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萤火虫》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萤火虫》(精选15篇)

小班音乐《萤火虫》 篇1

(二)活动目标:

1、听乐曲想象翅膀的扇动,学习表现乐曲44的节奏型

2、体验与同伴用铃鼓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铃鼓表现乐曲的节奏

难点:能用铃鼓的敲击和摇动准确表现乐句的起止 活动准备:

1、自制萤火虫手掌教具

2、挂图《萤火虫》

3、音乐CD《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萤火虫飞呀飞、闪呀闪。

结合挂图欣赏歌曲《萤火虫》

师: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谁来了?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我们一起学学萤火虫飞一飞。

二、小小手点呀点、转呀转

结合自制教具,练习表现节奏型

师:萤火虫飞呀飞,飞到我的哪里了?(教师出示自制萤火虫手掌教具,演示将其粘贴在右手手心里。)

我们一起看看萤火虫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播放歌曲录音,随歌曲表现节奏型:每一乐句开始,即随乐句节奏用左手点击右手手心3次,每一乐句结束拍转动右手手腕。)

刚刚萤火虫是怎么跳舞的?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转手。老师刚刚拍了几次手,转了几次手?

请小朋友们看清楚了,我们再请萤火虫跳一次舞。刚刚老师拍了几次手?转了几次手?

师:在萤火虫跳舞之前,先请小朋友帮它轻轻的拍手,然后转转你的小手,萤火虫就会跳舞。等会儿老师会跟着音乐说“飞、飞、飞、跳”,说飞的时候请你们拍手,说跳的时候请你们转转小手,我们一起听着歌曲来试试。(教师哼唱歌曲,引导幼儿单句练习“X X X”)

你们想让萤火虫跳舞吗?那老师就请萤火虫飞到我们的手腕上。(教师引导幼儿将萤火虫手掌教具粘贴至右手手心。)

第一段先请女孩子来试试,第二段请男孩子试试。

三、小手拍呀拍、摇呀摇

师:刚才我们用小手学萤火虫跳舞,摇铃也想跟萤火虫一起跳舞。

请你们看看铃鼓是什么形状的,再看看老师是怎么拿铃鼓的。敲一敲铃鼓的中间,铃鼓会发出声音。那摇一摇呢? 请小朋友也来敲一敲、摇一摇。师:我们让铃鼓带着萤火虫来跳舞。(教师哼唱歌曲并示范演奏节奏型:每一乐句开始,即随乐句节奏用左手手指弯曲敲击铃鼓3次,每一乐句结束拍摇动铃鼓)

我们一起来试试。(教师哼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

小班音乐《萤火虫》 篇2

一、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 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 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 激发求知欲, 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 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 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 让善于模仿的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 轻松地掌握知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节奏图谱用一朵朵花来表示, 从颜色上、形状上吸引幼儿观察, 从而有兴趣的参与节奏游戏中。再如, 在主题《六个好宝贝》的活动开展中, 我们将节奏图谱与六个宝贝结合起来, 生动又有趣。

二、儿歌朗诵, 促进节奏训练

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 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 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 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都被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 让幼儿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为更突出音乐本身的音乐艺术性, 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最利于音乐节奏的培训。几乎每个儿童一生下就会听到妈妈和大人们给她说、唱儿歌、童谣, 从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儿歌开始, 运用节奏朗诵进行入门教学, 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儿歌进行教学将更加受欢迎。孩子们在掌握儿歌后, 可适当配合节奏的朗诵教学, 让孩子一脑多用, 通过学习和别人的合作, 培养和锻炼对自己的控制和掌握能力, 这更是一种高教学效益, 是培养幼儿具有高素质音乐素养的教学形式。可以从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发展到一首儿歌, 并随着儿歌节奏的变化, 音乐性更加丰富。

如《手指歌》

大拇指, 是爸爸,

爸爸开汽车, 嘀嘀嘀, 嘀嘀嘀。

通过儿歌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幼儿感兴趣, 同时也能较早地在幼儿的心理形成节奏与节拍的感知与感觉。

三、节奏的镜子练习

在这个节奏训练中, 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 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 请幼儿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 从身体的一个部位, 最后延伸到几个部位, 节奏的不同变化, 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节奏感, 节拍的稳定性, 从而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 丰富了节奏内涵, 增强了趣味性。

四、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 那么, 节奏活动更是让幼儿掌握节奏的活动。小班下学期, 幼儿在这阶段已经掌握二分、四分节奏, 还初步学习十六分节奏。我在训练节奏活动过程中, 我先出示了小鸡、小鸭、青蛙的节奏型图谱, 先用语言来引导幼儿, 说“小鸡、小鸭、青蛙是怎么叫的”, 让幼儿来说, 然后我再次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这三种动物的叫声, 再让幼儿多次练习边看节奏图谱边唱出出相应的节奏叫声。

如小鸡:X X│X X X║

叽叽叽叽叽

小鸭:X X X│X X X║

嘎嘎嘎嘎嘎嘎

青蛙:X X X X│X X X║

呱呱呱呱呱呱呱

另外还结合幼儿学习的歌曲, 在随音乐演唱的时候, 也可以用来练习节奏。

五、桌子、椅子和身体进行节奏练习

利用桌子、椅子和身体部位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提高幼儿节奏练习的兴趣。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 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 同时桌子、椅子也常常被用来做演奏节奏的道具。因而, 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 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拍打桌子、椅子等来表示节奏, 这种表现自如、灵活, 老师只要加以引导。例如:学习《春天》中的节奏××|××|, 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 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 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拍桌子、椅子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班的幼儿在节奏感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不会单单的只是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 如:在我上唱歌课, 让他们听老师唱歌时, 他们会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为我打节奏, 这就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虽然这样的方法能让幼儿的节奏感的能力提高, 但是教师还要对方法进一步的改变, 多一些形式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 而不是单一的, 这样幼儿会更感兴趣, 教师还有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幼儿是一个个体, 个性不一, 能力有别, 知识经验缺乏或人质策略不当, 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 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特点更突出。所以, 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 更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实际进行点拨, 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 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注重启发式, 在幼儿踮着脚且够得着。

小班音乐《萤火虫》 篇3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晓花.小班游戏化音乐教学初探[J].才智,2012(24).

《萤火虫》音乐教案 篇4

1.猜谜语,了解萤火虫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暇想,判断能力。

2.初步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图片:萤火虫,蚂蚁,蜜蜂,蟋蟀。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借助谜语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们猜猜看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出示谜语,读一遍,让小朋友猜)

师:小朋友,猜对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萤火虫。

二、了解萤火虫的外形特点,知道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师:请小朋友说说(出示图片)萤火虫有什么特点?

师:为什么尾巴会亮的,小朋友说说看。

师:因为萤火虫是在晚上飞,尾巴像小灯笼一样,亮亮的,就容易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与好朋友传递信息了。

师:小朋友知道萤火虫是怎样与自己的好朋友传送信息了,那其它动物(出示图片)比如说,蚂蚁,蜜蜂,蟋蟀,它们是怎样与同伴交流的呢?

师:蚂蚁是触角传递信息的。

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当小蚂蚁与自己的好朋友传递信息。

师:那蜜蜂和蟋蟀又是怎样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流的呢?

师:蜜蜂跳舞与同伴传递信息,蟋蟀振动翅膀与同伴传递信息。

师:请小朋友当当小蜜蜂,与好朋友传递信息

师:请小朋友像蟋蟀与好朋友传递信息。

结束部分:

音乐活动《萤火虫》教学设计 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乐意跟音乐轻声学唱歌曲。

2、认识了解萤火虫,知道萤火虫是夏夜里的昆虫。

二、活动准备。

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知道萤火虫是夏夜里的昆虫。

1、远看是颗星,近看像灯笼,到底是什么,原来是只虫。

2、你见过萤火虫吗?你知道萤火虫是怎么样的吗?

3、萤火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常常出现在夏天的晚上,喜欢在湿地生活,最喜欢吃蜗牛和露水,因为它的腹部可以发出漂亮的光芒,所以叫做萤火虫。

(二)唱一唱:理解歌词,乐意跟音乐轻声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按节奏念出歌词的内容。

2、学唱歌曲。

提醒幼儿注意方法,用圆润的声音演唱,并注意间奏停顿。

3、幼儿边唱歌边学萤火虫飞。

(三)说一说:进一步认识了解萤火虫。

小班音乐《萤火虫》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节奏。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伴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手腕转动》、《好朋友》、《母鸭带小鸭》。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泥娃娃》。

三、学唱歌曲《萤火虫》。

1、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萤火虫。

师: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小朋友告诉老师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萤火虫)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歌曲,名称就叫《萤火虫》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好听吗?小朋友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回答:飞到东、飞到西)

你们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那你们再认真的听老师唱一遍吧!

3、教师随琴声再次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4、你们这次听到了不一样的吗?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5、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节奏学念歌词。

6、幼儿跟随琴声学习演唱歌曲若干遍。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爱。

7、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8、分组进行歌曲演唱。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理发店》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种美,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始终贯穿着美、体现着美,充满着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尤以声音最为突出。

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特征分析 篇7

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多

在小班教学中, 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个等距离教学的机会, 教师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对一的,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特色,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都应该给他们关怀并且一视同仁。这样, 每一个孩子都是“阳光普照”, 各得其所。在小班教学中, 音乐素质实践的频率会增加, 这就意味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频率和交流空间也会增加, 而且师生互动的密度和时间长度也同样会增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得到恰当的关怀和辅导。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活动的中心, 这是在大班中很多学生体会不到的, 而这种成为活动中心的经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除了师生互动增多了以外,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也会增加很多。这些有差异的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感染、互相合作, 往往是全方位的。有时学生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胜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这种互相影响中, 学生既学会了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又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 团结合作, 共同进步。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小班教学中,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以学生的个体特点来开展教学的。在学习中, 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且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整体而言, 学生都是十分喜欢音乐课的, 但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音乐素质方面就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有所差别了。由于在小班中学生的人数较少, 这样教师通过努力就很容易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爱好、长处都了如指掌。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充当一个引导者和伯乐的角色, 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都闪闪发光。

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调动学生思维, 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小班人少, 教师可以很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 首先要学的是唱歌, 但是唱歌的方式可以变得有趣、生活一些。比如, 在很多歌词中, 都涉及爸爸、妈妈、叔叔、动物和飞机等, 那么, 就可以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去找自己喜欢的角色, 去尝试角色扮演。这样学生会感到是在玩中学。边唱歌, 边做角色游戏, 会让学生觉得角色很有意思, 就会兴趣浓郁, 投入其中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学生会学到有关发声的部分。在发声练习中, 如果只是一味单纯地模仿, 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把发声练习融入故事情节中去, 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在音乐教学中, 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可以使得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其潜力都能得到激发。在这种小班教学模式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显得更加亲密了, 这样学生与人交际的相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所以说, 采用小班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摘要: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 在过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 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能照顾到学习效果、学习体会、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的差异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实践证明, 可以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在本文中, 笔者分析了小班化音乐课堂的教学特征, 与大家一同探讨。

关键词:小班化,音乐,教育,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 (英)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小班音乐《萤火虫》 篇8

一、游戏环境,让孩子感受温馨

小班孩子刚入园,情绪不稳定,对同伴、老师也不熟悉,不善于表达交流,营造宽松亲切的游戏氛围是缓解孩子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安”才能“静”,“静”才能“和”。在选择音乐游戏时,力求孩子熟悉理解、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使孩子能在游戏中交流表达,缓解情绪,了解同伴。开始时,孩子们都爱独自坐着,看老师或者同伴表演,个别孩子还轻轻哭泣。我也不制止,就安排了音乐游戏《大拇哥》,每当孩子伸出大拇指跟着做时,就热烈地夸奖孩子,奖励孩子大拇哥。在老师的诱导下,有些孩子也伸出了大拇指跟着做了,哭泣的孩子停止了抽泣,静静地看着老师和同伴表演……孩子逐渐熟悉游戏并且愿意表演的时候,我改编了游戏,让孩子和老师积极互动,如:“××,×××,你在哪里?”被叫到的孩子就要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当然,开始时,我也非常注意互动的对象,请那些活泼愿意交往的孩子和老师游戏,给同伴做示范,逐渐地面向全体,有趣的活动、宽松的氛围,渐渐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参与游戏的热情逐渐高涨,他们也慢慢了解了同伴和老师,不再排斥幼儿园了。

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知识面越来越广,表演欲望越来越强,也更善于去模仿了。他们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音乐游戏中,也完完全全地爱上了音乐游戏。

二、游戏规则,让孩子懂得遵守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家里大人宠爱的多,没有规则意识。你看,活动时随便脱鞋袜,拿同伴的餐点吃,乱扔积木……班级一片乱糟糟、闹哄哄的景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集体中,规则是良好集体生活的保证,孩子必须懂得什么事情不能做,该怎样做。游戏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约束的平台。要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必须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例如:当很多孩子围成圈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宝宝看到有人突然站起来,他可能也会站不住跟着跑,但是这时候的宝宝根本不懂只有被丢手绢的人才能站起来跑着追另一个,而其他人应该保持不动的,相信经过几次的观看模拟,孩子会慢慢懂得游戏的规则,这时候可以让他加入到游戏中;对于抢椅子的活动,很多才进幼儿园的3岁左右的小宝宝经常会为抢不到椅子而大哭一场,认为是别人欺负他,把椅子抢去故意不给他坐。孩子只要多看几遍这类游戏,就会掌握游戏规则并慢慢融入到这类音乐游戏中去。

三、游戏互动,让孩子学会交往

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不会交往,不会交流,常表现出独自游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班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亲切地握手,友好地拥抱,在音乐结束后,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和一位小朋友做示范,让幼儿模仿。善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音乐游戏中更多地采用了模仿,模仿动物的动态,模仿成人的动作等等,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主动地与同伴共同合作游戏。

此外,音乐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如果有某一个角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我都会提醒幼儿合理分工,进行大胆想象。如幼儿在玩《小吃店》的游戏中,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当在选择角色时发生矛盾,就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能力。在音乐游戏中协调好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班音乐活动:七彩音乐杯 篇9

二、 适合年龄阶段:3—5岁幼儿

三、 材料介绍:

杯子若干、多种颜色的颜料水、铁棒、乐谱。

四、 材料投放与使用:

孩子们喜欢体验富有创造性的游戏,玩颜料水是他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搜集8个一样大的玻璃杯,

把准备好的八种颜料水分别倒入玻璃杯里,倒入的水位高度不等,用铁棒敲击就会发出有高有低的声音

五、观察要点:

让小朋友学会往玻璃杯里倒颜料水,倒的时候要慢慢倒,这样颜料水就不会溢在外面了,小朋友都举手

跃跃欲试起来,这一环节熟练之后,我就开始让小朋友拿铁棒来敲一敲玻璃杯能发出的声音。

用玻璃杯敲击《小星星》的乐曲,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能独立表演了,但总觉得一个人表演太单调

了,于是我又调出了一组八度音阶的彩色玻璃杯,这样两个小朋友可以合奏了,合奏需要默契,这还需

小班音乐:小手歌 篇10

小班音乐:小手歌

教学目标:

·说说我的小手会变成什么,知道我的小手本领大。

·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愿意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小手,体验旋律欢快的节奏,愿意跟着音乐变变动动。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1)已有初步倾听、分辨音乐旋律的能力;

(2)知道节奏、音乐性质

(3)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变化动作

(材料准备)音乐伴奏、ppt

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知道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

难点——在熟悉歌曲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在歌词变化的位置上变化小手的动作。为幼儿熟悉歌词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小小手

1、我的小手

小手会做什么?(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小手除了做这些还能够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儿。

那小手还能做什么?

二、变小手

1、小手变变(音乐伴奏)

我的小手还能够做不一样的事儿,和魔术师一样有魔法。(教师跟着音乐的节奏,小手进行变化。)

我的小手能做什么?(幼儿说说,我的小手会变魔术)

那我的小手了些什么呢?(幼儿说说,教师根据音乐节奏在表演一次,在表演的过程中和幼儿进行互动。)

小结:我的小手能变化出这么多的东西,你可以吗?你想变出什么呢?

2、你的小手(音乐伴奏,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告诉我,你的小手会变成什么?(提示-音乐开始小手拍手,到变化点上教师提示幼儿变小手。)

小班化音乐教学采用自主合作学习 篇11

一、在各个环节开展合作学习

1.新课的引入。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如,开展小竞赛、组织讲故事、说绕口令等;也可以创设情境,各小组轮流推选小老师或代表接龙等。

2.新知的探索。组织小组学生讨论学习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重点,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挑战教材中的新知识点,再进一步组织小组合作,概括学习内容,小结学习方法,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思维能力。

3.知识的巩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运用学法,在小组间自主地展开互问互答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完成课堂巩固中,小组成员均能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共同讨论正确的答案,小组代表还会负责评判作业。

二、更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学生人人参与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一般来说小组以4人最为合适。这样既可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范围和质量。同时给组员编号,加强培训组长。

2.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为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优生要照顾、鼓励、帮助后进生,为他们提供优先表现的机会。

3.训练小组发言。如“我认为某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某某同学说得有道理,但我要补充……”“我给你个建议……”等。这样的发言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也训练了学生的文明习惯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不只是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则是师生间的合作关系,教师应在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最佳方案。这里我们要记住的是,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不是包揽学生问题的“办法篓子”。

三、发挥评价反馈功能,巩固自主参与兴趣

充分利用“小班化”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促使学生提高积极性,发展能力。

1.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我评价,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批自评。集体评价,即小组集体讨论,提出评价意见。交互评价,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批互评,学生与教师之间交互评价。如,学习中各小组各自在自己的黑板上板演,接着组间交互评价,通过互评,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学法,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评价,如,分层递进,可依次为“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等。形象评价,可用“小红星”“小红旗”或一些粘贴纸等。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鼓励。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组员之间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一起寻求方法解决疑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终身需要的素质:在竞争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总之,合作教学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效益的提高,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有必要先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在组内可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指导时,重点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问题。其次,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把性别、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做到组内成员之间同组异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人人做活动的主体。这既能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能发展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块沃土,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6).

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小班幼儿,音乐欣赏,节奏感,声势,音乐角

为了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节奏表现能力,我在小班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和节奏游戏,从中探索出一条培养幼儿音乐活动大胆地进行节奏表现能力的方法途径。

一、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节奏的兴趣

对节奏产生兴趣是学习和表现节奏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我不急于让他们通过各种风格迥异的乐曲来了解节奏特征,而是结合了刚入园幼儿的日常生活需求、常规训练等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感受简单的语言节奏。我要求幼儿排队、搬凳子等,都会有节奏的发出指令如“请你快快排好队”或是“请你轻轻搬凳子”。由于幼儿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这样有节奏的指令要求,因此会对这些指令特别感兴趣,每次听到这样的指令都表现出兴奋地情绪,甚至有些幼儿已经开始无意识的进行模仿。在这个基础上,我尝试让幼儿进行有节奏地自我介绍,如“我叫XXX,请问你叫什么啊?”如果名字中只有两个字的幼儿,他们能正确的将原本的八分节奏改成四分节奏,这让我发现了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得经验积累。通过这样的简单游戏,幼儿不仅相互认识了,还满足了他们对语言节奏表现的欲望,许多幼儿在家里都会不由自主的和父母玩起这个自我介绍的游戏,说明他们已经对感受节奏、表现节奏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丰富幼儿对各种节奏特征的经验积累

1.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幼儿对各种节奏特征的经验积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喜欢色彩丰富的事物。对于音乐,他们同样喜欢音乐形象鲜明、丰富的作品,我选择了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组曲《动物狂欢节》,首先我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组曲的兴趣,接着我出示各种动物,引导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欣赏每首分曲并进行对号入座。比如欣赏《序曲与狮王的进行》,让幼儿感受到了狮子是森林之王,它的出现是威严的,士兵们迎接它的到来,吹着号角是很雄壮的场面,而伴随的音乐就是雄壮的,威严的,神气的。虽然我不用讲明这就是进行曲的节奏,但是幼儿已经了解到了怎样的音乐表现是雄壮的、神气的。这部组曲音乐形态丰富,节奏鲜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就像在听一部美丽的童话故事,同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节奏表现的经验。

2.在生活中发现并积累各种节奏表现特征

小班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有声响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我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利用各感官从生活熟悉的、常见的事物中寻找节奏。比如钟表上秒针走的声音“滴答滴答”,雨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也是“滴答滴答”,幼儿能够区分出雨滴的声音比秒针走的声音要大; 让幼儿观察老爷爷、大人走路,幼儿能够说出老爷爷走路很慢是“哒— |哒— | ”,大人走路比较快是 “哒哒|哒哒| ”,他们还能说出小朋友跑起来很快的声音就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说明了幼儿已经能够区分节奏的快慢; 对于节奏的高低起伏,幼儿会误解成声音的大小。对此,我先尝试用钢琴的音阶来与幼儿进行走台阶的游戏,让幼儿感知上行是往上走,下行时往下走,进而直观的了解到往上走的声音是越来越高,往下走的声音是越来越低。接着我再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高低节奏,幼儿发现了小鸟的声音很尖很细,牛的声音很低很粗。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节奏表现特征,并乐于进行模仿,有的用脚,有的用手,有的用嘴巴,充分的体验到了生活中的节奏美。

三、通过声势节奏训练,提高幼儿对节奏的表现能力

小班幼儿对打击乐同样十分感兴趣,对各种打击乐器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幼儿感到十分新奇也十分愿意去尝试。但是如果在幼儿还没有掌握好如何跟随节奏进行打击乐表演,很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幼儿被乐器完全吸引,根本顾不上听音乐。因此在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幼儿要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击打,我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乐器的声音,一种乐器能够发出多少不同的声音。幼儿在积极地探索过程中,果然发现了同一种乐器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并能进行模仿,比如大鼓,击打鼓面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击打鼓边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击打鼓侧发出“叩叩叩”的声音。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收获了极大地满足感,激发了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精神。 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声势节奏训练。

1.引导幼儿寻找肢体的声响与四大类打击乐配对

先让幼儿找出身体能发出的所有的声音,我引导幼儿“你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乐队,能够发出很多美妙的声音,现在比比看谁的身体能发出最好听的声音”,幼儿都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找出连我都没有想到的很多声音,最后我们采用了大部分幼儿寻找的声音比较有代表性的: 拍手、跺脚、 拍腿、捻指( 大部分幼儿经过了很长的练习才学会,一开始他们自发的使用嘴巴的声音来代替) 。接着我出示四个代表性的打击乐器: 皮革类的大鼓、 木质类的蛙鸣筒、散响类的铃鼓、金属类的三角铁让幼儿进行乐器与肢体声响的配对: 跺脚———大鼓,捻指———铃鼓,拍手———蛙鸣筒( 当要快速演奏散响乐器时用拍手来代替捻指) ,拍腿———三角铁。

2.引导幼儿根据乐器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训练幼儿一拍一下的拍打节奏。

在幼儿熟悉各种声势动作和与乐器配对之后,我会交替出现各种乐器,并且以不断变化的速度来打击乐器,让幼儿根据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乐器进行声势节奏训练,这种方法能够训练幼儿一拍一下的拍打节奏,逐渐形成节拍意识。在这个阶段的快结束时,我会有计划的进行一些乐器变化和速度变化,让幼儿呈现出很完整的一次表演,整齐而有气势,他们体验到了一种强烈感官刺激,更加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游戏中。

3.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十六宫格进行声势训练

在幼儿已经很好地掌握声势动作后,我让幼儿认识十六宫格,一格即是一拍,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看十六宫格进行节奏和节拍的进一步认识,能够说出一格拍一下,这是节拍; 看格子里有几个图片就拍几下,这是节奏。 另外我把歌曲以十六宫格图谱的形式呈现,让幼儿进行声势配乐甚至是简单的多声部合奏。经过这样的训练,任何曲子,不管是用打击乐器还是声势动作,幼儿都能轻松地进行配乐,并且都是一个完整的表演。

四、创设音乐角,给予幼儿创造节奏表现节奏的空间

我将十六宫格投入到音乐角中,让幼儿自由的进行节奏创编并将其表演出来。幼儿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实现再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在这里幼儿对音乐节奏表现的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激发以及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幼儿的节奏表现能力在这样一系列的游戏中得到了提升,能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节奏,并且利用积累的经验生动的表现出歌曲的各种强弱、高低、快慢节奏。节奏感的增强和节奏表现能力的增强都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小兔跳,能听音乐跟着节奏跳。

2、乐意和兔妈妈一起参与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能够分辨兔妈妈和大灰狼两段不同音色的乐曲,并在大灰狼出现时安静躲避。

二、活动准备:

(物质)小兔乖乖音乐;兔宝宝头饰若干、兔妈妈和大灰狼各一个;兔妈妈和大灰狼两段音乐。

(经验)理解小兔乖乖的故事内容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跟着歌曲《小兔乖乖》学小兔跳入场,坐在摆好的呈圆弧状的小椅子上。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乖乖,那小朋友谁还记得,故事里都出现了谁啊?(兔妈妈、兔宝宝、大灰狼)故事里兔妈妈出门去了,对小兔子们说兔妈妈回来的时候会唱什么?兔宝宝回答什么?兔妈妈还说了什么?(不要给陌生人或大灰狼开门)后来大灰狼来了。唱到……?兔宝宝能给它开门吗?小朋友想一想,大灰狼也会唱歌,兔宝宝怎么听出来哪个是兔妈妈的声音,哪个是大灰狼的声音呢?(兔妈妈的声音是细细的,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小兔乖乖,再次感受兔妈妈和大灰狼音色的不同。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小兔乖乖,注意啊兔妈妈的声音是细细的、温柔的,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凶狠的(一起唱一遍,看情况可以再唱一遍)。

2、听音乐,感受兔妈妈和大灰狼两段音乐不同。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段音乐,一段是兔妈妈来了的音乐,一段是大灰狼来了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第一遍听音乐第一段)谁来告诉我这一段是兔妈妈还是大灰狼?我们再来听(第二段)这一段是谁啊?好,我们再来听一遍(第二遍听音乐,边听边引导)兔妈妈来了,兔宝宝们会做什么?(蹦蹦跳、招招手)那大灰狼来了呢?(赶快蹲下,不说话)

3、初步了解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师:今天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都是兔宝宝,一会儿我们一起做游戏,那我来问一问,兔妈妈来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大灰狼来了呢?兔宝宝们可一定要记住,认真听清楚,不然就会被大灰狼抓走了,不能玩游戏也不能回家了。

好了,现在请兔宝宝们来玩游戏吧(放音乐)谁来了?兔妈妈来了,兔宝宝们,跳一跳,招招手!(大灰狼来了)哦,谁来了?兔宝宝们快蹲下,别说话!

4、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学习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跳。

师:刚才兔宝宝们都特别机灵,给自己鼓鼓掌吧,真棒!兔妈妈们特别喜欢,给你们大大的爱!可是有个小问题,兔宝宝们蹦蹦跳跳的时候有点乱,我们是不是应该跟着音乐,有节奏地一下一下地跳啊,下面我们再来玩一遍,看看谁跟着兔妈妈跳得最有节奏啊!(放音乐)大灰狼来了……大灰狼走路,我们跟兔妈妈一起玩游戏吧,跳一跳,向客人招招手!

(三)结束部分:

小班音乐学期计划 篇14

一、总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认真贯彻“新纲要”的精神,坚持以幼儿园的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奥尔夫音乐、的特色教育教学

工作。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将从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入手,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平等、互动的活动环境,促进其健

康、自由、快乐地发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从过去权威式的组织者,讲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伙伴式的支持者,合

作者和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时时加以对照,了解并把握我班幼儿的发展水

平,积极引导,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并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计划,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措施。

1、制定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教学计划和班务计划。

2、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创设这一资源,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爱好,充分运用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对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活动中训练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图形,并会尝试图形的匹配。

4、教师在活动实施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经验、知识的准备)。幼儿的操作材料根据能力强弱安排准备。

(二)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1、在组织一日活动中保证幼儿每天二小时的户外活动的时间。

2、每个幼儿能随着音乐愉快地、精神饱满地做早操。

3、注重平时的观察,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常规;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本班的情况,以《幼儿园班级管理》为指导,制订合理、科学的班务工作计划,并保证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实,帮助幼

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运用标记,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明确一日要求,继续养成良好的常规。

3、积极配合幼儿园任务开展各项工作。

(四)安全教育

1、注意个体差异,鼓励个别胆小、缺乏主动性的幼儿积极参加活动。

2、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体育活动器械,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

3、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自动增添衣物,不在尖锐物边追逐,注意安全。

(五)培养幼儿快乐阅读和快乐歌唱的兴趣,发展班级特色。具体措施:

1、利用班级环境创设特色氛围。

2、区域活动投放充足的材料,以便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

小班音乐《萤火虫》 篇15

一、尊重个性, 把握个体差异

世界上的事物大至一颗星球, 小至一粒尘埃, 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具有各种复杂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人, 更是千差万别。学生在学习的领域里存在的差异更是毋庸置疑, 因此, 只有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分层, 才能将分层教学实施的更加有效。

鉴于小班化课堂人数少, 规模小的特点, 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精细化的分层。那么如何分层呢?笔者认为:尊重学生个性, 把握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课前,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以及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表, 有意识的将全班学生分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三个层次 (学困生是指音乐素养基础较差的学生, 中等生是有一定音乐素养基础的学生, 优等生是有一定的音乐素养, 且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 , 并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分配组员, 为下一步的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四 (1) 班共有学生24名

分层后:学困生6名, 中等生11名, 优等生7名。

异质分组: (共有6个小组每组4人)

每组:学困生1名, 中等生1或2名, 优等生1或2名

根据事物的矛盾法则以及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原理, 学生的差异性和变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一定的方向变化、发展的。因此笔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当学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这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变化, 做了及时的调整, 以适应学生发展的新需要。尊重学生个性, 及时把握差异是保障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 更是达到学困生逐步解体, 中等生、优等生不断扩大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发掘潜能, 实施有效分层

对学生进行了准确的分层之后, 还需要一个精确的分层教学设计。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曾指出:“每个人都具备有多种智慧, 其差异之一, 仅仅是某人这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 某人那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其差异之二, 某些智慧已被人所显示 (显能) , 某些智慧还没有被人所显示 (潜能) ;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这告诉我们, 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良好的、合理的学习环境, 学习步骤, 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掘, 智慧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展示。笔者认为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

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 课外作业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

(一) 教学目标分层

过去的教学, 总是根据班上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 这个平均水平是虚而不实的, 其结果自然造成优等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中等生也失去了上进心, 小班教学人数的减少为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重视个别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小班化教学备课中, 笔者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优等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学困生也有所进步, 中等生也得以提高。

【例如】《小朋友的家》节奏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能准确拍读出以前学过的节奏。

提高目标:能准确地、有节拍感的拍读有一定难度的节奏和歌词。

发展目标:能准确地、有节拍感地拍读新的节奏, 能创编出新的歌词, 并按节奏读新词。

教学目标分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笔者还注意到:一要保证全体学生基础目标的达标, 可采用异步达标、延时达标的方式辅助;二要在基础目标达标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 教学过程分层

笔者认为要想在小班教学中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的最佳方法, 莫过于教学过程的分层。小班化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的位置, 既要有共性的, 又要有个性的,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 都是有一个一个层次的。一节课下来, 怎样让优等生吃得更好, 怎样让中等生跳一跳能吃得饱, 又怎样让学困生经过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的点拨和训练, 也能够得到进步, 应该成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线。

【例如】《小朋友的家》节奏教学过程:

1、基础部分:

此环节为必答题。笔者从每个小组中挑出一名学困生复习拍读其中的一条, 正确的将为本组赢得10分, 错误的, 笔者鼓励该生向本组的中等生、优等生学习, 然后再由他本人完成拍读练习。

2、提高部分:

此环节的三条节奏是在原四条节奏的基础上变化而来, 通过将1、2条, 1、2、3条, 1、2、3、4条的合并, 难度提高。PK形式采用抢答, 笔者可选择中等生拍读其中的一条, 正确的将为本组赢得20分, 错误的, 可向本组的优等生请教, 最后由中等生来完成。

3、发展部分:

8.X X X X X X|X X X X X||

这也是快乐的小呀小世界。

卡通欢乐的谷小朋友的家。

本条练习中首次出现了XXXX节奏, 笔者可先请优等生来完成节奏, 如有困难, 笔者单独拍读XXXX, 再由优等生完成整条节奏, 待学生完成整条节奏后, 再按节奏读歌词。拍读节奏和词正确的共加20分。如能按节奏填新词并正确读新读的再加10分。

由于八条节奏练习是特意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的, 因此, 每一个学生都很容易获得成功, 得到自信的他们又满怀信心的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三) 课外作业分层

在设计小班作业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 针对性强。设计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别差异, 要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二, 层次性强。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在作业的难度、速度及形式上有所选择。第三, 开放性强。让作业成为倡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前作业:

学困生:查找与歌曲有关的人文内容。

中等生:在查找与歌曲有关的人文内容中, 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优等生:在查找与歌曲有关的人文内容中, 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谈一谈它的价值体现。

通过课堂交流, 笔者发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的同时还完成了跨层作业, 这种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 整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也增强了学习能力。

(四) 教学评价分层

小班化的教学评价分层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由于小班人数少, 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信息提供了方便, 因此, 教师的分层评价应当更具体, 更精细, 要能体现及时性、差异性、鼓励性。小班化的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 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 注重结果评价;而小班化的分层评价则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评价, 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目标及发展情况。

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 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 对达到目标、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加以鼓励。

分层评价在学期结束时可采用口头测验的形式, 这种测验须以因人施考为原则。

【例如】歌唱测验:

学困生:能完整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中等生:能用带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优等生:能用富有感染力地 (优美的、活泼的、爽朗的、雄壮有力的) 歌声完整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这种宽松的以人为本的测验方式让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 轻松上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学期结束时还可以采用书面测验。命题时可将一份试题分为Ⅰ卷、Ⅱ卷和附加题三部分。Ⅰ卷为基础题, 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Ⅱ卷为层次题, 要求学生按层次完成;附加题为综合应用题, 让部分中等生和优等生选做, 并作为奖励另外加分。书面测验命题还可以同考卷不同目标, 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分数线。批改或评价时, 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采用“模糊”的批改方法, 对别具一格或有创新思维的答卷, 即使做错了也适当给分表示鼓励。

音乐教学的任务, 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托小班化教学环境, 借助“分层教学”理论, 将新课标与“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相结合, 让每一个学生在愉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掘。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浪潮中,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笔者以音乐教学为平台, 进行了“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得益匪浅。

上一篇:知错就改的狐狸童话故事下一篇:三年级主题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