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预测:蜕变与行动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题预测:蜕变与行动(共7篇)

高考作文题预测:蜕变与行动 篇1

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传统制麻,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麻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茎或已剩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臭味,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民间自制土豆淀粉,将土豆洗干净,放在缸里,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打开臭味扑鼻的大缸,将浑浊不堪的发物掏出,经过反复淘洗,去除其中的杂质,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例文:经历.淘洗.蜕变

钻石,要经过火山中灼热岩浆的`浸泡灼烤,再经过长时间的冷却,再被脱去那灰色肮脏污浊的外壳,最后才能折射出炫美的光芒。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环境,浸染少年丽滋。她一个出生在纽约的小女孩,她的妈妈吸毒,酗酒,还有精神分裂症。但她爱她的妈妈,一直都是。她的爸爸是一个天才,但是他也吸毒,靠着政府的救济生活,家里一穷二白,她从不上学,因为她在班级中是有“味”的人,别人用纸团扔她,欺负她,但一个月只上三次课的她在考试中却答了一百分,因为她喜爱读书,她很聪明。她八岁时被送往收容所,在那里长大,生活在一个打架,互相伤害的环境里,从此,小小年纪的她,也渐渐地变得暴躁与不恭。

14岁那年,她不用呆在收容所里。她搬出了学校,她住进了爷爷家。她学会了每天洗澡,穿的虽然是二手衣服,但是很合身。在班级上,她认识了一个女孩,与她的环境相似那个女孩也是无家可归,丽滋也是,她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唯一的,十五岁的她们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于是,她们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她们住在地铁站里,每天乞讨,捡垃圾,但她们并不哭泣,也并不孤独。流浪,同病相怜。

蜕变,由蛹变成彩蝶。有一天,人们告诉她,她的妈妈在星期一的早上去世了。清晨,妈妈被埋在五十一区——一个不收费的墓地。没有牧师,没有亲朋,也没有墓碑。她想,难道一个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度过?没有牧师,就人的灵魂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亲友,就没有分享喜悦共度苦难的依托与帮衬;也没有墓碑,就没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名分。人啊,怎能如此地生活而又撒手人寰?人生在世,总应该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吧!

她想,人不能把苦难当做借口而随波逐流。经历精神上的历练和淘洗后,她清醒了,她不想再去流浪了,她要冲破这个“壳”,一个一直包裹住她的“壳”,完成破茧成蝶的嬗变。

行动,思想的前哨兵。经过思想的斗争和灵魂的蜕变后,她又去上学了。这次,她主动要求住在学校里。十六岁的她只学到了八年级,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每周上夜校,大班课。她想要冲出这里,夜以继日,两年就完成了三四年的高中课程。

虽然最坏的情境让她遇到了,她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让她终于伸手触到“壳”的边缘,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思想到行动,都在努力奋斗,不断地挣破一个有一个“壳”的束缚,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曙光,她就是哈佛女孩伊丽莎白。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哈佛女孩伊丽莎白的经历,让我让庆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不再恐惧,让我学会感恩,我会奋力前行;伊丽莎白的淘洗与蜕变,让我知道了环境可以改变人,可以塑造人的哲理。好剑要经历烈火的煅烧,千百次的捶打,才能削铁如泥;马车的木头轮子,要经历太阳的暴晒,高温的熏烤,才能定形成完美的弧度。我们要经历别人的鄙视,生活的坎坷,挫折与失败,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变成人中龙凤。

榜样,让人看见希望。相信自己不可打败,向前走,我会成为鲜花簇拥与掌声萦绕的英雄!

三、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题预测:蜕变与行动 篇2

一、命题为驱动

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 年至2010 年,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形式为新材料作文, 但是审题的结果却类似于具有两个要素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譬如2006 年的“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 2010 年的“深阅读与浅阅读”, 写作中我们需要把握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辩证地审视两个要素, 才能符合题意并写出文章的深度。这类命题写作难度系数很大, 考生极易偏离主题。第二阶段为2011 年至2014 年,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虽然还是新材料作文, 但是审题的结果却只有一个要素, 譬如2011 年的“诚信”, 2014 年的“保护动物”, 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显然, 命题者的意图不是在审题上为考生制造麻烦, 而是考查考生的文章建构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2015 年。就全国卷而言, 命题有了局部的变化, 譬如全国2 卷作文题, 要求考生在“这三人中,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写出“大李”“老王”“小刘”谁“更具风采”;全国1 卷作文题,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的你看法。”我们发现, 之前的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大多是在要求部分禁止考生做什么, 而2015 年的作文题却在材料之后对考生进行了导引性的指令, 要求考生必须做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估计, 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会沿袭2015 年的命题形式, 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考查。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就是在材料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指令, 不允许你任选角度, 一定要按照命题指令抓核心、重要的角度, 按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 还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像我们以往作文那样,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 围绕观点阐释就行了。为此, 考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基本文体的写作格式是相当必要的。

按照贵州省作文评卷惯例, 只要是材料作文, 均要求考生进行“引材”。为此, 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流程上有细微区别。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精炼引材→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对象比较→选定对象→事例论证→得出结论。显然, 新材料作文只要提取主题词后, 更容易进行功利化的套用;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更趋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议论文模式进行写作, 既不易于宿构, 又不易于炫示文采。当然, 我认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也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无需过于机械。因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极易让文字趋于平淡, 开篇就露丑, 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特别需要提醒的是,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中有多个对象, 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对象进行写作即可, 切勿面面俱到, 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 这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严格说来, 可以判为不符题意。

二、主题定做人

每年临近高考, 很多学校就开始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猜题, 但结果往往是白忙活。但是2011 年我出版的一本名为 《高考作文万能主题导写》的书, 却一下子猜中了当年的8 道高考作文题。究其原因, 不是我有多高明, 而是我在书中罗列了120 个做人的主题词, 譬如诚信、善良、创新、超越、好奇、平凡等, 我把所有的做人主题词都收集了, 不管命题者怎么命题, 几乎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为此, 去猜具体的作文命题, 不如多关注做人主题词及与之相关的素材。然后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进行强化训练, 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全国2 卷作文题主题。

2015 年:大李的角度, “做一个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人, 更具风采”;老王的角度,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更具风采”;小刘的角度, “做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更具风采”。

2014 年:动物园管理者的角度, “做一个保护动物的人”;喂食者的角度, “做一个反对溺爱、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人”, “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2013 年, “做一个懂得尊重, 理解, 包容同学的人”。

2012 年, “做一个勇于甩掉包袱的人”。

事实上, 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的价值取向是相当功利而明白的, 那就是为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因而“做人”一定是考试作文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 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 就是说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 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做一个……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考作文主题的万能公式, 就是“做一个……的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

三、审题选对象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有很多方法, 找关键词, 找中心句, 提炼文段主旨, 找对象等。但是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最重要的方法是选对象。审题分两步走:第一步, 经过比较做出选择;第二步, 写出选择的原因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 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权衡、思考的过程, 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考生可以用素材论据同步论证观点, 凸显主题。

先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晓明高中毕业, 暑假来临。爸爸给他提建议说, 你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 去旅游。可以去一下爸爸曾经工作过的甘肃, 或者妈妈曾经工作过的扬州。第二, 你一直想支教, 你自己想办法联系一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 去支教一个月。第三, 回到乡下去, 陪你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 照顾他们的生活。不过那里没有网络, 你可以带几本书过去看看。

如果你是晓明, 你会选择哪一种?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 确定文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如果你是晓明, 你会选择哪一种?”这类选择性阐述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 审题容易, 立意也不难。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暑期生活方案写作。但要注意到, 三种暑假生活方案中包含的不尽相同的内涵。第一种, 旅游,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生命体验, 促进自身的成长、成熟;如涉及甘肃或扬州, 有追寻父辈足迹的味道。第二种, 支教, 表现社会责任感, 关心贫困地区, 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可写乡野之美、沟通之能。第三种, 陪爷爷奶奶, 履行赡养责任, 是一种家庭责任的主题。也可写返璞归真, 平淡最美。命题者提供了三个选项对象, 但是考生只能选择一个质量高且好写的对象进行写作。

再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 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开设了 《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 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 看到儿子正在坐诊, 忙得抬不起头, 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 只好挂了个号, 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 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 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 岁, 又不是故意的, 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 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 《暖闻》 专栏上, 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材料为三则新闻, 要求选一个刊登在“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的《暖闻》上, 并且要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换句话说, 这道题的任务是, 通过思考、权衡与选择, 论述三则新闻里三个人物的做法, 哪个最有温度和人情味, 或者, 哪个更值得登报宣扬。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的一个核心法则就是一定要从整体理解材料, 而不能将材料分割开来进而断章取义。比如这道题, 第一则新闻, “油条哥”的事迹, 一言以蔽之“良心”与“诚信”, 不唯利是图, 为顾客的健康着想;第二则新闻, 老父亲为了见儿子一面, 排队两小时挂号, 总结起来莫过于爱自己的孩子;第三则新闻, “宽容”他人尤其是正处成长中的孩子的无心的过错而不是用冰冷的规则和法律追究责任。很显然, 这三个人物的事迹都有人情味。所谓“更合适”, 不过是来自于考生自身的考量与选择, 我以为立足于好写和能写好是选择的立足点, 无需科学地辨别, 也无须过多地纠结。

四、结构套模式

鉴于应试作文的秒评阅卷模式, 清晰明了的结构是获得高分的法宝。而在应试过程中, 也只有做到心中有结构, 才能临阵不慌。写高考作文, 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 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 而且还能保证思路的清晰。就像修房子, 把主体结构搭建好后, 往里面填充砖块就轻松多了。如果临时安排行文结构, 难免百密一疏, 更何况, 天下文章的结构本身也是相对固定的, 不必在此花太多时间。文章的主体结构一般简化为“三”。

记叙性文字无非是讲故事, 最佳的故事结构就是一波三折。譬如“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等就是。第一次, 失败, 一折;第二次, 失败, 又一折;第三次, 成功, 最后一折。形成这种模式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一折, 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 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因为总让读者期待下去, 会失去阅读兴趣的。为此, 记叙文也可以采用“三三”式的黄金结构进行谋篇布局。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北京的符号/北京考生

春花的灿烂芬芳, 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 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 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 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 每当看到这些景物, 我都会黯然神伤, 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 四合院是最美丽的, 它是北京的符号, 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 耳边是歌谣, 回响在四合院中。

……

十岁的我, 耳边是琅琅书声, 回响在四合院。

……

十五岁的我, 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 回响在四合院中。

……

四合院是茶, 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 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 也爱新建筑, 我爱北京, 爱北京的符号。

文章在概括地介绍了自己对北京的感受之后, 选择了三个时段加以叙述, 展现了北京的变化, 表达了爱新建筑也爱四合院的思想感情。五岁、十岁、十五岁三个领起句, 以排比的形式出现, 使文章思路清晰, 结构自然。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芳香永存/广东考生

芬香永存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 你走后我变乖了。

……

妈, 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

妈, 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 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 愿妈妈安息。

考生在开篇娴熟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浓重地渲染纪念之情,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起。为了突出纪念母亲这个中心, 考生精心选择了三个“改变”进行布局谋篇:“妈, 你走后我变乖了。”“妈, 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妈, 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深沉的情感化作特殊的纪念方式。在朴实的叙述与真挚的抒情中, 一个懂事、自强、独立的形象便兀立在读者眼前!最后总结全文, 言辞真切, 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 又巧妙点明题目。

议论性文字的主体结构主要体现在论证层面, 常用的有并列式 (含正反对照式) 、层递式、综合式三种。就高考作文而言, 800字的文章显然不宜采用复杂的综合式结构。并列式、层递式也最好以“三”为常数, 并列则三个论证部分并列, 层递则三个论证部分层递, 开头总起, 结尾总括, 构成黄金结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首段150字, 中间三段各200字, 结尾段150字, 共计900字。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茗香浸人, 泽润五洲/贵阳考生

在社会这沸水中, 有人放弃了梦想, 默然了生命;有人放逐了自我, 一味地迁就。但总是有人能融己于世, 享受生活, 却又不昧本心。他们似那香茗, 任滚烫的沸水侵蚀, 却能飘出醉人茶香。因为他们与世界同呼吸, 舒展自我, 也令世界更拥繁花。故言, 茗香浸人久, 芳泽润五洲。

看前朝, 东坡牢狱释怀, 放声山林。

……

看今世, 季老几经战乱, 终修大成。

……

笑故人, 海子卧轨自杀, 尽留喟叹。

……

在社会的沸水中, 留下的终究是散着茗香, 氤氲着温润的人。改造世界者也非其莫属。故我言, 茗香浸人, 泽润五洲。

这是一篇规范的应试作文, 作者采用“三大三小”的黄金结构形式进行谋篇布局, 开头引材点题总起;中间用“看前朝, 东坡牢狱释怀, 放声山林”“看今世, 季老几经战乱, 终修大成”“笑故人, 海子卧轨自杀, 尽留喟叹”三个分论点进行分写, 事例由古至今, 有较大的时间维度。事例二正一反, 构成对比论证, 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颇具说服力;结尾回扣原材料, 升华主旨。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善之道, 非常道/贵阳考生

明代朱质栒有云:“欲人见也, 不是真善。”善行, 理应发乎心, 行乎礼, 勘破额外所求, 善是纯粹。善之道, 非常道, 惟有如静水深流般不显不露, 方能彰显善与生命的厚重与充实。

行善, 须如春之兰草, 香远益清。

……

行善, 须如夏之雨荷, 不蔓不枝。

……

行善, 须如秋之清菊, 隐于人后。

……

行善, 须如冬之腊梅, 坚定不移。

……

不欲人见, 方为真善, 人心应保持一颗时刻向善而不求回报与浮名的赤子之心, 仰不怍于天, 俯不愧于地, 只求用善在人群中激荡起回声,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善之道, 非常道, 如潭水深沉, 不显不露;如细泾清流, 润物无声, 方得澄心, 留一曲光风霁月。

标题《善之道, 非常道》化用老子的语录, 提纲挈领地总领全文, 底蕴已初见端倪。开篇引用朱质栒的话亮出观点, 直截了当, 毫不拖泥带水。主体部分用“行善, 须如春之兰草, 香远益清。”“行善, 须如夏之雨荷, 不蔓不枝。”“行善, 须如秋之清菊, 隐于人后。”“行善, 须如冬之腊梅, 坚定不移。”四个分论点平行行文, 整齐唯美。结尾处紧扣主旨, 升华观点, 均在颇具文化况味的充满思想深度的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 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为了保证结构的清晰化, 都可以采用黄金结构进行写作。黄金结构模式在形式上是并列的, 分论点句式也是并列的, 但是在内容上, 既可以是并列的, 也可以是递进的。具体模板如下。

黄金结构模板:

排比总起 (约150字) →分论点1+事例1 (约200字) →分论点2+事例2 (约200字) →分论点3+事例3 (约200字) ……→总括 (约100字) 。

五、素材勿求新

很多专家都呼吁考生要使用新鲜的素材, 增加文章的新颖度, 我以为大可不必。专家们呼吁的理由是作文里不应该天天学雷锋, 像走亲戚一样, 到处都是熟人, 这会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道理其实是有的。但是就目前我们面对的现状, 考生文字素养差劲, 谋篇布局欠缺, 让考生去尝鲜进行自我创作, 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旧素材就不一样。旧素材被很多考生写过, 而且可能还存在不少经典, 考生完全可以走捷径———嫁接。水平欠佳的考生可直接组合, 水平偏高的考生可进行个性的化用, 各取所需, 皆大欢喜。此外, 阅卷者关注的是考生作文主题是否切题, 结构是否清晰, 语言是否优美, 思想是否有深度, 与素材的新旧关系不大。

我在2010 年编写过一本名为《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的书, 为此, 我专门给老子、孔子、苏轼、鲁迅等100 余名文化名人写了颁奖词。在后来的备考中, 我就将自己写的颁奖词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有米下锅。我们来看几段颁奖词。

(屈原颁奖词) 静静汨罗, 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 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 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 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 与日月争辉。

(杜甫颁奖词) 漫漫长路, 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 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情愁肠。他的赤子之心, 照耀在唐代盛衰上, 化为一腔怒火, 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 化作一股热泪, 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 化为一颗明珠, 照耀在诗坛之上。

(鲁迅颁奖词) 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 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他弃医从文, 把边缘人群唤醒;他以笔代刀, 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 声声呐喊, 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 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 他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 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 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颁奖词实际是以其诗意化的文字诠释了人物生命的内涵和精神质地, 包容了至真至美的人性和人格, 是不可多得的集精美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于一体的艺术珍品。颁奖词字数在150 字左右, 可以作为事例的叙例部分, 加上考生50 字左右的扣题析例, 正好200 字左右。而且, 这些人物往往可以一材多用, 写足够多的主题, 非常实用。为此, 建议考生自行准备5 个左右的人物颁奖词, 并在不同主题的作文测试中反复运用, 最终形成自己的诗意化的特色文本。此外, 我认为作文素材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完全可以回归课本人物素材, 既能够有效利用辛苦背诵的课文素材, 又可以推陈出新、点石成金, 给阅卷者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感, 极易获得认可。

六、扣题须明白

无论是新材料作文, 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都是有一定的题意要求的, 所以这是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实话说, “扣题”是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 一点也不为过。我在作文阅卷中, 偶尔遇到那种粗看不扣题, 细看扣题的作文, 总是心里不爽, 于是分数就打了折扣。这有点和“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相似。我以为, 作文“扣题”最好是无处不扣, 标题、开头、过渡、事例、结尾都得扣, 而且不光在文字上表层扣, 还应在事例中深层扣。

我记得2001 年有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 被评为当年最牛作文。其实仔细阅读, 会发现考生一直在写赤兔马的“忠诚”, 而非试卷命制话题“诚信”, 但就因为考生在行文中让“诚信”这个词随处可见, 于是就麻痹了阅卷者, 获得了满分。也是这一年, 一篇不符逻辑的作文也因反复扣题而获得高分:“诚信在哪里?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 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 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 诚信也许在屋檐下的风铃中……”这段文字就形式来说是美的, 但写的内容却与诚信却八竿子打不着。但就是其反复扣题, 最后居然获得了不错的分数。说实话, 阅卷老师还是比较好“骗”的, 只要考生在作文中反复明扣, 不厌其烦地扣, 就一定会拿到超值的分数。

2016 年贵阳市一模考试, 命制的是新材料作文题“赏风景与看手机”, 有一篇名为《关不住的鸟》的作文, 考生按照总分总结构布局全文, 主体部分则以相同结构的三个分论点导入事例, 结构看起来似乎很规范。但是仔细琢磨, 题目名为“关不住的鸟”, 作者意图将“杂念”比喻为“鸟”, 但是就全文而言, 这个题目完全是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因为除了三个分论点有“鸟”以外, 文章叙例和析例部分根本看不见一只“鸟”。就是这样一篇题目、分论点和事例毫不相干的作文, 因为结构的规范及主题词“杂念”的无处不在, 无处不扣, 最后成为了优秀作文。由此可见, 只有善于扣题, 凸显文脉, 才可能稳操胜券, 或者力挽狂澜, “救作文于离题之中”。

七、语言必炫示

我们看人, 越熟越亲, 以至远亲不如近邻;我们看语言则不然, 惟恐碰上熟脸, 反倒是越陌生越觉亲热, 越灵活越惹人爱。然而, 平常看学生的文章, 就犹如回乡探亲:两腿沉重必是“像灌了铅似的”, 夜色漆黑必是“伸手不见五指”, 同桌必是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 要不然就是“瓜子脸”“樱桃小嘴”“水蛇腰”。总之, 从小学写到高中, 山也还是那座山, 梁也还是那道梁, 除了那点陈谷子烂芝麻, 别无它物。《天鹅湖》再好, 也不能看三百遍吧?“酸菜闹豆豆”再解馋, 也不能天天吃吧。我们追的星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我们的作文语言却还是吊着辫子的前清遗老———陈旧、呆板。何永康教授曾经幽默地说:“一篇作文, 出现‘月亮’, 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 ‘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 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 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 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 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取得好的成绩。例如下面文段。

生有所求/ 贵阳考生

释迦语中, 于人生之苦颇有直见性命之说法, 谓人生有七大苦, 生老病死, 是为四苦, 余下三苦, 乃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生所苦之最, 无过于求不得也。

古人常怀此意, 发之于声, 则为常太息:“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又或叹曰:“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何太遑遑也!然则退而思之, 便可明其故。

人生譬如朝露, 俯仰之间, 已在东门之下, 埋没随百草矣!向所汲汲以求者, 向所求而不得者, 斯须已成空。老杜歌曰:“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可不悲乎?此则求不得之苦也。

本文段用语纯熟, 随手拈来, 收放自如, 毫无斧凿雕琢之痕, 可见其文字功底厚实, 此为其一;文段引经据典, 名诗名句, 俚语俗言, 俯首即是, 举手即拾, 颇具说服力, 此为其二。由此可见, 炫示语言, 就是高考作文的必杀技。事实上, 写作高考作文, 总归得有些语言的素养才行。而针对缺少典型事例的文言类作文, 要想考场夺魁, 对文字功底的要求自然是高之又高, 非等闲之辈所能为。

再如下面文段。

请别将美, 挡在心外/ 贵阳考生

龙应台说:“沙上有印, 风中有音, 光中有影。”可曾几何时, 这印, 只成了照片上可有可无的痕迹;这音, 只成了向人吹捧显摆的谈资;这影, 又只成了徒劳跋涉过后虚无的感叹。正如王守仁所言:“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的, 别让此花的美, 留在心外。

文段以龙应台言论开篇, 然后解析“这印”“这音”“这影”, 并由此结构为排比句式。之后, 又引用王守仁富有哲理的名言, 进而引出自己的写作观点, 让整个文段充满了文化味。如此炫示语言的文字, 自然会获得阅卷者的认可。

阅卷老师一般应该不喜欢叙述性的文章, 其根源在于这类文章谈而无味, 很难制造兴奋点, 很难引起阅读的兴趣与关注。我们知道, 在阅卷场上, 如果一篇文章流于平淡, 无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 那么, 阅卷老师肯定不会高抬贵手, 给其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事实上,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 这种平淡如水的作文可能会占到70%左右。为此, 考生在应试作文中最好多用几种表达方式, 几种修辞手法, 特别是要多用排比文字和排比事例, 重点打造标题、开头、分论点、过渡句及结尾, 让文章更具语势, 更有吸引力, 从而避免空洞与枯燥。而且, 从数据比例的角度, 考生的作文一旦摆脱了完全的叙述文字, 也就意味着其作文摆脱了70%的行列, 有了进入前30%的可能性, 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八、借鉴不变处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 但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 这却是不易之论。就连说“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 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说得也明白:“老杜作诗, 退之作文, 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 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 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由此可见, 高考作文中“抄”是一定要抄的, 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抄, 会抄就是借鉴, 不会抄则为抄袭。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 不可变的, 便是前人留下的, 譬如思想、素材、结构、技法……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

回到现实的阅卷场上, 考生即使借鉴得偏多了, 阅卷老师也几乎没有可能判考生抄袭, 因为要证据。试卷改得每个人的头都大了数倍, 阅卷老师还去哪里找依据?于是往往不了了之。2015 年我参加省作文阅卷, 改到一篇作文, 全部是从我的书里借鉴的, 我出于该考生组合不错且读我的书的缘故打了48 分, 另外一位老师打了56 分, 然后三评打了54 分, 我的分数被自然踢掉。后来, 评卷组长唐老师给全体作文阅卷老师展示了这篇作文。我说这篇作文是借鉴我的书里的内容的。唐老师反问我:“依据呢?”我不可能回家拿书去证明, 于是只得一笑了之。为此, 让学生特别是文字素养较差的学生努力借鉴是很有必要的。牛顿说:“我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缘故。”我想说的是, 考生的作文之所以优秀, 是因为他们懂得借鉴的缘故。

请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

这几日心头颇不宁静, 来自生活中的压力几乎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我也向往朱自清的荷塘, 羡慕他可以在美丽的月色中, 面对着那些暗夜中的精灵, 让心灵有了轻松的理由。而对于我们这个年龄, 或许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那种隐形的压力也的确在我生命的春天中抹上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考生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结构方法来构思全文, 借鉴到位, 能为我所用。这启示我们:平时多读一点名家作品, 领会其构思方法和行文技巧, 到了考场上总会用得着。

再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湖南考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 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合点。于是, 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 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 做有氧体操, 嘿嘿, 这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 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 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 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 这是父亲的功劳, 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 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 也绝不堕落消极。

考生巧妙地将《琵琶行》的一些语句作为文章发展的线索, 而且非常贴切, 非常生动, 这不能不说作者构思本文时的匠心独具了。

最后不妨再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问生何所思, 问生何所忆。生亦无所思, 生亦无所忆。昨夜晚自习, 老师大练兵。卷子十二张, 张张明日交。阿爷无大儿, 学生无长兄。无人替我做, 只好开夜车。

很明显, 文章模仿《木兰辞》, 非常智慧而幽默。事实上, 借鉴一般为“旧瓶装新酒”的形式, 我们一定要做到“瓶”是好瓶, 最好是镀金的酒瓶, 而不是解手用的夜壶;酒也当然是要好酒, 最好是茅台酒, 而不是两块钱一斤的劣质包谷酒。在借鉴过程中, 应遵循下面四条原则: (一) 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 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那就不是抄袭, 而是创新。 (二) 不在熟处借。在大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鉴, 自然容易当成抄袭, 但倘若避熟, 用一些相对陌生的篇章, 相信这样会好一些。 (三) 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好, 表达精致, 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 那自然不能算抄袭吧? (四) 提倡自己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 我不借鉴, 我借鉴的, 别人压根不用, 避免雷同, 便是创新。

2009年高考作文复习与预测 篇3

自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命题权力下放以来,语文试题可谓百花齐放、面目一新。各个自主命题的省市各显神通,经典的题目层出不穷,这种势头仍在发展。纵观五年来语文试题,新课程标准理念得到了全面、深刻而又各具特色的体现,其中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作文题目。考察这几年的作文命题轨迹,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模仿为主,以全国卷作文题为榜样模仿,话题作文占主导地位,体现在2004年至2005年的全国各省市作文题中。第二阶段重在探索尝试,自主命题的省市都在探索命制适合本省市、体现本省市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的作文题上作了大胆的尝试,题目形式不再是话题作文一统天下,也不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材料作文稳坐钓鱼台,命题作文如雨后春笋,话题作文已是强弩之末,在2006年至2007年的全国各省市作文题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第三阶段进入了成熟创新的轨道,话题作文已经渐行渐远,也许几年后要淡出人们的视线,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各显神威,材料与命题相结合的形式日趋增多。这些作文题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特征抢眼,题目新意闪耀,已经走向成熟,我们从2008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可以感受得到。这是从命题形式上分析,如果从内容上分析,这些作文题都有意无意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四大教育目标,即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规划人生。我们把2006年以来的作文题按这四个目标分类,以便分别指导审题思路及立意方法。也以此为基础,预测2009年及今后的作文命题趋势。

这个分类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比较简洁、清晰,没有十几类那样繁琐,操作起来容易。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是命题者的首选,因为它的内容丰富,角度众多,依然是今后考查的重点;认识自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将继续演绎它的精彩;规划人生,初看是一点星火,但是燎原之势不可阻挡。课标中的四种类型的题目,都要进行专题攻坚训练,不可偏废,更要详细地知道审题与立意的思路、方法。那么,这四种题目可以从哪些角度审题和立意呢?要避免哪些误区呢?下面作一些简要分析,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一、认识自然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认识自然也就是要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这种认识不仅仅是一般的保护环境,而且是环境意识植根于人的灵魂,把自然的一切都看作生命的有机部分,把自然的一切流动都看作是生命的变化形式。认识自然就要有万物皆有我生命的道德品质,有了这种认识,人就会融入自然之中,人就会与自然相依为命,就能在自然之中自由生存,能自觉地保存生命。

从自然中能悟出哪些生命的道德品质呢?

(1)自然界的万物都有人的情感、思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黄鹂”是有生命的,它们在为寂寞的丞相祠而展现春色与歌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树阴”都有人的感情,会珍惜,懂得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中的物象也都含有人的思想感情。

(2)从自然的生命上见到人的意志、品格。“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不是写蝉,而是写人的高洁品格,蝉仅仅是一个生命的载体,已经有人格特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人不怕任何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住清白、刚直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人的坚定顽强、不媚权贵、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风骨。“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表现了人虽然遭遇不幸、怀才不遇、处境艰难、景况凄凉,但是素质很好、不怕埋没、自尊自爱的良好心态。

(3)从自然规律中发现人生的规律或真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前人。”包含了新老交替、新陈代谢规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人生的变化、挫折、兴衰际遇是不可避免的,要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规律,人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人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其实就是要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天合一的生存境界。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振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北美洲的一次地震或海啸,说明自然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类作文,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只会把现象汇成山、汇成海,从工业革命排到臭氧空洞,从水土流失谈及山洪暴发。没有对生命尊重的彻悟,没有对人生价值的珍视,没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文章内容流于芜杂而缺乏灵性,文章立意失去厚度而显得单薄,文章笔法陈腐而难有创新。怎么办?首先,要冲破世俗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其次,要善于捕捉体验的亮点,可以是痛苦的一瞬,可以是欢欣的一刻,可以是挫折的一页,可以是顺意的一天,把这些亮点变成智慧的叙述。在叙述中抓住一点,精雕细刻,在细节刻画中,彰显形象的个性特征,这就是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感悟深刻。再次,要向名家求教,用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与领悟能力。

二、认识社会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认识社会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要一叶障目。首先,要认识社会的主流,抓住主要矛盾,不被一些枝叶迷住双眼。其次,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长处,又看到短处,懂得残缺与完美的寓意,理解挫折与坦途的真谛。第三,要学会比较,用发展的眼光纵向比,发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用谦虚的眼光横向比,找到我国与外国的差距,明白我们的奋斗目标,鼓舞我们的斗志,焕发我们建设祖国的活力;用自省的眼光全面比,认识我国的国情,知道我国的优势,体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第四,要学会欣赏,以肯定的眼光欣赏美的事物,就会歌颂时代主流精神;以批判的眼光欣赏丑的事物,就会找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认识社会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境界问题,道德品质优秀的人对社会的认识就全面、深刻,对社会现象就能辩证对待,思辨能力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这类作文容易步入以下误区:(1)空泛议论,没有深度,缺乏说服力。很多人会讲许多大道理,会发教训人的论调,而缺乏典型精当的事例来证明、阐发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对事物本质、规律的透析。(2)人云亦云,观点陈旧,没有启发性。表现为:罗列事例,不会分析,缺乏逻辑性;没有作者的真知灼见,没有从列举材料中揭示生活的真谛、抒发人生感悟。(3)不会提升主旨,立意流于肤浅。也许是语言的贫乏,也许是思想的浮浅,不会从人的思想、国家的利益、时代的进步等角度去分析。在文章的总结处不能及时升华主旨,提升立意。

要走出这些误区,除了要深入体验生活、磨炼思想外,首先要学会用提问法构思,即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他人写过吗;列举的例子是哪些,都典型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本质、社会规律;揭示了人的什么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奏响了时代的什么旋律。其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提炼观点,从中选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即独树一帜,展开深入分析。第三,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从结果出发,对发生的情况作深层的原因探析。第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阐发事物的本质。

三、认识自己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认识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一点也不认识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从本质上、认知上认识自我,从宏观与微观上认识自我,从社会需求、发展的角度认识自我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痛苦与幸福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真正的“我”,才能充分展现“我”的人格魅力。认识自我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前提。首先,要认识自己,要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反省中,发现自己的优劣。并善于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发展自己的优势,使之成为一种才能,能够为社会服务。同时,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劣势,不回避它,而是尽量利用它为优势服务;或者通过学习、借鉴,减少自身劣势的负作用;或变劣势为优势,闯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事业。第二,要找一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即通过父母、亲朋、同事、学生、领导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才会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第三,要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需要对照,看能否符合实际;把自身的优势与社会的发展对照,看是否过时;把自己的作为与人们的期望对照,看是否言行不当;把自己的成绩与时代的要求对照,看得失、荣辱是否不均。第四,站在自然和宇宙的高度认识自己。把自己当作自然之子,与其他自然生命同等对待,希望自己的生命也像自然生命一样得到完美的体现;还要从自然的规律中体会自己的养生之道,用自然法则约束自己的行动,让自己的实践符合自然规律,从而形成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写这类文章要求当然更高,文章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作者思想境界、道德人格、审美水平的高低,应走出下面的误区:(1)只是叙事,缺乏深刻议论。作者的深刻见解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周全,使文章流于肤浅。在议论抒情时也只是表达常人的内容,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个性特征。(2)找不准选材的切入点。这是许多作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每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人生阅历已不浅,生活体验已不少,那么每一个感触点都是最佳的选择,可是常常是事与愿违。(3)语言平淡无奇。首先是句式呆板,缺乏灵气。其次是全文没有亮点,显得暗淡无光。

要走出这三个误区,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提高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审美能力。首先,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在实用的部分与科学的部分中发现美感的部分。艺术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美。因为,“人生本来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在生活中显现人性的光辉,在生活的逆境中见证人格的力量;在美的事物中发现人生的价值,在丑的现象中悟出创造的需要。这就是懂得生活。第二,要培养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做人境界才会不断提高。“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同上)。第三,用文章记录自己的情趣与个性,反省自己的生活。“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随地变迁而生长发展……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同上)。

四、规划人生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规划人生,就是要思考如何把握人生,作自己人生的主宰,不断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仅仅认识自然还不够,还要思考以什么形式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达到自己与自然的同一;仅仅认识社会还不够,还要思考以什么形式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仅仅认识自我还不够,还要让自己的才华、理想以什么形式变成生活的价值、生命的载体、人生的主题。

规划人生,首先要反省过去,总结出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规划人生,重要的是对现在、今天的珍视与把握,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只有把握了“今天”,人生才充实,生命才有意义。规划人生,还要设计自己的将来,自己要做一个什么人,走一条什么路,干一番什么事业,都要以“今天”为基础去规划,这样才能不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所以规划人生的基础是“能入”,即深入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而审美体验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出”,即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反省自己的生活,以清醒、淡泊、坦然、乐观的心态,发现自己以往生活的缺陷,才能更好地设计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创造出更美的人生,这样就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体验。因此,把人生体验表达得较具体、完整,乃至淋漓尽致,文章自然极有个性特征。

要规划好人生,就得学会审美。审美,不仅仅是发现美,关键是提高审美认识水平,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各种人生经历中体验美的真谛,领悟人生的可贵、生命的价值。不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一缕炊烟一丝鸟影;不论是挫折与痛苦的旅途,还是畅通与快乐的行程,都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都能认识自己生命的轨迹,都能把准生命的脉搏,都能领悟生命的珍贵,这不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吗?所以,黑格尔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确如此。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美,实际上是跳出自己的生活,观察、审视自己的生活,以便高瞻远瞩、目标明确地规划未来。

写这类作文最容易步入的误区是:只见他人,不见自己;套用材料,牵强成文。怎样走出误区呢?首先,让“我”成为文章的主角,即紧扣作者自己的审美体验来写。每个人的生活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立的孤本,每个人的感悟都闪烁着独特的灵光。因此,通过新颖构思出来的文章也就具有了作者的个性。这样的内容,写起来就会激情澎湃,读起来会倍感亲切。最忌套用他人的材料,最忌以旁观者身份叙述。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化腐朽为神奇,即在平凡甚至平庸的事物中悟出生命的意义,真正点石成金。第二,高举个性的旗帜。感悟是独特的,也就是有个性的。高举个性的旗帜,就会使感悟常见常新,文章也就有了个性魅力。在内容上要有创造性的发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他人司空见惯的问题,从中发现新的意义;用自己的感情去比照他人常有的感情,从中发现新的激动;用自己的处境去推想他人的遭遇,从中产生新的感悟;用自己的体验去设想他人的感受,从中产生新的联想。在形式上也要有创造性的表现,要敢于独抒己见、抒发激情、创新文体,不人云亦云、压抑感情、因循守旧。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托物言志、象征抒情的手法,如《白杨礼赞》、《绿》;二是采用抑扬互用、对比表达的手法,如《荔枝蜜》。

高考作文预测:爱与伤害 篇4

■一、作文素材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身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于心不忍,便用剪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二、构思点拨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如同破茧成蝶的过程。幼蝶在蛹内“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是正常现象,只有经历了这种磨难和痛苦,才可能成为矫健的蝴蝶。而材料中的蛹没有经过这一关,故而“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生命历程中的磨难有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对弱小者有时溺爱不得;爱有时是种害。小孩是因于心不忍才动剪刀帮忙的,可这种爱心却帮了倒忙,害得蝴蝶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是一副病态。

高考作文题预测:教育与人才 篇5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前,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根据上面的文字,以“教育与人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启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一颗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子在黑幽幽的校园里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一生中最神圣的一个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燕园的美丽是大家都这么说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每个北大学生都会有和这个校园相联系的梦和记忆。

尽管它因人而异,而且也并非会一味的幸福欢愉,有辛酸烦苦,也会有无可补偿的遗憾和愧疚。我的校园是永远的。因偶然的机缘而落脚于此,终于造成决定一生命运的契机。青年时代未免有点虚幻和夸张的抱负,由于那个开始显得美丽、后来愈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而变得实际起来。热情受到冷却,幻想落于地面,一个激情而有些飘浮的青年人,终于在这里开始了实在的人生。

匆匆五个寒暑的学生生活,如今确实变得遥远了,但师长那些各具风采但又同样严格的治学精神影响下的学业精进,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国籍同学组成的存在着差异又充满了友爱精神的班级集体,以及战烟消失后渴望和平建设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给当日的校园镀上一层光环。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磋、严肃的思考、轻松的郊游,甚至失魂落魄的考试,均因它的`不曾虚度而始终留下充实的记忆。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

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的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说,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在北大人的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精魂。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

2007年高考作文预测与点拨 篇6

预测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哲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外国哲人说:“人就好像是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

你是如何认识“自我评价”问题的?请结合你与周围的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乃至选择职业方面的实际,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命题意图明显倾向于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如画画,最难画好的便是日常见到的事物了,要把“自我评价”类型的文章立意提高到创新的高度,实非易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说到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份报告为本话题的立意创新打开了一条通道:可认识人性的弱点,看到自身的短处,思想上的不足,生命轨迹中的“无奈”,“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而学会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在与人交往中,都能更易于与人相处、合作。预测题2:

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

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应如何呢?请以“慎对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富有理性色彩的材料,首先必须明确材料概括了人类对待生活的三种态度和表现,并要求写出在当今社会中的“慎对自己”的话题作文。“慎” 即“小心”,当今是个怎样的社会,以致让人要小心地对待自己呢?当今社会经济上是投机与实干齐飞,机遇与风险并存;政治上是人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识日益深入民心,未泯的善良人性与滑坡的道德正拼死抗争,虚伪的面孔和虚张声势的口号正日益为人们所唾弃。再说“自己”。喜欢前者的,美的酷的外表固然令人欣赏,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他是个普通人,那他可能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为别人而活,累;如果他是个掌有一定权力或拥有一定财富的人,那他可能在灯红酒绿、权钱交易中一时春风得意马蹄轻,最后身败名裂。喜欢后者的,知足常乐,如果他是个普通民众,那他可能一辈子平平淡淡地活着,也有可能出现“平凡的人给他人最多感动”,人民也给他很多很多;如果他是个掌有一定权力或拥有一定财富的人,那他可以大义凛然地工作着、万民敬仰地休闲着,美的真实的内心总是润物细无声般的令人赞赏。第三种,让两个自己不时交流、融合。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易的,只要你能“慎对自己”,善对良心,立意就高了,因为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预测题3:

数学试卷发下来后,有人喜形于色,有人垂头丧气,黄东拿到自己的试卷一看,是个“不及格”。他懊悔地想了想自己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暗暗下了决心:“我要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零开始”,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一切从零开始”曾让多少人从失败中崛起,获得了成功。请以“一切从零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一切从零开始”,意味着忘掉过去,一切向前看,重写自己的历史,那么过去真的能忘得掉吗?历史能重写吗?一切能从零开始吗?可以以此为反弹点,作一些探讨,阐述一个人的历史不能“从零开始”。因为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割断的,说“不能从零开始”,也就是强调注重现在,每个人要谨慎地迈出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认真写好自己的历史。第二要记住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学会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展望未来。理解了“不能从零开始”的含义,不论是写哪种文体都能反弹得好。预测题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懂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味的获取终将一无所获,在人生旅途上,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我们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是为了寻找人生价值;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我们现在拒绝网吧的诱惑是为了打好人生的基础,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与其他动物无异。真正的放弃,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用排比段的方式,列举生活中历史上种种“美丽的放弃”、“悲壮的放弃”:大树放弃了生存,轰然倒下,是为了给小树一片生存的空间,叶儿的凋零,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是人生美丽的放弃;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条件熔铸一腔爱国情怀;项羽放弃“回见江东父老”的机会成就一代“西楚霸王”的英名„„融入自己对这些“放弃”的敬仰之情,语言力求与事、情、景和谐,这不就是最好的扣题吗? 预测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真理与谬误是相邻的,有一句成语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是谬论。”智慧与寂寞是相邻的,世界史上伟大的智者常常是十分孤寂的人。仙境与死亡之是相邻的,于是有“欲仙欲死”这种说法。爱与憎的感情似乎是相互拒斥的两极,它们其实是相邻的,由热爱到憎恨常常会发生在一瞬之间。

的确,世界上相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周围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以“相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有了材料的提示,广征博引的思维视角就应该会呈现五彩缤纷的态势。我们学过哲学,哲学里的基本原理之一——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揭示了作文题中“相邻”话题的真正内涵,有了这样的理解,文章也就不怕没有思想深度了。像这样“相邻”的话题是很多的,除了材料中的“真理与谬误”“智慧与寂寞”“仙境与死亡”“爱与增”等等外,还有“生与死”“黑与白”“好与坏”“文盲与学者”“清官与贪官”“小人与君子”“积极与消极”“浪漫与保守”“自卑与自傲” “光明与落后”“失败与成功”“精神病人与哲学家”等等,我们都能够以此散发出我们的许多想象。如果要充分发挥广征博引的作用,最好不要运用一人一事的记叙和议论,可以借用可以承载丰富信息的议论文和并列式散文来展现。预测题6:

请阅读以下材料:

1.工人往空的集装箱内摆放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物品,随意摆放能放17件,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和计算,重新摆放,可以放24件。

2.齐白石画虾生动形象,但在狭长的画面上,只有三、四只虾游动。画面大部分是空白,画家对水不着一笔,但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纸都是水。这就是艺术空间方面空白的运用。

这是两则关于空间的材料,空间能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联系,请以“空间”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本题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发挥你广征博引的才能:

⑴创造自己大脑中储存的各种各样的美丽、丰富、开阔的空间。如,李白的豪放空间、王维的清静空间、爱因斯坦的思维空间等等。

⑵不同的眼睛里,有不同的世界,所以诗人、画家、数学家才有了千姿百态的创造。你可以调用你各门学科知识,努力搜寻各类专业人员的创造空间。

⑶知识可以开拓你的心胸,使你的心理空间更开阔。你的知识空间在不断填充,你可以就某一方面知识的填空叠加式的广征博引,也可以就你多种知识的大融合写起。

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你可以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私人空间谈起,谈到各类人的私人空间,也可以谈到自己的私人空间。

⑸谈合理安排和看待空间。可以谈及空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可以论及空间的不同妙用,可以说说视野、眼界需要开阔的空间等等。

⑹谈艺术中的空白。根据你的业余爱好,可以选取一点,也可以选取多点,对你所熟悉的艺术领域的不同“空白”处理的艺术性进行阐述。例如,高中语文第五册有篇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就有很多有关“空白”的艺术阐述,借来用用,岂不表现出你的聪明和才智了?

预测题7: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

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了,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王生的问题出在和他人非常严重地缺少沟通。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O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点拨:

“沟通”在人际关系、在教育、在商业上都很重要,它是人们相互理解、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联系生活实际来广征博引:

1.师生沟通:老师请理解我。可以历数许多陈腐的教育观和教育现象。

2.与家长的沟通,与同学的沟通。结合现代教育观,从沟通的必要性谈起,谈到沟通的障碍和方法,应该有话可写。

3.善于沟通是一种领导素质。说说有关“沟通”著名论述。

4.沟通才能消除矛盾。可以说说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

5.国际间沟通:世界走向对话与合作,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的人需要互相理解。可以猎取国际的风云变幻纵横涉笔。

6.沟通的目的:A.和谐的关系 B.互相适应更好合作 C.激励他人 D.了解实际情况。可以在心理学的领域里尽情驰骋。

7.不善于沟通会产生种种弊端 A.主观化,不理解别人 B.不切实际 C.出现自傲、自卑等心理问题。你可以举出各种有力的证据。

8.让家长理解我。可以博取正反两方面的种种事例,构成排比气势。

9.不善于沟通的人专业才能难以发挥(陈景润未必能教好中学数学)。

10.沟通的艺术。运用你的交际知识闯出一片天地。

预测题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篇《教授与明星价格比》的文章,说上海交大的李德教授到企业讲课,一天半得报酬1万元,这与影视明星赵薇32万元的出场费不成比例,有人据此慨叹“十年寒窗苦是不合算的”“让子女报考明星学校才是明智之举”。相同或相似的对比,时时见诸传媒,几乎成流行的价值观点了。

究竟该如何比?

美国总统年薪20万美元,篮球明星乔丹参赛费一场30万美元,拳王泰森卫冕赛平均每分钟2500万美元„„与小布什搭档上台的切尼,原任哈利伯顿公司首席执行官,年薪2640万美元,却偏要舍高就低,竞选年薪只有18万美元的美国副总统。倘若说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的事不足为训,那么看看我们:解放初毛泽东主席的月工资不过500元人民币,而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家的工资则是2000元人民币。凡此种种,你有何认识?

试从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写作点拨:

话题材料揭示了一个道理:不论什么社会制度,人们的价值取向,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都不是以金钱为唯一标准的,权力、名誉、地位、道德、学识等等,都是人们深信不疑地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作者在构思时,可以由此散发出去,借用名著作者或者名著中人物来到现实社会,进行考查或者进行生活,来叙写他们的碰壁、他们人生追求的改变、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反思等等,可以正面表现主题,也可以从反面揭示主题。文章立意的关键在于“人生在世,究竟应该比什么”,你可以在各种类型的攀比中去沉思,用名著中的人物去嘲讽现实的不公,或者用高尚者的言行去感化各种庸俗的攀比。如,可拟题为《曹雪芹与书商的对话》来揭示出写书的不如卖书的体脑倒挂现象;也可以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科察金当了人民公仆后的追求——节俭生活、积极工作等等。预测题9:

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我平庸,我快乐”或许成了许多人的追求,甚至成了“新型育人理想”也不足为怪,现代生活给人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我们常常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喘息着,人们一旦有了功名和事业的追求,必定会过得很累,虽然也充实,必然也苦恼着。“平庸”与“快乐”真那么贴近?“出色”与“苦恼”也真那么默契?也许这些都不尽然。你可以借用名著人物来阐释你的观点,平庸而快乐的人,平庸而痛苦的人,成功而苦恼的人,成功而快乐的人,如此等等,都可以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或许正因为如此,人生的道路才有千万条,关键在于你自己怎样去选择,怎样去面对,这样写给人的教益是明显的。故事只要扣准“平庸与快乐”的正反意义即可。预测题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居山野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对此,我的感觉只能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请以“人生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⑴立意自定。

⑵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⑶题目自拟。

⑷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材料中的感受或许人人都有过,人的生活适应性是很强的,适应久了便感到平淡、枯燥,想换换生活环境,换换新鲜的空气。“人生的风景”或许就在于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许也在于在不同的风景中去采蜜摘花等等。你可以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进行重新审视,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再努力运用生动的形象去阐释。像这类文章,你利用名著来创新更有意义。你可以把名著中的某个具体人物来进行改行生活处理,写他的奇遇或感受,也可以综合不同名著中的人物换位生活来制造闹剧或者创造奇迹,更可以写名著中人物的下岗选择„„当然,所有这些,不可随意捏造以求新奇,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要看重原著的思想风貌等等。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场上,有份满分作文,写“答案是丰富多彩”话题时,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学究(社会学家)有不同个性和不同工作环境的四个成功的儿子,老学究觉得他们都有缺陷,让他们兼职工作,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失败了,进而证明了人们个性的丰富多彩。从这种虚构的故事中,我们不能得到启发吗?当然不能照搬照抄,不过这种写作技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你可以换成某种名著或多种名著中的人物不满于平淡的某种生活,下海了,结果如何,还是你说了算!预测题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人说:“我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生平安,远离不幸。”

另一人说:“如果我的一生中从没有什么不幸的经历,那将是我最大的不幸”。

从两人的话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请以“幸与不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个具有辨证关系的话题,首先必须明确,两人说话的环境,谈谈和平安定的年代和个人的关系,切入点可以从幸与不幸的相互关系入手,也可着重从其中一个角度阐发,比如从远离不幸的角度,谈认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避免人祸,追求幸福,陶渊明、王维的隐逸生活给后人的启示;从不幸对人有帮助的角度,可以谈“宝剑锋从磨砺出”,“逆境出人才”等。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说:“昔西伯拘you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这些古代圣贤个人是不幸的,但在不幸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反过来说,这些圣贤如果不是遭遇不幸,他们本来也可以为后人留下许多东西。

也可以谈谈**的年代和个人的关系,照样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入手,阮籍、嵇康处于魏晋易代之际,不屑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力避做官,最终仍然不免被杀的命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南唐后主李煜,成了婉约派的开山鼻祖。翻开中华历史,可以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只要你用心思索,用情书写!预测题1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有一种“时空转移心灵交流器”,能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名人,那么,你将选择哪一位向他(她)倾吐心声呢?

请以“名人,我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话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个话题主要考查作者的想象力和认识水平,它提醒考生要扩大课外阅读,进行专题研究,开展创造性思维。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话题中的“名人”的范围已做了限制,“名人”必须是成了“历史”的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某个艺术形象。每个时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名人”,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专题材料,内容上既可以大处落笔,选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给时代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小处着手,和他们在学习、生活、理想、人生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商榷,倾吐心声,谈及自己的看法;“名人”都会有故事,我们不能忘了走进他们的世界,不能忘了引经据典,更不能忘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目的;我们要剔除其功成名就后的暮气,继承其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朝气。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预测题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应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预测题14: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徒弟打败仗后急匆匆地去找师傅,请求师傅指点战胜对方的方法。师傅不语,随手拿起一柄木条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要求徒弟在不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使之变短。徒弟百思不得其解,只见师傅又拿起那木条划了一条更长的线,告诉徒儿说,只有使自身强大,才能使对方显得弱小,这是取胜的法宝。

注意: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生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全面增强自身实力,让自己的能力成倍的增长。这就是这个话题给予我们思想认识上的定位。文章的切入点忌于大谈特谈“自强”的方法的介绍,应立足于“自强”之后的意义和作者所赋予的思想情感,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认识的真实情感。大而言之,可以从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主权被蹂躏、领土遭瓜分的历史命运到如今的“加入WTO”成为让人不敢小觑的主权国家,从“东亚病夫”到如今“申奥成功”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强国,来盛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历程和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尽情地抒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感和民族自豪感,这种的情感是立足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是一种喷薄而出的情感。小而言之,可以结合自己 生活上的进取和学习上的竞争来写,记叙自己“自强”的故事,感悟“自强”对于生活的积极意义,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情怀,这种情怀是作者自己从生活中体验而得到的,虽然只是涓涓细流,但绝对是清澈见底的。预测题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关环保科研单位调查表明,目前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占总数的40%。乡镇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正污染着广大农村。本来山明水秀的华东农村污染已居全国之首。常州,1980年以前的水质一直是好的,现在有80%的水体受到污染。

请以“环境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点拨:

人类的生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话题所提供的材料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为人类的未来敲响了警钟,告诫人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了环境问题。审题时要先辨析材料,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或旁征博引活用论据,提出有创意的观点;或从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落笔,结合社会背景,讲述故事。在叙事时,要注意从自己对话题的理解感悟出发,选择好情感的切入点,以自己的情感为主线,抒写自己的经历或认识;在议论文时,注意在论据选用及论证过程中强化自己的情感倾向。预测题16: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 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的历炼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也可以展开想象,编述故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必须与话题相关。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生活对待人们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劳动,就会得到收获;你待人宽厚,就会被人宽容;你性情懒散,就会事无所成。生活待人是不公平的:有时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我们明明真心待人,得到的却是冷漠与刻薄。在生活的不公面前,我们该怎么办?是否真的有命运的存在?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论证的重点应放在对待“公平”的态度上,要学会理性思考,注意“公平”的两面性,分析要客观、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论证过程可列举典型事例进行论证,也可追根溯源,逐层深入,从不同角度安排材料,可用正反对比,也可进行类比,论证要深刻透彻,中心要明确。预测题17:

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中少名将失手,而黑马却不时杀出。前者说,压力太大,影响了发挥;后者说,没有压力,发挥了高水平。看来,压力很可怕,是个坏东西。然而,人们又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看来,压力又可不少。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压力呢?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压力”摸不着看不到,但“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都被“压力”压着。你看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成年人有下岗压力,企业有生存发展的压力,国家有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的压力„„没有压力行吗?不行。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听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没听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吗?没有听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亡国”吗?“我们一直在努力”还赶不上别人呢,哪还敢停息。

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压力。要辩证地看,太大和没有都是无益的,要有个“度”。从议论文写作角度要善于以问领写,例如: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二来写作,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写压力来于自身,可以写重压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自我减压,也可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论证过程可用推因析果,层层深入等方法,透过现象看压力的本质,提出解除“压力”的办法。预测题18:

某中外合资企业招管理人员,面试中有这么一题:三人出外打猎,一个人发现一只野兔,另一个人打死了这只野兔,第三个人拾回了这只野兔。问谁该得头奖。据说,不少应聘人员均无视“发现”的功劳,亦即忽视信息、脑子、眼光、知识的价值,从而受到外方总经理的否定。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许多应聘者大力赞扬打死野兔的人,而无视发现野兔的人的功劳,这是只见结果,不见原因。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因果联系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猎兔中,“发现”是科学含量很重的“因”。

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创造性劳动,都要求人们有所发现。我们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发现,是一座神奇的钻探机,它钻进人生、社会和思维的深处,挖掘埋藏在里面的珍珠。发现,必须具有慧眼,能把生活事件、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多种意义中最本质的一种找出来。发现,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洞察秋毫的眼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一种抓住事物本质的本领。发现能力,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我们必须具备并不断发展这种能力。预测题19: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而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

对这篇话题作文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保证。合作万事兴。

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预测题20:

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几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东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

是啊,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

请自选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

春天,既有大自然的春天,又有人类社会的春天;既有个人的人生的春天,又有国家的、民族的、事业的春天。此外艾青不是有诗云:“人问:春从何处来?我答:来自郊外的墓窟”吗?这里的春,显然是指革命烈士用鲜血换得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到“春天”,既是多彩的自然季节,又是丰富的艺术象征。——那么这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春天究竟都从哪里来呢?如果真能充分展开联想,这个文题还是很有写头的。预测题21:

下面是张红霞同学写给《读者之友》编辑部的一封信,读后按要求作文。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中学生,今年16岁。16岁的女孩子本该无忧无虑,欢欢乐乐的,可我却整天愁眉不展,痛苦不堪。因为我遭受了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考大学。可我最喜欢唱歌、跳舞,对音乐入迷,我还经常学着电视里的演员演小品。也许我天生就适合搞文艺。学这些东西我比一般人学得都快,所以我下决心要当一名好演员,可是爸爸却始终不同意我学表演。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看我爱跳舞,就让我去少年舞蹈班,但爸爸就是不让我去。上中学后,我曾给许多艺术学校写信,希望他们能同意我去报考。不久前,一所省戏曲学校回信,说欢迎我去他们学校报名。当我看了信后,高兴得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我拿着信给全家人看,大家都不反对,只有爸爸不同意。我失望了,那天夜里我失眠,哭红了眼。

为什么我就不能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呢。现在我该怎么办?请你们帮帮我吧!

张红霞

要求:(1)以《读者之友》编辑部的名义给张红霞写一封回信。

(2)请以《读者之友》编辑部的名义给张红霞爸爸写一封信。写作点拨:

给张红霞的回信内容应体现以下几点:(1)你的父亲希望你能上大学,完全是好意,你要理解他的一片苦心。(2)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独立意识的具体体现,应予以肯定。但你千万不要忽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要知道良好的知识素养是每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丰富知识的演员怎么能准确地理解所要扮演的角色的性格。一个连角色都理解不了的演员,又怎么能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3)希望你用平和的心态去倾听思考长辈的意见,读完高中后再选择生活的道路。

给张红霞爸爸写一封信,其内容为:小霞渴望独立,渴望干一番事业,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希望孩子上大学的愿望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兴趣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在选择志愿的问题上,如果孩子想往东,我们硬拉向西,那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公开对抗;或表面顺从,内心反对。在这种情形下,孩子的激情和创造力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客观上会影响她在事业上的发展,应该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商量,以便取得一致的意见。预测题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雪花和樱花

白色的雪花,落在红色的樱花上:

“我要把你的血液变冷”。

热情的樱花,吻着冷酷的雪花:

“我要教你学会爱”。

爱——怎么能拒绝呢?

冷酷的雪花融化了,融化在樱花的花心里。

根据材料,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限文体。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爱”是一个非常通俗,涵盖很广的话题。爱有自爱,有他爱;有爱人,也有受人爱;可爱人,也可爱物;有平平常常的爱,也有特殊的爱;有言语之爱,也有无声的爱;有公开的爱,也有偷偷的爱。甚至还可反弹琵琶:有时爱也是一种害。因此写好此类作文就要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就要破旧立新,以新取胜;就要酿足情感,以情感人。而运用日记体裁来写“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日记可以记大事,也可记日常小事,可以就一件事通过若干篇为日记写出自己若干的观察体验,表达自己的爱,表达他人的爱;也可一天写一件事,写一个爱,让点点的爱汇成河流,化成海洋。另外,再发挥日记运用第一人称这一写法的长处,对人物的心理、情感作一些细致的描述,使爱得以突现,使情感得以升华。预测题23:

人一旦诞生在这个地球上,就一定要在这里留下一个巨大的脚印。这话是日本伟大的哲学家江兆民说的。说这番话时,正是他被医生判明已患癌症只剩下一年半生命期限地时候。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脚印”一词实际上是比喻性的说法。其含义是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个世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不管你的人生是幸福的还是苦涩的,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颠簸,因此其主题应该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生。文章可以审视自己或他人已经留下的“脚印”也可以想像自己或他人未来的“脚印”,设计自己或他人未来的人生。可以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或见闻,也可以谈自己的某些见解,如前人的“脚印”与后人“脚印”的关系等等。如若写自己的“脚印”或是对“脚印”做些随感式的评论,那么日记是首选的形式。可利用日记形式灵活,不求系统这一特点,通过几则日记记下自己已走过的有代表性的“脚印”,反思自己的人生。通过几则日记写出对他人“脚印”的观察并作出评论,阐明自己的人生观,“脚印”是零散的,而主题却是一以贯之的。预测题24:

阅读赵鑫珊的一首小诗(略有改动),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也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要求:认真品味诗意,自定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道题与一般作文不同,一是用小诗作材料,二是要求“自定话题”。因此,题目更为开放。

品味诗意,可以从表层看。诗中讲“爱鱼”、“湖泊”、“小溪”、“网鱼”,这些内容属于“环保”问题。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是创造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二是有意地意的破坏生态环境。围绕这个方面可以确造一些话题。

品味诗意,还可以从深层看,从哲理层面分析。“上帝”与“人”都“爱鱼”。前者“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让鱼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爱,不思回报,只是给予,充满了无私与奉献。后者“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因为鱼可以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种爱,是另有所图,在爱的背后是私心与杂念。同样是爱,一个是付出,一个要索取。因此围绕“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与行”这方面考虑,也能确定一些话题。

可见,本文写作在认识的角度和深浅上会有差异,题目有相当的区分度。不同的考生能写出不同层次乃至不同口味的文章。本题如果写抒情散文或哲理性散文,能给有文采的考生提供驰骋的天地。预测题25:

以“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写作点拨:

与“手”相关的内容很多,包括的范围很广,选材可大可小,可纵可横,可实可虚,比如:①写老师的手,爷爷的手,泥瓦匠的手,机器人的手,无形的手,罪恶的手,以小见大,或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或反映某种社会现实。②写手的变化,借以写出人事的沧桑变化,写出人生的况味,获得与鲁迅《故乡》中润土的手人“红活圆实”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类似的艺术效果。③写手拉手,手帮手,体现人间真情。④写联手合作,众手聚力,战胜困难,完成任务,体现团队精神。⑤写手与手的对比,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⑥写手的赞颂,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绿色产品、宇宙飞船„„一切劳动成果、科学成就无一不是人类双手创造的。⑦写几个与手相关的片断,其间的人事景物有时空跳跃,像巴金的《灯》一样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抒发某种感情,表现某种哲理。⑧写与手有关的语言现象,列举并描述一些词语,如“手段”、“身手”、“好手”、“手眼通天”、“上下其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等,成为一篇随笔,以趣取胜。预测题26:

一天、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情感”问题。女儿最先发言,她说:世间至美是情感。儿子接着说:情感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情感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情感更重要。

请以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材料中的四个人的话都是围绕“情感”问题而说的,但作文的话题却不是“情感”,而是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从这点看,话题的范围已经有所限制。四个人的话均可选作话题,因此本题属于多话头的话题作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触最深的一句(只能一句)作为话题。

材料中四个人的话都是判断句,它们既是话题,又是主题。一旦选定,行文时就不能在立意上立门户,改弦更张。“世间至美是情感”,关键是“至美”,如何表现“至(最)”,是重点又是难点。“情感是把双刃剑”,是比喻句,要抓住“双刃剑”的特点。“情感常常创造奇迹”,既是“奇迹”,材料绝对要典型。“理智比情感更重要”,构思时要注重“理智”与“情感”的比较。总之,动笔前要审清题目的隐性要求,运思时要抓住材料的闪光点和动情点。预测题27: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我,就是“我”,不可偷换为“我们”、“人类”等。空间,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可加以限制,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比如:“学习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娱乐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虚拟的空间”、“开放的空间”、“天宫”、“地球村”、“花果山”、“渔乡”、“阁楼”、“网吧”、“书房”、“箱子”等等。话题是由两个概念组成,要牢牢把握二者的关系。

不要忽视题所提供的材料的作用,它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话题的写作指向。根据材料所述,可以写空间的保持、打破、拓展、开创;也可以写别的,如:我与“空间”的情结,我在“空间”的游览、奇遇、生存、斗争、成长。只要围绕“我与空间”这个话题来写都可以。

但“我”“空间”二者不能偏废,不能错写成“空间”“我说空间”等等,也不能“穿靴戴帽”式地把“空间”当一个点缀,还要注意防止文意的散漫,把“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等等都写进文章中去。其实,这个话题可以多视角审视,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空间”形象化,落实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空间;可以把“空间”分解为各种子概念,如“大空间”“小空间”“新的空间”“原有的空间”“学习的空间”“喘息的空间”等等;还可以从基本义出发,拓展到引申义,再拓展到比喻义,例如可以写自己的胸襟,写自己的思维,写自己的心灵等等。这样一来,作文的立意就可以激活了,活用体裁也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如可立意“我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物质越多,空间越小’吗?”“躲进小楼成一统”“世界属于我,我属于世界”“我的关注没有禁区”“我只需要一个不大的地方”“请给我一个安静的角落” “心游万仞,汗漫九垓”等等,这些立意写作形式都可以多样化。预测题28:

据悉,1月24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死亡。接下来瞬间的一幕让人深深感动,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

人生有多少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的蕴含着人性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诠释着人类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公众道德良知„„你一定遇到过(自己或他人的)不少难忘的一“瞬间”,请以“事发一瞬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点拨:

高考完成句子题型分析与预测 篇7

《湖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中提出了命题坚持稳定为主,着力内容创新的思路,因此结合湖北省的教学实际,英语考试大纲中规定去掉改错题,改为填空完成句子。这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每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 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高考英语题型的重大变化无疑会增加学生考试的难度,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以下本人就英语考试说明中样题做一些分析,谈谈新题型的特点以及解题方略。

1. We ______(起床) before dawn. It was still dark outside. (get)

解析: 答案是got up。 此题考查了get 的搭配及时态;根据此题提供的语境应该采用get up 的一般过去式。搭配的问题不大,但时态的暗示全在第二句的题干上(It was still dark outside.)。 做这种题切忌只顾搭配不顾形式,所以同学们要注意题干的暗示作用。

2. It______ (一定下雨来着) last night. The playground is still wet. (must)

解析: 答案是must have rained。此题考查了must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推测及的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3. He asked for the letter to______ (送走) at once. (send)

解析: 答案是be sent。此题考查了非谓语结构中动词不定式的被动语态。At once暗示不定式的形式是一般式,而for the letter则暗示不定式的形式是被动语态。此题较易,但不能因为容易反而出错。

4. When you hang wet clothes near a fire, you will see steam______ (从潮湿的衣服上升起) (rise)

解析: 答案是rising from them。此题考查了see sb. / sth. doing, rise from (从……中升起)及them代指前面的wet clothes。

5.______ (我们将如何制定这项计划) has been explained clearly by the teacher. (plan)

解析: 答案是How we will make / work out the plan。此题考查了how 引导的主语从句及make a plan 的固定搭配和一般将来时的用法。该题容易失分,因为试题给的是名词plan, 但考的却是主语从句和搭配的问题,从句的语序必须是正常语序,这是同学们易错的地方,“将如何”暗示主语从句的时态要用将来时,同学们要对制定计划的词组了然于胸。

再就湖北省2007高考英语试题 “完成句子”部分作进一步的分析,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31. They sat together around the table, with______ (门关着). ( shut )

解析: 此题的答案为the door shut。该题考查的是with的复合结构,即 with +宾语 +宾语补足语,补足语可以是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宾语是分词动作的执行者,动作正在进行),过去分词(表被动,宾语是分词动作的对象,动作已完成),形容词(表状态),不定式(将要发生),介词短语(表状态)等。

32. I haven’t the slightest idea______

(他正在说什么). ( talk )

解析: 此题的答案为(of)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此题有三个考点,一是宾语从句,并要注意宾语从句是陈述句,二是现在进行时,三是与talk连用的介词。

33. The fact______ (他失败了数次) makes him very upset. ( he, fail )

解析: 答案为that he has failed (for) several times。此题考查了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在完成时定义的理解,即“动作发生在过去,到说话时已经结束,但对现在有影响和结果”,我们称之为“已完成”用法;二是从单词fact来分析,此题考查了同位语从句,引导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不能省略。

34. Last night, John was answering the letters that______ (寄给他的) during the past two weeks. (arrive)

解析: 此题的答案为had arrived for him。该题有两个考点要注意,一是时态,二是和arrive 连用的介词。从during the past two weeks 可以知道, 句子应用完成时, 因为像短语during / in / over the past years, so far, up till now, to date都是和现在完成时连用的标志, 加上主句的谓语是过去时态, 而得到信是在回信之前, 即“过去的过去”,故用过去完成时。另外,arrive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接宾语,若要接宾语,要在其后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到达某地用arrive in / at。这里的arrive for him中的for不是固定搭配,它是the letters for him的意思, for后接表对象或用途的词, 具体含义为“对于;供;适合于”。

35. He believes that children______ (应允许……的学习) at their own pace.(allow)

解析: 此题的答案为should / ought to / must be allowed to learn / study。该题考查了allow sb. to do sth.的句式结构,因主语children和谓语动词allow为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所以要用被动语态。

36. She has an excellent______ (对名字的记忆力), which helps her quite a lot in her work. ( memory )

解析: 答案为memory for names。have a good / bad memory for ... 的含义为“对……有好 / 差的记忆力”。例如:I have a good memory for faces. 我对人的面孔有良好的记忆力。 He has a bad memory for dates. 他对日期的记忆力很差。

37.______ (他是否出过国)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he, abroad)

解析: 答案为Whether he has been abroad or not。此题考查了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是现在完成时的“已完成”用法,二是have gone abroad(人在国外,还没有回来)与have been abroad(出过国,但人已回来)的区别,三是 whether ... or not 引出的主语从句,引导主语从句时不能用if。

38. The factory’s output of cars this year is______ (大约是去年的三倍). ( as, great )

解析: 答案为about three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last year。此句考查的是倍数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讲,倍数的表示法有三种,一是 A is + twice(倍数)as big(形容词的原形)as that of B;二是 A is + twice(倍数)bigger(形容词的比较级than that of B;三是 A is + twice(倍数)the size / width / length / depth / weight / height ... of B。故如果不提供单词as, 该题的答案还可以是:about three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last year。

39. Not only______ (要帮助) the disabled to find jobs, but also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need it. ( give )

解析:答案为will help be given to。此题主要考查倒装句的用法,当not only ... but also ... 连接两个并列分句,且not only 放在句首时,not only后紧跟着的句子的主谓要倒装。另外,因为not only ... but also ... 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结构,所以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形式应当一样,即要用现在将来时, 再看help与give 的关系应该是动宾关系,因此要用被动语态。

40.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 he______ (可能参与)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 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

(hand)

解析: 答案为may / might / could have had a hand。该题是完成句子10道题中最难的一道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hand 用作名词时的固定搭配have a hand in ... 具有“参与,插手”的含义。但是如果我们打开英语高二下册,翻到第76页,看到第8行,我们就会大吃一惊,原来它是课本中的原句。另外此题还检测了“情态动词 + 现在完成时”表示对过去事实的推测的用法。

五道样题涉及到搭配与结构、时态和语态、语法和情景、情态动词和非谓语动词。07年高考题检测了非谓语动词1题(第31题),时态4题(第32题、33题、34题和37题),被动语态2题(35题和39题),情态动词 + 现在完成时表示对过去的事实的推测1题(40题),形容词的比较等级1题(38题),此外试题中还揉进了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倒装句。从中可以看出,新题型立足于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一目的十分明显,大部分基础语法知识——时态、语态、倒装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介词短语作状语和情态动词的用法——都被覆盖了,因此应提醒考生不可忽视语法知识,不仅要学习,而且要会熟练运用。07年高考的10题中有6题所给的提示词是动词,这充分显示出动词是重中之重,这也为今后大家的词汇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 考查角度

完成句子这一新题型安排在语言知识运用的第二节,它检测学生下述四个方面的英语知识:

1.注重语法的完美

湖北卷中单项选择减少了5道题,同时不再有短文改错。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考生的语法要求。在英语学习中,语法知识是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关键,是考生提高基本技能的基石。在完成句子这一题型中,语法考点主要覆盖以下内容:主谓一致、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倒装句、情态动词 + 完成时的用法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等。

① Hi,Tom, I didn’t know (不知道)you are here.(know)

② He works in a factory. But he is helping (帮助) his mother since he is on a holiday.(help)

③ Only in this way can he solve (他才能解决) this problem.(solve)

④ Lost in thought (陷入沉思), he noticed nothing. (lose)

⑤ This rope is 3 times the length (三倍长) of that one.(length)

⑥ The flower is dead. I should have watered (应该给花浇水) the flower. (water)

⑦ At that time, he lay on the ground(躺在地上), still. (lie)

2.注重结构的完整

完整的结构包括完整的句子结构和正确的习惯搭配。考点中的句子结构涉及到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There be句型、动词 + 宾语 + 宾补、祈使句、比较级的句子结构或系表结构等。而习惯搭配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⑧ The book is well worth reading (很值得读) for your age. (worth)

⑨ He came in, looking (看起来) rather sad. (look)

⑩ What fun (多有趣) it is to have a swim after a day of work in Summer. (fun)

It was his being late that (正是他的迟到) made me angry. (late)

Leave the problem to me(把这个问题留给我),and see if I can work it out.(leave)

I will help you on condition that (条件是) you do me good. (condition)

The couple went shopping, leaving the children playing (让孩子们玩) in the yard.(leave)

3.注意意义的完整

完整的意义强调所填之词在句意逻辑上的合理性,所用的英文词形、词性及搭配要与汉语提示相吻合。

Child as he is (虽然他是个孩子), he knows a lot. ( as )

Although the soldiers were seriously wounded,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enemies (与敌人作战) bravely. ( fight )

They had been married for 3 years (结婚三年了) before I met them again. ( marry )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 in case it rains (天会下雨) this afternoon. ( rain )

He almost knocked me down before he saw me (他才看见我). ( see)

The delegation will be made up of 20 doctors(将由20个医生组成). ( make )

4.注重情景的完整

完整的情景要求考生在预设语言情境的前提下选用最佳的语法形式和最佳的词汇搭配。

Listen to the two girls by the window. What language are they speaking (她们说)? (speak)

I go to the library every weekend except when it rains (除了下雨的时候) this year. (except)

I’m very tired. I have been painting (一直在粉刷) the new house. (paint)

He got to the station early, for fear of (唯恐) missing his train. (fear)

注意:语法、结构、意义、情景并不是孤立的,大多数时候在解题时应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三、完成句子的评分原则:

1. 结构正确,用所给的英语词汇表达所给的汉语信息,给满分;

2. 未用给定的词不给分;

3. 结构不正确不给分;

4. 结构正确,信息完整,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拼写错误扣0.5分;

5. 结构正确,信息有遗漏扣分0.5;

6. 结构正确,添加无关信息扣0.5分。

为了实现此题型的测试功能,评分原则规定其批改是酌情给分,所以即使有考生对知识细节掌握不全,也可以得一部分分数,笔者提醒考生在答题时,即使有些地方不是特别有把握,也务必把知道的写上去以争取得分。

四、 解题策略

学生除了平时要有语言知识运用的积累外,在做此类题时还应注意如下一些解题的策略:

1. 首先要通读全句,理解句意,明确语境,严格审题。这种题目通常可分为三部分来看,即英语句子部分,汉语提示部分,英语单词提示部分。考生首先要读懂句子的主干,结合汉语提示和英语单词的提示确定句子需要的结构、时态和语态等,如高考题32题“正在”暗示了时态,37题“过”暗示要用have been abroad, 40题单词hand暗示了短语搭配……考生审题时若能充分利用好题干的启发性,领会命题者的意图,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了。

2. 其次要看清要求,总揽全句,确定最佳表达。根据汉语内容和指定的英语单词确定要写的内容是一个搭配或片语还是一个句子。根据汉语的意思和句子的结构选择正确的搭配或语法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汉语对应的英语翻译有多种,但“完成句子”不同于写作,考生必须根据语意逻辑和预设语境选择最佳的英语表达,如第33题,“数次”的答案为several times, 而不是many times,several的英文解释为more than three; some; but fewer than many, 而many一词的英文解释为: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or things, many作定语时一般只用于疑问、否定或条件句中,如:Haven’t you been told many times that you shouldn’t be late again? 只有在正式语体中或many 前带有诸如too / so / as / the之类的修饰语时才可用于肯定句中。这里面还涉及到如何确定词形的问题,一般来说,根据被考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如果要填的词是动词,则要考虑这些方面: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是主动还是被动;是陈述语气还是虚拟语气;如果要填入的词是名词,则要考虑其是单数还是复数形式;如果要填形容词或副词,则要考虑三级变化形式。

3. 最后回读全句,检查错误。确定好答案后,考生应回过来再读一遍题,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①整个句子的逻辑结构与语境是不是相吻合,留没留意英汉语言的差异,如冠词、小品词的运用以及词序符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②是否用到了给定的词,在平时练习中,有些同学很不细心,一看到汉语提示就开始答题,尤其是自己非常熟悉这个汉语提示所对应的英文表达时,比如:The museum

(正在建设的) will be completed next month. (build) 有些同学拿起笔就填上under construction,完全忽视了提示词build,实际上出题者想要考查过去分词的进行时(being built)作后置定语的用法 。

③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一致、时态呼应、语态(考生对被动语态往往易忽略,由于汉语提示部分采用的是意译,字面意思或许没有“被”之类的字眼出现,导致有些考生直接译成主动形式,如第35题“应允许……学习”,出题者刻意回避了“被”字,但答案必须是被动形式)、指代问题(如第38题,that代指前面的output of cars,不能用the one 或those替代)、助动词的使用(如第39题,汉语提示是“要帮助”本来可译成must、should、ought to或will,但后面题干部分用的will提示考生此处需用will)、冠词问题(考生对冠词到底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该用the,什么时候该用a比较模糊,如第31题,根据上文的语境以及the table的暗示可知该用the door 表特指,这要求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多加注意,形成语感)、词语搭配、词性乱用等;

4. 拼写错误(尤其要注意双写字母),包括错词、误写、大小写的乱用等,如第31题中shut的过去分词应为shut, 而非shutted,39题的whether首字母要大写。这要求考生在记忆单词时,不仅要口到、心到,而且要手到,边读边写,再就是平时要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五、备考策略

鉴于这样的特点,那么这种题型对学生有哪些要求呢?

1. 回归教材,在练习课本习题后多思考,寻找解题的规律。

上一篇:如何通过审计提高银行财务管理能力下一篇:具有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