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通用8篇)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1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1997年1月1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信市场管理,保障电信安全畅通,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根据《河北省邮电通信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的电信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保护电信设施是公民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或检举破坏电信设施的行为。

第四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为社会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通信服务,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石家庄市电信局、县(市)、矿区邮电局是本辖区电信业务和电信行业管理的主管部门,根据《河北省邮电通信管理条例》的授权和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公安、交通、工商行政管理、建设、规划、市政公用、市容环卫、技术监督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电信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电信事业应当纳入石家庄市总体规划,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电信建设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回忆国家公用电信网技术进步,合理配置电信资源,保证国家公用电信网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第七条 公用电信网和专用电信网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公用电信网覆盖范围内,除部队、附近路和个别特殊需要的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应利用公用电信网的电信设施,不得重复建设。

第八条 电信管线建设应纳入建设项目统建配套范围,并与主体工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所需费用纳入基建项目预决算。

电信主管部门应参加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会审和竣工验收。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楼房,建设单位应按电信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标准和方案,在楼内配置电话暗线系统,但用于解困的住宅楼除外。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时,应当按照电信规划统筹安排电信管线位置。

第十一条 电信线路经过耕地、道路和建筑物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支持,不得借故阻挠。如损坏青苗、树木、道路和建筑物,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或修复。

第十二条 承担电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督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庆的资质等级,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承担电信工程。

第三章 安全与保障

第十三条 电信主管部门尖当加强对电信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使电信设施遭受损坏时,电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给予协助。

第十四条 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迁改电信线路、电杆及其他电信设施,因特殊情况必须迁改时,迁改单位应征得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偿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在电信设施安全防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具有腐蚀性的产品和排放腐蚀性废液、废渣、废气的企业及具有干优性的电气设施时,必须征得电信主管部门同意。需要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由建设单位承担所需费用。

第十六条 在微波通道范围内,规划部门应按照电信技术规范要求控制新建建筑物高度,不得阻挡或影响电波正常传输。

第十七条 电信和电力部门应按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建设电信线路与高压输电线路。新建线路与原有线路需并行或交叉穿越时,新建单位应征得原线路使用部门同意,并符合有关净空控制范围的规定。

第十八条 为抢修和处理电信重大阻断事故,电信主管部门可先采取持之以挖掘道路等紧急措施,并同时通知公安、交通、市政公用等部门,在二十四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 新建地上电信管线应按有关规定,保持与树木之间的距离。因不可抗力致使树木倾斜危及电信管线安全时,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可以先行修剪、扶正或者砍伐树木,并在三日内通知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树木所有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执行任务的通信专用车辆,凭公安部门核发的通行证,可在禁行路线通行、禁停地段停靠,经过桥梁、道口、隧道、检查站时,有关部门应准予优行通过。

第二十一条 通信业务专用车辆在执行紧急任务途中发生交通违章时,公安部门在作出勘验记录后应先放行,待其完成任务后再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造成电信设施损坏或通信阻断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承担修复费用,赔偿因通信阻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 电信市场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电信主管部门对电信市场实行行业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维护本辖区电信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二十四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电信主管部门统一经营下列业务:

(一)电报、电话、900兆赫无线电移动电话、数据传输、图文传真和国际通信;

(二)电话号码簿的编印发行;

(三)专用电信业务的有价证券、卡片的印制、发行和销售;

(四)国家规定由电信主管部门统一经营的其它电信业务。

第二十五条 电信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春它单位或个人代办经营下列业务:

(一)公用电话(含移动公用电话)服务;

(二)公用传真服务;

(三)国家规定可以委托的其它经营性业务。

第二十六条 持有河北省邮电管理局核发的《经营许可证》的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无线电寻呼;

(二)800兆赫集群电话;

(三)450兆赫无线移动通信;

(四)国内VSAT(甚小天线地面站)通信;

(五)国家规定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的其它电信业务。

第二十七条 持有河北省邮电管理局批准文件的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可以申报经营下列业务:

(一)电话信息服务;

(二)计算机信息服务;

(三)电子信箱;

(四)电子数据交换;

(五)可视图文;

(六)国家规定实行申报制度的其它电信业务。

第二十八条 从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所列能信业务的,应向当地电信主管部门提交经营业务申请、可行性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由市电信局签署初审意见后,报河北省邮电管理局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发给《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条 持《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的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到市电信局办理登记、审批中继线等手续后,方可开业。

第三十条 持《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的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内,将年检材料送当地电信主管部门,由市电信局签署初审意见后,报河北省邮电管理局审核。

第三十一条 生产进入公用网的电信终端设备及附属设备,必须持有邮电部核发的《进网许可证》。

销售移动电话机、无线寻呼机,必须持有河北省邮电管理局核发的《准销证》。

第三十二条 受委托办理公用电话和传真服务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公布服务时间,安装使用电话自动计费器,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明码标价。

对拨打公安报警、消防报警、障碍申告、医疗急救和人工长途挂号的,经营者不得收取费用。

第三十三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停办核准经营的电信业务;

(二)超出批准的经营范围;

(三)擅自提高资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

(四)利用虚假广告或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业务宣传;

(五)限制或强迫客户使用某种业务、购买电信设备;

(六)转让、买卖、涂改、伪造和冒用《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准销证》、《进网许可证》及进网标志;

(七)其他损害客户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销售无进网许可证和进网标志的电信终端设备及附属设备;

(二)盗打有线电话、盗用他人电话帐号;

(三)非法复制、销售和使用重号的移动电话机、无线寻呼机等移动通信设备;

(四)不按规定缴纳资费;

(五)擅自在电话机线路上加装无绳电话、用户交换机、有/无线转换器、传真机和其它附属设备;

(六)利用本单位的专用电信网或用户交换机出租中继设备、线路和有偿装设电话;

(七)将普通电话线改为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开办其他电信业务或将用户交换机中继线改做他用;

(八)擅自将个人住宅电话改为经营性或者办公电话;

(九)非电信主管部门使用专用电信标志从事经营性活动。

第五章 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布营业时间、经营业务种类、服务质量和资费标准。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营业时间、暂停办理某项业务时,应及时通知客户。电信设备扩容改造需要中断能信或变更客户电话号码时,应提前十日通知客户。

第三十六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设置客户意见簿,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制定受理制度。在接到客户举报或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应将处理情况答复客户。

第三十七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在三个月内为已缴电话初装费的客户安装开通电话。历机线不到位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安装的,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并

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返还客户自交费之日至电话安装开通时初装费(含工料费)的利息。

第三十八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在三个月内为申请迁移电话的客户安装开通电话。因机线不到位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迁移的,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并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得率返还客户自交费之日至迁移电话安装开通时工料费的利息。

第三十九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在三日内为证件齐备,申请办理电话、无线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改名、过户的客户办妥手续。因特殊情况确需延期的,应向客户说明原因。逾期不予办理又不说明原因的,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免收当月的基本月租费。

第四十条 通信业务经营单位接到客户电话障碍申告后,对属于客户线路故障的,应在二日内予以修复;属于电缆、光缆故障的,应在三日内予以修复。因自然灾害或线路重大故障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修复的,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因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原因未按期修复造成客户不能通话达七日的,免收当月基本月租费;超过三个月不能恢复通话,客户要求撤机的,按邮电部有关规定退还电话初装费。

第四十一条 因欠费而被停机的客户在补缴欠费后,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在二十四小时内予以恢复通话;因线路重大故障不能按期开通的,应向客户说明原因。逾期未开通又不说明原因的,免收当月基本月租费。超过三个月不能恢复通话,客户要求撤机的,按邮电部有关规定退还电话初装费。

第四十二条 通信业务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中止办理电信业务;

(二)隐匿、毁弃电报,窃听或盗用客户电话;

(三)擅自向他人提供客户使用电信业务的情况;

(四)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刁难客户,索要钱物;

(五)对申告举报的客户进行打击报复;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有关单位在接到电信主管部门限期补建通知后不予补建的,处以补建费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县以上电信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中断其中继线,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由县以上电信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通信设备,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经三十二条规定,由县以上电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终止委托代办协议。

第四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县以上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和电信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县以上电信主管部门分别给予以下处罚:

(一)违反第(一)、(二)、(三)项规定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通信设备,负责赔偿经济损失,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违反第(四)项规定的,电信主管部门可从发出催缴通知第十一日起,每日加收应缴资费百分之一的滞纳金;逾期一个月不缴的,可暂停对其服务;逾期六个月不缴的,可拆机终止对其服务,并追缴所欠资费;

(三)违反第(五)项规定的,责令其拆除,并根据使用限追缴费用。使用期不满一年的,追缴一年的月租费;使用期一年以上的,依照年进制计算机追缴月租费;

(四)违反第(六)、(七)、(八)、(九)项规定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赔偿经济损失,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停止使用中继线。

第四十九条 通信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县以上电信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一)电信,是指运用电磁或者光电方式,在指定地点之间传递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

(二)电信设施,是指为实现通信而设置的机房及设备、管道、线路、电杆、天线、通信专用车辆、公用电话亭及春他终端队属设施等;

(三)电信终端设备,是指接入国家公用电信网,安装在客户使用地点,供客户直接使用的电信设备,如电话机、集团电话、用户交换机、移动电话机、无线寻呼机、传真机、周制解调器、数据终端等设备;

(四)通信业务经营单位,是指电信主管部门所属的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和其它经批准从事电信业务的经营者。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7年4月1日生效。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2

1. 目前导致电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因素

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包括:病毒感染、系统漏洞、网络内部攻击、外部攻击、人为因素、资料存储与输出, 下面分别做出详细讲解。

(1) 病毒感染: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直接威胁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网络对于病毒的快速传播更是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下载、聊天工具的点击查看、电子邮件的收发等方式, 对计算机展开攻击, 破坏安全系统, 给用户造成损失。

(2) 系统漏洞:无论操作系统还是网络软件, 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漏洞, 没有百分百完善的, 这样无疑给黑客入侵提供了切入口, 造成了严重的网络事件。

(3) 网络内部攻击:不少非法用户, 用假冒的合法身份登入到局域网的内部网站, 对机密的信息进行查看、窜改, 从而严重破坏了内部的网络应用系统。

(4) 网络外部攻击:顾名思义就是来自局域网以外的攻击破坏, 比如:在中间站读取截获机密信息;修改窃取网络数据;破译机密信息;伪造合法身份占用信息资源;破坏软件执行等等。

(5) 人为因素:一些人为失误的原因, 造成的口令丢失、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合理、资源访问没有得到合理控制等, 对于网络安全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6) 资料存储与传输:当系统受到攻击时, 存储的资料很容易被窃取, 造成机密文件外泄, 因此在机密文件的存储和传输也是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2. 分析目前我国电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的网络环境, 为我们相互间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满足了人们所向往的信息开放、快速和灵活的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因为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令其不可避免的受到安全威胁。目前计算机病毒的肆意横行和快速传播, 为我国电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前电信网络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普及应用, 无论是商务活动还是社会互动, 都离不开电信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 但随着黑客的攻击, 企业间的绝密信息被遭到了肆意的破坏或截取。

通过我国电信保障局的相关网络安全管理人士分析, 我国目前电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他指出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所与生具有的开放性和分散性等特点, 要求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提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从而使通信网络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控制, 所以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传输信道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假如在传输信道上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电磁屏蔽手段,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就会对外产生磁辐射, 不法分子会利用特制的盗取设备截获机要信息。在硬件或软件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IT人员在设计软硬件系统时, 有可能会设计远程的终端控制登陆通道, 加之商用软件源的程序大多具有公开性, 信息就会因不法分子对通信系统的直接入侵而遭到窃取。

3. 我国电信网络安全的管理策略

下面将从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策略和人员管理方面提出一些提高我国通信网络安全的管理策略。

3.1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1) 防火墙防护技术

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最基础的防护手段,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防火墙可以防止网络中不安全的因素的入侵及蔓延, 极大限度的阻挡了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 防止外部不发分子未经授权的恶意访问, 从而保护内部的网络安全, 防止黑客随意移动、更换、或者移除重要的信息。

(2) 采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不同于防火墙技术, 它是一种对于网络内部安全环境的入侵检测, 是对防火墙技术的一种有效补充。入侵检测技术为外部攻击、内部攻击及失误操作提供了积极的实时保护, 及时的拦截病毒入侵, 从而保证网络系统不会受到恶意侵害, 从而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 采用漏洞扫描技术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 网络技术更加的复杂化, 仅凭网络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来, 对于安全漏进行人工式的寻找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就要借助于网络安全漏洞的扫描技术, 利用打补丁和优化系统的资源配置等方式, 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和弥补安全漏洞。在网络安全要求不高的情形下, 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黑客工具, 进行网络模拟攻击进而使网络的漏洞暴露出来。

(4) 采用身份验证技术

通过提供身份验证技术能够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可控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5) 采用网络加密技术

作为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 加密技术主要是防止信息在网络上被恶意窃取或拦截, 采用加密技术, 可以通过对公共网络中传输的IP地址包实行封锁或进行加密, 以此实现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完整和安全, 从而确保远程用户可以安全的访问内网。

(6) 采用虚拟专用网技术

在一个因特网上建立一个临时的链接, 它是一条横穿混乱公用网络的稳定通道, 通过这条安全的数据通道把公司的分支部门、远程用户、公司业务搭档等和公司的内部网络进行贯穿链接, 构成一个安全的虚拟扩展网络, 使所有的计算机都仿佛都处于同一个网络中。

3.2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

在特定的环境中, 要从政策法规、技术、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从而实现下面五项安全目的:

(1) 利用授权机制, 使网络管理对终端用户释放访问权利, 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进入到网络系统, 通过对用户使用权限的控制, 结合内审机制, 达到对网络信息或资源的控制目的。

(2) 利用访问控制机制。例如:用身份鉴别, 输入用户口令及密码, 网络系统达到权限分级, 通过鉴别真伪, 进行访问限制, 假如是权限受限用户或者是无权用户, 系统会自动屏蔽部分访问地址或者终止用户的全部访问, 从而有效阻止非法用户的进入。

(3) 利用防抵赖、监控、审计等方面的安全机制, 将网络系统抵赖者、破坏者和攻击者一网打尽, 并对出现的网络安全提供可查依据, 使网络信息的安全具有可审查性。

(4) 利用加密机制, 保证信息数据在传输或者储存设备上不被非法用户看到或者窃取, 以此保证信息数据不会暴露给未经许可查看的实体, 从而达到使信息数据得到保密的目的。

(5) 利用数据完整性识别的机制, 使数据的查核方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从而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人才能够更改或删除信息数据, 最终防止了信息数据的恶意修改、插入、删除等现象的发生, 达到了保证信息数据完整的目的。

3.3 强化电信管理人员安全意识

人员的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尤为关键, 如果仅凭网络安全技术, 没有可靠的人员, 通讯网络安全无从得到真正的保障, 因此要大力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 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 选拔优秀的职业技能高手, 扩大他们的网络技术知识, 对电讯网络进行有效的防护管理。

结束语:随着电信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大, 电讯网络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经济贸易往来中, 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 针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 使网络安全隐患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咏梅.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03) .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3

关键词:灾害认识;因素分析;解决对策

近年来,由于重大灾难频发,城市的综合抗灾能力有显著提高,但随着人口的高度集中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灾害的损失将愈来愈重。当前中国城市防灾减灾中还面临了许多问题。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人口密集度大,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原因, 灾害隐患大量存在。

1.石家庄居民对于防灾减灾的认识

1.1 居民认为石家庄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情况

居民认为石家庄有可能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人数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认为石家庄可能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那么对石家庄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很重要。

1.2 居民家中或单位所具有的防灾减灾物品

调查了解到,有小部分居民的家中或单位备有急救箱、警报装置,由此可知一些居民对配备必要的防灾减灾物品的重要性仍不了解,防灾减灾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1.3居民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途径

据了解,居民获取防灾减灾知识的途径较为多样化。通过电脑、报刊等媒体了解相关知识的占较大部分,网络在防灾减灾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通过政府等公共组织的为主体的社会宣传和书籍了解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少。

2.影响石家庄居民对防灾减灾关注度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影响石家庄市居民对防灾减灾关注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石家庄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发生灾害频率及破坏程度较低

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冀中平原、河北省东南部,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在历史上,版块完整以致很少发生地震,地势和缓平原为主少有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无火山爆发等。而且石家庄气候常年少雨,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也很低。这些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居民处在比较安逸的环境中,风险意识低、防灾意识比较薄弱。

2.2 社会对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和教育活动不到位

在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方面,政府做的不到位,宣传、组织演练、教育活动都很少,从而导致居民的不重视;其次新闻媒体的宣传也很少,基本上只是在发生特大灾害或重大灾害纪念日时才会出现一些报道;而企事业单位组织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及逃生演练的频率较低,导致居民基本忽视这一问题。

2.3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落后

石家庄市的绝大多数公司和家庭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安全通道和消防栓的实际利用程度较低,安全通道门的管理不完善,关键时刻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设施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对防灾减灾不重视。

2.4居民自身相关知识、技能、意识观念薄弱

居民自身在防灾减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知识不足、技能薄弱、观念意识单薄等,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遇到的难题,政府提供的基本信息不足、对居民的宣传教育不足、居民自身的关注度很少等。

3.关于石家庄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管理机构,完善灾害评估体系和相关法律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战略方针及政策,并由专门的专业人员负责该领域工;完善灾害评估体系,集中开展各种灾害风险的调查,了解各种灾害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增强灾害事件的处理效率。

3.2加强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减灾防灾离不开群众意识的提高,政府与社会团体应加强组织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居民的忧患意识;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力度,提高对防灾减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3.3完善信息发布系统

要重视和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用户手中,使居民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4加强灾害情况预警

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制定各灾害的防御规划,完善灾害评估体系。结合石家庄的人文地理特征,根据各种灾害的防御规划,了解各种灾害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制定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5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质量好、种类完善、抗击灾害的标准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就强,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少一些。因此要通过对各地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的分析,针对性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安全建设相结合,提高城市的综合减灾能力。(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江波.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

[2]焦双健 魏巍 主编.城市防灾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4

石政发〔2011〕24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冀政〔2011〕114号)和《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石发〔2011〕10号)要求,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策引导和法治保障,落实目标责任制,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优化配置,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为建设繁荣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提供水利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坚持科学发展,走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的道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节水优先,强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形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2;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到2020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地区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供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主要抓好对经济社会系统取水、供水、用水、节水和排水行为的约束管理,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一)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行政区域内批准取水总量,不得超过省下达的可供本行政区域取用的水量,批准取用地下水的总量,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应当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要求。依据省确定的本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量分配指标,结合本市水资源实际,以省确定的水量分配指标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上限,综合考虑各县(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求分解确定,并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的建设项目,节水高效项目通过区域内部调整、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水量置换等方式解决用水问题;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产业发展,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在明晰初始水权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并主动尝试切合本地实际的,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水权转让制度。

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的布局、跨区域配置水资源,要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依法科学决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建设项目,未提交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强化水资源论证监督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实行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制度及论证审查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建设项目通过水资源论证并落实论证报告中确定的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措施,经验收合格的,方可发放取水许可证。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取水和改变用水计划。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进行水平衡测试,全面评估其产品、规模、技术、工艺和实际取用水变化情况,合理核定取用水量。取水许可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县级行政区域,暂停审批新增取水项目。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用水;对尚有开发潜力的区域,在有效保护、厉行节约的基础上,制定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水资源政策,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节水高效节水项目,坚决淘汰高耗水、低效益的企业,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平衡。利用再生水、雨水、矿井疏干水、空调冷凝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不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的限制。

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按法定程序、征收标准范围依量计征水资源费,未经省政府批准,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减免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不得侵占、截留、挪用。水资源费应当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上解,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未足额征收或者未按规定上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用水控制指标。市物价、财政、水利等部门每年对各地水资源费征缴使用情况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结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问责内容。逐步开展农业用水超限额征收水资源费工作,全面落实发电、工矿、基建施工、公共供水企业和服务业的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严控地下水开发。遵循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分层取水、采补平衡的原则,根据省政府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从严控制严重超采区取水,除生活用水外,一律不再审批新的机井。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已经覆盖、水质水量能够满足需求的区域,原有自备井一律封停,禁止取用地下水。公共供水不能完全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限量开采地下水。公共供水管网尚未覆盖的区域,应当创造条件延伸公共供水管网,逐步停止取用地下水,并封停取水设施。

(二)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用水效率管理实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区域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依据省确定的我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用水现状、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分解确定各县(市)、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实施。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下达1次,用水计划指标每年下达1次。各地要结合本地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严格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对超《河北省用水定额》标准和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征收加价水费(水资源费)。对取用水单位定期实行水平衡测试,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诸环节的管理。用水单位要在每年12月底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用水计划申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用水计划。对不按规定申报用水计划的,不予供水;不按规定和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并进行周期检定、开展水平衡测试、使用节水设施和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直至核减用水计划指标。建立和落实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高耗水产业、行业和产品逐一排查,逐一严格整改。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评价,对水资源进行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严格节水“三同时”制度。今后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实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三同时”制度。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办公设施及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没有中水回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中水回用设施建设。规划部门提出规划条件时,应对是否配套建设中水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建设部门按职责抓好设计施工阶段的落实;建设项目未配套设计建设节水设施和中水设施的,水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用水;项目建成后,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建设部门、规划部门、水务部门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未落实“三同时”制度的,不予竣工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依照水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构建节水型经济结构。要狠抓水量分配、指标约束、节奖超罚、协会建设、示范引导,建立健全节水长效运行机制。采取激励措施,实现节水与用水户利益直接挂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研究探索水资源使用权转让政策,鼓励水权合理流转。

农业方面,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和蔬菜生产示范区为重点,加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区改造、防渗、微灌、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和生物农艺节水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完善和落实产业支持、技术服务以及节水、抗旱设备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工业方面,加强对钢铁、化工、火电、纺织、造纸、制药、建材、食品等高耗水企业的节水管理,积极开展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先进的节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鼓励企业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为节水减排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城镇生活方面,着力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普及高效实用的节水器具,2012年底前,城镇宾馆、饭店、洗浴、游泳等公共场所要全部更换节水型用水器具;大力实施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表移户外”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型社区建设。加强对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行业的节水管理。

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整合涉水资产、资源,加快推进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和运营,统一规划和调度我市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等水资源。加快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大力发展以山丘区、城区为主的集雨工程建设,科学利用雨洪资源,积极探索空调冷凝水、矿井疏干水开发利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建设。根据生活、生产、服务等领域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合理配置地下水、地表水、非常规水等不同水资源,逐步推进分质供水,实行优水优用,提高水的综合效益。

(三)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河湖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抓紧水功能区复核工作,提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按行政区域制定限制入河排污总量目标任务,明确入河排污控制指标,确保水功能区达标率。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市入河湖排污口的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新建、改建和扩大入河排污口的须进行科学论证,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县(市)、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并逐步核减排污量。

严格水质目标管理。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按照水功能区划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认真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008-2020年)》和《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置水污染事件;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治理;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监督管理,做好水质处理和监督检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防止介水传染病传播蔓延。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能力。

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重要河湖、湿地和城镇水景观的恢复与改善为重点,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积极探索建立水生态、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

(四)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制。市、县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落实负总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水资源,具体落实三项控制指标;用水户履行节约保护水资源义务,依法接受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体系,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政府政绩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市、县人民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本级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财政、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土地、水务、环保、物价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制定完善支持政策措施等相关工作,形成“一龙管水”、“合力治水”强大动力。

(二)完善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将水资源管理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稳定投入机制。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管理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理顺职责关系,明确管理职能和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水资源管理和专职水政监察队伍,积极推动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队伍逐步纳入公务员队伍或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制定联合执法责任制,依法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四)推进水价改革。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对取用水单位或个人超计划或者定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或水费制度,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研究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价格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探索实行农业灌溉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五)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利的单位和部门,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处罚等形式予以督促。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

(六)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水情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其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资源知识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

石家庄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人员名

组 长:王大虎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晓军 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明轩 副市长

张树志 副市长

成 员:蒲国良 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

高庆洲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常志卷 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国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

郭运兴 市公安局局长 张维德 市水务局局长

刘吉广 市监察局局长

李晋宇 市财政局局长

赵顺法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晓临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李文昌 市建设局局长

张兰格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张 炬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霍国林 市物价局局长

卢建新 市城管委主任

李英波 市园林局局长

韩保来 市教育局局长

吴 飞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李献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古临江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左建平市编办主任

高新城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占军 市农业局局长

杨建秋 市林业局局长 吕军英 市畜牧水产局局长

徐拥政 市统计局局长

曹新华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侯洪彬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尹新民 市法院副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张维德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王振华同志兼任。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水利水资源管理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5

【颁布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石政发〔2010〕3号

【颁布时间】2010-1-20

【失效时间】2013-1-19

【正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夯实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确保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完善全市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市政府每年向各县(市)、区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市直有关部门下达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目标,签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将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并与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一起,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同时部署、同步考核。

﹙二﹚强化两个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工作,落实预防重特大事故的措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安全生产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班子其他成员在分管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管好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三﹚完善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将安全生产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约谈和述职制度。对责任落实、工作扎实、指标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表彰;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安全生产指标落实不好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由上级领导同该地区政府主管领导进行约谈,提出工作要求;政府领导要按规定定期向本级党委、人大述职。健全和完善法定代表人安全承诺制度,促进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恪守承诺、诚信履责,推动企业形成自我约束的长效管理机制。对违反承诺内容发生事故的,按照事先的承诺内容进行惩处,并按照发生事故的等级及影响程度,将该企业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安全信息网向社会予以公布,并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年度内不能参加各类评先活动。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不合格的,要依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种奖励、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四﹚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必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事故类别等级,由市或县级政府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及时准确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由负责调查的该级政府审查批复。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要按照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二、健全完善安全投入机制

﹙五﹚企业要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建设费用纳入项目概算予以保证,凡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得出现安全欠账;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等高危从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并确保用于安全生产;全市所有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按时足额专户存储安全风险抵押金,用于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同时,企业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职工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

﹙六﹚政府要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新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应急救援、监管装备等安全设施建设。每年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适当增加,增长额度不少于上年度安全生产投入的10%。列入市、县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整改。

﹙七﹚加强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财政、审计、安监、煤监、消防和投资主管等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安全投入情况,安全费用提

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存储和使用情况以及其他安全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保证各项安全投入用于安全生产。

三、健全完善抓基层打基础机制

﹙八﹚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制度建设,发挥乡镇一级的安全生产监管作用,把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作为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根基,作为县级安监部门工作延伸的立足点。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可采取委托乡镇(办事处)执法、成立执法队或授权监管等形式,逐步理顺基层安全监管关系,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委托执法的方式、权限及内容由各县(市)、区政府确定。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村办企业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形成安全生产“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问,责任有人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九﹚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意见》(石政办发〔2009〕40号)的要求,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已达到“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的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命名后的管理工作,抓好促进项目的深化实施,循序渐进,持续改进;正在创建的街道办事处要借鉴“全国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经验,在务实和创新上积极作为,力争早日达到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通过创建活动,使全市安全社区建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社区面貌有较大程度的改观。

﹙十﹚大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广泛持久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扎实抓好“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专题宣教活动,大力培育和组织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进农村、进家庭,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使广大民众和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安全、关注生命的浓厚氛围。

﹙十一﹚抓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各县(市)、区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承担安全生产培训任务。高危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安全培训,经省、市、县(市、区)安全监管或有关部门的考试考核,取得资格证或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凡是新进企业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保障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培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岗。2010年,努力完成10万人的培训任务,利用3-5年时间,完成包括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内的50万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任务。﹙十二﹚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安全标准以及相关安全规程规范,加强基础工作,全面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0年,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达标率实现20%;各县(市)、区属机械制造、纺织类企业,要完成市下达的指导性计划数量。力争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较大规模的机械、纺织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达标率实现80%,由此提升全市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四、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十三﹚进一步完善“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导、部门强监管、企业抓整改”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16号令),形成企业自觉主动、政府督导推动的格局,使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持之以恒、持续改进。

﹙十四﹚全面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企业安全基础水平,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切实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在作业现场的落实。

﹙十五﹚有效监控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依法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全面地进行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

﹙十六﹚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管。市、县两级要参照国家、省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在2010年上半年为安监部门增设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划定职责,全面展开工作。争取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和机制,改善技术装备,全面提高监管队伍素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使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现场作业秩序。生产经营单位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措施,实现职业危害的本质安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与控制,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按照要求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从业人员配置合格的防护用品,组织开展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等,达到有效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目的。

﹙十七﹚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重大节日及重要时段,要加大督导检查,及时掌控各种隐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责任、整改资金、整改期限、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重大隐患要按照“领导包案、分级负责、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的要求,逐一确定整改督办单位。继续推行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隐患排查治理督办制度,建立隐患监督“责任倒查”制度,确保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位。

﹙十八﹚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季节特点及上级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特别要加大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电力设施、水利设施、校舍等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减少事故发生。

﹙十九﹚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资源整合、整顿关闭纳入产业结构调整范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企业规模小、基础弱的状况,从源头上遏制企业安全生产“先天不足”问题。扶持高危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新上剧毒、高污染小化工项目。下大力解决化工企业与居民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的问题,推动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或化工企业相对集中区。对政府确定的搬迁企业,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搬迁期间的安全。

五、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二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要充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专业技术干部,按规定配置执法装备,改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条件;强化对监管监察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公正执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十一﹚严格依法从业和依法许可。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凡是依法需要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照规定申请并获得安全生产许可,方可生产经营;有关部门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行政许可。对企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存在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十二﹚规范安全生产中介行为。加大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严格依法规范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活动,严厉打击违规执业、弄虚作假等行为。﹙二十三﹚推进专项和联合执法检查。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好日常执法和专项执法,又要加强联系、沟通与协调,根据阶段性安全生产形势,开展联合执法。重点对容易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二十四﹚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打击非法生产、非法建设、非法经营等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的力度。建立健全打击严重非法违法行为责任制,对在查处非法开采煤矿、非煤矿山,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等活动中失职、渎职的,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石家庄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人的责任。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

﹙二十五﹚完善预案体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备案。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市政府每年应组织不少于1次的综合性应急演练,县级政府每年要组织1-2次应急演练。企业要联系实际,针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车间、重点部位,建立完善专门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适时组织对预案进行演练。

﹙二十六﹚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着力建立完善以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市及重点县应急平台。

﹙二十七﹚切实加强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高危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和演练,逐步提高应急处置、抢险和救援能力。没有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各高危行业生产企业要与具有救援能力的专业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二十八﹚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各项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深刻吸取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教训,认真落实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各项措施。安监、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预报预警制度,形成应对自然灾害、防范事故灾难的协同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对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工作,做好河道、堤坝、水库、路桥涵洞、山体边坡等隐患点的除险加固工作。

七、健全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二十九﹚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各级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积极支持配合人大执法检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安全生产的建议和提案,定期不定期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汇报、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三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充分利用行风热线、投诉举报热线等平台,畅通民意、民声沟通渠道;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对如实反映情况的举报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三十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各级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要支持新闻媒体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经验,支持新闻媒体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象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公开曝光和舆论监督,推动有关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措施。此意见有效期自2010年1月20日起至2013年1月19日止。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6

各委办局人事(干部)处: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国转联〔2008〕5号)和《关于做好2010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冀发〔2010〕12号)精神,根据市军转办《关于做好2010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2010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

2010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班从2011年1月5日开始至3月18日结束。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各委办局及所属单位接收的2010计划安置军转干部。

三、培训安排

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阶段考试的方式进行,由石家庄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市军培中心)组织实施。

各单位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后,及时将参培人员名单传真或发邮件至市军培中心。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军转干部先培训再办手续。

请参加集中授课的军转干部携带2张2寸免冠便装彩色照片,于2011年1月5日上午8点前到省军区招待所六楼会议室报到。

联系人:吴江、陈鑫

联系电话:86058888 传真:86058889 邮 箱:junpeipxk@126.com 地 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216号

四、有关要求

1、军队转业干部培训是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转业干部进入地方工作之前了解地方情况,改善知识结构,适应地方工作要求必须参加的岗前培训。各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2010军队转业干部按规定和要求参加培训,并确定专人负责军转干部培训的联系、报名和组织管理工作,做到参训人员落实、参训时间落实、参训单位负责人落实,督促军队转业干部全员、全过程参加学习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2、各单位要为军转干部参加培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培训,保证学习时间,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石家庄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导语: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7

一、用户申诉受理基本情况

2014年第二季度,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以下简称申诉中心) 通过接待用户来访、来电、来函、传真、电邮等不同方式, 共受理各类用户申诉、咨询1072人次, 其中申诉210件, 季度申诉率为2.46人次/百万用户。

210件申诉中:电信四川分公司22件, 季度申诉率为0.75人次/百万用户;移动四川分公司164件, 季度申诉率为3.71人次/百万用户;联通四川分公司12件, 季度申诉率为1.08人次/百万用户;铁通四川分公司3件, 季度申诉率为3.5人次/百万用户;其它企业9件。与上季度相比, 除移动四川分公司申诉量增加45件外, 其余企业的申诉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10件申诉中, 正式立案的申诉案件65件, 占申诉总量的31.0%。

二、电信用户申诉处理情况

本季度共发出处理用户申诉的转办通知书65份。其中电信四川分公司10件, 移动四川分公司40件, 联通四川分公司14件, 铁通四川分公司1件。各企业基本都能按期处理、反馈。申诉中心对52件已结案申诉的处理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 其中17件用户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35件由我中心出具《调解意见书》结案。本季度还有13件申诉仍在处理中。

三、电信用户申诉的主要问题

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用户申请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收费争议类申诉主要表现为:移动四川分公司用户对产生的超套餐流量费、CMNET流量费等手机上网流量费有质疑。

2、服务质量类申诉主要表现为:用户认为企业活动规则、套餐资费等与宣传不一致;移动四川分公司WAP不限量套餐过户、转资费掉套餐问题不被用户认可;联通四川分公司因系统漏洞导致2G10元无限流量套餐用户订购了3G流量包但不能享受3G网速, 引发用户争议。

3、网络质量类申诉主要表现为:部分地点移动四川分公司网络信号较弱, 影响用户使用。

四、经营提示及消费提示

(一) 经营提示

各企业应加强服务管控, 在宣传中详细说明业务规则, 与用户约定相应条款, 保障用户知情权。移动四川分公司应加强流量资费宣传与提醒, 并加强与WAP套餐用户的沟通, 提出有效方案尽量与用户协商一致, 同时, 应加强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 向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联通四川分公司应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 避免系统设置与业务规则不一致导致用户不便。

(二) 消费提示

手机上网用户应详细了解手机上网资费, 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资费标准, 密切关注流量使用情况和企业提醒服务, 按需合理控制使用。用户在参与企业优惠活动、选择套餐时, 应详细了解活动规则、套餐资费及相应限制条件, 避免不知情消费。

关于关于石家庄市电信管理办 篇8

【关键词】 电信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分析

第一章 大客户的界定及对企业的意义

1.1 大客户的界定:电信大客户是通信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公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陵电信公司将每月消费2000元以上的高值客户、党政军机关单位等重要客户、集团客户、以及在同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的战略客户视为企业的大客户。

1.2 大客户对企业的意义:电信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客户,它不仅是电信业务推广的主攻对象,也是传统业务渗透的主要目标市场。谁抓住了大客户,谁能为大客户提供优质灵活的个性化服务并培植其忠诚度,谁就拥有大客户,就拥有市场,就有发展的能力,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因此,电信大客户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争抢的战略资源。

第二章 南陵县大客户的竞争环境分析

2.1 大客户市场竞争环境:目前,南陵地区电信市场上己形成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电信、联通、移动三家骨干企业,截止2010年12月,该地区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大客户用户份额为:电信46%,移动40%,联通14%;大客户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为:移动46%,电信43%,联通 11%。南陵电信公司尽管拥有客户总数的46%,但收入却仅占43%的份额。

2.2 大客户市场的优势和劣势

2.2.1 大客户市场的优势:(1) 拥有宝贵的客户资源;(2) 拥有领先竞争对手的网络资源;(3) 有一批管理经验丰富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员工队伍;(4) 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府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南陵电信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2.2 大客户市场的劣势:(1) 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信产品异质竞争,同质分流;(2) 全业务发展压力重重,经营移动C网以来,面临移动网络建设、优化,手机终端型号少,竞争对手打压等诸多困难,虽然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业绩,但移动收入、市场份额依然较小,存在被“大网”吃掉的风险;(3) 市场反应速度不敌竞争对手;

第三章 通信企业大客户的需求分析

3.1 大客户消费特点:(1) 业务使用种类较多。(2) 长途业务和新业务使用量较大。(3) 趋向于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大客户的通信已由分散购买通信产品向购买整体通信解决方案、甚至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3.2 大客户需求行为特性:(1) 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2) 对电信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3) 对电信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客户希望公司的工程维护人员与客户端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减少工程对客户正常业务的影响。

3.3 大客户需求发展趋势:(1) 客户对产品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

(2) 客户对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强;(3) 个性化服务需求增强。

3.4 影响大客户选择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因素:(1) 品牌:南陵县的电信大客户主要包括党政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通信与他们日常的工作密切相关。(2) 客户关系:电信大客户在选择电信运营商时,由于他们在使用电信业务的过程中与电信运营商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进行新的购买或进行重复购买时,一般不会倾向于选择另外的电信运营商。(3) 服务水平:大客户将中断业务合作关系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运营商服务不到位,其中包括服务响应速度、通信质量保障、服务透明度、服务方便性、个性化服务、服务承诺等等。

第四章 南陵电信公司大客户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大客户业务发展情况:2010年,南陵电信公司大客户完成业务收入2108万元,大客户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51.3%,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数据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大客户新增电话、手机等因素引起。在大客户业务收入构成上,数据业务和月通话费是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数据业务需求特别是宽带业务代表了大客户需求的方向,宽带数据业务作为主流业务在公司大客户营销中所起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看好。

4.2 服务体系:南陵电信公司自上而下成立了专门的大客户服务营销机构,明确职能,分工负责、协作。企业内部建立了专门为大客户提供服务的“绿色通道”,大客户由专门的客户经理进行服务、管理和市场营销。

4.3 服务理念:从南陵电信公司整体看,公司认识到服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个“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大客户服务理念己初步形成。但南陵电信公司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中走过来的,虽然己有了正确的服务理念,但真正落实这个理念还有很多工作要配合。

4.4  存在主要问题:通过以上对大客户营销现状的分析,将公司在大客户营销方面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五点:(1) 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2) 营销策略单一;(3) 缺乏深入的市场研究;(4) 大客户资源管理不够科学;(5) 大客户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第五章 南陵电信公司大客户的营销策略

5.1 建立客户导向型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南陵电信公司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客户导向的经营战略,客户导向的经营战略是以发掘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基础,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为目标,以客户满意作为公司经营的衡量标准,建立顾客导向型的经营战略必须要有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保障。

5.2 与供应商、影响者建立良好关系:供应商是指那些向生产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原材料、能源、机器设备、零部件、工具、技术和劳务服务的公司和部门。企业必须广泛建立与供销商、经销商之间的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便获得来自供销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

5.3 与大客户产品和服务需求关联:在竞争性市场中,顾客具有动态性。顾客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会转移到其他企业。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重要的营销策略是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顾客流失的可能性。

5.4 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大客户竞争信息反馈系统:随着通信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资源的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的重视,网络管理的价值也日益凸显。南陵电信公司资源的管理应以网络为对象、以业务为导向,建立动态的“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提高设备利用率,盘活网上存量资产,发挥网络的最佳综合效能,实现资源层和全网调度层的互动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面向大客户的资源管理体系,第一时间对大客户的通信业务需求作出反映。

第六章 结束语

大客户是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电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也是竞争对手争夺的重点。对于南陵电信公司而言,选择并运用科学的大客户营销策略是大客户营销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圣亮,《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圣亮,《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传漾科技 新的网民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AIEAS

[4] ****电信内部资料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题下一篇:营养师考试知识