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通用9篇)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 篇1

白桑中学宁路芳

新《标准》强调,教师要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尝试,我发现自己离新课标尚有一段距离。课后我对本次公开课做了如下反思:

第一,应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落实。课堂上是面向了全体学生还是少数学生?所讲内容是否进行了反馈,对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是否采取了补救措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这些问题都应该被考虑,在本次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较少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以部分学生的掌握为依据,断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正这个问题。

第二,努力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大胆的将主动权教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还是错,教师不要急于评判,让学生自已去评判与总结;对发言积极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决不能因为他们的答案与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样就否定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旦养成了参与意识,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教师的劳累感就会减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会高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主探究学习,敢于挑战教师、教材和权威。每一节课如果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题提出独特的看法,才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本次公开课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本人讲的较多,要学生练的较少,才会出现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的状况。教师要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三,教师应该寓情感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授课中的情感投入和学生听课的情感投入是成正比。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教态,一经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在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也注意要将情感目标渗透其中,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也得到提高。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 篇2

一、脱离教材, 教学目标不明

案例:这是一堂新授课, 教学内容是Go for it!7 B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教师在授课时, 首先展示有关“Food”的图片来复习巩固上一课已学的词汇, 并用“What’s this/that?”和“Is this...?”等句型结合图片引出关于“Food”的其他词汇;接着教师运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格, 调查学生喜欢的食物, 调查时让学生使用了“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等句型, 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整个授课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整堂课从表面看热热闹闹, 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脱节, 教学收效不大。

分析:这堂课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授课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而是该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导致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不适当。本课关于食物的词汇是一个要点, 但这只是一个基础目标, 不宜花大量时间操练;而句型“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I’d like...”才是重点, 教师最终要教会学生在餐馆“Order food”的场景中运用这些句型和词汇, 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设计的调查活动的确是一个交际性任务, 然而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所使用的“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句型却严重偏离了本课的目标, 而且使学生容易混淆“would like”和“like”。

对策: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使用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但有时任务设置随意性较大, 乃至脱离了教材, 偏离了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造成教学收效甚微。[1]课程标准倡导跳出文本, 并不是不要文本, 跳出文本首先要基于文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根据某个话题提供了相关词汇、句型等教学内容, 给教师处理教材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把握教材和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能力。而当前一些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有必要通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和恰当处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量力而行, 这个“力”就是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行”就是增、减、改变、重组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 紧扣教学目标, 灵活运用教材, 使教材服务于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

二、提问方式不当, 师生互动形式化

案例: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熟悉, 预设了十几个问题, 然后指定学生一个一个“开火车式”地回答这些问题。从表面看, 参与的学生面比较广泛。下面是初二年级某位老师的一段课堂提问实录。

T:What is Jiaming’s favorite sport?

S:Football and..

T:Football?Not exactly...

S:Swimming.

T:That’s right.

分析:上面的例子是颇具代表性的课堂上教师把“问答”当“对话”的现象, 教师设置的大量问题是“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一些毫无启发性的问题。教师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俗套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 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在“灌”。在上例中, 教师预先设定唯一可接受的答案, 这是实践中典型的课堂提问方式, 即寻求答案的唯一性。教师在鼓励学生回顾事实因素或者预先阐述语言项的同时, 也伤害了学生用目的语表达他们自己想法的积极性。这种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提问, 很难激起学生交流思想的愿望, 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语言输出。

对策: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让教师明确如何有效选择提问方式。课堂交互的主要部分是由教师的提问所引导的, 而提问又是教师寻求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方式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师对信息的获得和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提问方式有如下分类:1.封闭式提问 (close question) 和开放式提问 (open question) ;2.特定提问 (special question) 和常识性提问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 。这两类提问的本质区别在于是期待特定的、封闭的回答, 还是期待有一定质量的、开放式的回答。3.展示式提问 (display question) 和参阅性提问 (referential question) 。前者指对知识的核定性的提问, 教师是知道问题答案的;后者指教师没有确定答案的提问, 是更高认知水平的提问。[2]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而言, 封闭式提问比开放式有更多的限制。在一个封闭式的提问中, 如果教师提供句子结构来诱导回答的话, 那么学生受到的限制就更多了。上课时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核对性的提问, 但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 多说敢言, 主动质疑, 因此教师应多使用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 也可以设计一些存在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

三、滥用鼓励与夸奖

案例: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每当学生参与并完成了一个课堂活动后, 教师马上使用“Good”或“Very Good”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表扬。但是教师使用的评价语非常单一, 有时一堂课单单一个“OK”就反复使用了数十遍, 似乎已变成了教师的口头禅。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频繁地使用实物进行奖励。

分析: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 但并不意味着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表扬。在课堂上, 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加思索, 也不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 随意地表扬或奖励。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究其根本是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含义还没有完全理解。正如体罚不可取一样, 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 过多、过滥的夸奖会失去它应有的激励作用, 也会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对策:首先, 教师应当注重评价语的多样性, 引入分层次评价。面对水平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学习有关水果的词汇时,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让他们摸一摸装在袋子里的水果, 玩一下“What is it?”的猜谜游戏, 学生能说出水果名称即可;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则追加“What’your favorite fruit?”;对程度好的学生再问“Why?”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别根据学生参与和完成课堂任务的难易程度, 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可使用“Good./A good job./Very good./Great./Wonderful./Wel done./Excellent.”等激励性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分层评价方式, 多给学生获得“成功”机会, 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 让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其次, 注意纠错方式, 多用期待性评价。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不要急于纠错, 更不要马上说:“No.You’re wrong”, 而可以说“Take it easy.”“Think it over, Please!”也可以根据情况对其他学生说“Who can help him/her?”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 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纠错。这样做可保护学生的自尊,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更重要的是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用“How clever you are!/You’re so smart./You can do it.Let us try it again.”等语言来表明教师充分信任学生, 对学生寄予期望。

四、把自主变成放任自流

案例:有的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 提示不足, 具体要求不明, 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 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 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 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有的教师在尝试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时, 对学生的讨论既没有合理的引导, 也没有适当的监督。

分析: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是,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上面例举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 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要学什么, 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状态。

对策:要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要提供学习的材料, 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其次, 要交给学生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再次, 还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实施计划。这一切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实施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呈现任务结果的方式。

五、有活动, 无体验

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如有的教师在教完有关颜色的词汇后, 把课前准备好的没有着色的房屋图发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能力, 以四人小组形式给房屋涂上颜色。学生涂完颜色后, 进行展示并评出最佳设计图。

分析: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 教师设计的涂颜色教学活动是贴近学生实际的, 也达到了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然而, 根据观察我们发现, 学生在完成该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把新学的有关颜色的词汇运用到整个过程中, 使得英语课成了一节纯粹的美术课, 虽然有了“任务”, 却根本谈不上语言的体验。此外, 有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 动手与动脑相脱节, 目的性差, 没有体验与反思, 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对策: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培养学生“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了就用”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上面的情况, 笔者在课后和教师讨论后, 重新设计了活动。首先是让教师在活动前呈现学生小组合作时可用的句型“What color do you like?/Do you like blue?/Let’s color the door green./Can you pass me the red pen?...”其次是学生活动时, 教师在各小组巡视, 帮助学生使用这些语言, 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着色活动。事实证明, 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合作有形式, 无实质

案例:课堂上,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先呈现一些问题,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 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出答案, 进行答案核对。

分析:教师片面追求小组活动这一学习方式,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问题不分难易, 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进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没有保证, 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 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结束了活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 学生仍处在被动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 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 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变成陪衬, 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听众, 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对策:为了让小组合作的形式真正成为改变教学方式的手段, 教师要注意下列几点:1.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拿来进行小组讨论, 如果一切问题不分主次平均用力, 只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往往“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事实性、陈述性的问题成了讨论的重点。2.对讨论的重点问题, 尤其是一些开放性、值得探究的问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并为学生提供汇报他们意见和想法的机会。3.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分组时要处理好“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关系, 引导组内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生三者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

七、探究性学习高深化

案例: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 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然而在英语课堂上, 很少有教师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与教师访谈中, 有教师这样认为, 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 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 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探究需要一定的学科基础, 而初中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不能达到探究这样的高度。

分析:这位教师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根本问题是其误解了探究学习的方式, 将探究性学习高深化了。探究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 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 完成交际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我国早有“鱼”和“渔”之说。很多教师采用由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来处理, 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对策:教师要把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留给学生, 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 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 去创造、应用;而不是由教师灌输。教师要勤于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中提供可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素材和机会。

八、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案例:课堂上, 有的教师在讲到某个主题时, 比如教到“sports”这样一个主题时, 往往在教完相关的词汇、操练完有关句型后, 就会很自然地将运动的好处亲口说出, 来凸显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分析: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 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 不知道如何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 所以出现了上面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 孤立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现象。

对策: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比如, 在学习日常活动时, 教师可以列出学生经常从事的日常活动, 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活动分为两类:一类为自己独立完成或从事的活动, 另一类为必须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从事某些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 这样就把培养合作精神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之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教师一定要克服这些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力求在“实践教学理念—反思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设计—再次实践理论”这样的循环中不断体验课堂教学, 并从中积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能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 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初见成效。本人有幸能在全校展示一堂“生本”理念下的公开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Unit 7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第一课时Section A。下面结合本节课,粗浅地谈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自主,教师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

一、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前置任务,做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持久性比较差。他们争强好胜,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喜欢“钻牛角尖”,关注所有人给予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让学生探讨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经过认真分析教材,研究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整合教材内容后,我设计了探究型前置作业。通过给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包含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句型的小谜语,让学生一边寻找答案,一边从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句型特点入手,以旧引新,抓住重点,总结本课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学生以使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探究前置作业成果的过程中,当学生陷入僵局时给出几个词进行引导,当学生偏离重点时及时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当学生给出精彩看法时给予眼神、肢体、语言的欣赏与表扬,这时候教师既是推动者、帮助者,也是欣赏者。

二、明确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任务,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特点初步掌握后,就进入课堂交流活动中。课堂交流是“生本”课的中心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本课为了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在合作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示范与提示,这样学生可以做到任务明确,也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让学生通过了解课文中Jane,Helen,Sally和Tom昨天做过什么事情之后,设置一个调查任务,即调查“你的组员昨天做了什么”。学生分工合作,体验到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深入其中,做好参与者与合作者。

三、鼓励全班交流、展示与评价,做好补充者、评价者

新课程标准的六条先进理念中有一条:要“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已经学会的目标语言运用于真实的情景交流中,自编自演小组对话,进行全班展示,这是“生本”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全面参与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了师生的角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成了“导演”。每组学生编的对话内容不一,但紧扣本课重点——使用一般过去时,教师把好舵,学生同时成为表演者和评价者。他们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时聚精会神,点评生动有趣,而且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师及时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课堂已生成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在最后的小结反馈中,本课采用了学生对完成前置作业的自我反思,对前置作业满意度进行自评、组长评、教师评,让评价方式更多元化、丰富化,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自信与参与热情。

四、课上及時记录,课下及时整理,做好反思者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简单的几个词,课下及时整理成文,做好反思者。如本课前我内心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而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实在让我惊喜。我及时地在相应环节记下了“惊喜、相信、不限制”这样的词。课后整理时我这样写道:“因为对学生不放心,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确实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也要相信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生本之路漫漫,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生本”,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上多下工夫,使生本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更加到位,教师的点拨更能起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初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4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赋于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在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学习课改实验区教师已有成果、借鉴其他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支配下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的一些经验。

一、关注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大众教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关爱。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我总是能够特别关注哪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的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认清政治课堂教学的使命,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是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达到育人的功能,应更注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我在七年级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通过对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从而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的道理。于是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结合初一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先用单手脱衣服、穿衣服,然后让他们用肩膀和下巴夹笔写字。通过亲身的体验,同学了解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只是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看待挫折。活动结束后,同学纷纷表示:“残疾人能身残志不残,对于四肢健全的我们更不能被一些小挫折打败。”

通过上述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同时无形中又教育了学生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如何去关爱残疾人,积极地正视挫折的心理。既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实现初一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目的。

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1、首先要研究学生是否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2、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而自己学习就要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本科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

3、学生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互相帮助;我在讲《八年级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课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活动保护”这一重点知识时,就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据教材内容,我给学生介绍了三种学习方法:A.结构图表法;B.利用表格归纳概括的方法;C.知识要点整理法;讲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对我们学习该部分内容各自所起的作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要领后,先独立自主的学习,然后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我在从中辅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对重点知识勾划圈点、如何归纳概括。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5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我们普通班的同学读不懂句子,做不好题目,大多数时候是不知道单词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固定搭配。

我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学生也给了一定的配合,整体的课堂氛围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记笔记,没有给他们更多时间去自主学习。再者,对课堂的把控做的不够好。虽然我尽量给学生一些例句,也让他们口头造句,但是没有紧扣高考的考点和重点。最后呢,设计的练习比较单一,学完单词让他们做一下配套的双语报上面的练习,下次可以安排一些翻译,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写。

这堂课上的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有些教学环节设计还不够合理,但是我会认真备课,多其他老师的听课,让接下来的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 篇6

章跃群

2012年3月16日,我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 SectionA 1a-1c。

这堂课内容含量较大,需要教授的知识点语法点较多而时间有限,所以本堂课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关键。所以,我把任务分成六个部分完成,一,教学本两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汇拓展,5分钟内完成。

二,巩固重点词汇,5分钟内完成。

三,了解并熟悉两单元的重点句型,5分钟内完成.四,教学语法:如何问天气。5分钟完成。

五,重点突破包括词汇、句型透视、及语法聚焦等考题示例和拓展

活用讲解和练习。10分钟完成。

六,课时作业,当堂讲解,当堂批改,10分钟完成。

由于时间比较紧、内容多,所以上课时不免有疏漏。这堂课虽然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容易产生记忆疲劳。所以为了克服这个弱点,我故意安排了12分钟去讲练结合复习重点部分,有花10分钟时间去让学生动手做课时作业。我还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多、繁的知识点和面直观的呈现个学生。这些环节有效的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这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够熟练,不会添加一些有趣生动的画面或图片增强学生的记忆,还有设计的教学内容太

多,学生消化起来困难,但上课内容多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复习完整个学习内容,所以时间有限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很无奈的,只能采取增强记忆的手段加以巩固了。

在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方面,词汇很重要。所以,教学中,我很着重单词和词汇的拓展还有短语的运用。每堂课前和课后,我都要求学生坚持做一些单词或词汇的听写,天天加固词汇的掌握。在这一点,我觉得很有效,提倡同行坚持。以后教学中,我还会努力,坚持反思,把好的发扬,把不好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林贤静

本学年,我担任初三

3、初三4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一、认真备课。

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真读记单词,坚持让学生记读和听写,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课文,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备课时预先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认真备写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有趣的、有助于教学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上力求讲解清析、条理,准确、生动、充满感情。在课堂上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上精讲精练,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同时统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和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与科组老师商讨教学疑难问题,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虚心请教,还经常听他们的课,做到认真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进步。

四、认真勤力批改。

作业布置精炼有针对性,我校学生书面表达方面极其薄弱。作业布置中,我增强增多英语作文部分。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学生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和总结,堂上进行透析评解,做到让学生有错有改,有改有进。

五、组织课堂教学坚持用英语,培养学生学英语讲英语的习惯,提高口语水平。

随着教学不断深入的改革,教材和教学越来越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地道性和交际性。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和传授技能是英语教学本身,也是锻炼学生地听说技能最有效手段,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所以我在进行教学时总在注意使用英语组织。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开口说话的习惯,我经常要求他们背诵课文。因为背诵文章,在熟练基础上言语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所以,培养学生口语能力,背诵不可少,英语教学中我坚持适量背诵课文和句型。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无论学生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年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自我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学习,争取

新的进步。

班主任工作总结

林贤静 本学年我担任初三4班班主任,工作尽心尽力,班级管理很好,优秀文明班级。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班常规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学生的成绩,做好升学考试有关工作等等。本学期我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班纪文明公约、安全文明公约,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制定了班纪文明公约,同时,也制定了安全文明公约。制定 以后,在班上宣读,宣讲,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宣讲完成之后,再在班上张贴出来,时时给学生提个醒。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我班这个学期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做得很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二、加强班墙报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前班墙报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达不到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的结果。本学期我在班后面的墙壁上,开创了学习园地,学习园地四个字用剪纸剪出来,四周再贴上彩纸边框,起到一个美化的效果。学习园地里面的内容定期更新。如先后举办过“总复习专题”和“英语天地专题”的墙报。同学们对这种做法非常欢迎,下课后大家都主动涌到后面去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进行卫生改革,加强班级的卫生管理,本学期我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卫生小组由同学们自己自由组合,不再是以前的硬性规定的组来扫地,这样就避免

了同学内部之间的不合作关系。组定下来之后,由原来的每组值日制改为现在的每组值周制。每一周的值周成绩由学生会公布出来之后,达到学校的第一名奖励,如果达不到本周学校的要求标准平均分,该组要重扫一个星期,由于奖惩有具体的依据可循,同学们值周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很多同学一大早就回来扫地了,包括那些平时偷懒的同学,这时也变得特别勤快起来。由于卫生工作得力,本学期学校十项评比的流动红旗,我班几乎每个星期都拿到。

四、抓好升学考试的有关工作。

本学期,我在班上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了解,帮助学生树理想,表决心,定目标,让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拥有一个学习目标,为了自己的目标学习。大多数的部分学生都有考上重点示范高中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对于参加升中考试,我及时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会因为没有目标而盲目学习,争取中考圆满成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新 篇7

1. 总结成功片段,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的创新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供日后参考。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如在时间的分配上、情境的创设上、游戏的组织方面等,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进行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吸取教训。如在教学Fun With English Unit 5“Going Shopping”中“Reading”一课时,在巩固对话中我设计了学生分散到各个点去购物这一活动。课前,我自认为这个活动设计得很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课堂一片混乱,学生们兴奋得以致于忘形,大家都往玩具店去买东西,而冷落了其余购物点,口语操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后我反思,主要原因是我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喜好,也没有强调好活动的秩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由于及时吸取了教训,我在另一平行班的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结果这一内容进展得很顺利,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如果教师及时甚至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我第一次讲授Fun With English 9A Unit 1“Different Parts of a Sentence”时预想学生会一听就懂,结果却是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一脸茫然。在课后向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说:“我们根本不懂什么词性做什么成分,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语文课上老师也没讲过,不知道怎么划分。”此时我才明白,是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实际水平了解不准。因此,我在那节课后的教学反思这样写着:从初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词性及其用法,随年级增长难度逐步提高,不能让学生吃个“大汤圆”,消化不了。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英语既有趣又好学。实践证明,教师将教学中解决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 反思自己的教学情绪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对英语学科和所教内容的热情,会使自己处在一个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忱投入的状态,用满腔的热情去“激活”学生“沉睡”的因子,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学生良好的积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说实施愉快教学是通过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爱好的转变,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期待实现成绩的转变。曾听一位主持人说过,“主持人也是人,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但一到镜头前,就将一切不愉快的全抛于脑后,忘我地投入主持节目中去”。教师何尝不是这样?

4.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虽然学生还是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所教的一个班是平行班,每次单元测试,如果全班用同一份试卷,肯定会有几个人不及格,经常考不出好成绩,对孩子们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我对此进行反思,采用以下做法:每次做题前先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空白纸,要求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记录自己不会的或者比较重要的题(只抄题不写答案),随试卷交给老师。然后学生可以在课下找老师帮助解答,也可以在老师讲评完题目,自己确保弄懂后,由老师“监考”,再把错题做一遍,做对了同样给分,这样使所有学生都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很好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不讨厌英语,甚至更喜欢英语。

5.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因材施教。可在实际教学中,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那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考同一份试卷等现象随处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6. 反思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学生提升的空间

课后作业是学生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因此,经过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不仅能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而且教师能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有助于扩大学生提升的空间。

反思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然后知困”,有反思才会知不足,有反思才会明差距,有反思才会有超越,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真正成为学者型、专业型、研究型的教育者。实践证明教学行为与反思行为有效结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体验事业的成功,获得劳动的快乐,能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吾日三省吾身”。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照耀下,英语教师当通过精心反思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们的心灵火花,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公开课《安塞腰鼓》的教学反思 篇8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之后谈一谈观后感,为进入本文的学习打好铺垫。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听录音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它的气势,铿锵有力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听完录音后顺势利导,指导学生朗读,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通过读来悟出,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实现整体感悟。

3.精读文章,知内容、明结构、寻美点。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和语言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从美读中体味文章表现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4.以一首激昂的《黄土高坡》,结束全篇的教学,达到艺术的效果。

5.教学方法:教学本文重在美文美读美评,重在熏陶感染,重在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学生主体精神。

如释重负地上完了公开课,接下来的是教研组评课。老师们评议最多的是学生质疑过多,占了太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够,整堂课教学设计很好,但最后完成得不是很完美。教研组长刘老师最后作结:你们总说学生质疑太多,占用了时间,应该想的是学生需不需要,需要就进行到底。

课后笔者遇到课上多次发言的学生,表扬了她,她的脸上立刻放出光彩,热情地说:“老师你为什么不事先安排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发言,布置每个人说什么,什么时候说,这样上课就更好。小学时候,我们就是这样上公开课的,精彩极啦,看的老师非常多。还有,你怎么也让某某回答问题?答得那么烂。”她那种很自然,很遗憾的口气,让笔者总忘不了。

由此,笔者对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省与思考:

1.应关注学生的成功而不是追求课堂的成功。平时经常看语文教学杂志,那上面精美创意的教学案例,让我们倾服。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口语或书面表达得那么完美,准确,文采飞扬,再加上老师制作好的丰富的课件,整堂课是那样的精彩。笔者开始思考,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教学中,我们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展示教师精彩的完整的设计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很少去关注学生。这样的课,其实追求的是课堂的成功,并非学生的成功,而且是站在追求教师成功的基础之上的。课堂的结构是完整的,课堂的重点是突出的,课堂的脉络是清晰的,课堂的气氛是热烈的……可是如果我们偏偏就是不在乎学生的感受,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不去关注学生的成功,这成功又有何用呢?

2.教师不能预设过多的问题,应注重课堂的生成。 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流程中,发现学生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东西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应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不囿于教学预设的束缚,去引导学生感受发现问题的兴奋和交流的快乐,让课堂自然生成,把学生的灵动真正呈现出来,将发问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指点、促进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教师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开放而有序地组织教学,控制好课堂并极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学生的一些问题,着实让我们难解,可见新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权威、万能者。从这点出发,教师备课时,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努力探寻对教材的独特理解非常重要。

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就是结果吗?

3.体验,阅读教学的新航标。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特别是阅读,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每一个人思考同一个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同,若我们在课堂中却要追求统一,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件残忍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读到自己”,即通过阅读文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这堂公开课中,讲到对课文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个句子的理解时,因时间关系,笔者只是引导学生得出以声衬静的写法,便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教学。现在思考这一环节,感到教学只是停留在寻找答案的层面上,没有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悟,如果教师拓展开去:这种以声衬静的例子,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有过体验吗?用“以声衬静”的写法,写一个熟悉的生活片断,那一定会出现五彩纷呈的独特体验,学生对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运用。

有人说,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没有反思的教学也称不上是成功的教学,至多是一次教学尝试。试想,如果每堂课后教师都能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认真的反思,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比如,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等,从反思中吸取教益,那么,一定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也是本堂公开课给笔者的最大收获。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定稿] 篇9

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新教师此时应该和我一样已经上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了,而这第一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现在想想仍能感受到当时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下面我就谈一下对这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所讲述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上课前,我原来预备了reading, 既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我不知不觉已导入很多课外内容,如:地球上的灾难,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地震的前兆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本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介绍地球上的灾难时,我准备了各种灾难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灾难有直观地了解,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都这些图片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都能够第一时间说出灾难的名称,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很难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图片,所以就出现了大家张口说不出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生们的表达多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来描述这个灾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展开地震这个话题之前,我是通过一张地震的图片来导入的,引出来的话题就是去年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这部分内容我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给时间他们进行表演和展示,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天空,还他们一份自信。而他们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汶川地震发生之时,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来回忆地震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让全班同学内心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没有矫揉造作,显得颇为自信,也游刃有余,出色之处,不是换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这掌声对他们参与者来说更是珍贵了,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

另外,在阅读完唐山大地震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cloze 练习。由原来的个人独立完成和做完后找个别学生从头到尾读出答案的传统型的做法,改为让学生以pair work 形式去完成cloze。更突出了新教材的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新教材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为这堂课上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要求他们课前必须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能默写出来,(一般教学大多要求学生在老师教完之后才听写)并且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我感觉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对于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突然扩大的庞大的生词量是有一定的帮助。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是Pre-reading部分对发言学生的选派方式的设计能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好坏, 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以及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叫你大吃一惊的课堂行为,如果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不仅会化险为夷,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进行到一道想象题,“假如发生了地震,你只能拿一种东西,你会拿什么?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有的说钱,有的说手机,有的说什么都不带,保命要紧„„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如果发生了地震,我无论如何要带上我的弟弟,因为平时一向都是我照顾他„„”哦,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的回答超出了自我,上升了一个层次,我何不趁此机会炒作一下?于是,我在做总结时加了一句:“假如发生地震,你准备带一样东西,这时,你看到了奶奶,你如果带走了奶奶,你便不能带走任何其他东西了,你还会带她吗?”同学们的回答斩钉截铁:“会!”接下去问为什么?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其实,我在无意间已落实了我的德育目标,一个人在危难之际,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别人,对于亲密无间的家人,更要如此。

本节公开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有待改进,比如有些练习的难度偏大,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原文来找相关的答案,一堂课下来内容安排得过多过满,学生难以吸收过量的知识。还有就是在话题句子翻译的过程中,我仅仅采用了口头提问的方式并且预先提示了重点短语和句型,这一做法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让两个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再针对学生写出的句子进行讲解,适当地引导,效果会更好。另外,所选句子数量较多,如果能够精简到5至6个则更好。

上一篇:店面员工工作计划表下一篇:商务英语口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