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精选11篇)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1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被自己和他人的认可,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也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自由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择人观发生着变化,不再考虑“名牌高校”效应、户籍等因素,取而代之的则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范围内的因素。通过徐老师的讲解,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只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主要方面,职业技能包含了职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主要因素;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

目前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1)知识面过于狭窄,目前的社会分工趋势不断加强,新兴职业不断出现,使职业的种类越来越细化,门类越来越多,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知识面也随之越来越窄。

(2)技能水平与企业的要求脱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没有深化,技能水平一般化,与企业的要求脱节。

(3)工作经验的欠缺。大学教育阶段虽然安排了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等课时,但是存在实习时间太短,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大学生缺少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真正锻炼。

2、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1)职业观念不强。从《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于2009年共同设计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结果来看,调查的总人数9778人中,有52%从没有研究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时,有51.4%的人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观念不强,我们的学生在学校还只是重视考试的分数,与社会需求脱节。

(2)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大学生求职过程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大学习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

(3)职业心理素质有待加强。据相关调查,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并不高,有些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不被社会认可,这是由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缺失造成的。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如:大学生受“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影响,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信誉的感觉,种种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绊脚石,影响了大学生早日成才与成功。

面对这些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职业素质的缺失,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素质的提高主要还是依靠其自身的努力学习和训练,这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因。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两个方面。同时,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影响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获得就业上岗的机会,是通向职场的“通行证”,是求职的“硬件”条件。职业技能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拓展知识面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两方面来拓展知识面。自主性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学习知识,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坚持计划顺利实施。创造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采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以适应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

(2)专业技能培养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技能训练,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如: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

(3)工作经验积累

要求大学生真正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实效性。实习和社会实践不仅能让他们开拓视野,同时也能够让充分了解社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真实需求,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践过程中,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职业素养更多的体现了大学生的品质特点,属于大学生求职的“软件”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一个人进入职业生涯,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是要通过职业这一平台来实现的。在大学职业准备阶段,大学生确立什么样的职业观,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才能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健康幸福的做好铺垫呢?现实中,有些人一生荣耀,可问其是否幸福,有的人答案是否定的;有的人虽然没有显赫地位,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生活,生活得非常快乐,这与他们的职业观与职业理想密切相关。职业理想有其目标价值,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的特点, 对人们能够产生吸引、激励作用。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种种变化,有些大学生对前途感到困惑、空虚。所以,在大学时代只有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价值观,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塑造健全的个体人格。

(2)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社会角色道德,既有各个职业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恪守“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敬业、遵守职业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准则。

(3)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交往能力、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培养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大学生都不同层度的有一些自卑心理,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不录用三本的学生,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当然,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是与个人的能力高低分不开的。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2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现状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1]。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是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

1 公司和企业招人的标准

通过对招聘要求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开拓创新”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第一标准。

(2)技术过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更佳。

(3)有团队协作精神。

(4)诚信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5)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

(6)工作意愿和行为规范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如图1所示。

由图1中可以看出工作意愿和行为规范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其中工作意愿强烈、行为规范、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是公司的首选;工作意愿强烈、行为规范、工作能力一般的员工是公司的次要选择,也是公司培养的目标;工作意愿不强、行为不规范、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是公司的短期选择;工作意愿不强烈、行为不规范、工作能力一般的员工是任何公司都不会选择的员工。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公司和企业更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在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缺乏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情况下,职业素质更是其就业的唯一途径。

2 职业素质的内涵

2.1 个人成功的要素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本人,您成功的要素是什么?他回答时写了一个公式 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而调查数据显示,职业生涯中各项影响因素的构成比例为:专业技能占25%,创新能力占25%,职业素质占50%。

爱因斯坦是在行为和方法上给出了成功的要素,笔者认为艰苦的劳动和少说空话是属于职业素质的范畴,正确的方法是属于技能和能力的范畴。在爱因斯坦的成功三要素里职业素质的比重占了2/3。因此,职业素质成为个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2.2 职业素质的内涵

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2]。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3]。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4]。

简单来说素质是思想和修养的外在表现,而职业素质就是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诚信、勇于挑战困难、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敬业精神、忧患意识、团队精神、法律意识、把握机遇的能力。

3 职业素质的培养

经过了10年不懈的探索,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5]。

3.1 职业素质的培养关键是思想教育

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一起决定着人的思想。老子说 “动而成习,习而成性,性而成命”,引申为现代语言即余世维演讲中提出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关键是思想教育,即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打工”群体,其使命是“教书育人”,即“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思想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所谓“传道”,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原理,更是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没有专业教师的“育人”,思想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就不可能坚持长期的素质教育,因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远远大于文化素质教育的时间。

笔者任职学生学习导师工作,在一次班会中有一项议题就是“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讨论”,这是学院团委下发的任务。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素质教育机会,但由于本次班会还有其他议题,时间紧张,结果讨论变成了流于形式,学生受到的教育有限。如果有专业教师的配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不文明现象进行教育,其效果会远远大于一次讨论。

3.2 在课堂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最好场所

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我行我素,法律意识淡薄,不喜欢条条框框的约束。迟到、早退、旷课、课堂QQ聊天、玩游戏,游戏玩通宵上课睡觉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专业教师也对这种现状听之任之,学生管理处罚条例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处罚很轻,使学生认为其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养成不良习惯。造成走上工作岗位时不适应,失去很多就业机会而追悔莫及。

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打工不能等同,但对学生管理处罚条例可以参考公司和企业的管理规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培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当然,一味的惩罚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惩罚的同时大力宣传遵守行为规范的就业典型、奖励遵守行为规范的在校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鼓励学生效果更好。

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想、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更放肆,不以为意,养成不良习惯。

遵守时间是个人诚信的外在表现,因为很难相信一个约会不守时的人会信守自己的承诺。因此诚信教育和行为规范应从遵守时间开始。

总之,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方法就是用教师的思想、行为去教育、感染学生,用学生管理条例去约束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鼓励学生。

3.3 知识—能力双层次目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人们都说:“能力比知识重要”。能力又何以重要?回答是: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创造新知识。这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目的。若仅就知识的创新而言,则所谓“能力”其实就是用已知的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科学能力尤其如此。因此,知识创新能力教育本质上就是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统一[6]。

大学的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的教育,二是能力层次的教育。专业知识层次的教育和能力层次的教育是大学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根本所在。“传道”排在”授业、解惑“之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二者统一才是完整的大学教育。

能力层次教育主要包括自学能力的教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以及创新能力的教育四个方面。其中,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能力教育的基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能力教育的重点。

传统的知识教育往往重视"硬"知识教育,而忽视"软"知识的传授。这种做法在诸多方面给人才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后果,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7]。

华软的选课制实行弹性化的学制,并且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课、灵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希望学习的一些课程,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选择教师,可以跨班、跨系、跨专业选课。使学生的专业有主、副线,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选课制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能力层次的教育,教师是关键。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任何时候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引导他们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

各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师传授案例-学生理解和模仿-教师指导案例变形-学生创新这样一个模式来实现。教师传授案例是知识传授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理解和模仿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教师指导案例变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

3.4 将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始终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8]。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需要员工具有团队精神,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会对员工的团队精神进行重点考核。

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体活动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讨论、实验、课程设计、作业等方式,安排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观念。在学生的团体活动中(例如郊游、运动会、球赛、辩论赛等)可以引导学生个体服从团体,个体服务团体,互帮互助,协同合作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通过一些拓展训练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寓教于乐,使参加者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感悟,对自己、对同学、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结束语

职业素质作为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并在大学生就业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职业素质教育引入大学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是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通过分析公司和企业招人的标准、个人成功的要素、职业素质的内涵,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素质的低下,并结合实践对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观点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就业,素质,团队精神,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2007(5).

[2]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M].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3]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M].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4]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M].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5]王静.山西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大学,2005.

[6]杨晓雍,吴晓枫.创新教育的支点——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统一[N].光明日报,1999.

[7]彻丽莫格.试谈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初探 篇3

不少毕业生存在的好高骛远、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均会成为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因此,为了在用人单位面前能够从容地展示自我,在职场脱颖而出,作为求职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优良的思想道德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能力是否具有所需要的发展空间。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自强自立、自尊自律等诸多方面。

首先,要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基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均很看重大学生的“德”,把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现在许多大学生重功利索取多,强调责任和奉献少。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要求毕业生能踏踏实实工作,能做到荣辱与共。而今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趋于淡化,而缺乏责任感的人不仅自己的工作完成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别人的工作。

其次,要自强自律。要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做到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培养自强自立的坚强性格。

再次,要讲诚信。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共处的道德规范。有些学生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在求职简历里作假,就业违约现象不时发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对于大学生的了解只能从书面材料加以分析和判断。作为买方市场的用人单位一旦发现有学生不从提高自身实力出发而是企图走捷径伪装自己,就会对其所在的学校产生本能的排斥感,也会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和学生自身就业成本的增加。

职业道德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职业中,而敬业、勤业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含义是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钻研本职业务,对技术和专业精益求精。假如没有敬业勤业的精神,即使你拥有再好的职业也不会有所作为;相反,如果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刻苦努力,在任何职业上都能做出成绩和贡献。

因此,大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合理知识结构和实用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和生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也有越来越强的要求。现代企业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

首先,要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岗位也会随着变动,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已经不会再是从一而终,而这种变化离不开宽厚的基础知识。

其次,就是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大学生除了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外,还要了解其专业邻近领域的知识,并能够把自己所学专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把精深的专业知识建立在广博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积累与调节相结合,及时更新知识,增强适用性。一般来说,各种行业和岗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作为经营管理人员就要求能够了解熟悉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需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善于捕捉信息、沟通信息,处理问题灵活机动;作为财会人员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采购学等方面的知识,诚实可靠,不营私舞弊;作为行政人员要具备与本职岗位有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外,还要具备适应本职岗位需要的协调能力、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虽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还是缺乏各类岗位上所需要的适用能力。为弥补适用能力欠缺,要多争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社交能力,不论今后从事哪种工作都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通过交往才能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社交能力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中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技巧,使别人能够完整准确地了解你的正确思想。许多成功者都是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

再如决策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对实现目标和手段做出最佳选择。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对求职择业和升学,是对自己决策能力的一个考验。因此, 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不要事事让父母、老师、朋友拿主意,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再有就是多看、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三、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里,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小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很多公司认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所有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如果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企业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效益,而且从长远来说也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记得曾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作为职场中的求职者应该善于与他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高,那么相对应地也将会做出应有的业绩,获得大家赏识能够成功就业。

团队精神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它也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中,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些例子,一些在创业初期资金、技术、项目远远不足的小企业中,几个人往往能够鼎力相助而取得成功。可是在他们具备了发展壮大的一系列人力和物力资源等条件时,却由于某个人的自我主义膨胀造成了企业的一蹶不振。究其原因,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组织如果缺乏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参与者的分工合作,即使每一个成员都是优秀的个体,也一样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越来越需要发挥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因此,要求求职者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既能领导别人,也能被别人领导。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团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团队的整体效应。

所以,大学生在团队中与其他成员交往时,应尊重、真诚地对待,不歧视其他成员,在共同的工作中互相帮助,学会倾听和沟通,不搞小团队分散团队的合力,多看到对方的优点,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增强团队的整体力量。

四、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今,经济建设、科技发展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敢于冲破传统的、旧的观念和事物,提出新见解,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例子,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有的人能把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分清主次,抓住本质,不仅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能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取得创新性成果。有的人面对新问题,则出现不知所措、逃避,或者不假思索就下结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制造了更多的问题发生。两种不同的思维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创新能力的不同所致。

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职场不可缺少的素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和耐挫心理对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竞争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就会手足无措。

因此,要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技能方面的锻炼不够,也不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不强,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自己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自己的创新欲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相应培养对策

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功就业,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阅历和工作才能比较重视,即使毕业的学校、专业一般,只要能力素质较高,往往也会被优先考虑。所以,锻炼实用的职业才能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支撑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既应从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也应重视读无字之书,加强实践锻炼。在不断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还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有所不足,从而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大课堂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另外,大学生还应利用在校担任学生干部的期间做一些社会工作,利用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接触社会生产的实际,利用“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等长假,到一些单位去见习。在社会实践中,要从甘当小学生做起,吃一堑长一智,使自己不断健康地成长起来。只有在校期间多一些社会工作的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职业素质的提高才有可能。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4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职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 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wWW.11665.CoM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四)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各种技能是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形成的。因此,团队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训练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主要采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拓展训练活动项目的选择与组织,一方面可以借鉴心理学与教育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培训的成熟经验。这部分教学,除了授课教师外,亦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实际,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5).

[2]荆秋慧.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目标与方法[j].大学生就业,,(8).

[3]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5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发展, 赋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以新的内涵。如何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 满足临床护理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护理专业; 学生; 就业;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 赋予高职护理教育以新的内涵, 高职院校应面对国家护理人才紧缺的现实, 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 能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拓展,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 需要护士的职业能力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行, 这样, 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职业的需求。在护理专业教育中, 如何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护人员的职责与工作方向发生了改变, 逐渐从过去的对疾病的治疗转变为对人的整体治疗。近年来, 随着健康中国构想的提出, 国家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模式也逐渐从过去的某个系统的疾病转变为整体医学模式。护士不仅要对患者已经发生的疾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还要帮助患者对自身未来的健康发展制定预防措施和保健知识普及。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

护士是一个面向患者、服务患者, 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职业, 它不仅需要良好的形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 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 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 职业情感培养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良好的护理职业情感来自于对护理事业的忠诚和热爱。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异, 如就业前景好、收入水平高、家庭因素、盲从大众等多种因素, 而真正由于个人喜欢护理专业的却占很小比例。因此, 护士对职业的热爱程度越来越低。高职护理教育应针对这种情况, 加强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 使他们认识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生产实习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护士的工作氛围, 体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和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敬仰;还可以邀请资历高的护理专家介绍职业职责和使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理念, 把对职业的认识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促进护理职业情感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 结合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加强职业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现代社会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能较好地与病人及其家属、医生、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护士良好的人际关系依赖于其职业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逻辑思维能力及应急能力, 进而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是护士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护士是以女性占多数比例的专业群体, 其工作性质一般为轮班制度。高职院校应针对此种特殊的职业现象, 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团队合作训练, 提高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克服自身个性特性, 消除“小我”思想, 遇事能沉稳冷静、顾全大局、豁达宽容的职业素养, 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四) 职业礼仪教育应贯穿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是真善美的化身”。人们把护士比喻为白衣天使, 同时也赋予了护士的职业内涵美。护士的职业礼仪教育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有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应通过《护理礼仪》理论课、实践课、礼仪大赛等形式,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 掌握护士应具备的行为规范, 让护生的行为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 并将仪表大方、笑容友善、言语亲切的职业礼仪展现到职业发展中。

(五)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前提和保障

职业道德是人们职业活动的指南。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 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积极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要求, 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护理学生的医德信念、医德品质决定着护生对待本职工作和服务对象的根本态度。高职院校要注重在专业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深化对护士职业的认知和认可, 并将护士的职业情感逐渐升华为护理人的职业责任感, 这样才能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发挥和创新, 应用于今后的护理事业发展中。

择业观是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前提, 是毕业生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 也是毕业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择业观正确与否, 直接决定着择业的成败。高职院校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引导他们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情况和发挥自身才能两方面来考虑自己的选择,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环境与成才等关系, 克服择业期望值与现实社会相脱离的倾向。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护理的专业特色及当前国、内外护理人才需求情况, 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计划,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 及时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和社会适应指导, 增强承受挫折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能实事求是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掌握择业方法和技巧, 促进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对学生的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 使学生掌握应聘、就业程序, 掌握自荐方式和应试的有关礼仪, 掌握面试辩答、应对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加强择业方法与技巧方面的指导, 可以使学生避免由于方法和技巧不当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高职护理院校还应广开就业渠道, 和多家医院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 了解医院的需求量,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就业信息, 使毕业生资源合理分配, 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刘瑞华, 董胜莲.护理教学中护生职业形象美的培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05) :105.

[2]张礼宾.论《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理职业素质的培..

[3]刘玉锦, 王艳秋, 李玉华.人际关系与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56.

[4]孙会珍.护士职业形象塑造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的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 , (01) :153.

[5]韩顺玲, 张艳, 张洁.护生职业素质培养初探[J].齐鲁医学杂志, , (02) :180.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6

在全国都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那么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职业院校的学生现状如何呢?本文结合自身课堂实践来论述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有效途径。

一、职业院校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生源素质良莠不齐

职业院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多数为初中毕业,由于农村地区间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必须狠抓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为他们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培养教育,只教他们专业技能,一些学生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中途选择辍学。另外,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大部分是第一次进城市学习和生活,面对许多新鲜的事物及各种诱惑,很难辨别是非曲直。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很可能走上歧途,甚至犯罪。在生活习惯上城市与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不能在教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职业道德习惯,他们毕业进入社会,也很难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2.素质教育与职业院校发展密不可分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职业教育有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倾向,素质教育难以落实。职业教育素质化,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比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国内和国外许多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的要求,他们在招聘技术工人时不再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是把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国内一家公司招聘时,在笔试中就有:请问你所在原公司的“成功秘诀”是什么?的问题。多数人都在奋笔疾书写答案,只有一个人早早交卷,最后只有这个人被录用。因为他的答案是:这涉及到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将其泄露违背我的职业道德。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及日常生活习惯,而把专业技能放在了第二位。三星电子某部门主管曾表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进入企业后可以继续培养,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则是在企业无法培养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已是大势所趋。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则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在语文课文中,就应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

坚持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单纯地从事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是必须加强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其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因而还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富有新颖性、启发性、直观性、创造性和兴趣性,渗透和体现素质教育。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树立正确教学观与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保障: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总称。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培养能力教育。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勇于实践。

(2)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尚且懂得将传道作为教师的第一要任,身为当今语文教师,更要有超前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加强个人知识修养、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尊重学生,善于引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把握了正确的方向,便可让它成为现实。

2.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学生实用写作能力

在信息时代,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职业院校学生有必要提高这方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语文教学有强化学生实用写作能力培养。如文秘专业应强化应用文写作,财会专业应强化财经类应用文写作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就业中学以致用。

(2)加大语言教学力度,培养交流沟通能力

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同时,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拓展训练中,结合说明方法的应用,开展课堂的语言实践。这样的“说话”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能增加学生发言的自信和勇气。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抓住了语言训练的最终目标,也就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3)注重课堂细节教学,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素质,即个人的心理面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细节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通过阅读海伦凯勒凭借丰富想象所写下的光明世界,去感受精神的愉悦。让学生体会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乐观坚定,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可利用鼓励表扬等激发学生奋进,从而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总之,在语文教学要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良好个性,把语文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以及联想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7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 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 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从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求来看,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文化素质以及学习和创新素质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个人若不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 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应加强企业素质的培养, 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放在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同等的战略位置, 必须明确“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长抓不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活动, 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例如, 邀请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模范来学校做讲座, 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优秀的职业素养”。并组织好为社会献爱心, 为希望工程尽力量等公益活动, 锤炼学生爱国、爱人民, 爱集体的优秀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另外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 使其能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加强自我教育, 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变成自己的行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 团结一大批德才兼备、兴趣相同的爱好者, 使其在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优化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 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始终

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这一主题, 高职院校应有意识的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有机的结合, 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拓展。要积极采用着眼于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先进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团队游戏等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要整合校内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 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职业能力平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养成。

(三) 优化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条件。首先教师本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素养。同时学校应培养, 吸纳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人才, 建立一支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或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进修和内部培训相结合, 对职业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使其能以大量的新知识, 新理念充实和丰富学生。通过选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实现对高职学生的高质量的培养。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引导, 激励和陶冶作用不可小视。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 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 校园网等宣传活动, 推动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演讲比赛、文艺演出, 主题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感受到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定位于自我定位的偏差,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效果, 使个体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的升华。

(五) 加强实践教学, 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

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宜在实践中学。要学习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强调在实践环节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要在“实战”中学习, 而不是“纸上谈兵”。要加强校企合作,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 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 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 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等, 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六) 建立与职业素质培养相适应的考评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 开展重在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改革。要改革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 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 改变“一锤定音”式的考核形式以及传统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 试行开卷、口试、实际操作、社会调查、技能大赛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从而全面的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 职业素质培养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48-01

1.前言

大学生社团往往是由大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的,正是由于大学生社团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大学生社团也是一种无形的课堂,通过大学生社团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所不能够获得的。所以大学生社团很好的对高校的第一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得学生能够得以全面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大学生社团也在高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必须要在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才能够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而大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意义

所谓的职业素质,指的是人们在从事相关的职业活动时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如果一个人缺乏了职业素质,那么他将很难适应和完成相应的工作,所以说职业素质也昰保证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学校往往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虽然专业知识也是学生参加工作的一个必要保证,但是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使得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只有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才能够使得他们的择业和就业变得更加轻松。职业素质也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只要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将来他们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更快的对工作岗位加以适应,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意义非常重大。

3.大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在高校的社团中,往往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举办这些活动需要社团成员的积极参与,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也可以使得社团的成员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开展社团活动以及社团内部的管理都可以帮助社团成员对社团产生归属感,久而久之,这种归属感将逐渐的转化为认同感和荣誉感,当社团成员真正的融入社团之后,他们就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而责任感又将驱使他们为社团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奋斗,所以通过社团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同时,大学生社团还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和服务性质的团体,大学生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所以通过一些社团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道德。此外,大学生通过参与和组织一系列活动,还可以使得他们感受到努力和奋斗的乐趣,从而可以帮助培养他们踏实工作和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这些职业道德,这样他们在将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就会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

3.2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高校大学生社团往往都是由一群志趣相投的学生所组建而成,许多大学生社团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因此许多社团都是基于高校的专业而创建的,因此在一个社团中往往聚集了许多同专业的学生,他们之间可以彼此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来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巩固。同时一些社团还可以与其它高校同类型的社团或者一些社会中的专业协会进行交流,这样通过与其它社团或者专业协会的合作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大学生社团还可以借助学校来邀请一些相关专业的知名人士或者教授来举办讲座,向学生他们介绍专业前沿知识,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通过这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可以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能够有效的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拥有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3.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个社团往往是由许多成员所组成的,这些社团成员年龄相仿,同时也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彼此之间不存在太大的代沟,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只有社团成员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使得社团得到更好的发展。交流和沟通是大学生参与工作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所以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场所。在大学生社团中,往往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要开展这些活动,必然离不开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再加之一个社团也相当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部门,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管理,也需要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通过大学生社团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得他们在将来参加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有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3.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个社团就是一个团队,而在这个团队之中,每一个成员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成员,所以每一位成员必须要与其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才能够将社团建设好。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地方,所以通过大学生社团这种形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在大学生将来的工作中非常的重要,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被他人接纳,同时也才更加有能力胜任工作。

4.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大学生社团拥有这一功能,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优势,来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使得他们在职场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晶晶. 如何通过社团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68-69.

[2]刘化波. 探析大学生社团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5:99-101.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 篇9

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了每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从家长学校中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这次主要讨论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听完讲座之后,更近一步体会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成长以及成才的重要意义。心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中心和基础。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自信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期,他们可塑性强,随意性大,正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重和孩子进行交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多数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和家庭影响有关,在家尽量和孩子多沟通,对孩子多表扬少说否定的话,多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相信孩子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不羞辱孩子,给孩子心理营养。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地给予育分的肯定,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处理好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孩子好性格的培养。尤其是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孩子小学期间是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而刚强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身为父亲者如果能够在此阶段对子女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可以使子女建立自信和开放的性格。

最后,要给孩子创造量好的读书氛围,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经常陪伴孩子读书,因为阅读是一种最好的亲子陪伴方式,简单易行。

职业素质心得体会 篇10

一、通过外出实习培养学生的公德和责任意识。

在教学计划中,每个学期安排不低于六次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以衡水市区各公共绿地为主要实习基地。石家庄、北京等外地远程实习,每个班级至少安排两次。通过实习,不但增长了专业知识、技能,还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日常教学中安排专业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结合课程进度和植物物候期,安排相应的教学实习项目,如嫁接、扦插、整形修剪等。课堂授课中随堂到校内绿地或学校周边绿地参观。

三、因地制宜安排毕业实习。

教学的最后一学期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接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单位和学校共同负责学生毕业前的辅导和培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无缝连接。

四、开展专题研讨训练活动。

制定并实施“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实施方案”,在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中全面开展了“专题研讨训练”活动。通过该项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研究、表达和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识程度。即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精神,也锻炼了学生勤俭节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学生回到学校后,更能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学习能力也有极大的加强。当然也为学生毕业后提早就业提供了机会和机遇。

六、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和高级技工证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就业和从业做好准备。作为老师,我给予他们必要的辅导帮助。

七、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步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这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特色教育内容。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学动机。学院通过征文、演讲、报告会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提高多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八、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调查 篇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就对广大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更要求其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此,笔者对用人单位、高职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共选取了550个用人单位和1000名高职学生来作为调查样本,调查主要靠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其中针对高职学生素质内容设计了“实干精神”“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三个选项。调查发现,尽管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已经在综合素质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瓶颈”。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来予以开展实施,在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上则以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作为主要手段,很难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职业道德规范有效转化为个人素质和能力。

调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550家用人单位中有307家认为当今高职学生缺乏实干精神,持此种观点的用人单位占总单位数的55.8%;有273家用人单位认为当今高职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占总单位数的49.7%;认为当今高职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用人单位有115家,占总单位数的20.9%。

以上数据说明,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有不满情绪,虽然较之“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比例相对较低,但是高达20.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急缺职业道德,这也就在一个层面上说明用人单位呼吁高职院校加大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缺乏的认识并不与用人单位一致,在对1000名高职学生的调查中,认为自身最为欠缺的是综合素质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0.7%,而认为缺乏实干精神的占12.5%,认为缺乏职业道德的仅占10.5%,这一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对自身职业道德欠缺的事实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令人担忧。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在择业观上,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尚未步入职场,在具体择业时就抱有根深蒂固的功利色彩,不切实际地片面追求岗位的高工资、工作地点的好区位,丝毫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调查中我们通过了解发现,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均把眼光聚焦于大城市和待遇优厚的工作。

在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方面,高职学生普遍没有较强的奉献意识。谈及工作中的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奉献与索取应该成完全的正比例关系,将二者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些学生的视野中,奉献带有极为强烈的功利色彩。高职学生普遍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与追求,但是不具备成就事业所需的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些刚刚步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没多长时间的高职学生,对待自己首份工作的态度往往是将其视为未来工作的“跳板”或“垫脚石”,一旦公司出现待遇不好或效益不佳的情况时,就会将现有工作弃之如敝屣。

与此同时,笔者对某职业技术学院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从中发现高职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在这9个就业失败案例中,有4个案例是因为对所从事工作的工资、待遇不满意而离职,占就业失败案例的44.4%;有3个案例是因为所从事条件过于艰苦而离职,占就业失败案例的33.3%,其中有一案例因为不能接受公司派遣其去外地工作而拒绝了所从事的工作;有2个案例是因为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遵守工作纪律而遭到公司的辞退,占就业失败案例的22.3%。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在所有的就业失败案例中,没有一个案例是因为所从事工作的高职毕业生在能力和业务水平方面存在问题而遭到辞退的情况。虽然说这些案例不能对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作出全面地反映,但是以上数据至少透露出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品格。

在团队协作方面,高职毕业生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独在高职毕业生身上存在,在所有的大学毕业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约束也相对较小,因此常常表现出个性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也使得这些孩子在步入工作之后往往表现出傲慢自负、恃才傲物的毛病,在与人相处中不能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缺乏从事工作所需的互帮互助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与其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诚信方面,高职毕业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时候,不是从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采用造假的方式填写根本不存在的职务、对自己的成绩单进行涂改、单方面的违约事件等。这些事情都使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乃至整个大学毕业生群体的诚信认可度大大降低。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对策

对以上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笔者发现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不太重视;二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三是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方法简单、流于形式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要实现高职学生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具体来讲,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也就在所有课程中位居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就业指导课,高职院校着力做好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培养,同时引导其具有更加灵活的择业观,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同时,就业指导课程还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应聘技巧,院校自身还会为促进学生有效就业打造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这些都对毕业生更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自身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因此对就业指导课抱有很大兴趣。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其择业就业技巧的同时使其懂得所从事职业对自己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对工作产生敬畏感,并且努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其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寓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之中,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与职业道德品质。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得以形成。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大比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升;其次,要做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进下去。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严把学生职业准入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进而培养其责任感和危机感。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超星尔雅下一篇:考试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