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的发展前景
姓名:
班级:
学号: 11级社会工作
2012年12月8日
观赏鱼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观赏鱼的饲养已经悄悄融入许多人的生活中,人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目前,一些国家,观赏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养殖,开展贸易,使观赏鱼养殖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纵观近年国内和国外观赏鱼市场状况,我们看到观赏鱼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观赏鱼养殖将成为富有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观赏鱼 观赏鱼养殖 发展前景 休闲渔业
一、观赏鱼养殖现状
观赏鱼贸易品种大约有1600多种,其中50%为淡水品种,其余为海水品种。但海水品种的交易量仅占总量的10%—20%,市场上以淡水品种多见。淡水观赏鱼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斯里兰卡、加勒比海地区、肯尼亚、毛里求斯和红海沿岸国家。观赏鱼出口亚洲居首位,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观赏鱼的主要出口国为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捷克、印尼、日本、菲律宾、中国和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主要供应淡水观赏鱼,而印尼、菲律宾等国主要供应海水观赏鱼。中国以淡水观赏鱼养殖为主,主要是出口贸易,1999年出口金额232.2万美元,占世界观赏鱼出口总额的1.4%;观赏鱼进口额22.4万美元,仅占世界进口总额的0.09%,广州和上海是主要进出口大门。中国金鱼驰名中外,中国对国际观赏鱼市场的参与度逐渐增长。观赏鱼可分为五大类:金鱼、锦鲤、热带鱼、淡水性其他观赏鱼及海洋性其他观赏鱼。
目前我国在观赏鱼养殖中,除了金鱼和锦鲤外,多数热带观赏鱼和海水观赏鱼是引进品种。迄今引进我国并且有繁殖生产能力或在试验繁殖的观赏鱼品种如下:
1.鲤科: 日本锦鲤、斑马鱼、豹纹斑马鱼、大斑马鱼、玫瑰无须、双色野鲮、红尾黑鲨、红鳍野鲮、彩虹鲨、黑鳍袋唇鱼、多鳞四须、侧纹四须、四间、黄金、角鱼、高体波鱼、红线波鱼
2.脂鲤类: 拟唇齿脂鲤、唇齿脂鲤、眼斑半线脂鲤、红吻半线脂鲤、罗氏半线脂鲤、红目脂鲤、银屏灯、红目鱼、血鳍玻璃鱼、丽脂鲤、玫瑰脂鲤、红点脂鲤、断线脂鲤、舒氏银脂鲤、短盖巨脂鲤、纳氏锯脂鲤(食人鲳、红肚食人鲳)、旗尾真唇脂鲤、胸斧鱼。
3.花科: 花(孔雀)鱼、宽帆、剑尾鱼、斑剑尾鱼。
4.丽鱼科: 神仙鱼、盘丽鱼、马拉维金鲷、雷氏蝶色鲷、阿氏蝶色鲷、眼斑星丽鱼、绿面皇冠、布氏罗非鱼、庄严丽鱼、焰口丽鱼、蓝点丽鱼、隆头丽鱼、联斑丽鱼、斑斓丽鱼、王冠伴丽鱼、黄唇色鲷、血鹦鹉、彩鲷(花罗汉)。
5.攀鲈类 :五彩博鱼、丝足密鲈、丝足鲈、吻鲈、珍珠、丝足鱼、三星丝足鱼。
6.鲶类 :多条鳍吸口鲶、拟宽口鲶、红尾鲶、玻璃鲶、水晶巴丁。
7.其他观赏鱼:美丽硬骨舌鱼(金龙鱼、红龙鱼)、双须骨舌鱼(银龙鱼、银带)、弓北鱼(东洋刀、七星刀)、细鳞拟松鲷(泰国虎鱼)、射水鱼(高射炮)、绿色太阳鱼、金边双孔鱼、卵斑河、巨骨舌鱼、雀鳝、丑鳅、象鼻鱼、彩虹鱼。
二、观赏鱼市场现状
(一)、世界观赏鱼市场现状
主要的观赏鱼进口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大约进口到美国的观赏鱼的90%来自亚洲,10%来自南美洲国家。美国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主要是海水观赏鱼品种。
日本进口的观赏鱼有67%来自亚洲,22%-来自拉丁美洲,11%来自欧洲。近年来,日本观赏鱼的进口值连年翻番,目前已经占全国总进口值的23%。
德国进口淡水观赏鱼新加坡占24%,捷克占22%,巴西占10%泰国占5%日本占5%以色列和荷兰分别占4%而进口海水观赏鱼,印度尼西亚占 27%,菲律宾占17%美国占15%,斯里兰卡占9%,荷兰占7%,肯尼亚占5%。
在欧洲进口观赏鱼占第二位的是法国,其进口淡水观赏鱼新加坡占33%,捷克占11%,德国占9%,荷兰占9%,比利时占8%,斯里兰卡占4%,泰国占 4%,以色列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占3%,进口海水观赏鱼中印度尼西亚占56%,美国占9%,菲律宾占7%,比利时和斯里兰卡各占5%,新加坡和荷兰各占4%。
英国为欧洲占第三位的观赏鱼进口国。其进口淡水观赏鱼中新加坡占33%,日本占20%,以色列占14%,美国占8%,马来西亚和香港各占4%,中国大陆占3%其进口海水观赏鱼中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各占17%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各占12%菲律宾占10%,肯尼亚占7%,斐济和澳大利亚各占5%。
按各洲而言,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观赏鱼进口增加,尤其是欧洲观赏鱼进口增加显著。另外除几个富裕的国家如以色列、南非、澳大利亚和巴西进行观赏鱼养殖外,南美洲、大洋洲、中东和非洲实际上不存在观赏鱼进口。在观赏鱼水产养殖中,估计的营业
额分布如下:美国30% 新加坡35%,剩余的东南亚国家20%,欧洲10%,世界其余地区占5%。
(二)、我国观赏鱼市场现状
我国加入WTO以后,观赏鱼的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可能。从近年来观赏鱼的出口情况来看,由于观赏鱼的生产是典型劳动密集型,国外由于劳动力价格很高,观赏鱼中心不断东移,先是日本为中心,后是新加坡,现在正向中国移动。观赏鱼在中国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农产品的贸易额,从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来看,每年出口额在130亿美元左右,其中水产品20亿美元左右,而且集中在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贸易量不大且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容易产生波动和依附性。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上的不对称性,常常会引起贸易纠纷,观赏鱼因为非食用性,出口环境相对比较轻松。目前,每年全球观赏鱼的贸易额高达50亿美元,且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如果我国能占全球贸易额的10—30%每年可以解决10—20万人就业,带动相关的饲料、鱼药、技术服务等20—30万人就业,帮助30—50万农民致富,而且国内市场也很大,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生活品位的提高,观赏鱼和水族文化走向家庭已成为趋势。
最近举行的中国广州国际观赏鱼大赛上,有买家欲以40万元买下获得国内首个“锦鲤王”称号的一条“昭和三色”。观赏鱼能卖个怎样的价钱,关键要看卖的是不是珍贵的品种,也要看卖到国内还是国外,一般的可以卖个几十、一百的就算不错了,特别的开价几万、几十万也不罕见。仅去年一年广东省的观赏鱼市场的成交额就超过了10亿元。按此推算,全国观赏鱼族市场的成交额应在15个亿左右。观赏鱼行业是人们在提升生活水平质量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市场需求,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供了可能。
三、我国观赏鱼养殖发展中的问题
1、我国观赏鱼养殖技术仍主要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技术含量低,产业不稳定,养殖金鱼出口合格率(99年统计数)仅为5%。在1996年北京市观赏鱼研究所成立前的几十年中,观赏鱼养殖技术、市场开拓、产业化发展都源于渔民的探索和积累,缺少引导和扶持,更缺少自己的特色。养殖品种、品质档次低,体形和色泽没有特点。观赏鱼出口不畅,观赏鱼市场虽活跃,但总形成不了规模。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低、开发潜力大,如果把问题和差距视为潜力,尽快提高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我国的观赏鱼养殖会出现
一个新的局面。
2、缺乏行业组织,盲目生产,行业内信息不灵,国外观赏鱼市场情况掌握不足,各自为政的现象已适应不了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内部竞相杀价,让外商坐收渔利。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如何组织好观赏鱼生产,占领观赏鱼国际市场是急需探究的课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观赏鱼市场的潜力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3、我国观赏鱼出口包装技术差,产业规模小。我国观赏鱼年出口量超1亿尾,占世界观赏鱼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但出口金额仅占世界出口金额的1%多一点。因包装技术差和不熟悉国外市场,进出口存在着转口贸易或代理现象,大部分获利被外商轻易拿走。
4、观赏鱼养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品流通市场不畅。近几年兴起的观赏鱼饲养热,急待建立以苗种、饲料、病害防治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观赏鱼养殖的服务体系。
5、从事观赏鱼养殖的专业人员缺乏。强大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观赏鱼养殖生产发展的可靠保证。
四、我国观赏鱼发展的对策
1、不断推出优良品种,提高档次。要以我国特色观赏鱼—金鱼为主,提高出口合格率,开拓国际观赏鱼市场。科学系统地整理、总结、开发传统的养殖技术,建立金鱼原种繁殖基地,将科研与普及相结合,研究开发、推广利用科研成果,大力倡导科学养殖观赏鱼,为生产者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休闲观赏鱼饲养久盛不衰,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2、理顺产销体系,避免不合理国内价格竞争。建立健全中国金鱼、观赏鱼进出口机构(或者是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协调好产销各环节的出口价目,使养殖生产者和出口营销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同时也要协调好对外供给价格,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服务,做好生产,收购的组织工作。
3、进一步改进包装技术,提高运输成活率。加强科学管理及进行检验检疫,确保观赏鱼进出口顺畅和安全。避免品种引进时观赏鱼病毒和细菌的侵入,保护好观赏鱼市场。
4、扩大观赏水族出口品种,发展有长远竞争力的观赏鱼品种及其它珍稀水生动物、植物等,以扩大出口创汇。
5、推进观赏鱼产业化。观赏鱼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股份合作和家庭式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以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推进观赏鱼养殖业现代化。要培养观赏鱼养殖业“龙头”企业,发挥“龙
头”企业的强大推介、示范带头作用,提供国际市场对路、品质优良的观赏鱼苗种,实行“公司十农户”的集团模式,加快观赏鱼养殖业发展步伐。
6、重视观赏鱼专业人才的培养,挖掘并培养好源于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在高校设立适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培养观赏鱼专业人才,改变观赏鱼养殖生产现状,适应国际观赏鱼市场发展的需要。
7、休闲渔业的前景。观赏鱼的休闲养殖有着其他休闲活动所不具有的优势,它不污染环境,又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观赏鱼养殖还具有投资少、占地小、收益大、附加价值高等特点。休闲渔业通过对渔业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休闲渔业可为被淘汰的一大批小型机动渔船(逐渐改造成海上休闲游乐渔船)及渔民转产提供出路,有利于保护近海渔业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其南,科学养鱼,观赏鱼的发展前景,200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观赏鱼的饲养已经悄悄融入许多人的生活中, 人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同时修养身心, 陶冶情操。目前, 一些国家, 观赏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养殖, 开展贸易, 使观赏鱼养殖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纵观近年国内和国外观赏鱼市场状况, 我们看到观赏鱼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 观赏鱼养殖将成为富有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观赏鱼—般可分为五大类:金鱼, 锦鲤、热带鱼, 淡水其他观赏鱼及海水其他观赏鱼。观赏鱼贸易品种大约有1600多种。淡水观赏鱼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斯里兰卡、加勒比海地区, 肯尼亚、毛里求斯和红海沿岸国家。中国金鱼驰名中外, 中国对国际观赏鱼市场的参与度逐渐增长。
一、我国观赏鱼养殖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观赏鱼的生产几乎全部都是农民或个体民营企业依靠传统的经验、落后技术养殖培育的, 国内一百多家水产研究所从未在这个领域投入过任何的科研攻关, 我国也未曾有任何政策方针来鼓励扶持观赏渔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使得我国与国外拥有较先进的科技技术培育的观赏鱼相比较, 就显得在质量上偏差, 规格偏小, 色彩不纯, 几乎没有任何的新品种出现, 不仅如此, 还有些生产业主为图眼前利益, 将品质良好的种鱼也出售, 在繁殖季节就从普通的商品鱼中挑选亲本, 这样不仅先前的忧势荡然无存, 更导致种质的严重退化, 使得我国现在金鱼等的出口合格率不足5%, 这将严重阻碍我国观赏鱼的健康长远发展。
我国观赏鱼养殖技术仍主要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 技术含量低, 产业不稳定, 养殖金鱼出口合格率 (99年统计数) 仅为5%。多年来, 观赏鱼养殖技术, 市场开拓、产业化发展都源于渔民的探索和积累, 缺少引导和扶持, 更缺少自己的特色。养殖品种、品质档次低, 体形和色泽没有特点。观赏鱼出口不畅, 观赏鱼市场虽活跃, 但总形成不了规模。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低、开发潜力大, 如果把问题和差距视为潜力, 尽快提高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 我国的观赏鱼养殖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缺乏行业组织, 盲目生产, 行业内信息不灵, 国外观赏鱼市场情况的掌握不足, 各自为政的现象已适应不了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内部竞相杀价, 让外商坐收渔利。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如何组织好观赏鱼生产, 占领观赏鱼国际市场是急需探究的课题。
我国观赏鱼出口包装技术差, 产业规模小。我国观赏鱼年出口量超1亿尾, 占世界观赏鱼出口量的十分之一, 但出口金额仅占世界出口金额的1%多一点。观赏鱼养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产品流通市场不畅。近几年兴起的观赏鱼饲养热, 急待建立以苗种、饲料、病害防治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观赏鱼养殖的服务体系。
二、发展观赏鱼的对策
不断推出优良品种, 提高档次。要以我国特色观赏鱼——金鱼为主, 提高出口合格率, 开拓国际观赏鱼市场。科学系统地整理、总结、研究传统的养殖技术, 建立金鱼原种繁殖基地, 将科研与普及相结合, 研究开发、推广利用科研成果, 大力倡导科学养殖观赏鱼, 为生产者提供信息和指导, 使休闲观赏鱼饲养久盛不衰。
1. 理顺产销体系, 避免不合理国内价格竞争。
建立健全中国金鱼、观赏鱼进出口机构 (或者是行业组织、中介组织) , 协调好产销各环节的出口价目, 使养殖生产者和出口营销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 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同时也要协调好对外供给价格, 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服务, 做好生产、收购的组织工作。
2. 进一步改进包装技术, 提高运输成活率。
加强科学管理及进行检验检疫, 确保观赏鱼进出口顺畅和安全。避免品种引进时病毒和细菌的侵入, 保护好观赏鱼产业。扩大观赏水族出口品种, 发展有长远竞争力的观赏鱼品种及其它珍稀水生动物、植物等, 以扩大出口创汇。
3. 推进观赏鱼产业化。
观赏鱼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在股份合作和家庭式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 以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推进观赏鱼业现代化。要培养观赏鱼产业“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大推介、示范带头作用, 提供国际市场对路、品质优良的观赏鱼苗种, 实行“公司十农户”的集团模式, 加快观赏鱼产业发展步伐。
4. 休闲渔业的前景。
观赏鱼的休闲养殖有着其他休闲活动所不具有的优势, 它不污染环境, 又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观赏鱼养殖还具有投资少、占地小、收益大、附加价值高等特点。休闲渔业通过对渔业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 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休闲渔业可为被淘汰的一大批小型机动渔船 (逐渐改造成海上休闲游乐渔船) 及渔民转产提供出路, 有利于保护近海渔业资源。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观赏鱼的饲养已经悄悄融入许多人的生活中, 人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同时修养身心, 陶冶情操。目前, 一些国家, 观赏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养殖, 开展贸易, 使观赏鱼养殖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纵观近年国内和国外观赏鱼市场状况, 我们看到观赏鱼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 观赏鱼养殖将成为富有活力的一个新兴休闲鱼业, 具有广阔的发结论展前景。
关键词:观赏鱼,观赏鱼养殖,发展前景,休闲渔业
参考文献
[1]刘其南, 科学养鱼, 观赏鱼的发展前景, 2005
关键词:观赏蔬菜;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52
观赏蔬菜是指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同时又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可食用特色蔬菜。观赏蔬菜株态优雅、外形奇特、色泽多彩。如蛇瓜、香炉瓜、樱桃萝卜、羽衣甘蓝、特长丝瓜、彩色辣椒等。这类型的蔬菜由于同时具有观赏、食用、绿化、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经济利润可观。
1发展观赏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1品种少、类型单一、选择性小
目前吉林地区的观赏蔬菜品种较少,主要集中在豆类、茄果、瓜类等常见的大众蔬菜,虽然有不少观赏蔬菜在景观绿化方面的研究已初具成效,但其食用性差,未能两者兼具。许多新品种观赏蔬菜是从国外引种试验栽培获得,在我地区种植需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此应加强观赏蔬菜专有品种的选育工作,提高该品种的观赏价值与食用价值。同时还可对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人工培育,提高繁殖率,使其成为高档观赏蔬菜和地方园林的特色品种之一。
1.2栽培技术和管理不规范
由于观赏蔬菜是一类特殊效益蔬菜,既观赏又食用,因此在种植时,应选择一套合理的栽培技术。选择不同蔬菜品种栽培时,可开发多种类型的栽培方式适应生产和消费需要。除露地栽培外,还可选择设施栽培、无土栽培、袖珍盆景栽培,通过栽培方式的调整,增加观赏效果。栽培管理上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专门从事观赏蔬菜研究等,对观赏蔬菜的培育和栽培管理等工作加强科学指导。
1.3 观赏品种受季节限制,观赏期短
在吉林地区园林绿化中应用的观赏蔬菜品种还存在观赏季节性较强、抗性较差、观赏期短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价值。因此,开发抗寒型观赏蔬菜品种十分必要。要注重培育、选育抗寒性的观赏蔬菜新品种,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 观赏蔬菜在吉林地区的应用
2.1城市园林绿化
2.1.1庭院绿化 在庭院里栽植一些既能饱眼福,又能饱口福的蔬菜,这是庭院绿化的新趋势。庭院绿化包括公共庭院绿化和家居庭院绿化两种形式。在植物配置上可选择羽衣甘蓝、紫甘蓝、红叶生菜、七彩菠菜、黄秋葵等,既增添庭院气氛,又可享受“农家乐”的闲趣,突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2.1.2城市绿地绿化 观赏蔬菜在园林景观的环境中可应用于花带、花境花坛、种植钵、花丛花群、地被等绿化形式。也可以与其他绿化植物栽培结合,其装饰效果好,形成一种新景观的绿化模式。例如可将生菜、苋菜等观赏蔬菜种植在花床内,组成规则式的蔬菜花坛,将茄果类和甘蓝类等观赏蔬菜种植在绿篱边缘或道路两旁,组成自然和谐的蔬菜花境,具有较高的观赏效果。
2.1.3 农业观光园 为发展吉林地区特色的观光农业产业,要加强观赏蔬菜在观光农业中的应用。以蔬菜为主题的农业观光园在农业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园区重要的景观因素,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园区的各项功能。例如娇小玲珑的樱桃番茄、蜿蜒多姿的蛇瓜、体态臃肿的太空南瓜等都可作为观光农业的首选品种。
2.1.4室内绿化 室内观赏蔬菜宜选用形状特异、株形优雅、植株较小、观赏价值高、观赏期长的特色蔬菜品种。如观果的朝天椒、樱桃椒、袖珍雪茄等,观叶的红叶生菜、观赏羽衣甘蓝、新西兰菠菜、薄荷叶、叶用辣椒、紫甘蓝等。酒店厅堂、礼堂客厅、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特殊环境,注意应选择耐阳的蔬菜装饰。
2.2 时尚礼品馈赠
百合、五彩辣椒、樱桃番茄、羽衣甘蓝等观赏蔬菜的观赏价值与花卉大体相似,可以通过插花、盆栽等花艺造型,作为艺术欣赏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尤其是茄果类(乳茄、非洲红茄)和瓜类观赏蔬菜,可做成精美的仿真水果花篮,还可以与鲜切花用于切花的捧花。
2.3 家居生活必需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越来越小,绿色空间范围也所剩无几,使得更多的人喜欢在自家屋顶、阳台、室内等地种植喜爱的果蔬,这样观赏蔬菜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的必需品。既使环境得到了美化,又可享用到新鲜的蔬菜。在波兰等国家的家居绿化中,应用最多的是观赏番茄,而荷兰则把圆萝卜和葫芦等观赏蔬菜作造型,将其做成果蔬彩车,增添一份生活的趣味。
3结语
综上所述,观赏蔬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观赏蔬菜的发展前景可观,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一种新兴的绿化方式,我们应遵从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规范开发各类观赏蔬菜,调整各类观赏蔬菜的生产结构,引导观赏蔬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景伟,王远会,郑勇,等.重庆市观赏蔬菜的发展现状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22-3025.
[2]林泋君,赵新慧.昆明地区观赏蔬菜在园林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42-8243.
[3]周文静,樊国盛,陈坚.观赏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J].绿色科技,2010,(12):104-105.
[4]潘百红,田英翠.观赏蔬菜的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07,(9):181-183.
中国观赏石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社团组织,起着联系政府与观赏石企业、事业单位和爱好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我国观赏石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国际观赏石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结合中国观赏石协会实际,制定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中国观赏石协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合理继承、科学弘扬、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弘扬赏石文化、发展壮大组织、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市场繁荣、合理开发与保护观赏石资源,摆在整个观赏石协会工作的核心地位,为观赏石的展示、展销、收藏和鉴评,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实现中国观赏石事业的健康有序跨越式发展。
中国观赏石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壮大队伍,培育观赏石文化理念,全面提升观赏石业内人员和爱好者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中国观赏石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坚持合理继承和自主创新,大力推动观赏石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为中国观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先导。
——坚持着眼当前,放眼长远。分轻重缓急地解决好当前中国观赏石业内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发展后劲。
二、发展目标
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一五”发展目标:
——把中国观赏石协会建设成具有相当规模的、运转有序的、广大会员与观赏石爱好者可以信赖的家园。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框架内,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自律准则,以石展为重点,合理规范观赏石的展示、展览、展销、拍卖活动,坚决杜绝造假和欺骗活动,丰富文化内涵,真正做到情趣收藏、公平销售,引导观赏石市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普及观赏石文化知识,弘扬观赏石文化,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观赏石队伍。
——建立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文化、科学、道德素质高的鉴评师队伍。
——积极推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学术和赏石交流,扩大中国观赏石文化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地位。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观赏石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观赏石文化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融合中国传统儒、道和佛的文化精髓,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创建观赏石理论体系,不是上述文化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继承和弘扬,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树立新理念。
为了扬弃 旧义,探索新知,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拟在“十一五”期间,就业内亟待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如观赏石概念、观赏石的含义、观赏石的分类、观赏石的鉴赏和观赏石的价值观及其市场的未来走向等,通过举办专题论坛、网上研讨、报刊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基础理论探索,力求形成一批创新性成果,为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二)开展观赏石鉴评标准研究
红绿灯成鱼体长4厘米。全身笼罩着青绿色光彩,从头部到尾部有一条明亮的蓝绿色带,体后半部蓝绿色带下方还有一条红色带,腹部蓝白色,红色带和蓝色带贯穿全身,光彩夺目。在不同的光线下或不同的环境中,其色带的颜色时深时浅。
花科
又叫凤尾鱼,因腹部有数块蓝色小圆斑,或纹,飘逸似孔雀而得名,是初学饲养的首选品种。孔雀鱼性情温和而活泼,喜在水的中上层游泳觅食,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尾鳍的形状各异,雄鱼色彩鲜艳,极富变化,体色褐绿色,间有红、蓝、紫、黄色,犹如彩虹。
攀鲈科
体卵形,侧扁。体色银白,略带粉红色,吻部淡红色。性情温和,可与其它品种鱼混养。吻嘴鱼有十分奇怪的行动,常用有锯齿的嘴亲吻同伴,这并非是爱情,可能是一种较量。时常用嘴食缸壁的藻类。
慈鲷科
二、常见观赏鱼分类
常见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类和具有观赏价值的古老鱼类。
三、观赏鱼养殖设施
饲养观赏动物的容器必须满足动物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同时要美观、实用、方便,易于观察、欣赏。
(一)饲养容器水泥池:用于庭院花园和公共场合。适宜于放养数量多、生命力强、不易患病、容易饲养的鱼类。
木盆或陶、泥、瓷缸和瓦盆 :不适宜饲养强光照的鱼类;不能观赏到鱼体的头、腹、鳍及晶莹闪光的鳞片,更不能详观其飘逸的舞姿。
玻璃缸 :一般体积较小,宜饲养体形小、活动范围不大的观赏鱼,较适合于淡水小型观赏鱼。
水族箱 :分为塑料、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和特殊玻璃水族箱等。
(二)过滤与净化装置
过滤器种类:底部过滤器、上部过滤器、外置过滤器、内置过滤器、滴流式过滤器、混合式过滤器、蛋白质分离器。
主要化学滤材:过滤棉、活性炭、生化球、陶瓷圈、树脂、砂石类。
净化微生物: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工程菌。其主要功能是:去碳、去氮;杀灭病毒;降解农药;絮凝作用;反硝化作用;消解污泥;海淡均宜;彻底净化;适高浓度;“傻瓜养鱼”。
抽水系统:沉水回转式抽水机、气冷回转抽水机、油冷回转抽水机、水冷回转抽水机。
水的消毒处理:紫外光、臭氧。
(三)充气装置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使水中气压增加,产生波动,以溶解清除水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目的;使水体流动,避免水族箱内上下水温、溶氧量等不一致;水中氧气增加,使好氧细菌活动加剧,加速水中有害物质的分解,改善水体环境;气泵输入气体形成气泡从由水箱下层向上漂浮,提高了水族箱观赏价值。
设备:电磁震动式空气气泵、马达式空气气泵、罗茨鼓风机等。
气泵选择:应依水族箱的规格、数量、鱼的耗氧量决定其功率的大小。冬季或饲养热带鱼,在充气量太大时可使水温下降,导致鱼类不适应或死亡。
(四)调温装置
适宜水温:热带观赏鱼水温22~26℃,繁殖水温以26~30℃为宜;温水鱼类水温20~22℃为宜。饲养热带观赏鱼时,水温温差以不超过5℃为宜;繁殖期,温差不超过2℃为宜。
加热器:外挂式加热器、沉水式电加热器、加热器配合温控器。加热器功率选择:加热器功率的大小依水体大小、气候和养殖种类及控制温度等因素而定。
(五)照明系统
光照的作用:
①使人们在观赏时不受放置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②是观赏鱼和水中其它生物正常生活所必需。
③观赏鱼鲜艳体色的形成和维持时间的长短,都与适宜的光照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适宜的光照下才能进行。
灯的选择:
①水银灯含有对无脊椎动物有害的辐射线,不适于海水水族箱中,只能在淡水水族箱中使用。②金属卤素灯含有紫外线,必须与玻璃滤光器配合使用,离水族箱40厘米以上。③植物灯带有不同的颜色,如蓝色有助于海水中光合作用,红紫色能将热带鱼的色彩衬托的更加光亮艳丽。但植物灯的缺点是:使用3~4个月后光度会逐渐减弱,需更换灯管。④太阳灯光度强而明亮,近似太阳,有利于水草生长。其缺点是在这种光的照射下,热带鱼的色彩回逐渐减退。将植物灯和太阳灯结合使用,效果更好。⑤白炽灯泡耗电大,照明面积小,但使用方便。⑥日光灯既省电,照明面积又大。安装位置一般设在水族箱顶部或其前上方为宜,其亮度能使水族箱内景物清晰,水生植物生长正常为宜。⑦紫外杀菌灯专供水族箱养鱼用,即可照明,又具有杀菌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人工光源,但价格稍贵。
安装: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材料的选择、照明强度的确定,必须根据所饲养的观赏鱼对光线的要求和观 赏效果来确定。
(六)供电设备、其他饲养器材
其他饲养器材:储水桶、水桶、脸盆、小抄网、浮游生物网、饵料暂养缸、饲架、镊子、虹吸管、刮苔器、测量器具等。
一、配景材料
1、砂子:铺在箱底,固定各种装饰物、珊瑚和栽种各种水草。
2、石头:
①石头的置景配置 石头主要与水草配合造景,使整个画面富有和谐统一的自然美景。布局原则:达到画面轮廓清晰、繁而不乱、少而不寡,既有立体感,又富有艺术性。山石一般选用3~5块,其中应有一块形状比较好的作主石,主石要偏置于一侧,再选用几块略小的副石,紧靠主石放置或远离主石。山石间的缝隙不应过于狭小。石质和石色应力求与鱼体色泽相协调。除主石和副石外,可穿插放入适量的不同形状、不同色泽的卵石、贝壳或珊瑚等。
②常用置景石料:斧劈石 水晶石 砂积石 湖石
卵石 英石 石笋石 钟乳石 珊瑚
水草:水草是观赏鱼养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草的作用
①水草作背景,装点环境,烘托气氛,增加观赏效果和品位。
②光线照射下,光合作用,补充水体中的氧,吸收鱼排泄的废物,净化水质。
③水草是某些鱼类夜间歇息的依附物,也是某些产粘性鱼类繁殖时鱼卵的附着物。
④夏季水草茂盛,为鱼体遮阳,起到降温和减少光照的作用。水草与观赏鱼有着相互依存,互相衬托的关系。水草为观赏鱼提供氧气,吸收水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而观赏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养料。从观赏角度而论,水草本身就是观赏植物,观赏鱼有水草的衬托,显出其天然的魅力,而水草有了活泼好动的鱼类穿梭其间,也更显得生机勃勃,使人们更觉得它的鲜嫩。
水草种类
金鱼藻 虎尾草 苦 草 轮叶黑藻 水车前草
辣椒草 箭头慈姑 小慈姑 网草 皇冠草 莼菜
铁皇冠 水蕴草 宝塔草 针叶草 虎耳草 水 芹
中 柳 红蝴蝶 百叶草 金钱草 丁香蓼
浮叶草 青呼睡莲 菊花草 香蕉草 置景水草的栽培
水草栽培除讲究园艺技巧外,还得考虑观赏鱼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购买水草,须根据水族箱规格和所养观赏鱼习性选择相适应的水草。栽种水草要有层次,可多种配合混种,但要考虑与观赏鱼的习性、形态相协调,以及水草对水质、温度、光照的要求。布局应力求高低参差、画面协调、错落有致,水草与山石的位置应左右平衡,保持画面和谐。如植株高大而生长茂盛的水草,其基部可栓上一块小石或竹片,插入石砾中;如主石在水族箱左边,水草可种于右边。栽种方法:缸栽法、盆栽法和压根法。
二、水族箱置景水族箱置景材料由山石、水草、底砂三部分组成,水底景观和谐与否,完全取决于置景材料与水体环境的合理布局。
根据水族箱的大小、饲养鱼的体态和色泽,各种装饰用具形状、大小及色泽的不同,可布置成千姿百态、五光十色,或高山大川,或丘陵平原,或坚磐怪石,或珊瑚礁丛,或沙滩岛屿。饲养者可根据不同的观景爱好和观景种类,模拟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进行布置,发挥自己的装饰艺术才华。背景的布置,积知识和装饰艺术为一体,别具一格。常见置景方法有5种。
以鱼称景:即将景物置于水面,鱼置于水中,既赏景,又赏鱼;也可以大型山水盆景为背景,将水族箱置于其前面或侧斜面,在清澈透明的水体中,鱼儿上下潜游,别有一番韵味。
以景称鱼:主要为水族箱内置景,鱼儿处于景物中充分显示出种的特征和风格。水草在光的照射下,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偶见几尾小鱼悠然而至,瞬间又隐没与密林深处,犹如一个清幽静谧的仙景。
简淡型:水族箱内不设其他景物或栽一些低矮小型水草,或放入一些贝壳,也可在箱壁外帖水中景图纸作衬托。在这空旷的水体内放养1~2种数十或上百尾喜集群的鱼,如斑马鱼等。若同种同规格的鱼,可观赏其整齐一致地集体巡游的壮丽场面。也可养几尾大型鱼类,观赏其遨游风采。
鱼景结合型:水族箱内放养多种形态和色彩各异的鱼类,箱底栽水草,设假山、亭、塔等景物,使其繁华似锦。
立体型:水族箱在室内不靠壁不靠边,前后左右都有光线穿透水族箱,前后都可观赏。水族箱的底座较高,用水泥、大理石或水磨石砌筑,与地面用料一致。箱内部景可以是立体的,前后两侧都可以观赏不同的景物。应饲养体色和亮度不受逆光影响的鱼类。
一、金鱼养殖历史有关金鱼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而金鱼最早发现于晋朝,距今约1600年,当时称为金色鲫或金鲫。
唐朝金鲫作为“放生”对象在各地庙宇“放生池”中放养,最早作为观赏动物出现,当时仍叫做金鲫。
从宋朝开始移入宫廷饲养,出现了最早的养殖,但当时为池养,仍叫金鲫。
从明朝开始金鲫开始称为金鱼,也叫“盆鱼”;饲养方式也转为缸养、盆养,并逐渐进入室内摆设和观赏,同时也是品种发展的盛行时期。清朝金鱼养殖盛极一时,品种逐渐增多。金鱼分类
(二)龙种:又名龙眼、凸眼,自古以来就被当作金鱼的正宗,日本称之为“中国金鱼”。龙睛体形短,眼球发达,凸出于眼眶外,类似古代传说中龙的眼睛,其形状多样,如圆球、梨形、圆筒形以及葡萄形等,眼球大约在孵化后一个月即逐渐开始凸出,而最后形成要在两、三个月后,迟早不一。龙睛色彩较丰富。金鱼分类
(二)龙种:又名龙眼、凸眼,自古以来就被当作金鱼的正宗,日本称之为“中国金鱼”。龙睛体形短,眼球发达,凸出于眼眶外,类似古代传说中龙的眼睛,其形状多样,如圆球、梨形、圆筒形以及葡萄形等,眼球大约在孵化后一个月即逐渐开始凸出,而最后形成要在两、三个月后,迟早不一。龙睛色彩较丰富。
(三)蛋种:体形短缩,圆似鸭蛋,公元1780年已将此类鱼称作“鸭蛋鱼”。背上无鳍,其他各鳍也很短小,此类中长鳍的被取名为“蛋凤”,取其尾长似凤凰形之意。眼平直,不凸出于眶外。此类金鱼生命力强于龙种、文种,生长速度快,包含的名种较多。
(四)龙背种:按新的分类原则另立的一类,虽然目前出现的品种不多,但通过杂交,新的品种将会不断产生,已出现过的有三十七种。
(五)草种:身体狭长,扁尖头,小眼睛,单尾鳍较长,双叶(燕尾形)或三叶(菱角形)。常见种类有:金鲫、草金鱼和红白花金鱼。
三、金鱼繁育技术
(一)亲鱼选择
1、选择标准
具该品种最佳特征:金鱼属于观赏鱼,对亲鱼外貌要求甚严,必须严格筛选品种特征明显、体质健壮、形态端正、游姿平稳、色彩鲜艳的亲鱼进行培育。
遗传较稳定:金鱼纯种很难得到,品种性状典型,且经过几代选育后比较稳定个体才能留做后备亲鱼。亲鱼子代有10%~20%的返祖率,生产者心中要有数。
年龄:亲鱼年龄以2~4龄为佳,2~3龄为青壮年,性欲旺盛、性状稳定,是留做亲鱼的最佳年龄;5龄以上的金鱼不宜做亲鱼。
肥满度:作为观赏鱼,必须长的很富态,才能显得雍容华贵。故所选亲鱼一定要长的丰满。
只有良好的品种,才能生育出优良的下一代,色彩鲜明,体形端正,这才是好的亲鱼。亲鱼的雌雄鉴别
进入生殖期后,成年金鱼雌雄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现“追星”:生殖季节雄性鳃盖和胸鳍第一根硬棘甚至臀鳍、背鳍硬棘都长有乳白色晶状体,而雌鱼没有;
体型区分:雌鱼产卵期体短而圆,雄鱼则腹部呈长椭圆状,体型细长; 腹棱有别:雌鱼腹部较为平滑,雄鱼由腹鳍至肛门有一明显腹棱,且鳞片排列也较紧密。
雌雄配比:自然产卵以雌雄1:1~3为宜;人工授精雌鱼可多于雄鱼。
亲鱼的雌雄鉴别
进入生殖期后,成年金鱼雌雄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现“追星”:生殖季节雄性鳃盖和胸鳍第一根硬棘甚至臀鳍、背鳍硬棘都长有乳白色晶状体,而雌鱼没有; 体型区分:雌鱼产卵期体短而圆,雄鱼则腹部呈长椭圆状,体型细长; 腹棱有别:雌鱼腹部较为平滑,雄鱼由腹鳍至肛门有一明显腹棱,且鳞片排列也较紧密。
雌雄配比:自然产卵以雌雄1:1~3为宜;人工授精雌鱼可多于雄鱼。
二)亲鱼的培育
(放养前准备、放养密度、水质管理、投饲)
要点:彻底消毒和清整亲鱼培育水体或容器;若池塘培育,放养前要适量释放有机肥,培养天然饵料;放养密度略低于商品金鱼,小水体一般5~8尾/平方米;保持适宜水质:水呈茶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4~5毫克/升以上,定期加水或排水,培育后期最好为微流水;动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适量增加维生素E、C等,补充动物性活饵料,满足性腺发育需要。
(三)配组和产卵繁殖
性比:自然产卵以雌雄2:3为宜;各个
品种的雌雄亲鱼分池编号,单独饲养。产卵场:1~2平方米的方形水泥池或圆
形的缸均可,内置附着物——鱼巢,狐尾草、金鱼藻、柳条或棕榈叶均可。繁育方法—自然繁育:生殖腺发育成熟,按雌雄比例为1:1~3配组放入产卵池中繁殖。出现雄鱼用头部紧紧顶着雌鱼腹部追来追去、久久不离开的产卵征兆时,向产卵池中铺设鱼巢。生产中多采用狐尾藻、金鱼藻等,用时先消毒,后截成30厘米长的段,以数十根为一束,用绳捆好,浮于产卵池中。在2平方米的产卵池中,对边各放1束鱼巢即可。条件适宜,亲鱼性成熟,第二天清晨4时至上午10时左右,即可发情产卵。金鱼为分批产卵,一般每批间隔8~12天。鱼巢布满鱼卵后应立即捞出放到孵化池孵化,同时迅速捞出亲鱼,雌雄分开另行培育。
繁育方法—人工受精:在雄鱼不足、场地工具不足,或杂交培育新品种时,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金鱼的繁殖。
雄鱼激烈迫逐雌鱼时,将鱼舀出,逐尾检查成熟度:将亲鱼托在手上,用手指夹住亲鱼尾柄,另一手轻轻捏揉腹部靠近肛门处,如已成熟,雌鱼就会从泄殖孔流出少许卵粒,雄鱼就会流出白色精液,这时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先将卵挤入直径15~20厘米的搪瓷盆内,然后挤出精液2~3滴,滴到卵上,用羽毛将精卵轻轻拌匀使精卵充分接触,再将混匀的精卵放入孵化池的水中,用羽毛将其拨散到鱼巢上。影响金鱼性腺成熟和产卵的因素 温度:金鱼性腺发育对水温十分敏感,20~25℃是金鱼繁殖活动的旺盛期,故各地金鱼繁殖月份有别但水温相差无几。水温过高(30℃以上),过低(15℃以下),金鱼都不产卵。
光照:光照可促进新陈代谢,利于性腺成熟,给亲鱼要有适当的日照,金鱼在阳光直射或全黑暗的条件下不产卵。水质与气压:含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pH值7.8左右的弱碱性水质。金鱼需要在气压比较高的晴朗天气条件下交配产卵,故产卵池水质必须清澈透明。
水流与附着物:催产前经常给予水流刺激,加注新水,可促使亲鱼发情。
(四)产后亲鱼的培育
1、加强产卵后的护理,避免损伤和感染:每日观察3~4次,注意亲鱼活动情况、体表色泽、食欲、排泄物等。发现亲鱼呆滞、沉浮失常、皮肤充血、体表有白色的黏液等反常情况,应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对症诊治。
2、作好水质管理:交配期池水要更换,或在原水内掺入部分清水或绿水以改善水质。新更换过的水最好掺入部分绿水,使池水迅速转绿。新水的水温与原水温相近,二者温差不超过0.5℃。条件许可时应以增氧机增氧。
产后亲鱼应处在充足光照的环境中,亲鱼池内可放适量的食盐(50~100g/m3),每两周一次,可起到鱼体与水体消毒
作用。
3、合理饲养,尽快恢复体质 当亲鱼产卵结束后,应及时将它们放回到原池水温相近的老水中饲养(雌、雄需分养),珍贵品种的亲鱼不能混养
产后亲鱼密度要比产前低一些,并把它们放养在绿水池中,一般保持水深20~25厘米。
产后亲鱼投饲量是平时的1/3~1/2,最好投喂活饵料,切忌一餐多量。应每日7:00时前喂。
(五)孵化
多采用静水水泥池孵化,要作好水温、光照和水质的管理。
金鱼孵化时间与水温成反比,水温10~20℃时需要5~6天;水温20℃左右为4~5天;水温20~25℃时仅需3天。水温高于30℃或低于7℃,胚胎畸形率增高,单尾鱼的比例增加。孵化水温最好保持在18~20℃,孵化期间减少水温急剧波动。室外孵化应预防雷阵雨直接袭击孵化池造成胚胎发育异常。
光照的影响:室外以自然光为主,孵化池的水面要宽敞,水深30厘米,水池低矮,池底平整;室内孵化可用灯光补充光照,不宜过强,也不宜过弱,以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孵化池内水质要保持清洁新鲜,溶氧量充足。一般清晰水质中不要额外增氧与注水。
(六)鱼苗培育
金鱼苗孵出后30~40天,和一般家鱼很难区别。分为稚鱼期、破肚尾鳍分叉期和封肚期三个阶段。
1、稚鱼期:刚孵出的仔鱼长0.2~0.3厘米,体细、透明如针、各鳍尚未出现,唯体表和眼球有浅色,以头部附着在缸壁和水草上,仅能垂直游泳;3天后离巢,能水平游泳,主食轮虫和无节幼体;8~10天摄食量增加,饵料规格增大,鳞和鳍开始发生,游泳能力增强。可在晴天移去鱼巢:将水缸中的水草逐株摆动,然后提出水面,放入盛有清水的盆内摆动,使鱼巢中的鱼苗全部进入盆中。再用汤匙把盆中的鱼苗带水放回原水体中。
喂养:以蛋黄液和原生动物为好,一般一个鸡蛋可投喂1~2万尾稚鱼苗,日喂2次,以1小时吃完为准。原生动物以草履虫、尾毛虫或钟型虫为好。
2、破肚尾鳍分叉期
15日龄鱼苗体长1厘米左右,金鱼苗和家鱼苗开始分化,金鱼尾鳍开始分叉,腹部有一条明显的裂缝,故称为破肚尾鳍分叉期,此期约10天左右。此时鱼苗已能捕食小型水蚤,如果饵料缺乏,会出现个体之间相互残杀现象。
管理:避免对鱼的惊吓和震荡,以免鱼体畸形的发生;要根据鱼体大小而稀释鱼苗放养密度;保持水体清洁及充足溶解氧,以预防缺氧而浮头;增加喂养,多供应比较小的水蚤等活饵;注水时温差不超过0.5℃,以免金鱼感冒和大批死亡。
3、封肚期时段
25~35日龄时体长2厘米左右,腹部裂缝已经愈合,各鳍条也完全发育,身体出现转色现象。随鱼苗生长和新陈代谢的加强,鱼苗的日粮也日益增加,在鱼苗培育池内应昼夜保持活的饵料。此期可送入土坑塘中稀放,根据品种特征进行逐次筛选。
管理:仔细观察与巡逻,适时换水,逐渐稀释放养密度;适时适量投饵;适时筛选(此期可脱水捕捉,但要小心,防止损伤)。
鱼苗封肚以后,要常更换水,一般每周换水一次,新旧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如遇连日阴雨,则不宜换水,且要注意室外鱼池溢水,尤其雷阵雨时须预先降低水位。
4、金鱼的转色
鱼苗封肚后,不同品种开始由灰黑色体色向特定方向变色,30日龄左右开始的,大约1个月左右完成。
金鱼体色形成是真皮中黑、黄、蓝色反光层组织在鱼苗各发育阶段中的不同组合或转变及消长而引起的。转色的程度和速度,因品种、发育阶段、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的差异而不同;开始转色的年龄,也因品种而异。
亲鱼的色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代体色,但鱼苗转色受水质、温度、光照及饵料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饲养水温越高,转色越块,反之则慢;饲养于清水中的鱼苗变色迅速,但变色后的鱼体色素淡而不艳,若新、绿水交替饲养,鱼体变色虽慢,但较为鲜艳;含矿物质井水、泉水和河水也有益于金鱼体色的鲜艳和稳定。
光照直接影响鱼苗的变色。露天池中的鱼苗变色比较理想;水族箱中的鱼苗虽四面受光,但光照较弱,影响变色。经常换水能加速鱼苗变色,但色泽暗而不艳。多投喂活饵和含天然色素的小球藻等对金鱼变色有利。
金鱼变色一般先从腹部开始,再延续到头部、脊背和各鳍稍端。夏季水温高时是金鱼变色的季节,天气转凉时变色停止,所以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搞好金鱼的变色。
金鱼转色类型:全转色、半转色、透明鳞。
5、金鱼的筛选
金鱼从20~25日龄开始,每隔10天筛选一次,从鱼体长1~2厘米开始选优一直到5~6厘米,通过5次筛选,达到存优汰劣,留下来的鱼苗在形、色方面才能基本达到品种标准要求。
第1次:体长1厘米时淘汰单尾金鱼;
第2次:2厘米时,尾鳍基本成型,凡不具四尾者一律淘汰; 第3次:3厘米时保留各鳍发育良好者,淘汰鳍残缺或无鳍者; 第4次:4~6厘米时金鱼品系的特征基本定型,可依良种的标准,以外部形态为主进行筛选;
第5次:体长7~8厘米,体色接近或已似成体,其中五花、蓝、紫、墨色金鱼和鹤顶红的变色已结束。此时注重色泽的选择,把转色早或颜色鲜艳的鱼留下。
四、商品金鱼养殖
五、(一)选鱼
六、1、时机:金鱼每年2-6月产卵。一般在9-11月为当年金鱼上市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鱼已有3-6月龄,已经可以突现部分品种特征。7-8月间可在市场上看到鱼场淘汰下来的2-4年的种鱼。
七、2、品种:根据个人喜好不同挑选。但最好能够了解各个品种的差异。如皮球珍珠由于变异太大、肠道短、游动笨拙,对环境要求严格的多,需要在水清、浅水中饲养,饲料要求精良且便于入口。水泡金鱼不适合与其他金鱼混养,在没有任何饰物的裸缸中饲养,以免造成水泡破损。初学者可以先从饲养容易、价格便宜的文金(琉金)、龙睛等养起。
3、良品(个体):个别新型品种的良品率在万分之几。要选品种特征明显的个体,如选寿星头、狮子头、鹤顶红、鹅头红等品种,以头部长有肉瘤而扬名,所以要选头部鳃盖上的肉瘤最发达、宽大的;选珍珠鳞鱼要选头部尖小,珠鳞粗大无缺,排列整齐直至背脊,但鳞不可竖立,腹粗尾畅,同时注意有大、小尾两种,大尾为佳。水泡或龙睛是以眼部特征命名,所以要选水泡圆大而匀称,泡质软而透明者。选龙睛时,要选眼盘大而突出状如棋子者
4、鱼龄:家养金鱼的寿命大多在4-6年,而6个月以内的金鱼由于身体发育刚开始,品种特征不明显,颜色没有定型,2-3年是最佳观赏鱼龄。家庭养殖选择6-18月龄的金鱼最为合适。这一阶段金鱼,食欲旺盛,游动自如,品种特征初步显现,价格合理,可以在家中连续饲养2年左右。
5、健康:选任何品种都要选鱼体阔壮,胸、腹、尾鳍齐全,尾巴开畅大者。无背鳍的鱼,背脊要选光滑、无残缺背鳍或结节,游动活跃、合群、体形丰腴,胸、腹鳍畅开常划动,身上无白点、无白绒毛样黏液,尾、鳞无血丝、溃烂、不常浮于水面,也不侧卧、倒立、沉底的,大便发黑而粗大,觅食踊跃等。
6、色彩:金鱼的色彩十分丰富,但在幼鱼期颜色都为灰色,通常在6月龄内脱色。白色和红色是最为稳定的颜色。其它颜色根据鱼龄和饲养环境会产生变化,特别是老龄金鱼。
红色色彩为鲜红色为上品,与其它色彩搭配时色块边缘清晰; 蓝色色彩为青中泛蓝,类似蓝黑墨水,俗称墨水蓝为上品灰白色; 黑色漆黑如墨,肚皮也为黑色为上灰白色; 紫色色彩为棕红色,体色均匀黄红色;
五花以浅蓝底为主,分布黑、红、黄、白,色彩颗粒均匀红白。
(二)饵料与饲喂
1、金鱼饵料:金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物范围很广。好的金鱼饵料成分中应该包括:蛋白质、纤维、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金鱼的饵料主要分为两类:水生生物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可视其来源的难易而灵活选用。
水生生物饲料包括水蚤(俗称“红蹦”),剑水蚤(俗称“青蹦”)、血虫(俗称“红虫”)、水蚯蚓(俗称“线虫”)、浮萍等等。其中水蚤营养最全面,金鱼不仅爱吃,且消化好,产生的代谢物不易浑水。人工合成饲料卫生、方便,分为颗粒饲料、粉状饲料、片状饲料、贴片饲料四种。其中颗粒饲料最常见,片状饲料比较理想。
人工饲料成分应保证:蛋白质不低于40%,粗纤维不高于4%,粗脂肪不低于4%还要添加天然虾红素、螺旋藻、水质净化菌类,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
2、饵料投喂:不管是投喂活饲料还是人工饲料,都要掌握这样几个原则:
投喂次数:每天1—2次 投喂量:每次投喂半小时内吃完。随着金鱼长大,投食量可适当增加。投食时间: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时左右,深秋及冬季在7—8时左右,寒冬季节甚至可延迟到10时前后投喂,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
注意避免饲料一次投量过多,积存池(缸),败坏水质。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周不喂,也不会发生太大问题。
(三)鱼水处理
金鱼饲养是“养鱼先养水”,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金鱼养殖的成功。金鱼的水质要求包括水质卫生、水温、水中氧气含量等。
1、水的初步认识 生水: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其水温常与养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这种水对金鱼危害极大。新水:自来水或井水、泉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2-3天的、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似的干净水。
陈水:就是鱼池(缸)中底部含有粪便、污物的脏水。包括池(缸)中长期未换的饲水。
老水:就是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氧较多,常以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回清水: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鱼病,需全部更换。
2、换水:换水的目的在于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鱼便及剩余饲料、陈腐杂质),保持水的清洁,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氧气,从而刺激金鱼的生长发育。换水包括:
一般换水: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夏天,每天要坚持将鱼池(缸)底部的粪便和脏物连同陈水,用胶管轻轻吸出1/10-1/5,然后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温的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洁。这种方法不易伤鱼,简便安全,适于家庭或小池用。
部分换水:这种方法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由于喂食量过多、出现浮头而采取应急措施,再是夏季和初秋,鱼池(缸)中的水色转绿极快、水质尚清洁的情况下,可把金鱼全部捞出,后把池(缸)中的水搅成螺旋转动,静止后,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陈水吸去1/3-1/2后注入等温、等量新水,再把鱼放入原池。彻底换水:结合翻池挑选幼鱼或成鱼的同时进行的换水,由于水质严重败坏或青苔过长或鱼过密。将金鱼全部捞入盆内或者把网箱放入邻池水中暂养,在盆内或网箱内增氧。然后,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彻底冲洗干净以后,重新注入等温新水,静置片刻待水温相等后将鱼捞入原池(缸)内。
(四)鱼病防治
引起金鱼生病的因素无外乎环境、物理损伤、病毒感染等。
1、环境因素:金鱼对光照、水质和水温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水温的变化。
金鱼可承受的极限水温的突然变化是4℃,因此在给金鱼换水及换缸时要注意水温变化。
水质硬度和酸碱度的突然变化,也会影响金鱼生物保护膜而引起金鱼生病。
正确做法是:换水之前将新水晾晒3天,使水温与旧水相差在1摄氏度以内,并且挥发水中的氯气。换水量保持在1/2以下,并且徐徐注入新水。紧急时可添加开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升至与旧水接近。
长时间光照太弱或太强也会对金鱼的体色及生长产生影响。水中溶氧量也是关键因素,溶氧量过低,轻则造成“浮头”,重则引起窒息。可使用专用气泵。
对于由于金鱼代谢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可采用换水及添加硝化细菌的方法解决。
2、物理损伤:
移动金鱼过程中容易造成对金鱼体表的损伤,严重的会造成金鱼内脏破裂死亡。因此移动金鱼时推荐使用水舀捞鱼,动作要轻、快,不然也会由于金鱼的挣扎造成损伤。另外在运送金鱼时要选用最佳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和颠簸。水族箱中如有尖锐饰物,如珊瑚石、塑料水草等,会发生水泡刺破,珠鳞刮落的情况。水族箱中设备和饰物要表面光滑或材质柔软。水泵吸力过强或水流速过快也会产生物理损伤的危险。水泵的入水口可以加装生化过滤棉。过滤器的注水口加装弯管,减小水流冲击。
3、病菌感染:金鱼生活的水空间有限、静止,极易滋生细菌;购买金鱼也可能带来病毒;腐败的食物会引起金鱼患上肠炎。做好日常观察,感染产生的疾病要勤观察、早治疗、早隔离,病入膏肓的鱼要果断淘汰。
家庭鱼病治疗常用方法包括药浴、药饵、机械校正:
药浴:常用一定浓度药液浸泡鱼体。病菌感染造成的鱼病,常使用全缸低浓度泼洒的方法。常用的毒性较小的药物包括:盐、呋喃西林、高锰酸钾、亚甲基兰、红药水等。
药饵:是将中西药,如土霉素、大蒜素掺入饲料中,喂养病鱼。机械校正:金鱼由于鱼鳔问题,长时间仰浮在水底,可以在背鳍的第三根鳍条根部绑缚大小适中的泡沫塑料,使鱼可以浮起自由游动。
一、锦鲤的起源与养殖现状
二、(一)锦鲤起源
三、锦鲤是鲤鱼的一个变异杂交品种,是由于养殖环境变化引起体色突变,通过近300年的人工选育和杂交而培育出来(日本新泻)。
四、锦鲤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通常一般性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故受到人们的欢迎。
五、今天,锦鲤品种已达十三个大类119种。
六、日本锦鲤首次输入中国是1938年,日本东京的松冈氏将一批名贵锦鲤送给当时的伪满洲国皇帝;
七、同年在美国旧金山的万国博览会上,日本曾特地选送了100尾锦鲤,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展示日本锦鲤;
八、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
九、1983年,香港苏锷先生率先将在国际市场开始流行的日本锦鲤引入中国,并在广州兴建了大型养殖场,从而掀起了锦鲤在中国商品化养殖的高潮;
十、1997年为庆祝中日两国恢复邦交25周年,日本知名的对华友好人士平泽要作先生向中国人民赠送日本锦鲤108条,该批锦鲤被放到了四川省水科所养殖。
十一、锦鲤养殖业在我国的兴起是二十多年的事。目前我国的锦鲤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锦鲤在国内已形成了一定生产能力,目前普通锦鲤的年生产力可达数千万尾;并已引起国际间同行(特别是日本同行)的密切关注;
十二、国内外潜在市场很大,美国对包括锦鲤在内的观赏鱼的年进口额达20亿美元;香港的年出口额达2亿港元;
十三、我国锦鲤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品位极低,从而产值不高,效益不明显。
三、锦鳞的生活习性
(一)锦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1、水质要求
水温:锦鲤生活的水温范围为2-30℃,最适生活水温为20-25℃。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但水温不能骤变,换水时温差不能超过3℃。
硬度:锦鲤喜欢在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生活。软、硬水都可以养锦鲤(一般情况下,自来水是软水,泉水、井水是硬水),但应避免把锦鲤突然由软水移入硬度较大的水中,以免鱼体产生过敏反应。酸碱度(pH值): 锦鲤要求生活在微碱性水中,适合的pH值为7.2-7.5。锦鲤不喜欢水质突变,不要将其从pH低的水中突然放入pH值高的水中,以免因pH值相差太大而引起不适。锦鲤长期处于弱酸性水中(6.5左右),不仅体色变坏,还易得鳃腐病。
亚硝酸盐、氨氮等:鱼排泄物溶于水中,经各种途径产生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有害物浓度过高时,鱼活动力减弱,浮上水表面,体色变淡,且引起鱼死亡。有条件可安装循环过滤系统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降低亚硝酸盐、氨气。
(二)锦鲤的食性
锦鲤是杂食性,对食料适应的范围广,摄食情况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锦鲤的摄食强度最大,到冬季则几乎完全不进食。
刚孵出的仔鱼,食物大体是轮虫和小型枝角类;3厘米以上的幼鱼,则以底栖生物,昆虫幼虫、贝蚧、螺蛳和水生高等植物碎片等为食。锦鲤除了能将饲料吞咽之外,还能从池塘底泥中析取食物。
人工专用锦鲤饲料,价钱由十几元至百十元不等。1公斤锦鲤每天要吃30克的鱼粮,分3-4次喂食。也可喂小型鱼虫,鱼虫,小蚯蚓等鲜活饵料。
(三)锦鲤的生长发育
1、生长:水温高低、饵料丰歉影响锦鲤的生长速度,雌、雄鱼生长也有很大差异。
锦鲤体长可达90厘米以上,日本曾出现过体长达125厘米的赤松叶锦鲤,还有一条150厘米,重达45千克超级巨鲤的记录。
锦鲤的寿命很长,一般可达70年。锦鲤年龄的测定以鳞片的年轮数表示。据记载,日本有一尾名称“花子”的绯鲤,出生于1751年,死于1977年共活了226年,鱼体长达77厘米,体重为9千克,可称得上锦鲤群中的“老寿星”。
发育:锦鲤性腺成熟年龄,雄鱼为2龄,雌鱼为3龄,性腺成熟后即开始产卵繁殖后代,以后每年性腺周期性地成熟1次,繁殖1次。产卵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但日本南方也有秋季产卵繁殖的,这是由于气候的原在,这些地区锦鲤的产卵巢1年可成熟两次。锦鲤繁殖和普通鲤鱼相似,为卵生鱼类,卵带粘性,受精卵粘附于水草等附着物上发育,因此繁殖锦鲤的水池中一定要放置人工鱼巢。由于锦鲤怀卵量大,因此也可进行人工繁殖来培育鱼苗。
锦鲤雌雄鉴别,从体形看,如腹部肥大者为雌鱼,体形瘦长者为雄鱼;从肛门看,雌鱼肛门宽平,雄鱼肛门小,内凹。此外在性成熟阶段,可从胸鳍边缘鳍条上有无“追星”来检查,用手抚摸鳍条,如有粗糙的角质状突起者为雄鱼,光滑者则为雌鱼。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便有白色精液流出。
四、锦鲤的繁殖繁殖用锦鲤种鱼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如要培养红白锦鲤,就应从红白品系中选择健康的雌、雄鱼作亲鱼。将不同品系亲鱼放在一口大鱼塘中任其自然繁殖,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繁殖用亲鱼可按一雌二雄的比例,提高受精率。虽然一龄锦鲤已成熟,但为保证质量,最好选3-5龄的亲鱼。若亲鱼的年龄太大,其受精卵的孵化率会降低。
繁殖前,最好将雌、雄鱼分开饲养,繁殖时再放回产卵池中。产卵池可用土池,若用水泥池则更佳;池的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便可。池子太小,亲鱼产卵时常常会跳跃到岸上;太大则不利于水质管理和繁殖前鱼池的消毒工作。
五、家养锦鲤的技术要点
(一)选鱼 个人爱好不同、饲养条件不同,锦鲤选择上要根据个人的爱好、饲养的水平和家庭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体型端正的锦鲤。因为锦鲤和其他鱼类一样,在遗传中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有些幼鱼有先天性畸形,如头部歪斜、身体弯曲等,这种鱼没有任何观赏价值,应首先淘汰。
二是注意鱼体有无明显外伤、出血等其他病状。有些鱼虽无明显外伤疾病,但游动迟缓呆滞,食欲不振,经常浮于水面或扎在水族箱角落不动,这说明鱼体内部器官患有其他病状,也不应作为选择的对象。三是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的鱼,即选择色泽纯正,鱼体花斑能形成一定艺术性图案的个体为对象。
四是注意在颜色、品种上的点缀。
(二)饲养密度 考虑饲养容器的大小及容纳锦鲤数。锦鲤的观赏主要在于它华丽的色彩、刚健的体形、优雅的动作及群泳的美姿,而且锦鲤须从背面观赏即斜上方观赏最佳。要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只有庭园地池饲养。
水族箱不应太小,一般容水量最好不小于60千克。饲养较大体型的锦鲤,水族箱还要适当加大,容水量应不小于200千克。
关于饲养密度,要结合容器的大小、水量、水温、充氧状态、鱼体大小及生长情况等来调节。
(三)品种搭配 花园地池饲养一般以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黄金或白金、秋水、浅黄等搭配;水族箱中人们只能观赏到锦鲤的侧面,可选择鱼体会反光的品种如黄金、白金黄金、松叶黄金、山吹黄金等锦鲤,再搭配德国鲤。但无论是饲养在地池或水族箱中,大多以色彩鲜明的锦鲤为主,颜色较暗、有光泽且优雅的为辅。
(四)投饵方法 锦鲤为杂食性鱼类,动物性或植物性饵料都可喂食,如水蚤、水蚯蚓、小虾、玉米粉、饼干碎、方便面条碎、蔬菜,甚至米饭团都能摄食。但要想锦鲤色彩鲜艳,除配合灯光、背景及水质外,更重要的是投喂高营养的专用锦鲤增色人工饲料,有片状或颗粒状。
饵料可以单一投放,也可以交替投放。锦鲤是比较贪食的,要注意投饵数量和次数,以少食多餐、无残饵及坏水为原则。
孵化的幼鱼,初时可以喂养轮虫、水蚤或蛋黄。2 厘米左右的小鱼就要喂以红虫等饵料。长到5厘米以上的鱼,可以随便地吃动物性或植物性饵料。
(五)不同季节的管理要点
1、春季 管理重点是保温、适量投饵、防止发病。保温的主要措施是用“老水”。另外,利用晴天中午换水1次,彻底清除越冬期锦鲤中积累的污物。
投饵一定要适量,每天清池时,仔细观察锦鲤的颜色和残饵的多少,以确定第二天的投饵量。锦鲤若消化良好,食欲旺盛,则可以逐渐增加投饵量,以加速体质的恢复和生长发育。
防病重点是操作,3~4月尽量少换水,少搬动,因为体质较弱的锦鲤在换水时容易受刺激而得病,最好是局部换水。要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对个体较大的怀卵雌锦鲤,最好带水捞取。
2、夏季:是锦鲤生长发育的旺季,要警惕缺氧的威胁,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锦鲤食欲十分旺盛,要提防喂得过饱。夏季也是锦鲤疾病流行季节,如发现懒游少食、离群独处、鱼鳍僵缩或鱼体出现白点、白膜、红斑、溃疡等情况,要隔离防治。
3、秋季:是一年中锦鲤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季节,管理重点是喂足喂饱,要尽量投喂饵料,让锦鲤长得膘肥体壮,安全越冬。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渐低,换水的间隔时间也较夏季适当延长。
冬季:重点是越冬,气温降至接近0℃时,可将锦鲤自锦鲤池中移入木盆或陶缸里,搬至室内越冬,室内温度以保持在2~10℃为宜。这时锦鲤很少活动和摄食。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暖,适当投饵,尽量保持锦鲤不清瘦和不发病。要少捞少碰,防止体表出血、脱鳞、损伤。
(六)锦鲤饲养健康管理
1、检查鱼体各部位:
虫害:观察烂鳍、口腐、穿孔、松鳞、红斑、颜色变异等; 逐渐消瘦:这是营养不良造成;
水肿、腹部下垂:母鱼无法产卵、留在腹中腐烂。鱼体浮肿时会发展为松球病。
鱼体弯曲:往往是投药不当或过量引起的。
眼球异常:大部分是因内脏疾病引起的。眼球塌陷时就无药可救了。鱼鳃是否正常张合:对死鱼及病鲤应将鳃盖拨开观察,有无变形、异物、寄生虫、黏液分泌过多等。
2、检查泳姿
健康锦鲤向四面扩大游动,生病锦鲤离群独游,病证严重时会蹒跚游动、摇晃不定,甚至没有气力停止游动以至撞到池壁。锦鲤在鱼池的一角围成一环或以躯体摩擦池壁或池底,这表示鱼体上已经附有寄生虫,严重时锦鲤擦身、扇动背鳍及胸鳍,或跳跃;锦鲤如果耸立背鳍游泳,一般是神经系统患病的迹象;锦鲤以躯体弯弯曲曲游动是锦鲤异常的讯号;漂浮于水面静止不动是危险讯号;无法直立是丧失平衡感的状况,可能是鱼鳔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头部患有寄生虫,病态严重时锦鲤会乱游。
3、检查食欲
锦鲤生病时食欲减退。喂食时尽量观察情况,直至吃完。注意不要有吃剩的料沉底腐烂从而影响水质导致鱼病加速发生。
食欲减退有很多原因,如缺氧、氨上升、水温变化、寄生虫附生、感染病毒、内脏疾病等。
4、检查粪便
锦鲤粪尿状态是锦鲤健康的标示:池水水面浮现鱼粪便是消化不良,应立即停食;锦鲤粪便成白色明胶状肠黏膜剥落的危险讯号。
二、观赏鱼分类
(一)淡水观赏鱼
1、孔雀鱼
2、满鱼(月光鱼)
3、剑鱼
4、摩莉
5、霓虹灯
6、神仙鱼
7、七彩神仙鱼
8、斑马鱼
9、斗鱼
10、鹦鹉鱼
11、接吻鱼
12、龙鱼
13、罗汉鱼
14、温泉亲亲鱼
15、食人鲳
食人鲳又称食人鱼,是脂鲤科锯脂鲤属鱼类的统称,有20多种,其中7~8种特别凶猛。它们一般体长在20cm~60cm,原产地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它性情并不凶暴,但有强有力的下颚和长而尖锐的牙齿,以捕食各类鱼为生,即使在水族箱内饲养供观赏,喂养它也要防止被咬伤手指。
鱼种进入本地区,要严格地限制。要经过专家的论证,看是否适应本地;另外,还要有合格运输证、放养证之后,才能养殖。随便在市场买卖属违法二)海水鱼
1、小丑鱼
2、海水神仙鱼
3、蝶鱼
4、虾虎鱼
5、炮弹鱼
6、狮子鱼
7、海马
三、热带观赏鱼养殖技术
海水鱼生活在汪洋大海里,而淡水鱼则生活在江、河、湖和溪淡水中。生物进化造就了两大体系。
一般海水含盐浓度为16-47(一般为35),而淡水只有0.01-0.5,相差悬殊。海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低得多,为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吞食大量海水,进入体内的盐分除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外,主要依赖鳃组织来完成。
按照鱼类耐盐变化适应能力的大小,可将鱼类分广盐性和狭益性两类。
广盐性鱼类耐受盐度较大的变化,射水鱼、蝙蝠鲳、黄鳍鲳、金鼓鱼等属于该类,既能在谈水中空运,也能在海水中生活;狭盐性鱼类则经不起盐度的轻微变化,这也正是珊瑚鱼好看而不好养的原因。
(一)淡水观赏鱼管理技术 参见金鱼、锦鲤鱼养殖部分。
(二)海水观赏鱼养殖管理技术
海水鱼的繁殖,对水质、光线及环境要求较高。家庭养殖热带鱼,自行繁殖比较困难。
海水观赏鱼中的蝶科鱼类、棘蝶科鱼类对水质的硬度、水的循环过滤流量、光照和水温的调节以及饵料品种的选择与需求要求很高,必须认真对待。
1、鱼种选种
鱼缸:小缸只可养小鱼,大缸不单可养大鱼,也可养小鱼种;
鱼特性:每种鱼都有其特性:神仙鱼和蝶鱼不喜欢抢食,小丑鱼和雀鲷抢食,而狮子鱼和炮弹却十分大食;虾虎鱼常留缸底,又有些鱼却到处游来游去;有些鱼有领域感,有些鱼十分温驯; 不要把喜欢抢食的鱼和不喜欢的饲养在同一缸中; 留意不同鱼在缸中的位置,安排不同的鱼的位置;
饲养难度:最初期不要饲养难度高的鱼,要养一些体格强健的鱼。
2、鱼苗选择
经朋友介绍到可信任的地方购买;
观察鱼体表是否有伤口和溃烂,体色是否有减褪,选择体形完整、丰满的鱼;
观察鱼在水中的泳姿,看其摆动是否正常,选择活跃的个体; 观察鱼眼是否健全,撰择那些眼睛晶凝光滑的,不选眼睛混浊或有层白膜的,留意鱼眼睛是否比同类个体凸出。
选择鱼鳍完整的,留意鱼皮肤是否带有过多的粘液;
留意鱼儿的呼吸是否比同类形的鱼快,看看鱼儿进食是否正常。
3、新鱼进缸
回家途中避免大力摇动盛鱼的袋子;
回家后先喂饲已在鱼缸里的鱼,然后把灯光调暗 清洗鱼袋,将袋放进鱼缸15分钟,使水温一致; 观察旧鱼对袋里新鱼有否有敌意;
若有敌意行为,则须隔离饲养,待敌意消除后再混养;
加缸水到袋里,每5分钟一次,每次加20%,连续3至4次,让新鱼适应不同 pH和比重;
打开袋子,让新鱼游到缸内。
4、饵料投喂
海水观赏鱼的开食选用其熟悉的活饵来诱发食欲,以后逐渐过滤到投喂海洋中的死亡食物,再过滤到人工配合饵料。
饵料种类:分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植物性饵料有海藻、海菜或陆地上的青菜等;动物性饵料有小鱼、小虾、牛肉、冰冻的鱼虾肉或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以及血虫、水蚤、孑孓等,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海水鱼品种较多,如鸳鸯炮弹,珍珠狗头、海马等;人工配合饵料较多,有高蛋白营养薄片、汉堡、粗颗粒饵料等。投饵:应少量多餐、适量投喂,投饵量一般是同等大小淡水鱼类的1/3,每天投饵次数为1-2次。
5、日常管理 每日工作
健康检查(检查鱼类﹑珊瑚﹑软件﹑等等的数量﹐及有没有伤口﹑疾病等的征状)喂鱼(少量多餐要避免过量喂食而道致残余的食物做成污染)检查水温(以摄氏26℃为标准。如没有养珊瑚﹑海葵和软件,水温20℃-30℃也问题不大)清除化氮器收集杯内的废物;
器材的一般检查(检查所有使用的器材是否运转正常)每两日:加水(缸内水份蒸发,而盐份会保留缸中,须缓慢加入适量淡水)每周:清洗鱼缸表面、清除鱼缸内附着的盐份、加入所需的微量元素(如有必要)每两周
更换缸内15%1.024;pH,8.1-8.3;检查NH3/NH4+、NO2、NO3)更换圆筒过滤器内的过滤绵 清洁已冷却的照明系统
清洁鱼缸内电子系统(如电子温度计的探测器)每月:把底砂扫平(如有底砂)。
每两个月:更换气石及化氮器内的气木、更换活性炭、清洗化氮器、清除鱼缸内过多的藻类、检查所有使用电力的器材﹐确保电源接驳是否安全。
每季:清洗圆筒过滤器、清洗所有接驳用的喉管内部、清洗紫外线杀菌灯石英管内部、更换气泵入气口的过滤绵。
每六个月或以上:更换紫外线杀菌灯灯管(如有必要)、更换照明系统灯管(如有必要)。
每月:把底砂扫平(如有底砂)。
每两个月:更换气石及化氮器内的气木、更换活性炭、清洗化氮器、清除鱼缸内过多的藻类、检查所有使用电力的器材﹐确保电源接驳是否安全。
每季:清洗圆筒过滤器、清洗所有接驳用的喉管内部、清洗紫外线杀菌灯石英管内部、更换气泵入气口的过滤绵。
每六个月或以上:更换紫外线杀菌灯灯管(如有必要)、更换照明系统灯管(如有必要)。
6、换水
换水没有规订的次数及份量,前题是让鱼健康生活。建议每星期换一次,每次换水 10%。换水步骤:
换水前两天把足够份量的淡水储起,释放水内的Cl; 换水前,把一定份量的海盐加到事先储起的淡水内,搅拌让盐完全溶解,用比重计量测新水比重,应与鱼缸水一致,在1.022的标准; 换水时先把须要更换份量的旧水从鱼缸抽走,然后慢慢加入新水,不要下一子把全部新水倒入鱼缸内。
7、日常观察
恐惧感:狭小的水族箱易使鱼产生恐惧感,导致相互之间的斗殴,撕咬,甚至发生凶猛鱼吃斯文的鱼的现象,细心观察,及时防范。食欲:投饵时观察食欲状况,发现离群食欲减退或拒食的鱼,应及时找出原因 夜间观察:夜间海水观赏鱼各有栖息领地,或藏于岩洞,或隐于珊瑚,或横卧于珊瑚砂上,灯光开启后,鱼群则活跃起来。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措施。
竹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单子叶植物 (Monocotyle-doneae) 中的禾本目 (Graminales) 禾本科 (Gramineae或Poaceae) 竹亚科 (Bambusoideae)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拥有竹类植物43属700余种 (含引种栽培属种) , 约占全世界木本竹子种类的1/2以上。我国竹林面积约有700多万hm2。竹类婀娜多姿, 妩媚秀丽, 给人以美的感受;竹类坚韧挺拔, 终年不凋, 又显示了高风亮节;竹类经济实惠, 见效迅速, 具有经济、社会、环境3大效益, 符合造园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 在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乃至世界园林中, 都是很好的绿化植物。
1 观赏竹的概念、分类及审美价值
1.1 概念
观赏竹指观赏竹类植物, 禾本科竹亚科的竹类植物, 一般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上部分为竹秆, 有显著的竹节, 节与节之间相空。竹亚科是一类再生性很强的植物, 是重要的造园材料。观赏竹婀娜多姿, 妩媚秀丽, 给人以美的感受。竹子坚忍挺拔, 经冬不凋, 又显示了高风亮节。因此, 观赏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自古以来, 竹子就用来美化庭院, 点缀风景, 是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元素。
1.2 分类
1.2.1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3种生态型: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 我国有400余种, 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 (Phyllostachys nigra) 、毛竹 (Ph.pubescens) 、刚竹 (Ph.uiridis) 、桂竹 (Ph.bambusoides) 、方竹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等, 丛生型的佛肚竹 (Bambusa uentricosa) 、孝顺竹 (B.multiplex) 等, 混生型的箬竹 (Indocalamus latifolius) 、茶杆竹 (Pseu-dosasa amabilis) 等。
1.2.2根据各种竹子的秆形、色彩等方面的不同, 它们在园林绿化有不同的用途, 如用竹子造成主景 (竹林、竹径、竹篱等形式) 、配景 (配景树、点缀或隐蔽树等形式) 、制作盆景或作花坛绿化等。依竹类的植物观赏特性, 可分为以下5大类: (1) 观秆形变化秆形高大、可作竹林;秆形矮小可作花坛;攀缘状、可作绿化;秆梢劲直、可作配景;秆梢弯曲婀娜多姿, 可作主景。如方竹、佛肚竹、罗汉竹等; (2) 观叶形变化可分为大叶形 (如箬竹) 各小叶形 (如风尾竹) ; (3) 观节间变化可分为节问特长、节问较短和节问畸形; (4) 观色彩变化竹秆的颜色对美化配植有着莺要的作用, 部分品种竹秆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分为秆为黑色或秆箨光亮:金镶玉或玉镶金:秆或秆箨个有斑纹;叶色变化或具有条纹; (5) 姿态的变化竹子的姿态变化多样, 或刚劲、或密集、或纤柔、或舒展。
1.3 审美价值
竹类植物都比较美, 四季常青是它们的共性。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和菊又是画家喜爱描绘的对象。但是, 作为在园林当中应用的观赏竹, 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具体是指审其奇、美、刚直。所谓“奇”。足指竹子秆型奇特, 如方竹呈方形:佛肚竹基部竹和节间膨大。如弥陀佛的大肚;罗汉竹基部竹鞋起如珠状;邛竹每个竹节隆起如环。游人观之, 妙趣横生。所谓“美”, 是指竹秆色泽鲜艳, 如紫竹的竹秆现紫色, 象征占样。斑竹泪痕斑斑, 相传舜死后, 二妃啼哭不止, 挥泪于竹, “斑竹一枝干滴泪”的佳旬广为传诵。花毛竹和金镶玉竹, 秆上黄绿相间, 组成美丽的花纹。刚竹中的变种“黄金嵌碧玉”和“碧玉嵌黄金”, 前者黄秆嵌绿色纵纹, 后者绿秆嵌绿色纵纹, 千枝百态, 美不胜收。所谓“刚直”审其竹子不畏逆境, 不惧艰辛, 中通外直, 宁折不屈的品格, 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物, 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2 从古到今, 观赏竹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组织空间
如游园绿化、步行小道等, 用大面积的竹子密植成流畅的线条或成片林, 可以在空间上把不同的景点协调统一起来, 构成格调一致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可以将与主格调相悖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遮挡。
2.2 渲染空间
有相当一部分竹子如紫竹、菲白竹、金丝竹等, 由于其枝干色彩上引人注目, 也常常成为景观园林中的焦点。
2.3 协调空间
如果用竹子做绿篱, 如观音竹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 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 增加多样化有美感, 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 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
2.4 分隔空间
亦采用绿篱形式, 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 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 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者功能区域。
2.5 添景
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 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添景, 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如用竹建造竹亭。
3 竹类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
竹子品种极多, 在园林置景中, 左右逢源, 如寺庙园林多采用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 一般园林中的墙角, 假山坡脚与筑篱, 则取矮生形箬竹, 而景区景点的曲折能幽之处, 则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风尾竹、琴丝竹等, 居住区、生活区等区域, 或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 不但取其形美, 更重其意美, 与观赏类苗木的配置方法一样, 竹类不论自然式、整齐栽培, 不外下述几法:
3.1 群植
群植是一种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法, 将观赏竹类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 这种种植方法更加突出了群体美, 增加群体的感染力, 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 增强了观赏竹类清幽挺秀, 超俗脱群的崇高韵味, 使人们在成片的观赏竹种植园内, 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竹海涛涛, 返朴归真, 浮想联翩。常见在小路转弯处, 大面积草地旁, 建筑物后方及园林中较然而的一隅, 大面积栽植成林, 创造出绿竹成荫, 万竿参天的景观效果。
3.2 丛植
三株以上同种或几种观赏竹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称为丛植, 这是在自然式园林中一种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在观赏竹类植物配置上常常运用这种方法。观赏竹类植物千姿百态和绚丽丰富的竹秆色彩, 令人叹为观止。丛植是将其个体美与群体美展现出来的最佳方式。同种观赏竹类植物成组植、疏密有致, 再配以球形灌木或片植草坪, 高低错落, 顾盼生情。这种植物群落并不能在自然界直接生成, 园林设计手法已经跳出了模仿自然的框框, 但从其植物材料的应用, 色彩的搭配、园景的构图上看, 无不获益于大自然。这种人工美是经过精练提取的纯净的自然美, 得益于大自然的法则, 自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钟爱。近年来不少植物配植较成功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房地产楼盘、公园、小游园、庭园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3.3 列植
列植是沿着规则的线条等距离栽植的方法, 可协调空间, 显出整齐美, 以强调局部的风景, 使之更为庄严宏伟。观赏竹类植物成行种植, 是快速营造生态环境的最佳方法, 以品字型种植, 行与列交错有序, 同种或多种彩立体交叉, 绿色大世界随风飘动, 满目诗情画意, 清幽而通透, 万物生机。一般用于园林区界四周, 以清界限, 但应注意视线通透, 稍有曲度, 勿流于呆板。
3.4 隅植
为了使建筑物与四周自然物更好地联系起来, 以增加美观, 即用观赏性强且四季常绿的竹类, 如佛肚竹营造景观。
3.5 孤植即单植
观赏竹类植物以丛植为主, 营造古典苏杭式园林, 也不防让其独领风骚。孤植宜选用形体较大, 绿叶参天, 展翅欲飞, 竹韵飘逸的品种及有些奇篁异竹, 如佛肚竹、墨竹、湘妃竹、花竹、金竹、玉竹以及从头到脚呈现出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的五色竹, 它们丰姿绰约, 光怪陆离, 具有神秘的色彩和高雅, 奇特的形态, 单独种植以显特性。
3.6 地被植物
以竹类为地被植物搭配草坪, 具有延续视觉的效果, 也可借地被植物衬托而组合成同一单元, 耐修剪的种类可剪成短而厚实的高度, 耐荫者栽种于乔木、灌木之下, 叶片具观时效果者可作配色之用。
4 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 几经风雨, 竹子一路见证。发展永不停息, 追求永无止境,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 园林领域亦不例外, 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 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 竹类植物并不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遗忘, 相反, 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综观这几年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发展态势, 主要体现在发下几个方面:
统一空间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 以大面积竹林面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 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 不仅有掩饰作用, 又有统一的效果。
强调空间部分竹类, 如佛肚竹、金丝竹、香妃竹等, 其茎干或色彩特别引人注目, 植于空间的视觉焦点处, 常引起人们的注意, 成为景观和观赏处的中心点。
协调空间用竹类做绿篱, 如观音竹双行列植于草坪可建筑物的周围, 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 增加多样性的美感, 而且还与修剪不定期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 使周围环境更加协调。
分隔空间亦采用绿篱形式, 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 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 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功能区域。
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 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添景, 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如用竹建造的“竹亭”。
5 观赏竹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观赏竹类植物的丰富多彩给园林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同时, 园林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运用多种设计手法, 使观赏竹类植物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其前所未有的形、意、胜、趣, 给人们带来美不胜收的园林景观和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意境。其中以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这3方面最有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黄盛林.竹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竹产业发展策略[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 2004
[2]魏志坚.园林植物的景观应用趋势:竹类[J].广东建材, 2010 (1)
关键词:耐阴性观赏植物;莲花山白盆珠;植物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71-04
耐阴植物是指能够忍受适当荫蔽环境的一类植物[1]。野生观赏植物是指生长在野外环境中,花、叶、果实及株形等部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高层建筑的北侧、高架桥底下、园林绿地林下空间等荫蔽环境越来越多[3];开展耐阴性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地处于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清远大东山[4]、肇庆鼎湖山[5]、梅州七目嶂[6]、惠州象头山[7]、广州地区[8]、深圳地区[9]及中山五桂山[10]等地区已有相关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报道。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于广东省惠东县东北部,地形复杂,自然环境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11-13],但其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和耐阴特性如何尚不清楚。本文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的耐阴性观赏植物特点,拟为该保护区耐阴性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研究地概况
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115°02′02″~115°15′38″E,23°02′44″~23°11′10″N),低山约占47%,丘陵约占29%,台地平原占24%[12]。年平均气温约22.0℃[13],年总降雨量1935.7 mm[14],保护区内山地具有显著的垂直带谱,海拔1 000 m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800~1 000 m为山地黄壤,400~800 m山腰为山地红壤,海拔400 m以下为赤红壤[15]。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由低到高分布有人工针叶林亚热带常綠阔叶林及高山草甸[12]。
2研究方法
首先,基于野外调查与前期研究资料[16-17],整理出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名录,根据植物自然分布的特点,将偏好在林下或半荫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作为耐阴性植物。然后,再根据观赏植物的定义和分类方法[18-19],基于植物各部位的观赏性,将耐阴性观赏植物划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观形4种类型。
3结果与分析
3.1耐阴性观赏植物的物种组成
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在1 602种维管植物中,耐阴性观赏植物约107种,隶属于46科82属。其中,双子叶植物60种,隶属于32科46属;单子叶植物37种,隶属于7科28属;蕨类植物10种,隶属于7科8属(表1)。以兰科为优势科,植物种类最多,共计19种。
3.2生长类型
依据植物生长类型,将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耐阴性观赏植物分为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有69种,隶属于30科54属,如蜂斗草Sonerila cantonensis(图1);灌木植物22种,隶属于13科16属,如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图2);藤本植物16种,隶属于10科13属(表2),如红叶藤Rourea minor(图3)。
3.3观赏部位
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观果植物有19种,隶属于11科16属,如铜锤玉带草Pratia nummularia(图4);观花植物有65种,隶属于30科51属,如常山Dichroa febrifuga(图5);观叶植物有46种,隶属于30科43属,如岩生远志Polygala saxicola;观形植物有38种,隶属于22科28属(表3),如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
3.4观赏性珍稀濒危植物
依据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保护区耐阴性观赏植物中有17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珍稀保护植物 (表4)。除金毛狗外,其余种均为兰科植物。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及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牛齿兰Appendicula cornuta和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等兰科植物呈小块状分布,常局限于林下,对生境的依赖性较强。大多数兰科植物,多花兰、寒兰Cymbidium kanran和墨兰Cymbidium sinense等种群均较小,仅1株或偶见少数个体。
3.5耐阴性较强的观赏植物及其观赏特性
在107种耐阴性观赏植物中,有26种在林下或半荫环境长势较好,它们隶属于19科23属,观赏特性和潜在用途如表5所示。
4讨论
4.1耐阴性观赏植物利用现状
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耐阴性观赏植物107种,其中,耐阴性较强的观赏植物有26种,部分种类在保护区内个体分布数量较少,引种、栽培和驯化等技术不成熟,仍需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
4.2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耐阴性观赏植物生长依赖于林下生境,由于保护区森林的碎片化,使得这些植物呈现零星的分布,因此,对保护区境内的天然森林植被及自然生境进行保护是耐阴性观赏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保护区内大部分耐阴性观赏植物为野生型。因此,对数量较少的耐阴性观赏植物不仅要加强就地保护,还应加强植物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利用保护区内的缓冲区和改造区进行人工栽培。目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20-21]、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22-23]、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24-25]等栽培技术已开展深入研究,可通过人工繁育等措施达到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屈俊峰,王玉珍.低温胁迫对4种耐阴植物的生理指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14-116.
[2] 李宏开,许军.林业基础与实用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57.
[3] 吴军霞,曹军.芜湖市耐阴植物应用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8):158-161.
[4] 陈志明,龚粤宁,温带娣,等.大东山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的调查[J].现代园艺,2014,9(5):71-72.
[5] 陈丽晖,陈雄伟,徐呈祥,等.鼎湖山冬青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45-50.
[6] 徐晓丽,李坤新,林锦森.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江西园艺,2004(4):35-36.
[7] 胡进霞,张粤,钟象景.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乡土树种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2):67-71.
[8] 王发国,陈红锋,邢福武.广东乡土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园林,2007(7):56-60.
[9] 李镇魁,陈涛,冯志坚,等.广东深圳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1,30(4):40-44.
[10] 蒋谦才,李镇魁,李东文.广东中山市五桂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4):34-36.
[11] 冯志坚,李镇魁,吴永彬,等.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49-52.
[12] 李烨,冯志坚,何庆峰,等.广东惠东白盘珠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资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1,30(3):33-36.
[13] 骆土寿,陈德祥,李仕春,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资源及其评价[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4):7-12.
[14] 骆土寿,李意德,陈德祥,等.广东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J].生态科学,2007,26(2):159-164.
[15] 邓南荣,吴志峰,刘平,等.白盆珠水库库区坡面径流侵蚀规律初步研究[J].土壤与环境,2001,3(10):185-187.
[16]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1-10卷[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2009.
[17] Wu ZY, Raven PH, Hong DY . Flora of China: Vol. 2-25[M]. Beijing: Science Press, St.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1994-2013.
[18] 赵梁军主编. 观赏植物生物学[M]. 北京:中國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19] 宋希强主编.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M]. 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12:1.
[20] 吴南生,聂小林,钟彬林,等.草珊瑚栽培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3):40-41.
[21] 吕玉奎,王玲,吕玉素,等.麻竹林下草珊瑚套种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5,9(4):33-34.
[22] 吕惠珍,徐丽莹.观赏植物虎舌红栽培繁育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9(4):132-133.
[23] 熊兴隆.虎舌红人工繁育栽培技术总结[J].农业与技术,2013,33(2):120-121.
[24] 刘秀芳,林文革,苏明华,等.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种子,2012,3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