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精选8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篇1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与我所看过的书相比,我更喜欢这本。汤姆是一个顽皮、天真并且十分活泼的孩子,但在大人的眼里他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逃学这自然是家常便饭,不仅这样,他捣蛋的方法还一次比一次厉害,让人琢磨不透,防不胜防。他虽然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孩子,但也会做出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被罚粉刷墙壁,竟能想出诡计让小朋友替他完成,还得感谢他的恩赐并且还得给他一些东西作为报酬。而汤姆呢?他悠闲自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老爷了。

汤姆与哈克再加上乔。哈帕三人组成了一个团队逃到了荒岛上当海盗。汤姆心中的海盗不是一个贪婪的大坏蛋,而是一个无忧无虑、优哉优哉的人,这是汤姆所向往的生活。过了好久,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溺水死了,在教堂为他们开追悼会时,他们三人却从正门走进去参加了自己的追悼会。他所干过的事情,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每一个小孩子、大人、老人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我却觉得,汤姆的童年却更为丰富多彩。童年是短暂的,一不小心它就会和你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用好它,使它不白白流失。当我们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我们会开心。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人这一生要笑着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要被生活给弄得一头雾水,只有你笑对生活,你的生活才能丰富多彩。面对每一件事,我们要乐观向上,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要勇往直前。

在这本书里,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带着我来到了他的童年,在他的童年里,淘气的汤姆索亚带我来到他的家庭,他的学校。

他喜欢和哈克贝恩、乔埃哈波、班恩罗杰、吉姆哈林斯……一起玩耍。他有一次说出了真相,把印第安乔告上法庭,把可怜的墨菲波特解救了出来。又有一次,他把哈克和乔埃叫到荒岛上,来当海盗。还有一次,他把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撒切尔从难以走出的“迷宫”里救了出来最后他又和他的好朋友哈克一起寻宝他们把蕴藏在地下的宝藏成功地挖了出来,汤姆又把自己的机智发挥出来了,他把宝藏藏在了两个小口袋里,吃力地运了出来。

在第二章中,汤姆充分的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能让别人帮他刷墙,他故意表现的很有意思,让他省了不少功夫,还让别人心甘情愿的给东西他,作为劳酬。而就在他和哈克相遇的那天晚上,两人一起目睹了一起凶杀案,为了主持正义,不畏强暴的汤姆站了出来,揭发了印第安乔的丑陋面目,解救了波特。终于有一天,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乔、汤姆、哈克一行三人决定追求冒险的经历。逃到荒岛上以后,人们都以为他们死了,正在为他们举行葬礼时,可他们却回来参加自己的葬礼,让他们的亲人破涕为笑。而为了寻找财宝,两人又跟踪印第安乔来到了山洞找到了财宝,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从他们在困难当中表现的正直和勇敢,在平时生活中聪明活泼,幼稚而又认真的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读了这本小说以后,我觉得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气馁,而要努力奋斗,坚持下去。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就可以走向成功。汤姆在充满阳光的生活里告诉我们的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以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创造出一片我们自己的空间。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我在暑假读了好多书,其中一本让我改掉了一个坏毛病淘气——《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的大名叫托马斯索亚,2岁,是个聪明、活泼、淘气、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整天在外面惹祸,被姨妈打的火辣辣地疼,还被姨妈罚刷院子的围墙。他从小朋友那里骗了十张黄奖品,从校长那儿换了一本《圣经》,闹出了个大洋相。为了逃学,汤姆假装牙疼,结果姨妈把他的一颗好牙给拔了。

我觉得汤姆和我都是淘气包,都挺聪明,只不过汤姆爱撒谎、逃学。不爱学习;而我诚实,爱学习,从不逃学。后来,汤姆离家出走,遇到了好多事,一下子就懂事了,还帮两个好朋友哈克和乔破了杀人案。我也要学习汤姆改掉淘气的坏毛病。

这是一本好书,大家记得有时间去看一看哦。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能让你一笑解千愁。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淘气的汤姆·索亚的各种事:寻宝、玩耍、当海盗……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替无辜的穆夫·波特作证。

一天晚上,印第安·乔在争斗中杀死了一位医生,趁穆夫·波特喝醉的功夫,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若不是汤姆·索亚及时作证,穆夫·波特早就上绞刑架了。

印第安·乔复仇的手段十分残忍,换作别人是绝对不敢告发他的。而汤姆·索亚却这样做了,甚至还对印第安·乔“不屑一顾地嘲弄”。这种勇气让人敬佩,这种正义感值得我们学习。

看当今社会,不仅有许多人在法庭上不敢作证,还有许多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作伪证,坑害别人。而充满正义感的人却凤毛麟角,寥寥无几。这一现象是否值得我们去反思呢?

汤姆·索亚勇敢、正义,正如于谦的《石灰吟》里所说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若世界上多一些正义。勇敢的人,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我们要学会勇敢,要勇敢地去面对,从刚开始害怕,到后来变得不害怕,我们要向《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小男孩汤姆一样勇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精彩片断。

一天晚上,汤姆和哈克来到附近的坟地,他俩正好目睹了凶残的凶杀案,墨菲·波特、印第安·乔和一名大夫闹矛盾,大夫一下把墨菲·波特打晕,然后印第安·乔一刀捅死了那名大夫。他俩害怕的不敢出声。接到报案,法庭立即调查,在法庭上,印第安·乔非说是墨菲·波特干的,墨菲·波特当时迷迷糊糊的,也只好承认。这时,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当他把事情的经过一点一点说出来的时候,这使站在旁边的印第安·乔不寒而栗。当汤姆说出真相时,乔像闪电一样冲出了法庭,路人想拦也拦不住。就这样,乔逃跑了。

在贝琪的生日会上,汤姆和贝琪进入了一个漆黑而又恐怖深洞。在最难熬的时候,汤姆把身上仅有的面包全都给了贝琪,自己却饿着肚子,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终于走出了深洞。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篇2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835年生于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 一身阅历丰富, 为人热情, 交友广泛。他擅长写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它的写作风格多变, 用笔犀利, 同时又不失幽默。18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 成为闻名全国的幽默大师, 他的一系列作品对美国的文学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 于1876年发表。文章以作者熟悉的环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 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一些丰富有趣的人生的经历。作者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都实有其事。其中的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 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讲述了三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汤姆和他的死党哈克贝利以及他的女友贝基的三人一起冒险的故事。文章的故事情节生动, 活泼有趣, 特别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细致入微, 惟妙惟肖, 把握的及其到位, 充分的将孩子的特性表现了出来, 确实是一部很了不起的儿童文学作品。

2 解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情节

汤姆纯粹是一个调皮捣蛋鬼, 连他的姨妈都说:“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家伙脑袋里的下一个鬼主意是什么”主人公汤姆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家伙, 只不过沾染了许多同其他跟他一样年纪孩子的天性而已。汤姆不仅聪明而且勇敢, 有责任心, 还是孩子群里的最有实力的“大人物”。

姨妈为了“惩罚”汤姆——在姨妈的眼里, 汤姆是姐姐唯一的骨血, 连爱他都来不及, 怎么会去惩罚他呢?姨妈只不过不想将她心爱的汤姆宠坏了, 养成懒惰的恶习, 所以才故意惩罚他, 要他周末将家里的墙壁重新用油漆刷一遍, 而且还给吉姆—— (汤姆要好的伙伴) 下了命令必须干好自己的活, 不准管其他人的闲事。可是一想到吉姆转述姨妈的话“她说她要亲自来看看你刷墙。”, 汤姆就跟烈日下被晒枯萎的茄子, 打不起一点精神来。可是, 汤姆不愧是汤姆, 鬼点子要一个有一个, 如不是姨妈“腾”的从栅栏后面窜出来, 他的计划就可以大功告成了——拿东西与吉姆交换让吉姆替自己刷油漆。没准现在自己正在别处撒野呢!姨妈的突然出现, 破坏了汤姆的计划, 看着吉姆屁颠屁颠的拿着水桶往镇上抽水机的方向走去, 汤姆的心也跟着飞了。但, 汤姆是谁?汤姆怎会就这样放弃了呢?等姨妈一离开, 汤姆又开始了他的计划。谁能想到, 汤姆引诱同伴的绝招是什么?——只要自己故意表现出刷墙很有意思就可以了。汤姆的这一招果然有效, 不仅完成了姨妈布置给自己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得到了一大堆心甘情愿交换而来的东西。

作者这段精心设置的情节, 内容描写得相当有意思, 读起来趣味横生, 充分将汤姆聪明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文章除了具有趣味性的一面, 其实还含有更深的社会暗指, 加入了成年人的思想内容:“连汤姆自己也不知道, 为什么只要自己那样做就会使大家跟着这样做的原因, 反正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 如果作者用了太多的笔调对其进行渲染的话, 那么就突出不了汤姆的人物个性, 反而会夹杂许多现实社会中复杂的思想内容。作者在这里处理得相当到位, 只是在文中用一句话将含义轻轻描绘了一笔, 但是作者的想法和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汤姆在一个花园中见到了可爱的贝基, 于是汤姆开始恋爱了。为了让小女孩注意到他, 他在栅栏外做出各样的惊险动作, 他还从她那得到了一朵紫罗兰。他回到家, 因姨妈错怪, 还挨了狠狠地一顿揍, 他不想活了, 去到贝基的窗下躺着准备殉情。但是结果呢?却被一个女仆泼了一盆冷水下来, 汤姆成了一个落汤鸡, 于是最终在夜色中像箭一样地飞奔回家。

文章中写到贝基和汤姆纯真感情的那一段情节, 作者也描绘得极其精彩绝伦。汤姆因为一时口快, 无意之中说出了自己跟劳伦斯的过去, 使得贝基特别的生气, 不管汤姆怎样想办法来挽回自己的过错, 贝基始终不愿意原谅汤姆, 汤姆一气之下, 夺门而出。可是贝基很快就反悔了, 她想和汤姆和好。当她一脸羞愧地在汤姆面前走来走去, 希望汤姆理会自己, 能同自己说说话的时候, 汤姆反而对贝基不理不睬。贝基又故意说自己要举行野餐会, 希望汤姆来向自己求情, 可结果汤姆只是一个劲地自言自语, 跟他以前的“女朋友——劳伦斯”说话。

这里将两个孩子可爱、率真、任性的性格特征, 刻画得形象之极。孩子的内心是单纯的, 汤姆本想趁此机会好好报复一下贝基, 挫挫贝基小姐的威风, 结果却将贝基气得直哭, 一个人跑着回去了。汤姆突然发现贝基不见, 又心神不宁地跟回去找贝基。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贝基竟然跟另一个男孩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图画书。既恼怒又无计可施的汤姆, 只能像个小丑一样, 张牙舞爪地窜到他俩身边故意搞些小动作。贝基眼睛瞅着图画书, 一会儿趁汤姆不注意, 斜着眼睛瞅瞅汤姆恼羞成怒的模样, 心里面美滋滋的。而汤姆见贝基不愿再理睬自己, 只好没趣地离开了。我想每位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 都会被汤姆和贝基两人之间单纯又可爱的感情打动, 再联想到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大人们尚且如此, 更何况小孩之间呢?这一段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小孩子感情世界里的纯真和乐趣, 还把汤姆勇敢的一面展现了出来:汤姆对自己喜欢的人, 敢于表达, 更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

汤姆三更半夜的跑到坟场去, 恰好目睹了一桩离奇惨案的完整发生过程, 只有他和好朋友哈克贝利最清楚。看着波特含冤被关进监狱, 汤姆的心理难受极了。可是, 自己毕竟是一个小孩子, 就算自己知道, 又怎么样呢?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半夜里汤姆常常被那一晚恐怖的一幕吓醒, 使得姨妈不停地为自己担心受怕……汤姆毕竟是个孩子, 不管他平时再怎么调皮捣蛋, 他内心永远是纯真的, 他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去隐瞒什么事情, 他小小的内心里装不下那么严肃的思想, 更何况是一桩恐怖的凶杀事件。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致使汤姆时时都被困纠在阴森恐怖的场景里面。姨妈当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但是她确实很为汤姆的状况担心。

马克·吐温写到这里的时候, 想必添加了很多自己儿童时的感受到汤姆的意识形态里面去。但是不得不说, 他对小孩子内心活动的拿捏, 十分准确。“人之初, 性本善”, 看见波特无辜的表情, 小汤姆幼小的心灵, 渐渐的被融化了。一朵正义之花在他的胸膛里正在慢慢的发芽……

解剖书撕破的一页, 被杜宾斯发现的一段小插曲, 马克吐温也写得极其精彩。当杜宾斯站在讲台上大吼的时候, 下面的人群鸦雀无声, 这时, 马克吐温先是简短的描述了一下当时汤姆的心情——汤姆是个愿意为朋友做出牺牲的人, 所以, 原本他就计划着怎样才可以帮助贝基, 只是条件不允许而已。这里作者通过对汤姆心理活动的描写, 形象刻画了汤姆这一人物角色。作者写汤姆心理活动的时候, 并非无心的顺带一笔, 而是含有深刻寓意的, 承接故事剧情的不断发展。

汤姆为什么能够站出来替贝基承担责任?因为他勇敢, 愿意替别人着想。这就是作者最深刻的用意所在。当杜宾斯质问贝基的时候, 贝基的脸“唰”地变得惨白, 正当她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贝基像观瞻着一位英雄一样看着汤姆。她说:“汤姆, 你怎么这么高尚呀。”汤姆的这一举动不仅缓和了他和贝基的关系, 同时也树立了他高尚的形象。章末的那段话我更觉得像是作者自己的心里话。因为, 别人眼中汤姆愚蠢的举动, 在他自己的眼里反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情操的表现。

汤姆和贝基大着胆子在山洞里探险结果迷了路, 当两人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 汤姆却将自己的食物保留起来给贝基吃。在这一路上, 汤姆就像一个男子汉一样, 处处呵护着贝基、处处关心着贝基, 汤姆这个时候就像贝基的一个守护神一样。这一段读起来, 即温馨又感人至深。从汤姆身上散发出来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想这正是马克吐温所要表达的东西, 目的就是让人们——即儿童, 这是马克吐温写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从汤姆身上吸取好的精神品质, 慢慢被熏陶, 让他们也像汤姆一样, 做一个勇敢, 处事果断, 面对困难不气馁的人。

汤姆探险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少年心理逐渐成长的过程。最初的汤姆只是个调皮捣蛋, 爱耍鬼主意的小家伙, 而且这个小家伙, 天不怕地不怕, 但是这个小家伙身上还具有阳光而积极的一面。在以后的生活里, 汤姆逐渐成长, 变得勇敢、坚强起来。从一开始的胆怯, 到后来主动的替贝基承担责任, 甚至还勇敢地站出来帮助波特, 洗清了他的不白之冤, 直到最后发觉自己的自私, 总是会让最疼爱自己的姨妈担心等等。这些无一不记录着汤姆的成长历程。

3 结束语

这部作品还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欣赏这部作品, 还要转换对孩子们的看待方式。对于他们天性与童真, 我们不能过多地指责和压抑, 而是要给他们的成长提供足够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成长。但是, 当他们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 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和正确的引导, 多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能够拥有快乐的童年。

作者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的有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大量心理活动描写, 以及人物语言描写, 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其实这不光光只是一部儿童作品, 更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良作。

摘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创作一部儿童作品。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马克.吐温完全是从儿童的视角展开故事的内容。将聪明, 勇敢, 天真烂漫, 率真的性格天性特征通过汤姆这个调皮的捣蛋鬼角色表现的淋淋尽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该文主要从故事的情节入手对汤姆的性格特征作为分析的重点内容, 与大家一起分享汤姆这个角色性格中积极和乐观的一面。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解析

参考文献

[1]姚文丽.对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解读[J].山花, 2011 (7) .

[2]张廷琛.梦中醒来的悲哀——论马克·吐温晚年悲观情绪产生的原因[J].国外文学, 1987 (3) .

[3]肖复兴.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名家品读[M].希望出版社, 2008.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篇3

关键词: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现实主义

引言

马克·吐温一生的个人著作非常丰富,在欧美文坛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极富创作能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从自身的生活环境出发,探讨发生在大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具有很强烈的人文主义气息。对于著作等身的马克·吐温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其中,最为喜爱和看重的莫过于他的早期作品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饱含着自己对小主人公无比的同情与怜爱,寄希望于一次次的探险经历,让他获得爱与尊严的重生,以此来怀念自己过去的苦难与难以释怀的童年。本文就从小主人公汤姆·索亚的个人心智模式的成长历程出发,来欣赏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寄予的深情以及所体现的高超的写实主义手法。

一 马克·吐温个人简介

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他的原名是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马克·吐温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出生,当马克·吐温四岁的时候,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环境,举家搬迁到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在马克·吐温的童年记忆里,这几年的回忆应该是最有回忆价值的。因为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就如彩虹一般的美好。可是就在马克·吐温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期许时,他生命中最疼爱他的父亲突然离开了人世。从此原本天真无邪的马克·吐温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启了人生苦难的第一站。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马克·吐温渐渐发现了文字所蕴含的巨大的能量。于是,在所有的闲暇时间,他都拼命地从文字中汲取生命的营养。同时,那些从前的经历与生活中的感悟也慢慢地出现在文字上,成为了他宝贵的创作灵感的来源。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人物和形象都已经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陪伴着我们走过生命的四季。无论是对于官场黑暗的抨击,还是对于社会底层大众呼声的回应,马克·吐温都用自己的笔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经常感受到一种满满的正能量。

二 汤姆·索亚的成长记录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索亚是一个让人可怜,有的时候,还会让人觉得很讨厌的小男孩。由于父母过早的离开的人世,汤姆·索亚的童年是和自己的姨妈家熬过的。作者用“熬过童年”是因为汤姆·索亚的童年并不是充满童年的乐趣的。但是,富有青春活力的他,还是会让自己的童年多一些想法的。汤姆·索亚总是用各种鬼灵精怪的奇思妙想给身边的伙伴和长辈们带来快乐。汤姆·索亚富有幻想与冒险精神,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些奇遇。后来,奇遇终于发生了。

在一次游戏中,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哈克无意间撞到了一场谋杀。几个盗墓贼因为分赃不均等原因产生内讧,结果其中一个盗贼被同伴杀死。汤姆·索亚在深深的不安中,默默地隐藏着这一个惊天的秘密。后来,汤姆·索亚和他所“追求”的伙伴蓓琪一起探险,结果由于地形不熟和大部队走失。在误打误撞中,汤姆·索亚和伙伴来到了那几个盗贼藏身的山洞。令人意外的是,那几个盗贼在掩藏赃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藏有很多金钱的箱子,洋洋得意之际,他们发现了汤姆·索亚的行踪。在盗贼要捉住他们时,上帝保佑,山洞突然坍塌了。盗贼被埋在了里面。汤姆·索亚和伙伴逃了出来,并沿着先前做好的记号,找到了回家的路。汤姆·索亚向当地警察报告了自己的发现,警察搜查塌掉的山洞找到了盗贼的尸体与财宝。最后,汤姆·索亚的英雄事迹传遍了村镇的各个角落。一时间,汤姆·索亚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成了报纸的头条。

三 汤姆·索亚的成长所蕴含的启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可是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找到我们童年的影子。这种感觉的传递就是因为作者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中,高超地运用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我们从一些汤姆·索亚的成长经历中来领略一下这种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特点与启示。

首先,汤姆·索亚身上对于传统的教条的一种挑战与叛逆。或许,今天看来,我们依然会感觉汤姆·索亚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另类。他对于老师枯燥的授课,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但是对于新鲜的外面世界则是睁大了好奇的双眼。所以,从这个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年代的童年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成长压力。一方面要在师长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另一方面,玩耍的天性会让我们在田野间,尝试各类奇特的游戏与冒险。估计,汤姆·索亚在玩耍的时候,作者又重温了一遍已经久远的童年。因为,如果没有感同身受,没有体验过类似的生活,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接地气的文学作品。

其次,汤姆·索亚的冒险中成长。在小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庇佑与引导,可是内心的自动自发的成长与渴望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渴望。在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一个小宇宙,这个小宇宙会迸发出惊异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超越年龄,跨过时光。在文中,汤姆·索亚是一个不断寻找或者创造冒险经历的好手。特别是当冒险的经历与场面真的来到他的面前时,他也经历了胆怯与无助。在找不到出口的山洞里,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外在力量辅助时,要战胜饥饿,最重要的是要战胜内心对死亡的恐惧。虽然,对于他们还幼小的心灵来讲,死亡只是一个比较可怕的怪物,但是求生的本能,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救。最后胜利地走出了随时可能会让他们离开人世的死亡之谷。

最后,汤姆·索亚在爱中成长。马克·吐温对于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特别是带有自己童年印记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满含爱意与柔情。因为汤姆·索亚其实应该是一个带着作者走进童年回忆的孩子。虽然,汤姆·索亚像一个野孩子一样,在同伴与长辈面前耍各种小聪明。这些在成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种获得成人关注的一种较为极端的表达罢了。有人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虽然汤姆·索亚满脸的狡猾的笑,满脸的无忧无虑,我们依然在他独自发呆的时候,感受到他的孤单与对父母的渴望。也许,成长需要一些看起来比较残酷的经历。但是,并非一定要经历所有的苦难才会历练成长。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反思,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给孩子阳光般的爱与温暖。就像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的一样: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所以,成长的动力包括磨难,但更不应缺少爱。因为,在成长的路上,如果缺乏爱就意味着一种生命意义的残缺,这是多么的残忍。所以,作者马克· 吐温最后给小主人公安排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女人做他的养母。从此,汤姆·索亚开始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尽管,他已经在内心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汤姆·索亚的个人成长,无论是从起初的幼稚与冲动,充满了对所处时代的不满,还是后来,在和朋友的冒险经历中,不断地去接纳和蜕变。汤姆·索亚用自己童心之外的爱心去冒险,去需找和浇灌属于他自己,也最终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友谊之花。当所有的结果慢慢像冬日暖阳一般美好的时候,我们的汤姆·索亚也最终迎来自己所盼望的美好生活,这是他应得的生活。

结语

文学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种作者对现实的态度。通过马克· 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的成长,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人的经历其实就是一种财富。童年并不是只有泡泡糖,旋转的木马,童年还可以有“奇遇”,有冒险,有勇敢。每个人的童年可以而且应该是美好的。也许,当我们有一天长大成人,回首依然逝去的童年时,浮上心头的更多的应该也是一些像汤姆·索亚的奇特经历。我们也希望这个小小的汤姆·索亚永远驻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董衡哭.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2]波布洛娃.马克·吐温评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3]钱满素.美国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克莱门斯.我的爸爸马克·吐温[M].郑州:海燕出版社,2001.

[5] 刘蓓莉. 孩子的魅力[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6] 唐廷君.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内心世界的映照[D]. 四川大学 2006

汤姆索亚历险记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4、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5、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6、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纠正不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

1、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

2、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汤姆索亚”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人手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又到了我们阅读分享的时间了。这是大家都喜欢的两句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2、读书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 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2、读书名,明白“记”:

(1)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作品,叫——;

(2)读题目《汤姆索亚历险记》,还可以怎么改、读?我们还学过哪些含有“记”字文章?(林海音的《窃读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3)师:那你现在知道“记”的意思吗?(记叙、讲述、记录、描写 可以记什么——风景名胜、难忘的事情、有经历的人„„)

(4)师:这本书“记”的是什么内容?(汤姆索亚和一群小伙伴先后几次冒险的故事。)

二、学生简介作者、简述情节

1、谁能简单地介绍这部小说的作者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简要叙述一下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3、书中都有那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人物都有谁?——汤姆、哈克、乔奇、班恩、吉姆、贝奇、杀人犯乔埃、大法官撒切尔先生、姨妈波莉、寡妇道格拉斯、„„

书中提到哪些地方?——圣彼得斯堡小镇、墓地、杰克逊岛、法庭、魔克托尔山洞„„半夜墓地试胆量;快乐的杰克逊岛;出庭作证为彼得;鬼屋寻宝遇乔埃;迷路“魔克托尔山洞”;洞中终于找到宝;„„)

三、这学期我们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1、《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主人公是谁?汤姆索亚住在谁家里?(波莉姨妈)

2、小说中的酒鬼是谁?

3、汤姆的朋友是谁?

4、哈克是谁?

5、这篇文章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6、家里还有谁?(锡德)

7、“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做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这件事指的是:(刷墙)

8、啊呀,这女孩长得可真漂亮,一双可爱的蓝眼睛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对金黄色头发编成的长辫子在身后晃荡,白色的衬衫扎在宽松的绣花长裤里,显得格外整洁动人。我们刚刚在战场上获得大胜的大将军汤姆心想,像这样的美人,一定属于我这样的英雄。本段描写的是谁?(贝基)

9、汤姆喜欢的第一个女孩是:(艾美•劳伦斯);第二个女孩是:(贝基•撒切尔)。

10、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得到了《圣经》,他的办法是(找别人换票)。

11、“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脚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谁?(哈克贝利•芬)

12、汤姆去上学,看见课室坐着新来的美丽女孩贝奇•萨契尔,他想坐到贝奇身边,故意对老师说他迟到前与流浪汉(哈克贝利•芬)在一起。

13、汤姆与(哈克贝利•芬)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印第安•乔伊)把(罗宾逊)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穆夫•波特)

14、汤姆想当海盗,他和(乔伊•哈珀)、(哈克贝利•芬)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杰克逊)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死了,并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

15、老师杜平的《解剖学》这本书被(贝基•撒切尔)撕破了,老师追查时汤姆却说是自己撕破的。

16、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少年节制会)”这个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

17、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印第安•乔伊)才是杀害(罗宾逊)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穆夫•波特)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18、汤姆和(哈克贝利•芬)在鬼屋寻宝时,发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伊)和一个装聋作哑的西班牙人,并得知他们获得了一袋金币。

19、印第安•乔伊要报复(汤姆),被(汤姆和哈克)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枪抓捕,但印第安•乔伊逃跑了。

20、郊游时汤姆和贝基困在(迈克杜格尔)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第安•乔伊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第安•乔伊的下场是:(饿死了)

21、过后,汤姆和(哈克贝利•芬)从侧洞进去找到了印第安•乔伊埋藏的金币,他们发了财。之后道格拉斯寡妇收留(哈克贝利•芬)在自己家里生活,他虽不习惯,逃了出来,但在汤姆帮助下,他愿回到道格拉斯寡妇家里,他们并商量着结伙做强盗。

四、精彩片段或语句赏析

1、多少年来,《汤姆索亚历险记》不胫而走,响遍全世界,在许多国家,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魅力究竟何呢?下面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2、你们都摘录了哪些印象深刻的精彩句段?给大家读一读,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有哪些精彩的故事情节想给大家说说的也行。

(1)阅读《当海盗去》

1、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

2、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3、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3)阅读《洞中历险》

1、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3、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写作时取材于自己儿时在故乡——汉尼拔小镇上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觉十分真实有趣,你们或许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并根据我们对汤姆的分析,借助你的想象,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把你对汤姆的独特感受写出来。

汤姆索亚历险记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的考题类型,掌握阅读名著的要点。

2、引导学生复习《汤》的大致情节,完成相关阅读题。教学重难:

引导学生复习《汤》的大致情节,完成相关阅读题。教学过程:

一、考题示例

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汤姆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案情是什么?

一个名叫印第安人乔的坏家伙杀了人,却嫁祸于波特。

(2)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是哈克。目的是寻找钱箱。结果在印第安人乔举烛的地方发现了埋财宝金钱的小石窟,找到了钱箱,汤姆的哈克平分了这笔钱。

(3)汤姆·索亚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能够反映他这一性格特点的某一个情节。

在星期六的野餐会上,汤姆由于想当“野心勃勃的发现家”,他离开了同学,与蓓姬一起开始他们的探险。于是有了“洞中历险”的故事。

二、巩固练习

1、第一章中,汤姆为什么要和新来的孩子打架?

2、第二章中,汤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换取小伙伴们的小玩意的?

3、第三章中,汤姆为什么要拿石子砸锡德?

4、第四章中,汤姆用什么东西换得了一本《圣经》?是怎样换的?

5、第五章中,在教堂里的汤姆 做了哪件事?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6、第六章中,镇上的孩子们为什么向往哈克的孤儿生活呢?

7、第七章中,汤姆和蓓姬为什么关系变得如此冷漠?

8、第八章中,汤姆为什么要独自走进森林,并且喜欢当一名海盗?

9、第九章中,汤姆和哈克在墓地看到了什么事?

10、第十章中,汤姆和哈克看到那件可怕的事后做了什么?

11、第十一章中,汤姆的良心为什么受到谴责?

12、第十二章中,汤姆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让姨妈很生气?

13、第十三章中,汤姆为什么像指挥大船一样来指挥小木排呢?

14、第十四章中,汤姆等到哈克和乔睡着后,跑了出去,他要干什么呢?

15、第十五章中,汤姆躲在哪里偷听了波莉姨妈与乔妈妈的谈话?

16、第十六章中,汤姆和乔学会了什么?

17、第十七章中,为什么小镇上没有一点快乐?

18、第十八章中,汤姆为什么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当做梦境讲给姨妈听?

19、第十九章中,姨妈为什么认为汤姆在拿她们的忧伤当做笑料?

20、第二十章中,汤姆为什么不愿意可怜蓓姬?

21、第二十一章中,汤姆搞了一场怎样的恶作剧?

22、第二十二章中,汤姆感觉生活是痛苦的,其根源是什么呢?

23、第二十三章中,汤姆是怎样挺身而出,然后揭发真凶的?

24、第二十四章中,为什么汤姆白天风头出尽,晚上却又提心吊胆呢?

25、第二十五章中,汤姆和哈克为什么要去鬼屋呢?

26、第二十六章中,印第安乔为什么怀疑楼上有人呢?汤姆怎样逃过这一劫难的?

27、第二十七章中,汤姆用什么样的理由来证明他那天的历险完全是一个梦?

28、汤姆是怎样打开那扇门的额?进去后他看到了什么?

29、第二十九章中,哈克在听到寡妇要被谋杀的消息后,是怎样安全退出并去报信的?

30、第三十章中,汤姆和蓓姬失踪后,镇上的人各有什么反应?

31、第三十一章中,汤姆为什么把蓓姬的蜡烛拿过来吹灭了?

32、第三十二章中,汤姆和蓓姬是怎么回来的?

33、第三十三章中,印第安乔是怎么死的?

34、第三十四章中,寡妇请宾客的原因是什么?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篇6

时间:-----年----月----日 班级:----年级-----班 教学目标

1、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1、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例如《洞中历险》,他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给她吃。最后正由于他的勇敢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

2、他富余幻想,敢于冒险,具有反抗精神。

3、他是一个成长的孩子。

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

例: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了解整本书

1、通过阅读这本书你还了解了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

五、作业布置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篇7

1 幽默理论

由于幽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 对幽默的研究也呈现多样化。尽管对幽默的研究数不胜数, 但主要有三大传统幽默理论和三大现代幽默理论。

传统的幽默理论主要有释放论, 蔑视论和乖讹论。方传余 (2010) 对幽默理论进行了概括, 释放论指出幽默是对内心压抑情绪的释放;蔑视论认为幽默是对他人不幸的嘲讽;乖讹论在这三种理论范畴当作最受欢迎, 其理论基础为幽默的与世脱节, 认为“幽默来源于与传统习俗的脱节和相悖”。

随着语用学, 语义学, 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 现代幽默理论研究成果丰硕。Raskin (1985) 提出了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 “在语篇兼容的情况下, 有两个不同的脚本;这两个不同的脚本互相对立”, 认为脚本的重合和脚本的对立是幽默产生的必要充分条件, 随后他又提出了在合作原则指导下的真诚交际和关于幽默的合作原则;Elliot (2011) 认为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是语义脚本理论的变体, 是其进一步的发展, 在脚本对立的基础上, 普遍理论又提出了另外五项参数:逻辑机制, 情境, 对象, 叙述策略和言语幽默;方传余 (2010) 认为以观众为基础的幽默理论则强调了观众的重要性, “认为幽默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笑话叙述者, 笑话文本, 听众和包含这三个要素的特殊情境”。

综上所述, 这些幽默理论都有一共同点, 即有两个对立因素。释放论中人们之所以要释放压力是因为自身的心理状态与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存在矛盾和对立;蔑视论中存在着蔑视者和被蔑视者的对立;乖讹论则是与传统习俗的脱节和对立;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和普遍理论存在两个脚本的对立;以观众为基础的幽默理论则侧重于观众对幽默的反应, 观众之前的预设与幽默文本存在对立。所以, 对立因素的存在是幽默产生的一个重要特征。

2 顺应论和心理空间理论

Verschueren在1987年首次提出顺应论, 在他所著的《语用学诠释》中, 顺应论得到了成熟发展。“使用语言必然包括连续不断地做选择, 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是由语言内部 (即结构) 的同时也/或者是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这些选择可以出现在语言形式的任何一个层面上:语音/音位的, 形态的, 句法的, 词汇的, 语义的。”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要顺应不同的交际对象和环境, 要根据不同的说话对象和环境选择顺应的语言。说话者在交际语境上会做出相应的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

Fauconnier (1996) 提出了关于意义建构的心理空间理论。“心理空间是人们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 是认知者发生联想、理解意义时临时启动的想象空间如时间空间、信念空间、愿望空间、可能性空间、虚拟空间、位置空间、现实空间等。”Fauconnier (1997) 提出了改进的预设上传原则, 简单来说是指某个预设在心理空间的点阵结构中像上面更高层级的空间传递, 直到该预设在其他空间遇到了与之相同或相悖的预设。在以下例子中,

a. If Max has gone to the meeting, then Max’children are alone.

b. If Max has children, Max’s children are American.

例子a中建立的心理空间预设为Max has children (Max有小孩) , 所以预设可以传递至上面层级的空间 (即基础空间) ;然而例子b中已经断言Max has children (Max有小孩) , 所以预设不能传递至上面层级的空间 (即基础空间) (Croft & Cruse, 2006) 。

根据预设上传原则以及幽默的共同特点, 幽默的关键就是在线建立一个对立空间, 对立空间的预设不能传递至上面层级的空间, 因此与之前已构建的空间形成并置关系。对于文学作品中幽默的解读, 读者必须要顺应新建立的心理空间, 进行意义的在线构建, 才能够成功理解文学作品当中的言语幽默。

3《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言语幽默的双重空间顺应性分析

1) 物理世界的双重顺应

为了成功交际, 语言使用者会根据特定的物理环境进行语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特定的物理世界构建了理想认知模型, 但是随着篇章阅读, 在线构建了另一完全不同的心理空间, 这两个心理空间的并置使得幽默产生。读者必须同时顺应这两个心理空间才能理解幽默的产生。

例1:牧师伸出他的手, 开始祈祷, 然后唱了赞美诗, 又朗读了名为“我的复活与生命”的经文。

仪式继续进行着, 牧师表达了自己的忏悔, ……

“波莉姨妈, 这不公平, 有人应该高兴又见到哈克。”

“是这样, 我很高兴见到他, 可怜的没妈的东西!”波莉姨妈向他投来的爱意与注意力让他比以前更不自在了。

突然, 牧师高声喊道, 声音压过了所有的人:“赞美上帝, 是他给予我们所有的幸福---让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他歌唱吧!”

这段话在小说第十七章, 正当全镇的人为汤姆, 哈克和乔办葬礼的时候, 这三位主人公出现在自己葬礼的现场。牧师成功顺应了这一物理世界的变化, 进行了语言情绪转换。原先带着泪眼祈祷忏悔的牧师, 变得兴奋喜悦。在此前, 读者建立的是心理空间1, 含命题:葬礼是肃穆的, 牧师是伤心的。可是牧师话锋一转, 读者在线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空间2, 含命题:葬礼是开心的, 牧师是兴奋喜悦的。心理空间2 与心理空间1 的预设相悖, 根据预设上传原则, 这两个心理空间的关系是并置的, 正是因为这两个心理空间的并置, 幽默效果得以营造。牧师突如其来的语码转换显得有些滑稽幽默, 但是这一语码转换顺应了物理世界的变化。对于读者而言, 必须做到对心理空间1和心理空间2的双重顺应, 才能理解幽默的产生。

例2:“别动!谁未经我的许可闯进舍伍德森林了?”

“吉斯堡的人是不要睡的许可的, 你——你是谁?”

“居然敢这么说, ”汤姆说道。他们是在背书中的“台词”。

“你居然敢这么说, 你是谁?”

“我, 我是真正的罗宾汉。”

汤姆来到草木茂盛的小林子, 在一块烂木头旁为他的海盗事业做准备时, 乔出现了。正沉浸在自己海盗梦想当中的汤姆虚构出了身处舍伍德森林这一场景, 乔顺应了这一物理世界, 成功地实现了与汤姆的话语交际。读者在此前有成人心理空间含命题这片林子不是舍伍德森林, 而儿童汤姆虚构出了一个心理空间含命题这片林子就是舍伍德森林。根据预设上传原则, 这两个心理空间存在并置, 读者必须同时顺应这两个心理空间, 才能解读幽默。

2) 社会世界的双重顺应

为了成功交际, 语言使用者会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语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特定的社会世界构建了理想认知模型, 但是随着篇章阅读, 在线构建了另一完全不同的心理空间, 这两个心理空间的并置使得幽默产生。读者必须同时顺应这两个心理空间才能理解幽默的产生。

例3:“托马斯.索耶——先生。”

“好!好孩子, 不错, ……你不介意告诉我和这位夫人你学会的东西吧——我想你不会的——我们为这些爱学习的孩子而感到自豪, 好, 毫无疑问你知道耶稣十二个门徒的名字, 告诉我前两个好吗?”……

“大卫和格列尔斯!”

回答肯定是错的, 咱们还是发发善心, 快把帷幕落下来, 别再往下看了。

这段对话出现在小说第四章, 主日学校出现了重要来宾——撒切尔法官, 而汤姆因为以物物交换还来的背诵圣经票, 成为了唯一一个有十张票的孩子, 被介绍给法官大人。为了顺应严肃的场合, 汤姆进行了语码转换, 言语也变得庄重起来。在这里, 汤姆顺应了当时的社会世界, 成功进行了语码转换。通过对前文的阅读, 汤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是自由不羁, 无拘无束, 并且讨厌礼数的, 而这里的汤姆言语正规, 与此前的形象存在巨大反差。根据预设上传原则, 读者由于前文形成的心理空间1, 含命题:汤姆讨厌礼数, 无所顾忌, 与这里形成的心理空间2, 含命题:汤姆规矩懂礼, 形成了并置。读者必须同时顺应这两个心理空间才能解读幽默。

例4、现在汤姆开始在石板上写着什么, 又把它遮着, 不让女孩看到。她求他, 让她看看, 汤姆说:

“没什么。”

“肯定有什么。”

“没什么, 你不想看的。”

“我想, 我真想, 请让我看看。”

“你会告诉别人的。”

“不, 我不会的。”

“你一定谁也不说?永远永远?”

“是的, 我谁也不说, 现在让我看看吧。”她把手放在他的手上, 俩人争了一会儿, 汤姆假装阻拦却又把手滑了下去, 露出几个字:“我爱你。”

汤姆因为喜欢贝琪在向贝琪表白, 原本只是小孩的汤姆把自己想象成了成人, 行为和语言都偏于成人化, 成功顺应了成人表白的社会世界。而读者在线建构的心理空间2, 含命题:汤姆模仿成年人表白, 与现实的心理空间1, 含命题:汤姆是个小孩, 行为也应该像个小孩。根据预设上传原则, 这两个心理空间形成了并置。在这里, 主人公汤姆作为一个儿童, 却对儿童自身心理空间疏远。这种形象的错位营造了幽默的氛围, 读者必须同时顺应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获得幽默解读。

3) 心理世界的双重顺应

为了成功交际, 语言使用者会根据特定的心理世界进行语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 理想认知模型在读者脑中根深蒂固, 但是随着篇章阅读, 在线构建了另一完全不同的心理空间, 这两个心理空间的并置使得幽默产生。读者必须同时顺应这两个心理空间才能理解幽默的产生。

例5:汤姆猛地转了过来, 说:

“你说我在干活?”

“对呀!难道这不是干活?”

汤姆又继续刷着他的墙, 不经意地回答道:

“嗯, 或许是, 或许不是。我只知道, 这很适合汤姆.索耶。”

“噢, 你不是说你喜欢刷墙吧?”

刷子继续在挥舞着。

“喜欢?我没看出我为什么不喜欢, 你觉得每一个男孩都会有机会刷篱笆墙吗?”

……

“汤姆, 让我刷会儿吧。”

这段汤姆和本的对话来自小说第二章, 汤姆·被惩罚刷墙的这一幕被本给撞见了。“凡是一个人迫不得已要去做的事就要称为干活或是工作, 而凡是没有出于逼迫而为的事, 那就可算是玩耍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并且顺应了这一心理世界, 汤姆试图把刷墙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从而达到让本帮助他刷墙的目的。在这里, 儿童1 (Tom) 有 (事实) 心理空间1, 其中含命题:刷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儿童1 通过言词让儿童2 (乔) 建立 (信仰) 心理空间2, 其中含命题:刷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根据预设上传原则, 这两个心理空间存在并置关系读者需同时顺应这两个心理空间, 从而获得幽默解读。

例6、“奥!汤姆, 你这可怜的小笨蛋, 你还得背, 可别灰心啊。汤姆!你一定能行——如果你背过的话, 我还会送你一样特别好的东西!”

“那好哇!什么东西?玛丽!告诉我是什么呀?”

“别费神了, 汤姆!你知道我如果说是好东西的话, 那就是好东西。”

“你保证那是好东西, 玛丽, 好吧。我重新开始对付它。”

他的确“重新对付那一部分”了——在好奇心和即将到来的收获的双重压力之下, 他的劲头那么大, 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玛丽给他了一个价值十二分半的小刀, 汤姆激动坏了, 浑身充满着幸福。

这一片段在小说第四章, 汤姆在背诵圣经段落的时候漫不经心, 玛丽察觉到了这一点, 许诺汤姆礼物, 顺应了汤姆的心理世界, 成功使得汤姆背诵圣经。读者有 (成人) 事实心理空间, 含命题十二分半的小刀没什么价值; 儿童Tom的心理空间含命题十二分半的小刀非常有价值。根据预设上传原则, 这两个空间存在并置关系, 读者同时顺应这两个空间, 获得幽默解读。

4 结束语

本文从心理空间角度分析幽默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幽默动态的意义构建过程。由于小说对话当中所构建的空间与现实空间存在并置, 幽默得以产生, 而读者必须同时顺应不同的心理空间, 才能理解幽默的产生。本文在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幽默话语的分析, 证实了幽默产生的条件是心理空间的并置,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

摘要:该文归纳各幽默理论的特点, 总结幽默理论的共同点, 并结合心理空间理论, 从心理空间并置的角度考察幽默的产生。语言的使用即连续不断的语言选择, 该文将在顺应论的大框架下讨论幽默, 只有做到双重空间顺应, 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幽默的产生。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幽默文本素材对幽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小说, 获得幽默解读。

关键词:幽默,顺应,并置,心理空间

参考文献

[1]方传余.言语幽默语用策略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0.

[2]Raskin V.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Dordrecht:Re-idel, 1985.

[3]Elliot O.Parsing the Joke: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and Appropriate Incongru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umor research, 2011 (13) .

[4]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 1999.

[5]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6]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NewYork:Cambridge Unniversity Press, 1997.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篇8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孩童天真浪漫的美国式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了种种冒险来改变自身的处境。主人公汤姆·索亚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孩童所能经历的一切。在汤姆身上我们能看见许多人童年的幻想,而实现这一梦境的就是“鬼精灵”汤姆和赐予他“生命”的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统一在一起。他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内容提要

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却也十分疼他的波莉姨妈家里。他活泼好动,有许多精灵鬼点子,他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玩“海盗”游戏、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他甚至喜欢上了一个名叫蓓姬·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小说的主要篇章有《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等。

《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叛心态。

《“海盗”生活》描写了汤姆、乔·哈泼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尽情享受大自然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心境。

《洞中历险》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艺术特色简介

1张扬的个性,真挚的爱

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烦恼的男孩子,他是一个十足的顽童。他叛逆——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非常反感,在他的心目中,强盗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于是“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海上霸王”都是他向往的头衔。他顽皮——在主目学校,总是惹老师头痛,“问题”多多;周末被罚刷墙,竟让别的男孩自愿成为他的“俘虏”,而且自动奉上谢礼。他正直——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他勇敢地站出来指证真正的凶手。他心地善良——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留给蓓姬吃。他勇敢——去郊游,不仅救了自己和小伙伴,还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宝藏……

作者刻画人物时,既不神化他所热爱、赞美的人,也不简化他所憎恨、鞭鞑的人,而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他所喜爱的汤姆,作者会时不时讽刺其不好的作风;而对惨无人道的印第安人乔,在其临死时也表现出他无比的同情和眷恋。作者赋予人物独特的个性,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最终让正义战胜邪恶,寄托了作者对梦想般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民的真挚热爱。

2生动的语言,细腻的心理

作品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汤姆天真的语言与心理,塑造了一个富于幻想、敢爱敢恨、自由快乐的小游侠形象。为了获得一本《圣经》,汤姆挖空心思“骗取”同学手中的票,俨然一个老道的商人;而当他发觉“钟情”于蓓姬时,他煞费苦心,施展自己所有才能,最终获得蓓姬的信任与爱慕;当哈克请求汤姆让他“入伙”一起当强盗时,汤姆说,总的说来,强盗比海盗格调要高,在许多国家,强盗算是上流人当中的上流入,都是些公爵之类的人。尽管这些见解出自儿童之口,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流行的一些看法及其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在他轻松地诓得小伙伴们为自己义务刷墙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更是值得玩味:“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啊。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这个道理使他明白了为什么做假花和蹬车轮就算是工作,而玩十柱戏和爬勃朗峰就算是娱乐。英国有钱的绅士在夏季每天驾着四轮马拉客车沿着同样的路线走上二三十里,他们为这种特权竟花了很多钱。可是如果因此付钱给他们的话,那就把这桩事情变成了工作,他们就会撒手不干了。”作者借汤姆的感悟将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与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枯燥与沉闷,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无聊与贪婪。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

3曲折的情节,离奇的生活

坟场巧遇谋杀案一日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人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印第安人乔把罗宾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这令汤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陷于不安之中。

见证生人“丧礼”汤姆由于和蓓姬怄气而与好友一起离家出走,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就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蓓姬也在不久之后与他重归于好……

岩洞历险巧逃生蓓姬、汤姆和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杜格尔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蓓姬光顾着玩耍而迷路了,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他们好几天也没找到出路。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人乔……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可汤姆却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山洞出口。

意外获财成富翁岩洞历险后,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应被印第安人乔藏在了岩洞中。于是他和哈克偷偷潜入岩洞,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汤姆和哈克平分了这笔钱,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走到哪儿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谁拥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谁就拥有了世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反映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不以成人的口吻评判是非,而是从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真正让你回到天真的儿童世界。

链接中考

1(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卷)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6)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交流会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评价。(结合作品内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江祥子格列佛汤姆·索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答案略。(2)示例: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处处为蓓姬着想。

2(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卷)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救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1)了不起的粉刷工(2)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3)快乐的海盗营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了不起的粉刷工]姨妈罚汤姆刷围墙,汤姆设法让伙伴们主动替他干活,而他自己则一边休息,一边用刷墙的机会换来一件又一件物品。

[我的思考肠姆真是个狡黠的男孩,他的言行无不显示出其聪明、机智和可爱。

(2)[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汤姆离开学校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与好友乔·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我的思考]“海盗情结”反映了汤姆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3)[快乐的海盗营地]汤姆欣赏了岛上的晨景,就和乔,哈泼、哈克在沙滩上嬉戏,吃完鲜美的营地早餐,三个小“海盗’’踏上了林间探险的旅程。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家庭报告书评语下一篇:系统试运行报告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