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学作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体会(共8篇)
-------浅谈兴趣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一直忽略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中学时代虽然也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但都没有引起重视,老师没有把这门课程当做正式的课程来教,学生也没有把这门课程当成正式课程来学.都没有意识到该门课程对我们工作,生活会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在国家开放大学通过一学期的时间,系统的学习了该门课程,其中关于职业兴趣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章节,为正处在职业发展初期阶段,迷茫找不到发展方向的我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更大的发展舞台的同时,也附带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更多的行业限制,要想在这种大环境下争得一席之地,不光需要接受挑战还需要具备机遇,而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需要我们对职业发展有个深刻的认识.职业兴趣作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之一,在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兴趣已成为职业满意程度和维持职业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个体从事职业的稳定性、满意程度和职业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在人们选择职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地情绪反应.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兴趣是职业生涯的重要依据.正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一样,具有一定兴趣类型的个体更倾向于寻找与兴趣有关的职业类型,特别是在对外界环境限制较小时,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因而,个体在对自己的兴趣或兴趣类型有了正确的评估后,就可以预测或帮助自己进行职业生涯选择
由于部分省内地市州电大办学功能缺失, 四川电大从2005年开始对达州地区县级电大进行直接管理, 凉山和遂宁也于2005年下半年和2007年进行直管, 2007年11月, 为加强对直管县的管理, 学校在直属学院设立直管县办公室, 并对相应的管理职能做了调整。直属学院负责直管县除教材以外的一切管理事务。其中直管县办公室负责招生和教务管理, 教学科负责教学管理。直管县工作开展了5年, 从2005年的招生人数1316人, 发展到2012年在校生规模8500人左右。
直管县离省校的距离较远, 在地理、民族、经济、学员素质等方面来看都有着独特性, 例如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 大巴山南麓, 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当地县级电大大都位于山区, 交通条件不是很便利;凉山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彝族学员居多。遂宁地区直管县教学点的经济条件较好, 学员素质相对好些。因为直管县地区开放教育学员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因此对当地学员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对其学习需求进行研究显得尤有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为了做好此次研究, 课题组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数据、图表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次课题研究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 了解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水平和现状, 同时也借鉴了系统内部一些专家和老师的研究成果, 大大提升了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针对性。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 十分重视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针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结合性。问卷的内容包含了开放教育学员在教学需求、环境需求、学习需求方面的动机、学习的全过程 (包括面授辅导、网络自主学习、远程答疑、考试、毕业论文等方面) 和学习方法、策略、效率等多方面的学习状况, 考查内容较全, 且做到了间隔使用多题考查同一考查点, 尽量避免被调查者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和心理暗示性等复杂因素。在此基础上, 课题组进行了数据整理, 并结合个别访谈、师生座谈会, 表格数据、图表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使整个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有效性得到可靠保证。
此项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首先, 选取达州、凉山和遂宁3个地市州共17所有开放办学资格的分校;然后, 从这些学校开设的开放教育专业中选择工商、会计学、法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再从这些专业当中抽取440名学员进行问卷测试。最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为400份, 有效率为91%。另外, 为增强此篇调研报告的可靠性、全面性, 课题组还组织召开了2次学员座谈会, 听取学员多方面的意见。
二结果及分析
1. 基础数据统计分析
第一, 学员基本情况方面。由于专业不能罗列齐全, 所以导致最后选择“其他专业”的学员最多。调查显示, 排名前三的专业依次是:行政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性别方面男生占43%, 女生占57%:从婚姻方面来看, 75%属于已结婚, 25%属于未婚, 绝大部分的学员已婚, 有家庭负担。
第二, 学员心理需求方面。学员中, 青壮年所占数量最多。也就是25~45岁这一群体的学员占多数。50%以上的学员参加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60%的学员选择利用晚上和周末在家里进行学习, 有40%的学员每周能抽出2天时间进行学习;大部分学员还是比较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按老师的安排学习, 并得到他们的指导。在调查过程中, 学员所在单位、同事和家人都对其到电大学习表示支持, 困扰学员学习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太多的时间、基础太差、不知道如何学习。
第三, 学习方式方面。大部分学员希望学校能将面授课的重点放在各章节知识点总结、考试重难点讲解和本专业就业领域以及发展前景分析方面;态度好、有热情并且能联系实际的教师更受学员的欢迎;面授教学和网上学习还是学员选择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 (分别占到38%和32%) , 有47%的学员认为每次面授课应该控制在90分钟内;课后有44%的学员希望有机会同任课老师交流, 33%的学员希望能多和同学交流;在面授课之外, 绝大部分学员希望学校能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和活动小组, 定期开展小组学习交流;在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方面, 35%的学员希望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讲授, 27%的学员希望提供更多的现场实验实训机会。
在网上学习方面, 54%的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网上学习效率不高、资源太多太杂、没有网上学习指导, 是学员网上学习的主要困难。大部分学员希望学校在提高网上学习材料的质量, 加强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学习资源的种类与数量。
84%的学员都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但是52%的学员对学校组织活动的信息缺乏了解, 学员希望学校在学员活动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统考必修课程、选修和网院统考课的复习,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 课程重难点总结和考试重难点预测与讲解这两部分学员们最感兴趣;在考试方式方面, 30%的学员认为所有课程均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 25%的学员仍然希望能够沿用传统纸笔考试形式, 25%的学员希望加重平时成绩比重,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
对于网络化考试, 大部分学员希望网上学习平台应更人性化, 更便于操作;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考试操作技能的指导和培训;大部分学员希望学校能通过面对面或网络形式进行答辩;同时组织安排一次集中的论文、毕业设计辅导讲座。
2. 开放教育学员学习需求总结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理论, 课题组可以对直管县教学点开放教育学员学习需求得出如下结论: (1) 学员对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为主, 面授辅导为辅等教学方式可以接受, 但对自主学习仍不适应, 存在轻微的心理失调。 (2) 学员普遍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基础太差、学校的学习支持服务不完全到位。 (3) 学员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对来说, 参加本科学习 (专科起点) 的学员, 其文化基础知识水平相当;只有专科学历学员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程度不齐。但这只是“先天”的不足,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非智力因素。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毅力、情感等等, 在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员身上,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 从与直管县教学点开放教育学员座谈获悉, 有的学员很少到校参加面授辅导, 但因基础较好, 并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利用教学平台资源和教辅材料, 坚持自主学习, 学习成绩较好;而有的学员虽然参加了所有的面授辅导课, 但因业余时间不能利用, 也不会利用教学资源, 缺乏恒心与毅力, 学习成绩则不尽如人意。
三开放教育学员学习方法的建议
直属学院所管理的直管县大部分教学点, 在师资力量、教学硬件等方面都不是很好, 通过对教学点实地调查和与学员的座谈交流结果显示, 长期以来习惯了“填鸭式”学习模式的学员对被置于“中心”位置, 一时也是难以适应, 有的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认为学校不负责任, 不坚持面授课教学。这种轻微的心理失调现象的存在是正常的。因为, 任何一个人对新生事物的理解与接受, 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自主学习观念的树立, 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 需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去加深认识。直管县教学点开放教育学员应该如何进行学习,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重视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的教学, 引导学员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一门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的必修课程。新生入学时, 学校就应注重对其进行入学教育, 可以通过人手一册的《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使其了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了解电大的办学模式、教学和管理的有关问题, 使学员对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心理准备;对学员进行自我管理、独立治学精神的教育与学习方法的培训, 让其少走弯路, 尽快完成学习观念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 还要在不断反复强化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使其最终能顺利完成学业, 并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为其实现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各教学点应该做好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加工工作
开放教育要求学员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地利用好教辅材料、教学平台资源等进行学习, 但是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直管县教学点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参差不齐, 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大部分学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 那么作为教学点老师, 如何发挥好导学的功能就值得好好研究。教学点老师可以协助学员对网上的教学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平时作业、复习重点、历年考题) 进行收集整理再加工, 让学员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收益。同时组织学员参加中央电大和省校教师组织的重要课程、难度较大的课程的网上教学活动, 争取在短时间内把握好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期末考试的命题方向, 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3. 量体裁衣, 采用符合学员特点的学习模式
直管县教学点开放教育学员从学习基础、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等指标要素来看差异较大, 如何采用适合的方式对不同需求学员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是值得教学点老师考虑的问题。评价一种学习方法到底好不好, 关键还要看学员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学点可以在新学员入校的时候开展学员学习需求调查, 将学员按各类学习要素进行分类, 为不同类型的学员量身打造适合他的学习模式。 (1) “媒体辅导+教师辅导”型的教学模式, 即以IP课件、网上学习资源与面授辅导课相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打破传统的组班面授教学格局, 根据学员文化基础, 自愿结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学上, IP课件和网上学习资源课程采取循环重复的形式, 辅导教师和学员同时收看, 学员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2) “自学+媒体辅导”型教学模式, 即对文化基础较好的学员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员自学为主, 辅导教师运用网络、QQ、电话等通信手段对学员进行点对点的辅导答疑。 (3) “自学+教师辅导”型教学模式。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员分组, 让其自学, 辅导教师重点辅导, 在学习时间和支持学习媒体的选择上完全由学员自主决定。
4. 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目前开放教育试点专业的学员全部都是在职人员, 有57.6%的人认为所开课程与实践相差较远, 因此对部分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此, 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 让学员边学边实践, 辅导教师要有计划地结合课程特点, 千方百计地指导学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例如:直管县射洪分校“一村一名大学员计划”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员春季面授课开班。学校对本学期面授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 在教学管理、教师聘请和上课方式上做了较大调整。面授课教师是从县委组织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县农业局、县经贸委等单位特聘来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专家。在讲授教学计划设置的同时, 还讲授了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及针对农村实用性强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技术”等专题讲座, 深受学员欢迎。
摘要:四川电大直属学院直管县教学点开放教育学员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 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从研究其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 对开放教育学员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 探寻出适合学员的学习方法, 对于加强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及提高开放教育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直管县,开放教育学员,学习心理分析,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谢利苹、戎华刚、张建新.掌握成人心理特点促进成人终身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 2004 (4)
[3]王政彦.影响成人远程学习者自律学习的心理与背景因素之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3)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教师方面:过度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苦恼、烦闷、焦虑、沮丧、抑郁等;学生方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心理脆弱、自制力差等等。
据有关方面统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占48%,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占12%,小学生9.5%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对心理健康问题很感兴趣,当我拿到书本认真阅读时,才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更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所来自的种种压力。当我在网上听到讲座时,心潮起伏,被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所震动。为此,我将用心地研究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把理论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用我所学专长去开拓师生心理健康的一片新天地。
一、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和伟大的,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就会健康;反之,师生心理都不健康了,还谈什么和谐呢?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教师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积极向上。课堂下,教师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上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思考,做出合理的对策。生活中,教师还要正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自己,辩证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节心理方法及缓解心理压力。遇事换位思考或用合理的方法去发泄,这样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付出,甘于奉献。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工作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完善心理素质和品格,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创设愉悦的氛围,营造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娇惯,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做任何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够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无同情心,遇到事情无主意,受点挫折没有承受力等等。笔者认为,应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经历失败与胜利,感受到人与人的真诚与爱心,体会到自私的狭隘,贪图享受的无耻,感受到与别人分享快乐和幸福,同时,设身处地为人所苦,为人所乐,让她们有同情心,无恻隐之心。再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谈,什么话都想与你说,增加信任度。当你犯错误时他就会理解你。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她们的欢乐与苦恼,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認识学校环境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幽雅、舒适、宽敞、明亮,就会给师生带来好的心情。如果室外设计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就会唤起师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和生活情趣。如果室内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就会有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关心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形成平等相待,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学校各种板报、校报的设计,要人为地突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倾诉,情感交融,消除三者之间的代沟,用真心换真情,用榜样激励奋进。如果说学校是绿色的,师生就是健康向上的;如果说学校是阳光的,师生就是和谐温暖的。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P24)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其中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2、个性心理:(P53)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个性心理结构包含的成分非常复杂,人们一般将其划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需要:(P53)是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在有机体的状态。
2、动机:(P57)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在我们有了需要的前提意识下,启动个人行为的特点。
1、能力:
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2、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二、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55---56)
答题要点: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如下:(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与理解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答心理咨询的原则。(P148---149)答题要点:(1)坚持正面指导,促进发展的原则。(2)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4)保密原则。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00)(P106)
答题要点:我国学者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七条标准:
第一、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与
周围环境取得平衡;
第二、情绪稳定而愉快,不是变化莫测,心情郁闷; 第三、意志健全,意志品质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挥; 第四、统一协调的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统一、协调,行动有计划、言语有逻辑性;
第五、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第六、行为反应适度,反应敏捷但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但不是不反应;
第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既非“老顽童”也非“少年老成”。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乐于学习;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会与人相处;善于适应环境;情绪愉快而稳定;正确地悦纳自己;学会自我调节。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134---137)
答题要点:第一,心理压力过大;第二,适应不良;第三,超负荷工作;第四,对自身赋予过高期望。
1、简述各种焦虑理论。
答:焦虑是一种身心的紧张和不安,是人们对身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未来情境所产生的一种担忧、害怕的反映。影响焦虑的因素很多,一般对焦虑的研究比较公认的理论有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斯皮乐伯格的特质焦虑理论。①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精神病学家费洛伊德把焦虑问题看做“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问题。认为焦虑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三者平衡而和谐时,人格就趋于完善,如果三者关系失调乃至破坏,焦虑就会出现。②焦虑的特质论。斯皮乐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念经。他认为焦虑通常表现为忧虑、不安等主观性的体验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分兴奋,他认为焦虑可原则上分为状态与特质两种类型。环境刺激是产生焦虑的外部条件,一旦个体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威胁,状态焦虑随之就会产生,而且威胁越大,状态焦虑的强度也随之就加大,它他之间呈正比关系。状态焦虑可促进人脑的内部加工过程,提高作业成绩,但过高或过低的状态焦虑,则将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简述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的人格类型。
答:⑴嫉妒⑵神经质⑶偏激⑷狭隘⑸自卑⑹暴躁。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价值。
答: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任务是遵循着可学的研究范式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事实、规律、机制和本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第一类问题是从质和量上确定效率的具体现象和事实。第二类问题是揭示心理规律。第三类问题是揭示人的效率活动的机制。同时科学心理学也关心人的心理活动的本性和本质问题。心理学的研究价值有
1、理论价值,通过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2实践价值,首先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其次为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P99—101)答题要点:
(一)世界心理协会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出了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
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第三,有幸福感;
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
效率的生活。
(二)我国学者的标准:我国学者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七条标准:第一,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第二,情绪稳定而愉快,不是变化莫测,心情郁闷;第三,意志健全,意志品质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挥;第四,统一协调的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统一、协调,行动有计划、言语有逻辑性;第五,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六,行为反应适度,反应敏捷但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但不是不反应;第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既非“老顽童”也非“少年老成”。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的自我发现目标。
2、试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P113---117)
答题要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表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的自我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情绪性,一般自我评价过高,或对己对人评价过高或过低,且极不稳定。极易造成字符、神经质、自信或自卑等心理困难。教师应做好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咨询工作:一是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二是进行自我调控的训练,使心理承受力不断增强。
(二)性意识的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异性疏远期。第二,异性接近期。第三,两性恋爱期。精力充沛、感情容易冲动的青少年,其头脑里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对行为的制约、支配和指导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性道德、性法制和性意识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的意志力水平。
(三)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初中学生的认识与活动具有新的特点,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进入高中后逐渐接近平衡。但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成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表现为行动超出认识水平。
教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时应做到:第一,实事求是。第二,引导或组织她们参加一些教育者希望或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活动之后引导他们认识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注意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性,逐步达到由认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在丰富系统知识的同时,还要训练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
(四)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地位未独立的矛盾。随着中学生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交往逐渐变的频繁,对物质需求的内容和数量大大增加,要求对物质和金钱有较大的支配权。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开展一些传统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举办“手拉手”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必要的勤工俭学的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一边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乱花钱的坏习惯。
(五)对未来向往和现实状况的矛盾。青少年认识现实,总是从所处的周围环境接触的人、发生或经历的事出发,受周围人们的言论、行为的影响,概括出个人对现实的看法。中学生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往往难于比较明确地认识未来。他们常常过于自信自己的力量,看不到不利的因素,比较心急,想尽快实现理想。但稍遇困难和挫折,易产生埋怨、不满、灰心丧气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他们顺利地、健康地度过这个时期,消除心理上的不健康,教师应做到:鼓励中学生大胆幻想;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现实的理想;帮助他们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同种种困难作斗争。3、试分析个别治疗与团体治疗的优缺点。
答:心理治疗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对象的不同一般把心理治疗分为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这两种方法对治疗心理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对治疗心理疾病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作用。⑴个别治疗。个别心理治疗,是由医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会谈方式和病人单独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帮助病人弄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鼓励病人建立信心,加强自我锻炼,克服病态症状,提高适应能力,最后达到痊愈的目的。这种治疗要求医生经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并且要有耐心,要能够和病人进行沟通。⑵团体治疗。团体治疗主要是通过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病人相互间的交流和帮助,能起到医务人员所不能起到的良好作用。团体咨询与治疗具有个别咨询与治疗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特别适用于学校的咨询与治疗。其一,团体治疗更为节省时间。其二,团体治疗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第三,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及情感的反应。其四,其特别对于学校来说,它更为接近于班级的环境。当然,团体治疗自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某些当事人有时只愿意私下咨询或治疗。但是,对于大部分当事人来说,团体治疗仍然是学校心理医师应采用的最佳咨询与方式,以便省下时间更好地帮助少数只能采取个别咨询与治疗方式的学生。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要求:分析章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并说明如何矫治。
答题要点: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第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第二、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第三、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
第一、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第二、采用厌恶治疗的方法,在章某洗手的同时放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电视或音乐,或者制造一些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甚至厌恶的事情发生,不断责备章某,让他觉得是自己洗手行为引起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让章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洗手的同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采用厌恶疗法一定要注意到这种疗法的消极影响,做到适度原则。同时消除他的过分厌恶情绪。第三、采用满灌疗法,把章某手弄脏,平时不让他去洗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允许洗手。可以把手弄得很脏很脏,让他意
识到即使不经常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让他觉得即使不去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手脏没什么大不了的。第四、认知疗法。首先,通过发现并改变来访者对反复洗手这一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来访者的情绪。然后才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与改变。
(二)案例:
钱某,34岁,女性,小学校长,刚从副校长提升为校长,但只工作了三周,就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校舍基建、人事安排、薪酬改革等,觉得无法应付,又累又烦,也感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此岗位,所以,提出辞职。但周围人都反对,家长、老领导、好朋友都劝她要坚持下去。这令她犹豫不决,十分矛盾。由此,她出现身体症状;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前一段时间是暑假,情况还算好,但随开学日期临近,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开学典礼那天,升旗仪式时,她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此后,也到某医院心理科看过,煎服中药治疗。
要求:分析钱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如何矫治?
答题要点:钱某的问题应该属于焦虑,其特点是她的焦虑情绪并没有明确的对象。而且在钱某身上还有非常明显的躯体症状,具体表现在“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因此,在诊断时可以考察一下她的病程情况,如果超过六个月可以考虑诊断为广泛性焦虑,即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在咨询中可以使用
1、支持心理治疗:包括劝慰、鼓励、适当的保证、对钱某的躯体症状进行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让钱某认清此病是功能性的,并非是身体某一器官患有重病,以减轻钱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使轻症患者焦虑得以解除。
2、肌肉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并有诱导入催眠的作用。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浅析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疾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问题引起性格异常。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更严重的是,亲情的缺失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些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缺少真正关爱,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 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另一方面,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大多孩子及“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在家庭中没有吃过苦,什么事情都有别人撑腰也使得他们意志方面一般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学生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的习惯。
(二)独生子习气重,适应性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现在很多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对家长的依赖心理较强。不少中小学生有较重自我中心倾向:在家里,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亲情淡薄,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在学校,与同学等交往时不懂得换位思考和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敏感。少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对于他人的困难,往往漠不关心。学习为上的意识较重,在竞争中易出现嫉妒心理导致心理失衡。自私狭隘,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这一系列的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使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风雨雨。
(三)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表现出过度焦虑和厌学情绪。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习任务比以往的学生更为繁重,上课时间更长,课后作业更多。这使得孩子在课堂内外均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身心俱疲,抑郁、厌学、焦虑等问题也随之增多。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四)师生关系不和,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尤其明显强烈,对老师的一点点批评不能接受,甚至顶撞老师,不能正面的去接受,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在有些方面不能正确的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的一种偏爱心理,有些学生的成长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让一些学生更加的冷漠,逆反心理更加的严重。
(五)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由于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些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几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和社会上一些没念过几年书的人包煤矿发大财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学生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渔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也有了盲目的崇拜的心理!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解决对策
(一)关注留守儿童,避免家庭教育只管孩子吃穿,只是给学生学习压力而不注重心理疏导的不良局面。在家庭中,最佳选择是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尽量避免双方外出,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孩子,这样不至于形成“空巢”家庭,对孩子身心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建议定期书信交流,父母必须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日抽时间返乡探视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父母必须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被监护人发展的需要。监护人必须给予被监护人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除了家庭,孩子最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学校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尽量避开学校教育工作存的一些弊端[2]
。片面过分的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重行为表现,轻心理过程等等。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厌学情绪。而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尊重学生,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避开这种为学习好即优秀的单一评价方式,同时老师也应该认识到,其实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去发现罢了!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在学习上不好,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育当中不要因一个同学成绩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只要老师都拥有这种想法,我相信老师们也都能够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不会用沉重的心理负担,再次基础上,学生也会敬重每一位老师,对学习也会更加的有兴趣。
(三)注重心灵辅导多关注,用爱去点燃教育,多与孩子沟通[3]
。教育是以爱为前提,爱,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爱,是孩子展翅飞翔的翼下之风。正确地关爱孩子,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知道孩子的心理需要,把握孩子的性格特点,前提是多与学生沟通,才能正确的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与中小学生的有效沟通。首先,要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首先要真诚,要做到与学生推心置腹,要面带笑容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到你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才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其二,师生平等相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对犯错误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喝斥,大量调查表明,这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
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种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
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自己的困惑疑问。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其三,在交流过程中增强教师的信心、耐心和细心!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古训给予的启示,要与学生共同重视“小节”,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以身教代替言教,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活动中去,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塑造学生人格魅力,发挥学生独立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为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将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在市
场经济大潮中闯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4]
。在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或适度高于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使学生暴露“弱点”,让他们经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磨难,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利用
各种主题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艰苦磨练,如有计划地进行各种体育竞赛、登山、野炊、纪念革命烈士等专题活动,让学生从温室里走出来,自我锤炼,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意志受到磨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学生缺少挫折磨练,一旦面临挫折,往往会束手无策,一蹶不振。承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很容易导致心理挫折。
(五)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设优美的物质环境,精心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是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及布局等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景。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思考;繁花点点、绿草茵茵,会无时无刻地触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校园物质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能给
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隐性课程的教育功效。心理环境即人文形态的软环境,包括
一切精神和人文因素。校园心理环境主要指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尤其体现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与物质环境相比,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良好的校风,可以振奋人心、激励斗志,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良好的校风,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出现良性循环。营造校园心理环境,还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包含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团结、友爱、合作、互携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教师和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可以得到化解;在这方面,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
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5]
。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
心情愉快、如沐春风。因此,在某些方面有必要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培训,提高学校的这种软环境。另外,用书籍充实孩子的心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可以坚持每月一主题,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比赛、作文笔会、书画笔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读书用书。使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1: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着眼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护社会的传统秩序阶段属于()。
A:
前世俗水平
B:
世俗水平
C:
后世俗水平
D:
准世俗水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指—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零迁移
D:
顺向迁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在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方面,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时间单位是()
A:
“一节课”
B:
“日”
C:
“周”
D:
“月”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属于()。
A:
言语技能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
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
A:
巴普洛夫
B:
华生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
《幼儿心理学
B:
《家庭教育》
C:
《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要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高级心理包括认知能力。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弗洛伊德的认为()是心理活动的主宰。
A:
意识
B:
潜意识
C:
前意识
D:
无意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美国心理学家()把价值取向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道德行为综合理论.叫作社会行为理论。
A:
斯陶布
B:
布鲁姆
C:
罗杰斯
D:
班都拉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因式(或形成新的因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属于()。
A:
刺激反应学习
B:
连锁学习
C:
言语联想学习
D:
多重辨别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属于()。
A:
言语技能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属于()。
A:
多重辨别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原理学习
D:
解决问题的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小学生同伴团体的特点有()。
A:
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B:
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C:
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D:
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桑代克在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近因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自尊感的功能包括()。
A:
激发行为。
B:
推动行为。
C:
监控行为。
D:
矫正行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品德的结构包括()。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有()
A:
有意性迅速增长
B:
内容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C:
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D:
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影响同伴接纳的主要因素有()。
A:
家长的教养方式
B:
出生顺序
C:
认知技能
D:
姓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根据学习任务的类型,学习策略可分为:()。
A:
阅读策略
B:
知识保持策略
C:
问题解决策略
D:
写作策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弗洛伊德将个性结构分为()三种成分。
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忘我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学校集体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A:
集体舆论
B:
班风
C:
校风
D:
教师的态度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同伴接纳性包括()。
A:
儿童在同伴中的声誉
B:
儿童受尊重的程度
C:
儿童受欢迎的程度
D:
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1:
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A:
信息获得功能
B:
行为导向功能
C:
行为的动力功能
D:
信息加工功能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2:
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A:
连续性和阶段性
B:
结构性
C:
次序不变性
D:
交叉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3:
皮亚杰品德发展的阶段包括()。
A: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B:
权威阶段(6-7岁)
C:
可逆性阶段(8-10岁)
D:
公正阶段(11-12岁)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4: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A: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B:
为医疗、文艺及其他社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C:
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D:
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5:
贯彻论理性原则要做到()
A:
任何研究都必须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小学生有知情权
C:
完全自愿
D:
要做好保密工作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6:
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有()。
A:
正确使用奖励
B:
正确使用惩罚
C:
榜样示范
D:
给予实践机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7:
奥苏伯尔依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
A:
符号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辨别学习
D:
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8:
实验法包括以下几种()
A:
定期实验法
B:
自然实验法
C:
教育心理实验
D:
实验室实验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9:
简述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
A:
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B:
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C: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D:
有很强的洞察力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0: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
成熟
B:
练习与习得经验
C:
社会经验
D:
平衡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负强化就是惩罚。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效果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必然牢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低自尊感儿童的特征。用积极和现实的观点看待自己的能力的批评;喜欢亲自实践;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让人认可的成绩。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绝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学生群体内部建立基准,然后逐一把每个学生的成绩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每个学生的相对优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由于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随机应变是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扬长避短,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良好的品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这种学习是由于间授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信息加工心理学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高自尊感儿童的特征。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悲观;孤独不合群;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低估自己的能力;对批评过分敏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6—8岁的儿童处于生物阶段。此时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判断题)
13:
生物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特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4:
心理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不再以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唯—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5:
零迁移也称中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不起作用,即两种学习之间:无直接的相互影响,迁移的效果为零。
A:
错误
B:
正确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对课本的仔细阅读,我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本书学习者优良的心理健康素质为目标。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为导向,坚持构建开放、富有弹性、充满活力,提升学习兴趣的课程体系,帮助学习者在自己心灵探索中步履坚定,在挫折中学会清醒执着,在巨大的精神冲击和沉重的心理负荷下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心理减压,保持心灵的自由宁静。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所以我平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平。课余时间我们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浪费。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
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
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一、基于辩证视角看作业与学生心理的关联
对于很多中职学生来说,课外作业是一种负累,但也有学生将完成作业视作考验自己的一种方式,因此,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课外作业与学生心理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首先,它的对立面表现在了学生对作业的排斥层面,如有些学生在课外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将作业放在最后,这充分表达了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意识、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动力等极其匮乏,表现出了他们厌学、叛逆的心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即以“学技术”“找工作”为核心的学习态度; 同时也受制于职教学生的整体特点,即很多中职学生在普教中因成绩低下或个性顽劣才转向职业教育,这种整体素质势必会形成一种不良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其次,它的统一面则表现在了课外作业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层面。那么,什么是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指学生心理上持续保持着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侧重内心认知更多的新事物,是有意识或潜意识中对维持个体发展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应。每一名学生都有学习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是否大于学生对娱乐、上网、逛街、购物等活动的需求, 是课外作业与学生心理形成统一辩证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二、课外作业与学生学习需求的整合
1. 把握好作业布置的三个要点
要想让课外作业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作业“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就必须要把握布置好作业的三个要点。第一,要把握好中职学生的心理,不能一味的、周而复始的为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学生即将面临考试,学习任务较重,而此时学生的心理肯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此时的作业应以趣味性为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受到乐趣; 其次,要深入分析学生是否存在厌学情绪,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合理布置作业。在实践中,教师可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定期测试,以测试结果作为分组和调整小组成员的依据。在分组的基础上,按照各小组的差异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要把握好作业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作业并非仅是以文字性问题形式存在的,其也可以是一项活动,一个实验,甚至是一个游戏。教师要把握好作业的形式,只有布置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作业也才能取得实效。第三,要把握好作业的内容,首先要结合学科特点,其次要与本课学习有关,最后要让作业生动谐趣,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生搬硬套教材中的题目。
三、优化作业内容设计
作业的内容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能够使其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匹配,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融合; 同时,结合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师还需要让课外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综合来说, 中职医护教学中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至少突出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能够诱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可将作业内容与课堂学习内容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医护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会思考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每当完成一次课外作业即获得一些技能, 而非单纯的知识。
第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课外作业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如“生命的细胞基础”一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手段为学生们展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动态,细致并全面的向学生展现光学显微镜下的真核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三个部分,表达视觉不同,细胞的定义不同,细胞的微观结构是指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而电子显微镜下所见到的细胞结构则称为细胞的亚微结构等知识。在课后,布置的作业需要与课堂知识进行衔接,如“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 能否运用上课所学的‘生命的分子基础’知识为细胞下定义?”等类似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第三,设计任务驱动式作业模式,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依然以“生命的细胞基础”一课为例,该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由此,课外作业布置也应当与这些主题相关联,向学生们提出学习任务。例如,1解析细胞的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概念、定义和内容; 2通过实验了解膜相结构的正常形态结构; 3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别从细胞大小、细胞核、核糖体、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等类别明确其间的差异。
考虑到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可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例如,1细胞的膜相结构包括: 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及小泡等; 2细胞的非膜相结构包括: 染色质、染色体、核糖体、中心粒、微丝、微管以及中间纤维。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的概念口诀: 1口诀“胞膜内融合腺泡过高”; 2口诀“管死中心和中间体制”。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医护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改革与创新应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更多的在课外参与实践, 感受实践过程; 要使中职医护教学适应能够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人健康需求,能够以科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起全新的职教医护教育体系,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课外学习是中职学生的“软肋”,在中职医护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致力于介入学生的课外学习中去,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对此,基于辩证的视角探索了中职医护教学中课外作业与学生学习心理的整合。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应作好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师应是“人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于工作,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积极改进缺点;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努力发扬光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3、拥有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要学会科学用脑,学会营养调配,学会工作,学会休息;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4、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这水之源泉就在于教师不断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理论经验、学习实践方法,并加以不断革新和创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凡是有用的东西,教师都应先人一步,都应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不然,那真成“无源之水”啦!
5、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调剂人生的一味良药。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和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志要和睦相处,互学共助;与领导要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关怀;与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携手步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7、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学才有希望!
二、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在学习方面,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
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是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2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电大心理学作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22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7-25
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06-18
教育学心理学期末考试作业12-11
心理健康认识作业09-20
心理学讲座学习体会07-21
电大教育学作业4答案06-22
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12-08
《学与教的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07-19
电大专科工商管理《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