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业发展路径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师职业发展路径(推荐8篇)

老师职业发展路径 篇1

张进球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祁山小学“做最好的老师――讲好我的教育故事”主题沙龙活动,刚才聆听了箬坑学校李学良副校长给大家讲述的坚守农村学校二十多年的感人故事,祁山小学许梦、江筱云、胡颖聪、谢海燕、陈央明、胡咏宏、汪B英等七位老师也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故事,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获益良多,深受启发。感谢祁山小学方芳校长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感谢分享教育故事的每一位老师,感谢参加沙龙活动的每一位老师,也感谢自己今天下午做出参加这个活动的正确决定。既然今天活动的主旨是《做最好的老师》,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做最好的老师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自身层面的思考。

我认为,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做最好的老师要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是职业认同。要给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找一个理由,要找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感,要敬教乐教。连岳说:“无所事事是一种灾难,相当于惩罚。随之而来的是智力和体力的衰退。在年轻的时候无所事事,后果是一样的。工作是维生素,是健康的必需品。”

其次是儿童立场。要注重价值引领。通过教育教学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顾明远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尤其重要。他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底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哲学家周国平认为:“要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要克服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一定要打破“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思维定势,要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立场思考教育问题。

第三是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做好三篇文章,即阅读、思考和表达。阅读是信息输入,思考是信息的消化与吸收,表达是信息的输出,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要能上一堂好课;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一篇好文。让学生产生敬佩心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教育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四是责任担当。学校培养的是未来公民。我们要有为国育人的自觉。有人说:“国家的未来决定于小学教师。”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切实实把基础教育的基础打牢。

二、学校管理层面的思考。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我认为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共同愿景。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教师。校长要成为教育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祁山小学这一点做得非常不错,方芳校长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祁门县心理咨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是本地区响当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班子其他成员也都在专业上有一定建树。一个学校要健康发展,教师群体对校长的认同感必不可少。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外,我们还要明确把祁山小学建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是学校的共同愿景,也就是学校的发展目标。这个共同愿景一定是大家从心理上高度认同的发展目标。

其次是好的平台。我认为,学校要建设好家校合作平台、教师成长平台和学校合作联盟三个好的平台。家校合作平台可以打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可以消除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可以更好整合教育资源。教师成长平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学校领导班子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也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教育智慧。学校合作联盟是最近几年教育行业出现的新事物。学校合作联盟的建立,既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也可以整合资源、抱团取暖。

第三是特色产品。学校向社会提供什么样的特色产品?特色就是学校在某个方面特别出色。我们祁山小学是百年老校,是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最近几年,在方芳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在家校合作等方面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百年老校正在焕发青春活力。我充满期待。

第四是制度保障。要建立常态机制。比如,每年请几位专家来学校讲座,每年给老师发几本书,每年安排多少教师外出培训,每年要开展多少次教科研活动等,都需要有计划安排。要对学校安排的教师学习提供经费支持。要鼓励自主创新。倡导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要制定年轻教师成长计划。

最后,我把自己原创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送给大家:“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有很多条通往平庸的岔路。卓越的人与平庸的人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卓越的人心中有梦,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定不移。”

谢谢大家聆听!

老师职业发展路径 篇2

【现象1】美术老师请假, 数学老师去班里代课, 走进教室, 学生齐齐发出“唉”的一声叹息!

【现象2】中午, 数学老师进班辅导学生作业, 有学生看见老师, 说的竟是:“你怎么又来了?”

【现象3】数学课上, 老师讲得激情澎湃, 学生举手发言者却寥寥无几。一堂课下来, 学生们肢体僵硬, 神情疲倦, 老师也感到索然无味!

三个真实的, 时常被老师们视而不见, 或自嘲着一笑而过的现象, 折射出的内涵却需要我们勇敢地去直面、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叩问: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外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 就是把学生教得讨厌数学。”如果学生讨厌数学了, 他看到数学书就头疼, 上到数学课就害怕, 见到数学符号就反感, 今后他还怎么继续学习更高等的数学?

由此可见,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研究工作应当被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重视。笔者和年级组里的老师, 就“班里是否存在学生数学兴趣缺失”和“学生出现兴趣缺失现象之原因”进行了剖析、讨论, 找寻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

原因一:教师牵制过多、主动性缺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虽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稳定性差, 上课容易分心, 学生们动起手来容易混乱, 难以组织, 老师们在课堂上有时便放不开, 更多地喜欢采用讲解、演示的方式, 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大大缺失,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

原因二:内容呈现单调、趣味性缺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 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但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计算为主, 有些内容更是一个系列连在一起, 教师如果缺少创新, 就难以找到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 在教学计算、口诀、解决问题等一些内容时, 师生一般都会感觉比较单调和枯燥。

原因三:活动浮于表面、数学味缺失

大部分教师教学时, 会想方设法采用情境、故事、游戏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教学,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们仍然发现即使有了这些内容, 有时还是难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长久保持。只有对那些“智、趣味”共存的内容, 触及学生深层次学习需求的内容, 学生们才会表现出乐此不疲的别样兴趣。

践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分析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策略, 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下面结合《乘法口诀》这一单元的教学, 谈几点做法:

策略一, 满足学生价值需求, 赋予学生自主想学的力量

在新的背景下, 一切教学法的改革归结起来, 其核心只有一个, 把人从学习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

——周卫东

解放学生, 从解放讲台那方天地做起。

一直以来, 讲台、黑板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是教师地位的象征。在部分低年级学生的意识中, 讲台和黑板或许更像是一块禁地, 仅供教师使用。

“讲台不是老师一个人霸占的, 它属于所有的学生。”丁爱平老师在教海探航课堂上的这句话, 犹如醍醐灌顶, 使我眼前豁然开朗。回想前不久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 看似平淡无奇, 却魔力般地吸引着学生, 巧妙地推动学生的, 不正是这智慧的退让吗?

案例1: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1.解放教鞭:开学初, 我便利用黑板边开辟了一块数学角, 每天利用课前朗诵的时间进行一些乘法口诀、口算, 以及基础知识的简单复习工作。效果不错, 但也总有一些遗憾。因为常常发现有个别学生, 会趁着教师指黑板的时机偷懒不读。特别是班里出名调皮的几名男孩, 像跟你躲猫猫似的, 着实让我有些头大。令我万分惊喜的是, 刚把教鞭交给学生指读没几天, 我就发现学生们朗读状态的明显不同。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男孩, 让他们走上讲台指读后, 学习的状态明显发生了变化, 身心变安静了, 眼神变专注了, 朗读的声音更响亮了。一切的一切, 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2.解放黑板:尝到了一些甜头, 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于是, 我想何不把一些板书的机会也放给学生去做呢?恰逢教学《乘法口诀》这一单元, 我尝试着把板书乘法算式、乘法口诀的机会, 放给学生们去做。果然, 在我们教师眼里习以为常、没有噱头的举动, 却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察看到学生们眼睛里的喜欢, 我开始把更多的板演机会放给学生, 并引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板书中的优点, 学会给别人提出诚恳的建议。渐渐地, 板书的质量提高了许多, 几名字迹潦草的男孩的作业, 字迹也奇迹般变得端正了起来。

3.解放讲台:走上讲台, 学生就成了一名小老师。无论是哪个学生, 小小的心中, 都藏着一个想当老师的小秘密。正因为想当小老师, 他们会更努力、更投入;正因为当了小老师, 他们会更自信、更大胆、更主动。为学生创设一切可以上讲台展示、演示、解释、PK、辩论和当小老师的机会, 看着他们由拘谨到大方, 由胆怯到自信, 由被动到主动, 解读着学生们聚精会神, 黝黑眼神中的专注, 感受着学生们积极参与、充满激情的氛围, 我清晰地倾听到学生们内心潜滋暗长的“主动想学”的声音。

实施感悟:解放学生心中的禁地, 吸引学生自然回归课堂。其本质是解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些无形束缚, 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凸显学生学习小主人的地位, 让学生在自我价值的满足中, 获得自主学习的潜在力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策略二, 顺应学生情感需求, 赋予学生快乐学习的力量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

快乐学习, 从展现数学的丰富多彩做起。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趋向, 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趋乐避苦”的特性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接触某一课堂教学情境时, 并非主要从课程性质及其价值的角度认知, 而是更多的从教学内容、形式是否有趣、愉快的情绪角度进行判别, 并以此决定自己的学习行为。

案例2:有一种学习会枯燥, 有一种学习会快乐。

《7的乘法口诀》——贲友林

1.童话情境引入。

屏幕先后动画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 有一位漂亮的公主, 是谁呢?她有几个好朋友, 又是谁呢?数一数, 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伴随着学生们熟悉的童话情境, 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悄悄展开。

2.结合故事记忆。

师:在背的时候, 感觉7 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 哪几句难记一些?

结合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出示《西游记》图片和相关文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历七七四十九天, 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 遇到妖怪,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举起金箍棒就打……并组织探讨记忆“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口诀的方法。

3.游戏。

(1) “对号入座”。

师:学习了7 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2) “转转盘”。

师:接下来, 我们参加一则挑战自我的游戏——转转盘。算对了, 转盘才能转动。

4.欣赏。

(1) “七言诗”。

师:“7”是个神奇的数。

屏幕出示唐诗《枫桥夜泊》, 并配乐朗诵。

师: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

(2) “七巧板”。

屏幕出示由五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图。

师: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故事图, 这五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

5.解决问题。

师:从古至今, 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 在我们周围, 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 屏幕相机采用对话、图文等形式出示诸如计算一周喝水多少杯、7 音琴键的数量及几只七星瓢虫黑斑的个数等有趣的生活问题。

贲友林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 将童话、故事、游戏、古诗、生活情境等多种元素融于一体, 让枯燥的乘法口诀变得生动有趣、内蕴丰富, 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口诀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他的教学理念, 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如在首次教学乘法口诀的时候, 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文化瑰宝, 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们自然滋生一种想要好好学习口诀的情感。在教学《8 的乘法口诀》时, 由于句数多, 记忆难度大, 我们可以利用笑话、游戏、儿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运用。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 可以着重引领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奇妙之处, 同时也可通过引入西游记故事、手指记忆等方式, 在分散记忆难点的同时, 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实施感悟:数学不是枯燥的。操作、游戏、童话、儿歌、谜语、笑话、故事、竞赛等无一不可不与数学有关。用心丰厚自己的数学世界, 精心设计“精彩的数学学习场”, 向学生展现数学中多姿多彩的元素, 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徜徉、陶醉, 欣赏数学之美;在好玩的数学迷宫里穿梭、探索, 体验数学之趣;在美妙的数学学习中, 获得快乐学习的蓬勃力量, 变“我要学”为“我乐学”。

策略三, 激活学生思维需求, 赋予学生思维生长的力量

数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 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 让数学从外在“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火热的思考”。

——华应龙

魅力数学, 从激活学生火热的思考开始。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挖掘和开发教学中具有方法性、思想性的内容, 激发学生火热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奇妙和思考的快乐, 进而真正体验“只要踏进了‘数学’的大门, 你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数学上也有许许多多趣味的东西” (华罗庚语) 。

案例3:有的课教给学生一点知识, 有的课教给学生一种方法, 有的课传递给学生一种思想, 有的课激发的是学生火热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乘法口诀》的练习中, 我在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 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口诀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巧算的过程中, 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引领学生体验乘法口诀的奇妙和作用。如学会了口诀“七八五十六”, 我会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现:计算乘法算式, 7×8=?和8×7=?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算;除法算式56÷7=?和56÷8=?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算;加法算式:7+7+7+7+7+7+7+7=?和8+8+8+8+8+8+8=?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巧算;6×8+8=?和8×8-8=?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巧算;就连48+8=?和64-8=?这些进位加和退位减有时也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巧算。学生们在一句口诀可以巧算“那么多”算式的体验中, 不断领悟算式之间的巧妙联系, 不断赞叹口诀的奇妙之处, 对口诀产生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学好口诀的自豪之情。

又如在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口诀》单元结束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一看是找规律的题,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我甚至听到有一个男孩的声音, 在悄悄地说:“找规律, 简单!”到底简单不简单, 我不予置评, 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 尝试探寻规律。而后在交流中, 通过学生们一方认为□×□=□, “运用随便哪个口诀都可以”, 而另一方认为“不是每句口诀都可以”的激烈争辩中, 引导学生们“静静地仔细观察后, 再来说明各自的理由”, 逐步引领学生发现规律的真实内涵。最后有一个学生竟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里面藏着这么多规律呀!”“是呀!学生们, 看似简单的找规律中却藏着不简单, 而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们, 你们也很不简单, 跨越重重障碍, 找到了隐藏的规律!回头再想想看, 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规律的?”

浅谈职业学校发展路径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科学发展 特色

“发展是硬道理”。技工学校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短暂辉煌之后,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和打击,虽然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技工教育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发展步伐小、发展方向莫衷一是、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摆在技工教育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发展问题,只有解决了自身发展问题,技工学校才能牢牢占据职业教育的一席之地,才能迎来技工教育的春天。科学发展观为技工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办学特色

技工学校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思路问题。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当前,技工教育的方向在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技工学校要围绕市场办学。但在如何围绕市场办学,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方面还存在思路不清、机制不活等问题,以至于各技工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表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相互之间互补性不强,恶性竞争加剧。比如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就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最终导致大量设备闲置。

思路不清的问题说到底是办学特色不显著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是竞争力显著的标志之一。纵观在技工教育领域赫赫有名的技工学校都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湖北十堰东风技校依托东风汽车制造厂开办于汽车相关的专业,并形成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在技工教育系统赢得颇多赞誉;广东珠海市技工学校紧紧依靠当地发达的企业群,在办学体制、人才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进行大胆创新。采用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合作办学的模式,在人才培训目标方面,由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招生单独测试、录取;教学上采用“引导文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每天给学生提出学习、训练目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制定加工工艺,上机实际制作,并在实训过程中体会学习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是教师直接作答,而是学生6人一组展开讨论,老师加以指点,相互启发,进行学习。每天学习结束以后要求学生用英文书写学习总结;教学设备的采购由德国技术合作委员会负责,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标,所购设备是世界最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设备引进时,都会事先进行专业教师培训,这样不仅设备与世界潮流接轨,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珠海市技工学校的办学水平可以说已走上了世界领先地位。

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多的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上。在专业设置上新兴的技校有着后发制人的优势,而老牌技校这在老专业改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老牌技校大多是行业办学,行业特点比较突出,在本行业内占有优势,比如交通技校、商业技校等,这些学校的传统专业稍加升级改造,就能形成别人无法媲美的专业优势,进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特色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走”的创新原则,同时还要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原则,把在国内市场上刚刚显露头角、具有深远发展潜力的专业拿来深入研究,待条件成熟时开设专业,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目前,技工学校在开设新专业方面,要着眼于第三产业方面。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确立发展战略

对于学校的发展要建立宏观的战略思维,就是要有走什么形式的发展道路的谋略。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角度讲,学校发展的战略思维不外乎有三种模式。一是内涵式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着力于内部挖潜,走高、精、尖的办学发展道路,在专业设置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特色专业。这一专业设置体现学校的优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第二个层次是市场急需专业。这一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第三个层次是新兴专业。这一专业社会需求少量,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招生规模上和学生培养目标上要坚持规模适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要坚持常抓不懈。二是外延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着力于以规模求效益,通过合并、融资、租赁等方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这种发展模式需要解决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好”与“快”的关系。三是混合式发展模式,就是在内涵型发展的基础上走外延式的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这是一条比较稳妥的办学思路,这种办学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不管哪种办学思路,都应以发展为目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发展既指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指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指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提高,也指学生素质的不断增强;既指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又指师生员工精神生活的满足。这也是科学衡量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

技工学校的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著名的企业海尔集团有一个“三只眼”理论,同样适合于办学。即技工学校要用一只眼盯着社会的需求,一只眼盯着学校内部的管理,一只眼盯着政府政策的变化。“三只眼”理论对技工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三只眼”理论要求各技工学校必须做到几个相互适应。一是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相适应。首先是人数规模要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学生人数过多就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这几年高校不断扩招的后遗症已经显现,扩招的后果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下降、就业压力加大。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和学生的求知需求相适应。一方面表现是老师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学生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以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还必须从提高教师水平入手。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面积之大,而在于有无名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的大事。三是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相适应。“规划”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缺少动力。我国技工教育从国家政策方面没有明确的指导,因此技工学校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以作为求地位,搞好自身的发展规划。技工教育又不同于普通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受市场冲击小的特性,因此,技工教育的发展要坚持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适应。没有长远规划,就解决不了发展方向问题,就会加大发展的盲目性,也就增加了生存的危机。没有短期发展目标,就无法解决因市场的变化而带来生存危机,比如:前些年出现的招生难问题,当时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解决招生难问题,技工学校的生存危机就会成为现实。但是,短期目标的实现是为长期规划奠定基础,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努力建设校园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技工学校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好的企业无不有着好的企业文化,一个好的学校也必须有着优良的校园文化。世界名企“麦当劳”“肯德基”之所以长盛不衰靠的是企业管理文化,郑州宇通公司长期坚持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人文关怀使企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技工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的合力,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技工学校的文化建设还要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深挖教师的潜力,还要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明确发展思路、形成教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和谐气氛创建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把全体师生员工都团结在校园文化的周围,对学校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学校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学校这个集体,将学校视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与学校同甘苦、共命运。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学校发展而不断进取。校园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优良的学校形象是办学成功的标志,将会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跳槽并不是职业发展的最好路径 篇4

最近有没有听到这样的消息:你的某个朋友换了份工作,职位提升了,薪水也上涨了?如果你听到了这样的故事,很正常!经理人跳槽越来越频繁了,据调查经理人在一家公司的平均任期只有3.3年,他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随着许多公司缩减管理层级,公司内部的晋升机会越来越少,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跳槽于是成了经理人的经常选择。

然而,换个东家能更快地升至高层职位吗?并非如此!莫妮卡-哈莫里对1001名CEO和14000名非CEO的经理人的职业经历分析后发现,员工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越长,他们升至最高职位的速度就越快,

相比跳槽而言,内部工作变动带来的升职机会更多,因为公司更了解和信赖内部员工。换个东家也许能换来一次职位晋升,但升至高层的概率不大。

事实上,频繁跳槽显然不利于职业发展。猎头公司更青睐那些在外部与内部工作变动之间做到适当平衡的候选者。一个理想的候选者是在两三家公司工作过,比如先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接着又在另一家公司服务3年,然后在第三家公司连续工作8年。考虑到职业发展的连续性,除非去一家新公司能够大幅提高你的就业能力,否则不要考虑跳槽。

老师职业发展路径 篇5

2016-07-15 wistreer 摘自 人人都是产...阅 1754 转 183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最近,朋友一个学工商管理的弟弟明年六月份就本科毕业了,眼看大三快要结束了,这时需要在工作和继续求学间做出一个抉择。我问他:你想继续读书还是毕业就工作?

他坚定的说是---工作,读书学一些理论没什么用,浪费时间,还不如在社会大学里学一些有用的东西,为以后的事业多增加砝码。

话虽如此,大想法他是有了,但出来具体干啥,他也不知道。别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工商管理,望文生义,毕业之后就是工商业方面的管理人才,业界翘楚。

然而,事实上,他在校期间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实习(工商管理也很难有匹配的企业实习),学的都是些理论知识,感觉啥都能干,实际上因为毫无经验,啥都干不了。他让我帮忙分析分析,由于我是做运营的,看着他思考很久,电光火石般的想到把他作为一个“产品”来运营,用了工作中常用的四种运营思维分析了下。

运营中常涉及到的四种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思维的多向扩展,最终产生出许多个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过往的经历会对我们现在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想要回避这种影响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运用发散性思维,先罗列出过去对自己较重要的事件或经历,然后根据现有状况进行收敛和总结,由此顺势推导出现在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之前在一本人物访谈杂志上看到一篇采访报道,说的是一位从业10余年、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中学教师的职业故事。这位教师在她大学快毕业时,非常困惑于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她去问她的老师、同学,甚至做了很多职业测试。结果无一不是指向教师、培训师之类的工作。但当时的她渴望丰富多彩的工作环境,认为自己生性自由,活泼好动,毅然决然的想摆脱这些“枯燥”的岗位。于是毕业后,她做销售,站过柜台;也自学过设计,从事电商美工;进过外企,做了一段时间的采购„3年间她换了6份工作,无一例外,这些工作她都没做得长久„最后,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托关系给她找了份中学语文老师的工作。这次她似乎认命了,也不再抵触这个选择,决定潜下心来去做好教师的岗位。出乎意料的是,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7年,2年就从初出茅庐、站上讲台时战战兢兢的“菜鸟”老师,最终成为侃侃而谈、深受学生爱戴的“美女老师”„她天生就是一块当老师的料!

“其实,后来我也分析过为什么我能做好老师这个岗位:儿时,我特别喜欢看书,喜爱文学和历史;在中学时,我就特备喜欢给人分享我看到的新奇事物、珍闻趣闻,谈到这些时,我根本不知疲倦;在大学期间,我的演讲技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在遇到功课上的难题时,总会想到我,恰好我又好为人师„我想,这跟后来我在教师岗位上的如鱼得水有很大关系吧”,她如此解释自己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确,过往的经历会对现在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看看已故的乔帮主是怎么说的吧:

“你无法在展望未来时串联点滴,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其升华。所以你要相信,这些点滴片段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要相信某种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缘甚至是其他一切。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在我的生活中,这种意念造就了我的与众不同”。

基于此,我让同学的弟弟给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列一个清单,主要是一些他以前和现在经常做的,是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经历,包括且不限爱好、成就、理想,列出来,经过我整理后,是这样的:

经整理后的同学弟弟的过往经历

我把他所有的事件划分为3个阶段,即儿时、中学和大学,这几个时期可以统称为“青少年”,这段时期所经历的人和事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当然职业发展也不例外。我再按事情的属性进行细化,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禀赋”图:

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的“禀赋”划分

上图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将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归类所得到的禀赋划分结构,这些他所喜欢、经常性的、有着深刻记忆的事件塑造了现在的他,从这些事件或经历中,我大致归纳出了他身上所具备的三种禀赋/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商业能力。这些禀赋/能力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大类): 创造能力:画家、作家、设计师(美工、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三维设计师)„

交际能力:教师、销售、商务拓展、媒介合作、培训师„ 商业能力:运营、市场、策划、直接创业„

最后,他从这些清单里选择了商务拓展,觉得这个自己比较喜欢,也能跟之前的经历相匹配。当然,日后能做出什么业绩,还得靠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咯。

逆向思维和流程化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一种逆转因果的思维方式,从原因可以推知结果,反过来从结果也可以反推原因或步骤。

流程化思维是把整个事件的进程细分为几个步骤,再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个击破,以期有序、稳步的推进整个事件的发展。

之所以把这两种思维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运用逆向思维从目标/结果推导出需要实现的前期步骤后,需要一步步精细化的把这些步骤变为可执行的流程环节,并找出各个环节的关键系因素,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环节的实现变得可执行、可量化。

运用逆向思维来规划职业生涯,需要你有一个明确的大目标,由此目标进行拆解、倒推,从未来倒推至现在,它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路径刚好相反。接下来,再将这个路径变成一个可执行的流程,流程之中包含许多更细一些的环节。比如你想在10年后财务自由,这个终极目标要达成的话,现阶段靠打工是完成不了的,只有通过创业当老板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个10年后的目标应该是成为CEO水准的人物,前期是准备工作。倒推的话,成为CEO需要由总监升上来,总监需要从经理升上来,而经理需要从主管的位子上往上爬„同时,各个级别所具备的能力和视野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要一步步事先自己“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的终极美梦,还是得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打怪升级变强呢!

运用逆向思维倒推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当然,上面的路径其实很粗,你还需要确定在哪个行业发展,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可能有些环节你不用经历,比如某些创业公司直接从专员干起,做个一年半载就可能是经理总监级别的(要相信,在这个提倡“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上面以职业层级的发展来规划路径,还可以从时间上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见下表: 在时间维度上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进行规划,每个阶段可以定下自己需要改进或是加强的模块,然后钻进去,对这些模块进行细化,列出能够执行的条款,最好能够量化(如社交上交几个好朋友、经手几个项目等)或者用里程碑的事件作为该阶段的结束和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如升职、加薪等)。

说到制定规划和目标,不得不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即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管理的SMART法则 Specific:明确性

明确性就是要把你想要达成的职业目标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涉及到如何定义目标属于达成状态,此时就需要设定一个无歧义的标准。比如,你需要在下半年完成10篇工作总结的撰写;年底自己运营的公众号粉丝数达到1000。Measurable: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进一步诠释了明确性,而且它指明了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感知的,能够量化的。比如上面所提及的2个例子---10篇工作总结和粉丝达到1000。Attainable:可达成性

可达成性表面目标必须是符合实际的,通过现有资源或能力能达成的。目标制定既不是放卫星,遥不可及,也不是原有基础上的九牛一毛,毫无建树,而应该是切合当下的资源、有一定程度提高。比如,如果你想在2年内实现财务自由,从事的岗位是运营,仅靠自己的努力,这种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只会挫伤自己的信心。

Relevant: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我们在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要做与目标相关的事情或任务,而不是把时间花在跟目标明显无关的事物上(吃饭、睡觉、休闲等活动除外)。比如我们要学好运营,可以看心理学、统计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我们的运营功力,但阅读生物学方面的书籍,得到的收益明显与所耗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不成正比,除非你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Time-based: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我们的目标是有时间限度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目标或拆分后的小目标。我们不能用“不久”“将来”或“几个月内”这样模糊的时间概念去规划目标,而应该指明是哪一天或哪一个细分的是时间段内完成(拆解的)目标。

综上,运用逆向思维将终极目标拆解成许多小目标,再经流程化思维理顺这些阶段性目标,进一步细化这些小目标,再运用目标管理SMART法则去制定目标,将职业规划变得可执行。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级别的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并找到其中的关键性环节,抓住本质,深刻分析并系统性的制定行动方案,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运用结构化思维来规划职业的发展方向,确定未来几年在哪个领域做什么样的事情,找到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性变量,对照这些关键性变量,根据自己旧有的经历/经验、现有的实力和未来的理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跳槽和转业,有时候是从同行业的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有时候从另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的同一个岗位,也有直接跳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总的来说,职业发展所要考虑的2个关键性因素可以归结为行业和职业,当然其中也会夹杂公司之间的流动,详见下图中的职业生涯矩阵:

运用结构化思维规划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矩阵

从上图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大体上沿着两条路径发展,期间会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1.在相同行业、相同岗位上不断求发展---职业生涯丰富型

这种职业发展路径很清晰,适合于传统行业、国有企业等,比如从事工程师这个岗位,其职业发展路径依次为:

工程师I→工程师II→工程师Ⅲ→工程师IV→工程师V→高级工程师 2.在相同行业、不同岗位上不断求发展---类种专攻性型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个人从事网页设计岗位,从实习生做起,在不同的公司,有两种职业发展路径:(1)技术-产品路线:

网页设计→高级网页设计师→UI→UE→产品策划→产品经理→产品总监(2)技术-运营路线:

网页设计→高级网页设计师→SEO→SEM→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 可以看出,此人前期是以网页设计技能作为切入点,但后期随着工作的深入,不断寻找和兴趣及工作岗位的切入点,会get策划、运营、引擎搜索和产品方面的技能,最后到达管理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级管理者。3.在不同行业、相同岗位上求不断发展---技能专攻型

此种职业发展路径广泛见诸于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原因包括且不限创业公司的寿命短导致人员流动性大、行业间经验的可转移性强和互联网时代对于从业者复合技能的要求高。

如孟醒,人称“雕爷”,做过讲师和作家,先后创立“薛蟠烤串”、“阿芙精油”、“雕爷牛腩”、“河狸家”等9个品牌,横跨教育、餐饮、美妆行业,行业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他对品牌运作的熟稔,使他这几份事业、这几个品牌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4.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求不断发展---职业生涯变换型

此种职业发展路径风险极高,一般人可不要轻易尝试,但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要是转身成功,那收益也是“刚刚”滴!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连续剧《万万没想到》,它是由一个自称“叫兽易小星”的奇男子导演的。“叫兽” 自2006年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的从事了本专业的对口工作---加入了路桥公司做监理工程师。然而,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之后他开始把自己打游戏的过程录下,配上解说,放在网络上,没料到竟引起了关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2011年他和来自土豆的范钧、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视公司万合天宜;

2015年12月,第一部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全国上映;

2016年3月8日,在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中排名第6名。

此刻,乔帮主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

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5.在同一行业、同一公司中求不断发展---事业人才(相同岗位)和职业经理人才(不同岗位)

实际上,这两种职业发展路径属于前面提及的职业生涯丰富型和类种专攻性型种的特殊情形,都是在同一公司里完成自己的职业成长。不同的是,前者一直专注于同一岗位的锤炼,终极目标是成为某一项技能/细分领域的大师级管理人才,后者则是在同一公司的不同岗位间轮岗,以期达到对公司内部各环节事务的熟悉,培养全局性视野,终极目标是成为CEO(首席执行官),掌管整个公司的运转。

老实说,当前的时代,这种忠心耿耿、一直在同一个企业做的员工实在太少了,要不到达一定瓶颈后出来单干,要不公司没有这么长的寿命。总之,这类情形实在太少!写在最后

中国古人讲“内圣外王”,意思是说:作为人,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以达到一种崇高的人生状态;“外王”是从事政治实践及其它社会事务,以建功立业。只有内在强大无比了,才能建立外在的不朽功业。其实,放在职业发展里讲,就是“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了。“内职业生涯”是指:

一个人内在的兴趣、天赋、能力及动机等内在的、不易被人所察觉的特质,受内外部的影响,它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而且是连续性的,不会有间断;而“外职业生涯”是指人的职位、社会角色、薪资等外显境况,它受内职业生涯的影响,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极不稳定。

我们初出茅庐,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常常看中的是薪资待遇、工作是否轻松、是否体面等外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较少的关注是否能得到技能和品性方面成长、是否有足够可支配时间学习等内职业生涯的发展。

老师职业发展路径 篇6

素质教育思潮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人逐渐形成以利益为主导的价值取向,使得功利主义思想蔓延[1]。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愈发重要。二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强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将专业与职业紧密相连,促使学生清晰定位职业方向的同时,还能正确认识其社会价值与角色。三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到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今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但其存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为了促进其职业发展,实施职业礼仪与道德的培养势在必行。

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篇7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江西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 由于受各种资源因素的影响, 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仍然缺乏后劲, 成为制约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江西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 这最终与江西县域人力资源储备及开发水平落后是分不开的。

人力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高低。作为人力资源形成、积累和提升的主要途径, 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在江西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说, 探索江西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推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已成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2 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江西县域职业教育规模得到了较快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而, 与江西经济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态势相比, 江西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明显滞后, 办学特色和水平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2.1 县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课程的设置最能体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程度。当前, 江西县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 课程设置比较随意, 缺乏规划性和科学性, 没有很好地体现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失衡, 不是过分强调理论, 就是非常突出实践;第三, 课程内容陈旧, 更新缓慢, 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动态调整。

2.2 县域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升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中,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江西大多数职业学校仍沿袭传统的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 没有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3 县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能保障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作为一种以职业实践技术的教授和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 职业教育必然要求教师类型不同于一般教育。整体而言, 当前江西县域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更新不足, 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 特别是, 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双师型教师更是非常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必然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 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县域职业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 也不同于城市的职业教育, 必然有其特殊的发展路径。在江西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 抓住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 使职业教育成为江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是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路径。

发达国家以职业教育为先导推动经济发展的的成功范例验证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巨大效果。近年来, 江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严峻挑战, 急需大批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使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太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为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基础性的路径。

3.2 创新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形成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路径。

一方面, 职业院校要准确把握江西县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培养既反映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又能面向市场经济需求;另一方面, 职业院校要加快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 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根据地区和学校优势, 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效应, 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各自的特色。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是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路径。

教师素质, 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为此, 一要尽快研究制定符合职业院校教师成长规律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二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聘用办法, 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教师;三要针对性地开展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主的职业院校教继续教育, 加快教师素质的提升。

3.4 创新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课程上的创新, 应紧扣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满足某职业一线岗位技术和管理需要为出发点, 科学地设置课程。同时, 要加快推进产教合作步伐, 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行业与市场变化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融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一体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要改变以往重传授、轻创新、重记忆、轻运用的现象, 而是以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 努力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 大量引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综合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 拓展教学时空, 将更多的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联系起来, 实现教学方法的空间立体化。

参考文献

[1]陈树生.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东、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9) .

汽车轻量化发展路径 篇8

德国汽车市场调研机构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增至11.2亿辆左右。同时,到2015年,亚洲地区将拥有全球1/4的汽车,也就是2.8亿辆,其中中国和印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另据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5亿量,消耗成品油约4亿吨,也就是说汽车的平均年耗油量为1.6吨/辆。

由于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趋严峻,加大汽车节能减排刻不容缓,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除了日系车热衷于车身的轻量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一系列大型的推动车身轻量化技术的计划,比如欧系车企的铝制车身等。

不单单是传统燃油汽车需要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同样如此。轻量化技术是横跨汽车发展变革时代的一项基础性技术。

汽车轻量化是在满足汽车使用要求、安全性和成本控制要求的条件下,将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与多种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实现的产品减重。但在实现汽车轻量化的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车辆安全性和NVH(噪音、振动、平顺性)为代价,汽车轻量化必须在预定整车减重目标、整车成本控制目标、安全性目标和NVH控制水平的全面约束下进行。

汽车轻量化益处多多

首先,车身轻量化有助于节能减排。去年,我国工信部出台一个燃油料消耗量规定,2020年由2015年的6.9L/km降低到5.0L/km,这对乘用车来说压力非常大,汽车轻量化发展成为应对燃油限值的重要方法之一。

据研究表明,在采用相同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前提下,乘用车的整车质量每减少10%,燃油消耗就可降低6%-8%。巴斯夫公司统计结果表明,汽车每减重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4升、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1公斤。相比于动力技术的提升所带来的燃油消耗降低,车身轻量化技术的投入相对较少,成效也要更加显著。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提升所带来的经济性表现的改善也就是在8%左右。

同时,汽车轻量化还有利于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从理论上说,汽车碰撞时的冲击能量与汽车的质量成正比。在同等条件下汽车越轻,碰撞时冲击能量越小,车身结构的变形、侵入量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就越小,汽车对乘员的保护性能越好、越安全。另外,汽车制动时消耗的能量也与汽车质量成正比,汽车越轻,在以相同初速度刹车时,制动器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小,制动减速度就越快,制动距离越短,制动性能就会有明显改善,汽车主动安全性也会变好。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曹渡表示,汽车轻量化势在必行,首要推动力是政策,车企想卖车,就必须满足法规,某种程度上说是被“逼”的。其二,汽车每减轻100千克,加速性能就可提升8-10%,制动距离减少2-7米,可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因此“减重不仅仅是一个油耗的节约,还是一个综合性能的提升,为整车的综合性能和效益都有非常大的好处,这个就是我们要做减重的原因之二。”曹渡说。

此外,除了传统内燃机车,新能源车也亟需减重,因为新能源车电池十分重,比如宝马i3的电池重达280公斤,一般中国品牌纯电动车的电池净重都需要300~400公斤才能达到150-200公里以上的续航历程,所以新能源车的减重也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续航里程就受到限制,电池容量就必须要增大。

曹渡认为,汽车行业对轻量化的认识尚不充分。减重100千克,看似成本增加,实际上并非如此。其用相关分析举例说明,“一公斤的金属用到车里,综合成本大概是15~17块,非金属成本更高,约25-35块左右。这样一来,整车每减重1千克,实际上就能节省15~35块。而这些钱就可以补贴到减重过程中的一些成本的上升。对于这一点,行业的认识不够充分。”

轻量化的三个维度

从目前国际通行的研究方向来看,汽车的轻量化技术主要包括结构的轻量化、材料的轻量化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三个层面。

结构的轻量化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日本铃木提出,当时的铃木甚至把每一个零件的重量都精确到了以克为单位进行减重。时至今日,结构的轻量化也是车辆轻量化研究方向中最为复杂也是最具有潜力的一大设计手段。因为相比于后面即将提到的材料轻量化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结构的轻量化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是最容易实施同时也是花费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车身,包括底盘动力等零件的设计也会大量运用到结构轻量化的设计,而综合考虑整车性能而进行的多目标优化是目前结构轻量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材料的轻量化是眼下的汽车企业最乐于向市场推广的一个方面,也是汽车轻量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始作俑者是历来都热衷于技术营销的欧洲车企。一般来说,材料技术的轻量化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树脂复合材料以及先进的碳纤维等。在这其中,高强度钢在成型、碰撞、疲劳性能以及成本方面相比于后面几种材料有着更大的优势,是目前主要的汽车车身轻量化材料。高强度的钢材就好比薄的铁皮,而低强度的钢材就好比厚的纸壳,孰强孰弱无需多言。而近年来铝制车身材料和碳纤维材料也开始呈现出占据高端的态势。

最后一个就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先进的成型和连接工艺,还有诸如真空压铸、内高压成型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奥迪将铝合金和钢材实现无铆钉铆接的复合式车身成型技术。先进成型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结构轻量化技术和材料轻量化技术的一个辅助,当然,先进的成型技术也保证了整车结构的安全性。

与欧美汽车工业相比,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处于追赶中,中国的汽车轻量化技术水平同样与国外差距不小。不过,由于中国车企在轻量化方面做得不够,因此未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以通过设计的优化来达到减重的目的。

曹渡指出,设计优化是最容易实现的轻量化手段,并且其无需花费成本,主要通过设计软件以及对标其他品牌已经应用的方案,并加以优化而实现。例如,雪佛兰新科鲁兹实现了减重约140千克,其中白车身减重74千克,除部分材料采用高强钢外,设计优化细节随处可见,是典型的优化设计案例。为此,油箱容积减小了8升,续航里程反而提升了100公里,后排纵向空间增加,头部空间增加,行李厢空间增加,而总尺寸减少,售价和老款相差无几。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对于汽车轻量化来说,却是开头容易后头难。曹渡说,当设计优化做到近乎极致后,进一步轻量化则只能依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仍然是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但由于钢的密度达到7.8克/立方厘米,虽然其技术比较成熟,然而减重的幅度并不太大,更轻的铝镁合金的成本相对较高。更进一步就是当前业界流行的“以塑代钢”技术,实则就是玻纤复合材料,此类材料已经在尾门上有所应用。

重量最轻、强度最高、成本也最高者则当属碳纤维。曹渡强调,将来任何一种材料都不可能单独在汽车上出现,而是多材料混搭将成为主流。这方面,最典型的一家车企就是宝马,在宝马i3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开发理念,上车体全部采用碳纤维,下车体采用铝合金,车身外覆盖件基本采用工程塑料。

“材料应用的改变对于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曹渡表示。宝马i3车身50%以上采用碳纤维,从原丝到碳丝到零部件,其中冲压工艺变成了高压RTM工艺,并且取消了焊装步骤,用黏接来代替;车身的总装过程也完全不同与传统工艺完全不同。而下一代的宝马7系则采用了碳纤维与金属混合材料的车身,更是车身开发技术的一次革命。

曹渡描述中国车企碳纤维轻量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时说道:“中国品牌目前仅制作了一些展示用的碳纤维样件或样车,并没有为了真正的应用去研发。我们应该从材料、工艺、 设计、评价、维修、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上切实地开展研发工作。”

轻量化材料各有优劣

在汽车轻量化道路上,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和创新性的非金属复合材料,谁也不会完全取代谁,谁的技术更先进,性价比更低,谁的应用就会更多。而且,这些轻量化材料都不会是孤军奋战,必然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因为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种材料的混合使用。

高强度钢

作为传统材料的高强度钢在汽车轻量化的大潮中是不会被取代的。安全是汽车的重要属性之一,先进的高强度钢在强度、抗腐蚀性方面具有优越性,而且当前高强度钢的技术应用成果显著,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节能性。但无法否认的是,从实现轻量化来讲,高强度钢的效果略低一些。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材料工程部主管材料工程师李军表示,与镁合金、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等其他汽车轻量化候选材料相比,高强度钢板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原材料价格低,经济性好;其次,综合性能优越,易实现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第三,可直接利用现有的(冲压)成形、焊接、涂装和总装生产线,大大节约了设备投资成本。

从性能、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高强度钢仍是市场上受欢迎的轻量化材料。凭借较高的强度和安全性,未来,它会更多地应用在各种汽车安全件、底盘、车身结构、车身覆盖件等方面。

铝合金

1896年印度人率先用铝制做了汽车曲轴箱。进入20世纪早期,铝在制造豪华汽车和赛车上有一定的应用,铝制车身的汽车开始出现,如亨利?福特的Model T型汽车和二三十年代欧洲赛车场上法拉利360赛车都是铝制车身。

奥迪汽车公司最早于1980年在Audi 80和Audi 100上采用了铝车门,然后不断扩大应用。1994年奥迪斥资800万欧元建立了铝材中心(1994~2002年),后更名为“奥迪铝材及轻量设计中心”。1994年奥迪开发了第一代Audi A8全铝空间框架结构(asf),其车身超过了现代轿车钢板车身的强度和安全水平,且汽车自身重量减轻了大约40%。随后于1999年诞生的奥迪A2成为首批采用该技术的量产车;2002年,奥迪铝材及轻量设计中心又见证了第二代奥迪A8的诞生。

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有其天然的优势:一是减重和节能效果明显。铝的力学性能好,其密度只有钢铁的1/3,铝代替钢制造汽车,可使整车重量减轻30%~40%,制造发动机可减重30%,铝质散热器比相同的铜制品轻20%~40%,铝车轮可减重30%左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仅次于铜,机械加工性能比铁高4.5 倍,且其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因此铝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材料之一。

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获得提高。铝合金汽车是在不降低汽车容量的情况下减轻汽车自重,车身重心减低,汽车行驶更稳定、舒适。由于铝材的吸能性好,在碰撞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汽车前部的变形区在碰撞时会产生皱褶,可吸收大量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了后面的驾驶员和乘客。

三、铝易于回收。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发生腐蚀或仅发生轻微的腐蚀,工业上使用的常规材料中,铝的回收价值率是最高的。在铝材—铝制品—使用—回收再生铝锭—再加工成铝材的循环过程中,铝的损耗也仅5%左右,其再生性能比任何一种常用金属都高。

但铝合金成本相对较高,在技术工艺方面也不够成熟。铝合金与其他材料不好连接,焊接困难只能采用铆接,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当前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比较多,如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器壳体、车身、底盘、散热器等,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对铝合金的研究也比较多。

福特公司日前展示了 一款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开发的基于Fusion/蒙迪欧打造的轻量化技术验证车,由于使用大量铝合金,该款车比标准版的蒙迪欧轻了363公斤,减重约25%。路虎揽胜越野车、大众奥迪A8、奔驰CLA、通用雪佛兰Corvette跑车等车身部分或全部采用铝材料。新能源车方面,特斯拉Model S车型是全铝车身,其前后悬架大部分材料也采用铝材。

随着技术的进步,铝合金在当前领域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未来在底盘和车身覆盖件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镁合金

上一篇:高一下学期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