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实践第一(精选4篇)
——读《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有感
七(2)班 谢书帆
《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是刘墉为教育自己女儿而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虽是针对其女儿,但这篇文章也给其他孩子指明了一条良好学习方法的道路。
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它看似简单,却是启迪人生哲理的杰出之作,令我获益匪浅。
这个寒假语文老师布置了我们必读以及选读的书籍。我想应该还会有一些人与作者的女儿一样,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荒废时日,将阅读看作是一项任务,而不是学习。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令人在兴趣中得到收获的学习。除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平时要是把它当作任务来看待,阅读的本质也就消失了,而自己也完全得不到什么,只想着要快点完成,到头来,一无所获。
寒假里的其他作业也是一样,它总能让我们收获到一些东西。一拿到寒假作业,我还在抱怨着为什么这些连防火的知识也要做出预案,便应付着这些作业。但是当我在网上搜寻资料时,才发现:学校布置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真大呀!我通过这个作业,对火灾逃生方法又增添了一层新的认识。这下,我又开始认真地用心做起作业,为能够收获更多而努力。
我们曾经参加过许多的游园活动,每玩过一个游戏,都会盖一个章,集齐了就可以换礼物。那这又是何意呢?是为了我们能因想去换礼物而去盖章,又让我们能因想盖章而体验到游戏中的欢乐——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得到欢乐。因此,得到欢乐才是游园活动中最重要的,要是没有得到欢乐,得到再多的礼物也是没有用的。这与上面所讲的结合起来,又会得到一个道理:只有收获了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文章中的第三部分,实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刘墉提到:“读书可以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可是到头来也有人会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这些话告诉了我们读书的禁忌:不能读了却没有收获。而这又是与以上所讲相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孔子的名言也被作者提炼出了三个至关重要的词:“学”、“习”、“思”。我们在学校读书、写作业时,应该去遵循这三个词,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为全篇最重要的一点也在于这第三部分:既然在做完某件事后要有所收获,那么在以后一定要将这些学来的知识加以运用,发挥出它的作用,要不然就会浪费了这些知识。作者在文中的比喻用得好:“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成果实。”因此,还要常常把学问在心里进行咀嚼,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有最好的成果。
一、以文传道, 树立敬业思想
语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 其特点就是语言与思想的有机统一。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 首先要针对一些中职学生敬业意识淡薄、人生理想模糊的实情, 紧扣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求, 遵循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 在坚持“五爱”教育的基础上, 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 着重树立中职生“敬业爱岗”的远大理想。
(1) 披事入情。例如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 为了避免空洞说教, 课前播放优秀毕业生谈“敬业与成就”的报告录音, 并让在校中职生谈“实习与感想”的心得体会, 先使学生接受一次现身说法的教育, 然后转入课文学习。经过听、说、读、写的“互动式”教学, 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正确的职业观。采取“先听后说”的教学模式, 有效地消除了学生们认为“职业学校层次低, 中职学生品位低, 体力劳动地位低”的“三低”的自卑心理, 从而, 确立起正确的职业观, 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观。
(2) 触景生情。又如学习张闻天的《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到底》一文, 先扣住自读课文的要求, 拟出“奋斗使他 (她) 实现了崇高理想”的文题, 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做一次社会调查, 学生们有的拜访了本校优秀毕业生, 有的走访了本村专业户, 有的采访了本地下岗职工。一个个真实故事, 一桩桩动人事迹, 使学生们深切感悟到“实现伟大理想就得不懈奋斗”的坚定的人生观。因此, 写出来的调查报告篇篇内容充实, 主题突出。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学生敬业意识淡薄、人生理想模糊的思想问题, 为中职生确立奋斗目标夯实了基础。
二、以听练说, 训练说话技能
说话能力是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 说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际交往更加频繁, 说话活动愈加广泛, 因此, 企业用人尤其看重说话能力。可是, 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听轻读、重写轻说”的现象, 课堂上只重视让学生“听”, 而轻视让学生“说”;只注重让学生“写”, 而忽视让学生“说”。因此造成不少学生说话结结巴巴, 词不达意, 在就业面试中, 因为“不会说、不善说”而坐失就业良机。所以, 要把训练中职生的说话技能视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造就企业合格人才”的当务之急。
(1) 自觉练和强化练。为了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先采取“自觉练”的方式。如建立说话兴趣小组, 组织说话知识讲座, 开展说话竞赛活动等。促使学生明确说话意义, 掌握“说”的技巧, 养成“爱说”习惯。为了锻炼学生的说话胆量, 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又采取了“强化练”的手段。如设置“说话过关卡”, 卡中设“训练内容、年级要求、练说成绩、获奖情况”等栏目, 学生人手一册, 每学期做一次成绩评定, 毕业时作为学籍档案送交用人单位。使学生从“不说”转变为“要说”, 达到从“怕说”到“敢说”的目标。
(2) 结合练和即景练。紧扣读写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说话技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训练措施。如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朗诵、答问、复述等训练, 结合作文教学进行介绍、描述、评述等训练, 借此拓宽学生“说话”的思路, 充实学生“有说”的内容, 培养学生“能说”的素质。当然, 单是开展这些有准备的说话训练还远远不够, 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说话人对突如其来的说话内容缺乏应变能力, 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所以, 必须加强学生的“即景练”。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如带学生外出观景, 让其口述景点;带学生外出实习, 让其提问答疑;带学生外出调查, 让其实地访谈等。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及时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的能力, 创设学生“多说”的机会, 促进学生“善说”的技能。
三、以读促写, 提高写作水平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写作能力是一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但是, 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感到束手无策, 因为大多数中职生对写作训练觉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 学生们主要存在着不知“写什么”和不懂“怎样写”两大问题, 所以, 每次作文只得“编造”和“抄袭”, 久而久之, 他们对写作教学畏之如虎。针对这一现象,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当把写作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切实开展“教”致力于“导”, 服务于“用”的教学活动。
(1) 读写结合型。读写结合的训练对提高中职生“有的放矢”的写作能力极为有效。如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 先组织学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文知识, 布置“氧气的制取”的命题, 让学生试写一篇小作文, 然后进入课文学习。当学生掌握了“按工艺流程顺序说明能使行文有条不紊”的知识后, 再引导学生参考范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改写或重写《氧气的制取》这篇习作。经过读写结合的训练, 大部分同学的习作都达到了写物有序的要求了。
(2) 学用结合型。学用结合的训练及其有利于培养中职生“学以致用”的写作能力, 训练过程采取以现实生活为线索的方法, 把训练内容分成“人、事、物”三种, 由浅入深地编排作文程序。如从写一般的记叙文到学写新闻报道, 从写简单的说明文到练写科学小品, 从写短小的议论文到试写专业论文等。或以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文体为纲, 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教材知识体系, 紧扣所学专业特点,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逐一练习广告、说明书、计划、总结、简报、自荐信、调查报告等种类的应用文, 以此拓宽学生的作文视野, 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四、以学化用, 培养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培养中职生全面素质的关键所在。为了强化中职生所学知识技能和所用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扣住“工具性”的特点, 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广泛开展“走出课堂, 踏进社会”的实践活动, 大胆地让学生“下水练游泳”,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 以摘导用。职中学生对就业信息、就业方向和自身能力缺乏全面的了解, 直接影响了就业成功率。对此,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重视课内外的多读多摘活动, 让他们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 收集和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 并利用课前5分钟或班会课做就业信息的介绍, 逐一交流后进行筛选、整理, 每学期由语文兴趣小组主编一期班级刊物《就业指南》。这样既有利于中职生广泛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 又有助于中职生迅速提高现代科技信息的运用能力。
(2) 以观促用。要改变语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重书本、轻运用”的现象, 就得结合课堂中灌输的理论知识, 开展“广、实、新、活”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深入社会, 在实践中练本领、长见识、增才干, 强化运用能力。可带学生走进挂钩企业, 进行技术咨询;带学生采访典型人物, 学写调查报告;带学生观摩人才交流大会, 了解就业动态等等。每次做到“观”中有练, 如观摩本地的人才交流大会之后, 用半天时间举办“推销自我”的主题班会, 以模拟招工的形式进行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的训练。活动中学生们动脑、动口又动手, 极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的人才竞争意识, 提高了学生们求职就业的技能。
一、“活动与探索”——题型设计之定位与思考
(一)理念支撑
1.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唤醒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引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2.在基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生已有知识和基本活动经验,以间接或隐性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3.跳出学科本位和教材结构体系,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注重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联系。
4.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把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建设性融为一体。
(二)概念提出
“活动与探索”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迈进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的。它的核心要素有活动形式(或载体)、热点主题、呈现方式、设问方向等,重在要求考生自己“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它以活动为载体,引导考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生活的真谛,培养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活动与探索”是一种还原或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者虚拟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时政热点的关联度、课程的融合度、立意的科学度、设问的伸缩度等进行整合,兼具建构性、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题型。
(三)命题尝试
“活动与探索”这一题型首次出现在2003年河南省中招政治试卷中。200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实验区)中该题型有了重大变化和突破,其呈现形式是“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并附有一句鼓励语“各抒己见,创新成就属于你”。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请你参加”体现了对考生的尊重,也缓解了考生在考试中的压力。从形式来看,在材料的引用上既有歌词又有诗句;在设问上,“写一句温馨的祝福语”、“举例说明”、“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等,突出真情实感,贴近现实生活,追求个性表达,更加灵动智慧。
(四)评价反馈
“活动与探索”一直在追求创新命题,从2003年一经问世,便深受师生好评。到了2005年,该题型便相对稳定下来。2006年以后,该题型在保持2005年原有的题型风格之外,又在命题设问上注重了基于背景材料的概括提炼、梳理建构,对实践性和建设性评价要求等进行了渗透和突破。十多年的命题实践,该题型很好地完成了对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很好地引领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受到了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二、“活动与探索”——题型发展之特点鲜明、风格独特
1.结构呈现,稳中有变,不拘一格,图文并茂
从纯文字背景材料走向图文并茂,试题更具有立体感,让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200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两道活动与探索题都是纯文字的,只不过第15题的呈现形式为一个倡议书。从2008年开始,“活动与探索”增加了漫画、图片等。2013年第13题使用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题的图片;2014年第13题使用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2015年第12题使用了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图片,第13题使用了由孔子头像和世界地图叠加的全球孔子学院蓬勃发展的图片。漫画、图片等的恰当选择和科学使用,能够使静态的文字立体、鲜活起来,使主题情境更加活泼,体现着命题人对试题研制的匠心。
“活动与探索”的背景材料也从一段式或两段式组合,走向自由搭配,围绕考生的审题、答题需要进行设计。尽管试题材料的内容有多有少,但都是经过整合和提炼的,人文色彩比较突出,阅读起来朗朗上口,确保能给考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意图,使考生的作答更科学、更全面。2015年第12题、第13题各有两段材料,其中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丰富,既有相关的时政资讯,又有思想教育的铺垫;既有明晰的主题界定,又有无痕的德育契机。
2.材料选择,凸显热点,贴近生活,综合性强
试题材料选择更加关注家乡建设,关注当年的社会热点话题,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关注“美丽中国”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4年关注“甲午战争120周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关注“水十条”、“绿色化”和“孔子学院”等 。活动与探索题聚焦热点的背后,是要引领课堂教学放眼世界,追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体现时代特征,不断丰富、拓展和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充满活力,使学习回归生活。
3.活动创设,与时俱进,关注热点,倡导践行
从校园活动走向社会活动,从围绕“自我”成长生活走向“我与国家和社会”领域中的责任与使命。2005年第15题的活动形式是“建设和谐校园”,活动的范围和领域限于校园生活,活动参与和体验限于身边生活,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在于倡导道德践行。从2006年开始,主题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归社会生活,关注重大主题,凸显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2013年的“美丽中国,你我共建”和“追逐中国梦,献力中原梦”系列主题活动;2014年的“直面历史,开创未来”和“凝聚青春力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2015年的“关注水危机·践行绿色化”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试题设计以主题班会、调查问卷、主题教育、综合实践、宣讲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热点做文章,别出心裁巧命题。
4.问题设计,追求创意,体现综合,倡导践行
问题设计从对生活体验的表达和对身边生活的建议,走向对家乡建设、社会热点和国家重大主题的深度思考和理性认知。如:2012年第12题第(2)问“河南在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为华夏文明作贡献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成就”;2013年第13题第(2)问“实现中原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能够起到哪些积极的助推作用”。
问题设计具有更强的学科思想和价值导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命题的落脚点和归宿。如:2014年第12题第(1)问“历史倒车不容开!请你对安倍政府的言行发表评论”,第13题第(2)问“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第12题第(3)问“‘绿色化理念重在践行,请你介绍几种绿色化生活方式”,第13题第(2)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思想智慧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请举出两例”等。同时,这也体现了命题人对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让评价更接地气,从抽象到具体。
问题设计基于学生认知的基础,要求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课程目标落地,促立德树人落实。如:2013年第12题第(3)问“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落实哪些具体行动”;2014年12题第(3)问“民族复兴我有责!实现强军梦,你能做些什么”,第13题第(3)问“‘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你有何打算”等,都属于把个人的行动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把命题的落脚点回归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上来,在答题中真正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
5.答案制定,创新多元,注重综合,渗透时政
从中学生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考量走向基于背景材料的理性思考,需要借助必要的时政知识来完成。2014年第13题第(2)问,在参考答案设计上,既有教材的语言,还有最新的时政观点。教材语言有:“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政观点有:“社会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5年第11题第(2)问的参考答案把最新的时政内容融入其中,“新修订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从单一追求答案的多元、开放,走向对答案核心观点的梳理和聚焦,追求答案建构的立体性和结构性。比如2013年第13题第(1)问的参考答案,其核心观点有“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活动与探索”——题型建设之“新常态”和“升级版”
1.在题型结构、分值、呈现形式、活动设计、设问角度等相对稳定的同时,试题命制将会更加开放,能力要求将会更加隐性,力求“形散神聚”,强化核心素养。
2.在命题实践中,既会继承已有经验,保留底色,又会继续融入新的元素,决不会固步自封,使其更为灵动智慧。活动的形式还会随着“逐步拓展的生活”而不断丰富。
3.在答案的建构上,将会处理好支撑设问的核心观点与外延观点的关系,在确保核心答案完整、立体、丰富、科学的同时,也要给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划定“红线”,确保参考答案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4.在材料背景的选择上,将会更加注重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统整,使材料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线索,而非切入主题的“影子”,让材料真正成为考生的思维路径和答题“向导”。
5.在命题的设问意图和主旨上,其指向将会更加明确、清晰,既有较强的开放性,又能够让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和观点陈述方式,实现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6.在命题趋向上,将会处理好教科书资源与时政教育资源的融合,把学生的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统一起来,服务并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顺人之天”, 使学生的天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使作文之树常绿呢?这又使我联想到了人们在网上的自由表达, 无论是论坛发帖, 还是上网聊天, 每个人都能真实、自然、生动地展现自我, 而且乐此不疲。于是针对新接手的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进行了一次有益的作文教学尝试:让学生写“聊天日记”。
我的所谓“聊天日记”, 就是师生人手一本作文本, 取名“聊天日记本”, 封面不署名, 老师和学生写好日记后都在文后署上网名。学生的本子上交, 交由老师阅览, 并针对日记内容留言, 或亲和式, 或诊疗式, 或启发式等, 随机而定, 并署上自己的网名。之后, 将全班日记本连同教师的一本全数放于讲台上, 让学生利用午休时间自由逐本阅读。学生读后也作留言, 或褒扬, 或指正, 或神聊, 可长篇大论也可只言片语, 完毕后也署上自己的网名。每个同学阅读留言本数不限, 并可在同一篇日记后多次留言。下一次日记就写在随机分发到的本子上。如此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一、给予空间聊无禁忌
去掉束缚、桎梏, 那样生命的精彩就会不期而至。“聊天日记”就意在还孩子一片自由畅想的天空, 让他们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 轻松愉快地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
1. 建立群聊取网名。
网络聊天由于使用的是网名, 所以能做到敞开心扉, 自由表达。所以我模拟网络聊天形式, 组织班上53个同学建立一个“聊天”群, 自封群主。网名异彩纷呈, 所以我也让每个同学给自己取了个喜欢的网名, 告诉他们网名一般保密, 并且可以经常更换。
2. 海阔天空自由聊。
《语文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因此, 我告诉学生, 当你打开日记本的时候, 你就设想是在跟某人或大家聊。聊天的内容绝对自由, 可以是衣着打扮的时尚, 流行游戏的痴迷, 也可以是街头闹剧, 家长里短, 甚至可以是奇思异想, 或无稽之谈。
日记文体自由, 篇幅的长短也不强求, 主张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总之, 要让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很有意思的。如:
今天课外活动下课后, 我连忙跑到教室喝茶。谁知快到座位的时候, 罗延涛 (男同学) 拦住了我。我大叫一声, 他就连忙跑走了。我回到座位上, 对后面的女同学说:“如果女孩子被男孩子欺负了, 最好的办法是大叫一声。”然后喝了口茶。“不, 应该是非礼!”她一本正经地说。我一听笑得把刚喝进去的水都喷出来了, 有的还呛到了鼻子里, 好难受啊, 眼泪都流出来了。——蓝色的水晶
今天, 来我们班见习的四位老师走了。——少了
因为写“少了”, 所以用了这么个网名, 令你忍俊不禁, 原谅他偶尔的“偷懒”, 或“事出有因”。再有, 这学校生活的一个小插曲, 它不是孩子们常写的好人好事, 也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而是近乎有点幼稚可笑, 但信手写来有着原汁原味的真和纯, 而从中折射出的更是孩子选材上的开放大胆, 不因循守旧, 实则可喜可贺!
3. 亲切温馨留言聊。
日记写好后的留言交流显得非常有意义。
首先, 留言时在语言上我一改以往评语的一本正经, 放下了老师的架子, 不是居高临下, 而是蹲下来, 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有时还倾吐烦恼, 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 进而亲近你。如有个学生写《自我介绍》, 最后让猜猜他是谁?我顺势留言:我猜啊, 你肯定是个机灵鬼!能悄悄地告诉我你是谁吗?
学生也和我一样亲切自如地交流着, 就跟平时聊天一样。如有个学生写了《烦人的妈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个妈妈这么坏, 连玩也不给我玩, 整天让我呆在家里, 真没意思。我真想快点长大, 那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到别的地方去玩了……
———无名小卒
我想一定是你妈妈太爱你了才这样做的, 不然怎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呢!———蓝精灵
你一点也不了解妈妈的心!
———小白虎
……
孩子们在自在、信任、亲切、温暖的情绪下侃侃而谈, 津津乐道, 找到了实话实说, 有话大家说的感觉。这样的写作形式, 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其次, 对于学生日记的优劣, 开始聊时, 我很少注意他们行文是否规范, 如有意忽视字词上的一些小毛病, 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 哪怕只有一句话, 我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常画张笑脸以示鼓励。意融带刺的仙人掌和鲜丽的玫瑰同园, 融怯生的含羞草和耀眼的丽菊共圃,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写的自信”。我有时这样赞美:你的语言总是那么幽默, 看你的文章, 真是件快乐的事啊! (鞠萍姐姐) 有时这样留言:小猫的可爱跃然纸上, 送你的文章去投稿怎样? (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小猫的可爱之处。) (金龟子) 于是学生赞美的话语就如雨后春笋, 比比皆是:
我本没见过孔雀, 可是一见你的文章, 就像见了真孔雀似的!
——傻小子
你叫什么名字啊?是男是女?可以和我交个朋友吗?因为你有几句话写得很棒啊!
——暗夜精灵
二、引水入渠聊有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活动伊始, 学生热情高涨聊得非常投入, 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渐渐地就有同学反应了:
李老师, 我觉得您天天让我们写日记, 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小星星
学生的心声促使我意识到要让学生有话可聊, 笔下如水流淌, 须要有“源头活水”。因此我作为群主定期推出聊天话题, 引水入渠,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丰富聊的内容, 当然也鼓励学生推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1. 五彩缤纷话活动。
首先我结合学样各种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巧设话题, 如《密林怪客》一课, 课堂上提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有学生就提出了“人们把动物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是对动物有爱心吗”的讨论话题。学校举行“三人制”篮球联赛, 推出了“篮球大赛场”话题, 有学生写道:
……JXBA篮球联赛为冬日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你瞧, 502班的1号队员双手捧球, 用脚往左虚晃一枪, 造成假象诱使对方队员扑空, 随即像压紧的弹簧, 纵身一个鱼跃, 把球甩向篮框。球飞在半空中, 对方2号队员眼疾手快, 纵身一跃, 把球拍了下来。可是不巧, 接球时脚没站稳, 来了个人仰马翻, 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只听裁判一声哨响, 比赛结束了, 全场一片哗然!
——《瞧瞧咱的篮球联赛》
其次结合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推出聊天话题, 如重阳节推出“中华美德尊老爱老”话题;国庆长假回校, 有同学推出了“长假你都干些啥”的话题等等。
2. 关心他人话亲朋。
首先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入手推出了“猜猜他是谁”的趣味话题, 让他们写班上某一个同学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点, 然后让大家在留言交流里猜猜他是谁, 如果同学猜出来了, 则说明写成功了。
其次,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爸爸吸烟、喝茶、吃饭、看报;妈妈炒菜、洗衣、拖地的姿势, 然后把观察结果整理成文。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着, 一天一人, 从爸爸妈妈写到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可谓如数家珍。
3. 留心观察话事物。
我常鼓励学生做有心人, 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遇风则风, 遇雨则雨, 遇事则事, 遇景则景, 物物可入文。首先, 一年四季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聊聊美景。聊聊你最喜欢的季节, 喜欢它的什么。其次特别提出“三件事原则”即:写身边小事, 写感兴趣事, 写印象深刻事。
此外, 我为让学生观看新闻写小评论, 自己身先士卒聊新闻;要让学生课外阅读写感想, 我先写读后感。如此引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聊的内容。
三、启发引导聊出精彩
当学生有话可聊, 聊出兴味之时, 我逐渐启发学生行文向纵深发展, 但我没有刻意地向孩子提出要求, 因为这样会为难他们, 使他们回到缩手缩脚的老路上去。因此, 我采用渗透性、点拨式的留言指出他们日记中的不足之处。同时, 我身体力行向学生示范, 或以学生成功作文为样板, 教给学生方法, 启迪他们聊出精彩。
1. 留言指正法。
学生喜欢留言交流, 可谓有滋有味。此时我又逐渐意识到不能让他们停留在一味的神聊上。因此, 我在留言中暗示他们日记中的某些不足。如当看到学生的作文有明显的凭空捏造痕迹, 于是留言:真希望看到你真实的故事哦!——围裙妈妈
又如有个学生写运动会, 跳高、跳远、垒球、跑步一一写来, 结果都没写具体, 于是留言:你这个渔夫也太贪了吧, 就一双手想抓这么多鱼 (比赛项目) 啊?!老老实实地抓它一两条才能抓得牢哦!——你看你
这种渗透性、点拨式的留言, 学生乐于接受, 不仅起了有效的诊断、导向、激励和强化作用, 而且给他们创设了自由开放的空间, 不急于拔高, 给他们一个积累体验、领悟的过程, 使他们能自主、能动地获得发展。
与此同时, 他们也开始在留言中思考同学日记的优劣, 不仅指出缺点, 还提出建议。
如日记中有的同学长篇大论一段到底, 有人就给他留言:这篇文章是写得挺好, 不过没分段, 真可惜!——雪娃
2. 感官写作法。
透过感官的描写, 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身逢其事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读书、看文章, 可以神遊到千里之遥的空间, 万年之前的时间的原因。因此, 我试着让学生将自己感官所感触的, 用文字描绘出来。一开始, 学生不熟悉, 我就写了《家乡的水蜜桃》给学生以示范, 并让学生模仿着写一种小吃。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4页) 奉化盛产水蜜桃, 八月份, 水蜜桃上市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水蜜桃, 就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水蜜桃的甜味儿 (嗅觉) 。一个个水蜜桃白里透红, 就像娃娃粉嫩的脸 (视觉) , 不过摸上去感觉毛茸茸的 (触觉) , 仔细看你会发现它浑身长满了又细又小的毛呢 (视觉) !熟透了的水蜜桃只要轻轻一剥, 就能剥掉外面薄薄的一层皮, 一边剥那汁水一边顺着你的手指往外溢, 让你迫不及待地“刺溜”一声 (听觉) 把那将要流下来的汁水吸上一口, 顺势一口咬去, 哇, 甜津津, 凉丝丝, 别提有多爽口了 (味觉) 。——轰隆隆老师
有学生模仿着写了最爱吃的肯德基:
金灿灿的鸡腿 (视觉) 香喷喷 (嗅觉) , 拿在手里像球棒, 倒看像个黄灯泡, 既好吃又好玩。外面油炸的鸡皮, 麻麻的, 脆脆的 (触觉) , 一口咬下去, 还会发出“滋”的响声 (听觉) 。里面的肉丰厚饱满, 松软无比, 鲜香脆嫩, 味儿别具一格 (味觉) 。——马小跳《美味鸡腿》
3. 想象作文法。
想象作文切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然而想象作文并不是信马由缰任意杜撰一个毫无意义的故事, 因此我以学生佳作为样板, 告诉学生要把想象作文写精彩, 须要加上自己的知识、愿望和胆量。
一个学期的实践以来, 我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了调查, 发现“很喜欢”的同学由原先的22.6%上升到了47.2%, “比较喜欢”的由原先的26.4%上升到了30.2%, 感觉“不太喜欢”的由原先的39.6%下降到了20.8%, “不喜欢”的由原先的11.3%下降到了1.9%。
另外, 全班有58.3%的同学反映“聊天日记”以来自己看的书多了, 56.6%的同学认为自己比以前更注意观察了, 73.6%的同学感觉自己习作比以前有了进步。
【学以致用实践第一】推荐阅读:
第一次暑假实践10-08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教案06-10
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汇报07-07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10-03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习题五06-08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09-10
电气暑假实践实践报告05-30
教师企业实践实践计划06-02
实践基地实践心得体会06-09
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名称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