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生厅文件
湘爱卫〔2010〕9号
关于印发《2010-2012年湖南省
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0-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O年九月十五日
抄送:全国爱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010-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的《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有效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为重点,以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旅游景区、文明卫生单位活动为载体,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好影响城乡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使我省的人居环境、城市品味和村容村貌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二、行动目标
全省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使各市、县特别是乡镇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进一步有效整治,开创城市和农村乡镇环境清洁、整齐、卫生、干净的新局面。通过开展3年的整洁行动,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三)城市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减少一半;
(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10%;
(五)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提高15%;
(六)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10%。
三、行动内容
按照整体部署、突出重点、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为突破口,开展五大集中整治行动,全面促进全省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
(一)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全省所有乡镇、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对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渠河塘、公共场所等地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堆物废料进行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做到垃圾入池、专人保洁、及时清运、集中处理。力争实现“三有”、“三无”目标,即户有垃圾存放桶、村有垃圾收集池、镇有垃圾中转站;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二)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全省县城以上城市要彻底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城市主要出入通道、河道、背街小巷、老居民区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彻底整治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广场、公共厕所、车站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的环境卫生;研究制定城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增加城市环境卫生投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监管治理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完善城市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监测,建立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三)集中整治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全省各旅游景区、景点要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理景区、景点、交通沿线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改变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面貌;加强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设施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数量足够的标准公共厕所;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宾馆、饭店、饮水摊点的卫生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摊点,保障游客饮食安全;认真治理在景区、景点乱停车辆、乱摆摊点、拉客兜售等不良现象,形成整洁有序、和谐文明的景区环境,树立湖南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四)集中整治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脏、乱、差现象影响面广、危害性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重点解决餐饮业就餐环境不卫生、餐饮具消毒不严格、操作间卫生不达标,以及使用腐烂变质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料制作加工食品的问题,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综合整治,配备必须的食品卫生设施,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五)集中整治建设施工现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城乡所有在建施工场地要做到卫生设施齐全、符合标准,施工现场管理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要设置符合要求的隔离护栏和车辆冲洗设施,做到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
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0年8月1日—9月30日)。
1、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视频会议,正式在全省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2、根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的《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制定并下发《2010-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
3、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加大对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4、各市州、县(市、区)层层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动员大会。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0月1日—2012年8月31日)。
1、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政府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2、各部门、各行业根据分工和管辖范围,落实重点整治内容。
3、省、市州、县(市、区)层层开展督查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9月1日—12月31日)。
根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以来的经验,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制定出继续推动工作的政策和实现长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州、县(市、区)层层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落实长效机制,加快我省文明创建步伐,促进我省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将整洁行动列入本地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确保落实。
(二)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任务繁重,工作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重点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商务部门要重点抓好城乡农贸市场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推进农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水利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各级爱卫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各级爱卫会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导,建立规范的信息统计、数据汇总、资料收集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舆论监督。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广大群众知晓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必要性,积极动员基层单位和群众开展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积极性。新闻单位要跟踪报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 宣传和曝光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各地要在行动中善于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带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全面推进。建立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和整改,努力提高群众对整洁行动的满意度。
(四)强化检查,严格考核。为保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顺利开展,各级爱卫会要采取巡查、暗查、抽查等方法,对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整治任务要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定期进行考评和验收,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根据全国爱卫会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省爱卫会将组织对各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在此的基础上,每年评出“十佳县市”、“十佳乡镇”和“十差县市”、“十差乡镇”,定期向社会公布评比结果。
卫生行政部门是构成我国卫生体系的重要组织机构,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担负着组建监测和预警系统、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卫生系统各部门的应急处理工作、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进行大众健康教育等职责[2]。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的应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急控制措施和救援工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续处置及应对成效[3]。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位于突发事件应急的最前沿,需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发生现场、了解情况、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等。为了解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以下简称卫生应急)能力,从中发现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在河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各抽取1个市,对该5市所有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采用全国卫生应急基本情况调查表(卫生行政机构用表)。调查内容为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河南省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能力基本情况、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培训演练、装备储备、经费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了39家单位,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有效应答率为100%。所调查单位中,仅5家(12.8%)单位设有独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其中2家单位没有独立办公用房。没有独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的单位中,有70.6%(24/34)的单位指定了其他部门作为兼职机构承担卫生应急工作,多为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科。
调查显示,实际从事卫生应急的工作人员占总编制人数的4.2%,其中29.7%的人员为长期借调(借调时间≥6个月)。应急工作人员中医学专业人员比例为67.6%,平均年龄(39.0±7.3)岁,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下,其中,本科学历占45.7%。
38家(97.4%)单位制订了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30家(76.9%)单位有指定的卫生应急医疗机构,应急床位共2 275张,平均每家医疗机构72张。
2.2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调查的39家单位均下发文件成立了专门的应急队伍,即应急队伍设置率为100%,平均每个单位3.9类,6.1支,75人。主要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
19家单位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平均每单位3.6类,25人。但有近一半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过去1年中没有开展相关活动。
2.3 卫生应急演练与培训
2008~2010年39家单位平均每季度演练8.5次,其中,26.6%为桌面演练,73.4%为实战演练;38.9%为本单位演练,44.4%为跨单位演练,16.7%为跨部门演练;涉及人数从数人至数百人不等。
2008年度,39家单位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52次,3 259人,平均1.73次。2009年度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73次,5318人,平均2.21次。2010年度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36次,2 569人,平均1.24次。
所调查的39家单位中,2008年单位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为953名,2009年单位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为1 269名,2010年单位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为682名。有的单位在这3年中没有人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
2.4 装备、储备情况
所调查单位中,61.5%(24/39)的单位没有用于卫生应急的专用办公车辆,且卫生应急车辆均无独立通讯设备,应急通讯方式主要是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
76.9%(30/39)的单位有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有实物储备的单位最低的为数千元,最高的为百万元。93.3%(28/30)的单位的卫生应急物资是委托医疗卫生机构储备。39家单位中,仅有5家卫生行政部门参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进行了卫生应急服装装备。
2.5 工作经费
2008年度,51.6%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万元,最高达117.0万元;2009年度,48.4%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万元,最高达169.5万元;2010年度,51.6%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万元,最高达181.6万元。
3 讨论
近年来,河南省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卫生应急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次调查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专门应急机构设置率、独立办公用房及卫生应急人员占总编制人数的比例均较低。应急部门是应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的形式、层次对卫生应急处置效率及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各卫生行政机构应积极组建独立卫生应急职能部门,建立内部应急组织领导小组或指挥中心。应吸纳高素质应急工作人员,丰富卫生应急队伍。
应急预案是指为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订的一整套关于应对和从应急事件中恢复的协议或安排[4]。完善的预案会使突发事件中人员的死亡率减少2/3,甚至更多[5]。本调查显示,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预案设置率及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设置率均达到97.4%,个别单位未完善的单位应尽快制订本级各类应急预案。39家单位均成立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但种类及数量有限。
培训与演练是提升卫生应急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加强自身能力与现场处置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6]。完善的应急预案演习和定期开展演练,能有效地促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7]。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的重要部门,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卫生机构,合理组织和规划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培训次数、培训级别、培训内容。本调查显示:每年每单位均能积极开展演练与培训,但演练次数和培训人数均不多。演练内容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其他方面的应急演练较少;演练以本单位为多,跨单位跨部门较少。而突发事件的应急需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合作,通过多次的跨部门演练,在实际应急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协作,高效、快速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由于工作经费紧缺,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装备不足,这直接影响应急工作的开展,影响应急的速度和效率。政府应加大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和应急体系基础建设的投入,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各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8,9]。为了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事后处理,应当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行政责任,完善突发事件中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责任体系[10]。
总之,各卫生行政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合理配置科室和业务人员,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现有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快速、高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焦明丽,吴群红,郝艳华,等.黑龙江省卫生行政机构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7-1248.
[3]董仕林.浅析卫生行政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C].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0:87-88.
[4]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73
[5]WHO.Community emergency preparedness:a manual for managersand policy maker[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6]唐宗顺,陈国强,何中臣,等.重庆市卫生监督人员培训现况调查报道[J].重庆医学,2011,40(10):1014-1015.
[7]郇毅,俞汀,倪胜,等.2005年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39-40.
[8]王卫军,郑建中.青海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工作现状分析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413-414.
[9]王选平.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法定职责[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5):323-326.
一是积极实施卫生科技发展新举措。实施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引进、推广”发展战略,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实施“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加速我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引进培养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11位院士及院士级专家,13位特聘学科带头人,59位卫生科技领军人才,239位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河南省卫生系统出国研修计划”,选派722位学术技术骨干赴国外发达国家地区一流医疗卫生机构培训研修,提升人才创新能力。
三是着力改善卫生科技支撑条件。卫生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卫生科研专项经费增长到2000万元。建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8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5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建设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81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00个,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卫生系统重点实验室10个。
四是努力探索卫生科技管理服务新模式。引进量化评估机制,科学评价医学科研、人才工作绩效;改进评审方法,提升医药科技成果层次;建立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构筑卫生科技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医学学术技术骨干国际研修平台、医学科技攻关省部协作平台、卫生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二、勇于突破,卫生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我省逐步形成了以平台为基地,人才为根本,科研为支撑,技术转化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科技创新特色,初步建立起了符合省情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3年,省卫生厅择优推荐64项卫生科技成果角逐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有30项成果荣获奖励,其中3项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汴利等人完成的《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及其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控制》,应用宏基因组学分析策略首次发现新布尼亚病毒,建立了发现未知病原的新模式,对研究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河南省人民医院史大鹏等人完成的《视路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开创了视神经功能影像检查的新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新巍等人完成的《人体血管和非血管腔道内支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结合国内现有人体腔道内支架的优缺点,设计出个体化气道内支架并应用于临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5项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三、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改“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承启之年。全省卫生科技工作将以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卫生中心工作,以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基地,提高创新水平为重点,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人才科技引领作用,推进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卫生系统出国研修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构筑卫生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推广先进适宜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强力支撑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新贡献!
关于印发《2010年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文明办、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 现将《2010年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 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 2010年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工作意见
二0一0年三月十二日
请 2010年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工作意见
2010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大力推进医改任务落实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卫生改革发展大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为人民健康服务,树卫生行业新风”为主题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品牌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卫生行业的文明程度和职工的文明素质,积极争创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为我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卫生单位和卫生行业的整体文明素质,是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形势任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革命历史与传统教育,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坚持用“两个率先”共同目标凝聚力量、用“三创”精神鼓舞斗志,努力培养造就富有理想、品德高尚、技术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新时期江苏卫生人。
2、深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服务宗旨、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理想和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教育。要把弘扬传统医德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提高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要结合全省道德模范、“感动江苏人物”和全省“十佳医德医风楷模”、“百名医德医风标兵”先进事迹宣传,深入开展向“国医大师”朱良春、周仲瑛、徐景藩同志学习活动、主全省卫生系统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优创先、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3、加强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教育。要把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规划,继续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树形象、争先锋,为卫生改革发展做贡献”主题教育。通过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并以党员的示范作用来推进职工廉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挖掘卫生行业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使卫生廉政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转化成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模式,构建深刻、经常、持久的卫生廉政效应。
二、抓好优质规范服务,树立卫生行业良好社会形象 优质规范服务是创建文明卫生行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医患和谐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优质规范服务活动。
1、牢固树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坚持以为人本,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美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教育干部职工端正思想作风和服务作风,牢固树立为群众健康服务的理念,引导卫生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切实端正服务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要考虑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各项工作流程、服务环境、规章制度、服务设施等都要从方便患者和服务对象着眼,继续实行方便服务对象的做法,完善分层挂号、“一站式”服务等品牌服务项目,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看病就医、卫生行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体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的同时,立足当前,提供文明规范优质、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行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2、进一步规范岗位服务和行业行为。要教育和引导卫生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关爱病人、钻研医术、合理诊疗、精心救治、诚信守法、德技双馨”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岗位职责要求和创建工作重点,制订和完善通俗、简便、准确、易记的职业道德岗位文明服务具体要求、文明用语、服务忌语和便民措施等。同时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岗位文明服务规范培训和考核开展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使职工对本职岗位规范和礼仪做到应知应会,自觉执行。继续深入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专项行动,使“窗口”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总体质量有新的提高。同时,要大力加强卫生行风和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卫生部“八条纪律”和我厅“五条禁令”,认真开展行风专项治理,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促进我省卫生行风的不断好转。
3、积极开展创建服务品牌活动。服务品牌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亮点,是创建工作中的样板,是展示卫生行业落实“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宗旨的重要标识。要继续推广南通三院“无红包医院”的服务品牌,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要围绕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方面、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窗口, 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形式,继续着力打造卫生行风品牌、卫生诚信品牌、温馨服务品牌、医患和谐品牌、规范执法品牌、志愿者活动品牌、履行社会责任品牌,及时总结品牌服务的做法经验,广泛宣传推广,力争打造出具有江苏卫生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成功范例和先进品牌典型,使创建工作的品质不断提升。
三、开展服务竞赛活动,着力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以建设人民满意卫生行业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是推进全省文明卫生行业创建的重要载体,也是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1、深入开展“迎世博(亚运),讲文明,满意在江苏”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今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省文明委将组织全省所有面向社会、直接为群众服务的行业和向社会、直接为群众特别是中外游客服务的“窗口”单位,以服务环境、服务效率、服务礼仪、便民措施、环境氛围为主要内容的“迎世博(亚运),讲文明,满意在江苏”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竞赛时间为5-10月。全省各卫生单位特别是参赛的重点单位要积极参与,弘扬世博精神,普及世博理念,严格按要求公示竞赛内容和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评价,涌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本是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推荐评选年,各市、各单位要结合测评,认真做好推荐申报和迎查工作。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要以优良作风、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重点,不断丰富创建形式和内涵,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如“树卫生文明形象,展卫生行业风采”、战百日高温“白求恩”杯等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通过评选优秀服务标兵、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十佳服务明星”、“十佳医生”、“十佳护士”、星级服务等次等具体举措,不断促进创建工作上水平。同时,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将争创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班组、文明科室、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以及争当文明职工、文明服务标兵、青年岗位能手、巾帼文明明星等争创活动联动结合、全力推进,形成良好的争创氛围。今年适时,省文明委将以“服务环境、服务礼仪、服务规范、服务效率、服务风纪、服务投诉、总体面貌”等为内容,进行“江苏省行业文明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的测评工作,各市、各单位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努力做 好工作,力争测评达标,为创建文明卫生行业奠定良好基础。
3、大力开展特色服务推进诚信建设。要大力开展“全程式服务”、“四时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预约服务”,以及“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无假日门诊、全员导诊、咨询热线、“168”勤务中心等便民利民特色优质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并认真组织好优质服务窗口和特色服务品牌的申报、推介工作。同时,要继续开展以“诚信立身、信用立业”为主题的诚实守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确立诚实信用价值理念,努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要从服务对象关心的问题入手,继续实行服务承诺制,公开承诺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避免原则化和空洞化,切实做到有诺必践、有诺必行、有诺必果,在全省卫生行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
四、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努力培养我省卫生行业精神 卫生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卫生行业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卫生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1、加强行业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体系的培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卫生行业价值观体系和行业精神建设,培育“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生命、诚信行医”、“仁心济世、精诚卓越”、“大医精诚”的医疗卫生共同价值观与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追求,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单位精神、共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使卫生文化真正起到凝聚人心、提升士气、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精益求精、满腔热情的良好风尚让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2、加大卫生宣传工作力度。要善于培养和发掘本地、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并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简报、信息等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地、各单位创建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要坚持小型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宣传先进理论,传播先进文化,陶冶高尚青草,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在卫生行业形成自觉抵制各种丑恶现象的舆论宣传环境。
3、积极拓展卫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要健全卫生文化的组织与网络,有组织地开展卫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从廉政文化、和谐文化、服务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疾控文化、卫生监督文化等各项卫生专业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有所创新卫生文体内容,积极开展卫生文化研究和实践探讨,努力推动卫生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全省卫生系统发挥更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五、健全创建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健全和完善的创建工作管理机制是开展创建文明卫生行业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1、提高思想认识,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我国社会迫切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明协调、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作用。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份内的事主动抓,作为平常的事天天抓,作为必须做的事下力气抓,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使创建工作真正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手。
2、健全组织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要根据组织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并建全自上而下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领导责任,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定期研究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实行责任制管理。各市卫生局要健全创建文明卫生行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县)区卫生局和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明确专门机构或设专(兼)职人员从事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健全创建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修订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和创建工作机制,使创建工作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推广承诺制、公示制、信誉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向社会公布岗位职责、办事程序、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工作纪律、查询办法等,增加服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从物质设施经费上保证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考核,结合省文明委的测评条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制定考核评估标准,把创建工作作为评价单位成绩、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和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同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挂钩。
豫发改法规〔2006〕1894号
关于做好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资格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发展改革委、有关招标代理机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发布了2006年第92号公告,要求各初审机关于2007年3月10日前,将各招标代理机构的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企业注册地在省辖市的招标代理机构,申请材料由省辖市发展改革委转报省发展改革委;在省工商局注册的招标代理机构,可直接将申请材料报省发展改革委。
二、各省辖市发展改革委和招标代理机构要严格按照2006年第92号公告的要求和《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36号令)的条件准备申报材料,并于2007年2月28日前报省发展改革委。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第92号公告和申请材料内容,请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下载。
四、我委收到申请材料后,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按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董振华0371-65909890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6年
第92号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通知
抄送:省直有关部门。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12月29日印发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告
2006年第92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和《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6号令,以下简称“第36号令”),现将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请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各招标代理机构,应根据第36号令和本公告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准备资格申请材料。
二、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材料封面(附件1);
(二)资格申请书;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原登记机关确认章);
(四)公司章程;
(五)企业机构设置情况表(附件2);
(六)企业人员基本情况表(附件3)、劳动用工合同复印件、职称证书复印件、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明细;
(七)招标业绩汇总表和招标项目明细表(附件4-
1、2);
(八)招标业绩的中标通知书;
(九)评标专家库人员名单(附件5)及评标专家证书复印件;
(十)现有招标资格情况及证书复印件;
(十一)近三年内机构及主要负责人受处罚情况;
(十二)办公设施基本情况表(附件6)及房屋产权证书复印件或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
其中企业机构设置情况表、企业人员基本情况表、评标专家库人员名单三项内容上报时应附电子版文档(Excel格式)。
三、资格申请书主要包括企业成立背景及历史沿革、主要业务介绍、机构设置情况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等内容。申请材料中的相关附表可从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下载。
四、申请材料中招标业绩的计算截止时间为2006年12月31日(以中标通知书签发日期为准)。申请甲级资格的,需报5年以来的招标业绩;申请乙级资格的,需报3年以来的招标业绩。
五、准备申请材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上报申请材料一律用A4复印纸打印,以非活页方式装订;
(二)申请材料附表必须按照要求格式如实填写,逐页加盖申请机构公章;
(三)除本通知要求的内容外,申请单位不得在申请材料中附加其它宣传性材料。
(四)申请材料中项目个数的计算,应以招标项目编号为准。
(五)关于开展招标代理业务的初始时间,需提交相关中标通知书作为证明材料。
六、各招标代理机构的申请材料,应报送企业注册所在地的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初审。初审机关根据《招标投标法》、《行政许可法》、第36号令和本公告的有关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内容不清的,可要求申请机构进行补充和说明。
七、各初审机关应于2007年3月10日之前,将各招标代理机构的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中初审意见为不同意的,应说明理由和原因。
八、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机构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九、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所有上报的资格申请材料进行复查,对内容齐全、符合规定要求的申请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提出审查意见。
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经过复查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专家同意票数达到规定比例的,视为通过专家评审。
十一、评审专家根据36号令有关规定,依据以下情况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
(一)申请材料完备情况;
(二)机构、管理制度和人员基本情况;
(三)办公设施及条件;
(四)评标专家库情况;
(五)招标业绩情况;
(六)违规处罚情况;
(七)国债项目招标报告上报情况;
(八)其它有关情况。
十二、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评审结果公布后,未取得该项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不得再从事中央投资项目的招标代理工作,原国家经贸委颁发的技术改造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同时废止。
附件:
一、申请材料封面
二、企业机构设置情况表
三、企业人员基本情况表
四、招标业绩汇总表和招标项目明细表
五、评标专家库人员名单
六、办公设施基本情况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鄱卫发[2010]18号
鄱阳县卫生系统开展创业服务年暨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塑造鄱阳卫生新形象活动
实施方案
各医疗卫生单位、机关各股室:
为巩固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的《鄱阳县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印发的《上饶市卫生系统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县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湖城”的总体要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增强卫生系统服务创业的大局意识
和责任意识,选好着力点,找准切入点,想方设法促进创业,千方百计共谋发展,主动服务好湖城建设工作大局,努力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面有新的提高,在营造吸引投资兴业的环境方面有新的变化,在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有新的突破,使全县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有新的跃升,为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活动主体和服务对象
创业服务年活动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血地办、新农合、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立
医院及其工作人员。
创业服务对象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
三、重点内容
(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富民兴鄱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加快落实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降低群众看病的医药费用;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加强医疗管理,落实卫生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不断增进群众健康。
(二)加强血吸虫病防控,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打造中国湖城总体规划目标,加强基层血防组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血吸虫病防治,争取实施省、市、县联合防治鄱阳湖区
血吸虫病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鄱阳县重疫区村分步实施淘汰耕牛、以机代牛,建立封洲禁牧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珠湖乡、白沙洲乡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疫情控制,做好急感控制和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工作。
(三)启动“牵手百家企业”行动计划,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组织血地办、新农合、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牵手百家骨干企业”活动,至少确定10家骨干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实地走访、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政策扶持、现场服务、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有机展开联系服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四)建立卫生系统高级专家结对服务企业家制度,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省、市、县联动,组织全县卫生系统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与全县至少1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100名企业家结成服务对子,结对服务周期为三年。采取定期、定点与随时、随地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为企业家提供诊疗优惠待遇、协助办理诊疗手续、卫生保健咨询等针对性强的医疗保健服务。
(五)开展行政审批“双创双比”活动,进一步“擦亮”服务窗口。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在全县行政审批中心开展“创业比奉献、创新比作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业务水平,简化审批环节,减少审批程序,改善服务态度,加快项目审批办理和验收速度,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项目审批办理进一步提速,充分展现卫生部门的窗口形象。
(六)全面落实创业服务年工作要求,把解放思想贯穿到创业服务的具体工作中,推动卫生系统效能建设深入发展。既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2010年创业服务年活动重点工作,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服务工作,又要严格执行2009年机关效能年活动建立健全的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到用制度保证效能,提高服务质量。
四、主要工作
(一)为创业服务年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塑造鄱阳卫生新形象活动着实有效开展,在全县范围内聘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等40名卫生系统行风监督员,每2个月主动邀请监督员点评,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单位认真进行整改。
(二)开展“创业富民比业绩,创新发展比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三家“群众满意医院”、十名“群众满意医生”、十名“群众满意护士”、十名“群众满意乡医”评选活动,对带头创业、勇于创新的典型人物予以表彰。
(三)为体现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体现卫生优质服务及树立卫生工作者新形象,县卫生局和各公立医疗单位与当地政府及民政部门联系开展为100名有慢性疾病的贫困家庭成员提供500元医疗卡帮助其治病。
(四)开展创优卫生服务活动,提升“医德医风”建设;一要认真开展主动服务;二要认真开展亲情服务,要倡导“微笑服务,真情无价”的服务理念;三要认真开展延伸服务,要实行经治医生跟踪服务制,建立服务联系卡,主动定期与病人联系;四要转变执法理念,提倡文明执法,和谐执法。
(五)为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优化卫生人员工作作风,在全系统开展创“无群众投诉、无媒体曝光、无违纪违规”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实现“三无”的单位给予奖励,未达标的给予重罚。活动期间将采取不定期暗访对上班串岗、脱岗,“吃、喝、玩、乐”、上班打麻将、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赌博等不良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五、工作步骤
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创业服务年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塑造鄱阳卫生新形象”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研究制定活动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单位法人任组长的工作机构,按照“条块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
(一)学习动员(2010年1月8日-2010年2月28日)
1、制定实施方案。依照本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单位创业服务年活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于2010年2月10日前报县卫生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实施方案,制定创业服务年活动工作进度表。
2、召开动员大会。1月23日召开全县卫生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市卫生局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全县卫生系统创业服务年工作。各单位原则上在2月8日前召开动员会。
3、开展大讨论和献计献策活动。组织开展“我为服务创业作贡献”大讨论和献计献策活动,调动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参与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服务创业的热情转化为落实创业服务年活动的举措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动力。每个卫生管理机构和公立医院至少提出一项建议。县卫生局效能办将开展合理化建议的评选。
(二)组织实施(2010年3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明确全县卫生系统服务创业年活动工作重点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3月底前分别制定印发“牵手百家骨干企业”、卫生系统高级专家结对服务企业家、行政审批“双创双比”、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群众满意医院” “群众满意医生” “群众满意护士”“群众满意乡医”评选、创“无群众投诉、无媒体曝光、无违纪违规”活动方案和“贫困家庭成员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地各单位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创业服务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三)总结考评(2010年1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以六个方面重点内容和五项主要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制定量化、便于操作的科学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各医疗卫生单位在11月15日前做好本单位创业服务年活动自查和归档工作,县卫生局将于11月下旬开展全县考评工作,考评结束后,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先进。
六、工作要求
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涉及面广,要求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是贯彻县委、县政府抓项目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卫生单位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身这项活动。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县卫生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由县卫生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县卫生局效能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办法,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组织有序、推进得力。
(三)突出重点,搞好结合。要围绕卫生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以重点带动整体推进,以特色带动全面服务,同时认真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要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即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结合起来,与做好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四)强化督查,注重实效。各单位要完善效能监察方式,充分运用日常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等手段,发现并解决卫生系统创业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县局效能办将对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每二个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着重督查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并在鄱阳卫生网及时通报监督检查结果。
(五)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各地各单位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将服务创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
经验完善提高,并上报县卫生局效能办,县卫生局效能办将归纳总结并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形成全县卫生系统服务创业的长效机制。
(六)强化纪律、严肃处理不良行为。对在工作中存在违规实施行政许可的,违反规定使用单位资金、发放津补贴、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不按正当程序办理新农合报销手续或不按时办理农民新农合报销手续的,群众举报、投诉查证属实的,县卫生局暗访组连续二次发现同一问题不改的,职工上访,媒体曝光等;且在年终考评排名后五位的单位,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作出相关处理,县管干部向县委汇报,局管干部将作严肃处理。
二0一0年一月二十二日
创业服务年医德医风建设实施方案
抄报:市卫生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鄱阳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
鄱阳县卫生局办公室2010年1月22日印发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3]),选取我省洛阳市、许昌市、安阳市和驻马店市为研究地区。每个地市抽取1个县和1个市辖区。以县、区为单位,分为城市、乡村两组,分层整群抽样,每组抽取240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 定性研究
深度访谈的对象为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疾病控制的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访谈内容为:城乡居民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1.3 定量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城乡居民,内容为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分为4个部分:基本情况、疾病负担、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和需求。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调查问卷使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采用双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安阳市、洛阳市、许昌市和驻马店市4个地市的问卷499份,其中城市居民251名,农村居民248名。调查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为0.54∶1.00,经卡方检验,χ2=1.274,P=0.259,城乡接受调查的性别比没有差异。
2.1.1 职业类型。
接受调查的城乡居民职业类型,城市以离退休人员(15.1%)、事业单位管理者(11.6%)和专业技术人员(11.6%)为主,农村以农业劳动者(60.5%)、非农业劳动的农民(9.3%)和个体工商户(7.3%)为主。
2.1.2 文化程度。
城乡居民文化程度不同,城市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38.2%),农村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72.2%)。
2.1.3 医保模式。
城市居民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占48.2%;农村调查对象享受的医疗保障以新农合为主,占89.5%。
2.1.4 家庭月收入。
城乡经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以家庭月收入1 000~3 000元为主,占53.0%;农村以家庭月收入<1 000元为主,占63.7%。经卡方检验,χ2=48.973,P=0.000,城市和农村家庭的月收入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城市大于农村。
2.1.5 家庭人口数城市以3人为主(42.6%),农村以5人以上为主(44.0%)。
2.2 疾病负担:
2.2.1 家庭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选项共为12项,包括:感冒或流感、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肝病等)、新生儿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病、前列腺炎等)和其他。结果显示,2009年,城乡居民所患疾病排在前3位的是感冒(72.1%)、心脑血管疾病(19.2%)和消化系统疾病(16.6%)。经卡方检验,χ2=410.589,P=0.000,城市和农村家庭2009年所患疾病的种类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以感冒、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农村以感冒、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其他疾病中,有腰腿痛、帕金森病和分娩等。
2.2.2 疾病的花费。
2009年,城乡每户居民因疾病产生的直接费用分别是2 958.4元和3 409.3元,除去各种医疗保障报销后,实际花费分别为2 044.0元和2 296.5元。经t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 因病借贷情况。
2009年,城乡居民患病的家庭因病借贷的共66户,其中城市10户(4.0%),农村56户(22.6%)。城市和农村家庭因看病而借贷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7.589,P=0.000),农村高于城市。
2.3 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2.3.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
本次调查中,分别有66.9%和56.0%的城乡居民听说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个词,经卡方检验,χ2=6.242,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乡村。
2.3.2 提供服务机构的可及性。
表2显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中,步行不到15分钟可以到达的机构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最高,城乡分别为61.0%和38.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5,P=0.000),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到达率较低,见表2。整体上来说,城市居民接受服务的便利程度优于乡村居民。
2.3.3 2009年城乡居民免费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城乡居民中,2009年,59.7%的居民接受过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19.8%)、健康教育(25.7%)、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8.4%)、孕产妇健康管理(3.4%)、老年人健康管理(12.2%)、预防接种(23.0%)、传染病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5.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7.2%)、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4.6%)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0%)等10项服务中的1项或多项免费服务,40.3%的居民从未接受过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接受过的服务里,应答人数百分比前3位的是健康教育(25.7%)、预防接种(23.0%)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19.8%)。同时接受过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的为8.6%,同时接受过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为3.0%。
2.3.3. 1 地区差别。
从表3可以看出,除健康档案管理(P=0.001)和老年人健康管理(P=0.041)在不同地区有差异外,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整体未接受过服务的应答率均不存在地区差异。
%
2.3.3. 2 城乡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2009年城乡居民在健康档案管理(P=0.006,城市大于乡村)、老年人健康管理(P=0.000,城市大于乡村)、预防接种(P=0.000,乡村大于城市)和高血压健康管理(P=0.041,城市大于乡村)4项服务,城乡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整体未接受过服务的应答率均不存在城乡差异。
%
2.4 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4.1 是否有必要建立健康档案。
调查显示,92.8%的城市居民和85.9%的农村居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康档案,经卡方检验,χ2=6.332,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大于农村。
2.4.2 针对“如果上述10项服务能够免费向您提供,能否满足您和您家人的基本需求”这个问题,78.
9%的城市居民和80.2%的农村居民认为能够满足。经卡方检验,χ2=0.141,P=0.70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需要增加的内容上,城市居民倾向于服务上的要求,如主动上门服务和家庭病房等,另外,希望能增加年轻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咨询等。农村居民倾向于提高报销的比例以及服务的热情周到等。
%
2.4.3 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地点。
55.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在社区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5.6%的农村居民选择乡镇卫生院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6%的城市居民和11.7%的农村居民认为在哪里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可以。另外,在其他选项中,城市和农村居民还分别倾向于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4.4 家庭可以承受的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
以家庭为单位,城市家庭可以承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是11~20元(23.9%),其次是6~10元(20.7%),农村家庭可以承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是5元以下(29.0%),其次是6~10元(25.8%)。农村和城市可以承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7.788,P=0.013),城市高于农村。
2.5 深度访谈结果
共有56名卫生服务提供者接受了深度访谈。大部分被访谈人员认为,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项目基本能够满足群众需求,如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等,有些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但是,只要经费能够落实,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然后再根据国家财力,逐步增加服务项目。
3 结论
3.1 城乡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调查显示,59.7%的居民接受过本次调查中涉及的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项或多项免费服务,排在前3位的是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从整体来看,全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管理除外),有些项目具有城乡差别。有些项目城市好于农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有的项目乡村好于城市(预防接种)。可以说,2009年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刚刚起步,必然有些方面发展速度快些,有些方面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并不乐观,老百姓的需求还难以得到满足。
3.2 城乡居民的需求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的需求很迫切。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例,92.8%的城市居民和85.9%的农村居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康档案。而且80.0%的居民认为,如果目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够免费向居民提供,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同时,有17.8%的居民向我们提出了增加服务项目等建议。周增[4]研究发现,居民有健康体检的需求。因此,要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我们目前确实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城乡居民对将基层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是基本满意的。居民对服务的需求还表现在居民购买服务的意愿上,也就是说,在目前服务项目中,如果居民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居民愿意购买服务。因此,在筹资机制中,我们可以考虑居民的购买意愿,同时我们应当考虑城乡居民不同的承受能力。
3.3 影响需求的因素
3.3.1 城乡差别客观存在,包括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和经济水平等。
王雍君[5]用城乡人均享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生、护士及医疗设施及设备等)之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的比较得出: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比城乡经济差距更大。这些因素决定了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同时,对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接受程度亦不相同。
3.3.2 城乡医保模式不同。
不同医保模式,报销比例不同。王清彬[6]在《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我省城乡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倍,消费差距也是3倍,如果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继续分离的话,对我省7 000万农民将更加不公平。
3.3.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一般来说,我们将步行15分钟作为判断便利与否的一个标志。本次调查显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可及性存在城乡差别,城市优于乡村。同时,服务的可及不仅仅表现在便利上,还应该表现在服务项目的可及性及服务质量上。
3.4 建议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人群健康状况处于发达国家前列,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卫生服务的提供基于人群的健康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即“相同的需要,相同的可及”[7]。面临更多健康危险或收入更低的人群应该得到更多的服务[8]。我们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我省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地区差别较小,城乡差别存在。朱伟[9]提出,经济状况和卫生状况、健康知识的不均衡是导致卫生服务需要不公平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医改政策要求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此,经费落实是城乡居民享受服务的前提,但是,单纯强调人均经费上的一致恐怕还难以做到居民接受服务的均等。李林贵[10]等指出,一个相同的服务包去适应不同的目标人群,其供方的服务能力和需方的承担能力与实际需求都不一致。某种意义上讲,这本来就是一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等性。建议在政策制定时,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可以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提供进一步的高质量的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乡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4个地市的499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填写,其中城市居民251名,农村居民248名。同时与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21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22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13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城乡居民基本情况客观上存在差别,包括文化程度、医疗保障制度及家庭经济情况。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现状也不同,疾病负担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需求有所不同。结论 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起步,服务接受情况存在城乡差别,尚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0:4.
[3]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8[EB/OL].http://www.ha.stats.gov.cn/hntj/lib/tjnj/2009/indexch.htm.
[4]周增,华佳,潘维良,等.上海浦东环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管理,2007,12(6):67-69.
[5]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1-5.
[6]佚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有望二合一[EB/OL].http://www.cnr.cn/hnfw/yyws/yaowen/201006/t20100611_506564843.html.
[7]Michael O Reilly,Study questions whether equalization of healthcare services a logical goal[J],CMAJ.1997,156(3):413-415.
[8]王芳,刘晓曦,邱五七,等.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5):57-59.
[9]朱伟,田庆丰,朱洪彪.河南省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1(1):27-29.
【河南省卫生厅文件】推荐阅读:
河南省征集志愿院校河南高职高专排名06-17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11-24
河南省实验高三06-07
河南省中招试卷11-02
河南省教师资料01-17
河南省中招语文作文05-25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05-27
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07-22
河南省水政监察规定09-12
河南省技能大赛通知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