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设计 总结报告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课件设计 总结报告(通用12篇)

多媒体课件设计 总结报告 篇1

这学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又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了《一剪梅教学软件设计》,有了太多的体验和收获想要分享。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21世纪最热门的十大产业之一。由于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并且课件是由教师或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因此课件的设计与制作需要体现一定教学目标,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它不仅可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还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因此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小组学习中主要负责图片处理,前期和同伴一起搜集整理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教学软件设计的思想及开发过程。实验主要有四个阶段,最开始是确定选题,经过小组商讨后选择了李清照的《一剪梅》,接下来是制定开发计划。从老师的详细讲解到案例观摩的学习,我的思路慢慢打开,对这门课从懵懂到熟悉。根据开发计划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又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各种媒材,此时我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小组成员完成软件系统结构图和脚本后,接下来是对各类媒材的加工处理,我主要负责图片处理,对系统框架中每个区域所需的图片进行加工筛选,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我要结合同伴的需要处理,和她一起完成整个动画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学习让我领略了多媒体设计的独到之处,和以往认识的大大不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频繁地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 总结报告 篇2

一.利用课件设计反映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教师的整体构思和系统设计来呈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课件设计是对教学内容、学习对象进行的一系列严谨的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结合应用构图学原理、色彩学原理、动画运动规律以及学生认知心理等理论, 与教学实施紧密结合, 从分析课程教学目的出发而制定的系统的多媒体教学流程。因此, 教学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的理论指导, 而课件设计是教学设计最直观有效的展示。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是教与学环节融汇的过程

教学媒体绝对不只是把一堆文本资料、影像图片、声音音乐简单叠加拼凑而成的。炫目的影像、视频及声音, 不见得就能呈现出完整且有表现力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充分地、有效地利用所教授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及接受程度和范围, 有效地掌握语言和视觉信息的技巧, 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1、多媒体制作所必备的硬件、软件支持。要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要具备很好的软件操作能力和相应的美术基础, 有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以及操作和审美, 才能不受教学思路的限制, 把“教学设计”很好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

2、友好的操作界面设定。操作界面是教育者与电脑之间联系的桥梁, 界面上要有明确的按钮和图标, 设置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链接, 能顺利地链接到每一个教学内容。一个友好的操作介面可以增加增强学习者连贯思维方式, 并能降低因操作不顺利对学习者所造成的挫折感。

3、课件的艺术化处理。所制作的课件不仅具有教学内容的教育性、科学性, 而且要有技术性、艺术性。界面设计要规范、大方、美观, 内容要简洁, 风格要统一, 布局要巧妙, 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 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利用多媒体界面设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在教学上能利用教学媒体进行实境参与的互动教学。有关学习效率的研究表明:同样的知识内容, 学生“听”一次掌握10%左右, “读”一次能掌握20%左右, 而在一次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中, 学生能掌握65%左右。所以, 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色彩、图像、动画以及互动操作环节灵活地丰富课堂活动, 掌握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2、多媒体课件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同样, 美的事物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引起人们的好感。人们对于符合自身视觉习惯的事物更感兴趣, 学生也是如此。倡导开发课件制作中艺术美因素, 寻求和谐的课件界面, 努力提供一些适当的制作方法, 并通过对多媒体课件艺术美塑造的讨论来真正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注意事项

1、界面不宜太花哨。虽然多媒体课件讲究一定的艺术形式, 但不宜使用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和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 因为它们会吸引学生过多的注意力, 从而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善教学环境的目标。

2、课件内容不宜包罗万象。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 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 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从导入环节到讲授新课, 从概念到规律, 从举例到课练, 把所有的内容都制作在多媒体课件中, 这样除了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外部刺激之外, 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儿科多媒体课件设计初探 篇3

关键词:儿科;多媒体课件;设计

儿科诊疗“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同时伴随国家二孩政策放宽,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多地医疗单位面临儿科专业人才紧缺的窘境。加之儿科素来被称之为“哑巴科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儿科存在轻视或畏难等不良情绪。众多儿科教师迫切期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整个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课程安排中,儿科属于临床专业课程,常常安排在教学后期。经过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学是被称之为“小全科”,综合性很强,成人科室中涉及的大部分疾病都有可能会见到,而且与成人疾病又截然不同。授课老师需要在课堂中传授很多知识,如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如果再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以板书、挂图、病案分析,这不仅枯燥,而且信息量小。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能利用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展现方式,使教师更加直观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owerpoint 软件是现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之一,其制作简便,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风格,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突出个人课件设计的特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不再简单以讲授为主,辅以板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多采用照片,包含信息量大,且形式新,有的还可以动态演示变化过程。这样可以使枯燥而且抽象的内容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入动画技术还可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如在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时,可通过对小儿动作发育——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进行动画模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心脏疾病一节讲解时,可对心脏杂音进行音频处理,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动画处理,对心脏手术过程进行视频处理,生动形象地讲授这一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它保存方便,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学科发展、临床实际的新趋势,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修改;另一方面,上课时,授课教师可以将提纲在ppt中直接展示,不需要板书,可以节约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可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可拷贝教师ppt用于复习,减少笔记内容,更加专心;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授课逐层深度,学生思维跟随教师节奏,且有时间思考,及时提出心中疑惑,得到分析;同时,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对课件的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揣摩,这对提高课堂效率都有所帮助。

3.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只是依靠教师和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化,更是给学生多途径学习提供了可能。另外,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全网络覆盖,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集中授课,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个别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一些高校还在公开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如网络公开课、ppt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从而使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工作后继续学习。

二、各种媒体形式运用

1.文本设计

多媒体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到的是文本,它常常用来展示教学内容,在本部分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遵循先整体再细节的顺序,列出提纲便于整体把握,再根据教学大纲逐点讲解、层层深入;其次,应重点突出,重要的文字部分可加粗、加框、加横线、闪烁、改变颜色等,从而达到引起注意的目的;最后,课件文字应简洁,避免正文过长,让学生易于把握。

2.图像的设计

在儿科急症——心跳呼吸骤停一节的授课中,仅仅是描述患儿呼吸循环突然停止,患儿意识丧失出现抽搐或昏迷,心音消失、微弱或过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等等。学生常常没有直观认识,难以想象和理解,如果我们通过照片将其展示出来,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师常用的ppt中插入图片,将有特征性的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照片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具有特征性的照片插入,可以让学生对心跳呼吸骤停疾病本身有直观认识,对辅助检查结果有直观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

3.音频设计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音频,但是在某些课程中,音频的合理利用,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学儿科常见疾病百日咳,百日咳的临床表现是鸡鸣样咳嗽,通过声音资料的播放,才能使学生直观了解咳嗽的特点,从而在临床接触到时,容易区分。在儿科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授课教师讲授辅助检查结果,如胸片、心电图报告、彩超以及心音听诊特点等,学生往往觉得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首先,我们可以用音频文件展示心脏杂音的听诊特点,在众多音频文件格式的选择上,我们更加倾向于MP3 格式,因其声音质量好、体积小且便于添加。其次,辅以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的动画处理,展示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两者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知识点。

4.视频设计

儿科被誉为“小全科”,成人科室中的很多疾病,在儿科都能遇到。在儿科,窒息和惊厥是时常能遇到的危急重症,即使学生就在抢救的现场,医生也不可能一边抢救,一边讲解,分析原因。学生通过教材,只能得到抢救方案,教师在传统理论授课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口述故事,课堂效果则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很有兴趣,但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但采用视频技术,可以有效还原抢救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关键步骤还可以暂停视频重点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动画设计

动画是时刻变化的,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效果甚至远超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引入动画技术,还可以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新知识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尽可能地加入教学,使儿科教学更加紧跟时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学习。在儿科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五种展现形式有机结合,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也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和循证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唐彬秩,等.浅谈多媒体与儿科学教学[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1):54-56.

多媒体课件评比的总结 篇4

课件是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剪辑等多媒体手段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辅助各科教学的现代化程序性教具。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课件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余密廖昆全廖英燕林建武屈春江肖峰 二等奖:

孙娟林冰玉方元珍周带娣肖思文朱碧云 三等奖:

严令文程勉方如肖全良丁树红

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影、电视拍摄过程的所依据的文字稿本,在课件制作中,我们也引入了“脚本”一词,它来源于教案,但又不同于教案,既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将一些细节,诸如内容的呈现顺序、呈现方法等进行描述。犹如电影制作中的“分镜头稿本”。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课件制作中不是特别注意,随着对课件制作认识的提高,再做每一个课件时,都应该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页面的制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做出的课件才能流畅的运行。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比如声音的采集,如果用Windows98自带的录音机,最多只能录一分钟的内容,如果再长就需要一段段接起来,而我从网上下载的专用录音软件,不仅时间上没有限制,而且录音的效果也非常好,没有任何杂音。视频的采集就要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也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我们有时又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那就又需要学会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并学会相关的软件使用。图像的处理又离不开photoshop、Acdsee这些处理图像的软件。如果课件中又想使用动画,除了从素材库中调用动画外,还要学会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技术取向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篇6

【教材介绍】

该内容是研究课题——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008)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师培训内容,是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自编课程教材。

【课时安排】

《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培训内容共计4个课时(180分钟)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课时2:案例分析——“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设计过程剖析(50分钟)

课时3、4:实践操作——“搭配中的学问”(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课件设计实战(80分钟)

【学员分析】

培训学员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所属学校均有比较完备的多媒体实验环境(配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且参加培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偶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这些教师已参加(或参与)过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培训,并且具有系统完成某一学科内容多媒体公开课(展示课、说课)经历的教师。

【内容分析】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

这一课时内容主要是介绍“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步骤与方法,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侧重于帮助学习者在领会技术取向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掌握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目标】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1)知识目标:能够识记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概念,说出这种设计所包括的步骤,并区分辨认出此类设计与其他设计的差异;

(2)技能目标:能够按照设计步骤,口述某一学科知识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实现过程;

(3)情感目标:能够领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技术观。

【重点难点】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培训教师领会技术取向的设计理念,难点在于帮助培训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持一统原则。

【教学方式】

按照培训内容和重点的划分,三个课时的培训方式如下: 课时1:专题讲解,构建框架 课时2:案例剖析,交流互动 课时3、4:任务实践,创新体验

【准备材料】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1)《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培训印刷材料;(2)《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设计制作案例材料;(3)培训内容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问候致谢

各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能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二.激活学习情景

(所用时间:3分钟)各位老师,在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大家肯定都参加过,或者看见我们周围的老师参加各个层次的优秀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评选活动吧,无论是乡镇教育办、县区教育局,还是省市地区组织的。(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既然我们都有参加,或看见过别人这些活动的经历,那我们想一想:这些评选活动主题都有些什么呢?(学员交流,思考回答)是不是这些活动的主题中都有“渗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字眼?

另外,大家回想一下,参赛教师讲课的环境是不是都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等设备,都需要大家在这些赛讲、评选过程中制作课件?(学员交流,思考回答)并且在评委评选时,各位参赛老师“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往往也是打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回想一下,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我们都要考虑哪些方面的要素?都要做哪些准备?我们有没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简易的制作步骤呢?(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什么技术制作(一般都是PPT演示文稿)、书写教案、准备素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开始制作、讲课试用、修改使用等。

三.回顾先前知识

大家想一想,以前我们在书写教案(或教学设计)时,通常是不是有一个比较模式化的步骤?(学员思考)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流程图,与我们以往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时采用的方法步骤有哪些联系?(学员观察,独立思考)

【展示“教学设计流程图”】

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

【归纳】大家是不是发现,图中所展示的流程图很像我们通常教案设计的流程,即教学设计图。另外,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是不是也隐隐约约收到这个图示的指导?既然课件是一种教学设计的产品,那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就要遵循“教学设计流程图”的指导,考虑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同时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课件。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图,请大家看演示文稿,一边观察一边对照自己制作某一课件的过程和步骤。

【展示“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图”】

【提问】这个课件制作的流程图对于我们制作课件的指导意义大吗?都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我们再认真地观察下这个流程图,从项目定义,即选定学科知识内容,到修改、最终的课件生成,为我们学习制作课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对于我们系统规范的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经过一两次的课件制作实践,就能顺利掌握这个流程图。但是,经过大量的跟踪调查,观察访谈,我们发现:仅仅掌握课件制作的流程图还不够,对于特定学科、特定知识点的课件制作,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设计课件帮助教师实现“更好地教”,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然而,大部分老师制作的课件却未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处于演示、展示,课本搬家的、比较低级的层次,真正能够实现课件促助学教的功效的少之又少。

图2 课件制作流程图

比如说,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数学建模”,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教材中概念、定理、规则,都是经历一个数学建模的内部过程,这是他们开展有效学习的实质。那在座的数学老师想一想: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有没有考虑学生简历概念模型的一般过程?有没有把课件的助学作用细化为促进数学概念建模的各个阶段?

(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所用时间:7分钟)四.新知呈现,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就是要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在掌握课件制作一般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方法,五.新知讲解,解决问题 技术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从“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案”出发,以技术应用策略为设计核心,旨在利用技术解决教学中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而不是综合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案。其设计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法

【举例】先给大家举个真实的案例,在我们西部地区的小学,孩子们,尤其是农村小孩,他们在学习《海底世界》、《鲸》等课程时,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真实的大海,没有见过真实的鲸鱼,教师仅仅使用课本、黑板、粉笔和语言很难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一个世界?鲸鱼到底是怎么喷水的?为了解决这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我们就可以把影视录像、图形图片、音频动画等材料整合到课堂中,通过大屏幕的直观展示,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从上面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考虑“技术是不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时,最关键的是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教学境脉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比如上面实例中谈到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底世界的情景”,而教学实际是“没有足够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情景构建”。为了这个实际问题,我们不能把孩子们都带进海洋博物馆、更没条件把真实的海底世界搬进教室,在考虑其他方式之后,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试图通过视频影像、音响、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创设出一个虚拟的海底世界,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当然,这里的教学问题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开展教学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其次,是针对这些具体的教学问题,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提出试图运用技术解决的方法,并认真分析拟采用技术的特性,明确选用技术方法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以确保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比如视频具有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适宜呈现一些对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动画有利于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过程。

2.明确目标和评价方法

按照教学问题解决的具体要求、制约教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因素,以及教学问题产生的机制深入分析设计课件的具体目标,明确课件设计制作的详细目标,并建立课件效能的系统评价体系。

【举例】在制作下面数学应用题的多媒体课件自学材料时,【展示题目内容】 题目1压路机的滚筒是个圆柱形,长1.5米,横截面半径是0.6米,以每分钟滚动5圈的速度前进,请问每分钟能压多大面积?

我们明确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问题表征”,而问题表征通常包括“引起注意,理解问题情境——选择分类,提取核心信息——激活图式,进行结构表征——整合信息,形成解题方案”四个阶段。那么,我们设计课件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学生应用题问题表征的四个阶段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一旦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就要相应地考察我们所设计制作的课件是不是有助于学生四个阶段的问题表征,助学作用程度如何,这些就自然成为后面课件助学效果评估的指标。

3.确定技术整合策略

所谓技术整合策略就是指用技术支持什么教学活动。如用计算机辅助练习系统帮助支持提高学员操作的自动化水平、用微格教学系统矫正师范生的讲课水平等都属于技术整合的策略。另外,整合策略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技术本身、内容、教学模式、和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学生只是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熟练某种技能,目的是通过考试或测试,那么可以考虑选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等教学模式。如果要求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进行深刻思考,那么可以选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模式。

(1)根据目标、学生的特点、教学设施等情况,选用教学方法

如果目标涉及的只是单一学科或知识点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可以是直接的讲解与呈现的方法;如果目标涉及到多学科或多个知识点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最好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比如说在“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自学材料中,其设计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归纳出此类应用题解答的一般思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课件中除了题目自身的设计之外,还链接了“圆柱表面积的组成”、“圆柱表面积常见题目”等相关内容,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都能通过课件的自主学习有所提高。

(2)确定技术支持教学的方法,制作课件

针对第二阶段课件设计的具体目标,确定如何选择媒体要素、如何表征知识内容、准备哪些素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选用什么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制作出试测课件。

【举例】在第二部分那个实例中,我们考察一下学生问题表征“引起注意,理解文字情境”阶段,是如何通过课件设计实现预期目标的。

通过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学习,我们打算从下面四个方面出发,已达到帮助学生“引起注意,理解问题情境”的目标。

a.图文结合,利用动画效果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连续的动态标记帮助学生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

b.标记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尤其是与“圆柱表面积”相关的特征词汇,以及题目中隐含的类似“圆柱”的事物,如水桶、压路机的滚筒等;

c.关注相关概念、专业术语的表述,尽量增添相关提示帮助学习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d.淡化数字对问题情境的影响,下划线跳过相关数字描述;

图3 “引起注意,理解文字情境”阶段设计效果

同时,我们会自然生成一个有关考察a、b、c、d四种方法应用效果的评价体系,比如对于“a.图文结合,利用动画效果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连续的动态标记帮助学生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来说,我们在课件试用时就应该考察学生在看到课件中图文结合、动画效果后,是否能够帮助其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作用程度如何。

4.准备教学环境和评价

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安排,邀请学科专家、教研室其他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效果评估,制作评价工具等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展课件试教前,一定要告知各位评委(专家、同仁、学生等)课件设计的详细意图。5.修订整合策略

结合前端分析、设计制作、教学实践,以及课堂评估的建议,修订课件。【提问】大家了解这种设计思路了吗?(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通过前面的讲解,大家不难看出,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的关键环节是第(1)和第(2)两个步骤,只有我们从平时的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考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优化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存在的各类因素,图4 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模式

(所用时间:35分钟)六.交流讨论,拓展思考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篇7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技巧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从互联网上下载或从教材配套光盘中获得的课件, 并不适合于教学实际, 因此, 老师们需要自己制作课件。那么怎样制作一个课件呢?结合自己的经验, 我就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设计方法及技巧给各位作一个探讨, 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有所补益。

1. 多媒体课件概述

多媒体课件是指教师或多媒体制作人员, 根据脚本设计的内容, 制作出一套适合教与学、包含有大量多媒体信息的辅助教学系统。通过多媒体课件, 我们可以将一些平时难以表述清楚的教学内容 (如实验演示、情境创设、交互练习等) , 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参与,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手段多样化。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脚本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与设计制作方法

2.1 确定主题, 明确思路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 切忌喧宾夺主, 运用多媒体主要是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制作课件前要确定好课件的内容, 一般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部分。确定内容后要制定好课件的整体结构及流程, 这是制作课件第一步。

2.2 搜集素材, 编辑制作

课件要由素材集成来完成, 接下来进行相关素材的收集和编辑操作, 并将其保存到相应文件夹中。素材一般包括制作课件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⑴图片的采集与编辑。用户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从互联网上下载、从素材库 (如教材配套光盘) 或数码相机等方式获取图片。如需要对图片进行处理, 我建议采用Windows自带画图或Photoshop两款图像处理软件。Windows自带画图操作简单, 很实用;Photoshop是一个专业级的图像处理软件, 操作相对复杂些, 但利用它可以灵活地处理各种图像、制作文字或图像的特效, 是制作一个优秀课件常用的软件。

⑵声音素材的采集与制作。一是通过计算机的声卡, 从麦克风中采集语音生成WAV文件。如课件中的解说词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二是使用专门的抓图软件抓取VCD、DVD等音乐光盘中的音乐, 生成声源素材。再利用声音软件对声源素材进行剪辑、合成, 最终生成所需的声音文件。三是从教材配套光盘中或从网上也能找到一些声音文件, 这就要根据所制课件的实际需求而定。

⑶制作二维 (平面) 动画。建议采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 Flash制作出的动画效果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但需要一定专业技能水平。通常大多数教师都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课件, 在Powerpoint中也能添加很多自定义动画, 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 步骤简单, 修改方便, 效果明显, 效率很高。

⑷视频文件的采集与剪辑。视频可以在DVD、VCD、网上查找, 也可用摄影机自行拍摄。如果我们需要视频中的某一个片段, 可以用超级解霸来截取, 或用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来剪辑。

2.3 集成设计与制作

当所有的素材都准备好后, 就要用专门的课件工具软件将这些素材集成为多媒体课件。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课件大师等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这些软件中Powerpoint相对操作简单, 易学易用、效率高, 兼容性较强, 是我们制作课件的首选。

一个完整的课件就如同一本书, 它包括封面、目录、章、节、页等, 其中页是基本单元, 即为显示器上的一屏信息, 包括背景、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按钮等, 同时还有声音、背景音乐等不可见信息, 这些媒体组合起来共同表现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中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是:醒目、易读、合谐。

封面是课件的题目首页, 包括课件的名称、制作人及单位、标志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像书的封面一样, 力求设计新颖, 有创意, 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目录设计:课件的目录给出课件的标题及内容题目、制作说明以及各种控制等。内容题目不宜太多太密, 若有必要可以设计二级目录、三级目录等, 其原则是保证整个画面协调美观。

导航:多媒体课件中各级目录与各页之间需要连接起来, 内容页之间也要允许相互跳转, 使教学对象的注意力从这一画面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画面, 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和跳跃。常用的技巧有切换、渐变、分割、缩放等。

在设计与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制作的课件应符合教学规律、易操作,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渲染教学气氛, 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课件少不了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 认真钻研教材, 找到重难点;撰写脚本, 不断修改, 一般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 必要时最后要进行封装或打包, 并制作成多媒体光盘。

3. 课件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掌握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技巧会给你的课件带来令人意外惊喜效果, 在此列举常用的两个仅供大家参考。

3.1 在用PowerPoint制作超级链接时, 如果想去掉链接文字下方的下划线, 可通过向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新文本框, 输入文字后, 再选中整个文本框设置超链接, 就不会出现下划线了。

3.2 在PowerPoint中播放flash动画时, 如果来回切换, 势必非常麻烦, 而且对课件的转存也不方便, 那么如何让flash嵌入到PowerPoint中去呢?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定要插入Flash动画的那一页幻灯片, 单击菜单【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 便出现【控件工具箱】窗口。

(2) 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其他控件】, 在弹出控件列表中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并单击。

(3) 将光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编辑区域中, 光标变成【十】字形, 按下鼠标并拖动, 画出适当大小的矩形框, 这个矩形区域就是播放动画的区域。

(4) 右键单击矩形框, 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 出现【属性】窗口中【Movie】的属性后输入Flash动画文件的路径、文件名及扩展名, 并将【EmbedMovie (嵌入) 】属性设置成【True】即可。

(5) 保存文档, Flash动画就被嵌入到PPT文档中, 我们在应用时只需拷贝这一个PPT文件即可, 不用担心Flash丢失了。

总之, 一个多媒体课件应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 调动学者的积极性, 改善教学环境为出发点, 以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 切忌制作的课件华而不实、花里胡哨或呆板单调、索然无味或生硬拼接、胡拼乱凑。因此做为一线教师要想利用好多媒体这个辅助教学手段, 就应该不断积累经验, 努力探索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佩华, 眭碧霞《多媒体技术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陈炳木, 张剑平《多媒体课件设计案例教程》北京科海出版社2003.6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分析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多媒体课件  设计分析

减负增效是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高中数学是思维比较活跃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更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教师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学会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数学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态。怎样设计数学教学课件,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在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件内容要合理,要具有针对性

制作课件的过程,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过程,要花费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因此,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于多媒体的教学内容,遵循因材制宜的原则,合理选题,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知识、需要动态演示的教学过程、学生难以理解的位置关系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课题。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多媒体的教学特点:动画模拟、生动、逼真的形象,个别化特性等等。同时,教学内容要形象美观,千万不能照着书本原封不动的搬过来。

比如,在讲解棱锥的体积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难以理解,抽象的图形位置关系让学生一头雾水。尤其是里面的割补法,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通过制作课件,用课件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动态演示,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很容易的就能化解这一个知识难点。很明显,这是一个适合制作课件的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品质都在课件演示中得到了提高,更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不过在选择课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度,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完全依赖计算机,它只是为学生服务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而目标的实现始终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利用课件,只要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就可以了,简单的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的讲授与引导,并不需要用计算机完全包装。

二、认真选择表现方式,提高集成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知识记忆是有所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融于一体,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知识。它不仅能够模拟教学内容,音画同步,还可以将内容变得更加新颖、丰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牢固的知记所学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通过方程的形式观察,这些曲线都是二元二次的方程,都叫做二次曲线。从点的轨迹来看,它们又都是常数e的点的集合,焦点就是它们的定点,准线就是它们的定直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性,我为学生用课件演示了天体在运动的时候会受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结合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冥冥宇宙中的天体运行遵循的一种统一,发现这种力量的就是数学。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实践充分表明,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型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己调节听说读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突出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教师制作的课件如果缺乏交互性,没有交流的机会,那就属于机械的灌输课件,不会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为学生制作习题课件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交互性原则。而多媒体的应用价值,也正表现与此。如果它的交互功能太弱,不能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必定会被其它的媒体所替代。

总之,多媒体课件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合理使用。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主体性、适当性、交互性等原则。教师要精心研究,勇于探索,精心设计,将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只有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实现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勇.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制作探微[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23期.

[2] 刘冠雄.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利弊[J]. 新课程(中学),2013年05期.

[3] 万勇慧、李峰.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 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

[4] 潘云泽、方旸. 浅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及评价[A]. 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 2007年.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 篇9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多媒体课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出发,就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提出一些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手段,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

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迅雷、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

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课件说明及教学设计 篇10

本课件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第十一单元Section A的内容制作的,课件分片头和片尾三部分,共幅幻灯片,片头和片尾由文字和人物动画构成,以悦耳的英文歌曲为背景音乐,用一首欢快的英文儿歌导入新课,创设了优美的开课氛围,正文部分编辑了大量图片、动画和声音素材,在Powerpoint中文环境中完成对所有多媒体素材和有关的功能模块的链接任务,实现整个课件的演示功能。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11 Section A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我着重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Could you take out the trash ? Sure.Could I borrow the car? Sorry,but I need it.I have to go to a meeting.I have to make the bed and do the laundry.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家务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要学生学会与父母分担家务。3能力目标

Learn to make polite requests and ask for permission.Cooperative study.三.教学重点

掌握Could you please.....? Could I please …..? 句型及其回答并能给出原因。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同时也要注意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准备CAI课件及四张明星照片。

五、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设计 总结报告 篇11

一、课程分析及结构设计

课程分析主要是分析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从而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总课时的安排。此部分内容的分析和规划是整个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石,将为网络课程的具体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南和方向。课程目标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

课程结构设计主要是确定组成网络课程的模块/章,建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的一些相关说明,形成网络课程的系统结构。从学习对象理论的角度来讲就是确定基本的设计单位,即确定组成课程的学习对象。将课程学习目标细化成多个子学习目标,每个子学习目标对应一个学习对象目标,从而确定了组成课程的学习对象。

二、学习对象设计

学习对象设计就是根据课程结构设计中确定的组成课程的学习对象,对每一个学习对象分别进行设计。学习对象设计包括内容结构设计、内容呈现设计、SCOs设计、内容编序设计和元数据设计五个主要环节。

1内容结构设计。内容结构设计采用目标导向的设计方案,即根据学习对象的目标确定学习对象的说明、内容、练习和评估及其内容结构,能够保证每个学习对象都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并且独立完整。其重点是确定学习对象的内容结构,即确定组成学习对象的内容项。

2内容呈现设计。内容呈现设计总体来说应该做到页面简洁友好、逻辑层次清晰、布局结构合理等。基于SCORM的网络课程内容呈现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简洁,“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该尽量删除无用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为了避免网络课程占用太大的空间和内容包装的繁琐,应尽量避免图片修饰,修饰功能也最好用样式表来完成。

3SCOs设计。SCOs设计是基于SCORM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单位也是核心部分。SCOs设计主要包括SCOs粒度的确定和交互的设计。

SCOs粒度的确定弹性较大。它可以是课程中的章、节、单元,也可以是任何大小,要根据需求而定。但要强调的是SCOs至少要包含一个学习目标,而且它是可被记录的单位。网络课程与LMS的交互是在SCOs中完成的,所以,SCOs交互的设计决定了网络课程与LMS的交互情况。SCOs与LMS的交互可通过两个阶段实现,初级阶段是在SCOs文件中嵌入API的交互代码,进阶SCOs还必须加入数据模型才能完成各种交互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交互设计时应该避免基于数据库构建动态网页,否则在LMS上使用时会和LMS的数据库发生冲突。另外,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SCOs内部的导航得以实现。但是,SCOP,M不允许SCOs直接访问SCOs。

4内容编序设计。内容编序设计就是对课程内容的呈现次序进行设计和编排。在内容编序的过程中可以把网络课程设计者的教学策略融入其中,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

5元数据设计。SCORM中的元数据包括Assets元数据、SCOs元数据、学习活动元数据、内容组织元数据和内容聚合(CA)元数据。元数据设计时可参照SCORM。

定义的九大类元数据元素及其应用情况,其中“M”为必选项,“o”为可选项,“NP”为不选项。

三、课程包装

课程包装则是把整个网络课程看做一个学习对象。为其构建内容清单文件和包交换文件。和学习对象包装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构建内容清单文件时最好采用引用子内容清单的方法构建,把网络课程的下级学习对象的内容清单作为子内容清单加以引用。

网络课程制作好后进行封装,便成为网络课件构件。网络课件构件聚合时可以按照总线模型进行。网络课件构件通过内容包装将学习资源做结构化的整理,使之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和开发工具之间交换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它提供的是任何系统都能支持的公共的“输入/输出”格式。它不限定学习资源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而是把重点放在内容结构上,并提出实现这种结构的系统方法。把学习内容包装成统一的数据格式,并且绑定足够的支持信息,能更好地满足在线学习群体的需要。一个内容包代表了一组可单独使用和可重复使用的学习内容。一个包可能是课程的一部分,一门课程或者课程的集合,它是可以独立使用的有意义单元。还可以被组合或分解成其他的包。

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设计探析 篇1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因此,数学多媒体课件走进数学课堂也已成为一种趋势,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发布在网上的数学课件和各地教师课堂使用的数学课件,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数学课件的设计存在问题,没有考虑教育学原则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笔者对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的设计加以探析,以期对数学课件的制作及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设计的理论依据

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属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来实施教学过程,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其设计应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

(一)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提出:认为学习的认知过程包含视觉、言语两个加工系统,当建构基于言语和视觉时,学习者在言语短时记忆和视觉短时记忆之间建立连贯的心理表征,并在言语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后,发生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Paivio后来又通过实验证实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和记忆速度要好于语义记忆的效果和速度[1]。双重编码理论是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设计与使用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John Sweller提出,现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认知过程和教学媒体设计的一个主要理论。他将认知负荷分为三种类型: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有效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它不易被教学媒体设计改变。外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及学习活动本身的缺损造成额外的认知加工活动所致。外在认知负荷对学习起干扰作用,而有效认知负荷能够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认知负荷理论还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学习者所要加工的信息容量超出了学习者工作记忆加工的信息容量,则一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将会丢失[2];因此,课堂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本质就是要控制好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增加有效认知负荷。同时保证总的认知负荷在工作记忆容量允许的范围内,不造成认知负荷超载。

(三)情景创设与认知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的研究取向逐渐从认知转向情境,形成一种所谓的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产生的,从而强调要创设情境。特定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想象丰富活跃起来,进而调动表象储存,做重新组合,使学生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能力的新发展。所以,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也是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设计的宗旨。

三、课堂多媒体数学课件设计策略

(一)从课件可重用性的角度选取制作软件

为提高课件的使用率,开始制作时就应考虑到课件的可重用性、共享性,选用较常见的软件工具。尽量避免采用难度大或偏的技术,设计过程中保持规范统一,方便教师二次加工,提高课件的可重用性。本文所谈的课堂数学课件的设计就是基于常用的文稿演示型软件PowerPoint与动态几何软件《几何画板》而谈的。根据多媒体效应,这两种软件组合所实现的效果便是用文本和动画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

(二)课件内容的设计

1.独立元素交互效应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呈现认知负荷较高的交互材料时,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些认知负荷较低的独立元素,然后再呈现完整的材料。这也符合学习者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正弦型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与性质时,先分别用几何画板动态呈现函数y=Asin x,函数y=Asinωx,函数y=sin (x+φ) 的图像与性质,让学生仔细观察参数A、ω、φ变化时对以上各图像及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呈现并总结正弦型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与性质。这样,将教学内容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部分后整体的方式加以拆分,学生理解起来就不再会有困难。

2.分散注意力效应

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有时会对其加以注释,如果概念与注释之间是分开的,学习者就必须在概念与注释之间来回“穿梭”,这种不断“寻找———匹配”相关信息的过程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分散注意效应的办法是整合材料中相互所指的部分,以减轻认知负荷。因此,在课件设计中要将相关内容的媒体要素以整合的方式呈现,这样才能使学习者较有效地获得信息。例如:将包含相关数学概念的文字制成图表,并将相关的概念说明放在图表的合适位置,这样可促进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如图1)。

对于只有图形的学习材料,也可适当地在图中加入说明性文字,尽管这样会使信息源增多,但却让学生无需在工作记忆中对图表进行语义联想及猜测,降低了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根据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空间接近原则,应想方设法把对应文字和图表、图形的位置适当摆放得更紧密些。文本应是对图形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的精准的描述(如图2)。

另外,一些解题的推导过程,不可直接写进课件,可将其以声音的方式转换到听觉加工渠道,以减少视觉加工渠道的认知负荷;或将文字适当地精简,以教师讲解或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为主。

3.冗余效应

虽然整合材料中互相所指的个体信息源可以减轻认知负荷,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但这需以各种不同信息源不能被单独理解为前提条件。整合包含多余或重复信息的学习材料并不可取,会造成冗余效应。因此,在课件设计时应避免呈现无关或带有重复教学信息的媒体,以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例如:在说明平面直角坐标中四个象限的分类及位置时,如果同时使用图像和文字材料来描述(如图3),就会造成冗余效应。因为图像的信息已不解自明,文字部分的说明显然是多余的,所以删除文字说明部分,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认知负荷。

(三)课件版面布局的设计

课件的版面设计又称版式设计,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根据视觉心理学的要求,对于课件版面的设计就是使各视觉元素合理定位、合理走向,使页面有明确的视觉焦点、清晰的视觉脉络及合理的空间分布,营造版面的视觉美感,达到最佳的诉求效果。

首先,根据视觉学习的简约合宜原则,版面要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因为,一方面,人的视觉生理与心理对于同类信息量的接受是有阈限的。另一方面,整体简单,才有利于突出重点。因此,屏幕一幅页面的文字不应太多,每张页面不应超过7-8行。如需传递大量信息,原则就是尽量分组分页。

其次,要强化版面的整体布局,在对课件进行整体编排的时候,将页面中的各种信息分成块状,并注意按照各个信息块主从关系顺序进行排列,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和方向视觉秩序(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在主题形象四周增加空白量,同时调整行间距,使文字显得比较分明,使被强调的主题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四)课件色彩搭配的设计

为使学生对课件的注意保持稳定性,背景与文字、图形的色彩搭配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及艺术规律,合理使用色彩对比来提高课件页面中重要教学内容的色彩刺激强度。

课件中背景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主体色)在选择时可以注意以下原则:(1)限制同时显示的颜色数。一般同一页面不宜超过4种,可用不同层次及形状来配合颜色,增加变化。(2)背景的颜色应起到烘托和突出文字信息的作用,避免模糊匹配色(如表1)放在一起。(3)要注意突出重点,加强对比来表现主题,为达到清晰、明朗的效果,应采用清晰匹配色(如表2)。(4)根据课件的主题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主色调。如果课件是娱乐性质的或是低年级的学生,那么就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活泼的暖色调来确定基调,如果在大学的课堂中,那么课件基调可以选择比较庄重的色彩。

(五)课件中文字、公式的设计

根据注意广度的特性,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视觉的注意广度大约是“7±2”个[3]。因此,文本字数不宜过多,排版不宜过密。根据知觉的简化性特征,主体倾向于将复杂的信息简化成较为简单的形式,因此,同一页面上使用的字体种类不要太多,否则会显得凌乱而缺乏整体效果。从视觉角度看,宋体、黑体、楷体阅读最省目力,不易造成视觉疲劳,且有很好的识别性。文字的大小要使无论坐在前排还是后排的观众都能看得清,一般选择28-32左右的字型大小即可。另外,特殊字体应转成图像格式,避免不同计算机上不存在同样的字库而导致显示混乱,影响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其次,能采用图表、公式、动画等形式时要尽量用其代替文字,因为图表、公式和动画比文字更直观、更容易通过视觉被学生接受,其传递信息的效果更直接,更具有强烈的印象和明确的可视性、可理解性。

(六)课件中动画的设计

根据注意的规律,如果注意的对象是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4]。可以利用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或幻灯片切换功能给不同的多媒体元素呈现相应的动画效果。其次,也可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出一些对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使学生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发现规律、探寻结论,并能使数学实验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凸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更加开放和具有活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再次,还可通过几何画板动静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数学美,(如图4分形艺术曲线———勾股树),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数学、应用数学,而且还要鉴赏数学、品味数学。

四、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以现代化理念为指导。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视觉要求及认知、审美心理,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多元化和界面人性化效果, 使多媒体课件的页面、色彩、布局、文字及整体层次的构设上既平衡又有变化,既有表现力又有艺术感染力,将字幕、图形、动画、色彩及各种技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映成趣,不仅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还给他们提供分析、理解数学内容的最佳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燕敏.同步多媒体课件对学习认知的优势及其制作[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5) :56.

[2]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9) :16-19.

[3]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上一篇:人才绩效奖励制度下一篇:初中数学课题研究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