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精选9篇)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1

(2003年8月25日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为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机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根据中央综治委《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票否决权制的规定》,现对我省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地在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时遵照执行。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辖市综治委对所在地县(市、区)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一)因管理不严、防范措施不落实,年内发生下列严惩影响治安稳定情形之一刑事案件的:

1、刑事件年度增幅达30%以上的;

2、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年度增幅达40%以上的;

3、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称霸一方,严重扰乱当地治安秩序,在全省乃至全国造成严重影响的;

4、金融单位发生致死2人以上并造成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刑事案件的;

5、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内发生盗抢财物致死3人以上刑事案件2起以上的;

(二)对不安定因素、不安全隐患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致使发生集体上访、非法游行、聚众闹事、堵塞铁路公路、停产停课等重大群体性事件以及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在全国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瞒报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治安灾害事故等社会稳定重要情况和信息,情节严重或引发危害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

(四)发生省综治委等部门《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暂行办法》、《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末位警示暂行办法》和《关于在防范和处理法轮功等邪教问题工作中落实“四个纳入”工作的实施办法》文件中规定予以一票否决情形的。

(五)其他应予一票否决的。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区)综治委对所在地乡镇(街道)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一)因管理不严,防范措施不落实,年内发生下列影响治安稳定情形之一刑事案件的:

1、刑事案件年度增幅达40%以上的;

2、年内发生民转刑重大杀人、伤害案件3起以上或一次性杀死三人以上的恶性案件;

3、黑恶势力坐大成势,危害一方,在当地乃至全省造成严重影响的;

4、金融单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并损失财物10万元以上刑事案件的;

5、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财会室、保险箱(柜)、仓库等重点部位被盗抢10次以上并造成财物损失累计达20万元以上的;

6、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发生被盗抢价值50万元以上刑事情案件的;

7、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内发生盗抢物致死2人以上刑事案件的。

(二)领导不重视,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社会治安秩序混乱,被县(市、区)以上政法综治部门列为重点整治地区的。

(三)对不安定因素、不安全隐患或内部矛盾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致使发生集体上访、非法游行、聚众闹事、堵塞铁路公路、停产停课等重大群体性事件或治安灾害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

(四)对邪教人员教育控制不严,致使发生邪教人员进京滋事、外出从事非法活动或在当地公开聚集滋事的。

(五)瞒报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治安灾害事故等社会稳定重要情况和信息,情节严重或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

(六)发生省、市、县(市、区)综治委等部门文件中规定予以一票否决情形的。

(七)所在县(市、区)被一票否决的主要问题发生乡镇(街道)。

(八)其他应予一票否决的。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区)综治委对所在单位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一)因管理不严,防范措施不落实,年内发生下列影响治安稳定情形之一刑事案件的:

1、单位内部发生杀人、抢劫、强奸等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刑事案件的;

2、单位内部发生被盗抢财物10万元以上刑事案件的;

3、单位内部财会室、保险箱(柜)、仓库等重点部位被盗抢2次以上或造成财物损失2万元以上的;

4、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或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无人抓、无人管,治安秩序混乱的。

(三)对不安定因素、不安全隐患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引发重大治安事件、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以及民转刑杀人、伤害案件的。

(四)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发生本单位职工为主体的团伙犯罪案件或本单位职工违法犯罪比例达到4%以上的(受到行政拘留以上处罚)。

(五)对邪教人员教育、控制不力,单位内部发生邪教组织非法活动案件或本单位的邪教人员在社会上从事3起以上非法活动的。

(六)存在治安、安全问题重大隐患,经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提出警告、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整改建议,未能按要求整改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的。

(七)瞒报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等社会稳定重要情况和信息,情节严重或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

(八)所在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被一票否决的主要问题发生单位。

(九)其他应予一票否决的。

四、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贯做得较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发生难以预防的突发性案件、事件、事故或其他治安问题后,能及时上报,挽回损失,并主动认真改进工作的,可不予否决。

五、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单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致使县(市、区)、乡镇(街道)被一票否决的,应同时对涉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否决。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内容包括:县(市、区)、乡镇(街道)以衣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评选综合性的荣誉称号;上述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治安责任人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

否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或治安责任人的晋职晋级资格,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与有关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协商决定。

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绩效应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评选荣誉称号和本意见第六条所列人员的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考核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初评意见须经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审核。凡未经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审核,已评先晋级的,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有权对其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如评定不合格,应取消原评定的荣誉称号或晋升的资格。

八、在对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时,应根据省综治委等五部门制定的《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暂行办法》,实施责任查究。

九、本意见未尽事项,按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执行。

十、本意见数据中所称的“以上”,均包括本数在内。

十一、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2

一、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解

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

二、综合治理的内容

1. 就组织领导来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在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部署,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办理常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务等。

2. 就治理的方法、手段、环节和措施来说,公安司法部门

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六害”活动,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治安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3. 就综合治理的工作路线来说,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

正如1991年3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指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要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关心和参加治安工作。

4. 就综合治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治理,达到社会稳

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强化四个环节

一是打击。所谓打击,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罪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罅和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有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违法犯罪分子就人陷于孤立的境地,就会成为过街老鼠。

二是防范。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范畴,它具有特定意义,是指治安防范。所谓治安防范,顾名思义是指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的防范活动。是指国家、集体、单位、群众财体和人民群众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和行为进行主动防范的活动。通过这种防范活动,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

防范环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六大环节之一,是治本的环节之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防范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的积极措施。

(2)防范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不仅要治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治本,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教育环节应是最根本的治本措施,防范对于教育来说仍是一项治标的措施而不是治本的措施。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宏观上看,防范是治本的措施之一。

三是管理。加强管理的重点是社会治安管理。

(1)加强户口管理。户口管理是户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户口管理规定对住户和人口进行的管理活动。户口管理是管理的中心,人口的管理是户口管理的核心,对人的管理亦是治安管理的重点。加强了户口管理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服务国家建设。

(2)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如车站、码头、渡口、民用航空站等;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加强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如影剧院、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公园、餐厅、茶座、酒吧、夜总会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

(3)加强特业管理。特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的管理。加强了对特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特业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当经营,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

(4)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对易燃易爆易杀人命易毒害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是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这些物品往往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凶器、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危险物品本身也有社会的能量,管理不好,就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巨大危害。

四是建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是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治理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使综合治理经常化,首要一条就是要有正规化的各级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没有组织保证,就不可能达到经常化。要使综合治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既科学又合科实际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使综合治理制度化的主一。要使综合治理科学化,就必须加强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使综合治理法律化,必须立法,把综合治理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人们去遵守去实施。组织、制度、法律建设三者对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的实行起促进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摘要: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认为应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3

发布时间:2011-04-18 10:03:24 本院各部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是平安铜山、法治铜山、和谐铜山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参与综治平安工作责无旁贷,为切实将我院建设成为平安铜山创建的“桥头堡”,民生司法的“先行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请各部门在2011年中,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工作,把它列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并立足全局和长远,做到思想上不松懈,组织上有保障,制度上抓落实,确保取得新的成效。

一、依法惩处刑事犯罪,服务平安铜山建设

继续贯彻依法“严打”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重点打击

暴力恐怖犯罪、有组织的犯罪和涉黑涉恶等多发性侵权犯罪,继续加大对 网络犯罪、邪教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依法严惩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特别是重点打击制假造假、走私贩私、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利用企事业单位改制之机侵占国有资产的严重经济犯罪,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大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在化解矛盾的基础上,量刑尽可能从宽、从轻、从缓,减少监禁刑,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以争创全国“青少年维权岗”为平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加大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积极配合党政机关、其他政法部门齐抓共管,尽量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妥善审理民商事案件,努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继续贯彻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妥善审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坚持支持改革和规范改革并举的原则依法审理好企业改制案件,慎重认定改制合同效力,妥善处理被改制企业遗留债务问题,及时纠正企业改制中侵害职工利益问题,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依法审理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 案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案件以及服务领域的各类案件,营造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依法审理好涉及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规范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行为,正确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依法审理好涉农案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司法服务,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审理好涉及进城务工人员、低保失业人员利益以及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儿童、老人和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要在区调处中心和所有镇调处中心设立审理巡回法庭,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行政审判工作,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继续高度重视行政案件受理工作,既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又注意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政务环境。认真履行司法审查职责,妥善审理各类行政案件,突出加大对涉及城市建设、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农民负担等行政案件的审理力度,特别是有重大影响、群体性的行政诉讼案件。依法审理非诉行政案件,设立和完善听证审查制度,充分保护相对人的知情权,切实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司法审查权。

四、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增强社会诚信意识

继续加大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六类重点案件清理工作的基础上,下最大气力清结涉及民生、特困群体利益的执行积案,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实现。继续完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主动加强与金融、建设、土地管理等部门的通力协作,组织建立执行联动协调机构,研究、解决执行联动机制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坚持和谐执行的理念,紧紧依靠各级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大力加强执行和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强化执行信访案件管理,建立执行信访台帐,确定专人负责处理信访案件,认真做好执行案件息诉稳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加大在手案件执行力度,努力提高案件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要坚持依法执行、高效执行和公开执行,依法及时实现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行信访;对矛盾突出的重大信访案件必须坚持公开听证,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妥善化解争议矛盾,做到案结事了。

五、切实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继续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充分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完善涉诉信访工作的各项机制。规范和加强初信初访接待处理工作,强化登记、分流、转办、处理、答复等各个程序节点的流程管理,确保初信初访案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落实“四定一包”,强化信访责任。按照省、市委政法委及上级法院的工作部署,以“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目标,对所有重点涉诉信访案件逐案定时间、定人员、定领导、定责任、包案件处理,形成了统一协调、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涉诉信访工作格局。加大对涉诉信访的综合治理力度。积极争取和推动社会各界形成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合力。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涉诉信访工作外部联动机制,加大对违法访、暴力访的打击力度,大力营造正确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社会舆论。对一些重大的、群体性的上访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涉诉信访案件,特别是其中需要纳入法外程序、通过非诉途径解决的矛盾以及仅仅依靠法院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党委、人大汇报,向政府、政协通报,争取关心,寻求支持。

六、健全审判管理机制,提高公正司法水平

继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高度重视审判管理工作。要加强审判管理、案件评查、法官考评工作机构,明确专门人员及其职责要求,加强三者之间以及与各审判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审判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顺畅、高效运行。要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进一步完善评查程序,改进评查方法,严格评查标准,扎扎实实地把好案件质量关。要进一步改

进法官业绩考评工作,推行不同岗位人员分类考评制度,探索构建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与法官业绩考核有机对接的考核制度,增强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大考评结果的使用力度,更好地发挥业绩考评对法官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全院审判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4

陆政发„2009‟34号

关于加强全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

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各村(社区)、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新挑战,不断适应社会治安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期盼,根据昆山市《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昆政发„2009‟23号)文件,镇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今年底,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集中排查综合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现就加强全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按照平安陆家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

方针,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昆山撤县设市20周年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平安陆家、和谐陆家为目标,通过开展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做到对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刑事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平安陆家建设的第一准则,以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平安陆家建设决策的基本依据,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平安陆家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充分调动、激发全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陆家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综合治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从实际出发,选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整合力量,统筹协调,综合运用打击、整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宣传、监督等多种手段,不断创新整治工作内容、形式、方法,破解平安建设难题。

(四)坚持长效管理。着眼于常态管理,把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与加强全面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工作水平和效能。

三、整治重点与目标

整治重点:

“农夹区”治安环境;违规收购废品;违规出租居住房屋;聚众赌博;“黑网吧”、“黑诊所”、“黑车”、“黑职介”;占道经营等。

整治目标:

(一)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长效管理机制建立;

(二)“农夹区”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日常管理制度和力量基本到位,治安警情明显下降,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三)固定无证收购点基本杜绝,流动收购摊点明显减少,收销赃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四)居住房屋出租管理体制顺畅,居住房屋出租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实现出租房屋的信息化管理、分类管理、重点管理和动态管理,发生在出租房屋内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五)有组织赌博、聚众赌博、网络赌博、游戏机赌博受到严厉打击,群众自觉抵制参与赌博、主动提供重大线索的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六)依法查处取缔“黑网吧”、“黑诊所”、“黑车”、“黑职介”,最大限度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的服务网点布局更加合理,从根本上压缩“四黑”存在空间;

(七)加大镇区道路主要节点占道经营整治力度,规范镇区道路经营秩序;

(八)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包干问责机制。根据“农夹区”地理位置、场所行业和出租房屋分布情况及治安复杂程度,采取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办法,分别由村(社区)和派出所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要将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治安防范、安全监管、治安隐患整改、打击侵财性犯罪等纳入问责内容,凡发生重大案件、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民力动员机制。按照集中排查综合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农夹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载体,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平安环境系万家、平安建设齐动手”的浓厚氛围。以开展创建平安村(社区)为载体,组织辅警、村(社区)综治人员、治安志愿者、房屋出租放心户主等参加治安巡逻防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群防群治工作。

(三)建立巡防管控机制。针对“农夹区”道路狭窄、地形复杂的特点,坚持专群结合、动静结合,构建巡防堵控网络,提高治安控制力。组织力量开展场所行业治安巡查,加大对辖区游戏机房、网吧、浴室、洗头房和旅馆等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同时,在每家店面、网吧、旅馆、浴室

建立治安信息员网络,及时获取违法经营线索,认真组织查证,依法严肃查处藏污纳垢的经营单位。

(四)建立联合整治机制。由镇综治办牵头协调,组织派出所、工商、城管、文广、交通、卫生、劳动保障等相关执法部门,建立“农夹区”治安形势分析联席会议、流动人口协作管理和突出治安问题联合整治等制度,确保各执法部门定期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强化协作配合,增强管理合力,提升整治效果。

(五)建立治安评估机制。派出所要跟踪掌握入室盗窃、两抢、盗窃机动车、盗窃电瓶车(自行车)等多发性侵财案件情况,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开展互查、抽查和暗查行动,对整治成效进行评估;发放问卷调查,组织居民群众对整治成效进行测评,将评判权交给群众,并问计于民,切实增强集中整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整治要求

(一)明确牵头和配合部门。进一步明晰责任,确保集中排查综合整治工作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中,“农夹区”排查整治工作由所在村(社区)负责牵头,派出所负责整治情况的综合汇总;无证废旧收购点整治由工商分局负责牵头,创建办、派出所、城管中队、环保办、国土分局等单位配合;居住房屋出租和重点小区整治工作由派出所负责牵头,综治办、建管所、工商分局、城管中队、计生站等单位配合;赌博问题整治由派出所负责牵头,文体站等单位配合;“黑网吧”整治由文体站负责牵头,派出所、工商分

局、电信分局等单位配合;“黑诊所”整治由预防保健所负责牵头,派出所、工商分局、城管中队等单位配合;“黑车”整治由交管所负责牵头,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单位配合;“黑职介”整治由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负责牵头,派出所、城管中队、工商分局等单位配合;占道经营整治由城管中队负责牵头,派出所、综治办、交管所等单位配合。根据责任分工,各牵头部门要制定具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整治重点、整治措施和整治期限,并报镇综治办。镇综治办成立专项整治组根据整治内容安排相关单位参加整治,具体项目整治牵头单位必须单位副职以上领导参加,现场服从综治办统一协调,其他参加整治单位责任明确,积极配合联合整治活动,部门间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注意文明执法。相关单位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注意外观形象、举止态度、礼貌用语、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等方面合理、规范、妥贴,具体要求:

1、进行行政检查时,执法人员要注意风纪风貌,出示相关证件,告知要检查的内容和法律规定,规范询问具体检查的事项;

2、采取暂扣、收缴等强制措施时,要宣传、告知相关法律规定,详细登记被暂扣、收缴的物品,对被扣、缴的物品要轻拿轻放、合理保管,并向当事人告知何时何地接受处理等具体事项;

3、实施行政处罚时,向当事人告知检查权、知情权和陈述申辩权,当事人对事实、理由和依据有明显异议的,有关单位要慎重研究,作出复核意见;处罚的同时,要向当事人告知复议权

和诉讼权。

(三)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加强全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清文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万利、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政法委副书记时强任副组长,各牵头和配合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各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另外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办公室),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任负责人,配合单位安排专人参加。各村(社区)、各单位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集中排查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作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综治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派出所要充分履行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职能,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加强路面巡防,推动警务前移。司法所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财政所要从财力上对集中排查综合整治活动给予支持和保障。城管、建设、交通、文教、劳动保障、卫生、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积极履行职责,进而形成全社会关注、各方面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突出工作重点。重点抓好五个环节:一是抓好排查环节。组织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高危人群的全面排查,切实把本村本社区本单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摸准查清。二是抓好整治环节。对于排查出的治安

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按照问题的性质和管辖权限,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逐一明确条块责任,坚持综合整治,限期改变面貌。三是抓好防控环节。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手段,增强社会面防控能力;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治安管理和人防、技防、物防建设,继续推进户村接警系统建设。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居住房屋出租管理采集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健全村(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四是抓好固基环节。进一步强化“五位一体”村(社区)综治办建设,有效整合基层平安建设力量和资源,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五是抓好宣传环节。广泛发动群众,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在治安复杂地区,增设宣传橱窗、建立安全提示牌、悬挂公益广告、张贴《告居民书》等,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五)建立工作制度。1.联席会议制度。针对某一项治安突出问题由牵头单位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整治工作情况,研究分析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剖析原因,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意见。2.日常巡查制度。实行区域性排查与行业性排查相结合,巡防工作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联动整治制度。对那些治安状况复杂或经过整治又出现反复的重点地区,采取联合行动、联合执法,实行挂牌督办和领导包点整治。4.奖励举报制度。各牵头部门要及时公布排查整治举报电话、设置投诉信箱,方便群众举报违法犯罪,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排查整治活动。5.责任倒查制度。对集中整治中相互推诿,拒不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坚决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单位和个人的领导责任。

(六)强化长效管理。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检验集中排查综合整治的效果。要把开展集中排查综合整治与深化系列平安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与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结合起来,做到相互推进、共同促进,不断提高平安陆家建设的水平和成效。要严格集中排查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制,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集中排查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综治与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治安复杂局面没有改变、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改变治安面貌。年底前,镇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对全镇开展集中排查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排查整治工作,打牢新形势下平安稳定基础,为全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5

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县级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取得新进步,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浓厚工作氛围,根据县综治委《关于认真开展第十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3月10日——4月20全乡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延津县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要求更加深入人心,村队、单位负责人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更加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热情更加高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组织领导

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县政法委、综治委的指导下,广泛发动各村各单位、社会各界和基层组织参加。为加强宣传月活动的领导,各村、单位明确分工,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加强督查和指导,层层抓落实,确保宣传月活动有序进行。

三、宣传内容

1、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宣传延津县、XXX乡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加深对抓综治、保稳定、保发展重要性认识。

2、宣传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村(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声势大、气氛浓的创建平安活动氛围。

3、宣传宪法、刑法、消防法、民法、治安管理公约、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消费者保护法、电力设施、村规民约等法律法规。

4、宣传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尤其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酒后犯罪、盗窃犯罪以及预防火灾事故交通的好的做法

5、宣传政法干警英勇无畏、秉公执法、热情为民的先进事迹,宣传广大群众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

四、活动内容

1、由乡综治办、乡司法所牵头举办综治征文、学生手抄报比赛、维稳暨综治知识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发动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掀起创建“平安XXX”热潮。

2、联合开展一场大型法律咨询活动。由乡司法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下乡接访、咨询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部署,宣传法律知识,增

强综治工作的舆论氛围。

3、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开展信访重大问题和积案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按照“横向排查、纵向分类、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基层人民调解的积极作用,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排查清理矛盾,努力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越级上访和群众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巩固一月份的工作成果。

4、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宣教活动。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宣传挂图下乡进行巡回宣传,揭露“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本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5、组织开展访视活动。在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万家”的同时,主动征求意见,以利改进我们的工作。

6、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以创建“平安XXX”为载体,以提升村和单位的防范能力为基点,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长效机制。

7、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材料和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央两个《决定》、《意见》。集中时间为中、小学上一次法制课,并牵头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一次整治,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各村帮教小组人员走访辖区内“两劳回归”人员和失足青少年家庭,了解相当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8、组织一次全乡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调查测评。为了检验各村、单

位贯彻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和今年一季度工作成效,了解广大城乡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的程度,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乡综治办将组织对各村、单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行一次调查测评并在全乡进行通报。

五、宣传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动员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各村要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

2、突出主题,形式多样。综治宣传月一定要主题鲜明,要将“活动内容”中所列的宣传事项逐一量化。切记将综治宣传月搞成普法宣传月或其它单项法律法规的宣传。要把播放和组织收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系列专题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系列专题片、反邪教警示教育有关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的开展综合治理宣传活动,教育发动群众,落实防范措施。

3、讲究效果,建立机制。要认真总结“宣传月”的成功经验,要通过宣传月建立全年性综合治理宣传机制,使综合治理宣传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浩大声势和持久威力。

4、要将宣传月活动与当前农村开展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与备耕生产、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增强针对性。

5、要加大督查力度,每周都要将“宣传月”的活动情况作一小结,对行动迟缓和未按要求开展的一定要督查并落实到位。

6、各村至少要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会议;张贴标语20条,悬挂横幅1

条,制作板报2期;广播室每天广播宣传不得少于2小时。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6

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特就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的工作原则实施改革。

二、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

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医学院建设,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

(一)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1.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相对稳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总体规模。“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增设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确定临床医学专业点的招生数量,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省市、高校缩减招生数量。

2.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优化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少而精、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

(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3.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着力推动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革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导师制,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医教研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的潜质;推动培养过程 3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6.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改革,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疗能力,培养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三)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7.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明确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责任和义务。研究制定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严格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水平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建立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

8.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和支持;加大投入,在“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加强对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的支持;加大对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

育创新计划、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等方面政策支持。附属医院要加强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等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社区和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基层防病、治病的能力。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在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集医学生实践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四)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9.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教育规律,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层级和运行机制,理顺治理关系,履行好对医学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资源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职责;切实利用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学科汇聚、综合实力较强的办学优势,大力推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医学院(部、中心)统筹、协调和管理医学教育的功能,促进医学院(部、中心)与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人才培养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10.加大开展共建医学院校工作的力度。教育部、卫生部共建一批部属高校医学院(部、中心),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教育部、5

卫生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推动卫生人才培养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五)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1.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依据,以学校自评为基础,教育部门和卫生行业共同组织实施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十二五”期间,总结经验,研究借鉴国际医学教育规范,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规范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完成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准入制度。

12.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资格认定制度。逐步形成临床医学教育分阶段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执照制度,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四、组织管理和试点安排

(一)组织管理。

1.完善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2.教育部、卫生部成立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专家组,负责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咨询和检查评估工作。

(二)改革试点与建设项目。

1.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要求,确定若干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医学院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依托举办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结合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确定若干所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

3.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各省(区、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农村卫生人才服务需求,推荐若干所举办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承担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免费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中遴选改革试点,探索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4.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和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5.建立国家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高校附属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建设并认定一批医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

6.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与财政部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一批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一批转化医学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化,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7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从1991年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取得了很大成绩,对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就全局而言,目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突出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基层组织建设不够重视,基层组织不健全,工作无人抓;有的基层组织工作开展不力,有的部门参与意识不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有的地方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不够,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工作措施的落实还缺乏组织、机制、物质等方面的有效保障。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决定”;以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在基层建立起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层层有人领导,层层有人办事,层层真抓实干。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和工作力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全面提高基层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把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组织

1、配齐配强乡镇、街道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副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配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党委副书记。乡镇、街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乡镇、街道综治办要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职责任务,把工作的基点放在组织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上,不要行使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权力(乡镇、街道综治办的职责任务附后)。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政法基层组织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健全。人员编制除上级机关下拨外可由地方根据基层实际需要调剂解决。要保证政法基层组织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装备,提供一定的办公条件。

2、大力加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治安问题比较多的村(居)委会要加强领导,对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领导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选配好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要选好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要有人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本地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要教育、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居)委会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治保会、调解会的建设,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村(居)委会要建立治安防范组织、法制教育队伍,开辟常年的法制教育阵地。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要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群防群治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因地制宜建立治安巡逻、看楼护院组织,并严格管理,加强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指导。集中执勤的群防群治队伍可参照民兵体制进行管理。要保障群防群治工作必需的经费,地方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自筹经费的要坚持自愿、受益、适度、资金定向使用的原则,尽可能减轻群众的负担。对在群防群治工作中负伤、牺牲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政治荣誉和一定的经济补偿。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

1、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监督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日常考核,共同检查落实,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评,兑现奖惩。

2、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针对当地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组织专项斗争;对治安混乱的地方,要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治理,动员和组织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尽快扭转治安混乱的局面。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军警民治安联防工作,完善区域防范机制。要强化以公安干警为骨干,以治安室、治安岗亭为依托,以专职、义务巡逻队为主体的多层次治安联防网络,加强动态管理,严格社会面的控制。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在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中,要配合当地政府,积极参与驻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要明确责任,理顺关系,特别要在落实经常性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增强投入,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加强护路队伍的管理、教育,全面推行铁路治安承包责任制,对治安混乱的区段进行重点治理。在公路、航道和通讯线路沿线逐步建立防护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破坏交通、军事设施,盗割通讯线路等犯罪活动。

5、强化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住宅小区要逐步实行封闲式管理,新建小区必须建设相应的治安防范设施。保险公司开办家庭财产保险业务,要积极支持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各种物业管理公司要把安全防范纳入工作范围,有效防范入室盗窃、偷盗自行车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

6、强化人口管理,特别是加强重点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人口流入地要加强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人口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掌握重点人口的去向。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和流动团员的管理。

7、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完善村级民事和经济纠纷调解网络,特别是要加强相邻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区调解组织的建设。要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当好基层人民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运用调解、代理等手段,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8

发文单位: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文

号:鲁劳社函[2005]135号 发布日期:2005-4-14 执行日期:2005-4-14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转发给你们,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3]107号)的有关规定,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职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标准向工伤职工支付费用。

(一)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的;

(二)用人单位少报职工人数,未给部分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少报职工发生工伤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欠缴期间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补缴后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补支。

二、当事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于其无法提供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致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难以进行工伤认定的,当事人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进行确定。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内。

三、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并在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证据。

四、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或六级伤残,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在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期间,如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增加工资,其伤残津贴应按本单位在职职工人均月增加工资额的70%或60%相应增加。

五、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六、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职工在国外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比照用人单位所在统筹地区的同类病种费用支付,超出的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

七、领取一至四级伤残津贴的职工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如到境外定居且本人自愿一次性领取待遇的,可以一次性计发有关待遇,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领取一至四级伤残津贴的职工待遇标准,按本人申请时享受的标准,一次性计发到本人法定退休年龄,但最低不少于10年。

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待遇标准,按本人申请时享受的标准,不满18周岁的,一次性计算到18周岁;其他供养亲属一次性计发至当地平均期望寿命,但最低不少于5年。

用人单位未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如本人自愿,可参照上述规定从本单位一次性领取有关待遇。

八、从事职业病诊断以及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未经批准的,其诊断结果无效。

附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章)

二○○五年四月十四日

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二OO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现就条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二、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三、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里“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四、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有权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会组织”包括职工所在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以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各级工会组织。

五、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所在单位是否同意(签字、盖章),不是必经程序。

六、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这里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的期间是指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

七、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是否需要治疗应由治疗工伤职工的协议医疗机构提出意见,有争议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八、职工因工死亡,其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按职工因工死亡时的条件核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若干意见 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安部《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山东省公安厅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有关规定,现就机场公安局开展内保单位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单位的认定

《条例》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具体案件办理中,确定一个组织属于单位的关键是其是否能够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上述“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经营规模较大、雇工8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视作为单位。

二、治安隐患的认定及法律依据

《条例》、《规定》中的“治安隐患”是指单位违反《条例》的违法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及对应《条例》规定如下:

(一)未建立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违反《条例》第五条);

(二)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违反《条例》第七条第一项);

(三)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违反《条例》第七条第一项);

(四)未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治安保卫人员(违反《条例》第六条第一款);

(五)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未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违反《条例》第九条);

(六)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未履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责(违反《条例》第十一条);

(七)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措施(违反《条例》第七条第一项);

(八)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未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违反《条例》第六条第二款);

(九)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确定本单位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违反《条例》第十四条);

(十)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违反《条例》第十五条);

(十一)管理措施不落实,致使在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违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严重,治安问题突出(违反《条例》第十二条)。

三、监督检查的执法依据

《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山东省公安厅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有关规定

四、监督检查的流程

每一次安全检查就是一次办理行政案件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办理,每一步都有时限要求,都要落实法律文书。

(一)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由两名以上民警共同进行,民警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对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定期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其他单位的定期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二)填写《机场公安局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监督检查情况记录簿》(以下简称《记录簿》)或制作《检查笔录》

检查时应当在《记录簿》(重点内保单位、重点要害部位使用)或《检查笔录》中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和检查发现的治安隐患,并交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陪同检查人员核对签名。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陪同检查人员对记录有异议应当允许其说明,确实记录有误或者遗漏的,应当予以更正或者补充;拒绝签名的,检查民警应当在《记录簿》或《检查笔录》上注明。必要时,对检查发现的治安隐患可以拍照、录像、采集证人证言,作为证据保存。

《记录簿》或《检查笔录》的内容:①以何种形式检查;②检查什么部位;③有何隐患;④违背何种规定;⑤有何后果;⑥应如何整改;⑦整改期限;⑧整改期间的临时保卫措施。《检查笔录》不必采取问答式,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传唤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制作询问笔录,采集证人证言。

(三)当场改正

检查完毕后,被检查单位存在治安隐患的,但是情节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可以当场改正的,且被检查单位愿意当场改正的,民警可以口头责令其当场改正,并将有关情况记录于《记录簿》或《检查笔录》。

(四)责令整改

检查完毕后,被检查单位存在治安隐患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当场作出责令限期整改和警告的决定,应当制作《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和《当场处罚决定书》,交由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接收。如不宜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依法调查、取证,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责令限期整改和警告的决定,并自检查完毕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警告)送达被检查单位。《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应详细列明具体隐患、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制作《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时要并处警告(对单位),同时应当考虑治安隐患整改的难易程度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方式。整改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个月。《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应当自检查完毕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被检查单位。单位在整改治安隐患期间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五)传唤

督促改正违反《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行为、整改治安隐患或者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时,根据需要可以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传唤有关责任人员。

(六)指导整改

对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限期内整改完毕的,单位应当在整改期限届满前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延期的决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送达《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书》,延期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公安机关应当跟踪监督单位整改隐患过程,并要求其在整改期间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

(七)复查

对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整改期限届满次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自复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复查意见书告知书》。如单位在规定整改期限届满前,认为已将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同意延期整改的治安隐患提前整改完毕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提前复查治安隐患整改情况的申请,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单位申请次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自复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复查意见告知书》。

(八)协调解决和通报

根据《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第十条规定:“由于客观原因致使治安隐患整改情况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并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通报单位上一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对无正当理由致使整改情况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按逾期不整改治安隐患依法处理,并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公安机关的职责就是指导督促整改隐患,就要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进行联系协调,帮助企业落实整改。

五、处罚

对违反《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行为实施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执行。

(一)简易程序

对发现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治安隐患且违法事实确凿的,可以当场作出责令限期整改和警告决定。同时,制作《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和《当场处罚决定书》交付该单位,并交由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姓名、日期。

(二)一般程序

1、对发现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治安隐患,但不宜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或者单位涉嫌违反《条例》规定需要调查的,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受案调查。经调查,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检查完毕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交由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姓名、日期。

2、公安机关对单位作出责令限期整改和警告决定的,除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制作相关法律文书外,还应当制作和收集以下法律文书和证明材料:

(1)《机场公安局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监督检查情况记录簿》(共三联);

(2)企业单位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及单位其他合法证照复印件;

(3)当事人身份材料、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证明等;

(4)证明单位存在治安隐患的其他证据材料和依法收集的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对单位作出处罚的,相关法律文书应交由被处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如因特殊原因,法人代表人不能签字的,其可以委托其他单位负责人代为签收,但是法人代表人必须出具相应的书面委托函进行说明,并附本人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告知

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处2000元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告知被处罚单位和个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被处罚单位和个人要求听证,并符合听证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举行听证。当然听证会不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同时,因为行使了行政处罚,对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四)送达

送达法律文书,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该法人、组织负责受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已向公安机关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代收人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其余送达方式可参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执行、适用。

六、处罚的权限及标准

(一)对各派出所管辖的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治安隐患的,需处警告处罚的,可以经各派出所领导审批后以派出所名义作出;对需处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公安局授权各派出所领导审批,并以公安局直属分局名义作出处罚决定。

(二)对空防保卫支队和各派出所管辖的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治安隐患,经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以及造成公民人身伤害或公私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据《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和《规定》第十二条处罚标准作出罚款决定。

(三)需对单位和个人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决定的,由派出所会公安局空防保卫支队、法制部门共同研究协商具体的处理意见。

山东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

上一篇: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安全责任状下一篇:普通话考试真题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