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推荐13篇)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1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一

见义勇为这个从我们识字学习开始就已记于心底的词汇,如同一股暖暖的春风吹化了我们心底冰凉霜雪,如同一阵绵绵细雨滋润了我们灵魂的干裂土壤。

可是,这股暖暖的春风,这阵绵绵细雨,却在这个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中,如同进入“作茧自缚”的蚕宝宝,没有音讯了,我们怎样才能找回这让我们心头一暖的能量呢?

激励见义勇为要靠培养社会责任感。

见义勇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变现。“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双手接坠儿,挽救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生命,这不正是体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责任感吗?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正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吗?所以。要激励见义勇为行为的发生,就需要每个人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就需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懂得大爱无疆的精神。

我相信,只要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一颗正直的心,每个人都有希望奉献于社会的责任感,那么见义勇为这股暖流就会迅速激励开来。

激励见义勇为要靠一定的嘉奖于鼓励。

江西省“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正勇在全车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毅然带伤挺身而出,见义勇为_徒,但因伤憾失高考。国家对其进行表彰,多所大学也向其抛出“橄榄枝”,这无疑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一种鼓励,但是,在全国各发生的“扶老”事件,路人热心帮助却被老人索要赔偿,法院也判定需要赔偿,这种事件的发生让见义勇为的人伤了神,寒了心。

见义勇为需要勇气,有时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国家和社会有义务_各种方式给予一定的嘉奖,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见义勇为,才不会让这些热心的英雄寒了心。所以见义勇为要靠鼓励,以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消除百姓对见义勇为的顾虑,避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丢掉挺身而出的果敢。

所以,鼓励与嘉奖对见义勇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才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只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每个人都体现出热心肠,社会再加以良好的引导与支持,用不了多久,整个社会就会被温暖环绕,见义勇为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社会正能量就会畅行无阻!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二

“见义勇为”,曾是大家脍炙人口的一个词。如今,却已渐渐淡漠了。“哪有少年不轻狂”,有时,我也想见义勇为啊!

“哪有少年不轻狂”中“轻狂”并不是指少年蛮横骄纵,而是热血!曾几何时,读书看报知道哪位烈士因为见义勇为而为国为民捐躯了。十分羡慕,说以后也要这样;曾几何时,知道那些因为见义勇为而惨遭凶手的新闻,却又暗自摇头,谁不想见义勇为啊!

十月黄金周,我坐车去图书馆看书,途中遇到了盼望已久的事。

哪怕已是金秋十月,午后的骄阳依然十分骄横,散发着难挡的酷热。苦等了半个多小时,苦在心头的我们翘首以盼的公交终于慢慢悠悠的驶来,大家看了都不禁抱怨,“十月一大家都出来旅游,我们青岛还是旅游城市,公交却如此之慢,这真‘对得起’人们啊!”身旁一正义感富足的青年叹道。我听到也暗暗点头。

公车上人挤人,挤死人啊。我那被太阳烤的“意乱情迷”的大脑一激灵:身后的一位彪形大汉正把那贼手伸向一位女士的包内。我见了,就像立刻制止。不料,他一回头,瞪着我做出口型:别管闲事!还扬起了另一个碗口大的拳头威胁着我。我见了,情不自禁的后退一步,却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

“小L,快看新闻:公交上一小伙因为制止他人行窃,被一顿胖揍,现场却无人制止,小偷猖狂下车。”“不会吧!妈,现在人怎么这样!不是号召见义勇为学雷锋嘛!要是我在现场我肯定跟那小伙一起。”我皱着眉头大义凛然地说。“可别啊!你见了这样的事,你可千万别管。出了事,你让我和你爸怎么办?”妈妈扭过头对我关切又着急地说。“正好,你俩再给我生个妹妹,你们不就想要个女儿吗……”

正在回忆却被一声大喝惊醒“拿开你的走!”之间刚才一起上车那位青年也看到了那位大汉,大声喝止。只听“嘭”的一声闷响,那位大汉一拳击倒了青年。旁边人连忙闪开。“还有谁?”他嚣张地说。车到站时,他大摇大摆的嚣张的下了车。旁边的乘客把青年扶起。失主对他说了声谢谢后也匆匆下车。

其实我也想见义勇为,但是因为实力不够而退缩。那位青年的做法毋庸置疑是好样的!但是围观群众中真的没有学过武术或身体健壮的吗?这却不一定。而那位失主的做法也着实令人心寒,只说了声谢谢,也不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是对的吗?答案显而易见。

在这,我以我这绵薄之力向大家发出号召:人们应该充满正义,学雷锋做好事,碰到这种事大家一起动手他一定不会还手。因为寡不敌众嘛!大家也应该感谢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就不会“想见义勇为”,而是“做见义勇为”!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三

公交车上,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车上走来走去.突然,他发现一位中年人的衣兜里露着二百元钱.车猛的一下停了,他看到机会已经来到,马上把那二百远钱夹了出来,然后放进了自己衣兜里,得意的寻找着下一个“目标”.然而,小偷的举动却被一位老人无意间发现了.老人站起来大喝一声:“把你偷的钱拿出来!”车上的群众向老人望去.小偷朝老人走过来,狠很地把老人推倒在地,骂道:“老头子,你少管闲事,你给我老实点!”

一位大叔怒气冲冲的走过来,小偷亮出了刀子,让大叔别过来,还逼着司机停车.老人艰难的爬起来抹掉嘴边的血,走上前准备夺小偷手中的刀子.小偷见老人扑了上来,就用手中的刀子刺向了老人!鲜血从老人的胸口喷出,老人倒在了车上,闭上了眼睛……

小偷的行为激怒了车上的群众.“抓住他,别让他跑了!”车上的群众边喊边向小偷冲过去,夺过了他手中的那把刀.最后把小偷押进了派出所.虽然车上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为老人的姓名,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这位见义勇为、坚强不屈的老人!他见义勇为舍身忘死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四

世界上最该让人敬畏的是什么?是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生命为赌注,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见义勇为”是对见义勇为片面而盲目的解读。虽然见义勇为的“英雄谱”上镌刻的每个英雄名字都散发着一道道的道德光芒,但这背后却常常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悲剧:看到有人偷窃女同学的背包,19岁的大学生秦占丰冲上前抓小偷,结果被连扎3刀不幸身亡;11岁的小学生曹杨,因为见义勇为去救一个落水的同学,不幸溺水身亡;高三学生程乾,在学校门口因见义勇为被刺,刀捅中胸部死亡……那么,“见义勇为”,到底为还是不为?如何为?

鲁迅说过:“无谋之勇,非真勇也。”在我们的社会里,应当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前提下,大力倡导“见义智为”。那么,何为“智为”?笔者认为,所谓“智为”,应该是以生命为本,自卫自护,量力而为。20见义勇为800字高中作文年,四川达州市郊莲花湖景区,有一女性不慎坠湖,28岁的吴波立即潜水救援,但由于对方太重,无法将其救起,他为求自保而最终选择了放手……救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当施救者发现有人落水需要救援的时候,没有半点迟疑,入水救人,这就是义的力量。在救人的同时力求“自保”,面对“也会把命搭进去”的险情,选择“放手”,这样的放手并不代表软弱,而相反代表着他们坚强立于世,代表责任扛于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匹夫之勇也。而救人之命不应逞匹夫之勇,应理智救人,不要因为救人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从为救集体的羊群而遭冻伤截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为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淡出中小学课本,到《中小学生守则》拟删除“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见义勇为”不应该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它更多地告诉我们,见义勇为不再是一种标准、准则,它更应该作为一种价值观存在:量力而行,见义智为。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五

世上事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要问我最钦佩什么?我最钦佩见义勇为。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就有“舍己为人,扶危济国”的无私精神。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

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总是不绝于耳,只要一有这种事情发生,各大报张和网站就会大力宣传,这种想体现社会存在正义的一面的方法是对的,但总能从这些报导中看到一些误区。像初中生勇救同伴溺水而亡这种报导,我个人认为就不应该推崇。这些孩子在救人的那一刹那,他们肯定没经过太多的思考,他们只是觉得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起的玩伴被水吞噬,他们肯定没有考虑到万一他们出事,他们的父母将会怎么样悲痛欲绝,他们的这种行为会被别人怎样评说等等。

我钦佩见义勇为。但对于罪恶,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应该在力所能及和保护自身的基础上配合警方打击罪恶,但是,我们没有执法的权力,因为法律没有赋予我们执法的权力,所以,我们也没有相应的义务。

见义勇为不是不对,但前提应该是保护自身的安全。消防队员在救人的同时都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因为他们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话又如何去救别人?像今天又看到一个23岁的“英勇”小伙跳水“勇”救同伴而身亡的新闻,这种一命换一命的救助有什么意义!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救小伙伴的方式是将缸砸烂,水流光后小伙伴得救了。还有前不久,西湖救人学子——冯玖江,在面对有人跳湖轻生的紧急情况,他临危不乱、机智沉着,特别是他在施救之前先拨打110和120电话的行为,非常理智。

所以,救人应该讲究方法和智慧,一味逞勇就是使蛮劲了。在突发情况面前,我们要理性施救、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如果社会的罪恶是靠手无寸铁的公民去见义勇为来维护的话,法律和执法机关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见义勇为应该是一种风气,是一种美好的道德要求,提倡无可非议。但前提依然是,保证自身人身安全。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2

一、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有效导入的原则

1. 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与教学效果好坏直接相关的是导入的方式以及是否具有科学性的设计内容。所以,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导入时, 必须依据科学性原则进行。就导入的设计而言, 必须从具有科学性的教学内容出发, 同时还需要适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胡编乱造, 必须要符合科学性。虽然有时课堂教学非常精彩, 但是如果与科学性相违背的话, 那也是不可取的。为了能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去学习, 就导语的设计而言, 一定从教学内容开始, 导语是教学内容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可以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 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当然, 以上所说的, 必须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 可以对其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选择, 当然其选择的原则是能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导入的内容时, 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水平来进行调整。就理解教学内容而言,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上, 还需要思维过程。为了能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进行课堂设计的导入时, 可以在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2]。

2. 符合教学的系统性

教学是一个系统, 从教学的动态过程和静态因素来看都是相同的, 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束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 构成了完整的教学, 考虑到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 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时, 应该将导入和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一旦仅仅是关注课堂的导入这个环节, 而对剩下的教学环节忽视的话, 就会造成即使是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很出色, 但也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 就整个教学活动而言, 在开始时, 就要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 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 形成教学的高潮, 完成教学任务。

3.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学的主题是学生, 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可以反映教学内容的好坏。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正因如此, 导语的设计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具体来说, 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以及其各自的性格特点来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 对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效联系, 由此来拨动学生理解与求知的心弦, 指导学生不断地去研究。

二、高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导入的方法

1. 经验导入

经验导入是为了能有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应该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 教师利用精彩同时又具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间接性, 一般而言, 学生的学习都是别人体验过的、别人总结发现的知识, 而通过经验的导入可以使得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得到进一步拉近, 同时, 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切己的情绪体验, 深入知识的意义与价值。经验导入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很容易对所学的新课题感到亲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通常是在一个较为独立的教学内容的起始课中使用。在进行实际课堂导入时, 教师可以采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叙述或设问, 将新旧知识的冲突直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 对知识的情境化以及其生活化进行了强调, 所以对于导入形式的丰富性较为关注, 但与一些故弄玄虚的教学导入方式相比较, 直接导入则更直接地将学生引向求知的领域, 所以说, 在注重多种形式的导入时, 也不要忽视了直接导入的教学方式。

3. 旧知识导入

所有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结或一个点, 离开了网络, 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只有在整体联系中, 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 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在进行新课教学时, 为了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 有效吸引学生求知的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自身内在所存在的逻辑关系, 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正因如此,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努力钻研,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深入地把新材料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三、结论

总之,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 怎样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 同时又具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 精心设计每堂新课的导入, 使教学声情并茂, 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焕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导入[J].山西教育, 2002 (02) .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体会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0-01

对课标的结构进行改革,是为了可以更好实现高中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可以将课程中设计的内容的时效性以及选择性还有基础性都能有一定的体现。同时也是对课程管理以及实施还有评价多方面的变革。这是对学校以及老师在教学改革上的考验,下面就针对新课标改革后进行教学的体会以及反思。

一、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标体系分析,总结其对教学的影响

(一)生物课程结构变化,提高生物教学的地位

通过整体的课程结构方面的设计分析,高中的生物课程是同所有的自然学科的课程一样归属于在科学的领域内,在必修的部分相应的要求是同数理化同等的分配的。這有利于改善我国在长期的教育中,存在的偏重对理化方面的教育,轻视生物的教育的畸形现象。使得生物的教育与理化同等的重要,恢复了生物科学的教育地位以及尊严。这同时也提醒着生物教师身上肩负着,科学课程教师的使命。因此要依照科学的教育规律进行教学。

(二)新课标生物课程内容的加深,对生物教学使命的加重

目前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六个模块组成,其中包括三个必修的以及三个选修的部分组成。对在教学内容中的深度以及广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说,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来没有将36个学时都用来对分子以及细胞,还有以传统进化,稳态以及调控这些方面进行学习。现在随着学时的增加,课程中的内容相对变的更加的集中,教学的广度也有所扩充。

在选修课程中,也分了很多的大型的生物工程,但是对生物技术方面的实践以及生物科学,还有社会这些元素都没有专门的设立相应内容。新的课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扩充。这样可以将高中生物教学的地位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有所提高。虽然高中时针对大众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但是如果人为的将一门学科的难度以及宽度降低,是很难达到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的目标的。同时也会使得这一学科的地位有所下降。同时对教师来说,如何对学生进行具有深度以及广度的课程教学,如何吊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绝对不应该单单只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这样是不利于在学生对人生的选择,以及规划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对授课的内容进行规划,以及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授课。

(三)对课程的设计要合理

根据国家相关明确的规定指出,对课程要进行合理的有序的安排。在高一年级应该主要进行必修课程的设置,按照一定规律的进行对选修课程的增设,学生可以通过跨班级的方式进行选修。也就是说学生要在高一时将三个必修的知识学完,与过度传统的教学不同,新的课标将学生的学习年级降低了,在学生对于数理化方面的储备基础相对还不足的情况下,使得教学的难度又大大的提高了。同时对于选修以及必修课程的设立,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将必修的内容较好,势必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对选修部分的选择。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的对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还有职业方面的选择有所影响。这就考验了教师在各个学科间的竞争,也是对教师的岗位职责的挑战。

(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在国家的方针中明确的提出:鼓励教师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教学方面的研究,让教师的专业随着课程的实施有所成长。对于新课标的制定以及实施,其实相应的是对教学内容的一项改革。这不只需要专家的出面调控,更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通过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将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改进以及创新。

(五)对课程资源的要求

如果没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将很难实现新的课程。对于像生物这样的属于科学领域的学科,就更需要通过进行科学的试验的方式,将课堂同生活相互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现代化的要求相应的就比较高。要求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而不是生搬硬套。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加强对课程的资源方面的开发,以及建设还有创造性方面的利用。

二、有关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体会和反思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标内容改革的分析,总结出对教学体系的影响。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学在深度以及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过去的教学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内容了。在对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方面的布局规划更加的缜密。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将初级教育的年限降到了一年级,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的储备不足,大大的加大了生物教师的教学难度。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综合生物方面的知识有所加深,对新课标的教学更多的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也更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绝对不应该单单只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这样是不利于在学生对人生的选择,以及规划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对授课的内容进行规划,以及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授课。

总的来说对新课标的改革时具有历史性的,有时代创新的举措。在新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值得深入解决的问题的,总体的新课标的改革还是具有时代性比较成功的。

在对新课标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后,总结出新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新课标的教学内容的反思以及分析,得出当前教师在新课标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新课标的改革是对教师传统教学内容的挑战,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中生物新课标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在对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对内容的改革也是需要一定时间以及过程的,对新课标的制定以及实施,其实质是对教学内容的一项改革。这不只需要专家的出面调控,更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通过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将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改进以及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娟.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孙锡英.高中生物课程中对生物科学史料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2.

[3]陈秀娟.广东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

见义勇为高中作文800字 篇4

见义勇为,这个词常常是在帮助了别人脱离危险等来形容的,而这次,我也亲眼看到了这种品质,即使是很小的行动。

今天中午放学后,我和吴欣妍徐瑞琦高高兴兴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正当我准备和吴欣妍、徐瑞琦分手时却听到旁边有吵闹声,走过去一看,结果是在吵架,有一个叔叔手里拿着一个铁棒,还很长,他对一个卖菜的阿姨在打骂,很凶,而那个阿姨很瘦,脸上也显出了一丝丝的皱纹,说什么:“我不说,你来嘛!”从她的话语中我知道了,虽然她的口中说不怕,但是心中还是有点惧怕的,在地上还有一些被踩烂弄破了的菜叶,肯定那个叔叔给踢了的,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突然,叔叔用铁棒正要往阿姨腿上打,被阿姨避开了,这真是惊心动魄的场面啊!那些围观的人都说叔叔不好,怎么能欺负摆小摊的人呢?而我们也是有这样的心理替阿姨打抱不平,吴欣妍看后,就说:“阳玉柯,把电话拿来。”,我先也不知道她要干什么,谁知她拨通了号码,躲在一旁,说:“喂,是-察叔叔吗,小区有人在打闹,需要你们赶快来,在__小区。”我可是吓坏了,这可是第一次往-察局打电话啊,虽然不是我打的,但是是我的电话呀,我提心吊胆的,害怕等-察来就认为我们在撒谎,忽然,有两个叔叔把闹事叔叔强迫拉走了,我们现在是垂头丧气,希望-察叔叔不要来,但是,阿姨却还在骂,突然,她倒的一下,就在一瞬间,趴在了地上,她的手脚在慢慢伸开,全身在发抖,有人说这是她的-病,只要一急,就会这样,因为发生争吵的地方在二医院,所以医生和护士很快就来运走阿姨,然后进进行抢救,“-察来了”吴欣妍说,我这块大石头终于放下来了,吴欣妍这时可兴奋了,连忙给-察叔叔说那闹事叔叔的店铺在哪,闹事情的经过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很快-察叔叔就带走了那位闹事叔叔,而且,阿姨也抢救过来了。

我想这就是见义勇为吧,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电话,但是也顺利的圆满了这次的闹事,给了每个人的交代,也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

见义勇为心得体会 篇5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最早源于《论语》里“见义不为,无勇也。”,就是指应该做的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见义勇为”。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也赋予了见义勇为新的意思,古代就有“狭路相逢勇者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21世纪,社会则大力鼓励民众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现在见义“志”为、见义“巧”为也正被提倡着,它们都是见义勇为的衍生。

在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应该成为新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迹。

首先应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让英勇的事迹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里。时代呼唤见义勇为者,社会需要见义勇为者,像周光裕、于葆林这样舍生忘死的义士,正迎合了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需要,他们是典型,是楷模,为以后的见义勇为开风气之先,虽然牺牲了,但事迹永远会被人们耳口相传,名字被人们铭记。我想,只要见义勇为的精神深入人心,每个人心里有“见义勇为光荣,见义不为可耻”,就会少一些像落水看热闹、怂恿跳楼的见死不救得旁观者。

再次,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见义勇为。和平年代,和谐的社会里见义勇为倒也不是越多越好,牺牲的人越多越好,可能是正比或者是反比关系。该做出见义勇为行为的就不应该袖手旁观,比如有人落水,会游泳的就不应做旁观者看热闹,其他旁观者可以助其一臂之力,赶忙报警或想其他施救方法。其实凶手的一系列行为与其他凶手的行为大相径庭,都是一时慌乱或失控造成的,要是见义勇为者认真分析一下凶手可能的反应,或许能挽回些什么。因此,就像上面说的要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见义勇为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作为一种法律义务之外的主动的社会责任担当,见义勇为不仅要求行动者对他人的遭遇有着敏感的反应能力、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也要求行动者具备充足的体力、丰富的救助经验和专业的救助技能。对于不会游泳的李本超来说,救助落水儿童显然超出了他的行为能力。

新时代社会离不开见义勇为。随着人们思想道德的提高、保障制度的完善,见义勇为将会蔚然成风,也将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见义勇为,不计祸福。让我们盼望着、期待着那善良的、正义的、纯真的良知回归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鼓励更多的人站起来见义勇为,汇成浩荡的社会正气,直至永远。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6

大兴小学王 娟

朱士岭,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在学生身处险境时,把学生推开,而自己却被车撞成重伤。他在危机时刻没有考虑到家庭,没有考虑到妻子,没有考虑到孩子,心中有的是我们的学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现在他躺在医院,没有为家庭带来幸福,带来巨石般的灾难,对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误区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堂提问如果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提问, 就可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然而, 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 没有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 因而, 在实践中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

据相关资料显示, 教师提问次数过多 (平均每节课达30次) , 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发挥。一堂课中的问题, 一般是教师问, 学生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很容易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 没有时间进行认真的思考, 起不到主导作用。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 这种不良习惯会在无形中造成学生的思考不认真, 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

教师重复问题还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特殊的情况下, 教师也可以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如问题本身较复杂, 有多个层面, 就有必要重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

有些教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神态表现得很不集中, 甚至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容易使得回答问题的同学, 感觉不到老师真诚的关注, 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喜欢让那些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回答问题。其意图是:课堂通过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使教师以为上了一堂很有效率的课程。

但是, 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 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 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

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 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 “不对”, “不正确”。有些时候, 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 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 以示惩罚。

实际上, 以上做法是一种消极的反馈方式, 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 如用“你再仔细想想, 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不, 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样一些不带任何消极感情色彩的中性的词语, 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关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分析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一、认知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

对传统的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反思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概念相对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教材中一般只给出数学概念的定义,省略了形成过程,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Ⅲ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当前一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存在这样的传统教学观念:(1)把知识看成是定论,重结果轻过程;(2)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重灌输轻引导;(3)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重“教”轻“学”;(4)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一)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观与教学观

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就形成了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

(二)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数学学习观是指对数学学习本质的认识,认知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

动的、积累的、建构的、诊断的、情境化的具有目标导向的过程(Shuell,1988)。

数学学习不会自动地产生,而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密度的心理活动。这些活

动涉及学习者对已获得知识进行意义归属;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

智力模型中。此外意义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

二、高中数学教学概念的特征

数学概念具有很多其他学科概念不具备的特性,数学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反映着事物内部的本质特质,其具有双重性与抽象性的特征.在使用符号化与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后,数学概念也更加抽象,高度抽象的概念都是在具体模型之上

建立的.数学概念的描述有必要借助符号化的语言,很多意思不能用汉字直观的表示出来,因此,强调符号的作用,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形式化.数学概念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较为广泛直接,学生可以在学习小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扩充知识面,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数学概念是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提高概念教学的重视度,让学生对高中数学概念有个较为系统且深刻的掌握,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u J.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概念就必须是辩证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概念还必须是灵活的、往返流动的和相互转化的,是富有具体内容的、有不同规定的、多样性的统一心1.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在一系列概念的形成中,在概念的不断更替和运动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化中实现的.恩格斯说:“在一定意义上,科学的内容就是概念的体系.”而数学的定理、法则、运算的逻辑基础就是数学概念,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同时,高中的概念明显比初中的增加很多,因此,强化概念教学是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心环节和解决问题的前提,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对其必须予以重视.下面谈一些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

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在长方体模型中,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

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四、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止己慨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致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三角函数的凼象与性质;(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二可见,三角凼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结语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重视度,本文从概念教学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种概念教学的方式,从概念的实际教学意义出发,希望能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度,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例子要更换,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要大胆删去,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帆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

[2] 王世明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

[3] 周文贤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4).

[4] 葛敏 也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期刊论文]-学周刊B版2011(4).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9

心得体会

丁跃彬英勇救人的事迹,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争相传颂他的义勇之举,无不为他的行为大加赞赏,在人们广为追求物质条件的当今社会,仍然还有这样能够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人已经太少,而丁跃彬作为十二矿医院的一名医生,在紧要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他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社会的良知,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深入学习典型,树立光荣榜样。我科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宣传栏、周五安全学习会等,宣传学习丁跃彬先进事迹,我们要以丁跃彬同志为榜样,团结一致,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立足根本,踏实工作,学习丁跃彬无私奉献的崇高风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力争做立足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的典范和扎实工作、追求卓越的楷模。

二、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我们都需要丁跃彬精神。在矿党委大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期,更要学习丁跃彬精神,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我科党小组每周至少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一次,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天;党支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围绕四个专题开展专题研讨;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有力载体,每月固定一天为主题党日,一月一集中、一月一主题,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讨论,达到思想政治上统一,真正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党性意识及规矩意识,增强争做“合格党员”的自觉性。

三、学习感恩教育,感恩社会,感恩企业。丁跃彬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在我矿感恩教育的大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其中一例。同样,我科职工周煜森同志,见义勇为勇斗窃贼的关荣事迹,在头部被窃贼砸伤后,他没有退却,强忍疼痛再次与窃贼搏斗,并死死压住窃贼,最终将窃贼制伏,扭送派出所。无不体现出了十二矿职工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壮举。尤其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挺身而出,困难面前不低头,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四、学习丁跃彬精神,彰显生命价值,就是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事业满怀责任,对工作充满激情。在日常工作中,抓好班组建设,推动保卫科整体工作再上台阶。切实搞好各班组的自主管理,放权给班组长,让其充分发挥兵头将尾的模范带头作用,科里大力开展“班组劳动竞赛”活动,选取在阶段工作中表现出色的班组为一流班组,定期召开班组建设座谈会,以促进各个班组之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达到各自提升工作水平的目的。实现管理方法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把班组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在企业改革发展、完善管理以及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有关高中生的自我鉴定简述 篇10

高中生自我鉴定1

高中生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心,决不辜负这三年的时光,严格要求自已,要在学习上,在思想上有一个大的跨越。

在思想上,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力求上进,参加了青年党校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觉悟逐步提高。生活简朴,是非分明,谦虚诚实。在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任物理科代表时工作认真负责,能替同学排忧解难。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为此,我在高二、高三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在学习上,我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好问,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能不断总结和探索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常与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学习成绩优秀,理科成绩较突出,多次在理科竞赛中获得名次。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高中生自我鉴定2

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在学习上,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专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重理解和掌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纠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还利用假期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高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高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高中生自我鉴定3

时间转瞬即逝,眨眼间三年的高中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确实是精彩纷呈。这三年,有快乐、欢笑,也有痛苦、哭泣,正因为这样丰富多彩,我得高中才更加丰满。

三年来,一直和老师、同学一起前行,为了学业,我选择了放弃玩耍,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当中。自入学以来,我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仍不断提高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将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我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近的目标,也有远大的理想,为了理想再苦再累也不怕。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喜欢各种体育锻炼,如跑步、爬山、打篮球等我都很喜欢,并能在锻炼中放松,让自己的心情愉悦,我也很喜欢画画,而且画得不错,尤其喜欢画动漫人物,初中时经常闲时就画,但高中因学业繁忙才减少了练笔,但以后我一定还会继续发展。

在学校中,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绩较为拔尖,初中我是以校第一名毕业的。我不仅学习好,也很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军训时,我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积极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并在市内成绩优异,文化艺术节时,我在“瞪大眼走小步”活动中获二等奖,我们团队设计的纸桥连获艺术和稳固两个奖项,大受老师称赞,高三时,我也获得了“_”奖学金。在高中三年,我可谓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我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挺好,我很喜欢广交朋友,亲和力也不错,很多人都愿意和我相处。在他们有困难时,只要我能帮忙的,我都会尽力去帮助,并且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高中的生活,确实精彩,我在这三年中“德智体美劳”都获得了发展,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仍会继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让自己更加优秀。

高中生自我鉴定4

光阴似箭,高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高中三年均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

我严于律己,进取心强,报名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高中三年均被评为校三好生,并于高二年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次取得文科一、二名的好成绩,并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竞赛班,努力为校争光。在高三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_省三等奖,全国优胜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曾在年段书法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中获奖。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向祖国汇报。

高中生自我鉴定5

时光如梭,转眼短暂的高中生涯即将逝去,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在此,我写了一份高中毕业生自我鉴定,也为自己这三年来的高中生活做个评价。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达标擅打篮球,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为人随和,与同学相处融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交际面,让我有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交际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今天回顾三年来的中学生活,做自我鉴定及评价。我对自己三年来获得的成绩自豪,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缺陷。例如,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自我思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满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 理性思維 理性精神 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中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的“理性思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2 年高考数学试题评价报告中阐明它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有数学特点的问题(如存在性、唯一性、不变性、充要性等);运用归纳抽象、逻辑推理、运算求解、演绎证明、空间想象、直觉猜想等思维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采用数学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 表述和交流。

笔者认为,理性思维就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的思维,当我们分析、解决一个新问题时,为什么要这样考虑而不是那样考虑?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用那种方法? 是因循守旧还是另辟蹊径? 这个思考、遴选的过程就是数学的理性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热衷于训练学生一招一式的雕虫小技,而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当我们的学生遇到熟悉的问题时可能会迅速对号入座,不费吹灰之力;而一旦遇到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不管是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看,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看,都应该让中学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真,培养、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一、求是求优求简是数学理性的核心

数学的发展固然表现为探索,但这种探索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而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形式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未知领域的不断追求达到的,探索的目的是“求是”,即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数学总要追求完美无缺,欧氏平面几何体系的构建,数学家证明费尔马定理经过三百多年的努力,陈景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苦苦寻求,都是追求完美的典型。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不是只找到一个答案就完事,而是要找出所有解,再经过比较得到最优解?

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人们总要从既纵横交错,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中,通过不断深刻地从小模式中抽象出必要的性质,去除次要性质,用尽可能少的条件推出尽可能多的结论。如代数中的“字母运算”思想把千差万别的对象及其丰富的关系表达式概括为简缩的公式语言,并根据形式规则来运用这些语言和解释结果。

二、既讲推理和结论,更讲道理和缘由

数学概念教学,要突出其科学性、合理性、确定性、最优性。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教学,师生通过讨论、分析明确以下五点:①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形成与产生的现实背景,让学生认识到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②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把空间角的问题转化为平面角的问题;③ 用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作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是最科学、最合理的,也是最方便的;④ 当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确定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具有确定性与唯一性;⑤ 从数学概念具有完整性、和谐性的特点出发,需要补充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两种特殊情况。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突出其一般性的策略与思路,揭示解题思路、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的寻找过程及其内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突出其形成与发展的背景与过程,更要把它们放在整体的、系统的知识背景下加以考察、认识和运用,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方法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三、要基于感性,发展理性

数学具有两个侧面,形成过程中的数学看上去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作为结果的数学则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的科学。数学教学要处理好归纳与演绎、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在这方面,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⑴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⑵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让学生记许多普通的法则和概念,而没有具体经验作他们的支柱。⑶ 教育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因为概念是最经济的思想工具,它把我们探求知识的智力大大简单化、经济化。

过去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教师只传授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法则,而学生没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创造经验作支撑,新课程强调通过观察、模仿、尝试、实验、猜想等手段来获得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这是对传统教学的有效矫正,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出现了情境简单化、活动形式化以及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的止于具体经验而不向抽象和普遍发展的现象。新课程提倡“做中学”,但我们需要对“做中学”有完整、清晰的理解。它应包含如下三层意思:⑴ 通过做,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学习。⑵ 做是为学服务的,是根据学的需要安排的。做是手段,学是目的。⑶ 学什么?学数学,学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学数学严谨、求真、创新的品格,学数学的理性思维、理性精神。

一句话,数学教学应基于感性,发展理性。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做”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再使这些感性认识向抽象的、理性的数学过渡和发展。让学生在做与思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和理性的探索精神。

数学是充满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它在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技术与应用层面的数学,又要重视精神与文化层面的数学;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充分的展示数学理性的光芒,提升数学学习的层次,为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服务,为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 吕林海. 从理性思维到深层理解:数学教学的实质性关注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

[3] 陈昌平等.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5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12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在高中的教学中, 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仍有所欠缺。

一些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起点比较低, 目前的学生现状仍存在这些问题, 特别是来自不同生源的学生。例如在农村的高中学校中, 由于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 且教学水平有限, 加之在不同的学校, 其受到硬件条件的约束, 以致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效率很低, 因此,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 这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2、在高中的教材中, 传统的教材对新形势的教育已不再适应, 新教材与旧教材差别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其区别在于, 新教材中增添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过于单调的传授理论知识, 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3、在高中的课程设置中, 其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

对于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 社会中的各界相关人士都开始关注课程、。在学校中, 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不是很密切,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一些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信度并不高,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4、高中的教师在信息技术上掌握的知识有限, 欠缺知识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 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因为缺少实践, 而无法掌握信息技术课程。

二、高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1、整合方式之“一任务”。

这种方式主要是以探究性的学习为主, 为了促进学生所学计算机知识转变为其自身的能力, 就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采用这种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 学生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工具和资源, 从而进行学科探索。整合任务就是要让教师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整合方法之“二方法”。

整合的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实践来进行监督, 教师要以其行动为导向, 从而学习行动研究法。在实践活动内容中, 教师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来解决学生实践的问题, 通过行动研究法来获取知识。

3、整合方法之“三发展”。

“三发展”在新技术运用中, 教师要掌握行动研究法, 在思维能力上, 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高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

这个模式在自主学习中要制定研究计划, 有效的解决问题;协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探索学习就是教师转变了传统的学生方式, 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堂以外的有价值的知识, 在实际的过程中, 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结语

综上所述, 高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 其重点是在学科的课程建设, 要进行整合, 就要先具备整合的思想, 在原有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各学科中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涉及的很少, 并且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内容上也欠缺明确的指导, 这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影响很大, 针对目前的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工作, 已经有了现代的教育理念, 这就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做出转变, 教师在新的改革形势下, 要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标准, 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 开发新的学科教材, 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改学、张秀梅:《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索—“一任务二方法三发展”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02 (03) 。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01) 。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 (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08) 。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 篇13

一、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

人类对正义的关注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认为, “在各种德性中, 人们认为公正是最重要的。”斯密说:“社会存在的基础与其说是仁慈, 毋宁说是公正。……公正是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 如果去掉了这根柱子, 人类社会这个巨大而广阔的建筑物必定会在一瞬间分崩离析。”罗尔斯则一言以蔽之:“公众的正义观乃是构成一个组织良好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宪章。”可见, 正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

王啸认为, 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对公民尤其是好公民的培养方面。他指出:公民以基本权利为内涵, 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同时具有自由意识;公民具有公共理性, 积极参加公共生活, 特别具有公共关怀意识。道德教育正义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共责任。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承担责任。公民的责任特别体现在对公共价值和公共生活的关心方面。道德教育就是培养公民的积极参与精神和公共责任感, 使其不仅要对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 同时也要对社会乃至人类的和谐发展承担责任。

责任是一种道德认识, 也是一种行为实践。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所属的群体、所生活的社会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当一个人能自觉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义务时就具备了责任意识。当代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自己、他人、社会和人类负责的意识方面, 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道德教育内容上, 通过相关的课程、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宣传责任典型, 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观念、公共意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应重视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爱己爱人、推己及人、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来自于生活并存在于生活中, 只有懂得感恩, 才会主动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回报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自觉承担公共责任。在教育方法上, 应当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 不应忽视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 才能深化责任意识, 践履责任行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融入社会, 参与公共生活, 提高自身责任意识。

二、道德教育的利他情怀

道德就是心中有他人。正如刘时工所说:道德的特质是利他, 我们不能也无需去创造利他本能, 但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去培养和扩大利他冲动。千百年来, 人类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进步也正是这样进行的: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的教化故事、道德榜样使我们受到感动, 得到熏陶, 在这个过程中, 利他冲动逐渐壮大, 爱、憎、内疚、羞愧等道德情感日益增强。一个人道德成长的历史, 就是他的利他之心不断增长的历史。

人的原初心理中具备的某些道德因素, 可以看作是利他之心产生的原始基础。孟子认为人有“恻隐之心”, 此是“仁之端也”。只有扩此“端”而为“德”, 才有所谓人的道德。这里的“恻隐之心”就是人的原初心理中的利他之心, 孟子强调将“心”“扩而充之”, 使其成长为“德”, 也就是利他之心不断增长, 道德情感随之产生。卢梭认为, 怜悯是人的一种天生的情感, 能克制个人身上强烈的自爱情绪, 促进全人类的互相保护。正是怜悯, 使我们见到有人遭受苦难便毫不犹豫地去救助他;正是怜悯, 由于具有能打动任何人的声音, 在自然状态下起了法律、道德和习俗的作用。卢梭认为, 人类的一切社会道德正是从怜悯心产生出来的。卢梭所说的怜悯这种天生的情感也就是人的利他之心。虽然孟子的“恻隐之心”和卢梭的“怜悯心”有不同之处, 但他们都捕捉到了人的心理中最初具备的利他情感, 这是社会道德得以生长的心理基础。我们的道德教育通过挖掘、培育和宣传道德榜样, 展现模范人物的精神风貌, 激发学生的利他之心, 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

利他行为在道德榜样的熏陶下通过观察学习可以获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榜样示范的心理基础是道德思想和人格精神的现实化、情境化, 因而最有助于移情和模仿心理的发生。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实验中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 (如受到奖励或惩罚) , 不需要直接的强化, 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 他将这种学习称之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班杜拉的研究表明, 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

我们的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追求具体可感的教育效果, 在学生身边发掘鲜活的人物和故事, 用身边人感染和教育学生, 振奋精神, 净化心灵, 提升素养, 增强利他情怀。传统的道德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传授的内容大多是高、大、全的理论和人事, 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远, 缺乏感染力, 收效甚微。道德只能是在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 在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道德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 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创新。任何伟人的成就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留下的闪光点, 这些闪光点也正是道德教育利他冲动的重要培养途径。

诚然, 我们不能以功利的眼光把道德教育仅当作一种工具、手段。孙宝云认为:工具主义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大多可用“为了什么而做什么”来总结, 如“为了迎接国庆少开一天车”等, 这些活动在短时间内可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但可持续性较差, 且道德准则也很难内化, 因为功利化的过程中极易忽略道德的终极目的———道德本身和人性的完善, 远期的负面效应大。我们不应该“为了学习先进人物而去做某一件事”, 而应该从道德的工具作用向道德的终极目的转变, 实现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

三、道德教育的使命:做人和成人

不管是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还是它的利他情怀, 归根到底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成人。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意味着一种本然性的存在方式, 道是万物之本体, 德是万物所得之本性, 道德作为个人的德性, 更本真, 更接近自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道德”的解读是“道, 所行之道, 从行从首”, “性之德也, 合内外之道也”。可见, 古人在“道德”一词中所指涉的是一种人的本体性的存在方式, 它关系到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教学生要“志于道, 据于德”。亚里士多德也把道德理解为与人的终极意义相关联的东西。他认为, 道德所导向的是人的目的的实现。对他而言, “德性”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道德品格, 他在道德上所提出的是, 什么是人的目的、何种生活才是人类最好的生活等关系到人生的根本问题。从上述道德的本意来看, 道德就是要使人按照人的本然存在方式去存在, 它为人指明的就是成人之道。由道德的本意所阐发的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也就是要促使人循着做成一个人的目的去生活, 自觉走到成人之道上来, 如海德格尔所说的, “使人随时随地都要去他所是的存在”。

道德教育的使命是“教人如何做人和成人”的根本生存方式问题, 而不是具体行为规范问题。我们的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回到人自身, 回到做成一个人的原点上来。道德教育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培育公共关怀意识, 体认责任感和正义感, 从而培养学生怎样做人, 怎样做成一个有德性的人。一个社会离不开正义, 作为个人, “公正被看做德性之首”, 如王啸所说, 人们需要正义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人对意义的追寻, 是人之心灵的要求, 也是人之生命的基本特征, 它是人所独有的生存方式。利他之心是道德生长的心理基础, 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榜样的感染, 增强利他冲动, 践行道德行为, 实现人性的完善。

在现代教育中, 知识技能教育排挤了人文教育, 重智育轻德育, 重技能轻做人, 学校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成才, 却忽视培养学生成人。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理论灌输, 较少有实践履行, 忽视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将宏伟目标与平凡小事结合起来, 脚踏实地去做人做事。须知,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是培养“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

参考文献

[1]王海明.新伦理学 (修订版中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2]王啸.人在社会中生活:道德教育的三重功能.教育研究, 2010 (6) .

[3]刘时工.为什么要有道德.道德与文明, 2010 (4) .

[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吴铎, 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孙宝云.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理念转变与路径选择.道德与文明, 2010 (3) .

[7]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教育研究, 2010 (6) .

上一篇:国庆事多作文下一篇:一级教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