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分析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藏旅游分析(共8篇)

西藏旅游分析 篇1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的旅游形式,是各会展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点。目前,国际会议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和消费额高、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服务行业多、成本低、利润丰等特点,在欧洲、北美、亚洲的香港和新加坡,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一门产业。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是江苏省省会。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面积6597平方公里, 人口640 万

南京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素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是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在会展旅游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如今南京具有展览性质的会议也在迅速增加,过去的2011年,南京会展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京全年举办大中型展览和规模以上会议共1782个,比2010年增长32%,其中展览190个,会议1592个;展览总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5%;展览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有28个,比2010年增长15%,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体趋好。目前各国、各地区都不断开始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虽然南京会展市场发展速度迅

猛,南京市的会展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尚不具备行业规模和明显的产业特征。

为什么一个十分有市场和利润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什么在南京却没有成为规模效应。政府、企业、会展协会等企事业如何“吃”下这个大蛋糕。

也许一个中青旅的负责人能打开这个谜底,江苏中青旅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的团队旅游设计出一条线路便可长期使用,但会展旅游不一样,必须详细了解参展客户的所有需求,一般从会前准备到展览布置,以及会后旅游,全部要个性化制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布展、公关、组织旅游等综合服务能力,南京的旅行社往往缺乏这样的专业团队。

那南京发展会展旅游上有什么劣势和优势呢?

优势之一:强大的接待能力

“十一五”期间,南京旅游产业环境日益优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竞争力日益提升。201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8个,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0家,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区11个,年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景区21个;共有旅行社465家,国内百强旅行社3家;共有各类住宿接待设施1700家,旅游星级饭店123家,其中,五星级15家,四星级21家。这也证明了南京有足够大的接待能力,也是发展会展旅游成功的关键。优势之二:完善的交通网络

南京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9年航班起降106142架次,旅客吞吐量10837222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99吨,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14位,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9位。市区有4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虹桥旅游汽车站和先进的地铁、公交网络系统。高铁的开通大大了方便了南京对外的交流。优势之三: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优势

城市的经济条件可以看作会展旅游发展的“源”动力条件。南京位于最发达的上海经济圈内,近几年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已跻身国内生产总值千亿元城市之列。南京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中名列第六名, 是国际上看好的21 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综合实力

“五十强”评选中名列前茅,这为南京发展会展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优势之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南京作为十代故都,文化底蕴极厚,虽许多地面文物荡然无存,但保留的老地名仍让人追昔不已。南京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文化的地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城市年轻的活力与魅力。

优势之五:具有成功的办展经验

南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筹办大型展会的经验, 如金秋经贸洽谈会、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世界华商大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特别是2001 年第六届华商大会和2005 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 这是对南京在硬件上和软实力的最大考验,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办展能力。

看似完美的南京在发展会展旅游也存在很多致命的短处。

劣势之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行业约束

会展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纵观世界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 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南京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 从而缺乏对会展的管理、协调与引导。因为南京目前的会展业还缺乏专业管理, 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而使会展业与旅游业在很多层面难以实现良好的有效对接。

劣势之二: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是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专业的人才数量也是代表这座城市的会展发展程度。目前,我国仅在上海、北京等会展中心城市有一定数量的会展专业人员。即使在上海,拥有经验的会展高级项目经理还不足50 人,人才缺口很大。而南京的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专业的会展服务队伍。劣势之三:缺少明星会展品牌,缺少拳头产品

品牌是展会发展的灵魂, 目前我国国内也初步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展, 如厦门“投洽会”、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杭州的“西博会”。但南京的会展业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认知度较低。打造品牌展会有助于提升

城市影响力,吸引更多展会落户南京。

城市发展要善于取长补短,发展城市的优点,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短处,抓重点,重发展。抓住机遇迎头而上。

一、抓紧制定行业政策与行政法规目前, 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商学院联合起草的《南京会展发展纲要》正在论证编制中。但仅有“会展经济规划”是不够的, 还须加紧完善会展政策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展会的长久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 扶持符合城市发展展会及新型展会给予资金和税收的优惠, 以鼓励政策替代不规范的直接参与和支持。这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会展中心城市的先进经验。

二、加强南京会展业的硬件建设,一些全国性大型展览先后到南京考察后, 失望而归。因此, 加紧提升硬件设施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根据场馆强度设计的原则,适当对原有的场馆进行改造升级,扩大展览面积。另一方面, 适时兴建新的规模大、功能全、布局合理、技术含量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三、发展与市场对口的专业人才,以现有的大学资源,结合国内外会展教育,走出一条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及时的把会展企业中优秀的员工输送到学校中,把丰富的实战经验教授学校,充实会展教育教师队伍。鼓励会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

四、加快推进南京会展业的国际化、网络化进程首先要有步骤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 加快南京会展资源地有效整合, 精心培育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会展经营主体, 从而增强南京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和后劲。其次要积极开展与其他城市合作或者共同承办一些展会,学习其他城市在举办同类活动的先进经验。

会展旅游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生命力, 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和经济拉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也要相信, 只要能充分发挥、利用南京的资源优势, 抓住“长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

西藏旅游分析 篇2

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中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 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 乡村旅游在距离城市100公里左右的近郊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生活越现代化, 工业化特征越明显, 竞争和快节奏的特征也就越明显, 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就越强烈, 而乡村旅游则会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较稳定的主导方式之一, 且有进一步向高层次旅游活动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 中国的乡村旅游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但由于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观念简单, 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深刻认识, 加之发展速度过快, 缺少统一规划, 并受乡村自身发展程度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城市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活动中的构成主体, 是乡村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动机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行为规律和特征, 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乡村旅游动机分析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旅游动机与乡村旅游

1. 需要, 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需要也是一种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来改善状况的满意的状态。

2. 动机, 是一个心理学名词, 是指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 并促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通俗地讲,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需要而进行的。

3. 旅游动机, 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个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心理动力。

旅游动机虽然以需要为基础和前提, 但只有需要并不一定会产生动机。动机的产生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 二是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一个人只有既产生需要, 又有满足需要的对象时, 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根据城市旅游者的需要,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发掘, 并为游客们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对象, 进而吸引游客产生动机和旅游行为。如开发一些与城市喧嚣生活环境相反的乡村农家院儿生活;种植、养殖应季水果、海鲜、花卉、鱼塘等;对自家的庭院进行修饰改造, 引入小溪、院坝、水池营造出小桥流水, 花鸟鱼虫的一派田园美景, 使城市游客感到每每至此, 赏田园风光、闻泥土芳香、品农家风味、观民俗风情, 真是其乐无穷!满足城市游客工作疲惫之余休闲度假的需要。

4. 乡村旅游的概念。

2004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 认为中国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杜江等分别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 客源市场及发生平台等出发, 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 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农家乐”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二) 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和原则上作了系统的整理, 提出了分析人类动机分析的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对研究人类的行为需要和动机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在旅游领域内, 虽然不能用其解释所有旅游行为的动因, 但它确实为我们认识旅游动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马斯洛把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 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 并在其晚年又提出了求知和审美需要, 本文主要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所以在此不仅对其层次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 也把求知和审美需要也一并列入分析。 (1)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饥、渴、衣、性、住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 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结合旅游者需要延伸来看, 这方面需要主要包括吃、住、康体活动、阳光、新鲜空气等, 尤其是与吃、住有关的健康需要也应特别给予关注。 (2)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从旅游来看就是旅游者需要个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心理安全方面得以全面保障。他与生理需要合并成为旅游者出游最为关切的两大需求。 (3) 社交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 即人人都需要与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建立融洽关系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 希望爱别人, 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 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 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并相互关系和照顾。从旅游来看, 表现为旅游者通过旅游而探亲访友、寻根探祖、联络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包括和旅游地居民的交往和互动) , 以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4) 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能独立自主并且充满信心。总之,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面对社会怀有满腔热情, 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渴望得到外部尊重, 尤其对一些平常生活工作中较少得到这种满足的旅游者就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旅游服务不但强调功能性服务, 还特别强调心理服务的原因。缺少尊重的旅游服务不可能给旅游者带来多么美好的体验。 (5) 求知需要。即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学习, 探究事物的哲理, 对事物进行实验和尝试的欲望。从旅游来看, 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希望了解、学习、探究一些未知的事物, 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6) 审美需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从旅游来看, 可以泛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一切美好的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欣赏, 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情感体验。 (7)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潜力到最大程度,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从旅游来看, 是指旅游者通过到自己向往已久的旅游地旅游而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或者在旅游中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理论。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理论为我们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提供了又一个理论视角。 (1) 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 否则人们便会产生心理紧张。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尽量寻找标准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以减少非单一性、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2) 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等。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可能更愿意游览没去过的景点、走偏僻的道路、住独立经营的旅馆, 或者希望旅游活动能安排的新奇、刺激、有趣, 使他没想到, 给他带来意外的体验和惊喜。 (3)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从上述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 人们既有单一性需要又有复杂性需要。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单一性过多, 人们会产生枯燥、单调、厌倦之感, 觉得了无生趣。而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过多, 也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所以, 在旅游者的心里, 只有当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达到某种平衡, 旅游者才会既感到放心、安全、可靠、舒适, 又感到新鲜、刺激、惊喜、乐趣。

二、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中国乡村旅游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都还不规范, 这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前文已经指出, 乡村旅游旨在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显然, 其中不仅仅包含观光旅游的要素, 更多的是包含了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 强调的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的乡村旅游。可是目前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光和单存的农家饭菜上, 分不清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区别, 不了解城市旅游者来乡村度假的多种需求。有的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不顾旅游地原始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 大兴土木, 建园造景。这种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 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本质和目的。

(二) 旅游产品品种单一, 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创新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模式化、生硬化、缺乏特色创新, 这不仅局限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范围, 还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特、求变的消费心理。多数农民的思想守旧, 缺乏创新, 他们多注重模仿, 以致经营理念都有所雷同, 在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食物来源、菜肴品种、室内布置、康体、娱乐项目等方面缺乏个性化色彩。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民俗文化产品, 在设计上一味追求文化展现上的“通俗化”, 忽视了乡村生活所包含的原始性和文化内涵等特色, 忽视了城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审美要求和创新要求。大多数农家餐都是一席没有经过培训的农家主妇做的饭菜, 农家游戏也是千篇一律, 或是唱唱卡拉OK, 或是夏季在田间、大树下打打牌, 玩玩麻将, 产品单一, 缺乏精品, 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仿佛这就是农家乐的“品牌”。经营者在推出的旅游产品中缺少有突破性和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主体吸引物支撑不足, 尤其是极具强烈吸引力的拳头产品, 更缺乏能打造成国际品牌的产品。

(三) 参与性活动项目少, 文化含量较低

乡村旅游目前较普遍缺乏基于本地自然、农业及人文资源的学习性、参与性项目设计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种田等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上, 没有深入发掘游客的需求。尤其是晚间, 大多数游客只是在农家炕上玩牌、聊天, 缺乏康体运动和参与性强的娱乐休闲项目, 对城市旅游者的交往、参与、求知、娱乐需求认识明显不足, 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理解。比如在游客尽兴观光和采摘的同时, 在向他们传授一些农村科普知识等, 告诉他们樱桃的培育过程及种植和采摘的最佳时节, 让游客在游玩之余, 还可学习到农业小常识, 满足其求知的需要。

(四) 基础设施落后, 饮食卫生及安全状况不乐观

中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地区, 受长期卫生基础条件欠缺的限制, 旅游的卫生状况一直不是很令人满意。特别是农家乐旅游聚集地,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生活污水、垃圾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既污染了环境, 又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一些偏远的旅游地, 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大多数农户家里吃水都要到家外的小河流里挑水, 家里也多是旱厕, 如此来看, 游客的健康得不到更好的保障。此外, 乡村的生活较城市来虽说是安逸和惬意的, 僻静的乡村小路, 一派田园秀丽风光, 令人向往, 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村里的道路多是未铺过沥青的土路, 尤其是路两旁的路灯很少, 晚间缺少保安人员的巡逻, 制约了游客晚间的郊外散步等活动。乡村生活设施条件的欠缺, 不仅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麻烦, 也会给来此观光的游客在生活和游览的过程中带来不便。

三、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结合上述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单一性与复杂性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 下文具体分析城市旅游者的乡村旅游动机,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该了解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需求和动机, 以开发出更多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

(一) 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生理需要分析

生理需求是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 是最容易满足的,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乡村旅游经营者忽视的部分。城市旅游者到乡村旅游, 其生理性需要和动机显然与其在城市中有所不同, 从复杂性需要角度分析, 他们希望饮食、住宿、康体休闲要有别于城市, 表现为求绿色新鲜、求住宿、康体休闲的农家特色;而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他们又希望在食物加工环节的程序和卫生条件、住宿如厕等环节的卫生条件是尽可能符合卫生、干净、整洁的要求, 只有这两方面都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才可能真正从生理层面激发城市旅游者到乡村旅游的动机。

1. 饮食环节确保食物绿色天然, 确保加工干净卫生。

虽然城市人现在想吃什么都可以在城里买到, 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催熟技术导致的没滋没味、转运导致的不新鲜等问题, 早已成为城市人无奈的心病, 绿色、天然、新鲜的农产品对于他们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因此,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在保证所提供的农产品绿色天然上, 转变观念, 舍得投入, 诚信经营, 以此为卖点吸引打动城市旅游者。只要真正确保诚信, 相信完全可以通过适当提高价格来获取稳定的利润, 更重要的能培养城市旅游者的惠顾动机, 形成一批稳定的回头客。

在饮食加工环节, 务必从所谓“农村就这个样子, 就这个条件”的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要认识到虽然城市旅游者好像也没提出什么质疑, 但他们对这方面的单一性需要从来就没有因为到了农村就降低, 而且按照双因素理论, 没有不满意, 并不等于满意。要激发旅游者的惠顾动机, 促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就必须按照食品加工的有关要求, 采取切实措施, 从加工人员的体检到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 从操作程序到操作标准, 全面进行改进, 彻底打消城市旅游者的顾虑。

2. 住宿环节确保整洁舒适。

游客住宿方面经营者应加强管理, 虽然乡村旅馆没有星级评定, 但我们也应力求成为乡村旅游业中的五星级标兵。可以是平房, 可以是土炕, 但房间用品必须是干净整洁的, 住在里面应是舒适的。客用品应勤洗、勤换、勤消毒, 而且在乡村旅游较发达的乡镇, 也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引导, 开设专门的集中洗涤消毒点, 统一各家各户的客用品洗涤消毒, 树立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形象。另外, 有条件的经营者最好能提供印有本饭店标识的一次性用品。一是可以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二是可以起到广告宣传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3. 康体休闲围绕乡土开发创新。

乡村旅游从形式上说应归于度假旅游的大类, 也就是说城市旅游者主要不是来游览, 而是来度假, 是到乡村郊外来活动活动, 放松放松的, 享受一种简单、平静和快乐, 以此平衡城市复杂快节奏生活给人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因此康体休闲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需求。但是显然乡村旅游不可能提供城市或其他如国家四A、五A级度假地那样的一些康体休闲设施设备, 乡村旅游必须围绕乡土、野趣、童趣大做文章, 在康体活动形式上多想办法, 开发设计多种充满乐趣又不需耗费很多体力的康体类活动项目, 吸引城市旅游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帮助他们去除懒惰心理, 摆脱只能在树荫下、火炕上玩麻将、打扑克的单调。野外、炕头玩玩扑克麻将虽然也是一种乐趣, 但现实却是真没什么更有意思的活动。遗憾的是, 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对此观念淡薄, 更谈不上此类产品的开发创新了。此外, 随着乡村度假游、乡村俱乐部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游客滞留于乡村过夜的现象日益增多, 这使得旅游者对乡村晚间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可以考虑组织如乡村篝火晚会、乡村夜游等晚间活动内容;夏天来临时, 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放露天电影, 让老年游客回忆他们童年时, 家中虽无电视, 但村民们都走出家门, 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的欢乐时光;也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套全方位, 一条龙的乡村式婚礼等等。

(二) 安全需要分析

乡村旅游地的经济和社会治安状况对旅游者选择度假地也具有重要影响。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乡村旅游度假地应给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安全方面的单一性, 免除其由于人生地不熟带来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尤其要满足对旅游者对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安全的需要。乡村旅游应加强本地的安全管理,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安全巡逻队;各旅馆应加强住客入住信息管理;农村道路两旁多装置路灯, 最好是在乡村道路两旁装饰一些与本旅游地主题相呼应的霓虹灯, 既点亮了道路, 也点亮了游客的心。

(三) 社会交往需要分析

1. 城市旅游者渴望与乡村村民坦诚交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交往之于人类吃饱穿暖后的重要性。游客与旅游地村民交往动机不仅仅局限于了解旅游地的民俗文化, 更主要的是游客在游玩的同时, 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城市旅游者不可避免地甚至是渴望与当地村民交往。通过当地村民的交往, 旅游者了解风土人情, 品尝当地特产, 参与风俗活动, 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观光旅游相比较, 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与当地村民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 渴望一种单纯、真诚、没有欺诈的交往和融入, 渴望由旅游者到宾客再到朋友的转变,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当地村民坑蒙欺骗, 这将严重破坏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印象。这一点和观光旅游有很大不同, 观光旅游移动空间很大, 观光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层次较浅, 时间也更短, 在一个景点的不快可能很容易就被下一个景点的美丽风光和愉快的交往所冲淡, 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这种来自与当地村民交往的不快则很难弥补。有鉴于此, 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当地村民的宣传引导, 对当地居民讲清城市旅游者的期待, 讲清和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交往与当地乡村旅游长远兴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度假休闲活动中来, 以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胸怀, 与城市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地交往, 共同营造一种乡村旅游特有的气氛, 共同享受乡村休闲度假的快乐轻松, 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 城市旅游者渴望与其他旅游者有更多交往机会。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旅游者对互动和参与的需求, 创设更多使其相互交往的机会。只有在参与中互动互助, 才能有高质量的深刻的乡村旅游体验。尤其是一些同一个乡村度假俱乐部的旅游者, 彼此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甚至已经相识, 彼此更渴望有愉快的交往, 而且度假之后还可能继续联系, 因此其互动交往的层次也更高。城市旅游者还期盼和同去的家人朋友在度假中有值得留恋和回味的交往, 不同于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交往。这要求乡村度假地旅游部门在深刻理解城市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相应的有助于互动交往的旅游产品, 营造有趣、温馨、也可以稍带些竞争性的交往氛围, 充分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四) 尊重需要分析

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不仅是为了逃避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 也多是为了能从旅游过程中获得日常得不到的受人尊重感。为满足这一需求,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包括对客语言, 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培训, 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 时刻秉承“客人永远是对的”、“顾客至上”原则为客人提供高质量、尽善尽美的服务。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多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居民, 他们多是对城市酒店中的礼仪性尊重早已非常熟悉, 甚至熟悉得都有些麻木了, 希望来乡村旅游体验别样的服务方式, 乡村旅馆除了应掌握的服务领域的基本常规外, 是否能结合当地风俗、传说表达尊重呢?例如, 乡村旅馆多由村民自家经营, 他们淳朴待客, 在与客人交谈时, 言语中透露出真诚, 以质朴的微笑与客人打招呼、时常还会无拘束的开口大笑与你聊天, 唠唠家常等等, 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们立刻感到尤如来到远方亲人家中做客一样。

(五) 求知需要分析

乡村旅游经营者不仅可以提供可供游客体验的农家活动项目, 也要向其宣传农业科普知识。如, 向游客简单介绍应季水果的从播种到采摘过程的小常识, 也可结合养生之道, 向游客们介绍营养学的知识, 让游客们了解老年人、年轻人及不同体质人群都适合食用哪些蔬菜和水果等。

(六) 审美需要分析

毫无疑问, 山、海、田园风光本身就给城市旅游者提供了不同于城市水泥森林的审美享受。但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自然资源的乡村旅游地, 还应当想方设法增加旅游的可进入性, 在不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 修路塔台, 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观景平台。此外, 还可以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 开展不同规模的如赏花作诗、民俗表演、摄影比赛、龙舟比赛等活动, 丰富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七) 自我实现需要分析

对某些城市旅游者来说, 远离城市的喧嚣, 回归乡土, 回归自然, 回归自由成为其心灵至真至诚的渴望, 山、海、田园之间, 简单生活、真诚交往当中, 这些旅游者会时常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寻找到人生的真谛。这些旅游者或者常来某个乡村度假, 或者表示退休后来此地常住。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对这些忠诚的旅游者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可模仿星级酒店建立客史档案那样, 了解、记录他们的需求及兴趣爱好等, 保持联系, 为他们提供贵宾一样的服务, 并借助他们良好的口碑宣传自己。

结语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 (城市旅游者的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反思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出可以激发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的旅游产品, 促使中国的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摘要:在简要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在未来休闲度假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之后, 运用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 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需要和动机, 并在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 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策略性建议, 以便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

参考文献

[1]郭丽, 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 2010, (5) .

[2]张建国.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需求趋势研究[J].商业研究, 2007, (6) .

[3]徐清.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2) .

西藏旅游分析 篇3

[关键词] 按揭旅游旅游消费消费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传统住房制度的打破和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按揭制度开始在我国大陆流行起来。现在,在几年前曾经被提出但很快就偃旗息鼓的按揭旅游近几个月内被重新推出。对按揭旅游可能带来的消费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按揭旅游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1.按揭旅游的内涵

目前在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按揭旅游,实际上是由旅行社、旅游者和相关银行三方共同参加的以实现旅游活动为目的,以分期付款为主要特征,以“先旅游,后付款、分期付款”为主要运作方式的营销活动和融资活动。其具体做法为:旅行社为迅速强占和扩大市场份额,向市场推出旅游产品;旅游者向旅行社订购,交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一般不超过总团款的30%)之后,实施旅游活动,旅游结束后按时分期缴纳含利息的款项直至缴纳完毕。

2.按揭旅游的法律特征

从法律角度分析按揭旅游的法律特征,是分析消费风险、建立防范机制的前提。根据上述定义,笔者认为,按揭旅游行为最显著的法律特征主要为: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具体就是:其一,两个合同即购买旅游产品和按揭付款合同,二者的关系是购买合同是按揭合同的前提,没有购买合同就没有按揭合同;按揭合同是购买合同的补充,没有按揭合同购买合同就没有办法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其中任何一个合同的违约均可能导致另外一个合同的不可履行或没有必要;其二,三方当事人即旅游者、旅行社、银行,在这三方关系里,截至目前,银行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大,因而主要存在的关系是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的旅游产品买卖关系与旅游按揭实施与款项回收关系。

从理论上讲,作为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它在旅游者、旅行社、银行三方之间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结合点,既能帮助旅行社尤其是大中型旅行社继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旅游规模效益,又能够帮助旅游者缓解一次性支付旅游团费从而实现旅游消费的实际困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者尽早实现旅游消费,为旅行社扩大再生產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按揭旅游过程中的旅游消费风险分析

其实,旅游者在整个按揭旅游过程中,“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里,一旦发现违约情况,就十分可能发生旅游消费风险,进而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

1.产生于旅行社的风险

(1)旅行社的欺诈宣传。如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零首付”、“免利息”、“先旅游后付款”的宣传来说,就极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旅行社确实可以通过扩大游客量来取得更多的价格优惠和规模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实施按揭旅游活动中,也必然会发生较多的运营成本和产生一些实际风险,一旦预计可能会出现利润过低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他们就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增加隐性收费,变相的抬高旅游费用。实际操作中,旅行社一般采用的就是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谓的手续费或相对抬高旅游报价来实现该目的的。如以“英国+瑞士8日游”为例,团费为16000元。如果选择零首付无息12个月分期付款,加上旅行社收取的6%的手续费,消费者每个月只需支付1413.3元(16000元+16000元×6%服务费)/12个月=1413.3元,那么旅游者全年总计支付16959.6元,一年下来,整整比实际价格多出959.6元!

(2)旅游活动的质量仍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表面看来,按揭旅游的确改变了传统旅游“先交费,后旅游”的模式,使得旅游完成后部分游客仍有相当数额的费用没有支付,消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但是,由于按揭旅游本身就是在旅游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背景下旅行社所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不排除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延续一些以往就存在的宰客行为发生的可能。

(3)旅行社高估了目前老百姓的超前消费习惯,提供的产品不能为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导致按揭旅游活动不能如期举行,因而浪费按揭旅游者较多的时间和经历。

2.旅游者自身的风险

(1)受旅行社的概念与媒体攻势影响,很容易误入冲动消费的陷阱,从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自己的财务支出计划,造成 “快活旅游了七天,辛苦还债了一年”的局面。

(2)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或发生其他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变故,使旅游者无力继续履行按揭还款协议。

(3)道德风险。一旦旅游价格下降较快的时候,按揭旅游者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平衡,而此时如果出现相关协议对约束力不强或抵押物执行比较困难的情况,按揭旅游者会产生赖账的想法。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道德形象。

3.其他风险

(1)旅游降格变化巨大时容易引发旅游消费风险。在某一旅游线路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旅游者受“买涨不买跌”效应的影响,提前进行按揭旅游。一旦出现旅游价格迅速下跌,按揭旅游者就将面对资金被“套牢”的现实。

(2)利率变化过大时容易引发旅游消费风险。在连续多次降息、按揭成本下降的情况下,旅游者的按揭消费的“胆量”可能越来越大,一旦利率上升且上升幅度增大,势必使按揭旅游者还款压力增加。

(3)抵押物的价值变化也可能引发旅游消费风险。部分行业的价格调整,可能是按揭旅游合同中的抵押物价格产生变化。一旦出现无力还债而抵押物价格上升的情况,按揭旅游者也将蒙受一定的损失。

(4)其他诸如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信用体系不健全、国家产业调整、不可抗因素等的存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旅游消费风险。

三、化解按揭旅游所带来的消费风险的方法与对策

按揭旅游的按揭期限虽然比较短,所涉及的金额虽然也不是很大,但是,事先对各种可能产生的消费风险进行有效的法律防范,既是壮大按揭旅游的需要,也是保障按揭旅游者的权益的需要。下面,笔者将从风险转移、风险化解、风险预防等角度入手,提出规避按揭旅游中旅游消费风险的对策。

1.旅游者应深刻认识旅游按揭,进行理性消费,提高消费风险的抵御能力

(1)深刻认识旅游按揭,即不能认为仅仅因为按揭贷款这一技术性的手段就能提高自己的旅游购买能力;或者说按揭只能帮助那些具有潜在旅游购买能力的人提前完成心愿而不能使那些无旅游购买能力的人具有旅游购买能力。

(2)进行理性消费,这主要包括:①根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与对未来的预期来具体确定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数额,合理的选择旅游线路,进行按揭旅游。因为按揭是刚性的和不可逆转的,而个人收入是会受各种影响而变化的。②合理支配个人收入,坚持消费原则,严防“消费陷阱”。人的需求是多元的,消费需要是多样的,个人在面对种种消费诱惑的时候,要避免盲目决策、冲动消费。③选择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声誉较好的旅行社进行旅游按揭,订立较为完善的旅游合同,避免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也为日后解决争议提供法律依据。④跟踪金融政策,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培养一定的理财能力,科学消费,科学理财。

2.建立全面的信用监督体系,开辟律师业务与个人按揭业务的契合点,确立风险预防与过程监控机制

由于按揭活动的突出特点是信用行为,而对于信用程度的认定往往需要有专业法律技能,而在旅行社和银行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甚至是专职律师的前提下,按揭旅游者聘请律师就显得尤为必要:

(1)协助订立合同,明确旅行社进行虚假宣传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要求把宣传广告的内容写入合同以防止旅行社欺诈行为的发生。

(2)发挥信用监督作用,协助纠纷的处理和解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惠及全社会的风险转移机制

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预防和减低消费风险外,在风险成为现实以后,还应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那些不幸受损的消费者得到救济。为此,建议尽快建立和健全产品质量保险等担保制度,一旦权益被侵害,可以有效地转移风险。

获得公平、等价的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在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今天,净化消费环境,让经营者履行义务、恪守商业道德,以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是各级各部门不可推卸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秦凤伟:简论个人住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防范[C].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

[2]杨冬成叶天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武汉金融

[3]佚名:开发商在银行按揭贷款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长沙律师网,房地产论文

[4]廖文婷:武汉“零首付”旅游横空出世 费用像按揭贷款一样.[N].武汉财经,消费生活栏目

[5]尚军辉:我国旅行社实施按揭旅游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7年3月

旅游案例分析 篇4

案情简介:

原告张某于XX年XX月XX日参加被告某旅行社组织的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的“新马五天豪华团”,原告按照双方签订了一份《出境旅游合同》,并在被告提供的旅游计划书内安排的新加坡某珠宝公司以3176元新币(约合人民币1545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只祖母绿戒指。回国后原告委托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对其购买的戒指进行鉴定,鉴定报告载明,该戒指在评估基准日的国内零售价值约为人民币6100元。原告在被告安排的新加坡某珠宝公司购买的祖母绿戒指远远高于国内同等商品价格,张某认为权益受到侵害,于是将深圳某旅行社诉至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张某与深圳某旅行社均不服判决,双双上诉至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理解析:

本案为旅游合同纠纷,争议的焦点是,在境外旅游过程中,游客因购物权利受到损害时,旅行社是否承担责任?根据目前常见的出境旅游服务运作模式,购物几乎是所有出境旅游过程的必经环节。然而在境外旅游过程中,游客因购物权利受到损害时,旅行社是否承担责任?这需要看购物发生的具体原因而定。因为有些购物活动本身就是旅行社策划和组织旅游活动的一个内容,有些购物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过程中擅自主张而增加的项目,还有些购物活动是游客在自由活动时间里私自去购物场所购物的个人行为。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购物,如发生游客权利受到侵害,其责任的划分也各不相同。

西藏旅游分析 篇5

贺万荣

(贵州省贵定师范学校,贵州省贵定县,邮编:551300)

内容提要: 本文从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这一目标出发,具体分析了贵定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气候条件、旅游特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贵定旅游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提出加快贵定旅游业发展的五点基本措施。

关键词:

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贵定县 贵定县概况

贵定县位于贵阳以东黔南腹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059/——107021/,北纬20005/——26046/之间。全县面积1631.1km2,东西宽38km,南北长76km,贵定地处贵州省的交通要冲,是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与东部地区相联系的重要通道。黔桂、湘黔铁路和株六复线在此交汇,距贵阳60公里,距龙洞堡机场58公里。区内人口27.3万,县城人口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8.24%。

2贵定旅游资源优势

2.1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贵定地处贵阳以东黔中腹地,区内有湘黔、黔桂、株六复线等铁路干线从县城经过,现正在改造和黔桂铁路贵州段从贵定昌明镇经过。有320、321国道和两条省道从境内通过,贵新高速公路也从贵定县城经过,从县城驱车到达贵阳只需一小时,到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都匀市也仅需一个小时。贵定已形成一个由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与东部地区联系重要通道,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是进入滇、川、渝、黔旅游的主要入口。为游客进入贵定旅游奠定了基础,也是贵定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条件,2.2 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贵定位于贵高原东部,地处苗岭北坡,苗岭山脉中段横跨县境南部,平均海拔1000——1300米。区内谷岭相间,群山林立,自然资源景观丰富。海拔1961米的黔南最高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蓬山就位于贵定、都匀与麻江的交界处,其主峰及天池在贵定县境内。斗蓬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着原始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神秘探奇性。主要景观有:原始森林,莽莽苍苍,规模宏大;天池宝鉴,生于项峰,婉若明镜,如临仙境,应是稀世国宝;瞒天幽径,迂回曲折;绝岩峭壁,刀削斧劈;怪谷野花,称为“六月雪”,十分壮丽。斗蓬杜鹃,品种繁多,别具一格;宝石寨古树参天,浓荫密布,巧石怪木,一路花瀑;

风景秀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漂流区,上起贵定盘江镇,下至贵定洛北河镇,漂流全程18公里,惊浪、险滩、急流、幽谷相间其中,有黔中第一漂之称。河水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放舟河上,顺流漂下,置身山水之间,幽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小花溪——音寨民族风情村,春天有满山遍野的洁白如雪的李花,浓香阵阵的金黄的油菜花,“金海雪山”的别样风景,伴着孱孱流水,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心情;慢慢品味纯朴的民族歌舞,再来上几样农家小菜,不失为为都市人休闲放松的绝妙去处。此外,还有闻名遐迩的云雾茶山,山中有湖,湖外环山,山上是满山遍野的茶园;鼎耳山天然竹院;杨家寨神秘莫测的梦幻景观等;燕子洞、牟珠洞、穿心洞等岩溶洞穴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阳宝山,明清时期与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并称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曾有宏大的寺庙建筑群,现今遗址尚存,山上尚有江南罕见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百余座;有贵定城内的城隍庙古建筑群;吴三桂皇城堡;有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如贵定苖族的长衫龙芦笙舞,曾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节”和“2004西部十二省(市区)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 定东民族风情跑马场;云雾湖民族风情度假村;还有苗族服饰、刺绣;布依族山歌等。此外在岩下乡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人工养殖基地。

2.3气候宜人——旅游休闲好去处

贵定地处中低纬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气温32摄氏度,最低气温-4摄氏度,年均温14.9摄氏度。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131mm。无霜期长,达295天。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旅游舒适度高,非常适合休闲旅游。

2.4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土特产品

贵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县境内有除汉族外,主要还有布依族和苗族,约占全县人口的一半。除此之外还有水族、壮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商品方面,贵定有远近闻名的盘江狗肉,是前来贵定旅游游客首选食品;还有久负胜名的贵定云雾贡茶,历来为上贡朝廷的贡品;此外还有贵定特产野百合粉、薇菜、盘江和音寨的酥李等都是游客自己享用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理想礼物。

3贵定县旅游开发现状

3.1旅游资源级别低,贵定县的旅游旅游比较丰富,但旅游资源整体水平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在贵定境内,目前只有斗蓬山是级别最高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且现在尚在开发中。还有贵定洛北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阳宝山),除此之外,其他的景区级别较低,资源的非凡性不突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较弱,从而导致旅游客源市场较小。区内景区相对比较孤立,景区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相距较远,在旅游线路设计时重复较多。从旅游业布局方案来看,贵定旅游属于混合型旅游业,介于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

3.2景点交通通达性差

贵定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但这些干线公路和铁路主要集中于贵定中部,呈东西向分布,在贵定境内线路较短。县内旅游交通线路主要为县道,级别较低,路面质量低劣,通过能力弱,导致从县城内到各景区极不方便。比如,贵定到洛北河景区距离不远,但路面坑坑洼洼,汽车向扭秧歌一般巅簸在山间小道上,对游客来说就是一次心理考验;贵定到斗蓬山到现在还没有一条较为平整的公路,需要游览斗蓬山的游客多选择从都匀出发。通往县境内各地的交通车辆班次相对较少,尤其直达旅游景点的车辆少,导致景区与县城间的联系减弱。由于旅游交通的限制,使得贵定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

3.3接待能力不强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旅游宾馆的数量少,档次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的住宿需求。贵定现有环岛酒店、星辰酒店、贵定宾馆、阳光宾馆、飞龙酒店、贵储招待所等少数几家宾馆和一些家庭旅社。宾馆档次总体偏低,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二是旅游交通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接待用车数量少,级别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旅游接待车辆,使游客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三、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导游人员,现有导游人员景区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知识水平、文化修养还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四是景点开发程度不高,景点环境容量较小。

3.4旅游客源市场较小

由于贵定旅游资源的级别低,集群状况不佳,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省外、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更小,所以贵定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以黔南、黔东南和贵阳地区为主,以近距离的短期短线旅游为主。省外游客到贵定的较少。导致贵定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贵定县旅游开发措施分析

4.1加强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贵定旅游要加在对外宣传力度,动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宣传贵定,推销贵定。让外界最大限度地知道贵定了解贵定,从而产生深入了解贵定的冲动和欲望,形成旅游动机。同时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投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意识,树立贵定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4.2加快贵定交通运输的发展

旅游地的通达性往往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交通通达性差的地区,旅游经济距离长,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也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黄果树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在八十年代末在全省率先建设贵黄高等级公路,进入21世纪又重修贵黄高速公路,目的就是要带动黄果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应放在首位。尤其是从县城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要优先得到投资和建设。

4.3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力度

贵定旅游资源相对级别较低,因此应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下功夫。在对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开发的基础上,也可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要加强对斗蓬山的综合开发;要对洛北河景区进行大范围绿化,提高漂流途中的观赏性;要加强对贵定特产——云雾贡茶的开发,除把它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外,也可把茶山茶园、茶叶生产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开发,让游客亲自体验采茶,做茶到品茶整个生产的乐趣。在人文旅游景观方面,要对县域内的文物古迹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完善,使之恢复历史原貌;要深入挖掘各人文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提高其艺术品位,重点放大其特异之处;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要加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的开发,做到物美价廉,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收藏价值。

4.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卫生建设

贵定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城市环境卫生差,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在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内开展旅游活动;二是旅游活动要体现生态特征,在享受自然的美的同时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贵定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与林业部门协同作战,在全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尤其是对旅游景区景点绿化。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卫生建设,减少境内的大气环境、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尤其要加强穿城而过的麦溪河的治理,要使它成为县城内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贵定县城的名片。

4.5全面规划,正确定位

贵定旅游部门应对贵定旅游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景发展目标做出全面而详实的规划,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同时要对旅游客源市场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使旅游业各部门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如针对不同级别的客源市场,对旅游宾馆档次的要求会有所差别。

5.结论与讨论

贵定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贵州旅游区位上有承接南北东西的桥梁作用。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贵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内部综合治理力度,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深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发展个性化旅游,提高旅游服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吴若丁 《可爱的家乡——贵定》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张广海等《旅游管理综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

3、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旅游地理学》

旅游合同案例分析 篇6

10110226潘颖

某旅行社在某市日报上刊登广告,打出“国内精品线路游”,并规划了若干条旅游线路,其中包括南宁、越南下龙、河内、海防,北海双飞8日游,定为每周二、周六发团,并且注明报名办法为:第一,电话咨询旅游线路;第二,传真签订旅游合同;第三,指定银行账户存款;第四,十人以上可以上门服务等。由于报社在排版时失误,将每人旅游费用3200元人民币排版成320元人民币。外地游客李某通过电话向旅行社提出参加某种旅游线路旅游,他在电话中问道:“一切都按照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内容办吗?”旅行社接待人员给予了肯定回答,并告诉了他开户银行账号以及出发时间。随后李某将320元人民币存到了该账号上,并向单位请了年休假,按照预定出发时间提前赶到了旅行社。当李某被告知旅游费用是3200元而不是320元时,他提出不参加旅游了,但要求旅行社退还320元并赔偿双倍费用,还要承担其路费、误工费等,理由是他依照报纸上的条件已经与旅行社达成协议。双方协商不下,李某遂以该旅行社欺诈消费者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思考题

1、该旅行社在某市日报上刊登的旅游广告是要约吗?为什么?

2、该旅行社是否构成欺诈消费者?能否满足李某提出的赔偿要求?

案例解析

1、《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要约和要约邀请都是发生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一种意思表示,但二者在法律上有不同的意义。要约是要约人自己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要约人主动向相对人提出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的;而要约邀请是当事人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实际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它不因相对人的承诺而订立合同,也不对要约邀请人产生法律效力。本案例中,该旅行社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符合要约邀请的条件,因此该旅行社在某市日报社刊登的旅游广告不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

西藏旅游分析 篇7

自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 南靖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发土楼旅游资源:第一、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保护森林;第二、完善土楼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第三、启动“福建土楼全球巡回推介计划”等 (《关于加快南靖土楼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南靖土楼旅游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南靖土楼旅游资源开发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对于闽南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南靖土楼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与本土文化结合深度不够。大部分游客到南靖土楼旅游不只为了欣赏当地的土楼风光, 也是为了体验当地的风俗民情。然而百分之七十的游客反映, 到“南靖土楼”旅游只是单纯地欣赏了土楼风光, 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体验较少。

2. 同类旅游资源之间存在竞争威胁

虽然从国内外看, “福建土楼”是一种世界级的人文旅游资源, 但是土楼在福建的分布具有普遍性:永定县、华安县等土楼集中的地方也都在开发土楼旅游资源。以永定县为例在将近二十年的开发历史中, 永定土楼早已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旅游开发路线, 而南靖土楼旅游开发则相对较晚因此, 早期的客流主要流向永定土楼。

3. 缺乏有效的客源、游客逗留时间较短

南靖土楼的客源来自漳州市区的占75.8%, 省内其他地市游客占17.1%, 而省外其他游客仅占7.1%, 狭窄的客源市场直接造成了南靖土楼的乏力。南靖土楼旅游还存在着“游客逗留时间较短”的问题看游客的逗留时间普遍较短, 较短的逗留时间, 影响了游客在南靖土楼旅游时的消费。

二、南靖县民俗节庆资源分析

现存于南靖县的民俗节庆旅游资源, 参照国内专家的分类方式, 可以分成政治类节庆旅游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节庆旅游资源。政治类节庆旅游资源受政治影响深远, 不能体现南靖县的地方特色。南靖县可开发的节庆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

1. 节庆类型多样

根据笔者的生活经历, 结合走访、百度搜索我们统计出了现存于南靖县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节庆资源, 有祭祖节、保生慈济节、中原普度节等。

2. 参与性强

以独具闽南特色的保生慈济节为例:保生大帝的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保生大帝吴真人的诞辰。每年的这个时候南靖县各地群众均会举办隆重的祭拜活动。此过程中融入了包括舞龙、舞狮子表演等在内的游艺活动。

3. 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靖的民俗节庆大都源于古代的农事和宗教信仰。例如:“中元普度节”表达了南靖人民对鬼神的敬畏;“祭祖节”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做大福”表达了对风调雨顺的祈求;“保生大帝慈济节”表达群众了对保生大帝为民治病的感恩。

三、将节庆旅游融入南靖土楼旅游的价值分析

1. 展示南靖土楼风情, 提高知名度

将具有代表意义的民俗节庆融入南靖土楼旅游, 可以全方位的展示南靖土楼的旅游资源特色, 是提高南靖土楼旅游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2. 调整南靖土楼的旅游产品结构, 弥补旅游淡季供给过剩状况

和其它景点一样, 南靖土楼在旅游淡季时也面临着旅游淡季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若是在旅游淡季举办节庆活动, 可以在短期内聚集大量的游客到南靖土楼旅游,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旅游淡季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缺陷。

3.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举办节庆旅游不但可以为南靖土楼吸引更多的游客, 而且还可以拉长游客在该地的停留时间。游客除了参与节庆的门票和节庆商品消费外, 还要在节庆举办地南靖土楼住宿、乘车、购物等, 这可以带动当地的交通、宾馆、饭店、娱乐、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增加收入。

4.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目前为止南靖土楼的旅游开发仍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 游客参与性不高。而节庆旅游不是静态的博物陈列, 它的动态特征性决定了它的参与性。它可以使游客亲历南靖土楼的民俗风情, 而且可以使游客得到情感的宣泄和身心的放松。

综上所述, 南靖土楼是世界难得的稀世古民居建筑, 其独特性是其它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现阶段南靖土楼旅游还是遇到了发展瓶颈。充分挖掘南靖县现有的节庆旅游资源, 并将其融入土楼旅游具有深刻的意义, 它不仅能促进南靖土楼旅游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南靖节庆资源的发展。

摘要:本文在南靖土楼旅游资源大开发的背景下, 考察南靖土楼旅游开发现状、南靖地区的节庆旅游资源, 讨论将节庆旅游融入南靖土楼旅游的价值。

关键词:南靖土楼,节庆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宁, 陈娟, 戴文远.福建土楼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策略[J].福建地理2006, 6 (2) .

[2]黄建军.福建永定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 2008 (4) :29-34.

[3]郑艳升.福建土楼旅游市场开发刍议[J].福建艺术, 2007 (4) .

西藏旅游分析 篇8

[关键词]辽西走廊;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一,引言

通常意义上,走廊常被理解为交通通道,但作为区域旅游空间类型之一,它通过带状廊道联结和聚合,成为旅游業生产力布局的一种特殊空间形式。中国有三大走廊:河西走廊、辽西走廊、胶莱走廊。河西走廊因“丝绸之路”成为国际性旅游品牌;近年来山东旅游業快速发展,但未以胶莱走廊为核心;辽西走廊从地理范围上指山海关沿渤海湾东行,经葫芦岛到锦州医巫闾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在区域上不仅包括葫芦岛、锦州、盘锦,还涵括地脉、文脉与之相通的朝阳、阜新在内。考古表明,辽西走廊作为中华先民活动的最早地区之一,集聚着汉、蒙、女真、契丹、乌桓等多民族文化资源。辽西走廊在有限空间内各旅游要素高度富集,更是沈阳和北京两大都市圈之间的咽喉之地,过境客流巨大。如何有效利用辽西走廊空间内各种旅游要素,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加强旅游空间合作,提升走廊旅游業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值,对于促进辽宁乃至东北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际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类似走廊研究较多是针对公路景观、绿色廊道、遗产廊道等领域。Donald Appleyard和KevinLynch等(1965)在著作《The view from the road》中,以视觉设计为主对道路景观进行阐述,在交通道路中可以通过对视线设计及视廊的控制来提升道路景观形象,但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旅游活动等方面。20世纪60年代绿色廊道(green way)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Charles Little(1995)在《Greenwayfor American》中提出绿色通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诸如滨河、溪谷、沟渠、风景道路等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遗产廊道(heritage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概念,它为线性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这些理论主要涉及诸如绿色廊道及线性遗产保护领域,和本文研究的以旅游活动为主而形成的带状走廊不同,而系统性的对走廊旅游的功能活动、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等范畴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

国内有学者对环渤海地区、辽西地区、辽宁沿海旅游作过实证研究。陈晓(2008)通过SPSS分析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间旅游差异,评价了滨海城市间旅游竞争力,并提出区域旅游应积极采取整合政策;陈才等(2002)通过对辽西旅游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区域环境分析,指出辽西发展旅游業的基本方式;李悦铮等(2000)从年际和月份等时空上及消费结构上对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杨新梅等(2001)以辽宁海洋旅游资源为切入点,使用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对海域管理所涉及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可娜等(2003)探讨了葫芦岛市滨海旅游资源和类型,指出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潜力,提出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顾红等(2009)采用SCP方法分析了葫芦岛市旅游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提出采用超级服务区发展模式和城旅一体化战略。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而专门针对辽西走廊地带的理论研究较为鲜见,特别是在辽西走廊旅游的整体空间结构体系构建以及旅游调控机制方面。基于此,本文以辽西走廊旅游作为重点研究区域与方向,深入探讨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发展机制等课题,以期为辽宁旅游業健康有效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三、辽西走廊旅游资源分析

辽西走廊从沿海平原依次向山地丘陵过渡,地貌起伏较大,形成了丰富的高质量的自然景观。辽西走廊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辽西走廊地区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6座,国家级工業示范点3处,国家级农業示范点8处,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点)12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辽西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见图1)。

四、辽西走廊空间合作结构优化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有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两种模式。辽西走廊的空间特征及旅游发展现状决定了目前宜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即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重点区域,逐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现有辽西旅游走廊空间结构属于较典型的据点式结构。此弊端使辽西旅游業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几乎丧失优势,各地市在旅游规划、景区开发及市场营销中各自为政,现有旅游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离散性。由于辽西走廊相对独立的城市发展区域,自身缺少核心城市,但不缺乏旅游中心城市,如锦州,即辽西走廊旅游空间中的“点”并不突出。辽西走廊应该着重培养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使辽西走廊产生体系内部的发展极核,增强该区域的中心的凝聚与辐射作用。所以辽西走廊空间开发模式的选择应该是“据点式”和“点轴扩散式”相结合。依托轴线上的旅游中心城市或王牌景区景点的优先发展,使其成为经济的增长极或游客集散中心带动周边旅游業的兴起,依托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组织旅游线路,进而带动辽西走廊旅游業的发展。

基于走廊域内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分析,适宜构建“一廊、一核、双线、三圈”旅游空间结构:以整个走廊带作为区域一体化开发格局,强化一核(以锦州作为走廊旅游中心节点),打造朝阳——锦州——盘锦、阜新——锦州——葫芦岛交叉旅游双线,在此基础上,构建走廊旅游核心圈,同时构建走廊西向辐射圈(以秦皇岛为节点辐射)、走廊东向辐射圈(链接沈阳首府)。从发展进程看,辽西旅游走廊沿线区域内无论是增长极点之间,还是旅游发展轴线之间,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和融合,通过构建互补性旅游产品群、联合塑造旅游走廊旅游形象,形成市场认可、代表区域旅游走廊整体新形象和新产品。区域旅游演变呈现廊道式渐次发展模式:极点(城市)吸引和凝聚——点轴结合渗透式发展——走廊带状网络型。各级节点城市、景点同时采取“交织式”发展路径,最后形成各级发展中心之间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旅游走廊发展模式(见图2)。

五、合作机制分析

目前走廊区域总体上属于经济滞后地区,单凭地方合作的经济实力有限,而走廊旅游合作涉及到区域政策层面,五地市权限不足,不足以承担起该区域决策主体角色。由此决定了走廊旅游合作机制的建立需要遵循自上而下、协调发展原则,从制度保障、服务平台、利益机制、协调组织等方面提出辽西旅游走廊旅游发展调控建议。

第一,走廊各市应积极争取使辽宁省政府对辽西走廊旅游合作予以充分重视,在省长级会议上提请近期重点旅游合作计划与项目,与亚行、联合国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加深密切合作,积极筹备申报“辽西走廊世界遗产”工怍,争取构建旅游合作治理委员会。

第二,通过与各类企業家协会、旅游协会组织等进行沟通磋商,推动有实力企業参与旅游合作开发,使其为旅游合作项目提供智力支持与资金保障;各地市建议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对区域旅游合作以及与旅游合作密切有关的交通、政策、资讯等方面的沟通与协作。

第三,走廊旅游合作行为能否顺利展开,依赖于区域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和完备性。为了使区域间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首先要克服该区域各市之间旅游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各市之间旅游经济政策和相关措施的尽可能公开。信息互动是建立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基础性措施。例如可以首先建立旅游产業信息共享平台,为各市政企间、企業间和政府间提供信息交流环境。

第四,定期召开区域旅游联合营销协调会,共同研究旅游市场宣传和营销策略。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协调内部成员关系,运用政策、决议以及论坛协商等方式进一步统合组织成员意愿与行为,根据合作区域旅游業特征,发掘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源,以集体形式推动对外发展。

上一篇:小班第二学期教育教学总结下一篇:食品安全奖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