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共8篇)

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篇1

职务犯罪,刑法规定有三类五十三种,由检察机关管辖。

(一)贪污受贿类有十二种犯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②渎职类有三十四种犯罪;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等等。③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类有七种犯罪。

1、贪污罪(刑法382条)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受贿罪(刑法385条)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挪用公款罪(刑法384条)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4、滥用职权罪(刑法397条)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5、职务侵占罪(刑法271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6、挪用资金罪(刑法272条)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7、挪用特定款物罪(刑法273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诉法普法宣传单

1、新刑诉法将旧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 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考虑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均享有辩护权,新刑诉法增加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具体规定为: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 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3、对于第二审程序,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新刑诉法明确了二审开庭的案件范围,增加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同时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4、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在侦查阶段,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和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均需经侦查机关批准。修订后的律师法作了不同的规定,规定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

5、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对逮捕条件理解不一致的问题,新刑诉法将“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原则规定,细化规定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并明确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民事诉讼法普法宣传单

1、小标的案件,一审终审。新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2、当事人选择法院,应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新民诉法第三十四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3、快速送达法律文书,提高审判效率。新民诉法第八十七条第一款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4、法院不予受理起诉的,必须出具裁定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新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5、生效判决遗漏第三人导致错案,第三人可直接起诉改变原判决。新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6、保全措施扩大,法院可以发“行为令”。新民诉法第一百条第一款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篇2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说, “互联网思维”就是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 (1)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不断被拉近,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传统的电视、广播、书籍, 延伸到了手机终端应用。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网络论坛、贴吧、QQ空间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让人们不用出门便能与世界同步。对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在传统新闻三要素的基础上, 开始讲究互动性和趣味性。点赞、转发、评论、发帖等网络互动, 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 人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 亦被大量无用、虚假的信息碎片所骚扰。这些网络垃圾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体验, 误导着人们的价值判断, 给各级政府带来了网络舆情问题。

检察机关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 正确认识上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隐患, 统筹用好新兴媒体资源, 才能建立好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化、网络化的传播平台, 高效、便捷的将职务犯罪预防信息传达给广大国家公职人员。

二、借助“互联网思维”, 可推进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方法论。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将“互联网思维”概括出四个特点:1、用户至上;2、体验为王;3、免费模式;4、颠覆式创新。 (2) 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宣传和教育工作, 可围绕上述特点, 调整改进旧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尊重教育受众, 文明得体

作为一名预防干警, 应在注重维护检察院和检察官形象的基础上, 尊重廉政教育对象, 做到理性、文明、平和、规范。态度既不宜过谦, 以免影响职务犯罪宣讲的力度和效果, 也不应傲慢, 以免引起教育受众消极对立情绪。应规范着检察制服进行警示教育活动, 做到文明得体。

(二) 避免形式刻板, 加强互动

预防宣传和预防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对于警示教育讲座, 预防干警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针对教育受众不同的行业特点, 结合自己参与自侦办案的相关经验, 深入浅出的讲解相关典型案例, 释法明理, 加强互动;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上, 应及时更新展板资料, 加强对多媒体声光电的运用, 提高参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网上警示教育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上, 应加强与网民的互动, 准确及时的回答与检察业务相关的咨询和质疑, 维护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提高检察机关的亲和力。

(三) 拓宽宣传渠道, 资源共享

在做好警示教育宣讲、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传统工作的基础上, 预防部门应拓宽预防宣传渠道。一方面要用好传统的媒体资源, 如参与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电视、广播节目的录制, 拍摄廉政短片, 编辑出版廉政教育刊物, 布置电视及平面廉政广告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成本更低、受众更广、效果更好的互联网平台的开发运用, 在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网络论坛、贴吧、QQ空间等新媒体上建立官方频道, 发布预防信息。加强各检察院间的信息共享, 加强与纪委、党报等政府喉舌的联动, 借力宣传, 建立和推广预防品牌。

(四) 注重梳理总结, 开拓创新

应时常总结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延续和推广成功的宣传方法, 及时纠正和填补不足之处, 做到去芜存菁, 开拓创新。宜在深入挖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和潜力的基础上, 借鉴和学习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好的宣传做法, 加强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应不断关注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因势利导, 稳步推进预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借助“互联网思维”, 可化解预防矛盾危机

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新兴媒体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涌现出了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笔者以下收集了一些常见问题:

(一) 基层院人、财、物匮乏

从人力资源上看, 一方面, 部分基层院预防干警数量较少, 且不时因办案需要被借调参与自侦办案, 以致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无法开展部分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少部分同志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的运用较少, 对互联网资源的关注度不高, 难以驾驭网上警示教育宣传工作;另一方面, 由于网站建设、计算机操作和线上平台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亟待引入专业计算机人才。

从财力及物力资源上看, 搭建网上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平台, 需要购买、架设并维护专门的服务器、计算机及线路, 这就给基层院的财政状况增加了巨大负担。在线上平台、官方预防网站的宣传和推广上, 往往因经费不足, 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 官方平台关注度不高

互联网的便捷性造就了碎片化阅读方式的产生和普及。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被推送的热点新闻、网络段子、精美图片等娱乐性较强的信息所吸引, 对官媒普遍缺乏兴趣, 以致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 部分政府职能部门被关注的较少, 留言、转发等互动较少。

(三) 不当言论、信息处置不当引发网络舆情

日前, 某检察院预防干警因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讲座上不当引用了网上的注水数据, 夸大了某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 引起了巨大的网络舆情, 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此外, 亦有多起类似事件造成的舆论炒作案例,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预防宣传教育稿件写作等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 由于网络平台注册及留言互动的门槛较低, 部分不法分子在官方留言板上进行刷屏、广告、谩骂等不文明行为, 甚至进行盗号、黑客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平台监管员放松监管, 易导致较大负面影响。

四、运用“互联网思维”,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统筹规划, 健立共享平台

对于部分检察院预防力量薄弱等问题, 一方面各级院的领导干部应重视和支持预防信息网络化建设, 推动和发展“侦防一体化”建设, 统筹规划, 加强院内各部门的团结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应加强预防业务培训和互联网知识学习, 提高广大干警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能力, 提高互联网安全意识;此外, 可先探索以各市级检察院为节点的网上警示教育共享平台, 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专业性较强、观赏性较高、知名度较广的预防职务犯罪门户网站, 再以点带面的推动各县区网上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减少各县区检察院试错成本。

(二) 加强联合推广, 借力合作媒体

在对微博、微信、各大门户网站、网络热点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的预防职务犯罪官媒推广上, 可采取互相关注、转发微博、留言、“@”等方式, 加强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官方频道的良性互动, 进行联合推广宣传。此外, 还可借力新浪、网易等平台自身的推广渠道, 开设线上预防职务犯罪讲堂, 开辟预防专栏, 设立职务犯罪举报邮箱, 提高预防频道的曝光率和关注度。

(三) 加强网络监管, 正确处理舆情

互联网时代诞生了诸多网络语言, 如“正能量”“hold住”等词语, 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发言及回复, 可适时的引用部分网络语言, 使预防宣传更接地气, 但需摈弃低俗的网络词语并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境。应探索建立预防官媒维护和监管人员的工作纪律制度和问责机制,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督与管理。建立网络舆情上报制度、制定科学完备的应急预案, 不发布或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 确保预防官媒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宜与时俱进, 借助“互联网思维”, 不断创新预防宣传教育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 切实有效的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敲响职务犯罪预防钟。

注释

11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4_01/20/33171925_0.shtml.

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篇3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反腐败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开设职务犯罪预防课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廉政教育的一种必备手段。检察机关因为 自身法律监督的属性和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经验,成为开设职务犯罪预防课的最佳选择。但最佳选择并不意味着就能带来最佳的上课效果。当前职务犯罪预防课还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改进。

1.课程内容的同质化。目前而言,大部分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的常见案例”、“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等部分组成,出现一种“天下讲义都雷同,一篇讲义走天下”的现象,内容同质化的情况非常突出。

2.讲授形式的单一化。一张讲台、一个话筒、一个幻灯片的大屏幕、一个检察官坐在讲台上读讲义,这是很多职务犯罪预防课现场的画面。与这个画面相对应的是下面的听众要么左顾右盼,要么昏昏欲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职务犯罪预防课变成了毫无吸引力,甚至被受众看成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

3.讲师的随意化。谁去上职务犯罪预防课?在很多地方这似乎不是个问题,谁有空谁去上,在一些地方看来,不过就是一堂课而已,于是就会出现讲师的随意化。每一个可以把职务犯罪预防课上得受欢迎的检察官一定是名优秀的检察官,但不是每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必然就能把职务犯罪预防课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4.释法说理的枯燥化。法律本身是严肃的,生硬的法条、学理化的解释,案件办理中所使用的法言法语在受众听来如同云里雾里,而从网页上复制粘贴下来的案例,又缺乏深度的解读,个性化的表述,使得很多职务犯罪预防课被贴上“枯燥”、“乏味”等标签。

二、原因分析

1.对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定位不準。职务犯罪预防课到底应该怎样定位,看上去似乎并不是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职务犯罪预防课和学校里老师给学生上的课是一样的。实际上,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受众与学生相比有太多的不同,他们都是成年人,绝大多数还是国家干部,国企的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在错误的定位之下,就会导致思想的僵化、不再去研究、创新,去探索更与时俱进的课程。职务犯罪预防课不应定位于校园填鸭式的课程,而应是提供一种法律知识、法律文化的服务课程。

2.对受众的研究程度不够。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对受众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细化的程度。而当前很多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却忽视了对受众的研究,不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仅凭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来揣摩受众的心理,来撰写课程的讲义,这就像一个做粤菜的厨师被要求做一桌菜给东北人吃,显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讲师自身能力的局限。做一个好的讲师,必须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做一个好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的讲师不仅要求精通相关的法律规定、典型的案例信息,还需要掌握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但当前很多地方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的讲师只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其他知识、能力,诸如哲学、心理学、网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种自身能力的局限也使得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台上讲得兴致勃勃,下面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情况。

三、如何打造检察机关的“预防好声音”

1.精心准备个性化的讲义。首先,在课程的开始,职务犯罪预防课的检察官要以对受众工作、生活特点的了解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引起受众的共鸣。其次,要针对每一场不同的受众准备不同的课程内容,因为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单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受众,对于职务犯罪预防课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例如,针对乡镇基层干部,可以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多引用在基层出现的案例;针对国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针对年轻人占大多数的单位,可以多引用网络上的事件、网络流行的语言;针对银行业的金融从业人员,可以多使用算经济账的方法,重点讲授涉及资金类的职务犯罪的知识、案例。再次,在分析原因、对策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把法条口语化、案例故事化、哲学道理生活化,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视角,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

2.探索更丰富的授课形式。职务犯罪预防课不仅可以坐着上,还可以站着上;不仅可以在会议室里上,也可以在办公室里上,甚至可以在剧场里上;不仅可以使用PPT播放图片,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去制作播放音频、视频;不仅可以一个检察官用声音上课,还可以有类似小品表演的片段穿插其中。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因为在网络时代,受众接收了海量的信息,仅以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正如“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于摈弃了“选手讲故事+评委毒舌”的模式而采用了“盲选+导师”这一独特的方式一样,要打造出检察机关的“预防好声音”,就要求检察机关顺应潮流,与时俱进,采取更好听更好看的授课形式,让受众在开心愉快的过程中接受预防教育,实现预防的效果和目的。

3.锻炼出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检察官。只有好的模式,也不可能带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有好的选手和导师。同样,再好的讲义和形式,也需要优秀的预防检察官的讲授,同样一篇讲义,不同的检察官讲授能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效果。受众的耳朵越来越挑剔,这就要求检察机关锻炼出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检察官。这里所说的专业化,不仅是专业知识上的专业化,更应是讲授课程的专业化,包括从普通话的掌握到现场气氛的调动和掌控能力;从个人形象的塑造到课堂技巧的使用;从沟通能力到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 篇4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讲一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知识,和大家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同学们能多掌握一些法律常识,对照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能够利用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经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并施行,经过2次修正,现行的是2007年6月1日施行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4、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过失致人重伤罪

被告人程某与被害人肖某均系某县某中学学生。2016年12月某天下午课间,程某在教室内与同桌肖某开玩笑,趁其不注意时将凳子抽走,导致肖某坐下时跌倒,后肖某与成某发生纠缠,纠缠中肖某被程某搡倒在地,双方在推搡过程中肖某的腹部与课桌产生碰撞,后肖某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脾破裂并予以手术摘除。经县公安局物证鉴定室鉴定,肖某的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后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程某过失致人重伤罪向建湖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被害人肖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成某及其家人赔偿自己因脾切除造成的各项损失合计25万元。

本案的附带民事诉讼经法院主持,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人成某及父母赔偿被害人嵇某因脾切除造成的各项损失165000元,被害人嵇某出示谅解书。对于刑事诉讼部分,法院认为被告人成某与同学嵇某玩闹推搡时过失致其重伤,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同时,因被告人成某未成年人,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遂判决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判决被告人程某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

盗窃罪

被告人曹某系某县某职中学生。2016年7月某日,曹某在公园游玩时发现有人在池塘游泳,并将衣物放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曹某趁四周无人之际,偷偷将衣物内手机拿走。后曹某用该手机玩付费游戏,共花费话费3000余元。失主报警后,公安机关将曹某抓获归案。曹某到案后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其家人积极赔偿失主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曹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被告人曹某系未成年人,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并积极赔偿了被害人损失,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判决被告人曹某拘役二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聚众斗殴案件

2015年春节前,不到17周岁的职专学生李某和张某,因“看对方不顺眼”,分别纠集20余人“定点”进行聚众斗殴。结果,张某一方两人被砍伤。经审理,法院以聚众斗殴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张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本案其他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刑罚,最高为5年半。

法律链接:

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多次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抢劫案件 2014年9月,某校学生王某、李某因无钱上网,商量抢劫同学陈某。趁陈某独自一人时,王某、李某采用暴力手段,强迫陈某交出携带的300元。经审理,法院以抢劫罪判处王某、李某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二千元。法律链接: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交通肇事罪

2014年11月,张某骑电瓶车放学回家时,在路上逆向行驶,将路上行走的金某撞伤,后金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审理,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法律链接: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直接扣留其非机动车。

容留吸毒案件 2014年7月,某学校大三学生凌某在家里中招待朋友,期间凌某拿出冰毒招呼张某等人吸食,凌某、张某等四人先后吸食了冰毒。经审理,法院判处凌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法律链接:

容留吸毒他人吸毒罪:是指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6、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未成年人应如何保护自己 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 如果是同学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老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能盲目的抗打硬拼,及早脱身,然后向家长反映,在学校周围向老师或学校门卫反映,严重的要打110报警。怎样拒绝别人的要求一起去违法犯罪呢?

要明辨是非,极力劝阻。劝阻无效,自己坚决拒绝。如被迫,应及时报案。积极向家长、学校、警方报告情况。

在遇到社会青年或者高年级学生向我们要钱如何处理?

首先,如果是社会青年向在校学生要钱,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或公安民警报案,以便尽快处理。既不能自己拿刀来解决,也绝不能逆来顺受,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其次,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可以向老师举报这种行为,不能几个同学结伙来抵抗或者报复要钱者,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

同学们,你们都是2003年左右出生的,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是成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生期,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习近平说,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到2050年你们只不过47岁,伟大的中国梦还要靠你们去实现。

还有七个月,你们就要中考了,希望大家排除外界干扰,成绩好的继续努力,争取考到自己向往的学校,成绩不好的也不要气馁,更要珍惜这七个月的学习,即使考不到好的学校,也可以到职高或社会学一技之长,还可以自学,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人生态度很重要,什么年龄该做什么年龄的事,你们现在这个年龄段是学习的最好时期,就应该好好学习,当你们走上社会需要担当时,也要有能力去担当。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现在处于这么好的国内环境,有强大的国家做我们的后盾,只要你努力,生活一定很富足。不要当别人享受社会主义福祉时,有人却在高墙中失去自由。所以,我们要随社会主流走,与有正能量的人交朋友,不要掉队,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阴暗面,虚度年华。要做个有正能量、有担当的人,为自己、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篇5

在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应该说多年以来的全民普法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普及法制教育、增强全体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任务还非常艰巨。开展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联的法制教育时,要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思想逻辑和成长环境,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基本规律,探索有效路径。要注意把握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教育青少年从小事、从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制度规则意识。法治是制度规则的升华,没有良好的制度规则意识,不可能培养出法治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要一点一滴地逐步培养对制度的尊重、对规则的敬畏。二是把道德底线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用青少年听得懂的语言,把道理讲透彻,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诚实、不讲假话、不做坏事、不做害人的事,开始进行教育引导。三是让青少年明确必须遵守的法制底线,知道有哪些“红线”绝对不能逾越,自觉反对邪恶,反对暴力。要以2007年中宣部、教育部、司 1

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颁布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准则,对《纲要》阐述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同时融进好的案例,分层级、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

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需要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在这一规范过程中,内含着情感、道德和法制三个层面、逐级递进的调节逻辑,不能只单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正常步入社会,首先要在情感层面开展教育,引导他们真正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民族,有对他人、对生命基本的尊重。然后,教育青少年明确道德底线,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等基本道德品格。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做好预防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把握普通青少年向“问题青少年”转化的边界。一是关于不良行为,要搞清楚哪些不良行为会导致后期的违法犯罪,这些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二是关于不良习惯养成问题,要研究青少年在什么阶段容易出现坏习惯,在什么阶段必须对这些坏习惯进行干预,否则就会发生演变。三是关于青少年失学失业问题,要认识到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门、家庭都需要继续努力,必须使九年制义务教育成为强制性任务。四是关于特殊群体整体关爱不足的问题,比如目前数量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要防止他们因为缺

爱失管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找准转化的关键环节,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深、做实。找准边界之后,就要研究如何对“问题青少年”进行教育转化。要加强专业领域研究,对“问题青少年”群体进行必要的合理分类,找准不同类型群体思想转化的内在逻辑和行为转化的有效载体。要密切关注基层的成功实践,总结推广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帮教模式,使点上的经验转化为面上的普遍性措施。要明确在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承担着重要职责,有必要使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学会有效的教育方法。

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篇6

-----丹凤县地方税务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丹凤县地方税务局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始终坚持以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两权监督为重点,以岗位廉政风险防范为关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预防渠道,健全预防网络,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形象,使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2.91亿元,完成目标计划的10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1.28%,组织收入增幅、增长比例和年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在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14亿元(税收0.7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为丹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证,县局多次被省局评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连续7年被市局评为党风廉政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县检察院授予“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称号,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被在全县予以交流推广,全县地税系统政风行风评议顺利实现六连冠,2010年曾荣获省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大预防”格局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地税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县局 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和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完善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流程;同时,基层各单位坚持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先争优竞赛和税收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党组书记(局长)与各单位“一把手”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狠抓落实,真正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和反腐倡廉、税收征管、创先争优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县检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牢固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直接抓、纪检监察具体抓、各职能部门配合抓,税检联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预防机制和合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预防”格局。

二、强化教育,筑牢预防职务犯罪思想长堤

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是基础。我局坚持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全面构筑反腐防线,努力提高全系统干部反对腐败、抵制犯罪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教育内容上,我们突出党纪法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权力观和反腐倡廉形势政策“五个主题”,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税务人员十五不准”、《两权监督实施办法》等内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遵法守纪、拒腐防变意识;深入开展“实施五德教育 永葆队伍纯洁”专题教育和以“学廉、诺廉、守廉、警廉、述廉”为主要内容的“十廉”工程,班子成员带头开展感恩教育、心智心态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宣讲,督促广大干部职工明是非、知荣辱,大力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中省县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税务系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警示训诫三项制度及省、市局《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任务,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利用每月的学习日,深入学习《税收征管法》、《行政许可法》、《刑法》及各种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引导干部不断提高法纪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在对象上,抓好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这一关键层次,重大节日、税收检查、涉税案件查处、税负评定这一关键时期,基层分局长、稽查局长、申报征收这一关键岗位及广大党员这一关键力量的“四个关键”,有针对性的抓好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勤政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在形式上,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学习原文与宣讲辅导相结合、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重点提醒相结合、反腐倡廉与地税文化相结合、传统说教与网络平台教育相结合。县局在全系统先后开展了学习《廉政准则》、《监督管理办法》和“学制度、考制度”活动,班子成员先后为全体干部举行了党章、五德教育、预防职务犯罪、贯彻《监督办法》等专 题辅导讲座6次,开展理论学习辅导交流10余次;系统70名干部集中参加全省地税系统反腐倡廉答题竞赛两次,平均成绩83.5分;全体干部以市局《警示教育案例汇编》为教材,举行了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了《深渊》、《贪路无归》、《路之殇》等警示教育片,全体干部定期到县委警示教育中心开展学习教育,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看守所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县局在继续开展“十星”(廉洁自律之星)评选活动和廉政教育“六个一”活动的基础上,以“地税文化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将廉政文化与地税文化建设紧密融合,深入实施“推进四化建设 打造幸福地税”活动,创新推出“五卡审批”、“廉政手机报”、“六廉动车 助推教育提速”等创新亮点项目,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县局积极组织参加了市局举办的 “廉政之歌”大型文艺晚会,组织干部创作廉政文艺脚本2个,收集优秀廉政书画作品30余篇(幅);各级干部积极撰写反腐倡廉理论文章19篇,撰写廉政承诺暨遵纪守法保证书70份,征集廉政格言130余条;新投资建设廉政文化展室、廉政书屋各一个,大型廉政文化墙3个,制作宣传展版20多块,机关走廊廉政文化氛围浓厚令人耳目一新;县局不断完善和更新党风廉政建设网页,及时开辟新的廉政建设专栏,全系统70台计算机全部安装了廉政屏保,每个办公桌都前摆放有廉政励志警示牌。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全面营造了人人思廉助廉、个个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干部真正明确了“如何做人、如何用权、如何执法”,在系统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慎为自律机制,遵规守纪、公正执法、反对腐败、抵制犯罪已成为每位干部的自觉行动。

三、完善机制,加大源头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

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是源头预防职务犯罪和铲除腐败的关键。县局在巩固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机制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源头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逐步建立了“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促进地税机关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完善制度,健全监督制约体系。以警示训诫三项制度为重点,制定完善了警示训诫《操作规程》,充分发挥了警示训诫的廉政预警、动态监督和保护挽救功能,全面构筑廉洁从税的安全屏障;修改完善了《丹凤县地税系统税务执法监察暂行规定》和《行政效能监察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税务执法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的组织机构、实施主体、监察内容、实施程序、结果处理办法等,逐步健全规范执法的监督体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及时修改了地税机关及全体干部“不准指定或参与税务代理,不准乱办班、乱收费、乱检查、乱执法”等“十五条禁令”和《严肃税风税纪十条规定》,狠抓《税务人员行为规范》、“禁酒令”等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坚持用制度规范行为,全方位从源头预防和制止行业不正之风。自去年以来,我局先后经过5次讨论、修订和完善,重新引发了《丹凤县地方税务局制度汇编》,共分为政务管理、党务管理、廉政建设、财务管理等九类137项,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防控体系。

二是紧抓源头,强化岗位风险防控。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岗位风险防控是关键,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护干 部政治安全的有效手段。我局自去年初开始,经过积极探索研究,初步构建了“以岗位风险排查为点、以规范工作流程为线、以制度建设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模式,从分岗清权着手,切实解决风险认知模糊的问题。在风险点排查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单位严格工作程序,坚持按照梳理职权、明确职责、个人自查、关联互查、领导评查、股室核查和等级评定等步骤,围绕“、人、财、物、权、钱、事”六个重点环节,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推进、一道程序接一道程序实施。通过扎实细致的个人查、相互找、领导评、群众议、部门核等程序,共查找到风险点 17个,并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确定一级红色风险 2 个,二级橙色风险 7个,三级蓝色风险8个。对公务接待、车辆购置维修、大额资金支出、干部选拔任用、固定资产处置、税务稽查、税收管理和办税服务等七个重点岗位分别绘制了“工作流程图”,制定了“廉政风险防范备忘录”,编印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手册》,为完善机制、防控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我局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以来,接待了大量兄弟部门的学习交流,曾得到市、县纪委的多次好评,被指定为全县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示范单位。

三是积极探索,规范执法制衡手段。在税收执法权方面,我局建立了征收--管理--评估--稽查的反馈、移送和建议“五项机制”,创新推出评估式稽查,全面实行“阳光办案”、“控辩式”审理和税务稽查公示机制,积极构建管理对征收、稽查对管理、法规对稽查、监察对法规的良性监督制约模式。同时,进一步健全和细化税收执法责任分解、税负核定执行、税收日常管理、税 款征收入库、数据信息评估、税务稽查处理“六个环节”的管理反馈机制,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按季度对执法效果实施考核通报。紧紧依托“秦税工程”信息化征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税收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做到执法责任明确、税负核定公开、征管程序规范、稽查处罚阳光透明,有效预防了越权执法、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税收执法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征管质量考核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依法行政工作先后得到县人大、县法制办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被县政府授予“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四是全程控制,提高行政管理质效。针对人、财、物、事“四项管理”实施全程控制,全面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一是创新机制管好人。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实行竞争上岗,严格按照考试答辩、民主测评推荐、考察预告、组织考察等10道程序公开选拔,坚持德、能、勤、绩、廉全面考察,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予以任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干部日常管理上,实行县局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等规定,对管人、管钱、管物的干部实行“定期轮岗”,并积极推行能级管理,有效预防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规范操作管好财。坚持抓好县局制定的《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和基层单位报账制的落实;财务收支坚持执行预算管理,规范程序、严格审核、按期公开,坚持定期审计和专项检查制度,有效预防了财务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格程序管好物。大宗物品坚持实行政府采购,基建工程实行县局统一管理,集体决策,公开 招投标(议标),并坚持招标、采购、管理与价款支付相分离和资产处置事前报告、集体研究、及时公示制度,全面规范管理行为、防止各类暗箱操作。四是完善制度管好事。各单位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务、事务管理和政务公开、督查督办等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按程序运行,有效预防了决策失误、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

四、注重监督,有效遏制职务犯罪行为发生

权力缺乏监督必将导致腐败、引发犯罪。系统上下以“两权”制约为核心、以过程控管为主线,坚持效能监察与执法监察相结合,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上下监督与同级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全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网络,严防权力出轨、行为失范,最大限度地缩减腐败滋生的时间和空间,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一是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构筑廉洁自律、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线。县局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管理办法》和《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加大巡视、检查和考核力度,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和党组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统一领导、分工实施,重要情况及时通报、报告。同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大会,广泛接受评议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坚持把反对奢侈浪费、加强监督制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推出“五卡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在不改变原领导分工、审批权限以及相应股室职能的前提下,研究确立了公务活动接待、公车购置使用、公费学习考察、大额资金支出、固定资产处置等五类事项的审批管理为重点的五卡审批方案,根据责任分工,由各相关股室在调查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头制定了各自负责的审批制度、审批卡和审批流程初稿,在广泛征求、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县局多次上会反复研究、审议修改,数易其稿后,明确了相应的审批流程,并正式印发了《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公车购置使用审批制度》、《公费学习考察审批制度》、《大额资金支出审批制度》、《固定资产处置审批制度》等五卡审批制度,建立起了具有丹凤地税特色的源头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方法,全系统规范开支、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日益浓厚,强化了监督制约,巩固了反腐倡廉建设成果,机关效能高效运转,干部职工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是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堵住税收执法中职务犯罪的缺口。各级地税机关围绕税负核定、减免税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税收票证和发票管理、税款入库、优惠政策执行等容易出现职务犯罪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突出抓好以下环节的监督:在责任分解环节,实行行业管理、双人上岗,严格包抓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明确权限、责任到人;在税负核定及执行环节,坚持按照业户自报、实地调查、公开评议、上级审批、张榜公布5个程序,积极推广电子定税,及时通过网站和服务窗口公开纳税人的税负 情况,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在税收管理环节,严格落实《税收征管法》、《税政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减免税管理办法》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实行“阳光作业”;在税款征收环节,深入推行公开办税、网上申报和“以票控税”,严格实行管理--征收双分离,由收入服务分局及办税服务大厅独立负责税款征收,以税收征管平台为依托,深入推行信息管税战略,加强岗位责任考核,确保税款安全、及时、足额解缴;在税款入库环节,取消所有税款过渡账户,采取基金收入专户管理,利用征管平台实现入库级次的全自动分解,完全杜绝了转引、混库、压库和截留挪用现象;在税务稽查和税务案件查处环节,全面实施“四分离”、“阳光稽查”,实行查前告知、查中公开、查后回访、跟踪服务和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公示以及税务稽查廉政“回访”,确保程序规范、执法到位。多年来,我局未发生一起税务稽查复议或讼诉案件,稽查案卷评审连续两年荣获市级表彰,充分发挥了打击偷、逃税、维护税法尊严,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税务稽查职能作用。

三是强化对财务管理权的监督,铲除职务犯罪的经济基础。全县系统全面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和会计出纳相分离,坚决杜绝“小金库”和“账外账”,县以下单位全部实行经费报账制,重大开支采取提前报告、集体决策、联签会审,并定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和内部审计。2012年,对全县5个基层单位近两年税收政策及计划执行、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计,对县局机关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审计面达 100%,有效维护了财经纪律,保证了财务管理权的廉洁高效行使。

五、政务公开,畅通预防职务犯罪监督渠道。各级地税机关始终坚持对外公开办税、对内公开办事,按月公开财务、所务,按季公开局务;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管理方式、服务制度长期公开;干部勤政廉政、税收计划分配与执行情况定期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及税收政策及时公开。充分发挥反腐倡廉群众监督小组的作用,积极参与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和重大决策的执行,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县局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聘请了12名特邀监察员,坚持定期召开座谈会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视察地税工作,全面强化了群众监督,畅通了预防职务犯罪监督渠道。

浅谈预防职务犯罪 篇7

一、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 贪污贿赂大案逐年增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主要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三类案件, 而贪污、贿赂案件是其中的重头案件。2008年至2012年我国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分别17594件、18191件、18224件、18464件、20442件。由于职务犯罪查处力度大等原因, 贪污贿赂大案逐年增多。

(二) 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由于现代权力分工的互相配合与制约, 要完成一个任务必须由几个“掌权者”共同“点头”, 权力分散者的积极互补使得群体性职务犯罪应然而生。如2009年至2012年南京市共查办村官职务犯罪案件44件50人, 其中逾7成涉及征地拆迁领域, 而结成各种形式的利益联盟, 成为50名涉案村官的主要犯罪手段。

(三) 职务犯罪趋向学历高、年轻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70后、80后的年轻干部, 面临着婚姻、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 在这种种问题的重压下, 意志不坚定的年轻的领导干部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30岁左右的干部年龄小, 胆子大, 一次性受贿数额大, 文化程度高, 犯罪手段高技能、高智商。

(四) “权力家庭化”现象的一再涌现

“权力家庭化”的具体体现, 就像一位贪官在法庭上所说, “我戴的手铐有我的一半, 也有我的妻子一半”。近几年, “权力家庭化”现象的一再涌现, 一些职务犯罪案件中, 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不同程度的参与到案件中, 他们利用亲属关系, 或成为收取贿赂的中间人, 或直接受贿, 或在高官的关照下进入官场。

(五) 女性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 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少数女性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不良现象, 失去了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 为了满足金钱和物质的贪欲, 铤而走险, 利用职务的便利,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在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后果。目前, 我国女性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

(一) 职务犯罪危及国家政权, 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务犯罪嫌疑人滥用手中权力, 以权谋私, 必将使人民失去对党的信任。因此职务犯罪行为如得不到遏制和根除, 它将会损害国家政权建设, 动摇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

(二) 职务犯罪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 其本身职责即是履行监督国家经济、法律、法令、法规的有效落实和实施。部分国家工作人员肆意进行权钱交易, 操纵市场经济活动。例如, 土地、矿产等稀缺资源基本由政府管理和配置, 市场主体通过贿买等手段获得稀缺资源, 严重违背市场经济秩序, 造成资源不合理配置。

(三) 职务犯罪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可行性和实施的稳定性

国家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或者违法失职的情况下可能做出错误的行政决策, 严重影响国家政策的可行性以及国家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四) 职务犯罪导致社会价值取向扭曲。

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公众具有负面导向作用, 职务犯罪行为一方面可能引发整个社会唯利是图等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当犯罪行为由于各种原因未受到法律制裁, 会使法律丧失应用的威慑力。

三、我国职务犯罪的成因

(一) 宏观原因

一是社会因素, 研究各国职务犯罪实例, 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职务犯罪发生率高于稳定时期的职务犯罪发案率。我国经历了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 由于目前国家公职人员权力相对集中, 职务自身特点为犯罪提供了基本条件等社会原因, 使职务犯罪发案率不断攀升。二是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受物质利益驱动, 部分国家公职人员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 走上了职务犯罪的道路。三是制度因素, 主要是法律制度, 监督机制不健全, 致使职务犯罪主体有机可乘, 大案要案频发。四是文化因素,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 官本位、权力高度集中、重人治轻法制等传统文化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部分公职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私人权力, 作威作福。

(二) 微观原因

一是思想上, 一些国家公职人员, 放松政治学习, 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改造松懈, 在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文化冲击影响下, 他们出现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滑坡, 道德观、价值观的混乱与冲突, 导致行为失范,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心理因素, 职务犯罪的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主要有攀比心理、补偿心理、失落心理、报复心理、补偿心理等。三是其他个人因素, 不良的家庭成长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是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微观原因。

四、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使其“不想犯”

围绕易发、多发职务犯罪的重点岗位、环节和部门, 开展预防警示教育工作, 邀请检察官、理论学着职务犯罪的特点、危害等方面, 进行深入思想教育。另外, 针对“权力家庭化”问题, 加强对领导干部家属的教育工作。双管齐下, 牢固树立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使其“不想犯”。

2、加强权力监督制约, 使其“不敢犯”

实践证明, 要消除对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最可靠的, 就是对权力加强监督制约。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提高其犯罪成本, 使其“不敢犯”。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使其“不能犯”

预防职务犯罪, 制度是保证。在当前, 针对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要着重加强一些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如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 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健全预防职务犯罪法律制度等。在制度的框架内, 使行为人不能犯。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说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阐释其危害性及其原因, 最后联系实际问题提出对策。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军营 篇8

消防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防火救火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的双重职能。讲座中,熊华东利用PPT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除重点讲授了职务犯罪的概念、现状、特点、常见的罪名、危害及产生原因外,还紧密结合当前反腐败的工作实际,把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作为警示教育的材料,以案释法,详细地讲解了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紧密结合公安消防工作的实际,从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外监督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同时,重点指出消防官兵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刚正不阿、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远离犯罪。

讲座结束后,消防大队负责人代表听课官兵表示,这次法律讲座以“依法”为主题,不仅以真实案例引人警惕,更以多媒体授课方式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涵盖面广,生动有趣。今后武警襄州消防大队将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减少襄州火灾隐患,努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为襄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黎发典 周玉坤)

上一篇: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演讲稿下一篇:祖国我想对你说征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