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8篇)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篇1

1.例1(平移)的教学。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现象的示例以外,教材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教材上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现象都是平移。学生在描述平移时,可能说得不够准确,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引导。关键是把握住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学生只要能说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最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再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平移。

2.在方格纸上平移。

教材通过在方格纸上按不同的方向平移小房子,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或课件的形式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帮助理解(参看单元教学建议)。

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图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如提问:最右边的房子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格就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3.第42页上方的“做一做”。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利用学具,用平移的方式画一排小鸭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愉悦。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想:怎样才能使鸭子学具的移动是平移?启发学生在教材上的鸭子底部向右画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画出的鸭子就是平移得到的。当然,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种方式来画,只要学生能基本按照平移的思路来画就可以了。

4.例2(旋转)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思路与平移基本一致,也是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更多的旋转现象。教学时,只要学生举出的例子大致符合旋转的概念就可以了。关键是把握住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

5.第42页下方的“做一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圆片上按一定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以后,看到的是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红色。不必向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理,只要让学生通过活动看到旋转可以引起这么神奇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了。

6.关于练习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是利用方格纸巩固对平移的认识。选择涂哪个小船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右平移4格的含义,避免学生误解为两个小船之间的空格为4格。

第2题,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画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先把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第3题,是通过具体现象,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区别。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判断的理由时,只要意思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第4题,渗透了两次平移的思想。如左上角的小鱼可以通过先往右平移,再往下平移的方式,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学生涂完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小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些小鱼头尾方向相同的结论。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篇2

一、从认识教学智慧到教学智慧深度建构

什么是智慧?英文 《韦氏大学词典》 将智慧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感, 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希腊文sophia和拉丁文sapientia都指向经验、技能和品位。尽管智慧一词在其他语言指向不同语境, 但是似乎总包含技能和品位这两个方面。“智慧”一词最早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都对其有深入的研究。先哲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 他们都没有简单地把教与学混同起来, 而是十分积极地看重教学主体, 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与影响力。这便是人类早期教育实践所出现的教学智慧萌芽, 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以教为学的单面性和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末, “教学智慧”一词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线, 已有专家对其开始研究, 对教学智慧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 其中不乏展现有高超智慧的人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和恰当地行动的能力。

有专家认为教学智慧是一种特殊的智慧, 它是教师知识经验、能力、思维方式等综合素养锻造成的合金, 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有赖于教师个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体悟和不断地自我超越;有赖于教师自觉、自愿地将教学智慧作为自身提升与改造的恒久追求, 作为其专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有专家从教育生态学上来分析, 师生在课堂上的智慧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惠互补的, 体现了交互性的师生关系;教学智慧的价值取向强调以人为本, 着眼于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教学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师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 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而融通共生、自由和美。

有专家分析教学智慧的生成, 需要教师自身的精心培育, 需要教师及时唤醒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意识, 发挥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 对课堂教学施以更多的主动关照, 积极反思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 形成教学智慧的强烈意愿,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智慧的生成和无限生成性。同时, 教学主体意识的发挥是教师生成教学智慧的前提, 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在研究中, 要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要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 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过程, 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

在对教学智慧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在无限的思维空间中认识、在总体上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找寻、以“变化”的眼光把握教学智慧。教学智慧不仅以显性的方式存在, 而且还以隐性的方式存在, 对于隐性的教学智慧, 教师要在教学反思活动基础上以悟的方式获得。

有专家对教学智慧的生成从教师个体层面上, 就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提出了几条实践途径:勤读书、多践行、常反思、重科研、乐笔耕。这与我校参加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教师教学智慧自主建构的校本研究”有相似之处。我校从哲学层面上提出教学智慧自主建构的思考, 首先, 培养问题意识, 也就是对教学现象要有一种哲学的敏锐性, 学会用质疑和批判的目光审视教学现象, 这是哲学思考的起点。其次, 培养反思意识, 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形成一种思辨力。再次, 培养创新意识, 就是从新的视角, 以新的方式看待教学问题和教学现象, 从而揭示专业成长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智慧的深度建构, 充分发掘和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二、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个性迄今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 这是由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所决定的。首先, 从教师的工作特征下定义, 认为教学个性是教师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个人品质的总和、是个性原型和教师职业的一种有效融合。其次, 从心理学的角度下定义, 教学个性既包括教师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倾向性内容, 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再次, 从教学特色下定义, 教学的个性是一个教师授课区别于他人的、非模仿性的风格, 体现出独特性、启发性、人文性、艺术性四个特点。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有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幽默型教学风格、技巧型教学风格、自然型教学风格。

在理解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定义后, 追寻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个性的养成做到“三读”:一读书, 这是最高级的精神追求, 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二读人, 教师也要追名师, 要寻找自己的人生导师, 不能只是“被学习”;三读事, 留意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 把问题当课题, 认真解读, 刨根问底, 耐住寂寞, 坚持不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批判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在这“破”与“立”交替上升的过程中, “课堂性格”得以形成, 得以巩固。这种鲜明的个性外显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随着对教师教学个性研究的深入, 有专家指出教学个性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展现。要培养教师教学个性,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以体验和反思为途径, 注重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生成, 从而使教师成为“自我”与角色相统一的“生命人”。这和我校开展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研究内容不谋而合。

三、从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研究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可行性

对教师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案例研究, 成了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开掘口, 是切实可行的。

长期以来, 教学风格并未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 更未成为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 对教师而言, 教学风格这一概念也较为鲜见。但是教学风格是客观存在的, 它真实地存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作这样的判断:教学风格是与教师的实践相伴而行的。教学风格也存在于教学智慧的实践中。

课堂教学个性化是教学智慧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不断创造、走向成熟的过程。教师要想把课上得有声有色、灵活多变, 必须注意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而要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没有这种创新意识, 只能人云亦云。生搬硬套, 是不可能做到教学个性化的, 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个性化的教学语言, 这本身就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我校在从认识教学智慧到开展对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研究中, 把教学智慧和教学个性及教学风格紧密联系起来, 从“有品位、有个性、有风格”智慧教师培养的具体要求和理性思考入手, 研究各学科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案例跟踪、自主教研活动方式, 开辟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思路。对智慧型教师定位于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独到的见解, 初步形成了教师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理论框架, 形成了教师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典型案例。通过研究, 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典型案例, 促进教师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自主教研活动方式丰富和有效, 形成智慧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充分体现了我校校本行动研究的创新。因此教学智慧深度建构中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及其案例的探索和研究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

四、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几个核心理念

教学智慧, 这里特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是指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机智地解决教学问题的个性化的知识、观念和能力的综合反映。从伦理层面上看, 教学智慧是尊重生命、关注个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从教学行为指向上看, 教学智慧包括教学理念与思维的智慧、目标生成的智慧、教学整体设计的智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智慧、教学内容选择的智慧、教学行为组织的智慧、师生有效互动的智慧和教学管理评价的智慧等, 教学智慧体现了教育者对情景性教学现场的整体关照和调适。从教学智慧的生成看, 教学智慧来自理论价值的引领, 外在的体现于教师对课前的预设、课堂中的生成以及课后的教学反思;内在诠释的是教师个体的教学观、学生观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从表现的类型看, 教学智慧有教师群体教学智慧和个体教学智慧, 个体教学智慧需要群体教学智慧的辅助, 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有利于教师个体教学智慧的形成。总之, 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深度建构, 特指在教师教学智慧自主建构的校本研究的基础上, 侧重研究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操作切入口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让教师基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和经验, 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让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 借助一定的学习情境, 再同化、顺应、融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这样, 通过意义建构获得新知识。

教学个性, 是指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 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教学风格, 是指教师在教学生“学”的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表现的精神风貌与经常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是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运用

【分类号】G633.6

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的本质的认识,它能使我们更深刻认识数学对象。那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学教学效果呢?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体现

l、分类讨论思想的体砚

分类讨论思想是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过程中寻求解答的一种思维方法。初中数学教学中分类教学思想的运用可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多个环节,最常见的可以体现在学习定理性质分类愈识的培养方面。具体而言,当我们学完一个单元时,通常会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小结。有许多情况下,数学概念多且不少概念惫义相近,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必须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如:为了区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教学中我们可以作如下归纳如下.对平行四边形的归纳: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内角和360度,外角和360度;两对角线互相平分;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平等;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一切性质;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通过以上分类,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会加深,区分更容易,对这些性质的应用也将会恰当清晰、熟练。

2、多维目标思想的体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规定了中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也是纲要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休体现。初中数学课程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惫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用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愈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因此,在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时,必须将数学课程标准的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目标,或是将其中的某个目标作为实现其余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休性和全面性。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方法运用策略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是“组织者”、“指导者”,却很难真正做到“参与”与“合作”。这与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相违背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讲课时,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让能力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这种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师生进行着愉悦、真诚地合作,使整个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

2、学生地位的确立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数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学生视为解题的客体或接受“题海”的容器,也不要把教学视为单纯教会学生学会教师所传授的“常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关系的一个基点。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深与浅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习程度的高低。教师必须将精力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组织数学活动上,注重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强调数学经验性、创造性的一面,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援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教”是为“学”服务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情景方法运用策略

1、教学情景创设的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趣设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始终把握住一个关键,那就是要把大部分时间或者全部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实践,绝不能搞老师唱独角戏。比如在探究新课堂学习中,老师要引趣设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深人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最终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扮演着设疑、提问、总结、评价的角色,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接受者、探索者、模仿者和体验者。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营造出宽松、`偷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恩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人、教学解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样都需要创设问题的情景。

2、教学情景创设原则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遵循及时反馈原则。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思想以及如何运用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通过对不同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学习,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来深刻领悟其中的含义,有针对性地运用以丰富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谨.初中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0(01)

[2] 刘银涛.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中旬) ,2013(07)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篇4

【摘要】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纠结和头疼的事情。写作于学习与人生的重要性无需阐释,老师都有学生在作文的常识性问题的积累和发现,诸如语言无谓、词汇不丰、信息不全、语法不通、搭配不当、句型有错误、条理混乱等,这恰好是中考中失分最多的原因。本文的具体操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和写作 教学和训练 刍议

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任务。在具体教学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就具体阅读和写作具体做法的进行一些探讨。

1.培养“听说读”兴趣,搭起语言、思维与写作的桥梁

七年级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准备的重要阶段。这阶段学生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段需要学习热情的激发。因此,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听、说、读、训练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遣词造句。例如,七年级英语教材的起始阶段,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第一人称单数my,先给出示范:my book,随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量列举。如,my desk,my English teacher……用这种方法,有效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于是,学生很快整理出不同人称单复数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总结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在使用时需和一个名词连用”的用法。有了成功的体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用同样的方法操练句型:It’s time to +V动词原形…,我先给出示范:It’s time to go to school.随即学生列举出:It’s time to go home.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直至拓展到全部练习完成。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短语、句型清晰地进行意思的表达。

1.2.激发兴趣。从以上两个知识点的练习,可以进入介绍新同学环节。要求被介绍的同学发挥想象,自己设计情境,把以上两个知识点编进对话中。老师引导:Mike,This is Tom.Tom,This is my friend,Mike.下面的情境由他们自己创设。

Mike:Hello,Tom.Nice to meet you.Tom:Hello,Mike.Nice to meet you,too.(两位学生又创设出以下对话)

Mike:How are you?

Tom:Fine,thank you.And you?

Mike:I’m fine,too.(这小对话是在第2模块中学到的。)It’s time to go now.(学会了使用该句型)Goodbye,see you tomorrow.Tom:Bye,see you.两位同学的演示,引出了踊跃的表演,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发展语言技能,克服陷于死记硬背的弊端,将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说英语的兴趣,利于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发挥。

1.3.知识积累。为让学生的写作得心应手,教师要指导并激励学生背单词、课本和范文,并加强听写和检查力度,以促进课文和范文中的规范句子成为学生仿写的依据。

2.从再思考,再加工到有序的语言存储,促成使写作内容更加完善

八年级是写作指导和充实阶段。此时,语言知识已比较系统,理解力逐渐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引领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英语知识面和词汇量。具体可以如下操作:

2.1.夯实口语表达。利用课本资源,每天要求一学生据当天所学内容自由写作,第二天在班上朗读作文,大家根据内容提问,集体回答。通过感悟和体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了听力和口语,为中考英语口语考试夯实基础。

2.2.加强阅读理解。引领学生坚持长期课外阅读。领悟习惯表达,丰富英语知识,增强学生英语语感。背诵阅读材料中的优美的语句,把积累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克服写作时使用中文句式。

2.3.进行写法指导。规范写作细节,如大小写、标点符号、换行等;利用投影仪整体纠正错误。用红笔标出学生出现单词拼写、语法和句子表达错误,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表扬那些把刚刚学过的新单词、句型、语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在写作中使文章饱满的学生;展示学生有意识地思路拓展、精彩的衔接、鲜活的句型和优秀的作文。在此阶段,学生的写作知识逐渐积淀,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看,这种培养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写作能力定会提高。

3.将词汇、语法、基本句型等诸要素整合,推进阅读写作的提升

九年级是学生写作训练的提升阶段。学生已有较系统的语言知识结构,思想更成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均有较大的改观;但知识面窄,行文不够流畅,想象力和创新力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可有如下操作:

3.1.增加训练机会。阅读与课文同步的阅读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句型、语法等,帮助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另外,加强阅读中出现新单词、好句子的背诵和检测。

3.2.重视写作评析。整理中考写作试题,强化写作训练。认真批改作文,给出针对性评语,涉及语言有错误、细节问题、立意优劣、关联词语和行文思路、句型丰富与内容饱满、文章点睛句和评价语等。还可给出鼓励分、激励语言和有效评价,促进训练向更深、更广层面发展。使学生的写作每循环一次就有一次提高,就有一次升华。

总之,写作训练是一种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提高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写作训练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熊飞.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英语学习》.2012.12;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篇5

“相差多少”是新教材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形象的算线来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学生只要画一根线,将数的位置粗略地标出,是学生自己能完成的草图,能帮助学生思考,算线清楚、直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拐杖”,下面我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教学,谈谈体会和收获。

算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算线自己探究加、减法:如64+19= 和64—19= 学生在探究中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学生自己画算线,对数感的促进、模型的建立均有好处。有了算线的帮助,学生可以用“补充”和“减去”来求得两数的差。如用不同的方法直观地算出丽丽与冬冬相差多少厘米。(1)补充法:丽丽还必须长高多少厘米才能和冬冬一样高。

(2)减去法: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学生从冬冬和丽丽的实例中探究“相差”、“少了多少”、“多了多少”的关系。这些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得出的,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算线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对其自主学习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学生将原有知识与能力迁移到新的知识与能力中,而算线就是学生实现迁移的桥梁和纽带。如477+5=?从77+5=82迁移

477+5=482,算线清楚地显示了迁移的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结果,悟出方法。整个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画算线完

成。减法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如903—7=?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先减到整百数“900”,903—3=900 在减去余下的4,900—4=896。有了算线的帮助,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成这类计算,使解题过程变得更简洁、更方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空间。

教学的理想和理想的教学 篇6

在新课改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所有教育者都胸怀自己的教育理想努力追寻深奥的教育真相。杜威说“教育艺术是一切人类艺术中最困难最重要的一种。”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并不断自我反思。一些教师总以为那些教育理念和思想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所以从来都不愿意学习,甚至不愿意接触,但是,没有理念和思想支撑的教育教学是不会走远的。其实理论不空洞,或许是我们的心是空洞的,没有了一颗愿意学习的心。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必须有信仰心、敬仰心,胸怀教育理想。敬畏课堂,敬畏学生,尽力接近或达到理想的教学。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和神秘的,课堂上“在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周国平)我们是成就美好心灵的天使,还是造就邪恶灵魂的恶魔?在步履匆匆的追寻中,我们不妨驻足小憩,反思一下:正确的教育理想到底是什么?理想的教学到底又是什么样的?

一、教学的理想:触动心灵的教学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论,教育应该触及到人的灵魂,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触及到人的灵魂”,好课是灵动的。那么,什么是灵动呢? 这里,“灵”主要指“灵魂”,“动”主要指“触动”“感动”,因此,灵动教学是指触动灵魂或心灵的教学。

1、回归本性

教学的真谛在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因材施教。灵动教学就是一种回归本性的教学,是教学的返璞归真。它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灵动教学是为了让教学回归到“人”上,也就是回到教学即人学上来。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去获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2、尊重天性

学生的天性恰恰是文化生长的根基,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秘密,是人类富于创造性的秘密。教学不应致力于去改变学生的天性,而应对学生的天性心存敬畏。

尊重天性就意味着看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意味着尊自然、去枷锁、崇个性、尚自由,就意味着尊重科学和民主。灵动教学关注和尊重每个生命,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把爱深深根植于每个教育者的心底,体现在每个教育细节中,教学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认同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学习的可能性、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教师努力创设学生的学习条件,总是把教学的逻辑起点构筑在对学生的认识上,从学生的立场解读文本,从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而设计多元评价标准。

3、点燃智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灵动教学就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奇思异想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的教育良方。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甚至争议时,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恰当引导,适时点拨,激励学生对问题作出大胆猜测,甚至是奇思异想。当然,学生的想法也许是巧妙的、奇特的,也许是幼稚的、平淡的甚至是错误的,灵动教学的教育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

4、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意味着双方及多维的师生互动,成为师生、生生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思维共振和智慧挖掘。灵动教学的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表演舞台,学生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是双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建立的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灵动教学不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自己。学习不再单纯是师生关系的中介物,而是师生主体致力于创造性的“教”和快乐式“学”的载体。

二、理想的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深刻

深刻意味着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

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因此,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一位外国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吃螃蟹的人,也即是这个道理。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平庸者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一般来说,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什么让你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3、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跋涉,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图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4、启发

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6、绝招

优秀的教师总是身怀绝招,这些绝招常常使其教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叫人叹为观止。如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十五的月亮,丝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有的教师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三、实现理想的舞台:做好智慧的课堂导演

如果说课室是个舞台,那么学生就是这个舞台的演员,老师就是幕后的编剧与台前的总导演,在教室这个师生共同搭建的大舞台上,师生同演一场戏。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即幕后导“读”,台前导“演”和台下导“思。为此,老师必须要当好一个智慧型的导演。只有智慧型的“导”,才有机会让学生有效地“演”。

1、幕后导“读”:

这里所指的“幕后”即课前。老师在课前要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份预习案。在预习案中以问题的方式呈现主要知识点,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去阅读与发现,并提醒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主动进入课中要表演的角色。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就相当于演员平时练基本功一样,在上台表演前自觉去练好基本功,因为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拿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的。

2、为学生“搭台”: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交流平台,如:难点讨论探究平台、成果展示平台以及交流分享平台。在讨论探究平台中,让学生讨论探究个体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展示平台中,让学生展示个人的智慧与才华,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在交流分享平台中,让学生共享合作学习成果,共享集体的学习资源,让学困生得到及时的启发和帮扶。

3、让学生“登台”: 既然课堂是学生表演的舞台,其主角与配角理所当然都是学生。导演的作用仅仅在于选择适当的角色在适当的时段上台指导。当然,登台表演的学生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上场的顺序要有合理性,表演的时间要有限制性。

4、让学生“补台”: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导演期望值偏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让其他学生去补台,而不是导演亲自去补台。因为只有学生才是真实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才是最真实的。即使是表演有失误,也可以作为总结失误的活教材。

5、不要随意“拆学生的台”: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最忌教师随意、无情地拆学生的台。当学生表演有误或卡壳时,有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马上插话或把自己准备好的答案完整无缺地展示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抹杀了其他学生表演或表达的机会。

6、台下导“思”:

当一场戏表演结束后,导演要及时对演员的表演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醒演员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肯定成功的地方与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全面提升自己的基本功和综合表演水平。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篇7

关键词:词根教学,情景教学

我国现行大部分的英语课本当中, 按照课文或按照字母表的单词排序法, 往往给学生的单词背诵增加了难度;硬性的单词听写又更加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抵抗情绪, 所以, 巧妙运用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单词的兴趣和记忆十分重要。笔者认为, 适当的词根介绍以及情景词汇扩充, 都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单词学习效率。

一、单词词根教学法

关于英语单词的学习, 在二百年前, 英国著名的作家和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伯爵 (Lord Chesterfield) 就指出了一条捷径, 他在给准备进入外交界的儿子的一封信中说:“学习一门语言文学的最短最佳的途径, 是掌握它的词根, 亦即那些单词借以生成的原生词。”这句话可以给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很大启示。

其实, 通俗一点说, 词根词缀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 成千上万个单词就是由不同的词根词缀组合而成, 而就像汉语的偏旁部首一样, 英语的词根词缀的组合, 也是有规律的。若是掌握了词根词缀的规律, 学生在学习较长和较复杂的单词的时候就不会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迷糊感, 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忆单词, 也可以在拼写当中减少错误。我们不难看出, 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词缀, 包括前缀和后缀的一些规律, 而词根的规律则较为隐蔽,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穿插着去介绍和教学。

词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扩大词汇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学生揭示单词背后的西方文化, 这也是学英语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也能够为英语学习增添乐趣, 让学生意识到语法不仅仅是枯燥的背诵, 英语语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逻辑联系和历史渊源。

例如, “candidate” (候选人) —词, 词根“cand-”意为“to be white” (白的, 变成白的) , 拉丁文“candidus”=white/bright, 字面含义是“穿着白衣的人”, 而词义为“候选人”。这二者何以联系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穿插一个西方的历史知识:这是因为, 在古罗马时, 寻求公职的候选人们都得穿起宽大的白袍, 以显示自己的公正、谦逊和廉洁。这样一解释, 学生不仅记住了“candidate”—词, 了解到西方的一些小知识, 还记住了词根“cand-”。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 以前学过的“candle” (蜡烛) 也是由这个词根而来, 这样学生就会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产生一种通联的感觉。接着, 教师又可以继续介绍“candidacy” (候选资格) , “candid” (坦白的、公正的、率直的) , “candour” (坦白、率直、公平) 等同词根的词语, 使学生感觉到, 认识一个词根就能很轻松地背过五六个单词, 很有成就感。

目前, 初高中运用词根词缀教学法和学习法的教师和学生都还占很少一部分, 大部分教师都在讲解课文之前讲解生词并配以词汇联系, 而对于词汇词根的说明和适当的补充很有限, 仅仅局限于本课中该词汇的应用;而学生主动运用词根规律学习单词的就更少了。诚然, 单词的学习应该以课文文章为本, 源于课本, 但又要高于课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拘泥于单词表或者考试要求, 而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以词根知识为补充, 最大限度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并且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到的单词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单词学习的效率。而且, 有了一定词根词缀的积累, 掌握新词于学生而言也不是什么难题, 相反, 学生在接触了新词以后会很感兴趣, 很有成就感。

二、单词情景教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而是在接受教师的教学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产生了很多的经验和常识, 而最有效的教学往往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这些内容, 在学生自身经验的基础上, 建构出新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更能为学生理解, 进而促进学生思考。英语教学也是一样, 即使有的学生在之前很少接触英语, 但是一旦有了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单词量, 教师就可以在这基础上, 有技巧地去构建一座坚实的“单词大厦”。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其实情景教学法并不是在英语对话或者句子的学习中才可以使用, 单词的学习同样可以大量运用情景教学法。

例如, 学生已经学习了最基本的“body”“face”“eyes”“nose”之后, 在写作和对话当中若想要表现得更生动, 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补充“freckle” (雀斑) , “acne” (青春痘) , “dimple” (酒窝) , “eyelashes” (眼睫毛) , “made-up” (化妆的) 等非常贴近生活的词语, 这样学生也会更愿意学习和应用。

德国得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 遗忘的规律总是先快后慢。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发展得很快, 往后逐渐缓慢下来, 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所以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 应当适时地激活学生已学过的词汇, 而随时随地激活学生词汇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通过情景教学法教学生单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采用场景即兴对话的形式, 帮助学生一起回忆和使用曾经学习和补充过的单词, 从而有效地复习和巩固。

虽然我国各个省份的英语教材不同, 但是好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可以通用的, 在单词教学方面, 若是教师能够在传统单词教学的基础之上, 适当地运用词根教学和情景教学, 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促进英语学习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丽.谈如何从词根入手迅速扩大词汇量[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

[2]陈金凤.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整合优化 篇8

其实,传统语文教学一贯主张从阅读与背诵人手,从培养学生的语感人手,摸索和掌握语文的技能技巧,是十分符合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认识规律和训练规律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过程与写作教学过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如何使两者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把阅读和写作通过各种方式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尝试了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整合优化的作用。

仿写识得写作真面目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包括各种文体,有一些是经典文章,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典范。

学生初学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本中一篇篇规范的文章就是学生仿效的样本。古人认为“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熟读了某人的文章,自然会受到熏陶影响,写出的文章多少有别人文章的影子。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的文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初学作文者,对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较生疏,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就容易摸到作文的路子。所以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提倡初学者仿效,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发现的一条捷径,也是一般的写作规律。古人一直认为,仿效名家名篇,“师其神”而不“师其貌”,“师其意”而不“师其辞”是“最为文之真诀”。

语文课本选编了常见的各种文体。而且每一个单元基本上都是按照文体来编排的,这为我们进行仿写训练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和《天山景物记》时,我在讲透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文,写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并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模仿课文的表现手法。结果,学生的这次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初步掌握了这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后来,学生学了科学小品文这个单元后,我又有意识地让学生仿照《南州六月荔枝丹》写《我喜爱的一种植物》的科学小品,使学生能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按一定程序、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学会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样,学了理论马上就有了实践的机会,同学们感到有文可依,有话可说,学以致用,感到写作再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兴趣也逐渐浓起来,写作能力又有了提高。

万事开头难。仿写能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克服畏难情绪。

诗词文句和写作素材积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文章中好的诗词文句和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每次指导写作时,我都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提供一些切合他们写作实际的写作素材和诗词文句,启发他们恰当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例如描写“山”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黄河远E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冬天”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启发,把—些有文采、有哲理、有意蕴的诗词文句恰当地用在语段中,把一些写作素材应用到写作中,作为文中典型事例。下面就是很好的引用古诗文的范例:

今日,我“老夫聊发少年狂”,看着联盟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哈哈……

说到我的联盟,一定要谈到我的父亲、哥哥和小姑。一开始,根本没人知道我的网站,要不是我老爸在他公司的网上做广告,现在联盟肯定还是以前那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唉,让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错,虽说老爸帮我不少,但经过身为店主的我的努力,“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接下来再说老哥,要不是他,我的“杂货店”还真是名副其实的杂货店了。

最重点的是我的小姑了。如今她在加拿大,也是搞信息技术的。她在里贾纳的档案大楼工作。(羡慕啊!)多亏是她,我的联盟才“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是,正当我准备申请二级域名时,惨剧发生恶劣,联盟被删了,痛苦啊。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呜呜……

这样,学生克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难题,所写作文的内容丰富了,语言有文采了。当学生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更浓了,写作的主动性就提高了。

取文之长补己之短,读写相长

在讲评学生作文的时候,将学生习作和大家都熟悉的课文加以对照讲评,学生更容易意识到习作的短处和课文的长处。学生学习了游记单元,我就布置了一篇题为《益寿山一游》的作文,讲评时用课文《雨中登泰山》来对照,从而启发学生怎样选择中心,安排线索,梳到顺序,具体、细腻地写景状物,用词生动,等等。我还举出课文中的例子和学生中的习作对照评点。通过这样的具体比较,使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例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学生习作不够好,又为什么不够好。这样,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写作能力自然有了提高。

另外,课本所选的课文都是精美的文章,在掌握了范文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了素材,为其写作充实了内容。看下面一篇文章:我为项羽说句话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难道项羽真的如范增所说“竖子不足与谋”?项羽真的应该当机立断斩杀刘邦不成?不。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关入成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成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试想,如果当时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那他真能称得上一个英雄吗?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

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

发,恰恰是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不解项羽,今天,我要说:自古谁为真英雄?项羽。

——引子巨人高考网

上面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成功利用所学课文《鸿门宴》进行写作的很好的范例。所以说,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不论是学习记叙文,还是学习议论文,或者是学习科技说明文,学生都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为自己写文章服务,正所谓取文之长补己之短,真正做到读写相长,进而达到阅读教学为作文教学服务的目的。课外阅读,写作腾飞的翅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广泛的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书目,并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帮助他们积累资料,还可以锻炼其写作能力。记读书笔记通常的方法有: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即记录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体会和感想。可以着重谈一点或几点自己感受最深的体会,可以对正确观点补充发挥,或对某一错误观点加以分析、评论和批判。摘录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有实用价值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新鲜的词语或生动精彩的片断等分类抄录下来,或者把书籍或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观点,准确地摘录下来,便于查找应用。提纲笔记。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段写成提纲,以便于分清文章的层次,抓住中心,记住要点。提要笔记。即把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写下来,以便于理解、记住全文的内容,锻炼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课外活动,学生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围绕课外阅读,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活动。如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写作实践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舞台,我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向学校的“远山文学社”投稿,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作品的发表或获奖,令学生欢欣鼓舞,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兴趣、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尽可能地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语言的积累也丰富了,写作素材也日益增多,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了提高,这更能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小学诗词课本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个人小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