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文献及其翻译(通用8篇)
在他的论文中,D系统地发表了一个隐形的问题的分析和当前在教育研究中的两难问题。他提出了几个含蓄的假设需要被提问,严重地甚至通过定量的和定型的研究者,就像政策的提出者。
在这些假设中,其中一个是关于推论创新的项目的原因。D的总体结论是我们做改革因为他们有有用的政治和经济的末端。不幸运地是,它看起来很多的项目都被做了因为确实是D提出来的原因。
另一个提出的观点与被学习变量有关。在讨论他的第三章中,D提出了一个观点,研究需要利用很长的时间,比半年和一年的在校时间还要长。正如第三章,他指出,这个很长的等级观点是因为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变量需要被考虑进去在下一代被提出之前,或者有庞大地例子在传统的例子被改革之前。
在最近几年,研究者已经使用不同的变量,例如盟约。更多的这些是“天资与勤奋相互作用。”然而,仅仅设定了一个标准变量。在第三章中的一个暗示是,我们需要去看多种变量就像我们去看预测的变量。每一个个体的支出都与确定的协变量紧密相关。另外,多种的支出在不同的联系当中将会代表其他的变量需要去学习。这个提出了一些问题:。足够的数据分析工具是为了这些分析吗?他对一些简单的单一变量有什么作用呢?
同等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停止与那些旧的变量保持联系在一些教育的研究当中。并且这些研究没有表明新的关系。也许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的结构,我们能辨别一些新的变量。当我们去预测这些方法的时候,将会有新的理解。除此之外,D建议,大多数创新不能使它成为过去的一点。这一点说明。是否在一个控制变量的因素当中,有一个改变。二是在支出中的变量,我自己的研究暗示表明大多数的研究实际上不使它成为一点,例如在一项估计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百分之四十九的老师被叫做控制组在创新当中,当百分之八十四的老师在训练组正在使用它。依靠是否对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分析。或者使用者和不使用者的数据分析。支出是完全不同的。针对粒子的设计是不充足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暗示是否出现做一个明显的检查。
最后,我建议Dawson的文章需要另外一章。我知道来自研究的所有产量在第九章里不是一个相同的尺码。一些携带了大量的重量来解释更多的变化比起其他。在教室里的老师,例如,占据了大多数的变量与地位和因素的影响有关。另外一章将会展现不同的变量去反应一些关于变量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知识。
根据H的文章,我得到了大量有帮助的思想,我有几个想发表的观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和令人兴奋的观点是给每一个网站设计一个全职工作者。这是一条来自最短的报道评估设计,他提供了一个去得到另外一个网站的机会。H描述的策略是为了选择和训练这些领域的工人听起来很受影响,尤其是关于前所未有的领域的关于他们角色的一个有能力的设施。
然而,我是带着不舒服去尝试制作领域的工人不引人注目,通过不允许他们在正在学习的领域里办演。正如H的文件,最后的结果是任何事情除了不引人注目。如果他们已经参与到观测,看起来将会更少引人注目和惊讶,在当前系统里扮演着一个暂时的角色。
它也会出现失败,那就是在主题背后会增加领域内工作人员和客户的困难。鉴于研究的长度和广度,确定必要的信息去面对主题。几乎任何数据至少给出客户一种客户系统,那就是正在被收集的数据各种数据,去帮助更多在这个领域的信誉和研究本身。
H的建议,学校文化的“客户”被用来作为领域的工作者是有趣的。我怀疑,尽管“客户”需要来自美洲的去被招聘,来自这个国家的学校与美国的不同。教育领域之外的美国人不适应于有根据的,或者很少了解美国的学校比起教育家。知道“顾客”是否做是有益的,实际上,与那些被训练的教育家不同的是,他们收集的数据。
H非常强调合同研究的问题,。我注意到我们已经完全陷入到研究当中,通过不断地改变权力项目地实施产品的需求的经历,还有做了的网站评论,还有不断的不确定支出。这是合同研究专利的事实之一,而且不是质性研究方法的唯一。
根据这些文章我将有两个观点。首先,如果D是正确的,对于支出的复杂性而言,还有就是当遇到两个问题的分析。多种多样的质性设计在目标上h正确的.。一方面。如果D是正确的话这个有意义的改变在收入和支出的变量中间是不一样的,我们将学校在传统的形势下,他能进入更加有益的改变,然后整个事实在这个实验学校项目当中有一个大的尝试,并且在这个尝试当中有一个小的改变,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菲里波维 (Philippovich) 是一名经济学家, 著述颇丰。马君武在民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翻译他的系列经济学著作。他先节译了菲里波维的《国民生计政策》, 这包括导言部分和《农业政策》。在导言部分, 马君武选译了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四节;在《农业政策》中, 马君武摘译了第一部《农业生产之组织》第一、二、三、四篇中的若干章节, 发表在当时国民党的理论刊物《建设》杂志2卷3、6号和3卷1号上。1916年6月马君武第二次留学德国回国后续译《农业政策》, 1921年4月, 上海中华书局初版该译作。此后, 从1922年至1925年, 马君武先后翻译了菲里波维的《工业政策》、《商业政策》 (上、下册) 、《收入及恤贫政策》和《交通政策》。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初, 上海中华书局先后出版了马君武的这五本译作。
译介西方实业家的事迹也是马君武经济文献翻译活动的一部分。1916年, 他译述的《世界大发明家罗伯儿传—世界上最强炸药之发明者》和《世界大发明家卑司麦亨利传—速制钢之发明者》发表在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杂志第2卷第7、8期 (1916年7月20日和8月21日出版) 上。“罗伯儿”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诺贝尔”。该译文介绍“罗伯儿”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发表威力强大的炸药, 如何用收入所得“投诸世界有益之事业”, 即设立诺贝尔奖学金。第二篇译文介绍了卑司麦亨利如何从一个只是小学毕业的工人成为19世纪英国著名冶金学家、发明家的过程, 其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极大地促进了19世纪欧洲炼钢业的发展, 被誉为开创钢铁时代的人。
1920年, 马君武寓居上海时, 与廖仲恺、朱执信、林运陔合作翻译孙中山著的《实业计划》。1917年至1919年, 孙中山写了《建国方略》一书。该书由《民权初步》、《实业计划》和《孙文学说》三篇汇集而成。其中, 《实业计划》用英文写成, 原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1918年8月, 《建设》杂志从第一卷第一号起连载《实业计划》中译稿, 1920年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英文版, 同年10月出版中文版, 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该书包括篇首和计划一、二、三、四、五、六。孙中山在1922年6月再版本的自序中说, 马君武负责翻译其中的“计划五”部分。
马君武积极翻译外国经济文献源于他强烈的翻译报国思想。在《交通政策》的译序言中, 他说, “予译此书以供国民参考。诚愿有人以伟大计划发展中国各种交通事业。”有时他的这种翻译报国思想则表达得比较含蓄, 如在《商业政策》的译序言中, 他说, 对外商业政策之主要内容为税关政策。李鸿章不知政治, 更不明世界情事, 以吾国与各种生计政策皆有重大关系之税关, 拱手送诸英国。定实值百抽五, 更以种种条约束缚之, 以种种借款担保断送之……此种税关政策, 全世界惟土耳其与吾国有之, 德文所谓Kapitulation即降伏制度也……此书述列国对外商业政策, 尤详于税关政策, 吾国人其速兴起, 以雪降伏制度之耻乎?
马君武这里实际上说的是, 这本书详细介绍各国的对外商业政策, 特别是关税政策, 翻译这本书, 是帮助国人学习掌握这样的政策, 加快我们的发展, 洗刷“降伏制度”给我们带来的耻辱。在《农业政策》的译序言中, 他写道,
予……以为, 文明诸国自国民权利问题即宪法问题解决以后, 政府施设, 十九为国民生计问题。顾吾国乃无专著述之。
马君武以为, 文明国家在解决宪法问题以后, 政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民生计问题。我国没有专门探讨农业政策方面的专著, 这本书的翻译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政策, 以解决我国的国民生计问题。在《收入及恤贫政策》的译序言中, 他有这样的话:
……所以不敢惮烦者, 因世界除德文外, 无此种极完备有系统之国民生计政策书, 而国民生计政策为世界文明诸国百年来行政及立法最尽力之事。吾国数千年来沿用国家为私产之制度, 不知国民生计政策为何物。
马君武这里的意思是, (我) 之所以不怕麻烦去翻译菲里波维的《收入及恤贫政策》, 是因为除了德文本外, 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有系统地阐述国民生计政策的书了, 而国民生计政策是世界文明国家政府及立法机构要极力解决的问题。几千年来, 中国实行的是把国家当作自己私有财产的制度, 国人对国民生计政策浑然无知。现在, 我翻译这本书, 就是要帮助国人了解它。
从现有的文献看, 马君武是民国时期最具翻译报国思想的经济文献翻译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菲里波维著马君武译:农业政策.上海:中华书局, 1921年
[2]菲里波维著马君武译:商业政策. (上卷) , 上海:中华书局, 1923年
[3]菲里波维著马君武译:商业政策. (下卷) , 上海:中华书局, 1924年
[4]菲里波维著马君武译:收入及恤贫政策.上海:中华书局, 1925年
[5]菲里波维著马君武译:工业政策.上海:中华书局, 1931年 (a)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数量众多的优秀英文电影引进国内,如何成功做好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有不少是误译、乱译,是什么原因导致片名的误译?片名翻译有那些常用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导致片名误译的原因
1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在片名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对文化内涵了解不够,这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原因。比如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婶,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但这两个翻译都是误译。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影片中这种花反复出现,具有象征寓意。象征着那个美国中年男人生命中的冲动、欲望及困惑。由于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译者只能照字面翻译。中国观众也只能按汉译片名去理解其含义,因而感到片名与内容相去甚远:再比如,“Rambo:Firs Blood”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语习语,意为“首战告捷”。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片名误译的比比皆是。
2过度追求商业利润
影视产品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其目的不仅是娱乐和教育大众。同时更是为了赚取票房收入。所以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故弄玄虚,而放弃一切原则去迎合观众,以至于译名跟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系。比如Original Sin译成《激情叛侣》The Liyes of Others译成《窃听风暴》。如果你看过这两部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片名译本跟原文相距甚远,跟故事情节也不相符。而有些影片的片名在翻译时为了吸引观众。喜欢用一些能给人带来震撼感的词语象“致命”、“魔鬼”、“绝代”等,如Dangerous woman译成《绝代宠姬》。商业因素要考虑,但考虑过多会使翻译品位降低、缺乏审美效果。
3过分追求系列模式化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就是过分追求系列模式化。比如创造出了一个新词,会套用在好几部片名的翻译上。目前充斥电影市场的各种“总动员”命名的影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The Incredibles《超人总动员》,Finding Nemo《海底总动员》,Toy Story《玩具总动员》,Monste《怪兽总动员》,A Bug's Life《昆虫总动员》,Cars《汽车总动员》,Valiant《战鸽总动员》等等:还有针对个别演员的电影片名形成系列化,如史蒂文·西格的《潜龙轰天》成功后,以后片子有《暴走潜龙》、《不死潜龙》、《深海潜龙》等:再比如在台湾译界曾出现过一股“魔鬼”浪潮,即凡是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影片。无论内容,台湾译者全部翻译为魔鬼,如:Terminator《魔鬼终结者》,Kindergarten Cop《魔鬼孩子王》,Eraser《魔鬼毁灭者》,Total Recall《魔鬼总动员》。这样的片名翻译严重影响了观众通过片名了解影片内容,使片名丧失了其标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
4片名翻译市场缺少统一监管
由于片名翻译市场缺少统一监管,许多西方电影还没有在大陆公映,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而且译名五花八门。报刊、电视等媒体随意使用自己喜爱的译名,使得译名更为混乱。再者,大陆、台湾和香港各有自己的翻译队伍,由于这三地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片名的翻译也有很大差别,这样就造成一名多译、质量不一的现象。例如Mrs Doubifire,译为《道特菲尔太太》、《道布特菲尔夫人减《疑火太太》,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肥妈先生》和《窈窕奶爸》,这样它就拥有了五个令人困惑的译名。
三、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充分考虑到片名的文化性、商业性、观众心理、社会效应等多方面的因素,译文务必做到文字优美、传情达意、琅琅上口、雅俗共赏,令观众过目不忘(华先发,200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音译、直译、意译、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音译
所谓音译,就是按源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翻译成目的语发音相同或类似的文字语言。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英美影片中,常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其中有些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其人名、地名早已为众多的民族所熟悉(冯晓霞,2005),所以翻译时可直接采用音译法。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保留了海外电影的异国风情。例如,Macbeth《麦克白》。Spartacu《斯巴达克斯》,Casablanc《卡萨布兰卡》,Harry Porter《哈利·波特》,Troy《特洛伊》等。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按照约定俗成的固定译法,翻译时可以查阅相关典籍。如《英汉译名表》、《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外国译名地名手册》等。如果是不太常见查不到的专有名词,也可以根据该国语言的发音来直接音译。
2直译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张培基,1980)。而电影片名的直译法,就是根据原语和译语的特点,在最大限度内保持原语片名的形式和意义来进行翻译(宁之寿。1997)。例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Love at First Sigh《一见钟情》。lion King《狮子王》等都是采用的直译法。直译法不仅能保持电影片名的原汁原味,而且能令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去欣赏带有
异域风情的文化,因此是电影片名最重要的翻译方式。
3意译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陈宏薇,1998)。所以意译并非“胡译”或“乱译”,而可以概括为“得意忘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对影片内容的正确把握为根据。抓住原文的意义,抛弃原文的形式(王焰、郑贤贵,2005)。以美国电影Copycat为例。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将其翻译成“拷备猫”或“复制猫”,读者就会对此感到十分迷茫。而实际上。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的谋杀故事,而这一系列的谋杀事件都只是杀手对历史上著名谋杀案的一种模仿,因此,Copycat是指谋杀案。将其翻译成“叠影谋杀案”比较好,这样观众就能大致了解这部电影要讲些什么东西。在片名翻译中运用这种技巧翻译的例子很多,比如Twins《龙兄鼠弟》,Home Alone《小鬼当家》,The Legend of the Fal《燃情岁月》,My Best Friends Weddin g《=新娘不是我》。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等等。
4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作为片名的电影,除了可以根据观众是否熟知为原则分别采取音译或意译外,还可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以充分表现原片内容,或更符合译语习惯。如动画片Shrek,译成《史莱克怪物》要比《史莱克》好得多。因为单纯从字面上判断不知道史莱克是什么东西。而“怪物”一方面显得生动有趣,突出了动画片的风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类似的例子还有:Titanio《泰坦尼克号》,Elizabeth《伊莉莎白女王》,philadelphia《费城故事》,Forrest Gump《阿甘正传》,JoeDirt《乔德特历险记》等。
5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有些片名虽然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美国电影Ghost描写一对情侣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动人故事。如果单单直译一个“鬼”字。只能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令人望而却步。译成《人鬼情未了》效果更好。类似的例子还有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Madison County Bridge《廊桥遗梦》,The Sea Inside《深海长眠》,Brother Bea随熊的传说》,Downfal《帝国的毁灭》。The Village《神秘村》,Speed《生死时速》,The Net《网络情缘》The Piano《钢琴别恋》等。这些影片的译名客观而又贴切原名,很能吸引电影观众。
四、结语
After modeling in SolidWorks, it is necessary to save the model as a type of Parasolid(*.x_t)so as to import it into ANSYS correctly.Then, in ANSYS, the importing of the model is completed with the command “PARAIN, Name, Extension, Path, Entity, FMT, Scale” or the choice of “FileDImportDPARA...” in the GUI interface.There are two means of importing: selecting or not selecting “Allow Defeaturing”,the differences of which are shown in Fig.3 and Fig.4.图片 Fig.3 Importing with defeaturing Fig.4 Importing without defeaturing 3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of intake tower The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the intake towe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nvolves aspect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stress.The calculation must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simulation of layered construction,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s, hydration heat, 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autogenous volume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and thermal creep stres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simulate directly in ANSYS.APDL is a scripting language based on the style of parametric variables.It is used to reduce a large amount of repetitive work in analysis(Gong and Xie 2004).This study carried out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considering nearly all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using the birth-death element and programming with APDL.3.1 Solving temperature field principle 3.1.1 Unsteady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 The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change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due to the effect of hydration heat of cement.This problem can be expressed as a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with internal heat sources in the area.The unsteady temperature field T(x, y, z,D)is written as(Zhu 1999): 公式1
where □ i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ncrete, c is the specific heat of concrete, □ is the density of concrete, □ is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of concrete, and □ is the age of concrete.In the 3D unsteady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 the functional form I e(T)is 公式2 where □R is a subfield of unit e;□0 is the area on surface D , which is only in boundary units;c
□ □ □
□;□ is the exothermic coefficient;the thermal diffusivity c □ □ □ □;and is
the air temperature.a T
3.1.2 Initial condi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ncrete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re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the initial transient temperature of internal concrete.The calculated initial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is 10 □.The index formula of hydration heat of cement is 公式3 where t is the pouring time.The conversion between Q and □ is 公式4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involve the law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oncrete and the surrounding medium.When concrete is exposed to the air, the boundary condition is 公式5 where n is the normal direction.Both and a T □ are constants or variables(Ashida and Tauchert 1998;Lin and Cheng 1997).During the maintenance period, the insulation materials of concrete are steel formworks and straws, and the exothermic coefficient of the outer surface is reduced as equivalent processing.The exothermic coefficients of the steel formwork and the straw are 45 kJ/(m2h+0)and 10 kJ/(m2h+0),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local tempera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following formula can be fitted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urve: 公式6
3.2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in ANSYS The simulation scheme of layered construc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al construction scheme, is shown in Table 2.The pouring days in Table 2 are all the total days of construction for each layer.A layer is not poured until the former layer is poured.图表2
The feature points are selected in every layer above the base plate.The maximum temperatures and the temperature curves are given in Table 3 and Fig.5, respectively.Table 3 Coordinates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of feature points 图表3 图片5 Fig.5 Maximum temperature curves Fig.5 shows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each layer occurs on the 3rd or 4th day after pouring, and t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tim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related literature(Lin and Cheng 1997;Luna and Wu 2000;Wu and Luna 2001).In Fig.5, the numbers of feature points from 2 to 8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ir maximum temperature curves from Nodetemp 2 to Nodetemp 8, and the curve of Nodetemp 9 is the air temperature curve.Feature point 8,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which is 29.934 □ , occurring on the 206th day of the total construction period, show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Feature point 4, the coordinates of which are(16.4, 16.0, 5.0), show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23.5340.4 Analysis of thermal stress of intake tower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the structure occurs during heating and cooling.If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different parts is inconsistent, then thermal stress occurs.The indirect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temperature of nodes was first obtained in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structure as a body load.4.1 Selection of calculating parameters The parameters of concrete are given in Table 4.The elasticity modulus is 公式7 Table 4 Parameters of concrete 图表4 The creep effect must be considered in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stress.The creep degree of concrete is influenced by the cement type, water-cement ratio and admixture.The formula of the creep degree is 公式8 Considering the creep degree, the formula of the elasticity modulus is adjusted to be 公式9
4.2 Analysis of thermal stress in ANSYS As in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feature points were selected in each layer above the base plate, and their coordinates were the same as those i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The maximum thermal stress of each point is shown in Table 5.Feature point 9, the coordinates of which are(17.4, 10.8, 8.0), is the point with the maximum thermal stress.Table 5 Maximum thermal stress of feature points 图表5
The thermal stress curves of feature points are shown in Fig.6.图片6
Abstracts Abstr 文摘 Abbreviation 缩语和略语 Acta 学报
Advances 进展 Annals Anna.纪事
Annual Annu.年鉴, Semi-Annual 半 Annual Review 年评 Appendix Appx 附录 Archives 文献集
A.s.=almost surely几乎处处 Association Assn 协会 Author 作者
Bibliography 书目,题录
Biological Abstract BA 生物学文摘 Bulletin 通报,公告
Chemical Abstract CA 化学文摘 Citation Cit 引文,题录 Classification 分类,分类表 College Coll.学会,学院
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 CD-ROM 只读光盘 Company Co.公司 Content 目次
Co-term 配合词,共同词 Cross-references 相互参见 Digest 辑要,文摘 Directory 名录,指南
Dissertations Diss.学位论文 Edition Ed.版次
Editor Ed.编者、编辑
Excerpta Medica EM 荷兰《医学文摘》 Encyclopedia 百科全书
The Engineering Index Ei 工程索引 Et al 等等,以及其他人
European Patent Convertion EPC 欧洲专利协定 Federation 联合会 Gazette 报,公报 Guide 指南 Handbook 手册 Heading 标题词
Illustration Illus.插图 Index 索引 Cumulative Index 累积索引
I.e.= 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也就是,换句话说 Index Medicus IM 医学索引 Institute Inst.学会、研究所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 国际专利分类法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国际标准书号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es Number ISSN 国际标准刊号 Journal J.杂志、刊 Issue 期(次)Keyword 关键词
Letter Let.通讯、读者来信 List 目录、一览表 Manual 手册
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MA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 Retrieval System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医学主题词表 Note 札记 Papers 论文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Precision Ratio 查准率 Press 出版社
Procceedings Proc.会报、会议录 Progress 进展
Publication Publ.出版物 Recall Ratio 查全率 Record 记录、记事 Report 报告、报导 Review 评论、综述
Sciences Abstracts SA 科学文摘 Section Sec.部分、辑、分册 See also 参见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DI 定题服务 Seminars 专家讨论会文集 Series Ser.丛书、辑 Society 学会
Source 来源、出处 Subheadings 副主题词 Stop term 禁用词 Subject 主题 Summary 提要
Supplement Suppl.附刊、增刊 Survey 概览
Symposium Symp.专题学术讨论会 Thesaurus 叙词表、词库 Title 篇名、刊名、题目 Topics 论题、主题
Transactions 汇报、汇刊 Volume Vol.卷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世界知识产权 World Patent Index WPI 世界专利索引 Yearbook 年鉴
词性部分
prep = 介系词;前置词,preposition的缩写
pron = 代名词,pronoun的缩写
n = 名词,noun的缩写
v = 动词,兼指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verb的缩写
conj = 连接词,conjunction的缩写
s = 主词
sc = 主词补语
o = 受词
oc = 受词补语
vi =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的缩写
vt =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的缩写
aux.v = 助动词,auxiliary的缩写
a = 形容词,adjective的缩写
ad = 副词,adverb的缩写
art = 冠词,article的缩写
num = 数词,numeral的缩写
int = 感叹词,interjection的缩写
u = 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的缩写
c = 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的缩写
pl = 复数,plural的缩写 abbr abbreviation(略)略语
adj, adjjadjective(s)(形)形容词
adv, advvadverb(s)(副)副词
adv partadverbial particle(副接)副词接语
aux auxiliary(助)助动词
cn countable noun(可数)可数名词
conj conjunction(连)连接
def art definite article(定冠)定冠词
egfor example(例如)例如 esp especially(尤指)尤指
etc and the others(等)等等
ie which is to say(意即)意即
indef art indefinite article(不定冠词)不定冠词
inf infinitive(不定词)不定词
int interjection(感)感叹词
n noun(s)(名)名词
neg negative(ly)(否定)否定的(地)
part adj participial adjective(分形)分词形容词
pers person(人称)人称
pers pron personal pronoun(人称代)人称代名词
pl plural(复)复数(的)
pp past participle(过去分词)过去分词
pref prefix(字首)字首
prep preposition(al)(介词)介词,介系词,介词的pron pronoun(代)代名词
pt past tense(过去)过去式
sb somebody(某人)某人
sing singular(单)单数(的)
sth something(某事物)某物或某事
suff suffix(字尾)字尾
un uncountable noun(不可数)不可数名词
US America(n)(美)美国(的)vverb(s)(动)动词
[VP]Verb Pattern(动型)动词类型
v iverb intransitive(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vt verb transitive(及物动词)及物动词 n: noun v: verb vt: transitive verb it: intransitive verb ad: adverb adj.: adjective adv.: adverb, adverbial adv.phr.: adverb phrase Amer.Eng.: American English aux.v.: auxiliary verb coll.: collective compar.: comparative conj.: conjunction 连词,结合,同时发生 def.art.: definite article定冠词 demonstr.: demonstrative指示的
demonstr.adj.: demonstrative adjective指示形容词 demonstr.pron.: demonstrative pronoun指示代词 dial.: dialect方言,土话 imper.: imperative indef.art.: indefinite article infin.: infinitive interj.: interjection感叹词,插入语
interrog.pron.: interrogative pronoun疑问代词 mod.dial.: modern dialect mod.Eng.: modern English n.: noun n.phr.: noun phrase n.pl.: noun plural obs.: obsolete废词,废弃的,过时的,老式的 OE : Old English OED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pers.pron.: personal pronoun phr.: phrase(s)pl.: plural(roman in variant spelling list)复数,众数 plur.: plural possess.pron.: possessive pronoun物主代词,代名词
p.p.: past participle(italic as paragraph marker or part of speech label)ppl.adj.: participial adjective predic.: predicative pref.: prefix prep.: preposition介词,前置词
prep.: prepositional pres.: present tense pres.p.: present participle(italic as paragraph marker or part of speech label)现在分词
pres.t.: present tense(italic as part of speech label)pron.: pronoun prop.n.: proper noun proverb.: proverbial谚语的,闻名的 p.t.: past tense(italic as paragraph marker or part of speech label)reflex.pron.: reflexive pronoun反身代词 rel.pron.: relative pronoun关系词 v.: verb vbl.n.: verbal noun动名词
作者:马 群时间:2009-2-18
【论文关键词】英文商务合同 句式特征 翻译
【论文摘要】商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英文商务合同在句式上体现出表意缜密、逻辑严谨、结构复杂的文体特征。本文基于实例分析,探讨了商务英文合同中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式以及复杂句式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根据《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作为法律文书,商务合同规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商务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就成为一种法律文件而对缔约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成为商务活动中解决争议的法律依据。合同的这一性质影响着其文字载体的风格。合同文字表达必须完整、明确、肯定,英文商务合同在句式上因而也体现出表意缜密、逻辑严谨、结构复杂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商务英文合同中大量使用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式,以及大量使用复杂句式。本文以实例分析为基础,从英汉语言差异的比较出发,从以上两个角度阐述英文商务合同的句式特征及其翻译技巧。
一、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式
权利义务的约定部分构成了商务合同的主体,情态动词的准确使用旨在明确约定当事人的权利(可以做什么),当事人的一般义务(应当做什么),强制性义务(必须做什么)和禁止性义务(不得做什么)。may旨在约定当事人的权利(可以做什么),shall约定当事人的义务(应当做什么),must用于强制性义务(必须做什么),may not(或shall not)用于禁止性义务(不得做什么)。与商务合同英语特别相关的情态动词主要是shall和may。
shall在商务合同英语中表述各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表示强制性地要求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含有“本条款具有法律规定的指令性和强制性”之意。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shall 解释为(formal or old-fashioned)used in official documents to show a law,command,obligation or compulsion。这一用法的shall 的主语一般以第三人称居多,且此时shall 必须重读。shall这一用法的否定形式shall not表示“禁止”或“不得”。例如(1):If any change is required regarding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agreement,then both parties shall negotiate in order to find a suitable solution,provided,however,that any change of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approval by the government of both parties.(译文:若须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任何修改,双方须经协商妥善解决,但本协议的任何修改须经协议双方政府的批准。)
在商务合同文体中,通过may提出的要求通常不带强制性,有时为实现要求还准许附加条件;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表示允许或许可。may not可表示根据特定规定或要求而“不得”或“不可以”,语气不及shall not强烈,使用也不及shall not普遍。
例如(2):The Buyers may,within 15 days after arrival of the goods at the destination,lodge a claim against the sellers for shortweight being supported by Inspe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a reputable public surveyor.(译文:货物抵达目的港15 天内,买方可以凭有信誉的公共检验员出示的检验证明向卖方提出短重索赔。)
二、复杂句式
与普通英语相比较,商务合同英语中的句子结构就其长度和使用从句的连续性而言要复杂得多。商务合同文体中的完整长句的使用可以准确界定合同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与义务,排除被曲解、误解或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句子的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附加成分不仅多,而且常居于明显的位置,对主句意义进行解释、限制或补充,一则可以体现这种文体庄严的风格、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条理;二则可以对履行权利与义务的条件、方式、地点以及时间等进行限制,从而避免漏洞,防止今后可能发生的争端,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1.定语从句
在商务合同中,为了使条款明确清晰,排除被误解的可能性,经常使用大量的结构复杂的定语从句,来精确地说明一些名词。定语从句与中心词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名词带有多个并列的定语从句,或者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多个中心词(公共定语)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3):A reply to any offer,which purports to be an acceptance but contains additions,limitations or other modifications,is a rejection of the offer and constitutes a counteroffer.which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reply,可译为: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
又如(4):The seller must deliver goods which are of the quantity,quality and descriptions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 and which are contained or packed in the manner required by the con tract.句中两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是对名词goods的规定,而不是描绘与形容,句子的深层结构是“Goods must be”,如译成:“卖方必须交付……的货物”,则显得翻译腔很浓,语义也含混不清。因此可以按照句子的深层结构译成汉语的主谓结构: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质量和规格一致,并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再如(5):A reply to an offer which purports to be an acceptance but contains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terms which do not materially alter the terms of the offer constitutes an acceptance.句中有两个连环定语,第一个修饰offer,第二个修饰terms,前者译成前置定语,后者译成条件分句: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之添加或不同的条件在实质上并不更改该项发价之条件,乃构成接受。
2.状语从句
多个状语同时修饰一个动词,或者一个状语中包含另一个状语的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6):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signing and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is contract,the Buyer shall proceed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goods to the Seller by opening an irrevocable L/C for the full amount of USD30,000 in favor of the Seller through a bank at export port.此句的主干为……the Buyer shall proceed to pay the price……to the Seller,其中含有一个时间状语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signing and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is contract。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商务合同中许多时间状语表示的是某一缔约方必须在何时何地承担某一义务和享有某一种权利,即时效性。因此整个句子的重心不是句子的动词,而是发生动作的时间。在译成中文时,为了突出行为的时效性,时间状语应尽量靠近表示义务责任的关键词“须”。此句中还含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方式状语by opening an irrevocable L/ C…,其中含有三个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an irrevocable L/ C。按照汉语的行文规范,方式状语一般应位于动词之前。因此本句可译成:买方须于本合同签字并生效后30天内通过出口地银行开立以卖方为收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全部货款计30000美元。
3.条件从句
商务合同主要约定合同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但由于这种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均附有各种条件,所以条件句的大量使用成为商务合同的一个特点。条件句多由下列连接词引导:if,in the event of,in case(of),should,provided(that),subject to,unless otherwise
等。
例如:(7)Either side may replace the representative it has appointed provided that it submits a written notice to the other side.(任何一方都可更换自己指派的代表,但需书面通知对方。)
(8)Either Party may terminate the contract in case of failure on the part of the other Party to fulfill or perform any of its obligations hereunder and in the event that such failure remains unremedied sixty(60)days after the service of a written notice as described in Article X below by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to the other Party specifying the failure in question and requiring it to be remedied.(译文:如果一方未完成或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义务,而且未按照下述第X条规定在另一方向其送达书面通知,指出其违约行为并要求其予以改正后六十(60)天内,其仍未予以改正,另一方则可以终止本合同。)
(9)Should the Sellers fail to effect delivery on time as stipulated in this Contract owing to causes other than Force Majeure as provided for in Clause X of the Contract,the Buyers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relative quantity of the contract.(译文:除本合同第X款规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如卖方没能及时按合同要求交货,买方有权取消相应的部分合同数额。)
(10)In case no amicable settlement can be reached between the two parties,the case in dispute shall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which shall be held in the country where the defendant resides.(译文:如双方达不成友好的协议,争议可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方所在国进行。)
(11)Unless otherwise agreed,delivery of the goods and payment of the price are concurrent conditions,that is to say,the seller must be ready and willing to give possession of the goods to the buyer in exchange for the price and the buyer must be ready and willing to pay the price in exchange for possession of the goods.(译文:除非另有协议,货物的交付和价款的支付应是同时履行的条件,换言之,卖方必须乐意让出占有将货物交至买方以交付价款;同时,买方须乐意支付价款以交换对货物的占有。)
综上所述,商务合同英语正是为了准确严密地规约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采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措辞准确严密,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准确理解商务合同英语的句式特征并灵活运用其翻译技巧,可以帮助广大经贸工作者准确有效的翻译和起草合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争端,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石油类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特点, 本文选取三篇论文摘要,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石油类英语摘要的语篇特点和相应翻译策略:
一、摘要整体要求语法正确, 表达准确、地道
英文摘要要求必须按照英语语法, 不能出现中式英语。在翻译时,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中英文差异、无主句、连动句、搭配不当、主谓不一致。如:“区域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
“分析了利用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 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反演, 生成全频带高分辨率的岩石纵波速度体, 通过室内微钻头岩心可钻性试验, 建立考虑岩石声波与密度属性的预测模型;据此开发了三维预测软件, 完成了三维空间地层岩石可钻性的预测。”
该句较长, 内容丰富, 必须首先理解原文含义, 并以英文规范语法翻译。原文作者翻译如下:A new 3D predi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constructsthesonic-densitymodelbycombiningthe core tests and acoustic data cube generated by using well log constrainedseismicinversiontechnique.本句表达原文理解有偏差, 内容有缩减, 语法有错误, 正确翻译应为:Anew3Dpredictionmethod is presented, in which a model considering both rock acoustic and density properties were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micro-bit drillability test and full-band and high-resolution P wave velocity cubewhichwasgeneratedby welllogconstrainedseismicinversion technique.
二、摘要类型
石油科技论文摘要一般为信息型摘要, 主要由投稿刊物的要求来确定。摘要内容包含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论, 字数一般为原文10%左右, 200~300字左右。根据不同内容, 时态运用也随之变化。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在提到研究结论时运用现在完成时, 而将来时主要用于对将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在翻译过程中, 应该根据不同内容, 选择正确时态。如“储、隔层岩石及层间界面性质对控制压裂缝高的影响”一文中:“当储隔层界面的抗剪强度高出某一临界值时, 压裂缝高急剧增大, 小于该临界值时则界面会发生滑移, 裂缝被完全限制在储层内;”原文翻译为Thefractureheightincreases quicklywhenthe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s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andthefractureheightconfinedfullybyreservoirwhentheinterfacial shearstrengthlowerthanthecriticalvalue.时态问题较大, 正确翻译应为:The fracture height increased quickly whe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of reservoir rock/barrier was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andthefractureheightwasconfinedfullybyreservoirwhentheinterfacialshearstrengthwas lowerthanthecriticalvalue.
三、大量使用被动句或第三人称主语句
科技论文谈论客观现象, 因此被动句和第三人称主语句使用较多, 在英文摘要中被动句占三分之一。而在汉语表达中, 多使用无主句或是使用第一人称等结构。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中英文表达差异。如“通过数值模拟得出, 弹性模量大的隔层在裂缝穿过界面时对其并无明显限制作用, 反而会有利于隔层中缝高的增大;”原文翻译为Throughnumerical simulation, we deduced that high elastic modulus interlayer hasalittlehinderswhenthefracturegrowsthroughthebondinginterface.此为典型汉语主动句, 应改为:Throughnumericalsimulation, it was deduced that barrier with high elastic modulus has little hinderingwhenthefracturegrowsthroughthebondinginterface.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2]张增基.英汉翻译教程[M].外语出版社, 1980.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
【关键词】翻译美学 英文诗歌 版本比对 审美体验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The stolen child》的两个翻译版本,简要研究翻译美学与文学诗歌翻译的关系,探讨翻译美学的不同理解对文学审美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本文选择了《The stolen child》的两个译本进行比对,一个是艾梅翻译的《被偷走的孩子》;另一个版本是周英雄版本的《被拐走的孩子》。(关于题目的翻译,将放于内容分析比对之后)。两种版本有很多地方的不同,如果逐字逐句去对比意义并不大,所以笔者挑选了六处对于诗歌意义会产生不同理解的句子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二、诗文内容的翻译比对探究
1. fairy vats/faery vats. 诗歌中有一句“There weve hid our fairy vats”。艾梅将“fairy vats”译成“魔桶”,而周英雄的版本中翻译成“仙篮”。“fairy vats”出现在诗歌第一节,通过对“fairy vats”的描述为小孩及读者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平时生活的世界。“Fairy”这个词在英语中作名词有仙女的意思,作为形容词它的意思是“魔法、妖法”所以这里艾梅将“fairy vats ”翻译成“魔桶”也并非不可以。当你翻译的诗歌和诗人的原文有所偏差的时候,可能影响整篇文章的意思,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 这句话在全诗之中出现了三次,出现频率如此之高是因为它是仙女呼唤孩子来这个世界的话语。叶芝原文是“For the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艾梅将这句翻译为“这世界哭声太多,可你不懂。”周英雄的翻译是“世上哭声遍地,你无从了解。”因为全诗都是仙女试图让孩子安心来到这个世界的一种尝试。因此,翻译者在此不仅要考虑到美学意境的用词,还要注意受众心理的角度,此处呼唤的语气应该更具有煽动性和说服力才更加符合原文作者的心理。
3. trouble is anxious in this sleep. 叶芝诗原文是“While the world is full of troubles,and is anxious in this sleep”,艾梅的翻译是“然而这世界充满了烦恼,睡梦中也挤满了无尽的焦虑”,周英雄的翻译是“然而世上烦恼充斥,睡眠中仍不免焦虑”。对这一句的理解要结合第二点谈到的“For the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前文分析过,翻译为孩子们不懂为更佳,因为这样更能反映他们已经意识到麻烦,可却找不到答案和解决方法的心理,所以“anxious in this sleep”翻译为“睡梦中也挤满了无尽的焦虑”会比较好,且此处的“挤满”是点睛之笔。
4. The solemn-eyes. solemn的本意是庄严,因此艾梅将“The solemn-eyed”翻译为“那个眼神庄严的孩子”,周英雄翻译成“这个眼神凝重的孩子”。诗中原文是“A way with us hes going, the solemn-eyed”,意思为那个要和我们一同离去的孩子,在对孩子的眼神形容上,艾梅使用了solemn的原意“庄严”远不及周英雄所译出的“眼神凝重”。庄严于此处并不恰当,审美特征不明显,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主题。
5. Sing peace into his breast. 诗原文“the kettle on the hob, sing peace into his breast”,艾梅的翻译是“水壶在火炉上的低唱,那些曾安抚他心灵的歌谣”;周英雄的翻译是“炉架上的水壶把谧静唱入他胸膛”。周英雄的翻译明显更具审美意境。由此可见,审美对象(原文作品本身)与审美主体(翻译作者)之间,存在一种可以相互渗透的关系。
三、诗文标题翻译比对
论文最开始提到过,在讨论完诗文的正文内容后再讨论题目的翻译更为合适,更易贴近诗文主题。“stolen”通常我们都认为时被偷走的意思,因此会艾梅的题目《被偷走的孩子》更为精准和规矩;但从翻译美学的审美角度来看,周英雄的《被拐走的孩子》的翻译则更为贴切。因为当你读完整首诗,了解大意后,真的会认为孩子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追随仙女离开尘世的吗?仙女使用的手段是一方面指出尘世间充斥烦恼,另一方面展现给孩子看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最终孩子选择和仙女手牵手,并不是被迫的结果。
四、总结
两首译本如果细细的对比起来,还会有很多细微的不同,但并不影响整篇诗歌的基调。当阅读完这首诗后,其实诗文的本意是在试图描写一个离开尘世的故事。在每个人心中离开尘世的途径和意义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所拥有的选择权也大相径庭。但相似的是,每个人生活在尘世的喧嚣中总会有迷失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诱惑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让这些美好成为我们选择留在尘世的动力。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及其翻译】推荐阅读:
翻译专业英文文献06-21
论文英文文献翻译07-23
ssm英文文献翻译01-17
jsp中英文外文文献06-28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11-24
英语文献翻译09-21
物联网文献外文翻译10-05
中文翻译英文07-18
英文稿翻译11-21
英文摘要及翻译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