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通用12篇)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1

活动现场,叔叔阿姨们再次接受了调查小组的访问:“叔叔好!在上学、放学时,我们总能看到您笑容满面地站在校门口,是什么让您这么快乐?”“我们保安的责任就是守护同学们的安全。看到你们平平安安地上学、放学,我感觉很幸福!”

“xx阿姨,我们八点钟才开始吃早餐,可是,您为什么每天早上三点钟就来学校开始忙碌了呢?”“学校就餐的同学多,为了让同学们准时开餐,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洗菜、摘菜、煮好早餐、准备好51个班的餐具、把饭菜送到每个班教室里,完成这些工作也快八点了。

虽然辛苦,但看到同学们吃到热腾腾的、安全健康的营养早餐,我们也很开心!”“潘阿姨您好!在我们的校园里,一年四季百花盛开,树木茁壮成长。这些美景都离不开您的精心培育。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会根据每种植物的不同特性来制定种植方案,每天浇水、培育,定期施肥、剪枝、除虫,看到校园因为我的努力而变成美丽的花园,虽然很辛苦,但我感到很满足!”

“闭阿姨好!昨天,我们观察了您一天的工作,全校每一层楼道上都洒下了您辛勤的汗水,可是您还是坚持地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请问,您是怎么想的?”“当我干活很累的时候,我就会想:虽然很辛苦,但是我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美丽干净的校园环境和同学们的快乐,我心里也很快乐,我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叔叔阿姨们真诚而又朴实的话语,让全校师生无不为之动容,一次又一次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各班同学代表牵手全校50名工勤人员上台,为叔叔阿姨们赠送《感恩卡》,并共同展示在背景板上,让浓浓的感恩之情留存心底,在校园里常驻。满怀感恩之心,全校师生向叔叔阿姨们齐声道贺:“谢谢您,您辛苦了!劳动节快乐!”

同学们的快乐学习,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在《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声中,全校同学纷纷用学校特色文明礼仪“拥抱礼”给身边的老师送上真挚的爱和祝福。

最后,学校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在劳动节当天,给爸爸妈妈送上劳动节的祝福,为他们做一件感恩小事,感谢他们精心呵护自己的健康成长。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2

现状: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近年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劳动教育总体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 在家庭中被软化, 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 劳动意识缺乏, 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此外,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 现状不容乐观。从学校来讲, 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 师资、场地、经费缺乏, 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 劳动多教育少, 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家庭来讲,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 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只要学习好, 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措施:有条件学校可开展养殖

意见指出, 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在课程方面, 意见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 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在校内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学校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 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 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 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 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在校外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中小学校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段都要安排一定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此外, 意见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小学数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77-04

一、实践基地简介

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地处县城城东,有教职工80余人,学生1400余人。学校在2012年落成,是乐亭县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学校于2015年5月利用校园内的空闲荒地开垦建设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2亩。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其中五分之二由学校总务处管理,其余五分之三由学生管理。

学校为各班添置了一些常用的劳动工具,并有工具间,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对实践基地进行管理。该基地因建在学校内,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水源充足,既可灌溉,又可排涝。

二、教学实践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多观察与数学结合的实例,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感到劳动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实践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划线工具、石灰粉、活动黑板等。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读题,并说出结果(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学生表示同意)。

生2: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 3 )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 2 )份,这块地一共有( 5 )份。

b.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生3:口述算式

a.农场把一块100公顷的地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种大豆,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顷? (100÷5×3,100÷5×2)

b.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24×3/5,24×2/5)(学生表示同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我校的图片,(课件出示)看完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1:我们的教学楼很气派,教室也很宽敞。

生2:我们的校园很整洁,也很美丽。

生3:我们学校的长廊很漂亮,很壮观,我很喜欢。

生4: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我很高兴。

师:的确,我们的学校是非常好,我也为我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这是我校操场西南侧的一块荒地。

师: 对,这块荒地在今年5月份已经成为了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将这块荒地种上蔬菜、花草,会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生2:还会陶冶我们的情操。

师:同学们的提议非常好。我们看例1:(课件出示:)其中的240平方米由学校的总务处管理,已经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找同学读题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已知这块地的总面积是240平方米。

生2: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

生3:问题是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师:同桌交流一下,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

生1:就是把240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生2: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那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找两名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 3 + 5=8份

种茄子的面积: 240÷8×3=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8×5=150(平方米)

2) 3 + 5=8

种茄子的面积: 240×3/8=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5/8=150(平方米)

生1:我是用份数思考的,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用240÷8=30(平方米)求出了一份的面积,再用一份的面积乘3就是茄子的面积,一份的面积乘5就是西红柿的面积。

师:他的这种做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二名同学解释一下。

生2:我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用240×3/8=90(平方米);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用240×5/8=150(平方米)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掌声)

再次找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给大家作解释。

师:我们怎样检验一下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把90:150化简,看看是不是得3:5。

师:同学们检验的方法真好,我们要养成做完题后会检验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第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师 :我们的劳动基地还剩下一块,学校计划让学生来管理,同学们有信心管理好吗?(学生热情高涨:有信心)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管理这块实验基地的第一个问题,请看例2(课件出示):如果我们将这块地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呢?(找同学读题)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要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

生2:让我们确定每种花的位置。

师:同学们能解决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应按怎样的步骤来进行。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生:分3步进行:

1)测量出这块地的长。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

3)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就能确定出每种花的位置。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其过程。这时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了,你们同意他的做法,是吗?(学生点头)老师真佩服你们的聪明才智,再找一位同学说一下步骤。

学生说明。

师:那我们就去劳动实验基地进行实际划分一下。要求:(课件出示)学生分成5组,一二组测量这块地的长;三四组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五组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确定出每种花的具体位置。(小组合作,人人动手。)

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由组长带队走向了实验基地。

师:下面每组学生再次回忆一下你们组的任务,拿好你们需要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有序地进行了操作。

每组学生汇报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长是60米。

生2:我们的计算过程是

2+5+3=10

60÷10=6(米) 6×2=12(米) 6×5=30(米)6×3=18(米)

生3:我们的计算过程是2+3+5=10

60×2/10=12(米) 60×5/10=30(米) 60×3/10=18(米)(分别写在了活动黑板上)

生4:我们把两个长都从南边开始量出12米、30米都做了个记号,然后再把相对的点连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三种花的位置了。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整理好工具,排好队回到教室。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而且还运用它解决了实际划分的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接下来我们再看两道题,你会做吗?(课件出示)自己读题,并解答出来。

订正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后我们还会对这块实验基地进行预算,进行实际种植,同学们有信心吗?

(四)畅谈感受,总结课堂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两种解法。

生2:我学会了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实际划分,确定位置。

生3:我不仅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会实际运用了,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我非常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生4:老师,这样的数学课什么时候还上啊?

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在笑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份500克的水果沙拉,并把各种水果的比以及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六)教学反思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与数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运用于生活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和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比如,例题的选取,我选的是劳动实验基地的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天天见到种植的茄子和西红柿,到底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

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讲授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后,我增加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把实验基地的一块地按2:5:3进行实际划分,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这一环节的加入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题,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具有灵活性。

3.注重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4

(2012-2013)

为全面落实《明德小学建校协议》,倡导弘志明德,勤劳朴实,让同学们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基石上,面想世界开创未来。我校在区教育系统政府机构的支持下,全面启动并开展了劳动服务推动项目与未来发展计划。为贯彻劳动服务之执行,学校已成立了劳动服务指导委员会,有校长任组长,并设委员若干,负责劳动服务工作的编排、划分、分配与辅导工作。劳动服务小组每学期开两次会议,安排并汇报劳动服务工作。现将本学年劳动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以“劳动服务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劳动为荣”为主题的手抄报及演讲比赛。通过此项活动,从劳动创造美的角度教育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良好意识,大力宣传劳动的重要意义。

二、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劳动服务方案。劳动服务指导老师指定了具体的工作细则,将行政公共教室厕所,校园植物区,资源回收区,附近社区等各劳动服务区包干到班,责任到人,详细制定了各责任区清洁所达到的要求及劳动考核相关事宜,认真做好检查记载。

三、安排、组织各劳动服务区域卫生工作。在服务知道老师的安排下,每天有学生定时清洁行政办公室、公共区域、教学区与公共区的卫生。值周教师及学生负责检查、公布、评比。今 年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绿化美化校园。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美化校园环境,尊敬劳动人民。每两周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劳动。清扫校外百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定期将资源回收区的资源分类并回收。

四、本学期末,由劳动服务指导老师和少先队组织评比,评选出文明班集体2个:三年级,六年级。樊小琴、何强等12名文明学生,树立劳动模范,予以表彰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的好学生。促进了学校劳动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劳动服务推动项目中,我校全体师生都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有些,细节问题 需进一步改进。在校长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劳动服务这项工作。让勤劳朴实、服务互助的美德不断流传下去,成为晨光明德小学的特色。

晨光明德小学

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总结 篇5

在本月初,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和中心校《2016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老山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在全体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个月大张旗鼓的宣传,群众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本阶段宣传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宣传进村。重点向本村村民、学生宣讲政策,解答问题,向全社会进行深入集中宣传。

2、向在校学生发放“义保知识宣传卡”。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知识统一印制在“宣传卡”、“宣传单”上,简单、清晰地标明国家免补的项目,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3、发布公开信。给每位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介绍新机制的具体内容,2016年春秋季开学后不再收费的项目和仍然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4、悬挂条幅和张贴标语、口号。在村部、繁华路段和人口密集地区利用标语、横幅多种方式,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进行宣传。

5、在校内利用班级黑板报、校内宣传栏、晨会、校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义保政策。

小学生劳动节活动总结 篇6

一、组织开展学生硬笔书法比赛。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字能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4月23日下午我校举行了小学生写字比赛活动。1—6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参赛,采取轮流监考、集中评阅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贯彻养成教育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落实到位。

写字习惯是养成教育中十四种好习惯中的一种,从上学期我校开展“每天下午写字30分钟,培养写字好习惯”的活动以来,学校各班积极响应,纷纷开展相关的活动,每天安排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在本次的活动中,学生们能熟练自如的写字。从中我们能看出各班真正将练字活动落实到位。

2、写字能力大有提高。

从学生的作品看,学生的写字能力大有提高。纵观以往,学生作业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改作业就头疼的现象是各班存在。与之相比现在是大有改观。获奖学生作品中看不见书写不工整、写字不规范的作品。也极少发现写错别字、有修改痕迹的作品。

3、学生写字兴趣较浓。

本次竞赛方式是全部学生参赛,据调查是学生们参赛热情很高,从中我们能看出学生们对写字的兴趣很浓。

在欣喜地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依然存在。

从本次活动中,暴露出部分老师重学生写字的质量,而轻学生的写字姿势。在赛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缺少对学生写字正确姿势的指导。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应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写字训练中要多加指导与提醒。

当然,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提高认识,促进我校养成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贵在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有领导的重视,有全校老师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养成教育会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二、组织跳绳比赛

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新探 篇7

然而笔者发现当前劳技课堂教学评价指向盲目、狭隘,教师落后的评价技术制约着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阻碍着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的小学劳技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评价内容空洞,盲目低效。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只是通过简单的视觉观察,评价作品是否漂亮、有创意,过多地从颜色搭配、造型等角度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浮在作品表面,缺乏对技术与设计的指导,对培养学生技术设计能力的实效不大。二是评价主体单一,方式简单。劳技课堂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这样的评价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为课堂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反思、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三是评价指向狭隘,无法促进教学。教师在评价时只为判断结果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仅仅是对制作结果的评价,没有关注制作过程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在制作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也无法对后续学习起促进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劳技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有效发挥评价在劳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明确评价方向,回归学科本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即本节课要评哪些方面内容,才能够抓住教学的主心骨,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改善,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以实现劳技学科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评价:

1.直击技术素养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学科,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当作首要目标,进行技术素养形成的训练,开展技术素养相关的评价。关于技术素养的评价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指学生获取知识、认识材料的能力。比如教师想了解学生是否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的用途,就可以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展开评价活动,如四年级上册《小小铁丝趣味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弯一弯等各种活动,把这些不同金属丝的性能填在表中,继而通过对填好后表格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丝有不同的性能与作用。

(2)技能素养。技能素养是指学生使用工具、动手操作方面的技术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方面的评价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规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如《神奇的纸条》一课,要通过学生对工具使用的评价得出“沿直线剪”时要用剪刀的根部剪,“沿弧线剪”时要转动纸张而不能转动剪刀等一些剪刀的规范使用方法。

2.注重设计能力

教师要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落实劳技学科的培养目标。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识图。教师要通过一些合适的评价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看懂教材中的设计图样,是否理解图意。

(2)画图。课堂上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展示、分享等活动评价学生画图能力。

(3)展图。教师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草图或语言来展现作品,为学生评价自己的图纸提供依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重点培养学生上述这些技术设计能力,突出劳技学科教学的重点。

二、建立评价体系,提升评价功效

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特点的不同之处,要求教师教学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要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1.形式多元

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使用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本节课作品制作所需要的知识或能力,以确保下面的教学环节顺利展开。形成性评价可理解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边讲边评,也可称为“学中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检查出哪些学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教学内容,哪些学生还没有理解所教的内容,以便及时对还没有理解的学生进行相应指导。完成作品制作后,可通过总结性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与制作的情况。

2.主体多元

主要有自评、互评和师评等,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师生、生生互评的过程,劳技课堂教师要通过课堂上各种方法,暴露学生的设计与思维,组织学生互评、交流、辩论,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完成有效评价的过程。针对学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用让学生上台对自己喜欢作品贴星的“生评”,也可用让学生填评价表的“自评”,也可用让学生对一些作品谈看法的“他评”,还可用“师评”等各种多元化的方法展开评价。

3.周期多元

主要指即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指对每节劳技课堂学生表现的评价,它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起直接引导作用,学生会时刻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以调整学习行为。发展性评价指延续到课堂以外的长时期评价,如建立学生的作品档案集,并进行打分累计,对学生在阶段时间里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三、探寻评价策略,焕发评价活力

笔者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中做了如下尝试后,能有效发挥评价在劳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直抛目标

只有明确目标,学生才能以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监控,找出当前与目标间的距离,进行自我调节。如教师评价某学生作品剪痕光滑,其他学生就会以此为标准,剪时做到如上述学生那样光滑;如评价某学生作品造型有创意,则其他学生制作时也会追求造型独特有创意。教学时,教师可用直接将制作目标告知学生、运用良好的作品样例、制定评分规则等手段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避免制作的盲目性。

2.设计工具

设计工具是指教师想方设法借助各种手段、方法、用具展开评价,让学生明白作品制作的要求。适当的评价工具会使课堂评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制作过程时教师将一件糟糕的样例作品当作评价工具,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会迅速发现作品的缺点,比教师空洞的讲说注意点效果要好得多。

3.借机引导

课堂上师生之间会以种种方式进行互动,如提问、讨论、探究等,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的评价,以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是对的、怎样是好的,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对一件作品样例进行分析时,学生如说这件作品粘贴很牢固时,教师可马上借机引导:“真棒,你会从作品制作的技术角度去评价作品!”学生会立刻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这件作品还有哪些技术优点,如折工、剪工等,使学生从技术角度评价作品。

4.拓展延伸

课堂评价不是对学习的评价,而是为学习的评价,评价不是用结果作出某种判断,而是用结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如针对学生的一件不成功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再给你一次制作的机会,你会怎样制作呢?”学生会思考本次制作中的成败,说出下次制作时的注意点,使评价发挥促进下次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评价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延续思考,让学生通过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使评价的结果成为下次制作的依据。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8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劳动教育 项目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体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定的经历与生活体验,才能读懂书上的理论,才能体会每一段文字背后的真正内涵。否则,就会感觉书上的东西没有什么用,都是假大空的理论。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学生最喜欢说的就是,“这些道理我都懂”。其实,这个懂,只是字面上的懂得,只是“纸上得来”,而不是“躬行”之后的人生感悟,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知道层面。所以,怎样丰富大学生的经历与学习?怎样让他们能够深层次的体会道理背后的内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总结的是个人在体验式学习方面的实践,我希望这一实践对研究体验式学习的教育者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劳动教育与体验式学习

“劳动教育”是学校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劳动这一具体的体验过程来达到教育目的。

“体验”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体验式学习”也叫“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在做中学”、“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心理学家大卫. 库伯提出“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通过个人的直接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二、体验式学习在大学生成长过成中的价值

我们从小就知道“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结论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都是纸上谈兵,并非通过个人的实践悟出来的!怎么让学生较早的体验到这些道理背后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观察中学、在交往中学。

劳动教育就是体验式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教育实践。如果我们能将劳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试错、观察、思考、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对缺少社会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将有很强体验价值。对我所带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劳动教育中体验专业课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劳动体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要体验的项目管理相关内容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体验的项目管理知识可包括:项目管理的工作方法,怎样做计划,怎样做项目的实施与监控,怎样进行团队建设与管理,怎样建立有效的沟通,怎样培养项目的风险意识等。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体验的项目管理相关理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关注结果和过程;预防胜于检查的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以新型的项目管理思想看世界;在规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并做出自己的特色等。

在上劳动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提前设计好每一个劳动阶段要体验的一些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些项目管理知识。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中信息冗余的特点,使劳动课的开展具有更多的意义,收到更多、更好的成效。

四、在劳动教育中体验项目管理思想

1、项目管理专业术语的应用

一切从我做起,也要求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能用专业术语的一律转化成专业术语。如因打扫不到位,且组长查出来再打扫的,一律称为“返工”;对于学生协调不力出现问题的一律称为“团队建设不到位”;学生因打扫不到位扣分,一律称为“质量不达标”;因质量不达标扣的分,每扣一分就折算成10万元的工程款,最后看哪个团队收益最好;对于不易打扫要重视的地方,一律称为“风险控制点”等等。有个别学生专业术语用的不得当,闹出很多笑话,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劳动过程中的乐趣也增加了不少。

2、项目管理理念的体验

让学生同时关注结果与过程。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如果只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过程,那么好的结果将是不可持续的。

预防胜于检查的风险意识。让学生重视打扫过程中的态度问题。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纠正错误的代价。

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这样成本往往比较低。所以,让学生一次就把劳动区域打扫彻底,尽可能的不进行返工。

团队建设理论学习体验。“塔克曼阶梯团队建设理论模型”将团队建设分成五个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成熟阶段、解散阶段。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劳动教育的过程来体验团队形成的规律。

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所以,“劳动小组长”与劳动班长在班级人员管理上要学会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与冲突,主动和发生问题的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解决问题。

3、专业能力的体验与培养

一方面是,耐心的体验与培养。很多学生一天能做好、一周能做好,但是要想做到一月能做好、一年能做好、一生能做好,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在每天的劳动中我都让学生体验坚持的不易,坚持的价值,鼓励他们做好每一天,过一段时间让他们总结反思一次。

另一方面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体验与培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简单的事情,只有简单的头脑”。要保证每一处地方都一尘不染,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养成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专业思维。

在劳动教育中体验项目管理思想,增加了学生的专业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开展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渗入项目管理专业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体验。这些专业学习体验,成为学生课后津津乐道谈话内容,有效的补充了课堂教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

[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9

XX年11月28日,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评估验收,标志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和提升。为宣传教育发展新成果,弘扬教育工作正能量,积极营造“人人知晓均衡发展,人人关注均衡发展,人人支持均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按照镇中心中学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工作专题会。12月4日,学校校委会召开宣传工作专题会议,校长传达上级相关会议精神并部署我校的宣传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委会人员任成员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列出宣传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合理分工,为做好宣传工作奠定牢靠基础。

二、悬挂标语,张贴宣传页。学校于12月14日,制作了5副宣传条幅,分别在学校外、后夏庄村、前夏庄村、大庙村、石头河村进行了悬挂,做到了让本辖区内的所有村民都能够知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并在橱窗内张贴了《百姓之上,民生优先》、《让每一个家庭共享教育均衡发展红利---xx镇中心中学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页,大力营造宣传氛围。

三、印制学校宣传页。学校印制了主校区和教学点的学校建设宣传彩页,在专题家长会上向每位家长,在观摩会上向每位家长委员会人员,在集市上向辖区内村民进行了发放,让所有家长和村民对我校一年来的建设成果进行详细了解。切身感受学校的巨大变化。

四、做好校园宣传阵地建设和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宣传。我校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要求班主任运用校讯通、短信、微信、飞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向每位学生家长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内容、推进措施、工作动态和实施成效,收到了明显效果,受到家长的一致赞誉。

五、组织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主题班会和家长会。12月14日,学校各班级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主题班会,和家长会,会上,各班主任向学生领学并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每位学生家长知晓一年来我市创建工作,了解并感受学校的巨大变化。

六、组织观摩会。学校于7月14日,12月10日分别组织本

辖区管区书记和村队书记、家长委员会成员到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参观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标准化成果展,参观人员纷纷对学校的巨变感到惊讶,没有想到会发展到今天的这一步,为本辖区的学生能够在今天这样优质的环境设施中学习感到欣慰。

七、举办功能室管理经验交流会。为了加强各学科教室和功能室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各科室进行打分评比,评出一等奖,对得分第一名科室管理员进行了奖励,并让获奖人员高贤、胡建杰、王怀超、肖亚文、魏晶晶进行了科室管理经验交流,在交流会上,各科室管理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科室管理水平。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10

7月10日 为了重视对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现将竹山小学在本期开展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

为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科学、规范、扎实、有效、顺利地开展起来,学校行政一班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重视。可以说,领导小组的成立为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在实践活动实施之初,教师们感到还是无从下手,不好确定较为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较为凌乱,在活动的时间,具体的组织开展方面随意性较大。对此,教导处经过讨论研究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年级的工作计划,这样使各年级能针对各自特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降低了活动开展的难度,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各年级活动的有序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他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教导处在排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将综合实践课纳入课程安排中,同时明确,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活动课题的情况,同教导处协调,做到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这样,全校上下目标明确,统一要求,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二、挖掘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五年级实践活动结合我校校园环境,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入手,使学生在认识和观察身边的环境的过程中,熟悉一些经常见到的事物,并了解相关知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喜爱,并且走出校园了解自己的家乡——五华

县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意识。

三年级课程依托高山寨、慧云庵等地方资源,让学生去了解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通过走出学校的观察、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三、主要困惑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个性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活动的安全性始终是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隐患。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其实践性,活动的风险自然比其他在校内的活动大得多,且最大的安全隐患存在于学生的分散活动、个体活动时间,有时光凭任课老师一个人也无法掌控学生。此外是部分学生家长对于综合实践学科意识淡薄,没有正确认识到该课程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对孩子参加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不够理解和支持。

四、工作打算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今后还要多次安排家长听课、培训,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深入人心。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11

关键词: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有效合作;学习分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与相互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中去。且在合作中学生还可以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维护好小组中的信任,解决好组内中存在的冲突,完成任务,提高学习的效率。且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要获取劳动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素养。

一、合作的形式

1.同质异组

对于合作来说,其形式比较多,不仅包含了同质异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组合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一些人认为劳动技术与语文、数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文化课中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异质同组来实现的,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教师的意愿来进行分组,其中也存在着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理念。但是实际中可以看出,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小组中优等生占据主体、学困生作为旁观者现象层出不穷。这样也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优等生更为优秀,学困生学习效果不足的问题。不仅是在文化课上,在技能课上也存在着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对技能课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动手操作能力上也相对较强。所以在劳动与技术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水平,明确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等,采取自由组合或是同质异组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分组。

2.同享成果

在自由组合或是同质异组的小组中,成员大多是班级中相处较好的学生,同时也可以是课外时间中经常在一起的群体。在这些小组中由于组员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所以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合作。就如在文化课中的学困生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充分展现出自身主人翁的意识,不会将自己看作是配角,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自信心。对于这种分组来说,首先,可以利用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一些能力相对不足的小组,教师可以随时地关注与引导,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合作的效果。其次,可以让教师实现更好的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好分层,因此,教师要对技能上的强弱进行适当的分层,对于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小组来说,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影响下,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明确自身的优势。所以说,劳动与技术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从而达到熟能生巧。

二、合作的过程

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对于课前合作来说,要注重突出目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受到了时间与场地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就要提前向学生讲述,以此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材料,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旗杆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圆规、钳子与钢丝锯等。通过让学生进行相互帮助与共享材料,可以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掌握好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做好课前的合作,搜集好相关的信息。在课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与收集教材以外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木蜻蜓”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小组分工来收集相应的资料,在收集完成后还要做好信息的汇总。

(3)课前合作,做好设计工作

课前合作设计,是对下一堂课设计的一个设想。且就现如今的劳动与技术课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制作作品了,而是要向着设计作品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掌握好设计与制作的程序方法等,在课前合作中让学生掌握好设计的目标,从而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作品做出一定的构想。学生通过画图等来展现出自己的创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讨论,从而也就可以设计出更加美观与科学的作品。这样也就节约了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制作作品。如,学生在学习“我们的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在课中合作

课中合作要依靠实践进行检验。课中合作已经成为实践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如,学生在学习“立交桥”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将许多桥墩、桥面制作出来,以此来组合成一个雄伟壮观的立交桥。这样就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开展课后合作

通过课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好知识,提升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在教学中进行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良好的互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贵春,沈月飞.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效合作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20-22.

[2]李娟.让合作绽放光彩:浅谈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4(12):82-83.

[3]张晓芳.给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谈主题活动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1):53-54.

小学义务劳动总结 篇12

一、小学义务教育成本核算

长期以来, 我国的小学义务教育经费都存在着可利用资金有限的问题, 因此, 在进行标准制定的过程中, 应当基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工资标准、教学材料成本等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标准核算体制, 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对于国家基础标准进行科学核算, 合理安排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成本。小学义务教育的成本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力资源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两大部分。

(一) 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人力资源成本的最低标准主要依据为我国现行小学专职教师等级工资的规定, 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教师的补贴以及五险一金等规定, 进行教职工基本工资的支出计算, 测算应当依据小学办学的具体要求, 根据实证分析进行测算, 计算公式通常为小学人力成本经费标准=公用成本+课时成本+业务成本+其他成本。[1]同时再根据职称不同以及教师和行政人员比例的不同进行计算, 最后根据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分配对于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准确地核算。

(二) 基础设施成本核算

对于基础设施成本核算部分, 我国主要参考国际通行的核算模式, 小学教育应当占全部政府财政支出的8%左右,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应当适当扩大比例, 提升校舍、基础设施等的建设水平, 因此我国的基数应控制在10%左右。进行基础设施最低标准核算过程中, 主要成本在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的教学用品、生活用品以及非消耗物品进行核算, 树立起我国小学生均用成本核算模型, 对于基础设施进行核算。学生公用成本标准测算标准制定, 经过计算得出, 武汉市小学义务教育公用成本最低标准为人均成本为1034元。

二、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现状分析

(一) 小学义务教育来源较为狭窄

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是指各个主体为教育投入的经费的总和, 经费来源狭窄的问题在我国比较普遍。通过上文测算小学义务教育成本不难发现, 当前我国教育的财政需求是比较大的, 然而主要教育经费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和政府财政支出, 与国外相比, 教育的来源更加狭窄, 导致部分地区教育基础设施难以得到保障。[2]

(二) 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在占财政支出中比重较低

据统计, 仅就武汉地区而言, 义务教育经费由于来源比较狭窄导致其教育经费的缺口比较大, 尤其是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 缺口更大, 涉及范围也更广。通过研究不难发现, 我国义务教育总体的经费量是处于增长状态的, 但是增涨速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 也就是绝对量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相对量处于不利状态, 最五年内的投入增长数量较大, 平均增长率高达29%, 然而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占据我国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基本维持不变甚至略有下降。

(三) 财政拨款中落实到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比例偏低

就财政拨款情况而言, 义务教育主要的拨款来源于财政、行政、转移以及营业其他收入拨款等形式, 根据武汉市近五年的财政拨款情况而言, 对于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比例偏低, 行政收入方面有所下降, 而营业其他收入的比例有所上升。就全国而言, 教育财政投入情况比较不乐观, 我国的教育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但是并没有完全将重视转化为财政管理上的政策倾斜, 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无关系, 这就导致政府对于其他保障国计民生的财政投入比较大但是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却不足, 导致财政拨款中落实到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比例偏低, 难以支撑其实践发展。

(四) 城乡经费来源分配不平衡

我国小学义务教育城乡经费来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 农村地区的经费来源渠道少、经费不足的问题更为明显, 但是总体而言教育经费缺口开始缩小, 就武汉地区而言, 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已经从5000万元左右缩小到1000万元左右, 缺口数量的下降固然是利好消息, 但是教育缺口的存在就反映了财政投入的不科学性。城市小学义务教育的缺口在近五年来开始出现负值, 这就意味着城市的财政投入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要求, 能够覆盖上文提到的最低标准成本。与武汉地区类似, 在全国范围内, 在城市地区财政拨款都能够基本弥补义务教育的需求, 但是农村地区普遍还存在着缺口, 城乡经费的来源分配很不平衡, 这从一方面也导致了城乡小学义务教育成本差距的扩大。

三、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策略分析

(一) 建立科学小学义务教育成本计算标准

我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成本计算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 只有科学的成本计算才能够保障科学现实成本和最低标准对比研究的科学性, 也才能够实现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金发展的平衡性, 研究教育财政投入缺口的大小, 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建设科学的小学义务教育的计算标准。

同时, 为了合理推行教育成本的计算, 还应当建立起科学实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 利用权责发生的方式明确权利与责任的分配, 并且以此作为记账的基础环节, 对于基础设施应当进行及时折旧, 同时考虑到其中的配比原则, 成本的计算制度应当根据不同学校所处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 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教育成本质量分析成本, 将其纳入到政府考核的整体发展当中。[3]

(二) 提升教育投入力度, 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

从经济投入主体的角度而言, 政府应当提升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还应当将其教育经费纳入到整体年度教学发挥当中, 但是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仍然需要放在重点位置上, 提升小学义务教育的投入能力, 首先就应当提升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工资发展能力, 在此基础上应当提升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能力。不仅如此, 还应当提升对于低龄小学生财政投入上的支持, 今后应当对于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要对基础性的教育进行政策倾斜。

(三) 推进财政系统创新, 将义务教育投入比例科学化

当前,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财政体系差异比较大, 教育公共投入的比例和基础情况也各不相同, 但是总体而言大多问题都集中在财政系统的科学性上, 因此, 从改进小学义务教育成本的角度来看, 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形成科学财政系统的良好风气。这一方面能够推动经费来源的合理化,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使其更好地为当地储备人才, 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同时, 对于小学义务教育的财政支付制度管理上, 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现象, 应当进一步落实统筹兼顾的原则, 逐步落实到财务实践当中, 对于财政存在困难、难以保障投入的地区落实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实践当中, 应当建立起科学的经济政策, 一方面应当保障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权利责任的明确, 为我国义务教育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改善临沧民族山区“教育贫困”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610:166-168.

[2]任谦.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资助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3:190-192.

上一篇:总结芯片功能下一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