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核心思想(共8篇)
一个管理人员深信集体工作:他把自己看作是他那个团体的“第一号”,有意地将他的部分责任分给他的团体成员。另一个管理人员则喜欢发命令,对职工的要求首先是纪律。
当然一个企业常常规定了他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原则,这是要使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有统一的管理风格。
在下面的表里列举了最重要的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与管理原则无关的是:每个管理者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安排。
分权管理
分权就是转交责任,一个上级不是什么决策都自己作,而是将确定的工作委托给他的下级,让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和独立处理工作的范围,同时也承担一部分责任。提高下级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因为参与责任提高了积极性。上级可以从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投入本身的领导工作。
漫步管理的意思是:(尤其是)最高领导不埋头在办公室里而尽可能经常地让下属看见他--就像“漫步”那样在企业转悠。企业领导从第一手(直接从职工那里)获知,职工有什么烦恼和企业流程在哪里卡住了。而且,上司亲自察看工作和倾听每个职工的话对职工也是一种激励。
结果管理
上级把要得到的结果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目标管理中给定的目标。像目标管理一样,更多的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但在结果控制时不一定要评价一个下属,而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他所从属的一个岗位。
目标管理
上级给出一个他的下属要达到的(上级)目标。例如目标为:销售额提高15。各个部门的下属要共同确定达到这目标应该完成的(下级)目标--提高产品销售。上级则有规律地检查销售额变化的情况。像分权管理和例外管理一样:提高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此外,下属们共同追求要达到的目标,促进了团体精神。
例外管理
领导只对例外的情况才亲自进行决策。例如一个下属有权决定6以下的价格折扣。当一个顾客要求10的折扣时,就属于例外情况了:这必须由上司决定。同样是提高职工的工作意愿。职工有独立处理工作的可能--减轻了上司的负担。这个方法的实际困难在于:什么是“正常”业务,什么是例外?因此经常要检验决策范围。
参与管理
下级参与有些问题,尤其是与他本人有关的问题的决策。例如调到另一部门或外面的分支机构任职。当对重要问题有共同发言权时,职工不会感到被“傲慢”地对待了。比如他们可以认识到调职的意义和信任其理由。这样做可以提高对企业目标的“认同”。
系统管理
很多教研员比较擅长深入学校去指导课堂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在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学科团队建设等方面还亟待加强。[3]如果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那么,毋庸置疑,教研员则是一个学科的灵魂。教研员必须统领区域内的教师理念,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区域教学质量。其工作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几节课或几个教师,更要“服务教师成长,助教师群体专业化。”[4]教研员不能成为单打独斗的“狼”,而更应该形成以其为核心的“狮群”,即团队。[5]很多校长在评价某个教研员工作能力的时候都会强调:“主要看这个教研员是不是能管住人,更关键的是看他能否引领一个学科团队。”所以,教研员的核心工作是引领区域学科团队建设。唯有如此,教研员才能从“忙碌、茫然和盲目”[6]中解脱出来。
一、分层引导各类教师专业成长
团队发展需要教研员来定位,而团队的个体发展更需要教研员帮助其自我定位。教研员可以带领教师们做好职业规划,只有教师自己想清楚职业定位,他们才会有发展的诉求,才会在工作中越来越进步。教研员要有意识地对初任教师进行合格培养,对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养,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7]。
教研员的教学领导力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给教师正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说来,要做好如下梯队式的教师培养工作。
1. 扶持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是学科团队的灵魂。学校中一个学科发展的水平,主要是由教研组长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应是会教书、人品好和组织协调能力强。当然最好还有其他各项特质,如善于合作的人、会提高分数的人、善于学习的人、会科研的人。但事实上,具备这些综合能力的人才不多。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好教研组长呢?关键看这个学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还要看这个教研组的其他人员是什么样的情况。教研组长是教研员最得力的助手,教研员的很多教学理念都靠教研组长去执行并转化成教学实践生产力。在培养教研组长的过程中,教研员要有扶持意识。即教研员要用其优点,弥补其缺点。一位教研组长曾经说过:“五年前我被领导任命为教研组长,可能是因为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还可以,组内的人际关系也还可以。但是我真的不会管人,我甚至不知道在公众场合如何表达。现在想来,我特别感谢我们教研员。他在公开场合处处提高我的威信。然后私下又悄悄地告诉我怎么处理问题。当我胆怯的时候,他就反复强化我的优点。之后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我。当我需要上下支持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为我争取和协调。据说他还经常和校长沟通我的情况,这样学校领导也处处肯定我。逐渐地,我有了管理的自信。现在,我们的教研组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和谐关系上都是有目共睹。”
可见,在教研组长成长的过程中,教研员和教研组长的工作协调性和私人情感都不断加深。久之,教研员就有了教研组长这支最核心的左膀右臂。
2. 指导备课组长
备课组长是一个年级教学质量的把控者。教研组长决定一个学校学科的发展水准,备课组长则决定一个年级教学质量的水平。一个好的备课组长,既要有教学理念,还要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并且乐于奉献与共享,还要有带动力,带着团队一起做。
一位备课组长说:“我在和一位青年教师谈话时说,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尤其是备课组长的课,而这位青年教师告诉我,他们都不太欢迎我们青年教师去听课。我再具体了解后,知道确实是如此状况。同时备课组长还告诉我一个情况:集体备课的时候她分配下去的单元备课任务有的教师不认真完成,工作很难开展。于是,我及时召开了全年级学科会议,在会上,我对几个青年教师说,你们必须做到每周至少三次听骨干教师的课,由备课组长检查,下次调研我来检查。我又对备课组长说,你是这个年级学科的头,你说的话每个教师都会认真执行。你作为备课组长,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你必须分配给大家干。我又对其他教师说,我们的备课组长非常辛苦,但是她很乐意分享,所以她会毫无保留地欢迎大家来听课,她的课可能是示范课,可能是研讨课,甚至有的课就是给大家进行点评批判的,她身先示范,为的是我们整个备课组的一致目标,那就是全年级共同发展。所以,备课组长不会有任何保留。”
虽然教研员没有明确说什么批评的话语,也没有列具体的条条框框或者制度,但事实上备课组内的每个教师都感到任务明确并且有压力。更重要的是,教研员能及时捕捉到备课组状态,既告诉了备课组长自己该怎么做,更帮助备课组长化解了管理上的很多矛盾和压力,促使备课组能更好的在教学研究上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
3. 合理定位老教师
不同老教师的定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团队中所谓的“老教师”,可以分为真正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只能管好自己班级、或者管理自己班级都有点困难的基本过关教师,以及一些教学质量不过关的老教师。如果有的老教师虽然教学水平一般,但是资历很深,又有点固步自封,这样的老教师就暂且不要去关注他们,因为关注这样的老教师很难,他们面子观念很重。如果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他们会受不了,可能会不合作,甚至起反作用。如果违背事实地肯定他们,那么团队中就没有是非观。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去关注他们。等周边的教师发展了,他们自然也会逐步提升。如一位教研员对待所谓老教师的态度,“对于一些专业水平一般的老教师,我首先尊重他们,但是很多重要的具有专业导向性的场合,我坚决不会因为其所谓权威和知名度而去邀请其做评委,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回避他们来指导或者影响青年教师,在很多场合我会以不经意的方式进行话语权的调整。逐渐地,教师们的专业评判越来越正向,教师们也越来越明确发展方向了。我经常会对青年教师说,务必辨证地去听每位教师的课,尤其是老教师的课,还要去吃‘杂’粮,听各个老师的课,博采众长,学习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保持自我的优势。”
可以说,老教师定位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个学科发展的专业方向。
4. 快速培养中青年教师
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了整个教研组的实力。所以中青年教师是学科发展的重点,更是需要教研员引领的关键人群。一般教研组内都会有几个能挑大梁的中青年教师,但是这样的人群基数往往不够,所以教研员要快速培养中青年教师。
一位教研员体会到:“我认为评优课是快速培养人的最佳通道。每次在设计评优课方案之前,我都会和教研组长及学校管理者仔细分析学科队伍结构,然后详细制订从学校到区域的整个评选流程,其目的是快速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过程性带动全校和全区域的教师群体发展。评优课的操作流程虽然基本相同,但是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我都对方案进行调整。有一阶段为了想快速培养人,我在评优课的时候设置了两组比赛,一组是30~40岁之间的教师,一组是30岁以下的教师。这两个年龄段老师的特点有所不同,或者说各有优势。30岁以上的教师因为面子观念,不肯居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之后。而30岁以下的教师又特别有创造力,敢于挑战。所以两组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一起赛课,一方面使个体教师成长迅速,另一方面使整个学科团队的研究氛围空前高涨。从而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能快速发展起来。几轮下来,一支有活力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就逐渐形成了。”
由此可见,引领一支团队,最关键的是要使本学科发展的过程同时成为成就每一个教师发展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能很快地提升一个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二、营造正向的学科氛围
教研员要引领好学科团队建设,必须处处精心营造正向的学科氛围,即倡导一种高度敬业、和谐、研究、学习、创新并富有活力的学科环境。那么,教研员该如何精心营造正向的学科氛围呢?
1. 身体力行———引领学科的灵魂
教研员要引领一个正向的区域学科氛围,首先要身体力行。有人比喻班级是班主任的缩影,同样,学科的氛围有时就是学科教研员的缩影。所以,教研员的身正示范,比太多的说教、规则和规章制度有用得多。不管是公开场合的言论,还是私下交流时的态度,都反映了教研员本身的价值观、处事原则和对人态度。所以,教研员如果想倡导并引领一种学科的正向氛围,首先自己要做这样的人,这是先决条件。
2. 关注细节———引领务实的作风
在正向的价值观引领下,教研员还要关注细节。这个细节,既指教研员本人平时的为人处世、点点滴滴,也指教研员对基层教师工作环节细节的关注,因为细节处彰显人的大特点。只有关注细节并付诸实践的人,才能做到踏实务实,才能做到“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教研员学科教学理念的最终落实到位,都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细节来达成。所以,一个好的学科必定是由一帮务实的教师支撑起来的。教研员在工作中首先要做一个务实的引领者,同时,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更要从细节入手。
3. 树立榜样———引领学习的范式
教研员的价值观和理念要体现在教师身上,必须有载体。所以教研员在工作中要倡导先进与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研员是引领者,不是说教者。教研员要让教师在优秀典型身上找特质,从而去反思、去行动、去调整,最终去提高。教研员作为引领者,要对基层教师群体了如指掌,也要对教师个体特质甚至组织内的人际关系都清清楚楚。唯有如此,教研员树立的典型才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总而言之,一个教研团队的发展,需要善于合作的人、会提高教学质量即考试分数的人、上课出色的人、善于学习的人、擅长科研的人。当然,很多特别优秀的教师会兼具以上几种特质,甚至全部特质。但是每个人身上的某一个明显特质,都应该是团队中的榜样。教研员必须具有慧眼,树立好榜样,用好榜样。
4. 与学校沟通———引领同步发展机制
高明的教研员,是一个会借力的学科管理者。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唯有这样,教研员才能帮助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构建一个理想的发展愿景,才能得到学校领导和基层教师的大力支持,才能达成学科发展的目标。一个有智慧的教研员,在发展学科、培养教师时,一定要整体规划,而这个规划要得以顺利实施,必定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所以,教研员必须对每个教师的专业家底和职业精神了解得清清楚楚,本着与学校共发展的宗旨,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协商,把团队发展规划包括一些过程性管理的思路告诉教研组长和学校领导,做到口径一致,方向一致。这样,教研员的学科发展目标才会被高度认可,教研员倡导的氛围才有可能逐步形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支持是教研员引领学科团队建设最好的保障。
教研员为了学科的发展,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学科教师队伍,所以引领学科团队建设是教研工作的核心。教研员管理教师团队既需要有制度保障,更需要有文化浸润,所以要坚持做到两手抓,既抓各类教师的分层培养,又抓学科氛围的营造。当一个教研员把本学科各类教师都分层培养好了,并让其浸润在良好的学科氛围中,那么,教研员的工作就如鱼得水,整个学科团队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
摘要:当今教研员角色趋于多元化,而引领学科团队建设是教研员工作的核心。很多资深教研员的成功经验是:教研员如果要拥有一支优秀的学科队伍必须做到“两手抓”,即分层培养好学科团队中的各类教师,同时精心营造好学科氛围。
关键词:教研员,引领,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期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12~14.
[2]颜贻寿,乔建中.课改过程中教研员工作四侧重[J].江苏教育研究,2011,(11c):8~10.
[3]王洁.从“专业指导”到“专业支持”:上海市教研员现状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9):44~47.
[4]刘宝剑.教研员的职业角色与工作智慧[J].上海教育科研,2009,(8):14~15.
[5]尹后庆.见证变革-站在上海基础教育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59.
[6]刘海燕.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期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12~14.
[7]葛典社.独具魅力的教师团队建设[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2,(1):8~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团队 建设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07-03
我国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跨越式的发展,已达到1000多所,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在实现了规模与速度的发展之后,面临着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之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找和培育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在确立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后,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到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来,尤其是教学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特征
(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释义
团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的一群人,是指拥有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目标,必须对共同规则作出承诺,具有相互依存性,责任共担,分工合作的正式群体。这里面涉及到三个要素: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群人。这三者缺一不可。
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是团队存在的前提,共同承诺的规则是团队正常运作的保证。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没有目标,没有愿景,就失去了努力的意义,一个清晰的目标会吸引众人加入一个团队,而这个目标通常是个体难以实现,或者实现起来没有团队那么有效率,那么有成就感。
对于教学团队,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l36号)中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高职团队中应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随后,很多学者展开对教学团队的研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陈建材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任务,以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为建设主体,以专业或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由知识技术互补、结构合理的人员组成的共担责任、分工协作的组织团队。此定义指出了教学团队的目标,结合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将沿用这一定义。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特征
1.清晰的教学改革思路。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上应体现开创性和探索性,如依托项目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学习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设计的完善等,教学团队应成为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合理的教学团队组成。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团队成员应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集体,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以及专兼结构上应合理。
3.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团队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材建设等为依托,以这些教学改革任务平台为基础,有效地开展高水平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三)高职教学团队的建设原则
教学团队是由一定数量的团队成员组成,但不能随便选几个人拼凑,一支优秀教学团队的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团队带头人负责原则。团队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好团队成员的关系,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2.目标一致原则。没有目标,团队就像失去导航系统的船只,没有存在的价值。
3.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原则。教学团队的组建并非人越多越好,高效的教学团队要注意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特征上优化组合。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一)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教学团队建设可以通过内部的沟通、整合,成员之间交流共享技巧和经验,在有限师资资源下提升整体效率。同时,教学团队建设打破了传统教学管理分系部和教研室两级管理模式,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能够充分实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企业、教师与企业多重关系共存的团队内横向互动,对教学观摩、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探讨,切磋经验,促使教师活跃思维,各抒己见,对相同问题提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看法,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相同的教学问题,进而激活教学机制、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学团队建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
青年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新、思维活跃,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促进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上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三)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突破,高职院校必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要进行上述改革就要求高职教育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增进教学团队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四)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团队工作方式强调的是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通过团队内部的沟通、整合,使得团队能够应对多方面的挑战。现代学校无论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不是仅靠个人的力量所能成就的,而是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教师个体从编制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都是“单兵作战”,则教师个体能力就成为影响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共同进步,特别是培养了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技能互补。显然,这一切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一个高职院校在社会上、在行业内有无影响力关键是看学校有没有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教学团队的建设重点之一是要培养团队带头人,是要让带头人成为在行业内、在专业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而且有足够的后备人才。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团队建设也是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三、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中“双师”结构特征不明显
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的,他们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理念影响较深,缺乏在企业和现场工作的经验,致使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中,理论教学师资较多,而具有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导致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性较差,教学中出现偏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
(二)教学团队的科研存在偏差
目前,虽然科研逐步在高职院校得到重视,但由于对高职教育的科研特征缺乏了解,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科研方面上存在一些偏差:一是科研项目以纵向课题为主,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较少,在技术开发、成果转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很弱;二是不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对高职教育专业特性不了解,固守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各项改革;三是团队没有合理的科研和教学梯队,科研中教师单打独斗的情况较多,教学团队的合作较少,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作为一个团队就必然需要一个核心的领军人物,而领军人物的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团队水平的优劣。在教学团队中,这个核心的领军人物就是专业带头人。目前,由于受师资来源和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缺乏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从而致使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缺乏核心,团队较为松散,阻碍了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一)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具有一个大家都渴望追求且有意义的目标,他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共同愿景是指团队的共同愿望和景象,也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有规划和目标,教学团队应根据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在年度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中走在前列,系(分院)应为教学团队设置不同层次的挑战性目标,起到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在教师个体发展方面,通过教师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应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以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
(二)培养好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及教学团队的“领头羊”。有人将评价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分为三类:一类把工作当作副业;二类把工作当作职业;三类把工作作为事业。团队带头人应该是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十分关键和重要。作为团队带头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知道自己,才可以扬长避短,用其他成员的优势补自己的劣势,体现出团队的协作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团队带头人不是完人,团队精神就是学会分享成果,学会服务他人。现代社会,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教学团队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作为团队带头人要多奉献,少索取,要识大体、讲奉献,善于“惠及”他人,才能众志成城,才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
培养专业带头人,首先要明确其职责,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实训基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实施培养。要加强与基地企业的联系,定期将专业带头人派到基地企业去做“挂职工程师”,并且聘请一名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其导师,负责对他的培养指导工作。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基地企业的作用,要求专业带头人必须有横向课题,同时为基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或产品技术开发,以此来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三)锤炼“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要根据“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标准,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双师型”教师并达到规定比例。首先,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顶岗挂职锻炼,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基地企业中受聘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实行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服务与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专业教师为基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强化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宣传与技术讲解服务。另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快速有效地促使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四)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比例合适、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适应“产学研”结合与教学团队建设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优势,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积极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其次,对于兼职教师要建立“一元化”管理模式,即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负责与一名兼职教师的日常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也有利于帮助其明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再次,学校要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其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要加强督导、检查、评估与考核。另外,学校还要为(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8页)兼职教师能够兼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积极创造条件,使其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从而确立起兼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让其负起应有的责任。
(五)积极营造教学团队的合作氛围
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
1.建设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乐于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乐于将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与其他成员共享,彼此之间通过充分的相互交流,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经验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
2.学校还应以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学校要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既为专业教师搭建干事业的舞台,又营造一种奖勤罚懒的环境,全面关心专业教师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专业教师增强职业的责任感。
(六)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目标考核机制
在对专业教师实施培养的同时,要依托实训基地建立科学的实绩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校企横向科研、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综合评价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目标考核机制。对教学团队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及业绩点考核,要求其在完成实训、实践等一定工作量的同时,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另外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建立专门的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可分为学生评价、学生成绩、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及管理评价等五个方面,且各个方面的分值均占一定比例。通过考核把专业教师的水平和业绩分成不同等级,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将考核结果与校内津贴及岗位聘任制挂钩,以利于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这种机制会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潜能,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只有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支符合专业建设需要的水平高、实力强的教学团队,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从而保障专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有效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人才支撑,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农,王瑞敏,何卫妹.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教育探索,2009(6)
2.黄炎坤,刘键等,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成功(教育)2010(11)
3.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4.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和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5.孙秋高.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 中国高教研究,2010(3)
6.顾昊.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7.刁淑钧.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教育探索,2010(3)
8.史密斯.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侯玲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论文关键词:学习型 团队建设 竞争力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电网企业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对学习型员工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对策。
如何建设学习型员工团队?如何提高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决策层、层、执行层共同面临的一道新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的学习型员工队伍。
一、学习型团队建设的作用
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对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1.强化员工执行力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的体制改革、管理创新正在向纵深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三华”同步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的加快建设,公司集团化运作和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方式,势必对基层企业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影响,亟需干部员工转变观念、深化认识。个别干部员工思想有所波动,电网企业员工思想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与任务。必须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有关改革的文件精神,引导干部员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改革,积极投身改革。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前瞻性思考,强化员工执行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
2.发挥员工创造力
在马克思主义中,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宝贵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知识的空前发展使人力资本价值空前高涨,人力资本已经超出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据:到2020年,我国人力资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
近几年来,电网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年龄构成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批本科生和研究生陆续进入了电网企业,这些年轻的知识型员工除了具有一般的员工的共性特点外,在价值观念、需求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这些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想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并强烈希望得到企业或社会的认可。其拥有远高于一般员工的职业选择权,如果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也会寻求新的职业机会。因此,在创新管理和实现愿景的活动实践中,增强员习型团队建设意识,构筑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平台,发挥知识型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电网企业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科技,重点是人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在调整人才,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重要的优势,人才队伍建设是最根本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把人才强企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要点,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建立了适应“两个转变”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电网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大量采用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装备,对电网企业和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组织管理、科学知识、行为方式、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熟练掌握新技术,驾驭新设备。必须清醒地看到: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关键在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各级领导务必把员工队伍建设这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3.提升企业软实力
一个企业需要员工对她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忠诚度。好的企业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沉淀,形成丰富的底蕴和人文氛围。学习型组织将动态的学习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充分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本身应具有良好的适应弹性,以确保电网企业在知识经济大潮的变革中,能够不断培养组织内部与外界的交流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增强电网企业的应变能力,保持电网企业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国家电网公司倡导“我是国家电网人”的理念,坚持“四统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的建设,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精品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的活动,在电网企业和员工团队建设中产生广泛影响并收到明显成效。学习型组织通过修习形成的企业文化,激励着电网企业员工不断创新,实现追求卓越、努力超越。
4.增强团队凝聚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院彼得·圣吉博士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并不断一起研究如何共同学习。”团队学习和共同愿景的建立是在组织内部创造出一种相互信任、不断创新、共同进取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电网企业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
强基础抓载体 创环境
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穆棱市现有未成年人4.8万,其中在校学生3.2万人,团员6200人,少先队员1.9万人。近年来,穆棱团市委坚持按照“强基础、抓载体、创环境”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抓好基础建设,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工作体系。通过加强建团和建队,全市成立中学团委(总支)20个,少先大队126个,团队组织覆盖率达98以上,有效地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普遍教育和管理。社区建队工作稳步推进,在70以上的社区成立了少先队组织,并依托楼栋、楼院建立少先队活动小组200余个,促进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还成立了业余党团校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了20所业余团校、党校,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各类团校、党校培训未成年人2000余人次。目前,全市业余党校建校率为60,团校建校率为93,省级达标团校2所。
2、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抓三到位”,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量。即抓配备,保证数量到位。我们按照“一强一轻二高”(责任心强、年龄轻、文凭高、素质高)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少先队辅导员和中学团委书记,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和中学团委书记配置率均达到100;抓培训,保证质量到位。通过请进来讲、送出去学、集中办班、以会代训等方式,狠抓了团队干部培训工作,累计培训700余人次;抓管理,保证政策到位。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团队干部分级聘任、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提级评优的依据。同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以及人事、教育等部门的支持,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等文件,为团队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生活待遇提供一系列的政策保证,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3、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教育效果。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我们在积极发挥穆棱市内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不断向外拓展,先后把牡丹江八女投江纪念馆、东宁要塞、大连旅顺监狱等作为我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红色旅游”,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二是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协调利用社会资源,在穆棱烟厂、穆棱热电厂、清河村等大中型企业和小康村开辟了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目前,全市共有9个敬老院、100条街路、100块绿地开辟为中小学生实践服务基地。三是加强团内阵地建设。全市各级团队组织根据各自实际,创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站15个,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7个,建立青年文明社区8个,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6个,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
二、抓好载体建设,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1、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活动。在带领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四读四做”(读理论书,做清醒人;读科技书,做知识人;读历史书,做革命人;读经济书,做现代人)为主要内容,将读书活动与理论武装工程相结合,推动未成年人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深化。一方面,开展了“高举光辉旗帜、誓做时代新人”大型读书活动。仅5月份,就有4000余名中小学生直接参加了“五讲五做”征文、演讲比赛。另一方面,将每双月1日定为“读者日”,开展书评、征文比赛、演讲、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日常性读书活动。为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我们建立了青少年读书俱乐部、新世纪书屋、“精品书架”等读书活动阵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新书推荐、代购代销、以旧换新等服务。目前,读书俱乐部已发展团体会员单位36家,吸收个人会员2000余人,被牡丹江团市委授予“优秀青少年读书俱乐部”荣誉称号,读书活动在未成年人中蓬勃兴起。
2、大力开展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着眼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之中。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以“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不断深化“雏鹰争章”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种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的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广泛开展“争当文明小使者”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思想觉悟;通过开展“争当科技小能手”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争当生活小主人”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家做家务、干农活,在校爱学习、守纪律,在社会善思考、会实践,培养少先队员的自学意识、自护方法、自理能力、自律品格和自强精神。目前,全市有1名少先队员获五星级雏鹰奖章,3名少
先队员获四星级雏鹰奖章,200余名少先队员获三星级雏鹰奖章。
3、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次党的精神宣讲、传播一条致富信息、读一本好书、送一幅春联、送一份温暖等实实在在的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使广大中学生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二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
感,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将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与“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结合,开展了“捡拾一袋白色垃圾、种植一棵成长纪念树、牵起一双希望小手、认养一块城市绿地”的“四个一”活动,大大增强了中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全面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艺术节、文化节活动,使学生在音乐、舞蹈、绘画、演讲、摄影等方面开阔了视野,展示了才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抓好环境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扎实开展维权活动,创造优良的法制环境。年初以来,我们先后成立了穆棱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开通了“96308”小号段青少年维权热线,命名优秀“青少年维权岗”7个,青少年维权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全市共有50多个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与学校结成警校共建单位,聘请了32名干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仅2004年上半年,全市政法干警就为各学校上法制课70余次,受教育学生达到了1.2万人次。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动员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创建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次,开展社区治安防范和交通安全保护宣传百余次,办理未成年人侵权案件20余件,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创造健康的文化环境。我们联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组成文化市场监管队伍,对歌厅、网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不断加大对这些场所的监管力度。两年来,共清理整顿学校周边摊点120个,没收“口袋书”等非法出版物8000余册,查处非法经营网吧、录像厅和游艺室34家。现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的歌厅、网吧已全部取缔。全面开展青少年文明上网活动,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筹建了穆棱市青少年网站,开展中小学生“远离网吧”签名活动,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好范文版权所有
3、大力开展新闻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建“红领巾电视台”,通过少年儿童自己采访、编制、宣传身边的事,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与广电局密切合作,开辟了“记者观察”、“爱心档案”等栏目,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及时进行曝光,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少年儿童成长。播出的《让暴力远离儿童》、《沉重的眼镜》、《一个孤儿的童年》等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还制作了电视专栏节目《与爱同行》,定期反映贫困学生救助工作,每年播出10余期。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共募集社会捐赠助学资金230余万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1800余名,援建希望小学22所,建立“一帮一”助学对子3000余个,为贫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两天一夜的封闭培训结束的好快,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细细回想起来,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需要感谢的是新东家——“移动公司”给我们的这次机会,令我终生难忘。
比起以前单调的通过投影仪、幻灯片来大讲特讲枯燥道理的培训,老师带来的更让我印象深刻、收获颇丰。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团队核心凝聚力”。孔老师用这几个词诠释了这个主题——放开、信任、我就是团队、承诺、责任、共赢、感恩、爱。
培训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彼此都是陌生人,两天结束后却成了朋友。如果不是第一关的放开,我们这些陌生人恐怕不会这么快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报数分队之后,12个陌生人组成了一支队伍——No.1,慢慢地我们一点一点地熟悉了彼此。这支队伍中间有新晋员工、有营业员、有工作六七年的前辈、有客户经理,我很庆幸自己加入这支队伍,在“齐眉棍”和最后的节目汇报中我们都是第一,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我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第一第一,永争第一”。虽然那些都是很简单的游戏,但是却折射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哲理。
“齐眉棍”游戏规则是:小组所有成员用食指侧面托棍,慢慢往下放,过程中手指不允许脱离棍身,小组成员不能说除“下”和“停”之外的任何词,触犯规则游戏重新开始。听起来游戏很简单,可是我们尝试了近二十分钟才成功。首先,每个人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掉队或者走神,否则就会出现一边用力过大导致队友手指脱离棍体。其次,所有人步调一致,在队长的“下”和“停”的指挥下缓缓下落。还有就是团队中抱怨、埋怨、互相指责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团队中不是个人强团队就强,只有同心协力加上有效地领导、积极地沟通、互相的信任才能征服困难,取得成功。当成功降临的那一刻,真想拥抱每个队友,我们都是英雄。这就是一个团队,一个有效率的团队。
高效团队的主要特征包括一致的目标、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恰当的领导。一致的目标是指高效的团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作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最后完成任务。成员间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我们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都能体会到,信任这种东西是相当脆弱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而又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只有信任他人才能换来被他人的信任,不信任只能导致不信任。良好的沟通,毋庸置疑,这是高效团队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群体成员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包括各种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有效的领导者能够让团队跟随自己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因为他能为团队指明前途所在。他们向成员阐明变革的可能性,鼓舞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潜力。优秀的领导者不一定非得指示或控制,高效团队的领导者往往担任的是教练和后盾的角色,他们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但并不试图去控制它。
每个团队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领导者。而在领导者的肩上扛着的是责任,一个无法逃避的承诺。当团队出错的时候,你必须冲在最前面,承担责任、接受处罚。游戏“领袖风采”正是基于此的,其规则如下:全体人员分为A组、B组,各选出男女队长两名,然后分别报数,比较两队时间,慢的队伍队长需要接受惩罚——俯卧撑。我荣幸的做为B组队长参加了游戏。两队互有输赢,最后一轮我们队输了,我和我们女队要做160个俯卧撑!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分别做了50多个俯卧撑了,我们女队已经快要撑不起来了。然而,“愿赌服输,你们赢了”话音一落,女队就坚强地俯下身子接受惩罚。在我们做到五十几个的时候,忽然间周围传来了阵阵哭泣和窸窸窣窣俯下身子的声音,我抬头一看——我们的队友也在做。这一刻,眼泪禁不住地夺眶而出。这就是团队,我们的团队。这一百个俯卧撑值了!再做一千都值!
“红黑牌”告诉我:除了赢,还有盈和共赢。没有两败俱伤,没有互不相让。我打出黑牌,别人也会给我黑牌。李嘉诚没有选择眼前的蝇头小利,换来的却是更大的成功。“茫茫人海”让我记住了那双在黑暗中搀扶我、引领我、安慰我的双手,那双手让我在茫然无助中不再彷徨恐惧。那双温暖的手让我想起那些帮助过我的陌生人、与我有恩的朋友、在我失去方向时引导我的师长、在我成长的时候给我爱的父亲母亲,是他们让我感到爱。我应该感谢他们,好好工作回报他们。“钻石回应”中那么多的同事给予我一颗颗的钻石,犹如醍醐灌顶般点醒了我。工作了六七年的杨哥说:你应该更稳重些。盈芬告诉我:勇敢和冲动只有一线之隔。还有个哥们告诉我:本来看起来值一斤的孩子,身子一抖、态度一变就只值三两了,该严肃严肃、该活泼活泼。
最后两个游戏是“高压线”和“电网逃离”。“高压线”游戏中我扮演的角色是个盲人。游戏开始的时候我们所以为的高压线在教练一句“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撤掉了,然而我们都不知,我们心里早就心里设限了,还按照自己以为的那样高矮前进。当周围传来笑声时,我更加彷徨了,我不敢前进。就像生活中的一样,有时候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还没有做就为自己找借口逃避、躲闪、退缩。那一道自己设下的障碍挡住了我们自己前进的脚步。当我们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后才知道其实,成功没想象的那么难。
“电网逃离”作为压轴的游戏果然是最难的,一遍遍的重来,一遍遍的过,反复作为头两个过去的人都开始抽筋了,我们仍然失误、犯错。没有一个队友不汗流浃背,没有一个队友不声嘶力竭,可是大家都在坚持。一声声“过”就像战鼓声,擂在心头。我们反复的告诉自己:相信队友,相信自己。终于几乎所有人都逃里电网了,可是里面还有两个队友。他们怎么办,所有人都着急了。“行动的速度是迫切的但不是孤注一掷。”“承诺得到预期的结果而不执着于常规。”“充分利用所有资源。”对面队友着急了,尝试用十分危险的动作来钻过电网。聪明的队友想到了教练,可是教练无视了我们求助。终于有队友想到了找A组的朋友,最后的两名队友也顺利通过了电网。很快在B组的帮助下,A组也只剩下一个人。我们突然想到A组的最后一个人怎么办…
A组最后的队友在对岸开始尝试各种办法想要闯过电网,可是希望一次次破灭… …他走到教练面前去请求教练的帮助却遭到了拒绝。他回头继续尝试其他方法,大家不想放弃——相信自己,如果自己能过去,谁会放弃尊严去卑躬屈膝的求别人。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事情没有进展。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求助场边的教练。在大家的一次有一次的请求下,最后一个队友在教练的帮助下闯过了电网。大家欢呼雀跃、互相拍手祝贺。我忽然想到第一天讲的共赢,这不就是共赢吗?没有两败俱伤,只有两全其美。
当蓝丝带系在手腕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培训结束了。看着腕上的蓝丝带,这两天的经历浮上心头。再见孔老师,再见队友。加油,everybody!
一、团队目标的建立
墨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目标。外国人大多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的力量可以说左右他们的一生。墨家作为当时的一个成功的团队,其成员“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就是因为墨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天志”,并且把“天志”这个虚幻的东西作为最崇高的目标,即天下人都要按照天的意志来办事。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迷信性和宗教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质上墨子是借助“天志”之名,将“兼相爱,交互利”作为统一的法则,从而实现“利天下”这个最终的目标[1]。
笔者认为,墨家采取的这种方式来确立团队的目标是一种“嫁接目标”之法:即墨家团队建立了两个目标,一个是表面上的让墨家成员敬之以神的目标———“天志”,另一个便是墨家的真实目标——“利天下”。墨家成员在追求目标“天志”的同时,其实是在完成“利天下”这个最终目标,巧妙的实现了目标的嫁接和转换。
首先,两个目标要有共同之处,地位相同[2]。《天志中》写到:“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不止此而已矣。”其中提到天的意志是要求爱民,要求所做之事都能够有利于天下,这样“利天下”这个目标就等同于“天志”,其成员在完成天的意志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完成了“利天下”的这个目标,从而完成了两者的嫁接。墨家的这两个目标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分身。两者有共同之处,这是完成两者嫁接的必要条件。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嫁接目标的方法适用两个地位相同的目标,而不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即使两者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它两个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也不适用。
其次,目标规范了成员的行动范围。通过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色彩的“天志”,使墨家成员所做之事皆要遵循天道。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从而规范了其团队成员的行为,使之处处行于天的意志之中,所作所为不得超出天的意志之外,这为两个目标之间的嫁接提供了前提条件———使组团队成员的行为不超出“利天下”这个目标的范围。
再次,“天志”需要被成员所认同。一种目标对成员有吸引力,被成员所认同,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墨子曰:“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有之;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亦有矣[3]。”恰恰是因为墨家成员对“天志”的认同和信仰,认为顺天者赏,逆天者罚,才使其顺应天意而为之,并且“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为达成目标而奋不顾身。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目标———“利天下”。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现今团队的目标建设中需要有一个能够使团队成员认同的和信仰的目标,可以是一个美好的憧憬或是蓝图规划,能够使整个团队成员处处为之着想并义无反顾的为之而奋斗。同时再把团队中要实现的确切目标,如盈利、扩大组织规模、扩大品牌影响等融入到这个被组织成员认同和信仰的大目标中,实现其两者的转化和嫁接。这样的目标一旦设立,便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极大鼓舞成员的斗志,牵引所有成员为之奋斗,促进人与人、人与团体关系的密切性。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一样,首先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崇尚它,信仰它,愿意为它付出和努力,但其实与此同时,我们在追求这个目标的同时,我们所实现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成员的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这个确切的最终目标。这种目标建设的方式应用到我们现今的团队目标建设中,那么这种创新和突破能够给团队带来的动力是不可限量的。能够促使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一致的思想,统一的行为,进而形成了团队中最为可贵的精神———凝聚力,从而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团队目标的作用
一个有吸引力的团队目标,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治乱”。“治乱”这个作用包括规范成员的行为,统一成员的思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1. 规范行为。
一个目标的确定,对于引导成员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墨子说:“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天下之乱,若禽兽然。”[4]人人都自以为是,就会天下大乱,像禽兽般没有秩序,所以就必须统一思想。带有宗教色彩的“天志”的提出,具体的要实现“利天下”的这个目标的确立,约束了成员的行为,使之达到一致,更有力度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2. 统一思想。
除了团队制度中所明确的规章制度外,一个好的目标也充当着“法“的作用,那是一种不成文的法,是高于团队规章的法。就像社会当中不但存在着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还存在着道德这一人们遵循的准则。不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还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其作用更为广泛。所以,一个成功的团队目标的设立,其在团队内部就会作为一个无形的规范出现,引导团队成员的行为和思想。
3. 凝聚作用。
一个好的团队目标除了有一种约束力和规范力外,还会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团队成员为之努力和奋斗,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5]。团队目标对团队成员的这种吸引力,会激励团队成员以完成目标为己任,会产生团队中最可贵的精神———凝聚力。
把这种从墨家思想中悟出团队目标的作用称之为“治乱”,它是对一个成功的团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一个团队目标是否成功的标准。在当今团队目标建设的过程中,这样的一个“治乱”作用也起到了提示、借鉴和检验的作用。
三、总结
墨家作为一个成功团队,用“目标嫁接”的方法来创造具有本团队特色的目标,明确目标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使用“治乱”这一作用来检验目标建设的成功与否。建设团队制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文化来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对现今团队目标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墨家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团队,通过对墨家管理思想的潜心研究和创造性诠释,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现代团队目标建设的重要启示。首先,团队需要有一个使团队成员共同认同的目标,如何建立这样的一个目标,根据墨家思想,创造性的提出了“嫁接目标”之法;其次,首次提出了目标建设的重要作用“治乱”;再次,团队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文化的有效建立,保障了团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墨家思想,团队目标,嫁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转青.墨家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79.
[2]周健临.管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7-48.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79-98.
[4]孙道进.墨子哲学与经营管理[J].行为科学,1993,(4):57-78.
关键词:思想创新;文化强国;核心策略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86-02
谈到文化强国建设,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立即陷入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三元结构中,试图整合三者优长为中国找到一条文化科学发展之路。实际上,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是不正确的。因为文化共性不是三者所能概括的,是超越三者范畴的;而且,个性从来都是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其丰富性更是抽象类别所不能理解的。于是,我们不得不追问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或者说源头是什么。
一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不能泯灭人类的文化需求,反而增进了人们的文化权利。多元的文化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更好的、更广阔的、更便捷的文化选择机会。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而生活质量的本质性构成要素是文化质量,特别是文化层次。普通人的文化层次每提升一步,整个国家的文化力量就增进一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文化真正强了国。
进一步追问文化层次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的结论是:思想。也就是说,思想高度决定文化高度,思想创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依据。《贞观政要·君道》一文记载,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人心向背关乎国家命运,民本思想的传承开启了唐朝盛世。美国人认为,经济发展的源泉是技术创新。建立在基础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技术创新不断开拓出新的生活图景,也不断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两者相互促进,打造了一个世界帝国。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在文化市场化思想基础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流光溢彩的文化活力。所有这一切都是思想创新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部思想创新史。
其次,是国家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的需要。任何国家都有意识形态,都有维护文化主权的责任。当前,意识形态的斗争十分激烈,西方一些国家妄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灌输给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头脑中。他们通过提供留学机会、网络影视宣传、商品输入和跨国公司的高薪待遇等途径,不断争夺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甚至培养他们的代理人。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巩固我们国家的民族自信,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就必须注重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意识形态要让国民认同,需要思想创新;文化主权要让世界尊重,需要思想创新。对中国而言,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思想创新。科学理论与国情的有机结合是一道难题,我们取得的两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进一步与时俱进也是一道难题。难题的解决依靠实践,也依靠思想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就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有效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创见,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
再次,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中國画是写意的,最核心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无论怎样借鉴它法,不能脱离这个本质和规律;舞蹈发展的规律是形体美,是模糊美,从舞蹈中的感悟是个性化的;器物文化的高雅化与风格化是其基本规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文化是要发展的,也是需要思想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同时,思想创新是在规律基础上的创新,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都是如此,如《清明上河图》《红楼梦》《茶馆》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
二
在古代,中国文化原创性为世界之首。近代以来,开始没落。当代正积极寻求突破。所谓:思想自觉,渊源久远;思想创新,任重道远。接下来的问题是:思想创新的方法是什么?厚积薄发是首要方法。没有“反本”,如何“开新”?专业积累至关重要。思想是一个历史有机体。思想创新必须以思想传承为前提,但传承又必须建立在真理之上。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自“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自井冈山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政权的议行合一实践经验。又如《中国植物志》是由我国四代科学家耗时45年完成的;2012年8月,我国大亚湾实验发现的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是中国高能物理几十年厚积薄发的重要成果。想来,哪一种成果不是如此呢?
厘清本质又是一个好方法。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本质弱化了,甚至不存在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本质是生命。我们说中国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成就,是因为有一种永恒的本质:生生之德。只有厘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思想创新的可能。其实,思想内涵的变革就是思想创新。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即实事求是,整合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大历史思想的优越性,实现了当代中国的思想变革和生活变革。在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我们实行的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使中国迸发出新的活力,无一不归功于对中国经济本质的深刻认知。
学术探索一直是思想创新的基本方法。学术品质是学术的生命,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需要的是目的明晰、逻辑清晰、表达简晰的经典成果。由于环境、体制和学者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学术的纯粹性被异化,学术的品质无从谈起,思想创新更是凤毛麟角。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从重塑知识分子的社会中心地位做起。因为文化中有意义者就是“道”。实践内圣外王之道的知识分子,真如钱穆在《中国知识分子》一文中所说,是“中国历史一条有力的动脉”。对真正知识分子的评价也不应以学历为准,应以学识为准。另一方面,应该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如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是否以发表刊物的级别为准,发表刊物或项目申报是否以职称学历等为限制条件等等都值得研究。笔者认为,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放开各种人为设置的限制,让学术成果自由竞争,看谁的成果影响力大,谁的成果才是真正的经典。
介入生活是思想创新的第四种方法。有人,就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思想来自生活,思想创新更来自生活。思想只有对生活产生影响,才能实现其价值。而现在沉睡在著作、期刊、网络中的无人问津的思想比比皆是,也许成了毫无价值的废纸。学术的生活化,需要鲜活的言语;思想的共鸣感,需要真切的情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发现新现象,交流新问题,得出新真知,才能促进思想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三
思想创新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怎样具体实施呢?这是一个操作性或方案性问题。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当代中国人的灵魂是什么,这个精神性问题没有解决,谈思想创新和文化强国是缺乏内在动力的。思想创新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三个倡导”和“中国梦”很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中国梦,有利于构筑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利于指导全民族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宣传与教育、典型与示范、行动与参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思想信仰。有了思想信仰,思想创新才有方向。当前,培育法治信仰至关重要。
构建原创学术话语权,同样刻不容缓。思想创新主要是原创性学术的产生与推广。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下,西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危险。要改变这种局面,构建原创学术话语权事关民族命运。中国学者的“中国立场”和“世界表达”都有待提高。民族复兴中的中国表述,国际进程中的共同关注,都需要新的中国式的话语。怎样原创呢?培养中国智慧、中国逻辑和中国语言是关键。中国智慧是来自古典中国的文化的,有深厚的积淀和优秀的精华。中国逻辑是富有唯物辩证法精神的,是实事求是的。中国语言是内涵丰富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也是具有文化感召力的。
思想创新转化为中国力量,是关键一步。2013年,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仅为10%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还有待研究。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关键就在创新驱动,特别是技术创新驱动。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只有下基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把思想变成百姓素养,就是成功。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在于它的及时性和传播性。学者在文化强国中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政策服务、媒体表达、市场运作等途径实现。
总之,思想自信是思想创新的心理支柱,创新能力是思想创新的技能支柱,文化环境是思想创新的平台。在思想创新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不断协同合作,不断影响社会,相信文化强国梦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论文化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王资博.中国梦视野下文化强国建设的功效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