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感想
姓名:李念念 学号:1201200165 班级:英教一班
First,I want to say it is my honor to be one of your students.You have taught us for 1 years,from your class,i learned lots of useful knowledge,and you told us to be an uprightness people,you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I still remember that class when you taught the bad man 0glive,you used a vivid voice to describe him, and made it easy to understand.every class we listen to your teaching so carefully, I like the way you speak,you always smile ,so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you are approachable.you are strict with our study,but you are kind to everyone of us,you has a different to teach us English,and you like to encourage us to ask questions and try our best to find the answer.You help us to learn by ourselves,we all like you very much.You are not only our teacher but our friends,you are kind to everyone of us.when I graduate , I also want to be a teacher like you ,I will work hard ,and try my best to become a useful people to our society.
一、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我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的讲座中找到了答案。我多次聆听他的讲座, 每一次都会有很大收获, 都会给我注入教育改革的动力。顾教授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谈到了新课程改革。他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 都要尊重教师。中国作为教育大国需要一大批教育家, 需要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来办学, 办出一流的学校, 让孩子们享受公平、均等的教育。教书30年的我, 做好了一辈子从教的准备。作为特级教师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当一辈子好教师, 育一大批优秀人才, 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这就是我的愿望。
作为教师, 要想干出一番事业, 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爱护孩子, 以爱育爱。作为特级教师, 更应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当一个好教师, 就要走近每一位学生, 就要认真地研究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护好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 对不同的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不同教育, 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智慧与艺术, 让学生感到快乐, 让学生有所收获。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学生迈过一个个学习中的“坎”。作为好教师, 课前要认真地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的实际, 精心策划, 精心制作, 精雕细刻好每一堂课, 功夫花在课前, 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着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着重学生的潜能挖掘和思想品德发展, 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 真心实意地爱, 真才实学地教, 真知灼见地感染;在教育中, 教师要做到严而有情, 严而有格, 严而有度, 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发展个性, 鼓励超常, 培育英才。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张扬,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师对学生要倾注爱, 要爱每一个学生,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 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对待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心;正确对待自然, 善待自然。
作为教师要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 使三者达成教育共识, 共同培育好每一个孩子。我们要让教育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个原点, 尊重人的发展, 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特级教师, 要积极为教育的公平鼓与呼, 为薄弱学校的教育谋划良策, 贡献力量。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要下大力气帮助和改造薄弱的学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教育资源的公平, 以达到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艺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知识就是力量, 教育就是财富, 学习就是生命。山东省有一个102岁的马秀珍老人, 前年她正式进入某小学校就读一年级, 深受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 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 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注重教学艺术, 规范教学思想, 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当老师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失败的教育只能使教育失败, 成功的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又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学力”培养;教师要着重于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让学生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好每一堂课, 让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学习的艺术品, 让学生受益匪浅, 更让学生终身难忘;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训练科学思维, 教会学习策略, 每一堂课中, 努力做到信息多、知识新、密度大、节奏快、设计精、结构巧, 气氛浓、方法活。
这次学习中, 北京市第五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吴昌顺的讲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讲话风趣幽默、语言抑扬顿挫, 虽年逾古稀, 但激情澎湃。讲课时神情并茂, 仿佛一名成功的主演, 让人难忘, 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今天这个终身学习的年代, 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提升教育理念;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每节课上享受到热烈、沸腾而又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课, 才会对学科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收获增倍。怎样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 转变教育观念, 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法、学法, 这样才会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涌动起来, 才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命价值。
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商, 又要重视情商的开发, 以爱育爱, 以情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 让学生感到课堂上师生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常有敬畏之心, 充满感恩之念, 表达祝福之情, 做到师爱生, 生敬师, 师生成良师益友。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法,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做到:虽教无定法, 但选有定则, 发挥优势, 结合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聪明的人都知道:死教书只会把活人教死, 活教书才能把死书教活。吕叔湘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各种教学法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活’。”因此,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学会反思, 只有不断反思, 才能促进自身成长, 才能成为教学大师。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强化反思, 积累经验, 努力使自己成为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教学中, 教师要明白:想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自己心里先得有阳光;要感动别人, 先要燃烧自己;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季羡林说得好:“没有一流的大师, 便没有一流的学生”。所以, 教师要学会自我剖析, 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 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 这样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这正如杨福家所说:“学生的质量, 说到底, 就是教师的质量。”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走进学生心灵, 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的知音、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研修, 努力成为杂家、成为学者、成为权威, 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成功者, 让成功人培育出一大批成功人。在教学中, 教师要练就出自己的人格力量, 让自己尽快变为学生心灵诊治的“医生”、向导、人师, 让学生从中获得指点、指引、成材的力量。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因为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教师做事要有计划, 有预见, 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人, 也是学生的不幸。教师要多学, 要挤时间学, 每天都挤一点时间学习, 持之以恒, 不断积累。我们所处的社会属于社会转型期, 这个时期人心浮躁、物欲横流, 教师无追求、不学习就很容易走偏自己脚下的路, 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 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要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 守卫清高的精神家园, 让教师的人格永远都有魅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 认真做好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司刘坚教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解读, 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校本教研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课程目标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要有基于教材、基于标准、基于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
我们在校本教研中要提高认识, 改善师生关系、变革学习方式、变化教育行为、重建相关教研制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要克服当前教师群体不学习、不研究、不合作的毛病, 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教科研, 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评价学生的方式, 采用目标多维、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综合评价的方法;同时改变评价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1世纪需要什么?有学者对国内外大型企业雇佣人员做过调查, 国内外大型企业雇佣人时认为以下能力对职业成功最重要:职业道德、与人合作、良好的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感、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指出已雇佣人员中最缺乏的能力:文本表达交流能力、领导能力、职业道德、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自我定向能力。这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思路, 我们应当有所考虑。
针对上面的情况, 我国即将颁布新的课程标准, 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标准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 更加体现中国特色。各学科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充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成就, 突出三维目标, 明确提出从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第二, 更加突出时代特征。各学科都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会学习为核心, 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 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各学科在课程改革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要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 作为教师, 要有清醒的头脑、锐意改革的志向, 为课程新标准的实施作好充分准备。
在教研中, 教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是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是如何思考问题的?研究每一个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学习活动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不断探索。在研究中, 要牢记教育的三条要务, 第一, 保卫童年, 让少年儿童过上快乐、自由、有尊严的生活, 不要因为你的研究而破坏学生的生活;第二, 教育学生要成材必须先成人;第三,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会独立思考、会务创新与实践。我们要围绕教育的三条要展开教育科研, 只有当教师走向研究时, 才会真正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怎样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 要认真思考, 要找出现实中的真实问题进行研究;要从解决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困惑的问题开始;要从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开始, 并不断积累材料, 发现和捕捉典型个案, 并认真分析。研究过程中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表到里的研究, 使研究切实可行, 研有所获。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创设一个理想课堂的场景:即源源不断地引出一个个问题, 引着思维不断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创设具有挑战的场景, 且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学生没有压力, 能畅所欲言;老师能够解决孩子的困惑, 让学生敢于质疑, 引起思维碰撞, 并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老师上课时要具有激情、又温柔和善, 精炼语言, 让生着迷, 让学生感到课堂有味、有趣、有思、有话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研究细节, 感悟教学;加深研究, 建立稳定的教学信念, 为教学研究积累材料, 并随时记录整理。通过教育科研, 老师不断偿到成功, 成功又促使老师努力做到不断追求崇高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积极寻找好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促进自己主动变革。
现实的教学研究中, 老师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是有兴趣的, 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了解每个学生, 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教会学生学习, 并不是每节课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因此, 作为适合学生教育的学校要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要积极引导老师, 让每一位老师爱学生、会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爱学习、会学习。在学校里, 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和有意义的事。要做到这些, 需要我们认真地开展研究, 形成一种共同滋养、宜于学习的文化场域, 让每一位研究者从中得到收获、分享到成功的乐趣。
四、完美师德, 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 具有完美师德是关键。要成为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做到师术精湛, 终身学习, 才会让自己爱有资本;珍惜教育的时机, 科学育人, 才能贵在爱要有心;处处严于律己, 严于待生, 才能爱中有严。教师是与学生、与学习打交道的人, 要多学习, 要真学, 要多思, 要实践, 要升华,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 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学习中不断收获,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本领。与时俱进, 超越自我, 精益求精, 争当一流教师。同行之间要克服文人相轻的坏习, 多学他人经验, 博采众长, 悟出真谛, 取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教师要善于研究教育人的方法, 走科学育人的道路。做到更新观念, 抓好开端, 改革教法, 培养习惯, 激励向上, 做让学生喜爱自己学科的老师;加强研究, 多想办法, 多条渠道, 让学生建立起广阔的智力背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上有目标、促自信、形成好习惯, 炼意志、讲究方法、学会勤奋, 真正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挥;在教学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 让学生自信, 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什么是教师素质呢?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与心理品质的总和, 它包括了师德、知识、能力三个方面。
教师的师德表现为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爱岗敬业是指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 乐于奉献, 在教育中做到敬业、乐业、职业规范、勤业, 从而培养出优秀人才, 这是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师魄,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视同仁的爱。师爱是神圣的, 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教师要有“我一定能教好学生”的教育效能感, 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也是教师的信念和一种师爱的表现。
教师的知识包含本体性知识、文化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教学的机智) 、条件性知识 (即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与学的艺术, 评估的要求等) 。
教师的能力。主要能力是教育与教学的能力。教育的能力主要是指德育能力, 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能力。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 教学能力即教学基本功, 备课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师德水平。备课中要体现“三的”, 即大纲、章节、课时的教学目的;“三点”, 即重点、难点、疑点;“三实际”, 即学生、教材、社会实际;“两基本”, 即基本知识和技能;“一灵活”, 即灵活地发展学科能力;注意“纵横联系”, 即充分注意年级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体现教师素质的备课, 还是讲课, 教师都应该认真钻研, 保证课堂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机械性和思维上的惰性, 使自己的课堂都有自己新的东西, 每天都能一点一滴深化自己的思想, 形成自己的智慧。
作为优秀教师, 要努力在教学中不断修炼自己, 使自己成为完美师德与教学艺术的统一体, 要通过修炼自己的声音, 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 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 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 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 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 让它有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 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 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 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 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 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 让它阳光幸福。
上述句式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读者所熟悉的,因此运用起来并不困难,唯独圆周句和松散句可能对读者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在本文中,笔者就以《新概念英语》中的句子为例着重讨论这两种高级句式。
首先,我们来看何为圆周句和松散句,并以《新概念英语》中的句子为例来具体分析这两种句式结构。
在圆周句中,主要信息或实质部分迟迟不出现,形成一种悬念,藉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随着句子一步步展开,一层层深入,整句的关键意思在句末有力地表达出来。
例1 The more expensive kind of antique shop where rare objects are beautifully displayed in glass cases to keep them free from dust is usually a forbidding place.
高档一点的古玩店为了防尘,把文物漂亮地陈列在玻璃柜子里,那里往往令人望而却步。(选自《新概念英语3》第34课)
分析:这句话里相继出现了多个动词,因而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到底哪个才是谓语动词?我们不妨先把主语找出来。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高档一点的古玩店”(the more expensive kind of antique shop)。句子中间的where从句是修饰主语的定语从句。作者想表述的中心意思是“这些古玩店令人望而却步”,而“令人望而却步”(is usually a forbidding place)这个重点信息却直到句末才出现,读者读到句子末尾才能了解整个句子的中心信息。这样的句子就符合圆周句的特征。
Why people are prepared to tolerate a four-hour journey each day for the dubious privilege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 is beyond me.
人们为什么情愿每天在路上奔波四个小时去换取值得怀疑的乡间的优点,我是无法理解的。(选自《新概念英语3》第41课)
分析:这句话的中心信息(is beyond me)到句尾才出现,前面是why引导的一个主语从句。读者在阅读前面的信息时不能理解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一直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样的句子也是典型的圆周句。
在松散句中,作者在句子的开头会首先给出中心信息,因而读者看到最初的几个词就能知道这句话的大意,随后句子附加大量的修饰语或细节用于补充说明。松散句有时因为太长,包含的附加信息太多,也会干扰到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例1 Fortunately for them, the Bank of England has a team called Mutilated Ladies which deals with claims from people who fed their money to a machine or to their dog.
对于英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英国银行有一个残钞鉴别组,负责处理那些把钱塞进机器或塞给狗的人提出的索赔要求。(选自《新概念英语3》第7课)
分析:在这句话中,作者想要传递的中心意思“英国银行有一个组”(the Bank of England has a team)在句首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之后作者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进行追加叙述。作者先用过去分词短语called Mutilated Ladies作第一层定语,告诉读者这个组的名字叫什么。然后作者通过一个定语从句(which deals with claims from people)进一步说明这个组的职能是“处理人们的索赔要求”。在第二层定语中,作者还附加了一个子定语从句(who fed their money to a machine or to their dogs)来表达“是什么样的人(提出了索赔要求)”。这句话中,在中心意思提出后,后面的附加修饰成分可谓一层接一层,给人一种“松松垮垮”的感觉,因此这样的句子被称为松散句。
例2 The modern city consists of monstrous edifices and of dark, narrow streets full of petrol fumes and toxic gases, torn by the noise of the taxicabs, lorries and buses, and thronged ceaselessly by great crowds.
大得吓人的高楼和阴暗狭窄的街道组成了今日现代化的城市。街道上充斥着汽油味和有毒气体,出租汽车、卡车、公共汽车的噪音刺耳难忍,络绎不绝的人群挤来挤去。(选自《新概念英语4》第16课)
分析:这句话的中心信息是句首的“The modern city consists of monstrous edifices and of dark, narrow streets”,随后作者用了三个短语(“full of …”“torn by …”和“thronged ceaselessly by …”)作并列定语,进一步描述streets是怎么样的。读者在读这句话时会感觉越往句子后面读,句子的内容和中心信息就距离越远,这样的句子也属于典型的松散句。
nlc202309040436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对两种高级句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圆周句就是把最关键的内容置于句末,不读完全句,读者就无法理解句意,而且在句末信息出现之前,句子在语法上也是不完整的。在阅读这类句子的过程中,读者一直有种被吊着胃口的感觉,迫切地想捕捉句尾的重点信息。这就是圆周句的巧妙所在——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的兴趣,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整句话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圆周句以重点信息收尾,突出了整个句子的完整性,因此句子结构往往显得严谨有力。这种句式一般在正式的书面文体中出现较多。
松散句的特点则完全相反:句子的主体内容在一开头就呈现,而且在语法上可以形成完整的句子,后面的部分对句子的主体进行补充说明。与圆周句相比,松散句的结构显得不那么紧凑。尽管如此,松散句却是英语表达中更常用的一种句式,因为英语中经常使用定语从句、伴随状语等补充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许多以超长定语从句结尾或者以多重伴随状语结尾的句子都属于松散句。
通常来说,英语更倾向于使用松散句,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圆周句。英语句子具有句首封闭性和句尾开放性的特点,被称为“孔雀式”,即把重要信息置前,然后在后面尽情地补充说明;汉语的句式特点则刚好相反,大都具有句首开放性和句尾封闭性的特点,被称为“狮子式”,即把重要信息置后,如同狮子般有力地收尾,句子的前面则可以放置一些次要信息。换句话说,英语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句子前面,直接切入主题,而汉语更倾向于把重心放在句子后面,在点题之前作周密的准备和充分的铺垫。因此,在进行汉英和英汉转换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把一种语言的语序照搬到另一语言,而是要考虑到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写作者如果能恰当运用上述两种高级句式,必定会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下面我们以一个常见的写作话题为例,来探讨如何将上述两种高级句式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比如要写一篇关于“网络时代利弊”的作文,你可能想表达这样的内容:“我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放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而整天沉溺于电子产品,迷恋网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平铺直叙,可能会写出下面这段话:“I don’t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irect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to indulg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internet.”这样由I don’t understand引导的句子显得平淡无奇,很难抓住读者的眼球,更难赢取读者的心。如果我们考虑到这句话所强调的信息是why引导的那部分内容,而不是当事人“我”,那也许可以把why引导的部分调到句首,采用圆周句的句式来写,这样就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Why so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irect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to indulg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internet is quite inaccessible to me.”仿照前文给出的例2的句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表达:“Why so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irect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to indulg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internet is quite beyond me.”
再比如,作文中可能需要表达这样的内容:“网络是当下沉溺于电子产品的年轻人的主要交流方式,而这却是很多老年人所反感的,他们强调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的重要性。”要表达这个长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解剖成若干短句来写:“The internet has proved to be the leading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These young people are addic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s. However, senior citizens are strongly opposed to this.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这样的句子虽然把内容都表达了出来,但是显得支离破碎,埋没了重点信息,而且过多短句或简单句的机械堆砌不能增添文章的美感。考虑到文章的重点是网络在当下的盛行,我们可以试着把“网络是当下年轻人的主要交流方式”这一部分作为焦点信息调到句首,后面可以再层层推进并加以修饰,漂亮的松散句一挥而就:“The internet has proved to be the leading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who are addic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s, a practice that senior citizens, wh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re strongly opposed to.”
由此可见,圆周句有圆周句的特长,松散句有松散句的妙处。为了达到既简洁有力又严密周详的语言效果,写作者在具体写作时可以用两种句式相互衬托,使文章错落有致。
级研修感想
2013年5月12日,我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晋江市第二期学科名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八天的北师大研修之行虽然短暂,但它让我享受了一次知识和精神的大餐。生命的激情被点燃,职业的幸福被放飞,聆听众多专家、教授们精彩纷呈的讲座,零距离的与专家互动,以及与众多的同行老师,畅所欲言、不吝赐教,让我拥有了收获、智慧,感受颇深,特别是听完了苏君阳教授阐述的“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以及黄城根小学麦峰校长对此的独特见解后,对“有效--高效课堂”再次让我感受到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有效---高效”,体现在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
一、课堂
1、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有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以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2、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愉悦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3、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
智慧课堂其实就是两个字:简单。重温六简: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要;教学环节简捷;教学方法简便;教学语言简练;教学风格简朴。
二、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像建筑高楼大厦,楼越高就需要根基越坚固。名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名师成长的根基在课堂,课堂是名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起点和重要基点,每一位名教师都是立足于课堂,在课堂中成长,都有自己独立的课堂风格。学会立足课堂,查找不足,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主动探究发展。针对教师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对其教学风格做相应的定位扶持与理论提升;针对学生学习的课堂表现和活动效果修正学习方式,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每次的活动都有所侧重,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点突破,只要教师们能在活动中有所感悟,研讨中有所反思,反馈中有所收获,就会集腋成裘。教学中要放权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学情,努力挖掘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效互动,使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的殿堂。
三、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反思不是思考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重建。教师要主动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在课后的教学中,通过写教学日志等形式回顾自我行动,养成一种勤于记录的习惯,随时随地随手将我们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可以是短短的几行,也可以是自己深刻的感悟。通过思考回顾主要问题所在,或者尝试解释自己行动优秀或失误的原因,再次创造设计替代性行动方案,并再次尝试。这样的循环往复,才能展现反思的真正价值。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善于探索,这也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教育科研的成长需要庞大的根系不断在日常教学中吸取营养,教师的反思习惯就是这个庞大的根系。才华的高低取决于思考的能力,而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快乐和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惰性,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四、幸福
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而不是要求人人第一,做他自己的第一更有意义,我们要乐见学生个性鲜明、心灵饱满而不是机械制品那样整齐划一,不断的努力进取,但又要立足现实,要珍惜我们所从事的薪火相传的工作,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这些都是人生五味中的必然成份,只是因为经由它的“点卤”才能使得人生幸福凝聚成形。
也正因为这一份深爱,专家、教授们的一言一语都满溢着激情,并且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听众,悄然鼓舞着每一个有心人,他们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育需要大爱,教育需要付出真爱。教书要用心去教,育人要用爱去感化。学生需要老师平等的爱,尊重的爱。爱,是什么,爱是花香鸟语,爱是涓涓流水,爱是细雨清风,爱是星星之火,爱是人类身上的天使光环,爱,它养人于无形,育人于无形,老师对学生由心底而发的爱能润物于无声,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在教师缺爱的地方,学生们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育之本,有爱就有教育。”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①The summer vacation is round the corner ( coming). Do you have any plans?
②Li Ming studies in a school round the corner (nearby).
2.come to light 替换 discover
The family were so pleased when they discovered the lost jewels. →
The family were so pleased when the lost jewels came to light.
3.have a ball 替换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After visiting the workshop, we went back to school. Every one of us had a ball ( had a good time ).
4.come up with 替换 think of
Jack is very clever. He often comes up with ( thinks of ) new ideas.
5.due to 替换 because of
He arrived late due to ( because of ) the storm.
6.cover 替换 walk/read
After covering (walking) 10 miles, we all felt tired.
7.contribute to 替换 be helpful/useful
Plenty of memory work is undoubtedly helpful to English study. →
Plenty of memory work will undoubtedly contribute to English study.
8.set aside 替换 save
Som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y should set aside some of their pocket money for books. (天津卷)
9.be of + n. 替换 adj.
The products are of high quality (very good ) and are sold everywhere in China.
10.refer to 替换 talk about/of, mention
Describing graphs Ex 4: Sample answer: (132words)
The share price of IBM and AOL showed a upward trend from June until the end of .However, while AOL shares then continued to rise steadily over the next three months, the price of IBM shares fell slightly. By March both shares were worth about $100.
AOL shares then shot up, almost doubling in value within four weeks. They reached a high of $180 in mid-April before collapsing to just over $100 per share at the beginning of May. There was a slight recovery during that month however, despite this by June 1999 the price of AOL shares was once again about $100. In contrast, despite minor fluctuations, IBM shares made a steady recovery over the three month period, finishing at just over $100, almost equal to AOL.
一、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概念, 它可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所指的概念可以是抽象的, 如思想、宗教等;也可以是具体的, 如历史人物。高级英语教材涉及到英美国家地理、历史、宗教、文学、价值观等多个文化领域。为了便于讨论, 本文依据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1]对文化类型的划分, 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一)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由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文化,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属性亦会有区别”[1]。地理属性的差别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会给不同的语言群体带来不同的情感色彩, 从而产生特定的语言形式。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生态文化教学涉及了解英语国家的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等地理知识对语言的影响。例如,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 for Women”中, 有这样一句话, “……if there wa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4]这句话隐含了英国的生态文化, 英国四面环海, 以潮湿、阴凉天气为主, 坐在“过堂风”处一点儿都不舒服, 对英国人来说, 壁炉旁才是最舒服的地方。只有了解英国的气候特点, 才能理解当时妇女的地位和为家庭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二)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包括动物、植物等自然存在物, 以及交通工具、服饰、食品、建筑、音乐、舞蹈、绘画等。[5]衣食住行是所有人类都避不开的话题, 各个民族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习惯。在高级英语中, 物质文化比比皆是, 例如, 在“Profession for Women”一文中, 还有一句话, “If there was chicken, she took the leg”。[4]这句话蕴含了中西方在饮食上的差异, 中国人可能认为鸡腿鲜美多汁, 而英国人喜欢吃鸡胸脯肉, 不吃鸡头和鸡脚。因此, 只有了解了英国人饮食特点, 才能体会这句话蕴含的意义。
(三) 意识形态文化
意识形态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主要涉及人们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机制, 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基督教对西方人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在高级英语中, 一些句子蕴含着来自《圣经》中的典故, 如果缺乏对这些典故的了解, 就无法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二课“Two Kinds”为例, 小说描写了受“美国梦”影响的华人母亲, 试图想把女儿打造成天才的故事。小说中女儿在开始时和母亲一样, 对成为天才充满憧憬, 于是作者写道:“I was like the Christ child lifted out of the straw manger, crying with holy indignity”。[4]作者巧妙地借助‘耶稣诞生’的故事进行类比, 女儿梦想自己注定会成为天才, 如同Jesus Christ是上帝的儿子一样。
(四)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通常指反应人际关系, 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 并对社会群体有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 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等。英美国家在节日、习俗、禁忌等都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这些文化差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十一课“An Iowa Christmas”描述了传统圣诞节的情景。作者以细腻的文笔, 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的西方圣诞节文化。
(五) 语言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在修辞方面, 英语有alliteration (首韵) , 如在“Two Kinds”中有“Chinatown’s Littlest Chinese Chess Champion” (唐人街上最小的中国象棋冠军) , [4]而汉语中没有。英语喜欢开门见山, 直接切入主题, 而汉语喜欢绕弯子。因此解释这些特有的语言文化也是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通过不断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能否有效地进行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关系到这门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讨论法[3]等进行文化教学, 但任何文化教学方法都有原则可依。笔者将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探讨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将遵循哪些原则, 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适合性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首先要遵循适合性原则, 即教师应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 文化的内容很广泛, 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将所有的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 要求教师传授文化内容和课文中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文化教学和语言实践紧密结合。其次, 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了解文章中的文化,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若文章中涉及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意识形态文化内容, 可采用课堂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还以“Two Kinds”为例,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查询“中美在价值观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母女关系的理解, 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对于热点话题, 如9·11事件, 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 可采用大众媒介法, 即通过观看电影来传授文化。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十课“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为例, 通过观看电影“Flight 93” (93号航班) , 为学生提供最新、最生动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9·11事件美国在政治、经济以及反恐等政策, 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对比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 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认识, 了解不同国家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 避免形成种族中心主义, 即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要求他人, 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包括动物和植物等。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在物质文化差异以及由此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七课“Invisible Man”中, 有一句话“Live with your head in the lion’s mouth” (你要虎口求生) 。[4]在英语的寓言和民间传说中, 狮子被称作百兽之王, 而在中国文化中, 老虎是最勇猛的动物, 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带“虎”字的成语, 如“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等。教师可以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 了解中西方在物质文化上的差异, 有助于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三) 认知原则
高级英语许多词汇、语句、典故来自圣经、神话、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如果学生对这些词语、语句、典故所蕴含的西方文化不了解, 就无法理解这些语言表达的内涵意义。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的认知原则, 首先强调学生对目标文化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例如, 在“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中, 有一句话“Overnight, the United States perceived a sword of Damocles suspended over the head…” (一夜之间, 美国感觉到达摩克利斯剑正悬在头上) 。[4]“sword of Damocles”这个典故出于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故事, 人们现在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教师对这个典故稍加阐释, 学生就会理解9·11事件后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坚不可摧,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担心恐怖主义袭击再次发生。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目标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从而掌握中西方在价值观、生活习俗等特点和区别。达到文化教学的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资料, 撰写诸如“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的小论文, 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四) 吸收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吸收原则就是“批判地吸收语言中的文化”[2], 即吸收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使其逐渐变成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英美国家的文化。还以“Two Kinds”为例, 课文强调了美国价值观一个重要方面, 即个人主义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美国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提倡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 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 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不习惯帮助他人, 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无能的表现, 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教师在文化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竞争, 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 因为在我们的价值观中, 个人竞争意识、拼搏意识不强, 存在着一种依赖性, 同时还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字里行间中承载着文化信息, 因此文化教学对于高级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对比, 发现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 同时批判地接受语言中的文化,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 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3]。文化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的始终, 在文化教学中, 恰当地贯彻这些教学原则, 不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字里行间中承载着文化信息,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学。本文依据彼得?纽马克对文化类型的分类, 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内容划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论述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适应性原则、对比原则、认知原则和吸收原则, 强调文化教学原则贯彻高级英语教学始终,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对比原则,吸收原则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程蕊东.谈高级英语的文化教学[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3 (1) :27-29.
[3]丁念亮.谈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实践[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0 (4) :88-89.
[4]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第五册)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级英语;教学改革
一、现状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必修课,教师在教学阶段,须增加大量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输入。鉴于独立学院学生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有效,学习效率不佳的普遍现状,教授该课程的老师更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思考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改革探索与实践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张汉熙教授主编的《高级英语》是大多高校选用的经典教材,我们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从易到难,从学生较喜爱的故事、小说开始;与学生讨论,确保他们对每个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外阅读资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初步分级难度;作业布置清晰;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分阶段分重点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级英语》选材均为原汁原味的目标语国家的作品, 语言地道,文体迥异,背景信息大。学生们要充分掌握语言基础,综合各种背景信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欣赏作品的语言魅力,并对作品、作家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采取灵活授课模式,除了常规的课堂操作模式,综合利用实物、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元载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其换位思考,身临其境。同时以“小组自主合作项目”为核心,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特长,选择每单元合作项目,每一次加入不同小组,进行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特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还能照顾到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心理,鼓励其从简单项目开始,逐步挑战。我们设计的项目分基础、提高、进步三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主动参加项目,按照项目的不同要求完成作业和评价。《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一课 “The Middle Eastern Bazzar”,我们这样设计:
A:(基础—8人组) 听课文朗读音频,模仿发音,分段朗读,录成音频;两两合作,纠正发音,并记录有待改进的词句。组长汇整所有纠音记录,上传录音材料,由其他学生打分评价。
B:(基础—4人组)总结并梳理课文提到的有关中东国家文化;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中东地区(或者具体某一个国家)的文化、禁忌、宗教、历史和现代中东国家近况;对比近代和现代中东的文化特色、差异以及原因。最后制作PPT进行全班汇报,由其他学生提问、打分、评价。
C:(提高—4人/组)第一:阅读课文最后两段,画出榨油作坊的图示:明确提到的工具、人、骆驼的方位关系和运作原理。第二:阅读课文,画出中东集市的概况:突出中东哥特式建筑风格、迷宫状市场结构、市场入口的热闹和拥堵情形。组员拿图示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由其他学生打分评价。
D:(进步—6人/组)分成两队就“‘女性带面纱’引发的一场文化思考”辩论,其他学生自愿参与,并打分评价。最后,各队整理思路,按照各方观点写作一篇议论文,由教师评价并反馈。这样,大家能很好的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在竞争中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此活动积极性很高,感觉收获很多,部分内向后进学生从画图、搜索资料、制作PPT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成就感,也激发了学习动力。我们也会根据学习目的和教学重点,探索第二课堂的改革,比如第一册第三课的“Ships in the Desert”是一篇环保主题课文,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社会活动,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海报比赛/宣传口号征集等。再如第六课“Blackmail”是一篇小说体裁文章,小说结束在高潮部分。在鉴赏小说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小说结局和改写故事,并组织他们进行戏剧表演并进行现场拍摄,并选送部分优秀剧本和优秀演员参加更高层级的比赛。
3.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我们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着眼于学生各种真实的学习活动,注重实际过程及单个学习行为,将形成性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动态描述学生进步情况,巩固学习效果,帮助教师真正因材施教,动态评价,随时反思,及时反馈。我们采用的评估方式由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学习档案10%,小组自主合作项目20%,阶段性测验10%,学习进步10%)。其中“学生档案”期中和期末检查一次,包括学生随堂笔记、学习总结、小组交流心得、课外阅读作业等;“小组自主合作项目”评分点包括参与的次数、完成项目的质量、参与互评和自评的表现等;“学习进步”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作业完成质量等。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看到:学生开始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更强,开始自觉坚持良好学习习惯,自信心也慢慢增强了。而一旦学生拥有这些积极情感,他们吸收和内化语言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对自身学习积极性正面作用越大,从而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中。
三、结语
《高级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延续,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重要课程。在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改革是至关重要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群策群力,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3]Bloom B S,Hastings J T,Madaus G F.( Eds .).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ng on of Student Learning[M].New York: McGraw-Hill,1971
【高级英语感想】推荐阅读:
高级英语作文09-27
高考英语作文高级06-13
高级英语5教案09-12
英语作文高级词汇03-30
英语作文高级句型练习06-17
最后的英语短语高级10-14
高级英语课文修辞总结12-06
高中英语作文高级词汇09-12
高教自考高级英语真题10-08
华师高级英语满分作业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