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精选9篇)
1. 病史:评估心衰的病因、诱因,病程发展经过。心理社会状况。
2.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一般状态(发绀、体位)
心肺:音、心脏大小、心率、奔马律
其它:肝大、水肿、腹水、胸水
3.相关检查:X线、心超、电解质、血气分析
护理措施
1.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
2.根据诱发原因进行处理:
A 若输液过多者,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
B 若为心源性肺水肿,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及镇静药,及时纠正心衰。
3.迅速控制疾病发展:
A 四肢轮换结扎止血带。
B 选择正确体位: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同时遵医嘱给予酒精湿化,以减轻肺水肿。
C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注意保暖及饮食调节。
5.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 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2. 低脂清淡饮食,忌饱餐,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
酒。
3. 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
4.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以免因停药不当引发心衰。注意药物不良
反应的观察,教会其自测脉搏。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0例, 其中男208例, 女112例, 年龄65~93岁, 平均年龄79岁。冠心病11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24例, 肺心病48例, 风心病32例, 扩张性心肌病2例。其中高血压合并肺心病16例,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2例。住院次数1次48例, 2次84例, 3次以上188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性疾病, 易反复发作, 加之疾病的长期折磨与长期服药的痛苦, 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患者常有紧张、焦虑、孤独、烦躁不安等。情绪激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全身小动脉痉挛, 加重心脏前负荷, 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1]。同时由于肾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导致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 造成水钠潴留, 也使心力衰竭加重。心力衰竭发作时, 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 护士应给于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 增加安全感,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 及时执行医嘱, 主动解决患者生活上的困难, 在患者面前不随便谈论患者的病情, 做好家属工作, 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多给患者以爱心关怀。调动患者的自我保健与康复的意识, 使其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
2.2 体位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主要措施之一, 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 肾脏供血增加, 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如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 应立即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以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也使膈肌下降, 增加肺活量, 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使患者舒适。方法:患者床上取半卧位或坐位时, 摇高床头, 或用靠背架及枕头将上身抬高45°或90°, 使患者呈半卧位或坐位, 腰部垫以薄枕, 下肢屈膝, 摇高床尾30°, 使患者舒适且防止下滑, 加强巡视病房, 必要时加床挡, 以防坠床跌倒。
2.3 吸氧
老年人采用鼻塞法吸氧依从性较好, 能够配合治疗。患者出现气急、紫绀时, 必须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一般为低流量2L/min持续吸氧,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为1~2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 必要时湿化瓶内可加入20%~30%酒精。应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 未经医护人员允许, 不得自行停用或调节氧气流量。
2.4饮食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胸闷, 活动量减少, 消化功能差, 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 故而导致食欲减退。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水分, 给予低热量、低钠、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 少量多餐。护士应向患者说明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因钠盐摄入过多, 可加重心衰, 可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 以防钠盐摄入过多导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对进食量少的患者, 可不限钠盐, 以免影响食欲。但在心力衰竭急剧加重期间, 特别是利尿剂失灵的情况下, 必须严格控制钠, 每天不超过2g。要鼓励患者进食含钾高的食物, 对无法自己进食或进食较少的患者, 及时给予留置胃管鼻饲进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按每天四次或六次给予鼻饲流质, 以保证患者食入量, 同时确保药物的服用。当患者食欲好转后, 进食不宜太快, 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由于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担, 加重心力衰竭, 所以对便秘者, 要鼓励其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 以刺激肠蠕动缓解便秘,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2.5 静脉通道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 输液速度慢时间长, 易发生药液外渗, 因此, 我们常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护理的重点是:保持管道通畅, 预防管道性并发症, 如感染或静脉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为减少对心脏的负荷, 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多种药物需依靠输液泵持续小剂量泵入。对可以封管的患者。给予少量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在预防管道感染方面, 由有经验的护士跟踪管理,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痛、渗液、渗血等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静脉留置针不仅能及时快速确保用药通畅, 同时克服了老年人血管条件差, 不易穿刺带来的痛苦, 提高了老年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2.6 用药指导及护理
由于老年人药物排泄缓慢, 故易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如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 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 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老年患者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慎重, 剂量要小, 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眩晕、视觉改变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 每日测体重,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 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 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 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 慎防血管扩张过度, 心脏充盈不足, 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全面熟悉常用的治疗药物知识, 加强副反应的观察, 对特殊用药前后的各项临床表现、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作好记录。静脉用药应严格掌握滴数, 一般控制在20滴/min左右或输液泵控制在80mL/h左右, 静脉注射用药可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均匀的泵入, 监测血压、心率, 以利于药物作用的观察。
2.7 加强病情观察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改变和老化, 使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或被其他疾病症状所掩盖, 应引起重视。如: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 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 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 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 就不愿麻烦他人, 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 要耐心、细心的询问, 给予高枕卧位, 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咳嗽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为重, 休息或坐起后减轻, 可能为肺循环淤血, 肺毛细血管血量和压力增高引起。咳血痰可能为肺动脉高压引起支气管内膜微血管破裂所致。因此, 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 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心率增快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先兆, 如心率加快超过平时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者, 应作早期心力衰竭的处理。如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不能以以上标准, 应作全面观察;头晕、疲乏无力, 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 甚至出现神志恍惚, 反应迟钝等, 应引起重视;上腹胀痛、肝区隐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时, 常是右心衰早期表现。有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心脏病患者如有颈静脉搏动增强或下肢轻度浮肿, 或夜尿增多及体重增加, 常是右心衰的早期表现。护士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 定时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 随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意识障碍表现,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8 控制感染
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 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对病重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 干燥保存, 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 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2.9 重视宣传教育
忧虑和沮丧、愤怒和挫折是常见的加重身体疾病的行为方式, 常可加重心衰, 应采取措施使其摆脱这些因素。疾病的复发、活动的限制、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都易使患者产生失望情绪。通过恰当的宣教, 往往会使疾病好转。尤其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更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必要时教育陪护人员。如避免诱发因素, 气候转换时要预防感冒, 及时添加衣服;指导注意调整自我心态, 学会放松技巧和用情绪转移达到心境平和, 情绪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详细说明活动量和每日应保持的睡眠时间及如何遵医嘱应用安眠药, 体力劳动不要过重;详细交待各种药物名称、作用、剂量、不良反应及随意停药或乱用药的危害;做好皮肤护理, 自我监测, 定期复查, 若有明显不适时需要随时复查。目的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建立正确的遵医行为,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320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护理, 从临床症状、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总结出其护理观察要点, 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护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策略;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
现选取笔者近年来参与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心脏疾病病史及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考察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护理策略,并为今后我院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病例资料
1.1 基本病例信息 病例中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为(69.4±10.2)岁。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5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10例,心肌梗塞患者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例。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于1928年提出的心力衰竭NYHA分级标准[2]。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诊时的NYHA分级分别为:Ⅱ级15例,Ⅲ级11例,Ⅳ级4例。
1.2 临床症状 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容易出现在体力劳动或是半夜惊醒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液为白色浆状;部分患者出现颈静脉明显突起、水肿以及食欲下降,干恶或呕吐;极少部分患者出现皮肤表面紫绀。
2 护理方法
2.1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类进行性心脏射血功能障碍疾病,因此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尽早进行科学详尽的健康教育,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直白地解释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多种后果,治疗程序以及护理方法;二是向患者及其家属重点讲解作为患者本身应当注意的日常自我护理部分,比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以及注意事项等;三是告知患者该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于后续的治疗与护理过程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与配合,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愈后程度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2 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缓慢发展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逐步加重的,有的患者在临床上还会表现出失眠、嗜睡或神经过敏等精神症状,除了对患者的身体和日常生活是一种影响外,患者也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于患者出现的认识偏差与误区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出现了失望、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护理经验以及热情态度,及时患者沟通,与患者家属一道,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使患者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
2.3 常规护理
2.3.1 饮食护理 在众多疾病中,患者的饮食习惯都与该疾病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射血功能不足,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尽量以身体舒适为主,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降低热量、蛋白质以及胆固醇等的摄入,特别是伴有有血流障碍疾病的患者,每餐不宜过饱,从饮食上减少患者的身体负担;同时患者还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最好是完全不摄入,而增加钾盐的摄入,由于钠盐的摄入还导致人体内水分积存形成水肿或者是潴留,会直接加速患者的心力衰竭病程;如果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本身就表现为水肿或是水潴留,应当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否则只要保持好钠盐的摄入,一般不需要控制水分摄入。
2.3.2 运动康复 适当活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同时可减少长期卧床导致血栓形成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1]。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患者可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陪同下,适当运动,一般以散步为主,可每周进行3-4次,以刚出现疲劳感为止,但患者要避免任何高强度的体力运动。
2.4 药物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原则是在保证低毒性的前提下,通过服用药物尽量加强患者的心肌功能、促进患者排尿排钠以及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对于本文中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主要有:一是服用可力地高辛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H33021738),增强心脏功能,一次0.25mg,一日一次;二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2026395),促进排尿,一次1.5g/kg,配比成20%的溶液,一日一次;三是静脉滴注硝普钠(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H11021635),降低血压,一次50mg,配比成5%的溶液。具体的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遵守医嘱及时调整。
2.5 并发症预防护理 在对患者使用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药物后,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一是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干净,保持患者身体及床上用品的洁净,适当增减患者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适当通风;二是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特别是心率、心率变化,并要求患者自述症状变化;三是严格执行药物治疗的用法用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变化,以便调整用药。
3 结 果
在对患者使用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药物,并经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后,31例患者中29例存活,存活率达93.55%,存活病例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症状基本消除。死亡病例中2例均为猝死。
4 结 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积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心衰症状改善、并发症预防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祥丽,李红.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
查房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要点,以提高护士观察危重病人病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工作效率,提高呼吸科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呼吸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及临危不乱紧张有序抢救病人的职业素质。病史介绍
14床,张秀川,男,59岁。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4天”于2016年5月29日19:00入院。患者20年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痰,无痰血。于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每逢受凉后或天气转凉均有发作;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近4-5年,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发作频繁,平均每年发作持续时间达3个月以上,常为白色泡沫痰,伴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每次经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后症状缩短。4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加剧、咳痰增多、痰不易咳出、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患者胸闷、气喘明显,4天前于山亭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至今,给予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无明显好转,转来本院入我科。护理查体:
T 36.5℃,P 105次/分,R 30次/分,BP 100/60mmHg,SPO2 90%。患者中年男性,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消瘦)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轻度紫绀,胸部呈桶装,右上胸部凹陷畸形,2016.5.19本院胸部DR:右侧毁损肺,左肺气肿。心电图示: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缺血。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aCO2 47 mmHg(35--45mmHg),PaO2 48mmHg(80--100mmHg),钾3mmol/L , PH值7.45 入院诊断(主要)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Ⅱ型呼吸衰竭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右毁损肺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肺大泡
7、冠心病
8、重度营养不良
呼吸衰竭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明确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吸衰竭诊断即可成立。
病因:①气道阻塞性病变(慢阻肺)②肺血管病变(肺栓塞)③肺组织病变(肺结核、肺水肿)④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⑤胸廓与胸膜病变(气胸、胸廓畸形)分类:
1、按生理分类分为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2、按病理分类分为
急性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慢性病逐渐发生的呼吸衰竭。如慢阻肺、重度肺结核等。
3、按血气分析分类分为
常见
Ⅰ型呼衰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
Ⅱ型呼衰: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缺氧伴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诊断:
PaO2<60mmHg、PaCO2正常为Ⅰ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50mmHg为Ⅱ型呼衰 PaCO2>50mmHg、PH≥7.35时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H<7.35时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纠正缺氧和CO2潴留
3、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
4、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5、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6、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呼吸费力伴有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紫绀是缺氧的典型症状,当Spo2低于85%时口唇指甲紫绀。
3、精神、神经症状:可表现为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
4、心血管系统症状: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皮肤红润、温暖多汗、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氮升高、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因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急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6、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出现呼酸、代酸、代碱、呼酸合并代酸、呼酸合并代碱、呼碱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半卧位或坐位,增加通气量。
2、合理饮食(见健康指导)。
3、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二)症状护理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并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对咳嗽无力者可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遵医嘱给予支气管炎扩张剂、控制感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合理氧疗(见氧疗护理)。
(三)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有频死感,心情十分紧张和痛苦,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多了解关心患者,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同情、关切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给患者以安全感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
(四)用药护理
1、根据痰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结果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主要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洛贝林直接兴奋外周中枢,适用于各种呼吸衰竭,二者合用快速发挥作用。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使用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及皮肤瘙痒等现象,说明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生减量或停药。
3、配合抢救
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器械呼吸器。护士及时巡视病房,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氧疗的护理
1、合理应用氧疗
常用给氧法为鼻导管、鼻塞、面罩、气管内机械给氧;在给病人吸氧时一定交代病人及家属吸氧注意事项。
2、氧浓度的计算方法
氧浓度=21%+4×氧流量,对Ⅱ型呼衰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 29%),低流量(1—2L/分)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器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提高给氧浓度。在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CO2潴留。
3、氧疗的有效指标:病人烦躁不安转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
4、在给氧过程中,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的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呼吸抑制。指导患者咳嗽及呼吸功能的锻炼 呼吸训练指导:为预防呼吸困难,患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活动量,学会放松技巧,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学会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然后像吹口哨一样缩唇,通过嘴唇将气尽量全部呼出,腹部内陷,膈肌松弛,尽量将气呼出,呼气与吸气比为2:1或3:1,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指导有效咳嗽: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浅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的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以让病人去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健康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应按照医生及护士的指导进行活动,避免因活动所造成呼吸困难等不良后果。
2、配合氧疗,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氧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1—2L/分)。
3、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肉、蛋、动物肝脏、鱼、虾、坚果、豆制品、苹果、橙子)易消化饮食为宜。呼吸困难严重时宜少食多餐。
4、尽可能地将痰液咳出,并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有效咳嗽,掌握咳痰技巧。
5、预防感冒,戒烟戒酒。
6、出院后继续避免诱因,可按出院指导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心力衰竭是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共有的一种状态。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护理取的成功的关键之一,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责任护师通过健康教育途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心力衰竭症状,知晓治疗护理、诱发因素等,对进行疾病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如何做好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二次住院值得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治疗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所收治48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20例,年龄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女性28,年龄在62~84岁之间,平均年龄65.7岁。8例急诊入院,30例就诊收入院。48例随机分成路径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一般宣教,常规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依据患者需要,进行疾病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出院时给与健康指导,嘱患者必要时回访医生。
②路径组:采用分期进行健康教育,即在不同住院期观察熟悉期、工作信任期、终止评价期给与针对性的不同内容全程健康教育。住院观察期即从医(护)患关系建立起至相互作用开始。此其主要以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为主。
此期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采用人性化的医疗模式,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患者权利,关心患者的情感变化,使患者在身心健康、自尊及人格等各方面受到应有的.尊重。做为患者责任护师,主动全面地介绍自己、护士长、科主任、主治医师、上级医师(主任或副主任),并告知患者诊疗护理流程;全面告知医院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陪护探视制度、作息时间等。应用开放式的沟通方式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并了解患者知情程度或患者对制度的执行力。此由责任护师在患者住院当日完成,护士长“日点评分析”督查。工作信任期即从医(护)患相互作用开始至健康问题解决。此期主要以解决健康问题为主。
此期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做好护理治疗性沟通并通过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角色及对疾病的认知等,围绕病人问题所在即疾病的认知率低、在症状识别和治疗上存在认知无区别并且保健预防知识缺乏,以解决病人问题的主题进行,主要宣教内容疾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或住院前症状群)、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各种检查前的准备及住院事项等,时间在患者住院2~6日内,由责任护师完成。采用“共情”沟通模式或讲故事形式,亲临床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分发图文并茂的《心力衰竭知识手册》、人手一册;举行一对一的讲解或小组(同病室同疾病)讲课,有计划的介绍相关知识,结合科室健康教育栏、图片,科普手册,现身说法(同病室即将好转出院的患者),更有说服力。每周五下午采用幻灯“PPT”课件集中宣教。在患者住院7~10日内进行保健预防知识如饮食、体重、活动、身体状态监测、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干预。责任护师个体化饮食、限制水的具体指导,并深入浅出讲解饮食、水对疾病的影响,必要时给出明确的饮食与饮水方案。
同时利用静脉输液和发放口服药的时间,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宣教,对某些重要的教育内容应重复教育多次,并以患者能接受的不同的方式进行。责任护师力争在预期时间(患者住院7~10日)内完成,护士长“日点评分析”督查。终止评价期即健康问题解决至出院。此期主要以出院指导为主。此期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责任护师做好全程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患者出院前一日完成,具体内容包括持续治疗、复查时间、健康知识,自护技能、与疾病密切的生活常识、健身运动等。对患者的关心至始至终,清楚对告诉患者出院流程,必要时帮助其办理出院手续。特别问题要特别提醒如规范服药,不得善自停服、增加或减量,药物剂量调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漏服或补服;向患者宣教饮食、饮水、体重对疾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正确识别住院前症状群,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建议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定期复查相关生化检验项目。责任护师与每一位出院患者互留联系方式,并择时电话随访。
2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疾病知晓、心衰症状及严重程度、治疗方法、自我管理内容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症状识别率、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一天晚上,我亲戚一起吃饭,在喝酒的过程中,我发表了一通感慨。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生就有死,小时生病大人照顾,老了生病子女照顾。人生病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情支撑。多看看,多陪陪就是孝。护理工作可以找人代替,而亲情是不能代替的。亲情的疗效是任何药物所不及的。因此孝要及时,不要等待。每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尽孝的机会。父亲在九龙医院住院时,医院的蹇院长请我吃饭,在喝酒时,他眼泪汪汪地对我说,他现在经济条件好,能够让他父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了,可是他的双亲都不在了。子欲孝亲不在真是人生的一件憾事。
老年人生病,痛苦的不只是病人自己,对护理的子女也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一个人生病时,对很多人是一种检验。首先是对病人自身的检验,检验平时为人处事的情况。平时友爱乡邻、乐于做人、人缘好,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看望。其次是对病人子女为人处事的检验。若子女平时为人清高、孤僻、冷漠,那么,别人对你亲人的生病也不会关心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们面对四个以上老人,照顾老人的责任更重、压力老更大。如何对人照顾好老人的晚年,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独生子女们要思考的新课题。独生子女自身的力量有限,就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他人是指亲戚和朋友)在关键时候,“他人”要帮助你,平时就不要忘记了帮助“他人”。功夫在平时的修为,切不要临时抱佛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RF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1例, 其中男20例, 女11例;年龄26~79岁, 中位年龄50.25岁;肾功能衰竭原因:感染9例, 肾病综合征11例, 肾肿瘤3例, 糖尿病肾炎2例, 其他6例。临床表现:全身水肿、体质量增加、尿量减少、心率快、血压高、有憋气感, 端坐位后好转, 咯粉红色泡沫痰。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原发病治疗, 同时给予小剂量洋地黄类强心药物, 严重者给予透析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 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
1.3 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 好转29例, 均行维持性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2例, 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2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因ARF患者伴全身水肿, 尿量少或无, 所以应严密监测24h液体出入量, 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量, 还要记录饮水量、进食量, 予以综合评定。因尿量减少, 全身循环血液增多, 造成心力衰竭, 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会处于异常状态, 此时要控制好血压, 每30分钟监测血压1次, 随时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治疗后, 定期抽取血液监测血Scr、BUN等化验值, 结合尿量衡量肾功能, 肾功能差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2.2 药物治疗护理
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均留置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导管, 以免延误各药物输入及静脉炎的发生。注射强心药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小剂量缓慢输入。给予利尿药后, 要严密观察尿量情况, 如发生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及时更改药量。患者如出现持续性高血压, 应使用微量泵泵入降压药, 微量泵要结合血压遵医嘱随时改变剂量, 班班交接, 在醒目的地方注明药物名称、剂量及更换时间, 定期更换。患者如有贫血, 遵医嘱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皮下注射, 注射前向患者解释EPO皮下注射时可产生刺激感, 注射中注意缓慢输入, 随时观察患者表情, 如有痛苦表情, 放慢注射速度, 注射过程中可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 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以免造成皮下硬结。
2.3 透析护理
肾功能不佳的患者需配合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可有效去除体内毒素及多余水分, 减轻心脏负荷。透析时监测生命体征, 以防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因透析中会使用肝素, 所以透析完成后返回病房时, 要观察患者针刺处伤口敷料情况, 按压时间以不见出血为宜, 以免因凝血不佳而发生出血, 同时不可按压过久, 造成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如有动静脉瘘者, 透析前后应用听诊器听诊患者瘘的搏动是否正常, 按压不可过久, 以免导致动静脉瘘闭合, 耽误下次透析。如有贫血患者, 透析结束后遵医嘱给予EPO皮下注射。透析后注意局部卫生情况, 以免发生感染。
2.4 饮食护理
患者处于平稳期后嘱患者饮食清淡, 勿食入水分过多的食物, 如西瓜等。少尿期可行优质低蛋白质饮食, 切忌勿食高营养补品, 以免增加肾脏负荷。稳定期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饮食。高钾可造成心脏收缩力减弱, 而肾功能衰竭患者代谢钾的能力减弱, 所以患者应少食高钾食物, 如香蕉、西瓜、菠菜、山药等, 以减少肾脏负荷。
2.5 基础护理
患者取半坐卧位, 双腿下垂, 以减少回心血量。安置好患者卧位, 因患者多为全身水肿, 所以要定时给患者翻身, 将衣服整理平整, 床单保持整洁, 不可有碎屑、压折等, 否则可压坏皮肤。患者水肿, 各种操作应小心谨慎。输液室留置针应常更换位置, 撕揭胶布时要观察皮肤情况。喘憋若需长期吸氧, 注意吸氧管位置, 以防长期压住口鼻固定位置造成压红、压疮。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 护理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如血氧饱和度降低, 及时停止口腔护理, 为患者吸氧。注意保暖, 以免患者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时要注意各管路, 防止发生压折、脱出等现象而影响治疗。
2.6 心理护理
患者因ARF突然出现尿量减少、全身水肿等症状, 会有恐惧、焦虑等心理状况。同时并发心力衰竭后, 患者多无法正常呼吸, 加之身上管路增多, 使用药物增加, 使其恐惧、担心等心理状况加重。此时护士要为患者讲解治疗及护理的目的、方法, 减轻患者的疑虑。当治疗有效后, 可告知患者结果, 增强其信心。同时, 勿忽视家属的心理护理。家属看到患者治疗增多时, 通常会比患者更紧张, 护士要为家属随时更新病情、检查情况, 必要时给予语言、动作上的安慰。
2.7 健康宣教
患者多首次并发心力衰竭, 带有恐惧、焦虑心理, 此时如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其心理问题, 并可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取坐卧位及双腿下垂, 适时左右翻身。禁止食用高盐类食物。透析后限制饮水量, 以免增加心脏负荷。患者如有任何不适, 应及时通知医师护士, 及时处理。稳定期后对患者宣教原发病相关知识, 让患者知道起因, 可加强患者对原发病治疗的决心。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ARF十分常见而又严重的合并症之一, 也是其常见的主要死亡原因[2]。急性心功能衰竭发作时, 心排出量急剧减少, 心舒张末压迅速升高, 静脉回流不畅。由于肺静脉压迅速升高, 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大量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 从而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3]。
此类疾病虽然为急症, 但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给予护理, 好转率会明显提高。本组31例患者, 经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治疗护理、透析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后, 29例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治疗护理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智力, 尹爱华.急性肾衰病人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7) :344.
[2]林秋华, 黄春霞, 张伟英.序贯血液透析治疗慢肾尿毒症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 2005, 2 (12) :92-93.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文献报告50%~70%[1]的老年患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治疗矛盾多、疗效差,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死亡率高[2]。因此早发现、早处理,做好预见性护理,不仅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且优质的护理还能对患者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75~85岁,其中肺部感染诱发的为5例,高血压诱发的2例,冠心病首发的3例。均表现为突发性心力衰竭,不同程度的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乏力,胸闷,水肿,少尿,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
1.3结果:
1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全部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的发生。
2护理
2.1 基础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协助患者取不同体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端坐位同时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膈肌下降,扩大胸腔容积,增加肺活量而缓解呼吸困[3]。(2)持续给予吸氧吸入,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高流量(5~10L/min)氧气吸入,湿化瓶内加70%酒精。(3)长期慢性患者,无力咳嗽、排痰,应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张口呼吸者应加强口腔护理。(4)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病情允许每日测体重1次,以判定治疗效果,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动作轻柔,以免褥疮的发生。
2.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咳痰量、颜色以及皮肤温度和出汗情况。给予心电监护,以便随时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心率增快是急性心衰的代偿表现,若出现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及心率过慢应及时做心电图,以便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并采取治疗措施。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是衡量肺淤血、肺水肿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4]。如果呼吸伴有异常声音,出现呼吸三凹征,说明上呼吸道不畅或阻塞,如异物或痰液阻塞;如从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用吸痰器吸引,以免造成窒息。详细记录出入量,监测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1)严格控制补液量尤其要注意输液速度,短时间内过多过快地补液能加重肺淤血及循环血容量,导致心功能恶化,输液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滴/min,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2)洋地黄类药物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之一,由于它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尤其老年人在药物代谢及排泄方面速度减慢,易致药物积蓄,故在使用时,应注意心率及节律的变化,必要时检查心电图,发现中毒先兆,立即报告医师。(3)应用利尿剂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注意水、电解质变化和酸碱平衡,尽量在白天用,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
2.4 心理护理:
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濒危感,焦虑和紧张均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因此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处理问题镇静果断、有条不紊,取得患者的信任。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病情,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另外,老年患者易产生孤独感,具有自尊心强的特点,在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脏病的知识时,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设法消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此类患者除给予安定等镇静剂外,需要创造一安静、整洁、优美、温度适宜的休息环境。避免情绪激动、过劳,以免加重心肌耗氧量而诱发心律失常。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避免劳累 ,尤其注意晚餐不宜过饱,饭后不再进食,避免夜间发生左心功能不全。多食粗纤维食物,以减轻心脏及胃肠的负荷,给予清淡、易消化的低盐饮食(限盐2 g/d),避免进食腌渍菜、罐头、乳酪等食物,饮食中增加粗纤维食物,保持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禁食刺激性大、产气多的食物,以免刺激心脏,诱发心力衰竭。
3 讨论
3.1 老年心衰的诱因与中青年患者并无不同,常以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心肌缺血多见,其次是快速心律失常(快速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为抑制心肌药物、输血、输液、劳累、激动、高血压、肾衰及肺栓塞等。但是在诱因程度上有差异,由于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和心脏病相对较重,对于中青年患者无关紧要的负荷就可诱发老年患者的心衰,因此,及时处理诱因对老年心衰的影响比中青年患者更重要。
3.2 老年心衰可以是二种或二种以上心脏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种是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另一种则协同并加重心衰的研究程度,使病情复杂化,在老年心衰中,二种或二种以上心脏病并存的患病率可高达65%,以冠心病伴肺心病、高心病等常见。
3.3 老年患者多有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传导束退化症及老年心脏淀粉样变等老年特有心脏病患者率及其心肌损害程度随增龄而增加,这是老年心衰不可忽视的病因。
3.4 老年人由常由于精神状态消极,或伴有运动障碍性疾病(偏瘫、关节病)以及视力减退等原因,使日常生活的活动量减少,可以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高龄患者心衰确诊率不足半数,可能与此有关,但遇到诱因则可发生重度急性心衰危并危及生命。
总之,在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中注意的要点是:(1)根据老年人心力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应进行针对性的个案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2)做好老年人的各项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做好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 保持心脏代偿功能,根据心脏的性质、心功能和体力情况,选择适当运动,避免长期卧床,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发生。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这些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美玲.实施护理干预对CHF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7(1):83~84.
[2]陈建,张敏.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8,13(10):38~39[4]
[3]吴平.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 ,(1):71~7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心内科共设床位60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36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10张,特需病房床14张。护理人员共30名,主管护师有10名,护师有12名,护士有6名,护理员有2名。
1.2方法
1.2.1观念转变:实施优质护理的提前是转变观念。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执行方案,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与,院内多次组织召开护士长会议,对优质护理工作进行宣传部署,护理部定期召开护士长的会议,掌握了解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护理人员思想状况。同时采取有效沟通,为优质护理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完善规章制度:对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将对临床护理行为严格规范。完善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及岗位职责,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三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增强沟通技能锻炼,完善护理工作操作技术的规程、专业护理常规和病情观察的要点。严格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专业疾病的特点、沟通技巧、病情观察及安全管理等知识技能。
1.2.3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能力水平对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分工和分层管理,然后根据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床位数及护理难度分别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安排一名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8小时包干制度,24小时负责制。责任护理人员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病情观察、治疗、生活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等,给予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个责任组之间分组但不分家,在临床实践中责任包干,互相配合,护士指导护理员负责主要的基础生活护理。根据心内科的特点和人力资源情况对以往的排班模式重新调整,实施人性化、弹性化的排班。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灵活调配,在午间或夜间采取双人双岗制,确保基础护理在高峰时间段充足的护理力量,将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认真落实。
1.2.4护理质量管理:根据心内科特点,制订专科护理的记录单及表格模式,其内容要真实客观、立意突出,对患者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比较鲜明,充分表明连续动态护理的工作流程,便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班,使护理服务更为规范化,将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降低。在心内科中建立质控小组,每月月末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予以解决。护理部应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后对出院患者给予客服专人进行调查走访,并将患者的调查信息及时整理、归类,并将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科室,及时予以整改。
1.2.5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每月评选出一名优秀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奖励。初步实现垂直管理,由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分配机制、调配及绩效考核进行统一分配,护理人员所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夜班次数、绩效工资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公平分配。
1.3统计学处理:对实施优质护理和未实施优质护理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选用t检验,用X2检验法行最终资料数据处理,以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组间差异标准。
2结果
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责任护士病情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明显,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