多项式的,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如:

xaxb =

3、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abab【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4、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二、预习与自学:(自学课本114、115页内容,完成探究一和探

究二,各组长在课前检查各组成员完成情况,并做好登记汇报)

探究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1)计算下列各式:

①(x+1)(x-1)=

;②(y-3)2=__________;

③x(x+1)=

④m(a+b+c)=

(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①x1=()();②y2-6y+9=()2;

③x2+x=④ma+mb+mc=;

问题1:

1、上面(1)与(2)中各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问题2:(1)中由整式乘积的形式得到多项式的运算是

_____________.(2)中是由多项式得到整式乘积形式。

把一个

化成几个

的的形式,这种变形叫2

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也叫做把

这个多项式____________。

问题3: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有什么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的变形。

三、对学与群学:(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1)4a(a+2b)=4a2+8ab;(2)6ax-3ax2=3ax(2-x);

(3)a2-4=(a+2)(a-2);

(4)x2-3x+2=x(x-3)+2.

a(5)36a2b3a12ab

(6)bxaxb x 

1、反思:分解因式的对象是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的形式。

2.分解后每个因式的次数要“高”或“低”)于原来多项式 的次数。

探究二:因式分解的方法:

1、公因式的概念.

⑴一块场地由三个矩形组成,这些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

都是m,用两个不同的代数式表示这块场地的面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填空:

①多项式mambmc有

项,每项都含有,是这

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②3x2x3有项,每项都含有③2x6有

项,是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每项都含有

,※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

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

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四.教师示范精讲:(思路点拔)

1.把8ab12abc分解因式。323

分析:如何确定公因式

(1)系数: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 ;

(2)字母因数:一是取的字母因式(也可是多

项式因式);二是取各相同字母因式的指数取次数的.

解:原式=

2.把2a(b+c)-3(b+c)分解因式。

分析:这两个式子的公因式是

解:原式=

反思:如何检查因式分解是否正确?和你小组的成员交流一下.

五.反馈练习:

1、下列各式中,从等式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因式分解的是

(填序号)

①x2y21x2y2

②x2y2xyx y

2③

x4y4x2y2x2y2

xyx22xy y22、若分解因式x2mx15x3x,则nm的值为

。【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12xyz9xy②2a(y-z)-3b(z-y)

4、(选做题)当多项式的首项是负数时,如何做?

例: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2x34x28x

解:原式=-(2x3___4x2___8x)(在横线中填入适当的符号)

=-

()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作业

1、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9a312a2b6ab(2)3x312xy2

2、利用因式分解计算:

(1)21×+62×+17×

(2)210(2)11

3.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注意解题格式)

(1)xn2n2(ab)n  xn

(2)(ab)

解:原式=

解:原式=

(3)x(xy)y(xy)

(4)(a3)2(2a6)

(5)x(ab)5(ba)

(6)m2(a2)m(2a)

县初中八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教材信息】课题:因式分解-公式法(1)

课型

课时

总课时

【教师信息】主备人:

李辉

实施人:

实施时间

【学生信息】班级:

姓 名:

所属小组

编号

学习日期 ____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灵活地运用公式法或已学过的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因式,正确地

判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问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什么是因式分解?我们已经学过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有什么?

(2)判断下列变形过程,哪个是因式分解?

①(x+2)(x-2)=x24②x243xx2x2 3x2、根据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1)(x+3)(x-3)= _____(2)(2y+1)(2y-1)= ____

3、猜一猜:你能将下面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吗?

(1)x29=

(2)4y21=

(3)a2b2=

思考:以上三个多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想一想:观察下面的公式:

a2b2=(a+b)(a—b)

这个公式左边的多项式有什么特征:(从项数、符号、形式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____公式右边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

公式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___________

公式中的a、b代表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手试一试: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并说明理由。

①x2y②x2y2 ③x2y2

④x2y2

2、你能把下列的数或式写成幂的形式吗?

(1)4x2()2(2)x2y2()2(3)()2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2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导学案“导”的功能往往被弱化了.如何更好地让导学案发挥其“导”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导流程, 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基本过程

高效课堂的学习流程, 被确定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拓展”三大环节.因此, 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 要以“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在导学案中完整清晰地体现这三大环节.三大环节清晰了, 学生就可以自主展开学习.

不同学习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不一样.“自主学习”侧重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以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展示交流”侧重于解决疑难问题和不易决断的问题, 以集体学习方式为主;“反馈拓展”侧重于对所学内容的检测和矫正.所以要以独立学习方式为主.进一步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依赖思想,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投入数学课堂学习.

二、导学法, 让学生明白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 教者可以依据“三维目标”以及易错知识点, 精选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掌握解题技巧, 开拓解题思路, 归纳解题方法,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学法不但要贯穿始终, 还要贯穿点面.贯穿始终, 就是导学案的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 应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的各个模块, 构成一条清晰的学法线.贯穿点面, 就是不但在每个模块, 而且还要在每个问题都能体现出一定的学法.学生掌握了学法, 才能说具备了学习能力, 才能触类旁通.

三、导目标, 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三维目标”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 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过程.因此, 在编制导学案时, 要善于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问题是实现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 教者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问题的呈现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要有利于学生分层探究, 要便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进行设疑、质疑和解疑, 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导练习, 让学生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并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导学案中的练习内容, 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内容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疑点, 反映社会热点, 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在练习问题设计时, 应注意多设疑, 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提高认识并增强学习能力.

练习的侧重点设置, 不同年级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高年级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当堂完成, 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 又能给老师提供直接的反馈, 以便于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给予指正.“题型”的选择应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合理设计、恰当安排.

五、导思维,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发展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要善于通过精心设计来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通过设计一个个有机联系的问题, 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其通过思考而“水到渠成”地获得知识和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标新立异, 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要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目标明确而专注, 这样才能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通过适当点拨, 教会学生怎样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 一堂数学高效课堂的成败, 关键在于导学案的编制的, 而导学案编制的成败, 关键在于“导”得好不好, 妙不妙.因此, 我们只有在“导”上多下工夫, 才能避免导学案变为“教案”、“学案”、“考试卷”和“笔记本”.

摘要:导学案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模式.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好“五导”.导流程, 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基本过程;导学法, 让学生明白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的学习方法;导目标, 让学生明确明晰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导练习, 让学生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并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导思维,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发展思维.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85-01

学案导向模式通过“展示交流,导学释疑,练习巩固,评价反思”等教学活动,着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改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品质,形成积极情感,较好地贯彻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案导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谈几点自己认识与做法。

一、编写有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做好扎实、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备课要求都充分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是否有效,实用。“学案导学”课堂模式高效的关键是导学案的编写,它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教师在导学案中要精心设置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目标及策略提示。

总结以往自己在编写导学案工作方面的不足,本人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1:避免学案习题化

以往本人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解题,在学案编制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将教材简单地编成一道道习题,这样,学生以为只要题目搞定了,预学也就完成了。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死记硬背抄课文,简单机械寻找答案的过程,整个课堂也就成了师生对对答案的过程,淡化了学案“导学”的功能。编写学案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应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自主学习过程,重点思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引入课题,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学生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实现知识点快速建构?概念的教学应抓住哪几个关键词,更利于学生的快速理解和真正掌握?定理的发现如何让学生共同经历和体验,从而享受发现的快乐?公式的诞生如何做到水到渠成,而不是从天而降?例题教学如何在变化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课堂练习如何紧扣教学重点和知识点精心设计?小结与回顾如何更有利于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系统,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等等。

建议2:要重视学案的再利用

学案的一个首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预学,通过预学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明确学习重点,圈定学习难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学习,但在一节课讲完之后,很多教师认为学案上的问题在课堂上已经完全解决了,因而很少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再批阅,须知,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应适时对部分学习困难生的学案完成情况再了解,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加强个别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3:促进评价多元化

在学案设计中,应将深入有效,全程多样的教学评价纳入设计范畴,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等教育发展功能,而不仅仅是通过完成几个习题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片面的评价。

二、优化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是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我们学校数学课堂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有机练习。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学生全部会的内容坚决不讲;学生全部都不会的精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们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除了凸显学生的学,更要体现教师的“导”。教师的导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学生全部会的内容坚决不讲;学生全部都不会的精讲。应根据学生自学,展示,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重要信息展开。

三、有效练习,是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法宝

大家都知道,数学课都离不开练习。练习巩固这一环节也极为重要。练习巩固这一环节实现的目标是“检测达标,总结提高”。其做法是,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选择或设计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解题活动,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练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概括,方法的形成训练,技巧的掌握训练等。

四、有效进行课后反思,推进课堂高效的延伸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4

本报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我县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这种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上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学案导学”相关理论及外地成功经验,并进行尝试教学。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出台了《关于推广实施“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各备课组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征集本学科组成员的意见制定本学科“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依据此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初稿,然后个人进行个性化修改,之后依“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实践。9月23日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大赛活动,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加深了广大教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推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施。从近几周各教研组组织的展示课来看,“学案导学”模式已为大多数教师所掌握,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对我校高效课堂的建设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一是“学案导学”让学生有了“路线图”。导学案突出“导”字,围绕“学”字,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后形成导学案,导学内容是核心,做到了教学内容具体化、问题化,问题设置层次化,突出导学功能,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为课上合作探究做准备。课堂检测标明层级,题目为基本题、中档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

二是自主学习使学生变身“实践体验者”。自主学习阶段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师在学生脱离教师视线以外的自主学习阶段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和习惯培养,特别要求学生整理、反思每学科的笔记,让他们理清理顺知识要点、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这对帮助学生自觉地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笔记 篇5

高效课堂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有三层含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有六项关键性的教学技术支撑:导学案是“路线图”;小组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方法;学情调查是起点;自学、展示、反馈是手段;达标评测是关键。

独学:是从学习个体而言,也就是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高效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从独学开始。

对学:是指同质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两名或三名间的学习。对学一般是高效课堂上独学之后的一个基本步骤。

群学:是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一般小组由6-9名学生组成。)展示:是高效课堂非常关键的一个学习环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也叫“小展示”;二是在全班范围内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也叫“大展示”。展示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被称为高效课堂学习的三件宝贝。其中纠错本可以与导学案结合使用。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1-

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通常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在某些要素上应有所侧重。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导学案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便于学生的学习使用。导学案的实用性指,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文本,但在学生那里主要体现为“学案”,在教师那里主要体现为“导案”,否则容易干扰学生学习,影响学习效果。一张导学案的容量一般不超过8K纸型的正反面,学生自学以3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研读课标作指南(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准);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学情调查是起点;分层设计重差异;学法指导在其中;集智备课作保证。

导学案设计在高效课堂上因课型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程序设计。从高效课堂的课型讲,往往有综合课、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等课型之分,也有其他组合的课型。这主要取决于课题与课时的关系。一般有下面三种情况:1.如果一个课题需要一课时来完成的,那就要在一课时内来整体呈现自学、展示、反馈;2.如果课题是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自学课、展示反馈课或者自学展示课、反馈课;3.如果课题需要三个课时,一般为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但也有自学课作为两个课时呈现,展示和反馈作为一课时呈现,这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

灵活调整预习、展示、反馈的不同组合,不管是哪种课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高效学习。

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质疑反馈——成果总结。

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设计程序:初备,形成初案——集备,形成共案——课前复备,形成个案——课中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

二、综合课型导学案设计要素:(1)学情调查;(2)学习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4)重难点预测;(5)知识链接;(6)学法指导;(7)学习过程;(8)整理学案;(9)达标测评;(10)教与学反思。其中要素

(1)(2)及(4)的难点只反映在“导案”不反映在“学案”上。要素(5)

(6)可穿插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可以不单独设置栏目。要素(8)具体指整理问题,可用双色笔标注,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规律。要素(9)不仅指测试或练习,方法很多,如自评、生生互评、对子测评、教师抽查、自助式作业、开放式作业等。要精选习题。

三、复习课导学案设计要素:1.学情分析;2.复习导引(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方法);3.学习内容(问题)设计:(1)知识梳理(2)典型问题设计(3)达标测评;4.学习过程设计:(1)独学(2)对学、群学(3)展示(4)反馈

四、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要素:1.考情分析;2.错题归类剖析;

变式拓展训练;4.自我完善;5.学习过程设计。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张海晨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6

导学案的实施要根据需要去选择, 不是每堂数学课都适合。相对来说知识前后连贯性比较强, 并且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自主、合作学习完成的内容很适合利用导学案, 而一些需要动手操作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课则使用导学案的必要性不大。

二、导学案的精髓是“导”学

一份导学案能否在数学课堂中发挥最大效益, 取决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起到了导学的目的。

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首先是学生预习的向导, 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学生能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学生离开教师指导预习多数都是无效的, 导学案教给了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

一份好的导学案其次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 它为学习新知识指明了方向。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 教师设计出思考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 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 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 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和诱导。

一份好的导学案最好是课后巩固和反馈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导学案中的课后巩固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 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 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 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的题目在编写时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通过批改教师能掌握课堂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 从而给予及时指导和讲解。

三、学案导学要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导学案实施的初期阶段, 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学, 使教师失去了原来特有的教学风格, 更有甚者不会上课了。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阶段。对新的教学方法更是如此, 在没有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的时候, 导学案在整堂课中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 流于形式了, 甚至出现了负效。学案导学要与自己的课程教学完美的结合, 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 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 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2.学案导学因课堂生成性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预习后差异更大, 因此, 教师要“以学定教”, 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 可以少讲甚至忽略, 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 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充分把握好课堂生成性资源, 不要让导学案束缚了手脚。

四、导学案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

多媒体和导学案都是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当两者同时出现在高效课堂中时, 如何有机的整合让他们发挥最大效益呢?

多媒体可以作为导学案呈现的方式为导学案服务。导学案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 为何一定要以一张纸的形式呈现呢?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去呈现。多媒体的好处就是图、文、声并茂, 我们何不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去弥补导学案的单调呢?对于一张纸呈现的导学案学生很容易走神, 用多媒体呈现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 呈现的内容也是可以选择的, 可以是导学案的一部分, 也可以是整个导学案。

由于课件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直观,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 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所以我们主要可在引入新课和突破难点时使用。

总之, 教而有法, 但无定法;学而有法, 贵在得法。正确使用导学案可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导学案 设计策略

如何使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份有价值、有内涵的导学案,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让学生萌生爱学的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积极性,使教师“导”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还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导学案的备写、运用应把握“创设情境激兴趣”“提出问题有层次”“探究交流讲技巧”“预习检测重全面”“小结拓宽有深度”这几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方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教学效能,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努力激发学生随案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数学课更要引趣激学。新程课标准要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主动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数学游戏或学生动手操作等数学情境,以引发学生求取新知的强烈兴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分别出示三个信封,A信封装一个直角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B信封装一个钝角三角形,露出一个钝角;C信封装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个,这三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相等的,并重叠在一起,且露出这三个重叠在一起的锐角。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必须有三个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呢?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或钝角呢?学生很想知道答案,兴趣盎然,学习非常主动,由此我们的教学也向高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二、按层次提出数学问题,吸引学业生随案学习

导学案显高效,好問题示学路。导学案要用问题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方法和教学思路,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新颖灵活、难易适当、层次清晰,让学生手不释案,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心理愉悦,这样才能自觉随案学习。

一般来讲,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关键是教师的精心构思。设计的数学问题要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新程课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待形成教案程式后,再提炼问题,且由浅入深,有梯度,充分照顾到优、中、差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看到数学问题不畏惧,能钻研。切记莫将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成习题案,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

三、探究交流是导学案的精髓,教学技巧应充分体现

“探究交流要合作,点拨诱导克难点。”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将在探究交流这一环节中被解决,教师在问题设计合理之后,重点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相互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重点,消化难点,这时,教法和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已具备初步的预习和判断能力,这就为教师采取“以导为主”来实施数学教学提供了依据。但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偏差,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这又为教师指点的不可替代提供了依据。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教的本质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学的本质是“会预习、会探究、能质疑”。只有教师教法得当,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情当好导演,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交流、探究、再交流、小结等环节,把每一名学生调动起来,把每一个高效学习小组调动起来,让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流程,生帮生、生教生、生学生、生问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数学知识并形成技能,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预习和检测务求全面渗透知识点

“学生依案独立预习,教师检测力求全面。”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的预习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据“学案”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初步理清了教材内容,记录了预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逐步掌握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能。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检测的全面性直接影响到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预习、交流、展示、发问、探究这些环节都做得很好,新知在大脑中已形成初步印象,急需检测加以巩固加深,若检测片面,则知识印象就不够牢靠,并且易忘、易错,检测就会无效。

五、适当拓宽加深,增加课堂教学的内涵

“拓宽加深多训练,自主小结成习惯。”要打破教师小结的传统,尝试让学生小结梳理。小结过程,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再回顾,再感悟,再加深。在数学课堂中,小结应力求突出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达到知识的内化。另外,数学知识拓宽部分尽管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也是对问题的全新认识,这样既提高了优等生的水平,又提高了其他学生的认识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通过课堂小结、学后反思,既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又可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拓宽加深的问题设计,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样,课本以外的广博新鲜,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最终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8

7.1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以下内容)

1.力是,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一个是。如,人推车时,对车施加的力称为推力,则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力,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简称,符号是。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则推导下,托起一只母鸡所用的力大约是。

探究活动二: 1.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拉弓射箭,弓的 发生改变;(2)撑杆跳高,杆的 也发生了改变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2.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图1,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2)图2,足球运动员将飞奔过来的球接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由静止到运动(2)由运动到静止(3)速度大小的改变(4)速度方向的改变。)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1);

(2)。

探究活动三:对力的三要素的认识

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如右图,分别从A、B两处推门,会发现A处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这也就是力的三要素。

探究活动四:对力的示意图的认识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的位置代表力的,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例:用20牛的力向右拉物体 画出: 用40牛的力向下压物体

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举例: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出了响声,但手也会觉得疼痛。说明手对桌子用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力。

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的现象。(1)游泳的时候,向后划水,人向前进。(2)划船的时候,船桨向后划,船向前走。

火箭升空时,向下喷出高速气流,火箭获得了向上的动力。

随堂练习

1.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A.马拉车行走的力 B.牛拉犁耕地的力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 D. 拔河比赛时每个人对绳的拉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3.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 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

5.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6.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7.如图,比较图中b和c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效果还与 有关。

8.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9

问题一:导学案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没有注意遵循小学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

具体表现在:

一、低年级导学案,内容不直观,语言繁琐,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遵循教和学的规律和方法 分析及对策: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是编制好导学案的前提。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学案设计内容要直观、形象,语言简洁、可操作性强。如呈现单词图片、场景图片、卡通图片,低年级导学案的语言可设计为:找一找、连一连、涂一涂、画一画,我会读、我会听、我会表演等。随着年级的增加,导学案上的语言表述可以更详细、更明确,尽可能的使用英语呈现,体现学科特色。切忌语言的繁琐,表述不清。当然,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教师充分了解年级和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编好导学案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并运用教与学的规律和方法

规律和方法往往是相得益彰的,了解学习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学习方法。

1、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总结出的方法有:单词教学要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说、唱、玩、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任务活动设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A部分的学习新知课上,老师设计的目标是:a.听说读写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 b.会使用所学单词来描述人物特征。整体上来看,本节课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并会用单词。

而在本节课的预习、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在导学案上呈现只是单个的单词,展示的肢体表演的活动也只说单个单词,为了学习单词而学单词。如果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不难发现本节课涉及到的重点句型是SheHe has…。学生只要会读会说单词了,用句型进行简单的表达是很容易完成的目标。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不可能只用单个的单词来表达我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会单词后,启发学生用句子来表达,举几个例子描述人物后,在小组内练习用句子描述自己的朋友,这样既练习了单词,也学习了句型。那么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素材就很丰富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句子的整体输入。要将单词教学要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2、在指导学生学法方面有:单词的前缀、后缀;动词时态变化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规律;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区别;中高年级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音标和部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等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有机地渗透在导学案中,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找到学习的捷径。

问题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不准确

具体表现在:

一、没有很好的研读课标和分析教材

二、目标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三、没有注意分层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求

四、没能很好的区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 分析及对策:

(一)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目标是指南和方向,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制目标制定不得偏离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在制定整册教材的单元及课时学习目标的之前,一定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回顾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和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学习有五项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具体在语言技能方面:低年级注重语言的听、说、认读训练,中高年级加强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训练;低年级以单词和句型教学为主,中年级适当渗透小短文的认读学习,高年级要增加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篇章学习渗透教学中。适当渗透语法教学,不用做语法专项训练等。

了解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接下来要认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要求,科学制定单元、课时目标。

(二)要具体、可操作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巩固‛等动词,这些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时难以操作。我们可以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可评价、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案例:一节学习新知课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句型 Can you run fast? Yes, I can.‚ 一节巩固提升课上的目标是‚复习巩固第一单元单词课文‛,何为‚掌握、巩固‛,学生难以理解,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不妨改为:会读、会说、会写、会背诵。

(三)要分层设计

学习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亦即分层设计目标。这是对导学案设计的更高要求,也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之需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如:‚在10分钟之内争取更短的时间(行为条件),至少写出三种以上解题方案(表现程度),80%的学生能写出(行为动词)五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目标。‚熟读这篇英语短文,争取能够在5分钟内背下来(表现程度)‛。这些学习目标给不同的学生留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至少20个‛、‚争取能够背下来‛、‚你认为最感人‛‚自己喜欢的部分‛‚你可以进行AB对话,争取能够创设情境创编对话‛等等。

在分层设计目标时,往往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容易设计为分层目标,这些目标我们可以称它为显性目标;而某些情感性目标往往不适合这样设计,这种目标我们可以称它为隐性目标。

目前,我区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制的目标设计的要求还未达到分层设计目标,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研究的。

(四)要区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

目标制定时误把目的当目标。这是属于目标设计层次的问题。把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当成课时目标,或者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目标来制定了。比如: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感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等,而这些目标是不可测、不具体,是隐性的,学生难以理解和完成,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将这些课程目标有意识的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如开展游戏、竞赛、播放试听材料、讲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别等。

问题三:学习流程设计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

一、导学性不太强,没能发挥其路线图作用

二、没能很好地体现学法指导

三、没能突出学习重点 分析及对策:

(一)突出导学性,发挥路线图作用

我们的老师受‚知识问题化‛、‚导学案要具体可操作‛的误导,在导学案呈现的各学习环节多以习题为主,如:听音选择、听写单词、翻译句子、图文配伍、情景对话等。导学案上只是单纯的试题的堆积,没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任务表述。学生们拿在手里的就是一张张的试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题海战术,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的。

如果我们设计的导学案的导学性较强,组长完全可以带领组员,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提示一步步的完成,教师可以充分得到解放,去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但是教师在导学案上设计导学要求、提示的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简明扼要,切忌语言冗长、繁琐。

在学习了丁燕敏老师的导学案后,发现,在每个环节的一侧都标注着这样一些指令性语言如:每个单词默读两遍,然后译成中文,注意划线部分的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学们,首先阅读学习目标,然后认真独立的在20分钟内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第一步:在3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讨论,率先展示并且全答对的将额外得到两分,第二步:首先用20分钟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批;首先听磁带,然后跟磁带读两遍,最后把单词每个抄一遍;首先对子之间问答,然后动笔写在导学案上等等。

这些指令性语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自主完成导学案,突出了导学案的导学性,并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完成的任务进行量化,加强其操作性,同时这些导学用语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既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解放了教师,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的效率,(二)体现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中最缺失的东西。

学法要符合认知规律,也要在一定的程序和情境下产生。教师要把过去研究‚教法‛的精力全部用在研究‚学法‛上来,研究学法就是研究教法,但研究教法却不是研究学法。如在高效课堂上,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有效自学? 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统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

案例一:在教学数字单词:11,20,30,40时,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除了eleven, twelve 其他表示十几通常都在表示数字及的单词末尾加上后缀teen。如: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nineteen.在表示20以上的数字时,通常加后缀ty,如:twenty, thirty…..ninety等。像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我们可以设计成:认真观察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nineteen.这些单词,单词的末尾都是由 词缀组成的表示。而 twenty, thirty…..ninety 单词末尾的词缀是 表示。

案例二:在学习字母p, b, t, d在单词中的发音时,殷慧老师在导学案中‚我知道‛这样设计: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25页活动3中的单词总结字母的发音规律是,列举类似的单词有。案例三:在丁燕敏老师在教学can 情态动词的用法时,在导学案上呈现了这样几个环节:1.I can swim, I can skate, She can make a puppet, They can play the guitar.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记录下来。

2、I can sing.我会唱歌。---I can not sing 我不会唱歌。She can swim.她会游泳。---She can’t swim.她不会游泳。He can play the guitar.他会弹吉他。---Can he play the guitar? 他会弹吉吗? I can ski.我会滑雪---Can you ski? 你会滑雪吗?

总结:从 句到 句的变化是在 后加 也可以缩写成从一般陈述句到疑问句的变化是把情态动词 提前,第一人称 变成第二人称

通过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来掌握关于情态动词can 的用法。而同样在我们编制导学案时往往会将有关情态动词can的用法通过知识链接或语法天地的形式呈现。如:本模块主要讲述情态动词can的否定用法,否定形式是直接在can的后面加not,即cannot,可以缩写成can’t。主动的发现和被动的接受,这两种学习状态的效果截然相反。

案例四:在一节示范课上,在讲到‚You shouldshouldn’t…‛祈使句时,开始设计了温馨提示进行学法指导:‚You shouldshouldn’t…‛表示劝阻的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的句子叫祈使句。),语调比较平缓,表示你应该怎么做,shouldshouldn’t后跟动词原型。后来,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将shouldshouldn’t后跟动词原型的学习规律以问题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句型学习自己去总结,这样学生体会更加深刻。

(三)突出学习的重点

教师目标制定出来了,设计的学习过程思路要清晰,要突出学习的重点。

案例一:在一节学习新知课上,学习目标有三项,首先是单词认读;其次是理解课文大意,最后是会读会说句型He can’t see.She can’t hear.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流程是预习单词和课文——学习新单词——组长带领组员学单词——跟录音读课文——组长带领学生表演句型He can’t see.——展示句型He can’t…——达标检测。看似流畅的学习过程暗藏‚玄机‛。因为通过学生所做的达标测评中翻译课文句子时,有一多半学生不会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出在学习过程安排上。教师把三项目标都作为了重点,学习流程没有突出重点,后两项目标的落实出了问题。课文只是跟着录音读了读,组员也不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开始转向句型学习及展示了。其实这个句型很简单就是情态动词can 的否定形式后跟动词原型,学生也曾经学习过,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上知识链接呈现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说说练练即可。理解课文意思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带领学生跟读录音机多遍后,小组长带领读课文并逐句翻译课文,不会的地方教师可以加以点拨或讲解。这样学生紧紧围绕目标的重点展开充分的预习,那么学生的展示才会精彩,达标检测的题目才能够达标,才能做到堂堂清。

案例二:一节学习新知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单词,展示单词,学习歌谣,展示歌谣,学习课文,展示课文,没有将教材合理的整合,学习过程没有突出重点,显得杂乱无章,学习的效果很差。

问题

四、达标检测题目设计不科学

具体表现在:

一、没能紧扣学习目标

二、没能分层设计

三、没有准确把握量和难度 分析及对策:

(一)要紧扣学习目标

达标检测的题目设计一定要紧扣学习的目标,学习什么,检测什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检测来反馈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案例:一节成果展示课的学习目标是:a.听说读写单词:sit sit down chick b.会用 They can’t……进行口语交际,所设计的达标检测题目是

一、单词填空1.This man can’t see.He is _______.2.This girl can’t hear.She is_______.二、选词填空 him her it them you1.This girl can’t sing.The teacher helped _____.2.I have a cute cat.I love____.3.Sam and Amy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Their mother went with____.4.You help others and others will help____.5.This little boy wants some water.Let me help_____.很显然,检测题目的设计没有紧扣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检测也就失去当堂达标的意义了。

(二)要分层设计

检测题目要体现知识的梯度,要面向全体的同时,有所拔高。案例:在张卫华老师的一节六年级复习展示课上,达标检测的题目有三题,第一题是选择单词将句子补充完整,第二题是课文内容填空,第三题是阅读判断。其中前两题是必做题,是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题则是选做题,需要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这样设计的达标题目具有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体差异,使优生更优。

(三)要准确把握量和难度

英语学科注重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低年级尤其强调‚听,说,读‛。所以教师在达标检测的时候,要注重对这三个方面的检测。检测的方式灵活多样,不仅仅是书面的检测,还可以是朗读,背诵,表演,对话,听力练习等形式。但是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3-5分钟的题量为宜,并且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及时反馈。

同时,达标检测题目设计注意知识的前挂后牵。

案例:在五年级的一节学习新知课上的学习目标其中一项是: 能听懂,会说句型:You shouldshouldn’t… 教师所设计的达标检测You should take the right child.这两个句子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同时也是下节课要讲得课文后两段的内容。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病句练习下一篇:寒假过春节作文小学400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