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共7篇)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1

一、要真学真懂,甘当学习的表率

我们贯彻实施《廉政准则》,首先要学习、熟知《廉政准则》。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廉政准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全面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是要通过网络、专刊、标语、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廉政准则》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积极营造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采取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支部学习会、举办专题讲座、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坚守《廉政准则》的模范作用,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把《廉政准则》落到实处。

三是要把《廉政准则》纳入党校教学计划,通过研读原文、宣讲辅导、讨论交流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廉政准则》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要干净干事,甘当执行的表率

一是要求上要自严。《廉政准则》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52个“不准”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52个“不准”来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好表率,自觉做到“五个‘实’字”:敢说实话、善谋实事、勇报实情、脚踏实地、能干实政。

二是形象上要自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情操,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五个不说”:不切实际的套话不说,无事实依据的空话不说,伤感情、闹意气的刺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废话不说,不能办到的大话不说,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三是思想上要自省。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工作以上限为标准,生活以下限为尺度,做到“五个不当”:立党为公、一心为民,不当“糊涂干部”;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不当“平庸干部”;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不当“私心干部”;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不当“自由干部”;敢于负责,甘心负重,不当“甩手干部”。

四是纪律上要自警。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到“五个不动”:不拿不该拿的东西,不得不该得的实惠,不去不应去的地方,不想不应想的待遇,不做不准做的事情,守住道德的底线,筑牢思想的防线,做坚守《廉政准则》的模范。

五是工作上要自励。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做到“五个不让”:不让工作延误,不让差错出现,不让来者冷落,不让歪风滋生,不让形象受损。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责任型、廉洁型政府,在本职岗位上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要从严要求,甘当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

要自觉接受监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淡化“官念”,去掉“官气”,把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发挥民主生活会、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干部考察考核等党内监督制度的作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真心诚意地听取批评意见,并认真地加以改进和纠正,切实管好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坚决维护《廉政准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2

一、特色道路梦

梦不同, 圆梦的道路亦不同。“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实践、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有赖于各种要素的风云际会。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管的是“所当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管的是“所以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 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 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然, 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数十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道路”与“理论体系”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有了“制度”则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 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路, 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 实现自己的发展, 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 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 决不会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 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是偶然获得的, 更不是侥幸得来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 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 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 等等, 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和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确立, 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二、人才强国梦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根本, 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 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的实现, 从根本上说都要走科技与人才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要转型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的经济增长历程中, 我国主要是依靠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存量的释放, 以及对国外投资的充分利用来获得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发展, 要实现的目标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完成国家和社会的原始资本积累。到目前为止, 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我国经济逐步开始进入第二个战略机遇期。在前一个发展阶段之中, 我们虽然完成了基本的体制改革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在两个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单一地追求GDP增长, 使经济与社会的非均衡性加剧, 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能再完全沿袭旧的方式, 而需要开拓新的道路。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中, 我国必须在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将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发展能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4]。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要求我国必须将人力资源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将“人才强国”作为基本国策, 实现“人才强国梦”。“人才强国梦”的实现, 要经过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 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 从人才强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三个战略阶段。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人才的总量、素质与结构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人才优势, 能够以人才优势弥补我国由于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上的相对紧缺所造成的劣势;拥有若干支适应国际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能够有效地支撑党和国家各项关键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并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获得科学的平衡与互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建设与衔接配套的教育体系,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人得到持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人才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回报,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有效转化为人的才能与贡献, 并获得超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与人文环境, 形成具有国际人才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中国人才市场融入国际人才市场, 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成为具有国际人才吸纳、聚集、培育开发能力的世界人才中心之一。

三、科学发展梦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 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 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实现“科学发展梦”, 实现“中国梦”, 当务之急, 就是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在想问题、促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 如何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宿归、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处理好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成果的关系,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从现实看, 至少包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能力、坚持靠民发展和自觉为民发展的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善于统筹发展的能力、勇于创新发展的能力、善于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保证安全发展的能力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全党在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执政使命[5]。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健康发展, 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事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意义重大。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 才能出政绩, 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实现了科学发展, 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做出优质的政绩, 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实惠。在新的历史关口, 领导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当前和今后党必须担负的执政使命, 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实际的举措和具体实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 着眼推进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统筹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因此, 必须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根本要求。从现实来看, 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与不好, 发展得快与不快, 发展的质量高与不高, 与那个地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较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哪个地方扎实抓好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哪个地方就会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放松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就会造成经济滑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可持续,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娄底市第四次党代会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赴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幸福娄底的发展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对各种新的变化, 作为娄底的领导干部, 必须把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落实到推动幸福娄底建设的实践中, 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娄底科学发展、幸福娄底新局面。过去的五年, 娄底人民全力推动娄底科学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发展基础有效夯实, 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生态环保明显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是娄底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得益于娄底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娄底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梦”的实现[6]。

四、文化繁荣梦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 是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 文化要素作为一种“软实力”, 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实力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地位, 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 文化越需要及时跟上。文化的发展, 能够倡导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条件和氛围。同时, 还能创立一种紧贴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 指引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正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时期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前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后者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从这一点也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可见, 文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具有先导作用。

实现“文化繁荣梦”, 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集聚正能量。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统一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作用, 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体现在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和归属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自觉坚持和拥护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认同和支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 在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 尤其是主流文化, 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载体传播、传承, 变成社会意识和客观精神, 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无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国力中, 生产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生产力构成中, 劳动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迅速提高, 劳动者素质以及一般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化的兴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盛,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评价说,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7]。对当前中国来说, 决定国民素质高低、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实现“文化繁荣梦”、全面小康而奋斗。

五、民主法治梦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是邓小平十分重视的事业,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 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 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内涵深刻, 意义深远。“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 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 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 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 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民主法治梦的基本理念就是用制度约束规范公权力。法治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划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并为其设定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机制, 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必须置于法律预设的控制之下;对权力予以有效的防范和制约是保证个人权利不受政府权力肆意侵犯的制度性前提, 是人权保障的最有效武器。我们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人权和自由, 人权和自由只有在公权力、私权利的边界清晰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法治的功能之一恰恰就是界定权利和权力的边界, 所以, 没有法治的保障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梦”的关键点主要是:第一, 高层领导的政治决断和信心。只要政治家有倡导和推行法治的决心和信念, 能够厉行法治、自我限权、带头守法, 法治中国建设就有希望。第二, 重点规范约束公权力, 将其纳入法治轨道, 特别是要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加以严格的约束, 尽快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 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 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同时, 应当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务、政务、司法、公共事务的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公众的监督热情和新兴媒体的便利,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第三, 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建议确立以法治为重要指标体系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以保证法律的实施。地方政府领导干得好不好, 关键要看他是不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只有建立以法治作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法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 法治的“中国梦”才会顺畅实现[8]。总之, 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 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现“民主法治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科技创新梦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 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 而是……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 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并且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考察, 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9]。在新的世纪里, 谁在高技术产业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竞争中领先, 谁就拥有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科学技术的迅猛快速发展, 无疑将促进人类向更文明的时代进步, 但是它的现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在全球范围内,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西方和社会主义东方存在着极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 也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这样那样的非平衡。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 中国要取得在21世纪的主动权, 要达到和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现在世界的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你不参与, 不加入发展的行列, 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一切的目的, 就是“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建国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断汲取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具备一个契合科技革命潮流的发展战略和正确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自己国家走向21世纪, 抢占制高点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或政策。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 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包括高科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开展和高技术应用扩散三个层次, 从整体上说, 就是高技术产业化向广度拓展, 向深度开掘, 抢夺市场, 谋求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将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从提高国威转向增强综合国力, 都将在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落实到对高技术产业化广度、深度和速度的领先争夺上[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追求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表明, 只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 我国实现“科技创新梦”,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 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鼓励和引导内资企业推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提高科技创新的“基数”。只有通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它们才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 改善专利申请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第二, 国家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一方面要在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 产业发展战略应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把能否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 树立科技创新在企业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第三, 完善产、学、研体制,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乘数”,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提升我国各行业网络化程度,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网络效应, 提升联接经济性引致的乘数效应[11]。

七、生态文明梦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 生态文明, 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 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进而指引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2]。”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在进入工业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 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推动的。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经历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发展阶段,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这些国家。人们对这种增长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论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质疑。另外, 战争、陆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泄露、航运石油泄露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 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 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 资源消耗惊人, 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 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 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 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 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 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要发展, 就必须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之路。不管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 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 抑或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来讲, 都应当而且必须走这条路。把生态保护提高到生态文明的高度, 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飞跃。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当前, 实现“生态文明梦”, 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即:加强公众生态知识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构建绿色家庭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树立绿色政绩观。二是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即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三是扶持生态文明科技。即践行科技发展的生态文明原则, 扶持和推广生态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 构建完备的生态科技法律体系。四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即建立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机制,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制定内涵丰富、切实可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统筹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监管体制机制。五是强化生态文明行为。即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建立绿色生产模式, 把住生态修复关。

八、人生出彩梦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人生出彩梦”的实现, 必须促进“成才梦”、“家庭梦”、“干事梦”的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要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圆一个“成才梦”, 务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练就过硬本领, 三要勇于创新创造, 四要矢志艰苦奋斗, 五要锤炼高尚品格。俗话说,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这讲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幸福家庭, 圆一个和谐家庭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如大海, 家庭像港湾, 夫妻是港湾的守护者。家, 是躲风避雨的港湾, 有了幸福的家, 才会有好的心情, 才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设和谐家庭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自古就有家国之说, 所谓“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等, 都说明温馨家庭、和谐家庭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 我们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确保人口结构均衡、性别比均衡发展, 为青年男女圆“和谐家庭梦”、“幸福家庭梦”创造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好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讲过,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 不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成家立业, 都是讲要干事创业, 圆一个“干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 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 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 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 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 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成就你我, 干出一番事业。总之, 只有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理想相互衔接起来, 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为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摘要:“中国梦”是多层次的, 动态的。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梦, 又包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两个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是辩证的统一。笔者心中的“中国梦”, 至少包括“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民主法治梦、科技创新梦、生态文明梦、人生出彩梦”这八个梦。“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人生出彩梦

参考文献

[1] .林坚.实现“中国梦”需要总体设计[N].嘹望新闻周刊, 2013-4-15

[2] .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2

[3] .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 2013, 1

[4] .彭剑锋, 朱兴东.论“人才强国”的科学内涵及其系统推进[J].中国人才, 2004, 1

[5] .李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研究[D].中央党校, 2010, 5

[6] .杨平.建设幸福娄底更加需要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学理论, 2012, 8

[7] .湘浏.文艺复兴:开辟欧洲巨人时代的运动[J].炎黄春秋, 2001, 5

[8] .马怀德,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N].学习时报, 2013-3-4

[9] .王焕丽, 王军.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1

[10] .吴焕新.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四维”本质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1] .纪玉山, 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5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廉洁文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价值

1、引言

针对于现阶段党内部的腐败问题,坚定不移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对于反复倡廉的思想进行巩固,并且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的有效体现,是保证活动开展效果的重要前提。通过将廉洁文化理论体系进行构建,可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观念水平,并且实现对行为的约束。廉洁文化的概念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廉洁文化的弘扬,是现阶段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2、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第一,物质价值。物质价值主要是针对于物质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效应。在廉洁文化众多的价值内容中,物质价值是其主要的价值之一,并且其主要是指廉洁文化的功能可以对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精神物质生活需求进行满足。在当前社会主义的外界条件之下,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利益是统一的。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通过对物质生活、物质利益进行满足,让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之间的主客观关系更加明确,并且将党员干部与群众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还体现在其具有对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物质消费、生产与享受过程中价值取向的规定能力。另外,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反腐斗争的过程中,廉洁文化还可以对于各种损失进行及时的挽回,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第二,生态价值。廉洁文化的功能可以对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生态认识与需求进行满足。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的形势下,廉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前国家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改善民生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在建设的过程中,仅仅为了短期利益,弃生态效益于不顾,这难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从另一方面也不满足廉洁概念的基本需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廉洁文化是满足道德伦理诉求的关键。通过廉洁文化功能的实现,是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这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与保障。通过廉洁文化的弘扬,可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让节约、约束、勤俭等思想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完善,提高党员干部对于生态道德意识的认识,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社会价值。廉洁文化的弘扬,是当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需求,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政治需求的关键。廉洁文化价值观念的弘扬,可以更好地实现构建廉洁的价值体系、活动载体、组织体系与评价机制,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必要前提。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活动中,廉洁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党员干部的思想理念,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基本理念,并且实现党群与干群关系之间的和谐。另外,廉洁文化的弘扬,也是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生态、政治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第四,精神价值。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是当代社会建设中的另一项关键内容,也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重要需求。廉洁文化的弘扬,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精神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并且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开发更多的精神能量。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廉洁文化形成的精神价值主要可以分为主管与客观两方面的精神价值。主管精神价值主要包括了一些涵盖廉洁文化的作品和艺术品,是对于廉洁文化宣传的载体。客观精神价值,则主要是与廉洁文化密切相关的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是廉洁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保障。廉洁文化的精神价值,还体现在其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实现道德方面的完善,并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境界。

第五,政治价值。廉洁文化可以更好地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保持先进性,并且提高政治素养水平。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廉洁文化的弘扬,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图得到了满足,政治发展需求也得到了全新的认知。廉洁文化的弘扬,其有效地实现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发展,并且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和利益需求得到了满足。在开展实践活动中,通过弘扬廉洁文化,可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务实、高效、廉洁,并且更好地提高整个队伍的指正管理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廉洁文化的弘扬,对于整体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廉洁文化并且通过多方面价值的有效实现,从而提高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与实效性,并且充分地发挥各种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凯麟.继承与弘扬中华廉洁文化的优秀遗产[J].政治学研究.2014(02)

[2]田会康.搞好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J].秘书之友.2014(06)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4

南宁项目部--李嫄春

古人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只有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才能有原动力,才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自觉抵御外界诱惑,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永不偏离方向。

通过项目部组织开展的“强化廉洁从业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我意识到作为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以身作则,首先要做到廉洁自律,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其次是带头接受监督。作为领导干部,要如履薄冰,严于自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三是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讲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

通过参加“强化廉洁从业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我得到了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我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学习方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的欠缺之处。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严格要求自己:。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作为项目的领导人员,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在群众中的威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以身作则,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思想作风;其次要严格遵守国家和企业有关廉洁从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严格按照公司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程序和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规定从业,决不能放松自我教育,忘记自己的职责。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理论精髓,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二、端正职业道德

要端正职业道德思想,增强道德观念,严守职业道德底线,要做到淡泊名利,正道而行,淡定从容面对一切。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要树立廉洁为先的意识,要对“廉洁”二字时时提,常常喊,充分认识到廉洁不是与己无关和遥不可及的事情;要充分认识到廉洁是光荣和必要的,从而促使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形成廉洁观念,并要经常警醒自己,时刻认识到岗位职责是企业和项目部所系,利益是为企业发展和项目部所谋,不是个人用来谋取私利的工具,不能滥用职权,否则就会影响公司和项目部利益,并对

个人产生身败名裂的严重后果。

三、消除贪欲

要消除自己的贪欲。俗话说“无欲则刚”、“无私者无畏”,一人如果没有私心贪欲,他就刚正不阿,浑身浩然正气,不被外界所羁绊,不被他人所左右,正道直行,就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做到不行贿、受贿。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时时做到廉洁奉公,扎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为政清廉。做到“自重”“自警”“自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要切实做到拒吃、拒请、拒贿,不用公款搞个人消费,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严格遵守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耐得住艰苦,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四、总结体会

我认为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入手,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习企业的文化理念、优良传统、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廉洁观念正确理解,从而充费净化自己的思想,在工作生活中树立廉洁为先的意识。廉洁不是与己无关和遥不可及的事情;树立廉洁从业意识也不光是不贪不贿,勤俭节约、不浪费,做好岗位职责内的各项成本控制也是廉洁从业的理念。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5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篇1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在总结提炼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具体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要求和纪律作风要求,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廉洁自律的高标准,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准则》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以“三个要求”为抓手,学习贯彻《准则》、《条例》,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明确思想认识紧跟部署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准则》和《条例》,将其贯穿于对党员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联系实际学,学深悟透。要把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党员领导干部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明确问题导向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员队伍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每个党员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对照《准则》和《条例》,对存在的问题找准整改着力点,限期整改到位,严肃纪律,一抓到底。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排在首要位置,抓住这个总纲,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

三是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在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中紧密结合全党、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在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宗旨意识上实现统筹推进。要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相结合,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要与“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紧密结合,着力打牢秉公执法、竭诚为民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加强排查整改,严肃执纪问责,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二、以“四强举措”为先导,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一是要强认识。

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担负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对当前腐败形势和中央反腐败决心要有清醒认识。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其责任主要有落实“一岗双责”、开展工作指导、加强教育监管和自觉接受监督,班子成员要以厘清责任边界和明确责任内容为重点,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

二是要强措施。

落实好主体责任,既要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有清醒的认识,又要明确自身职责任务清单,同时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一是要有安排、有部署。把廉政反腐和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视、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推进。二是要有分析、有研判。建立健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定期分析研判和廉政谈话制度,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组织对分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廉政风险情况分析研判,每半年对分管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开展一次廉政谈话。三是有总结、有建议。作为领导干部要定期听取分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进行责任分解,做到事中有建议,事后有总结。

三是要强成效。

通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最终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和成效。一是减少队伍一般违纪问题的发生。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确保分管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发生或减少一般问题的发生。二是防止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就是要确保分管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发生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顶风违纪案件和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三是杜绝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往往负面效应大、影响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处理结果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做好表率,确保班子和自身不出问题。同时还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注重工作措施的细化和完善,以队伍管理实际成效来规避问责风险。

四是要强问责。要把强化追责问责作为促进主体责任落实的关键一环,综合使用批评教育、提醒谈话和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经济惩处等多种手段,坚持真严真查真问责,切实按照中央纪委要求,突出问责重点,坚决以不落实之事倒查问责不落实之人,真正做到应追必追、追必到底,让问责形成常态、形成声势、形成震慑。

三、以“三个强化”为基准,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和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需要铁的纪律,没有严格约束和严格执纪,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沦为一句空话,就不可能把党管好、治好、建设好。要解决管党治党和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就要把纪律建设作为治本之策,不断增强全党的纪律意识。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确保党员对《准则》、《条例》的学习率、晓率达到100%,并有学习记录和笔记。

二是强化组织内部规范管理。坚持从严治党这条主线不动摇,落实“三会一课”、党务公开、组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分类和积分管理等基本制度,紧紧依靠党内生活制度,发挥党的组织与教育管理功能,理直气壮地管好党员、管好干部,从组织上、纪律上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性、原则性、先进性。切实规范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规范权力运行,不断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五个严禁”、“三项纪律”、“十项规定”等纪律规定,创新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督察积分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内部监督管理。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篇2

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防线和纪律底线,近期通过学习品读,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一、坚守理想信念,就要用《准则》和《条例》规范言行。

《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变“不准”为“自觉”,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六大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让“底线”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准则》和《条例》恰如一套组合拳,立德立规并举、一正一反配合、自律他律结合。作为一名省级机关的处级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准则、守好条例,用自己的行动营造风清气正工作环境,履行党员干部天职使命。

二、坚守理想信念,就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对党员干部来说,党性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只有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才能立得住脚跟、稳得住心神、受得住考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习曾说过:“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自律主要靠自觉,靠长期的自我修养,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电视台先后播放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电视剧。观看后,我们内心深处很受感动。这些革命家只所以能成为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怀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才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成功。

还有那些先烈们,只所以能够义无反顾了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他们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支撑着。理想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对照《准则》确立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把提升党性修养作为一辈子的精神追求,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党的事业发展。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坚持“每日三省吾身”。

把严守党纪作为廉洁从业的行为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坚持“勤洗澡”、“常照镜”,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要以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为镜子,认真自查思想行为,敢向自己开刀,善医未病之病,时刻在灵魂深处反躬自省,及时修枝剪叶、涤荡心灵,使其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行为自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党员的正气。

三、坚守理想信念,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干事能力和水平。

习所说“只有学习才有进步,只有学习才有未来”,共产党员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党的忠诚,来自于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自于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党员干部做表率也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服众于人。党员干部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学用结合。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无穷无尽,是永远学不完的。所以我们要有的放矢学,联系工作实际学,在学习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知识水平,最终达到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工作能干,难事能办。

总之,遵守党章准则和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遵守党章准则和纪律,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工作动力,围绕大局,聚焦中心,转变作风,准确把握《准则》和《条例》要求,履行《党章》职责,净化心灵,坦荡做人、干净干事。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篇3

20**,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全院干警的监督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漯发(98)14号文件和市中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坚持“队伍树形象,案件讲质量,管理求规范,工作上水平”的整体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本人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树立廉政意识。

1、一年来,我和干警一道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树立廉洁从政意识,公正司法意识、司法为民意识,把自己和干警的思路统一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上来,并写出心得体会。把党风廉政建设在思想上打下牢固基础。

2、年初与院党组书记院长,与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并要求每位干警都写出了《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并对此工作经常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好的经验、典型、事例和问题,进行讲评,激励先进,警示后人。

二、加强分管部门干警和自己家庭成员的管理教育,防止违法违纪和不廉洁的事情发生。

1、对分管部门干警坚持严管厚爱,功过分明。在他们中间大力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在工作中严肃执法,秉公办案,不徇私情。一年来所分管的两个庭共办结的353件案件,无超审限,无违法,无错案。干警都模范遵守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审判纪律,带头执行中纪委“两个不准”、中政委“四条禁令”、《法官法》“十三个不得”,最高人民法院的“四项制度”和中院的“七项禁律”。一年来所分管部门无发生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2、经常教育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和儿子,要遵纪守法,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经商办企业,不过问我单位的事情,不以我的名义谋私利,不接待当事人,不向办案人员打招呼,自己干好自己的工作,自己办好自己的事,不依赖别人。

3、教育身边工作人员,不搞特殊化。,照章办事,公事公办,公私分明。

三、坚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1、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的干部,一名共产党员,一言一行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照党的规矩办事,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做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起到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经常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接受全院干警的监督,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务实重干,艰苦奋斗,勤俭治院,认真解决群众和干警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干警办实事。

3、坚持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外出办事,坚持向院长请假,家庭住房、儿子结婚等事项均向党组报告,在工作中重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不乱表态,不封官许愿,自觉维护党组的形象。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6

心得体会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下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中的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问题、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问题、浪费挥霍等干部作风问题,甚至连婚丧喜庆等个人行为也有了“紧箍咒”。这表明,中央正全力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致力封堵权力滥用的漏洞、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以保

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纵深。学习后,我认为,要取得实效,关键要看如何贯彻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深刻领会《行为规范》内涵。

认真学习《行为规范》内容,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以贯彻实施《行为规范》为契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二要严格践行《行为规范》要求。

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表率,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切实作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深层次问题,铲除腐败行为滋生蔓延的土壤。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始终保持职务行为廉洁性,做一名

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廉洁教师。

三要自觉接受监督。

学习党的廉洁自律规范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三农”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指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理解并落实了十七大精神,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1985年~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86:1扩大到3.33: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实际差距约为5:1~6:1;还要考虑到,平均数往往掩盖着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别。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就是在城乡差距最小的苏南,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也为2.1:1。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努力发展、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块内容,专门讲“三农”问题。这部分文字不多,但份量最重:更加突出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更加明确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明确了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要求。笔者认为,这块内容贯穿了三根红线:

一、第一根红线是打造“两心”:中心、核心

中心讲的是意义和地位。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论断,充分表明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三农”问题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把握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农村活力、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消灭城乡差别的公平理念和伟大情怀。十七大报告指出这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还使用了“基础地位”、“首要任务”、“核心”等关键词,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党中央心目中的地位。

核心讲的是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裕,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江苏省镇江市大力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合作型、观光型、生态型“五型”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良好的统一;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农村居民变市民,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镇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比上年增长19.2%,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值,7个辖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在15%以上,是5年来的最高增长值。

二、第二根红线是建设“两件”:硬件、软件

“硬件”讲的是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农村工业化等问题。农村占地域绝大多数,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是农业,欠帐最多的是农村,牺牲奉献最多的是农民。现实中,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的,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软件”讲的是基层民主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村市场的完善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还有“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这些,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市场保障。

三、第三根红线是推行“两主”:主导、主体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没有政府的主导,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增加农业投入”。这就是讲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首先要解决好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这几年,镇江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幅,但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相比,农民收入增长在速度上始终滞后,从2004年~2006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低1.4、0.6、1.8个百分点,2007年反超了2个百分点;总量上,从2004年~2007年,农民收入分别低5552元、6374元、7573元、8743元,总的差距是一年比一年大。政府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加大投入的问题。镇江市各级财政要多安排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用于水利建设、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是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所以中央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要成为主体,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素质的提升问题,素质提升了,才能为收入增加提供智力支持,才能解决农村全民创业问题。而只有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才能切实加快发展,富裕群众。从镇江实际情况看,凡是民营经济发达、非农产业繁荣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都比较快,农民富裕的程度就比较高,例丹阳市后巷镇,由于工业发达,骨干企业较多,个私经济繁荣,第三产业兴旺,文教水平较高,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2007年上半年,镇江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60元,其中直接从一产得到的收入为731元,占16.4%,而种田的收入更少,只有350元,占7.8%,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是非农收入。在全民创业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振奋精神,创新思路,狠抓落实,把镇江打造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镇江市在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支撑体系。2007年,镇江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人均5500美元,财政收入203.3亿元,城市化率达到6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2%和19.2%。镇江市以市为单位总体已达到江苏省定全面小康标准。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希望,真正落实要靠长期努力。

第一,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环节,实现更加全面的小康。2008年,镇江市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农民收入是小康目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此,要把全民创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工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技术更新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层次,通过市、县两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示范、帮扶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个重要载体,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农富农”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坚持大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立体化的发展思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搞好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基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创建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

第三,抓住“双百”工程这个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4月,镇江市、县四套班子的100位领导,分别带3个部门企业与一个示范村、一个帮扶村紧密挂钩,一挂三年、坚持不变。这个做法被简称为“双百工程”。现在要进一步扩大“双百”工程战果,使之成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和自觉行动,使帮扶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成为各部门、各企业落实支农政策和加快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第四,抓住建设“生态镇江”这一契机,优化美化农村环境。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为此镇江市叫响了建设“生态镇江”的口号,继续抓好以农村垃圾处置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建设。要在前两年基础上巩固并扩大成果,保障资金投入,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按要求尽快健全和完善农村保洁各项配套设施,多措并举,尽快真正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加强督查、检查和考核,促进工作到位,防止出现回潮,实现长效管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河塘疏浚和水环境整治,治理农村污染,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农村水土环境;大力抓好农村绿化,新增1 3万亩造林面积,提高全市农村森林覆盖率。

第五,抓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一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基于’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这一认识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要奋力冲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继续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万人;全面开展镇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力争达标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筹资保障水平提升到100元;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作;加大农村文化投入,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各镇文化站平均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到2010年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上一篇:离别母校五年级作文下一篇:法律援助护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