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精选9篇)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1

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2005年8月我公司XX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为进一步推进我公司品牌发展建设,加快企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现就我公司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公司品牌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公司持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品牌带动战略,立足技术、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产品开发,狠抓培育工作,在树立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公司产品品牌,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通过了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全公司建立专业化生产养殖基地5个,年存栏父母代蛋种鸡30万套、肉种鸡15万套、肉种鸭6万套,年存栏商品肉鸡1000万只、年存栏商品肉鸭30万只,兴建食品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转化能力10万吨。同时,我公司积极策划,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组织参加了河南省驻马店经贸洽谈会、山东省农产品博览会、河南省第17、18、19届家禽交易会等。通过这些形式,使

我公司的品牌农产品走向了市场,走进了农户家中,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但是,我公司的品牌才刚刚起步,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品牌的含金量不高,权威性不够。多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下,“XX”品牌还只是省、市级名牌,没有创成中国名牌,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品牌缺乏权威性和可比性,商标知名度还不高。二是公司建设的生产基地规模比较小,管理和经营的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个别环节还不完善。三是生产企业抓质量,树品牌,创名牌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强,事实上品牌就是形象,质量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公司的竞争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和不足,创品牌的工作还更多地停留在行政运作上。同时,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影响了基地建设;公司市场开拓不力,个别产品销路不畅,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品牌优势还未能充分发挥,阻碍公司品牌发展。

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

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优势农业品牌产品,是适应农业市场化,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我公司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我公司整体素质和综合竟争力为目标,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导,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培育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目标任务

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我公司地域缘优势,在省内和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产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扶持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推动全公司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高我公司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2008年,在巩固已有“XX”品牌的基础上,继续培育、发展农业品牌产品,扩大农业品牌产品的数量和覆盖面,将我公司具有特色优势的产品为重点,进行品牌打造。没有注册商标的要尽快抢注,抢注时要尽量能体现柳江特色精神的知名度。

四、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增强农业创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创品牌意识是农业创品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业创品牌就无从谈起。就公司而言,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树立品牌观念,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当作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农业观念。举办各种学习班,将农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使农业创品牌的新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再次要加强企业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业创品牌给予积极支持。就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创品牌是公司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而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就农户而言,要摈弃传统的生产观念,树立农业创品牌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保证思想,积极投身到农业创品牌活动中去。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到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切忌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要突出重点,紧抓我公司优势特色产品,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创品牌。为此,建议成立由总经理分管领导为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品牌建设的日常工作。加强及时制订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三、明确部门职责。公司办公室在做好牵头工作的同时,负责绿色食品、名优农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帮助指导有关单位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公司负责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效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创建协调工作。

四、广泛宣传发动。品牌农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各类创建主体争创农产品品牌的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各类典型和扶持政策。提高全公司的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公民对我公司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服务,积极组织名优产品的展销、订货、招商等活动,搞好品牌产品的流通,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促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真正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品牌价值。

五、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品牌农产品优质卫生安全质量。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竞争,而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创品牌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类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强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及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定和认证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推进公司场准入制度;鼓励加大农业投入,不断扩大

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强化为农服务,为品牌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

六、提高农业企业的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农业企业的品牌意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农业企业是主体。公司应树立创品牌意识,狠下功夫,引进和推行国际惯例,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全程监控,推动发展农业品牌产品。加强农业品牌产品基地建设,走“公司+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二是加强企业商标设计和产品标识(如安全标志、防伪标志、认证标志、许可证使用标志、警示性标志等)以及农产品原产地域名称等的注册工作,并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做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坚持自身研制和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相结合,从种养到农产品贮存、包装、保鲜、运输、加工等全过程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品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宣传促销品牌农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及其品牌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公司场竞争力。通过展销、洽谈、对接活动,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发展项目农业和品牌农业,增强品牌农产品的发展后劲。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2

一、品牌带动的内涵

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 (J.P.Jones, 1999) 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 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哈金森和柯金 (Hankison、Cowking, 1993) 从下述六大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定义:视觉印象和效果;可感知性;市场定位;附加价值;形象;个性化。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是质量、特色、优势、信誉、水平、实力的综合体现, 既包括有形的品牌, 又包括无形的品牌等。名牌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商标、产品, 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名牌的总体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品牌带动, 就是要用培育品牌、运作品牌的理念、方法、机制等动员方方面面都来支持和促进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 创建名牌,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 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商标、名牌产品, 带动企业发展、产业进步及区域竞争力,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品牌带动战略在海西建设中的意义

着力构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 是近年福建省委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规划建议将“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了中央文件, 应该看到, “海西”战略的实施推进得到了中央和海内外的广泛认同以及福建省人民的积极拥护, 已逐步形成福建独具战略优势的工作品牌, 正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卢展工曾指出, “创建名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载体之一。我们讲产业结构, 首先是品牌结构, 我们讲产业升级, 首先是品牌升级, 我们讲项目带动, 首先是品牌带动”。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海西”工作品牌的框架内, 进一步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是凸显福建在全国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 推动经济发展与加速崛起的重要路径。

(一) 品牌带动是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海西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大的方面讲,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大品牌。这个品牌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的丰富内容。实施品牌带动, 从直接的意义上说, 可以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 加快管理和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 可以有力推动各行业各领域追求卓越、优化管理、提升层次, 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建树。

(二) 品牌带动是提升项目带动、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的介入, 将促进项目质量、效益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比如, 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资方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石化,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确保了全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炼油化工和销售一体化项目的成功。品牌的引导将促进产业层级的进一步提升, 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企业, 促进产业链延伸、产业群壮大。像福建龙净环保有限公司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除尘、脱硫产品, 福建新大陆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线消毒技术等, 极大地提升了我省企业在环保产业领域的地位。区域品牌的树立将促进区域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中国鞋都、中国茶都、中国休闲服装城等特色品牌, 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妈祖信仰文化等文化品牌, 武夷山双世遗、白水洋奇观、海上花园鼓浪屿等旅游品牌, 平安福建、双拥模范城、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建设品牌, 都是一个地区名片。培育好、运作好这一系列金字招牌, 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物资流, 有效促进资源要素集聚, 可以使区域的分量和形象充分显现出来。

(三) 品牌带动是争创一流业绩、优化发展环境的积极作为。

据统计, 2005年福建省名牌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63.95亿元, 对福建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13%, 拉动工业增长3.8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超过4, 000亿元, 约占福建省工业总产值的54%。此外,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和标准先进的名牌产品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既是硬实力, 也是软实力。就拿引进外资来说, 我们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大的跨国公司, 就必须提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服务, 营造政策透明、办事方便、信息灵通、人才适用、生活无忧的政务、商务和人居环境。通过品牌带动, 将促进各级各部门工作争先创优, 改进服务, 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创新、创造的发展环境。

(四)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带动了海西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竞争的格局也在变化, 从原来的产品竞争、企业竞争演化到区域间整体竞争力的比拼。对福建的整体竞争力来说, 名牌战略效果非常明显, 在一些名牌产品的带动下, 福建省已初步形成60个产业集群, 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有14个。福厦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福厦汽车产业集群、南安“中国石材城”和“中国水暖之乡”、惠安“中国石雕之都”、莆田“中国仿古家具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德化“中国陶瓷之乡”、闽西竹木制品产业集群等均已形成规模。2005年福建省62个中国名牌、595项福建名牌产品的市场销售额达2480.1亿元。品牌产品在经济发展中已经显示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五) 通过名牌战略拉动经济高速发展, 凸显海西形象。

许多企业荣获名牌后, 市场占有率大, 企业的销售额、创税能力强, 利润尤其是出口量、出口额都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在此基础之上, 以品牌和资产为纽带, 利用名牌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 有意识地树立海西良好的整体形象, 真正实现以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为依托、山区中心城市为支点, 以快速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通讯网络为纽带, 以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为动脉, 将区内等级不同、层次有别的行政区和各具特色的各个区域联成一片, 形成对外开放、吸引台港澳、外引内联、辐射带动、连片开发、协调发展的东南沿海全面繁荣区域。

三、品牌带动战略实施模型的构建

目前, 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总体来看, 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福建省的名牌在数量、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 与浙江、广东、江苏等长三角、珠三角发达省份相比, 都还有较大差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众多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 相当多的企业对国际目标营销市场普遍缺乏战略性思考, 品牌发展的战略意义还远没有被更多的企业所领悟, 更没有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中深深扎下根, 落实在行动上等等。因此, 加强品牌规划、品牌保障、政府支持及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工作 (如图1所示) , 进一步改善品牌的发展环境, 成为保证品牌带动战略的实现, 最终促进海西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

首先, 从发展战略来看, 根据我省品牌发展现状, 建立品牌发展的近远期规划, 使品牌带动战略有较为明确的思路, 对促进海西建设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其次, 对于现有的品牌知名企业, 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仅做到创品牌, 更要保品牌, 避免已有的品牌资源流失, 建立品牌保障制度成为实现品牌带动战略的基础。第三, 在企业实施品牌建设过程中, 政府在其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品牌带动中鼓励和指导等各项有所为的举措, 必然将使品牌带动的发展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最后, 真正促进海西建设的全面发展要依靠品牌带动的不断升级, 并通过以点带面, 建立产业集群, 实现品牌辐射带动效应。

四、品牌带动战略实施对策分析

(一) 加紧制定名牌发展规划。

根据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省各有关部门要同时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发展规划, 加紧组织制定福建省发展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 设定近期和远期内应拥有的不同类型和等级名牌的发展目标, 并组织实施。各地市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省的规划要求, 制定本市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 建立品牌保障制度。

要求企业自身加强质量管理, 树立品牌意识, 深刻理解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涵义, 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对于已经评上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或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狠抓产品质量, 加强品牌建设, 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同时强化地方立法, 尽快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规定, 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而且可以通过新闻媒体, 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 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 推动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 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 扩大福建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导群众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协助树立和维护福建名牌的声誉。

(三) 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

1.政府应加大体现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力度。

在着力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品牌创建方面, 推出鼓励发展争创名牌的政策及配套和鼓励措施, 为企业争创名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加资金投入, 用于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企业创建名牌, 并给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以奖励, 让名牌企业更好发挥名牌示范效应, 从而也体现政府大力推动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决心。

2.要求各部门要各司其职, 做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如鼓励名牌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提升企业形象, 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 可以争取成立本行业标准专业委员会, 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夯实企业创名牌工作的基础。另外各职能部门应切实改进工作方式, 建立面向名牌企业的定期联系和定点服务机制, 主动指导名牌企业做好名牌创建的各项工作。

(四) 促进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现以点带面。

实施名牌战略与培育产业集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 产业集聚度高的地方容易造就名牌产品。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 企业运营成本将大大降低, 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 从而为大企业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大企业的增多, 又大大地促进了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其次, 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它集聚, 加快了产业集群发展。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 一批名牌企业与产品相继诞生, 名牌企业与产品的出现, 发挥了“名牌效应”, 大大加速了产业集聚的速度。随着福建省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 名牌效应与集群效应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五) 发挥名牌产品的辐射带动效应。

政府应加强引导社会资源向名牌企业集聚, 提高名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通过名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吸引更多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促进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大中小企业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做大做强, 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发挥带动作用, 使以名牌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知名度得到明显提高, 进而打造一批依托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名市、产业名镇。通过整合、优化、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有计划地引进跨国公司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 使其成为产业集聚的龙头, 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 发挥其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带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最终实现海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海西建设需要品牌带动.http://www.fjsen.com/fujian/2007-09/30/content_330122.htm

[2].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重要意义.http://www.stdjia.com/html/05/n-205.html

[3].关于印发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mzet.gov.cn/zcfg/jsjbycx/11524987.html

[4].品牌带动发展, 品牌企业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领头雁.ht-tp://www.pprd.org.cn/news/province/200607/t20060710_9666.htm

用品牌战略带动农产品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品牌战略;发展;问题;探索

一、实施品牌战略带动农产品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抢占市场份额,只有发展以稀为贵的特色产品。实践证明,开拓、建设和普及特色产品,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建设特色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脱贫致富和进行农村小康建设。上世纪末我国虽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离较高标准的全面小康还有一定距离。以贫困人口来说,全国现在还有3000万人,农村尚有6000万人刚刚解决温饱,且标准偏低,很不稳定,一遇天灾人祸就可能返贫。一般来讲,大部分贫困地区特产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好,污染少,发展特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发展农产品品牌战略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产品的标记,发挥好了它的作用,更是这种产品的无形资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一,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广大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及食品的品牌消费意识在不断提升,如有70%的城市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农产品和食品的原因就是来自对品牌的信赖。这种情况说明,农业及农产品品牌意识在各类主体中正日渐浓厚。第二,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品牌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二、实施品牌战略是带动农产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农产品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其他农产品生产商发展的名牌产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把农产品贴上他们的商标销售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自己发展品牌商品,利用产品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

2.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很多农产品企业认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农产品销售抓上去,其他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研究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意形象更为重要。与其在销售上下工夫,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寻找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使农产品企业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

3.不知如何着手。或趋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或趋于农产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农产品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首先,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怎么做,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一种崭新的知识,所谓新知识经济,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其次,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万事要抱定一个宗旨,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产品来,那才是有生命力的。

4.深层次原因。一是农业经营过于分散,龙头企业带动较弱,标准化生产难推行,分散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交易谈判中的地位低下,权益保障能力较差。二是标准化生产难度大。不同农户之间在技术、资源和生产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难以维护品牌的内在一致性特点。上述情况直接影响着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对品牌创立形成直接制约,突出的问题是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加工层次低,粮食中仍有70%以上以原粮方式出售。一些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因加工不细、包装不精,给人以档次较低和质量不高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附加价值,也对品牌创立形成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和建议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强化品牌培育和依托品牌来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中普遍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

2.时刻保持紧迫感。不论是大型农产品企业的经营者还是各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导者,都要通过学习现代农产品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地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农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大途径。有志于农产品开发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农产品的品牌战略。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对品牌农业的带动力。一是在市场导向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和现代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和对农户的带动,将品牌经营的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逐步打造并形成具有增值潜力的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推行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既顺应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时代要求,又有利于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完善精品农业发展规划,以放活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和资金全力推动土地向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向特色农业产业集中,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4.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对品牌价值的增值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不仅是树立农业品牌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形成过程看,由品种研制,到良种选育,再到产品生产和后序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支持。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来自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围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产品加工的发展,开创了许多新兴的科技领域,为新的产品品牌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5.采取品牌延伸方式,不断拓宽品牌范围,建立和完善品牌体系,丰富品牌农业的发展内涵。随着各种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意识的增强,品牌与商标已经从最初所赋予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向信息传递功能、价值功能、形象功能的综合功能转变。而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功能的需要往往不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必须围绕核心品牌,建立健全品牌体系,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其主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品牌延伸方式来拓展品牌范围,向消费者提供同一品牌多种不同功用和形象的产品。虽然品牌延伸是当前知名企业常用的发展战略,但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引入品牌经营的理念,采取品牌延伸方式来推进品牌农业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为此,应该借助于工业化中的品牌经营思想,在进行品牌设计时,将保持品牌核心价值和个性的一致性作为品牌延伸的关键。如农产品的绿色功能、消费功能和安全功能等,都是农产品品牌延伸和发展品牌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重要方面。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4

积极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安全现代农业

茌平县贾寨镇党委、政府

贾寨镇地处聊北茌西,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5.5万亩。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镇持“三品一标”认证的合作社6家、产品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2013年,品牌林菜产业使得全镇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全镇储蓄总额已达3.5亿元,位居全县第二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基地育品牌 培育农产品品牌必须有优势主导产业作支撑。我镇在基地建设上,注重搞好区域规划布局,集中培植林菜主导产业,快速膨胀基地园区规模。全镇现有片林面积2万亩,绿色蔬菜基地面积近万亩,生态经济林果基地千余亩,基地总面积达到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60%,形成了

1“东林西果遍地菜”的产业格局。围绕蔬菜和林果产业,全镇拥有22个蔬菜生产专业村,5个大棚葡萄种植专业村,3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6个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个蔬菜育苗厂,2处恒温冷藏加工厂。其中,仅第四代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就有4800多座,规模和档次在全市首屈一指。

二、强化标准创品牌

一是抓好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国家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去年投资50万元建成了镇农产品检测中心,强化检验检测手段,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批发市场、合作社以及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7个检测室,加大例行监测和抽查力度,配备了14台农残检测设施和溯源条码扫描仪,安装监控摄像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2013年贾寨蔬菜所有批次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达到了99.2%。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重点是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各类农业药品的经营使用,严厉打击违禁使用高毒农药、兽药行为,每月开展一次由工商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合的执法行动,严防各类剧毒农药流向市场,净化市场环境,从而在源头上把住了农产品质量关。同时,与菜农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推广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实现了蔬菜生产的全程质量安全保证,唱

2响“吃好菜、到贾寨”的主旋律。

三、整合组织推品牌 一是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镇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8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95%以上的农民都已加入到专业合作组织中来,农民变成了股民,土地就是股本。合作组织在新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生产监督、销售服务等品牌建设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农民闯市场的主力军。其中以“耿店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最为突出,该合作社经营服务已涵盖了育苗、药检、运输、精菜包装、恒温冷藏等生产流通的多个环节,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社员年平均分红40%。二是加强农超对接。坚持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挂牌经营”的路子,确保销售畅通。我镇品牌蔬菜现已进入亿沣、金鼎、京都等各大超市,且每公斤市场销售价格比同类品牌的其他产品高出0.2-0.3元,菜农足不出村就使自己所种的蔬菜直供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四、政策扶持强品牌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我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为减轻企业和种植大户负担,农产品认证的费用全部由镇财政负担,3充分调动了品牌创建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协调力度。每年从上级信用联社和农行协调贷款近千万元投入到品牌农业生产中,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县对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以绿冠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试点,组建资金互助会,积极尝试破解资金瓶颈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镇政府投资20余万元,建成配备有大型电子显示屏、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的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土地这一稀缺资源向种养能手转移,为品牌发展搭建起了平台。目前,全镇累计流转土地已达8000亩,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发展 篇5

广州市立白企业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大型日化企业。近年来,在跨国集团纷纷介入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坚定创民族品牌的信念,深入持久地实施品牌战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目前,集团精心培育的品牌“立白”已经成为我国洗涤用品市场的主导品牌之一,“立白”商标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是我市私营企业首次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显著提高,已发展成为拥有10家全资企业和6家合资企业,在省外设立4家分公司的大型企集团,企业总资产达3.66亿元。,企业销售收入达14.20亿元,上缴税收5105多万元。从起连续6年被评为“广州市私营企业纳税先进单位”。企业乐善好施,造福社会,从1994年至今累计为社会福利体育事业捐款近1000万元。主要做法是:

一、抓质量管理,依靠质量创品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是打响品牌、赢得市场的关键。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质量管理网络。一是坚持高标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立白集团是国内第一家采用OEM贴牌生产模式的洗涤用品企业,有各类产品贴牌生产企业29家。针对贴牌生产容易出现管理失控、标准不一等问题的特点,我们根据产品特性,分别采用国家标准CB系列、行业标准QB系列、公司标准Q/(CZ)IB系列,共建立了153个产品标准,形成了从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到成品的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我们还坚持不断更新、完善,修订、提升各类产品标准,使产品质量始终紧贴消费者的需要,始终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二是坚持严要求实行严格的检验检测手段。在立白集团生产基地――广州立白(番禺)有限公司,建立了50多人的质量检验检测队伍,并从国外购置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提高了产品质量检测的可靠性。配合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了相应的检验检测项目,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常规理化分析测试到产品应用洗涤测试,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产品检测,每一次检测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检验、中心化验室检验、集团公司检验室检验“三关”,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对贴牌生产企业,采取点样分析、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代表性问题。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一抓到底,决不手软。企业刚开发生产牙膏的时候,前几批产品部分指标不合格,我们果断决定将这几批产品作报废处理。为此,企业损失了几十万元。但我们认为,为了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信誉,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三是坚持高水平提高工程控制能力。产品制造控制水平往往决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加强了对生产自动控制操作员工的培训,配备工程技术人员作现场技术管理,使生产与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同时,引进全自动控制生产线,从原材料投产、生产过程控制到工艺参数检测,实现高度自动化,把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过程控制的准确性。

严格的质量管理,使企业上下形成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饭碗的观念,人人重质量,人人管质量,使质量管理落到实处。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在消费者中、在市场上也就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多年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客户满意率在98%以上。203月,“立白”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国家质量免检产品证书”,目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二、抓科研开发,依靠科技立品牌

我们坚持把科研开发作为树品牌、兴企业的根本途径,大力加强产品研究开发。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构建起多层次、多学科的科研队伍。由一批博士、硕士、工程师担纲成立了多个专业课题组,开展从原材料到产品配方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工作。同时,加强与国内名牌大学精细化工专业的专家、学者的.联系,与国内外从事原材料及应用研究开发的多个部门也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近年来,我们先后与清华大学化工学院、清华大学诚志股份公司共同研究洗涤剂中聚合物应用研究课题,解决了长期使用洗衣粉后衣物纤维变硬的技术难题;与丹麦诺维信公司开展无磷洗衣粉及洗涤剂用酶配方研究,提升了无磷粉的洗涤效果;与无锡轻工大学化工学院共同进行二合一香波配方研究。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开发,使企业从单一产品发展到拥有洗衣粉、牙膏、液脱类、皂类、个人护理、纸、化妆品等七大类共50多种系列产品。同时企业还完成了数十种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储备工作,为产品的升级换代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抓以诚取信,依靠服务保品牌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服务作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更新服务理念,规范服务程序,坚持以诚取信,力求以信取胜。我们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企业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不断规范整体的服务标准及规章。建立了严格的顾客投诉服务工作程序,设立消费者投诉专线,对于距离公司100公里以内的,安排专人上门;超过100公里的,由市场业务经理或省区经理负责解决或提供服务。仅去年一年,就处理了各类投诉20O宗,投诉办结率达100%。同时,注意规范客户管理,不论是直接服务于生产、销售的供应商、加工厂、经销商等直接客户还是广告公司、顾问公司、银行、物流公司等间接客户,均签订详尽的客户合同,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一切按合同办事。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法务部门,对企业合同文本进行法律审查,规范客户服务和管理工作,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此外,公司还严把经销客户管理关,对客户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等进行严格考察,确保了经销客户的素质和稳定。

四、抓品牌效应,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为了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断丰富产品生产线,实行多品牌齐头并进。目前,公司已先后培育出“立白”、“彩奇”、“碧影”等八大品牌。为了适应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生产的需要,我们还不断扩大销售网络,在努力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努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投资2亿元在番禹永兴工业区兴建了占地200亩的大型生产基地,在芳村购买了8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我们坚信,只要深入持久地实施品牌战略,企业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到,我们完全可以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目标。打造广州日化行业的“航空母舰”。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6

2011-02-05 15:14:1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品牌战略规划的组织构架难以上升到战略型组织的高度

品牌战略规划解决的是企业目标、方向、道路等品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做“正确的事”的战略性问题,这犹如一个国家的宪法,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但是,实际上,我国许多企业的年度规划中根本就没有品牌战略规划这一项,在少数意识较超前的企业里,品牌战略规划则可能由策划专员、产品经理、品牌经理,最高是市场(企划)部经理来主导并撰写。这样的品牌战略规划的高度和水准都颇成问题。何况即便是高水平的规划,受到规划部门职位权限的限制,品牌战略很难得到销售、研发、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品牌战略的执行必然问题重重。

企业如果真正认识到品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应该将品牌战略组织上升到组织构架中的最高层次。企业首先应该成为品牌战略规划小组,小组成员由市场部和战略发展部为主的结合研发、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并由企业精通品牌战略规划的总裁(或者至少是主管营销的副总裁)应该亲自挂帅,亲自撰写或指导品牌战略规划小组的规划。只有企业最高层主导下制定的品牌战略规划,才会有真正的战略高度,才能真正得到各级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认真的执行。

宝洁、强生等跨国公司的总裁(副总裁)们,多数出身于市场部品牌经理等职位,品牌战略规划是CEO们的年度核心任务之一。

国内成功的消费品企业,娃哈哈、养生堂、喜之郎、贝因美等公司的总裁事实上无一例外的身兼市场总监之位,他们无一例外的将品牌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这是这些公司的品牌战略和营销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的、核心的因素之一。

(二)、品牌管理人员的能力问题

品牌战略在国内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能够真正了解品牌战略的精髓并且有实际规划能力的专业性人才简直是凤毛麟角、奇货可居。一些公司市场(企划)部的品牌经理、产品经理们,多数将品牌战略等同于品牌策略,以为品牌战略就是如何打广告如何搞促销,至于品牌认同、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宽化和窄化战略等,更是闻所未闻,更谈不上什么专业性。

客观而言,中国的品牌战略规划高层次人才非常希缺,这需要理论界营销学者们的不断探索、研究,不断的倡导和传播,特别是大学里的品牌管理等课程应该大力普及。品牌战略规划,作为差异化的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理应在我国的学术界、高等教育及社会培训中大力推广大力普及。

(三)、品牌管理人员的急功近利行为

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更需要水滴石穿的定力。品牌效应的长期性决定了品牌投入短期产出的低效性,可是企业投资者多数注重的短期投资收益,两者之间具有难以协调的矛盾。作为品牌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上至CEO,下至品牌经理、产品经理,均有年度业绩、盈利指标的压力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品牌战略显然不会被重视,而对业绩能起立竿见影效果的品牌延伸,或者降价、促销等有损品牌长期形象和核心价值的推广活动却大行其道。

奢侈品牌宝马,不断自降身价,竟然推出售价仅4万多美元的3系列轿车,明显违背了“奢侈品牌不应延伸至中低价位”品牌法则,这其中绝非宝马品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问题,估计是宝马的职业经理人受业绩压力,不得不采取的短视行为。同样,飘柔洗发水突然横向延伸至香皂、沐浴露等领域,据业界推测也是宝洁因为近几年的增长乏力,而作出的冒险之举。

(四)、品牌管理人员的标新立异动机

因为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特征,决定了品牌经理等岗位职业周期的短暂性,一般情况下,营销总裁、市场部经理、品牌/产品经理的职位周期约1-3年,可是在短短的几年内打造品牌谈何容易?另外,作为品牌管理人员,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属于企业的“智囊”。但是智囊之间容易文人相轻,许多品牌管理人员都有“新人上任三把火”,“一代应比一代强”的自傲心理以及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动机,他们极容易推翻前人的品牌战略规划,颠覆可能已经传播数年的品牌核心价值,从而对企业品牌战略的长期统一一致的实施造成严重的伤害。品牌打造的长期性与品牌管理人员的标新立异动机之间也具有明显的难以协调的矛盾。

虽然理论上,品牌战略是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决策,但是因为品牌管理人员的各种短期的动机和心态,许多企业的品牌战略年年信天游,能够坚持同一品牌战略,悉心维护品牌核心价值的企业是少之又少。

为防止品牌管理人员因为标新立异和急功近利心态动机下所做出的不利于品牌战略长期发展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习沃而沃、可口可乐、耐克等公司,规划出“沃而沃品牌管理手册”“可口可乐品牌管理手册”。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7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对雁江而言,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雁江区在进入“西部竞争力”十强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生动局面。

城镇带动战略是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契合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省委提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今年5月,省政府印发《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2013年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从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城镇建设、住房保障、户籍改革、土地保障、社会保障以及财政投入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和指引。资阳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五年总量翻番、再造一个资阳”宏伟目标,要求统筹推进资阳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建设,完善旧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推进城南新区、城东新区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从雁江区来看,今年4月发布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雁江被列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并作为2级最适宜开发地区,中和镇成功列入全省21个“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是全市唯一入选的乡镇。可见,城镇带动战略顺应和贯彻了国家、省、市的发展要求和导向,是当前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要求的契合点所在。

城镇带动战略是提升区域形象的突破点。经过多年的建设,雁江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一城三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已初步形成了旧城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今年8月公布的2012年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雁江在67个丘陵县(市、区)中排名第5,上榜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发布的“西部竞争力十强”名单。但就目前来看,雁江城镇建设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和周边的兄弟区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多点多极支撑。旧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不高,中心商业圈缺少上档次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力不足;人口密度过大,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东新区虽然城市骨架基本成型,但综合性商业中心仍在筹建中,通信、金融、邮政、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布点工作相对滞后,人气商机尚未聚集。小城镇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乡镇规划不够完善,即使完成了规划修编,几经论证后就仅停留在纸上而被搁置,因为多种原因未能依规实施;现有的小城镇规划布局欠合理,整体规模不大,聚集人口不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城镇人口生产生活需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够深入,违章搭建向镇村基层蔓延、屡禁不止;城镇周边缺乏产业支撑,仅有一些零星的小卖部、餐饮店,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心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由此可见,雁江城镇建设质量不高、进度滞后,是经济建设中的短板所在,急需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有效解决城镇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城镇带动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雁江经济社会整体实现了较快发展,现今已进入相对平缓期,而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着力点。

城镇建设将促进工业发展。发展良好的城镇将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市场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形成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雁江工业化水平处于中期,城镇化水平却处于初期,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和巩固工业化成果。

城镇建设将扩大投资规模。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就雁江而言,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仍是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段时间,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的投资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从而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镇带动战略是统筹城乡的切入点。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雁江经济欠发达,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

从现状看,雁江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增收困难较大。特别是受丘区地理条件和农民传统意识限制,大部分农民仍然依靠传统耕作方法,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即使部分乡镇发展有柑橘、枇杷、西瓜等特色产业,但规模化生产程度、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等较先进地区仍有很大差距,农产品利润也大多被中间商赚取,农户所得相对有限。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解决农民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科学适度地发展一批小城镇,将切实激发农村活力,提高农业产业集中度,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的,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促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需要重点突破

就雁江而言,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建设新区、改造旧城、开发城镇”的总体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优化规划布局,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要依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调控引导的关系,形成布局合理、形态适宜、层次清晰的现代城镇体系。

nlc202309011257

城东新区方面,城市总规、控规和城市设计均已完成,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布局,突出规划好“两心”、“两轴”、“一带”、“三廊道”、“四片区”等重点区域内的商贸、居住布局,确保分区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力争到2015年,新区功能比较完善的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集聚人口10万人以上。

旧城区方面,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旧城区控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与城东新区、城南新区统筹考虑,加快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人气旺盛的有利条件,规划一批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积极打造旧城区中心商圈。

小城镇方面,重点做好中和、伍隍、丹山、祥符等纳入省、市重点小城镇建设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考虑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布局,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促进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增添发展动力。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发展,保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旺盛生命力。

城市产业方面,以资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城东现代物流园、侯家坪工业园等三大园区为建设重点,引进配套项目入园“抱团”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注重招大引强,大力引进造车、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的优质关联配套项目,不断拉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抢抓全市“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机遇,将四川现代、四海集团、资阳机车、禾邦集团等培育成百亿企业,积极引导产业上档次、成规模。同时,抓住成都第二机场落户简阳的重大机遇,借助航空运输的快速性和国际航空港航线网络的辐射效应,规划发展临港临空经济,拓展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范围。

小城镇产业方面,牢牢把握打造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契机,全力做好城东(中和)中小企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园区骨干道路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中和镇工业与场镇建设互动发展。充分利用碑记镇佛山橘海、保和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资源,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业主,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产村相融”理念,坚持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柑橘、生猪养殖、林下养鸡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和新村建设互动共融发展。

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镇质量和水平。城镇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必须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不断提升城镇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基础设施方面,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和积极对接成渝客专、成都新机场高速、机场轻轨、资潼广高速等交通项目,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重要乡镇连接线和通村通畅路,不断完善区内路网体系,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区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市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区承载能力。全力做好小城镇改造和风貌塑造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结合通乡油路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公共服务方面,突出宜居宜业。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完善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努力满足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加快城区学校新建和改扩建进度,争取尽早投入使用;积极兴建公办幼儿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优化、整合、集中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学校网点,促进城乡教育逐步均等化;不断丰富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城东新院尽快竣工投用,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医疗需求;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和旧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住房困难。

坚持以人为本,加速聚集城镇人气。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必须积极促进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同步发展。以城东新区为中心,做强产业支撑,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镇的吸引力,切实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以产业聚人气。大力发展造车、医药、食品等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着力做强城镇产业支撑,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以产业的兴盛聚集更多的人气。

以商机聚人气。在城区,着力打造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引进有实力、有知名度的商家企业,构建城市中心商圈,提升消费档次和水平;在小城镇,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和特色乡村旅游,着力繁荣农村市场,加速人气聚集。

以环境聚人气。按照“成渝经济区独具丘陵特色的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生态景观江城”的定位,加快推进城东新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坚持“便民、规范”的原则,全面加快城镇通信、金融、邮政、零售、餐饮、交通等网点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为人口集聚奠定良好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努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的目标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迅速增加,而更着重于农村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城镇化,从而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雁江作为农业大区,应按照“产村相融”的工作要求,统筹好新型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使城乡统筹发展、相得益彰。

注重空间结构转型。在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重点加快中心城镇、重点小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步伐,有序推进一般场镇和全区1095个新村聚居点建设,构建层次清晰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在中心城区主动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周边集镇的产业集聚与结构调整。在农村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经济林木、小家禽养殖等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基地化、产业化发展,逐渐推进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联动调整、梯度提升。

探索管理制度转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加快乡镇住房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加强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场镇风貌的管理维护,切实提升乡镇城镇化水平。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需要机制创新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合理配置利用城镇土地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全力盘活乡镇粮站、煤站、烟站、供销社等国有资源,积极探索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建立城乡建设投资多元化机制,拓宽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渠道,探索转让资产权益等多种方式的融资模式,吸引民间投资进入城乡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形成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用地保障机制。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全面清理城镇闲置国有建设用地,加快城区企业“退城入园”进度;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并加快实施项目,尽快取得用地指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新建工业项目均要落户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开放型现代城镇体系必须打破城镇化路径依赖与闭锁,打破城镇化传统路径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探索建立一套促进人口向城镇迁移、产业向城市集聚并与服务型政府转型相兼容的管理服务制度。要优化政务环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精简办事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要完善政策保障,加强政策梳理和统筹整合,形成叠加效应。要完善基层干部政绩考核机制,避免乡镇层面的过度竞争、小城镇遍地开花、杂而不精。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8

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市工商局我们**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全市157万人口中,农业人口123万,占总人数的79。近年来,在贯彻实施我市商标兴农战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工商部门的职能融入到服务“三农”的大局之中,及时调整工商系统监管商标的工作思路,狠抓教育立足发展,积极引导

服务发展,定向培育加快发展,红盾护农保障发展,将商标战略的发展空间不断向农业拓展,促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转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件,年产值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一、狠抓教育,强化职能转变立足发展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为使工商行政管理对商标的监管职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使全体干部职工对商标兴农战略的实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我们首先从思想和行动上狠抓了三个转变:

(一)强化教育,促进观念转变。以《商标法》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系列的专题学习,引导大家努力突破单纯执法监管的思维定式,把对商标的模糊认识转变到加快发展农产品注册商标的认识上来。

(二)整合机构,促进职能转变。在“小局大所”的框架内,成立综合执法巡查大队和10个执法中队,由过去对注册商标单一的管理型转变到融监管、执法、服务于一体的职能机构。

(三)完善机制,促进作风转变。制定并落实了以“一把手工作推进制”为核心的问责问效的实施措施,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对以农产品商标注册为核心的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工程全面负责、全程负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实行了促进和保障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机制,使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做到了单位有任务、个人有责任、工作有要求,彻底改变了少数人忙忙碌碌、其他人漠不关心的现象,在全系统形成了观念上转变、思想上统一、目标上明确、帮扶上尽力、服务上热情、行动上一致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为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工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积极与农业、技监等有关部门沟通、召开协调会议建立联系制度等,为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积极引导,围绕商标兴农服务发展

针对我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商标注册率较低的现状,在实施商标兴农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宣传上抓起,在调研上深入,在帮扶上用力,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增强对涉农产品的商标意识。

(一)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商标注册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广泛性、法规培训的针对性和专题讲座的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加深对商标兴农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商标法规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宣传活动,广造舆论,营造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叫响一个口号,即:注册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产品只有有了商标才能有市场,只有有了市场才能发展,能发展才能发财,“好酒”才能变成现实的财富。

(二)组织专题调研,确立工作目标。为使商标兴农的发展战略全面铺开取得成效,党组成员分片包干,各带一组,深入乡镇,开展调研,要求做到“三摸清、两制定”,即:摸清当地的地产品优势、摸清商标注册的底数、摸清农民的要求;制定当地的商标注册计划、制定开展服务的具体措施。通过调研,确定了规模连片的**、**两镇的土豆、地方特色的**梨、**松花蛋、**的山楂及**养殖的狐狸、**养殖的白毛兔、**湿地旅游等七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涉农商标发展规划,为农产品商标的培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三)开展帮扶活动,提升商标注册总量。为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的普及力度,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百家帮扶”活动,即每个乡镇工商所至少确定10家农副产品种养加专业户,帮助其建立“以品牌促发展”的良好经营模式。广大干部职工进农家、下企业、跑田头、蹲鱼塘,与农民兄弟促膝共商商标取名、图案构思、申请注册到实际使用,全方位、全过程地给予系统指导和帮助。**工商所积极引导辖区新品种土豆种植业户申请注册了“***”马铃薯商标,注册在第31类,使用在干鲜蔬菜类商品内,获得了“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标志的许可使用,不仅使马铃薯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运销国内外市场,而且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1.2元左右猛增到3.6元左右,而且带动了**、**、**等周边乡镇土豆种植的规模发展。在一次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座谈会上,“***”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感慨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越来越成为品牌富农的通行证,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三、定向培育,提升品牌效应加快发展

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规划 篇9

武政〔2007〕6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商标是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能够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区别的可视性标志;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进入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文化理念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商标品牌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名片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核心竞争力的代表。近年来,我市商标品牌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为止,我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近3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湖北省著名商标68件。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注册商标、驰著名商标的拥有量偏少,商标品牌知名度偏低,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为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商标品牌的竞争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驰名、著名商标,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实现我市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工作,努力增加注册商标总量,优化注册商标结构。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引导扶持高新科技企业、现代服务企业、先进制造企业申请注册商标;远城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和推动涉农企业及农村相关组织申请注册涉农商品商标,积极申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鼓励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对按照《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议》一次在5个(含本数)以上国家成功注册商标的企业,按每件注册商标1000元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行制订,下同)。要以引导扶持中小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作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争取在5年内,全市商标申请注册量年增长20%,其中,高新科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涉农等商标所占比例有明显提高,以商标形式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实现零的突破。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要按照“全面引导、重点跟踪、择优扶强”的原则,做好宣传、引导和跟踪服务,指导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争取在5年内认定武汉市著名商标300件以上,推荐认定湖北省著名商标200件以上,争取中国驰名商标的拥有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使总数量达到20件以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武汉老字号纳入商标法律保护体系,引导老字号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正确使用、依法许可和转让商标,鼓励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做大做强老字号品牌。

三、制定《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启动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通过制定《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明确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的机构、条件、程序以及保护措施等,以尽快形成我市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争创地区著名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层级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商标品牌培育发展激励机制。对我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由市人民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企业10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专项奖励;对以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形式成功注册地理标志的组织一次性奖励20万元。同时获得上述两项以上奖励的按最高级别予以奖励,不累计奖励。

五、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或者与科研单位建立联盟体系,对利用新技术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并形成生产能力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要优先给予奖励;在政府的科技扶持计划中,优先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使用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

六、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所需的进出口配额,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予以安排;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申请广交会、中博会及其他国内外交易会摊位,优先予以安排并给予适当的摊位费补贴;对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设立境外营销或者服务

机构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给予优先安排。

七、制定出台企业投资、融资优惠政策。鼓励我市企业以商标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允许企业以驰名、著名商标的商标权作为非货币出资,按不超过注册资本40%的比例予以核准登记。鼓励武汉地区金融机构为我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提供以商标知识产权为担保的信贷融资业务,使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商标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鼓励采购本市驰名、著名商标商品。政府采购部门应当将我市驰名、著名商标商品纳入政府采购重点产品目录,政府采购活动中,在质量、性能、服务、价格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市驰名、著名商标商品。

九、加强对商标品牌的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假冒商标、商标侵权等商标违法行为;继续加大对商标侵权违法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

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我市驰名、著名商标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新闻、网络及其他媒体的作用,为我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商品提供优质的宣传服务;利用现有户外广告资源,集中宣传展示我市商标品牌形象;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及其他大型活动,积极开展商标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的商标品牌意识。

十一、建立市商标品牌协会组织。成立市商标品牌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商标使用的自律行为、促进企业商标品牌建设经验交流、推动企业商标维权工作以及盘活全市商标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十二、各司其责,市区联动。各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实施区级商标品牌战略,并将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纳入区级绩效目标管理。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共同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组织机制。建立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各有关职能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事机构设在市工商局,具体负责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上一篇:幼儿园升旗仪式下一篇:金太阳幼儿园发展规划教师意见征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