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工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一)近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心得:
1、没做过业务(例如销售)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是做不好人力资源工作的,只能做表面文章,当当秀才; 包括那些所谓的专家;
2、在企业各主要部门中的位置能排在前五就非常好了;想排第一的人肯定是刚毕业的或者神经有问题的;
3、有十年人力资源工作经历的人如果自己身家(不包括炒股收益)还不到100万的人不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他连自己都没经营好,有什么理由教育别人呢;
4、批判能力强不算能力强(同行及所谓专家99%如此),要有变革推动和建设能力;不要当评论家,要当球星,至少是球员
5、要当和伸,不要当纪晓岚;要当陶朱公,不要当康有为;
6、别跟女上司(如果是,趁早换工作)
7、我在这个行当最多还干三年;
8、百无一用,不可或缺
(二)近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体会:
一、进入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怎样开展工作
1、调研:真诚,只听不说;
2、高高举起旗帜大力宣扬:造就富翁,来的目的是五个: 让老板成为亿万富翁;有钱,有闲、有快乐 让高管成为千万富翁;有钱,有闲、有快乐 让中层成为百万富翁;有钱,有闲、有快乐 让基层月薪过万;有钱,有闲、有快乐
我成为造就富翁的人。这就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钱,有闲、有快乐
二、人力资源总监的使命、定位(按照理想模式定 5种角色): 保姆、秘书、表哥、书、母亲
1、初期:第一年:
保姆:80%:干基础工作(人员进出、流动、发工资等)、杂活、服务、勤务、任劳任怨、消化企业内部政治
秘书:5%:和老板间建立起基本信任度,能初步为其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了解、理解公司发展路线图、潜规则
表哥:5%:大众情人,知心朋友、高管人员的知音、员工知心姐姐,了解群众疾苦,融入团队
书: 5%:在了解公司现状(人、财、物、文化、潜规则)和发展路线图基础上能够为公司需要的人提供知识信息、咨询、建议具有客观性,提供管理工具:KPI BSC 3P 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竞聘上岗、储备队伍、培训、激励、期权、聘请第三方顾问等或者推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变革。
母亲:5%:疼爱员工、钟爱老板,象母亲对亲生儿子一样培养员工、培养老板(洗衣做饭、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母以子贵、养儿防老)建立不依赖于权力的威信和影响力并发挥
关于“母亲”定位的详解:我认为母亲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促使我领悟到这一条的是我现在这家公司老板的母亲(也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70多岁,老当益壮,志在千里,会打字,自己能开车,是那种你随便在一张纸上写三个人的名字,不把她排第一位就会和你没完的那种“铁婆婆”)。在我刚加盟这家公司的时候她请我们几个人吃饭,饭间谈起她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三是政府厅级公务员、老二是我们老板,身家五亿)以及孩子小的时候家庭的苦难,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当然她也谈了她的儿媳妇们!嗬嗬!她问我养出这三个儿子算不算人力资源管理?我就顿悟了!没这顿饭,再读20年书也没用。
洗衣做饭:指母亲为家庭的操劳(工作上指从日常基础工作做起),这种操劳和保姆的操劳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保姆操劳被人认为理所应当,母亲操劳是爱,是奉献和赐予。一个有爱,一个无爱!一个操劳会带动其他人一起操劳,一个操劳只能自己操劳。就像我们敬爱的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植树一样。不操劳的母亲即便是母亲,孩子那样热爱么?你爱自己的母亲仅仅是因为她生了你么?看过很多回忆录,孩子们总在回忆母亲的操劳。千万别庸俗化理解!虽然操劳本身的劳动价值和保姆是等同的。仔细观察母亲怎样给孩子洗尿布和保姆怎样给孩子洗尿布你就清楚了。呵呵!生儿育女:企业里的招聘、引进、选拔、培养不象生儿育女么?一岁怎样养?两岁怎样养? 18岁怎样养?母亲单独能养儿子么?给多少零花钱?上哪个学校?一定要和业务部门一起养!一起商量。
相夫教子:指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业务部门工作者间的配合。在专项工作中,业务部门的主管是父亲,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母亲,业务部门的员工是孩子。在公司层面,老板是父亲,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母亲。业务部门主管是孩子。要为孩子规划他的未来,这样谈职业规划、培训、员工发展是不是更容易被理解?在这方面要影响“父亲”,除非母亲是专业的(例如:孩子是物理专业的大学生,母亲是物理专业的大学老师),可以采用专业工作者的身份解决对父亲的影响力问题。以期其改变决策或者让父亲的决策更准确。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这个男权社会,在业务上父亲更专业!决策更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通过“唠叨”也许是影响父亲的最好办法。强迫只能吵架。母亲的观点还不一定对。能做到有利于父亲更准确决策就非常好了。所以,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业务部门的主管一起工作也一定要用相夫教子的方式,毕竟我们不是“全能冠军”。这样可以减少和业务部门的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冲突,价值取向也会比较一致。说白了,目的是一样的。还争什么呢!
母以子贵:中国传统意义上,母亲的价值体现不在于她自己怎样出人头地,成为铁娘子。也不在于她是不是这个家挣钱最多的人。其实社会对母亲根本没这个要求。母亲对父亲的价值在于“母以子贵”,她生养了一个好儿子!不生太子的皇妃不是好皇妃。母亲对家庭的价值就在于她彰显了父亲的价值。你儿子能当太子,我保证你能当太后!弄不好还可以垂帘听政。所以不能从简单意义上和业务部门去比较贡献和价值。
养儿防老: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同社会培养人才又有所不同。企业要追逐利益。所有工作都要追逐利益,而不是贡献和奉献。所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一定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前提,这是中心目的,培养人才,生儿育女都是为了中心目的,方向不能偏。不能在此框架下的人力资源工作是社会人力资源工作,不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我的经验是:总的来讲,老板利益/员工利益=6/4—7/3 是个一般价值观。不能要求过高。选育用留裁,不能养老的儿不养。把爱给他,让能养的人去养。
2、发展初期:第二年 保姆:30% 秘书:40% 表哥:10% 书: 10% 母亲:10%
3、发展中期:第三年: 保姆:20% 秘书:30% 表哥:10% 书: 10% 母亲:30%
4、发展高峰期:第四年 保姆:10% 秘书:5% 表哥:5% 书: 30% 母亲:50%
5、功成身退(铁律):第五年: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黄金?情爱?房子?车子?股票?
是失去的东西!是再也不会重来的东西!这是保值和增值的唯一办法
安排好接班人
进修、轮岗或换公司
三、人力资源部的愿景:致力于成为行业内最受人尊敬的职能部门
1、第一年:仆。致力于成为公司最任劳任怨的部门;
2、第二年:友。致力于成为公司最可信赖的部门;
3、第三年:医。致力于成为公司的“党委组织部”和“党委宣传部”;
4、第四年:母。致力于成为公司最受人尊敬的部门;
5、第五年:师。致力于成为行业内最受人尊敬的部门;
四、工作理念、工作原则
1、调查研究:任何决策一定要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拿一些当事人作测试,并拿自己做测试;推己达人;
2、甲方观点思考:如果你是这个大排挡的老板会不会这样做,利弊得失在那里,值得么?远期价值?近期价值?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思考。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3、乙方观点思考:员工能接受么?有积极性么?结果会怎样?张三会怎么样,李四会怎么样?王二呢
4、第三方观点:站在利益主体之外,用客观的眼光看,有效率么?公平么?会有结果么,你的预算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极致了么?还是应该把钱或资源投到其他地方去。
5、大局观:与公司的发展阶段匹配么,与公司的战略路线图匹配么,和股东价值匹配么,和老板的习惯个性批匹配么(千万别庸俗化理解成拍马屁)?和外部环境匹配么?产生冲突值得么?在酒店吃饭,点菜不能只看一道菜,也不能只看本桌菜,也不能只看邻桌菜,要看整个大厅,要看主人在干什么,是丧宴还是喜筵,大气候决定小菜碟!
五、工作措施:不能在这里讲
六、案例解
1、与老板面对面谈他的弱点:2005年9月份,我因某种机缘来到现在我任职的这家公司。老板很给面子,进来一周左右,晚上在咖啡厅单独找我谈话(没加盟前已作深度交流),主题是:很欣赏你,今天我们没有宾主之分,像朋友一样,很想听你谈谈我的弱点和缺陷。我当时觉得这个老板真平易近人,能像朋友一样交流。很愿意听真话,真是受宠若惊。有点像诸葛亮和刘备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感觉,飘了!想问问你,假设你新到一家公司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你会怎么和老板谈这个话题呢?
当晚我们谈得很深入,谈到凌晨一点钟。涉及内容也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共鸣。在他的缺陷和弱点上我大致谈到了如下观点:
1、公司感觉很乱,但像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经营方向上大局观一直把握很准,象张旭的狂草。够美,但难欣赏。
2、老板的弱点和缺陷:一是被市场压力养成了变化快的习惯,下属难捉摸;二是对下属要求太高,理想主义色彩;三喜欢讲道理,讲道理的能力非常强,总能把观点说圆。但下属理解起来又很难。就像金刚经,真正能理解的有几个。写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理不理解呢。我谈这些观点的时候,约在九点钟。先买个关子让您猜测一下老板什么反应。从善如流?太宗纳谏?反驳?一笑置之?猜对有奖!。。事实上,真实情况是从九点到凌晨一点都是老板在论证和批驳我观点的错误和片面性。呵呵。他从公司发展的历史轨迹、具体案例(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紧要关头他怎样扭转乾坤等等方面严谨的论证了我的观点的错误性。当然老板讲话的艺术性是不容置疑的。后来宾主在客气中结束会谈。
第二天上午接到通知,公司中层以上下午在大会议室开会。会上,老板说主题主要是针对一些新进公司的管理人员不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随意发评论,对自己的生存和对别人都有不好的影响,要杜绝。我当时马上联想到前晚和老板的谈话。莫非。。当然,这件事后来我妥善地做好了善后,也有了好的开始。这是我到这家公司上的第一课。千万别怀疑我们老板的水平和品质与鉴别能力喔。
解析:现在看来,怎样分析呢,怎样做才更好呢?我反省后认为:如果不正面回答老板的问题,不真诚,好好先生,耍太极,没有洞察力,回答得再艺术再幽默也没用,不敢面对矛盾,老板是什么人,水平肯定比你高,否则怎么驾驭你,不是他给你打工,而是你给他打工。你一厥屁股他就知道你拉啥屎了!如果正面回答老板的问题,难免落我当初的窠臼。应该这样办:
。至少有五个朋友或同事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都是这样给他们建议的,结果都非常“圆满”。这里细节就不谈了,留有缘人到我的博客详细了解。卖个关子!
3、空降兵生存和发展。这是我在《庄子》中看到的一篇文章。我略微修改杜撰后写在下面:颜回在孔子门下学习多年,准备毕业了想出去成就一番伟业,就像我们一样,要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找一份好工作。颜回见了孔子,就说:老师,俺在您这里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了,眼看要毕业了,想出去找份工作,凭我在您这的多年苦学,又是名牌大学,名师的徒弟,我一定要找一份好的工作,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到卫国去。听说卫国基础还不错,管理也混乱,就是卫王还没找到治国的办法和人才,正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常听老师讲,不能因追求自己的安乐就去找一家管理和发展都很好的公司,而不敢去面对一家困难重重的公司,我去卫国就是去为他解决问题的。价值才大,您说对么?孔子说:你别总拿我平时讲过的话来套我,总叫你们活学活用,道理是对的,但是我想听听你打算怎么做呢?颜回说:老师,我想到了卫国和卫王好好谈谈我的治国思想,说服了他,我就可以大展身手了!子曰:如果你这样做,出去以后别说认识我,更不要说是我的徒弟。你这点小猫腻就敢在卫王面前卖弄,卫王的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你打出来过么,你这么空口白牙的卫王信你?别给我丢脸了。当年俺也是你这般想法,今天不是在家教书。赶快回去斋戒三日再来找我谈你的工作思路,书呆子。颜回一想也对,斋戒三日后又来找孔子。说:老师,我这几天想透彻了,您说得对,如果卫王是那么容易说服的,那里还轮得到我呢,早有人给他献好良策了。我想还是这样,我先从他的手下红人开始,先去说服他最信任的人,再让他来影响卫王,这样曲线救国会好些吧?子曰:你的良策比红人还高明,那红人还能红么?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悟性咋还这么差呢!都是一家人,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回愧,又斋戒三日来见孔子。说:老师啊,我想通了,那样也行不通。我又想到一个办法,我想请卫王给我划一个小的乡镇给我管,我按照在您这学的本领,一定能治理好,治理好乡镇,就要求一个县,治理好一个县在要求一个省,这样我想为王会接受。而且我也施展抱负。您看咋样?回面有喜色。孔子挥挥手,说:怎么说你好呢,我就不对你的办法作评价了。再去斋戒三日,回来再说吧。回惭去。三日后颜回又来见孔子,说:老师,我现在感觉自己空空荡荡的,清清爽爽又糊糊涂涂什么想法都没了。老师你想指点就指点,不想指点就算了。孔子说:这样子就差不多了,附耳过来:@@@@@(孔子话略)。曾经有不低于五个朋友要听孔子的话,还出大价钱要我讲。其实有兴趣的可以在《庄子》中查到。我只想表达一个结论:孔子讲出了一个空降兵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答案。
4、给高管人员定工资:略
5、。。
2004年,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 至今已整整十年。
十年风雨兼程,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 在学生资助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曲折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逐渐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十年春华秋实, 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 河南省资助水平快速提升, 有效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十年耕耘, 十年收获。据统计, 从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到2013年全省资助经费的总投入超过300亿元。仅2013年, 河南省资助经费总投入就达到68.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3倍, 资助学生1017.万人次, 比2006年增加了4.2倍。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赢得了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赞誉。
2014年, 是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 正是在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的背景下, 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十年来, 河南省按该模式累计发放贷款47.6亿元, 不仅实现了“应贷尽贷”, 而且回收状况良好。而今, “河南模式”实现了良性运行, 为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十年不短,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已经响彻全国,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 财政投入日益加大, 惠及数千万学子十年不长, 河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刚刚起步, 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诸多新情况, 完全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可谓, 发展还在路上, 同志仍需努力。所以, 十年, 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
听说你准备创业,作为你的叔叔且长年混迹江湖,我觉得应该告诉你一些事情。
1.如果你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利润最大化,那就叫慈善事业。如此,偶尔去一下敬老院就行了,不必注册公司。
2.需要忍受孤独与诱惑。你在没钱的时候要忍受孤独,有钱之后要抵制诱惑。
3.如果你对政策的解析与电视、报纸上的雷同,请不要创业。很明显,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4.人脉不是指那些行长、局长、处长、科长。人脉是你可以调用的所有关系与资源,人是一切要素的载体。
5.关于退路:置于死地的基本上死的比生的多,所以,一定要留一条退路。不顾一切地创业,是让我钦佩却望而却步的。考虑一下家庭。
6.关于资源的调配:资源应集中利用、弹性利用。战线拉得太长是失败的开始。另外,一切你所能仰仗的资源,无论是你父母的,或是你丈母娘的,都应该统统加以利用。资源永远是多多益善。
7.不要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8.尽量使用成熟的技术,新技术有很多不确定性。
9.关于父母的因素:最了解你的也许是你的父母,最不了解你的也许还是你的父母。恰当的时候要会说不。如果你是个孝子,还要研究一下怎么说不。
10.来自妻子的因素:如果有老婆,你碰到的问题是两个家庭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就是你的问题。
11.有大量的重大工作需要你亲力亲为,所以,强壮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必不可少。
12.能够坚持,面对的不会是一帆风顺。
13.心如止水:如果这个世界还时不时地带给你一些惊喜,请不要创业,因为你阅历不够。
14.接触社会的时间不到5年不要创业,除非有稍纵即逝的机遇。
15.按预算的125%准备资金,创业开始后,会有许多超出预算的地方。
16.自信和魄力: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会有谁相信你?有时候,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决心与魄力。输要输得像英雄,死要死得像烈士,并做好这个准备。
17.速度、连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及创造力。
18.战略实施步骤、经营时间表、产品生产、服务计划、成本、毛利、预期的经营难度和资源需求,要有清晰的思路。
19.关于人的因素:这点相当重要,一定要保证公司员工的相对稳定性。人员流失就像放血,开始没什么感觉,最后却会要你的命。
20.合伙的生意不好做,一家独撑的压力又非常大。如今这个社会,做什么事情的成本都很高,需要慎选合作伙伴。人品好坏其实关系不大,有时候只是借鸡生蛋。这笔生意也许就是5年10年,并不是相伴一生,只需要有公共的利益就好。要设立相互的约束机制,涉及到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21.遇上初次做生意的人要慎重考虑,他们普遍懷有浪漫主义情怀。今后的坎坷,会将他变成团队中的定时炸弹。
22.一个坏的团队,能把一个好的主意运作得一塌糊涂。
23.善谋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如果已经输了,请记住打麻将时常说的一句话——少输为赢。人生是算总账的,必要时要有壮士断腕的气度。
24.要听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25.创业不同于炒菜,不可能等所有的配料都准备齐之后才生火做饭。
26.《勇敢的心》和《硫磺岛的家书》都是很好的片子。创业永远是王者的游戏,我们需要的是试一试的勇气。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四十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每年的师德师风学习都让我收获很多,曾经的困惑在培训中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也让懵懂中的我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四十年来我从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太平凡,也从不抱怨自己的待遇有多差,我认为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我们的形象、提升我们的价值。而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报告中的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高级责任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全面掌握病人病情、护理和治疗。病人的一些细小微妙的变化,反映着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责任护士必须深入病房密切接触病人,仔细连续地观察病人症状和体征,及时、准确地发现病情的变化,为医疗诊断提供有效依据。随着APN排班的实施及点式记录的全面推广,责任护士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做好交接班,写好护理记录,充分体现专业内涵,需要不断的总结和磨练。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作为责任护士必须熟练地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也获得病人的信任,给病人以安全感。护士的熟练操作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护患关系建立护患和谐的桥梁。护士的工作辛苦又琐碎,要想做好护理工作,满足病人的每一个合理要求,就必须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病人来医院治疗,他们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关爱,作为责任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关心体贴爱护他们,说话温和,表情亲切,耐心听病人讲解病情,细心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做到眼勤、手勤、腿勤,让病人体会到护士无微不至的关心,消除他们的各种恐惧感。
作为一名高级责任护士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病人交流沟通,才能获得更多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向家属和病人解释病症的原因、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并进行饮食、生活及健康教育指导。与病人建立感情,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才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病人入院的第一天,责任护士必须熟悉掌握自己所管病人的病情。与病人的第一次沟通,要做完整的自我介绍,给为病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及时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作为一名责任护士,需要经常深入病房,跟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身心的恢复。同时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反馈给医生,多跑、多讲、多看、多微笑,做医患间的桥梁。
在病人离院时,责任护士最好送送病人。告知病人回家后注意的事项,嘱病人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打电话询问,提醒病人定期复查等。出院礼貌相送,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增加医患之间的和谐。
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要认真负责,根据病人具体病情,提出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等,单凭在学校掌握的知识是不够的,不找资料,不学习,是很难制定出明确完整的护理计划,这就促使责任护士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高级责任护士肩上的担子很重。比如说,一位病人发生压疮,护士长首先找的是责任护士,看责任护士是否评估压疮危险因素,是否建立翻身卡,是否检查夜班护士工作落实与否。而工作二三年的护士,只要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关心病人就是一位好护士。但她们担当不起病人的整个护理,特别是重病人的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一样,病人的点滴变化,都需要掌握,配合医生做好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年轻的护士工作热情很高,她们中有很多优秀的,但她们缺乏临床经验,她们是很好的后备军。
好的责任护士应该不但是医生的帮手,是医生的合作者,对病人出现的疑难问题,责任护士要主动去思考,帮助医生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好的责任护士,首先是一名出色的护士。做一般护士,只要出色完成本班的工作,为一班做好准备,交接班仔细就可以轻松的下班。但是,责任护士却不同,除了全面掌握分管病人的病情,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下班后还会牵挂着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五学会: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交流,学会处理,学会书写。
护理工作质量光是自我满足还不够,还要看别人怎么评价,其中包括病人及家属、医生、同事、领导等的意见,若能得到大家认可,那种工作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伊九:于英泉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回顾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就谈谈课改十年来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当如今农机鉴定系统的年轻人为逐年增长的推广鉴定工作量而加班加点的时候, 可能很难想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总站和省站的许多同志为稳定推广鉴定的地位和提高业务量所做的努力, 可能也不太清楚农机鉴定系统这个主要的工作手段是经历了20余年的曲折和奋斗才进入今天这个快速发展阶段的。
1982年2月我从洛阳农机学院毕业分配到总站, 被安排在王渊祥任主任、王连生任副主任的鉴定室工作。近3年时间里, 自己在室主任和张振岭、战嘉禾等老同志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了拖拉机、柴油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机具的鉴定工作, 还作为课题组长主持了由总站和内蒙、辽宁、四川、江苏等省站共同承担的农牧渔业部部管课题《全国农业拖拉机噪声水平普测及对驾驶员听力的影响》的检测研究工作, 实践了查阅有关资料、编写鉴定大纲、进行田间测试和数据汇总分析等过程, 对农机鉴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那时对1982年农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鉴定工作条例 (试行) 》 (以下简称“《鉴定工作条例》”) 和“推广鉴定”没有多少的印象, 只是到1984年才知道要对“四小机” (即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小型柴油机、小型脱粒机) 进行鉴定, 核发《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 (注:此任务来源于1983年12月29日发布的《农牧渔业部、机械工业部关于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加强农机产品鉴定工作的联合通知》)
我从1985年3月调到农牧渔业部农机化管理局安全监理处, 至1997年4月底调回总站的12年间, 很少接触试验鉴定工作, 只是在任安全监理处副处长 (主持工作) 时, 于1988年—1989年期间曾参与农业、公安两部研究关于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牌证管理问题。后来两部联合发布了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凭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检验上户的通知 (两次) , 对“四小机”开展推广鉴定发挥了行政推动作用。
而在这种情况下调回总站的我所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推广鉴定制度何去何从。推广鉴定是农机鉴定系统的生命线, 问题比较复杂, 而自己过去了解又少, 如何解决问题当时心里没底。
回忆当时推广鉴定面临的困难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困难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正在进行以减少行政许可为目标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广许可证”面临被取消的危险。本来农机业内就有些同志对推广鉴定颇有微词, 遇到这个机会更借此否定, 记得那时农机界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案要求取消推广许可证;国家计委物价局有关同志说推广鉴定没有收费许可证;国家经贸委某司长说推广鉴定依据不足、重复检测、强制实施, 增加企业负担, 建议用三包服务来替代, 这些话当时都是很有份量的。二是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认证模式发展强劲, 大有独占市场的势头, 相比之下农机推广鉴定地位不稳, 难度又大, 鉴定系统一些同志对推广鉴定的前景感到渺茫, 自信心不足。三是农机市场不太景气, 企业效益不佳, 企业对带有强制性的监督抽查无法抵制, 而出于减少成本的考虑, 对名为“许可”、实为“自愿”的推广鉴定就不以为然了。记得大约在1998年, 为了深入了解推广鉴定的市场环境, 我与当时的检验一室主任刘博到常州某柴油机厂调研时就亲身感受到企业对推广鉴定的消极态度。从内部讲, 推广鉴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部证与省证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划分;二是总站和省站内部对认证和推广鉴定的关系及发展前景存在不同认识。
如何解决面临的困难?如何对推广鉴定进行改革?如何处理它与质量认证的关系?几年间自己和部分同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有关文件, 了解推广鉴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分析当前形势和遇到困难的原因, 听取站内和农机鉴定系统的意见建议, 探索研究多种改革方案的利弊关系及实现途径, 如2001年7月28日拟定的用于站内会议的《关于推广许可证改革的讨论提纲》提出了形势判断、—基本目的、—改革目标、—实现途径、—对策选择、—工作方案的讨论思路和把推广许可证变更为推广证、安全许可证、产品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并行、用质量认证替代推广许可证等四种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本次翻阅资料时, 在自己那几年的工作笔记上查到的有关推广鉴定改革问题的会议记录就达十几次。随着对问题研究、认识的逐步深入和农机化形势的不断发展, 大家对争取推广鉴定地位的持久稳定、功能作用充分发挥目标的认识逐步一致, 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清晰, 那就是农机鉴定系统必须坚持把推广鉴定作为立业之本, 必须立足于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考虑其改革方向, 必须致力于解决推广鉴定的合法性、必要性、科学设计三个根本性问题。
1.合法性, 即建立农机推广鉴定明确的法规依据。农业部颁布的《鉴定工作条例》虽称为“条例”, 实际上法规层次属于部门规章, 按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精神不能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 而且颁布十余年, 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其适宜性也大打折扣。另外,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法》第19条规定“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 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其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但是用作推广鉴定的依据也很牵强。所以, 研究制定有关农业机械化 (包含农机鉴定) 或农机鉴定的专门法规是解决推广鉴定合法性的根本出路。
说到农机化法规建设, 时任部司领导一直十分重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 农机化司司长宋树有就曾积极策划制定《农机化法》, 但是由于大形势不成熟而未能如愿;后来几年司领导又多次努力想把《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但因有关“管理”重要性和立法必要性的观点未能说服领导而受阻。当时农机化立法问题尚有疑问, 解决推广鉴定合法性自然就更难了。
回忆解决推广鉴定合法性问题这段历程, 在我任职期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段是从1997-2002年, 是为争取 (保留) 推广鉴定“行政许可”而寻求法律依据阶段。当时大家想了多种办法, 比如将推广鉴定的内容向安全、环保倾斜, 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挂上钩, 把“推广许可证”变成“安全许可证”;比如围绕我部“农产品安全工程”在农机产品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上做文章, 争取将农机推广鉴定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管理范畴;在得知人大酝酿制定《农机化促进法》后, 更将希望寄托于将该制度列为促进法的强制条款。我还记得2002年2月22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柳随年副主任到站进行立法调研时, 我代表总站就农机推广鉴定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情况做了专题汇报, 特别强调了该制度对保障农机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农民利益, 引导农机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希望将其定为“市场准入”的性质, 并与柳主任进行了坦诚的沟通交流。后来听说会后他对司领导说“这伙计还是不想放弃‘许可’呀!”虽然不少努力和探索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 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在2001年个人工作总结中写道:“在国务院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保留完善农机推广许可证制度, 关系到农机质量管理手段和农机鉴定工作的稳定, 是农机鉴定系统上下共同关注的重点工作, 是一件行业大事。自己认真研究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案框架, 多次组织人员讨论并广泛征求省站同志的意见, 与有关处室同志共同研究修改向部司的汇报提纲,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质量较高的工作建议, 被部农机化司和监察局采纳, 为实现保持稳定的目标创造了初步的条件。”该阶段的努力成果是暂时保持了农机推广鉴定制度的稳定。后期也从柳主任进行《农机化促进法》立法调研一事上看到了解决合法性依据的希望。
第二段是2003-2005年, 是构建推广鉴定法律框架并初步建立农机鉴定法规体系阶段。2003年是《农机化促进法》进入实质性制定工作的一年, 也是农机化司的头等大事。总站领导和有关处室人员配合部司积极做好《农机化促进法》的立法调研和相关条款的讨论修改工作, 认真研究《鉴定工作条例》的改革思路、实现途径和相关职责任务, 以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效地体现正在制定中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有关精神。2004年是中国农机化事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农机化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颁布, 它标志着中国农机化事业从此有法可依。总站于8月初组织召开全国农机鉴定工作研讨会进行学习贯彻, 研讨在新的形势下农机推广鉴定的改革与发展。以后几个月, 按照《促进法》的要求, 拟定《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配合部司起草《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等文件。在这段时间我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是:2004年4月16日-26日, 我受农机化司司长王智才委托, 陪同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等领导到湖北、湖南两省进行了《促进法》立法调研, 期间进一步感受人大法工委领导的立法思路, 积极宣传农机化和农机鉴定工作 (向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同志针对性介绍农机鉴定情况, 回京后向农机化司汇报了人大有关领导提出的要求) , 取得积极效果。2005年, 总站配合部司集中力量推进农机试验鉴定法规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鉴定能力认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全国农机鉴定产品品种指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程序》正在研究制定。与此同时, 着手制定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评价方法等技术规范, 考虑修订和统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工作。10月27日部农机化司在北京召开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实施工作培训班暨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工作会议, 张宝文副部长做了《统一思想, 团结奋进, 努力开创农机鉴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我代表总站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进行了解读。这个阶段是农机鉴定法规建设里程碑式的三年。农机鉴定工作从基本上无法可依到形成初步规模的法规体系,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农机试验鉴定站是在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中负有特定职能的机构, 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承担着为农民选购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和为国家实施农机化扶持政策进行技术把关的社会公益性职能, 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评价是农机试验鉴定的特色;《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则进一步规定了农机试验鉴定的目的、分类、原则、职责、条件、内容、公告和监督管理等, 农机试验鉴定进入了依法鉴定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是2006年到退休, 将近两年, 属于农机鉴定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完善阶段。这段时间, 总站继续把法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配合部司制定出台了《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及配套文件,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 《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试行) 》, 修订了《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等5个通则和25个农机产品的推广鉴定大纲, 对有关鉴定方法评价理论的研究也在有计划地开展。据我所知, 退休后这些年农机鉴定法规建设在持续进行, 不断补充健全完善, 有的规章和大纲还进行了修订换版, 其中仅推广鉴定大纲已达86个, 可以说现在农机鉴定法规 (核心是推广鉴定) 建设已经进入完善提升阶段了。
2.必要性, 即明确在市场经济深化, 农机产品监督、市场监督和国际通行的认证等质量监督评价模式全面发展形势下, 农机推广鉴定的特色和作用。当时这个命题是在推广鉴定基本无法可依的形势下提出的, 处在道理可以讲, 让别人认同则很难的境地。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试行) 》等文件的颁布实施, 这个问题已迎刃而解。以适应性评价为主要特色, 由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安全检查、可靠性试验、适用性评价、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和用户调查等八项内容为主体的农机推广鉴定, 依法成为农业部门进行农机产品性能质量评价的基本模式, 成为农民选择先进适用机具的重要依据和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技术把关手段, 发挥着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 维护农民利益, 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真是一通则百顺啊!问题的解决令人兴奋, 也令人深思, 我们常说解决问题要靠改革、靠发展是没错的, 但是就“推广鉴定特色和必要性”法律定位的解决这个问题来说, 我以为实际上是对历史认知的回归。早在1982年的《鉴定工作条例》中已有类似的说法, 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为了‘有选择地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 避免盲目推广造成损失, 以维护用户利益, 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 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规定“农机鉴定, 通过科学试验测定和市场考核, 综合评定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价值, 为农业选择适用的机具提供依据, 是评定农机具能否进行推广的必经程序”;第六条规定, 农机鉴定的内容“主要是考核农机具的作业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农牧渔业部当年同日发布的《全国农机鉴定工作座谈会纪要》也明示, “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推广, 鉴定的过程也就是推广的准备, 把鉴定与推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 虽然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领域、规模、环境与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以促进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为目的的农机推广鉴定的本质没有变, 也不会变, 这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只要我们明确这个定位, 坚持这一方向, 不断深化提升其特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就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3.科学设计, 主要是部级鉴定与省级鉴定及省级鉴定之间的功能定位与职责划分。对这个问题总站的确也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但是多年的实践、研讨、甚至争论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出路, 连《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对此也不得不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所以至今没有得到明确合理的解决。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初设计不尽合理, 从功能上讲, 对农机具的性能质量进行科学试验和鉴定不宜用级别划分, 不能说部级鉴定就比省级鉴定更科学更准确, 特别是统一鉴定大纲以后;从职责上讲, 不能以行政区划代替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决定鉴定结果的有效性, 包括对非通用类机具的鉴定也不能这样处理;从机具品种范围上讲, 区分哪些机具应由总站做, 哪些机具宜由省站做, 这条线也不好划。事物设定的基础不科学, 在上面怎么改也难以成为科学的东西。记得2003年我率团访问俄罗斯库班农机试验站时了解到, 俄罗斯中央政府以自然区域为主在全国设立了16个农机试验站, 都归农业部直属。它们的任务是代表政府进行农机性能检测和适用性试验, 以决定其销售和使用范围。那里不存在两级证, 更没有彼此的矛盾。二是经济利益的原因, 在各站都把推广鉴定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时期, 两证职责直接关系到鉴定市场的划分, 矛盾就比较突出, 没有找到“双赢”或“多赢”的办法。而近年来各地农业投入大幅增加, 不少站“参公”或实行“阳光工资”, 有了财政保证, 手中“不差钱”了, 加上“推广目录”对多种机具省级鉴定的认可, 使“两证”问题大为弱化。另外部级推广鉴定能力认定工作的广泛开展, 大多数省站都不同程度具有了部级鉴定资质, 利益的相关方式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重新研究部省两证的功能定位及其关系已具备了较为有利的内外部条件。
2000年郭新老师从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毕业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工作,2003年6—8月在国家211工程项目的支持下作为项目筹建负责人建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首饰金工工作室。2006年开始招研究生,在郭老师兼容并包,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后招收了十届硕士研究生。这十年中研究生教学成果显著,毕业的十几名研究生基本都在上海、杭州、苏州等高校里开创首饰专业或建立课程,而且都已经开始在专业中作为主要负责人担当重任,在首饰行业内崭露头角。往届毕业生分别就职于上大美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建桥学院、浙江传媒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东北师大等。比如张妮,目前是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珠宝系首饰设计专业主任;吴二强目前为上海首饰设计师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他们分别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创立了自己的首饰独立品牌,比如李桑的“sang”,吕中泉的”吕品金工“,成为将艺术经过创意转化成创意产品的实践者,承袭了”工匠精神“,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首饰专业发展与金工首饰工艺的推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郭新老师建成工作室后,同年技师孙旻进入工作室担任教学及管理工作。2006年成乡调入工作室任教。2007年许嘉樱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工作室任教。2010年吕中泉毕业留校任教。
郭老师在培养学生原创思维的教学中,把通过艺术首饰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从鼓励阅读,到撰写读书报告,以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创作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创作意图,大家从方方面面给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学术讨论环境。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成长,老师也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主观创造性得以不断养成。所以郭老师的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理念,如吕中泉把中国传统的意境美学与当代艺术首饰创作相结合。李桑是“首饰创作意味着思想的出口,搜寻、关注生命体的发展和潜藏动因的载体”。徐忱的首饰创作就是“一个人的战争中流浪痛苦的状态”。张莉君是“使用中国元素运用传统的材料、纹样直接设计成为装饰符号,利用新材质去体现中国情感内涵的精髓,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把传统的和现代的去结合、碰撞,让人们的内心来解读你的设计意图。”除了艺术首饰的创作,教学还强调对商业首饰的设计、制作流程的了解和实践,以便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有更广泛的选择和多样化的成长。在这里教育不是产品生产,整齐划一必定是艺术教育的悲剧。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付出更多辛劳。如果这份辛劳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把专业与自己的心灵契合,成长为健全的自我,作为老师一定也会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