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的名人故事(共12篇)
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 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4.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湖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物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层次的综合概念,其核心是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借助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有规律,便于讲述;二是故事中经常出现神奇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语言充满神奇而又诗意的想象;三是往往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百态或者表达了人民大众的理想愿望,主题美丽、温暖。以第二学段为例,人教版在教材中安排了五篇民间故事,主要出现在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中,并在一篇精读课文后的练习中也出现了关于民间故事的学习要求。(详见右表)
如何充分发挥民间故事的课程价值,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民间故事中的特质———“想象”元素,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在民间故事的三个特点中,“想象”是贯穿民间故事的核心:故事情节或曲折、或复沓回环,源于想象;故事语言与内容吸引听众,基于想象;故事主题表达诉求,也是基于现实环境的丰富想象。
一、借助想象,习得语言
习得语言是指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梳理、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经验,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语言实践必须借助文本进行,民间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元素正好为促进语言建构提供了最佳素材与土壤。
1.梳理整合,发现规律
民间故事种类繁多,不同的故事呈现出不同文本的特有价值。如《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从文本核心价值来看,这篇故事不同于其他民间故事,这是一篇有关自然景物形成的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根据现有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想象,它属于“民间地名类故事”。为带领学生梳理这个故事的独有之处,整合这类民间故事的特点,从而发现“民间地名类故事”的特有创作规律,我这样展开教学:
师:刚才大家从“妖怪出现”“花珊除妖”这些情节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个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那么,故事中有没有现实生活里真实存在的内容?
生:武夷山、阿里山、武夷山上的巨石、阿里山上的红桧树。
师:这两座山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借助“助学单”说一说。
生:很久以前,东南沿海的武夷山和台湾的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出现了妖怪,花珊勇除妖怪。最后武夷山裂开了,西边就是现在的武夷山,东边就是现在的阿里山。
师:文章是怎样紧扣武夷山、阿里山这两个地点,描述它们的演变过程的呢?自由读,小组内用小标题排列出演变的过程。
生:(讨论梳理)武夷山和阿里山连在一起———武夷山裂开———形成台湾海峡,西边成为武夷山,东边成为阿里山———母亲变成巨石———花珊变成红桧树,山上形成日月潭。
师:这个变化是一下子发生的吗?
生:不是。“形成了”“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变成”“天长日久”,这些词说明变化时间长,很神奇。
师:这类民间故事是关于自然景物的,每一个景物的形成和变化,都充满了老百姓神奇的想象。请你们再读两篇文章《神女峰的故事》《日月潭》,你有什么发现?
生:也是围绕景物变化的过程展开叙述的,变化的时间很长,变化也很神奇。
师:请你们发挥想象,尝试写一篇《望夫石》的来历故事。(出示图片)
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使他们发现,这类故事的个性就是围绕景物的变化展开叙述。景物的“变化”是比人物表现更富想象力的元素。学生只要了解其特有的规律,在群文阅读中发现规律,并尝试学写,使理解内容和体验写法自然交融,就能习得文本的表达顺序与语言规律。
2.听说并举,运用语言
很多民间故事的情节具有复沓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他们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如《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情节就是训练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运用语言的极佳范本,执教者蒋军晶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蒋老师读一遍,故事情节就能讲了。你们信不信?你喜欢听哪一个,我就讲哪一个。
生:“一条大河”。
师:(讲述)……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那座桥就叫作“内地桥”。
师:怎么样?为什么我现在读一遍就能基本上讲下来?
生:因为你记住了这个格式,先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是解决方法和结果。
师: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很多情节其实是有格式、有规律的。这是个克服困难型的民间故事,它的格式就是“动物来说话,公主来出手,神奇延续久”。你们来试试。
(生四人一组合作,一人说一处困难。)
师:《文成公主进藏》其实有很多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提到了日月山,山上的土都是火红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请你们创编。开始!
生:走着走着,文成公主又遇到日月山。她并没有退缩,只见她一只手把整个山撑了起来,把它抱到日月之中去。她太累了,手都磨出血来了,从此以后,日月山的土就变成红色的了。
民间故事的创编有写作密码,蒋老师紧紧扣住《文成公主进西藏》这个故事的情节范式,让学生在听、说中发现情节密码。然而蒋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范式”的框架下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并引导学生口头创编故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民间故事情节演绎的方法,同时也获得了言语表达的技能。语言学习始于模仿。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特点,为模仿提供阶梯,让想象力为语言添砖加瓦,学生才能发现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有结构的系统,习得语言,发展语文素养。
二、借托想象,发展思维
思维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从学习活动的角度看,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充分挖掘民间故事中的文本内容,借托想象,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1.发现探究,感悟形象
我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因故事曲折,情节感人,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的课后练习就提出了“让我们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的要求。中国民间故事不计其数,这篇故事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除了情节动人,还有其他原因———故事元素丰富,寓意深刻,故事中的动物的设置与其本质特征有关。学生讲述完故事后,我就抓住民间故事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展开教学。
师:你们觉得,故事中的老牛是一头怎样的牛?
生:很忠诚的、忠心耿耿的牛。
生:知恩图报的牛。
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老牛”可以换成别的动物吗?
生:不行,牛郎放的是牛。
生:牛忠厚老实,与象征意义有关。
师:你的想法更有意思。这是当时老百姓的中国梦:男的在田里耕作,女的在家纺织,加上儿女一双,生活就美满了。动物不能换!
师:请大家发挥想象,猜猜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
师:民间故事中的动物不是随便设置的,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关。
在这个片段中,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从迷茫走向清晰。厘清每种动物的象征意义后,又将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民间故事中动物的设置与其本质特征有关。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阅读思维。
这样的教学,也激发了学生以后阅读民间故事的思维触角。比如在读《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是哭倒长城,而不是屋子、大山,仅仅是因为丈夫修筑长城吗?为什么梁山伯和祝英台要双双化蝶,而不是化成小鸟?为什么白蛇要被压在雷峰塔下?
2.归纳概括,表达观点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优质的想象力不是胡思乱想、凭空猜想,它是以一定的文化作为根基,充满逻辑性和思辨性的。单个看,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形象各不相同,但把同类民间故事放在一起看,就能发现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共同点。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比如,在学完《牛郎织女》之后,教师可以拓展补充其他两大民间故事《白蛇传》《梁祝》,引领学生以菜单式表格梳理这三则民间故事情节发展的共同点。表格中列出“男主角、女主角、反面人物、经历困难、最终结果”等五个维度,引导学生对文本彼此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深入思考:反面典型人物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每个民间故事的情节发展有着怎样相同的模式?
然后,再出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关键词猜测填写表格中的男主角、女主角、反面人物、经历磨难、最终结果,最后读读这则民间故事的原文,把原文和自己创作的故事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一类“民间爱情故事”的密码已经被自己破解。
这样基于想象力培养的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已经升格为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探寻,对学生的阅读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语用能力提升也是有效的。
三、借用想象,审美体验
语言实践活动是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民间故事的主题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对人物的赞颂。在语言实践中,基于想象力培养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1.还原场景,体验情感
“只有将想象与现实基础、社会经验相结合,使想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逻辑性和思辨性,同时又拥有丰富性和独创性,这样的优质想象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民间故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质想象力,将想象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语言文字运用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联想、还原情景等方法,提升想象的品质,促进语文审美情感的体验。如盛新凤老师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中,安排了一个还原场景的环节。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听听历史学家是怎么来讲这个故事的。
(听录音)
师:你听到了哪些与故事中不一样的信息?
生:文成公主坐船的时候脸色苍白,她晕船。
师: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而且是一个在深宫中长大的公主。所以,从她过河的艰难中,我们可以猜测到,她过沼泽地容易吗?过乃巴山容易吗?盛老师给大家提供两组词语。(出示两组词语)
师:请你发挥想象,想想文成公主是怎么过沼泽地的,怎么过乃巴山的。选择一件事,像刚才那位历史学家一样讲一讲。
生:文成公主一进沼泽地,就闻到一股腐臭的气味,死气沉沉。文成公主心想:我一定要过去!于是,她就和随从们踮着脚尖,踩着草墩,小心翼翼地走。虽然有会陷下去的危险,但她一直坚持着,终于过了沼泽地。
师:(配乐描述)正像同学们描述的那样,文成公主在恶劣的气候中,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唐蕃古道上艰辛地跋涉了两年多,终于到达了西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盛老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还原真实历史的教学,并提供两组词语的辅助,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文成公主,体验了西藏人民爱戴文成公主的真正原因,这是对故事中人物“美”的深切认同,这比直接出示文章最后一段宣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效果更好。
2.补白情节,感受魅力
民间故事中的想象神奇,但并非天马行空。培养学生的优质想象力,需要将合理想象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融合在一起,进而才能发展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以《牛郎织女》的教学为例,讲到故事的结尾,我问学生:“王母娘娘用玉簪一划,就出现了一条天河。牛郎不是有神奇的牛皮吗,怎么就飞不过去了呢?这怎么解释?”学生无言以对,有些孩子甚至觉得这个故事不合理。这时我出示了《白蛇传》的片段,引导学生从中寻找灵感。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水漫金山”故事片段中的一句:“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长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涨一丈。任凭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一句式运用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来,让他们发挥想象,解释一下牛郎有神奇的牛皮也飞不过天河的原因。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天河波涛汹涌,牛郎飞高一尺,天河就涨高两尺。牛郎飞高一丈,天河就涨高两丈。牛郎飞前一尺,天河就变宽两尺。牛郎飞前一丈,天河就变宽两丈。任凭牛郎怎么飞,就是飞不过去。”
在这个情节补白中,不仅解释了民间故事中看似不合理的想象,更是在句式的运用中,进行了民间故事独有的基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审美创造。
四、借重想象,传承文化
文化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地区和民族文化的能力。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力的培养,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现文化传承。
1.对比辨析,促进文化传承
在我国民间故事中,有一类叫“三兄弟寻宝”的故事。故事梗概大致为:由于父(母)亲的命令,三兄弟去寻宝。老大先去,但路上遇到了困难,或者受到了某种诱惑,就放弃了寻宝;接着老二去,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放弃了;最后老三出发去寻宝,他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抵制住了各种诱惑,成功地取得了宝贝。这类故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传,如云南壮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壮锦》,彝族的《金果》,回族的《金雀》《窖山取宝》《三个儿子》等均是其典型的文本代表。
这类故事怎么教?对比辨析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读一组“三兄弟寻宝”的故事,并在组织讨论中不断放大此类故事的相同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让老大、老二失败,老三成功。二是老三都会经历“冒险的召唤→出发→被传授某种奥秘→战胜‘妖魔’→取得宝物归来”这样一个过程。三是故事的主题都是为了表达孝顺父母或者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渴望用一个不俗的东西来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理想寄托。
在不断放大此类故事共同点的过程中,“老三谨遵教诲,坚持到底”的人物形象不断凸显,学生对不同民族“凭借不断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得以理解,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预测推论,促进文化理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各自的民间故事,我们要让学生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包容不同的文化。比如,不同地区与国家都有“机智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些故事进行组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发挥想象,促进文化理解。何夏寿老师是这样展开“机智人物的故事”教学的。
师:谁能用你们的家乡方言,给大家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
(生讲故事)
师:让我们骑着阿凡提的小毛驴,去古老的欧洲,在格林兄弟的介绍下,认识一位聪明的牧童。
师:(出示故事开头)先猜一猜,这个牧童面对难题可能会有哪些表现?
(生将阿凡提的智慧移到了牧童身上)
师:请自己读,你刚才的哪些想法和故事中牧童的聪明表现不谋而合?
……
我们发现,学生依托想象,自觉地将阿凡提的智慧移植到了小牧童身上。学生还发现这类“机智人物的故事”不仅故事情节雷同,都是富人先刁难穷人,穷人凭着自己的聪明反击他们,最后取得了胜利,而且人物的表现也有共同之处,许多想法和自己的预测推论不谋而合。这样基于想象的预测推论,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理解。
苏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牙刷的国家。据考证,公元959年辽代应历九年就有了植毛牙刷。到公元960年趙匡胤建宋之后,史书上关于牙刷的记载便多了,其中便有苏轼的一则逸事。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患有牙病,朋友还因此给他寄来当时还是奢侈品的牙刷。当时的牙刷是什么样呢?考古发现宋代墓葬中有骨质牙刷,刷毛早已不在,只有牙刷的骨柄,牙刷头不大双排12孔,与当代保健牙刷相似,可见古人的智慧。
后来到了元代,有了与今天牙刷相同的名称。元人郭钰《郭恒惠牙刷》诗云:“南州牙刷寄来日, 去垢涤烦一金值。”讲明牙刷的功用是“去垢涤烦”。其实,当时的牙刷用材骨、角、竹、木等都有, 购者可自选,在城市里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郭钰收到的牙刷,也许是象牙或银制,才可能“一金值”。
丘吉尔
丘吉尔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随时都衔着大大的烟斗。由于长期吸烟对牙齿危害极大,丘吉尔的牙齿很早就开始“罢工”,他只能靠全口假牙维持生活。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丘吉尔所戴假牙却断裂了,寝食难安,直接影响军事指挥,于是不得不求助牙医重新做一副新的假牙,这样才顺利应对当年时局。
蒋介石
蒋介石为浙江奉化人,江浙人多喜食甜食,蒋介石也不例外,他的牙齿一直不好,早就装有假牙,西安事变时由于逃跑仓促,竟把假牙忘记了。到了台湾后,蒋介石经常到荣民医院牙科就诊,有一年夏天又到该院牙科就诊,但他要求不准开空调,不准开电扇,为了防止意外,除警卫人员外,在他就诊椅旁边还蹲着两条狼狗,只要看到牙医手放在口袋里,狼狗就会马上咬住其手腕。牙医又热又紧张,汗流浃背,只好找一人专给牙医擦汗,牙医战战兢兢地为他治牙。
金日成
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晚年患牙髓炎,本国牙医碍于他的特殊身份不敢给他治疗,只好对症处理一下,当然解决不了问题。于是金日成的病反反复复,总不能完全好,朝方只好请中国牙医出诊。中国牙医没那么多顾虑,只管按照常规处理,把他牙髓打开引流减压,治疗得法,症状自然马上得到改善。事后,金日成还因此盛赞中国牙医高明。
关于名人与牙病的故事,还有一则悲剧——
吴佩孚
名人故事素材:三毛的故事
一、孤独的三毛,负责任的三毛
她的孤独表现在她的独特的个性,她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她的多愁善感,她的感情丰富,她的敏感,她的细致,她的从小看书,她的幻想,她的天真,她的浪漫,她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生活在童话世界中,她的我行我素,她的对美的认知,对美的不懈追求,珍妮的画像,表现她对美丽的向往,一次次地去欣赏她。她的善良,哑奴、·军曹和她建立的纯洁的友情,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独特的感受,而和她同龄的小朋友,却没有这样的表现,她和女同学跟男生的约会,那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爱的甜蜜,表现了她的早熟。这使她在以后的日子里,疯狂地爱上了毕加索,也是很正常的事。更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在德国留学的日子里,演绎了一场倾城之恋,也是一位少女对爱的渴望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她是一个多情的女孩,是一个深受言情小说影响的女孩,她从小就向往王子与灰姑娘的神话故事,生活在自己向往的爱的世界里。她在追寻着,用她一生的时间,不停地追寻着,直到她遇到了荷西,经历了几年的历程,终于使自己的爱有了归宿,可是不幸的是,她的爱人突然离开了她,又使她孓然一身。她的心碎了,她的爱累了,她在艰难地跋涉着。她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爱的招呼,那就是王洛滨的出现。那可能就是她从小的时候心中的梦想吧,也许正是她追寻了一生的毕加索,她的梦中情人。可是,王洛滨让她失望了,她的梦也漂走了。
二、我笔写我心,不负我心的三毛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走遍了万水千山的三毛,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走向撒哈拉沙漠,她义无反顾地去了,在那里开始了她人生第二次的写作高潮。《撒哈拉的故事》、《五月花》两个集子中的大部分篇什,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露的是私人性的情感体验。《士为知己者死》写的是米盖无奈的世俗婚姻,折射的是三毛追求个性平等的现代爱情观;《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坦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wu耻的行为,反衬的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淳厚。无论是往来密切、感情相通,如与姑卡、达尼埃、哑奴、沙伊达、鲁阿这些沙哈拉威人的交往;或是和周围环境发生着碰撞与矛盾,如与卖花女、玛利亚的相遇与纠纷。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运或性格心态发生演变,“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我”势必对这一切做出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我”的性格也会在生活的各种碰撞中迸出火花,散发出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三、对美好的追求,善良的三毛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
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吧。
……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
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
文关邑
曹操重才
曹操有个女儿,长得聪明伶俐。许多官员都为儿子说亲。曹操不选殷富之家,不选奶油小生,却选中了"独眼龙"丁异。众人大惑不解。曹操说:"比丁异长得俊的青年多的是,但像丁异这样有才能的后生却很难找到。"
袁枚爱贫
清诗人袁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不少名门望族纷纷前来求亲,他均未允,却将女儿嫁给了苏城一个清贫的百姓之子。女儿出嫁时,他除了送她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外,还特赋嫁女词相赠:"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
林则徐重德
有一年除夕,林则徐的部下都回家过年去了,只见一间屋里有人还在伏案疾书,原来是青年书记员沈葆桢在抄写公文。林则徐将一篇万言奏章给他抄写,沈秉烛夜书,直至三更。谁知林则徐看了又说:"这字太草,必须重抄。"沈二话没说,又抄了一遍。抄完已是次日上午。林则徐见他毫无怨言,为人诚实,选他做了女婿。后来这位女婿果然不凡,做了江西巡抚、两江总督。
郗鉴重朴实
晋朝太尉郗鉴喜欢朴实的人。他派门生到丞相王导家求女婿,王导家的后生们一个个打扮整齐,恭候挑选,唯有一个叫王羲之的后生斜躺在东床上,一身旧打扮,纹丝不动。门生回报太尉,太尉说:"我就选东床的那个后生做女婿。"后来王羲之成了有名的"书圣","东床"也成了女婿的雅称。
米芾重"洁"
宋代书法家米芾最好干净,人称他有"洁癖"。他选女婿也讲究清洁。他见到有一个求婚者,名叫段拂,字去尘,忙拍手道:"又扫地,又去尘,真是我天生的女婿。"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段拂勤奋上进,仕途发达,后来官至宰相。
苏轼巧治无赖
有一次,苏轼熬了一罐兔子汤,好友佛印刚好赶上,津津有味地喝了一碗。佛印走后,一个无赖跑来说:"我是你朋友佛印的朋友,也来一碗!"苏轼往汤里加了一瓢水,那人喝着觉得不对劲,瞪大了眼睛。苏轼说:"这是兔子汤的汤。"不料此人走后,又进来一个无赖,说:"我是你佛印的朋友的朋友,也该分享。"苏轼往所剩无几的汤里再加一瓢水,那人喝了后更觉无味。苏轼解释说:"这是兔子汤的汤的汤。"(郑桂初)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小学生作文大全
一身坎坷不定,周游了列国,在各地的不同时期都进行了教学,留下了孔子文化的踪迹。传说;一开始在江南,因为那是年轻气势正旺的时期,所以叫出来的弟子的学问最高。之所以南方人相对聪明,文学水平至今乃仍高。在北方的时候,就稍晚一点,北方文化就列次于南方。在后来就到了日本,那时已是接近晚年,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一半是西藏,以无法写作,想了一个办法,抓了一条蜈蚣沾上墨水在竹签上一爬,就是一个字,之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字样就象一条蜈蚣的摸样。
感恩之心,慈善不可或缺,社会不可或缺。
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
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音乐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马艳丽:命运不公平,但我们要尽力
马艳丽一身素雅的白色装扮,来到炎黄艺术馆,作为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幸福工程”摄影展开幕式。
这个工程针对的是非常贫困的母亲。看见照片上那些黑白色的凄凉,马艳丽的一位好友泪流满面,扑到她的怀里。同来的许多做了母亲的女明星,心酸之余纷纷坦言,自己何其幸运。他们商量,今年要组织一次西部行,去看看那些母亲们。
还好,照片里也有彩色的现在接受了幸福工程帮助之后脱贫的母亲们幸福的表情。这个工程不是单纯地接济了事,而是给这些母亲无息贷款作资本,然后帮她们找到一条可以谋生的路径。
“其实在我做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之前很久,就一直留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因为我也是穷孩子出身,知道那种日子的滋味,所以我特别同情那些因为命运不幸而贫穷的人。”
她还记得,有一年去云南西双版纳义演,从昆明开车过去,途经一个贫困县,看到路边一个非常美丽的年轻女孩,竟然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手里抱着一个,地下还拉着两个。”人们为她停了车,所有的人都因她的美丽和贫困而深深触动,纷纷解囊相助。马艳丽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给她,甚至还跑回车里,把能找到的现金都拿了出来。
“如果她有幸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凭那样的天生丽质,说不定都能当上明星或像模特,可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尽力。”今年的西部行虽然还没有完全计划好,但我们知道,她是一定要去的。
最后她提起丈夫,一直低调但是坚定地支持着自己,像这次展出,很多朋友和参与者就是他拉来的人脉。他曾经笑言,“马艳丽,你最适合做这件事,因为我一直觉得你身上有种母仪天下的气质和凝聚力。”
濮存昕:他们不可怕,他们需要帮助
2001年初,濮存昕在中国青少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数周内,濮存昕“写”了45万封信,在上海发出,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募捐。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向“爱心基金”注资40余万元
2002年,因为担当了“宣传艾滋病形象大使”加上他在预防宣传艾滋病领域做出的贡献,濮存昕被评为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美国爱心基金会还在2005年10月24日授予他“杰出成就奖”。
濮存昕一直对艾滋病现状十分担忧,“它一定会流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果不从你我做起,采取干预措施,很可能造成大范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迅速转为艾滋病人。”
除了宣传活动,他还努力改变艾滋病人受歧视的现状。他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饭,向大众亲身证明艾滋病人并不可怕,而且他们需要帮助。
濮存昕在公共场合多次直言,监测出的感染者仅仅是“冰山一角”,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没有以真名接受检测,或者根本就没有检测,拒绝公开身份。“不能完全怪他们,是社会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有太深的歧视。”
潘石屹:善举净化心灵
潘石屹做过很多与慈善有关的事情,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年前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接触。那时候,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由于没有治病的钱而打算放弃治疗了。潘石屹被这份字体俊秀、内容真诚的信打动了,立即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和一部分积蓄捐给了那个叫朱晶平的病人,还动员了公司的副总一起捐款。
令潘石屹意想不到的是,朱晶平竟然因此而完全康复,还上了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当众感谢潘石屹。节目播出之后,潘石屹的办公室几乎成了“白血病求助中心”,每天大量的求助电话和来信,让潘石屹应接不暇,也难辨个中真假。直到近年,潘石屹与一家专业的治疗白血病机构合作,捐款500万,希望能让更多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活下来。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而在衣着方面, 从不过多考虑.
当他还是没出名的穷小伙子时, 有一天, 他在纽约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成这个样子, 应该给自己买一件新大衣啦!”朋友说.”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 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纽约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爱迪生先生!”那位朋友惊叫起来, ”这回呀, 你无论如何也要换一件新大衣了!” ”用得着吗?”爱迪生还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这里, 人们都已经认识我了.”
2、林肯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爱因斯坦的成长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 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牛司令”——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时间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 :“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 :“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