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 篇1

对于我国的国学, 要慢慢地渗透给学生, 对经典名段的深入掌握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那么,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笔者认为, 要做好以下三步:

一、背诵积累

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在“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上一致认为, 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 摒弃课内背教条, 课外背广告的现象, 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但笔者不认为他们的观点是正确, 恰恰相反, 背诵正好是语文教育与古文明传承的绝佳办法。古语说得好:“童子以记诵为能, 少壮以学识为本, 老成以德业为重”。笔者就是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以此为指南, 每日让学生背诵适量的诗歌,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又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为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打好基础, 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信手拈来, 以平时积累的名篇来充实自己的写作。

学生要学好诗歌, 继承这一文化遗产, 当然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而理解也要靠“死记硬背”来支撑,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走好背诵这一步是第一步, 也是必然要走的一步。古诗词的积累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只能先把学生带于广阔的诗歌丛林中, 哪怕一时“迷路”, 也要来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二、归纳探询

学生从能开口说话到进入学校上学, 期间来自父母也好, 来自学校也好, 积累到的经典古诗词也有相当的数量, 如果仅仅只限于背诵, 那也只是“入得藕花深处”, 不能真正领略“映日荷花”的别样风采。要想从“边草无穷”的诗的原野中走出, 还需探得幽径, 款款而出。

打开古代文学的宝库, 诗词大体分为:写景篇、叙事篇、咏物篇、咏史篇、抒怀篇、哲理篇这几种类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十首古诗, 几乎能囊括这几种类型。学生在学习中能对这些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对照所学书中的古诗, 按写景、写人、记事、抒情等, 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以及《新课标》要求必背的古诗进行归类, 有效地从繁复的诗库中整理出一条有序的思路, 对古诗词的记诵定能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描写春景的古诗, 如《游园不值》。在教学中, 就要指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学好、背出这一首诗, 而应该进行拓展, 把有关主题的诗词也加以搜索, 集合成资料发放给学生, 开拓他们的视野, 使其与知识融会贯通。课堂上, 要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提取脑海中库存的古诗, 让他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例如, 在教古诗《游园不值》时, 笔者把有关“春”的古诗进行了提取与归类。问学生:“大家想一想, 除了《游园不值》以外, 还有没有关于描写春天的诗, 哪位同学给大家背诵或者诵读一下, 大家发言!”这样一问, 学生的思维开始聚集在“春天”一词, 此时, 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先想想题目或诗句中带有“春”的古诗。课下, 教师把这些诗的名字提供给大家, 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闻道春还未相识, 走傍寒梅访消息”, 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等, 另外再提供诗歌里不带“春”字的古诗。布置作业时, 要求学生利用时间再找一找, 看还能找到哪些。这样一归纳, 学生就能系统地掌握知识, 把这些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唐诗、宋词中的名言佳句浩如烟海, 需要教师用心去钻研, 认真备课, 为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 让他们倘佯在知识的宝库中。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之后, 也要指导他们能走出诗海, 站在更高一些的角度去看它们, 让这些好诗尽在眼前。

三、阅读延伸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 是我国历代杰出诗人经过千锤百炼所创造出来的文学精品, 它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 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进入学生视线的仅仅是文字符号的排列, 而且是用极少的文字去表达极为广阔的意境, 给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的意会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古诗比作花, 那应是“绿肥红瘦”——花 (言) 精致而含蓄, 叶 (意) 广阔而深远。

学生在学习古诗中的突出问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课内的尚且有专家和教师的“真知灼见”, 课外的古诗就谈不上理解了。其实, 成人之所以能自认为比孩子理解得透彻点, 只不过是由于我们比学生了解更多的延伸知识。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与我们一样多的学习资料, 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肯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要掌握一首诗, 不仅是掌握这几十个字, 更重要的是和它有关的各种信息:

1. 作者的风格:

李白的瑰丽浪漫, 杜甫的悲天悯人, 李贺的幽冷凄婉, 王维的空灵旷达……有些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诗人的风格, 有时甚至能根据诗风而猜测出诗的作者。

2. 作者生平的经历:

不同的经历能带来不同的创作内容和思想蕴涵。得意时的有“春风得意马蹄急, 一日看尽长安花”;失意时有“今朝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3. 写作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接触到的诗大多出自唐朝, 唐朝总体上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朝代, 其间也有起伏动荡不定的时候, 从它的兴起、发展、高潮到衰落, 不同阶段的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同, 开国时内容大致积极向上, 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鼎盛时大致自信豪迈, 如李白的《将进酒》;到没落时就多了对民生疾苦的倾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杜牧的《泊秦淮》……如果学生了解一些类似的时代背景, 对这些文字的感触会深很多。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 篇2

关键词:诗歌诵读;经典教学;小学教育;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2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以基础夯实为主,中年级教育让学生接触到我国的基础文学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高年级教学则主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赏析、理解、记忆等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敏感性,所以在中高年级阶段,加强语文经典诵读的方法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经典诗歌诵读的概念及范围

传统意义的诵读概念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读、诵、背三个方面。细分下来“读”包括有朗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和配乐朗读;接下来熟读成诵,“诵”包括朗诵、吟诵和诵读;最后才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概念“背诵”。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讲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在读一遍后就要求背诵,而是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的理解、熟读之后再朗朗上口。

二、经典诗歌诵读的目的及价值

(一)传承经典文化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诵读我国经典诗歌即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利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习惯素养,还利于传播我国的优秀经典文化。让学生从小就有继承发扬优秀文化的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健全学生发展

通过诗歌经典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钻研精神。通过经典诗歌的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对语文的敏感性、提高个人写作能力,同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注重表达,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激发兴趣爱好的培养

通过诗歌文学的接触,能够培养学生对古文字的热爱和研究,激发学生对国学内涵的积极热情,这使得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课本的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广泛研究相关联的经典作品。

三、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及应用

(一)出声朗读

从早读开始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例如先全班齐读,共同吟诵之后,由课代表领头进行范读,可以根据录音进行,也可以让课代表领头进行全班朗读。最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兴趣的、要背诵的相关篇章。只要读出声音、融入在班级气氛中,熟悉之后便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利于学生完成背诵。

(二)课堂朗诵

课堂上的诵读方式则更加多样,例如教师可抽问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诗歌或经典文章;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每人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还可用玩游戏式的连接法来朗读诗歌。同时课堂朗诵还可以将学生分大组进行共同吟诵、小组内部背诵的方式等。

(三)理解式背诵

从教学的开始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内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例如《泊船瓜州》这篇诗歌的教学,教师首先给学生描述写作背景,将画面感展现给学生。其次能够通过诗眼“绿”来体现整首诗的手法,形容词作动词,“又绿”二字的运用让诗歌有了韵律,灵动了起来。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又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结合作者的情绪给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出关键词,让学生潜意识里得到共鸣感受,这样在背诵时就能够想起关键词、关键的感情,从而更利于记忆。

四、经典诗歌诵读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课标对诵读的意见是“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方面逐渐增加难度。”不能够简单地评价“很好”“一般”“良好”这样大范围的形容,而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题材、阅读数量等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奖励体制,对阅读累积量多、朗读质量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富有感情、主动表现自己的学生予以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正确指导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人物,注重教师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习惯,具有大量阅读的基础并能够进行专业指导、兼并标准发音、正确的停连和重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身体力行和专业魅力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和帮助,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并促使学生模仿,提高个人素质。

(三)注重氛围营造

能够多采用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的感受能力,通过配乐朗诵比赛、诗歌经典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带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建立传统文化长廊来给学生创造经典文化环境。

(四)家长全力支持

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的全力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训练,能够给学生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氛围。在经典诗歌文化方面,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学习、一起背诵,建立经典诗歌的阅读笔记,时常翻看,父母还能经常提问自己的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收看纪录片、一起查找相关文人的资料等,这些形式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学生的思想意识。

大文豪朱熹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是不赞成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做到眼、口、心的一致活动,不漏读、不倒读、不添字、不减字、用心去读书,便能够做到熟记于心、朗朗上口。诵读不是目的,而是学习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知,是对经典的良好传承,也是诵读经典的最初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5.

[2] 潘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 篇3

到了酒店,我们就租了辆双人自行车来到了房车基地。那儿的风景可真美啊!花儿们争奇斗艳,把蝴蝶精灵们都吸引地穿着美丽的衣裳过来了;小草从泥土里抽出了翠绿的嫩芽,可爱极了。路边的参天大树撑开了绿油油的“伞”。这时,一阵风吹来,油菜花和芦苇在风中欢快地跳舞。

海宁盐官的钱塘江大潮是全国有名的自然景观,大概11点多,观潮的时间到了,只见一条白线划过江面,向我们飞奔而来,过了一会儿,那条细细的白线早已成了粗粗的浪花,渐渐消失在天际,这景象壮观极了。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 篇4

一、班会主题: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得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我班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过一个健康、节俭、绿色、平安的清明节。

二、班会目的:

提倡“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文化清明”,通过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环保、节约、文明祭祀的观念,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做到遵守治安管理秩序,避免各类安全事故。使学生在清明祭祀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

三、班会内容: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提倡学生过一个健康、环保、节约的清明节。

1.倡导文明祭祀。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重温一次先人事迹等文明健康的方式来缅怀、追思先人,倡导郊游、踏青等民俗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节日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方式。

2.倡导绿色祭祀。提倡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故人等多样式祭扫活动,树立环保意识,不要在道路、小区、草坪、广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鸣放鞭炮,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共同维护绿色的生态环境。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3.倡导节俭祭祀。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4.倡导安全祭祀。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提倡乘坐公交车辆出行,驾驶机动车辆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清明节来临,我们倡导从“无火不成祭”转变为“无火祭奠”,将“无火祭奠”这一方式变成一种风尚,还清明节以“清明”。

1.着火了,怎么办?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①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②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③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四、班主任总结:

火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一些同学有玩火的坏习惯。有的在野外点火烧纸、烧柴草,还有的在黑暗处划火柴、点油灯照明,或弹火柴棍、烧马蜂窝„„玩火极易招致火灾,近几年因玩火引起的火灾每年达3000余起,使200多人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学们要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做到不玩火。同学间还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如发现有同学玩火,应该立即制止,并报告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小学一年级的音乐“看书”课 篇5

课堂实录1:

上课铃声响起,我笑容满面地走进音乐教室:一年级的孩子就是可爱,你看那一张张笑眯眯的“娃娃脸”正冲我乐呢!我心里美滋滋的:谁说一年级的课不好上,孩子们多可爱啊。在《找朋友》的歌声中,我带着孩子们开始了律动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熟识了,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在如此美好的氛围中,我让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座位,开始了新歌的教学。

可好景不长, 当我坐到钢琴前弹奏歌曲的旋律时,我的耳朵听到了“稀里哗啦”的声音,不时还夹杂着笑声。怎么回事呀,回头一看:噢,那些娃娃们正翻看着手中的音乐课本,对上面的一些画面进行着津津乐道的讨论。哪有时间唱歌呀。

(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一时有点不知所措。怎么办?訓斥?命令?但我同时也意识到,这样做也只能解一会儿的急,还是得想办法。我临机一动:嘿,不就是想看音乐书吗,那就让你们看个够吧。)

课堂实录2:

于是,我将优美的琴声嘎然停止。孩子们一楞,全抬起了头,教室里也顿然静悄悄了。我亲切地问他们:“小朋友,是不是音乐书上的图案很美呀,想看书吗?”“想!”天啊,震耳欲望聋的声音。

于是,我上了一堂看书音乐课。

一、老师带着学生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把教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要求孩子都抬起头,看着大屏幕,听我说。我首先介绍了三个可爱的音乐娃娃:“唱唱”、“听听”和“动动”。告诉孩子们:这三个娃娃将陪伴我们度过每一节音乐课,她们会不时地观察哪些小朋友上课时能认真学唱每一首新的歌曲、努力做好每一个律动动作、用心去听每一首优美的乐曲。表现好的小朋友就会成为音乐娃娃的好朋友,老师就会奖励他一个相应的音乐娃娃。用同样的鼓励法,我还简单地介绍了一年级整册教材,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都表示要争当好学生。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充满好奇,我就是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用可爱的“音乐娃娃”引导学生、用奖励的办法吸引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有了兴趣,才能让他们和音乐成为好朋友,和音乐老师成为好朋友;让他们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老师,更喜欢上音乐课。

二、学生带着老师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关键,就算是这样的“看书”课也不例外。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比较强,也只有在这个阶段,他们才能把自己的所想豪不保留地说出来,老师们常常戏称:这些孩子,太有个性了。有个性是好事,说明学生愿意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了,师生有了互动,才能活跃课堂气氛,音乐课就应该是这样的。

于是,我让学生带着我来“看书”。有学生把书翻到了“音乐湖”,他说要给我读故事,我说好啊,这可是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的极佳机会。孩子们看着书,七嘴八舌地讲开了。可他们马上就发现,故事中有许多字他们不认识,刚才还挺神气的一群娃儿,这会儿都不吭声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立即给他们解围,让他们知道,识字并不难,现在不会没关系,后面慢慢学。我把学生给我讲故事改为了我和学生一起说故事。学生带着我看图,我带着学生读字。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看图想像故事的能力简直让我拍手叫绝。谁规定看图说故事就得和书上一样呢,孩子们讲的并不差呀,就象有孩子把太阳画成方的、黑的一样,这难道不是孩子们的个性吗?这样的个性老师们真的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呀!

三、学生带着学生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我音乐课堂中主人,是我一直努力做着的一件事。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四组,每组围坐在一起,看自己想看的内容,相互说说看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最后再把小组看的内容在班级内交流,孩子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因为我觉得从第一节课就让他们知道:他们始终是音乐课堂中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培养。

自主学习,就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但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一年级的孩子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但老师可以从现在就做起,去慢慢培养。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课堂上老师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我现在让他们学会自己主动看书,以后他们就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游戏、主动创编舞蹈动作、主动学习歌谱、主动寻找歌曲中的难点……当然这还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做起了。

上一篇:《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读书笔记下一篇:开学了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