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办法(推荐9篇)
建立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长效机制,重视源头管理、提升工作效能,全面履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责,动员社区管理部门、广大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逐步构建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应推行城市 管理“网格化”。
一、“网格化”管理的构建
1、以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所辖的区域为网格单位,一个社区、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为一个网格,园区所辖多少社区,划分为多少个城市管理网格,从而形成园区整体城市管理网络。
2、网格确定全面覆盖,周边界限明确,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区域内包括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
二、网格化管理的责任
1、社区、镇、村、组是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责任主体,城市管理执法队为网格化管理基本责任单位,其负责人是网格化责任制责任人,进社区城管专干、爱卫专干为网格化责任制直接责任人。
2、每个网格由一名城管专干或爱卫专干负责,城管专干全权负责网格内城市管理事宜及巡查,城管专干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统一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担负核查处置的责任。
3、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提示牌,公布直接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责任内容,接受居民监督,共同解决社区内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网格直接负责人对网格内城市管理事宜全权负责。对设计城市管理范畴内的时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担负核查、处置、反馈的责任。
三、网格化管理的管理职责
1、设计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城管专干按照相关要求,协助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所辖网格的“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点道路两侧、居民小区的占道经营、倚门设摊以及乱悬挂、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乱涂写等违规行为。指导督促所辖网格及时清扫道路、清运生活垃圾,保持良好的市容秩序。
2、设计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建设,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置,对违规、违法行为和时间予以及时的纠正和查处。
3、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及时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地和树木的行为,确保人行道树上拉绳、挂晒等现象。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以及时纠正和查处。
4、涉及交通管理方面。成立交警队伍,对园区内机动车占道、乱停放的车辆进行整治。做到各类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排列。
5、及时纠正和查处其他违规行为。
四、网格化管理的责任考评。
1、网格责任考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考评以随机检查和日常督察相结合方式进行,同时参照园区管理部门和居民代表的评议。随机检查由园区城管办组织开展;日常督察由园区城管执法队组织开展。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网格,城市管理
1 城市网格化管理概念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 是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 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它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 将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 通过加强对单元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 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2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
2.1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思想, 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 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 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 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 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如图1所示:
2.2 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 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 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 运用地理编码技术, 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 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 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
2.3 城市事件管理法
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 需要市政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事件大类分类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事件管理法则是指将上述各类事件纳入管理范围, 并按照不同的事件明确责任单位和处置时限的管理方法。
2.4 无线数据采集
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相应功能的信息采集器——装有“城管通”软件的手持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 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 同时接受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移动传输网络和LBS系统、短信网关、GRPS大客户平台相连接;手机终端用户通过移动GPRS网络以专用APN号接入GRPS大客户平台, 连接至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进行各类数据传输 (如:现场照片、地图数据浏览、录音信息、表单等) , 以及实现现场位置定位、短信收发、语音呼叫等功能。无线多媒体信息采集系统将采集的数据高速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协同处理。
2.5“两个轴心”监督和管理的分离
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需要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 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 将城市管理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 实现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评价等功能。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 负责指挥和协调各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问题处理结果。
3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不同,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空前紧密, 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共同奠定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 即使是处于模式最终端的“城管通”, 也凝结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结晶。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框架内, 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合为一体, 实现了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高度统一, 并最终共同为管理实践服务。
3.1“3S”技术集成
“3S” (GIS、RS、GPS) 技术是现代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GIS是对多种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 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撑;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各种信息, 及时对GIS数据进行更新。“3S”技术集成是指将GIS技术、GPS技术、RS技术这3种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 实现空间数据的实时采集、管理和更新。“3S”技术及其集成是“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的关键。
3.2 构件与构件库技术
构件是被用来构造软件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 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构件库是把一组功能和结构有联系的一组构件组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地系统, 可以对组件进行查询、管理、编辑等, 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的子系统, 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 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构件和构件库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3.3 中间件技术
所谓中间件就是位于平台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具有标准的协议与接口的通用服务, 它是一个通用的软件层, 利用该软件层提供的API, 可以开发出具有良好通信能力和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 用于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协调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作业调度、实现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无障碍通信。
3.4 地理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是基于空间定位技术的一种编码方法, 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被用于系统的地理坐标的方式。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 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 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通过对自然语言地址信息的语义分析、词法分析, 自动和标准地址库匹配, 确定出精确的地理坐标。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用到许多不同部门和类型的数据, 地理编码技术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移动GIS技术
移动GIS系统主要由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信息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简称LBS) 和移动终端4个部分组成。移动GIS作为一种服务系统, 当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交互时,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这个模型会动态地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
4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2004年, 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城市管理思想, 采用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 依托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 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实际需要, 细化城市管理单元, 理顺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了东城区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2005年7月, 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小组, 确立了上海、南京等10个城市为先期试点, 并于2006年3月, 将天津、重庆等17个城市作为第二期推广城市。为了更好地在全国推广城市管理新模式, 建设部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 制订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4个技术标准和规范, 并于2005年5月通过建设部审核并正式公布, 于2005年8月1日执行。
5 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明确定义, 并深入研究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基本构成和关键技术, 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该管理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Foster I., Kesselman C..The grid: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M].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8.
[3]郑士源, 徐辉.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3) .
[4]张超, 吴丹.城市网格化管理[J].城建档案, 2006 (7) .
[5]龚键雅, 杜道生.当代地理信息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nlc202309082148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市区城市管理水平,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现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基层社区为依托,以单元网格为载体,以标准化管理为目标,整合各种管理资源进社区,进网格,重心下移,靠前服务,实施全程、全方位、精细化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网格划分
根据市区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对城市建成区、重点规划控制区域,按照范围界限,每个社区(园区)划定1个网格,一共划分为48个网格。
按照 “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及单元网格人口数量、主次干道数量和管理任务轻重,将网格分为A、B、C三类。具体划分:
A类网格(16个):清源门社区网格、一字门社区网格、汉川门社区网格、东门社区网格、体育路社区网格、宝塔社区网格、赤壁社区网格、龙王山社区网格、青砖湖社区网格、建新社区网格、桐梓岗社区网格、余家湾社区网格、红卫社区网格、三台河社区网格、珠明山社区网格、西湖社区网格。
B类网格(18个):沙街口社区网格、八一社区网格、大地社区网格、潘家湾社区网格、二机社区网格、印染社区网格、有线社区网格、江北社区网格、铝业社区网格、私营经济园网格、黄州商城网格、四海机械厂网格、毛纺社区网格、新桥社区网格、新港路社区网格、原种场网格、果园场网格、农科院网格。
C类网格(14个):晏家山社区网格、汪家墩社区网格、长江社区网格、长圻廖社区网格、虹桥社区网格、邢家湾社区网格、六福湾社区网格、汪家冲社区网格、望月堤社区网格、万福社区网格、城东新区网格、黄冈化工园网格、黄州工业园网格、南湖工业园网格。
三、网格人员配置
(一)配置方法
1、实施“七进网格”。将社区干部、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协管员、市政管理员、各单位“门前四包”管理员等统一纳入网格,实施分块管理。七类人员按任务轻重、工作量大小确定进入网格的人员数量。
2、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网格长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为该网格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协调、督办等工作。
3、每个网格达到“五有”: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投入。
(二)职责分工
1、社区干部职责。督促辖区单位落实“门前四包”、“庭院三包”,监管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大扫除,负责辖区违法建设的巡查、上报。
2、城管执法队员职责。负责查处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政工程以及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3、环卫工人职责。负责网格责任区内路面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
4、市政管理员职责。负责网格内市政设施维护、管理;负
责监督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和使用城市排污管网等市政设施的许可实施情况;负责网格内城市排渍工作。
5、协管员职责。负责城市管理的巡查、上报工作,协助城管执法队员查处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6、片区民警的职责。负责维护网格内治安秩序,支持城管执法队员依法管理,打击暴力抗法行为,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7、临街单位“门前四包”管理员职责。落实“门前四包”“庭院三包”责任制,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队员、片区民警、社区搞好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四、工作标准
(一)A类网格工作标准
1、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流动摊点及时取缔;无乱牵乱挂、乱涂乱画;店招标牌等设置规范,无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无出店占道经营;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时;临街门店自备垃圾容器符合要求(小型餐饮门店必须自备垃圾桶、废纸篓、潲水桶,冷饮、水果等其他门店必须自备垃圾桶和废纸篓),无随意倾倒垃圾问题;其他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2、规划管理标准: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3、园林绿化管理标准:行道树上无乱拉、乱挂、乱晾晒;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带、公用绿地和树木的行为;其他违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
处。
4、市政管理标准:无占道焊接、洗车、乱堆放;线杆、路灯无乱拉条幅和牌匾;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其他违反市政道路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5、工商管理标准:无证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得到及时查处、无马路市场。
6、环境保护标准:及时查处商店高音喇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查处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产生毒害烟尘或气体的行为。
7、静态交通管理标准:非机动车按线摆放整齐有序;及时纠正、查处机动车侵占人行道、慢车道。
(二)B类网格工作标准
临街无乱牵乱挂乱晒、乱涂乱画、无乱拉条幅,店招标牌等设置规范,无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无出店占道经营;临街门店自备垃圾容器,无随意倾倒垃圾问题,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时;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得到及时查处;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的行为;无占道焊接、洗车、乱堆放;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及时查处商店高音喇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查处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产生毒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行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保持道路畅通。
(三)C类网格工作标准
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五、检查考核
(一)制定考核办法。制定出台《黄冈市区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和《黄冈市区“门前四包”管理考核办法》;对网格的检查考核由市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临街单位“门前四包”管理的检查考核由社区负责。
(二)定期开展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公开通报。年终根据每月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排名。
(三)严格奖惩兑现。
1、网格单元和管理人员的奖惩。对年终综合排名前10名的网格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年终综合排名后3名的网格,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网格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予以通报表彰。
2、“门前四包”奖惩。对“门前四包”管理工作年终排名前30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年终排名后5位的单位,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的否决条件,并与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初审考评由社区负责。
六、实施步骤
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18日-3月4日)。成立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网格化管理分项实施方案,划分管理网格,开展数据普查,建立路籍档案,将网格内所有沿街单位、沿街经营门店的名称、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及所属路段、网格及管理人员等信息进行登记、分类,建档立库,组织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 试点运行阶段(2011年 3月5日-5月31)。启动城市网格化管理试运行,初步选定三个社区进行试点,即:黄州
区体育路社区、建新社区,黄冈经济开发区珠明山社区。积累运行经验,发现不足,逐步完善。
第三阶段: 正式运行阶段(2011 年6月1日开始)。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市区其他区域,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七、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统筹协调,成立市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办公室主任由闻武斌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经费保障
1、市级财政投入
(1)投入200万元,为40个社区各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
(2)投入200万元,配备城市管理协管员100名;
(3)投入180万元,增配120名环卫工人。
2、区级财政投入
交通规费征收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组织实施及要求
1、目标考核实行100分制,考核结果与评优工作挂钩。由征稽所综合办公室负责考核。
2、督察组职责及要求:负责督促检查、考核综合服务组、网格责任人的工作,检查全分局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情况及劳动纪律、工作完成情况,对局督察组的检查意见和回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监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督促落实。
二、考核范围及标准
(一)综合报务组(100分)
工作职责及要求:做好窗口受理、咨询、服务工作,做好分局后勤服务和协调保障工作,保证政令住处畅通,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负责做好群众来访,来访申(投)诉工作的咨询、服务工作,负责各类规费的收取及票据、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各类记录的整理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考评标准:
1.负责窗口登记、受理、服务咨询工作。负责企业年检,个体验照(换照)工作,在工作台中执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对前来办理相关事宜的群众无故刁难、拖延,或未一次性告知,引起投诉的,经查证属实的每次扣2 分。个体验照率应达到80%,未达到的每差一户扣1 分。
2.负责对工作情况的收集上报,并将工作完成情况反馈给分局领导,对不按时收集情况上报材料的每次扣1分,对交接工作延误或出现遗漏的每次扣 1分。
3.对下发的各类文件要认真登记、保管、查阅文件要有记录,不按规定登记、记录的扣 1分,遗失文件的扣 1分,加强印章的管理,印章使用和管理不当的扣 3分。
4.对来信、来电、来访及转办的函件不认真登记、错登、漏登的每次扣1 分,对来信、来电、来访及转办的函件不落实或延期不按时上报的每次扣 1分。
5.负责各项规费,会费的收取和罚没款,罚没物资的收缴,做好票据的核销,严格按照局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严禁公款挪用、截留,不按规定上缴各种规费和报表,违反者严格按局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并扣5分。
6.负责受理“3.15”申(投)诉工作,及时调度网格责任人进行调解处理,并对调解处理情况进行收集、归档,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统计工作,未按规定收集上报的每次扣 1 分。
7.按规定准备各种文书、登记表格,并及时为巡查组提供各项文书、表格、单据,同时提供各种法律、法规的查询,不能及时提供影响工作的,视情况扣分。
8.及时、准确、真实,反映分局、分会工作情况,上报工作简报。每月不得少于3篇。如不能完成或每篇扣1分。
9.未按局要求制定工作目标或未按规定制定相关工作责任书的扣 1分。
10.未按制度规定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每次扣 1分。
11.对上级有关部门或网格责任人在本辖区内发现的和经营户反映的问题积极抓好落实,落实答复的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违反一次扣1分。
12.按分局领导安排,每周对综合服务组、网格责任人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分析,每月二十五至三十日进行考核。未完成的每次扣2分。
(二)对分会干部的考核:
1、帮助和支持组长、理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好个协的“三自”作用,有措施、有落实、为个体工商户排忧解难,热情服务。(10分)
2、认真组织个体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形势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10分)
3、认真完成区个协布置、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10分)
4、分会管理工作资料齐全,有记录,按时报送各种报表。(10分)
5、努力完成会费的收取工作。(10分)
邵军按网格责任人进行考核。
(三)网格责任人(100)分。
职责及要求:按局网格化监管方式,对辖区实行全方位网格巡查,负责对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进行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服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所的职权,维护辖区交易行为,保护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分管好辖区网格经济户口,做到微机档案与纸质档案相符,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监管,并做好回访工作,受理消费者申(投)诉,调解处理交易纠纷,违法违规行进行查处,认真完成上级和分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考评标准及主要指标:
1.网格责任人负责对网格内主要街道、商场、市场、企业的巡查监管,建立健全“经济户口”与网格巡查记录纸质台帐和计算机录入台帐相对应,实现对辖区经济秩序的有效监控。(10分)
2.加强对辖区内商品交易市场监督检查,特别是市场的消防安全及食品消费安全检查,要落实市场的安全责任制,门前“三包”制。督促市场主办者与经营户层层签订责任书。(10分)
3.加强市场整治工作,做好市场食品安全检查及整治的落实工作,创建有序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大力推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四制”。努力抓好各类专业市场和重要商品的整治工作,努力维护市场稳定。(10分)
4.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继续强化对农贸市场的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10分)
5.各责任区有条件的要积极开展“城信市场”的创建工作,以此推动商品交易市场的建章立制和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10 分)
6.认真落实“四访、四知、四做到”工作,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按照“违法失信严查,守法诚信宽待”的原则。按“风险度”、“信用度”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动态监管。(10分)
7.认真做好登记、年检、验照、案件查处、商标、广告、合同、市场等监管服务工作,及时受理解决消费者投诉,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受理消费投诉,手续完备,处理有结果,调解有协议。(10分)
8.遵守《行政许可法》按法定程序,依法、公正、公平
地做好行政协调工作、及时处理申(投)诉案件,行政处罚符合程序和条件要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10分)
9.做到“四个清楚”即辖区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情况、行业分布、经营行为、查处依据四个清楚,并建立好相关台帐。(10分)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城市管理手段上,还是管理方法上,都有独到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城市管理的主动、实时、长效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调整了城市管理流程,克服了城市管理原有模式存在的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弊端,真正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准化。城市网格化管理通过整合现代“数字城市”技术, 采用单元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使城市管理对象更加细化,各管理单位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城市的粗放式管理到精准化管理的转变。
3、城市网格化管理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实现了城市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分离,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指挥协调中心,实现了城市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 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 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 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 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 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 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 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 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 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 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 社区服务站87931个, 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 (站) 覆盖率72.5%, 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 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 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 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 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 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的剧烈变迁中, 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 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交互作用, 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基于社会面临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应运而生, 由于它能在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提供一个平台, 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 因而备受众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2.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合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可以打破各层级间的壁垒, 实现监管分离, 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领域协同合作。同时, 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拓展到整个城市网格化管理, 可以实现对整个大系统内的一切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这既避免了资源闲置又降低了管理成本, 而且也能够对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 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动态高效管理。因此, 对于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2.3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科学性
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来看, 一旦社区发生异常事件网格内的触发机制将会把出现的问题传送至相关部门, 这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当问题超出它们的处理权限或能力时, 这些部门将及时上报上级协调处理。同时, 社区相关部门将及时根据收到的各类信息动态调配各种资源, 为任务协调和执行做好服务工作。当问题解决之后, 网格内的评价反馈机制将会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 并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触发机制, 从而更好地改进应对机制, 更科学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2.4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有效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 它以万米为基本单元, 将社区划分为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若干单元网格, 在网格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下, 利用网格管理技术将社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到对应的网格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不仅将动态管理对象分割管理, 确保对社区内的一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 而且能对各网格单元负责人进行全时段监控, 实现对所有社区居民的动态安全管理。正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转高效、执行有力, 因此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管理效果。
2.5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创新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 责任到每一个网格管理人, 实施精细化管理, 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家庭, 实现管理对象的无缝覆盖, 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控制能力。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集成化管理, 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和手段, 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社区网格化管理突出了社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强化了政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 能够进一步下放事权, 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 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资源, 在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它把侧重点主要放在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上, 忽视了对社会管理格局和主体关系的整体调整, 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忽视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 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范围, 制约了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压缩了居民自治的空间, 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
3.2 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在居委会组织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专门的平行组织、增招额外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负责实施, 这些新增的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需要额外增加工资报酬和各种经费开支, 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 政府新招的这些网格管理员大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 并且基本不是本网格居民, 在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方面往往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自如应对, 不少情况下需要社区居委会干部亲自解决或协助, 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层级, 也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率。
3.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将现代信息科技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不少社区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整合、存贮, 缺乏专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 很多工作比如信息的整合、网格的划分、网格组的管理等都依靠人工去完成, 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 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社区只是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数字化档案, 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 难以对整个城市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人居实施全方位、专业化管理。
3.4 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各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 常出现网格负责人与其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分工不一致, 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 有些网格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本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 作为兼职的网格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权限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网格化管理中要求网格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交叉, 但社区之间在跨街道、跨部门的业务协助方面一般比较困难, 各职能部门在涉及利益纠纷时往往很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去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
3.5 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 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尚没有明确的界定, 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很有可能触及到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而引发纠纷。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忽视城市各区域、社区特点, 盲目地“一刀切”, 容易陷入执法难、协调难的困境, 难以充分发挥各地区、街道、社区的平台作用, 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来。此外, 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尚不完善, 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标准, 甚至已有的制度也落实得不到位。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 造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社区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 很多地区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 加上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组织形式上行政色彩浓厚, 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地域面积大, 人口众多, 居民成分复杂, 社会组织多元, 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大差异, 社会治理任务艰巨, 各区域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很难照顾到区域自身特点。
4.2 社区筹资渠道有限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入, 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 而且社区自身的党建、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医疗、文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人员及培训等诸多工作均需要配套资金支持, 但社区自身筹资能力有限, 各个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 社区基础状况各异, 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 筹资渠道单一, 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金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自身收入和积累在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 这势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3 社区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 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 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中, 由于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 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 无法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同时, 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特别是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热情不高、信心不足, 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 进而使整个网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4.4 网格化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网格化如同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级, 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清晰, 有利于社区提高服务效率, 促进精细化管理, 但管理层级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的环节增加, 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底层的信息难以通过网格迅速、真实地向上反馈。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层层推进, 加上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困难必然导致基层网格层面的问题不断积压。另外, 信息采集环节过于繁杂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导致网格系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所削弱。
4.5 网格化管理目标存在偏差
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过于寻求工具性方法的创新应用, 简单呆板的管控, 也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相对独立的网格化管理也容易使网格负责人的关注点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整个社会治理的大局, 而更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投放到自己网格内的琐事上。网格化管理目标的偏差客观上也造成了网格、居民之间协同合作、互动交流机会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5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应多管齐下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5.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 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 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 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 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 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 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 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 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5.2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要不断畅通资金来源渠道, 走出单枪匹马独自负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困局, 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 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 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 规范社区募捐机制, 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5.3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和互动平台建设
社区网格化管理要立足于社区自身业务和城市长远发展, 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 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 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 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 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 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 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5.4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 保证城市社区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 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 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 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 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5.5 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推广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 都必须深入结合各地区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 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 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 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 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 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 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摘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 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 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朱仁显, 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1) :102-109.
[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3) :101-104.
[3]郑士源, 徐辉, 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23 (3) :1-7.
[4]高孟翔.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3.
[5]曾媛媛, 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 2013, (3) :93-97.
[6]夏露露.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利弊[J].学习月刊, 2013, (2) :62-63.
[7]李鹏.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的拓展[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2) :114-118.
一、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建立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精细到每一段路
坚持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工作三位一体,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管理体制。一是全面推行路段包保责任制。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区域、定路段的原则,对城区各保洁路段进行责任标示划分,并把全市保洁路段划分为一级精品路段、二级精细路段、三级机扫路段三个保洁等级,每种路段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严格清扫保洁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提高了保洁质量。二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公交化移动收集。使用垃圾中转车代替固定中转站,科学设立生活垃圾公交站点、设置垃圾公交站牌,采取循环式定时定点垃圾收集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市民投放垃圾,有效解决了垃圾中转站周围难清理、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三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滨州市首座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启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增设垃圾处理除臭、除尘设备,建设花园式工厂,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四是全面推行公厕“星级管理”。根据公厕条件及管理情况,分别将公厕的星级标准分为一到五星级,同时,对星级公厕实行动态化管理,每月进行考核评定,视考评情况进行摘“星”或加“星”,考评结果与保洁人员工资挂钩,使滨州公厕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五是全面实施加油站、洗车场、公厕三位一体改造。既弥补了公厕数量不足问题,也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
二、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建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养护新机制,精细到每一棵树
按照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养护的要求及“新区规划建绿、打造城市亮点”、“老城拆房还绿、多建街头绿地”的思路,全面抓好道路、水系、街头绿地、公园广场、风景区绿化,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打造绿化精品,使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99%,城区绿地率达31.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平方米。一是对单位小区、企业厂区、学校园区等绿化实行部门包保责任制,由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所管辖单位绿化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并结合各自绿化、美化特色,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按照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墙透绿、拆违植绿、拆旧建绿的要求,积极向思想上要绿化,向各类停车场、广场、加油站要绿化,向各类庭院要绿化,向各类学校要绿化,向各类企业要绿化,向各类水系、水体要绿化,不断掀起园林绿化新高潮,拓展了整个城市绿化的地域和空间。三是对沿街行道树实施挂牌身份标示管理,将责任人姓名、树木名称、编号等制成标牌,悬挂上树,为每棵树都办理了“身份证”,确保了责任到人、管护到位。四是对广场、公园实施升级改造,苗木面向社会公开认养,景区、景点管理养护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物业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果。五是加强节日期间的摆花工作,点线面结合,多色彩搭配,在城区主要道路、重要节点、景区景点,摆放造型别致、特色鲜明的花箱、花树、花盆、花架,设置大型植物雕塑,同时,在文化广场引进广场鸽,在新滨公园湖区内投放观赏性鱼种,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景观档次,营造了动静结合的生态和谐之美。
三、在路灯管护及城市亮化方面,建立路灯建设、管理、维护及城市亮化新机制,精细到每一盏灯
把城市亮化工作作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紧抓不放。一是对市区每盏路灯都进行标号管理,对全市路灯供电线路的走向和埋深进行标示,并利用GPRS分组数据传输技术,对全市路灯运行状况实施24小时监控,按季节、时间早晚定期开关灯,进一步提高了路灯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路灯设施的维护力度,针对路灯设施屡屡被盗的情况,安装了防盗监控系统,确保了道路照明设施完好和正常、安全使用,使好灯率和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三是充分发挥好亮化职能作用,按照“生态、大气、节俭”的亮化理念,突出亮化重点、亮化档次、亮化特色,按照城区亮化总体方案,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单位对重要路段、节点、沿街办公楼、商业楼、旅游景点、公共设施及各出入口实施全方位夜景亮化,打造了一批精品亮化工程,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具有滨州特色的城市亮化新景观,营造了靓丽的城市夜景。2009年9月底,山东电视台在录制滨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宣传片《中国滨州》时,摄像师由衷地说:“滨州的夜景真漂亮,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真的很幸福”。
四、在城管执法方面,建立各项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精细到每一天
针对城管执法工作长期性、反复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为有效防止“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按照“以人为本、源头控制、集中整治、集中攻坚、定期巡查、分头盯守”的原则,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城管执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门前五包”(包绿化美化、包卫生整洁、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责任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滨州市市区“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市区“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的意见》,明确“门前五包”的内容、标准、责任范围、考核标准、监督管理主体、奖惩措施,实现了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二是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市、区、办事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职权,在滨城区、开发区设立执法分局,在各办事处设立执法中队,逐步形成了市为主导、区为重点、办事处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三是建立部门配套联动机制。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直属各相关部门、两区及城区各办事处主要领导为委员,办公室设在城管执法局,定期召开例会,通报调度有关情况,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四是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在治理占道经营方面,“疏导、严管、盯守”三管齐下,对市区各个路段的占道摊点(包括店外经营、店外加工制作、店外维修、市场冒尖等)、露天烧烤业户进行科学疏导、规范管理,制定印发《城管便民服务手册》,发布市民设摊导则,对经营项目、经营时限、设置区域和管理要求进行详细规定,既满足了市民需求,也激发了城市活力。同时,对拒不服从管理规定、屡教不改的,切实做到严管重罚,对易乱易反弹部位,安排专人盯守,巩固长效管理成果。在广告牌匾治理方面,按照“一店一牌、一楼一体、一街一景”和“高平齐、小精美”的要求,对城区门头牌匾进行窄小化升级改造,使门头牌匾成为城区一道靓丽风景;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对城区户外广告位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实现了城市管理领域经营城市的新突破,既盘活了政府资源和资产,更有效规范了户外广告。在治理乱停乱放方面,联合市交警支队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路段及门店前面实施划线停车管理,使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在治理乱贴乱画方面,聘用专业保洁公司对城区小广告进行定期清理、及时粉刷,使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遏制。在集中治理方面,市政府于每年4月、9月份定期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三城”集中活动月,使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每年都有一个新的提高。五是建立机动灵活的城管宣传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城市管理进门店、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企业“五进”活动,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城管工作动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拉近了与市民群众的距离。设立城市管理贡献奖,对在城市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业户和市民进行隆重表彰,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管理、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设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以滨州学院为依托,借助其师资科研力量,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宣传平台,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高效智力支持。面向社会公开聘请社会监督员和法律顾问,定期通报相关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提高城管执法工作透明度。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招聘城管志愿者,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及业务咨询,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在数字化城管方面,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精细到每一个人
按照“一人一网格、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要求,在市区176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城市道路为界线,将城区科学划分为86个边界清晰、无缝拼接的城市管理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执法人员为巡查责任人,对网格内水、电、气、热等各类市政井盖、路灯及公共亮化设施、路面及路沿石等相关市政公用设施,路名牌、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等各类道路交通设施,果皮箱、公共厕所、广告牌匾等各类市容环境设施,绿地、行道树、植物雕塑、树池等各类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拉乱挂等违规违章行为进行定期巡查,凡发现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能自身解决的自身解决,不能自身解决的上报城管指挥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处理,并就处理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建成滨州城市管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配备无线对讲机,利用公安视频系统的现代化技术,配合网格化管理,将摄像头编入城管网络,对城区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的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卫保洁、城市照明、园林绿化等实施多元化视频监控,做到了人机结合、资源共享。同时,开设市民投诉举报中心,“12319城市服务热线”,并与12345市长公开电话相结合,实现了监控、指挥、投诉举报、城市服务热线、市长公开电话转办五位一体,形成了投诉、监控、指挥调度、快速处置、反馈的城管运行机制,迈出了数字化城管的关键一步,使原来一个问题从发现到有效解决至少需要2至3天时间,现在仅需1个小时就能反馈到相关部门落实解决,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市民投诉不断减少。
六、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执政为民的城市管理服务队伍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要求,打造了一支执法为民的城市管理服务队伍。一是突出形象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建立“教育、告诫、约见、建议、回访、披露”六项人性化执法流程,实现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制定发布全市城管系统文明执法公约,设置执法监督岗,将全体执法人员的岗位、执法证号在报纸上予以公示,接受市民监督。制作便民服务设施,免费发放到困难业户和残疾人手中,既方便了市民群众,也美化了城市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省内外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先后聘请扬州大学法学专家王毅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来滨州市就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专题报告会,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突出制度建设,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制定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做到了日常培训有落实,系统培训有目标,年度培训有计划,全面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建立严密的内部规章制度,对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廉洁自律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对中队长以上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有效激发了内部活力。三是突出载体建设,队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特点,在全市城管系统扎实开展“十佳城管执法队员”、“十佳环卫工人”、“十佳园艺工人”、“十佳路灯管理员”、“十佳市政管理员”五项“十佳”评选和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树行业标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有效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
为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序推动维稳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按照阿瓦提镇党委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把民警、在职党员、十户长、共建单位干部、民事调解员、民兵编入网格,充分发挥基层管理服务和交流沟通的职能”。使党组织活动覆盖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和领域,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经研究决定,制订努尔巴格社区社区党总支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
阿瓦提镇努尔巴格社区位于我县西北方向,划分为9个居民小区,楼栋数21个。辖区总面积0.86平方公里,辖区有3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其中共建单位13个。目前社区总户数为1431户,总人口为4120人,其中平房区(努尔巴格路以北至环城路粮食仓库处)共613户,1828人(含出租房屋110间,流动人口125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在编干部职工8名,驻社区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5名,治安员1名,自聘人员2名;社区共有党员66名,共建单位党员179名;团员28名。低保户356户,996人;十户长70人;清真寺1所,个体商业网点122个,民办医院1个。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社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和谐、稳定阿瓦提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
通过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加强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创新的培训教育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让社区真正成为服务居民、凝聚居民、引导居民的和谐家园。
四、基本原则
以“管理权限下放、管理力量下沉”为方向,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夯实基层;以人为本,突出民生;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优化流程,高效便捷;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原则,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
五、工作方法
一是合理划分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设臵网格管理小组,网格间有机衔接、不留空白。以50-100户左右为标准设臵网格,每个网格选出1-2名负责人,形成居民委员会——网格管理小组——十户长为线条,在职单位党员、十户长等积极参与,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
二是定人定岗定责。“定人”,就是明确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责任人,实行包保到位,承担网格管理职责。网格责任人进行公示,方便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定岗”,就是将巡查作为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定责”,就是明确网格管理的职责内容,不仅包括社会稳定、环境卫生,还将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创建、党建、文化、民生工程、违建巡查等内容纳入网格。要设臵AB岗,入户访问时两人一道进行,如果一人请假,另一人可代为管理和服务。
三是健全工作流程。结合自身实际,以网格信息库、基础台账、民情日志等形式,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实现事在网中办。对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处,处理结果报社区党组织,反馈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镇党委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审批性工作:网格责任人掌握信息,社区受理中心受理界定,镇党委审核,县委相关部门审批,同时实行县、镇、社区三级公示。
四是强化居民自治。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宣传、支持、监督作用。积极探索在社区党代表和居民代表议事规则,承担部分议事、决策职能,社区议事会按季或根据需要临时召开,对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出现的
重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提出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和建议,监督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是否令群众满意。通过社区议事会鼓励、引导居民深入参与社区事务,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是严格考核问责。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社区对网格管理小组考核机制,实行定期考核和通报、总评制度,实行责任倒查。将考评结果计入月绩效考核和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与个人月绩效考核奖金和年终奖金相挂钩。
六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确保及时掌握情况,成为发现、受理、处臵、协调、报告第一人;建立走访居民制度。做到每天走访一遍重点户和重点管控户户,一月至少走访一遍全体住户,掌握民情,服务居民;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社区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开展工作交流,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方法。
六、实施步骤
(一)调研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日-1月31日):成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划分单元网格。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1日-2月29日):明确网格责任人,确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要求;组织人员培训。鼓励干部、居民结对互帮互学,要求尽快熟悉网格化管理的业务知识与政策措施,为每个干部达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要求做好知识储备。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3月1日-9月30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网格化管理工作全覆盖。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1月-10月31日):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比表彰工作,组成评选委员会,采取民意测评、实地考察、查看软件等方式,评选出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方面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带动作用强的网格,给予一定表彰奖励,鼓励社区在已有基础上更深入、全方位的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抓好落实。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副组长、社区相关干部及共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负责社区网格化推进工作。共建单位要积极支持社区开
展网格化管理工作,主动做好管理和服务,将部门工作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机衔接。
(二)加大宣传力度。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各小区等张贴宣传材料,向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服务联系卡、《致居民一封信》,解释说明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在社区醒目位臵公布网格责任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管理服务职责等信息,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
(三)加强学习培训。高度重视网格责任人的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网格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使每个网格责任人都能熟练地掌握政策法规、工作流程及岗位技能等。
(四)严格考核奖惩。要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网格责任人的考核既要考核工作实绩、业务技能,又要考核群众满意度。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推荐提拔社区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责任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转岗或辞退。
附件:
1、网格化片区划分及负责人员;
2、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3、网格责任人工作要求;
4、网格化成员工作职责;
努尔巴格社区党总支 2012年1月26日
附件二:
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一、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做好网格内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负责采集信息,了解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社情动态以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重点人员等情况。
三、负责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进行入户调查、登记,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
四、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协助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五、负责对困难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及时做好低保、救助、老龄等帮扶服务工作。
六、掌握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状况,协助做好再就业、社会保险以及退管人员管理等工作。
七、对网格内的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安全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报告、监督。
八、做好网格内流动党员登记、定期联系、党费收缴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九、按照相关规定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各类代理代办服务。
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附件三:
网格责任人工作要求
一、开展工作“四个一”
一日一巡查,一周一交流,一月一小结,一季一走访。
二、网格巡查“四查看”
一看有无闲散、流浪和陌生人员流动; 二看有无婚丧嫁娶及住户迁入迁出情况; 三看有无违法建设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四看有无突发事件及其他异常情况。
三、走访居民“四必问” 一问居民是否有烦心事; 二问对社区服务是否满意; 三问对小区管理有何建议; 四问是否需要社区提供帮助。
四、日常管理“四功课” 一要每天记录“民情日记”; 二要准确录入采集的信息;
三要认真转办需其他人员办理的事项; 四要及时报告网格内发生的重要事项。
附件四:
网格化成员工作职责
1、协助网格化责任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
2、协助网格化责任人开展环境卫生督查;
3、协助网格化责任人开展巡逻、清查;
4、协助网格化责任人开展各种宣传教育;
【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办法】推荐阅读: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09-07
郭村小学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06-09
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设计参考07-11
黎平县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07-09
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09-18
聊城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07-19
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办法09-28
网格化管理汇报07-10
公司网格化管理09-25
如何做好网格化管理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