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技巧
1、报考条件:报考条件全面升级,学员报考越来越难,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非相关专业必须从四级开始入门,每个级别至少三年才能参加升级考试。
2、学习时间:以现在的三级为例,您现在需要半年,以后至少3年,考二级则至少需要六年。
3、学习费用:必须从入门级开始报考逐次升级,学费最少增加三倍多。
求助者小何, 女, 18周岁, 某校高三学生;身体健康, 发育良好, 无既往疾病史, 家族中 (两系三代) 无精神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走读生, 家中独女, 父亲从事技术工作, 母亲是公务员, 父母亲均为重点高校高材生, 各自在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 她从小学习也自觉, 学习成绩班上名列前茅;性格较文静, 不好交友, 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 平常喜独自看书。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测定:粗分=48, 标准分=60。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学习成绩一贯优秀, 平常各科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直是同学老师眼中的优秀份子, 连父母的那些同事以及亲戚都常引她为自己小孩的学习榜样。高三下学期的一次数学摸底考试因为有道题感觉特别难, 在上面花了很长时间, 下面的题目做得很仓促, 做完整份卷子也来不及检查, 结果没考好, 于是每次数学考试临近就紧张焦虑, 总担心会又没考好。因高考在即, 担心高考时万一又出现什么状况, 考不出好成绩, 上不了理想大学, 给父母丢脸, 自己也没面子, 一想到这些就特别紧张不安, 越是临近高考越是紧张;搞题海战术, 晚上睡眠不好, 入睡难, 有时会醒过来, 白天上课没精神, 读书没效率。担心再这样下去会影响高考。请求帮助。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班主任老师反映:小何一直是这个班上的一号种子, 学习比较认真的, 最近上课老趴桌上, 精神越来越差, 眼看再过两个多月高考即将来临, 很担心她到时发挥失常, 甚至不能参加高考。
小何妈妈反映:平常学习自觉, 成绩一直比较稳定, 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女儿对自己的平常表现也比较认可, 因这次摸底成绩没考出理想的水平, 担心高考会发挥不好, 所以搞得蛮紧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形容较为憔悴, 坐在咨询室内双脚整齐地并排放着, 双手绞在一块, 坐姿笔直。语调柔和, 语速缓慢, 语言表达思路比较清晰, 反复提到怕这样下去会影响到高考, 希望咨询师能帮助她。
四、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通过会谈和观察, 结合心理测验结果, 做出评估如下:
1) 资料可靠, 求助者自知力完整, 求治愿望强;
2) 目前求助者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情况:
精神状况:因担心高考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身体状态:有睡眠障碍。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正常参加学习, 只是效率有所下降。
原因分析:对高考这种决定考生前程的考试的关注, 一次的考试失利导致了她对考试的错误认知;父母的出色与严格的家教, 求助者对自身的较高要求以及她一贯的优秀成绩, 这时成为了她的心理负担;导致了考试焦虑;导致考试焦虑的各种因素中, 学生的认知评价是其中的主导因素。
(二) 诊断
求助者的情况是考试焦虑, 属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 根据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高考对考生前程的决定作用是显现的, 因一次摸底考试中数学成绩不理想, 担心高考发挥失常而出现焦虑紧张, 其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之间, 心理活动的各方面及人格都是统一的, 有自知力, 求治动机强, 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 可判断该求助者是正常心理活动, 现在问题只是心理问题。2) 综合分析所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不长;强度为能维持正常学习生活, 只是效率略为下降;没有泛化;问题表现为考试焦虑, 属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消除求助者考试焦虑的状态。
(二)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习得解决问题的技巧, 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 主要方法与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 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 小何属前者。导致考试焦虑的各种因素中, 求助者的认知评价是其中的主导因素。评价是认知的主要功能, 各个因素最终能否导致考试焦虑的产生都取决于个体评价这一环节, 当考试情境作用于学生个体时, 在对情境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评价, 并感到对他形成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 才会唤起考试焦虑。所以要先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评价, 这里采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再用系统脱敏法来摆脱焦虑的症状。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 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 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理论中, A代表诱发事件, 在本案例中即一次的考试不理想;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 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在本案例中即考试焦虑。所以可以通过改变想法和观念 (B) , 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 (C) , 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 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 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 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 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 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这是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一种常用方法。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 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 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 让求助者想像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经反复练习, 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她特定的年龄阶段, 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我便向求助者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理论, 她的这种焦虑正适合这种疗法。征得她的同意后在咨询时实施该疗法。
(二) 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过程中,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2)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 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3) 对咨询方案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4) 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义务:1)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 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 热爱本职工作, 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增强技能, 提高自身素质, 遵守职业道德,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 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 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2) 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义务:1)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 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2)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 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 必要时 (如采用某些疗法) 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3)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4)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5) 咨询师应尊重求助者, 遵守预约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 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按国家规定标准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
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 收集相关信息, 进行心理诊断, 了解求助动机, 确立咨询目标, 制定实施方案等。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病史资料, 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 指导他作相关的心理测验, 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制定实施方案, 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 签订书面协议。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此阶段的内容是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改变不良认知;根据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 对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 对焦虑情境进行等级划分, 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系统脱敏。
(一) 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救助者的不良认知
经过前一次的咨询, 求助者已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接下来要帮助她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 我让她回忆考试前的种种焦虑, 并帮助她剖析焦虑产生的原因, 通过谈话、回忆、分析, 寻找致病的根源, 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考试焦虑症的产生往往与不合理认知有关:一想到考试, 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要是再考不好”;而且这种思维还有扩大化的倾向:“我要是考砸了, 父母一定会很失望的。”;“我要是考砸了, 那就太没面子了。”这些想法导致焦虑水平上升。然后帮助引导求助者继续进行分析:一是分析认识到自己成功战绩, 一直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考前常是一付运畴帏幄的自信平和心态, 对自己的学习与考试能力一直自信;而自己平常学习认真, 基础非常扎实;二是分析这次没考好是因为卡在一道难题, 没有安排好解题时间, 引起解答下面题目的紧张情绪;而事实上这道题是比较难的, 大部份同学在这题上失分;如果这次考试在遇这种情况时有灵活严谨的解题策略, 就不会出现一道题卡太久, 下面乱方寸的情况。其次, 根据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 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而并非是事情本身, 从而帮助她做认知上的改变。
(二) 对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坐靠在沙发上, 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 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 例如, 静坐在湖边或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 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 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由手部开始放松。右拳紧握3秒, 放松10秒, 可感觉右拳和右臂肌肉同样拉紧。在肌肉拉紧放松的同时, 心里数着“一、二、三”来帮助放松。重复两三次后, 会感到右手松弛, 然后以同样方式放松左手。然后身体其他部位肩膀 (肌肉往耳朵贴紧) 、面部 (眯起眼睑肌肉) 、背部 (挺直背肌) 、脚部 (屈膝平放) 等。休息2分钟, 重复一次。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 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如。
(三) 建立焦虑事件等级, 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1) 与求助者商谈建立事件焦虑等级, 共分以下9个等级:
然后进行分级脱敏训练即帮助求助者循序渐进练习各个情境进行系统脱敏。
2) 系统脱敏:让求助者先进入放松状态, 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 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 首先让求助者想象考前一周想到考试, 当求助者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 便伸出一个手指头示意, 然后, 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令其停止想象, 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恢复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 如果分数超过25分, 就需要继续放松。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5次后, 焦虑程度降到0。此时算一级脱敏。接着让求助者想象高一等级的情境, 然后又全身放松, 反复多次, 直到想象这一情境不再焦虑紧张为止。如次依次逐级进行脱敏。
经过五次的系统脱敏, 小何基本已不再害怕考试了。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主要内容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成果, 让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面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用SAS心理测验对求助者进行评估, 测试结果显示正常。
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用优点与成功经验来增强自信心, 强调积极关注的思维方式。当每次成功后, 及时自我鼓励;咨询基本结束。
八、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反映说现在睡眠很好, 学习效率已经提高到原来的水平,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足够的信心。SAS测定:粗分=32, 标准分=40分数下降到正常水平, 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缓解。半年后随访, 求助者已经进入她理想的大学就学了。在面对大学的各次考试时再没有出现焦虑。
摘要:本文是对一例考试焦虑女高三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 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疗法等治疗技术, 使其消除考试前的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 属成功咨询案例。
关键词:考试焦虑,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疗法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王旭东,男,汉族,15岁,未婚,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认为考上一类高中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班级的一次测验,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当天晚上没去上晚自习,无聊的时候翻看同学放在床头上的一本武侠小说,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对小说着了迷,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一个月前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找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连二类也考不上。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一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
王旭东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某公司员工,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王旭东要求很严,希望王旭东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重点高中,将来到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
【咨询师一般印象】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述说时眉头紧锁,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分析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心理测验
1SAS:标准分60,焦虑症状明显;
2SDS:标准分55,有轻度抑郁;
3EPQ:N65、E30、P40、L40,该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
(三)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王旭东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映强烈,反映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王旭东的心理问题病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表现为漂浮式的,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半年以上。而王旭东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王旭东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但是因现实刺激引起,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看小说的经历,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求助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分析中考对人生的意义;
(2)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
(3)帮助求助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咨询方案】
(一)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二)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三)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30元/次。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
第二阶段分三次咨询,首先是第一次咨询是合理情绪疗法的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在与王旭东交流的过程中找出王旭东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入睡困难,对考试过分担心的想法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两次失败的考试、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连续两次考不好,中考肯定考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必须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并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然后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咨询师:现在我们具体谈谈你对目前的成绩及中考的认识。
求助者:目前我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这两次考试考这么差,中考时情绪一紧张,肯定考得更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谁还会看得起我呀!
咨询师:你是说这两次考试就决定了你的中考成绩,你以前的成绩对中考不起作用?
求助者:也不是。以前的成绩说明我基础打得比较好,但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再说我荒废的时间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咨询师:你认为与以前的考试相比,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你能谈谈这两次考试与其它考试有什么区别吗?
求助者:这个问题我以前真没想过,好象没太大区别,只是两次考试训练……难道是因为我这两次考试失利了才觉得它重要?因为我以前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过,这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照这种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保证每次考试都成功,不能有一次考试失误。一位成功人士,必须从起点开始就是成功的,不能有一次失败,否则他就不可能成功。事实是这样吗?
求助者:这……好像不是,成功背后会有很多挫折。一两次挫折并不决定成功与否,战胜挫折的人才会成功。所以这两次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中考失败,对吗?
咨询师:你的悟性很高,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你有这种必须的绝对化要求,,所以你才会焦虑、烦躁,出现现在的状况,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求助者:我明白了。但是荒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必定会影响我的中考成绩。一想到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我就难过得要死。
咨询师: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考上理想的高中作为自己追求。现在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很难过,这一点我能理解。初三学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每年中考也有很多人考不上理想高中,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求助者:……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有人选择复读,有人考不上学选择打工、学技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是说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依然有很多出路,我以前怎么没想过呢?
咨询师:你说得很好,已理清了自己。的确,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不会糟糕到要死的地步。每个人的面前都有很多机遇,成功不是只用中考来衡量的。
求助者: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亮堂多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
本次咨询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中考目标。
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中考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
【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已经能坦然的学习生活,走出了考试焦虑的阴影。通过王旭东的父母和朋友也了解到,王旭东较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该如何陈述,很多考生欠缺方法。看到一篇关于答辩陈述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答辩!二级答辩具体包括案例报告、研究报告、个人成长案例报告,关于如何答辩具体请参考下面的内容。
1、案例报告
1)案例选择的意义与目的案例所反映问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案例所使用的咨询方法和技术的适合性
咨询过程完整性和规范性
咨询效果是否理想
2)案例的主要内容
结合诊断和分析的基本逻辑,简要介绍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基本成因。
简单明确的诊断――一句话即可
简要介绍所使用的咨询方法
整体咨询过程(咨询阶段、次数、时间)-简要说
咨询效果报告(效果如何?如何评估?)
3)案例中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选择性的说明)
评估与诊断上是如何处理的?
为什么选择这些测量工具?
为什么选择这些咨询方法?
2、研究报告
1)为什么选择这个理论或疗法进行研究?
2)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应用这个理论或疗法过程中,该理论和疗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以及注意事项等。经验分享16叁伍捌叁356玖
3)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自己在应用该理论和疗法过程中的新体会和认识。3、个人分析报告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压力的应对方式、培训和从业动机做简要的说明。
2)结合自己以上的分析,谈谈自己对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3)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重要事件,重要体验是如何影响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的从业过程的?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系列问题?
(A)性格
(B)人格
(C)情绪情感
(D)需要
2、惯用右手的人,右半球的( )能力占优势。
(A)言语
(B)情绪的表达和识别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C)逻辑推理
(D)数学运算
3、听觉的适宜刺激在( ):
(A)<20赫兹
(B)>0赫兹
(C)20~20000赫兹
(D)200~20000赫兹
4、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B)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C)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D)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5、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请问实验中,哪项实物所引起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
(A)口水
(B)铃声
(C)食物
婴儿期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都拉)。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有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6、7岁左右)。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左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及以后)。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埃里克森”:1.婴儿前期。
2、婴儿后期。
3、幼儿期。
4、童年期。
5、青少年期。
6、成年早期。
7、成年中期。
8、成年后期。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实践的准备阶段。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定者——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
新生儿出生后就已经具备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是先天的有组织的行为模式。这是最初的适应能力来自无条件反射。其分为两大类“
一、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二、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到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婴儿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
1、模仿学习。
2、条件反射学习方式。(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
婴儿的记忆 按内容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婴儿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
1、无效尝试。
2、有效尝试。
3、无需尝试而直接成功。
婴儿的发音,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3、4岁儿童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分4个阶段。
婴儿依恋的3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游戏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1、机能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规则性游戏。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为3个阶段:
1、非社会性阶段。这主要是指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
2、平行游戏。
3、社会性游戏。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幼儿后期能运用视觉“复述”策略。
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这被称为自我中心现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言语发展的集中表现,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发展有两个主要发展趋势: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自尊是自我对个人价值的评价和体验。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使儿童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温暖、关爱、严格要求、民主)
2、同伴关系因素。
幼儿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
3~4岁是第一逆反期,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着。
1、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2、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童年期
童年期的学习一般特点:
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3、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4、“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学龄儿童的记忆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
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8岁左右儿童特殊的自我中心式表现是脱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是认知发展机制的专制。自我控制能力(罗滕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学会等待。
儿童按照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
2、不受欢迎的儿童。
3、受忽视的儿童。
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青春发育期
生理发育加速
1、身体成长加速。(身高快速增长)
2、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3、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第二性征的出现)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1、心理生物性紊乱。
2、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之间 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少年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少年期思维的发展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排中律的成绩低于同一律和矛盾律。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其发展的特点: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4、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变化;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到青春期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
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两个概念来表征。第二逆反期:
(一)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
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3、观念上的束缚。
(二)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有迁移性。
(三)反抗的形式。
(四)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
(五)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可挂现实。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1、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3、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评性的发展。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自我概念的发展。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即自我认同感。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
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
(柯尔伯格)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 功利取向。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 好孩子取向。阶段4 好公民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 普通道德原则取向。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人存在中年危机现象,即这个时期个体将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阶段。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型。
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适应学说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人际交往增多会减轻老年人的不安感,也可以从朋友的反馈中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一种适应手段,老年人必须杜绝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感知觉是老年期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一、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二、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三、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1、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2、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盒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约为16%—25.4%, 并且有上升趋势。据可掌握的资料显示, 我国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生总数的23%, 增长到了90年代学生总数的25%, 近来更是上升到了学生总数的30%以上。此外, 李荔 (2012) 在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研究整理中发现:2007年至2011年期间, 网络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共167例, 涉及169人, 其中伤人或杀人事件15例, 自杀事件152例。
(一) 大学生心理危机近况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最具活力的代表, 既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又是国家民族的希望。然而在高校中, 大学生心理危机造成的突发恶性事件却呈多发态势。从近两年的甘肃大学生频发情杀、跳楼、出走等不良事件, 华东政法大学的“考研女热水泼老师”以及南京某高校女大学生跳楼自杀, 其父母起诉女儿同学等事件可以看出,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与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呈同步增长趋势。
(二)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与主要危机来源
1954年, 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卡普兰 (G.coplan) 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指在大学不同的阶段, 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的变化, 个体心理应对机制未能及时起效, 从而产生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的困扰, 最终导致其在心理上出现失衡或反常的状态。如:大一阶段, 面临的是适应大学新生活带来的危机;大二、大三阶段, 面临的是情感、交往、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危机;大四阶段, 面临的是就业、择业以及适应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危机。由此可知,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来自适应大学生活、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恋爱情感以及就业压力等方面。
(三) 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 不仅对其自身、家庭很重要, 而且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学校、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 更应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四) 心理危机的严重后果
或许某个大学生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相对于大学生整个群体来说比例较小, 但是其带给其他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却是巨大的。在高压下, 许多学生因无法正确排解或释放压抑情绪, 从而引发打架斗殴、酗酒、伤人、自杀等危机事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 极易成为高校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导火索, 不但会严重伤害大学生的家庭, 而且会扰乱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 同时也会造成国家人才资源的损失。另外, 心理状态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心理健康的学生易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功能失调。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误区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发现我国高校建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大部分都具有预防危机、处理危机两大职能和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应急处置、心理危机后期跟踪四大体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误区。
(一) 主要依赖高校的力量来肩负危机干预的重任
当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时, 大家普遍的错误反应是, 学校应全权负起危机干预的责任, 而与其他资源无关。殊不知, 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他们还停留在尝试、完善的阶段。由于高校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与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不完善, 想单单依靠少数的在校咨询师和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来开展危机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
(二) 轻视了家庭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 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教师 (包括心理咨询师) 在学生们遇到适应、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扰时, 并不能及时得到大学生家庭教育力量的配合。他们只看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表象, 却忽视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方面造成的心理问题。而且, 往往是在学生发生重大的意外情况后家庭因素才被重视或被动参与进来, 等问题一旦解决, 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往往又被抛之脑后。
三、家庭、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分析
安少华、陈道明等认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家庭教育环境与后天社会成长环境存在不和谐, 甚至冲突而产生的。当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 来自学生家庭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的干预, 都能很好地对危机起到缓解甚至化解作用。
(一) 家庭的角色分析
众多调查显示,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直接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即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与他们原生家庭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 家庭因素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一, 家庭是学生心理状况最真实的反馈者。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和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 家长成为最了解和熟知学生的群体。从实践中可以知道,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 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 这些问题可以从他们的家庭里找到根源。所以, 大学生在入学前以及假期在家的表现, 都可以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参考。
其二, 家庭是心理危机干预者中最有效的缓解者。家庭是个体心理归属的地方, 即使是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 家庭也会带来心理的安定感, 可以有心理上的缓冲。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为学生不良心理情绪提供一个合适的发泄口, 并给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动力源泉。这对心理危机的化解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其三, 家庭是学生心理和情感上最坚实的支持者。对于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而言, 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坚强后盾。温馨的家庭氛围能够为身陷心理危机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帮助其树立信心去面对危机, 并最终战胜危机。
其四, 家庭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支持者和辅助者。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的。当孩子有异常行为和心理时, 家长与学校双方应尽早取得联系, 共同探讨孩子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以便将不良影响降到最小。此外,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一旦出现危机事件, 在危机干预的很多环节如转介、愈后陪护等方面, 都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
(二)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分析
相对于高校其他工作者而言, 心理咨询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的投入程度、思维方式、权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作为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己任的专职人员, 高校心理咨询师在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担当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其一,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主导者。高校的心理危机体系多是以心理健康中心的咨询师为核心的, 他们在融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了心理委员、辅导员等心理咨询小助手模式。在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上, 咨询师开展了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了解预警对象的信息变化等工作。在处理危机方面, 咨询师开通了24小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如此, 通过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全方位的联动, 可以进一步发挥高校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其二,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家庭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干预的指导者。当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 校方在采取相应解决策略的同时会调动学生的家庭社会支持资源, 即将学生转交给家长监护。由于家长缺乏相关经验, 高校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建议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咨询师们在结合相关信息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初步解决方案后, 便可从专业的角度来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预后工作。
其三,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加强高校与家长沟通的促进者。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仅是高校的主体而且又是家长的心头肉。因此, 来自高校与学生家长双方的有效沟通可以很好地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心理咨询师凭借自身的特殊优势, 会比家长有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情绪状态以及生活困扰。一旦察觉学生有心理异常趋势时, 咨询师便可通过辅导员或校领导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家校双方的沟通,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步家校合作开展工作作好铺垫。
摘要: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性, 指出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误区, 并分析高校、家庭和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1]胡嘉洋.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案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柏祝玲, 刘梅, 钟小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核心力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7) .
[3]安少华.试论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
[4]余洁.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家校联动机制的建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玛莎婚后很快就怀孕了,眼下回家待产。也许是为了节约快递费,玛莎一定要让一个也已经身怀六甲的女下属亲自把自己的办公物品打包送家。女下属想着可不能用绳命去送快递,就咬牙发了一个快递到玛莎家里。
玛莎又发话了,收拾的物品中有些不是她的。烦请怀孕女下属一定要亲自到家里取走。想着上司命不好违,怀孕女下属艾米和另一名怀孕女下属贝塔外加前台辣妈锵锵三人行,跨过黄浦江,来到玛莎家。
玛莎倒也挺会开门见山,问她们有没有统计过到底有多少人会凑份子钱给她即将诞生的小宝贝买礼物。三人面面相觑,尴尬地回应:只有我们仨。玛莎不无遗憾,叹息道:哎,我看中一款儿童安全座椅,本来想着10个人每人300刚好买下来。现在看来得换样东西让你们送了。心直口快的前台辣妈直接回应:别算上我!
堂堂企业高管,怎么会这么不遭待见?话还得从玛莎那场浪漫而盛大的求婚典礼说起。
一年半前,玛莎邀请十来个下属一起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宴会当口,当时的绩优股男友上演温馨感人的单膝跪地求婚场景,害得玛莎当场飙泪,许多对婚姻充满幻想的小姑娘也眼泛泪光。众人还沉浸在美好之中,玛莎已经现场派款——生日宴总共消费2288元,人均AA229元!就连一贯不太计较的男下属也实在受不了,做人不能太“无极”吧?
紧接着,各人如约收到玛莎的“红色炸弹”,女上司的婚礼,有谁敢不去?!红包的厚度,颇费思量,少了被上司看不起,工作穿小鞋事大;多了,房租、水电、交通、午饭……已经要透支了。众人一阵商议,肯定不能少于一个巴掌吧。
婚礼分了两部分进行。首先在清真寺进行传统仪式,到场的每位女嘉宾还被贴心地赠送了一条纱巾——女性必须用纱巾全遮头脸才能进入。仪式结束后,众人到上海一家出名的清真餐厅吃喜宴。进门收红包,要命的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女下属居然忘记在红包上写名字了。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一、学习内容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定,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
1、理论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
2、操作技能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
二、报考条件
(一)心理咨询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它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
(二)心理咨询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三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三年。
培训单位:洛阳市心理学会 *** 郭老师 Q 115949760
三、培训方式、时间
1、周日全天辅导;
2、在鉴定考试前可参加实操集中面授;
3、学校同时为学员开通网上教学,享受网上考试、练习系统及辅导资源。
四、收费标准:
1、三级1800(送26集教学光盘),二级2800元(送26集教学光盘);
2、书费均为:教材一套四本,192元;职业道德一本43.50元。
六、报名要求
2011年01月13日来源:
考生主要陈述内容
1、案例报告
1)案例选择的意义与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
案例所发映问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案例所使用的咨询方法与技术的适切性;
咨询过程完整性和规范性;
咨询效果是否理想;
2)案例的主要内容:
结合诊断与分析的基本逻辑,简要介绍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基本成因阐明明确的诊断
简要介绍所使用的咨询方法
整体咨询过程(主要阶段、次数、每次时间)——一句话即可
咨询效果报告(效果如何?如何评估的?)
3)案例中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可任选其中部分项目)
评估与诊断上是如何处理的?
为什么选择这些心理测验工具?
为什么选择这些咨询方法?
2、研究报告
1)为什么选择这个理论或疗法进行研究?
2)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应用这个理论或疗法过程中,该理论或疗法的特点、局限性、注意事项等?
3)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自己在该理论或疗法应用中的新体会和认识?
3、个人分析报告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基本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压力(挫折)的应对方式、培训和从业动机等做简要介绍;
2)结合自己以上的分析,谈谈自己对心理咨询职业活动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3)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体验是如何影响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的从业过程的?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如何应对和解决由此而带来的系列问题?
【心理咨询师考试技巧】推荐阅读: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真题10-13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考试05-26
心理咨询师工作心得09-28
心理咨询师之离奇案例06-13
心理咨询师在自我成长09-14
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10-26
二级心理咨询师(技能)知识点07-27
心理咨询方案目标07-11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07-23
心理咨询实习心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