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通用11篇)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 篇1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建康档案管理规范的重点人群包括(ABCDE)

A、0-6岁儿童B、孕产妇C、老年人D、慢性病患者E、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

A、个人基本信息B、健康体检C、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D、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健康体检包括以下项目(ABCD)

A、一般健康检查B、生活方式C、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D、健康评价

4、居民健康档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C)等基本健康信息。

A、既往史B、家族史C、既往史和家族史

5、首诊血压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C)岁以上常住居民。

A、65B、50C、35D、186、预约65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服务(C)

A、家庭病床B、住院治疗C、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7、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服务服务对象(C)

A、老年人B、孕产妇C、辖区内居民D、外来务工人员

8、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B)岁以上常住居民

A、60B、65C、55D、709、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种形式建立?(ABC)

A、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B、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C、通过健康体检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D、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居民自主建立。

10、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应由(AB)填写。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B、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 篇2

建立一份完整而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 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有效工具, 更是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自1月21日以来, 为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 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卫生院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之机, 抽调医疗骨干和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健康服务队, 在村卫生室人员的协助下, 采取入户调查、提前预约并以村为单位集中体检等方式, 在春节期间对所有当年未接受体检的返乡居民, 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该院这一举措受到了辖区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返乡居民的积极响应。

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的体会 篇3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121.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 篇4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及建档业务培训讲稿

一.建档对象

辖区内所有常住及新增人口(包括当年新出生及迁入人口)1.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重点人群:0~36月龄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二、建档内容及要求

1.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部分;纸质档案包括档案封面、个人基本信息表和居民健康信息卡3部分,建档工作完成后居民健康信息卡统一建档保管;

2.档案填写一律使用钢笔或圆珠笔,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晰、书写工整,数字或代码一律填写在方格内;

3.首次建档应在档案封面写清楚建档时间;

4.所填写得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出生地、户口地址、门牌号等应与居民户口本、身份证保持一致;现在驻地、联系人、联系电话及本人电话应真实可靠;

5.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如常住类型、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等,应在该项目拦的“□”填写相应选项,要求真实可靠;对于备选答案中“其他”或“异常”这一选项,应在该选项后的空白处填写相应文字内容,并在项目栏的“□”内填写“其他”或“异常”选项相对应的编码; 6.少数民族居民在“民族”一栏中的“□”内填“2”,并在“2”选项后的“___”上填写具体民族;

7.血型一栏“∕”前的“□”内填写相应ABO血型数字代码,后面的“□”内填写相应Rh血型数字代码;

8.家族史没有的空下不填,有的应分清是哪类或哪几类家庭成员患的哪种或哪几种疾病,注意填写在正确的项目栏;

9.健康档案封面的编码:第一组6个“□”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二组3个“□”为乡镇街道区划代码,两河镇均填“007”; 第三组2个“□”为村及居委会代码,双河村为“01”、中心村为“02”等; 第四组5个“□”为居民个人序号,由各村从“00001”开始,由小到大自行顺序编排;

10.个人基本信息表及居民健康信息卡上的编号取健康档案封面编号中第三及第四组编号,并保持一致;

11.两个片区服务中心所有居民健康档案应在2013年6月底建档完毕及档案更新情况有记录,片区及各村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扎实有序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圆满完成;

12.此项工作未尽事宜的以《石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方案》、《两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文件》及《村级承担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标准》为准进行全面考核。

三、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1.对于城乡医生的意义:可为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 ,是医生全面了解居民个体及其家庭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保障了城乡医生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服务,为开展三级预防提供基础性资料,利用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家庭卫生问题和卫生资源情况,更好的实现慢病管理,普及和推广健康教育知识。2.对于城乡居民的意义:能够了解城乡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为社区诊断提供依据。掌握社区的疾病分类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危害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能够更多地了解社区居民的综合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方位的城乡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职责 篇5

一、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二、居民健康档案由乡镇、社区中心(站)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

三、非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好的各种档案资料。未经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社区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四、责任医生是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第一责任人。对填写健康档案的责任医生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医生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五、对各科室(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调阅或更新档案必须有登记。

六、熟练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考核方案 篇6

(试行)

为加快推进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根据迎泽区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3年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达到7500份以上;60岁以上老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80%以上。

二、考核原则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法进行考核,考核采取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查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三、考核办法

(一)规范化健康档案的认定

1.按照家庭健康档案统一格式建立,档案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的,视为规范化家庭健康档案。

2.按照居民健康档案统一格式建立,档案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各类体检资料填入健康体检表,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动态记录连续、完整的,视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纸质健康体检表及各类检查报告单随档保管。

(二)考核方法

每人每月完成基数200份。

对于下午外出建档者必须在隔日交回完整档案10份/人(档案必须填写完整、经电话核对真实无误),否则视为旷工。

按月交回档案者应在次月3号之前交回填写完整、真实的居民档案。

(三)建档费用

标准为居民档案内容填写完整、真实每份2元。

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应用分析 篇7

1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存在的问题

1.1 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困难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具有人身专属性、敏感性、安全保密性等特性, 造成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过程受到巨大的挑战。并且,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在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同时, 也给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带来了压力。

1.2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瓶颈

根据国家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要求,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记录的文件[3], 如此庞大的记录给各乡镇卫生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 乡镇卫生院要抽调1/3甚至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参与, 为缓解工作压力, 部分卫生院又把部分或全部工作交由乡村医生完成, 辅予一种松散的业务指导, 从而造成信息采集的遗漏, 致使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大打折扣。

2 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存在的困境

2.1 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得不到共享

目前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 还只停留在各乡镇卫生院对档案的利用, 县/区、省/市、国家级的网络数据平台还没有建立, 使得居民健康档案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此外, 各个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软件又不能达到共享, 如计生、民政、公安等各部门按照各自需要的内容设计软件, 造成了管理资料的浪费、管理成本的提高。

2.2 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更新

目前,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不及时更新信息, 错误信息不更正, 不良信息经过法定期限不删除等现象。一次性输入的健康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 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 形成死档。

2.3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不规范

目前, 部分医院对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没有设置专人负责管理, 也没有建立有效可行的查档方法, 导致虽建档但使用率低的结果。

3 居民健康档案综合应用的前提条件

3.1 加强对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健康档案相关知识培训

首先要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对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的培训。其次, 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地区, 还需要卫生院医务人员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村卫生室建立各种网络平台:QQ平台、飞信平台等数据传输平台, 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对各种档案信息的上报工作。最后, 还要对专、兼职人员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学习。

3.2 争取政府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连续投入及加强专项资金的充分使用

国家和地区的投入是居民健康档案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而合理、有效的利用专项资金则是确保健康档案质量及数量的有效方式。随着国家对医疗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医疗服务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 而在部分地区, 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完善还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面临的不可回避却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 确保资金投入的连续性、长期性是档案规范使用的有力保障。

3.3 建立区域化或国家的网络数据管理平台

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深入以及对居民信息共享的要求, 使得对网络管理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HER) 应运而生, 根据国内外情况比较, 在2000年澳大利亚HER使用率 (全科医生使用HER的比率) 仅为25%, 但到2009年已上升到95%;新西兰在近9年中, HER的使用率也从52%上升到97%;加拿大HER使用率仅上升了23%, 计划到2016年普及率达到100%, 而我国HER起步较晚, 目前正在迅速发展推广中, 因此, 加快HER使用率和网络数据平台的标准化建设, 为实现区域或国家的数据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数据更新

如果对流动人口和出生、死亡人员档案不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造成“死”档的累积、档案管理的混乱、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对变化的档案数据不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使得档案的使用率降低、功效贬值, 从而阻碍档案在现实运用中的功效。

3.5 完善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

对于人口资料及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日常管理, 不但要联系政府、学校、公安局等部门, 还要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报账、临床科室等医疗各部门。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交互使用, 达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充分使用。

3.6 优化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方法

首先, 建立规范使用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使用室, 指定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与使用的监督作用。其次,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分类大纲[4]: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 建立台帐, 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 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 为便于检索, 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 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 为统计带来方便。最后, 设置卷内目录:按照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接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 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 一要一人一袋装订, 袋面统一编号, 不同人群用不同颜色标签粘贴;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 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折叠、粘贴后归类, 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 (如检验单、X线胶片等) 另行编号, 分开存放, 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4 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应用

4.1 居民健康档案在0-6岁儿童、孕产妇、35岁以上的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重型精神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而0~6岁儿童又是特殊需要关怀的群体, 根据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长状况、健康指导、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的记录,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国家“降消”项目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孕产妇健康状况、营养和保健、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产褥保健等方面的记录和指导, 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病死率;在中国老龄化的今天, 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常规体检、慢性病筛查、老年病的预防方面的记录为发现和治疗老年性疾病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根据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8%、9.7%, 而这两种慢性患者的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却很低, 因此, 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生活方式指导、规范用药指导、危重情况的转诊、日常血压和血糖监测等方面的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对重性精神患者健康状况评估、随访、行为干预等方面的记录可以解决一些潜在的对社会和对家庭的危害。

4.2 居民健康档案在非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对居民健康状况的记录性文件, 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个动态的记录, 即为医疗服务, 又为居民的健康做出指导。

4.3 居民健康档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临床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结合,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慢性病筛查、重点人群健康体检、转会诊记录、中医项目的应用, 达成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

4.4 居民健康档案的其他应用:

为政府、公安局、学校等部门提供“居民健康身份证”, 利于其掌握辖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基本健康状况等资料;为卫生院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健康数据源, 利于医务人员提高诊治水平, 和谐医患关系;为上级卫生部门提供辖区居民信息数据包, 利于其合理规划社会卫生资源, 发挥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摘要: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档案内容的更新深化, 为了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死档案”、“信息孤岛”现象, 笔者通过分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及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 总结出了综合应用居民健康档案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列举了档案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马莉娜.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 28 (1) :107-108

[2]孙巍, 孙丹红.浅谈纸质档案的重要性[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1) :187.

[3]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2) :711.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1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最主要的内容是资料的收集,这是一项繁琐、细致、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通过门诊和入户等方式收集资料而建立,针对在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加强领导、宣传动员和团队服务等工作方法以及与居民沟通的有关技巧。

经过较长时间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对健康档案建立的难点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建档工作难点

健康意识淡薄,建档积极性不高:多数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存在“没病就是健康”思想。怕体检万一查出病却医不好或治不起,反而多了心理负担等错误思想,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没有充分认识[1]。其次,居民对医护人员免费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漏,采取敷衍了事,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的方法,甚至将前来建档的医护人员与做上门推销商品的商贩相联系,害怕上当受骗,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受阻。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差异大:社区居民构成日趋多元化,年龄、职业、文化、医保等不同,身份复杂差异大,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同,需求各异。

社区居民居所易变: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在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

居民拒访:居民对医护人员特别排斥,不愿意靠近,入户建档的医务人员有时还会遭到拒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经验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繁杂,高学历有技能人才不愿意在社区工作,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为聘用,流动性大。新来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上岗培训,对建档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建档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影响所建档案的质量。社区居民看到医务人员生面孔多,也难以建立信任。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由于8小时工作制,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工作、外出时间重合。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保姆、儿童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往往存在障碍,难以建档。

已建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硬件不够、软件开发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大量时间、人力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成了单位的负担。居民建档信息不能及时录入、更新和调出使用,形成死档。居民建档信息不能连网使用,影响社区居民建档积极性。

工作方法

加强领导,争取社会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职能部门,将政府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要积极与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领导取得联系,增强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行政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建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居民知晓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新增的服务项目,但还有很多居民不了解其意义和作用。最好集中力量分别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开展工作。可以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告居民书及宣传材料、开办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和利用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全体动员团队服务:社区机构领导要提高认识,动员全中心人员参与,落实人员待遇,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如社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搭配合理,分区包干负责,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现场建档和档案的动态管理等工作,建档工作最好由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既能提高建档质量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人员培训,统一建档标准:参加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参加《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专题培训,学习档案填写的内容、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以及入户调查要询问的每一项目的提问示例,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对建档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档案文本格式、统一信息收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类标准[3]。要设有专人控制档案质量。

从需要的人入手提高建档依从性:门诊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低保户和残疾人等,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是主动需要的人,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大容易建档。

准备充分,有备而来:社区医务人员入户时要统一工作服、工作包,佩戴胸牌,备齐建档用具,要制定调查工作计划,按照社区居民居住楼栋门牌画出相应图形,建档后将完成资料收集的住户标记在对应的楼栋门牌图形上,就知道哪户未建档方便以后有目的地入户。

调整入户调查时间:建档人员上班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入户建档时间和社区居民上班外出时间错开。利用周末或每天晚上下班后1小时后开始,这个时间段居民在家几率高,大多数居民这个时间也愿意接受调查,但针对三班倒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调查时间。

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对已调查收集的档案资料,要认真分析、整理、归类,妥善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查漏补缺。档案按小区、楼栋、楼层有序存放,方便查找;对慢病、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重点登记,建立专档。对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可以贴上有颜色的小纸片进行标志。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高血压病例,黄色代表糖尿病病例,方便健康档案的分类和查找等管理工作。

耐心攻克“堡垒户”:如果有的居民调查时不便做调查,应给居民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请他们方便时再联系,不可强求对方。对于拒绝调查者,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消除戒备心理,使建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技 巧

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工作人员应衣着得体整洁、微笑亲切自然、声音平和尊重、目光友善关爱、姿态不卑不亢、主动介绍自己。不要直截了当地要看对方的身份证,这样会引起对方反感,而看户口簿或老人证对方相对容易接受。

注意谈话距离:适当的距离才会让人有安全感。交谈时与对方保持1m左右的距离,两者间的距离太近,讲话时容易有唾液飞溅到对方的脸上,产生不愉快。两者间的距离太远,说话的内容可能听不清楚,从而导致交流障碍。

注意提问方式,避开敏感问题:语言要通俗易懂,表达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或者表达不明确。提问的问题简单明了,容易回答;问完问题后允许对方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回答;尽量不用对方不熟悉的医学术语与词语,也不用说教式的语气来进行交流;对于居民敏感的问题,改变询问方式,要避免使对方感到难堪。

保护被调查者隐私:许多被调查者对疾病调查一栏有抵触。特别是患传染病、恶性肿瘤、慢性病、艾滋病的居民一旦被确诊,其心理压力很大。对此,应先向患者事先告知保密原则后,再调查询问,避免获得虚假信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建档质量。

使老年人感覺到尊重和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交流。要重视称呼对方,称呼是满足老同志对尊重的需求。在交流中,始终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表达对老同志的尊敬和关心。对唠叨、爱说的老年人,采用触摸式的打断或反复给予帮助(如递水),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的目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的老年人,以亲切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诱导、鼓励老年人说话,可以先从对方的日常生活爱好、兴趣入手,然后引入正题,达到建档的目的。

讨论

总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不断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青芬.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34(3):156-158.

2 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2:711.

3 李启芝,鄢烈让,吴健,等.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238.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篇9

1、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卫生保健服务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资料,的全科医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2、居民健康档案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服务的动态记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科研、医学教育及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填写。

3、对填写健康档案的医务人员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者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4、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每年免费随访4次,体检和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生负责填写,做到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以便查阅。并应逐步输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6、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化。

7.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8、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9、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 报告保存。

10、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11.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篇10

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

一、居民建档率要符合市卫生局的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准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二、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齐、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化管理。

三、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及重性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四、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和育龄已婚妇女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防备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五、资料管理人员及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相关信息。,鼓励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

二、公共卫生科信息员每个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新增建档花名册、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按要求上报的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三、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登记、统计制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要在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陆。

四、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五、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六、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岗位责任制度

一、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二、居民健康档案由乡镇、社区中央(站)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

三、非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好的各种档案资料。未经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承交由社区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四、责任医生是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第一责任人。对填写健康档案的责任医生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医生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五、对各科室(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调阅或更新档案必须有登记。

六、纯熟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把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二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具体记录。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慢性病监测制度一.公共卫生管理科全面负责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科主任为本辖区相关业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经管医生是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二.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三.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二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管理科报告,公共卫生科收到报告卡,审核合格登记后,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四.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五.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加倍处罚,管理制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定期对各单位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乡镇(社区)考核范围。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3.开通辖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专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资料管理制度

一、各种文件、计划、宣传资料等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管理好,由专人负责管理,专室存放。

二、资料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等,应分类存放分类管理。

三、文字资料中的教材、参考书、工具书等应按图书分类统一编目注册登记,期刊杂志、报纸、合订本、宣传折页、海报等均须统一登记编目。

四、音像资料中的录音带、录象带、软盘、光盘等必须分类登记编目,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其质量变化情况。

五、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等应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分类管理,注重用时升级、更新等,并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

六、资料必须始终为卫生工作服务,其他人员均可借阅有关资料,但必须履行以下手续:

1、每借阅一次登记一次,每次限借5盘或5本或5盒,如遇多集多本连续资料也只能依次归还后再续借。

2、每次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一星期,如因工作需要继续借阅者必须办理续借手续。

3、孤本资料或数量较少的资料均不外借,可临时使用。

4、借出资料归还时,资料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损坏者必须照价赔偿,如资料丢失,应借阅人重新购买完全相同的资料进行赔偿,或处以原资料价值的3― 5倍罚款。

七、所有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为别人借阅本单位的资料。

八、声像资料其版权所有,借阅人不得翻版,如有未经许可私自翻录的,责任自负。

九、外的部门或人,如因工作需要借阅资料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办理正常的借阅手续。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试题 篇11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重要性 科学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60-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导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在维护群众健康、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患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建立的健康信息档案,是反映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客观资料。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能够帮助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医生准确分析与评估服务群体的健康水平以及家庭和本社区疾病发病情况,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社区卫生诊断,根据社区诊断科学制定适合本社区群众的健康教育干预和疾病防治工作方案,有助于提高群众健康生活保障能力,提高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在保障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

2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所辖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人、低保、残疾等重点人群每年开展一次免费的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居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家庭问题和卫生资源等。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能为社区医生提供全科医疗,促进有效地配置卫生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2.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应遵循逐步完善、资料收集前瞻性、基本项目动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保密性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健康档案:(1)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2.2 规范管理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管理病历资料要求,设立健康档案放置的专门场所,健康档案可以按内容分类存放,或以家庭住址或类似人群为单位存放。对具有特殊健康需求的群体以及差异性项目,应在设立常规项目类别的同时增加设置;对于外迁或者死亡的居民健康档案,应根据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决定存放与否及其存放期限。

2.3 注意健康档案信息保密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能涉及到个人、家庭的隐私问题,因此在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保密工作。医务人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要强化保管与使用健康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查阅与审核登记制度,医务人员应经过审批和允许后方可查阅,对涉密健康档案信息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必须告知相关隐私信息时必须经患者本人同意。

2.4 强化档案质量考评管理

各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评估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考核中,实施量化考核;应当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利用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抽查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全面评估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使用成效等相关内容,对其中的成功经验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对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反馈并督导整改,必要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要将档案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终考核、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并逐步提高服务质量。

3 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措施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健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利用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宣传栏和免费体检等活动为契机和宣传阵地强化宣传工作,让居民明白建立健康档案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获得其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任务。

3.2 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

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做法是向居民发放全科医疗就诊卡和健康档案编号,每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后,将其信息及时添加到健康档案中并录入到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地完善健康档案信息,便于方便快捷地利用和管理健康档案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定期或不定期与居民开展健康档案信息双向交流活动,以及时更新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3.3 安排专人专岗,提高档案利用成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及时收集接诊医务人员接诊患者的医疗信息和健康状况,及时分门别类整理、补充、存储和加工健康档案信息并使之信息化,方便医务人员利用档案信息。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用软件作用,同步管理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档案。

3.4 借助信息系统,强化慢性疾病防治效果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实现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的同一性,将患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中实行双重管理,相互配合发挥维护病人健康的作用。

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根据工作实际分类管理,保证及时更新与便捷管理数据信息,备份重要数据,定期不定期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绿色-健康,黄色-糖尿病,红色-高血压等)封面的形式明显标识文本档案,使健康档案与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档案工作事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注重科学管理,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习十七大新党章知识测试题下一篇:古代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