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精选11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工会作为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必须深刻思考党的执政思维转变对工会所产生的影响,坚定不移地循着党的执政思维转变,把目标投向提高工会自身的维权能力,以使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的社会基础更加强大和巩固。因此,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应该是
当前我们工会工作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加强维权能力建设,市场经济必然要求
自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逐步减少,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其他类别、公司的增多,政府、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日益清晰,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三方利益格局业已形成。除了国有企业外,政府不再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企业成了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了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主体和民事主体;企业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用人的自主权和分配的自主权,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直接体现在企业的效益高低和利润分配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难免会在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劳动报酬等方面与职工的利益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强资本弱劳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劳资关系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核心,劳资关系的不和谐日益成为整个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都亟待要求工会代表职工充分挥发作用,现实社会劳资矛盾的客观事实,清晰地揭示了工会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时代发展和广大职工都要求工会必须具备代表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胆量和能力。很显然,工会惟有主动地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增强维权意识,创新维权模式,强化维权力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列宁曾经说过,工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劳动者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邓小平认为,工会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工人信得过、能替工人说话和办事的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利益之间碰撞的劳资纠纷,职工要求工会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强,迫切希望工会能够利用组织的整体优势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身份也就日渐鲜明。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特点,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更是客观实际要求工会必须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所在。不言而喻,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更为突出,且刻不容缓。
加强维权能力建设,创新维权工作思路
维权,就是工会组织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保护职工依据法律法规及规章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免受侵害的行为。维权反映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本质属性。即:其一,工会组织是行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主体;其二,工会维护的是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提出的无理要求不在维护范围之内;其三,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依法进行,采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途径与手段;其四,工会维护的职工合法权益,既包括职工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包括职工依法应得的利益。《工会法》明确指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地位。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自觉担负起法律赋予的基本职责,只有加强维权能力建设,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维权工作。
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当前劳动关系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可变性的新情况,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创新维权工作思路,应把着力点放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维权能力建设,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维权工作。维权工作是否有生命力,创新是关键。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必须思想观念首先创新。工会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出新思路。在维权视野上求宽,在维权方式上求新,不囿于定势,冲破惯性思维,突破旧章法,树立新的维权观念。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心里“装着”职工。工会组织存在的基础是为职工说话办事,有了责任心,工会干部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才会有过人的胆识。三是增强机遇意识,注意把握机遇。机遇是客观的,它是为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准备的。工会干部要把企业改革、发展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当作一次次机遇。工会干部增强了机遇意识,才能抓住维权的主动性,把职工的事办好。职工看到工会的形象,听到工会的声音,感到工会的温暖,才会承认工会的价值。
二、加强维权能力建设,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上,长期习惯于用单一的行政性思维形式,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工会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地位,规定工会有权代表职工跟资方谈判、解决劳资纠纷和职工困难等。工会的合法性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维权的力量,职工加入工会,职工才能以组织的形式维权和以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各级工会既要学会运用现存法律体系去维权,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发挥源头参与作用;基层工会要利用法律法规,通过源头参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以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使维权活动走向法制化、理性化。充分掌握和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展开维权活动,是工会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的一个重点。同时,在当前的情况下,工会更多地提倡在法律的指导下,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加强维权能力建设,探索工会维权社会化新路子。
1、主动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维权力量社会化。面对职工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禁不止的问题,工会通过借助社会力量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是一种必然。一是主动汇报,求得党政支持。工会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摸清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反映职工的要求和呼声,为党政解决职工群众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重视源头参与,积极发挥作用。重视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通过提交议案、提案的方式,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争取新闻媒体对职工维权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建立起提前介入——参与维权——事后监督的“直通车”,为维权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与论氛围。
2、加强社会各方联合,实现维权手段社会化。工会要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谋求新的维权手段。把工会法律援助融入社会法律援助体系,主动参与职工权益纠纷的调解工作,提高对劳动争论调解的速度和效力,保证工会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争取法院支持,建立“快立、快审、快执”的“三快机制”,使职工维权案件得到及时处理;主动与律师事务所联合,共同办理复杂、重大案件,保证维权质量。
四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研究工会维权的对策。
1、树立维权与发展同步的思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职工的权益保障才有物质基础。因此,工会干部必须树立维权与发展同步的思想,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题,坚持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开展工会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工会维权工作不尽人意,同工会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为此,工会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3、创新维权的工作方法。一是找准切入点。既要维护国家、企业的总体利益,又要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和具体利益,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多方位,全过程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扩大宣传面,要取得党组织的支持,要善于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和载体,营造重视和支持维权工作的社会氛围,共同谴责侵权行为。三是履行监督权,通过加强监督促进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四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使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扬主力军作用,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权益落实
工会加强维权能力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方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要求和任务越来越艰巨。科学维权,要求工会认识、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用符合客观规律的理念和行为,切实履行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神圣职责,着重应落实以下几项权益:
第一,坚持发展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就是要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大力推进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广大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事业单位事务管理,了解和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事业单位工作和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不同经济成份、组织方式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特点和实际,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职代会质量,落实职代会职权;进一步健全完善厂务公开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努力做到全公开、真公开、常公开。
第二,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一是要帮助、指导职工和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要重点解决私营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问题,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要加强劳动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的基础管理,保证劳动合同得到有效的履行;要教育和引导职工了解和掌握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内容、法定条件和标准,提高职工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要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宣传《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监督企业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二是要认真执行《集体合同规定》,通过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履约责任、监督检查制度,不断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深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增强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为主要手段,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全面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提高建制率,扩大覆盖面。
第三,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权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搞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知识的普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活动,帮助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努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职工的生存权益。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过程中,从维护生存权入手,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是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落实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二是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培训、岗位推介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三是有针对性地做好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工作,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送温暖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一、概述
维权, 就是工会组织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 保护职工依据法律法规及规章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免受侵害的行为。维权反映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本质属性。即:其一, 工会组织是行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主体;其二, 工会维护的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其三, 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依法进行, 采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途径与手段;其四, 工会维护的职工合法权益, 既包括职工依法享有的权利, 也包括职工依法应得的利益。《工会法》明确指出,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 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地位。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自觉担负起法律赋予的基本职责, 只有加强维权能力建设, 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维权工作。
二、工会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的意义
(一) 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是形势发展所趋。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我们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 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现, 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工会组织把维护职工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重任承担起来, 认真不懈地履行好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二) 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是坚持工会性质使然。
我国《工会法》规定, “中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规定明确地告诉我们, 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是中国工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基础, 是体现工会组织特色的本质属性。如果工会的维权能力不强, 履行不好基本职责, 就会失去会员和职工群众的信任, 工会的地位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三) 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客观需要。
职工群众有维权的实际需求, 企业也有保持稳定的现实需要。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 及时化解职工群众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既能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又能维护企业的安定团结, 是工会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三、工会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工会工作发展需要工会不断改进维权工作。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 在工会工作对象、重点、内容、方式、途径、领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 工会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维权工作也必须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工会要努力探索和掌握维权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把维权工作做得更加符合实际, 更加符合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需要。只有这样, 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一) 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 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
一是要帮助、指导职工和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要认真执行《集体合同规定》, 通过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履约责任、监督检查制度, 不断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 深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增强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维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权益。
坚持以人为本,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活动, 帮助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三) 要提高维权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的根本宗旨。
工会最大的优势在于动员和组织职工群众, 如果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不紧密, 不去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就会失去职工的信任。在实际工作中, 要准确把握工会的职能, 分清主次, 找准定位,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维权, 使工会的重点工作围绕维权来展开, 说话办事围绕做好维权来进行, 始终把维权工作放在首位, 加强调查研究, 把职工群众集中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制定政策和措施的基本依据, 把职工满意与否作为衡量维权工作的主要标准,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
(四)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维权水平。
在职代会制度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政工共建职代会联席会议制度、厂务公开制度、集体聘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制度等, 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首先, 要帮助、指导职工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加强劳动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的基础管理, 保证劳动合同得到有效的履行, 教育和引导职工了解和掌握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内容、法定条件和标准, 提高职工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其次, 要认真执行《集体合同规定》, 通过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履约责任、监督检查制度, 不断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再者, 全面推进厂务公开, 完善监督机制, 增强维权意识。通过厂务公开把公司改革、发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 通过职代会这一基本载体和其他辅助形式, 依法适时向职工公开, 使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得到拓展、充实和完善。
(五) 努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维护职工的生存权益。
首先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落实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其次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采取培训、岗位推介等各种形式和途径, 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为职工办好事实事。三是有针对性地做好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工作, 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推进送温暖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六) 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 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这实际上是维护职工的发展权。是对职工权益的根本维护和长效维护。因此, 引导广大职工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按学习型职工的要求, 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实现自身价值;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培养职工的文明道德情操, 注重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参考文献
[1]孙德强.中国现代工会法律制度构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5.
工会的本质属性是维权,这也是工会与其他企业内部组织不同的重要方面,更是工会自身定位的重要标准。《工会法》就更加注重维权的职能与义务,将之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随着当前企业制度、所有制以及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纠纷等问题日益增多、更加复杂,工会强化自身职权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必然给工会的维权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做好现代企业制度下工会的维权工作,首先应该对当前企业工会组织维权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针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特点提出对应的提高维权的策略和措施。
□当前工会组织维权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原因
工会组织不能满足新时期职工的维权诉求。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以及职工权益的维护者,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当前企业制度改革、社会发展转型以及观念更新的形势之下,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成为许多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这使得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最终受益者是企业职工。但是,短期内却使得企业职工面临分流、下岗、走出权利核心以及干部兼职等问题。由于企业的制度改革涉及了部分职工的利益调整,企业职工的利益诉求较为强烈,工会的维权职责也将更大。而部分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重视工会组织结构的完善以及工会维权机制的健全,导致工会的维权职能不能得以发挥,使得企业职工的正常工作生产受到影响。
工会维权环节薄弱。当前企业的工会维权工作,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工会维权工作整体水平较高,基本能够令企业职工满意。但是工会维权工作整体上仍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工会的维权手段较少,力度不足。例如,工会维权成本较高,降低了其维权的积极性。工会维权过程中需要投入对应的物资、经费以及维权人员,尤其是大部分的维权工作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予以实现,这就需要投入资金请律师分析案情等,而工会组织的经费难以承担部分开支,导致工会替职工维权的积极性不足。
导致工会维权环节薄弱的原因在于:一、企业工会采用行政化的组织设置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严重地影响到了工会职能的发挥。长期以来,工会在管理体制方面,一直是附属于企业行政基础之上,而工会干部的提升也直接受到企业行政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是企业职工,致使其在维权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而使得结果不能满足职工的预期。二、维权工作过于片面,注重整体权利的维护。工会的维护工作是两个权利维护的统一,只有基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保证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对两者的权利进行整体维护十分必要。在工会维权工作过程中不能存在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好工会维权职能的对策
努力健全企业的民主管理机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形式主要包括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内容。在工会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坚持并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工作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当前企业,尤其是国企加强民主管理、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在民主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中的相关条例,要求企业对应的制度,尤其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以及影响职代会职权的相关制度必须在得到职代会审议通过之后方能予以执行。而通过企业厂务公开的方式也是保证企业职工具有“知情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难点和关心的热点。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廉政建设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厂务公开则是廉政建设的重点方式。通过厂务公开可以形成一个职工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督的平台。
正是通过建设并完善职代会这个平台,以厂务公开作为基本途径,职工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物决策中,协助相关部门对监督企业执行并落实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有利于缓解并及时处理企业内部的矛盾,维护企业职工的基本权利,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形成完善的劳动纠纷调解机制。从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劳动纠纷是企业工会存在的重要作用之一。工会在协调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全以及劳动争议协调、仲裁为核心的基本劳动纠纷调解机制。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合理加强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完善工会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建立企业内部多元化的调解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加强对企业内部进行预防、调解纠纷的机制,从源头上加强企业工会在劳动纠纷工作中的调解作用。进一步对企业的劳动关系进行协调与调整,保证企业劳动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职工沟通形式。沟通是企业管理最好的方式。通过沟通可以解决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交流问题,同时还可以让企业职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互动,能有效解决企业的内部纠纷问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工是一个共同的整体,也是企业结构构成的两个重要部分。通过构建起管理者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实时沟通渠道,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基层、让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是一个由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以及共同治理的综合实体。而企业的职工同样是企业利益的直接相关者,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在现代企业中,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形成一个职工与企业沟通的渠道,让企业职工的意见得到汇聚、统一。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职工人数众多,其意见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统一。这时,企业工会则应在企业与职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沟通渠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根据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渠道建设。首先,根据民主建设的基本原则,将职工提出的相关意见及时进行整理和筛选,确保职工提出的意见合法、合情、合理;其次,企业工会相关人员则代表企业职工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工会工作人员虽然是普通的企业职工,但其背后是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因此其提出的意见必然能够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最后,工会还应该针对提出意见的职工进行保护,确保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并为职工与企业管理者建立持续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沟通持续有效进行。
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素质,构建学习型工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为了提高工会工作人员适应企业职工维权工作的基本能力。企业应该通过以下措施对工会进行管理及完善:一、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结构配置工作,确保工会干部在年龄、知识以及经验等方面得到合理分配。在年龄结构方面,确保老、中、青合理搭配。在知识结构方面确保专业知识与其他劳动经济、企业管理等知识相互补充;在经验方面应该保证经验丰富者能够带领新手,保证工会组织有充足的后备力量。二、积极组织工会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解劳动关系、法律等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性的工作指导,弥补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构建学习型的工会组织,更好地为企业职工服务。三、加强对工会干部的法律保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形成保护工会干部的相关体系,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会干部维权保护体系,为工会干部的维权工作消除后顾之忧。
明确工会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性。传统的工会依附企业而存在,导致企业工会失去了其自主性。这与企业工会应该由企业职工自发组织并为维护职工利益而建立的相关宗旨相去甚远。因此,认识工会的自主性是避免现代企业工会形式化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工会的维权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自主性建设工作,让企业工会在经济、行政方面独立。
提高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竞争能力则来自于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工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除了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加强职工主人翁意识的灌输之外,还应该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郝幸田)
建设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会工作的重点。教育工会如何推进维权机制建设,笔者以为应该着力采取五项策略。
一、推进依法维权进程
依法维权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有效机制。教育工会履行维护职责,是以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的过程。依法维权,就要深刻领会法律条文的精神
实质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使维权的可能变成现实。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也能使教育工会在不断维权的过程中,提高维权的知名度,树立教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形象,更能把握好维权行为的合法性,使维权工作更有力度。即使在十分为难的处境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工会应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善于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开展维权,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推动工作。一要推进涉及教职工利益的立法工作进程。促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立法立制,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悉心吁请并积极参与与《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等法律相配套的,涉及教职工政治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维护教职工权益和工会活动的法律体系,从而为依法维权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条件。二要加强工会干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提高。采取多种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工会干部法律知识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工会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之成为知法、用法、执法的模范。三要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这是依法维权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习法律法规活动,逐步使教职工能了解掌握法律,运用法律。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导教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自我保护权益。
二、争取源头参与到位
工会履行维权基本职责,有赖于建立起宏观的源头参与机制。近年来,教育工会源头参与工作作为工会组织维权的根本途径,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市级以上教育工会已经在不同层级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目前县级以下教育工会的源头参与工作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项工作的正面效应还远远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随着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教育工会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政策和法律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在源头参与机制上必须有新的突破性进展。一是落实源头参与的职级保障。工会主要领导按同级副职配备是保障工会源头参与的重要条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是当地教育规划、教育法规从酝酿到制定和出台的关键团队,教育工会主席和学校工会主席如果是这个团队的成员,工会源头参与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的效果和被动参与的效果是绝对不同的,这应该是无需辩争的事实。这件事情,按照现有的政策和文件,经过努力能够逐步到位。下级工会要积极争取,上级工会要大力帮助,其中上级工会的主动帮助和据理力争是非常关键的。二是建立工会参政议政制度。建立教育工会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参与政策制定制度、工会出席有关会议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向工会通报工作制度,健全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人事关系三方协调制度,建立配合人大、政协的视察制度等。组织工会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利用工会信息渠道,收集情况,反映社情民意,并向每年召开的同级人大、政协会议提交议案和提案,参与立法,监督立法。通过积极的源头参与,提出工会的意见与主张,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教育工会应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国家已有的涉及教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尽完善之处进行认真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反映,并吁请其尽快修改完善,从而形成“政策——执行——监督——反馈——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立体维权格局
立体维权可理解为合力维权和根本维权。立体维权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广大教职工的需要。教育工会应充分认识构建立体维权格局的重要意义,工会干部尤其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打破内部循环“小维权”意识的束缚,在一如既往地做好具体维护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理性和宏观思维,在推动立体维权格局的构建中有所作为。
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要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管理主体可以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工会、团委、宣传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而在这其中,工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在直接和间接参与企业文化工作,如企业精神的提炼、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文化与管理的融合等方面,均显现出比其他组织更强的优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优势
1、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普及
工会章程明确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所以,在工会组织健全、规范的企业中,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是会员。这就是工会组织群众性强的特点。因此,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从上到下贯彻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和职工的工作、生活相结合,在较大的范围内
普及企业文化。
2、工会与职工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挖掘和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提炼“企业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将企业文化推广、内化到员工行为中”三个环节。在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建构上,工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一个好的能够反映企业历史传统、现实要求和未来发展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必须来自于职工群众,只有来自群众,才能反映群众的真实意愿和要求,才能最终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最贴近职工,最能了解和反映职工的意愿。其次,工会的群众性组织的特点决定,工会在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提出建议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提炼产生,工会都具有天然的优势。
3、工会开展民主管理和“三技”活动的优势,有利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推广普及
企业战略要“落地”,而企业文化要“生根”。工会工作的“建设”和“教育”职能,可使得工会在推广企业文化中有很大的优势。就以我公司为例,首先公司工会利用职代会、五一座谈会等鼓励职工代表提出有利企业发展的关于生产、质量、管理、培训、职工福利等职代会提案和职工建议,使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其二,公司工会每年都组织各工种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并开展评先树模活动,通过宣传先模人物展现企业风貌,弘扬企业精神。第三,公司工会还利用合理化建议、厂务公开、班组建设管理等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自我管理等等。第四,公司工会开展的技术培训、文体活动、征文比赛、先模事迹报告会等,使企业的管理理念渗透并
体现在职工的行为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职工接受。通过工会常年开展的这些活动,将公司“厚德坚韧、创新奋进”的企业内涵,“学习、改善、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与企业的各项制度、各项工作融合渗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自然而然地熔铸在了制度中,成为了制度的血脉和灵魂。而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内化到每一个企业人的心里,成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
二、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
企业文化不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挂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的一纸制度,而是靠“人”来实现的。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职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建设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而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动员职工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工会可以通过报刊、演讲、知识竞赛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企业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愿景,使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共识,自觉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企业的目标和理念植入职工思想中,促进企业文化“生根、开花、结果”。
2、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工会要发挥教育职能优势,坚持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培育人,把企业职工培育成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职工。对此,我公司工会一是充分利用《工会信息》、工会会议等阵
地,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女职工素质达标”活动等,通过制定培训计划,邀请培训专家,购买培训教材,开展理论研讨等,全程指导督促职工提高理论素质。三是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师带徒”等活动,提升职工岗位技术能力。很多职工因成绩突出,并在省、市技术比武拔得头筹,而破格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等。
3、开展创新、有特色的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持久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因此,创新开展工作和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能够吸引职工踊跃参与的活动对于工会工作尤为重要。例如在企业需要创高产时,基层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燃激情、夺高产、保市场”、“ 高质、保产”等劳动竞赛;在产品出现问题质量时,可以进行“装合格件产精品车”劳动竞赛 或“QC”改善活动,带领职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善;当企业成本过高时,可以开展技术革新、“金点子”活动,并通过物质奖励或以“实名制”命名革新项目等精神奖励,带动小改小革的产生和应用。还可以通过职工书屋、合唱比赛、才艺展示,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通过荣誉榜、事迹报告宣传先进个人和集体,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组织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有组织、科学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动员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规范职工行为养成,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凝聚职工团队向心力,促进企业和谐、稳定、跨
县总工会杨先进
加强机制建设是维权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取得持久实效的重要保证。工会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一个直接的要求就是要将劳动法律和劳动标准的实施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主要应该围绕劳动标准的实现而开展。要按照完善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要求,加强工会维权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一要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劳动权益维护机制。劳动合同是职工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契约,对于稳定劳动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劳动部门抓好劳动合同工作,指导和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对劳动合同有规范作用,必须坚持在协商、谈判的基础上形成集体合同,并加强履约监督。
二要坚持和发展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工会组织要认真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并以职代会为载体,继续开展厂(事)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完善程序,深化发展。要积极推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尽快建立职代会制度,并大胆进行机制创新。要把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纳 1
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中,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三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当前机构上要推动政府解决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缺位、越位、不到位问题;同时,工会组织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机制的要求,提高参与能力和协调水平。尽快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并积极推动其向乡镇、街道延伸拓展;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坚持定期会商、工作联动、目标考核,充分发挥作用。
一、企业工会维权的现状
1、维权主体不成熟。《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职工是维权的对象, 工会是维权的主体。在切实维权上, 职工与工会应该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但是,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企业组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种新型的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涌现, 劳资关系呈现复杂多样的态势和利益矛盾的表面化, 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工会未能与时俱进, 维权工作不到位。
一是从维权主体的客观环境看, 传统的工会组织体制决定了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行政性和依附性。企业工会的经费为企业所拨交, 企业工会领导人多为企业管理人员兼职, 工会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被纳入企业管理, 其工资、奖金为企业所发, 所有这些都必然促使企业工会这一社团法人对企业产生很强的依附性。企业工会工作人员从直觉上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企业人, 其次才是职工维权主体代表, 当职工与企业的利益矛盾显现时, 要求工会工作人员依法维权, 从理论上讲并无不妥, 但在实际上却很难做到。二是从维权主体的主观方面看, 由于工会改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制, 企业工会维权代表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政策水平、沟通、协调和维权能力都达不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切实维权的要求。
2、现有法律中关于企业工会维权机制的规定不完善且明显
滞后。应该肯定, 党和国家对职工维权工作是极为重视的, 特别是在《劳动法》、《工会法》及若干劳动法规中对企业工会维权机制的几种基本形式都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是, 由于任何立法都必然滞后的特征和近几年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使得维权机制立法很不适应当前企业工会和职工维权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 (1) 无法可依。全国总工会当前特别倡导的工资集体协商和谈判机制、安全生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在立法上尚属空白, 而与这两种机制直接相关的是职工的劳动力再生产权益和生命健康权益这些最基本的维权内容。为此, 企业工会如果仅以上级工会的要求为依据来进行维权, 是很难获得企业行政理解的。 (2) 有法难依。我国的立法活动中除了刑法对处罚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外, 其他法律在禁止性、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责任方面都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比如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劳动法》第33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障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也对此款进行了重申, 但这都只是选择性或准行性规范, 而不是强制性条款, 且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因此, 在推动集体合同的过程中, 尽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 但仍然经常遭到雇主或企业经营者的抵制, 其抵制方式有两种, 一是“不承诺”;二是控制谈判使之徒具形式或有利于雇主。
3、职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 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国
有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 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 在分配上制定了一系列倾向于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政策, 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处于低收入状态, 而这个群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 就会陷入困境。在这样的现实面前, 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方法手段上, 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
二、提请立法机关修改现行法律, 使维权机制法制化
1、提请立法机关制定保障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法规。要明
确规定任何企业都应尊重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 对不同企业性质的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内容、行使的程序和受到侵犯之后的法律责任都应明晰化, 增强操作性。其中应将职工安全生产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确保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健康的民主管理权利得以落实。
2、提请国家有关部门修改工会经费拨交规定。建议企业工
会经费的拨交随同税务缴纳同步进行, 直接进入地方总工会的账号, 以确保工会经费足额拨交。
3、建议地方总工会与同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一体化。对企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杨鹏雄 韩春燕时间:2011-11-30
【字号:大 中 小】
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建设,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择其要者可概括为“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试就如何提高党支部书记的“三种能力”谈些粗浅见解。
一、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下大力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的能力要在学习中养成,不能离开学习而“提高”。一个人通过读书、看报、听讲和思考,明白了道理,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养成了虚心好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这就是提高了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知识以空前的速度不断更新。作为党的基层支部书记,每天都要做别人的工作,如果不学习,不掌握新的知识和本领,就不具备立足和发展的能力。因此,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树立“三个第一”的意识:即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发展的第一能力、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学习当作成长进步之基,提高素质之本,作为紧跟时代潮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
从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看,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学习能力,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脱产轮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一要加强脱产培训学习。有人讲过,企业对职工最大的关怀是培训,这话不无道理。要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创造机会让他们离开岗位,摆脱干扰,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听听上级领导和专家教授讲课,交流经验,研究一些问题,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大有帮助。
二要坚持自学。对于提高学习能力,脱产培训虽然效果好,但举办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也有限,主要还是要在本职岗位上挤时间坚持自学,长期坚持,锲而不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应该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从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来讲,学习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党支部书记应该把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当作终生的任务去完成。作为个人自学要防止放任自流,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善于挤时间学习。要制订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有书目及进度要求,有心得笔记。上级党组织应对党支部书记学习的情况要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开辟专栏,及时反映支部学习的情况,展示学习成果,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天天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于学习能力既是德的重要标志,又是才的重要表现,应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从而有力促进党支部书记学习能力的迅速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党支部书记队伍。
二、明责任,压担子,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实践能力。
当前国家正在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正在走入一个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是每个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要攻克的难关,而做为战斗堡垒的基层党支部更是应该起到排
头兵的作用。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重点任务就是要抓党支部书记的实践能力。
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讲明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清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和工作标准,树立新型的责任感和光荣感,积极投身于基层党建的实践,解决好党支部书记的乐于实践和勇于实践的问题。
要针对基层党建任务重、标准高,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多的特点,通过岗位培训、以会代训、上级派人帮助指导、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等多种途径,让党支部书记掌握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解决好党支部书记善于实践的问题。党支部书记乐于本职,勇于实践又善于实践,其实践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必然会有大的起色。
三、加强对新情况与新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基层党建工作永葆生命力的源泉。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最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党的基层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提高党支部书记创新能力是个系统工程,创新能力涉及诸多方面,如创新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等等。创新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贯穿基层党建的全过程。一要紧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来创新。要着眼于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着眼于密切联系实际,在研究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抓住了这一点,就赋于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全新的内容,也为党支部书记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坚持党性和讲求人性化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指示精神同时适用于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要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照本宣科的作法,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在此基础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培养人,把广大党员和职工紧紧地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地发挥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要利用网络这一现代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经营领域迅速扩大,不但遍布国内,而且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队伍不但高度分散,而且流动性更强。传统的面对面的工作方式受到时空的限制难以适应要求。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媒,又可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新的载体。它不受时空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而且有图片、有文字、有视频,虽然相距千里万里之遥,但信息的享用却做到同步,保证了党建工作开展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党支部书记运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武器做工作是一重要创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也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切入点。几年来,我们马风镇总工会结合本镇的特点,牢记使命,以解决职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夯实基础,创新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建设,奠定维权基础
1.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会。为了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我们马风镇总工会以“百日建会”活动为契机,对镇域内新经济组织进行了摸底排查,尽力消除建会空白点,着力拓展工会组织覆盖面。截至目前,全镇建立工会组织42家,符合建会条件的企业建会率达100%。
2.注重工会规范化建设。着力强化工会基础工作,做到建会与规范同步进行。目前,全镇工会规范化建设全部达到了市总规范化标准要求,并涌现出了辽宁艾海滑石有限公司工会和祝家村联合工会两个工会标杆单位。工会规范化建设为工会维权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维权氛围
1.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针对新时期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镇总工会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社会力量,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会同镇劳动保障所、工商、司法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协商中的重大问题,主动听取企业和职工的的呼声,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2.成立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有效调解劳动争议矛盾,我们建立了镇、村、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上下联动,合力维权。镇里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镇总工会主席兼任指导委员会主任,联合镇劳动、司法、安监等部门,指导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矛盾。各村相应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镇内企业也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职工与企业的各种劳动纠纷。
3.加大依法维权的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宣传,强化依法维权意识。我们以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开展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活动,举办了多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聘请专业律师授课,现场解答企业职工提出的维权问题;发放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和宣传单等宣传材料。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
三、实施四项举措,强化维权效能
1.指导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职代会是职工依法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镇总工会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能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职工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形式,实现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反映自己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企业管理,从而减少了企业对职工的侵权行为。
2.指导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在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强思想引导和业务指导,确保此项工作依法依规推进。一是注重规范协商程序和内容。要求企业在建会的同时,都要将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合同、劳动保护合同纳入职代会审议内容,定期监督检查、向职代会报告,审议结果及时公布,接受职工监督,做到几项合同同步协商、同步审议、同步签订、同步审查、同步履行。二是规范合同运作过程。将合同实行分类管理,按照村、企业和行业划分管理;在签订形式上,独立建会的单独签订,对于村(社区)及其他小型非公企业,采取签订区域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方式进行。三是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要求规模企业必须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并对已到期的协议及时进行续签,对发生变化的协议内容做了重新调整,使工资集体协议规范完善。
3.建立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机制。由于马风镇菱镁矿石、滑石开采加工等矿山企业居多,安全生产任务艰巨。为此,镇总工会成立了由各企业工会主席为代表的安全生产巡视检查组,并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适时配合镇安监、卫生和劳动保障部门,深入镇内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隐患问题,及时严肃处理。一年来,对镇域内的企业进行了多次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350多处,现场口头提出整改意见300多次,发出安全整改书50余份,隐患全部得到及时整改。每年还通过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
4.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为了切实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我们开展了以下五项帮扶送温暖活动:一是成立了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制定了帮扶办法。通过帮扶医院、药店,帮扶超市,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开展了送医送药、送清凉、送亲情等活动,镇总工会组织医疗单位深入企业为职工义诊和解答健康咨询、赠送药品。三是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资助6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四是举办家政和月嫂培训班,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其就业;五是联系企业工会,协调有关部门,帮助8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使工会帮扶最大面积地惠及更多职工。
通过以上工作,我们有效地维护了全镇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在企业中营造出了和谐友好的劳动用工关系,从而也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全镇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党政机关是否能够完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是否具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否具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是否具有严
明的组织纪律,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面对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严峻的形势,适时地提出
开展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活动,这无疑对下一步工作
是必要和迫切的,为振奋干部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新要
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学习,通过真正使干部职工的作风明显转变,为人民服务意识
明显提高,达到“率先垂范、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树立形
象”的目的。认识的落后必然导致行动的滞后,认识的僵化
必然导致事业的倒退,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级干部应积极
加强思想、信念的不断提升。没有好的动机,就没有好好干的动力。思想认识不到位,就无从去谈“争先”、“创优”。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就是要求彻底解决思想、作
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彻底摒弃旧的思想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工
作,重在部署和落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工作
效率,严肃工作纪律。
摘 要: 工会工作是一项促进企事业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在当今社会新形势下,事业职工的内在变化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提出对工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从事工会的人员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处理好工会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认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及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分析着手,探索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 工会工作 改革创新精神 工会建设 基层调研
引言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工会组织,应服务大局,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服务大局为事业单位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胡锦涛同志在同全总新班子成员和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充分地把工会的活力激发出来”。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事业单位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工会组织要完成这个任务也必须与时俱进──工作侧重点从职工福利转向职工维权,不仅要当好企业领导动手,更要成为企业职工的“保护神”。以保障工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保护、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一.工会组织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工会工作是一项促进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突出和强调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新《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事业和职工都是受统一的计划管理,那时工会工作主要是活跃文化生活、协助企事业搞好职工福利。目前,我国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转型期,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职工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准和生活方式、收入分配方式和 内在需求的多元化,面对工会工作遇到的纷繁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就为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只会丧失良机,贻误事业的发展。要想做好工会工作,更好地为企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基本素质, 处理好工会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促进企事业和谐发展。
二.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分析 目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转型期。新形势、新要求给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职工群众流动性的加大,大量职工正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给工会组织履行维护、参与、建设、教育等基本职能加大了难度;二是随着城市社区(街道)工会的增多,社区工会日益成为工会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如何进一步激活社区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完成建设任务,体现其管理体制的优越性,是目前工会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职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收入分配方式和内在需求的多元化,面对工会工作遇到的纷繁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只会丧失良机,贻误事业的发展。唯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唯有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基本素质,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才能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工会工作理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上的创新能让人明确方向、提高能力。因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工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接受党的领导,把握工会工作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下大力气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新的理念为导向实行制度创新,既要增强理论创新的胆识,要敢于冲破求稳怕变、怕冒风险、安于现状、不为人先的思维定势,又要与时代同步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积极探索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落实好工会民主管理,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切实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工会基层组织 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就工会组织而言,离开直接面对干部群众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是不可能的。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事业单位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快速发展与其工作基础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工会基层工作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境内外敌对势力竭力散布“工会多元论”,加紧“分化”“西化”我国职工队伍、破坏我国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图谋一天也没有放松。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强化固本强基的意识,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
(二)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认可,才能把干部群众有效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它社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它社会职能是统一的、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我们既不能一讲突出维护职能,就以为是不要履行其它职能了,也不能一讲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就以为是不要突出维护职能了。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
按照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结合我们事业单位的特点,必须全面地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干部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保障体制,重点维护好干部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 定用足用好,落实到工会每一个会员;必须切实抓好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基层活力;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竞争能力等。
(三)把握自身特点,努力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要求的,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会本身必须是民主的模范”。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四大上的祝词也对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工会,许多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没有坚持,不选举会员代表,不知道会员代表常任制,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不按期换届选举,不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等问题依然存在。透过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们群众化、民主化水平不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实践表明,工会的力量存在于会员和职工之中。哪个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水平高,哪个基层工会作用就发挥得好。反之,就可能形同虚设。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根据会员群众的意愿开展工会工作,是催生基层工会活力的不竭动力。基层工会要始终把体现会员、职工群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始终把会员和职工群众作为评判工会工作是否到位、工会干部是否合格的主体。同时,要把坚持和完善工会内部的各项民主制度贯穿其中。一些地方推行的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不仅增强了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群众观念,而且强化了职工群众的会员意识、主体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化、民主化,被称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突破口”。但基层的民主素质只能在基层的民主实践中提高,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一哄而起,要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会和会员当家作主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四)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工会基层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各个部门都要结合开展业务工作,围绕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形成合力,把各项业务工作落实到人,因此,人的发展尤为重要。基层工会要大力开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关心和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要把党的活动、工会工作,同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工作融为一体,真正让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工会组织的关怀,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换言之,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心系职工,让党政及时、真实了解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为 所盼。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要坚持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强化工会帮扶、维权、法律援助、劳资纠纷调解“四位一体”服务平台建设,担当起工会组织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1.关心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根据单位的实际,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运用多种载体,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缓解职工身心压力,促进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
2.不断探索、建立完善工会帮扶救助体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自觉担负起对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为职工办实事活动。工会要建立完善地职工档案,对因重病、突发事件、家属子女病重等所引起的困难职工做好慰问工作,协助党政组织解决职工在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医保、集资住房等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为干部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此才能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
3.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工会要围绕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广泛开展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各种 形式,为干部职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基层工会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加强学习、转变作风为重点,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水平。
(五)工会领导人员要下基层调研,有利于实事求是,提高工作质量。
众所周知,企事业中往往制度严格,会员之间层级分明,管理者缺乏民主思想,使上下级之间沟通时处于不平等地位,职工的意见和需求往往难以得到重视。职工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表示对上级的尊重敬畏,职工不愿意反对他人意见,从而讨论达不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而且上下级间的交流习惯于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些意图需要花很大心思才能领悟,而在实践中许多人不能领悟领导的意图或自己的意图被领导误解、忽视,导致产生挫折感。企业中这些不良的沟通也造成了管理沟通的障碍。再就是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因其视角、立场、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往往就会得出不同的想法和判断。如何能让决策和工作与职工愿望合拍?应该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一是完善工会参与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职能,搭建工会有效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平台,探索建立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健全协同协作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联系,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协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工会领导人员只有从俯视的位臵换到平视的角度,下基层调研,同职工住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感受他们的安危冷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坚决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员工最迫切、最急需、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推进企业工会健康发展,才能做高尚的企业,培养文明的员工。
四、结束语
【浅谈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推荐阅读: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10-20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工会工作创新06-24
浅谈青年干部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06-16
加强工会经费管理09-07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意见11-01
如何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10-31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09-27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09-14
浅析地方领导如何加强班子建设与执政能力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