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风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方法与过程目标: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技艺。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雄壮感,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准备
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具等。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作品,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画面导入)
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课的作品比较优美、这节课的作品比较雄壮。)
二、讲授新课
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即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波浪涛天的大海,艺术家们饱含激情地描绘这一切,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油画作品《黄河激流》。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师一边写一边读,重读,学生齐读一次。
1.学生欣赏油画,倾听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歌曲中激昂的歌词。
2.师问:画家笔下的黄河波涛汹涌,船夫奋力地与激流抗争,同时又听了《黄河大合唱》,谁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你的感受。
(1)引导学生欣赏《黄河激流》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2)师师播放上节课的歌曲《高山流水》
问:这幅画配乐《高山流水》合不合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都读懂《黄河激流》的画面语言了。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什么?(力量)
3.播放葛豕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1)作品介绍:
师:《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豕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版画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2)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学生描绘。
4.欣赏吴冠中的《香雪》。
师述:看,画家吴冠中大笔挥写的群山,以点、线、面构成的画面,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同学们你们谁也来说说对这幅画的感受。叫几个学生说说感受。
5.欣赏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
师:我们都陆续读到不少画面,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对着《秋山关外月》和《香雪》两幅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你想说些什么?(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具象与意象画法的区别。)
(1)作品分析:《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播放名山视频欣赏领略山的崇高、巍峨。对比欣赏《香雪》和《秋山关外月》。
问: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画法呢?为什么?(用几句话写写你对作品的感受)
播放几幅绘画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请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播放一些适合的词汇,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临摹一幅有气势的山水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学生在激昂的乐曲中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赏
讲述齐白石的两则幽默故事《看你横行到几时》、《不倒翁》。
二、新课学习:质疑、思考:我们除了口头语言表达故事或心理外,还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以手语歌曲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熟悉的物体,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出示课题:《小桥、流水、森林》,师生一起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现。鼓励学生唱或者读出一首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歌或诗。
范例欣赏——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上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的名称改为其他的?假如要你来修改这幅作品,你会作何改动?
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内容?
这幅画的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你能感觉听到蛙声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觉?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
简介《蛙声十里出水泉》的背景。
倾听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欣赏希施金(俄罗斯)的《森林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家、画家如何用音乐或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质疑、思考
在音乐中你感受到森林中有什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松林的早晨》这幅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你能找到表现风格和这幅作品相似的作品吗?
喜欢这幅作品吗?能用恰当的词语或一句话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倾听班瑞音乐《忧郁的爱》,欣赏列维坦(俄罗斯)的《深渊》,质疑、思考。
《深渊》这幅画,画家画了些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深渊景色的?看了《深渊》,你能想象作家当时是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吗?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
简述作品《深渊》的绘画背景。
思考、讨论:
比较《蛙声十里出山泉》与《深渊》这两幅作品,说一说两幅作品所用的材料有什么不同?这们的表现风格有何特点?
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强调“活墨”。
边倾听古筝曲《高山流水》,边欣展示若干张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和水墨画。
师小结:这些作品作者们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内心感受,通过画笔把它们表现出来的。
三、布置作业: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用水墨画法画一幅风景画。并强调绘画卫生。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练习。
提示:先画好的同学将画贴在黑板上,把绘画工具收拾好或帮助别的同学。
四、每位同学将自己桌面上的小红花贴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上。
播放一首童歌《小桥流水》,学生边听边律动。
启发学生编儿歌或诗。
指名读自己创编的儿歌或诗。
五、课外延伸。说一说:你喜欢我们周围的小桥、小河、森林吗?有哪些令你不满意的现象?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结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将自己的作品和诗带回给家人欣赏。
作业设计
完成一幅山水水墨画。
板书设计
高山、大海、江河
黄河激流
11皮
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皮影戏、观察皮影作品了解皮影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
2、尝试运用明胶片或纸板设计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皮影作品。
3、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先分解再组合的方法制作影偶。
三、教学难点
影偶各部位的固定连接
四、教学具准备
学具准备:生备:上次课皮影绘画作品、剪刀、油性彩色、针管笔、双面胶。师备:胶片、小铁丝、气球签
教具准备:课件PPT、幕布舞台、皮影人物、示范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他是谁呢?
(司马光)嗨!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砸缸王子司马光,我今天变身皮影小偶来和大家交朋友是因为我也和你们一样最近迷上了皮影,可是我错过了同学们上次学习皮影知识的课,谁能帮我补一补呢?
生:
1、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
2、皮影戏是艺人在幕后操纵皮影活动,并有说唱、乐队相伴。有声有色地表演故事剧情。
3、皮影与其它如剪纸、雕刻、京剧、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有许多相通相似的地方。
4、皮影戏是集文学、音乐、美术与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
5、皮影戏起源于我国,北宋时期已经有文字记载,后流传到印度、泰国、缅甸、日本、德国等国家。
6、西方电影史学家称中国皮影是“有声电影的鼻祖”。
(司马光)哇!你们太了不起了,能学到这么多皮影知识,太谢谢大家了。今天我就是专程来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皮影》(揭示ppt课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
司马光小朋友可不是空手来的,他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皮影戏,这是一段成都皮影。(视频)刚才的皮影戏精彩吗?里面好像还有川剧绝活“变脸”呢!
(司马光)对了,我今天来的时候看到同学们在做操,还偷偷学了两招呢!同学们想要看我做吗?那你们要和我一起做哦!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和同学们做操可真好玩啊!听说你们上次课画了皮影,谁愿意带着你画的皮影上来和我一起玩呢?
生:(两人)
一二三四。。咦,你为什么不做啊?不能动。
找找原因:能动、透明材质、安装操作杆
三、授新
原来真正的皮影并不是画出来那么简单,要做一个能动、能在幕布后面表演的皮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传统的皮影那工艺就更复杂了,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真正的皮影,同学们想看看吗?
传统的皮影作品都是皮影艺人手工制作的、一辈辈的艺人祖传下来的。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珍贵,市面上是很难买到的。我手中的这件皮影是我辗转了托了好多朋友才从一位老艺人那里借来的,想给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同学们一定要小心爱护哦!
怎么样,你们看出来了吗?它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呢?
生答:
原来它是用牛皮做的,怪不得叫“皮影”呢!就是因为它的材质而得名的。
你能看出来皮影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它的工艺可复杂了!
生答:
师小结:制作步骤:选皮制皮、描样、雕镂、上色、熨平、上油、组装订缀(ppt+板书步骤)
我特别想自己也来做一个皮影,可惜我没有那样的技术,也没有那么专业的材料和工具。只做出来一些像司马光这样的简易皮影。(展示简易皮影)
看你们都很喜欢的样子,老师愿意让你们近距离地研究它们,可是我会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
观察桌上现有的工具材料有哪些?(ppt材料工具)(剪刀、胶片、铁丝、气球签、油性彩色、针管笔、双面胶)它们在制作简易皮影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分发小皮影)
1、画的工具:透明胶片、勾线笔
2、剪的工具:剪刀
3、涂色工具:油性彩笔
4、组装工具:针管笔、小铁丝、双面胶、气球签
5、请同学总结一下简易小皮影的制作需要哪几个主要步骤呢?
画
剪
涂色
组装(板书)
有同学们的帮助,我就来做一个简易皮影试试看。问题又来了,这里有一个画的皮影,我要做一个活动的皮影,就必须要分开画再组合,那我该怎样分、在哪里分呢?先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发现一下人物动作,主要是哪里在动。(视频俏夕阳片段)
请同学模仿视频里的部分动作,主要是哪里在动?
生答:
老师简单示范:拿出画好的皮影分析可以在哪些结构处分。
画:预留连接(没有连接点行不行?)
剪:留边(沿画线剪难度大且不漂亮)
涂色:
组装:连接:(请学生分析用现有材料如何连接)针管笔扎洞,小铁丝穿过去两边都要扭一扭。
安装操作杆:(司马光向后转)双面胶剪贴在气球签上再粘在合适位置。
四、学生制作:
舞台在这里,同学们一定也想让自己设计的小皮影来表演一番吧?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把上次课画的皮影做成一个能动、能表演的简易皮影。
五、展示
请同学们上来一句话表演
例如:“我就是传说中的砸缸王子司马光”
(分六组上台表演)
六、传承、延伸
皮影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其实潜江皮影也是非常著名的,被称为是我们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我们来了解一下。(ppt)
12青花瓷
1、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2、了解青花瓷器型与纹样的特点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尝试绘制纹样。
3、热爱中国青花瓷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青花瓷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青花瓷与中华艺术的内涵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蓝色画笔、白色卡纸、剪好的辅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前放松,播放歌曲《青花瓷》,学生倾听。
2、导入: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欣赏完了,这首歌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那么青花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对青花瓷有多少了解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并尝试绘制青花纹样。板书课题:青花瓷
二、民主导学
(课前收集关于青花瓷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一)任务一: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1、小组互相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小组汇报
请同学用概括性的语言简单交流你对青花瓷的认识
(从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器型、花纹、艺术价值等方面)
3、教师总结:
1、认识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故得名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2、青花瓷的历史发展
青花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而标准青花诞生于元代,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3、青花瓷的器型
青花瓷来源于生活,自然服务于生活。青花瓷来源于生活,自然服务于生活。日用青花瓷的器型可分为罐、碗、瓶、壶、杯、盆、洗、盒等,造型丰富,形式多样,除日常生活用碗、盘、碟、盏之外,还有酒具、茶具、文房用具、卫生用具、照明用具等。
4、青花瓷的纹饰
青花瓷的花纹多为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书画、吉祥图文等。(欣赏不同题材的青花瓷品)。什么是吉祥图文呢?就是通过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美好的意思。
(二)任务二,发现青花瓷的艺术美
学习方法:欣赏 观察 总结
1、教师:通过刚才小组的交流,我想大家对青花瓷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发现青花瓷的艺术之美。世人喜欢青花瓷,它的艺术之美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一些青花瓷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美、花纹美、色彩美,(板书)
2、教师讲解:青花瓷的的造型特别的丰富,以青花瓷瓶为例,青花瓷瓶的种类就尤其繁多,课件出示多种类型的瓷瓶剪影,让学生猜一猜,分别叫什么瓶。(课件)
教师:整体像葫芦形状的葫芦瓶,瓶口处像凤尾的凤尾瓶,有像蒜头形状的蒜头瓶,还有玉壶春瓶、抱月瓶、琮式瓶等等。
3、欣赏青花瓷的纹饰
青花瓷瓶不仅造型丰富,青花瓷器上面的纹饰也非常有讲究,我们以这个青花缠枝莲大罐为例,来分析它分层布局的方法,一个罐子分了五个层次,不同位置的装饰花纹都有所不同,中间最大的这块花纹我们把它叫做主纹,一般情况下主纹画在瓶子的腹部,这个主纹也是体现了这个罐子所要表现的主题含义。其余的边缘地方的花纹我们把它叫做辅纹。而辅纹所使用的花纹一般使用的是连续纹样,就是把一种图案左右重复的排列,(课件)我们用连续纹样来装饰瓷瓶的颈部、肩部、底部等,就像给瓶子带上了花环、项链、穿上漂亮的鞋子一样。
4、欣赏青花瓷的色彩
青花瓷的造型美,花纹美,而最重要的还有她清新淡雅的色彩。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花纹,蓝白相映、千年如新,永不褪色,所以成为历年历代收藏爱好者的至爱。所以也就有了我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会上的最高纪录。(课件)这件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三、检测导结
(一)布置作业
同学们,赏完青花瓷,是不是为我们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手艺所折服。今天我们也向他们学习,尝试用手中简单的工具来制作青花瓷器外形,并试着临摹青花纹饰。请看学习活动(课件)请用你的白色卡纸对折后画出你喜欢的瓶子的外形,剪下来后展开,再选择你喜欢的花纹临摹到合适的位置上。作业要求:纹样要适合瓶子的外形特征。画花纹的时候用笔要肯定,线条要流畅,颜色可以有深浅变化。
(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作业评价
我们来当小小鉴宝师,评一评谁的瓶子最好看。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课件)同学们,大家看看,传统的青花元素现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生活用品中,手机、服饰、钱包等都将青花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出来。
一、吴冠中风景油画作品的绘画元素的分析
1. 吴冠中油画风景的作品内容和诗性
在50~70年代, 吴冠中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 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喜欢实地写生, 绘画材料来自于人民生活, 将自己的丰富的情感和热忱投入作品之中。他走过大江南北, 画过江南水乡风景, 园林景致, 画过祖国中部的名山大川, 画过热带景致等等绘画内容多样。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等等中国普遍的自然风景, 以和谐清新的色调, 宁静、淡美的境界, 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他的油画风景里是有一种诗性的意味的。在西方绘画中, 艺术家们反对艺术作品的文学性而削弱了作品原有的艺术性, 他们更加倾向于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而吴冠中却认为诗意比音乐更深沉, 一切的艺术都应该倾向于诗。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诗画融合恰是中国绘画中独特的传统, 中国山水画无不重情, 但更偏向于文学的情谊, 它在发生时就注定了文学的基因, 演进到不同时期便受到当时文化社会思想的影响。在吴冠中的风景油画作品, 以一种幕布展开式的感受, 将画面中的故事和情节以一种轻柔的语调再像你娓娓道来, 可以看到艺术作品中的直观物象, 却又令人遐思, 产生一种深远的意境。而在吴冠中的作品中, 是可以看到这种文学的意味的。他对画面的布置和形式的调控, 都是从他对物像本身延伸而来的, 而这样的绘画中的诗性也恰巧是中国传统水墨中追求的。因此, 与其说, 吴冠中的作品, 让观看者第一感受被形式感所吸引, 不如说他作品中的内容故事和情感诗意才是绘画作品的核心和本质内容, 是这些决定了形式的艺术美。
2. 吴冠中风景油画作品中的形式感
王国维说:“所有的写景其实都是写的情, 无论是文学写景还是绘画写景都是在写情, 而以形写情, 其中有特殊的复杂性, 有自己的科学规律。”而这种科学规律, 即具体的形象表达来自于艺术家形式的组织结构关系把握, 比如形的起伏方圆曲直, 色彩的冷暖呼应等等。对于形式美, 吴冠中有自己的理解, 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吴冠中说:“我的意思是第一不能离开画面, 脱离了画面, 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因此吴冠中所有形式元素都是服务于画面的。
在构图上, 吴冠中摒弃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物理的焦点透视, 以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高远, 深远, 平远”的散点透视法方式观察景物。他喜欢实地写生, 却不独坐在一处, 他将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象通过构思, 融合在一起, 注重整体对想象情感的把握, 这种观察方式和中国古人的观察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构图都需要作者的精心设计, 一个引人入胜的中景或者远景就必须设法挪动大面积的前景或者反透视之道压缩其面积, 吴冠中恰好是运用了这样的构图取舍的方法, 巧妙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 在画面布置中占比例大的部分, 以起到更大的主导作用, 扩大整体效果。
在色彩关系上, 吴冠中学习过印象派, 他对色彩灵活运用, 却又不拘泥于此。他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他不注重色彩的绝对丰富性, 和对光感和空间的表达, 他对色彩的理解可能更偏向于服务于线条, 或者服务于情感表达, 就像, 德加使用色彩突出运动感, 梵高利用色彩传达内心感受。印象派认为黑和白不是色彩, 他们没有色彩倾向, 在阳光下不可能出现纯黑和纯白, 而在吴冠中的作品中, 我们时常看到黑白运用其中。而中国传统山水画中, 在色彩上, 正好依靠与黑白, 墨色的变化体现, 顶多加之以石青、石绿、赭石诸类。也正是因为吴冠中这种灵活的用色技巧, 使即便纯度很高的颜色在整个画面中看来, 也显得清澈和纯粹, 没有浮夸聒噪的感觉。
在点线面构成上, 吴冠中是尤其用心经营的。在他的画面中, 留下最简洁生气的部分, 剔除多余的内容, 正是因为这样, 他的画面详略得, 韵律十足, 尤其在后期的风景绘画中更加体现于此。依据画面不同的组织形式来看, 点可以说是线, 面也可以说成是线。譬如在《长江山城》 (2003年) 《鲁迅故乡》 (2003年) 《镇》 (2002年) 《眠》 (2008年) 《大佛》这些2000年之后的作品中, 吴冠中对于画面的描述都是简单少许的颜色, 加之以主观的点线面的架构和重叠而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这样的点线面不是像印象派一样表现“冷暖”或是“光感”, 它是一种“体验”, 并非真实, 关注物象本身, 以纯粹的形体, 加之以块面的突出, 正是揭示了物象最基本的构成对画面的布置, 从而彰显出一种的朴素的装饰感。而在《寂寞桥头》 (2008年) 《游园惊梦》 (2008年) 这样的作品中, 则以点线面的穿插和曲直方圆, 甚至是快慢变化而产生灵动的感觉。这立足于艺术家对于真实事物的提炼、概括和抽象。这种线的灵活运用可能来自于吴冠中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线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它来自于书法艺术, 绘画来自于书法。书法借助于形象, 字体的架构、自间的韵律, 是性情的表露。在吴冠中的绘画中, 那些线条之间的组织和穿插, 出自于这里。
二、吴冠中水墨探索对风景油画作品的影响
在吴冠中60-80年代的作品中, 更多的可以看到, 艺术家是基于传统的油画风景上, 对构图的探索, 和对物象本身的形体、颜色、机理的把握更为在意, 这样的前后虚实早就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 颜色和形体变得愈渐简单和概括。直至90年代之后的作品, 形式感, 抽象感更强, “中国味”更浓。相反的, 吴冠中60年代的水墨画似乎没有逃脱传统写生型的描摹, 70年代笔墨开始灵活, 开始对有“意味的形式”进行形式美的表达。80年代从物象的表达上抽象成分增加。90年代在之后进行“抽象”与“具象”的探索。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始终能看到水墨对其的影响。
1. 空间关系的启示
在传统西方绘画中, 空间关系的表现体现在画面的透视变化, 色彩变化, 明暗变化,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来自于, 古希腊时期欧洲人对雕塑建筑上空间意识的理解。而在传统中国的水墨山水中, 对空间的表现力是基于中国的书法, 即“下笔便有凹凸之型”。在吴冠中2000年之后的作品中, 可以看到他对与线条的探索。比如, 《寂寞桥头》《荷居》, 颜色、造型都被简略, 线条在画面中熠熠生辉。就像是笔在画面上的舞蹈, 只剩下了线条酣畅淋漓甚至是肆无忌惮的挥洒, 让人联想到草书。线条期间的顿挫绵连, 虚实浓淡方圆曲直的变化, 充满了跳跃的生命感。而这一种线的元素, 始于实用, 借用形象。如今书法的框架、韵律、性情的透露, 都是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归纳和升华。水墨画中的皴擦晕染源于线, 而这种模式转换到吴冠中的油画中, 便变成了轻薄极致简约的背景, 加以浓重极具变化的线条, 他们交织、重叠、碰撞, 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吴冠中的对于水墨画的熟练运用, 使他行笔渐稳, 速度把握有当, 促使生命力颤动其中, 这也是来源于中国艺术的生命力, 这也侧面地并且直观的影响了他的风景油画。
2. 意境的把握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情’与‘景’ (意象) 的结晶。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物, 带山川而立言, 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物的交融互渗, 成就一个鸢飞鱼跃, 活泼玲珑, 渊然而深的灵境, 这灵境是构成艺术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艺术境界主于美。”这是基于传统中国绘画中对“意境”的定义。用这样一个刻板的一个标准来品鉴现代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可能是全面的, 尤其是西方绘画, 更不可能用中国绘画的审美取向来鉴定。吴冠中一直探索和追求着对传统中国画意境和油画形式的融合。吴冠中曾说:“对于绘画, 我个人绝对不满足于纯形式的视觉舒适感, 我更爱绘画中的意境, 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美之中, 必须通过形式才能体现, 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地意境, 这就是我艺术的核心, 就是我数十年来耕耘的对象, 就是我工作中的大甘大苦。”充分说明了吴冠中的艺术观和吴冠中对绘画意境的追求。他的作品中的艺术与传统的话语系统一线之隔, 受到到普遍的文化认同, 他的作品我们是可以试图从某一个角度来研究的。如《野渡》, 可能来自于“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句。一块被遗弃的长条油画布, 一叶扁舟, 放置在大片的灰绿平静的湖面上, 模糊的地平线和远山透露出一点白色的房屋。让人联想到宋元山水小品里的水面, 小舟, 远山, 房屋的经营。占画面大部分的湖面就像是山水画中的留白, 表现出水流的无穷无尽, 这头的漂泊的小舟到苍凉的远山, 诗意融入画境, 融入将画境转移到飘渺之处, 而这样的诗情画意的感受可能是植根与中国人心中本身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 也只有中国人能这样描绘风景吧。
3. 抽象概念的引入
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抽象是将客观事物形象中分析构成美的因素, 将这些色彩和虚实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 却不表现客观事物形象, 但是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 都出于模仿自然。吴冠中一直探索着具象和抽象的道路。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 看出他对抽象的探索, 他的油画作品不是纯粹的描绘世界, 而是充满着“形变”“简化”“概括”, 它不是“全抽象”, 我们可以在油画作品中的看到自然的影子 (《花语花》《江南旧梦》《眠》) , 就像是中国绘画讲里的“形”而不讲“型”, 只是一种平易近人的生活的形态, 一种心领神会的审美能力。吴冠中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尽情挥洒他对抽象的理解, 让浓墨破了淡彩, 又让淡彩破了浓墨, 反反复复, 点点滴滴, 看不出他眼中的物象。他说“一切的形式美的构造服务于抽象性”。这种笔墨的任意发挥, 只留下了情感的宣泄, 和故事的传达, 各式抽象的点线渲染只不过是传达万物的风骨和气韵罢了。这种水墨上的尝试直接影响了吴冠中后期的油画作品中抽象性的极致体现 (《宅》《首阳山》《孤岛》《游移》《飞跃戒台》) , 画面只有上狂放自由的笔触,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观看者产生游离于画面本身的想象力和情丝。
三、吴冠中生平经历对其艺术作品的影响
吴冠中以西画入门, 转入国画。吴冠中说“我在形式和意境之间徘徊, 奋斗, 竭力捕捉潜藏了人民感情中的获生生的真艺术”他未沉溺于传统笔墨书法, 由于对材料的把握, 使兴趣更多地使用在材料的探索和形式语言上, 因此, 他的作品是“现代”的, 拥有这个时代的属性, 是这个时代的典型。
吴冠中从师林风眠。林风眠的绘画充满民俗气味, 同时线条圆润浑厚, 善于墨和以墨以色, 以主要的视觉观打破固定的公式用色法则, 已而产生色调的统一。这些老师的绘画特色之后深深得影响画家本身, 画风清新淡雅, 不落俗套。吴冠中因为好友朱德群走入艺术殿堂。吴冠中和朱德群都喜欢从大自然的中提炼素材, 同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灵感, 照传统的书法笔势, 注重线条的变化, 画面的经营, 颜色的冲突, 将中国传统韵味融合到西方抽象绘画到去。吴冠中留学法国, 对西方现代绘画有深刻的理解, 他关心人民生活, 为突出画面意境, 吴冠中在油画中大胆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善于用黑、白、灰等来诠释其不舍的传统情结。有人评论吴冠中的作品说: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非常简练和准确地总结出了吴冠中作品中的融合元素。
四、结论
吴冠中的油画是“民族化”了的油画, 吴冠中的水墨画是“现代化”了的水墨画。他超越这个时代, 他自叙说“自己的作品, 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 留在美术馆, 让后面人有所参考”, 的确, 吴冠中的作品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超前的。他创新的意识, 敏于发现美和勤于创造美, 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自己的主观情感。他对于油画作品中的“中国式”的艺术表达是大胆的, 水墨作品中的探索是空前的, 他的对与自己的人格的塑造, 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 交织在他作品中的文化艺术价值更是需要历史和时间去见证的。
摘要:吴冠中是旧时代最后一批赴法国留学的中国艺术家, 他学贯中西, 立足本土。在他的风景作品中, 他将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墨趣味与西方现代油画技法结合, 用现代艺术的手法挖掘中国传统山水的形式法则, 形成了一种糅合中西方审美因素和特色的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 在中国人民生活中汲取元素, 以鲜明的个性语言, 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吴冠中,风景油画,水墨,中国,民族
参考文献
[1]吴冠中著.画里阴晴.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8.
[2]吴冠中著.吴冠中2008年作品年鉴.荣宝斋出版社, 2009.2.
[3]吴冠中著.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8 (2010.12重印) .
[4]许江, 杨桦林编.林风眠师生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0.11.
[5]宗白华著.美学散步: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007.7重印) .
[6]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7]梅墨生著.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
[8]何家林著.凝视的空间:浅识山水画境界的契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3.
【关键词】风景画;笔触;水墨情节;表现手法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大自然可以为画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不仅有宁静的田园风光,还有风雨侵蚀的景象,也使“色彩自身规律构成了绘画。”中国的水墨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以自己独特的色调而著称于世界艺术文化之上。那“黑白灰”的色调既和谐又生动。其实,中国风景油画中的水墨情节就是借鉴中国传统画理论与审美尺度,以积极主动的意象造型反应画的夸张与变形的画作风格。
1 中国风景油画概述
早期油画家常玉、关良等画家的油画作品就可看到,他们不求西方的明暗变化,而是注重对绘画对象的外在形态的描绘与提炼。由此也可以说明他们在绘画手法上是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手法为主要的表现手法。“线色交融,轻松自如”,并展现了充满神韵的精神内在,给观众以巨大的审美联想空间,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境界。
当下中国风景油画可以说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并且有很大的影响。中国风景油画家认为画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上就必须重新认识自然、注重写生,将所看到的真实经过提炼放置画面中。千人千色,色调的不同可体现出不同的个人感受。暖色调代表开心、兴奋等积极向上的情节;冷色调代表沉闷等忧郁的故事情节;而我们所说的“水墨”色调则属于中间色,它多半表达一种超越色彩之外的意境感受,可以说是高雅的表现,或者说是主客观相结合的完美产物。在中国油画史中,注重作品意境营造的比比皆是;如罗工柳的《雾中日如月》、苏天赐的《水边的幽篁》等等。尤以苏天赐的《水边的幽篁》可以说是水墨画的真实再现,而且特他还赋予了油画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一幅水墨油画精品。
2 随意性是“水墨画”最为突出的绘画语言
随意性可以说是“水墨画”最为突出的绘画语言,它在构图、造型、色彩的形式上,无不体现着随性的心态。这是西方绘画所不可达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而产生的肌理所形成的有着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的表现在起初学习素描时,可以说是经常被老师提到的,并且极为重要的一点,是绘画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虚实的绘画理念在不同的绘画种类中都是通用的,不管是素描、水粉、水彩、国画,或者我们在这篇论文中所谈及的风景油画都是适用的。虚实表现就是艺术家灵气的表现,也是对画作悟性的体现。在中国画家看来“无笔墨就不能成画。”其实在油画界,笔墨也是极为重要的。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西方的古典风景画是热爱自然、生活、并追求真实美感的体现。而中国古典山水画家所强调的是个人精神世界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体现,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样的精神状态使得他们从中不断的寻找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
3 中国风景油画的意境营造
中国风景油画的意境是如何展开的呢?这也许是每一个学习油画艺术的人都要研究的。我个人认为自从油画渐入中国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起初只是一味的模仿,但随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中西文化结合“,从而使得中国油画越来越偏向民族性。尤其是体现着超越自然物象但又有着主观抽象的体现,这是中国油画在一步步挣脱前人与自然界所给的束缚,而更加清晰的表现自我的内心情感;不但单纯描绘出自然界所赋予我们的自然风光,而是开始在画面中不断地加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表现。使得中国水墨画中的韵律,可以以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投射在油画之中,成为中式的”水墨“油画。
中国画中“求神似,不求形似。”这就指出了中国画的精髓。就如同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的表现性。而这种随性,就是无意识的一种体现,并且相对于西方画的严谨来说,它不仅很好掌握,而且可以尽情的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这种对画的随性发挥是我在自己画作中不断追求的表现形式。我喜欢那种发自内心并且能够真实表现自我心声的画笔。我的一幅名叫《农家院舍》就是运用这种轻松自如的表现手法来作画的。画作里面有房屋、大树、小鸡、玉米、稻草等等,尤其是在描绘稻草的时候,我运用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线的流动性,连接每一根稻草;让其形成浑然一体的画面。而在色调上我就是运用最原始的色调——黑白灰来进行表现的,所有的暗面都用黑色、中间色我用灰色来表现,而最亮的地方我则是运用中国画中“留白”的原理进行留白处理的。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在我画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现方式;我喜欢运用它,是因为它能很好的体现出我的性格特色,我是一个喜欢静的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我可以感受到更多自己内心的感知,有色彩斑斓的美好、也有宁静的灰色调,但是灰色调更能体现我的情感。水墨画是我最早接触的画种,这也是受到父亲画国画的影响,当时上小学的我就深深的被这种色调所吸引。上了大学之后从事油画创作的我,就在想——如何能更好的将国画的表现方式保留或者说是与油画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呢?终于努力没有白费,經过几年的不断试验,我找到了自己画画中的突破口。这就是我将内心的“水墨”情节不断地运用油画的笔触,一点点的体现在我的画作上并将其保存下去,作为珍藏。每每看到画作就会想起那段与“水墨”接触的日子。
写意油画充满激情,而“水墨”表现就是中国风景油画融会贯通的一种激情昂扬的表现。我喜欢这种随性的感觉,可以抛开表现对象那绚丽的色彩,而是运用最为生动、灵活的笔触来表现,以“黑白灰”画出画面的生命力。让画作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那种美感,就如同齐白石的名言,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08).
[2]白羽.水墨江山——中国山水画欣赏[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04).
[3]吴蓬.五行品味图鉴——写意画之审美[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作者单位
原图:
用Photoshop打开将背景层分别复制为副本1、副本2、副本3。
单击“副本2”和“副本3”图层的“可视性”图标,先将这两个图层隐藏,确定此时的工作图层为“副本1”图层。
选择“图像”“调整”“去色”命令,将“副本1”图层去色,按Ctrl+U键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将“明度”设置为45,如图所示。
5、选择“滤镜”“杂色”“中间值”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20,效果如图所示。
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设置“半径”为15,如图所示。
选择“滤镜”“艺术效果”“水彩”命令,设置“画笔细节”为5,“暗调强度”为0,“纹理”为3,如图所示。
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设置“半径”为5。按Ctrl+M键打开“曲线”对话框,将画面的颜色调亮,如图所示。
选中“副本2”图层,按Ctrl+U键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设置“明度”为40,
选择“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设置“亮度”为45,“对比度”为80。将“副本2”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正片叠底”,选择“滤镜”“杂色”“中间值”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4,画面效果如下所示。
选择“滤镜”“艺术效果”“水彩”命令,设置“画笔细节”为14,“暗调强度”为0,“纹理”为1,如图所示。
按Ctrl+M键打开“曲线”对话框,将画面颜色调亮,如图所示。
选择“副本3”图层,按Ctrl+M键打开“曲线”对话框,将画面的颜色调亮。在图层面板中将该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单击工具栏中的“魔棒工具”按钮,在属性栏设置“容差”为20。在图像绿色区域任意一处单击,选择“选择”“选取相似”命令,在选择“选择”“羽化”对话框,设置“羽化半径”为3。
选择“滤镜”“液化”命令,单击“向前变形”工具对选中的地方做液化处理,涂抹时只需在被选中的地方做向下拖动就可以产生笔墨流动的效果,如图所示。
按Ctrl+D键取消选区,然后给该图层去色,选择“滤镜”“杂色”“中间值”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1,单击好确定。
在“图层”面板中设置该图层的不透明度为为70%,此时产生了水墨山水的效果,如图所示。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1、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水墨知识的绘画课。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用毛笔醮墨色在纸上做粗细交叉的线条练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等元素来装饰画面。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画中的组成部分。学会“笔墨”表现动物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讨论尝试练习、互动评价等多种方法,学习用适合的笔墨表现各种动物的各种方法。进一步巩固干湿浓淡的笔墨技法,并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活动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水墨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初步树立水墨画中“意象”的观念,培养学生具备水墨的审美眼光,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3、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
2.小练笔、大感受。
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3.导入课题。
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
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
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
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
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
(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
(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
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
(1)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2)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9.拓展。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配乐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在课程进行尾声的时候,有进行了课外知识拓展,用本节课学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领略了《我渴望回到童年》一文中,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在总结全文的时候,用成方圆的《童年》这首歌,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走出教室。可以说,这节课上孩子不仅领略了诗歌的文字美,意境美,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童趣美,以及音律美。
拓展:将干、湿、浓、淡的水墨线条和图形想象和添加,画出一张完整的画。注意:
1.在刮笔、洗笔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提醒学生毛笔上不能留太多的水,不然容易浸开。三 用笔的变化与方法
1.中锋、侧锋、中侧锋、逆锋的变化
方法:将中锋到侧逆锋之间依次画出,让学生观察线条的变化,并让学生自己来画。
目的:体验到用笔变化之美,知道不同的东西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来。
拓展:同样的东西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来。如动物的脚印,树干,斑纹等。
注意:学生练习的线条或图形可以摆在一边,干了之后再进行添加和创作。四 体验不同墨色线条的感觉与层次
1.用不同墨色勾画不同种类的线条
方法:画出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等
目的:掌握利用墨色不一的线条来进行造型
拓展:用线条来表现简单的图形。注意:
1.当学生没有画出想要的样子,可以添加几笔,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感觉。
2.整张画面中浓淡干湿要均匀,不要单一。五 颜色的运用
1.理解加了颜色的水墨与不加颜色的水墨一样,都有深浅变化。
2.可用少量的颜色与水墨相结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
1.让学生理解,不是越鲜艳,色彩越多越好,给出范例图片,让学生知道水墨画与色彩颜料画的不同。
2.刚开始先不用有颜色的国画颜料,让学生以墨来先入为主。六 题字、落款、用印 七 水墨画的不同形式
条幅,斗方,扇面,屏风等
注意:第六、七点只用于了解,不用深入,让学生有新奇感。八 水墨画的材料与工具
大狼毫笔、中狼毫笔、小狼毫笔、勾线笔、生宣纸、墨、洗笔筒、蘸水缸、毛毡、白盘子、分类教学不同的种类的画法
一.植物
以一种植物为示范,如:荷花 欣赏历代画家画的荷花
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画中的荷花的样式,有初步的印象。
目的:了解画荷花的画面主要构成的因素 分解荷花的部分:荷花(瓣)、荷叶、莲蓬、荷梗、蜻蜓、拓展:学生自己在画中发现、在现实中比较以及感受。示范荷花各部分的画法:用笔的方向、笔触、水墨的浓淡干湿、造型
荷花:花苞、绽放的荷花、莲蓬
荷叶:先淡墨画叶子,后浓墨画叶筋
目的:让学生逐步的了解荷花的各部分画法(可示范一部分,学生画一部分)
拓展:每个部分的画法可有几种(根据学生年龄和水平来教),可加蜻蜓。
二.景物
以水墨山水为主 欣赏历代画家的山水风景画、水墨山水的分类
目的:让学生感受并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感觉。
拓展:让学生比较水墨山水和风景画的相同与不同。2 归纳水墨山水画的几个重要元素:山石、树、房子、人
目的:使学生对水墨山水有一定的了解。3 示范山石、树木的画法
用笔:披麻皴、荷叶皴、牛毛皴、斧劈皴
结构外形:掌握山石、树木的基本特征
三.山水
1山石:1 山石整体勾勒的轮廓形态(注意有棱角的地方)。山石缝隙的凹凸深浅变化(运用枯笔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
主要表现手法:披麻皴、荷叶皴、牛毛皴、斧劈皴、米点皴。
笔法结合长、短、横、竖、点。树木:1 树干:由上往下,中锋用笔。
枝叶:穿插关系,转折点。树的不同品种:柳树、竹子等(形态各异的)。山石和树木的结合:近大远小,近处清晰,远处朦胧。
四.工笔 1讲解“白描”的含义: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宁海县前童镇竹林小学 王华程
【设计理念】
“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剥夺了情感,艺术就失去了价值。没有情感内涵的作品是抽象而干涩的,难以打动别人,引起他人的共鸣,同时也难以感动创作者自己的。
儿童水墨画更注重的是它的趣味性,趣味性不但需要情感的支撑,同时更会因为情感的浸润作用而使作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我在向学生提问时,立足于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如“如果你是一只超级大动物,你想拥有鱼鹰坚硬的嘴巴吗?你想拥有骆驼的身体吗?你还想拥有哪些动物的身体部位呢?”等等。让学生动心、动情,则笔下的动物无不赋予情的内涵,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学生情感心历的化身。教学中,我也以自己充满情感的语言和体态去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试图营造情感的氛围。儿童艺术创造的最大动力就来源于情感,情感充沛的课堂,学生的灵感会不断闪现,创作的形象会更加地自由而生动,他不在乎造型准确与否,而只在乎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没有情感的人,就像一个稻草人,有的只是心腹的空洞。
笔者所在的小学地处农村,对于中国画教学的实践有一定的不利条件,因而面对的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可能还是在初步认识阶段。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在内容上重在让学生了解了解浅显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水墨画工具及基本运笔、墨色,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学习祖国传统绘画,认识墨色运笔;在取材上选择了想象动物的创作,笔墨更为大胆,形象更为生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突出水墨画的“神韵”、“似与不似”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水墨画的神韵、意境。
【教材分析】
儿童水墨画教学的重点是在基本了解、掌握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 通过水墨语言大胆表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儿童水墨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与稚拙,表现出不同儿童独特的个性及审美情趣,同时要具有水墨画 特有的笔墨情趣。《水墨画动物》题材内容上截取不同动物的局部,经过学生组合再想象,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动有趣的笔墨效果。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的独特表现方法,了解中国画构图中的诗、书、画、印等。
2、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运用,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3、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动物特征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升华对美的认识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画动物以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笔墨韵味以及中国画构图中的章法布局。
难点: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创作一幅有趣味的水墨画动物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宣纸等基本国画工具材料。(教师)水墨工具,多媒体课件,音乐等。【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并告知学生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国画工具,安定学生情绪。)
一、课前互动营造氛围,调动学生自信
1)师:同学们,请起立,课前我们先来热热身。立正,挺胸,抬头,跟我一起说‘我长得很美,人人都爱我,我是超级大宝贝’。
生模仿教师动作及语言,放松情绪。
【设计意图】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一开始进行一个培养自信心的互动,有助于营造美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信大胆地创作。
二、初步了解水墨画工具,感受水墨特点。1)师:同学们,今天桌子上有些什么工具呢?
师:这些就是我们画水墨画的工具。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来进行水墨画创作。
2)师:首先请同学们来体验一下毛笔、墨、宣纸,同学们拿起笔蘸上清水,在水桶边梳理好毛笔,再在宣纸上点上一滴清水,你观察到了什么?
3)师: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上的清水点上点墨点,仔细观察点的变化。(选或轻,或重对比明显的学生作品进行交流体验感受)
4)师:然后把笔在水桶里轻轻地蘸一下,仔细观察清水,又有什么变化。画好的同学把笔搁一边。
生尝试并交流体验感受。
师小结:本是普通的水、墨和毛笔,配合在一起却能在宣纸上、清水中产生了水墨开花,异常神奇、不可思议。
【设计意图】:尝试在宣纸中滴水、点墨,观察水墨相融的变化,初步了解水墨特点,调节学生的创作趣味。在简单的体验中不经意间加深了学生对水墨相融的印象,为下一步思考、尝试绘画方法做好心理准备。
三、比较、欣赏动物图片,思考、尝试绘画方法。
(过渡语)师:接下去让我们一起走进水墨画的动物世界,感受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1,出示生活中鱼鹰的图片,认识鱼鹰的特征,重点分析鱼鹰的嘴巴的特点(硬朗有力)
欣赏水墨画中的鱼鹰,交流感受作者是如何表现鱼鹰的身体特点,重点分析如何绘画鱼鹰嘴巴的线条(浓墨中锋,运笔快而有力且水份不易过多)
师:如果你是一只捕鱼能手的鱼鹰,会拥有怎样的嘴巴,请把它画下来。2,比较欣赏骆驼的现实图片和绘画作品,思考作者是怎样画出骆驼身体大块面的毛茸茸的特点。(淡墨侧锋,水分充足且运笔速度稍慢,使墨渗透纸背,达到毛茸茸的效果)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动物的身体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画,请你动手把它画出来。
生思考交流绘画方法并大胆尝试。
师小结:在水墨画中,用笔的轻重力度和运笔的快慢节奏会直接影响绘画表现
【设计意图】:欣赏个别动物图片,了解其生活特点,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获取水墨画中的运笔、中锋、侧锋、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等知识点。并尝试绘画动物局部。从中开始初步学习动物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在不经意间掌握了学习要点,降低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趣味。
四、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名师的画作,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笔、用墨表现动物的特点。
1)出示幻灯片:以面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吴作人的《双驼》、《奔苍苍》为例
其中前两幅都是用中锋浓墨来拉开骆驼的脖子跟身体的空间。用淡墨侧分表现骆驼的身体,以及中锋淡墨表现四肢。最后用浓墨勾画出简单的嘴巴。以块面的方式表现出了骆驼的特点,让人不禁想到苍茫的沙漠,体会到一种艰辛跟孤独。
以欣赏黄胄的《母子图》跟吴作人的《熊猫》完整的有诗书画印特点的作品为这组的结束。
2)出示幻灯片:以点为表现手法的作品。齐白石的《虾》、《群鱼》为例。3)出示幻灯片:以线为表现手法的作品。虚谷的《松树》、《松树金鱼图》为例。
【设计意图】:在欣赏过程中横向上先欣赏单个作品为主的图片,再欣赏完整的,结合诗、书、画、印的内容进行欣赏。纵向上分别欣赏以面、线、点三类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欣赏水墨画的视角。
五、由画面组合局部动物身体,想象超级动物。出示动物局部身体组图
师:如果你是一只宇宙超级无敌动物,你想拥有哪些动物的身体部位,把你想要的动物部位运用中锋侧锋和丰富的墨色画下来,并请画得好的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合作添画完成想象中的动物。
学生布景添画。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由创作,激发学生想象,进行布景添画,使学生作品展现出多样又统一。把已有的动物局部进行想象组合,完成想象中的动物,添画布景取名,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六、展示、欣赏学生作品,课堂小结提升认识。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设置墨色最丰富奖、构图最和谐奖、运笔最轻松奖鼓励学生创作。师:今天我们用水墨画的形式绘画了小动物,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的爱心来爱护小动物,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生活中有很多美的的东西,不仅仅是小动物。我们要深入生活挖掘美,描绘生活创造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作品,培养善于发现别人美的眼光,因为生活中美的欣赏无处不在,需要我们深入生活挖掘美,描绘生活创造美。陶冶高尚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反思与分析】
毕竟是第一次参加片活动,之前进行了反复的试教与磨课,不断地改进和思考。结合听课老师提出的中肯建议以及自己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了以下的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
第一,对构课的认识不够深入。比如课前的互动没有更好地为上课内容服务,把提高学生自信的内容换成让学生做做动物的动作,回忆并表演个别动物的特点。这样既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口头表达来达到激发学生绘画动物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氛围,又为之后更好地想象创作埋下了尤为重要的伏笔。
第二,对欣赏的内容把握不够侧重。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很宽泛地提到了很多的水墨画元素,比如留白、写意、想象,仅仅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讲授。倘若就深入结合运笔和用墨两方面的知识内容展开学习,并且尊重孩子的视角,倾听孩子的观点,关注孩子的理解。毕竟在感受上我们成人比孩子多的是知识、阅历积累,多了几许理性,而孩子们则蕴藏着与生俱来的纯洁、感性,师生共同的交融、碰撞是对一件美术作品最好的诠释。改变传统的传授式美术欣赏教学,以问题探究式欣赏教学有助于明确欣赏方向,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如在欣赏《双驼》的时候就可以提出“你觉得画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骆驼的身体的?”“你觉得什么动物的身体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表现呢?”。再如教师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提出“这 5 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你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什么?”“你很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共同探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从学会欣赏作品变为“我”会欣赏作品,既深入落实了教学内容,到达教学目标,又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能力。
第三,对创作的讲解不够及时。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仅仅只是作了个别的辅导,其实在课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出现了绘画单个动物肢体的现象,只有个别学生真正按照我的要求把单个动物肢体结合在一起绘画出一个动物。当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时,则折射出来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明确任务要求,学生自然就不明确。所以这时如果能及时拿起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点评,就可以杜绝类似情况继续发生。而我就是错过了这样的点评时机,导致费时费力地一一纠正学生习作的错误。
第四,对展评的解析不够多元。在最后的作品展评环节,设计了墨色最丰富,构图最和谐,运笔最轻松三方面进行学生点评。尽管在点评的方向是给予了具象地引导,是否可以在这基础上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感受。如,教师可以提出下述问题:“你觉得这幅画墨色丰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假如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摆放在哪里?如果是你将如何表现这幅画呢?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感触?”一系列的提问层层推进,在增强学生对笔墨的理解能力和促进创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再者,评价时还需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引导学生,在肯定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评价活动使学生掌握对作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这是本课最值得我欣慰的地方。对于课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琢磨,希望以后除了在细节上做得更到位以外,能更多地思考课本身,使其挖掘得更深入,让课平常但不平凡。
通过这堂公开课的磨练,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内容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意识、淡化完全临摹,给予儿童充分的创造空间和情感空间,只有内心的真实体验得到充分表达,才能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虽然在传统的观念来 6 看,这似乎有悖于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规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国画作品还很难说有完全意义上的作品风格,我们更应该十分珍爱这种鲜活的“天然”风格倾向,以宽泛的艺术理念来正确看待,并完善这种可贵的个性风格及其每个学生真实生命的魅力。总而言之,儿童的国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传统中了解特点、掌握规律、吸收精华,也要帮助学生浅显了解国画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内涵,并活用于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教学才显得意义丰满。儿童国画教学任道重远,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和改进,我会继续努力向前,一路且歌且行,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水墨画风景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水墨画教学计划06-05
幼儿水墨画教学总结10-01
五年级《水墨动物》教学设计06-09
教案水墨画树木11-04
水墨画动物教案11-28
关于水墨绘本教学随笔12-17
《水墨动物》教案06-10
水墨园林教案09-29
ps制作水墨写意画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