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精选8篇)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研究以开封市×××幼儿园为例,采用访谈法与该园园长和3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该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探讨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如今,幼儿健康已不仅仅指幼儿的生理卫生方面的健康还包括幼儿心理层面的健康。2001年9月起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本文旨在通过访谈法以了解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分析和探询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法与该园园长和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了解该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每位访谈者的时间均约40分钟至1个小时。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众所周知,认识对行动具有导向作用。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影响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概念有了准确而全面的认识才能较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较注重幼儿外显的行为表现。“男孩子的打闹现象严重一些,女孩子就很让人省心,很听话也很懂事”,教师更易捕捉到幼儿外显的行为表现,对幼儿的逆反、对抗的态度普遍持否定态度,认识不到乖巧、听话的背后可能也会存在心理问题。还有教师对外显行为的教育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的教导,教师对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含混不清使教师误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平时琐事很多,发现有打闹的现象我会批评一下。”“孩子的有些行为不知道算不算是心理问题,但作为老师我会及时批评和制止他们做不对的事情。”
其次,教师较关注幼儿的情绪。情绪是由具体事件引发的感受、体验及相应的身体和行为反应,具有动机性,因而“在人的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起着核心的作用”。教师普遍发现低龄幼儿的情绪十分不稳定,更多地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情绪问题“哭泣”和“焦虑”等,在孩子入园时的情绪是相当不稳定的,“我们都会及时用别的有趣的东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但看不到情绪背后幼儿的动机、精神需要等深层次的问题。
最后,教师将智力的缺陷归到心理健康领域之外。“孩子的智力跟他的能力有关系,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这因人而异”,教师没有认识到智力的发展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其实,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幼儿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智力障碍常会导致感知和记忆异常、思维水平低下和心理紊乱,从而影响幼儿正常生活。幼儿智力发展不正常,其心理不可能健康。
(二)幼儿教师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看法
(该部分应该从对教师的访谈话语中来分析)
首先,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十分重要。通过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双方沟通,可以综合考量幼儿的一些行为是长期的还是偶尔出现的,通过评定过后才能对幼儿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并计划出具体的干预方法。“在老师和家长中间能够搭起一座沟通的桥,关于孩子的一点一滴都能够及时让双方都知道,这样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次,家园合作需要家长有积极的合作态度。老师们反映大部分的家长是十分配合的,但是有些家长没能落实一些方法,也不去具体地实施。另外,一些家长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家长的高学历并不代表高素质,一些家长是在大学工作的,学历甚至在硕士以上,但个人素质真是不如学历高”。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该园教师平时十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谈到幼儿平时的表现时,她们都能立刻想到班上的一些特殊的孩子的情况,以及她们对这些特殊孩子的较多关注等情况,若以具体的例子来概括,每位老师都能对例子进行系统的概括,并有自己积累的经验来支撑。但是不足的地方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经验性、主观性等特点,幼儿教师较容易捕捉到显而易见的行为问题和外显的情绪问题,但对于外显行为折射出的心理问题则无法解?,并没有认识到智力问题也归属于心理健康问题,这说明教师对心理健康概念缺乏明确而全面的认识。
总之,幼儿园应做到做好心理健康观念及知识宣传,不仅使每一位家长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态度与观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幼儿老师而言,应该将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与培训,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关注各个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问题
( 1) 家庭和幼儿园没有足够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 同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可是,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只可以在摸索中发现以及解决问题。幼儿园进行教育的时候只能使用比较零散的书籍, 没有系统理论知识进行支撑, 而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心理教育课程, 大部分教师也没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 所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系统规范的具体内容。由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很难得到保证, 所以当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 就无从下手。
( 2)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交流障碍。幼儿园与家庭经常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比如, 家长比较重视教学结果和幼儿园比较重视教育过程存在一定矛盾, 使得家长不信任幼儿园教育质量;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要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 而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要比教师低, 整天批评孩子, 从而产生各种偏激和过于主观的意见等。所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思想以及认识应该在有效的沟通中达到一致, 不然教育工作很难进行。此外, 家长比较关心幼儿身体健康, 在和教师交流时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较少。
( 3) 家园合作比较随意, 缺乏系统性以及长效机制。大多数幼儿园家园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比如, 家长会以及向教师了解学生表现等形式, 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2]。我国幼儿园尽管有家园合作, 可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却缺乏实际操作, 简单的家长留言以及一两次家园沟通是不能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 就是幼儿园、社区以及家庭共同关注幼儿心理教育, 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合作环境是幼儿有效学习资源, 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具体家园合作机制非常重要, 家园共同实施教育以及家长参与到各种幼儿园活动中, 一起设计情趣活动, 使幼儿能够主动探索新知识, 同时家长也会受到教育, 可是实际教育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教育属于复杂、长久以及隐蔽的系统工程, 家园应该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 建立家园合作具体长效机制; 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有效的进行。
2. 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
( 1) 对幼儿心理健康加以重视。幼儿园应该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使其全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同时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 开设家长学校, 此外还可以制定家长接待日、心理健康教育电话咨询以及家长育儿沙龙等制度, 以此来提升家长所具有的育儿能力。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对开设相应的云儿论坛, 让家长可以交流育儿经验以及困惑。创办育儿专刊或给家长发具体家教资料, 使家长育儿视野更加宽阔, 转变育儿观念,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3]。
( 2) 建立家园合作具体长效机制。可以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因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以及连续性, 不同阶段有独特的心理差异, 表现出不同主导活动以及不同心理能力, 不同心理发展阶段必须面临不同主要矛盾以及发展任务, 所以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主题式这种心理教育课程, 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比如, 对以新生入园产生的焦虑问题, 应该开展相应的亲自入园适应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亲子活动以及节庆活动等, 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接受教育,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实行 “家长助教”方式。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给幼儿营造一种自由友爱的感情环境。同时教师间、家庭成员间以及家长教师间的关系应该平等有爱, 这样能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
( 3) 家园一起建立幼儿心理健康具体档案。建立以及运用档案能够让教师习惯观察以及学会观察, 同时家长也可以更加全面的知道幼儿成长, 获得一些了解幼儿行为的方式, 比如, 阅读孩子的作品, 能够了解其独特的视角; 转换到幼儿角色中, 感受其情绪状态; 通过幼儿的行为了解其个性特征等, 让家园联系变得更加科学、有效以及深入, 促进幼儿身心的有效积极发展。
3. 结束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长期性的一项工作, 教师以及家长应该相互配合, 将家园合作所具有的实际教育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在开放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同时在合作中获得较好的心理教育质量。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资源有效融合为一体, 让所有幼儿都可以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以及健康积极的成长。
摘要: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和谐发展, 就是幼儿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都非常健全, 不只是幼儿没有疾病或者是虚弱表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使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会对幼儿整体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现阶段, 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科学合理的教育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与鼓励, 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以及良好心理品质, 这对幼儿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非常有利。本文主要对幼儿心理教育的家园合作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参考文献
[1]吴海兰.浅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J].东方教育, 2013, 11 (7) :75-76.
[2]崔淑婧, 刘馨, 王晓菲等.家长参与建构“幼儿成长档案袋”——一种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形式[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 06 (10) :59-61.
1.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
随着这些年来人们健康观念的建立,大家逐渐认识到,幼儿的健康绝对不仅仅是指幼儿有着健康的身体,更多的是指他们有着愉快的情绪、主动的态度、大胆的意识、自信的力量、不畏困难,很乐于和周围的小朋友交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当下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最主要指的就是他的一些合理和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包括他的情绪和社会化的交流活动,具体到实际状况中来说,幼儿常常会对自己在家长面前或者教师面前的表现感到满意、平时的情绪也能一直处于活泼开心的状态中、能够很好的适应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自身的才华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应该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幼儿的姿态与动作能够正常发展。事实上,幼儿动作的发展和他们大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大脑的发展反应可以通过日常的动作得到表现,如果幼儿的姿态与动作,主要是指其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能否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下,是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其二,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否发展正常。不同的幼儿在认知的过程中存在有不同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如果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则说明幼儿的认知水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幼儿的认知水准很明显低于周围绝大多数的其他幼儿,那么他的认知能力就是偏低。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要注重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并且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环境,减少不良的环境可能对幼儿的刺激。
其三,幼儿的情绪是否乐观。幼儿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反映了它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处于正常的情况下的,如果幼儿的情绪正常,能够感受到家庭和教师带给她的温暖,就会感觉到心情愉快,反之,如果孩子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的状态中,就说明有心理障碍,而这种不良的情绪表达事实上也阻止着它其他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在过度的孤独中出现一系列的其他的行为问题。
其四,能够很好的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多数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都要面临人际关系的恐慌,这是因为他们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没有了家长和其他亲人嘘寒问暖,多的是不熟系的教师和其他幼儿园的朋友。在家庭环境中,他们是所有人的焦点,但是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这种焦点作用没有了,就会使他们很容易进入一种人际恐慌的过程中,不善于和人交往,长期的孤独自闭事实上会产生更多的負面情绪,而相反,如果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很好的与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就说明他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比较好。
其五,幼儿的性格特征表现良好。简答的说,如果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出的是一种热情勇敢、自信乐观、性格活泼温和的状态,就说明他的性格特征表现良好,反之,如果一个幼儿过多的表现出来冷漠自私、孤独自闭、情绪低落的情绪中,则说明他的性格特征表现的不够好。
2.有关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2.1从内心深处热爱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
无论是做幼儿教育还是具体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到热爱孩子,然后再紧接着去相信和了解孩子,最后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孩子。成人与孩子之间,首先必须是爱的关系,其次才能谈到教育的问题,幼儿教师也必须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孩子,才有可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培养。教师必须乐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们,与他们心连心,紧接着才能谈论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会不断的感觉到教师的爱意与温暖,会对他们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内心话和教师说说。除此之外,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心情,从而辅助他们改善情绪。譬如说有的教师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卡片,每人只做两张卡片,分别是心情开心和心情沮丧。叮嘱孩子们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情感到开心,就把代表开心的卡片别在自己的衣服上,亮出来给所有人看;如果自己的心情不开心,就把代表不开心的卡片别在衣服上,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孩子们内心纯洁,又因为是自己制作的卡片,所以很容易会照着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能很容易的把握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好多天心情不好,教师就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不开心的实际状况,改变孩子的现状。
2.2开展广泛而有良好的心理教育
教师的爱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应该是一种理智的爱,他能够理解和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在尊重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能一视同仁。在同一个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孩子生性活泼,乐观好动,而又有一些却经常的不善言辞,孤僻自闭,教师应该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知道孩子的性格背景,最主要的是,要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喜欢某一个孩子就对他进行偏袒式的教育。幼儿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感觉到这种偏袒,从而在自己内心深处留下不好的阴影。无论是在生活起居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认真要求孩子,对他们开展最为广泛的心理教育。
2.3 联合家庭,共同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而家长也是孩子第一位老师,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譬如说通过家长会和孩子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甚至可以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做简短的交流,沟通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统一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式。
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幼儿身体正在发育之中,早晨至中午,由于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午睡尤其重要。饭后需静养,使食物得以消化,午睡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我园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于幼儿园为什么一年四季要安排幼儿午睡表示不理解,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让幼儿午睡。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和学校午睡教育的脱节,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家园共育。因此本课题围绕农村幼儿午睡习惯现状展开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对策。
二、调查概况 调查范围:大班幼儿 调查对象:XX幼儿园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农村幼儿在家午睡的一般情况,分析早场幼儿无法保证良好的午睡习惯的症结所在,从而为幼儿培养良好科学健康的午睡习惯提供依据和方法指导。本次调查采取抽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份,有效15份。针对有效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如下:
(一)家长如何看待幼儿午睡
大多数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进行午睡,他们认为只要晚上让孩子早睡就可以了。大多数家长以于要干农活为由,并不主动的去强制幼儿进行午睡,同事2又会说如果白天让幼儿午睡了晚上幼儿入睡就会很困难。调查显示家长对于幼儿午睡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二)幼儿自身对于午睡的认识
根据调查显示,幼儿在家不会主动地去要求睡午觉,即使老师一再的叮嘱他们周末回家也要进行午睡,但是孩子贪玩的个性加上家长的错误认识,幼儿是不会主动的进行午睡的,他们往往会在午睡的时间去看动画片或者做其他的游戏。
(三)家庭坏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对于幼儿午睡的影响。由于我园是农村园,所以幼儿的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午睡习惯的养成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大多数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对于幼儿的午睡没有科学的认识,同时由于平常干农活没有时间去关注和关心孩子,而且还有很多幼儿数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纪大,过分的溺爱幼儿,对于幼儿的要求是百依百顺,所以幼儿的午睡更是难以保证。
(四)幼儿午睡时间不固定。调查中即使有的幼儿家长做到了让幼儿周末也保持午睡的习惯,但是对于幼儿的午睡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他们不是按照科学的幼儿午睡时间安排幼儿进行午睡,而是看幼儿什么时候想睡了再睡,或者说家长什么时候不忙了,在安排幼儿进行午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传授正确的幼儿午睡知识。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之后,通过校讯通或者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幼儿午睡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指导幼儿午睡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主动的督促幼儿进行午睡,纠正自己以前的错误做法。
2、教师在幼儿在园的时候要把对幼儿进行午睡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去做,最好是坚持一个学期,每到周末的时候就对幼儿进行午睡教育,让幼儿知道放假回家也要进行午睡。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良好的午睡习惯的好处,通过视频或者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能够容易理解并将午睡落到实处。同时在幼儿每周入园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周末的午睡情况,做好家园共育,并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向家长提供意见和建议。
3、教师要做好详细的记录,针对个别案例进行分析,记录下幼儿午睡的时间,时长,并对家长提出要求,家长每周入园要向老师做好汇报工作,包括幼儿什么时候午睡的。午睡了多长时间,是独立午睡还是家长陪同等等。从而为每一个幼儿制定改正策略,逐步改进幼儿的午睡习惯向科学化正规化迈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现代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就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水平,其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心理产生发展的特点。幼儿从2至3岁开始到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生活范围开始扩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幼儿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开始会感到陌生、孤独、惧怕、焦虑,从而产生留恋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及亲人,出现爱哭、缠人的现象。幼儿到4岁时,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调节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自觉地维持和老师、小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到5至6岁时,开始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较小,心理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已改变了部分性格,在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下,在人际间和现实生活相互交往中发生较广泛的变化,这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特点。
4、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就是信使,它通过儿童读物、广播、电视、电影、游戏机来渗透幼儿的好奇心灵,不少幼儿可从以上媒体中模仿自己所喜欢的鲜艳色彩、新奇、变化、形象丰富、活动有趣的事物,从而促进想象、理解、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5、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儿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交能力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教师要有夯实的科学卫生保健知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表达无误。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向上的班级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基本动作,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不怕困难等心理素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与幼儿健康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以教育内容为依据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2、与幼儿身心发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也就是说要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
3、家园密切配合、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4、教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重要。
5、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健康教育中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育幼儿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在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等等。
不过,这只是我从个人的一点经验和认识出发,关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一点经验总结分享,有结合了我园的一些具体实践经验分析的,算是比较具有针对性了,因此不代表所有的园所和幼儿教师都会适用,毕竟不同园所有不同现状和需求嘛,而幼儿园标准文案网上我也还有总结一些以前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为全面的经验(成功和失败的都有)。
五、如何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
1、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把握规律、遵循原则、讲究方法。
2、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采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3、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4、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5、家园共育,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六、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注重人文环境,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职业修养。
2、加强幼儿园场舍建设,建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高标准幼儿园。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幼儿正常的活动及起居的需要。应尽量保证幼儿园内及周围的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园内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以种植花草为主,乔灌木为辅,还可结合科学常识教育,种植一些常见的树木和蔬菜。室内外花草树木的栽种,盆景、雕塑和画像的配置,走廊和橱窗的装饰和布置,应烘托出一种促使儿童积极向上的气氛,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3、为幼儿提供各种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满足身心需要的活动材料、玩具、学习用品等,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说,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园,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爱精心地呵护他们,用科学的理念去编织育儿的“摇篮”,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给他们插上展翅的双翼,我们共同期待今天的雏鸟,一定会变成明天的雄鹰,在浩瀚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后续还有更多相关经验总结体会分享: 《童讯幼儿园最新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2015-2016童讯幼儿园第一学期家长工作总结》 《浅谈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 《如何创立级别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是否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才能预防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识。幼儿的此类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波折,将来给社会带来负担的可能包括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对孩子抱有适当的水平的期望才是正确的,杜绝与他人横向攀比,应当关注竖向的进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每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来把握来提要求,让孩子学习认知、学会工作、学会集体生活、学会成长”,从生活中的细节处入手,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保证幼儿的身心都要能够健康成长。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我们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学观,用健康的人格感染孩子,用宽大的胸襟去爱护孩子,不仅仅爱几个孩子,我们师要经常将心比心地体会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用真心、用爱和关怀的立场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到不分畛域,因人而异。若在生活中遇到了 某种困难,必须有坚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调动生活经验,来乐观面对现实、对我们的工作充满信心,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事业,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创造性;用教师的活跃思维引导和激发幼儿思维的活跃,拓展幼儿的丰富想象力。
二、注重在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最广泛社会化问题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四二一的家庭背景下,我们的孩子心理素质存在着各种问题,自控能力较低、情感波动大、自我中心、意志力薄弱、不善于与同伴交往都将成为很严峻的问题。成人应有目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来开展游戏活动,从中预防和纠正这些不良问题。孩子们通过游戏,能体验平等,感受愉悦,在互相合作中体验集体生活的有趣,在分享喜悦的基础上使情感也获得了满足。教师参与游戏,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拉近距离。通过游戏,孩子们还能获得成功,增强自尊心,树立了自信心。并且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通过身体健康来促进心理健康。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来,以最有趣化、最生动形象化地方式来展现,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游戏环境,游戏本身就有教育作用,我们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不一样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最佳手段。
三、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引导每一个孩子去探索去体验,不仅仅不是一名旁观者。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切记面向全部的孩子,做到一视同仁,鼓励幼儿积极投入踊跃参与,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与此同时,还应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使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做到合群。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也是孩子人际交往比较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现的最好时机。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生活区中浇花、照顾植物、编织、整理衣服等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区中练习绑娃娃解纽扣、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能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和互相帮助的温暖。
用欣赏的眼光来看每一个孩子。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进来鼓励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常用鼓励的方式、肯定的语气、赞许的眼光去对待孩子,让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微小的、值得欣赏的地方都闪出光芒,以此来支持和鼓舞我们的孩子,让原本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此,在发扬了每一个优点的同时,促使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五、搞好家园联系,增强教育合力。
关键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婴幼儿,行为发育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时期, 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有着向各个方向发展的潜能, 发展的方向也将影响其一生。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婴幼儿的教育极为关键。如果在此时期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学习, 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多数家长却在此时期并不在意对孩子的教育, 认为孩子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还不足, 不对其进行教育, 这往往导致孩子错过了这段人生中发育和学习的大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证明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发育极为重要目前,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对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1,2]。婴幼儿是未来的希望, 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对其进行正确的保健健康教育极为重要。本研究对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以期为婴幼儿教育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城乡结合部基层保健中心的96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两组, 每组48例。研究组男26例, 女22例, 月龄5.4~12.0个月, 平均 (7.5±1.7) 个月。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月龄6.1~11.7个月, 平均 (8.5±1.5) 个月。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衡性良好,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婴儿身体健康, 无疾病; (2) 年龄<1周岁的婴儿; (3) 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1) 患各类疾病的婴儿; (2) 资料不全者[3,4]。
1.3 方法
1.3.1对照组
首先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 之后进行常规教育, 6个月后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
1.3.2研究组
首先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 之后对其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 包括对家长发放健康干预手册, 组织家长观看婴幼儿保健视频, 请医院专业医生有计划地为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规划, 6个月后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5,6]。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婴儿在各个领域的发育商情况:包括对婴儿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育商评价。本研究采用盖泽尔发育商检测法, 发育商是指通过该法测得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例关系, 计算公式为: (测得的心理年龄/实际年龄) ×100[7,8]。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各项能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婴儿干预后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育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研究组干预前后各项能力的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各领域的发育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接触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时期, 这时候大脑发育不全, 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 婴幼儿无法通过自己正确的认识世界, 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者监护人, 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 促进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 健康的发育。保健健康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在正确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然而在基层中, 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对孩子的健康教育, 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对其进行教育并没有什么作用, 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关于婴幼儿教育的知识在基层的宣传力度不够, 保健知识普及率不高, 家长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 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科学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能够促进孩子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 使他们终身受益。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功的可塑性大, 同时婴幼儿的模仿力强, 容易在良好的教育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9]。在这个特殊阶段, 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手段, 使孩子获得初步的健康知识, 培养健康的意识, 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他们成为健康发展的新一代。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大脑发育主要体现在进行各种行为的能力上。研究指出年龄幼小的婴儿谈不上智力, 只能提发育, 所以用发育商代替智商, 发育商是衡量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育商包括适应能力, 大运动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 语言能力, 社交能力等很多领域。对婴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及大脑的发育, 提高其发育商。
本研究通过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进行培养, 通过加强基层儿童健康教育工作, 使家长了解和接受婴幼儿健康保健知识, 使家长们建立了正确科学的育儿方法。结果表明进行干预前两组婴幼儿各项能力无明显差异, 6个月后, 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组婴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育商均明显提高, 婴幼儿的素质较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婴幼儿得到了全面提升, 孩子身心健康得到了提升[10]。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后, 婴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育商较干预之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本研究认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有着积极影响, 可以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 提高其各项素质指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6) :42-45.
[2]De Backere K J, Hill P D, Kavanaugh K L.The parental experience of pregnancy after perinatal loss[J].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ic and Neonatal Nursing, 2008, 45 (5) :525-537.
[3]勾蜀平.探讨基层婴幼儿保健中心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2) :31-34.
[4]杨静.浅谈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 2008, 3 (4) :47-49.
[5]白力甲, 张素珍, 张艳茹.婴幼儿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9 (23) :3393.
[6]黄晓琳, 叶颖菲, 黄巧娟.佛山南海城乡地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8) :91-92.
[7]王易, 刘荣, 辛秀梅.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1) :107-110.
[8]简惠连.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8) :83-85.
[9]李振林.社区1岁内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2) :158-159.
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自我意识一、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内涵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其自我意识能力较低,欠缺心理自助的有效技巧方式以及意向。实施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为教育人员依据幼儿现实状况,遵循其核心特征,有目的引导教育幼儿就自身心理以及态度情绪实施初级自我调节以及帮扶的教育过程。其在唤醒幼儿自助心理意识,辅助幼儿学会有效简便的自助技巧,锻炼心理自助技能与意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以及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秉承身心并重的理念,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培养教育,为当前学前教育创新改革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不但是对常规教育内容的扩充与延伸,同时体现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对提升教育质量,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价值发挥了显著作用。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在幼儿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通常认为,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即是要教师尤其注重自身态度,采用合理的言语以及表达方式,预防对幼儿形成不良伤害。教师应尽可能的关注幼儿爱好兴趣,创建民主、文明、和谐、放松的班级环境,辅助幼儿形成持久的愉快心态,并将其消极情绪有效的化解。当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还应注重符合幼儿持续形成的独立需求,不应给予他们过度的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只能影响幼儿发展主体性,令其产生被动依附心理。
为避免上述状况,应科学开展启蒙教育,将心理自助作为核心,将幼儿至于当事人地位,为其提供更多的自主锻炼、独立创造机遇,进而展现幼儿主体性,提升心理健康综合教育质量。
二、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为确保生命质量的核心前提,童年重要的一项生命指标即为快乐。然而,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却发现,生活在当前社会中的幼儿并非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快乐无忧地生活。这是由于家长们对幼儿寄予过高的希望,进而令幼儿面临了来自各方的较大压力。同时,伙伴之间较易引发矛盾纠纷,在集体教育背景下,渗透的隐性以及显性规则也会令幼儿感到不快乐。另外,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其形成的自我意识以及内心需求不断增多,进而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导致幼儿通常存在紧张、忧虑、愤怒、嫉妒、担忧等负面心理情绪。该类问题的形成因素与体验程度同年龄水平呈现出正比例关系。由此不难看出,提升幼儿成长质量需要教育者真正的关心幼儿呈现出的情绪、心态以及心理倾向,并快速地形成有效排解。
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则可令教师不但注重幼儿心理发展以及情绪变化,还可尽早的引导启发幼儿借助良好的自我调节形成合理排解,并构建初级心理自助管理意识,掌握必要的自助方式。
心理自助属于心理保健任务之中的基础内容,幼儿应对压力的能力、幽默、快樂的生活、自信、自强的心理保健策略则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执行方能实现。幼儿是人生成长的基础时期,其受到的教育培养将会对终身发展产生作用。因此,开展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可为幼儿后续健康向上的生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令其发展为可自觉维护健康心理、排解压力、应对矛盾问题的过硬心理素质,进而真正提升生命质量水平。
三、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科学途径
1.三位一体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
为优化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效果,应基于三位一体的科学路径,首先令幼儿形成良好的认知意识,而后通过亲身经历令其明确具体的自助过程,并进行自助尝试。最终通过体验令幼儿明确,不良心理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自助形成的积极效应。上述三位一体的教育路径,可谓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通过交融开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践阶段中,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生活现状,应用生动直观、易懂有效的手段令幼儿明确不良情绪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应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令幼儿形象具体的了解,心情不佳、不积极向上,便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过于紧张便无法真正的表达内心想法、进而影响最终成绩。应引导辅助幼儿在内心之中形成对不良情绪态度的初级否定,进而产生积极排解压力的自助倾向。
2.引入有效自助启蒙方式,开展专项辅导训练
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应科学应用思维专项方式、替代活动手段、自我暗示、呼唤角色、设想以及倾诉方式等,通过通俗化、简单易学的培养教育引导幼儿开展主动的自助尝试。例如,引导幼儿通过做游戏、想欢乐的事情、告诉自己、与老师交谈,想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等方式,形成心理自助良好意识,并掌握常用实践方式。
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通过随机引导,体现真实性、可操作性,营造贴近自然的状态。就幼儿心理状况、存在的情绪问题展开启蒙教育。应联系实际,利用幼儿形成的生活经验,赢得其内心感受体验,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幼儿真实经历,方能努力的进行自助,产生良好效应,形成真正的领悟。另外,教师应开展专项辅导训练,有意识设计体现普遍教育意义的环节内容,映射共性问题。应开展体现生活情境的教育活动,通过心理自助意识以及实践技能的集中强化练习,实现既定目标。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自制力不强的特征,可在班级组织开展集体过生日的温馨活动,并创设等待的有关情境,令幼儿在等一等的尝试努力之中明确抵御诱惑力自身所需作出的尝试。
3.做好家长培训,实施互动教育
幼儿对家长较为依恋,为此教师应基于父母对幼儿情绪状况可快速了解的特点,掌握亲子聚合性优势,对家长进行良好培训,发挥家长在自助启蒙培养中的综合作用优势。
应与家长保持持久的沟通,实现积极互动交流,明确幼儿存在的负面情绪以及展现的心理状态,通过全面配合研究形成的成因,令自助启蒙教育体现良好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再者,可利用口头交流、组织讲座、宣传、举办沙龙等模式对家长形成合理的引导,令其掌握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基础技巧方式,给予教师全面配合以及支持,进而通过互动教育,优化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综合效果。
四、结语
总之,为激发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综合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针对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内涵、重要意义作用,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方能真正锻炼提升幼儿心理自助意识以及实践技能,令其以一颗阳光向上的心态学习发展,提升生命质量,获取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华丽.我画我心——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J\].早期教育,2009,(07).
\[2\]李英玉,李沿颖,邓锐.开启幼儿心理世界的金钥匙——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06).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09-10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06-28
幼儿心理健康家长调查问卷10-0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5-24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2-15
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10-04
幼儿园健康教育宣传10-09
心理畸变的产生谈幼儿的思想教育论文12-08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7-2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