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征文(共7篇)
——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法是什么,法是我们公务员心里的一杆秤,只有我们心里有法,才不会犯法,否则,你就是把法律学的倒背如流,又能怎样?所以说,公务员学法用法,不是靠嘴,而是要落到实处。老百姓的心中也有一杆秤,那是衡量我们公务员功过是非的一杆秤。你如果能过了这两杆秤,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及公务员普法为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法治保障作用。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方略为统领下,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能使法律更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工作期间,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工作实际,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在整个学法用法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学法过程中讲究方法,有重点地学,切入关键,是学好法、用好法最重要的基础。
学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础,要用好法,学好法是关键。对于学法,必须要贯彻正确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扎实高效,同时注重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使得自己的法律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学法一定要抓住正题,要突出重点。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领导干部学法重点,其中包括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重要论述,宪法和法学基础理论,公共行政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入世贸组织和世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我领会到了党中央的基本精神,了解了法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以下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主法制的关系、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二、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
法是治国之本,学法用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工作。自觉学习、宣传和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其次,学法用法是我们本职工作的需要。乡镇的各种工作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为规范各项工作,必须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再者,干部学好法、用好法也是广大群众的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法律是非学好不可。
三、勤于学法、精于用法,是做好基层业务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前提。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始终坚持紧贴实际,对于与乡镇工作相关的《土地法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等等法律认真学习,这些法律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工作中,学好法律才能更好的运用法律,才能为百姓排忧解难。
在我乡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依法征地过程中,一户人家拥有的2.8亩林地被依法征用,获得了171360元的补偿款,但是这家人在补偿款的分配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这户人家有老两口,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二儿媳想要这份补偿款的一部分,以他家有三口人为依据,要分三口人的补偿款,但是老人的三个女儿不同意,她们认为这个钱就是他们父母的,谁都不应该分,因为这个争执,双方找到乡政府来调解,但是在他们在调解前,因为又起了口角,二儿媳和三女儿便打在一起,面对这种情况,我和乡里几个同志赶紧把他们拉开,并对他们讲,来调解事情只是一般的纠纷,要是两个人打在一起性质就会变,甚至会受到治安处罚,二人听到这些,就安静下来。接着,我对他们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了解,通过了解得知,这块地是7个人的,分别是老两口的父亲(已逝世),老两口中的女方,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就情况来看,三个女儿就是不想把钱分出来,但是这个二儿媳偏要分这份钱,还要她家三个人的份额,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和三个女儿进行沟通,给他们讲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让她们明白二儿子既然也是这款土地的承包者,就对这份补偿款享有占有的权利,最后讲到继承法的相关知识,对于已经逝世的人的补偿款可以根据继承法来分配,也可以通过大家协商,通过我的耐心讲解,三个女儿同意了我提出的调解意见,还说长了很多知识。同样对二儿媳我也是先讲政策,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调解意见,在双方都同意后,签订了协议,成功的化解了这个矛盾纠纷。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充分的掌握与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以法律知识为支撑,坚持依法行政的能力,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只有学好法才能使工作得心应手,让一切的难题都迎刃而解。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知识的支持,我们又怎么去劝说当事人呢,在更多的农村工作中,许多的老百姓都是不懂法的,他们就是认一个死理,有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政策,不懂得法律就没有办法和他们交流,只有懂法、会用法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四、提高法律素质,使学法用法取得实际成效,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热情开展。领导的重视和组织。基层人员的学法用法必须紧密团结在核心领导周围,加强学习,需要将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需要经常性了解情况,及时组织组员沟通,互取优势,各谈心得,才能较好地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避免走弯路,提高学法用法的效率。
学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果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没有创新,就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在普法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除传统的书籍外,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比如网络,教育片,专题授课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有效途径提高学习效果,带动整个宣传。
在学法过程中需要抓好典型示范,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工作中,树立典型,对表现较为突出的先进同志,总结其学法经验供大家分享。
(一)响应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要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和今后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两轮和双翼,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目标”“两轮双翼”的根本保证。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可谓正当其实。
依法治国需要一个与之相称的发达的法律文化氛围,而决定法律文化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主体的法律素养的高低。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兼收并蓄、内化于心、融会贯通,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法律素养就是人们对所获取的法律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公民特别是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深刻理解法律、尊重法律、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正确认识和诠释法治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依法治国。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对于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紧要课题的现实要求
《决定》强调:“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是以国务院名义首次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文件。对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体审计人员要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将这些文件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执行好,从而认清使命,明确定位,依法审计,促进依法治国在审计事业中的实践。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充当依法行政的“监督员”,通过开展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民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掌握法规、政策在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执行情况。对有令不行、有法不依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干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和了解审计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才能胜任其审计职责,才能在审计工作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才能适应新的审计要求,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创新。工作中只有做到审计事项合法、审计程序合法、问题定性处理合法,努力提高自身依法审计的能力,才能使被审单位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审计人员只有学法用法,学好用好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规则和主要内容要点等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崇尚法律、敬畏法律,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规范和约束自身言行,提高审计执法水平,才能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干好本职工作。
二、审计干部需要学什么法
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审计干部的思想、言行毫无掩饰地接受着被审计单位的裁判。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审计干部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也认识到了学法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树立信心不足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要明确学法用法的工作目标——要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依法治国总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推进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要明确学法用法的主要内容:
(一)法治理念和基本法律知识
主要包括宪法、党中央有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法治建设的讲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学原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商法和经济法等。
(二)党规党纪和保密法规
主要包括党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保密法及其配套规定等。
(三)审计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八项规定等。
(四)与审计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财经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务院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财政、金融、企业、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资源环保、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法律法规。
(五)机关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资产管理、外事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领域法律法规。
三、审计干部要怎么学法
(一)组织健全,加强领导
重视学法用法工作,将法制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干部工作业绩考评内容之中。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长为成员的学法用法领导小组,法制科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根据工作目标,将学法用法责任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科室,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首先,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局党组始终要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年初制定出年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计划,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每周六确定为法定学习日,每季度对审计法律法规和相关财经法规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并将考试情况纳入局督察事项予以督察。通过听讲座和报告、参加培训班、法律考试等方式认真抓好审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局领导要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现场解答听众法律咨询,使审计法律法规走进千家万户。在局大厅电子屏幕上进行依法行政宣传,在办公楼前悬挂依法行政宣传条幅,设置宣传咨询台,开通法律服务热线,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多次印发审计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进入社区发放,或者通过宣传咨询台进行宣讲,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最后,注重考评结合。每年开展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优秀行业审计调查项目评选活动,发挥精品审计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由法制科组织全局参加全国法律法规无纸化模拟考试。以每月出版的财经审计法规选编为主要考试内容,每季度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知识考试,以调动审计人员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营造重视学习、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和风气,进一步夯实审计干部的业务基础,提高审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四)学用结合,推进工作
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光有理论,没有实践,还是不够。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与依法办事紧密结合,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时,才能做到充分论证,依法决策,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强化法制审理工作,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法制审理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局领导要高度重视法制审理,坚持业务会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工作在提高审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全面、分级、分层次复核。各级复核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各有侧重,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业务文书材料等进行认真把关,提高整体复核质量。坚持“全过程复核”,审前、审中、审后复核相结合,发挥审计复核的防范、纠错和规范的功能。坚持“分层次复核”,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明确责任和复核重点,调动各级复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审理台账,登记审理结果,督促检查审理意见的落实,并将审理结果与精品项目评选、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业绩考评相结合,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审理效果。
其次,坚持把好“三关”,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把好审计实施关,要求审计干部严格遵守各项审计准则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起草审计文书。二是把好监督检查关,坚持做好双向承诺和回访制度。实行特约审计人员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接受被审计单位干部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把审计处理处罚关,在对审计中查出的重大问题处理上,坚持审理会议制度,严格按照《审计业务作业规程》要求,经集体研究后再做出审计决定,审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为贯彻落实姜堰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增强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推动民主法制进程的有效措施。我局领导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及时成立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对全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负总责,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对分管部门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负责,抓好工作落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本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负责,具体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法制室内,由法制室主任兼任,负责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日常工作。党组高度重视,明确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制度,加强学习根据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办法和制定的学习计划,我局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政策文件的学习。今年已集中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了《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同时也将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做到同布置同安排。到目前为止,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法律知识8次,领导干部还积极参加泰州质监局和市有关部门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班。今年已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班共22人次。在学习中,及时制定了学法用法计划、措施和要求,明确了每月第一周周五为中心组理论学习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日。学习前都充分地准备了相关的学习资料,确保学法用法工作的贯彻落实取得实效。学习时,都由专人负责记录、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将学习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了解掌握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动态,领导干部还能结合自身分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在工作之余,加强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条款,使工作中免于出现不应有的差错。
三、保障经费,监督到位 按照上级要求,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我局积极订购相关的学习资料、书籍等,以及专用学习记录本,保障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加了江苏省“五.五”普法法律知识等竞赛活动,为学法用法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为确保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每年将学法用法工作与综合目标工作一起进行考核检查,对未落实学法用法工作或未完成学法用法任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不得参加评优工作。
四、落实内容,取得成效
今年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切实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认真组织学习,内容丰富全面,并能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临时安排相关文件资料的学习。通过学习,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能够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并能广泛深入企业和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全民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此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步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村结合“六五”普法的规划及“县、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工作创新,紧紧围绕全村工作大局,不断探索重点对象学法,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的新办法、新举措,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学用结合,互相促进,有效提高了全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依法治镇”的进程。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村委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非常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初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内容,与两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并在各种会议上进行强调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学法用法相关制度,明确了职责,并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列入培训计划,纳入考核范围,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做到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人员、学习记录“五落实”,确保有人抓、有人管,落到实处。
二、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激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热情。工作中,全村干部能够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为基本教 材,兼顾其它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全村工作大局,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我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地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一年来,我村能够结合实际,采取讲座、研讨、自学等形式,形式多样地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学法制度。每年安排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或法制讲座不少于3 次。一年来开展5场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听课人数达175人(次)。
二是依托村法制学校开展领导干部法制轮训。把法制课列入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教学质量。一年来,举办了三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让全村干部群众对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更深,把握更牢,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我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力度,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带头作用推动全镇普法依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推进全镇经济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白沙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白沙镇蕉芭林村委
一、镇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法律学习,将法律学习摆上重要日程,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注重提高自身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采取以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以个人自学为主。
三、镇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法律,主要采取专家讲座辅导、集中研讨、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
四、镇领导干部集体学习,一般每年安排三次,其中两次安排讲座辅导,一次安排交流学习体会。交流研讨在镇领导干部之间或领导干部与专家之间进行。凡国家、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时,及时邀请专家辅导解读。
五、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重点:
(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理论;
(二)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三)与分管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保密、廉政、防止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
(五)镇工作规则、公文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六、镇综治办负责法制讲座的组织工作。镇综治办公室根据本制度和镇领导的要求,提供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用书、读本和学习资料,选聘授课(讲座)的专家。
提升法治能力,争做学法懂法“法律通”。领导干部手握公权、责任重大,必须慎重用权,法律就是行使权力的最明确依据,只有彻底了解掌握了这个依据,才能正确开展工作。
法律知识具有变化快、数量多、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学习,要克服“工作太忙没空学”等错误思想,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既要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根本精神,也要掌握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法律法规,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做到“通”,对履行职责需要的法律法规做到“精”,切实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努力成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家里手。
树牢法治理念,争做尊法崇法“领头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尊崇法治,行动上才会遵守法律。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善于从法律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注重落实法治要求,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过程中注意运用法治方式,在说话做事前先考虑是否合法,将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刻入从政信仰,筑牢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石。
要时刻绷紧法纪这根弦,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坚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坚持依法办事,争做守法用法“践行者”。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作为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只是基础,守法用法才是关键。要坚持把法律作为执政用权的标尺,一事当前,首先考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制度是怎样要求的,明确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坚决不能搞任何违法违规的“暗箱操作”。
一、单选
1、()年,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正确答案:(A)A、2035 B、2020 C、2021 D、2049
2、()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确答案:(C)A、十九大 B、十八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二、多选
1、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确答案:(A,B,C)
A、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 B、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C、不仅要推进法律制度硬实力建设,还要推进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 D、不仅要有法律,法律还要越多越好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如设立(),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冤错案件发现受理、审查办理、监督纠正机制等。正确答案:(A,B,C,D)
A、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B、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 C、知识产权法院 D、互联网法院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起点、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是()。正确答案:(A,B,C,D)A、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 B、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 C、从建设法律体系到建设法治体系 D、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
三、判断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统一的法治模式的精辟定型。()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2016年12月,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一、单选
1、十九大后,总书记在首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政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正确答案:(B)A、新时期 B、新时代 C、新世纪 D、新阶段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确答案:(B)A、道德 B、宪法 C、制度建设 D、立法
二、多选
1、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提出()。正确答案:(A,B,C,D)
A、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D、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2、十九大后的首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希望全国政法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从而增强人民群众()。正确答案:(B,C,D)A、充实感 B、获得感 C、幸福感 D、安全感
3、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全面依法治国必然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正确答案:(B,C,D)A、过去 B、历史 C、未来 D、现实
三、判断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三节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一、单选
1、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2、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A、逮捕 B、审判 C、检察 D、监察
二、多选
1、立法必须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遵循(),坚持求真务实、有效管用。A、经济规律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国外经验
2、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社会公众()等构成的。A、法律意识 B、法律素养 C、道德观念 D、文化素养
3、党(),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具体行动来实现。A、领导立法 B、保证执法 C、支持司法 D、带头守法
三、判断
1、法治权威能不能竖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
1、否
2、是
2、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1、否
2、是
3、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否
2、是 第一节 十九大党章修改的重大意义
一、单选
1、全面从严治党,最终是要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的有效路径。正确答案:(A)
A、自我监督 B、外部监督 C、社会监督 D、群众监督
2、坚持发扬(),集中全党智慧,是党中央确定的这次党章修改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正确答案:(C)A、民主协商 B、集中统一 C、党内民主 D、民主集中
二、多选
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确答案:(A,B,C,D)A、伟大斗争 B、伟大工程 C、伟大事业 D、伟大梦想
2、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答案:(A,B,C,D)A、重要思想 B、重要观点 C、重大论断 D、重大举措
3、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党的十九大(),对党章作适当修改。正确答案:(A,B,C)A、根据党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
B、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和推进党的事业 C、根据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三、判断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党章进行修改,是我们党的一个惯例。()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十九大党章把巡视制度单列一条,将全覆盖写入党章,对巡视工作作出新要求,为巡视巡察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十九大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单选
1、十九大党章,约2万字,由总纲和十一章条文组成,其中总纲8000余字。新党章共作出()处修改。正确答案:(A)A、107 B、58 C、4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A、美好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3、把()标准放在首位,是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正确答案:(A)A、政治 B、思想 C、作风
二、多选
1、十九大党章明确“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确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 对于()具有重大意义。正确答案:(A,B,C,D)A、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B、更加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 C、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D、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
2、十九大党章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正确答案:(A,B,C)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协调性
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正确答案:(A,B,C,D)A、政治性 B、时代性 C、原则性 D、战斗性
4、新党章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把()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正确答案:(B,C)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纪律建设 D、作风建设
5、十九大党章明确了党的纪律,其主要包括()、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正确答案:(A,B,C,D)A、政治纪律 B、组织纪律 C、廉洁纪律 D、群众纪律
6、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职责是()。正确答案:(A,B,C)A、监督 B、执纪 C、问责 D、约谈
7、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十九大党章对党员义务进行了完善,增写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正确答案:(A,B,C,D)
A、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C、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 D、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十九大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必须要()、清正廉洁。正确答案:(A,B,C,D)A、信念坚定 B、为民服务 C、勤政务实 D、敢于担当
三、判断
1、党章总纲是党章条文前的总则,是我们党政策主张和指导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整个党章的灵魂。()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到建党一百年时,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答案:(1)
1、否
2、是
4、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十九大党章将总纲原第十九自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中的“领导”修改为“绝对领导”。()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十九大党章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一、单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核心,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正确答案:(A)A、宪法 B、民法总则 C、行政法 D、民商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法律体系的形成使“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进一步得到了落实。正确答案:(C)A、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 C、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二、多选
1、我国是一个统一分层的立法体制,与之相适应,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形成了一个统一多层次的结构,纵向层次划分为()。正确答案:(A,B,C)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大量的司法解释
2、按照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调整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可以把现行的所有的法律制度,归到目前七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当中去。这七个部门是:()、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正确答案:(A,B,C,D)A、宪法相关法 B、民商法 C、经济法 D、行政法
三、判断
1、法域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具有独立法律制度的地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即一个国家四个法域,有四个不同的法律体系。()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单选
1、通常认为,我国完成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经历了总共()年。正确答案:(B)A、25 B、30 C、35 D、40
2、到今年的2月底,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总共达到了()部。正确答案:(B)A、249 B、263 C、279 D、290
二、多选
1、以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评价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D)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是它的本质特征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是它的时代特征
C、由于国情不同,需要由法律解决的问题会有不同,所以判断我国法律体系绝对不能拿西方国家的标准来衡量
D、看我国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是不是完善,还要把法律制度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则体系的总体当中来衡量
三、判断
1、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部。()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构成的一个整体。()正确答案:(2)
1、否
2、是
一、单选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年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正确答案:(B)A、2010 B、2011 C、2012 D、2017
2、修改宪法的权力,只能由()行使。正确答案:(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二、多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因此,就必须完善立法体制机制,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增强其()。正确答案:(A,B,C,D)A、及时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机关有权制定规章。正确答案:(A,B,C)A、广州市政府 B、教育部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D、国家信访局
3、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正确答案:(A,B,C)A、科学立法 B、民主立法 C、依法立法 D、全面立法
4、保障法律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从制度层面上主要手段包括()。正确答案:(A,B,C)A、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B、保障配套性规定及时出台 C、加大立法解释力度
D、扩宽公众参与途径和方式
三、判断
1、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也是道德与法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地位和内涵
一、单选
1、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正确答案:(B)A、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 B、没有实质变化 C、一个质的飞跃
D、一个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这句话出自()。正确答案:(B)A、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B、商鞅(战国)《商君书·定分》 C、韩非(战国)《韩非子·有度》 D、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二、多选
1、把()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正确答案:(A,C)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有利于()。正确答案:(A,B,C)A、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C、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D、明确法治手段
三、判断
1、法治是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制则是指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相对于法治体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全方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单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包括()。正确答案:(C)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周到的法律服务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完善法治实施体系,首先要健全()实施和监督制度。正确答案:(A)A、宪法 B、法律 C、刑法 D、民法
二、多选
1、法治保障包括政治保障、()、人才保障等内容。正确答案:(A,B,C,D)A、制度保障 B、思想保障 C、组织保障 D、运行保障
2、完善和发展法律规范体系,应当坚持()的原则。正确答案:(A,B,C,D)A、上下有序 B、内外协调 C、科学规范 D、运行有效
三、判断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单选
1、()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正确答案:(B)A、公民 B、人民 C、法院 D、政府
2、只有在()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正确答案:(C)A、政府的领导 B、法律的指导 C、党的领导 D、法治的保障
二、多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等原则。正确答案:(A,B,C,D)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C、坚持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D、坚持体现人民根本利益
2、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正确答案:(A,B,C,D)A、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B、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C、把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D、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过程中,要始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确答案:(A,B,C,D)
A、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基础 B、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C、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旋律
三、判断
1、法治在总体上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独有的。()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宪法修改及其重大意义
一、单选 1、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1982年现行宪法的()修改。正确答案:(B)A、第三次 B、第五次 C、第六次 D、第七次
2、宪法的生命在于(),宪法的权威也在于()。正确答案:(B)A、修改 B、实施 C、颁布 D、运行
二、多选
1、宪法只有不断(),才具有持久生命力。正确答案:(A,B,C,D)A、适应新形势 B、吸纳新经验 C、确认新成果 D、作出新规范
2、宪法修改的原则是()。正确答案:(A,B,C,D)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
C、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D、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
3、习近平强调,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修改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正确答案:(A,B,C)A、广察民情 B、广纳民意 C、广聚民智 D、广泛收集
三、判断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单选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A)A、最本质的特征 B、最大的优势 C、最有力的保障 D、最坚固的后盾
二、多选
1、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人民制定体现党和人民统一意志的宪法,人民自觉接受宪法确认的党的领导,党自身也在宪法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正确答案:(B,C,D)A、辩证逻辑 B、历史逻辑 C、政治逻辑 D、法理逻辑
2、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激励国家工作人员()。正确答案:(A,B,C,D)A、忠于宪法 B、维护宪法 C、尊崇宪法
D、维护宪法权威
3、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的制度保障。正确答案:(A,B,C,D)A、根本性 B、全局性 C、稳定性 D、长期性
三、判断
1、我们国家宪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明确规定国家的指导思想。()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一、单选
1、《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于()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确答案:(B)A、2016年11月25日 B、2017年11月4日 C、2017年10月23日 D、2017年11月7日
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原设置在()的反腐败机构整合起来,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检机构合署办公。正确答案:(B)A、政府和司法机关 B、政府和检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政府
3、实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双管齐下,实现由监督“狭义政府”到监督“广义政府”的转变,使监督体制和机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正确答案:(B)A、党纪检查和行政监察 B、党纪检查和国家监察 C、行政监察和司法审查 D、行政监察和检察监督
4、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正确答案:(B)A、监督权 B、监察权 C、检察权 D、审查权
5、宪法确立了监察委员会作为()的法律地位。正确答案:(C)A、司法机关 B、权力机关 C、国家机构 D、政府机构
6、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监察委员会的性质是()。正确答案:(C)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监察机关 D、权力机关
二、多选
1、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是()。正确答案:(A,B,C,D)
A、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 B、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C、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为履行监察职权,监察委员会可以采取()等措施。正确答案:(A,B,C,D)A、谈话、询问、讯问 B、查封、扣押、搜查 C、勘验检查、鉴定 D、冻结、调取
3、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履行()职责。正确答案:(A,B,C)A、监督 B、调查 C、处置 D、裁决
4、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在()组建监察委员会。正确答案:(A,B,C,D)A、国家 B、省 C、市 D、县
三、判断
1、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宪法明确规定监察委员会的性质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监察委员会整合了人民政府的监察厅(局)、预防腐败局及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监察法制定
一、单选
1、监察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对()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覆盖。正确答案:(C)A、公务员 B、司法人员 C、公职人员 D、党员
2、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正确答案:(B)
A、自行补充侦查
B、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 C、自行补充调查 D、作出不起诉决定
3、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正确答案:(A)A、赔偿 B、补偿 C、政务处分 D、行政处分
4、县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正确答案:(A)A、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 B、报省级监察机关批准 C、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 D、报同级党委批准
5、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正确答案:(D)A、30日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6、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正确答案:(C)A、扣留封存 B、查阅复制 C、询问讯问 D、解释说明
二、多选
1、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工作应当()。正确答案:(A,B,C,D)A、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B、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 C、加强法治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
2、下列关于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D)
A、采取留置措施后,除有碍调查情形的外,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
B、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 C、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
D、讯问被留置人员应当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
3、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对下列()人员进行监察。正确答案:(A,B,C,D)A、中国共产党机关 B、民主党派机关 C、乡镇人民政府 D、监察委员会
4、监察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调查和处置职责,对涉嫌下列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正确答案:(A,B,C)A、贪污贿赂
B、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C、权力寻租、利益输送 D、侵占
5、监察法的立法目的是()。正确答案:(A,B,C,D)A、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B、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C、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人民检察院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的案件,监察机关应当()。正确答案:(A,B)A、一个月内补充调查完毕 B、补充调查以二次为限
C、经两次补充调查仍无法核实的,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D、经两次补充调查仍无法核实的,人民检察院作出撤销案件决定
三、判断
1、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监察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监察人员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应当报告和登记备案。()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涉嫌职务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司法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监察机关。()正确答案:(1)
1、否
2、是
5、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正确答案:(1)
1、否
2、是
6、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要求和重大意义
一、单选
1、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重要保障。正确答案:(A)A、2020 B、2035 C、2050 D、2025 2、2015—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阶段。正确答案:(B)A、决胜 B、攻坚 C、关键 D、重点
二、多选
1、《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正确答案:(A,B,C,D)A、指导思想 B、总体目标 C、基本原则 D、衡量标准
2、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意义包括()。正确答案:(A,B,C)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B、深化改革全面的迫切需要 C、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D、全面依法行政的重大要求
3、法治政府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治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正确答案:(A,B,C,D)A、阳光政府 B、有限政府 C、诚信政府 D、责任政府
4、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向前推进。正确答案:(A,B,C)A、重大意义 B、本质要求 C、主要任务 D、关键阶段
三、判断
1、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是从1990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开始的。()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单选
1、按照行政权运行的基本轨迹和依法行政的内在逻辑,《纲要》提出了()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正确答案:(A)A、七 B、八 C、十 D、十四
2、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是()。正确答案:(C)A、资源配置科学 B、市场监管科学 C、政府职能科学 D、政府职责科学
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坚实制度支撑和有力法治保障是加快推进行政组织和行政职能的规范化、()。正确答案:(C)A、法治化 B、程序化 C、法定化 D、职责化
4、党的领导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正确答案:(A)A、根本保证 B、基础 C、重点
D、有效指挥棒
二、多选
1、法治政府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考核、同奖惩,把党的领导切实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正确答案:(A,B,D)A、同部署 B、同推进 C、同促进 D、同督促
2、我国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在()问题并存,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执法力量配置不科学。正确答案:(A,B,C,D)A、多头执法 B、重复执法 C、乱执法
D、执法不作为
3、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大力推进()有效结合。正确答案:(A,B,C,D)
A、行政执法规范化 B、信息化建设 C、执法创新 D、科技创新
4、督察考核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复杂繁重任务,应发挥好督察考核的()作用。正确答案:(A,B)A、指挥棒 B、风向标 C、标度尺 D、助推器
三、判断
1、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向一定要正确,政治保证一定要坚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建设法治政府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重大作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通过行政审批做“加法”、市场监管做“减法”、公共服务做“乘法”,有力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政府职能日益优化。()正确答案:(1)
1、否
2、是
第三节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能力
一、单选
1、政府工作人员的(),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工作能否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正确答案:(B)A、思维方式 B、法治素养 C、法律知识 D、个人素养
2、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定的试点单位有天津市、河北省、安徽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及国土资源部等()个地方和部门。正确答案:(C)A、28 B、30 C、32 D、36
二、多选
1、合法性思维应该是()的思维。正确答案:(A,B,C,D)A、职权法定 B、保护权利 C、程序合法 D、公平正义
2、《纲要》对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措施包括()。正确答案:(A,B,C,D)
A、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B、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 C、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
D、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判断
1、十八大以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行政执法成效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最直观、最普遍、最可信的标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和特点
一、单选
1、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全面清理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项目,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答案:(C)A、行政许可审批 B、行政审批
C、非行政许可审批 D、以上都错误
2、简政放权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的()。正确答案:(B)
A、最终目的 B、重要目标 C、重要方向 D、基本目标
二、多选
1、从覆盖面来看,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主要集中在()领域。正确答案:(A,B)A、市场经济 B、市场监管 C、社会治理 D、公共服务
2、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全面清理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对()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答案:(A,B,C,D)A、转变政府职能 B、优化公共服务 C、激发社会活力
D、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特点包括()。正确答案:(A,B,C)A、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出发点推动简政放权 B、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协调同步 C、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程序严格 D、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三、判断
1、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修改与简政放权有关的法律39部,国务院分四次修改行政法规63部, 废止行政法规3部。”()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居敬而行简的“居敬”指的是公务人员要在内心敬畏人民。()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选
1、虽然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经过多轮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改革的运行机制主要由()主导,没有形成法治化的改革模式。正确答案:(A)A、政策 B、法律 C、习惯 D、法制
2、大力推进相对集中()改革试点,推行集中审批、综合审批、并联审批、阳光审批,探索“一颗印章管审批”。正确答案:(B)A、行政处罚权 B、行政许可权 C、行政强制权 D、行政权
二、多选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社会感受度不明显、()。正确答案:(A,B,C,D)A、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类型化不足
B、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明减暗增、上减下增的现象依然存在 C、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 D、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程序不够完善
2、本届政府自成立以来,已取消下放近千项审批事项,涉及()等众多领域。正确答案:(A,B,C,D)A、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B、公共资源配置
C、职业资格、行业资质认定 D、产品、物品检验、检测
3、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缺少(),致使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多为“含金量”不高、“不痛不痒”、细枝末节的项目。正确答案:(A,B)A、信息公开 B、社会参与程序 C、专家论证 D、听证程序
三、判断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感受度不明显的原因在于改革过于注重质量。()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2016年出台《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从行政许可的事项管理、流程、服务、受理场所、监督检查等方面规定了统一标准,对审批进行规范。()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单选
1、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将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用()推动改革。正确答案:(A)A、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B、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 C、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 D、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
2、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程序中,信息公开是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的()。正确答案:(C)A、保证 B、保障 C、前提 D、补充
二、多选
1、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坚持(),着力解决日前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改革的一般规律,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正确答案:(A,B,C)A、问题导向 B、目标导向 C、成效导向 D、绩效导向
2、以审批的功能与作用为标准,可将现行作为改革对象的行政审批分为()。正确答案:(A,B,C)A、以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审批 B、以限制市场进入为目的的审批
C、以预防和控制有社会危害性的活动为目的的审批 D、以打击有社会危害性的活动为目的的审批
3、对涉及()的监管,重在事前控制,行政审批须发挥应有作用。正确答案:(A,B,C)A、公共安全 B、人身健康 C、生命财产安全 D、资源分配
4、通过()来为决策提供风险判断,为决策提供最大限度防范风险发生或减少风险损害的帮助。正确答案:(A,B)A、风险确定 B、风险评价 C、风险防范 D、风险预判
5、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举措有()。正确答案:(A,B,C,D)A、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应从控制数量转向提升质量 B、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C、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D、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程序
三、判断
1、群众和企业是否满意,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根本标准。()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应从控制数量转向提升质量。()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非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越多越好,应树立“当减则减、当留则留”的理念。()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资源配置类审批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国家垄断所有资源,然后以审批的形式配置给私人。()正确答案:(1)
1、否
2、是
第一节《国家安全法》概述
一、单选
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国家安全所包含的利益。()正确答案:(D)A、主权统一、领土完整 B、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人民福祉 D、全面小康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列哪一做法不可取?()正确答案:(C)A、国民安全和国家安全并重 B、国家安全与发展问题同等重要
C、在当前阶段,自身安全应放在首位,共同安全可以暂时不考虑 D、坚持全面系统的安全治理
3、《国家安全法》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相适应。正确答案:(A)A、经济社会发展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国家昌盛
4、法治原则要求,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正确答案:(C)A、加强经济建设 B、坚持党的领导 C、遵守宪法和法律 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5、促进共同安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正确答案:(D)A、立足国内,放眼国际
B、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C、积极履行国内安全义务
D、信奉武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
6、保障人权原则要求,运用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时,要注重对()进行约束。正确答案:(C)A、政府权力 B、社会组织权利 C、公权力
D、党的领导力量
二、多选
1、《国家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正确答案:(A,B,C,D)A、维护国家安全
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正确答案:(B,C)A、打击犯罪
B、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 C、国家安全工作的议事协调 D、组织国家安全工作立法
3、有关国家安全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A、包含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
B、国家安全不仅指国家处于安全状态,又指国家维持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 C、《国家安全法》采取明确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方式定义国家安全 D、国家安全指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安全
4、《国家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正确答案:(A,B,C,D)A、坚持法治与保障人权原则 B、统筹协调原则
C、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专群结合原则 D、共同安全原则
三、判断
1、国家安全工作应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一、单选
1、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正确答案:(D)A、保卫人民财产 B、维护国家安全 C、维护社会稳定 D、保卫人民安全
2、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正确答案:(B)A、人民利益 B、国家发展利益 C、社会稳定
D、实现全面小康
二、多选
1、维护科技安全的任务包括()。正确答案:(A,B,C,D,E)A、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B、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核心关键技术 C、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 D、科技保密能力建设
E、保障重大技术和工程的安全
2、维护新型领域安全的任务包括()等战略新疆域。正确答案:(A,B,C)A、太空 B、深海 C、极地
D、微观世界
3、维护文化安全的任务包括()。正确答案:(A,B,C,D,E,F)A、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E、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 F、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包括()。正确答案:(A,B,C)A、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B、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
C、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
D、维护所有国有企业保持在高经济效益水平
5、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的任务包括()。正确答案:(A,B,D)A、应当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B、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C、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D、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
三、判断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国家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正确答案:(1)
1、否
2、是
第三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一、单选
1、()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正确答案:(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的职权正确的是。()正确答案:(D)
A、不能决定全国总动员
B、不能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C、不能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D、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二、多选
1、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正确答案:(A,B,C,D)A、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 B、统一指挥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行动 C、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法规 D、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正确答案:(A,B,C)A、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B、宣布战争状态 C、发布动员令 D、执行逮捕
3、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正确答案:(A,B,C,D)A、拘留 B、预审 C、侦查
D、执行逮捕
4、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特别重大事件,需要进入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或者进行全国总动员、局部动员的,下列()有权限决定。正确答案:(A,C,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判断
1、决定国家进入非常状态的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国务院可以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正确答案:(1)
1、否
2、是
3、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侦查权,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正确答案:(1)
1、否
2、是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检察权,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正确答案:(1)
1、否
2、是
第四节 国家安全制度、单选
1、()是指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使用要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重大突发事情作出及时反应。正确答案:(B)A、统一归口 B、反应灵敏 C、准确高效 D、运转顺畅
2、()是准确预警和有效管控风险和危机的前提。正确答案:(A)A、监测 B、鉴别 C、筛选 D、上报
3、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文件,包括()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正确答案:(C)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4、党的十八届()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正确答案:(B)A、二中 B、三中 C、四中 D、五中
5、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正确答案:(D)A、公安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B、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C、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
6、下列哪项不属于《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的情报信息在报送时的要求?()正确答案:(B)A、客观 B、全面 C、准确 D、及时
二、多选
1、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负责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正确答案:(B,C)
A、所有的军事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家安全机关 D、检察机关
2、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是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规定。()正确答案:(A,B,C,D)A、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
B、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
C、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实行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与工作机制 D、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机制
3、国家健立()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制度。正确答案:(A,B,C,D)A、运转顺畅 B、准确高效 C、反应灵敏 D、统一归口
4、下列哪项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需要审查监管?()正确答案:(B,C,D)A、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的项目 B、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的项目
C、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项目 D、对影响国家安全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的项目
三、判断
1、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国家安全战略和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企业事业组织根据国家安全工作的要求,应当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相关安全措施。()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对可能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且只能逐级上报不能越级上报。()正确答案:(1)
1、否
2、是
第五节 国家安全保障
一、单选
1、战略物资储备的原则不包括()。正确答案:(C)A、兼顾平时和战时 B、军用民用相结合 C、要大量储备
D、储备要突出重点
2、不属于国家安全法治保障的制度构建的是()。正确答案:(B)A、加强顶层设计 B、制定各方面法律
C、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制度 D、加强理论研究
二、多选
1、国家安全保障包括()方面。正确答案:(A,B,C,D,E)A、法治保障 B、财政保障
C、战略物资储备保障 D、科技保障 E、人才保障
2、战略物资储备的主要目的()。正确答案:(A,B,C)A、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 B、满足国防发展的要求 C、应付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 D、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3、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的战争形态()。正确答案:(A,B,C,D)A、冷兵器时代 B、热兵器时代 C、机械化时代 D、信息时代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我国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相继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包括()。正确答案:(A,B,C,D)A、反间谍法
B、新制定的国家安全法 C、刑法修正案九 D、反恐怖主义法
5、国家安全法治保障的突出问题是()。正确答案:(A,B,C,D)A、生物、电磁、太空等领域存在立法空白
B、国土、信息、核等安全领域缺乏支架性法律,立法位阶偏低,约束力不足 C、一些法律陈旧过时,可操作性不强,已不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D、一些法律法规相互之间不衔接,配套法规制度不健全
三、判断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国防建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保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国家安全战略储备资源优劣决定战争成败。()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六节 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
一、单选
1、在国家安全工作中,需要采取()的特别措施时,应当依法进行,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为限度。正确答案:(A)A、限制公民权利和自由 B、没收公民财产 C、拘留
D、限制公民出境
2、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正确答案:(C)A、经济援助 B、精神赔偿 C、抚恤优待 D、医疗救助
3、公民和组织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正确答案:(B)A、政策保护 B、法律保护 C、他人协助 D、政府帮助
4、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国家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正确答案:(D)A、不作为 B、滥用职权 C、玩忽职守
D、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二、多选
1、公民和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的权利。正确答案:(B,C,D)A、举报 B、申诉 C、控告 D、检举
2、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的包括()。正确答案:(A,B,C,D)A、各政党
B、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C、一切国家机关 D、所有公民
三、判断
1、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正确答案:(1)
1、否
2、是
3、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在国家安全工作中,需要采取限制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特别措施时,应当依法进行,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为限度。()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新《国家安全法》还专章规定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并把义务置于权利之前。()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国家对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对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依法维护公共安全的内涵发展与内容体系
一、单选
1、()是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正确答案:(A)A、公共安全 B、社会安全 C、国家安全 D、环境安全
2、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推进()建设。正确答案:(A)A、一带一路 B、新丝绸之路 C、国家安全 D、全球化
3、在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中要加强交通运输、邮政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和()能力。正确答案:(B)A、防控 B、救援 C、重建 D、补救
4、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中提出,要实施()全过程管理。正确答案:(A)A、环境风险 B、生态风险 C、气候变化 D、环境恶化
5、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加强的是()流域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正确答案:(A)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海河
6、增强农产品保障能力,要健全从_到_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正确答案:(A)A、农田餐桌 B、生产销售 C、商家买家 D、销售消费
7、我国要构建高效有力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维护我国()的海外合法权益。正确答案:(D)A、法人 B、人民 C、公民
D、公民和法人
二、多选
1、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要以()为保障。正确答案:(A,B,C)A、军事 B、文化 C、社会安全 D、经济
2、下列属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内容的是()。正确答案:(A,B,C,D)A、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B、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C、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D、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3、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包含的内容有()。正确答案:(A,B,C,D)A、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B、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C、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D、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要建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正确答案:(A,B,C)A、责任全覆盖 B、管理全方位 C、监管全过程 D、处罚多元化
5、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建设。正确答案:(A,B,C,D)A、堤坝加固 B、河道治理 C、控制性枢纽 D、蓄治洪区
6、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强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正确答案:(A,B,C)A、党政同责 B、一岗双责 C、失职追责 D、行刑双责
三、判断
1、我国要构建的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维护公共安全,可以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正确答案:(1)
1、否
2、是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要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正确答案:(2)
1、否
2、是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依法维护公共安全的立法制度创新
一、单选
1、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正确答案:(C)A、董事 B、总经理 C、法定代表人 D、相关人员
2、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每年的()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正确答案:(B)A、5月15日 B、4月15日 C、3月15日 D、6月15日
3、应对处置恐怖事件,各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指挥机构,实行()。正确答案:(B)A、现场指挥员制 B、指挥长负责制 C、首长负责制 D、统一指挥制
4、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正确答案:(A)A、安全 B、生产 C、发展 D、环境
5、根据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的危害程度分类,一级(特别严重)由下列哪种颜色表示?()正确答案:(A)A、红色 B、蓝色 C、黄色 D、橙色
6、()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正确答案:(D)A、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7、()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正确答案:(C)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
D、国家安全部门
二、多选
1、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有关信息,对下列那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正确答案:(A,B,C)A、食品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 D、食品防腐剂
2、国家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审查制度创新包含下列那些制度?()正确答案:(A,B,D)A、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B、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 C、建立国家安全科普宣教制度 D、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了恐怖事件应对处置措施重大制度创新包含下列那些制度?()正确答案:(A,B,C)
A、在特定区域内实施空域、海(水)域管制 B、在特定区域内实施互联网、无线电、通信管制 C、在特定区域内或者针对特定人员实施出境入境管制 D、在特定区域内实施封锁强制隔离
4、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创新包括下列哪些制度?()正确答案:(A,B,C,D)A、隐患调查和监控制度 B、应急预案制度
C、应急救援队伍的制度 D、突发事件应对保障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并制定应急预案。正确答案:(A,B,C)A、检测 B、评估 C、监控 D、通报
6、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下列哪些项目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正确答案:(A,B,C,D)A、外商投资
B、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 C、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D、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
三、判断
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设立了现场指挥员制度,以弥补尚未确定指挥长时恐怖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的空白。()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责任调查。()正确答案:(1)
1、否
2、是
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全国人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正确答案:(1)
1、否
2、是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调查评估。()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法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单选
1、最惠民的民生福祉是()。正确答案:(C)A、全民医疗 B、义务教育
C、良好的生态环境
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为环境日。正确答案:(C)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3、2017年我国治理的涉气“散乱污”多达()。正确答案:(B)A、5万多家 B、6万多家 C、7万多家 D、8万多家
4、就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而论,法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正确答案:(D)A、制定 B、修改 C、健全 D、实施
5、阻碍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答案:(B)A、立法难 B、执法难 C、司法难 D、守法难
二、多选
1、为加大环境违法成本,《环保法》规定()。正确答案:(A,C)A、按日计罚 B、刑事拘留 C、处罚无上限
2、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将环保理念被确定为()。正确答案:(A,C)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C、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促进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
3、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上须做到()。正确答案:(A,B,C,D)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违法必究 D、执法必严
三、判断
1、判断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否符合“良法”的试金石是“责任到位”制度。()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放弃工业文明,以自然规律为准则。()正确答案:(1)
1、否
2、是
3、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人的法治理想国
一、单选
1、党的()报告首次出现“美丽中国”这一新的执政理念。正确答案:(C)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2、“美丽中国”的法治建设,落脚点是()。正确答案:(A)A、公民权利 B、集体权利 C、政府权力 D、国家权力
二、多选
1、安全和健康的环境权可以具体包括()。正确答案:(A,C)A、健康权 B、尊严权 C、适足环境权
2、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发展绿色金融,壮大()。正确答案:(A,B,C)A、节能环保产业 B、清洁生产产业 C、清洁能源产业 D、高速运输产业
三、判断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局势,远未到达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将长期存在。()正确答案:(1)
1、否
2、是
第三节 环境执法难问题是法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一、单选
1、突破法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双重“瓶颈”,从()问题切入,是非常有效的着力点。正确答案:(B)A、环境立法 B、环境执法 C、环境司法 D、环境守法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时间是()。正确答案:(A)A、2015年8月 B、2016年8月 C、2017年8月 D、2018年1月
3、突破法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双重“瓶颈”,可从()问题切入。正确答案:(C)A、环境立法 B、环境司法 C、环境执法 D、环境守法
4、环境保护监管体制的新的变化集中在()。正确答案:(C)A、1个方面 B、2个方面 C、3个方面 D、4个方面
二、多选
1、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执法难问题,其成因式非常复杂的,主要是因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热衷增长轻视环保,进而导致实践中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问题突出,这是环境执法难的根本原因。其他原因还有()。正确答案:(A,B,C,D,E)A、“关系”考验“权力”、“人情”较量“法理”、“法治”要比拼人治、执法要抵挡“托情”,环境执法难有其文化根源
B、社会转型时期的阶段性矛盾突出,环境执法难在当下有其社会根源 C、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执法面临无法可依、有法难依之难
D、环境职能监管体制不顺,环境执法往往面临多头执法、无人执法之难 E、环境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不足
三、判断
1、《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任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概述
一、单选
1、单位机构编制违法违纪的纪律责任的承担人,是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正确答案:(B)
A、一般公务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单位主要负责人 D、各级领导人员
2、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精简、统一、()。正确答案:(B)A、经济 B、效能 C、系统 D、协调
二、多选
1、机构设置原则有()。正确答案:(A,B,C)A、科学配置职责 B、机构精简 C、动态调整
D、完善运行机制
2、《暂行规定》的立法目的是()。正确答案:(A,B,C)A、严肃编制纪律
B、惩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C、保障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 D、有严格的权限和程序
3、《暂行规定》主要立法依据包括()。正确答案:(A,B,C,D)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B、《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C、《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三、判断
1、只有宪法和法律法规规范机构编制。()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一般要求和《暂行规定》规定,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作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罚则
一、单选
1、行政编制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机构,()和有关人民团体机关。正确答案:(C)A、公益机构 B、学校
C、民主党派机关 D、医院
2、职数管理可分为领导职数管理和()。正确答案:(B)A、行政编领导职数管理 B、非领导职数管理 C、事业编领导职数管理
3、机构编制统计违法违纪行为主要有伪造、()、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机构编制统计资料等5种表现形式。正确答案:(B)A、漏报 B、篡改 C、涂写
二、多选
1、编制管理主要包括()。正确答案:(A,B,C,D)A、核定并下达各级各类编制总额
B、核定各级各类机构的具体编制数额和编制结构 C、核定机构的领导职数
D、对各级各类机构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下面属于编制方面违纪行为的是()。正确答案:(A,C)A、违反规定增加编制 B、违反规定增加领导职数 C、超出编制限额进人
D、事业编与行政编混合使用
3、从横向管理层次上分,职数管理可以分为()。正确答案:(A,B,C,D)A、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党政机关的职数管理 B、党政机关部门的职数管理
C、党政机关部门的内设机构的职数管理 D、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职数管理
4、不同性质、不同管理层次、不同行政层级、不同机构类型的职数,管理的()等有一定的不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答案:(A,B,C,D)A、内容 B、形式 C、主体 D、程序
5、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违反规定干预下级部门的()属于“条条干预”行为。正确答案:(A,B,C,D)A、机构设置 B、职能配置 C、人员编制
D、领导职数配备
6、下面属于违规审批机构编制的行为是()。正确答案:(A,C,D)A、超越权限审批机构的 B、超越权限审批职能配置的
C、超越权限审批编制种类、编制的 D、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务职数的
7、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特点包括()、强制性等。正确答案:(A,B,C,D)A、规范性 B、系统性 C、统一性 D、定期性
8、下面属于占编“吃空饷”行为的是()。正确答案:(A,B,C,D)A、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仍冒领财政资金
B、人员调离后违反有关规定不核销编制,继续在原单位领取报酬 C、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资金
D、退休和死亡后不注销,继续按在职人员领取报酬
三、判断
1、除机构编制工作部门外,上级业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下级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不得对下级的机构编制作出规定;部门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擅自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一律无效。()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职数是单位内行政职务的设置数。()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单位机构编制违法违纪的纪律责任的承担人,是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编制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大类。()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事业编制即能用于事业单位,也可用于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可以混合使用。()正确答案:(1)
1、否
2、是
6、机构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正确答案:(2)
1、否
2、是
7、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一节 国土资源法律保护
一、单选
1、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补偿原则为()。正确答案:(A)A、占多少、补多少 B、直接占用、无需补偿 C、一经占用、加倍补偿 D、以上都不对
2、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规定。正确答案:(A)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乡级人民政府 D、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3、土地登记以()行政区为基本单位。正确答案:(B)A、镇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正确答案:(B)A、10年 B、15年 C、20年 D、50年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正确答案:(D)A、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B、征用土地的成本 C、土地开发收益 D、平均土地纯收益
6、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正确答案:(A)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规划
7、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总量不减少。正确答案:(A)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二、多选
1、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在我国,土地属于()所有。正确答案:(B,C)A、自然人 B、国家 C、集体 D、开发商
2、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以下情形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为()。正确答案:(A,B,C,D)A、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 B、超越批准权限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批准占用土地 C、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 D、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用途划分,我国的土地分为()。正确答案:(B,C,D)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4、下列关于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D)A、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
B、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C、依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界 D、以乡(镇)为单位具体落实
5、下列哪些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正确答案:(A,B,C,D)
A、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B、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的耕地 C、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D、蔬菜生产基地
6、某市土地管理部门发现某县A公司存在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行为,某县土地管理局却不给予行政处罚,作为某县土地管理局的上级部门,某市土地管理部门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正确答案:(A,B,C)
A、直接对A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B、责令某县土地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C、给予某县土地管理局的负责人行政行分
D、向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监察部门作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建议对某县土地管理局的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
7、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正确答案:(A,B,C,D)A、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B、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C、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三、判断
1、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农民宅基地应经村委会审查,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正确答案:(1)
1、否
2、是
4、公民个人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7、未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进行投资开发和利用的土地不得出租。()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房屋管理法律规范
一、单选
1、()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正确答案:(A)A、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B、房屋管理局 C、不动产登记局
D、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
2、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正确答案:(A)A、异议登记 B、预告登记 C、变更登记 D、注销登记
3、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正确答案:(A)A、共同申请 B、单方申请 C、代理申请 D、代为申请
4、物业管理服务费包括物业管理基本服务费和()。正确答案:(A)A、机电设施设备日常运行养护费 B、清洁费 C、垃圾清运费 D、电梯维护费
5、()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正确答案:(B)A、业主
B、业主委员会 C、开发商 D、业主大会
6、物业管理服务费是指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开发建设单位或者()的委托,依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房屋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养护和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所收取的费用。正确答案:(C)A、业主
B、业主委员会 C、业主大会 D、开发商
7、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初次承租期不超过()年。正确答案:(C)A、1 B、2 C、3 D、4
二、多选
1、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哪些职责。()正确答案:(A,B,C,D)A、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B、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C、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2、社区居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做好社区物业管理的下列工作()。正确答案:(A,B,C,D)
A、对社区物业服务企业或旧楼区管理服务单位实施物业服务情况进行考评
B、对未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社区,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落实卫生保洁和秩序维护等基本服务
C、组织召集社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调解社区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排除妨害
D、做好日常巡查,对本社区内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正确答案:(A,B,C,D)A、停止侵害 B、消除危险 C、排除妨害 D、赔偿损失
4、业主的侵权责任包括()等情形。正确答案:(A,B,C,D)A、私自将住宅用房改为商用 B、私自移动承重墙
C、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 D、私拉电线、私设管道
5、物业管理基本服务费是指物业管理服务中()、共用部位养护五项服务所发生的费用。正确答案:(A,B,C,D)A、综合管理 B、清洁卫生 C、公共秩序维护 D、绿化养护
6、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按照制定方案、业主确认()等6个程序办理。正确答案:(A,B,C,D)A、办理备案 B、开户划款 C、竣工验收 D、决算核减
7、公共租赁住房承租家庭不得()所承租的住房,不得改变房屋使用用途、结构和配套设施。正确答案:(A,B,C,D)A、转借 B、转租 C、空置 D、损坏
8、限价商品房有哪些限定?()正确答案:(A,B,D)A、限定套型面积 B、限定销售价格 C、限定建设成本 D、限定销售对象
三、判断
1、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确定本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办理所属各区的不动产登记。()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原则上采取竞争应聘的模式。()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需由业主共同决定。()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公共租赁住房,是指人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规定套型面积和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及外地来津就业人员出售的保障性住房。()正确答案:(1)
1、否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征文】推荐阅读: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档案12-30
水务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10-06
天津干部学法用法10-16
村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11-26
基层干部学法心得06-10
领导班子学法笔记10-13
征文颁奖领导致辞06-07
兴义市2018年干部职工学法普法考试题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