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转眼间为期八周的知识产权课就要结课。回顾过去的课程,我收获颇丰。首先,这门课使我意识到知识产权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调动了大众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学习知识产权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通过这门课我了解到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
这段时间,老师主要就著作权以及工业产权中的专利权进行了讲解。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指著作权人基于作品的创作依法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包括自己使用并且禁止他人使用作品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出租等)、收益权(许可他人使用并获得报酬)和处分权(包括转让、质押和出资)。专利权,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的权利。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具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权人所享有的专利权,其主要内容有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进口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专利权还包括禁止权、放弃权、标记权等。发明专利保护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
保护期都是10年。
对于专利权的三种区分,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是发明人将自然规律在特定技术领域进行运用和结合的结果,而不是自然规律本身,所以科学发现不属于发明。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又称为工业产品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相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主要是对外观上的一种创新。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还会放一些案例视频帮助我们理解,并鼓励我们对这些案例进行了分析。我认为这个教学方法帮助我们去认识,去思考这些权利,也让我意识到知识产权在实际生活中是真实存在,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遥远。其中,闹得沸沸腾腾的百度文库侵权案,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百度文库未经现代当红作家的许可就把他们的作品放到网络上任人下载,浏览。这很明显的侵犯了作家们的著作权。虽然百度文库认为自己适用“避风港”原则,但是他究竟有没有利用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牟利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可见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版权相较于传统版权更加复杂,这也给当前的版权保护和侵权救济带来很大的挑战。
所谓产权, 简言之, 就是对财产的权利 (p r o p e r t yrights) , 亦即对财产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物质形态领域的诸如产权侵犯、产权保护等问题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那么在意识形态领域 (比如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等) 是否也存在同样的产权问题呢?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行为呢?若存在交互性, 在交互行为中会不会发生产权主体间的相互侵犯行为呢?先看一实例:曾听说在某社区有一个杂货店, 店主甲为回民, 后来隔壁又新开张了一家猪肉店, 店主乙为汉民。因回民自古就将猪敬奉为神灵, 形成了不杀猪不吃猪肉的习惯, 因此回民甲将隔壁汉民乙的杀猪卖猪肉行为视为对自己神灵的一种亵渎。于是三番五次找汉民乙的麻烦, 结果有一次双方大打出手, 闹出人命, 此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本来两店并非同行, 没有经济利益冲突, 如果从物质形态出发去分析, 双方初始是不存在交互行为的, 甲卖甲的杂货, 乙卖乙的猪肉, 两产权主体间相互不存在负的外部性, 理论上是不会导致最终的流血事件的, 但事实却是冲突发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众所周知, 回民自古就将猪视为神灵, 这是一个民族信仰问题,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产权归属问题。实际上, 汉民乙在店铺开张时就已经潜在地侵犯了甲的意识产权或精神产权 (虽然乙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由此例可以看出, 意识形态领域同样存在产权归属、产权保护等问题, 而且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 意识形态领域的外部性行为对经济运行有没有影响呢?再看一例:二十世纪中后期处于冷战状态的苏联和美国, 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在经济形态上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抗。长期的意识形态分歧使两国处于冷战状态, 积极的军备竞赛加大了双方对核武器研制和航空技术的投资, 结果苏联经济被拖垮, 冷战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间的对抗同样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产权侵犯问题。由此例可知, 意识形态的外部负效应不仅对经济有影响, 而且影响巨大。
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 他是研究快乐心理学并力图复活快乐效用理论的经济学家。经济学界的这一举动表明:快乐经济学的研究将越来越重要和广泛。世界著名福利经济学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黄有光教授在他的《经济与快乐》一书中指出:快乐是人类行为惟一有理性的终极目标。中国最早研究快乐问题的经济学家、浙江财经大学的陈惠雄教授在他的专著《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分析》一书中对快乐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他指出:人类行为的逻辑起点是欲望, 欲望是人类经济运行的根本动力。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是建立在人的欲望无限而资源稀缺的矛盾基础上的。人类欲望的本质是追求精神快乐或者趋乐避苦, 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本质并不在于“物质利益”, 而在于“精神快乐”。物质的存在、生产、消费是实现精神快乐的一种手段。斯密认为, 经济人行为的目标在于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 这种排除了非物质福利目标的认识, 不符合现实人行为的真实性。贝克尔认为人类行为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 这种效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这种解释拓宽了经济人的行为目标, 冲破了经济利益解释的局限, 向真实经济人行为迈进了一大步。在黄有光、陈惠雄看来, 追求快乐最大化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物质利益只是实现快乐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假如“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最大化”这一论断成立并被公众所认可的话, 那么意识形态的外部负效应能否影响人的快乐指数以及快乐观呢?我们先看一个现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具有“纵向思维”的, 而另一些人则是具有“横向思维”的。“纵向思维”的人将自己向往的或感兴趣的事看得非常重要, 他们宁愿以丧失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来换取更多的工作学习时间, 他们更偏好于专业学习而非人际应酬, 这种人很可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能手而非交际花。“横向思维”的人则更热衷于人际交往和团体活动他们可能在专业上花费较少的时间而处于劣势, 而在人际关系上则比“纵向思维”的人更具有优势。“横向思维”的人经常嘲弄“纵向思维”的人为刻板、教条、书呆子, “纵向思维”的人则讥讽“横向思维”的人为庸人、俗人、粗人。这两种人的人生观是不同的, 他们在没有相互影响前都是快乐的, 他们都在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 (或欲望) , 一旦他们的人生观具有负的外部性时, 他们就会在意识上甚至行为上形成彼此的产权侵犯, 结果使各自的快乐指数下降。上述现象是意识形态的外部负效应对人的快乐指数影响的一个很好例证。人们的快乐观差异是如此之大,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 陈惠雄教授给出了一些解释:从人类欲望的内在本质来说,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满足。然而,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和努力程度不同, 所处的家庭、职业、社会环境不同, 因而使得各自的能力和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偏好组合产生很大的差异, 并形成了互不相同的快乐观。人类快乐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由于每个人各自身心状况 (包括智能、体能、理性、个性等) 与环境状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快乐观。 (2)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因生理、心理功能变化及相应能力、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快乐观差异。 (3) 不同时代的人随社会经济的进步, 环境不断的被改造, 需要的层次和满足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造成了不同时代人之间的快乐观差异。 (4) 还有一种最能引起经济学家计量烦恼和关注的快乐观差异, 就是对同一对象的快乐感知与判断差异。由于快乐是基于人们相应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主观体验, 因此快乐具有主观性是个客观事实, 一些人认为快乐的事情另一些人未必这样认为。快乐是一种具有相当客观性的主观体验。越低级的需求 (如物质满足等生理需求) 欲望, 人们的快乐观就越接近, 越高级的需求 (如理想、信仰等精神需求) 欲望, 人们的快乐观差异就越大。
那么, 钱多的人一定比钱少的人快乐吗?人们的金钱观存在差异吗?若有差异, 金钱观差异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外部负效应吗?货币 (或金钱) 是人类用来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般等价物, 是维持人类生命延续和自我发展的必要工具。因而, 大多数人将金钱视为人生的一个目标。实际上, 金钱只是满足人类快乐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实中处于强势群体的有钱人总是鄙视周围钱少的弱势群体, 而弱势群体中那些淡泊名利、偏好闲暇的人在意识上与强势群体也自然存在着一种对抗。这种强、弱群体在金钱观上的外部负效应只能加深阶层矛盾。实际上, 钱多的人未必比钱少的人快乐, 因为钱多的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生命成本” (陈惠雄, 《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分析》, 第148页) 远比钱少的人要多, 同时强、弱群体在金钱观上的相互负外部效应同样会降低钱多的人的快乐指数。由于人类是有限理性的, 使得人类追求快乐的许多偏好选择实际上都是偏离快乐的, 经济学家们因而发明了制度经济学和产权规则, 用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人们更有理性的追求快乐使偏好选择与快乐原则相一致。
那么, 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负外部效应问题应如何弱化和消除, 将之变为正的外部性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和人类的快乐指数呢?陈惠雄认为, 应该:端正心态, 提高道德境界, 降低生命成本, 争取综合最优。因为: (1) 人们相互间快乐差异的产生主要基于个性、健康、智能、努力、家庭、风俗、信仰、区域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正确的生命成本---快乐收益分析, 端正心态, 对于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心理失落, 减少相对痛苦, 提高身心健康与快乐指数大有益处。 (2) 道德境界的提高与利他行为有助于快乐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意识形态的负外部性对他人造成的产权侵犯, 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可以肯定, 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候还希望去获得声望、尊重、友谊以及其他社会和心理目标” (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70页) 。从长期来看, 利他行动会导致互利的结果, 并能得到社会的回报, 从而提高快乐指数。而提高境界能增加快乐的原因是因为利他、诚信、谦逊这些人类行为能给外界正的外部性, 从而提高个人的社会支持率, 减少预 (设) 防成本, 降低被削弱、颠覆的人生不安全概率。从哲学角度看, 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经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过的物质最终还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快乐需要的, 抛弃了意识形态只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经济学是不全面的。“这事实上已经给经济学研究提出了什么是人类全面而真正的需要, 经济发展又如何满足人类的这些需要的事关经济学发展方向与人类命运的根本性的大问题。” (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分析》, 第129页) 。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1.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2].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2.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3].黄有光:《经济与快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3.黄有光:《经济与快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4.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是学好平面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掌握这一章节,我建议同学们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 体会知识结构
二、 明确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探究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探索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应用.难点则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易混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过程中应用的化归思想需深入领会.
三、 理解知识要点
1. 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 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边,在被截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向,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同位角.如图2中的∠1和∠2分别在直线c的同一边,并且都在直线a、b的上方.同位角是指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在判别“同位角”时,注意位置上的两个“同”: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边,在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向.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2)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如图2中的∠2和∠7分别在直线a、b之间,并且在直线c的两旁.内错角是指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内错角的特征:在被截两直线之间,在截线的两旁.内错角不一定相等.
(3) 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如图2中的∠2和∠5分别在直线a、b之间,并且在直线c的同旁.同旁内角是指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同旁内角的特征:在被截两直线之间,在截线的同旁.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
(4)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是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将其分别从图中分解出来,得出其基本图形可分别形象地记为“F” 形、“Z”形、“C” 形.当图形较为复杂时,一定要观察清楚同位角(或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的.另外这三种角讲的只是位置关系,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2.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①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利用角的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具体做法:要判断两条直线平行,首先需要两个角,并且这两个角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其次是要具备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在两者都具备的前提下,两条被截的直线互相平行.
3.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①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不要误认为凡同位角、内错角都相等,凡同旁内角都互补.
4.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1) 平行线的性质和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前提和结论恰好相反,运用时关键是弄清楚它们各自的前提和结论.
(2)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由角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推得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则是由直线的位置关系推得角的数量关系.
5. 图形的平移
(1) 图形的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平移运动时,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图形的平移由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平移的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2) 图形平移的性质:①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平移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②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③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3)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 画平移图形:画平移后的新图形,要首先确定平移方向和距离,再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位置,最后按原有的方式依次连接,就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性质.
(5) 图形平移的应用:利用平移的性质可以巧算某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还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
6. 认识三角形
(1) 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是由3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内角和3个顶点.
(2) 三角形分类:① 按边分类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② 按角分类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要判断所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可以用两条较小的线段长之和与最大线段长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否则,不能构成三角形.
(4) 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①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垂直于三角形的一边,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并且3条高相交于一点.②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分三角形一角所成的两个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有3条角平分线,并且3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③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分三角形一边为相等的两条线段, 一个三角形有3条中线,并且3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7. 三角形的内角和
(1)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揭示了3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2)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 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①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就是三角形某个内角的邻补角.②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 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
总的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和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不足,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仍然跟不上;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协调有待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的现象,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呈现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等特点;有的企业利用制度漏洞,滥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主体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能力明显不足,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等。
通过本次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课程之后,我觉得深有感触。在这之前的一年里,我时常对工作接触到的一些涉及知识产权的事件有所思索,但对这类问题虽然自己内心有一些是非观念,但却是模糊的无法真正说出个所以然来。这次能有聆听专业人士授课解惑的机会,我感觉非常难得。
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劳动成果所取得的具有财产属性的权利。知识产权拥有水平和运用水平事关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实际成效,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适应知识、信息时代的战略举措。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中,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源,也是财富创造的主要源泉。在知识信息时代实现我们优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势在必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核心环节。对知识产权的垄断是当今发达国家获取全球利益的主要途径。只有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建立并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免受不公正待遇,才能充分享有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益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知识产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关键在于知识产权的创新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必须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的信息平台和宽松的体制环境,必须营造以“四尊四创”为主题,激励发明创造、支持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加速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要求。现在“科教兴国”早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的主体战略,但是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应用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知识产权的资源配置与加速成果转化的要求还不相适,迫切需要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加以推进,尽快走出一条依靠知识产权立国的创新发展道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取得了世界各国公认的成绩。但从我国社会还正处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2.知识产权人才缺乏。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
3.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我国有些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一些跨国公司企图利用知识产权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实现其垄断地位。
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1)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2)加强立法,完善法律。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伍。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继续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4)突出特色,借鉴经验。发展经济有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2.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1)树立品牌,增强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加强申请,促进保护。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3)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
谈及知识产权,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些认识——购买图书要买正版,使用电脑软件要使用正版,这是对作者以及出版商知识产权的尊重与支持;自己的文章发表禁止随意转载、设计样本及图纸要申请专利,这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
但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当影楼正当使用你的照片宣传时,当存在两种功能几乎相近的商品你只申请了发明专利而对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时,“你侵犯了我的权益”在法律的面前又显得多么的无力。
这一点,西方国家在我们面前开了一个好头,欧美国家暂且不谈,就我所知的日本,无论大到影视作品,小到日常出版发行物,都十分注重产权:还记得大地震后的日本农民,因为销售假货被查,畏罪自杀,这显而易见知识产权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日本的每一件商品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那是品质的保证,在日本是不会买到假货的,日本出版商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不惜一切都要打击侵权者。反观中国呢,盗版书,盗版软件,假烟假酒,仿冒商品都不是稀奇物了,大量学术论文网上转抄,而这些即使被查出来也是不痛不痒,这种国情堪忧啊,然而这也是学习已经普及知识产权法知识的重大需求所在!这也是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知识的重大需求所在!
实际上,发明专利、商标乃至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都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只要稍微学习一下知识产权法,就可以避免纠纷,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我在学校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设的课程中并没有知识产权。但是我觉得作为信息,电子类,这种更新发明极快的产业。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知识产权法。须知随便运用他人的技术很容易造成侵权,必须得到人家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专利费用。而我们发明,创新的产品也很容易被人家所盗取,使我们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还要特别防范别人抢注商标。我们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从课中知道,中国人民对知识产权法并不了解,或者了解的片面。经常会在电视以及和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公司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而中国的公司利益被人家侵犯,切无从知道或者束手无耻。学习知识产权法这门课之后,我觉得我国应该在各领域普遍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跟现实生活更加紧密相连。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从权利的内容上看,知识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是与智力活动成果创造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专属权(摘自百度百科)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知识产权法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统称,属于民事法律范畴。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是指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国内立法渊源和国际公约两部分。知识产权法是财产法、权利法,因此在学习知识产权法时我们首先要问:这个法律制度保护的是什么样的财产,即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这个法律保护人们的哪些权利,即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正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发展中国家似乎把保护知识产权看做是件很高尚的事情甚至是区分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标志。我猜想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原本的知识产权只是保护创新者而在加进对微观有机体和生物过程的保护之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能只是盗窃者。有的学者已经指出发达国家正在伺机进行“生物盗版”活动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商能够将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广为人知的东西申请专利这是因为他们能够重新包装这些由传统知识体系组成的产品这些产品根据协议是可申请专利的而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这种能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损害将是很大的美国的一家公司试图申请用一种草药治疗伤口的专利而印度政府针锋相对地指出印度人自古就知道这种草药的疗效。但是另外一家美国公司却顺利地把从泰国的苦葫芦中提取治疗艾滋病药物的技术注册了专利尽管这首先是由泰国的科学家发现的。人们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历史的教训。那些声称保护知识产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惟一选择的西方学者篡改了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是。凡是后进国家无不通过“偷师”引进技术。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讲究中庸。而对中庸的理解却有所偏颇,简单地认为中庸就是过分的“大方”,侧重以德服人,忽略了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由此观之中国的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任重而道远。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建立起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法律体系。从中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看,知识产权法仅是一个学科概念,并不是一部具体的制定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司法解释、相关国际条约等共同构成。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制度创新、法律修订以及理论研究引人注目,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新案件不断出现,这极大地丰富了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内容,知识产权法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厚实的积淀。我相信以后中国的知识产权法会逐步完善并壮大
小小的知识产权,竟有如此多要学习的东西,就连著作权中的网络版权看似已经小到不行的门类,可还是有数不尽的学问在里面。此时又不禁再次佩服起古往今来那么多伟大的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等等这些神一样的人物,同时又觉得自己无比渺小。而在颇感自己无力时,一块新大陆出现在我眼前——盘古知识产权网新浪等等门户网站里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故谓之门户;而在知识产权界,我们有自己的门户——盘古知识产权网,其中包括了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知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不得不佩服有这种想法并将这想法付诸于实施的人们。在知识经济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知识产权门户可以说是门户中的门户,愿它茁壮成长,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识产权巨人!
对著作权的法律救济方式不仅有民事的,还拥有行政的和刑事的,侵害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责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罚款等。执法措施主要是指对侵权行为采取的诉前临时措施。著作权人或者邻接权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浙江省政府在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 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知识教育, 将知识产权内容逐步纳入全省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
同时,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 广泛开展对领导干部、公务员、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文学创作人员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加强对律师的知识产权知识与技能培训。
针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表示要推进群众性发明创造。鼓励开展各类创新创意专项活动, 不断激发各行各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 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热情, 提升全社会崇尚科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19世纪,狄更斯曾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似乎完全可以套用到伟大的21世纪。在大量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的催生下,世界日益紧密连接成为地球村,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深入可能会使 “信息不对称”出现逆转。过去我们作为主体总是为难以获得客体的足够信息而焦虑,现在有可能出现客体比我们主体更了解我们自己。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我们许多下意识的或未意识到的行为习惯、决策模式。这个一切相互连接、甚或相互监控和研究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模糊、快变和不确定性,人们在收获这种网络化环境下的巨大收益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许多严重甚至从未经历过的问题、冲突和危机,我们也日益从恐惧无知慢慢转变为恐惧这个时代。
爱因斯坦曾坦言:“知识太多和太少同样危险。”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待知识:当知识太少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饥饿感,当知识很多时我们需要去伪存真并突破它给我们带来的无形牢笼。
挑战就是机遇,我们非常幸运,这个时代给了我们站在全球视野下看待自己、组织、社会、人类、世界的难得舞台。祸兮福兮,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如果我们在这个“传播大于价值,舆论重于事实”的注意力时代,放弃了批判精神、理性思维、独立判断,就很容易沦为“键人、鼠辈、触生”,很容易借助网络成为“知道”分子。但如果我们利用了知识获取的便利和快捷,不只形成了自己知识的广(度)博,更注意构建自己的知识(深度)体系,特别是提升自己的知识高度,就有可能成为有造诣、有智慧的人,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如鱼得水,笑傲江湖。
“懂得越多,才越明白自己有多么无知。”学习让我们意识到无知,从而学会了敬畏。良好的素养、强大的能力、正确的行为、系统的知识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基础。如何学会成为有素养、有能力和有知识的人,换句话说,学会学习也是这个时代给予人类的一个挑战。仅靠Google或Baidu,我们可能沦为浅薄的“知道分子”。学习和教育的变革,需围绕如何整合(广度、深度和高度)和应用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素养,重塑行为展开。与此同时,不断强大我们的心理,提升我们在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快变环境下的驾驭力,才可能使我们登上未来之舟,“乘风破浪、直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