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精选11篇)

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1

A.7.9gB.8.0gC.8.1gD.8.3g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倒部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执笔人: 赵兵使用日期: 审核人:花沟初中初三化学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等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

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过滤等基本操作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等常

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过滤等基本操作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只能粗略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能称准到___________克。

〈1〉称量方法:

① 称量前先把___________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___________。

若指针偏右,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

②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___________,再加___________,最后移动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为止,读取砝码和游码的质量。物质的质量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_____________,把游码移回_________________处。

〈2〉注意事项:为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应特别注意:

① 称量干燥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______________,然后把药品放在其上称量。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称

量。

2、量筒的使用:量筒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选择的依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把量筒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正确的读数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

刻度。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

___________滴加。

〈3〉量筒是计量仪器,有均一的刻度,只能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绝不能用来

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用做反

应容器。

二、交流与共享:

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8.1g物质,(1g以下使用游码)称后发现误将砝码分液体后,又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A.9mlB.小于9mlC.大于9ml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三、自我测试:

1、下列情况下,应怎样继续操作?(1)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称取5克食盐的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称量某未知物质质量的过程中, 若发现指针偏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读数为20ml,倒出液体后,仰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读数为10ml,则倒出后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判断

3、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滴管伸入液体中,挤捏橡胶乳头吸取液体B.取液后,应保持橡胶乳头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C.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轻捏橡胶乳头,滴入试液D.滴液后,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上,以免污染滴管

4、过滤操作中错误的做法是()。A、滤纸必须紧贴在漏斗壁上,不留气泡B.滤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C. 滤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D.倾倒液体时只要小心,可不用玻璃棒引流

5、量取35ml酒精,应选用的仪器是:①100ml的量筒②滴管③250ml的量筒④50ml的量筒⑤10 ml的量筒()A、①②B、③C、⑤D、②④

6、判断:1.托盘天平可称准到0.01克。()2.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取砝码。()3.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滴出,滴管下端紧贴试管内壁。()

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2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入新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时候, 演示实验更为重要。例如:在讲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等这些知识时, 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教师不必先讲解方法, 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自己得出方法。又如二氧化碳的制取, 讲到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时, 学生会结合学过的知识提出:为什么用碳酸钙而不是用碳酸钠?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是用稀硫酸?在课堂上我就增加了两组对比实验: (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固体, 然后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2)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石灰石颗粒, 然后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让学生观察两组试验现象, 得出问题的答案, 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深刻记忆, 同时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我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改进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四分之一。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家庭小实验的开展能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

第一次家庭小实验, 我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 学生只有小部分回家做了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这些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 侃侃而谈, 其他没有做的学生流露出了崇拜的眼神。第二次, 我让学生回家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图, 以家里的玻璃杯、水盆、蜡烛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明显开始产生了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回家动手做了实验, 而大多都没有成功。第二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经过简单的解释和指导后, 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该实验, 且成功率高, 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以后每当我做演示实验时, 学生都会问:“老师, 这个实验我在家里能做吗?”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 我还会补充一些与所学的化学知识关系密切, 且在家中容易找到材料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优化教学的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演示实验中, 验证性实验有15个。在这些实验中学生大多以旁观为主, 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对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如讲解二氧化碳性质这一重点时, 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实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课本和资料, 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方案。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优化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源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 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针对“不法商贩贩卖假黄金”、“米汤冒充牛奶”、“石灰石冒充氮肥”等社会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揭穿。让学生组成科研小组, 自行寻找样品、设计方案、检测样品、书写报告。笔者认为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那些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四、试验教学与考试相结合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设计适合于中考要求的探究环节,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后续实验, 增加探究的问题。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我首先把结论告诉学生: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 然后把探究性试验改成验证性试验。在完成书本探究的两组实验后, 再让学生探究其他两组试验。探索结论:一、二两组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第三组和第四组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顿感困惑。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 讨论得出:第三组实验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而使质量减少, 第四组实验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而使生成物质的量增加。进一步启发:怎样防止第三组中的气体跑掉呢?学生在积极思考、讨论之后得出:在锥形瓶中套上气球或塑料袋, 或塞上橡皮塞。接着学生按改进后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演示。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学生还得出了第四组实验的改进方法:将燃着的镁条罩上罩。通过这样的启发、设疑、探索, 学生很容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忽视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了知识。

铁钉生锈的实验中, 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的基础上, 为强化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 我有意地引导学生:“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问题使得学生的探索热情猛增, 我因势利导, 让学生设计实验, 拟出实验报告, 最后学生提出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 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进而顺利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遍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能力, 可以肯定学生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总之, 化学实验并不只是做来看的, 而是要把它彻彻底底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在知识上有所收获, 能力上得到发展, 素养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2]胡胜利, 常艳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

浅析初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三英语;写作教学;技巧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训练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指导英语写作训练时教师应该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注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长期培养。

一、转换英语写作教学的思维方式

一堂英语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一起写,然后宣读范文,纠正语病。然而这种教学方式通常只能启发一小部分人,更多的学生仍旧存在无话可写、词汇缺乏、语法错误等毛病没有时间一一纠正,使得写作课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不值得提倡。英语写作归根到底是考察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之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一篇英语作文的题目是“My Fravorite Sport”,它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地融入到情境之中,描述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关于它有什么故事,什么有趣的经历,喜欢的运动员等等,是需要学生迅速地用英语思维来表达这个情境。

但是如果仅仅在一堂写作课上把它当题目布置下去,学生们往往习惯于运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先用中文列出自己喜欢的运动,为什么喜欢它,列出1、2、3点,然后试图一句一句地翻译它们。这样的写作方法显然不是英语写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备课中首先要转换自身的思维方式,明确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反映到课堂教学上,则是先设计教学步骤,然后再进行训练。

同样还是这个作文题目,教师在进行备课设计时,首要做的是帮学生打开思路:

Whats my favorite sport?

One of my favorite athletes/sportsmen? And sports event? And……

Have you tried it? Who did you play with? What happened to you and your partner?

Who taught you to play it? Where do you play it?

Did you feel it easy or hard? Why? And did you have fun?

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使学生尽力去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内容。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不停地开掘自己的经历感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验下,笔者的一个学生曾受启发写到因为和父亲一起玩篮球,不仅篮球水平提高,并且感受到父亲的陪伴和爱,所以最喜爱的运动是篮球。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内容就变得充实、言之有物,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

二、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专项的写作训练课时毕竟有限,而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还必须在课堂之外注意训练。笔者一直强调,写作其实是重表达重运用的一种培养方式。因此,教师不要局限于“写”这一种形式。在平时的授课上,积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词汇、词组;习得语法和英语知识的运用,也是在为学生的写作做变相的积累储备。何况,相比动笔写,课堂上的“说”更灵活。

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Unite 8: Merry Christmas”的学习中,笔者就进行了授课与口头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选定“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Day”“Christmas Day”三个节日分配给各小组;在学过书本知识点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group discussion,讨论节日的日期,做什么,吃什么,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的不同;然后让学生们进行一个小组口语接龙,每个人介绍一两句关于这个节日的内容,不能和前面的同学相同;接龙结束后,由小组同学一起将接龙的话语组织顺序,各自形成了一篇不错的小短文。

这也是对授课内容的一种合理运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将新学的词汇、语法立即运用到其他合理的语境内,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三、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实施

说到底,英语写作毕竟是一项需要动笔的训练,因此,平时的积累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写作的实践中来。换句话说,写作训练课的写作内容训练应该是平时功夫的培养,即利用多种形式帮学生打开思路、积累素材;而写作训练课的重点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培养和锻炼。

作为初三学生,写作要求的基础还是语句正确,表达流畅。毫无疑问,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语态、时态、语法问题严格要求,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基本句型、主谓一致以及可数、不可数名词的搭配、冠词“a”、“an”、“the”这些细节又基本的问题上不能出错。

而在表达流畅方面,大部分初三学生暴露出一个较严重的毛病:语言内在顺序的混乱。这其中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来不及写完草稿,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想到一句写一句,导致文章逻辑顺序混乱;二是因为许多学生从根本上缺乏顺序意识、逻辑意识。所以,初三的作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化部分为整体的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把口头语言、脑海中的语言组织到笔下。除了提醒每个学生在作文之前,准备一个提纲性的草稿之外,也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单独地耐心地探讨和辅导。

句型的使用也要遵循同样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基本句型教到复杂句型,实际上,在作文中越是复杂的长句越容易出错,通篇都是长句不但易导致错误率高也会影响阅读。所以,有必要和同学强调句型使用的时候遵循以下原则:长短相间;句型尽量变化交替使用;以基本句型为基础,复杂句型是锦上添花。

英语写作教学不是一条速成培养之路,初三学生更是处在一个积累与磨练的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师生共度漫长的坚持,完成点滴的积累;注重英语思维方式、口语表达能力、写作形式技巧的结合培养,来实现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永芬.浅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期

[2]高丽凤.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原则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3年第9期

[3]潘桂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例谈[J].新课程学习(下) ,2012年第1期

初三化学实验计划 篇4

----------吴红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3、4、5班化学教学任务,约有学生156人。由于化学是新增设课程,没有准确的成绩参考,但综合该届学生的理科成绩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方面相差较大,在学习态度及方法上也相差较大,对于实验能力来说,在以前的物理、生物科中均有训练,大部分学生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识和掌握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技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好实验,达到实验能力要求的指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做做实验,但目的不明确,态度欠认真,实验课上松松跨跨,交头接耳,有的同学更似局外人,操作不规范,且一遇困难便止步不前。因此,教师要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育,使学生首先愿意参与,自觉规范操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全面提高技能。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

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

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等。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5、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7、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进度安排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中考 篇5

1.(2013福建南平)根据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稀释浓硫酸时,应把缓缓注入盛有的烧杯中。(2)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含钠的化合物是。(4)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013陕西)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3.(2013甘肃张掖)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

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

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

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4.(2013福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5.(2013山东威海)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这份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请你从下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药品: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

你的实验方案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2)如果给你一份未知浓度的稀硫酸,要求通过定量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即

(3)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你设计一个提纯该样品的实验方案,以得到纯净的6(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

质是Na2SO4、CuSO4;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猜想,理由是。7.(M(如

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2。【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8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填“酸”、“碱”、“盐”);(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

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

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9.(2013.乐山市)(7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 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 该氢氧化钠溶液

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初三化学上学期实验计划 篇6

一、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氧气性质与制法、水的组成、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5、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7、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浅谈初三化学演示及分组实验教学 篇7

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各种方式的配合和运用, 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更为重要, 在这我想谈谈演示及分组实验的教学。

一、完成“双基”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多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股内在的学习动力,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现有的状态, 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 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更为重要, 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和发生的现象, 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使其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进而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点, 对于刚接触到化学课的学生尤为突出。

在教学实践中, 我深刻地体会到演示实验对完成“双基”教学任务及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演示实验并做好演示实验, 对于低年级的化学教学更为重要, 通过演示实验,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兴趣, 而且教师示范也会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它要求课堂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准确, 操作规范化, 还要求新颖、生动、有趣。在演示过程中要仔细地教会学生实验操作方法, 启发学生观察重要的实验现象,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最终形成化学概念。

二、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它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普遍规律, 即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 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 作为形成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 大多是演示实验;而学生的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实践, 又往往是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完成。

如何加强实验教学, 其中另一个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才能使学生主动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索问题, 掌握知识, 真正收到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8

关键词:初三化学;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学习兴趣;高效性;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有了较大改变,教育界为此也给出不同见解。

一、实验形式多样化

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标准,初中生物教学尽量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满足教学需求,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等。另外,演示实验的操作需要教师亲手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除了教师演示操作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化学的奥秘。例如,那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可以交给学生自行完成,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那些实验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操作时,教师在实验前要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问题,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单凭课堂上短暂的时间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前作业,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然后做好笔记,并且利用书本上的实验装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很多学生都满怀激情地操作,结果却很少有能做成功的。然后等到再上化学课时学生就会纷纷讨论实验现象,经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在课堂上将实验完完整整操作一遍,学生就会从中找到问题,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将对知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样的家庭小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以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文庆城.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01.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级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本期完成演示实验35个,探究实验9个,实验活动3个。学生实验做到每2人一组,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期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4.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要求学生开展课外实验。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化学方程式 篇10

化学方程式

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 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 ⑶反应条件

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 + O2 ===== CO2为例)

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⒈解题步骤及格式

一般分为以下七步:⑴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⑷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⑸列比例式;⑹求解;⑺答题。

⒉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⑴m= ρv⑵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3⑶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学会做笔记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重视课堂学习

上课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决定这节课能否取胜的关键,听课不仅要用耳,还要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用“眼”去观察老师讲课的一举一动,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耳”去听;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点一定要仔细听,对老师讲到自己通过预习经掌握的内容可稍放松一点,对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还要动“手”记下来。

2中考化学表达书写应注意哪些问题①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⑤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11

一、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一)注重实验前的细节描述

教师在实验之前应向学生详细描述实验环节的每个步骤,并将注意事项单独提出。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使在平时讲课过程中经常提到,实验前也应再讲一遍,确保学生真正注意到。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初级阶段,理念方面的知识毕竟较少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注意事项的强调非常重要。

(二)做好准备工作

在实验开始前,要严格注意对所有实验仪器的检查,避免在实验中因仪器本身破裂或缺失导致手忙脚乱。另外,教师应叮嘱学生不能穿着“的确良”或尼龙材料的化纤衣物,以免实验过程中衣料受热融化。在必要时,应为学生准备护目镜与手套,确保学生在实验中不会受到伤害。

(三)注意废弃物的处理

化学实验难免会产生废弃物,如酸、碱、盐溶液,它们中大多具有腐蚀性。在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将废弃物分类集中处理,在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后再排放。对于一些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应在实验环节注意收集或处理,防止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二、实验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装置操作的安全性

1.注意操作顺序,防止倒吸现象出现

在用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通常会用到“排水法”进行气体的收集。在实验结束之前,要注意先将导管移出,再将酒精灯撤离。若教师事先没有强调这一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导管中的水倒流至试管中,试管因温度变化而炸裂。在初三化学实验中,应注意“排水法”不适用于氨气之类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否则也会因气体急剧溶解造成倒吸现象。

2.防止试管炸裂

在使用试管加热液体或固体时,需要将试管来回移动,保障其均匀受热。但就目前化学实验课程发生的安全事故而言,绝大多数都是试管炸裂状况。这是由于初三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实验不多,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忘记这项看似不重要的要点引起的。试管在加热固体或液体时,除了要注意擦干外壁的水,还应做到先均匀预热,防止因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的炸裂。

3.防止仪器堵塞

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或玻璃棉,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受热冲进导管。一旦导管堵塞,气体无法正常排出,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爆炸。

4.防止气体或装置爆炸

H2、CH4、CO等气体如果不纯净遇到明火具有爆炸性,在点燃之前,要严格保证对气体的纯度检验,避免爆炸伤及学生。

(二)选取合适的实验药品

实验药品需要根据具体化学实验选取,例如,在氧气的制备实验中,加热氯酸钾时需要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两者混合的比例,避免因药品比例不当让实验发生危险。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中,要注意药品的安全性选择。如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中,可以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后晒干的四朵滤纸花,分别让学生滴加白醋、滴加水、直接放入盛有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先滴加水再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观察紫色石蕊的变色情况。实验中所用的试剂相对较安全,完全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动手探究紫色石蕊变红的真正原因,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实验药品的取用

(一)白磷

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摄氏度,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导致自燃,若放置于靠近酒精灯或加热后的烧杯旁边更易自燃。因此白磷要即取即用,实验剩下的白磷应及时放回水中或容器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火灾。

(二)浓H2SO4

浓H2SO4若沾到衣物或皮肤上,应立即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在表面均匀涂抹浓度为3%~5%的小苏打溶液。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强调先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运输部下一篇:综合技能训练总结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