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精选8篇)

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3 ,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把物体进行平均分,并体会到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3、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10根小棒

1、让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说说有几种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

2、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3、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⑴理解题意: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

⑵用小棒表示铅笔。拿出12根小棒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并在同桌之间说一说。

(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3页课堂活动3题的游戏。

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练习十四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 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 4份 ,每份几根?

⑵每3根一份,可以分几份?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1。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的关系呢?

2×4=8              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  (板书)谁知道8÷4=2  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           8    ÷     4=    2                   除法

除号

⑷怎么读这个 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各部分的意义,并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8页课堂活动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根?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教学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问: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试一试。

生说,师板书:12÷3=4(组)

(3)让学生根据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猜测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  ÷ 3  =   4(组)

被除数  除数   商

2、教学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5   ÷     3=  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8页第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练习课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1)  摆一摆

①15根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②12个●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⑵看算式圈一圈

▲    ▲    ▲    ▲    ▲    ▲

▲    ▲    ▲    ▲    ▲    ▲             18÷6=3

▲    ▲    ▲    ▲    ▲    ▲

2、复习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意义

①小兔回家

独立连线。  反馈。你是怎样连的?

②判断口答

理解题意,哪种分法正确?

二、巩固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⑴摆一摆

a、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b、把20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c、把24个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⑵、看图填数。练习十四4题

a、观察①小题,说一说图意,把谁进行平均分?

写出算式

b、观察②③小题,填空,写出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作被除数?

三、发展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思考题

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看算式,摆小棒

24÷4=6                     32÷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行了什么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例2,课堂活动  。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学准备

例1、例2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情景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2)解决问题。

小红问:把这24个苹果平均放入4个盘子里,算一算每盘放多少个?

反馈。算式怎样列?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24÷4=6           四六二十四

小玲问;把这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算一算可以装多少盘?

反馈。算式怎样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24÷6=4               四六二十四

2、你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起学习,解决了问题,写出了算式,比一比,想一想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

②反馈。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⑴看图,说出商品的价钱。

⑵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叙述时语言完整)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               18÷3=

……

⑶怎样求出商?

小组活动。

反馈

⑷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3页课堂活动1题。

说一说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小组交流。

反馈情况。

2、书上84页课堂活动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反馈情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2

1,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重复取走的过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初步感悟除法。

2,学会将等量划分的行为用“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算式和a=( )×4的乘式来表示。

3,知道“几里有几个几”的意义。

4,通过动手操作,表象训练及表达,经历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准备:

媒体,板书,磁铁

学具准备:

16粒棋子,盘子,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 (学生口答)

3×4= 4×6= 5×8= 16=( )×4 3×5-4=

4×3= 2×6= 10×4= 18=9×( ) 0×6+6=

2,各人眼中的10 (说一说)

3,情景引入

(1)引入:今天小胖家里来了一批客人,瞧,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大家帮他一起分一分,好吗 (媒体出示1)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一分”中的学问。(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经验

(一)分草莓:学习“用连续减去相同数”表示

1,明要求:先帮小胖分草莓,这里有12颗草莓,请每个小朋友用棋子代表草莓,从老师给你们的棋子中数出12粒,分成一堆堆,试一试。

2,动手试汇报,师配合分并板书 (有多种方法)

3,小结:这些都是减法算式,象刚才这样我们分的过程就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

4,明意义:在算式12—3—3—3—3=0里,“3”减了几次 为什么要减4次呢 说明12里有几个3呢 所以分成了几堆 (补充板书:4个3)

(二)分苹果:学习“用( )=( )×( )”表示

1,提出问题:草莓分完了,我们再来帮忙分一分苹果,这次小胖有要求了,谁来读一读 (教师板书: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

2,明操作要求:请每位小朋友用15颗棋子来代表苹果,分在盘子里,试一试

3,生操作,汇报,师媒体演示

4,想一想:

(1)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操作的过程吗 (媒体出示:15-5-5-5=0)

(2)为什么减数都是5 5减了几次呢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15里有( )个5(板书)15里有3个5,除了用刚才的减法算式,我们也可以写成15=3×5

5,说一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示范,学生代表说,学生自己说)

6,小结:刚才我们分草莓,分苹果时,每次分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分一分可以用减法表示,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三、表象操作,建构模型

(一)分橘子(说):建构想几里有几个几的思维

1,看图不操作,想一想怎么分 怎么想

2,同桌说一说,个别回答

3,问:这里每次分几个 几次分

4,说思考:分12个橘子,每次分4个,想12里有几个4

(二)分糖果(练):熟悉思考方法

1,看图,独立练习(练习纸)

2,说一说:每次分几粒 几次分完 想:15里有( )个3

(三)分饼干(练):从图片到文字的抽象

1,学生读题

2,同桌说说

3,个别汇报

(四)想一想,用手势表示:

1,18里有( )个2 想:18=9×2

2,16里有( )个4 想:16=4×4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3,拓展:24里有几个几

(同桌合作,用24=( )×( )表示,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一年级《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3

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1-52页。

(二)教材分析:

“分一分”这一课题安排了小猴子整理房间的情景图,通过把杂乱的物品分类整理,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并初步体会分类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将混合放置的铅笔按颜色分为两类,让学生感受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体验分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2是将标上序号的衣物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学时要围绕“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这些问题,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

课堂活动有3道题,第1题只有1个答案,即把一组动物和花朵里的动物圈出来,这道题让学生了解一下分类的种类不同。第2题比较简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要求整理书包,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支持,同时要渗透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这道题留到例2后面的练习后完成,因为整理书包在课堂上不易管理,让孩子们练习好后再操作相对好一些。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开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方式分类的。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过程,感受分类方法,再以同桌为单位请代表上台演示,并向全班介绍。

学生分类时,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种类分。不管学生是怎样分的,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都应该给予支持。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分类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经历过程,感悟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关键: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答题卡,小棒。

(九)教学时间:

一课时

(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小猴子家去玩,有请大家进屋,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 ?

3、老师扮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4、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那么该按怎样的方法去把这些凌乱的物体分类整理好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二、学习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1.出示课件例1:分铅笔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怎样把这些铅笔分成两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板书:按颜色分:红:粘贴小棒图。黄:粘贴小棒图。再让孩子们读一读。

2、练习:把动物圈起来,圈起来的是动物,没圈的是植物,让孩子们读一读。

给饮料和食物分类:先观察,怎样分?

三、体验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出示例2 先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让孩子们自已分一分,分好后与同桌交流,抽生展示出不同方法分类的结果。再用幻灯出示。让孩子们读一读。

四、应用分类知识解决问题

1、.即时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出在答题卡上。

第一题:先观察:左边是分的什么,右边是分的什么,再让孩子们分一分,填在答题卡上。填好后统一说一说。第二题:先弄清题,再让孩子们自己完成,抽生说答案。第三题:出示幻灯片,让孩子们观察,为什么要选那一个?

课堂游戏

请2个老师和3个同学上台来参加分类游戏。老师要1男1女,学生要2男1女。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分类。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种类……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今天回家之后,请大家对自己的书包进行整理,先跟爸爸妈妈说说打算怎样整理,再进行分类整理。

(十一)板书设计

分一分

粘贴

按颜色分

粘贴

裤子

按种类分

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1-52页。

(二)教材分析:

“分一分”这一课题安排了小猴子整理房间的情景图,通过把杂乱的物品分类整理,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并初步体会分类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将混合放置的铅笔按颜色分为两类,让学生感受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体验分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2是将标上序号的衣物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学时要围绕“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这些问题,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

课堂活动有3道题,第1题只有1个答案,即把一组动物和花朵里的动物圈出来,这道题让学生了解一下分类的种类不同。第2题比较简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要求整理书包,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支持,同时要渗透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这道题留到例2后面的练习后完成,因为整理书包在课堂上不易管理,让孩子们练习好后再操作相对好一些。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开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方式分类的。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过程,感受分类方法,再以同桌为单位请代表上台演示,并向全班介绍。

学生分类时,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种类分。不管学生是怎样分的,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都应该给予支持。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分类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经历过程,感悟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关键: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答题卡,小棒。

(九)教学时间:

一课时

(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小猴子家去玩,有请大家进屋,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 ?

3、老师扮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4、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那么该按怎样的方法去把这些凌乱的物体分类整理好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二、学习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1.出示课件例1:分铅笔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怎样把这些铅笔分成两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板书:按颜色分:红:粘贴小棒图。黄:粘贴小棒图。再让孩子们读一读。

2、练习:把动物圈起来,圈起来的是动物,没圈的是植物,让孩子们读一读。

给饮料和食物分类:先观察,怎样分?

三、体验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出示例2

先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让孩子们自已分一分,分好后与同桌交流,抽生展示出不同方法分类的结果。再用幻灯出示。让孩子们读一读。

四、应用分类知识解决问题

1、.即时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出在答题卡上。

第一题:先观察:左边是分的什么,右边是分的什么,再让孩子们分一分,填在答题卡上。填好后统一说一说。

第二题:先弄清题,再让孩子们自己完成,抽生说答案。

第三题:出示幻灯片,让孩子们观察,为什么要选那一个?

课堂游戏

请2个老师和3个同学上台来参加分类游戏。老师要1男1女,学生要2男1女。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分类。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种类……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今天回家之后,请大家对自己的书包进行整理,先跟爸爸妈妈说说打算怎样整理,再进行分类整理。

(十一)板书设计

分一分

红 粘贴

按颜色分

黄 粘贴

裤子

按种类分

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5

先黎潇 教学内容: 上和下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

二、新课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书柜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会用上和下来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了,现在你能用上和下来介绍柜子里的书吗?指导学生用上和下来介绍书柜里的书。

教师:儿歌上面有哪些书?谜语下面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下面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放书和本子。把数学作业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语文书的上面是语文作业本。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放。

教师:放好了吗?首先检查你们放的几本书是竖着叠放的还是平着摆放的?

学生:是竖着叠放的。

教师:为什么要竖着叠放而不平着摆放呢?

学生:因为教师要求上、下摆放,上、下摆放的物体应该是竖着叠放的。

教师:现在你知道放在最上面的是什么?放在最下面的是什么?再用上和下说一说各种书和各种本子所在的位置。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如右图所示的楼房图。

教师:最近新修了一幢楼,老师买的是2楼2号(教师在2楼2号写上自己的名字),王大爷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下面,张大叔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上面,请你在这幢楼中找出王大爷和张大叔的房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练习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

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6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3—55“分一分(一)”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彩笔、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讲《西游记》的故事,提问: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2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1个)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一半)

一半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一)二、出示自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下面我们来帮八戒分一分

第一种:不平均分,行不行?(不行)第二种:平均分。(行)你能用什么数表示一半呢?1/2(板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

你知道1/2的读法和写法和它各部分的名称吗?

四、先学后教

1、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指导学生读、写1/2(指出“/”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分母,表示分的份数,“1”叫分子,表示区的份数)

2、动手实践,理解新知。(1)、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总结:1/2表示什么?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 中的一份是它的1/2。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折一折。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人家想不想试试动手折出二分之一,并用水彩笔表示出来。从淮备好的纸屮找出一张你喜欢的图形,开始吧!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折出的图形的二分之一? 学生汇报:

生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生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生3:把一张圆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把这些图形纸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却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_二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3、认识几分之几

同学们: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怎样表示? 1份用1/3表示,2份用2/3表示。

孙悟空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怎样表示?嘴馋的八戒一下子就吃了3份,这3份怎样表示?

每份用1/4表示,3份用3/4来表示。

五、当堂训练

好了,大家学的这么好,老师给大家设了一个智力冲浪,你们想玩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自己在家折分数,创造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像1,1,2,3…..都是分数。24441……分子……分数线……分母2读作:二分之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上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多,知识都是通过学生悟出来的,学生的激情比较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重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学习经验出发,依次将2个、1个苹果分给两人,由整数向分数过渡,让学生讨论半个苹果的表示方法,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节研究课中,学生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其他分数时,教材的呈现方式是通过折纸、涂色活动,来认识1/

4、2/

4、3/

4、4/4…对于每个分数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学习的孩子来说是全新的,我们经过调查和试讲后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于教材的要求,所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己创造表示一半苹果的方式,从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非常丰富。

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口头表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

一年级科学《分一分》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分一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科学奥秘,知道分类的方法,有利于学会整理生活中的物品。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新生初入校园,他们大多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科学充满着期待。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存有差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种种特点,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

1.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

2.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学习目标 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从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法学法: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熊出没》的主题曲。师:孩子们,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生回答 师:今天森林里正在举行“清洁小能手”评选活动,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这是熊大的家务,感觉怎么样呢? 生回答 师:熊大因此没有评上“清洁小能手”。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回答 师:你准备怎样帮呢?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熊大的整理的既整洁又美观。像我们刚才那样去整理,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这叫做分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一分。(板书课题: 分一分)

二、探究活动

(一)给积木分类

1.同学们,在桌子上摆放了许多积木,来认识一下吧!这些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吧!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讨论注意要小声,小组长管理好组员,分配好任务。(2)讨论完以后迅速安静做好。

3.小组汇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形状、颜色等)

(二)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师:你能将它们分类吗?并说出自己按什么分的?让孩子们说一说可以怎么样进行分类。(天上、地上、水上)。

(三)课件一:

1、出示给树叶分类 1.认识树叶。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种类的树叶? 生回答。

2、问:我们怎样给这些树叶分类? 生回答 3.评价学生的分类情况。4.教师归纳总结。

(四)课件二:

1、出示给树叶分类(1)你还有哪些分发? 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分类?

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知道了给物体分类要有一个标准才行。(板书:标准)当堂达标: 出示课:分别给学生进行分类。我是按照(·····)进行分类的。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感受分类。

西师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启发、经常珍惜、刻苦等新词,并学习积累运用这些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岳飞能够写一手的好字,主要是因为他珍惜时间、勤奋刻苦地练习。激励学生学习岳飞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或课件)、岳飞像。

学生:1.了解有关岳飞的生平故事。

2.预习课文。(认生字,读通顺句子,标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质疑导入

1.小朋友们,通过问爸爸妈妈、看书本或是电脑,你们一定了解了一些岳飞的故事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抽学生说)

2.岳飞是我国南宋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大英雄。(同时展示岳飞的图片资料)他有一身的好武艺,带兵打仗可厉害了。他小的时候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好字,想知道他练字的秘诀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8课《岳飞练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一)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8课,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圈出带小红帽的生字娃娃,开始吧。

2.识记生字。

(1)大声自由拼读生字两遍,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生字。

(2)同桌交流:读给你的同桌听,比比谁拼读得准确,谁记得牢。

(二)正音,记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齐读,抽学生读。

2.你想提醒大家读准哪些字音?

3.开火车。(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4.扩词。(每人说2个以上)

5.读课文中生词。

(三)再读课文

(大家学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岳飞究竟是怎么练好字的。)

1.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抽读课文,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第1、2、3自然段。

4.对,读课文要像他们一样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读错字,你们也能做到,让我们一起来吧。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引导感情

1.岳飞家里穷,买不起纸和笔,那他是用什么来练字的呢?(学生自由反馈。)

2.岳飞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用树枝在地上画格子做游戏,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你认为岳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读岳飞对妈妈说的话,岳飞想到了代替纸和笔的东西,他的心情怎么样?妈妈,我有纸和笔了!(高兴的语气)这不是很好的纸和笔吗?(自豪的语气)

4.指名读,齐读体会。

5.请学生说岳飞的纸和笔究竟是什么?(学生自由反馈。)

6.有了这些方便又不用钱的纸和笔,岳飞是怎样练字的呢?找出来读一读。(指名找学生反馈从此一手好字。)

7.什么叫做经常?(平常、日常、常常、时常、几乎天天都会做的事)今天练字,过了十天半个月再练字能不能叫经常?你能用经常说一句话吗?

8.动手实践:请小朋友上来用树枝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沙盆里写字,讲讲写字的感受。

9.在沙盆里写字比我们用铅笔写字难多了,为什么岳飞还能练就一手好字?除了经常练之外,他还怎么样?(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10.联系生活:你是怎么练字的?学了本文,你以后会怎么练字?你想对岳飞说点什么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岳飞是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练就了一手的好字。

3.总结课文,激励学生学习岳飞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自由认读。

2.抽生读、齐读,积累生字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抽学生评议。

4.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讨论交流,联系实际

1.岳飞买不起纸和笔,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反馈。)

2.岳飞想到用沙地当纸,树枝作笔,你认为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岳飞是一个既聪明又自信的人。面对困难他善于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3.岳飞为什么能练得一手好字?

4.从这里可以看出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岳飞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勤奋的人。)

5.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人吗?

6.小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三、指导复述课文

1.岳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想把岳飞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2.分段读,说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内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四、指导写字

1.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反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由地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强调。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五、总结激励

岳飞在困难面前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且他珍惜时间,刻苦勤奋,这就是他练字的秘诀,也是他成功的秘诀,如果你们想写一手好字,想获得成功,请以岳飞为榜样,向他学习,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岳飞练字)

沙地当纸,树枝作笔珍惜时间、刻苦练习,练就了一手好字

上一篇:庆“五一”趣味运动会开幕词下一篇:高考政治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