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原文及译文(共11篇)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 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 把它连接起来.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见 乃:就,于是 示 :给 看 曰:说 未:没有
1.会写6个生字, 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流利, 读懂句子。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收集广告语、谚语、歇后语, 观看小品、相声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阅读幽默故事、古今笑话。
六、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导语
同学们, 要是我问你, 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会说:那还用问吗?谁不会说话呀。如果我进一步问, 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呢?其实, 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 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 妙趣横生,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 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 。
2. 简介文言文与白话文
通过预习,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与我们平常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篇幅短但很难读) 对, 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古诗外, 都是现代人写的, 篇幅也较长, 我们叫它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是古人写的, 古人写的文章, 用的是文言, 因为他们惜墨如金, 所以写的语言都比较简单, 被称之为文言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言文, 去感受语言的艺术和智慧吧。
2.读题, 解题。 (“之”相当于“的”,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 读通课文
1. 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我们就先来读读吧, 争取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同时指导学生把“诣”和“曰”的音读正确。
2. 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 要读出古文的韵味, 自己试着读一读, 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 请学生读课文, 检查字音
师:读得很不错!
(三) 理解课文大意
1. 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先试一试。
2.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同桌合作, 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在梁国, 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 他非常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 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 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非常棒!)
4. 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四) 品读体会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 请你再细细地读, 静静的思考, 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 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现在开始。重点点拨: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 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 语言很风趣幽默。 (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 并立刻做出反应, 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 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 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3.分角色朗读、表演, 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4.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 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这孩子真聪明;孔君平无言以对;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5.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什么? (生:智慧)
师:对, 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小结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 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 思维之敏捷, 言语之巧妙, 让人回味无穷!其实,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同样的意思, 用不同的方式讲, 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 说话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板书“语言的艺术”)
7.启发学生根据姓氏模拟对话
(五) 熟读成诵
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 如果现在朗读课文, 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 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
(六) 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2.知识迁移: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 体现语言的艺术。
3.鼓励学生读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收集广告语、谚语、歇后语;观看小品、相声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阅读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丰富自己的语言, 提高说话的艺术。
七、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有效性在于我成功地处理了以下的两个教学环节。
1.读对、读好文言文
把课文读正确是理解的前提, 读好文言文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同样需要抑扬顿挫, 不过, 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好文言文。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反复诵读, 一遍一遍读, 读出情感, 读出韵味, 体现读的层次。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心里充满了好奇, 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 让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2.运用方法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的理解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文言文的语言凝练, 一些字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凭着字的今义去歪曲文本的原义。在教学中, 要体现理解文言文的学法指导。我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文言文:
(1) 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 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2) 扩展词语, 连词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 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 就译成了白话文。如:“甚聪慧”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为惜墨如金, 所以一般句子较短, 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语、宾语。如:“为设果”, 是谁为谁设果, 没有写明, 但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为“杨家小儿摆出水果, 招待客人孔君平。”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
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懂它?
预设方法一:先把每个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预设方法二:看注释;
预设方法三:联系上下文理解;
预设方法四:看课文插图理解;
预设方法五: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预设方法六:……
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
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孔君平诣其( )父
此( )是君家果
( )为( )设果
师:短短的时间里这么难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读懂它,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这个环节就见分晓了。
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
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聪明在哪儿呢?
(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
分角色读对话。
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细读。指名答。
(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
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能说话”和“会说话”的意思一样吗?语言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这一单元我们将感受到一些充满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杨氏之子》。(师板书课题,齐读3遍课题。)
二、初读
1、解题
师:同学们认为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课文)生:难读、简短、文言文
师:这样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也叫“古文”。文言文语言很简练,一个字.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师: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能不能读准字音。谁来读?(请一生读文其余同学标出错误读音,读完纠正。一个学生读文 师:请纠正他的错误。
师:现在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生读 师:文言文要读得好呢,也需要像古诗那样断句。现在同学们先试着为课文断句,用铅笔标出斜线。(小组交流)
师:看看你们的答案(出示断句)。我们按照断句一起来读课文。生读文
师:现在就读出文言文的感觉来了。现在我们要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字我们看哪里呢? 生:看注释
师:(出示课件,按要求讨论)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译过来。齐读第一句。谁来译? 生译文:(第一句)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师:翻译的很准确,师:接着翻译第二句:出示幻灯片齐读
生译文: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军平就把他的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师:出示第三句齐读(谁为谁设果?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或插图)
生: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师:出示第四句齐读。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们杨家的水果。师:出示齐读最后一句 生: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你们孔家的鸟啊。”
三、探究文字含义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翻译的都很好,我们已经理解了含义,现在读一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很聪明。(板书:甚聪慧)
2.探究人物特点
师:杨氏子甚聪慧,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读一读,找一找。师: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 生:两人对话(课件出示对话)师:为我们读对话。
师:孔君平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生:他把孩子的姓和水果联系起来说。
师:杨氏子有没有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儿应声答(孩子马上就回答)师:这个孩子很会听(板书:会听)
师:你们能说出杨氏子的回答为什么好吗?(课件出示比较句子,男女分角色读两句对话)生:回答委婉,更显礼貌和机智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即会听,又会说。(板书:会说)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没有让客人生气。
四、熟读成诵
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生有感情练习读,齐读
师:我们试着把这个故事背下来,我说含义,你们背句子。师生配合背 3.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师: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文言文 甚聪惠
会听
杨梅
会说
孔雀
授课教师:吴基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10课《 杨氏之子》。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
2、教材简析:
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小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初读寻疑、再读释疑、细读解析、精读入情、美读品味、熟读成诵。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朗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板书并理解课题《杨氏之子》大意
古时候,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男孩子,很聪明。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课文中心
讲述课文的主人翁—杨家子的聪慧、机智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4、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根据课文注释加以理解、自悟句意文意。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板书: 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同时也让学生在读中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六、说板书
10、杨氏之子
孔 君平杨氏之子
↓↓
孔 雀杨 梅
在梁国有个员外姓杨,他有一个儿子今年9岁,十分聪明。
一天,杨员外的老朋友孔君平登门拜访,恰巧杨员外不在家。孔君平心想:早就听说杨员外九岁的儿子十分聪明,我何不借此机会考考他呢?于是,孔君平吧杨子叫了出来。
杨子知道是父亲的好友前来,赶忙从屋里端出茶果,招待客人。这时,孔君平偶然看到了摆在桌上的杨梅,又想起了孩子的姓氏,便想戏弄杨子一番。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子一听,知道孔君平是在戏弄自己,他顺水推舟,也想起了孔君平的姓氏,不遐思索的回答道:”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
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想:这孩子真是聪明,没有从正面说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水果,也没有生硬的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使我无言以对,真是“以其人之道,换治其人之身呀!”孔君平连连拍手叫好:”妙,妙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杨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走开了。
扩写《杨氏之子》2在梁国,有一户人家,姓杨。在这户人家里,有一个十分聪明。思维敏捷,又不乏教养的孩子——杨修。
在他的小脑袋瓜子里,可蕴藏着大智慧。孔君平是这家人的常客,他常常去拜访杨老爷,经常会和杨老爷下下棋,品品茶,一起谈谈事情。今天,他又来拜访,见杨老爷不在家,于是就想要乘机会会小杨修。他把小杨修叫了出来,杨修恭恭敬敬地把一些水果端了出来,还泡了一壶茶,并且向孔君平问了声好。孔君平也向杨修回了个礼。在孔君平向杨修回完了礼以后,看到了杨修端来的水果中有杨梅,他突发奇想:我何不就用这个杨梅,来考考这个小机灵,试一试他是不是像别人口中说的那样聪明呢?于是,他指着杨梅给杨修看,说:“这是你杨家的果子。”杨修一听,眼珠子一转,马上应声回答道:“没有听到过孔雀就是您家的鸟儿啊!”孔君平听到杨修的回答后,连连点头,自叹不如,口里念叨着:“神童!神童!真是神童啊!果然名不虚传。”这个故事一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大家都称赞起杨修。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就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扩写《杨氏之子》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孩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
有一天,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访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便叫孩子出来。
孩子非常有礼貌,为什么说他有礼貌呢?因为他见了孔君平后,立刻端了一大盘水果摆在桌子上,招待孔君平。
孔君平等了很久,也不见孩子的父亲回来,他等的不耐烦了。
孔君平看了一眼水果,发现水果里有杨梅,灵机一动,心想:咦?这孩子姓杨,和这杨梅第一个字一样,我不妨来测试一下这孩子,看看他是否真的很机灵。想着想着,他嘿嘿的笑了好几声。
只见孔君平挽起袖子,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果子。”本想测试一下孩子孔君平很是得意。没想到,孩子想都没想,就立刻说道:“我没听说过孔雀是您的家禽呀!”孔君平听了,连连称是。他心想:这孩子连想也没想,怎么这么快就答上来呢?看来他确实是很机灵,很聪明啊!
扩写《杨氏之子》4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儿子,九岁,非常的聪明。
有一天,风和日丽,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来到父亲家,发现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把屋里的小孩见了出来。小孩看见了有客人来了,说:“哦,原来是孔叔叔啊!”小孩子连忙拿出一些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看见了,心想:他们都说他聪明,那我就考考他吧,看他是不是很聪明。突然,他看见了桌子上有一盘杨梅,心想:姓杨的杨和杨梅杨不是同一个杨吗?那我就考考他这个问题吧。孔君平手指着杨梅说:“是你家的杨梅吗?”小孩听了,心想:你想考我,不可能!孩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呀!”孔君平听了,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我可太低估了他了吧!
扩写《杨氏之子》5一天,风和日丽,山上飘着杨梅的香味.......孔君平由于有急事赶到杨氏府上,孔君平敲开了他家的门,问佣人:“您家老爷呢?”佣人答道:“我家老爷有公事,不在府上。”孔君平说:“那么我见见他的`儿子吧!”于是,孔君平在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会客厅。落座以后,孔君平说:“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是高了还是胖了?”这时,杨修端来一大盘水果,有桃、李、杨梅,放在桌上请孔君平品尝。孔君平连连拱手道:“不客气,不客气。”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修看,说:“这杨梅是你杨氏的水果。”语音刚落,杨修立刻回答:“我可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大吃了一惊,果真是名不虚传呀!“对不起,我刚才失礼了。”杨修道。孔君平说:“不要紧了,赶明儿你到我见来看,我的的确确是养了一只孔雀。”杨修回答:“好啊!倒是我也带上您最爱吃的杨梅。”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扩写《杨氏之子》6在梁国有个员外姓杨,他儿子今年九岁,十分聪明。
一天,杨员外的老朋友孔君平来登门拜访,恰好杨员外不在家。孔君平心想:早听闻杨员外9岁的儿子十分聪明,我何不借此机会考考他呢?于是,孔君平把杨子叫了出来。
杨子知道是父亲的好友前来,赶忙从屋里端出水果,招待客人,这时,孔君平看到了摆在了桌上的杨梅,又想起孩子的姓氏,便想戏弄杨子一番。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子一听,知道孔君平的姓氏,不加思索的回答到:“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
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想:这孩子真是聪明,没有,从正面说,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水果,也没有生硬的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而是婉转的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使我无言以对,真是“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孔君平拍手连连叫好:杨氏之子的聪明果然名不虚传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杨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转身走开了。
孔君平也不在戏弄杨子了。
扩写《杨氏之子》7在汉末时期的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长着尖下巴,高鼻梁,浓眉大眼,满脸的红颜,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头上系着一条青色的头绳,穿着浅黄色的衣服,墨色的裤子,外套一件淡紫色的外褂。身围一条青色的腰带,脚蹬一双棕色布鞋,一看就像贵人家的孩子。你别看他才九岁,可是聪明过人,所以梁国的人都认识他。
一次,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可是刚一进门,就在看门人那里得知他要找的人出去办事了。此时,她的母亲迎了上来,对孔君平说:“真对不起,我家老爷出去办事去了,如果不忙的话,请到我的寒舍一坐,实在是对不起了。”孔君平连忙说:“没关系,正好我也不忙,等他一会儿就是了。”这时,他的母亲叫他:“孩子,出来伺候客人。”他就出来了。
只见她端来一些水果,品种很多,也很新鲜,因为是杨梅收获的季节,所以桌子上必不可少的摆上了杨梅。
孔君平刚要伸手去拿杨梅,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哎,都说你人小鬼大,聪明过人,今天我就用着杨梅来试试你是不是名不虚传。”想到这儿,他伸出去的手又抽了回来。
“你几岁了?”孔君平问。
“九岁”。
“这样没事你家的果子吗?”孔君平指着杨梅说。
“我并没有听说这孔雀石您家的鸟啊?!”他反问而又不失礼貌的应声回答道。
说完了这两句话,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哎呦,对不起,刚才用词不当,顶撞了您,不要在意,请多包涵。”他说。
“唉,真不愧是神童啊,真是名不虚传,连我都有些自叹不如了!”说完,两个人又笑了起来。
这个杨氏的孩子就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杨修。
扩写《杨氏之子》8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国,梁国有一家姓杨的家庭。这个家里有一个小公子,才9岁,非常非常的聪明。因为他的聪慧惊动了梁国,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人来拜访。在一天,有一位叫孔君平的先生来到了杨家的院子。咚咚咚孔君平在门外等了许久,便自己把门给推开。一看院子中没什么人。东看看,西看看,只见在门后,有五六个小朋友围成一堆在玩脏兮兮的烂泥巴。孔君平心中喃喃想着,心里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难道这就是名满天下的杨氏之子吗?这么趴在这里玩泥巴么??不是彬彬有礼的小孩子嘛?我有过去问问。杨氏之子看到他,变擦干泥巴走了过去。孔君平说道:这是你家的水果吗?看这杨梅说。那我没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吗?他立即答道。孔君平无言以对,默默想:不愧是人才!
扩写《杨氏之子》9梁国有一位姓杨的孩童,很聪明。一日,孔君平难得有空,便去去拜访自己的老朋友老杨,想去吹吹牛谈谈天。
孔君平敲了敲门,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老扬出来开门。向旁人一打听,才知道老扬今日正在外地办公,一时赶不回来,他家只有他儿子小杨。想想自己和老杨是故交,自己又大老远的跑过来却扑了一场空,也太不值了吧?!思考片刻后,还是走进老杨的家中。他派拍别人把他的儿子叫出来。儿子出来了,你你看他眉清目秀的样子,头上扎着发髻,上面还戴着帽子。孔君平早就知道这个小孩非常聪明。想想自己也是老杨的老朋友了,逗逗他。有礼貌的小杨连忙端出各种水果来招待客人。孔君平眼珠子一转,便拿起一颗杨梅打趣似的对小杨说:杨梅开头是杨,你恰好也性杨,证明杨梅是你们家的果子喽?!机智的小杨马上回答:照你这个逻辑,孔雀是你们家的鸟,我看未必吧!
小杨实在聪明,他既让孔君平无话可说,有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也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使它成为了一位厉害的人。
扩写《杨氏之子》10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他父亲的一位好朋友——孔君平,特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这里拜见杨修的父亲。这个时候,杨修的父亲不在家,恰巧到市场里买菜了。杨修正开心的在院子里玩里和小伙伴们玩“老鹰捉小鸡”。孔君平想,我特意从老远来到这里,好朋友没在家,那我不是白来一趟吗?我早就听见许多人夸耀杨修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孩子。不如,借这个机会来考考他,看看他究竟有多聪明。
于是,孔君平把正玩得开心的杨修叫了过来。杨修看见了孔君平,有里貌的说:“孔叔叔好。”杨修一边向孔君平问好,一边把孔君平请到房间里。杨修端出了一盘水果,水果中有红红的苹果,有很甜的雪梨,还有他们家乡的特产——杨梅。孔君平想,杨修的姓和杨梅的姓是一样的——都是杨。于是,孔君平指着又大有红的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啊。”杨修听出了他的话的意思,就马上的回答:“我可还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杨修的回答,使孔君平大吃一惊,让孔君平回答不了。孔君平马上夸奖杨修说:“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你真聪明,还会‘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杨修谦虚的说:“我是一个小孩子,那里有您那么的聪明啊!”
一、由浅入深,授之以渔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在自主性课堂模式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学习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就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教学重点。
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由此,在课的导入中,我从学生们最长遇到地文言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古文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我们的“语文园地”。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要想读懂文言文,首先要读通、读顺文言文。所以,我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后,并没有马上进入理解课文的教学中。而是顺着生字回文,让学生们自主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通过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中,结合自悟与小组交流,加之适时引导。学生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读不太懂的小古文。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在接下来的“理解文意”阶段,学生们学的更带劲了。而且,在“理解文意”之后的“熟读成诵”这一环节,我又精心设计了《杨氏之子》的三个版本,一步步把学生正在读的《杨氏之子》,穿越回了《世说新语》原稿中的样子。孩子们不仅会读加了标点的《杨氏之子》,还会读没有标点的《杨氏之子》了。对于大多数学生,到了“熟读成诵”这一环节,应该是可以把这篇文言文背下来了。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之伊始,我自我介绍:我是姓“孙”人家的女儿,我就是“孙氏之子”,也可以称“孙氏之女”。并让学生学着自我介绍,此举看似随意,却营造了一个古文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说的欲望。
课上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富有浓厚的文言文味儿,如:“邓氏之子,甚聪惠!” “谁与杨氏之子一样聪惠?”等,都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了灵动的课堂氛围。
最让人叫妙的是,我为了让学生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惠,还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了心理补白的训练:
孔君平看看手中的杨梅,再看看眼前这杨氏小儿,眼珠一转,他会想些什么呢?所以他才对杨氏子说“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果子。”
这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他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所以他会对孔君平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通过人物心理补白,让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达,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在此训练的基础上,我“无中生有”地假设很多情境,如有李君平,梅君平来做客,杨氏之子又会如何作答?让学生学着杨氏之子去随机应变,在这样的情境对话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随机应变能力。
三、有的放矢、师导生主
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课堂是学生的主场。我们来看《杨氏之子》,整节课用时约45分钟,我在教学环节的时间设计上是十分合理的,先是导入新课,确定学习目标,用时5分钟。我用简练的语言,将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进行完美整合,接着进入下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用时15分钟,这期间我在各个小组和学生间巡视指导,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教师导学、全班交流用时15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我用心倾听学生的汇报,并及时进行灵活调控,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做出恰当点评。学生发言面广,积极性高。检测预习用时5分钟,时间虽短,可是由于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对文中生字早已预习,所以对我设计的练习能很快完成。整节课上,我用简洁明快,自然得体的过渡语,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从导课到结束语,都是在为学生服务,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既教会了学生学习古文的一些方法,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艺术;既重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又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独具匠心地进行了学习文言文方法的引导,充分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在小学高年纪学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我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处理也非常成功。课的最后,与学生交流文本出处,并进行延伸阅读。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带着对古人的尊敬走向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
梁国有姓杨家的孩子,他身穿深紫色的袍子,脚蹬一双茶色的布鞋,头上还扎一个浅蓝色的头巾,听说他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把他的儿子叫出来。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父亲不在时,孔君平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孩子。
那个孩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水果里有孔君平时最爱吃的杨梅,你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了孩子的姓,就逗他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吗?意思是:你姓杨,他叫杨梅,你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嘛。这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这回答非常巧妙孔君平在姓名做了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得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言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语言的机智和达能力。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 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 把它连接起来。
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见 乃:就,于是 示 :给 看 曰:说 未:没有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说说论语中的一些积累。我说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完成导入后,我以学生自读多遍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语言方式与课文内容,并请部分学生示范朗读,相机进行指导,并引出两个多音字“为”、“应”的读音规范。
紧接着,我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其次,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 孔雀是 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要通过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孔 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 孔 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 孔 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二、 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语速要慢。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个别难读的句子,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学生总算把短文读流畅了。虽然这个时间花了将近半节课了,但孩子们仍然读得饶有兴趣。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理解人物特点后,我适时问道: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甚聪慧?于是,我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很快地投入进去,既读出了喜欢的感受,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三、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样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还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
在教学小结时,我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所期待!
一天,杨修父亲的朋友孔君平去拜访杨老爷。碰巧,那天杨老爷不在家,当时只有他和一些仆人杨府。别人都说杨修很有才华,孔君平想:我今天倒要看看这个小孩有多聪明?于是孔君平叫仆人去把杨修叫出来。
杨修看到有人来了,马上放下正在看的书,拿出杨梅等水果招待客人。
孔君平想:该如何试探这位贵公子呢?他看到杨修手上的水果,眼睛一亮,有问题了。他指着杨梅,开玩笑得问到:“杨梅姓杨,你也姓杨,你们是一家人吗?”谁知杨修竟脱口而出:“孔雀姓孔,您也姓孔,我却没有听过你们是一家。”
孔君平听了,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你的聪明真是名不虚传啊!”“过奖了,过奖了”杨修连声道。
【《杨氏之子》原文及译文】推荐阅读:
杨氏之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0-11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06-23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9-17
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11-28
《天气之子》新海诚作品观后感及影评10-09
老人引杨氏11-12
杨氏模量的测定06-30
送杨氏女诗词赏析10-28
大地之子现代诗歌10-30
小学语文5年下《杨氏父子》教学设计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